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化学重点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生物化学内容多,学时少
生物化学作为生物学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等专业课程的基础。该课程的内容不仅限于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代谢途径及其调控和遗传信息及传递等基础性内容,还包括该学科的研究进展以及新的研究技术和方法。因此,生物化学的内容非常丰富,教材的厚度也异常突出。如教育部推荐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由王镜岩等主编的《生物化学》共1307页。该书的精简版,即《生物化学教程》(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也有718页。因此,要在有限的80学时学完,绝非易事。
1.2内容繁杂抽象,难以理解和记忆
生物化学主要讨论生物分子的结构及其生理功能、生物分子的代谢途径及其调控和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与调控规律等,其中涉及的内容抽象,分子结构复杂,代谢途径错综复杂,学生不仅难以理解和记忆,而且感觉枯燥和乏味。
1.3生物化学发展迅速,新内容不断出现
生物化学研究进展不断突飞猛进,使得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逐渐增加。如新发现的一类天然无结构的蛋白,这些蛋白在天然状态下没有明确的三维结构,但有正常的生物学功能,这冲击了蛋白质的结构决定生物学功能的传统理论。这些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已在生物化学教材中体现,增加了生物化学的“教”和“学”的难度。
2生物化学4a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4a(anyone,anytime,anywhere,anything)网络教学平台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等共同研发的符合国际标准的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已成为全国各高校重要的网络教学平台之一。课程管理系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辅助系统,包括课程信息和课程内容两大板块。为便于学生更好的自主学习,我们在课程信息板块中提供教学大纲、教学日历以及教学活动安排等。而在课程内容板块中,我们不仅制作精美、可视性强的教学课件,更注重提供各章节的学习重点、内容小结以及相应内容的知识拓展,还提供在线作业练习及试题自测等。交互式学习是网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交互学习系统是生物化学平台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该系统中我们设置了答疑解惑、讨论交流和网络学习活动等板块。在网络拓展资源系统中,我们设置了经典教材、参考文献、趣味阅读材料和科学家逸闻趣事等板块,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体验,以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效果。
3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辅助生物化学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4a网络教学平台,通过将教学资源与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有机的整合,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一个网上协同教学空间,不仅创建一种利用网上资源的互动式教学方法,还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1网络拓展资源提高学习兴趣、扩大学习视野
尽管生物化学存在知识点多、内容抽象繁杂等不利于学生学习的特点,但生物化学也是一门与人类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课程。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网络教学平台,教师都把相应的知识点与生活实践,尤其是当前发生的与生物化学内容相关的热点现象联系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短跑运动员为了提高比赛成绩,坚持吃低糖、高蛋白的食物是否有效等。这些内容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促进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知识本身,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利用生物化学知识去认识和解释生活实践中的现象。此外,还充分利用名人事迹、逸闻趣事等网络资源,如Mullis和PCR的故事等,拓宽学生的视野。
3.2利用网络平台强化自主学习、加强归纳总结
课前预习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但这需学生能正确掌握预习要点。预习不仅要求学生阅读某一章节内容,更重要的是能按照教师授课的思路进行预习,有针对性的对重点及难点进行仔细研读。因此,我们将课堂授课的PPT课件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资源”板块,让每位学生下载并打印,对照平台中的“重点和难点”板块进行预习。此外,因生物化学的内容繁杂,因此,要学好生物化学就必须对繁多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归纳总结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善于学习的学生,也应该是善于归纳、总结的学生。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必须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每次课程结束后均要求学生对本次课程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的“网络学习活动”板块,与全班同学分享。这有效的促进和督促了学生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而且通过这一过程极大的提高了归纳总结的能力。
3.3利用教学平台进行交互式学习
