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技馆陈列设计范文

科技馆陈列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技馆陈列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技馆陈列设计

第1篇:科技馆陈列设计范文

关键词:科技馆;讲解;因素

讲解是以博物馆陈列品为依据,由讲解人员对讲解词进行提炼、选择,运用语言艺术、讲解技能和真挚的感情,直接向观众有针对性的传播知识和信息的一种教育活动。而科技馆是以常设展品和临时展品等陈列品为依据,这种教育活动是讲解员和观众之间,通过语言交流实现对展品内涵的揭示与欣赏。讲解员和观众作为科技馆教育活动中的两个主体,影响着讲解的成功与否。讲解员既要研究自身要素,也要研究观众要素。

一、科普展品展览的特性因素

讲解既不是展品说明,也不是展示报告,更不是陈列展览的复述或翻译。讲解员在讲解常设科普展品展览时,首先要把科普展品内容转化为自己头脑里的东西,利用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使陈列主题得到最好的展现,这是在讲解词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因此,讲解员需要对科普展品常设展览进行系统而全面地研究。

讲解员研究科技馆科普展品展览的特性,一是要研究展品的特性科技馆展品具有集科学性、知识性、通俗性和创造性、趣味性为一体。所有的展品都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且用形象生动的演示具有趣味性,是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可操作性。科普场馆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我看,我忘记;我听,我记得;我做,我了解。通过每一个展品如何操作这种互动的教育方式,加深观众对科学的了解;展品安全耐用等方面的特性。二是根据展品陈列的形式和展览的亮点,尤其是展览意图,来说明科技馆展出每件展品是"为了说明什么"而展览的。这两点是讲解员对科普展品展览研究的基础部分,也是最重要部分。讲解员只有收集、掌握这些信息后,才能组织相关内容,扩充讲解词,完成讲解工作,使观众在听讲解后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收获。

二、讲解员外在形象因素

当观众走进科技馆这座科学殿堂,讲解员的形象首先映入观众眼帘。讲解员良好的形象,除了先天生理方面决定之外,更需要我们对形象的深刻把握和精心设计

㈠姿态

姿态,是指讲解员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待人、接物、行为、举止等具体的动作方式,是否得体,能否体现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是个人道德品质、文化素质教养等精神内涵的外在体现。讲解员应该注意保持端庄、典雅、得体的体态。讲解的时候不能有任何小动作或与熟人打招呼,要面对观众半侧身讲解。站立时,抬头、挺胸、眼睛平视前方,双手自然下垂。走时,应该保持身体重心前移,上体正直,肩部放松,双臂自然前后摆动,脚步轻而稳健。

二、着装

服装的美感,不单纯在于款式的新颖、色彩和构图的绚丽,还要与着装人的体形、气质及活动环境相和谐,是实用功能与美感的统一。观众通过讲解员的讲解来感受文物美,因而讲解员的着装应与科普展品相辅相成。讲解员的着装既是对展品美的点缀与延伸,又是科技馆社会形象的表征。因此,讲解员的服装要富于整体和谐感,款式、色彩、质地,应该是有统一的风格的,而且具有本馆独特的风格。同时讲解员的着装还要与科技馆的建筑、展出的展品、展厅设计风格等科技馆整体氛围相一致。

三、讲解语言因素

讲解员是运用语言向观众讲解陈列展品展览的。讲解员应该具有良好的嗓音条件和语言表达能力,用语言的艺术揭示展品背后的价值,用语言的魅力感染观众,让观众得到一种艺术享受。这需要讲解员对语言艺术进行深入探索,循规蹈矩,刻苦锻炼,以悦耳的声音并借助肢体语言传播文化知识。所以,讲解工作中所指的语言,既有有声语言,又有手势、表情等无声语言,两种语言相互配合,才能使讲解工作得到艺术享受。

㈠有声语言

1.普通话讲解

普通话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普通话的语音有它的标准和规范,讲解员应该熟练地驾驭标准、规范的普通话。经常查阅字典,纠正读音,注意区别汉语中多音字、同音字、儿话、变调等特殊现象,经常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或者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根据自己的发音难点选读一些有针对性的绕口令来纠正发音,提高发音能力。

2.外语讲解

随着我国与世界融合,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到中国,如何接待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是讲解工作者认真面对的新问题。一般科技馆应该把培养英语讲解员作为外语培训的主要工作,每一个具体的讲解员要学习哪种外国语,要根据各馆具体情况而定。不但要学习该国语言还要了解该国文化。讲解员在讲解时适当地把中西方文化加以对比,找到中西文化交汇之处,听的人也就容易明白、理解,讲解效果就会很好。

(二)无声语言

讲解员与观众的交流除了有声语言外,还有无声语言。无声语言

也叫形体语言,包括讲解员的手势、眼神及面部表情等。讲解员恰当、合理地运用无声语言,对调动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十分重要。

[1]手势语

手势可以帮助讲解员表情达意,给观众以导向,弥补了有声语言的不足,力求深观众对讲解内容的理解。手势的运用也不是随便使用的,必须伴随着讲解员的有声语言,自然恰当地指向展品,讲有所指,讲哪指哪。指向展品时,要注意指的位置应该在展品的一角,手势的幅度应该尽量小并且不能遮挡住观众视线,使用手势的次数也应当减少到最少。

[2]眼神及面部表情

眼神作为讲解的形体语言,是讲解员与观众交流的重要工具。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睛对人们沟通交流有着很深的影响。讲解员要敢于并且善于和观众通过目光进行交流。在四目相视的几秒钟,你的热情、诚恳、自信都己经传递给观众。在进行讲解时,讲解员的目光应该自然、稳重、柔和,不可以左顾右看,分散观众注意力。此外,眼神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讲解员可以通过观察观众的眼神,来判断观众对刚才讲过的内容是否满意,如果观众的眼神出现"四处游离"就说明讲解员应该转换内容了。

四、讲解情感因素

讲解要达到最佳效果其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讲解情感因素。讲解情感包括讲解员本身的一般情感主要指对观众的态度和对科普展品及陈列的审美情感主要指对展品及陈列展览内涵价值的认识。讲解员的情感因素有时会通过其行为、表情表现出来,并直接影响到观众的参观情感,从而影响讲解效果。讲解员与观众一接触,产生了一个情感接触与交流的问题。讲解员对观众的情感通过其对观众的态度和行为直接表露出来,如果讲解员对讲解工作怀有积极的情感,热爱讲解工作,尊重观众,接待观众时热情礼貌,观众就产生了被重视的心理,对讲解员产生了信任,增大了听取讲解的期待值,有利于获得最佳讲解效果。在讲解中,讲解员用自己对展品及陈列展览的深刻理解而形成的情感,利用讲解语言,艺术地表现出自己内心深处对陈列展品的情感,从而以丰富的情感表达感染观众,唤醒观众对科技文化的审美情感,达到增强讲解效果的目的。

古语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语言作为人类沟通和交流的工具,是讲解员必须苦练的基本功。讲解员只有经过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地刻苦锻炼,熟练地驾驭它,才能将科技展品有声有色地展示给观众,奉献给观众一场精彩的艺术讲解。

参考文献:

潘燕.在博物馆中感悟细节,博物馆研究,2014.

张颂.播音语言通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14.

第2篇:科技馆陈列设计范文

[关键词]科技馆建设 理念创新 以“人”为中心

1、科技馆的建设理念

1.1 什么是理念?

理念是理性化的想法、思维活动模式或理性化的看法和见解。理念既是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功能的高度浓缩与概括,又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功能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理念体系。理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事物的不停变化而变化,不管什么理念,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周围物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才能进步与成熟,从而在更高层次上进化理念,同时也会延伸理念的范围和深刻理念的内涵。

理念研究是科技馆建设的基石,它是建馆的行为指南和价值取向,在理念的指导下建立内容框架,以整合需要向公众表达的科学内容、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不同的理念将形成不同形态的科技馆。

1.2 科技馆各发展阶段的建设理念

科技馆的发展已有200年的历史,经历了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工业博物馆、科技中心的三个阶段,并正在进入综合性现代化科技馆的第四个阶段。科技馆的建设理念也从传统意义上的收藏、陈列、研究为主,逐步向综合功能方向发展。

科技馆发展的第一阶段:19世纪20年代的自然历史博物馆阶段,主要展示方式是自然标本、工业产品、科学仪器与模型,其理念是自然的猎奇、科技的探索。

科技馆发展的第二阶:19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初的科学工业博物馆阶段,主要展示工业产品、科学仪器实物与部分动态演示,其理念是历史的记忆、科技的作用。

科技馆发展的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的科学中心阶段,其展示的内容为基础科学和技术原理,主要展示方式是互动展品的动态演示,其理念是激发公众兴趣的探究性学习法。

从科技馆各阶段发展的理念特征可以看出:不同时代的科技馆都承载了时代的特征和区域的特点,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其展示的内容方式、教育理念均发生变化,从而造就了内在理念和外在形态不同的科技馆。

2、我国科技馆建设模式及其理念

在上海科技馆建成开放之前,科技馆大体上有两种展示模式:一是基于工业革命时期的工业产品、科学仪器的“藏品制”,其展品是某个历史阶段的记忆,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具有保值和增值效应;二是基于“学科中心”的为了表达某一特定的科学原理而特意制作的互动性道具的“展品制”,其展品只是为了表达某一科学原理而制作的道具,没有保值、增值效应,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要不断地更新或替换。

目前国内大部分已建成的科技馆属于“学科中心”模式“展品制”的科技馆。无论是“藏品制”还是“展品制”的学科中心制,其建设理念都未脱离以“物”为中心的范畴。

3、科技馆建设理念存在的问题

3.1 以“物”为中心的理念

以“物”为中心的建设理念缺乏前期的内容策划和主题思想,每一个展品相对独立,展品与展品之间没有明确的关联性,每一个展品各自根据一个原理或一个概念来设计,在一个展示区域里通常没有特定的主题,它的体验内容主要是基础学科的基本科学原理。这种“见物不见人的”传统观念,多年来却几乎主宰了我国中小科技馆。

3.2 自上而下的专家主导模式

自上而下的专家主导模式,就是假设公众是无知的,知识要由学识渊博的专家传递给无知的外行公众。自上而下的学习策略在许多科学展览里,展品只是课本知识的再现。许多科技馆都制作了大量的“动手型”展品,以推演出一些具体的科学现象或演示一定的众所周知的原理。然而,即使强调了“互动性”,但它们所展示的仅仅是设计者的意图所在,而排除了除此以外的内容。它们具有内植的“正确”答案,一旦发现了正确答案,就消失了参观者深入互动的潜力。

