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消费水平分析范文

消费水平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消费水平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消费水平分析

第1篇:消费水平分析范文

[论文内容提要]文章结合我国目前的体育消费水平现状,提出要加强农村体育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基层组织的积极作用,强化体育健身意识,因地制宜、开展野外体育产业等特色项目,构建多元化农村体育发展模式,从而为提高我国农村体育消费水平,促进农村体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国体育消费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消费水平不高,尤其是农村居民的体育消费,占全国人口70%的农民,体育消费额仅占体育消费总额不到30%。因此,从理论上分析,提高农村体育消费水平有很大的可能性。

1.体育消费水平的含义

体育消费水平是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消费资料及体育服务消费资料的数量,可用价值单位(货币)来表示。体育消费水映人们实际消费的体育消费品数量的多寡和质量的高低。

2.我国农村体育消费水平现状分析

据有关资料统计,1997年、2001年,我国城乡体育消费水平分别为年人均134.90元和年家庭平均397.42元,在居民日常生活之外的11项消费支出中处较后位置。尽管这种“平均数”的计算结果,能说明我国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不得不承认自身的差距。然而,突显的问题在于农村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低下。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问居民收人差距较大,农村居民没钱买健康。

第二,缺乏场地、器材、指导员等必要的体育资源。

第三,由于繁忙的劳动和家务,使得农村居民无暇顾及体育健身。

第四,农民具有人员分散,不易组织的特点。

3.提高我国农村体育消费水平的建议

3.1强化体育健身意识

我国正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关于全民健身工程的进展状况,国家体育总局两次公布的调查结果,给了这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步与文明程度的系统工程以实事求是的评价。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0%。两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从未参加体育活动的城乡居民分别为65.70%和65%,其中绝大多数为农村居民。因此,强化农民体育健身意识迫在眉睫。

3.1.1加大宣传工作的力度

由于宣传鼓动的力度不够,国家关于开展农村群众体育工作有很多好的政策措施,由于有关部门的行政意识、工作方式、宣传途径的原因,使这些政策措施宣传没有很好地展开。全民计划化了两年的时问做宣传鼓动,但仍有60%以上的农村居民不知晓,距“家喻户晓,人人参与”的要求深远,足以说明我们的宣传乏力。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细致地做好全民健身的宣传鼓动工作。国家关于农村体育的许多好的政策不能只说在嘴上,要让农村居民“家喻户晓,人人参与”,就要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要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1.2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观念

我国农村居民为增进健康而关注体育活动少,而把食、宿摆在第1、第2位,而把体育活动摆在第5位。资料表明我国农村居民体育健身意识淡薄,问题突出。理想的体育运动是实现健康的途径,现代医学和体育科学的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起到以下作用:(1)预防心血管病;(2)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3)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4)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5)降低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6)控制体重与改变体形;(7)延年益寿。

3.1.3树立健康文明的社会新风气

农村居民有其生活、劳动特点,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应坚持与生产劳动、文化活动相结合,坚持业余,小型,多样和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科学文明的原则,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开展农村居民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个人活动可不拘一格,贵在坚持。集体活动应突出普遍性、民族性、趣味性、可行性和科学性,定时、定点组织开展。同时加强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教育,弓『导农村居民参与,提高体育健身意识。

3.2强化各类基层组织的作用

由于农村客观上存在场地设施少、时间难以协调统一等实际困难,农村群众体育工作是一个动员面广、涉及面宽的工作,在发挥基层体育管理人员的职能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乡村民兵、妇联、农协、共青团、文化站、乡村医院、乡(镇)企业工会等组织的积极主动配合,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体育比赛和表演活动,扩大体育的影响,提高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做到齐抓共管,共同搞好农村体育工作。

3.3加强农村体育环境建设

3.3.1改革体育场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

我国现有的体育场地设施约有70%集中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因此,在满足学校教学需要的同时,有必要向农村居民开放学校的体育设施。此举也将大大节约对体育场地设施的投资,提高现有体育场地设施的利用率。我国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的问题上,完全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本着国家补助一点、学校收取一点的原则,在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向社会有偿开放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

3.3.2研发适应农村居民使用的小型体育用具与器材

体育健身器材是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重要基础和物质保证。据对在职和非在职的中年人群及青少年学生的不完全统计,在不参加健身运动的诸多因素中,体育器材的缺乏列首位。这充分说明,体育器材在健身事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年,市场上不断出现占地面积小、功能有针对性、价格适中的体育健身器材,很受社会的欢迎。据有关资料表明,大型多功能健身器材的购买率不足15%,而占地面积小、价格在千元以下、操作灵活、可折叠的健身类和娱乐类器材是消费者的第一选择。这是健身器材市场销售的主流,为大多数健身者所认可。健身器材的种类应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消费者的需求,以家庭为覆盖面,在价格、造型、体积上适应农村居民的消费心理,以使全民健身计划更深入、持久、有序地开展下去。

3.4开展野外体育产业等特色项目

我国蕴藏着丰富的户外运动资源,这是我国农村居民的天然的运动场。我国的湖泊、水库面积达1072万公顷,当地居民可以因地制宜,开展多种水上运动。我国的森林面积9491万公顷,山地面积320万公平方公里,可以开展野营、登山、徒步旅行、冬季项目等体育活动。我国的河流流域面积95.5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73万平方公里,海岸带面积28万平方公里,可以开展游泳、划船、冲浪、野营、沙滩排球等体育活动。

3.5构建多元化农村体育发展模式

3.5.1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模式

通过农村学校体育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终生体育能力,不但源源不断地增加农村体育人口,而且还能为当地培养体育人才,带动当地体育的全面发展,这无疑是农村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的途径。

3.5.2小城镇体育发展模式

以小城镇体育发展模式推动农村体育的发展。一方面,在现有的小城镇,要充分发挥镇级政府在发展小城镇体育中的作用,建立和健全各种政府体育组织、社团组织,培养体育积极分子和体育骨干,宣传和动员小城镇内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各种社会团体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建立地方性的竞赛制度,特别是在农闲时组织镇所管辖的村级体育活动,以形成体育发展的合力;另一方面,把体育纳入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将农村体育事业费和体育基本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真正实现体育与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

