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文明建设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只有师范生领会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从自己言行出发树立典范,从教后才能对中小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以身示范才能更好的对中小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高师院校通过在各学科中渗透、在实践中推进、在体系上完善生态文明教育,有力推动高师院校生态文明教育深入开展,使生态文明成为师范生的一种品德,一种习惯,一种修养,一种人文精神并被他们广泛传播。
关键词:生态文明;师范生;教育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及教育意义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同志在党的第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生态文明作为人类迄今最高级、最新型的一种文明形态,是指人类在遵循自然社会及人类自身相互间和谐发展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所取得的物质制度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也是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生命本体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对于促进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具体的讲,生态文明的内涵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二是生态系统可持续前提下的生产观;三是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的消费观 [1]。通俗的讲,生态文明是一种品德,是一种习惯,是一种修养,是一种人文精神并被人们广泛行动的准则。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 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2012年党的十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并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是十的突出亮点,也是我们党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创造性地回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十七大报告中,“生态文明”一词出现两次,用一个小自然段论述,共94个字。十报告中,“生态文明”出现了15次,用了7个自然段,共1398个字,并单列一章专门进行论述。从十六大的三位一体到十七大的四位一体,再到十的“五位一体”,进一步形成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一是阐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和意义: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二是阐明了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三是阐明了生态文明的重要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四是阐明了生态文明的建设目标:“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
党的十报告指出“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是要用新思路新举措来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措施,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和攻坚方向 [3]。学校承担着思想文化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应该成为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主阵地。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新的环境教育,新的环境教育又推动大学模式转变,进行“绿色教育”,创办“绿色大学”。学校环境教育是我国环境教育的主渠道,高师院校是我国环境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基地。“环境保护,教育先行;环境教育,高师先行”,“惟有了解,才能参与;惟有参与,才能投入;惟有投入,未来才有希望” [4],培养师范生具有自觉的生态文明理念与保护自然生态的良好习惯,使他们成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只有师范生领会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从自己言行出发树立典范,从教后才能对中小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以身示范才能更好的对中小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这是高师院校对师范生培养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现实意义。
二、高师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
本次研究采用无记名随机调查问卷、定向访谈的方式,对不同专业在校师范生做了关于对生态文明重要性的认识、对生态文明的参与度、对生态文明的现状和满意度方面随机调查了13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253份。
调查表明,师范生生态文明含义的认知度不高,对生态文明的概念和内涵不是很清晰;师范生经常从自身利益角度判断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师范生生态文明知识获得方式主要是网络媒体;师范生参与维护生态文明的意识很强烈,但还没有将这一强烈意识直接转化为行动;师范生参与维护生态文明的实践程度不高;师范生在对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上更倾向于生态环保意识,解决方法上主张全民积极参与;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上主张法律措施,推行绿色消费;师范生认为目前的生态文明教育范围小、幅度浅、力度小, 教育方法偏于简单、粗放, 理性说教多、情感体验少。要进入课堂、深入头脑、形成习惯还有差距,但积极倡导加强。
值得可喜的是:师范生对目前的生态文明建设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对生态文明的具体措施也积极支持。同时也建议高师院校加强教育工作者的生态文明水平,在师范生专业建设中强化生态文明教育的教育内容并且加强相应的制度保障。
三、高师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策
1.在各学科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根据不同的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建设、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教学大纲的安排上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的渗透,使生态文明教育进入课堂。一方面,可通过开设生态文明教育通识课,讲授针对性、实用性强的教育内容。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开发实践型、活动型课程。
不同的专业可设置不同的课程,如理科:生态学、环境监测与分析环境伦理学、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如文科:生态学、环境法学、生态经济学、生态伦理学、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通过课程设置,把生态文明教育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的渗透各学科,指导师范生在研究中去学习,深刻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帮助师范生建立起新的生态文明价值观、道德观和新的生活方式,使其具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意识,具有较强的搜集、筛选、概括、应用信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2.在实践中推进生态文明教育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比书本知识更能启迪人的心灵,更能培养大学生对自然生态的情感,树立和增强生态文明的信念,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的践行能力。 [5] 因此,高师院校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师范生的生态文明综合素质。在师范生中开展的生态文明实践活动可以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例如:可以组织有关生态文明的主题班会、报告会、讲座,开展生态文明知识竞赛、摄影、演讲、征文、作品设计大赛,充分利用环保节日(植树节、世界水日、世界气象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开展相关主题教育,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建立相应的生态文明教育网站,进行生态文明的传播和交流,进行“绿色教育”、创办“绿色大学”。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生态文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师范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提高其对环境资源和生态问题的关注力度,从而在高师院校营造良好的生态文明氛围,在广大师范生中传播生态文明观念、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增强生态文明意识、提高生态文明践行能力。
3.在体系上完善生态文明教育
高效、有序的开展生态文明教育,高师院校必须有专门的组织机构来统筹实施,完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以保证“点”上激活、“面”上推广。组织机构应由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等部门组成,以确保生态文明教育的纲要制定、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生态教育评价、经费来源。高师院校生态文明教育办公室根据实施纲要,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形成层层抓落实、人人都参与的工作格局,有力推动高师院校生态文明教育深入开展,使生态文明成为师范生的一种品德,一种习惯,一种修养,一种人文精神并被他们广泛传播。
[参考文献]
[1]路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J].理论导刊2010年第9期.
