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化学的重要性范文

生物化学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化学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物化学的重要性

第1篇:生物化学的重要性范文

一、物理教学生活化是学好物理的基础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物理知识的形成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贴近生活,合理组织教材,充分挖掘潜在的生活素材,找准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给学生创设恰当的生活化情境,启发学生总结生活中的经验,就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物理既来自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感知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学好物理知识就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物理教学生活化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时,学生自动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要挖掘生活中的物理内容去创造一些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感悟到物理的神奇,

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磁铁》一节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入课题的,我把两个同名磁铁放在一起,一个磁铁就会悬浮在空中,用尺子在中间切割也不会掉下。接着提问是什么力量让磁铁悬浮在空中呢,学生顿时感到非常神奇,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物理教学生活化使学生学以致用,知识变抽象为直观

物理知识大多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无味,不容易弄懂。怎样才能使学生轻松主动地掌握好物理的一些规律、定理呢?很多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生活中的物理走进课堂,与理论知识融为一体,就会使物理学习变得更具体、生动、直观;学生也会感到亲切,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通过适当引导或共同探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如:夏天,我们怎么才能知道西瓜熟了?从冰柜拿出来的冰棍为什么会冒“白气”?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学为我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

第2篇:生物化学的重要性范文

论文摘要: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既懂英语又通晓英美国家文化的复合型商贸人才。英美文化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高等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尤为重要。因此学生应在课上课下多学习英美文化和相关的商贸文化的内容,使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不断提高,为将来在贸易职场上远航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再加上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加深,跨国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因此,既熟练掌握商贸知识,又具备较强英语交际能力的复合型商务贸易人才就变得越来越炙手可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大多数的高校都开设了商务英语这一专业,并且社会上的许多培训机构也都开始从事商务英语的培训服务,共同来满足我国贸易经济发展对上述人才的需求。这种现象固然可喜,但是许多商务英语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后,虽然他们的商务贸易知识和英语交际能力都很过硬,但是在从事实际的跨国贸易过程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沟通上的困难,主要就是文化差异带来的问题,有时会严重阻碍贸易的进展,需要相应的对策予以解决。 

一、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文化是一种社会形态,这种形态的存在为一个民族或者国家的发展都产生了很深的影响。语言是文化产生最重要的源泉之一,语言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任何一种语言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中都包含着该国的文化因素,文化的发展也会带动语言的发展。所以,要想成功的使用一种语言进行交流,只掌握该语言的四种基本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掌握与该国语言相关的文化因素,真正的把语言融入到与之相应的文化之中,形成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这样才能为语言交际的成功概率增加砝码。 

传统的英语教学,都是把语言的四项基本能力:听、说、读、写摆在最突出、最重要的位置上,课程设置中培养英语基础能力的课程占了很大的比重,这样的课程设置使学生确实可以系统的打好语言运用的基础,形成较强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但是,语言交际并不仅限于语言本身,听说读写能力都很强的英语学习者在与以英语为母语的本国人交流时遇到障碍是屡见不鲜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在语言教授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文化在语言交际当中的重要性,有关英美文化的课程往往很少甚至没有。这也是本文引言部分最后提出的问题的症结所在: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缺乏掌握跨国贸易中必要的文化知识与相应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这么说来,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对于英语文化的知识是有强烈的需求的,并且应该尽可能的掌握更多的英美文化知识,以便在未来的跨国贸易中获取更多的胜算。 

二、英美文化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如前文所述,英美文化,特别是与贸易有关的文化因素在以英语为交际语言的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了解企业文化,掌握贸易主动 

进入21世纪,国际企业在自身的发展当中开始愈发的重视自身的企业文化及内涵建设。企业文化也成为企业能否生存并取得良好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国际贸易当中,能否了解对方企业的文化内涵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贸易策略,对贸易的成功与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分支,其各个方面必定来源于本国的传统文化。因此,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如能学好英美文化,则定能打下理解英美企业文化的基础,从而在国际贸易事务中掌握先机与主动。 

2.减少交流障碍,提高沟通效率 

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活动归根结底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活动。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各国文化背景及生活方式的差异注定了人际交往中的语言、行为、礼仪和习惯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多的不同。比如说,一些贸易往来中最基本的一些礼仪和礼节是必须要掌握的,包括不同场合的着装、打招呼的礼节,用餐时的礼仪等等。这些非语言的交际因素一旦缺失,是不能用语言沟通来弥补的。再如,在时间观念、公私划分、做事流程以及问题处理方式等方面,中国的企业与英美的企业肯定也存在着差异。另外,商务谈判也是贸易中常见的重要环节,除去必要的谈判技巧,关乎于文化方面的谈判礼仪,如穿着打扮、举止言谈以及尊重对方的谈判流程、制定符合对方文化习惯的谈判策略等等,也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上述内容都是在国际贸易中与文化相关的关键要素,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如果在贸易的某一个环节中严重的违反或侵犯了对方的文化价值观,就极有可能影响本次贸易,甚至断送了将来贸易往来的可能性。所以,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如能掌握必要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尊重对方文化背景,努力减少国际贸易中的交流的障碍,提高沟通的效率,就能为未来职场中取得贸易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3.提高自身素质,赢得良好声誉 