3.3 主题不明确、展品雷同,缺乏创新

科技馆的展教理念是科技馆的灵魂,也就是说,科技馆展览决不是展品的陈列,而是通过展览,来启迪人们的思想,唤醒观众意识。但从我国科技馆展览教育的实际情况看,离这个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常设展览和展品缺乏创新,简单模仿、相互雷同的现象十分普遍,展览主题和设计理念不明确,展品更新速度慢,大多数科技馆未能达到《标准》中“年更新率不低于5%”的要求。

3.4 过度注重展品的互动性

很多科技馆的设计者都意识到他们有必要把展品设计得更有趣,于是刻意增加一些不必要的互动,用大众通俗文化的色彩包装常规的展品,或为使用新技术而使用新技术,通常这些做法无疑是尝试去弥补那些显而易见乏味的题目,这些题目都是学校里教过的,老师讲过的。这种方法背离了科技馆的基本宗旨,过分注重通过互动展品展示其本身的原理和知识,而忽视了展品背后科技与社会的关系,科技馆成了裹着糖衣的学校,其目的是诱使参观者进入乏味的学习。

3.5 缺乏科学的前期调研

在建设科技馆前期,如果没有进行全面深入的基础调研和选题策划提炼,就很难建成一所具有鲜明特色、拥有深刻思想内涵的科技馆。国内科技馆几乎都忽视科技馆建设的前期调研,甚至完全省略了这一重要环节,直接就进入了展品与环境设计阶段。有的所谓前期调研,也只是搜罗国内外的展品清单,划定展览的学科范围,再为展厅起一个响亮的标题,这些前期工作,只是在开列展品目录而已。

4、科技馆建设理念的创新思路

4.1 善于借鉴与引进新理念

要加强科技馆理论的研究,逐步建立符合当代科技馆发展潮流并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馆理论体系。同时,还应积极引进现代博物馆营销学的理念,使展览等活动的选题策划、市场调研、观众定位、内容选择、主题确定、展品创意、风格设计、公关宣传、市场推广等的过程科学化、精确化,提高展览等活动的成功率和影响力,从而提高展览教育效果。

4.2 科学的定位

科技馆虽然是科普教育场所,但其展示教育的方式表明,其主要功能应该是通过直观视觉刺激和体验,来唤醒人们的理性意识、科学理念,激发好奇心,激励人们进行探索和学习的兴趣,并逐渐改变观念,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文的价值观。科技馆的这种科学教育理念,与学校正规教育的科学教育理念是有明显区别的,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只有对科技馆有了正确的认识和功能定位,才能充分发挥科技馆的功能,才能明确建设科技馆的目的,才能依据自身的特点给科技馆注入灵魂,使科技馆焕发出生命力。

4.3 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

在科技馆的发展历程中,现今已经从过去的“以物为中心”发展到基于“以人为本”的“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当前,科技馆的展示内容虽然已从自然发现和技术发明的“物”(标本、产品等)转变成以教育为目的的“物”(展品),但如果只是通过展品来表达科技知识,就仍然摆脱不了“以物为中心”的印迹。将科技馆建设理念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理念要:①以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为主要教育目的;②展示内容着重表现人与科技、人与自然的关系;③展示方式要适应公众的需求。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将有助于克服展示内容的“见物不见人”和“展品中心论”的倾向。

4.4 自下而上的展览模式

自下而上的展览模式就是假设公众不仅有能力接受新知识,而且有能力创造新知识。科技馆的作用就是要营造一种环境,在这里,参观者能够探索出一条主动改变他自己与科学技术之间关系的路径。在科技馆,参观者是自主的,并依照个人的意愿决定活动的内容,因此,这样的学习是自下而上的。参观者在离开科学中心的时候都应当有新的能力、新的技能和理解的深化。在这里,参观者是知识创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不仅仅是接受者。

4.5 重视基础性的调研工作和前期策划

经过300多年的实践和理论探讨,发达国家已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展览设计程序,即“基础调研-内容设计-展品设计”,可称为“展览设计”三步曲。这些基础性的工作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进行专门的研究。做好前期工作一是要设立长期性课题,对发达国家展览设计、展品创新的思路、程序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其规律;二是对科技馆、展览公司的设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科学的设计思路、程序和方法,并逐步形成展览策划的核心设计团队:三是改变展览设计基础性调研时间短、设计费低的局面;四是将科学的展览设计思路、程序和方法加以制度化。

4.6 采用课题中心模式

第3篇:科技馆陈列设计范文

关键词 科技馆;人形机器人;展项;剧场;人机交互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3-0120-03

From Exhibition to Theater--Humanoid Robots’ Science

Popularization Demonstration in Science Museums

ZHANG Na,WANG Lei

Guangdong Science Center, Guangzhou 510006

Abstract Since the emergence of humanoid robots, they have been enthusiastically pursued by science museums. As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museums’ exhibiting functions, as well as the emergence of newly developed humanoid robots, the exhibiting schemes of humanoid robots in science museums have been evolved accordingly, which can be generally divided into 4 stages: functional actions’ demonstration, intelligent human-robot interaction, stimulation of mankind emotion and expression, as well as robotic theater. Based on documentary study and case study, this thesis analyzes how humanoid robots are exhibited in the above 4 stages respectively, suggesting the combination of robotic theater and thematic robot exhibition as an ideal form of humanoid robots’ demonstration in science museums.

Key words science museum; humanoid robot; exhibition; theater; human-robot interaction

人形机器人(Humanoid robot)拥有人的四肢和头等构造,面部也趋近于人,以便模拟人类眼睛和嘴部的动作表情。虽然大部分人形机器人仍处于试制阶段,却长期以来在科幻文学中扮演着主角,是机器人学(Robotics)的一大主题。人形机器人因其类人外表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能够引发观众产生同理心,特别适合在科技场馆中进行展出。

最早的人形机器人是日本早稻田大学开发的WABOT-1,它可以和人简单对话,也能做一些基本走动。为了推动和促进科技馆在数字化时代的非正式教育功能,科技馆致力于创建研发更多基于ICT(信息通信技术)的互动展项,让观众接触到具备更强大功能的科技创新产品,这种时代的需求和人形机器人的出现相结合为观众营造更具科技感和时代感的非正规学习氛围。

作为新兴技术产品,人形机器人与科技馆有着天然的联系,科技馆紧跟人形机器人发展的脚步,引入最新的人形机器人进行科普展示。尽管机器人早已是科技馆的常客,但大多以机械体原本的面貌示人,呈现出的更多是金属质感的冰冷部件。人形机器人的到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机器人“变形”成人类的模样,拥有四肢和躯干,有的甚至包裹上了人类的皮囊,受欢迎指数急剧上升。

1 科技场馆人形机器人展示形式分析

人形机器人的每一次发展与升级都为科技馆所关注,国内外科技馆争相邀请最新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前来“做客”,在吸引观众目光的同时,达到前沿科技产品科普化展示的效果。回顾人形智能机器人在科技场馆中的应用,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

1.1 功能性动作展示

在这种形式相对单一的展出人形机器人新功能的展项中,成为观众视觉焦点的与其说是人形机器人,不如说是异化的存在,观众此时的参观心理与去动物园参观动物时的心理无异。作为非人的机器人,观众最初假设它们都是组装起来的金属块,完全没有人类的属性,当看到这样的金属块进行人性化动作时,观众就会报以掌声,如同观看马戏团里经过训练,能够进行表演的动物一样惊奇。

例如,本田开发的新型智能机器人ASIMO在日本科学未来馆向大众的展示中,ASIMO位于一圈防护栏的正中间,展示最新研发出的功能:感知周围人的动作,针对指定提问者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回答,在回答时,还会不停地使用肢体语言。在展示中,ASIMO还对自己的功能向参观的公众进行说明,如:识别人多聚集的地方,还可以通过传感器瞬间识别到参观公众的举手,然后在没有指示的情况下进行说话等[1]。观众围绕在ASIMO防护栏周围观看展示最新研发出的动作,这种展示形式更像是新产品会,给予观众的是机器人能完成的新的类人动作的冲击。

1.2 智能化人机互动

随着科技馆和人形机器人功能的发展,人形机器人在科技馆中的展出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不再作为陈列式展品为观众所观看,而具有可操作性,能对观众的特定动作做出相应回应。到此阶段,人形机器人不再是摆放在“真空”玻璃橱窗中的冰冷物件,而与周围的布展环境相融合,对周围环境中的刺激做出反应,虽然这些反应同样来自于预先设置好的程序,这些动作程序由观众即兴动作开启,呈现了人机互动的可能性。

2010年,法国Aldebaran机器人公司研发 Nao仿人机器人在上海世博会上以同步舞蹈动作惊艳四座,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同年Nao完成了令人惊异的单口相声表演,精巧的手臂动作是Nao的突出特色。随后,Nao进军教育界,成为联合国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项目中重要的辅助手段,进入校园,向学生展示机器人学和机器人在人类未来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Nao目前是学术领域世界范围内运用最广泛的类人机器人,国内多家科技馆在机器人展区中引入了Nao,进行集体舞、踢足球、爬梯子、捡垃圾等表演。除上述既定程序操控下的功能性表演外,Nao精通9种语言,能自由与人类进行语言、肢体和眼神的交流,还能感知人类的情绪,用于帮助治疗自闭症患者。

1.3 模拟人类情感表情

人形机器人要想真正具备人类属性,模拟人类情感表情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此阶段的人形机器人有了属于自己的脸孔,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变形金刚式标志性脸孔,呈现出更加细腻的人脸面部特征,也能通过学习,模仿观众的表情和肢体动作。早在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就研发了世界上第一个有类似人类感情的机器人。为了更加精确地表达传递情感,人形机器人也有了性别和年龄之分。

日本科学未来馆“人形机器人:什么是人类?”展示一些我们见过的最真实的人形机器人。机器人的创造者用一种特殊类型的硅胶,看起来像人的皮肤复制身体,并花费数百个小时成型,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模型的面部特征的真实副本。日本科学未来馆3个人形机器人包括女播音员机器人,成年女性机器人和儿童机器人。这3个机器人将作为日本科学未来馆的常设展项,机器人与公众的互动有助于研究人员进一步探索机器人。游客可以用这个机器人,做到面对面的交谈,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人员希望,人们会变得更加习惯用机器人进行通信。