[2]本刊编辑部 .环境教育,任重道远――首届全国环境教育发展论坛暨在京召开[J].《环境教育》2013年第Z1期 18-23.
[3]周生贤.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J].求是. 2012年第19期16-19.
[4]周德锋.关于高师院校非环境专业环境教育课程体系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第6期1840―1842.
[5]姜树萍 赵宇燕 苗建峰 陈芊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路径探索[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4期71-74.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有力指导下,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全市“四保”中心,以提升市民素质、培育文明道德风尚为主要内容,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坚持因地制宜,城乡统筹,勇于创新,积极探索,不断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为建设“山水绿城、泉城新区”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了全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现将主要工作报告如下:
一是“迎两会、讲文明、树新风、创品牌”活动扎实深入。按照市委、市政府及市委宣传部工作安排部署,结合实际,扎实开展了“迎和谐两会,建文明”主题教育活动。区委宣传部作为主题教育活动的具体组织、策划、协调部门,坚持高质量运作、高标准要求、高效率服务,紧紧围绕“四保”工作中心,以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塑造园博会东道主良好形象为重点,认真组织开展文明秩序养成、文明礼仪普及、文明窗口扮靓、志愿服务推进等“十大文明创建行动”,先后组织开展了“迎接园博会200天倒计时”、“迎和谐盛会、工作创一流”高效机关创建、“喜迎盛会、争创和谐家庭”、“文明旗帜在传递”、 “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迎和谐两会、建文明”文明礼仪电视大奖赛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在迎办两会期间,先后推出了山东省道德模范孟红伟、济南市道德模范董孟英、杨振敏,“全运微笑使者”赵金川等一大批典型人物。万德镇计生办主任马春梅入选5月份“中国好人榜”。总结推广了“泉城文明市民学校”、“爱国歌曲大家唱”等在全市卓有影响力的文明创建品牌,提升了全区文明创建整体水平。组织了全区“王梅工作法”事迹宣讲报告团,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作风、争创一流意识,形成了“人人参与两会、人人支持两会、人人奉献两会”的强大声势。
二是市民素质教育取得明显成效。在11月成功启动8所泉城文明市民学校的基础上,不断拓宽市民学校教育新途径,向所有街道、社区、重点村延伸,初步形成了区、街道、村居“三级教育网络”。组建了文明市民学校讲师团,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将讲座题目编成“菜单”送到基层,增强了教学的生动性、互动性和趣味性。制订了《全区文明市民学校教学计划表》,指导督促市民学校扎实有序的开展教学活动。截至目前,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6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21000多人,为社区群众提供了一顿顿“文化大餐”、“精神盛宴”。《大众日报》、《济南日报》、《齐鲁晚报》等媒体对我区市民学校建设情况给予充分肯定,并在主要版面重要位置刊载了主要做法。
三是公共文明秩序明显改善。围绕创建一流公共文明秩序,组织开展了“文明践行我带头、文明单位在行动”活动,全区141个省、市、区级文明单位(机关、社区)和大学科技园10所高校多名志愿者参与活动。在城区主要交通路口,通过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发放文明市民手册、“文明排队、从我做起”等形式,大力倡导文明出行方式,营造文明和谐的公共秩序。在全区窗口行业(单位)深入开展了“文明诚信窗口”、“文明礼仪之星”等评选创建活动,树立行业新风,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大力普及个人礼仪、社交礼仪、工作礼仪、服务礼仪、观赛礼仪等知识,引导市民自觉规范言行举止,以文明的言行迎办两会。在今年迎办两会表彰中,区文明办荣获全市文明交通行动优秀组织奖,荣获区委、区政府“两会”筹办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有16个单位荣获“全市文明交通行动先进单位”称号,有50人荣获“全市优秀志愿者”称号;有3人荣获“全省优秀志愿者”称号,有1人荣记三等功。
四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持续深化。认真贯彻中央8号文件精神,积极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在全区中小学校继续组织深化开展了“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和“六个一”道德实践活动。积极配合全市扎实搞好未成年人测评迎查的各项准备工作,促进了全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深入开展。全面实施未成年人素质提升工程,9月份举办了“庆国庆,迎两会,爱国歌曲大家唱”红歌会,全区8个系统1000多名青年参加活动。9月下旬,在全区中小学开展了以“青春&8226;中国”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歌颂祖国60年来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整个活动共收到征文3240篇。同时策划了区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大赛等大型文化活动,使广大未成年人在参与和体验中提高了文明素质。充分发挥“五老宣讲团”作用,全年累计举行法制报告会20多场,受教育达到8000多人次。拓宽希望工程助学领域,提高希望工程社会效益,全年救助贫困学生500多人次,新建希望体育器材室4处、希望图书5处,协调济南紫禁庞贝家具公司为4所小学更换了价值17万元的课桌椅。