3.5.3民族体育发展模式

我国农村的很多地区都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许多少数民族都有良好的体育传统、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内容和方式。因此农村体育的发展要充分利用这些民族体育资源,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培养民间的各种组织机构,根据不同民族的传统和特点挖掘、整理和推广这些民族体育文化,特别要利用各民族的传统体育节日盛会,组织和开展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民族体育项目竞赛,既使民族传统体育节日盛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建设的助推剂,又能充分发挥竞赛的龙头带动作用,带动当地民间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

3.5.4体育旅游发展模式

西部农村地区应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搞好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当前人们追求健康、回归自然、追求新颖刺激的心理,搞好目标定位,把当地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民族体育文化资源结合起来,打造各种精品体育旅游线路,比如:利用西部地区各民族、各地区传统的节日,开拓体育旅游资源;在西部地区各旅游景区、度假村等开展攀崖、登山、滑雪、探险、野外生存、极限运动等符合当地气候、地形地貌特的体育活动项目,以吸引更多的游客;积极承办国内、国际具有影响力的比赛和竞赛,如近年举行的“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邀请赛”,通过参观比赛和参与竞赛活动积极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第2篇:消费水平分析范文

—关于大学生消费水平的问卷调查分析

临床专业 XX级x班4组

调查时间:XX年5月下旬-6月上旬

调查地点:广西医科大学

调查对象:本科生

调查目的:了解我校学生目前的消费情况,分析其中的差异,并提出我们的合理建议

样本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38份

通过此次调查问卷的信息反馈,我们对信息进行了汇总与分析,并进行了一些思考,提出了一些粗略的建议,希望能对当代大学生消费理念,理财观念以及价值观趋向有一定帮助。

1.您的家庭所在地 a城市 b城镇 c.乡村

2.你的消费来源 a父母b 奖学金c勤工俭学d贷款

3.你的月生活费是 a<300 b300-500 c500-700 d>700

4.你月消费的主要目的是 a伙食 b交通、通讯 c购物 d购买学习资料

作为学生,一个重要的本职任务就是学习,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同学们的学习支出仅占月消费支出的1.40%。我们应该引导大学生们形成一种观念,即“丰富大脑不惜钱”的理念。

5.你平时每月的伙食费是 a<200 b200-300 c300-400 d400-500 e>500

6.在护肤、美容、着装等形象消费上,你每个学期花费多少

a<50 b50-100 c100-200 d>200

7.你平时每月购买日常用品的花费是 a<20 b20-40 c40-60 d60-100 e>100

8.你平均每月的电话费是 a<10 b20-30 c30-50 d50-100 e100-200

拥有了手机,消费支出也会随之而来,差别存在除了有一定的客观因素如工作外,同时还与同学们自身的理财能力有一定的关系。

9.你每月学习方面的花费是 a<20 b20-50 c50-100 d>100

在学习方面花费较少的情况反映出了当代大学生对精彩的外部环境缺乏定力,五彩缤纷的世界的确热闹,但是如何做到以一个平和的心态去理性的面对则是一个值得去研究的问题。精彩的世界是否有你逗留的理由是当代大学生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从而懂得如何在纷繁的的诱惑中独善其身,完成对自己的进一步提高,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

10.外出购物的频率 a.几乎不 b.偶尔 c.经常

11.外出购物的地点一般是 a.商场的专卖店 b.路边的小店 c.地摊 d.精品店

12.外出的交通方式一般是 a.步行 b.自行车 c.公交车 d.出租车

13.您有的电子产品是 a.mp3 b.mp4 c.mp5 d.数码相机 e.电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而电子产品行业的竞争也是日趋激烈,电子产品逐步大众化,得到普及。

14.您已有的(或打算购入的)电脑的价位是

a.XX及以下 b.XX至3000 c.3000至4000 d.4000至5000 e.5000以上

15. 您的手机的价位是

a.500元及以下 b.500至1000元 c.1000至XX元 d.XX元及以上

16.花父母的钱,心中有何想法

a理所当然 b心有惭愧,但是无可能何 c 希望以后有所偿还

17.当你需要购买某商品时,你更注重 a品牌 b质量 c外形和美观 d价格 e其他

虽然从我们现实的消费层面上看不出有明显重品牌的倾向,但并不代表以后没有,毕竟目前的消费方式极大程度上受到客观经济条件制约,作为一个没有独立经济来源的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大学生应该更多的追求一种精神上舒适,物质上合适的生活。无计划的消费方式,不平衡的消费结构不利于我们形成比较规律,健康的生活和学习状态。

18.你的消费方式是 a能省则省 b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花钱 c不在乎,想花就花 d其他

19.若某个月的花费低于预算,你会怎么处理余额

a存入银行 b马上花光 c转入下月生活费 d用于投资 e没有余额

20.当你想要买某样东西时,发现钱不够用,你会

a向父母要 b自己存 c向同学借 d不买 e其他

21.你认为你的理财能力如何 a较差,花钱没计划 b一般 c有较强的理财能力

22. 外出聚餐的频率 a.几乎不 b.偶尔 c.经常

23. 外出聚餐的付款方式 a.轮流请客 b.均摊 c.某人提出自己请客 d.aa制

24.外出聚餐一般去的地点是

a.大型的中餐厅 b.小型的中餐厅 c.西餐厅 d.连锁快餐店 e.自助餐厅 f. 路边小摊 g.其它

25. 单独或和同伴外出用餐时自己平均花销为

a.20元及以下 b.20至50元 c.50至100元 d.100元及以上

26. 因同学过生日或其它原因送礼物的频率 a.几乎不 b.偶尔 c.经常

27. 若送同学礼物,一般礼物的价位是

a.20元及以下 b.20至50元 c.50元至100元 d.100元及以上

28.您觉得您的消费合理吗? a.刚刚好 b.偏高 c偏低 d经常超前消费

在被调查对象中,7.20%的同学是超前消费型,“今朝有酒今朝醉”型的消费方式不考虑长久,它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就更加严重了。我们反对超前消费,提倡“量入为出,合理消费”,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

问卷调查后的思考: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正在逐步完成一个从挥霍到理性理财的过渡阶段。必要的追求我们无可厚非,他可以反映出时尚年轻人独特个性的消费观。注重品牌与质量更是领先于时代的价值观,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完善与健全。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还不够理性,经济独立意识较差,储蓄观念淡薄。由于他们还没有实现的经济上的独立,费用的主要来源还是家中的补给。

当今我们提倡创建一个节约型社会,我们大学生理应从我做起,讲求节约消费。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大学生独立的理财能力(即“财商”)、科学的价值观以及良好的消费习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而恰恰种种理念正是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