对各种不同文化的学习,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与文化素质。文化素质不只是学校里所教授的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更多的是指所学的人文社科类的知识,包括哲学、历史、文学、社会学等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通过语言或文字的表达体现出来、通过举手投足反映出来,形成的综合气质或整体素质就是一个人的文化素质。这也是衡量在当代文明社会中人们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同时可以使人形成更加成熟世界观、事业观,从而就会形成好的工作理念态度,如以人为本、讲求效率、积极稳健等。西方很多企业的都非常重视员工自身素质的建设与发展,因为人是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要素,企业的文化氛围、工作理念、发展策略以及核心价值观等都只有通过人自身才能得到展现。所以,向西方企业的员工素质普遍较高,企业发展的空间才得以延续。同样,拥有高素质员工的西方企业更倾向与同类的企业合作,因此,国内的国贸从业人员就必须重视自身文化修养的不断提高,以便在国际贸易中展现中国人较高的文化素质,为企业和自己赢得良好的声誉和口碑,从而可以增加贸易伙伴,拓展贸易渠道。 

那么,对自身文化素质的建设应该从学生时代抓起。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和未来职场上的贸易精英,应该自觉地深入学习英美文化,并以此为中心,展开与贸易相关的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为自己铺好未来的职业道路。 

三、商务英语学生的英美文化意识培养 

1.在基础课上扩充英美文化背景知识 

无论英语专业侧重于什么专业方向,其课程设置的一个重心都是以提高英语实用能力为核心的英语基础课,例如精读和泛读等。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可谓琳琅满目且各有特点,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在课文的选材上,有很多都涉及到了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内容,甚至有的单元就是以文化差异作为教学目标。这些都为教师在基础课上向学生渗透英美文化的内容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例如,在《大学英语》(第三版)第一册的unit 7 the sampler和unit 8 a magician at stretching a dollar都是以西方国家最重要的节日——圣诞节为故事发生背景的,而且还分别包含了贫困、亲情以及老年人社会地位等文化内容,教师就可以利用讲解课文的契机,向学生们讲解关于这些方面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也为更好的掌握语言点和理解课文打下基础。或者教师可以将课文中所包含的文化内容先点出来,让同学们回去查阅这些文化的资料,自己去吸收理解这些相关的文化内容。 

2.开设侧重于商务内容的英美文化课程 

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更需要与国际贸易和商务相关的文化知识,所以应该适时的开设侧重于商务内容的文化课,例如商务文化、贸易(谈判)礼仪等。这些课程的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商务文化意识,对英语国家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商务环境、管理理念、经营方式等都要有较深刻全面的理解。最好聘请有丰富实际相关经验从业者来进行授课,会起到更好的效果。他们从业时的丰富经验是课堂上绝佳的实例,能让课堂知识更生动具体,并使学生从实用的角度更深刻的理解这些文化现象在贸易实务中的重要性。教学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在每节课设定一个文化方面的话题,教师对话题首先进行讲解,然后举出实例,最后让学生进行讨论;也可以倒过来,先以一个实例作为课堂的首项内容,然后鼓励学生思考这个例子要反映的是什么文化现象,这个文化现象在中国和英语国家有什么不同等等。最后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在这堂课上学到了什么。笔者比较偏爱后者,因为这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锻炼学生理解分析和总结的能力,并且通过在课堂上更多的亲身参与,使得学生对所学的文化内容理解更深刻,并能在以后的实际贸易操作中更注重这些文化现象,达到满意的结果。 

3.鼓励学生在课下多渠道了解英美文化并定期在课上进行交流 

语言是一种实用的工具,仅仅依靠课上学到的内容是无法快速提高实际运用能力的。同样,由于课本内容的限制,学生在课堂上对英美文化的认识也只能是管中窥豹,要想更多真实的深入了解相关的英美文化和商务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就应该走出课堂,在实际的生活中多方位的接触英语,体会其中蕴含着的文化元素。例如可以鼓励学生多观赏英美的原版电影,尤其是那些写实题材的生活片和情节剧,其中必定有文化方面的内容;还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多关注英语,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与国际接轨程度的不断提高,英语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中国老百姓的身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英语现在越来越多的可以在商店、网站和报纸杂志中找到。生活中的语言最贴近语言的本质,也承载着更多的文化元素,多留意这方面的内容,必然会对英美文化的深入理解有推动作用。 

教师可以让学生定期的对一段时间内所搜集的语言文化素材进行汇总讨论,达到资源共享,事半功倍的目的。长此以往,学生对于英美文化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从自身的素质培养和未来的职场发展两个方面考虑,都有必要掌握足够的英美文化知识,以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国际商务贸易活动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学生应在课堂中重视英美文化的学习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学好英语及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为自己能在未来商贸职场上远航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萍.如何适应英美企业文化和用人理念[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0). 