五是文明城市创建广泛深入。以争创省级文明区为目标,进一步 调整充实了文明委成员,建立健全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机制。开展了以交通秩序、环境卫生、户外经营等“十项整治”为内容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全面加强和改进城乡环境治理与管理,大力实施治脏、治乱、治差、治污、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扮靓泉城“大客厅”,城乡面貌得到较大改观,人居环境全面提升。扎实开展了文明单位(机关)、乡镇、社区创建工作,新增省级文明单位1个,省级文明村2个,省级文明社区1个,市级文明单位6个,为20xx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是乡风文明建设得到加强。修订完善了《街道(乡镇)精神文明建设考核细则》,将文明一条街、文化大院、文化广场列为全方位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围绕群众看电影难、看戏剧难、看图书难等“三难”问题,在全区10个街道、乡镇全部建立了综合文体活动中心,努力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10288户,总入户率达到68.29%。组织实施了“全民健身路径大赛”、“我健身、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广泛深入开展了“文明一条街”、“四进农户”区第二届道德模范评选、“慈孝文化”打造和“爱国歌曲大家唱”、“十星级文明户”、“十大好孝子”、“十大好婆婆、好媳妇”、“文明魅力家庭”评选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了乡风文明。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为部门工作不平衡、市民素质亟待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亟需加大投入,全区精神文明创建氛围还需进一步加强等等。
是我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区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的关键一年。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大力弘扬文明道德新风尚,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继续深入实施市民素质提升工程。以市民学校为载体,全面提升市民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素质。在首批8所市民学校挂牌的基础上,底前全区所有社区及区级以上文明村建立市民学校,市民学校教育工作全面铺开,努力把市民学校打造成实现社区市民教育活动规范化、社会化、群众化和经常化的有效载体。结合外来务工人员多、承担市政建设任务重的特点,创新载体,市民学校向“工地夜校”、“教师下基层”延伸。建立公共文明监督机制。在电视台、新报等媒体开设专栏,抑恶扬善,倡树新风。
二、继续做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创建省级文明区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完善领导机制和工作制度,以文明创建为主题,策划组织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巩固已达标指标,破解落实不达标指标,着力攻克薄弱环节,督促有关部门强化工作措施,为我区创建省级文明区奠定坚实基础。
XX年,在**精神文明办的领导下,我镇深入学习贯彻“xxxx”重要思想,以xx大精神为指导,用.统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全局,以服务镇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为中心,以文明创建为重点,以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全面提升***文明程度,为构建和谐***提供了精神动力,推动了***经.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领导,创新机制
为夯实创建组织基础,我镇成立了***镇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镇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并出台了《***镇XX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委[XX]**号),明确职责及办事机构,强化考评,努力提高文明办队伍的政治素质、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
二、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1、深化.主义荣辱观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大、***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深化以“八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全.营造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兴***的良好氛围。开展《践行xxxx,争做文明市民》通俗读物学习教育活动,使“xxxx”的基本要求成为全区人民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2、开展“千万市民文明旅游行动”。
(1)开展了“我是***形象”礼仪普及行动。在镇机关及镇内相关服务行业内积极开展了“事事关系**发展,人人代表**形象”的礼仪宣传教育活动,全镇掀起了人人自觉遵守.公德,爱护公共环境、维护公共秩序的热潮,各旅游经营行业和服务人员切实转变了观念,提高了服务质量。
提倡文明礼貌用语和讲普通话。提倡在公务活动、对外宣传和接待等过程中使用普通话,力戒低级庸俗和不文明用语。促进了当地广大居民同外来游客的沟通。
(2)开展“文明在细节”行动。结合“五一”、“十一”各黄金周和***节活动,广泛宣传国家有关**文明规章制度,普及环境的文明知识,做到在**过程中“嘴不乱说、口不乱吐、手不乱扔、脚不乱行”。**镇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
(3)开展“微笑诚信”服务行动。以“游客为上帝”的理念,要求镇内服务单位“守法经营、诚信服务”,弘扬**精髓,展示**魅力,让人有如家的感觉,慕名而来,满意而归。
(4)开展行业文明竞赛活动。去年镇委、政府开展了首届“优秀接待单位”评选活动,共评选了五家,其中餐馆三家,旅店一家,茶馆一家。今年将继续该项活动的评选,并将增设评选范围。广泛倡导行业文明竞赛,积极营造文明、诚信服务氛围。
(5)完善了场镇低音广播、大桥河边安全警戒线及警示标志牌、**镇安全告示牌等提示用语和标志,积极为广大游客营造安全温馨的环境。
活动促进效益。据统计全年约接待各类投资商100余批次。经多次实地考察,***和其他投资商多次实地考察,对投资***产生了浓厚兴趣,营造了亲商、爱商的浓厚氛围。
三、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培育“四有”新人
1、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继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机构、网络、阵地建设。完善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情况报告制度、督促检查制度,试行一票否决制度,实现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