2011年在伦敦科学馆中举办的“机器人市”活动中,展示了许多来自欧洲和英国的模拟人类表情的人形机器人,将欧洲的机器人文化带入了英国,体现了机器人设计和技术的最高水平。由欧洲和日本科学家联合研制的儿童机器人iCub身高仅有104厘米,相当于3岁男童的身高,iCub拥有一双大大的圆眼睛和白色的面孔,能爬行和坐立,能模仿儿童的头部和眼睛活动,看到移动的物体,可以用眼睛和手进行跟踪和抓举,惹人怜爱,备受好评。iCub最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平台,能像孩子一样发展自己的认知能力,逐渐掌握自己身体的运动机能以及与外部世界互动的能力,最终实现与他人交流。“概念”机器人拥有精致的人形脸孔,通过与人的交流,他能学习人类的表情,并根据对方的表情,调整自己的表情。“卡斯帕”和iCub的外貌类似,都做成了孩童大小,看上去就像是布偶娃娃,它不能行走,通过与儿童观众的互动,帮助儿童理解情感,通过表情对话教会儿童如何与他人交流。

1.4 机器人剧场

戏剧机器人由英国康沃尔郡公司“工程学艺术”(Engineered Arts)制造,由压缩空气驱动,几乎完全用铝材料制造。戏剧机器人懂得很多简单的对话,它会跟眼前的人打招呼,发出问候语,还会模仿这个人的一系列动作,只需看过一次就能即时准确快速地模仿出来,它的LED眼睛甚至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绪和感受,而且加上说出的经典对白以及丰富肢体的动作,整个场面极其绘声绘色。

2010年全球首家机器人剧场出现在波兰华沙,并在华沙哥白尼科学中心、以色列海法国家科技馆(MadaTech)、德国沃尔夫斯堡Phaeno科学中心、加拿大安大略科学中心等多个科技馆中上映其机器人剧目。目前编排的剧目改编自科幻小说和童话故事,剧场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吸纳更多文学作品进入剧目的编排中,机器人有望成为名副其实的演员,上演经典文学名著甚至电影片段。

国内科技馆机器人剧场的概念尚未成型,部分科技馆中的机器人表演形式更多的偏向于机器人秀场,演出的剧目,从歌舞到小品,内容繁多,例如:南京科技馆机器人的“千手观音”表演,上海科技馆的机器人小剧场的机器人广播体操、劲爆舞蹈、“太极功夫”表演,甚至劲舞“江南style”,中国科技馆的机器人乐队指挥,仿人形机器人手持指挥棒指挥乐队一曲接一曲地演奏各种乐曲。这些机器人表演虽然具备“剧场”的形式,但实质上还是事先通过编程控制的、既定程序操控下的受控重复性动作,展出的关注度和反响不错,但如果可以更进一步实现机器人的自主式演出,相信会更加精彩。

与这种常见的机器人表演秀不同,华沙哥白尼科学中心机器人剧场剧目的选择兼具科学教育和科技哲学的双重内涵,具有科幻小说戏剧化的特点,内容寓意深刻,引发观众对未来世界中机器人与人类共存问题的哲学思考。这是人形机器人在科技馆中展出的比较理想的形式。目前戏剧机器人在波兰华沙哥白尼科学中心机器人剧场展中上演以下两个剧目。

1.4.1 空抽屉的秘密/四维空间的鬼魂

该剧改编自19世纪Edwin A. Abbott的短篇小说《平面国--多维度的爱情故事》。来自平面国的正方形开始了走向第三维度的旅行。现在我们看来司空见惯的立体事物都让正方形惊讶不已,就如同我们面对四维空间一样好奇。表演致力于讲述关于这些多维世界的故事,舞台上两个戏剧机器人扮演两个年轻人:多米克和佐思娅,它们在寻找一只“消失的”钢笔,在埃德温叔叔(由工作人员扮演,角色定位为观众的良师益友)的陪同下,观众开启多维世界的旅行,帮助他们找寻这只钢笔。埃德温叔叔善于思考,并回答观众关于空间特性和维度的种种问题。这个剧目面向中小学生,具有教育意义,戏剧机器人的表演准确到位,通过视觉冲击和简练的对话帮助观众理解空间维度概念。

1.4.2 菲利斯王子和克里斯特公主

该剧改编自波兰作家Stanis?aw Lem的同名小说,收录在《机器人故事集》中。勇敢的机器人王子菲利克斯爱上了美丽的克里斯特公主。但是,尽管克里斯特公主本人也是机器人,但是她却对人类情有独钟,拒绝一切机器人的追求。这种异常的偏好来源于机器人世界最大的秘密,人类是机器人文明最大的敌人。但是,菲利斯王子不畏艰险,伪装成人,追求克里斯特公主。机器人之恋映射了人类的历史,从生命起源到宇宙探寻。黑色幽默贯穿始终,发人深思,反省当今人类现状。该剧将童话寓言故事和当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幽默诙谐,又不失深度,引人思考。

2 结语与展望

机器人反客为主,扮演起了舞台的主角,热情地邀请观众前来观看演出。至此,人形机器人在科技馆中的科普应用达到了新的高度,机器人仿佛具备了自己的情感、思维,上演着一幕幕观众并不熟知的新戏。机器人不再是被物化的他者或客体,而是与观众平等的演员,不再简单模仿观众的动作或模拟观众的情绪,而是通过剧情的跌宕起伏牵动观众的心弦,主宰观众的情绪。

机器人的主人公意识不仅局限于剧场表演,在一系列机器人主题展中,机器人早已跃跃欲试,充当主角。2012年澳大利亚Scitech科学中心举办“科幻小说,科学未来”展,把以往仅存在于科幻作品中的瞬间移动、隐形、读心术变为现实。用思维操纵物体移动;用双眼绘制图像;观看增强现实;人形机器人模仿你的一举一动,分析你的情感表情并模仿之;绘制你想象中的房屋、交通,甚至我们地球未来的形状;使用有机合成的电脑部件合成机械人,自己设计增强现实机器人;对未来世界可能遇到的道德困境做出决策,例如佩戴身份芯片等问题。这种机器人主题展已经超越了人与机器人的物理接触,涉及更多社会、心理层面的人机交互,是未来机器人展的一大趋势。

综上所述,人形机器人在科技馆中扮演者日益重要的角色,从最早的陈列展品,到充当导游、讲解员的服务机器人,到模仿观众动作、表情的搞怪机器人,再到仿佛拥有思维情感的戏剧机器人,催化这些展示功能一步步升级的源动力是各种新型人形机器人的研制与开发,科技的进步在科技馆中得到了有力的见证。未来的人形机器人将具备更加强大的功能,并具备认知学习能力,能更好地学习积累人类的情感体验,带给观众更加精彩细腻的戏剧演出。观众有一天一定会为机器人演员精湛的演技所折服,同时思考如何与这些高度智能化的人形机器人共存共处。

相关学者曾指出,科技馆通常以静态工艺品形式展出技术系统,但是机器只有在与人的互动中才能体现出其价值[2]。机器人如何在科技馆中展出,如何让观众安全操作机器人确实是个值得科技馆思考的问题,但是机器人对于科技馆的重要性值得我们对上述问题加以深刻思考与探究。在当今世界,科技馆若不能引发观众思考人与新兴技术产品对社会的影响之间的关系,那它就没能履行其使命,不久就会被这个时代所遗忘[3]。笔者认为机器人剧场和机器人主题展是当下与人形机器人的发展相匹配的展出形式,人形机器人的迅猛发展决定着其展示形式已经不能是简单的陈列展示或操作式互动,人形机器人应该拥有更加宽广的舞台,让其施展“才华”,得到更多关注,科技馆有责任让更多观众有机会接触、观看机器人表演或在主题展中参与相关互动活动。

参考文献

[1]日科学未来馆向公众展出智能机器人"ASIMO"[J]. 工业设计,2013,08:62.

[2]Alex Polishuk, Igor Verner, Yona Klein, Elad Inbar, Ronen Mir, Irit Wertheim,The Challenge of Robotics Education in Science Museu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s, Education and Art(IJREA),vol2.issue1.3,pp. 54-62,2012.

[3]Breazeal C., Brooks A., Gray J., Hancher M., McBean J., Stiehl W.D., Strickon J., Interactive Robot Theatre[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vol. 46, no. 7, pp. 76-85, 2003.

[4]Chatley A.R., Dautenhahn K., Walters M.L., Syrdal D.S.,ChristiansonB.,Theatre as a discussion tool in human-robot interaction experiments. A pilot study[C], In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Computer-Human Interactions, pp. 73-78, 2010.

[5] Alexander E.P., Alexander M., Museums in Mo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and Functions of Museums[M],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State and Local History Book Series, USA, 2008.

第4篇:科技馆陈列设计范文

关键词:动态展示展示行为商业空间

展示艺术是以科学技术和艺术为设计手段,并利用传统的或现代的媒体对展示环境进行系统的策划、创意、设计及实施的过程。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类文化的持续发展,展示艺术在人类经济与文化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它既是国际经济贸易相互交流合作的纽带,又是科学技术及文化宣传的窗口,它在当今社会领域和信息领域、商业领域中充当着其他行业或媒体不可替代的角色,世界各国为展示自己国家的科学、经济、文化的发展及成就也是不遗余力,实际上就是像一个大舞台,各国人们都况相表演,展示国家发展的魅力,表现民族文化的精彩。

现代商业空间的展示手法各种各样,展示形式也不定向化,动态展示是现代展示中倍受青睐的展示形式,它有别于陈旧的静态展示,采用活动式、操作式、互动式等,观众不但可以触摸展品,操作展品,制作标本和模型更重要的是可以与展品互动,让观众更加直接的了解产品的功能和特点,由静态陈列到动态展示,能调动参观者的积极参与意识,使展示活动更丰富多彩,取得好的效果。

目前动态展示普遍运用于大型固定展示空间,如展览馆、博物馆。采用高新技术和现代化的展示手段使科技馆更符合时代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标本与活体结合展示,比如上海科技馆生物万象展区的大型生态鱼缸中放置千姿百态的活体鱼群,倍受观众喜爱;

2、室内展示与露天展示结合,将某些展品放置在露天展示,可以使它们接近大自然,与观众的距离也缩短了,这种“回归自然”的形式新奇逼真,很适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

3、动与静的结合,巧妙的运用幻灯,全息摄影,激光、录象、电影、多媒体等现代单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使静态展品得到拓展,造成生动活泼、气氛热烈的展示环境,具有身临其境的效果;