大学生在同龄人中是文化知识水平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相对较好的群体,起到了表率和示范的作用,代表了现代年轻人消费观的新变化。而重视大学生消费的新变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将会对社会消费的正确引导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建议:

第3篇:消费水平分析范文

一、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现状

体育产业发展纲要(1995年~2010年)中指出我国体育产业包括三大类别。第一为体育主体产业类,指发挥体育自身的经济功能和价值的体育经营活动内容,如对体育竞赛表演、训练、健身、娱乐、咨询、培训等方面的经营;第二指为体育活动提供服务的体育相关产业类,如体育器械及体育用品的生产经营等;第三类指体育部门开展的旨在补助体育事业发展的其他各类产业活动。根据以上可以得知体育消费是指人们参与体育活动与观赏运动竞赛而对消费资料的使用与消耗。从狭义上讲即是直接的体育消费是指参与体育活动与观赏运动竞赛过程中对体育服务产品及与体育消费直接有关的实物产品、精神产品的消费。广义的体育消费指一切与体育活动有关系(联系)的个人消费行为。比如在观看体育比赛过程中购买饮料,去外地观看体育比赛的交通费、食宿费等等。归纳为两点就是实物消费和精神消费两大类。

1.实物消费

我国居民的体育消费中主要以实物消费为主,主要有运动服装鞋帽、健身器材设备、体育书刊杂志、食品饮料等。经调查表明以运动服装鞋帽等体育实物消费资料的比重占体育消费支出的81.5%,而用于观看比赛,参加娱乐活动的劳务性消费比重仅占体育消费支出的10%左右,体育书刊磁带占7.1%;其他消费品占2.4%。运动服装鞋帽等体育实物消费占到这么大的比重主要还是人们的消费心理没有改变,因为大部分人的经济水平决定了他们的消费结构还没有脱离传统,运动服装鞋帽兼具运动和日常穿着,是生活中的必需品。人们在进行体育消费的同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对生活的改变,所以这种比例分成也就正好表明了现在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结构层次。停留在外表上的消费,因为去买这种运动服装鞋帽的人民未必会投入到真正的体育运动或锻炼中,那后续的一些带动消费就不存在。其次就是少数人购买小型的健身器材,为什么会选择这些小型健身器材,是因为这些器材占用地方小,人们在家中就可以进行锻炼,达到健身的目的,而省去了一些去场馆的费用。当然后者会比前者在体育消费上面的力度大。但是这些都只是前段消费层次。

2.精神消费

体育消费中的精神消费支出主要是指:观看体育比赛、表演、展览,体育文化资讯等,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胜利召开,足以体现人民观赏体育赛事的热情,因为以往我们对于体育运动盛会的认识大部分人还是健身,为国争光的一种理念,但是通过这次的召开,人们发现了体育运动中给人们带来的不光是健身,为国争光,还有一种协作、高兴、放松的心情。这类消费相对实物消费而言层次较高,在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情况下,人们会追求精神享受,这类消费的增长于是发展比较快,在广州,人们用在观看体育消费占整个体育消费支出的12.4%。随着经济的发展,运动水平的提高,观赏型消费支出会增大。

上述外还有相关的延伸消费如体育彩票和体育劳务消费,体育彩票就不用论述了,体育劳务消费是指人们用货币购买各种与体育活动有关的体育劳务或服装的体育消费资料的消费,也称参与型体育消费,如为参加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健身训练、体育健康医疗等所支付的各项费用,随着我国工作制度的不断改变,人们的闲暇时间相对增加,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为了追求更佳的生活质量,必将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体育运动的实践中来,这类体育消费也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二、影响体育消费的因素分析

满足体育消费的体育产品泛指能够满足人们参与、观赏各种竞技运动、健身运动需要的一切有形、无形的东西。花钱观看体育赛事,是一种兴趣的追求、情绪的宣泄、心理需要的满足。事精神层面的消费。如果一个消费者的这种心理与情感需要的满足程度越高,那他不断地产生这种特殊购买行为的可能性便越大。同样,当消费者花钱参与到体育锻炼或者购买与体育相关的服装及其器材时,他的这种购买行为让他或她得到的是什么呢?得到的是情感上的愉悦及对身体健康的希望。可见,体育产品的核心是它能满足人们的某些需要。中国人口数量多,对体育产品具有消费欲望的潜在消费者在中国人口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为获得“健康”、“活力”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观赏竞技体育实现心理与情感的满足则日益成为当代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造成我国体育消费水平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有:

1.收入水平直接影响着人们对体育消费的投入

根据恩格尔定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其收入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率越大。随着民民收入的增加,在全部支出中用于食物支出所占的比重会下降,而用于文化娱乐(体育)消费方面的支出会逐渐上升。当较低层的需要初步得到满足以后,人们就会追求较高层次的需求,那么,体育需求是处于享受需求和发展需求阶段,它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和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需求,所以,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于扩大体育消费会起到积极的作用。2.体育场馆开放程度及服务水平对体育消费的影响

我国体育场馆和设施数量少,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家规定单位的体育场所要向社会开放,虽然这个规定给人们的健身提供了很多方便,但是,因为这些体育场所归各单位管理,场馆的管理维护、运转等投入由各单位负担,所以,为了场馆能正常运营,场馆的管理者就必须考虑到利益和效益,健身的价格又不能定得过高,会对人们的健身活动有影响,又不能解决场馆的日常开销问题,所以,有的场馆出租场地经营非健身项目以达到收支平衡,实际上用于健身的场地缩小了。现在我国在场馆建设和管理方面也加大了投入力度,在大的城市和地区设立比较大的健身中心和文体娱乐中心,从而弥补一些体育场馆不足的问题。那么,随着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营观念和经营模式的转变,体育消费市场存在着的问题会逐渐得到改善。

3.传统消费观念的根本改变及对体育功能的重新认识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把体育当做社会主义的一项福利事业来认识,体育与文化、教育、卫生等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所制约,体育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而对于体育本身的经济功能,即:体育的产业性质缺乏足够的认识。这种体制带来但就是们对体育的认识始终局限在锻炼身体、培养意志、为国争光的观念中,而体育运动,以及赛事中的娱乐性没有体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生活追求的日益迫切,在体育消费过程所带来的快乐、成功与协作的感受会对人们传统的消费结构造成一定的冲击。体育消费结构以实物消费资料为主逐渐转向体育赛事及资讯等无形消费。

