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在物流的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物联网在中国物流行业应用的发展历程
物联网的发展是一个从信息自动提取、信息整合、物品局域联网、局部系统的智能服务与管控等向全网融合的逐步深化的过程。在中国,物流行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启蒙阶段(2003~2004年)
在启蒙阶段,物流行业物联网的应用是从两个独立的技术路线开始探索的,一是基于RFID/EPC的技术路线,二是基于GPS/GlS的技术路线。
1999年,国际上在RFID/EPC的基础上提出了物联网概念,2003年1 1月,EPC global成立,同年,基于RFID/EPC的物联网概念引入中国,在中国成立了EPC global的分支机构。2004年4月,中国举办了第一届EPC与物联网高层论坛,10月,举办了第二届EPC与物联网高层论坛。同年,关于物联网的图书首次在中国出版。在这一时期,中国物流领域掀起了第一轮物联网概念炒作与应用的小,组织了一系列关于RFID/EPC的会议,一些关于RFID技术与应用的杂志与网站开始创办,人们对RFID技术在物流行业应用也寄予厚望。在物流领域,基于RFID技术的解决方案、应用案例不断涌现,智慧化的物流系统开始出现。
GPS/GIS技术与物流可视化管理系统的理念,大约从1999年前后在国内物流领域开始探讨和报道,自2001年开始探索GPS在物流货运监控与联网管理上的应用,2003年开始出现一些成功的应用案例。这一阶段是应用GPS/GIS感知与定位技术结合互联网技术,对移动中的物流运输车辆与货物实现联网、跟踪、定位、调度、配货等智能管理与运作,初步具备了物联网的特征,但是当时这一技术路线及其应用案例并未纳入物联网理念范畴。
(二)起步发展与探索阶段(2005~2009年)
虽然物联网在物流行业的发展一开始就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是人们并没有停止物联网在物流行业应用的探索。如:针对RFID芯片成本问题,一方面通过加快技术创新,不断降低RFID芯片成本,另一方面,物流行业也结合实际探索RFID技术应用模式,消除成本带来的影响。
其中最为典型的应用是“中国集装箱电子标签系统”在航运“物联网”项目中的应用。“集装箱RFID货运标签系统”通过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可为货主、港口、船公司、海关、商检等相关单位提供集装箱实时状态信息,对提高集装箱运输的安全水平和运输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以集装箱为单元的物联网应用,很多企业还在探索以更小的物流单元――托盘物流单元为终端节点的物流行业物联网系统。比如,烟草行业对全行业使用的托盘均要求嵌入RFID标签,实现烟草物联网应用。
在GPS/GIS方面,为了实现智能调度、可视化运输管理,很多企业建立了基于互联网的物流运输GPS追踪系统,从而实现对全公司所有车辆在全国各地移动过程中的感知、定位、追踪与智能调度管理。社会的物流信息平台,也借助这一技术,对在途车辆提供在线配货信息服务,实现回程空车可就近配货、在线监控与管理,从而实现货运物联网应用。
(三)理念提升阶段《2009年至今》
2005年11月17日,国际电信联盟(ITU)借用了原来基于RFID/EPC技术提出的“物联网”概念,从更广泛的角度提升了物联网理念,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宣布了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来临。得益于ITU在2005年的以物联网为标题的年度报告,物联网理念得到了全面提升,形成目前以感知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智能应用技术为核心的三大物联网本质特征。
围绕三大本质特征,目前物联网感知技术更加丰富,除RFID技术以外,面向所有感知技术开放,凡是能够起到自动感知的技术体系都可以纳入物联网感知技术体系,目前常用的传感技术、RFID技术、GPS卫星定位与识别技术、视频识别或机器视觉技术等都可纳入物联网终端感知技术体系;网络方面,互联网、传感网、局域网、电视网、电信网也在走向融合,可纳入物联网网络技术体系;智能应用则更加广泛,打开了智能物流发展创新的空间,一个智慧物流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物流申的物联网技术
(一)物联网概念与主要技术体系
目前物流行业大多数人认可的物联网定义为: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即通过各类传感装置、RFID技术、视频识别技术、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根据需要实现物品互联互通的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智能网络系统。
物联网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该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二)物流中应用的物联网主要技术
根据物联网的特征来划分,物联网主要有三大技术体系,一是感知技术体系;二是通信与网络技术体系;三是智能技术体系。下面结合其在物流行业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1、物流业常用的物联网感知技术
为了对物流中的“物”进行识别、追溯,常采用的是RFID技术、条码自动识别技术:
为了对物流中的“物”进行分类、拣选、计数,常采用的是RFID技术、激光技术、红外技术、条码技术等;
为了对物流中的“物”进行定位、追踪,常采用的是GPS卫星定位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RFID技术,车载视频技术等;
为了对物流作业中的“物”进行监控,常采用的是视频识别技术、RFID技术、GPS技术等:
为了对物品,尤其是特殊物品的性能及状态进行感知与识别,常采用的是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与GPS技术等:
综合来看,在物流行业目前最常用的物联网感知技术主要有RFID技术、GPS技术、传感器技术、视频识别与监控技术、激光技术、红外技术、蓝牙技术等。
2、物流行业常用的物联网通信与网络技术
在区域范围内的物流管理与运作的信息系统,常采用企业内部局域网直接相连的网络技术,并留有与互联网、无线网扩展的接口;在不方便布线的地方,常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
在大范围物流运输的管理与调度信息系统,常
采用互联网技术、GPS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组建货运车联网,实现物流运输、车辆配货与调度管理的智能化、可视化与自动化:
在以仓储为核心的物流中心信息系统,常采用现场总线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局域网技术等网络技术;
在网络通信方面,常采用无线移动通信技术、3G技术、M2M技术、直接连接网络通信技术等。
综合分析,物流行业为了使移动或存储中形态各异“物”能够联网,最常采用的网络技术是局域网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互联网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
3、物流行业物联网常用的智能技术
在企业厂区的生产物流物联网系统,常采用的智能技术主要有ERP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等;
在大范围的社会物流运输系统,常采用的智能技术是数据挖掘技术、智能调度技术、优化运筹技术等;
在以仓储为核心的智能物流中心,常采用的智能技术有自动控制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智能信息管理系统技术、移动计算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
以物流为核心的智能供应链综合系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领域,常采用的智能技术有智能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等智能技术。
综合来看,物流行业物联网常用的智能技术有智能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计算技术、ERP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和专家系统技术等。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状况分析
(一)感知技术应用状况
在中国物流信息化领域,应用最普遍的物联网感知技术首先是RFID技术。RFID标签及智能手持RF终端产品有比较广泛的应用,RFID技术主要用来感知定位、过程追溯、信息采集、物品分类拣选等。
其次是GPS/GIS技术。物流信息系统采用GPS/GIS感知技术,用于对物流运输与配送环节的车辆或物品进行定位、追踪、监控与管理;尤其在具有运输环节的物流信息系统,大部分均采用这一感知技术。
视频与图像感知技术居第三位。该技术目前还停留在监控阶段,需要人来对图像分析,不具备自动感知与识别的功能,在物流系统中主要作为其他感知的辅助手段,也常用来对物流系统进行安防监控,用于物流运输中的安全防盗等,这一系统往往会与RFID、GPS等技术结合应用。
传感器的感知技术居于第四位。传感器感知技术及传感网技术是近两年才在物流领域得到重视与应用的技术。目前,传感器感知技术也是与GPS、RFID等技术结合应用,主要用于对危险物流系统、粮食物流系统、冷链物流系统的物品状况及环境进行感知。传感技术丰富了物联网系统中的感知技术手段,在食品、冷链物流和危险品物流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扫描、红外、激光、蓝牙等其他感知技术在物流领域也有少量应用,主要用在自动化物流中心自动输送分拣系统,用于对物品编码自动扫描、计数、分拣等方面,激光和红外也应用于物流系统中智能搬运机器人的导引。(注:上述扫描指自动输送分拣机上的条码扫描,不包括手持终端的条码扫描)。
各类感知技术在物流业应用情况如图1所示。
根据对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多项感知技术集成应用的情况也较多,如RFID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结合、GPS技术与RFID技术结合、车载视频与GPS技术结合等。
(二)网络与通信技术应用状况
现代物流的特点是系统化和网络化,目前,物流系统全部是网络化的运作,很少有物流系统是点对点的单线管理与优化。因此,物流信息化的最大趋势是网络化与智能化。
在物流系统中,企业内部的生产物流管理系统往往是与企业生产系统的运作与管理相融合,物流系统作为生产系统的一部分,在企业生产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的网络架构,往往都是以企业内部局域网为主体建设的独立的网络系统。
在物流公司,面对大范围的物流作业,由于货物分布在全国各地,并且货物在实时移动过程中,因此,物流的网络化信息管理往往借助于互联网系统与企业局域网相结合应用,但也有企业全部采用局域网技术。
在物流中心,物流网络往往基于局域网技术,也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组建物流信息网络系统。
在数据通信方面,往往是采用无线通信与有线通信相结合,新的物流信息系统还大量采用了3G通信技术等先进的技术手段。
根据对物流信息化案例的不完全统计,采用互联网技术的占68%,采用局域网技术的占63%,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占24%,有的系统采用多种网络技术,如图2所示。
(三)智能管理技术应用状况