4、实物与电子信息的结合,通过电子导览系统,寻找理想的参观路线,通过电脑问答机详细了解展示的知识内容,测试观看与参与相结合,更是满足了观众的自主性。

在商业展示活动中也逐渐受大家的关注,如服装展示、汽车展示等,动态展示使展示生动化,使展示空间具有一种活力。如视觉冲击力、听觉感染力、触觉激活力、味觉和嗅觉刺激感,通过娱乐色彩的环境、气氛和商品陈列、促销活动吸引顾客注意力,提高对展品的记忆,展示空间生动化比大众媒体广告更直接、更富有感受力,更容易刺激购买行为和消费行为。

一、人物的流动

根据现在的商场卖场的布局来说,顾客通道设计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顾客的合理流动,一般来说,通道设计有以下几种形式:

1、直线式又称格子式,是指所有的柜台设备在摆布时互成直角,构成曲径通道;

2、斜线式,这种通道的优点在于它能使顾客随意浏览,气氛活跃,易使顾客看到更多商品,增加更多购买机会;

3、自由滚动式,这种布局是根据商品和设备特点而形成的各种不同组合,或独立、或聚合,没有固定或专设的布局形式,销售形式也不固定。如利用店面过道等空间树立较松的立体广告物。外派形象小姐或活人装扮的可爱动物与顾客沟通,在顾客流通的地方比如电梯和走廊设置动态的pop广告,将广告造型借用马达等机械设备或自然风力进行动态的展示。

二、展品的流动

有效利用展品本身的物理、化学等特性,进行运动,在运动中展示自身的特色,如汽车展示,突破静态放置,将汽车放置在公路上,举办车队竞赛,游行等。日产风神轿车进入中国市场时就举办“风神一升油城市拉力赛”,用一升油在不同城市不同地段比试最远行程,吸引了各地消费者和试驾司机的关注,将汽车可以行驶的特性发挥出来。

运用一些特殊的动态展架,使商品放在上面可以有规律的运动、旋转,还可以巧妙的运用灯光照明的变换效果使人产生静止物体动态化的效果,巧妙变化和闪烁或是辅以动态结构的字体,能产生动态的感觉;此外也可将无流动特性的展品中增加流动特征。1、书籍的动态展示,书籍设计的陈列是开放式的,即运用多媒体的方式、书籍展开的方式、局部放大的方式,旁加评点解说的方式,旋转书架的方式,再如服装店的橱窗展示,可以运动绚彩的灯光闪烁和流动照明使人产生一种模特在动的幻觉。

三、展具的流动

通过自动装置使展品呈现运动状态,常见的运动展具有:

1、旋转台,台座装有电动机,大的旋转台可以放置汽车,小的可放置饰品珠宝、手机、电脑等,其好处在于观众可以全方位的观看展品,无论观众处于何位置观看机会都是均等的,这样可以提高展具的利用率和充分发挥其使用价值;

2、旋转架,旋转架主要是在纵面上转动的,其好处在于可以充分利用高层空间;

3、电动模型、人形、动物、机器和交通工具均可做成电动模型,使之按照展示的需要而运动,如穿越山洞的火车,跨越大桥的汽车,发射升空的火箭,林中吼叫的鸟兽等,以小见大,营造活跃的气氛,提高观者的观感和乐趣;

4、机器人服务员,通过机器人的转动、行走、说话,发出音乐等与观众进行交流,或为观众做些简单的服务等程序的设定,使展示更为生动和富有趣味性;

5、半景画和全景画,制造真实的空间感和事发状态,其做法是在实物后面绘制立体感强的画面或者利用高科技大屏幕投影等手段装上一个假远景,造成烈的空间层次感,使原来平淡的东西变的真实起来,如再配上电动模型,灯光和音响就会产生舞台效果,使观众感觉身临其境。

四、空间流动

第5篇:科技馆陈列设计范文

关键词:科技馆展品;展品项目建设;质量管理探讨

引言

科技馆的魅力来源于展品,人们进入科技馆的主要目的是参观展品,展品作为科技馆的核心内容,需要在建设前做好精心准备、在建设中投入较多人力与物力,鉴于展品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建设工程复杂等特点,需要制定出周密的、科学的质量管理策略,目的是抓好展品项目建设质量,使得展品项目建设在有效管理参与下,能够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也为打造优质科技馆、提升科技馆档次奠定基础。

1科技馆展品概述

想要充分认识科技馆展品及其属性,可以从两方面来进行了解,分别是与博物馆展品的区别和展品在科技馆中的地位,内容如下:

1.1科技馆展品与博物馆展品的区别

展品是科技馆特有的物品,也是科技馆独有的财富,是科技馆的灵魂,更是科技馆的文化象征,虽然博物馆也有陈列的展品,同样有着观赏价值,但是两者仍旧存在差异,两者仍旧有着较大区别。博物馆展示的展品,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产物,有考古价值、有研究价值。如在自然史博物馆展示出来是自然环境中遗留下来的物品,如矿物、植物、动物标本等,那是经历地球气候变化、地壳变动、时间推移下的具象自然产物;科学与工业博物馆展示出来的展品大多是工业时期流传下来的产物,是一种文明推进过程中的产物;历史博物馆展示出来的展品大多是伴随人类发展、朝代变革下的残留文物,包含文化价值,包凝聚着人类的智慧。科技馆展品不同于博物馆展品的历史悠久,科技馆展示的展品并没有经历时间与历史的洗礼,是原本不存在的物品,是当代人们制造下的产物,凝结着当代人的智慧,是当代人类智慧的结晶。虽然科技馆展品没有什么研究价值和使用价值,但是它是对当代科技的反映,也是客观世界在我们大脑中的反映,不是凭空而来,也不是随意制造,同样对于人们有启发作用。

1.2展品在科技馆中的地位

展品是科技馆的核心,也是科技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馆中的地位不可忽视,也是其它物品所不能够取代的。这就相当于展品是科技馆的基石,没有展品,也就没有科技馆。但是展品也不是科技馆的全部,没有谁可以代表科技馆,其中的展览主题正是科技馆的主导者。展品与展览主题交相呼应、相互衬托,展品的存在价值与作用,就是借助观赏者对展品的兴趣达成衬展览主题的目的。科技馆中的展品好似一种文字,一种无形的文字,在感染与影响着观赏者,使得展览主题更为鲜明;而展览主题就好似横批、标题,概括着展品的内容,两者之间是存在着联系的,这种联系不可分割,更像是组合,失去其中一方,就会不完整。正是由于展品与展览主题的相互配合,才打造了科技馆特色、加强了科技馆魅力。在某些时刻,某人会产生突发灵感,会构思出某个展品,纵使这件展品制造的非常出色,其价值也只有在展览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由此说明,是展品成就了科技馆,也是科技馆造就了展品,两者分开,都将是巨大的损失,由此可见,展品在科技馆中的地位有多高。

2科技馆展品项目建设质量标准

所谓专家给出的评判与标注能不能代表实际建设中对质量的要求,公众才是做出评判及标准的主体,科技馆展品项目建设质量只有获得公众的认可、获得公众的喜爱,才能长远的发展下去,也才能一直保留下去。不管怎么说,科技馆面向的群体是公众,就算科技馆展品再高科技、再绚丽多彩,公众不买单仍旧是徒劳,这样的后果就是展品失去了它的欣赏价值,也失去了它在科技馆中存在的意义。为此,在科技馆展品项目建设之初和建设过程中,建设主办方都应将目光集中在公众兴趣点、喜好点上,只有这样,建设出来的成果才是喜人的、才是受欢迎的。科技馆的主要建设初衷是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避免浮夸、没有涵养等建设问题出现,充分将展品应用到极致,建设的有内涵、有意义。此外,还需要在其中多加入科学元素,并在体验中渗透知识与精神,使得公众能有所收获。另外,还需要多加入有科学元素的展品,营造科技、知识、思想氛围,打造科技馆多元文化。尽管科技馆主要建设目的是搭建知识普及平台,尽管科技馆展品已经极尽展现知识、文化与科学精神,但是仍旧有一部分人抱着娱乐的态度加入到了科技馆的参观中,目的是开拓眼界、满足好奇心,除此之外,更多的是减缓压力。因此,在科技馆展品项目建设中,应避免复杂、杂乱的建设现象出现,建设更多吸引人的亮点科技、亮点内容才最合理,有效抓住公众的眼球,也协助公众放松身心。而便于操作也就因此成了展品项目建设质量的标准。

3科技馆展品项目建设中的质量管理具体方案

在科技馆展品项目建设中加入质量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最大程度监督建设质量、把控建设质量,使得展品项目最终达到建设预期。建设负责人应当秉承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投身于质量管理中,只有这样,才能更顺利、更出色的完成建设任务。方案设计是展品项目建设的第一步,也是最为紧要的建设环节,展品建设质量好与坏较大程度取决于方案的设计。只展现科学元素,还不能达到吸引公众的目的,想要提升展品魅力,就需要设计出合理的展出方式,在保证科技化特点的同时,也间接采用多种其它元素加强其自身吸引度,实现全方位的呈现,打造多元化的魅力。一是需要对公众进行探访及现场调研,把握公众的期待与欣赏兴趣点;二是明确科学主题,直接、间接的引导公众投身于科学知识领域的探索。在两者的基础上,还需对展品展出方式多花心思,多做一些巧妙设计,在形式上进行一定创新。一般来说,交互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观看表演、手动操作和亲身体验,科技馆需要尽可能的创造公众交互机会,打造这三种交互,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吸引公众参与其中,才能引发公众对科技馆的好奇与兴趣。当然,最受公众喜欢的交互方式仍旧是动手操作,虽然这种交互在科技馆展品建设中展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仍需要将其考虑在建设标准内,工作人员应当充分结合展品主题内容、展品自身特点,创造更多公众动手操作机会,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只有这样,展品建设才是得人心的,展出效果也能得到保证。在产品研制单位选择方面,需要做到“货比三家”,不断考究厂家的研制实力、研制周期与售后服务,找出与科技馆相匹配的合适研制单位,进一步协科技馆人员展开建设工作。在“货比三家”过程中,要对研制单位的资质进行考察,对研制单位的各类证件多做了解,并对研制单位以往的工作成果、工作业绩做多深入评判,需要考察的还有设计水平与制作水平;另一方面,工作人员还需要对研制单位提供的建设方案进行考察,确保方案合理、合情,且充分符合科技馆打造的特色,由此可以为展品项目建设质量增设多一层的保障。综合以上考察内容,需要科技馆工作人员认真审核并筛查研制单位,研制单位的筛查成功,也就意味着展品项目建设质量目标完成了一半。一般情况下,任务书中会罗列出对展品的要求,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可能这些要求不会受到过多重视,这需要科技馆相关工作人员提高对任务书的重视程度,按照任务书中罗列出来的标准与要求,进一步将管理落实到每一个建设环节中,切实保证展品建设质量。在建设展品项目时,科技馆工作人员应当实现管理、运行、维修齐头并进,将设计放在建设首位,只要设计是合理的、科学的,才能保障后边的建设陆陆续续开展。如展品操作台的高度设定,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上的80cm进行施工,过高与过矮都不利于公众操作与观赏。另外,在确定建设方案时,科技馆工作人员还需考虑到放置、调换展品便捷性,当然,这是以展品制作工艺、展品研制技术手段为前提的,便于科技馆开馆后展品的调换与安置。因此,要确保科技馆展品建设质量,需要对以上提及的内容多做把关。资料验收是科技馆展品质量管理的最后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个环节。展品项目建设的目的是便于公众进行观赏、进行体验、进行交流,展品是展示的主体,更是互动的载体,需要在验收过程中,需要严格把关展品的质量、管理及维护方面,看到或是想到不合理的建设问题,需及时提出并记录在验收报告中,保证科技馆展品质量再一次得到提升,也确保技术资料的全面、准确。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符合公众审美,为了满足公众需求,科技馆中的展品项目建设仍旧需要投入较大精力、付出较多心力,用合理且有效的管理去抓取建设质量,只有质量抓的好、抓的牢,才能加强科普、体验、互动效果,这也侧面证实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如此一来,科技馆才能发挥其应有价值。

参考文献:

[1]许彩峰.探究科技馆对群众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05):182-183.