除了上述因素以外,影响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因素还有多方面的,其中有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否有闲暇时间等影响体育消费,因此,在人们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进行全民体育教育,加强全民健身意识是扩大体育消费的主要措施。随着人们对健康和体育需求的提高,加上体育消费市场管理的不断完善,体育消费市场必将扩大和发展起来。

三、总结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我国居民的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建设和发展体育市场,引导和激励居民的体育消费需求,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任务。研究认为,今后我国居民的体育消费需求将遵循需求上升规律,发生实质性的趋优变化。特别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标志的各类大型体育赛事近年来纷纷涌进中国,我们的生活已经自觉不自觉地和体育、特别是市场行为的竞技体育走的很近。因此迫切需要我们在进行这类体育消费的同时,有理性消费观的指导,避免出现盲目消费和超支消费等问题。而目前的国内赛事和体育机构,应该从培养国内赛事的体育消费群体开始,真正把公众作为赛事成功与否重要组成部分,使公众具备体育消费的习惯,从而面对来势汹涌的国际高水平赛事的时候,能够理性消费、正确消费,从而通过合理的体育消费形成蓬勃发展的体育市场和体育消费系,使体育消费成为我们提升生活质量、实现小康社会的一部分。

第4篇:消费水平分析范文

关键词:消费水平;聚类分析;等级划分

中图分类号:F224;F1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1-0100-03

引言

我国幅员辽阔,全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各地区风土人情、地理位置、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各不相同。不同区域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经济水平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使消费者的价值观和消费行为具有各自的地方特色[1],这也就导致我国不同区域的消费水平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

国际学术界对区域消费差异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Kahle的研究发现,即使是在美国这样经济文化区域差别相对较小的国家,各地理区域间也存在着显著的消费差异[2]。同一国家或区域的消费者在购买目标、购买动机、购买组织、购买渠道、购买时机等方面会表现出共性,不同国家或区域的消费行为模式则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3]。影响区域消费差异的因素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经济因素,另一类是非经济因素[4]。前者主要从宏观层面研究区域消费差异,通常综合使用国家或区域的经济、政治、地理以及人口统计信息;后者则是心理学――营销管理为主的研究路线,主要从微观层面研究区域消费差异,研究的心理变量包括价值观、态度、意见、兴趣等。

对于消费水平,陈勇滨(2006)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 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种消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到了这些区域综合消费水平的排列次序[5]。刘德芬等 (2010)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分析了我国31个区域城市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差异[6]。高鹏飞(2011)根据消费相关理论制定了消费引领的评估指标体系[7]。国内学者对消费水平的研究主要是城市消费水平评价方法,而根据消费水平进行城市等级划分的研究甚少。

当前国内外的区域等级划分一般集中在城市等级划分。笔者从宏观层面研究区域消费差异,基于波特钻石理论建立区域消费水平聚类分析模型,对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剔除台湾省、香港、澳门)进行区域消费水平等级划分,评估我国各区域的消费水平,从而对消费市场研究制定营销策略。

一、区域消费水平聚类分析模型的建立

(一)研究方法

聚类分析是将个体或对象分类,使得同一类中的对象之间的相似性比其他类对象的相似性更强。其目的在于使类内对象的同质性和类间对象的异质性最大化。在聚类分析中对样本分类称Q型聚类。它针对观测量进行分类,将特征相近的观测量分为一类,特征差异较大的观测量分在不同的类。本文使用的即为Q型聚类。

(二)研究对象

当前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但是台湾省的各类统计数据难以获得,且当前我国计算农业经济发展总量时并未将其计入,同时由于特别行政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及相关管理规定,对于香港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相关统计数据难以评估,因此本文在研究对象的选取上有效剔除台湾省、香港及澳门特别行政区,共计31个省级行政区样本。

(三)模型构建

影响区域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对波特钻石模型评价产业竞争力的方法进行适当修改,建立了区域消费水平聚类分析模型[8],并从区域综合社会经济水平、区域消费基础、区域配套基础设施、居民消费情况和消费环境这五个维度建立了由23个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

二、区域消费水平的聚类分析

基于上述区域消费水平聚类分析模型,本文选取国家统计局的各指标2016年的统计数据作为基础数据。由于各指标数据量纲存在差异,采用极差标准化方法进行处理。利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按照分类结果将这31个区域分为三级,具体分类如表2所示。

第一层级区域中除北京市外,其他五大省市均处于东南沿海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包含我国两大高消费区域――长三角区域与珠三角区域。该类区域经济基础较好,人口众多,消费习惯成熟,消费观念新颖,且第三产业发达,居民的人均消费性支出水平较高,促进了该区域的综合消费水平。北京市虽然不在东南沿海地区,但是其是我国的首都,为我国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且位于我国的重要工业带――京津唐区域,因此北京市的消费水平居于前列也合情合理。

第二层级区域与大众的普遍认知有所差异。天津市虽然也为京津唐工业带的核心之一,但是近年来京津唐工业带的地位下降,天津市人口及消费人群大量向附近的北京及东南沿海涌入,使得天津市的消费能力没能进入第一层级。消费水平的下降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天津市整体经济实力的下降以及政治、经济地位的衰落。与大众认知差异最大的是第二层级区域中出现了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及青海省。自治区中的拉萨市近年来一直都是我国消费水平最高的城市,其在多年的消费统计数据中均位居榜首。至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青海省,由于这些区域物资匮乏,大量物资需要从外省运入,导致货\量等消费水平指标升高,从而出现这种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消费水平却高的情况。

第三层级区域中包含了我国大部分区域,有我国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也有中部地带的多个省份,如湖南、湖北以及众多西部省份。这些区域自身物产可以基本满足当地的需求,但是该类区域也都是我国的民工输出大省,相对来说经济基础不强,且由于地处内陆,消费观念比较陈旧,对于储蓄的热情高于消费,也没有受到较为先进的消费观念冲击,因此这类区域属于低消费区域。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分析我国各区域的消费水平可知,消费水平受社会经济水平制约,区域的分级格局大致情况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梯度格局相适应,东南沿海区域的消费水平居于前列,而中西部区域消费水平相对较低。这是由于东南沿海地区具备良好的地理位置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各类政策的支持,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招商引资能力都比较强,并且东南沿海与外界接触相对较多,形成了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新颖的消费观念,这些都为区域消费水平的提高创造着条件。另外,部分区域存在着低经济发展、高消费水平的反常消费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消费大量依靠外部运输的弊端。因此,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优先市场选择

当企业进行新产品推广时,首先进攻的目标市场应该是第一级消费区域。由于该级区域的消费能力比较强,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更为强烈,把这类区域作为突破口有助于新产品攻占市场。

(二)注重经济消费双促进作用

消费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区域经济发展要注重消费的拉动作用。有效激发第二、三级区域的消费能力,同时有效保持一级区域的带头优势,整体上令全国各区域的消费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有利于推动经济稳步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阳翼.中国区域消费差异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07,(5):60-68.