第3篇:生物化学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商务英语 跨文化交际

一、跨文化交际的定义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 ation,早期也称为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 on。所谓跨文化交际指的是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的口语交际。也可以被认为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走到一起分享思想、感情和信息时所发生的一切交际行为。跨文化交际学科最先在美国出现并且得到发展。美国是个大熔炉似的移民国家,因此形成了美国的多元文化格局,文化碰撞是必然存在的。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都强调并维护自己的文化,于是跨文化交际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和写照,同时又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媒介,但是离开文化,语言的存在就失去了意义。文化内容制约、影响和决定语言的形式和运用。商务英语作为一种专门用途语言,它蕴含着丰富的商务文化,包括各种礼节、习俗、传统等。商务英语的高职院校学生,既要学习语言知识,更要对世界上各种跨文化现象有所了解和掌握,从而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中从容交际,有礼有节,行为得体。因而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跨文化的含义、跨文化的重要性,并在实训中从课内外多方面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有必要在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中开设跨文化课程。

三、跨文化交际课程设置

从课程设置来看,《跨文化交际》要设定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经过先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语言、文化和交际这三者的关系,通过精讲多练和大量的案例分析强化训练,模拟交流学习,掌握手势和其他形式体态语的广泛应用,掌握在相关专业领域的跨文化交际产生的根源和预测行为后果,避免心理障碍解决文化冲突,促进跨文化交际敏感性,能使用英语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进行得体的交际,促进跨文化合作能力。其重点学习内容如下:(1)文化多元的存在;(2)言语交际模式;(3)非言语交际模式;(4)文化休克和面子理论;(5)跨文化认同和适应;(6)跨文化行为能力的促进。

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该课程建议作为专业课程的衍生课程来对待,所以应在大二或者大三开设。由于大二、大三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均达到了一定的训练要求,因此,本课程的课堂教学可以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即设置任务启发学生对各种跨文化现象进行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经常组织课堂情景模拟及实训,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导向的学习过程,涉及的主要教学方法有双语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个人反思法等。针对跨文化交际属于大部分学生未曾真正接触的领域,除了任课老师要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经历,能结合自身经历,适当以点代面地展开讨论学习,遵循循序渐进法,逐步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教学手段方面,大胆地利用目前的校企合作基地,开展跨文化交际课堂外教学,进行文化参观,鼓励学生通过对毕业生的采访,丰富教学资源。教师也可借助各种影像视听及文字材料等系统地向学生介绍有关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深刻地了解和领会各个专题的教学内容。在每个专题结束之后,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就自己所见所闻的各种文化现象及案例进行讨论,邀请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体会和观点,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加深理解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找出理论和实际之间的差距及其原因,以培养其跨文化意识并提高其商务跨文化交际能力。

五、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我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国际商务活动实践中还存在着语言能力不足,跨文化意识欠缺,跨文化知识不足等问题。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既懂英语又通晓英美国家文化的复合型商贸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而,语言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有助于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学习英美文化和相关的商贸文化的内容,如非语言交际的技巧、文化冲突解决之道、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跨文化交际原则等,使自身跨文化环境下的商务交际技巧不断提高, 将来能更好地服务对外商贸行业。并且随着国际商务活动的日益频繁,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逐渐成为国际商务从业人员越来越重要的一种素质。

参考文献:

[1]房玉靖,姚颖,主编.跨文化交际实训[M].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15-18.

[2]郝钦海.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商场现代化,2008(30).

第4篇:生物化学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生物化学;基础医学;教学改革

1生物化学在基础医学教学的重要性探讨

进入21世纪以来,生命科学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生物化学作为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已经渗透到基础医学的各个领域,并且已经成为医学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最前沿的课程[1]。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对人体的生命现象进行探讨,临床上各种疾病的产生发展都有与之对应的生物化学指标。生物化学是医学、护理等专业的基础学科,与众多分支学科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交叉,并衍生出许多新兴交叉学科,例如分子免疫学、分子遗传学、分子药理学、分子病理学,生物化学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专业课学习。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在分子水平阐述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对各种疾病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神经系统疾病、免疫性疾病等的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都需要运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2]。因此,生化化学与基础医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2017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医教协同促进医学教育改革的意见,提出要通过医教协同模式来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突出医教协同,需要我们将各学科进行有机融合,实现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构建出完整的教育体系。基于此,要进一步加强生物化学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更好的把握各种疾病在分子水平的病理研究,健全医药体系人才培养模式[3]。

2生物化学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现状

高校医学教育主要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临床实习三个阶段,其中基础医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基础阶段。基础医学教学阶段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医学生对医生这门职业的认知和发展潜力。生物化学作为基础医学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更应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重视。当前我国基础医学教学主要存在的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生物化学的教学地位得不到足够重视。在众多的医学院校中,生物化学仅被列为考查课程,课时较少,并且多和生理学、病理学、免疫学等学科同时开课,导致生物化学的课时被进一步缩减。生物化学在现代基础医学的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生物化学知识点较为抽象和宽泛,然而在非常有限的学时条件下,使得教师不可能有效的完成教材内容的讲解,学生很难在有限的学时下对知识点做到融会贯通,更难以形成完整的理论知识框架,同时也难以满足当下生物化学理论和技术的迅猛发展[4]。

第二,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当前的基础医学教学依然采用传统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突出学科之间的独立性,忽略了学科之间的整体性,知识点较为分散,生物化学作为基础医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基础课程,强调在分子水平探讨发病机制,需要将宏观的疾病症状与微观分子水平指标相结合,更加强调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

第三,缺乏实践教学。在众多医学院校中,生物化学多以理论课程为主,然而又是一门知识点抽象、众多的学科。当前的教育,众多高校都忽略了生物化学在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过分强调理论的讲授,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更加吃力,不易理解,长久以往学生对枯燥的知识点学习失去兴趣,更加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第四,考核体系单一。在传统的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考核往往拘泥于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上,并且考试内容较为片面,题型结构设置不合理,记忆性知识较多,应用性试题较少,仅以一次性终结考试来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考核方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不能科学、真实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水平[5]。