青年志愿者行动是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的一个重要项目,自1993年底启动以来,在社会上和广大青年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它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促进社会风气好转都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广大青年在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受到了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提高了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知识水平。可以说,青年志愿者行动适应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适应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适应了青年一代成长成才的要求,是共青团组织服从和服务于全党工作大局的实际举措。
武汉青年志愿者是我委的一项品牌工作,也是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精品”活动和“靓点”工作。过去几年来,志愿者工作部坚持组织实施全市青年志愿者“一助一”尊老、助残、助学、扶贫、帮困、拥军等六大行动,为人民群众、城市发展、社会和谐提供无私援助。开展了以“老、老党员、老英雄、老模范、老干部”等“五老”为重点服务对象的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积极倡导“为奉献者奉献”的社会文明新风。不断拓展青年志愿服务领域,以党政中心工作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城市建设、社区服务、美化江城、绿化武汉、环境创新、文明言行、良好秩序等主题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广泛组织青年志愿者参与抗洪抢险,服务“武洽会”、“武博会”、“海创会”、“三下乡”、四国女足赛、武汉国际旅游节、武汉国际赛马节、奥运会男足预选赛等全市性大型活动,为百万人次提供了会展、礼仪、翻译、劝导等14个方面的志愿服务。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开通了青年志愿者抗击“非典”后援热线,成立了近百支后援服务小分队,为战斗在抗“非典”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家庭提供义务家政服务,向进城务工青年、社会需救助群体赠送了抗“非典”物资,受到社会一致好评。近年来,涌现出了“全国学雷锋先进典型”陈政,洪山区青年志愿者援建“爱心屋”等先进事迹。
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事实,那就是:青年志愿者行动是时代的召唤,是一面光荣的旗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精神文明的一种好形式,是雷锋精神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升华,必须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关键词】 精神文明;和谐社区;构建途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的一项重大任务。精神文明建设是和谐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城市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形势,因此,构建和谐文明社区,首先要研究新形势下的新问题,要从坚持思想教育入手,抓好公德教育,把提高居民整体素质做为基础。其次,要积极加强社区制度建设,使社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三是创造一个文明社区的和谐氛围,要把每个社区建设成文明祥和的社区,为职工居民提供一个学习生活和工作的良好环境。
一、加强思想建设,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
思想建设是一切建设的基础,精神文明建设也不例外。要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就必须从思想教育入手,社区教育是社区建设的基础,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我们要根据社区居民的思想状况和普遍规律,从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全面建设做起,努力把服务群众、引导群众和提高群众素质,最大限度的满足他们的文化和精神需求做为我们的工作标准和目标。一是要加强政治理论教育。要通过各种途径,引导他们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国家的法律法令,学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报告,引导大家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而做出不懈的努力。二是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要用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教育和引导群众,用雷锋精神和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们的先进事迹教育大家,使他们树立无私奉献、爱国家爱民族的高尚情操。使他们树立爱岗敬业,尊重他人,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的良好风气。三是要通过学习培训、专题辅导、集中讲座等形式,进行政治、法律、计生、环保、科普等方面的知识学习,不断丰富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他们的个人素养和整体素质。四是要通过建立老年大学、居民学校、科普学校等培训机构,形成全民参与、全员服务、全方位、立体式的社区教育体系。五是要积极组织各种主题鲜明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如开展评选“街道示范社区”、“星级文明小区”活动、创建“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等活动,组织和动员社区单位和居民群众参与,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他们在活动中受到教育,通过教育改变社区精神面貌。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社区的行为准则