[2] Kahle L R,Beatty S E,Homer P.Alternative Measurement Approaches to Consumer Values:The List of Values (LOV)and Values and Life Style (VALS)[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986,13(3):405-409.

[3] 卢泰宏,刘世雄.区域差异的消费行为研究:路径与方法[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2):18-23.

[4] 刘世雄.中国消费区域差异特征分析[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7.

[5] 陈勇滨.主成分分析在地区综合消费水平评析中的应用[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6,3(1):113-115.

[6] 刘德芬,纪礼文,安文娟.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在地区综合消费水平评价中的应用――基于中国31个省市城镇居民家庭消 费性支出的研究[J].大众商务月刊,2010,(8):14.

[7] 高鹏飞.中国引领消费城市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

[8] Porter M petitive Strategy: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J].Social ScienceElectronic Publishing,1980, (2):86-87.

第5篇:消费水平分析范文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水平 影响因素 对数多元回归

消费活动是可以量化的需求,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真正和持久的拉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个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消费理念、消费行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探讨、分析社会消费水平的规律,对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拉动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消费水平的研究,经济学中有著名的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即消费是可支配收入的线性函数。本文通过建立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基于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对于影响消费水平变动的因素及影响程度进行探究,并对模型进行分析评价。

模型设定

研究城镇居民消费水平,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衡量。对于消费水平,常用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等变量去衡量。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能更准确、全面的反映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为了消除价格变动因素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影响,不宜直接采用现在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数据,而需要用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调整后的1978年可比价格计量的城镇居民实际人均消费水平的数据做回归分析。所以选用“城镇居民实际人均消费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去衡量城镇居民消费水平。

数据的选择。本文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以及变化趋势,因此选择1978-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同时为了减小价格因素的影响,采用对数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影响因素的分析。根据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消费取决于可支配收入。因此以城镇家庭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表示的可支配收入水平,是必须要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

除此以外,根据经济理论,还有众多因素可能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衡量居民消费水平最重要的指数,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它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也是一种度量通货膨胀水平的工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代表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我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是由投资需求的扩张与消费需求的增长带动的。但是,为了减小价格因素的影响,不宜直接采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而需要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数进行调整后的1978年可比价格计的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增加额、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人民财富、社会总资产增加的最直接表现形式,是扩大再生产的必然要求。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会直接带动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增加;失业率可以判断一定时期内全部劳动人口的就业情况,反映整体经济状况,从而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水平。

因此,本文将“城镇家庭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X2”、“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3”、“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X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增加额X5”、“城市登记失业率X6”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X7”作为模型的解释变量。

模型形式的设计。本文基于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设计模型,考虑到数据间的差距较大,所以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Y)与城镇家庭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X2)、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3)、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X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增加额(X5)、城市登记失业率(X6)、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X7)进行回归分析,并将方程形式设定为一次对数回归模型。

数据来源

本文获取1978-2009年各指标的数据,如表1所示。

模型的估计与调整

(一)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对各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根据本文建立的模型:

InYt=β1+β2InX2t+β3InX3t+β4InX4t+β5InX5t+β6InX6t+β7InX7t+ut

用EViews的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估计,得到回归方程:

(二)模型检验

经济意义的检验。模型估计结果说明,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城镇家庭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长1%,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就会增长0.376138%;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每增长1%,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就会增长0.014395%;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可支配收入每增长1%,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就会增长0.292557%;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增加额每增长1%,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就会减少0.019675%;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城市登记失业率每增长1%,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就会减少0.022774%;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每增长1%,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就会增长0.118284%。解释变量系数的符号与预期相同,这与理论分析和经验判断相一致。

统计推断检验。拟合优度:从回归结果看R2=0.998564 R2=0.998219,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很好。

t检验。给定α=0.05,查t分布表,在自由度为25时得临界值2.060。其中,InX3、InX4、InX5、InX6系数t统计量的绝对值小于临界值,说明“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3”、“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X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增加额X5”、“城市登记失业率X6”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没有显著影响。InX2、InX7系数t统计量的绝对值大于临界值,说明“城镇家庭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X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X7”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影响。

F检验。给定α=0.05,在F分布表中的自由度为6和25的临界值约为3.05,由表中得到F=2896.829大于临界值,说明回归方程显著,即“城镇家庭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X2”、“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3”、“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X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增加额X5”、“城市登记失业率X6”、“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X7”联合起来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影响。

计量经济学检验。多重共线性检验。由回归结果看出,该模型可决系数很高,F检验显著,但是当α=0.05时,X5、X6系数的t检验不显著,这表明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计算各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得到相关系数矩阵。由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部分解释变量相互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证实确实存在多重共线性。采用逐步回归的办法,分别做lnYt对lnX2t、lnX3t、lnX4t、lnX5t、lnX6t、lnX7t的一元回归,回归结果表明lnX3t、lnX5t、lnX6t引起多重共线性,应予剔除。最后修正多重共线性影响的回归结果为:

异方差检验。Goldfield-Quanadt检验。分别按照解释变量lnX2t、InX4t、lnX7t的递增型排序,构造样本容量n=12的子样本区间,用OLS法得到结果后,定义样本区间为21-32,用OLS法得到结果,根据结果计算F统计值,分别为1.185597、1.758101和1.778105,在α=0.05下,各F统计值均小于临界值F0.05(8,8)=3.44,所以不拒绝原假设,表明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White检验。用EViews作White检验,辅助回归模型中有交叉项,得到检验结果。由White检验知,在α=0.05下,查χ2分布表,得到临界值χ20.05(6)=12.5916,比较计算的χ2统计量与临界值,因为nR2=5.748802小于χ20.05(6)=12.5916,表明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自相关检验。图示检验法。用EViews作残差图,如图1所示。从残差图中可以看出模型中存在自相关,故模型中t统计量和F统计量的结论不可信。DW检验。从回归结果得到DW=1.126316,n=32,k=3,取显著性水平α=0.05,查DW统计表可知dL=1.24,dU=1.65,模型中dL