根据对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目前,物流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对物流过程智能控制与管理的还不多,物联网及物流信息化还仅仅停留在对物品自动识别、自动感知、自动定位、过程追溯、在线追踪、在线调度等一般的应用,专家系统、数据挖掘、网络融合与信息共享优化、智能调度与线路自动化调整管理等智能管理技术应用还有很大差距。只是在企业物流系统中,部分物流系统可以做到与企业生产管理系统无缝结合,智能运作;部分全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物流中心的物流信息系统,可以做到全自动化与智能化物流作业。
几种重要的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领域与前景
(一)RFID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领域及前景
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1、RFID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
在物流领域,RFID电子标签可以应用于自动仓储库存管理、产品物流跟踪、供应链自动管理、产品装配和生产管理、产品防伪等多个方面。大量使用RFID电子标签可以提高整个供应链和物流作业管理水平。RFID在物流业的重点应用方向包括:货运集装箱追踪与管理;道路货运车辆的跟踪与管理;托盘等装载设备的跟踪管理;配送中心管理;航空集装设备、货物追踪及行李管理;机场货运车辆的智能调度与管理。
2、RFID技术的应用前景分析
物联网的发展给RFID在物流业应用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在物流领域,RFID的应用将会由点到面,逐步拓展到更广的领域。据中国RFID产业联盟和计世资讯(CCW Research)预测,物流领域的应用将是中国RFID市场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主要体现如下:
(1)医疗与药品智能追溯系统进入成长期。医疗领域的RFID市场已基本完成培育期,正在进入成长期,在医疗领域采用RFID可以用生机勃勃来形容,几乎每一个RFID项目都可以立即得到回报。
(2)食品卫生和动物疾病防疫领域发展迅速。食品卫生和动物疾病防疫等安全问题为RIFD的大规模普及提供了契机,采用RFID标签,组建智能追溯的食品物联网体系,可以监控贯穿食品和药物供应
链的实时信息,对动物的原产地和疾病进行追踪和控制。
(3)智慧物流与供应链市场需求可观,但对技术的要求则比较高。智慧物流供应链管理对RFID的市场需求量十分可观,只是目前还受种种因素的限制。通过识别每一个货品、货箱及托盘,RFID标签为运营商提供了清晰了解分销链的能力,从而识别任何一件货品,检查货品状态及来源史,并将货品发送到供销网络中的任何地点。
(4)资产与物品仓储管理的增长将使闭环应用成主流。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考虑如何将RFID用于闭环应用。目前的IT资产管理就是一种RFID技术在闭环的应用,通过部署RFID系统来跟踪资产设备,可以更安全地追踪到设备的位置及使用者的身份,能避免因设备丢失造成的损失,并能保持敏感数据的安全性。RFID技术还可用于跟踪生产环境中的工具和用品及工厂内的消耗物品。
(5)与电信技术的融合衍生出了NFC等新领域。电信技术与RFID技术结合可为各行业建立物联网与信息化最后1公尺的建设提供开放、标准化的基础,极大地节约社会资源,创造经济效益。目前一些管理市场化水平比较高、信息化基础比较完善的行业,将成为RFID通信技术应用的先行行业,比如电子支付、物品管理、物流管理、生产制造、安全控制等领域的应用潜力都比较大。
总之,RFID技术在物流信息化领域应用市场前景广阔,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更为RFID技术在物流业的大规模应用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为了抓住RFID市场机遇,笔者建议,企业在物流业RFID技术应用的开发方面瞄准下列六个方向。
(1)针对物流行业应用RFID技术进展缓慢的现状,支持开发适用于各种物流环境的特种电子标签,包括各种材质的托盘、周转箱标签、集装箱标识标签、温度传感标签、堆场定位标签、车辆标签等。
(2)开发整合集成RFID技术的物流装备,进行RFID技术与现有物流装备的整合。
(3)支持RFID中间件的开发,开发支持多协议读写器,同时能与现有的物流仓储、运输等管理系统无缝对接的RFID中间件系统。
(4)支持与鼓励面向物流行业的RFID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开发与应用示范,实现跨地区、跨行业的RFID信息的识别、采集、传输与信息应用服务,满足物流企业进行RFID系统快速部署的需求,并与现有物流信息公共平台进行互联互通。
(5)支持物流行业RFID应用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包括物流领域RFID数据规范、RFID技术与物流装备的整合标准、基于RFID技术的物流操作规范,RFID中间件与物流系统、数据平台的数据交换标准等。
(6)推广RFID技术在物流业九大重点工程中的应用示范,包括在多式联运和转运设施、大型物流园区、城市配送及冷链物流、大宗商品和农村物流、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物流科技攻关、应急物流中的应用示范。
(二)全球卫星导航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领域与前景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美国国防部发射的24颗卫星组成的全球定位、导航及授时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与GPS相类似的技术,是中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是除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这些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与电子地理系统结合,可以对移动的物体进行定位、追踪、检测、联网,该技术是对移动中的物品进行联网与定位追踪最好的技术手段,也是物流行业最主要应用的物联网技术之一。
1、全球卫星导航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
GPS应用于车辆运行管理中,可对运输的车辆和货物进行实时定位、跟踪和监控,还可以对车辆进行调度,同时提供车辆报警等功能,以确保货物安全,因此,车载式GPS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具体可以应用于对特种专用车辆的定位跟踪、城市出租车管理、公交系统、长途运输等领域。
在基于GPS的物流配送监控系统中,GPS主要辅助实现车辆跟踪、路线的规划导航、话务指挥、信息查询、紧急救援与应急物流等物流配送监控功能。
在基于网络的GPS系统中,通过在互联网上构建公共GPS监控平台,可以免除物流运输公司自身设置监控中心所导致的大量费用,包括各种硬件配置、管理软件等。网络GPS使投资费用降低和无地域性限制的信息获取,提高了GPS的普及率,从而增加了物流业的利润。
在基于GPS技术的智能港口物联网中,通过利用GPS等技术,可建立港口物联网支撑技术与平台。如江阴打造的智能港系统,包括专用车载GPS监控系统、集装箱卡车GPS监控软件、专用车载GPS监控系统软件等,这些技术为江阴打造智能港口提供了关键技术。
2、GPS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前景
随着中国物流产业的振兴,基于GPS/GIS的移动物联网技术将获得巨大发展。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物流领域对GPS系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对GPS系统的需求量将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递增。
(三)无线传感网在物流业应用领域与前景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ireless SensorNetworks)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
WSN在物流的许多领域都有应用价值,包括生产物流中的设备监测、仓库环境监测、运输车辆及在运物资的跟踪与监测、危险品物流管理、冷链物流管理等。
WSN在物流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是大规模的应用还有待时日。根据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分析得知,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物流业中的应用十分有限,大部分还停留在学术研究或是开发实验阶段。要在物流业获得广泛应用,其中有很多关键技术还需探讨,如能量管理、节点定位、拓扑控制、MAC协议和路由协议等技术,此外,应用成本问题也需解决。
(四)智能机器人在物流业应用情况及前景
智能机器人是物联网家族的重要成员,是物联网智能应用的执行者之一。智能机器人技术也是物联网重要的技术产品。借助于物联网,将机器人纳入物联网系统中,利用机器人的自动化性能,可实现智能作业与管理。
物流行业机器人的应用最早出现在1995年,在我国烟草行业物流作业系统中首先得到应用。当时,卷烟厂采用智能码垛机器人对卷烟成品进行码垛作业,用AGV(自动搬运车)进行自动搬运作业,节省了大量人力,减少了烟箱破损,提高了自动化水平。这时的机器人还只是单线的点对点作业,尚未融入物流网络系统。
目前,智能机器人在我国烟草、汽车、医药等行业的物流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机器人也有独立的作业环节开始融入物流作业系统,成为现代物流系统的组成部分,成为智慧物流的重要装备。
在中国现代物流系统中,智能机器入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从事堆码垛物流作业的码垛机器人,一种是从事自动化搬运的无人搬运小车AGV,这些智能机器人在全自动化物流系统中执行物流网络系统的堆码垛作业指令和自动化智能搬运作业指令。
[物流业务是邮政最具发展潜力的业务,作为邮政物流企业,面对市场如此巨大,发展异常迅速,前景非常广阔,竞争日趋激烈的物流市场,如果不能用超前的思维,非常的经营手段,实现超常规的发展,在不远的将来(3-5年内),将物流发展成为邮政支柱业务,就无法立足中国物流市场,谋求更大的发展。笔者立足__中邮物流的现状,着眼于未来发展,就邮政物流的经营理念、机制、管理及如何实现__中邮物流超常规发展等方面提出一些意见和思路]。一、目前现状及问题
(一)发展现状
1、物流业务发展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一体化及区域物流、中邮快货、同城配送、商品分销邮购几大业务板块。重点开拓了医药、食品、烟草、电子产品配送市场,已拥有__烟草、邦尼药业、长江药业、可口可乐、美庐乳业、友芝友乳业、昌河汽配等一批优良客户群。
2、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初具档次。依托中邮物流五大集散网,省内十条物流专线,通过组开市到县烟草配送专线和利用邮车运能,初步建成了一个通达全国,履盖城乡的物流大网和服务体系。
拥有物流专用车辆20余台,其中市公司9台,5吨以上车辆4台,仓储面积5000平方米。
农资连锁分销配送网络渠道,已建成连锁店950个,加盟店262个。
依托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络平台,已开发建成中邮物流信息处理平台和中邮物流连锁配送信息系统。
3、物流业务专业化经营管理初见雏形。市、县两级物流机构设置基本到位,各县(市)局均设置了物流中心(部分局物流中心与速递中心合二为一),配备了相关物流业务和管理人员。
已锻炼和培养了一批具有一定物流专业知识和素质的业务管理人员。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对现代物流的认识理解还不全面和深刻。部分同志还停留在萌芽和模糊状态,专业理论、管理经验和技术上比较匮乏。