3对基础医学阶段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3.1提高生物化学在基础医学阶段的教学地位

生物化学的学习可以有效帮助护理专业、预防专业、临床专业等打下良好基础,帮助学生利用生物化学知识衔接生命组织层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生物化学多作为考查课程、学时较少等问题,我们应适当增加生物化学在基础阶段的学时,各个专业统一配备教学大纲,统一安排课时标准,材和课时内容等,提升生物化学在基础医学教学阶段的重要地位。

3.2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结构的变革

传统的基础医学教学模式是按照学科的分类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教学脱节、内容重复的问题,严重影响的学生对医学的系统性学习。所以改善目前的状况,需要我们将整个医学科目进行衔接,并将重复内容删除。例如,在讲解人类基因组计划、抑癌基因、肿瘤标记物及基因治疗等重要内容时,要注意教学过程中联系临床医学相关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也为学生在将来的学习中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避免知识点的重复,并且有利于学生在基础医学学习阶段建立起完整的医学知识体系,从而为今后的临床课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在整合教学内容时可以将分子水平的新陈代谢作为核心建立系统,从感觉器官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方面对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理学、解刨学等课程进行整合,从而可以形成从微观到宏观的教学模式对基础医学知识进行传授。

3.3完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体系

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在基础医学阶段有着重要地位,其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需要对当下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首先要开设一部分验证实验,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其次,增加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科研素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在此基础上,还要增添探索性实验,由学生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规划实验进度,通过实验让学生总结实验成败的各种因素,并撰写小论文,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统筹科研的能力。

3.4完善学生考核体系

为了能够科学、科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首先,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例如,可以在课堂上利用雨课堂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实时掌握学生对某一章节的掌握程度,以便教师随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通过开卷考试、案例分析、课程设计等形式进行考察,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还可以根据专业理论并结合相关案例,让学生书写小论文,既能融入课程思政的元素也有利于学生树立医学人文素养。其次,需要适当调整考核结构,减少记忆性知识点的比例,增大应用性试题比例,突出实践性、综合性以及创新性内容。与此同时,还需要将期末考试成绩改为理论考试和实验成绩两项指标相结合,实验考核包括实验前的方法设计、实验过程中的每个步骤、实验结束后的分析和总结以及实验结果报告等。实验成绩和理论成绩相结合的办法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融会贯通,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在考核结束后,教师需要通过问卷星等手段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學生对各种考核方式的意见和建议,并且不断反思、调整,以使考核体系更加科学、合理[6]。

第5篇:生物化学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生物化学;绪论;教学方法

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1],与医学各学科关系密切。其特点为内容繁多、空间结构抽象、代谢途径复杂、知识更新速度快。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常常有畏难情绪,影响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绪论课的学习是学好生物化学的关键一步,采取“先见林,后见树”的方法,在学生头脑中构建本课程的框架,让复杂的生物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临床工作相联系,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系统介绍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先见林,后见树”,构建课程的知识框架

生物化学课程的教材版本较多,知识深度不同,但其教学内容基本一致,包括四部分:生物体的物质组成、物质代谢及调控、遗传信息的表达和调控、专题生物化学。在绪论课上,先对照目录上的章节给学生介绍相关内容,让学生“先见林,后见树”,在头脑中先建立生物化学的知识框架(即见林),在后续的学习中再根据章节添加具体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即见树)。同时,介绍这些内容各自的特点,如生物体的物质组成是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较难理解的部分;物质代谢及调控是生物化学学习中的重点内容;遗传信息的表达和调控部分与医学遗传学知识有交叉,这部分内容教师可进行简单串讲,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专题生物化学内容与临床医学关系非常密切,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重点讲解。

2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生物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本质,对从未接触过这门课程的医学生来讲,如果一开始就从高深的原理、复杂的物质结构说起,难免会有畏难情绪。所以绪论课的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畏难情绪。我们尝试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比如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那么,为什么体内的代谢速度这么快?这是体内众多酶集体作用造成的;烫头发为什么能使头发卷起来?这是利用了蛋白质变性的原理等。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化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运用这些知识可以解释生活中众多的现象,生物化学并非想像中那样深不可测。把生物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现象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使学生对学习生物化学产生兴趣,消除了学生的顾虑,对以后系统学习生物化学知识做了铺垫。

3结合临床应用,分析生物化学对临床工作的重要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生物化学涉及疾病的发生与体内的生物化学变化,与临床应用息息相关。人体大部分疾病的发生都可能是体内生化改变引起的,如有些疾病是因为细胞的结构发生变化,有些疾病是代谢过程中酶发生改变引起的。在绪论课的讲解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临床应用对学生进行启发,使其认识到生物化学知识能促进对疾病发病机理的认识,提高对疾病的正确判断能力。如抽血检验血脂项目为什么要求空腹?是因为进食可影响血脂含量;严重糖尿病患者呼出的气体为什么有烂苹果味儿?这是糖代谢障碍引起的酮症酸中毒;临床上为什么要在低温条件下保存疫苗等生物制剂?这是为了防止蛋白质发生变性。通过与临床应用密切相关的例子,能使学生体会到生物化学知识对临床应用的指导作用,认识到该课程对临床工作非常重要。生物化学知识也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密切相关,学好生物化学可以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也涉及大量生物化学知识,在该课程学习中牢固掌握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生物化学考点,可以大大提高考试成绩,为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4简介生物化学发展史,融入德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生物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不过百年,但我国古代人民对它的认识却很早,如夏禹时期就用“曲”酿酒,孙思邈用猪肝治疗雀目,北宋记载的“秋石阴炼法”实际上就是提取性激素[2]等。我国生物化学家吴宪提出了蛋白质变性的概念,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1999年我国作为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参与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并成功完成了3号染色体上大约三千万个碱基对的测序任务等,这些都是值得中国人骄傲和自豪的。作为在校学生,要以实际行动学习先辈精神,通过努力学习,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报效祖国。通过理论讲述,及时融入德育内容,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6篇:生物化学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医学生物化学;教学质量;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中图分类号] R16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8(b)-0155-04