加强社区制度建设是保障社区各方面工作能够落到实处的关键,也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因此,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就必须根据社区工作的实际,按照有关社区建设的要求,制定出相应的激励考核机制,不断加大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一是要加强领导,制定相应的责任制度。要在上级的统一领导下,成立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要建立精神文明创建联席会议制度、领导包抓社区制度、建立健全社区工会、妇委会、团组织以及街道、社区、居委会等工作制度,使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章可依,有据可循。二是要完善会议汇报工作制度。要建立由社区各单位参加的区街两级信息员工作网络,及时收集、分析社区的社情民意,反馈居民的思想动态,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同时,要根据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社区工作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召开会议进行研究讨论,并拿出切实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方案。要定期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定期召开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及总结表彰会,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情况及时的进行总结,不断增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生机和活力。三是要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制度。要结合社区工作特点和社区的发展历史,制定适合本社区的《居民公约》《居民行为准则》《居民道德规范》等制度。同时还要经常性地开展好邻居、好媳妇、模范丈夫等活动。对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成绩突出的单位、个人要适时的进行表彰和奖励。同时,还要对社区中的不文明行为及时的进行通报和批评,以达到弃恶扬善,宏扬先进的目的。
编者按:
十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在网民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认为,倡导生态文明,要靠国家战略与政府主导,更离不开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建设美丽中国不仅需要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也需要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
新华电讯:“美丽中国”不容环评造假。环评造假,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难以遏制的政绩冲动。一些地方至今仍以GDP为政绩考核的核心指标,重点工程项目的环评仅是走个程序。二是环评制度尚存不足。我国相关法律缺乏对环评造假者的惩罚措施,一些环评单位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往往“拿人钱财为人消灾”,想方设法使环评报告获得通过,给不符合环保条件的项目穿上合法外衣。三是环评程序不透明。尽管环评阶段的公众参与日渐受到重视,但公众参与的深度与广度依然有限,处理公众意见走过场现象比较普遍。完善环评制度,杜绝环评中的种种乱象,让造假行为无处遁形,才能使我们的国家越来越美丽。
潇湘晨报:“县环保局目前有157人,其中行政编制11人,财政全供事业编制24人,剩下的133人均为自收自支人员。他们吃什么?只能吃‘排污费’。”河南一位县环保局局长透露。“污染企业咋成了我们的衣食来源,我们该保护环境呢,还是保护污染企业?”
燕彩云之歌:不要让美丽中国在梦中!
国水协排水设施工作部:一个城市其实和人是一样的,都有新陈代谢的过程。不仅要关注消费性GDP增长,更要关注包括废水、垃圾、污泥的出路。为了让美丽中国不仅仅停留在梦的阶段,甚至演化为“污泥垃圾围城”的噩梦,应该正视问题的根源,从源头抓起做好资源规划,产业布局,分类处置,实现循环利用,降低环境影响。
小贝干爹 :地下水、土地污染不是新问题,最近吵的这么厉害,首先是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的需要;其次是两会即将召开,曝光几个施压;此外背后还有资本推手。地下水和土地污染修复,蕴藏着巨大的商机,积聚了大量社会资金需要释放。为此,问题需要理性地分析思考,科学持续地处理解决。继代公平与当代公平一样重要。
南飞雁:随手关灯、减少浪费、节约用水、低碳出行,这些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都可以践行绿色理念,“一个人可以影响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可能影响一个社区,千千万万个自觉的绿色环保达人就可以让我们的中国更美。”
我爱吃糖葫芦: “美丽中国”写入十报告,是民心所向、百姓所盼!在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均收入超过5000多美元之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山更清、水更绿,环境更优美,老百姓才更宽心、放心、舒心。
融资融智:宜居适度、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水净,这些出现在十报告中的词汇,是民众最普遍的诉求,虽细微却巨大。
家乡的河水清又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中国老百姓基本吃喝不愁、衣食无忧,随着整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个体生活水平也蹭蹭上台阶。如今,老百姓最大的期盼,除了收入继续增长之外,还希望呼吸气更新鲜一点,流淌的湖水更清冽一点,生活的城市更宜居一点,更有尊严更高质量地生活。
笑多了:中国的发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西方国家走过的“弯路”,我们不能再走了。今天的中国人越来越讲究生活的品质,环境好心情才会好;环境不好,赚再多钱也不幸福。
毛建国:“建设美丽中国”,不仅是对人民期待的回应,而且是对经济挑战的应对。一方面,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制约越来越凸显,石油等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快速上升;另一方面,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自然灾害压力增大。只有更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上午好!