2、现行的邮政物流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利于物流业务的快速发展。现有的条块结合、分头管理的模式不利于跨区域、多式联运的社会化物流服务运作。缺乏一个自上而下有权威的指挥调度系统,造成了资源浪费,指挥协调困难,运作效率较低。
3、业务发展市场开拓营销方面。1)一体化及区域物流和中邮快货业务。因中邮物流五大集散网及各省级邮政物流专线运能不足,无法满足客户对批量大或整车货物运输的要求,且邮政物流与社会物流相比,在价格、时限、服务等方面缺乏优势,从而影响了业务的发展。此外,市场开拓和营销能力不强,信息资源也较缺乏。2)连锁分销配送业务。在网络渠道建设上缺乏科学的规划,或不切实际、急于求成,网点建设质量不高。分销配送的产品品种较少,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对分销配送产品的选择和确定,没有进行科学的市场调查分析和定位。
4、物流业务运营质量不高。一体化区域物流和中邮快货业务全程时限较长,信息反馈不及时,经转环节多,破损率高,客户投诉理赔困难,终端配送力量不足,服务质量不高。
分销配送业务,在产品要数、供货、发货、付款、资金回笼等方面需进一步规范。
5、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及投入不足。物流仓储能力不足,现代仓储所需货架、叉车、托盘等设备缺乏。县局终端配送车辆缺乏,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相对不足。
6、物流专业员工队伍建设滞后,缺乏优秀物流专业人才。
二、发展目标及思路
(一)、发展目标
按照一年打好基础(05年),二年加快发展(06年),三年形成规模(07年),五年实现飞跃(09年—20__年)发展战略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步步提升,经过3—5年的发展,创树邮政物流品牌,立足市场。
收入及市场占有率目标预测如下:
06年,按__市GDP总量460亿,全社会物流费用总量70亿(占GDP15,以下同),06年__中邮物流收入计划目标为900万(其中市公司300[文章来源于=文=秘=__=网=站-帮您找文章,12小时内解决您的文章需求]万,县以下600万),同比实际增长50,市场占有率0.12。
07年__中邮物流收入计划目标为1350万(其中市公司450万,县以下900万),同比增长50,市场占有率0.16。
08年__中邮物流收入计划目标为20__万(其中市公司650万,县以下1350万),同比增长50,市场占有率0.22。
09—20__年__中邮物流收入计划目标为2500—3500万(其中市公司800—1150万,县以下1700—2350万),同比增长25—40,市场占有率0.23-0.33。
(二)基本观念
__中邮物流要实现超常规发展,达到上述发展计划目标,必须要用超前的思维来思考和研究发展中一系列问题,并在发展中始终牢固树立和形成以下三个方面的观念及作风:
第一:要始终树立唯市场不唯计划的观念。做到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__实施大工业大物流的发展战略,为邮政发展物流带来了良机,未来数年,[找文章还是到文秘站网,更多原创!]__物流市场发展步伐必将加快,市场容量迅速扩张,前景非常广阔,就看我们有没有胆识、决心和能力去占有。任何计划都难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如果我们不能用市场的眼光去捕捉商机,不抓住市场千变万化中所蕴藏的机遇,只求满足于计划的完成,就会错失发展良机。
第二:思维工作要有激情。做工作尤其是干事业要开创并成就一番事业,没有一种执着,没有十分的激情是不行的。发展物流对邮政企业来说是一项新业务,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搬可鉴,需要我们主动地去学习,不断地去摸索和创新,需要我们倾注一腔热血,付出十分的精力和百倍的努力。在具体工作中,尤其是遇到困难时,要看到邮政发展物流事业的美好前景,要激发出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信心和热情、勇气和毅力。
第三:抓工作一定要常抓常新,具有一抓到底的作风。
物流市场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方法和发展模式不断涌现,要适应物流市场的发展变化,要站在物流行业大潮的前列,[您阅读的文章来源文秘站网-文秘站网!]就必须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在工作中,不能墨守成规,一尘不变,一定要做到常抓常新,既要善于捕捉到新的商机,又要在管理和技术上勇于创新。同时,抓紧工作一定要有一抓紧到底的作风,要有执行力。如果不去抓紧落实,或只是半途而废,纵然有美好的目标,完善的计划,也只是一场空。因此,抓工作,干事业,目标和计制定后,重点是要抓落实,一定要咬定目标不放松,千方百计攻克发展中遇 到的一道道难题,不断锻炼和提高企业的执行力,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三)总体思路
策应__大工业大物流发展战略,用超前的思维,非常的胆识和经营手段,抓住发展有利时机,乘势而上,主动攻关,争取政策,力争启动并建成__中邮物流集散配送中心,充分发挥邮政品牌信誉优势,大力整合社会资源,强强联合,做大一体化区域物流和中邮快货业务,以服务“三农”为突破口,迅速推广“彭泽模式”,做强农资分销配送业务。
三、实现__中邮物流超常规发展的策略和措施
(一)抓住发展机遇,尽快争取启动并建成__中邮物流集散配送中心
策应__大工业大物流发展战略,积极参与__物流园区及物流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抓住良机,主动攻关,努力争取将__中邮物流集散配送中心列入__[文章来源于=文=秘=__=网=站-帮您找文章,12小时内解决您的文章需求]大物流建设项目,并力争尽快启动和早日建成。随着__大工业大物流发展战略的实施,不远的将来,__工业经济总量将实现超常规的发展,物流市场需求量必将迅速扩张,这就为邮政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我们必须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潜在的商机,通过借鉴江苏、上海等发达地区的经验,如南京王家湾物流中心建设的经验,争取大项目,实施大手笔,为__中邮物流的超常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主动整合社会资源,做大一体化区域物流及中邮快货业务
针对目前五大集散网,五条行邮专列及省级物流快递网(专线)运能不足,经转环节多,时限长,价格高,难以满足用户大批量和整车运输业务需求这一实际,__中邮物流当务之急就是要借鉴高安等到地的经验做法,充分发挥邮政的品牌信誉优势,大力整合社会资源,通过与社会上有较强实力和信誉的物流企业联合,借助他们多条直达专线的优势,全力打造__中邮物流快递网平台,打通__通达全国各地物流配送通道,以服务于__大工业,满足广大用户需求。这样,有利于发展物流大客户(如__博来大药厂其产品全部由邮政物流,通过这种模式动作,年物流收入可达100万元以上),为发展一体化区域物流和中邮快货业务创造有利条件。
(三)以服务“三农”为突破口,迅速推广“彭泽模式”,做强农资连锁配送业务
通过推广“彭泽模式”,加强全市邮政农资连锁分销网络渠道建设,多方解决邮政农资连锁配送化肥和其它农资产品货源问题,丰富配送产品品种,进一步加强连锁配送业务的规范运作和管理,提高渠道分销能力和资金周转回笼速度,减少库存,实现规模效益,提高经济效益。
(四)实施人才战略,培养造就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物流员工队伍
鼓励在职员工学习或参加多种形式学习,通过培训或招聘等方式,进一步培育和引进人才,造就一支有较高素质的物流员工队伍。
(五)除此之外,还应采取以下举措
1、按照建设现代物流企业制度要求,对现行邮政物流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变革,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专业化公司,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并建议将连锁分销配送业务分离出来,成立专业公司,单独运作管理。
2、建立科学严格的符合市场实际的价格体系和合理的内部分配结算机制。
关键词:化学品; 物流
根据国家经贸委《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建议》的定义,现代物流泛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到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现代物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环节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服务。
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 Logistics,简称3PL,也简称TPL)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物流领域扮演的是客户的战略同盟者的角色,从这个角度来看,第三方物流企业甚至可以说是客户的一个专职物流部门,只是这个“物流部门”更具有专业优势和管理经验。
随着经济重型化的发展趋势,现代物流产业在我国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目前,中国大约有1.6万物流服务行业公司,行业产值超过390亿元。预计到2010年中国物流行业的产值将达到12000亿元。但是,中国的货物运输成本比西方高出三倍,物流费用占货品总成本多达30%。2005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高达33860万亿元,与GDP之比为18.6%,比发达国家高出近1倍。可见,中国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的潜力很大。
21世纪,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标准化等物流新特征的出现,第三方物流日渐成为衡量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准,并在化工领域引起广泛关注。近年来,作为国家基础工业的石油化工产业飞速发展,由此也带来了对运输的进一步要求,化工物流行业整体呈高速成长态势,并呈现出以下几大特点:
一、化工物流设施多是伴随着化工园区建设而建设
上海早在“ 十五”期间就把物流作为大力培育的四大新型产业之一,制定了专项发展规划,把外高桥、浦东空港、洋山港三个口岸和西部物流园区作为建设重点。江苏省去年底出台的“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架构了14个综合物流园区和6个专业物流中心,南京也加大了禄口空港、信息港的招商力度。
二、液体化工品发展较快
我国最大的中外合资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于2005年8月1日与荷兰石油储藏运输巨头孚宝公司(Vopak)签订协议,共同投资在中国成立第一家液体化工产品物流服务公司。根据协议,孚宝将允许该合资公司使用其在中国沿海地区拥有的5座码头,这些码头的总容量超过60万立方米,同时还将把该公司目前在中国的陆路化工物流服务引人该合资企业,这标志中国液体化工品物流产业的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发展重点转向化工品进口贸易
由于对国际能源市场依赖程度的提高,中国海运进口原油数量不断增大,经水路运输中转石化产品的品种和数量也有很大增加。据统计,目前,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气、化学品以及其它固体品种在内的危化品运量达3亿多吨,约占我国全部运量的1/10。在国内强劲需求的拉动下,今年上半年石油、矿石等重要能源和物资进口量依然很大,港口接卸原油7531万吨,同比增加3.6%。其中接卸进口原油6525.6万吨,同比增加3.9%.