采用广义差分法对模型进行修正,使用Yt进行滞后一期的自回归,得到Yt=0.3364805Yt-1,可知ρ=0.364805,对原模型进行广义差分,得到广义差分方程:

对广义差分方程进行回归,由回归结果可得回归方程为:

其中,lnY*t=lnYt-0.364805lnYt-1,lnY*2t=lnX2t-0.304805lnX2t-1,lnX*4t=lnX4t-0.364805lnX4t-1,lnX*7t=lnX7t-0.364805lnX7t-1。

由于使用了广义差分数据,样本容量减少了1个,为31个。查5%显著水平的DW统计表可知dL=1.23,dU=1.65,模型中DW=1.638179

由回归结果可得新的回归方程为:

由于使用了广义差分数据,样本容量再减少了1个,为30个。查5%显著水平的DW统计表可知dL=1.21,dU=1.65,模型中DW=1.775741>dU,说明广义差分模型中已不存在自相关,不必再进行迭代。同时可见,R2、t、F统计量也均达到理想水平。

由差分方程式有:

β1=2.013408/(1-0.364805)*(1-0.496598)=6.296653,

β2=0.299817/(1-0.364805)*(1-0.496598)=0.937636,

β4=0.207438/(1-0.364805)*(1-0.496598)=0.208487,

β7=0.154054/(1-0.364805)*(1-0.496598)=0.145599.

所以,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模型的最终结果为:

lnYt=6.296653+0.937636lnX2t+

0.648733lnX4t+0.481782lnX7t

协整检验。用EViews对lnX2t序列、InX4t序列、InX7序列和lnY序列做ADF检验,结果表明,均存在单位根,是非平稳序列,对InX2t的一阶差分序列、InX4t的一阶差分序列、InX7t的一阶差分序列和InY的一阶差分序列做ADF检验,结果表明,均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继续检验回归残差的平稳性,对ut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到结果如下: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τ检验统计量值为-4.821812,小于相应临界值,从而拒绝H0,表明回归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说明InX2t、InX4t、InX7t和InY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把消费水平的短期行为与长期变化联系起来:

InYt=β1+β2InX2t+β4InX4t+β7InX7t+γut-1+εt

用OLS法估计误差修正模型,最终得到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结果:

上述结果表明,模型中存在自相关,会夸大所估计参数的显著性,但误差项的t统计量不显著,说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不取决于上一期消费水平对均衡水平的偏离,系统不存在误差修正机制。

结论

本文分析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受城镇家庭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还受到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等因素的影响。

城镇家庭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确实存在影响,这是基于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本文研究结果同样反映城镇家庭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最大。政府可以通过增加低收入者、无劳动能力者和离退休人员的收入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越发达,城镇居民消费水平越高。通过增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可以带动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从而提高城镇居民消费水平。

本文未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证明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增加额、城市登记失业率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模型检验结果表明这种影响可能过于间接而被剔除。虽然模型的建立在理论上来讲是合理的,但是还有贫富差距、人口结构等因素没有考虑,所以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模型还有待完善。

参考文献:

1.庞皓.计量经济学[M].科学出版社,2007

2.Olivier Blanchard.宏观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袁原,王新国.新疆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行为关系研究[J].北方经贸,2011(4)

4.吴蓓蓓,陈永福,于法稳.基于收入分层QUAIDS模型的广东省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行为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2(4)

5.杨丹.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9)

6.王玲玲,马骁.我国民用汽车需求的计量经济模型及分析[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4(1)

7.朱振亚,张小青.经济转型期城乡居民消费地区间非均衡性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4)

8.辜予薇,易昆南.居民消费的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J].数学理论与应用,2008,28(4)

9.孙敬水.计量经济学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第6篇:消费水平分析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消费;调查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采用了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牡丹江师范学院、牡丹江医学院、牡丹江大学、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七个牡丹江高校的大学生体育消费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2)研究方法。一是专家咨询法,二是问卷调查法。本研究此次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问卷1978份,回收率98.9%,有效问卷1946份,有效率97.3%。并用数据统计法对回收的问卷通过数据统计表和比较分析法进行统计。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一,牡丹江市大学生月收入调查分析。大学生的收入主要包括家庭供给、奖学金和自己在校期间勤工俭学所得费用。牡丹江市大学生月收入情况分布为:有35.25%的大学生认为其月收入在300~400元左右,有24.40%的大学生认为其月收入在400~500元左右,15.98%的大学生认为其月收入在500元以上,有12.43%的大学生认为其月收入在200~300元左右,另有9.66%的大学生认为其月收入在100~200元左右。牡丹江市大学生月收入按收入水平频率统计得出结果为417.8元。第二,牡丹江市大学生月总消费调查分析。牡丹江市大学生总体的消费是比较理智的。调查结果显示:牡丹江市大学生月消费情况分布为:有25.7%的大学生认为其月消费在300元左右,有27.3%的大学生认为其月消费在400元左右,有16.8%的大学生认为其月消费在500元左右,另有12.8%,10.2%,7.2%的大学生认为其月消费分别为500元以上,200元左右,200元以下。通过统计频数计算得出牡丹江市大学生的月平均消费金额大约为374.7元。第三,牡丹江市大学生体育消费金额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有25.73%的人年体育消费在100元以下,这其中还包括未曾进行过体育消费的人群。通过统计计算得出牡丹江市大学生年平均体育消费金额约为168.4元左右。通过与被调查对象年消费的对比来看,体育消费约占被调查对象年消费的3.73%。首先,牡丹江市人民的整体经济收入水平不高,这是影响和制约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另外,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增加量低于收入水平的增加量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9.39%,保持原有体育消费水平不变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16.49%。说明牡丹江大学生体育消费有可能滞后发展。第四,不同性别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调查分析。男生的体育消费水平多集中在100~150和150~200这两个区间,而女生则多集中在50~100元区间,在消费水平在250元以上的区间男女生差别明显,男生显著高于女生。第五,对大学生不同体育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本文对不同体育消费水平的大学生分为三个群体,即年体育消费在0~100元水平群体,100~200元水平群体和200元以上群体。分析结果显示,个人可支配收入状况也即家庭收入和体育消费品价格是决定0~100元体育消费水平群体消费的主要因素,所以这部分群体增加体育消费的途径应是增加其家庭收入水平。对100~200元体育消费水平群体的影响主要是体育消费品的价格和所处群体影响,因此针对这一部分群体应注意体育消费品的价格定位和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的体育文化建设。对200元以上大学生体育消费群体影响较大的是个人体育兴趣爱好和所处群体影响。