[2]林文俊.浅谈科技馆展品项目建设中的质量管理[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08):87.

[3]郑巍.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科技馆质量管理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34(12):170-173.

第6篇:科技馆陈列设计范文

[关键词]科技馆:临时展览:教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233-01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馆作为非正规教育场所,承担着向社会公众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责任。科技馆的两大重要科普展览手段是临时展览和展厅常设展览,临时展览又作为科技馆常设展览的补充和延伸,为科技馆的展出内容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这对于受资金和场地等因素限制的中小型科技展馆来说尤为重要。

1.科技馆临时展览开展过程遇到的问题

临时展览是科技馆的主要任务之一,以东莞科学馆为例,每年在馆内至少举行三个临时展览。展览期间,都会吸引大量观众前来参观,这对提高我馆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随着展览的多次举行,据统计,越到展览的后期,来馆参观临时展览的观众数量呈现递减的趋势。如何保持临展对观众的新鲜感,吸引更多的观众前来参观,延长观众参观时间,甚至吸引观众来馆重复参观,成为了我们思考的问题。

为此,我们不断摸索,大胆尝试,开始针对临时展览的内容,开发相关的教育活动以丰富临展的内容,并不断改进更新,依靠教育活动内容提升临展的丰满立体度,保持对观众的持久吸引力。临展的相关教育活拥男问蕉嘌的,我们必须根据每个临展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活动,做到知识性、互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2.临时展览开展的相关教育活动

2.1 科普教育讲座

针对知识性及专业性较强的临时展览,适合选择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到馆开展与临展内容有关的科普教育讲座,让看似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通过专家通俗又不失专业的语言,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使得科学能够走入普罗大众的生活中。如邀请我国“生物塑化技术第一人”、生命奥秘博物馆创始人、知名解剖学教授隋鸿锦教授到我馆开展“寻找大文文的证据”讲座,让观众可以结合我馆举行的“生命奥秘――脊椎动物王国”主题展览,通过展板以及脊椎动物的塑化标本,追溯生命进化之路,探寻生物多样性之源。

2.2 科学实验

针对涉及抽象的科学知识和原理的临时展览,可开发与之配套的科学实验,让观众可以快速直观的学习到科学知识,并掌握一定科学方法。如我馆在开展“海洋花园――珊瑚主题展览”中,设立科学实验区,指导观众使用数码显微镜观测海葵、珊瑚、水母不同的内部构造 以及与珊瑚共生的虫黄藻,并利用数码显微镜进行拍摄、录影;利用展览中的活体展品――珊瑚,让观众探究珊瑚对光线、温度、外物触碰等的应激反应。随着展览的进行,后期也开发出利用显微镜对珊瑚虫的捕食过程、珊瑚虫刺丝的观测,以及珊瑚在不同光线下的荧光色的探究实验,持续吸引观众到馆参观临时展览与参与科学实验。

2.3 科学表演

针对带有抽象科学概念的临时展览,可选择以科学表演这种形式的活动,通过辅导员的表演,将系统知识点和科学概念由浅入深地向观众娓娓道来,使观众在感受到视觉和思想冲击的同时,深化对临时展览内容的印象。如我馆设计开发的《食品添加剂知多少》主题展览中,针对当时的食品安全问题,同时也为了让观众更清楚地了解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各种食品添加剂以及其作用,开发了《魔法厨房》系列实验表演,应用食品添加剂来调制一些食品或饮料(如珍珠奶茶、各种果汁、火锅底料等),让观众从视觉、嗅觉、味觉去感受食品添加剂的作用,让广大市民能够科学认识、对待食品添加剂。

2.4 互动游戏

针对临时展览介绍到系统知识点的板块,可以发开一些互动游戏,以家庭或小组为单位参与活动,寓教于乐,让观众可以在玩乐中自主掌握科学知识,并开发其科学思维。如我馆在《走进侏罗纪――大型恐龙主题展览》中,结合恐龙分类的知识点,使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开发出《拼装恐龙化石》互动游戏,通过辅导员的引导,让游客扮演考古学家,对恐龙化石进行挖掘和拼装,完成后向现场游客和其他参与者分享自己的成果。这类型的互动游戏可吸引以家庭为单位的观众,改变参观人群的年龄结构,并注重趣味性和分享性。

2.5 特色夜游活动

临时展览中,如果具有在夜晚有一定观赏性的展品,可以根据其特点开发特色夜游活动,变相延长展览的参观时间,可增加临时展览的趣味性、话题性、新鲜感和对观众的吸引力。如我馆在举行《海洋花园――珊瑚主题展览》中,由于展出的是多种珊瑚虫,经过展览的前期观测,辅导员发现不同种类的珊瑚虫的作息时间不一样,造就其在白天与夜晚呈现的形态不尽相同。于是针对珊瑚虫的这种状态,在展览的中后期开发了《页游海洋花园》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微信报名的形式参与活动,活动时间为晚上7:30―9:30,参与活动的小组限制在30组内,分成三批在规定时间段内,根据活动导览单,在辅导员的指导下活动。为保证不影响珊瑚虫的正常活动状态,夜游活动必须在黑暗中进行,观众只能在手电筒的照射下观测珊瑚虫、水母、海马、海葵、海星等生物的活动。游客可使用自带的拍摄工具,记录夜间海洋花园别致的美。活动后,观众通过对比平时白天参观时拍下的相同物种,配以文字说明发至我馆制定平台,我们将评出五组优秀作品,刊登在科学馆官网和微信平台,我们会将获奖作品打印成明信片并赠送精美纪念品。《也有海洋花园》活动推出后,各界反映热烈,媒体争相报道,为临时展览增加了话题性,成为展览活动的亮点之一。

2.6 其他教育活动

其他教育活动的形式包括知识竞赛、绘画比赛、征文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可联合当地媒体或学校共同举行,从而扩大临时展览对社会的影响力。

3.结论

通过我馆的多次临时展览,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开发更多种类型的教育活动。我馆通过参观总人数统计,问卷调查、观察调查和访谈调查等调查法,总结发现:近年来我馆总体参观人数日渐攀升;参观人群的年龄结构发生变化,由较为单一的青少年转变为幼儿、青少年、成人的全范围覆盖的年龄层;参观的团体也变得多元化,涵盖家庭、社区、学校、企业等团体;由于活动的不断变化更新,游客的重复参观率也逐年上升。因为临时展览的成功举行,我馆的社会影响力得到进一步矿大。

在未来的临时展览工作中,作为科技工作者的我们,应更加紧跟时代的步伐、关注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开发出更多富有特色、精彩纷呈的教育活动,给观众提供更多学习和思考的机会,以此实现科技馆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相关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 曹欣欣.论临时展览的氛围,中国博物馆,2007.

[2] 芦静.浅析科技馆的临时展览,科技风,2014年4月(上).

[3] 叶洋滨.临时展览对科技馆的重要性,科技传播,2014.5(下):29-30.

[4] 白宗新.陈竟蓉,科技馆的社会教育功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3:176-177.

[5] 张雷.谈临时展览在中小里博物馆工作中的作用-在博物馆实践工作中引发的思考[J].博物馆研究,2006,4:69-71.

[6] 王春雷.R时展览,提升中小博物馆的社会功能.[J/OL].博物馆周刊.

[7] 陈列部,金鑫.对新馆举办临时展览的一点思考[DB/OL].

[8] 李晓智.短期专题展览引发的思考,科技风,2013年3月(上):106-107.

[9] 严金晶.贵州科技馆研发临时科普展览的探索,科技展望,2015,(2).