四、化工品第三方物流发展加快,水运成为投资新热点
目前全国已有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气和散装化学品专用船舶4000多艘,约700万载重吨,占总运力10%左右。专业化码头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内有原油、成品油、液化气和散装化学品装卸作业码头约300座,吞吐能力2亿多吨,分别占沿海主要港口总泊位数和总吞吐能力的35%和1/6左右。
五、化工物流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
我国加入WTO时向国际社会承诺,三年内放开成品油零售市场,外国企业可在国内开办加油站五年内放开成品油批发市场,外国公司可在国内营建油库、码头和销售网络,进行成品油批发业务。随着2005年年底物流市场的全面开放,国外物流企业加速进军中国市场,重金投入石化流通领域。以石油行业为例,外资石油公司在华业务从勘探开发向石化加工和炼化渗透,并开始强化成品油终端销售。国际三大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BP、壳牌―――分别与中石油、中石化合资建立加油站,加紧布点。油库石油仓储物流业务也是其业务的重要补充。目前,除了化学品槽车没有对外开放外,外资已经在石油码头、储油库方面有了投资。外资石油公司已经构筑了比较完整的石油炼化、油品储存和终端销售的中下游石化市场业务链条。
而国内化工企业物流外包发展不快,大多数化工企业都是既经营生产、销售业务,又拥有自己的车队、仓库,制约了在第三方物流这个产业的发展步伐。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在发展物流过程中,无论是建设码头、储罐,还是建设输油管线基本上也都是依靠本企业的投资。一方面,大石化企业自办物流有其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如果过度强调自办物流,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物流属于费钱和资本密集的经营活动,运送与储存物料以及产品分销要占用大量空间、设备、人员,对计算机软硬件的依赖性也日益增大。;;;
当今,绝大多数企业的资源都严重不足,提高资源利用率便成为企业生存的前提。随着市场竞争的激化和社会分工的细化,有的化工企业已认识到第三方物流的重要性,并且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将物流业务外包出去。目前,国内大多数化学品物流仓储企业缺乏服务整体协调规划以及整体策划能力,这在相当程度上牺牲了社会效益。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要走专业化、规模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专业化。化学品物流进入门槛较高,主要是技术专业性高。经营化工物流必须有专业的技术、设施、管理团队和操作队伍,否则,将导致严重的安全、环保问题,威胁物流产品乃至企业的安全。以中国石化旗下的胜利油田为例,其在物流人才、物资采购仓储供应方面有着非常强的资本与实力,采购、质检、仓储、配送设施配套齐全,物流规模与实力在国内也名列前茅。胜利油田十分注重以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提升物流技术、物资管理水平,推进油田物流的现代化。2001年建立起了国内石油石化行业首家技术先进、功能强大的油田物资采购供应与管理电子商务平台,2004年ERP物装模块的成功开发与运行,使整个油田基本实现了物资采购供应与管理的现代化。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在内与油田财务结算系统、60多家二级单位连接,在外与国内外数千家供货厂商连接,具备网上物资计划申报、采购、配送、供应商管理、信息、售后服务等功能,实现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极大地提高了采购供应速度与效率。
规模化。化学品物流需求规模大,资本投入多,很多大型石化企业的储运设施投资规模都在数亿元乃至十数亿以上。要使国内物流业早日赶上发达国家水平,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应对WTO的挑战,必须进一步加大物流市场的宏观管理和调控,为现代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以货运企业资质等级评定为契机,严格评定企业经营资质,淘汰一批不适应市场需求的运输经营业户,特别是要改变目前物流企业“多、小、散、弱”的局面,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规范物流业发展的主体条件。同时,应向国际先进物流企业看齐,借鉴先进经验与技术,从而实现与国际接轨。
可持续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化工物流由于涉及社会、企业、人民等的安全、环保问题,不仅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和利益相关群体的监督,同时也受到政府甚至国际组织有关法令、条约的约束和规范。物流作为化学工业的重要环节,对促进全球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物流企业所能做的就是要不断完善自身,以适应企业的专业化、个性化需求。
化工物流企业应有社会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国际上,HSE(健康、安全和环保)管理体系是石化行业通用的管理方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还专门颁发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把过去分散在消防局、公路局、交通委员会的审批权限集中起来,对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仓储企业进行认证。
化工物流与普通货物物流相比具有易燃、易爆、有毒和腐蚀性等特性,因此,化学品生产、仓储、运输的特殊性使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逆向物流;发展现状;对策及建议
1、引言
对“逆向物流”有许多研究者给出了各种定义,但至今没有形成一个完备或公认的定义。国外对逆向物流的最新权威定义,主要有以下两种:①2003年欧洲逆向物流工作组将逆向物流定义为:计划、实施和控制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从制造、分销或使用点到恢复点或适当处致点的过程;②美国学者Rogers等在综合别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逆向物流是从消费点到起源点的物料、在制品库存、成品和相关信息的流动进行设计、实施和控制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对物料重新获取利润或进行恰当处理[1]。
2、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现状
对逆向物流概念和绿色供应链体系的整体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Stock(1992)的研究其后,1994年,Drumwright提出了影响逆向物流活动的因素不仅包括企业间的外部因素,还包括跨企业和内部的因素。该文献指出企业的逆向物流活动是受跨企业因素影响,包括对环境问题的承诺和成功实施伦理标准等,此外,企业逆向物流活动直接受到下述因素的影响: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和政府机构。他还认为激励机制与逆向物流绩效也是有相关性的,其研究表明:逆向物流计划的成功与推动员工和管理人员积极参与逆向物流活动的激励机制正相关。该假设说明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或约束机制保证,逆向物流绩效就会降低。根据Rogers和Tibben Lembke(1999)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全部物流成本占美国经济总量的9.9%,逆向物流成本约占总物流成本的4%。Stock在1992年提出了逆向物流领域与商业和社会的相关性[2];Rogers和Tibben Lembke介绍了逆向物流广泛的商业应用;在技术方面,Guide等在2000年详细讨论了再制造系统的优化设计问题。
Kokkinaki(2002)提出了逆向物流实施的三种电子商务模式,分别是退货集合中心、专业化处理中心和综合方案提供商模式
2.2国内研究现状
逆向物流作为供应链中重要的一环,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由于物流在我国的起步较晚,这就导致了逆向物流的服务水平和研究水平在国内还比较低,人们对其认识有限,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向盛斌等在2001年着重从环境伦理上论述了逆向物流管理必要性,强调政府管制;柳键在2002年利用产业组织理论对逆向物流管理作了分析。
在逆向物流运作模式理论分析方面:柳键(2002)用交易成本理论和网络结构理论分析了逆向物流的组织模式,并对逆向物流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作了初步探讨范江华(2004)对逆向物流的运作模式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逆向物流的四种运作模式:公益性社会机构负责逆向物流的模式;生产企业联合建立的逆向物流系统;生产企业独立自建的逆向物流系统及生产企业逆向物流的外包模式[3]。
许峰等人(2004)分析了利用第三方物流促进逆向物流实施的优势,指出第三方物流是逆向物流管理的趋势[4]。玉兰和陈宇(2006)分析了企业逆向物流运作障碍:包括会产生牛鞭效应;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相矛盾以及退货业务与常规业务之间的冲突,并提出了引进第三方逆向物流公司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引出了逆向物流外包可能存在的风险,最后总结出对应的防范措施[5]。
3.我国逆向物流发展对策及建议
环境效益与经济利益的结合是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的总体目标,但是企业在实施逆向物流过程中存在上述诸多障碍,因而,在具体运作时,必须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才能达到环境效益与经济利益双赢的目标,发展逆向物流促进我国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提出几点对策和建议:
3.1建立有效的逆向物流管理系统
建立逆向物流信息网,加强信息共享正如前面所述,企业对逆向物流不够重视,所以很少在逆向物流服务这一领域投资开发,从而导致我国到现在还没有有效的逆向物流管理系统。我们必须加强宣传,让更多的企业认识到逆向物流的作用,在逆向物流服务上加大投资,开发出有效的逆向物流管理系统,从而使逆向物流更好地发展。
3.2建立逆向物流的处理中心
将进入逆向流通的产品集中到处理中心,以期形成规模效益。这与建立地区的配送中心是一个道理。现在多数的做法是使用独立的逆向物流处理中心。即使与配送中心使用同一设施,也要保持独立的两套操作系统。
4.结束语
众所周知,逆向物流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笔者认为逆向物流在国内的发展至今还未引起相当的重视,这也是我国企业逆向物流整体发展不健全的一个重要体现。然而在国外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逆向物流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他们的很多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引入。在当今的全球大环境下,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逆向物流的发展是多么重要。对此,国家应该制订适当的优惠政策,鼓励逆向物流的发展。作为企业也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把逆向物流纳入企业的战略计划中,重视逆向物流的管理,使之成为企业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最大程度的压缩物流成本,从而给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企业应充分的发展逆向物流的管理,实现更大程度的腾飞!