医学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主要讲述正常人体的生物化学以及疾病过程中的生物化学相关问题,随着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许多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如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要从分子水平上才能解释,同时,生物化学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诊断疾病、监测病情、判断药物疗效和疾病预防等方面,因此,对于医学生而言,生物化学这门课程掌握与否不仅关系到其它医学相关课程的学习效果,而且与医学生以后的临床工作密切相关,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但由于该课程中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化学结构、繁琐的代谢过程、与临床医学知识的脱节,学生对所学内容难以理解,使之成为医学基础教学的难点课程之一,教学效果不佳,“生化=神话”已经在历届学生中广为流传。关于如何提高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本文结合多年来教学经验,进行了以下几点教学探索与反思。

1教学内容的取舍

医学生物化学的主要内容分为四部分:重要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核酸、酶和维生素等的组成、结构与功能;大分子物质如糖、脂类、氨基酸、核苷酸的代谢与能量代谢以及各种代谢途径间的联系和调节;分子生物学基础即遗传信息的表达;重要器官正常代谢过程以及异常代谢时与临床相关疾病的联系。教师除应全面准确掌握教学内容外,在授课时还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取舍,合理设计和规划教学过程,在有限的课时内,优化教学效果。

与医学不同的其他一些专业比如食品、化工、农学等也开设了生化课程,不同专业的生化课程有其各自的特点,而对于医学生物化学来说,在教学内容上,应加强医学与临床的联系,反映医学特点,适应医学发展。如对于“物质代谢”这部分内容,教学时适当精简大部分物质繁琐的代谢过程,把重点放在讲解反应过程中的关键酶及其调节以及与临床的联系。以酮体代谢为例,只对酮体生成的过程作以简单说明后,重点讲解酮体生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及其调节、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以及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酮体酸中毒?另外,以前对“分子生物学基础”这部分内容只做简单了解,但随着对疾病的认识进入分子水平,这部分也要增加教学内容,比如与肿瘤生长相关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某些遗传病的发病机制等这些医学研究热点问题都应让学生掌握。当然,在组织教学内容时精心选择的医学临床实例要与生物化学基本理论知识相关联,不能“牵强附会”,使得学习走向“误区”。

生物化学作为前沿学科,其进展快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需要不断地充实新内容与新观念,及时摒弃陈旧内容,将临床最新研究介绍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注意前沿新知识的补充,搜集反映最新学术进展的文献资料,精心阅读生物化学原版英文教材,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和相关学科知识,例如向学生们介绍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新进展、肿瘤标记物的应用、乙肝的最新治疗方法等,紧跟学科发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及时掌握前沿知识。

2教师医学知识储备

教师自身知识的储备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生物化学与医学有着紧密的联系,作为生物化学教师,应该明确生物化学在医学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一名合格的医学院校的生物化学教师,单一的本学科知识已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应该具有全面的医学知识储备,只有掌握深厚的医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够将生物化学基础知识与医学其它专业课以及临床医学知识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如何对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以及对致病原因和机制进行探讨。如在讲酶原激活和同工酶的生理意义内容时,与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结合起来,解释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预防。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解决临床问题,可以为医学生今后开展临床医学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要使教师具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储备,关键是要大量阅读与医学相关学科的书籍,收集与临床实际联系的资料。除必须通读医学教科书外,还应大量翻阅医学期刊及专著,查找与生物化学联系的病例分析以及与医学相关的生化研究的最新进展。只有教师不断地获取知识充实自己,并能灵活应用到教学中去,才能使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3教学方法的运用

针对教学过程中,医学生普遍认为生物化学是难理解、难记忆、难应用的课程,由此所导致的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采用灵活正确的教学方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尤为重要。

第7篇:生物化学的重要性范文

【Key words】Biochemistry;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Teaching methods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各分支的基础,是研究生命化学本质的科学,是利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分子水平上探索和解释生长、发育、繁殖、遗传、记忆和思维等复杂生命现象的本质,同时也是食品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1]。近些年来,生物化学的发展非常迅速,其相关知识、理论和技术已食品专业经渗透到工业、农业、食品科学、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多种学科,对各学科的发展起着基础甚至是带头作用[2-3]。可以这样说:任何一门研究生命现象的学科,任何一个和生命现象有关的研究课题总是要碰到生物化学。目前,生物化学是各大高校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由于该课程的概念多、理论多、知识抽象、理解困难,加上学时有限,使得不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具有畏惧心理,不少教师在教学中有犯难情绪。笔者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以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工作多年,在教学中不断学习、分析、总结、改进,现将相关体会总结如下。