三、结论与建议

(1)牡丹江市大学生整体体育消费水平不高,并且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牡丹江大学生用于体育消费的比例保持不变或低于收入水平增加的人数占总被调查人数的45%。因此,牡丹江市大学生体育消费可能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其主要原因应是家庭收入和体育消费意识的问题。因此应对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进行积极引导,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消费。(2)影响牡丹江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性别差异较大,男性体育消费高于女生。可通过积极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使大学生特别是女性大学生的体育兴趣,从而为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打下基础,使其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并为体育消费提供可能。

参 考 文 献

[1]何学敏,都晓娟.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体育学刊.2004(5)

第7篇:消费水平分析范文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本;消费水平差距;向量自回归模型

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使全球经济进入萧条时期,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扩大国内需求,保持经济持续稳健增长,成为我国这几年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已趋于饱和状态,扩大内需,增强内需,其主要动力之一来源于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然而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弱,城乡消费水平差距大。1981年至2012年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从520元增加到24565元,增加了47.2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也由201元增加到7919元,增加了39.4倍。但二者之间绝对额的差距却在逐年扩大,1981年城乡消费比率已达到2.59∶1,由于我国农村实行了,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活跃了农村经济,刺激了农村居民的消费,1985年城乡消费比率下降为2.19∶1。之后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推进,城镇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社会保健体制也越来越完善,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发越来越高,而农村由于受城乡二元体制的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居民收入也增长缓慢,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差距迅速攀升,由1989年的2.67∶1扩大到2012年的3.1∶1。

一、数据选取及模型说明

由于数据方面的原因,本文只选取了反映劳动者受教育水平及健康状况的指标进行分析。在受教育水平方面,选取农村人均教育支出(E)作为衡量指标;健康状况方面,选取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M)作为衡量指标。而城乡消费水平差距(C)则采用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之差为衡量指标。所选数据为1981-2012年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其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经网―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库》。各时间序列以1978年为基期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进行调整。为避免出现异方差,对各序列进行对数化处理,分别记为[LnE]、[LnM]、[LnC]。

本文采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研究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和城乡消费差距的数量关系,从长期和短期两方面刻画两者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计量模型如下:

[LnC=C0+αLnE+βLnM+εt] 其中,[C0]为常数项,[εt]为随机扰动项。

二、实证分析

(一)ADF单位根检验

利用Eviews5.0软件对经过预处理的农村人均教育支出[LnE]、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LnM]和城乡人均消费差距[LnC],以及各变量的一阶差分进行ADF单位根检验,以判断平稳性,检验结果表明,[LnE]、[LnM]和[LnC]均是非平稳时间序列,而一阶差分后的序列均是平稳的,且均为一阶单整过程,即I(1)。因此可对其进行协整检验。

(二) Johansen协整检验

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对[LnC]、[LnM]、[LnE]序列进行协整检验。本文采用AIC和SC准则,经过多次试验,采用滞后期为1时,建立模型。结果如表3.1所示:序列[LnC]、[LnM]、[LnE]之间有且只有一个协整关系。

对比迹统计量与5%、1%水平临界值可知,分析结果拒绝变量间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假设,且不能拒绝存在至多一个协整关系的假设,因此,两变量之间有且仅有一种协整关系。取标准化(Normalization)的协整系数,得协整方程如下:

对残差序列

[e=LnC-0.188497LnM+1.0585191LnE+3.749531]进行ADF检验,结果表明,在99%置信水平下残差序列不含单位根(见表3.2),是平稳的。说明协整关系通过检验是正确的。

因此可以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检验其短期动态关系。模型具体形式如下:

其中,

[ecmt-1=LnC(-1)-0.188LnM(-1)+1.059LnE(-1)+3.750],是VEC模型的误差修正项。

由式(3-1)和式(3-2)可知,[LnE]、[LnM]和[LnC]之间不仅具有长期均衡关系,而且也具有短期动态调整关系。即增加农村人均教育支出,可使城乡人均消费水平差距缩小;但增加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反而使城乡人均消费水平差距增加。

可见,加大对农民教育的投入,可有效地提高农民的素质,改变其消费习惯和消费结构;而农村医疗保健的支出之所以会出现同方向的变动,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虽已建立但并不完善,而且存在基层实施过程中的监管漏洞,农民基本上还是作为自我保障的医疗群体,较低的收入水平,无法跟上医疗费用的急剧上升,这大大限制了农民的消费水平。

(三)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与城乡消费水平差距的动态关系,图3.1至3.4为序列[LnC]、[LnM]、[LnE]之间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

从消费差距[LnC]的脉冲响应来看,[LnC]对[LnM]始终呈现持续的、负向的响应,缩小城乡消费水平差距并不能从根本上使农民增加对医疗保健支出幅度,只有国家通过体制上的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才会对农民增加医疗保健支出幅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LnC]对[LnE]的冲击,在第1-2年变化不大,之后缓慢上升,在第5年后趋于稳定正向响应。

从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LnM]的脉冲响应来看,[LnM]对[LnC]的冲击在第1年为正向影响,之后迅速下降,在第2年开始呈现微弱的负向扰动,从第5年开始对消费差距不再产生扰动。这反映出我国现行医疗体制的弊病,农民是自费医疗群体,较低的收入水平,无法跟上医疗费用的急剧上升,致使大量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因此,政府不仅需要加大对农村医疗的投入,而且要进行有效的监管。

从农村人均教育支出[LnE]的脉冲响应来看,[LnE]对[LnC]的冲击始终呈正向扰动,而且幅度比较大,在第5年达到峰值6%后趋向平稳。这反映出我国的城乡之间存在着受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现象。

三、结论与建议

(1)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LnM])、农村人均教育支出([LnE])和城乡人均消费差距([LnC])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LnM]、[LnE]和[LnC]分别具有正向、负向的长期均衡关系。这反映出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现行的医疗体制存在着弊病,农民有限的收入增加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消费昂贵的医疗费用。所以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改革的进程和有效地实施医疗改革的方案。