参考文献
[1]Rogers D.S,Tibben―Lembke R.S.Going backwords:reverse logistics trends and practices[M].Reverse Logistics Executive Council。Pittsburg。PA.1999.
[2]Stock J.R.,Reverse LogisUcs,Council ofLogistics Management,Oak Brook,IL.
[3]江华.电子垃圾回收说短论长[J].中国储运,2004,(2):39~41.
[4]许峰,王守茂,张艳军.基于第三方的逆向物流管理[J].现代管理科学,2004.(11):27~28.
[5]陈宇.企业逆向物流外包的风险及对策分析[J].现代物流,2006.(7)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村商业物流;西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F301.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8-4546-05
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其发展的水平是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和城市的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因为物流产业是一个涉及国民经济方方面面的综合性产业,直接反应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强弱。而在物流产业中商业物流更是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当前商业中的较高业态连锁、百货公司和商业中心的运转基础。同时一个地区物流发展水平也和很多因素相关,城镇化的水平就是其中重要的因素[1]。城镇化是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由乡村型转化为城镇型的过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的速度得到了迅猛的提高,但是在数量得以提升的同时也带来很多问题,例如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环境污染、留守儿童、农村产业结构等一系列影响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目前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概念,是一个立足于建立在整体战略的基础之上,统筹各种因素使农村得以进一步发展的观点。同时,中国的西北地区一直以来是中国重点发展的对象,但是因为区域以及历史的原因,物流产业虽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以西北地区为例,用新型城镇化的视野来研究农村商业物流的发展,希望给西北地区进一步发展农村商业物流予以借鉴。本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本研究是建立在对新型城镇化的概念解析,明确新型城镇化和传统城镇化的区别,以及新型城镇化对构建西北地区农村商业物流的要求;另外一个层面上,以西北地区为例,研究农村商业物流发展的现状,以及问题所在,从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农村商业物流的对策和建议。
1 概念解析
虽然城镇化的概念由来已久,但是为了更好的区分新旧城镇化的概念,有必要对所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解析。
1.1 城镇化
城镇化的概念源自城市化,是不同研究者为了区别彼此的研究切入点进行的概念区分。城市化其本身包含两层含义[2]:第一是城市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第二是城市的生产以及生活特征开始影响城市周边的地区。当然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对于城镇化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人口的非农化转变、地域的转变、生活方式的转变都是城镇化研究的对象。总体来说,城镇化意味着务农人口的不断减少、城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城市生活观念的不断延伸。
1.2 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的概念是相对于传统的城镇化概念提出的,更强调人的本质性特征,发展现代工业、统筹城镇化发展的各种因素。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同时实现其与农村环境的协调发展。走出一条高效集约、功能完备、环境友好的城镇化发展之路。
1.3 新型城镇化的特征
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对城镇化过程质量的重视。改变传统的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注重社会的和谐发展,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也注重工业和农业的协调发展,最为重要的是在注重城镇化硬件措施建设的同时,也注重农村居民的就业、居住、升学、医疗等社会问题,是一个观念的彻底革新。同时,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提出了特色化的发展,也就是不同地区在发展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注重因地制宜,发展各自的特色[3]。
1.4 农村商业物流
农村商业物流的概念是从区域物流的概念延伸而来,区域商业物流是区域物流的一个小分支,强调一定区域内商业物品的物流,所以必须首先弄清区域物流的概念。区域物流是国家物流体系的分解,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地理环境中,以中心城市为中心、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为中心、建构在区域基础设施基础之上的各类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是一个包含货物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信息传递全过程的总体。
2 农村商业物流的特征
区域商业物流作为一种有别于国家物流的相对独立的体系,其本身具有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地区性、独立性、开放性和区域紧密相关性。地区性是由于自然、社会、历史以及文化形成的相对独立空间,区域物流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表现为区域内的系统性、综合性、层次性以及实体性。独立性表现在区域商业物流是区域内部各个物流利益主体之间的相互紧密关系,不同的区域商业物流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表明区域商业物流之所以形成是基于一定的区域内,其利益主体具有一定程度的共同利益[4];开放性说明区域商业物流的独立性并不代表其是完全封闭的,其发展的过程也是和外部相互联系的过程,需要和其他的区域物流进行分工协作,以及职能调整,最为重要的是,在明确其他的区域物流的特点之后,要根据自身所处的区域特征形成自身的区域优势;区域紧密相关性表示区域商业物流归根到底是和一定的区域相联系的,那么所处区域的地理特征、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等都会对该地区的商业物流带来影响。
3 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理论的提出对中国整体的城镇化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过度追求数量以及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一些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东部沿海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西北地区,了解西北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现状以及制约因素,对于在西北地区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3.1 西北地区城镇化的现状
1984年是全国范围内城市数量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1984年以前由于国家城市发展的重心在于中西部地区,则西北地区的城市得到较大的发展,这一时期城市的数量是全国城市总数的35%,但是1984年以后,随着国家城市发展重心的转移,西部地区的发展明显滞后,目前,城市数量仅仅占到全国的18.3%,在数量上明显滞后于东、中部地区。西北地区城市非农人口仅占全国的16.6%。城市等级层次,不同规模,发展战略意义是不一样的,和东中部地区进行比较,西北地区在超大型城市、特大型城市、大型城市、中型城市的数量上都明显落后;西北地区地域辽阔、资源分布是其优势所在,但是这也导致了西北地区的城市密度明显低于东、中部地区;同时,在城市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上,西北地区居民处于落后状况。从这些衡量指标综合来看,西北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全国,亟待调整思路,进行跨越式的发展。
3.1.1 西北商业物流基础设施水平分析 物流运输是物流产业里面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衡量物流运输水平一般是以各种运输方式的总里程以及单位里程。西北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情况可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西北地区的物流运输主要依靠的是公路运输,而铁路运输以及高速运输的功能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但是也显示出西北物流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
3.1.2 西北地区商业物流发展增长率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西北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速度普遍较慢,只有甘肃省6年的平均发展速度超过了20%,同时西北地区的地区之间物流产业的发展速度不均衡。其中新疆地区在西北地区呈现明显的落后态势。
3.2 西北地区城镇化水平相对落后的原因分析
西北地区城镇化水平相对落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其本身的地理因素制约,也有主观战略发展因素,只有清晰了解这些制约因素,才能打破发展的壁垒,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观念来实现发展。
3.2.1 地理环境恶劣 对于区域的发展,尤其是物流产业的发展,地理环境条件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因素。但是西北地区相对于东、中部地区,交通条件比较恶劣,同时,由于水资源的普遍缺乏,大型商品物流的重要依靠水运是其发展的致命伤。
3.2.2 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但是西北部地区在这一方面明显滞后。卫生问题、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交通及通信设施落后等一系列问题都制约着西北地区进一步的发展。
3.2.3 观念与管理水平落后 西北地区的城镇化水平落后于全国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管理水平的落后。服务意识差、管理模式落后、制度创新难都是其落后的重要原因。
3.2.4 城镇化特色挖掘不足 城镇化的过程也就是不同地区挖掘自身特色,实施特色化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国的西北地区,少数民族聚居,民族风情以及地理环境都具有鲜明的特色,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城镇化的发展过程对其特色没有加以很好的利用[5]。
4 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构建