1 生物化学教学的难点

现行生物化学教材的特点可概括为:一杂,二多,三性。即机制复杂;概念多、内容多;理论性、系统性、规律性[4]。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与他人的丰富经验,总结了一些生物化学教材难点,具体为:

1)知识点繁多且晦涩难懂:生物化学课程的内容非常多,许多的理论和化学反应都是之前的学习中学生没有接触过的,而且教材中有些概念叙述的比较抽象,没有明确交待实际过程,知识点又多分布在各章各节中,所以很多需要教师提前整理归纳后讲解和学生自己想象,没有办法具体的形成它们空间结构形态和反应过程,因此造成了很多困扰。

2)酶系杂多且难以记忆:机体内存在着庞大的酶体系,数量和种类都极其多,学生很难记忆,只能浅显的知道氧转水裂异合这六大酶系,而且多数酶的名称都十分的相似,这使得学生很容易将这些名称相近而功能截然不同的酶相混淆。特别是机体内物质代谢是多步的酶促反应,每一步反应几乎都是在各种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的,因此学生的学习较为吃力。

3)代谢过程复杂且多变:机体内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数以万计的复杂的化学反应,往往一种物质在体内彻底的氧化分解需要经历一系列的连续反应才能够完成,如糖酵解的全部过程包括10步酶促反应又可分为三个阶段,之后又可分为有氧和无氧的条件,有氧氧化有三个阶段,丙酮酸氧化脱羧、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并伴随各种各样酶参与反应和产生各种副反应,其代谢过程的可调节性又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使得代谢过程变得更加复杂。正是这种复杂多变性,使得学生难以牢记各步反应,久而久之就容易产生一些厌学情绪,影响之后的学习。

4)学生缺乏理论基础:生物化学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科学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其中每一个理论的产生都是基于大量的实验事实,再通过反复推理论证,高度概括后形成的知识精华,如三羧酸循环理论、DNA双螺旋结构理论、蛋白质变性学说、鸟氨酸循环学说等。正是因为这些抽象复杂的理论,使得学生很难完整正确地认识它们的形成过程,所以常常感到困惑不解,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另一大难点。

2 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近些年来,各个高校的老师们针对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的特点和难点,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归纳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形成了一系列宝贵的教学成果。然而,由于生物化学其本身内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当前的生物化学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棘手的问题,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与他人的丰富经验,总结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2.1 理论难以联系实际,常有高分低能的现象

生物化学这门课的知识点十分繁杂,且理论性非常强,在实践中应用的也较为广泛。事实上,许多高校的一些生物化学教师,由于他们教学实践经验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导致很多学生都倾向于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一股脑的在临考前将理论知识塞进去,一心想通过期末考试,然而这些学生一但进入社会,很难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的应用于实际,他们在课堂中未能考虑和总结怎样将理论与实践生产中的现象密切结合,这就是当前典型的高分低能学生。

2.2 知识侧重点把握不当,教学中缺乏相应的学科特色

现今,生物化学课程在各大高校中的学习范围非常广泛,有许多专业都需要学习这门课程,但是各个专业需要掌握的生物化学的知识点多不一样,而现前的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分青红皂白,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在笔者进行一系列的观察、调研、座谈会和总结后,发现目前的生物化学实际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多较为单一枯燥,在讲解过程中多照本宣科或是总是借助于多媒体教学,使得课堂气氛十分沉闷;而有些教师虽然收集了大量的课外信息,出发点十分好,却不懂得加以选择,只是强硬的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接收能力。这些教学办法都缺乏生动性和学科特色,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收效甚微。

2.3 生物化学课程的更新速度未能跟上学科迅速发展的步伐

在实践教学中,课本、参考文献和教师的教学方法若是不能够很好的做到与时俱进,就容易跟不上学科的发展速度,这不仅导致学生的知识面扩宽受限,也使得教师的思想受到了一定的禁锢。

3 激发兴趣+多样教学――生物化学教学方法改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生物化学的相关知识也发生着与时俱进的更新和变化,各种新的知识点和研究方法都层出不穷,这给各大高校的生物化学教程增添了更多的知识体系,给教师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增加了学生们学习的难度。在信息时代,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提高教学的质量,对各大高校的教育来说,都是急需研究、函待解决的课题[5]。这些年,笔者对于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探索,总结了一下几点相关的教学方法,以供同行相互借鉴。

3.1 设疑法抛砖引玉,以激发学习兴趣

在我看来,学习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因此,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能不能引起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而不在于教会学生多少东西[5]。生物化学教学的第一堂课,讲什么、怎么讲都对后续的教学影响极大,由于课本的厚度和内容的难度,学生容易对生物化学存在恐惧的心理[6]。所以在第一堂课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对于生物化学产生强烈的兴趣,提高学习的动力。

笔者在第一堂课中经常先提出一串问题: 多吃蛋白质好不好?有些人喝牛奶为什么会腹泻?吃菠萝为什么要用盐水泡?减肥的法宝为什么是管住嘴,摆动腿?让学生意识到生物化学与专业知识及日常生活具有相通性,并由此对生物化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意识到这门课程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此后,以简短的对话引入本书将要学习的大致框架,我们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便是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功能,反过来也可以说功能反映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生物化学的学习也是这样,几类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等,都有其特殊的结构,决定了它们相应的性质和功能。本书所要学习的也就是这几类生物大分子的对应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它们在机体代谢中的所表现出的功能和具体的过程。这样,通过拎出大致框架让学生对于即将学习的课程做到心中有底,不惧怕厚重的书本。