[10] 龙金晶.如何设计出好的临时展览[A].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科技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

第7篇:科技馆陈列设计范文

二维码是一种利用黑白相间的图形来记录数据的编码,随着通讯技术和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二维码以便捷性、低成本和高效益在生产、商业等领域获得大量成功应用。近年来,国内科技馆、博物馆开始试水二维码应用。截至2012年12月,互联网排名前40位的国内科技馆中,经统计已有5家在临展或票务中使用过二维码技术,特别是在吸引青年人参与展览互动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功案例。但在广度和深度方面,二维码还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值得拓展。

百变图形,化身“多重身份”

随着二维码技术的日渐成熟,在科技馆、博物馆类场馆中这些小图案常常化身“电子门票”、“导览员”、“互动游戏伙伴”、“问卷调查”等多种角色,在票务、展品陈列、标识、营销等方面发挥作用。

电子门票。电子门票由二维码技术与手机的结合催生而出。电子门票实际上就是一幅用二维码制作的数码图片,其中含有相应的票据信息,可用二维码阅读设备识别。通常有两种方式获取电子门票。一是在商务网站购买,完成电子支付后,网站业务后台即刻将二维码门票发送到用户的手机,完成门票交付。另一种方式就是通过手机发一个特定编码的文字短信给商家的短信服务号码,商家接到后回发给手机一条包括二维码的彩信,客户打开手机彩信即可验证通行。广东东莞科技馆在2010年就率先在国内科技场馆中使用了二维码电子票务系统,与电信运营商合作使用手机短信来发送二维码电子门票。成功验票后费用从手机话费中扣除。中国科技馆新馆则使用RFID芯片嵌入在纸质门票中,但相较而言,二维码电子门票真正实现了电子化、无纸化和低成本,比利用RFID的电子门票更环保低碳。随着年轻群体信息化程度加深,使用电子门票已越来越普遍。

图文版拓展。图文版在展览业中随处可见,但限于版面大小、视觉效果等诸多因素限制,图文版所含的信息量有限,深度和拓展性也不足,满足不了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将二维码技术引入图文版,可以很好地解决信息深入和拓展问题。在原图文版上加贴二维码,配合后台的手机WAP网站,就可以将观众引入一个电子交互的多媒体世界。整个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上海科技馆在2012年11月先后举办了“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航天展”、“海洋精灵――海洋脊椎动物塑化标本展”和“上海科技馆第四届科普特种电影周”三个临展活动,在这三个活动中,都使用了二维码和手机WAP网站相结合的技术,观众可持智能手机扫描印刷在门票或展板上的二维码链接到相应的WAP网页,观看展品内容、播放语音或视频,让观众实现手机自助导览。

图1 手机二维码的信息流示意图

二维码“导游”。将二维码在图文版中做系统化考虑和分布,就可以组成一套展览场馆的“二维码导游”系统。这个系统完全由观众使用智能手机自助操作,馆方可提供覆盖全馆的免费高速无线网络,使观众获得更好的手机导览体验,也免除了观众在手机通讯费用方面的顾虑。中国科技馆在2011年科技周期间推出的“掌上科技馆”就属于此类应用。目前广西科技馆也已利用该平台,使观众能方便地利用手机浏览展品的拓展内容。山东省青州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等也已先后进行尝试,以智能终端导览系统使观众获得延伸阅读。

观众互动。与观众良性互动是展览场馆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利用手机和二维码是一种有趣、低成本和新潮的互动方式,特别适合在青年群体中应用。例如,在探索型的场馆中可以举行“二维码寻宝”活动,年轻人组团参加,队员在规定时间内找到最多二维码并得分最高的队伍获胜。北京的“铁血英雄”巡回主题乐园就尝试过此类活动,得到了青少年和广大军事迷的欢迎。与观众互动还可以应用在布展环节。如在布置视觉错觉的展览时,可以将一些容易引起错觉的图片与心理学问题结合起来,让观众通过拍摄二维码来参与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了解自身的心理状态。成功案例如上海科技馆在“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航天展”中,推出了手机APP应用,可使观众在导览的同时操控神九飞船和天宫一号的三维模型,还可参与神九飞船和天宫一号交会对接的趣味小游戏――太空之吻。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往往还针对性不够,但是利用二维码进行问卷调查可以很好地解决调查的成本和针对性问题。管理人员可将需要调查的问题制作成二维码问卷网页。观众在参与该项目的活动后,就可以通过手机将对该项目的主观选项反馈给网页后台。如果将二维码问卷调查设计成展品项目的互动环节,那么调查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更能得到保证。上海科技馆在“蛇行天下”临展中就采用了二维码问卷调查,通过游客手机APP的问卷提交,了解到参观者的性别、年龄结构和对展览的评价。

商业营销。二维码在商业营销上已取得广泛的应用,如果将二维码的展示与科技场馆内的商业服务、服务供应商的公益广告有效整合起来,可以获得很好的收益。如在场馆内建立一个二维码技术的展示或体验区,也可以在科技馆内建立一个虚拟科普超市,按超市货架的形式在橱窗内将商品二维码展示给观众。观众用手机扫描中意商品的二维码进行购买,不仅提高观众的购物兴趣,也对观众了解和普及新科技很有益处。

捐赠或赞助商宣传。捐赠是博物馆、科技馆收藏品的重要来源。但是限于展馆整体性考虑,不能将捐赠者或赞助商的深度信息展示给观众。二维码与网页技术的结合,可以满足观众、捐赠方(或赞助方)和馆方三方的需求和利益。感兴趣的观众可以利用二维码了解捐赠方(或赞助方)的深度信息,进而促进馆方的展览和收藏工作。

“展品带回家”。在现实中如果想把博物馆的展品带回家是不可能的,但是通过二维码和手机摄像头的扫描,就可以将电子化的展品带回家,而且全部免费。这种类似于“延伸阅读”的观展概念,是让观众在参观或游玩过程中将感兴趣项目的二维码拍摄在手机中,回家利用这些二维码链接到相关网页,随时随地继续网上参观。拍客可以仔细深入地了解展品的内容,弥补现场观展览时的遗漏。如果观众用手机号确认注册,还可以自动将拍摄的二维码网页组建成一个私人拥有的网上博物馆或科技馆,在网上将私人“藏品”分享给好友,使科技馆、博物馆真正成为数字化场馆和大众化场馆。2012年8月,山东博物馆在“斯文在兹――孔府旧藏服饰特展”中就推出了特展配套的APP应用,使iPhone、iPad用户能将展览内容轻松带回家。上海科技馆在科普电影《剑齿王朝》创作时也首次尝试开发数字化科普作品,在苹果App Store同步推出了《剑齿王朝》游戏。

大系统构建未来数字展馆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RFID标签价格的大幅下降,使用二维码、手机与RFID技术相结合的观众自助导览系统将引起科技馆、博物馆参观方式的变革。在这样一个集数字化场馆内容、电子化票务和无线自助导览等系统于一体的庞大平台中,参观者只要手持智能手机就可以漫步在场馆的各个角落,自由地接触感兴趣的内容,享受多媒体图文、音频和视频的导览服务,这将是一个真正低成本、友好的高科技系统。如果该超级系统建立在云计算基础上,还可以形成一个与具体应用环境无关的行业性系统,使各场馆可协议共享这个综合系统。

在这样一个系统中,观众首先通过订售票系统获得一张二维码电子门票,它可以是团队票或含有电影票等其他服务内容的综合性电子票据。观众持此电子门票可以在科技馆现场换取或购买一张含有RFID标签的纸质电子票,票面上并印制有一一对应的二维码。然后,观众可以用手机扫描所购门票上的二维码,下载APP导览软件,运行该APP应用并提交简单登录信息,这样系统可将观众与该门票(包括RFID标签及二维码标签)建立了身份关联,并使智能手机进入场馆的导览系统。观众持该门票在参观或游玩过程中,一旦靠近安装有RFID识别器的展品时,它将自动识别有观众在关注它,会自动通过覆盖全馆的免费无线网络将相关导览信息推送给智能手机,如在手机上自动播放该展品的多媒体信息,从而实现智能导览或其他增值服务。对没有安装RFID识别器的场所(为节约成本或现有的展品布置不适合安装),布展方可以粘贴一个相应的二维码标识,观众用手机扫描该二维码标识,也能实现导览定位,访问到该展品的介绍页面,实现自主导览和深度阅读。当然,如果建设经费充裕,也可以使用无线信号定位技术来确定智能手机的物理位置,实现主动信息推送。最后,观众持该电子门票可以打印或刻录自己的游览历程,给自己生成一件永久纪念品。更难能可贵的是,观众回到家后还可以用自己的手机号登录场馆的官网,查阅自己的游览内容,给自己在科技博物馆中留一个永久的家,建立自己的博客,共享自己的微博、微信等,从而将观众慢慢培养成为科技馆的常客。

创意新技术,展览无局限

对观众来说,二维码技术以其自助和互动的特点提高参观的效果,提高参观展览的趣味性。对馆方来说,应用二维码技术可以摆脱场馆空间和时间的约束,降低展品展项、票务、人工讲解等业务的运行成本,使电子化的展示内容随时随地展现在手机用户面前。需要注意的是,在场馆内的二维码标牌设计存在标准化问题,在大量利用二维码的场馆和公共场合,同一类的二维码标牌应设计成同一种形式或颜色,纳入场馆标识系统来整体考虑,避免杂乱无章。此外,根据现有经验,二维码的布置还需鲜明可见、便于拍摄。而对从未用过手机二维码的观众来说,展览临场要进行一定讲解,从而更好地推广二维码应用。

虽然二维码已经比一维条形码在信息容量上扩大很多倍,但它所含的信息量还是不足以支持播放一段音频或视频,因此二维码往往与手机APP应用相结合,或被设计成一个网页链接,让用户通过在线网页获取更多的信息。但是三维码的出现将改变这个现状,它在二维码的基础上,利用色块的灰度或颜色增加一个数据维度,使信息量成百倍地增加,能包含一段高质量的语音或一小段视频而无需网络和后台资源的支持,这将是非常低成本的应用技术,特别适合中小型场馆使用。虽然目前三维码应用还处于厂商、研究机构各自研制阶段,但可以预见,该技术以其高信息量、低成本、高保密性和易用性会得到深入应用和普及。

第8篇:科技馆陈列设计范文

(一)国外现代科技团区旅游

科技园区旅游在西方国家早已不是新鲜名词。事实上,作为科技园区旅游重要内容的工业旅游早在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就出现了。法国雷诺、标志、雪铁龙三个汽车制造厂通过安排游客观看录像带,参观汽车装配线、工艺流程、全自动检测和产品陈列室,每年就能吸引超过二十万人次的游客。法国电力公司下属的核电站也向公众开放,年接待参观游客亦达三十万人次。这引起了众多厂商的效仿,有些厂商在参观时采取了对游客收取少额费用的做法,例如美国波音飞机制造公司就通过向前来参观的游客收取五美元的门票费,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如今,世界闻名的空中客车公司和欧洲航天局也向游人开放,使科技园区旅游的层次和范围不断深化和拓宽。西方发达国家正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科技园区,不断推陈出新,纷纷推出各具特色和韵味的科技旅游产品,以满足人们求新、求异、求奇的精神需求[1]。重视吸引游客的爱好、激发游客的参与性是国外科技园区旅游的一个突出特点。美国造币厂天天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人,造币厂在向游客开放钱币印制流程的基础上,还印制一些经过非凡处理而不能流通的钞票,作为旅游纪念品向游客销售,很受他们欢迎。在德国奔驰汽车公司,游客可以参观奔驰汽车的总装配线,也能够穿上工作服在车身上拧几颗螺丝钉,最后还可以把刚刚下线的汽车直接买走。超越科技产品展示的局限,将科技与旅游较好地结合起来,使科技园区的各种特征和魅力渗透到旅游的诸要素中,发展一种“大科技旅游”,也是发达国家科技园区旅游的一个重点。他们将科技园区的特色融于“观光、娱乐、饮食、交通、住宿、购物”等旅游的一条龙服务中,与其它类型的旅游组成了“旅游套餐”。在美国匹兹堡,钢铁大王的酒店是钢铁大楼,玻璃巨头的餐厅是玻璃大厦,在参观科技企业后,到这些地方进行餐饮娱乐,就能够对科技园区的科技实力和文化内涵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游客置身于现代科技园区之中,在享受各种科技消费品的同时,亲眼目睹现代科技神奇的力量,能够丰富他们有关科技研究、制造和生产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而科技园区旅游也能够凝聚旺盛的人气,丰富旅游产品的组合,树立科技园区良好的公众形象,提升企业及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可以直接带动企业园区的经济收入,所以科技园区旅游蕴含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都是无法估量的。