(2)脉冲响应函数显示,城乡消费差距对农村医疗保健支出一个标准差大小的新息冲击没有响应。而增加教育支出对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呈现一个正向的、持续的、稳定的响应。此外,我们的分析显示: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和教育体制在城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此政府要尽快完善城乡各种不均等的政策体制,切实让农村居民享有更多的社会公共福利。

参考文献:

[1]白菊红.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与农民收入分配机理研究[D].2002

[2][美]雅各布・明塞尔著.张凤林译.人力资本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第8篇:消费水平分析范文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消费;协整检验

一、前言

文化产业是以利益增长为目的,以产业增长为中心的经济学属性,另一方面是政治经济文化的管理人文属性的双重学科属性,是国家综合国力的直观反映。近年来,文化产业水平与居民文化消费行为逐渐成为当下经济物质增长的背景下学术界关注的另一要点,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另一个具有相当潜力的学科之一。

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根据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活动的属性特点,划分为公益性文化活动和经营性活动两大类。文化及相关产业活动的价值体现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一致性上,即为社会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物质财富。

文化消费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选择文化产品和服务来满足自身精神层面需求。其基本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所满足的是消费主体的精神需要,是主体感到愉悦、满足;另一方面是满足主体需要的对象主要是精神文化产品或精神文化活动。

二、居民文化消费指标分析

为衡量江西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综合状况,选取11个统计指标构成指标体系,涵盖了文化产业投入、文化产业供给、文化产业需求以及文化产业贡献等四个方面。在满足因子分析的条件下,对11个指标的初始值进行统计分析,选取3个公共因子得累计方差贡献率84.821%。将各公共因子命名如下:

F1规模因子:生产总值增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文化事业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电视台节目播出时间、天津市文化、体育、娱乐业固定资产投资、受教育平均水平、电影放映场次。F2效益因子:增加值增量、文化产业对全市生产总值贡献率。F3行为因子: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文化产业增加值。以各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总得分F计算公式如下:

F =(52.363 * F1 + 20.366 * F2 + 12.091 * F3 )/ 84.820

三、结论及建议

根据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对江西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与居民文化消费行为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1) 居民收入与文化消费两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同时居民收入也是影响文化消费的重要因素,增加居民收入是提高居民文化消费的重要途径。增加居民收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比重及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逐步改善城乡居民收入结构,加强税收征管,完善所得税制度。二是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居民后顾之忧。政府应确保并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居民物质、精神生活质量,如可增设低收入补助金、失业群体补助金等。(2) 价格水平对文化消费起着较为明显的负向影响。因此,为增加居民文化消费,应使文化产品及服务的价格更为合理化。文化产品及服务的价格波动图显示其价格不仅较高,而且波动较大,与收入水平不匹配。因此,在优化产业链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大众型文化产业的投入,如电影业、电视业等,同时实行文化产品价格优惠政策,对文化创意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降低文化成本,继而平衡文化产品服务价格。(3) 政府应大力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投入,优化产业链结构,为居民提供良好、便捷的文化消费环境。近年来,虽然江西省政府已增加图书馆、文化馆等各类文化设施,但从总体发展水平来看,并不能满足江西省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和需求。政府可以考虑以社区或街道为单位,建立小型图书馆、文化馆等,创造更为痕好的文化消费体制环境。同时,在人流量多的场所建立大型文化广场、娱乐中心等活动中心,为江西省居民营造一个精神文化气息浓厚的生活环境。(4) 培养居民文化消费意识,引导居民树立健康积极的消费观念,提高文化消费倾向。对于文化消费意识,可扩散效应,如通过公益宣传、媒体播报、学校教育、家庭培养等诸多措施,使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以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操。同时鼓励人民群众积极组织并参加各类积极健康的社会娱乐文化活动,促进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9篇:消费水平分析范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增长。研究中国全体居民的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的数量关系,对于探寻居民消费增长的规律性,预测居民消费的发展趋势有重要意义。在本研究中,通过在《国家统计数据库》选取了1978年~2009年的年度人均GDP和年度全国居民平均消费水平,并对人均GDP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以及2010年居民消费水平进行预测。

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可以看出.居民消费水平(Y)和人均GDP(X)大体呈现为线性关系,为分析中国居民消费水平随人均GDP变动的数量规律性,建立线性Y=a+bx。回归模型。

参数估计及检验 应用Eviews进行操作得下表: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回归方程为:y=a+bx=0.360x+327.3329,常数项和GDP系数的参数估计分别对应系数为327.3329和0.3598。此外,残差平方和是2611591,对数似然值是-226.3618,分别是最小二乘估计和最大似然估计目标函数的值。

1978年到2009年这期间的居民人均消费和人均GDP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87,说明我国人均GDP与居民人均消费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关关系,我国人均GDP每增长一元,我国居民的人均消费就增加0.36元。这符合我国的国情,也符合宏观经济理论框架。在结果中,参数估计量的标准差分别是70.49, 0.00749。对应常数项C和变量X系数两个参数估计的T的统计量分别是32.81,114.52,反映两个参数都是显著的。

2.检验

T检验:是对回归系数的线性统计关系的检验,得出t值4.643139查表得tα/2 (30)=2.042。t值大于查表值,因而成立,则x与y之间有显著地线性关系。

R检验:相关系数检验,也是一种判别两个变量之间是存在线性相关关系以及关系强弱的一种方法。具体可由可决系数和相关系数进行判别。R=0.987查表得R(α,30)=0.349。R>R(α,30),因而x和y线性相关显著,通过检验。

F检验:是通过构造F统计量并与查表值相比较判别x与y是否有线性关系的一种方法。查F分布表Fα(1,,30)=250,F=2304.509,F> Fα(1,,30),因此自变量x与y之间存在显著地线性关系,通过检验。

D-W检验:主要用于检验随机扰动项有无自相关存在。回归结果中,DW= 0.099373 D-W检验有效。

综上可得,上面的回归方程可作为最终确定的数学模型:Y=0.360X+327.3329

做点预测,将X2010=29991.8代入预测模型得2010年居民消费水平值为11120.52元。当2010年人均GDP为X2010=29991.8时,Yf 平均置信区度95%的预测区间为(11120.52+285.6785,11120.52 -285.6785)最终得(10834.8415,11406.198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