中国西北地区,要想突破现状,在城镇化的道路上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必须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在总体战略的基础上必须结合西北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新型城镇化的构建。
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也就是实现各种协调的过程,是重视发展质量的过程。规模协调包含人口规模、用地规模、经济规模等不同的层次,要实现规模协调,就要在不同地区实行产业结构的合理分布,国家要协调发展大、中、小型城市的数量;要加强不同地区的协作,注重合理流动农村人口;功能协调就是城镇化的过程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过程,城镇化还必须发挥文化和政治的作用,要使城镇的各个功能协调发展;产业结构的协调要强调在不同的地区的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要发挥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形成自身的特色产业;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是新型城镇化注重发展质量的重要体现,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考虑环境和资源的承载能力,使人口、环境、经济、资源能够得到协调的发展。
西北地区在构建新型城镇化体系的过程中,既要注重普遍的因素,还要关注自身的实际情况,实现自身的发展。对于大、中、小不同类型的城市,要重视其不同的作用,对于中心城市强调综合服务型功能,要进一步进行中型城市的建设,要重视镇这一层级的发展,发挥其基础性作用;在职能上突出重点,依托西北地区特殊的风俗民情,打造特色专业城镇。
5 西北地区农村商业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区域商业物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所以西北地区的商业物流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区别于东、中部地区的商业物流的发展。具体表现为:物流的基础设施落后,因为物流行业在成立之初,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其成本是非常高昂的,加之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大量的物流设施虽然已经老化,但是依然长期运作,使很多物流功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实现;物流体系分割不合理,资源不能完全利用,商业物流不同于其他的物流,批发企业、物资企业、储运企业等密切联系在一起,在西北地区最初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整体的战略思维,商业物流一般散落在各个商业企业中,资源处于无法进行合理利用状态,设施也不能进行相互利用和集中管理;没有大型的物流配送中心,在中国的东、中部地区,一些大型的商业企业现在已有或者正在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但是在西北地区,大部分的企业都没有做到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限制了西北地区商业物流的进一步发展[6];第三方物流发展进程缓慢,因为物流的高额的基础成本性,在一个地区,形成第三方物流,从而进行统一管理,是一个地区发展商业物流最好的模式,但是西北地区因为观念和历史原因,往往没有这种第三方物流的意识,而是选择建立自己的物流团队,但是由于其规模的限制,又常常带来季节性等资源浪费;信息化水平低,中国的西北地区的商业物流体系在信息化技术上远远落后于东、中部地区,商品识别码技术、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信息系统、传递信息系统、信息交换技术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也导致了西北地区商业物流发展的落后。
5.1 西北地区农村商业物流现状
农村物流因为和农业结合在一起,而农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综合性,所以农村商业物流也具有较为突出的特点。包含了从农产品的形成、存储、加工、消费的全过程,以及农村人口生活用品获得全过程的物流形态。在中国的农村物流发展中,西北地区比较滞后,研究西北地区农村商业物流的现状,有利于准确发现农村商业物流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5.1.1 农村商业物流交通状况 中国西北地区的农村商业物流所依赖的交通运输工具是传统型的运输工具,例如铁路、公路以及水路运输。近七年建成新线8 431 km,到2004年末,全国铁路复线总里程24 908 km,电气化总里程 19 102 km。2004 年全国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24.9亿t,比1997年增加7.7亿t;完成货物周转量19 086亿t/km,比1997年增加5 832.7亿t/km;完成旅客周转量5 712.2亿人/km,比1997年增加2 127.3亿人/km。而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在农村构建起重要的铁路运输线。公路运输是连接农村点对点物流所依赖的最为重要的运输工具,到 2004年底,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42万km,乡镇通公路率达99.5%,行政村通路率达92.9%,分别比1998年增长了1个和8个百分点。公路密度增大,2004年末达19.5 km/km2,比1997年末增加3.86 km/km2[7]。综合物流运输方式,可以看出,随着城镇化的发展,铁路和公路对于农村商业物流的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但是更为先进的运输方式在农村商业物流的应用非常有限。
5.1.2 农村商业物流信息通讯状况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商业物流越来越多的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农村基本的信息通讯工具例如固定电话以及移动电话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2004年,中国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由8 354万部增加到6.47亿部。全国形成了“八纵八横”格状光缆干线,移通信网、数据网、IP电话业务覆盖全国所有地(市)。
5.1.3 农产品物流现状 在农村商业物流中,农产品物流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而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产品的物流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农产品交易市场开始出现,随着点对点的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开始出现了大型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但是就全国的农产品交易数量的比例分配而言,全国呈现出较大的不均衡性。
5.2 西北地区农村商业物流问题分析
西北地区农村商业物流在基础设施、信息设备都呈现出自己的不足,特别是农村的农产品物流更是城市商业物流的空白项。但是单单研究现状是没有作用的,必须深刻了解现状背后隐藏的农村商业物流的现实问题,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农村商业物流的发展。
5.2.1 商业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农村的商业物流所依赖的运输工具最主要的还是铁路、公路、水运这些传统型的物流方式,对于运输速度更快的运输方式应用在农村商业物流上较少,同时基础设施落后不仅仅表现在物流运输工具上,农村商业物流在物品的保管以及包装和设施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不足。
5.2.2 农村商业物流专业化水平低 农村商业物流的发展本身就是分工的结果,需要较高的管理水平,但是农村商业物流在发展的初期就是作为一个农村经济的辅助工具,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商业物流对农村经济的巨大的推动作用,农村商业物流存在大而全的管理方法,农村商业物流的很多方面不能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统筹发挥作用。
5.2.3 农村商业物流的政策调控不到位 因为商业物流在投资的初期需要大量的资金,同时短期内不易收回资金,并且具有较大的外部性,所以需要政府的有效调控和介入。但是,相对于政府部门对城市商业物流的调控,其对于农村商业物流的调控,显然存在较大的管理不足,使得不公平竞争、无序竞争、不公开交易、不规范操作经常性发生。
6 西北地区农村商业物流发展建议
新型城镇化理论相比较传统的城镇化理论,有了很多方面的改进,那么新型城镇化理论对于西北地区的商业物流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将为中国西北地区农村商业物流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6.1 重视西北地区商业物流的规划建设
物流作为一个产业,近几年来其对于地区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所以各个地区也都非常重视区域商业物流的建设,新型城镇化特别强调事前的规划,联系到商业物流的建设,西北地区本来的地理条件就比较恶劣,在建设区域物流的时候,更要做好规划,同时联系当地的商业规划、交通规划、城市发展规划、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等等,要借鉴东、中部地区发展商业物流的经验,在进行具体的商业物流建设前做好区域的规划。
6.2 对现有的西北地区农村商业物流设施进行整合改造以及新建
新型城镇化理论的另一个重点就是节约和整合。同时对于物流基础设施需要大量资金的项目,有必要先对地区的现有资源进行调查,由于当前西北地区的物流资源散落在各个商业机构中,做好对当前资源的充分利用,翻建、改建以及新建设施要同步实施。必须利用先进的经营管理和技术支撑,对当前的设施进行集约化的管理。
6.3 重视商业物流的信息技术的建设
新型城镇化的理论重视创新,以及新兴技术的利用,而物流系统如果想做到高效,就必须发展信息技术。物流信息化的内涵是通过建立商品数据库,使商品代码化、运输网络合理化、经营管理电子化,从而实现从订货、运输、分配全过程集约管理。
6.4 更新发展理念为农村商业物流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物流行业是21世纪的重要的利润来源。但是相对于互联网行业,知识型人才的高度密集,商业物流特别是农村商业物流,人才是特别稀缺的。对于农村商业物流人才培养的模式,可以采取实地培训的方式,在实际的物流操作中增强管理以及组织能力。同时因为农村商业物流是建立在城市物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可以在发展农村商业物流的时候借鉴城市商业物流发展的经验。
6.5 将农村商业物流作为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
物流行业是牵动各行各业发展的动脉,但是正如其特点所示,其初始投资巨大,且具有较大的外部性,所以发展农村商业物流必须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政府可以采取有关税收减免、土地使用费缓交等手段来刺激民间资本对农村商业物流的投资。由于目前农村商业物流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需要投入一定的研发资本,政府可以通过设立项目的形式,对农村商业物流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娟娟.西北地区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对策研究[J].理论导刊,2007(5):92-94.
[2] 姜大立,王 丰,甘 明.西部商业物流中心发展思路[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2(2):5-8.
[3] 薛 荔,陶德馨.中国商业物流现状与发展对策[J].物流科技,2006(5):1-3.
[4] 谭春平,王 烨.甘肃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基于西北地区的实证分析[J].江苏商论,2009(5):53-55.
[5] 王新利.中国农村物流现状与政策性建议[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6):99-103.