(二)国外人工科技场馆旅游

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场馆旅游开展得红红火火,远远走在了我国前面。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拥有数量众多、种类齐全的科技场馆,形形的自然博物馆、地质博物馆、生物博物馆、天文台、科技馆等是这些国家进行日常科普活动的重要场所,闲暇时到科技场馆参观,在放松身心的同时进行科技知识充电,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在这些种类繁多的科技场馆中,不乏一些规模庞大、馆藏丰富、技术先进、影响广泛的特色场馆。例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陈列着包括赖特兄弟飞行器、阿波罗11号指挥舱在内的上千件飞机、宇宙飞船、导弹、火箭等实物展品;英国约克城铁路博物馆,保存了机车发明者斯蒂芬逊在1825年驾驶的“旅行号”蒸汽机车;加拿大马尼托巴人类与自然博物馆,为游人提供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奇妙之旅;比利时的自然史博物馆,收藏了许多远古大型动物的完整骨骼标本;美国底特律的亨利·福特博物馆,清晰地描绘了美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脉络;纽约海登天文馆,令人信服地再现了浩瀚宇宙与神奇地球的运行;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代表零经度的本初子午线成为了“世界时间与空间的中央”;巴西圣保罗布丹丹研究中央的微生物博物馆,展示了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的各种微生物和传染病细菌。事实上,各种各样的科技场馆,并不单单是一个个的陈列机构和向游客开放的服务设施,更重要的是,它们同时也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机构和场所,每一个科技场馆都开展本专业和科目里的尖端研究,和世界有关方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而他们本身就是当代先进科技研究、科技设备、科技产品的代表。这些科技场馆也是科学文化交流和普及的机构和场所,他们常常组织不同主题、内容和形式的科技展览,包括组织全国性的巡回展览,向各地的科学和文化组织分发展品。它们面向社会发行自己的书籍、论文和有关音像资料,与新闻媒体合作,在广播和电视上传播科学知识和文化。国外科技场馆的利用率也是比较高的,除了各种陈列、展览和科教活动外,它们还组织学术讨论会,放映电影,举办音乐会、舞会等,这样既可以增加科技场馆的收入,又能够使更多人了解这些场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充分体现出其贴近社会、服务社会的一面。总之,国外的科技场馆都成为了这些国家进行全民科学文化普及教导的骨干力量,也成为了公众学习科技文化、体验科技生活无法割舍和不可替代的好去处。

(三)国外自然现象景观旅游

自然现象景观旅游早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时尚潮流。相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来讲,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他们的历史人文资源是比较缺乏的。因而,依赖自然资源、着重发展自然景观科技旅游就成为一些国家的必然选择,一些优美的自然景观、奇怪的自然现象、独特的自然资源都被囊括到科技旅游的范围之内。例如,美国亚里桑那州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基本保持了岩石经过风华、侵蚀后形成的许多孤峰、石柱、洞穴等千姿百态、造型生动的奇特景观,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游客。美国新近开发了一种地震旅游,通过这种旅游形式,游客在经历一场逼真的“地震”以后,不仅能够完整地了解地震的全部过程,知道地震的自然原因,还能够学会在紧急状态下保护自己的方法。夏威夷火山群以其宁静式的火山发作和流动性的玄武熔岩,而区别于别的爆炸式火山,成为了闻名的旅游胜地,美国政府在当地设立了夏威夷国家火山公园,建造了一座火山观测台,这也为科技旅游者提供了观察和了解火山活动的极好场所[2]。美国国家黄石公园拥有间歇喷泉和温泉达3000多处,在这里,游客还可以看到万年积雪和活冰川、化石森林和石膏山,以及变为熔岩的岩浆和喷出的气柱等自然奇观[3]。事实上,除了欣赏、考察地质和地貌现象之外,观赏野生动植物也是自然现象景观旅游的一部分,了解生物和人类进化发展的历史,了解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惯,了解珍稀的野生植物和原始森林,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风景,也能学习到许多自然科学知识。西方国家在这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们兴建了许多自然现象景观科技旅游的基地和设施,组织了多种形式的野营、探险、科考活动,成为国际上众多国家学习的典范。例如,加拿大就组织了包括近距离欣赏北极熊和逆戟鲸、考察和了解蝙蝠和甲虫的生活习惯、乘皮阀沿大河漂流、徒步穿越安第斯山脉、在北极地区观赏极光等旅游活动,并且随时随地向游客讲解和宣传科学知识,使游客在领悟刺激性的野外活动时也感到有所收获。

二、国外科技旅游的主要特点

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国外的科技旅游,在近些年来以惊人的速度飞快发展。在西方国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已不是区分科技旅游者与一般旅游者的显著标志,也就是说,科技旅游已不是少数旅游者特有的专项旅游活动,而是一种逐渐被主流市场接受并受到欢迎的大众旅游形式。而且,从国外科技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科技旅游无论是旅游人数还是旅游收入都在本国的旅游产业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详细来说,国外的科技旅游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发展迅速,规模庞大

由于具有了发展所必需的比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旅游自产生以后,短短几十年内迅速崛起。到目前为止,他们的科技旅游已经包括了所有可能的范围和领域,一切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自然、人文、社会的旅游资源都被纳入到科技旅游当中,形成了一支规模庞大、数量众多的队伍。国外科技旅游发展的规模庞大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科技旅游作为科技知识、文化宣传和普及活动的重要途径,受到了各国的普遍重视,美、日、法、德、英等国家常常斥巨资建造科学中央和科学博物馆,其中美国每年平均建5座,日本和英国等国家为2-3座。迄今为止,仅在美、日两国,专门的科技场馆数量就达到近1000座[4]。二是科技旅游在各个国家都拥有着比较大的客流量。例如,建馆已有240多年历史的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每年吸引了200万—300万的游客;法国在开发工业旅游项目上成绩喜人,平均每年有1200万人次探访工业旅游项目,预计在一两年后将会达到2009万人次;而美国的五大科技旅游基地:迪斯尼乐园、好莱坞环球电影城、加州科技馆、华盛顿特区自然历史博物馆、国立航空航天博物馆,每年的参观人数竟然高达4亿多人次。三是国外科技旅游的收入相称可观。尽管国外一些科技旅游场所是免费向公众开放的,但由于占有了源源不断的游客市场,加上有些科技旅游场所的票价还比较昂贵,例如,迪斯尼乐园和好莱坞影城的门票高达人民币300元和600元,所以,总的来说,国外的科技旅游大都有着较高的营业收入。其中仅迪斯尼乐园一家在2009年的营业收入就达到了54.8亿法郎。

(二)主题多元,内容丰富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根据其所拥有的科技旅游资源的不同,在科技旅游主要内容和发展方向的选择上也是存在差异的。各个国家都在对自身优势和不足进行深刻研究的基础上,挖掘出了具有特色的科技旅游内涵,科学确定了别具一格的科技旅游主题。例如美国的科技旅游以现代科技发明及其应用的展示为主;英国的科技旅游则以工业革命和产业革命历程和成果的展示为主;历史悠久的工业旅游是法国这一世界第一旅游接待大国的重要支柱;而多种形式的自然探险、野营科技旅游则是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的独特风景。进一步讲,即使是在同一个地区、同一种科技旅游活动中,可以开发的主题和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每个国家和地区,在选择自己科技旅游主攻方向的时候,并没有排斥其它形式的旅游活动,而是将它们较好地结合起来,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例如,在美国迪斯尼乐园,高新技术设施和项目是其最能吸引广大游客的项目,但他们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而固步自封,相反,开发包括冒险乐园、西部拓荒者、美国大街、幻想乐园等在内的惊险、刺激、魔幻和娱乐的内容,将科技旅游以一种戏剧化和舞台化的形式和效果表现出来,就赢得了更多的游客。国外科技旅游内容的丰富性还表现在,它们并没有单纯依赖自己的旅游资源,仅仅展示本国或本地的科技成果,而是和国外同行联合协作,实现旅游资源共享,从而也就丰富了本地科技旅游的内容。例如2009年,美国华盛顿自然历史博物馆、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匹兹堡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和加拿大特瑞尔古生物博物馆为中国辽西鸟类化石举办了巡回展,均在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5]。

(三)设计精巧,形象新颖

国外科技旅游另外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各个旅游项目的设计和建筑都十分精致华丽,采用了集声、光、电为一体的高新科学技术,这些富于高科技含量的项目,趣味性和参与性都非常强,体现出强烈的时代特色和创新意识。高新技术的引进,使科技旅游挣脱了早期静态微缩、单纯模仿及陈列展示等陈旧模式,进入了富有现代化气息的信息技术时代,在全面展现现代科技魅力的同时也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求新、求异的需求。国外的科技旅游非常注重通过运用新颖、别致的多种设施和手段,尽量使科技旅游的内容变得通俗易懂,使游客在感触到技术带来的乐趣的同时,能够轻松舒畅地理解和接受相关的科技文化知识,而且还能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和记忆。仍以被称为“高新科技博览会”的美国迪斯尼乐园为例,游客在这里既可以享受富于刺激性和科幻性的多种娱乐活动,又可以领略最新科学技术的成就,其中的一个项目——虚拟现实的动感立体电影“世界发明颁奖会”,就不仅向游客详细介绍了人类历史上的各项科学成就和技术发明,还以效果逼真的立体功能和动感效应以及吹风、水雾等仿真效果器,让游客对科技的魅力叹为观止。在纽约海登天文馆的地球与太空中央,安放着目前世界上视觉效果最好的蔡司9型光导纤维天象仪和SGI数字圆顶投影系统,能够清晰地再现9100颗恒星。还有好莱坞电影城,恐怖夜空、悬崖峭壁都以实景图片设计,并配合实物、录音和灯光效果,使观众犹如身临其境。在国外科技旅游中,诸如此类的形象的科学普及教导,比比皆是,但每处的表现形式又各不相同,令人耳目一新,使人折服向往[6]。