3.2 优化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中常常存在这样的现象,都是同样的教学内容,有些人讲起来就娓娓动听,有些人讲起来却索然无味,而这样所引发的教学效果显然是迥然不同的。当然,这些都与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以及风格各不同的语言文化是分不开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是选用下面的原则去实践的。

3.2.1 使课程主干清晰,脉络分明

张丽萍等主编的《生物化学简明教程》共有16章内容,满书的结构式、反应式和一系列的代谢机制,这使得学生往往一拿到书,就有一种望而生畏感油然而生。因此,我们在上课时始终强调以生命大分子物质――蛋白质、糖类和脂质为主线贯穿始终,一方面从静态,包括这几类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去描述;一方面从动态,包括这几类生物大分子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进行描述。最后着重讨论有关遗传信息的传递及表达的机制,包括复制、转录、翻译和调节等内容。

此外,在讲解时笔者注重强调教学主线(几类生物大分子)和其他一些学科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这门课程的内容始终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印象,从而建立比较完整地课程体系,也可使学生易于掌握各学科相连的知识点,进而加深对生物化学内容的理解。

3.2.2 创设生动多样的教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单向信息化传递为双向式信息传递与交流,共同努力创建生动多样的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这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值得笔者与大家一同探索和研究。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使课堂教学从传统的单向教学转变为双向的互动交流过程。在课堂中多设一些简易问题,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回答,使学生与老师保持思维上同步。此外,课程结束后也可预留一些这节课提及的问题(较为复杂)作为课后思考,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后复习上次课的内容;或者布置一些下节课即将要学习的较为浅显的问题,让学生可以通过课前的预习了解下次课的重点。这样可以避免在实际的教学中出现“大眼对小眼,一问三不知”“茫茫然不知所措”的现象,提高课堂效率。笔者还利用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加入学生的班级群,这是一个很好的与学生交流的平台,也可加近与学生的熟悉度和亲密度,这些在课堂上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往往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手法。事实上,在实践教学中运用一些恰当的比喻,可以使晦涩难懂的化学反应浅显化、抽象的代谢过程具体化,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讲到mRNA、tRNA和rRNA时,不要仅仅只局限于它们的功能,可以对于“信使”、“转运”和“核糖体RNA”这三个名词做出生动地解释,加强学生对于具体功能的意识和推理;而在说到氨酰tRNA合成酶时,就可以巧妙地将氨酰tRNA合成酶比作“月老”,通过他的牵线使得tRNA和特定的氨基酸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些比喻拟人的手法风趣诙谐,不仅调动了课堂的整体氛围,而且也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在讲人体必需8种氨基酸时,也可用一种叫做韵语记忆法“假(甲硫氨酸)设(色氨酸)来(赖氨酸)写(缬氨酸)一(异亮氨酸)两(亮氨酸)本(苯丙氨酸)书(苏氨酸)”,以及在记忆六大酶系时可采用只记头推至尾的方法――“氧转水裂异合”,相信在多年以后一提及酶系,也会记忆起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3.2.3 体现专业差异,对接专业课程

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以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而言,生物化学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内容最好既要满足食品专业的需要又能与其他课程进行有机结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食品专业的需要遴选相应的教学内容,并在实例教学中结合实际与专业。如:在学习物质代谢时,挑选酒类、酸奶、柠檬酸、酱油和味精等一些重要的生产过程,用来说明这些代谢途径及其调控在当今食品行业中的实际应用;在学习多种酶时,可以以其在食品行业中广泛的应用为例,强调其重要性,对于相关内容详细讲解,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选择啤酒生产中麦汁的制备(淀粉酶、蛋白酶)、甜味剂的生产(淀粉酶、糖化酶、异构酶)或是果汁饮料生产(果胶酶、纤维素酶)等。

笔者认为要做到与其他课程结合,首先得尽量避免两门课间的内容单一重合,一般专业课程在设置上往往有承上启下的关系,要懂得寻找切入点;其次,课程内容的设置应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和渗透工作,比如在学习酶的相关内容时,可以说明后续课程(食品酶学)将介绍食品行业常用酶――糖类水解酶、蛋白酶等。

3.3 采用多媒体和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方式

尽管多媒体课件有很多的优点,比如说形式丰富、信息量大、效率高,能给学生较强的视觉冲击,但由于课堂上的播放速度快,学生往往来不及记录和理解,觉得学了后面忘了前面,逻辑层次也不甚清晰,因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方式,同时上传课件在班群中供学生们参考和讨论。

第8篇:生物化学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生物化学 教学情境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4-0091-01

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组成和代谢规律,并从分子水平上探讨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因为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研究,所以一些概念及反应过程十分抽象和难以理解,所以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各种提高兴趣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能动地学习。

生物化学教学中,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的关键在于科学地处理教学内容,唤起学生的兴趣。把知识融入生动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奇妙,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乐学、好学,并从中体会到获得知识的快乐与成就感。因此提高课堂兴趣的教学情境设置将是学生乐学好学的助推剂。常见教学情境的设置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 创设疑问的教学情境