七月流火,青春飞扬。在这充满活泼、团结、活力和友谊氛围的美好时刻,我们迎来了孝感市“青年文明号”文化节暨三人篮球赛的隆重开幕。值此,我谨代表共青团孝感市委向各位领导莅临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积极参加这次“青年文明号”文化节的单位和集体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前来参加三人篮球赛的运动员、裁判员和教练员表示良好的祝愿,向给予此次活动大力支持的市体育中心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共青团孝感市委举办的“青年文明号”文化节共分五个板块的内容:青年文明号征文比赛,书法、美术、摄影比赛,征集一句职业警句比赛,三人篮球赛,青年文明号与精神文明建设主题报告会。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引导团员青年弘扬职业文明,争做文明先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成长成才、建功立业,引导和推动机关文化、企业文化、网络文化等先进青年文化的健康发展,为充分展示我市青年的亮丽风采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版权所有
体育活动是青年职工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文明号”集体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这次三人篮球赛是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开展以来的第一次,参与范围广,场次多,规模大。各单位对本次篮球赛十分重视,积极参与,精心组织、刻苦训练。这次比赛是对各参赛单位男子篮球水平的一次大检阅,是各“青年文明号”集体青年职工文体生活的一次生动展示,是表现孝感青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良好精神风貌的一次盛会。
参赛的全体运动员、教练员要大力发扬体育精神,赛出成绩、赛出风格、赛出水平、赛出友谊;运动员要服从指挥,遵守规则,发挥最佳状态,赛出最好成绩;裁判员要严格遵守“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肃认真、公正准确;组委会和相关工作人员要精心组织、热情服务,为本次篮球赛的成功举办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字】水生态文明;生态保护;水资源;生态文明
一、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1.1水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深化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生态文明建设在国家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生态文明是指水资源与人类和谐发展,水资源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应该节约用水,大力保护水资源。
1.2水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践难题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是水,但是我国目前水资源污染较为严重,淡水资源中,部分地表水受到轻度污染,部分河段受到重度污染,在我国无论是河流还是湖泊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海洋的水资源质量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导致水质极差。节约和保护水资源成为了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应该将水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首位,对水资源进行深层次的管理,将水资源的利用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相结合,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对生态问题的思考和对自然界潜能的意识
自然界蕴藏着无数的资源,壮丽山河、崇山峻岭、广阔草原都展现出自然界独特的魅力。但是人类为了经济的发展,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对自然资源无限制的利用,对森林进行大面积砍伐,严重破坏空气质量,造成水土流失,工业生产排出大量废水、废气、废物严重污染环境,在人类的生产建设中缺乏对生态文明的重视,对于自然界蕴含的巨大潜能不能合理的利用,导致出现了严重的生态问题,给水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不利的影响。
2.2水利工程建设没有合理运用自然界的修复和调蓄功能
如何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是当下人类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需要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使经济和自然共同进步。改变传统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模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寻找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系统结合的切入点,将生态要素融合于水利工程建设当中。自然界的水资源具有调蓄和修复等功能,将这些功能与水利工程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将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已经意识到了水资源不足和水土流失等问题的严重性,对于水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但是由于宣传和管理的力度不够,导致部分企业对生态文明建设不够重视,任意地浪费破坏水资源。
2.3没有真正贯彻落实人水和谐思想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
人与水资源和谐发展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思想,并且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水生态文明建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也为水生态文明的建设献计献策,但是由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没有被贯彻落实,人们对于水生态文明认识不足,导致人水和谐的思想未能被落到实处。加大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贯穿于国家的发展建设当中。
三、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3.1始终贯穿生态文明理念,服从生态文明建设大局
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位,大力宣传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理念。水利部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水利工程的方方面面,服从生态文明建设大局。
3.2 主动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好服务,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水资源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水资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替代的,积极节约和保护水资源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每一个人都有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积极参与到其中,生态文明建设速度将更快。
3.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人水和谐理念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坚持可持续的基本原则,合理利用生态资源,并且尊重自然的发展规律,充分发挥生态系统自我修复的功能,树立人水和谐的思想理念,推动社会发展与水资源保护相协调。
3.4应用技术、基础研究、软科学研究和谐发展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而且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多方面内容,包含一些基础科学问题,水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理论,水资源保护理论方法等。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一些对应的技术手段,污水处理技术、水资源优化技术、工业节水技术等。另外,还可以加强对水资源的使用管理,制定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体系,促进人水和谐发展。
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五大目标
一是认真落实党的十精神,制定规范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并且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水资源的开发和治理中,使水资源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受到保护。