(四)传播知识,重在参与

科技旅游作为一项科学文化普及教导的事业,在国外已经蔚然成风,可以说就是所有公众的一门必修课。政府机构和民间人士都十分重视对科技旅游的投资,美国的每个科技场馆都有8位数以上的美金投入。国外的科技旅游和科普教导注重从孩子抓起,非凡是青少年,各种各样的科技场馆和科技园区成了青少年开启心智、增长见识的天地。从发展上看,早期国外的科技旅游也只是对科技成果和标本进行采集、整理和收藏,而后才发展到陈列展示,供游客参观,进而通过讲解、介绍来实现科学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到了今天,科技旅游传播科学知识的形式无疑是大大进步了,它们日益重视游客的参与性,强调观众自己动手进行科学实验和制作活动。例如在德国柏林的科技和交通博物馆,游客不仅可以看到最古老的机械和最原始的车辆,也可以尝试试用最新的科技发明,进行各种科学小实验,甚至可以仿照中国古代的发明家,制造一张虽然粗糙但却真实的纸以作纪念。在美国波士顿科学博物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投资了一项高达160万美元的动手型科技展览。在这里,观众可以扮演科学家的角色,进行从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验证到得出结论全过程的科学研究过程。游客可以重新设计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过的自由落体实验,使用皮肤传感器测试身体对刺激性物质的反应,研究鱼的形状对游动速度及巡游能力的影响,自己动手设计、制作太阳能汽车比例模型并参加比赛[7]。这些科技旅游项目将科普与旅游、娱乐与学习完美地结合起来,收到了极好的效果,所以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科普教导活动的中央。

(五)公众支持,服务社会

国外的科技旅游真正实现了旅游场所和公众社会之间互相支持和彼此协助的良性循环。除了依赖政府对科技旅游进行直接投资和设立基金外,国外科技旅游的运转经费很大程度上都由一些公司、企业和个人来资助,一些部门和企业主动与科技场馆合作研究、开发项目,为它们提供研究资金。也有许多包括大学生在内的社会人士志愿到科技旅游场所进行义务服务,帮助整理展品、资料,向游客提供科学演示,讲解科学知识,而这一切都不需要任何酬劳。反过来,科技旅游场所也非常注重回报社会。他们同社会各界保持密切的联系,积极主动开展服务性研究和公益性活动。许多闻名的科技旅游景点和场所除了向公众免费开放外,还积极举办巡回展览,将自己的科技展品在一些地方性的相关机构展出,受到社区公众的欢迎。美国已有90%的科学中央和博物馆设立了服务中小学校的计划,为大量的中小学教师举办研讨培训班,帮助教师把握科学教学技能。也有一些科技场馆开展了“科技宿营”旅游活动,答应一些少年儿童在周末的晚上在科技馆内留宿,让他们参加专门安排的各种科技活动项目,让孩子们领悟科技带来的乐趣。据统计,美国科学中央协会的300多家科技场馆中,已有60%开展了此项活动,接待了成千上万的少年儿童。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每年还在世界范围内选择20余名优秀在校大学生,为他们提供为期10周的暑期学习、研究和实践的机会,鼓励他们在专家和教师的指导下从事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研究。可以看出,科技旅游真正在科学技术和广大民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而它本身也在科技与公众的紧密联系中得到了发展和壮大。三、国外科技旅游的胜利经验及启示

(一)通过科学决策选择科技旅游的项目

首先,在科技旅游资源的选择上,一些西方国家从自身历史人文资源贫乏而现代科技产业发达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将科技旅游的重点放在发展现代科技园区和科技场馆旅游上。而另外一些自然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则注重挖掘自然现象景观的科学内涵,着重开发科学研究和科普教导的旅游功能,开发认识自然和了解世界的旅游主题,开发科考探险和学习体验的旅游内容。其次,在科技旅游项目的选择上,西方国家并没有把全部的科技场馆、科技园区和自然景观都开发为科技旅游产品。有些涉及本国尖端科技研制和开发的科技园区,科技产品或成果过于专业化和抽象化的科技场馆,周边环境较为恶劣、存在一定危险性的自然景观等,西方国家是不会选择开发的。而那些能够吸引游客爱好并且具有足够的安全系数和欣赏价值的项目,往往是它们科技旅游开发的重点。再次,在科技旅游场所的选择上,国外比较注重品牌效应。由于那些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科技园区和科技场馆,常常是广大公众普遍关注的对象,因而,对这些场所进行投资开发,就能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游客越多,这些场所的社会影响越强,长久以往就形成了一个科技旅游的良性循环。事实上,国外迪斯尼乐园、大英博物馆、奔驰汽车公司等世界知名的科技旅游场所走的就是这样一条道路。此外,在科技旅游主题的选择上,西方国家比较注重特色效应。避免雷同和模仿、力求特色和创新是国外科技旅游得以胜利的重要法宝,几乎每一个科技旅游项目都有一个独特的主题,而这一主题也就成为了这一旅游项目的招牌和标志,也就能够吸引不同层次的游客,满足他们不同方面的需要。

(二)通过现代科技提高科技旅游的品位

注重旅游活动形式和内容的先进性与现代性,就成为国外科技旅游非常突出的特点。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技旅游内容的现代性。国外科技旅游尽管也包括了对人类以往科技成就的展示,然而,关注现在、着眼未来,使游客接触和感触到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却是很多科技旅游组织者更主要的愿望和目标。因此,包括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休斯顿宇航中央、法国空中客车制造基地、阿里亚娜火箭发射中央等在内的许多科技旅游场所,都陈列和展示出了那些人们并不认识甚至是完全生疏的尖端科学技术及其生产过程,为游客讲解其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和原理,这对培养公众参与科技进步的意识和从事科学创造的能力来讲都是大有裨益的。二是科技旅游形式的现代性。为了提高游客对科技旅游的爱好和参与性,国外科技旅游的组织者装备了很多现代化的仪器、设施,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激光技术、微电子技术、数字压缩和编码技术、模仿仿真技术等,在这里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法国维莱特科学工业城星际馆的天文模仿器可以逼真地再现包含有一万颗行星的星空,美国芝加哥阿德勒天文博物馆能够运用计算机知晓观众的平均选择,给投影设备发出信号,然后运用高超的激光仿真技术,让观众在全彩色的三维图像中领悟穿越时空、探索宇宙的感觉。三是科技旅游治理的现代性。现代的科学技术贯穿于国外科技旅游的整个过程当中,游客的登记注册和身分确认,导游的介绍讲解和演示说明,景点的安全保障和清洁系统,设施的安装修缮和治理维护,产品的制作销售和广告宣传,都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来进行,游客可以全方位地领悟到现代科技带来的便捷和乐趣。此外,国外科技旅游治理人员一般要求受过高等教导并在某学科已有建树,有的甚至要求有硕士学位或是某一方面的专家、学者。从业人员的高素质与专业化也体现出了国外科技旅游治理的现代性。

第9篇:科技馆陈列设计范文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以提高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以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科技馆和革命纪念馆为平台,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志愿服务站点建设,广泛吸引志愿者参与文化志愿服务,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共同建设“美丽xx幸福家园”,助推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建设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润的道德滋养。

(二)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结合融入文化志愿服务,引导人们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共同建设美好生活,促进在全市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坚持文化育人。突出爱国主义主旋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优秀文化和科技成果,让收藏的文物、陈列的遗产、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引导市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坚持示范带动。立足公共文化设施实际,逐次推进,率先搞好市级文博单位和科普场馆的志愿服务,抓点带线、以线促面,建立示范带动机制,建设一批活动规范有序、作用发挥明显、社会影响力强的示范单位,为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志愿服务树立榜样和标杆。

坚持改革创新。把支持和发展公共文化设施志愿服务纳入文化体制改革,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深化志愿服务内容和形式创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特色,打造品牌。深化文化志愿服务管理模式创新,鼓励志愿者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高志愿服务效率,提升志愿服务水平。

(三)工作目标。2017年6月30日前:由市文明办指导xx演艺中心、xx学院美术馆完成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点建设。市文广新局负责完成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市文化馆、包公文化园、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梅庵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点建设。市科技局完成市科技中心的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点建设。市档案馆、星湖管理局等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完成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点建设。各县(市、区)文明办要协调各地有关单位,结合各地实际,完成辖区所属公共文化设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志愿服务站点建设工作,积极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二、工作措施

(一)设立志愿服务站点。公共文化设施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建立志愿服务站点,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志愿服务管理制度,编写志愿服务手册或服务指南,为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提供基本遵循和依据。要安排工作人员做好志愿服务的组织、管理和保障,引导志愿者与公共文化设施工作人员协同配合,合力提高服务效能。

(二)成立志愿服务组织。公共文化设施根据志愿服务需要,经单位领导机构统一,在本单位成立志愿服务组织。公共文化设施成立的志愿服务组织可以登录“广东志愿时”手机平台、网站进行注册,成为“广东志愿时”会员单位,在系统平台对志愿者、志愿服务活动进行规范管理。达到登记条件的,可向民政部门申请依法登记。xx市公益服务促进中心要支持公共文化设施志愿服务组织的启动成立、初期运作、项目开发、合作交流等,帮助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志愿服务能力。

(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把面向群众、服务社会摆在首位,结合公共文化设施自身特点,精心设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活动项目要结合志愿服务对象的需求,合理安排志愿服务内容和志愿者岗位,提高服务质量。要大力弘扬尊老爱老、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面向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和生活困难群众开展志愿服务。加强与大中专院校的合作,让公共文化设施成为大中专学生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基地,设计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志愿者走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城乡社区,举办知识讲座、巡回展览、文艺演出、阅读推广等,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学知识。

三、工作要求

(一)建立台账。公共文化设施要按照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教育部、制定的《关于规范志愿服务记录证明工作的指导意见》(民发〔2015〕149号)确定的内容、格式和记录方式,对志愿者的服务进行及时、完整、准确记录。服务记录要记录在《志愿服务记录证明》上,注明服务时间、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等。建立志愿服务台账,把志愿者的服务记录汇总在“广东志愿时”这一统一的信息平台上,做到互联互通,使服务记录能够异地转移和接续。

(二)营造氛围。公共文化设施要在志愿服务站点摆放“志愿服务岗”台牌,悬挂“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者精神、“汇聚志愿力量、共筑中国梦想”等志愿服务口号,张贴志愿服务工作流程、志愿者招募信息、志愿服务工作制度等,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志愿者要佩戴标贴或绶带、帽子、臂章、马甲等统一标志,立足单位、聚焦服务,充分发挥业务优势和职能作用,推进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树立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