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驱使他们不断地去发现和创造。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和调控者,教师要有计划地设置一定数量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才有利于促进学生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如蛋白质结构与功能一节,通过假奶粉大头娃娃事件视频资料为背景,可精心设计几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悬疑问题:(1)医学生怎么看待该事件?引导学生主动找问题及培养职业素养。(2)假奶粉引起大头娃娃的各种临床表现,分析蛋白质有哪些生理功能?引导学生总结蛋白质的功能。(3)人体内蛋白质的是食物蛋白直接吸收进去的吗?如果不是,人体蛋白质与食物蛋白质之间什么关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蛋白质的分子组成,最后总结。(4)蛋白质的功能和蛋白质的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除了知道分子组成,还要清楚相应的结构才能正确理解蛋白质功能的分子机制。这四个问题环环相扣,由旧引新,设置悬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非知不可的欲望,引导他们进入一个新奇的学习情境,从而深刻理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内容,同时满足其成就感。

二 创设疑临床案例的教学情境

基础与临床实践联系的经典做法就是在教学中引入案例,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病案中打牢基础,对基础知识学以致用。如糖代谢一节,通过引入糖代谢紊乱性疾病――糖尿病的真实案例为教学情境,设置临床思维模式的连环问题引导学生。从糖的重要性、正常糖代谢途径、糖代谢调节、血糖到糖代谢异常逐步展开,这样教学中既完成了基本理论的学习,又对学生在学中有你“做”的锻炼――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兴趣,也让学生较早地接触临床现象,从而摆脱了传统教学基础知识的空洞乏味。

三 创设角色扮演的教学情境

寻找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情境创设,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切身体会,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很容易进入所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乐学所带来的优势。对物质代谢的各章节均可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情境,如糖代谢一节,糖代谢的各条途径,分别由小组学生扮演不同的代谢步骤,并确定关键酶。教学中即由学生按照自己扮演的角色按代谢顺序说出自己的“代谢反应”,并由关键酶说出“自己”对整个代谢途径的影响。又如血糖的调节一节,分别抽出不同学生扮演不同激素的角色,并详细说出自己角色的调节作用,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血糖调节的因素及重要性。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将自己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角色扮演,使学生思想高度集中,学习积极性高,对教学内容印象深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容易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生物化学的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创设疑问、临床案例及角色扮演等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情境学习中也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激发他们内心的责任心、自豪感和成就感,以此作为推动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从而使学生在充满自信和欢乐的氛围中学习生物化学。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可以根据课堂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情境,且要有机地将知识点与学生的实际联系、与专业联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适宜的教学情境创设是提高学生兴趣及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第9篇:生物化学的重要性范文

1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在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技术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并进一步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指学生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感性认识,经过积极逻辑思维、推理把观察到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正确概念的能力。正确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在长期学习实践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学生能力的培养,也要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进行,因此教师应从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 培养动手能力

教师的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和实践技能,育人是如何做人的培养,是教师通过教学活动,言传身教,师生互动、学生之间协调等,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生物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有利于理解生物化学理论,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在实验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做好充分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及内容,写好预习报告,讲明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操作方法。学生经过实验操作,学会了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明确了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及实验使用方法,从而明确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动脑和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仪器的使用过程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问题,学生碰到问题对冷静分析,考虑出现问题的可能性是什么原因在哪里,然后设法去解决是提高学生能力的好办法。

3 实验前的准备

为了确保实验课按教学计划开出,必须充分准备好实验器材,试剂摆好,有的试剂不能长时间放置,必须先配先用(如淀粉等),实验教学必须以预备实验为基础就是要求教师在每上一次实验课程必须至少做一次预备实验,而且是每年必须做,不能说去年做了,今年就不用做了。因为,每年的情况不一样,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实验材料,均有可能得出不同的实验结果。预备实验是保证学生实验成功的前提。另外,教师在进行预备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完完整整的将实验过程摸以遍,这样既能及时发现实验准备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又很容易对一些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共性错误”作出预见。

4 对实验课采取考试记分制度

在教学中应该充分重视实验,对学生反复强调实验课的重要性,每次实验课点名,实验结束后,对实验报告进行批改评分,列为平时成绩,并在期末考试中增加实验内容。实验报告成绩占期末考试的一定比例,使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5 实验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生物化学是一门以理论为基础实验为手段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生物化学时,无论是知识的摄取、理解、巩固,还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动脑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实验。实验教学是生物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关键作用。生物化学是医学生从基础课程到临床课程的一门重要的过度课程。它涉及面广,包括了基础与临床的许多内容。能否在生物化学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并使这样兴趣和热情保持下去,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今后学习医学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但学习兴趣和热情的培养都离不开实验教学。

6 实验教学必须以预备实验为基础

要课前做好实验预试,发现结果异常应反复预试并与任课老师进行分析讨论,找出原因,确保实验效果,这样才能圆满完成实验准备任务。

实验教学必须以预备实验为基础要求教师在每上一次实验课前必须至少做一次预备实验,而且是每年必须做,不能去年做了,今年就不用做了。因为,每年的情况不一样,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实验材料,均有可能得出不同的实验结果。预备实验是保证学生实验成功的前提。另外,教师在进行预备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完完整整的将实验过程模拟一遍,这样既能及时发现实验准备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又很容易对一些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共性错误”做出预见。

7 加强实验技能考核。培养学生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