二是构建节水型社会,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严格控制用水总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杜绝浪费水的现象。政府可以通过电视新闻、报纸报刊、互联网络、宣传画册等途径向社会大众宣传水资源的重要性,呼吁大家节约用水。每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在这一天可以举行节水活动,唤醒公众的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使水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三是形成科学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对于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活动,很多人存在侥幸心理、不自觉。政府应该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对于违法乱纪的行为,加大处理力度,可以对他们进行罚款处理或者通报批评处理,对他们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教育,有效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改善水生态质量。
四是建成水资源保护与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修复脆弱的污染河段,政府可以拓宽投资渠道,对水资源管理加大投入,建立长期有效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增强防洪保安能力,提高水资源监控预警能力,保障水资源不受污染。
五是理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体制,使水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建立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和谐机制,建立有效的水资源保护机制,合理控制水土流失现象,强化水污染防治,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目标。
结语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将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高社会大众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树立水资源节约和水资源保护的思想意识。建立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速度。
参考文献
[1]左其亭.水生态文明建设几个关键问题探讨[J].中国水利.2013
[2]张建云、王小军.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思考[J].中国水利.2014
[3]姜善立.浅谈我国的水生态文明建设[J].科技致富向导.2014
一、生态文明的江苏实践
从未停止并取得重大进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一起推进,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一起考核,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一起发展,推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
绿色发展理念逐步升华。2001年,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关于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生态省建设的决定》,拉开生态省建设序幕。2003年,省委、省政府把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作为考核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核心指标,实施“一票否决”,树立科学发展的鲜明导向。2005年,省委十届九次全会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在全国率先提出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要求各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优先考虑环境保护,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度。之后,相继出台《关于坚持环保优先促进科学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生态省建设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的意见》等多部配套政策文件。进入“十二五”,省委、省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作为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八项工程之一,把“生态更文明”列入今后五年全省总的奋斗目标,把生态环境指标列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核心指标,出台实施《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行动计划》,推动江苏生态文明建设与基本实现现代化同步开启新征程。
污染排放总量大幅削减。切实把污染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硬抓手、硬任务。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展两轮化工污染专项整治,痛下决心关掉了5000多家化工生产企业,占全省化工企业总数的1/3。大力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省所有市县均建成污水处理厂,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超过1250万立方米,大型火电机组全部安装脱硫设施,污水处理和脱硫两项能力均占全国的11%。“十一五”期间,我省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累计削减18.5%和23.5%,超额完成国家下达减排指标的22%和31%,是全国唯一连续五年超额完成年度减排任务的省份。五年里,全省累计减掉化学需氧量40万吨,相当于每年消化掉一个南京市排放生活污水带来的污染;减掉二氧化硫65万吨,相当于每年关掉六个60万千瓦的中型火电厂。
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坚持把太湖治理作为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实国务院治太总体方案,在1000多条河流建立旨在落实政府治污责任的“河长”制,按照“治湖先治河”的思路系统整治15条主要入湖河流,执行与国际接轨的污水处理厂及重点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快实施促进太湖水体流动的调水引流工程,形成卫星遥测、自动监测、人工巡测相结合的应急预警体系。经过艰苦努力,太湖富营养化状态已由中度改善为轻度,水质持续改善。在淮河流域和南水北调沿线组织实施一批重点治污项目,严格整治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隐患,切实保障饮用水源安全。出台蓝天工程实施计划,以治理灰霾污染为重点,加快落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一揽子措施。
环保政策创新不断深化。在全国率先提高排污费和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更好地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也为吸引社会资本大规模进入污染治理市场创造了基本条件;率先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推动环境资源从无价向有价、无序利用向有序利用转变;率先实施环境资源区域补偿机制,把上下游政府的治污目标和责任界定得更加清晰,筑起防治跨界污染的“经济闸门”;率先试行绿色信贷、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制度,运用市场机制激发企业自觉治污的内生动力。
环境监督管理持续加强。先后颁布实施了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以及辐射、固废污染防治条例等多部环保地方法规,是建国以来江苏环保立法最多的一个时期。成立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区域环保督查中心和省环境应急中心,建立富有效率的环保督政体系。连续10年组织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有效解决了一批环境突出问题,严厉打击了一批违法排污企业。投资1.1亿元建成全省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系统。在2000多家重点企业安装污染在线监控装置,建成283个水质自动监测站,数量全国最多。
良好生态创建领跑全国。认真落实中央农村环保“以奖促治”政策,累计投入22.5亿元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示范整治工作,首批20个示范地区的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提高到60%,垃圾收运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出台《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把占国土面积1/5的12大类559个重要生态功能区严格保护起来,守住生态“红线”。累计建成22个国家生态县(市、区)和21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分别占全国的1/2和1/4左右。无锡、张家港等18个市县还被列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数量占全国的近1/2。
二、江苏生态文明建设仍处在攻坚阶段
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江苏有着人口密度全国最大、人均环境容量全国最小、单位国土面积工业负荷全国最高的特殊省情。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过程中,我省在全国较早遇到呈现明显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特点的生态环境问题,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了资源环境的硬约束。两个方面的矛盾依然突出并将长期存在,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生态承载能力不足的矛盾仍然突出,群众不断增长的环境需求与生态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仍然突出。尤其以下四个方面的压力有增无减:
削减排污总量的压力继续加大。尽管我们正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但全省以煤炭消费为主的能源结构、重化工占有相当比重的工业结构,在短时间内难以根本改变。到2020年,预计江苏人均GDP达15000美元,城市化率达68%。在支撑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前提下,完成国家下达的污染减排目标,把排污总量逐步控制在资源环境可以承载的范围内,任务异常艰巨。
改善环境质量的压力继续加大。全省流域性的水污染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区域性的大气灰霾污染呈现加重趋势,大规模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才刚刚起步,重金属、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电磁辐射等新的污染问题日益凸现,让群众喝上优质水、看到更多的蓝天、吃上放心的食品,必须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防范环境风险的压力继续加大。不少企业沿江、临湖、依河而建或位于环境敏感区,存在布局性、结构性的环境隐患,其危害正在逐步地破坏性释放。一些污染企业已从当初政府眼中的“香馍馍”变成“烫手山芋”,身陷环保“困局”。特别是沿海一些化工园区,入区项目规模小、档次低、污染重,园区环境基础设施滞后、环境管理不到位,问题尤为突出。防范突发环境污染事故这根“弦”时刻不能放松。
化解环境纠纷的压力继续加大。当人们的关注点从生存、致富逐步转向环境健康和公平正义之后,环境问题就成为全社会最易达成共识的“宣泄口”。一些专家已把环境问题与违法征地拆迁、劳资纠纷并列为容易引发社会冲突的“三驾马车”,涉及环保的逐渐显露出人群精英化、行动组织化、诉求专业化的新趋势。妥善化解环境纠纷,兼顾平衡各方利益,有力维护社会稳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考题。
总的看,江苏仍处在环境矛盾的“尖锐期”、环境风险的“活跃期”和群众环境意识的“升级期”,这决定了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更为重要。只要我们全力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知难而进,迎难奋进,建设美丽江苏就一定能取得历史性突破。
三、率先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建设生态文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核心理念,节约优先、保护优先、以自然恢复为主是指导方针,加快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根本途径,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是最终目的。其本质是调整发展方式,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干扰降低到最小程度,主要包括先进的生态伦理、发达的生态经济、完善的生态制度、高效的生态管理、良好的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是“两个率先”的题中应有之义。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在内的“八项工程”是我省贯彻落实十精神、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主抓手。根据党的十和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的新部署、新要求,到2020年,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应当实现与“两个率先”相适应的目标,力争取得三个标志性成果。一是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全面控制;二是迎来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的“拐点”,实现省定基本现代化的环境质量目标;三是率先建成生态省,成为环境质量达标、环境风险可控、环境秩序良好、群众环境满意度大幅提高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为江苏科学发展的重要品牌。
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根本,以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为关键,以全社会共建共享为基础,下一步,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应当突出抓好六大关键措施,不断取得新突破、开创新局面。
进一步完善总体推进机制。按照党的十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要求,健全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加快完善省市县分级负责、各部门协作联动、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大格局。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害以及生态效益开展评估研究,继续探索“绿色GDP”评价体系,树立科学发展的鲜明导向。结合推进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试点,努力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模样。
进一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确定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土地开发利用总量控制红线,严格落实资源环境总量控制制度。制订实施严于国家要求的环境准入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和落后产能淘汰计划,建立完善重污染企业的市场退出机制。继续扩大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循环经济试点,开展行业细分、标准细化的清洁生产审核,推动重点行业的清洁生产水平逐步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对省级以上开发区全面开展生态化改造,建成一批产业配套发展、资源循环利用、污染集中控制的生态示范园区。大力推动环保产业集聚发展,开展环保服务业综合试点,努力建设环保产业强省。
进一步优化生态空间格局。结合实施江苏主体功能区划,科学评估和优化调整全省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规划,切实把各类重要生态功能区严格保护起来,禁止与其主体功能不相符合的开发建设活动,实施差别化的环境管理目标和政策,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生态空间。制订实施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建设一批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提高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进一步拓展污染防治体系。把工作重心切实落在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上。实施一批重大减排工程,加快建设完备的城乡环境基础设施网络,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减排任务;着力抓好以一湖(太湖)、两河(淮河、长江)、三走廊(南水北调东线、通榆河、望虞河清水走廊)为重点的水污染治理,统筹陆域和海洋,以最严格的措施保护城乡饮用水源地;按照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制订落实城市空气达标方案,综合治理工业废气、机动车和扬尘三大污染源,大幅减少灰霾污染;建立网格化的土壤环境例行监测制度,开展污染场地再次开发利用的环境评估和无害化修复试点;实施“十二五”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全面扩大连片整治范围,着眼建立农村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和农民人居环境;树立超前意识,重视解决重金属、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核与辐射污染等日益凸显的新问题。
进一步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建立完备的地方环境法规和标准体系,严厉、持续、有效地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建设更加高效的环境风险管理和应急体系,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完善环境矛盾纠纷定期排查的长效机制,有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快建设全省生态环境自动监控系统,着力完善环境监测网络,以有限人力实施有效监管。总之,要以改善质量为导向、以污染减排为基础、以环境法治为保障、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加快环境管理的科学化转型。
进一步创新环境科技和政策。把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作为全省科技创新的优先主题和重点领域,实施一批环保重大科技专项,力争取得突破性成果。积极构建“全省环保科技研发推广协作网”和“环保国际交流合作网”,拓宽国际视野,借鉴世界经验。以“污染者付费,治污者受益”为导向,继续深化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加强区域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绿色信贷、污染责任保险等方面的政策创新。健全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开展损害鉴定评估试点,为污染赔付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