论文关键词:物流业 发展 现状 趋势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接着简要分析了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我国物流业发展趋势——第三方物流。
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一)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
目前我国已经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重要物流节点与骨干通道相衔接,物流的网络优势正在显现。各地物流园区(基地、中心)和各类货运枢纽、场站建设稳步推进,众多物流企业基地建设全面提速。整合、并购、重组在国内物流企业深入展开,推动了物流企业的迅速成长。
(二)制造业物流发展加速,物流需求社会化趋势更加显现。
现阶段,我国制造业物流发展明显加快,突出表现在制造业与物流业更加融合,现代物流发展已经成为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制造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同时,物流社会化趋势也更加明显。许多制造企业开始从战略高度重视物流功能整合,实施流程再造,分离外包物流业务,与物流企业加强深度合作。更多的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联手,从供应链角度整合上、下游企业的物流活动,融合渗透、联动发展的趋势逐步增强。
(三)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的趋势逐渐加强。
泛珠三角、长三角与长江流域、京津冀、东三省、中部地区都在推动区域物流的整合,区域物流中心与国际物流中心正在形成。
(四)机遇与挑战并存。
我国经济发展的高速度为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尤其是网络经济的发展为物流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从整体看,我国物流企业的专业化、网络化和社会化程度不高,物流的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物流产业的配置和服务水平低,尚不能真正提供满足市场需要的服务。物流业在快速发展中遇到了严峻的挑战。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制约因素
(一)企业物流意识薄弱。
对现代物流的概念、地位及作用认识不够,是我国物流业长期得不到发展的重要原因。物流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它对提升运输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满足社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而不少企业往往认为物流服务导致成本增加,而不是产品增值。
(二)缺乏规模经济。
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管理落后,物流效率不高。多数运输企业经营范围小而全,业务重叠现
象严重,削弱了企业的整体实力和效益。
(三)标准化建设滞后。
主要表现在缺乏有关的标准及规章制度,同时在推行标准方面也缺乏必要的力度。例如,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海运与铁路集装箱标准存在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海铁联运规模的扩展,对中国国际航运业务的拓展、港口作业效率的提高以及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转贴于
(四)中高级物流专业人才短缺。
目前我国的物流专业人才短缺,虽然近几年通过启动物流人才教育工程,实施物流学历教育、在职人员继续教育,但与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需要相比,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水平较低,物流研究落后于物流业发展的实际,企业招聘高端物流人才难度大,尤其是物流宏观规划管理、企业物流职业经理、物流工程技术等中高级物流人才严重缺乏。
三、我国物流业发展趋势——第三方物流
(一)第三方物流的定义。
第三方物流(the Third partyLogistics,简称TPL)又称之为物流联盟,物流伙伴,合同物流,物流社会化或物流市场化。在功能上,第三方物流不仅要提供货物购、运、调、存、管、加工和配送全过程服务,而且要提供网络设计和商品整个物流过程最优化的解决方案。随着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的蓬勃发展,企业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急迫。
(二)第三方物流的优越性。
第三方物流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企业资源配置。由于第三方物流公司能给物流需求者提供部分或全部的外部服务,各大公司可以将主要的精力和资源配置在核心业务上,以求节约和高效。而物流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不仅提高了物流本身的经济效益,也提高了企业乃至整个市场经济的效益,优化了市场资源配置。(2)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专门从事物流产业的企业,有专门从事物流工作的专家,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在业务水平和业务范围上比单一企业更专业、更广泛,从而降低了企业管理成本、提高了企业管理效能。(3)强化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功能是设计、执行以及管理客户供应链中的物流需求,它的独立发展从整体上提升了供应链的效能,使之从市场整体中分离出来,经过独立发展之后更加完整地补充了市场的范围和效能。(4)第三方物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欧洲,普遍认为第三方物流市场有一定的成熟程度;在美国,第三方物流业被认为还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发展期;而在我国,第三方物流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第三方物流是一个市场潜力大、成长性高的朝阳产业,将是21世纪物流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三)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可行性和必然性。
首先,我国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围绕物流信息交流、管理和控制的技术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次,随着我国加入WTO,特别是外资企业的进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物流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深化,视其为"第三利润源泉",对专业化、多功能的第三方物流需求日渐增加,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已经有了一定的市场基础。再次,已经拥有了庞大的物流基础设施系统,特别是交通运输体系逐步完善;最后,各地发展现代物流的热情高涨。据统计,目前我国有上千个物流园区,许多中心城市都制定了区域性物流发展规划和政策,形成了物流建设的。由此可见,第三方物流是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绿色物流;发展对策;中国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4-0217-02
20世纪90年代,全球兴起了一股“绿色浪潮”,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革命蓬勃兴起,绿色化运动正向各个领域渗透。现代物流业作为一项强综合性和强关联性的产业,不仅要全面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这一发展原则,而且要走在各行业的前列,起到推动、示范的作用。绿色物流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运动向物流领域的渗透,强调物流系统效益、企业经济利益与生态环境利益的协调和平衡,是一种资源节约型和综合利用型的生产方式。随着绿色物流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现代物流业在中国已得到了各级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改变传统的物流体制,引进新的物流思想和运作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把握现在的良好时机,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制定物流发展规划,促进物流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让中国的物流发展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可见,发展绿色物流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物流发展的方向。但是目前,绿色物流属于一个全新的概念,还缺乏成熟的理论体系,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一、绿色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绿色物流的管理体制不完善
管理体制上存在着巨大的障碍,政府的引导作用不是很强。物流的运作跨越不同的行业和地区,而管理属于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又自成体系、独立动作、各自规划,对现代物流缺乏统一协调的战略思想,从而导致物流行业的无序发展,造成物流资源的分散和浪费,也为以后物流运作上的环保问题增加了过多的负担。政府对物流的发展前景没有前瞻性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放任自流的现象。缺乏对物流活动绿色化的有效监管和控制。
2.物流标准化的基础工作十分薄弱
标准化是资源整合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应该包括设备设施的标准化,如托盘、货柜、集装箱等标准化;信息标准化,如运输单据、出入库单据、条形码等;管理模式标准化,如应答制度、赔偿制度、信息反馈制度等等。目前各地区各部门都有自己的标准,有些方面虽有国家标准,但没有加以普及和应用,直接影响了物流的运行效果。中国自1998年导入150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认证制度之后,只有近百家企业通过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而物流经营者还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中国一些企业在实施15014000系列标准方面,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3.物流研究相对落后,绿色物流专业人才短缺
物流产业需要大批人才,相比较而言,中国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还非常落后,从事物流研究的大学和专业研究机构还很少。由于中国绿色物流的理念形成不久,许多物流企业还没有完全建立发展绿色物流的概念,没有真正具有超前意识去承担社会责任,只是象征性地适应时代环境的需要。目前许多企业还没有既具有环境知识又具有物流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绿色物流的研究理论与应用实践脱节。企业层面的研究和投入更微乎其微,物流教育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缺乏规范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径。许多物流管理工作者都没有经过正规的物流专业培训,既具有环境知识又具有物流知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尤为缺乏。
二、绿色物流发展的对策
1.完善绿色物流发展政策体系
绿色物流业发展的政府导向和管理的目的在于政府对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的物流行为予以鼓励、引导、扶持、限制或禁止,是对企业物流活动外部经济性的鼓励和外部不经济的约束与干预。政府导向和管理具有目标明确性、执行强制性以及效果直接性的优点,它可以弥补激励机制约束力不足的缺陷。绿色物流发展的政府导向和管理主要包括:环境立法、绿色物流标准和财政政策。
2.引导企业推进绿色物流发展
企业物流是全社会物流系统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物流的绿色化是企业环境战略的重要组成,它不仅能改善企业本身的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而且还能推动企业产品所在的供应链的绿色化,进而推动全社会物流系统的绿色化。可以说,企业是绿色物流的直接实施者,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核心的行为主体。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微观企业绿色物流发展层面来探讨中国绿色物流的推进措施。
3.倡导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行为
绿色消费是一种以“绿色、自然、和谐、健康”为宗旨的、有益于人类健康和社会环境的新型消费方式,是指消费者意识到环境恶化已经影响其生活质量及生活方式,要求企业生产销售有利于环保的绿色产品或提供绿色服务,以减少对环境伤害的消费。绿色物流是连接绿色制造和绿色消费之间的纽带。绿色物流与绿色制造、绿色消费共同构成了一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经济循环系统。绿色消费的理念和行为是发展绿色物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熊文杰.中国绿色物流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市场,2007,(7):20-21.
近年来,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比较明显的差距,具体表现在成本管理意识不强,思维陈旧,成本管理方法缺乏创新等多个方面。据中国行业咨询网近期的数据显示,2011~2012年,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约占GDP比重的18%,远高于发达国家8%~9%的水平。由此可见,探讨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现状并针对性的提出发展思路显得尤为关键。目前,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物流基础设施落后,效率低下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以公路、铁路、港口、机场为主的物流基础实施建设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从整体上来看,仍相对落后,没有达到与我国国力相匹配的水平。当前,我国企业物流手段主要还是以公路、铁路为主,形式比较单一,而空运、高铁运输虽然节省了时间成本,但综合其他因素考虑,在短期内仍然还不能完全转变为企业物流的主要手段;此外,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运输量大,而现有的交通能力尚不能完全满足物流的基本需求,交通堵塞、交通事故的频频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成本的浪费,工作效率低下,这也成为制约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1.2分部门管理机制的制约
企业物流的基础平台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而这些基础平台的运作就目前而言是相对独立的,资源并未完全整合到一起。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老的计划经济思维的影响,分部门管理体制的存在,制约了企业物流的发展。当前,任何企业都不能仅仅依靠一种物流平台来实现对产品的运输,因此,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多种物流平台的转换,势必会造成成本的增加,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沉重负担。
1.3企业物流服务意识不强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维权意识的加强,这对企业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不仅要加强物流服务意识,更要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以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当前,很多企业物流服务意识不强,一味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往往忽视了消费者的真实感受,使得顾客满意度持续下降;此外,部分企业还存在“物流腐败”的现象,具体表现在勾结货运回扣,不按程序办事,不按顺序发货,向下游索物品,私扣赠品物料,倒卖内部货物等问题的出现,极大的损害了企业的利益,造成成本增加。
1.4企业缺乏专业的物流人才
进入21世纪,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很多企业都将人才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物流业在我国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企业物流人才的缺乏确实显而易见的。在企业中,物流管理人才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技能,更要结合企业的发展状况,针对性的制定管理流程和措施。因此,企业如果缺乏专业的物流人才,必然会使整个物流供应链系统运行下降,影响企业的成本管理。
2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发展思路
通过对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现状分析,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还是非常多的。因此,我国企业对物流成本管理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思维、手段,引入新的管理方法,才能有效控制物流成本,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笔者长期从事企业物流管理相关工作,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总结了几点经验,以供参考。
2.1政府加强引导,整合物流资源
对于企业而言,政府的扶持和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政府必须制定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现状的政策,并通过适当的产业结构调整,来不断完善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同时,要加强铁路、公路、河运、航空等各分部门资源的整合,为企业构建一个良好的物流环境,让我国企业能在一个公平、公正的大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资源互补,从而有效减少不必要浪费,控制运营成本;此外,政府还要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以保证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的畅通,可以在全国各大城市建立现代化的物流和配送中心,通过系统化、规范化、信息化的管理,让整个全国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大型网络,为企业提高运营效率和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创造有利条件。
2.2企业建立高效物流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企业的物流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物流自营方案、物流外包方案和物流联盟方案。而企业在选择物流管理模式时,应充分研究,认真听取各方意见,把各种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考虑清楚,从而针对性的找到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高效的物流管理模式。物流活动的控制水平直接影响物流费用,改善物流管理就是要加强物流的经济核算,选用恰当的成本控制方法,对资金管理、人员、原材料消耗、物流各环节的支出等进行分析,不断改善管理方法,寻求降低物流费用的途径。企业对于物流管理人员要给予足够的支持,通过人性化的管理,让员工在企业中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企业还应制定出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奖惩并行,这对于约束物流管理人员违规行为的发生和提高员工积极性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此外,还要定期对物流人员进行培训,通过专家的授课,让员工能及时掌握国家相关政策和企业发展现状,保持物流成本管理工作的先进性。与此同时,企业物流部门还要加强和其他部分的协作,通过及时的沟通,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2.3加大物流人才培养力度
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量至少为5-6万人,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物流的依耐性越来越强,此项数据将会逐年大幅递增。然而,当前我国物流管理人才的数量完全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加大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成为当前国家和政府必须深入考虑的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开展工作,一是要加强物流理论研究,以理论为基础,在实践中不断验证,才能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同时结合我国的国情,对物流理论进行探索和创新;二是要加大对重点高校,重点物流管理学科的建设。政府不仅要加大对教育的资金投入,同时,高校也要主动与企业合作,广泛交流,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
[关键词]服装物流;西安;批发市场;渠道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19-0019-02
随着人们物质的充实以及文化素养的提高,服装这个具备了实用与流行特性的产物,必然要在当今社会流转的更为快速与高效,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及精神文化需要。服装物流根据销售渠道中间商的划分,可以分为服装批发物流、服装零售物流和服装物流。其中以服装批发物流的批量集散能力更为突出。服装批发市场也称为服装物流中心。我国的服装批发市场长期以来实行“商物合一”的运作方式,但是“重商轻物”。服装物流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商业的发展。西安服装批发市场的物流状况,根据其服装批发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具备独有的特点和研究价值。
1 西安服装批发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西安服装批发市场作为西北面积最大和辐射最为广泛的销售渠道之一,有几个重点聚集区,都呈现出了商城化的运作模式,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批发市场的物流管理情况。西安服装批发物流根据服装批发市场的发展呈现了阶梯式的发展模式。
西安最主要的服装批发商圈就是康复路。康复路服装批发市场最早源于1984年,当时经营范围不仅限于服装,是当时城东物品较为集中的综合市场。1992年,西安康复路服装批发市场开始转型,逐渐成为以中低档服装批发为主的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和当时国内知名的服装批发市场北京秀水街和武汉汉正街齐名,商圈内每天人流量达到10万人次,节假日达到15万人次,每月上缴税收5000多万元,开始在西北乃至全国享有名誉。
进入21世纪,政府整体规划,康复路贯通连接北面的长缨西路,南面的长乐路,形成工字形的批发市场区域,随后也进行了整体改造。如今扩大的康复路商圈已经成为西北地区硬件条件最好的服装批发市场和服装物流贸易中转集散地。康复路服装批发市场商圈主要包括西北服装商贸、丹尼尔交易广场、多彩新天地、金朗男装名品批发商城、长乐路服装城、时丹达服装批发城,新建设竣工的招商城服装批发市场等十余家大型商城形式的服装批发场所。
2 西安服装批发市场的交通和物流条件
这个新老混合的康复路服装批发市场的整个商圈横跨新城和碑林两个区,有着便利的交通条件,西边紧邻西安火车站和陕西省长途汽车站,北边和东边也有三府湾汽车站和东站长途汽车站。邻近的贝斯特物流、西北物流中心、锦绣物流以及遍布在商城周边的小的物流点,为服装批发物流提供了扎实的基础。整个商圈达到30平方千米的规模。由于这个商圈离市中心较近,交通便利,经营品种齐全,所以已经成为西安市服饰商贸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服饰交易集散地,辐射周边西北省市和县级地区,有着一定规模的服装物流集散、吞吐能力。
3 西安服装批发市场的物流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虽然西安康复路服装批发市场已经很具规模和经济效应,近年来吸引了众多服装服饰品牌的商家入驻,政府部门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目前西安服装批发物流,就市场物流的总体来说,基本停留在传统物流的水平上。服装批发市场物流管理及配套服务设施等离市场化运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西安整体的服装批发物流现状还是与东部沿海地带专业化的服装物流有一定的差距。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3.1 服装批发物流基础设施不足
库存是服装行业特别关注的物流管理内容之一,服装销售情况需要服装库存来调节,仓库的建设与保管维护也是服装批发物流的重要管理内容。虽然西安服装批发市场服装物流流量规模较大,但是大多数批零兼营的商城在建设初期并没有设置多少专业的服装仓库,地下也是经营的店铺。服装批发商户只是在商城中有自己的销售店铺,考虑到经济效应,服装批发商都是在商城周边租赁附近居民区中的地下室或单元房,仓库的职能和卫生安全条件参差不齐。建设比较早的康复路服装批发市场,中间通行的康复路贯通了长乐路和长缨路,往来物流活动极为频繁。但是物流通道和行人通道混合,没有严格区分,路面凹凸不平,也影响物流效率高的车辆及设备通行,只能依靠人工搬运,小车推送以及电动三轮车往来批发服装货物,从长缨路上的贝斯特物流中心、西北物流中心向长乐路上的康复路服装批发商圈发送,人工资源浪费情况比较严重。另外,康复路服装批发市场两侧楼层高内无电梯搬运,也没有专门的物流通道,商品搬运、储存机械化作业程度低,出现了效率低,资源浪费的情况。
3.2 服装流通呈无序状态
西安服装批发市场现在多批零兼营,早晚批发进货,因此物流有明显的时间、季节特征,再加上服装品种的多样性和种类规格,都对物流有一定的要求。比如运输方式、到货发货时间、淡旺季流转等。周边大型的物流中心,有一定的服装分拣技术和设施,但是散布在服装批发市场周边的多家小型的专门针对服装的进、发货,缺乏合理的时间安排,且没有专业的服装分检场所,就是在批发商城的四周的空地上,装卸、搬运货物,露天分拣,容易造成货物的丢失和脏污,影响服装货品的质量。也没有专业的物流监管部门,由于缺乏必要的调控和管理措施,造成服装的无序流动,导致经济效益低下。
3.3 物流通道不通畅
西安服装批发市场规模发展后,滞后的物流通道和设施制约了服装物流的发展,而且随着市场的扩大、商品种类、流量的增加,难以满足现在西安服装批发市场的需要。由于地理、路面的情况,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地铁线路施工,造成康复路、长乐路等交通拥挤的状况,运输难度增加,运输线路复杂,运营成本高,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物流设施无法应用,同时也加大了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与管理市场的难度。
3.4 西安服装批发市场物流的现代化程度不高
没有结合信息流、资金流的运转和相应设施,服装供应链的整体意识比较欠缺。
4 西安服装批发市场物流的发展与改进措施
从西安市的服装批发物流需求来看,提升服装现代物流水平意义重大。除了老牌的西安康复路服装批发商圈物流的升级完善,地铁线路的贯通、交通的顺捷。另外,西安灞桥新建立的西安国际物流港和华南城纺织服装品牌集散地,这些地方的建设会运用现代物流的理念和技术,整合现有的西安纺织服装商品流通资源并进行提升。都会大大地提高西安的服装物流水平。带动老牌的服装批发市场参与市场的竞争与改善,与其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促进西安乃至陕西省的服装物流经济与产业经济发展。
西安服装批发市场物流管理应该在市场运营条件下,结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整合,改造和完善物流体系与设施,建立科学的现代化物流设施。在此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4.1 提高和完善服装批发物流基础设施
提供仓库的配置和安全管理,有效监督检查。改善路面状况和交通条件,设计服装物流渠道和路线通道,提高物流搬运、运输水平,节省人员浪费,提高服装物流效率。
4.2 实现快速流动,提高设施建设
按照服装批发市场的物流特点以及服装物流的时间、季节特性,设置服装商品流转时间计划,科学规划服装物流卸载渠道,实现服装商品有序、快速流动。完善周边第三方服装物流网点管理,提高服装物流的专业、安全 、高效设施建设。
4.3 物流信息要高效快捷
帮助现代化物流活动更好的完成。条码、信息终端与交互,专业的服装批发商城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准确的物流信息,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4.4 现代化服装物流人才的培养
服装物流因服装的面料和运送、堆垛方式有其特性,物流运输人员和物流管理人员都需要具备专业的服装知识和物流业务水平,提高专业化的程度,加上后期国际物流港和华南城的运营管理,都需要大批服装物流专业人才,因此要重视高校当中服装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实际操作,加强服装运营管理人员对服装物流的重视与业务能力的提高。同时加强与沿海省市服装批发物流管理的交流学习,引进先进的管理运作方式,实现服装物流管理的现代化。
随着市场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在服装销售运营中的的不断完善,服装市场要求服装产业链必须快速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服装物流快速反应是全世界服装业的总趋势。西安的服装批发市场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和竞争力的前景,因此在加强服装物流的重视和管理上面,多吸收沿海城市发达的服装批发物流的经验,学习运用高效低耗能的服装物流运作方式,提高服装物流的专业化程度,加强信息流对物流的指导与反馈作用,实现快速反应,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和规模效应。
参考文献:
[1]邓汝春.我国服装物流中心与配送中心的现状和发展对策[J].现代商业,2008.
[2]来刚华,王舟君.浅论杭州四季青市场服装物流[J].现代物流报,2007.
[3]戴晓群.纺织品服装消费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