网络教学平台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有很大的优越性,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网络中进行自由的交流和自主学习。如学生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中的“讨论交流”板块中尽情地阐述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或在“答疑解惑”板块对尚未理解的内容提出疑问,甚至分享自己学习生物化学的心得体会等。教师随时关注网络交互情况,及时回答学生提问,并及时对交互进行引导、启发、反馈与评价,形成真正的切磋交流氛围,促进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我们在蛋白质一章学习了CO的中毒机制后,有学生通过网络交流平台提出“为什么CO中毒死亡的小鼠的内脏器官呈现鲜红色,而亚硝酸盐中毒和窒息死亡的小鼠的内脏器官是暗红色的?”这一疑问。教师通过网络在线回复,使得包括提出问题的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获益。
开展案例教学最为关键的是案例的选择。将健康体检作为教学案例,其优势在于:其一,常见。健康体检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是越来越普及,因此将健康体检作为教学案例,能降低生物化学的神秘感,拉近其与学生的距离。其二,涵盖面广。健康体检项目涵盖生物化学中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三大物质代谢、肝胆生化等重要内容,还可以通过探究体检新项目和新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而了解一些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基础。其三,精要。现代生物化学对临床检验医学现状与未来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可估量,可以说临床检验医学(尤其是生物化学检验方面)是生物化学理论得以具体应用的学科之一。健康体检是临床检验医学的一部分,将一份简单的健康体检报告作为案例导入,并将生物化学相应知识点融入其中,在教师的指引下由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的知识,在案例情境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轻松掌握生物化学知识。因此,以健康体检为案例开展生物化学教学,不仅可以将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形象化,便于理解,还可以将繁杂的基础知识串联起来,便于记忆。
2体检案例应用示例
2.1在静态生物化学中应用
同一个知识点可能有一个到数个体检指标与之联系,而同一项目的不同方面也可对应不同的知识点,这就要求教学工作者在使用案例时有所选择,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就静态生物化学(即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章节而言,重点需要关注的是“检测方法与原理”。应该指出的是:现阶段很多临床检验已被自动化、一体化分析仪器所替代,如血常规和尿常规分别用血细胞分析计数仪和尿液分析检测仪检测分析。仪器检测分析具有快速、精准的优势,但就具体的生物化学教学而言,不应局限于对现有手段的简单陈述,而应关注其检测方法和原理,也可拓展到对多种替代方法的探究。体检项目中很多都涉及蛋白质、酶、核酸等的检测。在实践中总结出两条筛选案例的原则:其一,简要,即检测方法简单典型,若能配合开展学生实验就更佳。静态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学习的开端,唯有遵循简要原则,才能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如:蛋白质化学是生物化学中的开篇章节,同时也是极为重要的章节,其中蛋白质理化性质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尿蛋白定性实验在《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中有3种实验方法:加热乙酸法、磺基水杨酸法、试带法。这些方法涉及蛋白质酸碱性、两性解离和等电点等内容。可通过问题设置来引导学生自行分析实验原理,主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分析“何种情况会致假阴性或假阳性?“”操作时应注意些什么?”等问题,进一步使学生加深印象。尿蛋白定性实验简单易行,可配合开展实验教学。另外,血清蛋白可用双缩脲法和电泳法两种方法测定,也可同时引入该检测项目进行讲解。其二,所含知识点丰富、可重复使用。如酶学章节是动态生物化学和静态生物化学之间的桥梁,酶促反应的基本原理、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以及酶活性测定方法都是本章重点和难点,而大量的临床检验是依托酶促反应来测定的,如何从众多案例中选择出典型案例?就酶学部分而言,我们选择的是ALT的测定。ALT测定方法简单,有比色法和连续监测法两种,通过对其测定方法和原理的探究,可掌握酶学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同时,ALT指标的临床意义涉及肝胆生化、氨基酸代谢,甚至维生素(ALT辅酶是维生素B6,若ALT偏低可能是磷酸吡哆醛缺乏症)章节内容,因此ALT案例可串联多个知识点,方便学生记忆,且该项目可配合实验教学。
2.2在动态生物化学中应用
动态生物化学即物质代谢,是生物化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构建整体的知识框架是学好本部分的两个必要前提。体检案例在此部分应用较广,与静态生物化学联系时,往往对应单个或数个知识点,而到了代谢部分,体检案例可作为主线,整个部分教学可围绕这个主线展开。应用案例教学时,一般分为导入案例、问题驱动、学习应用、拓展延伸4个环节。例如在代谢开篇之前,先让学生看数份血糖血脂偏高的体检报告单;接着由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数量、该类疾病死亡率等数据导出“什么是三高?”这一问题;然后从“三高指标是什么、什么是血糖、什么是血脂”开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血糖和血脂要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由此引出糖代谢是调节血糖平衡、脂代谢是调节血脂平衡的概念,随后循序渐进地进行代谢各章节的学习。以脂类代谢教学为例,让学生阅读血脂偏高报告单中的健康建议项目,并让其带着“为什么提出这些健康建议?”的问题来学习。在讲具体代谢途径时,结合预防高脂血症的措施以及调血脂药物的作用机制来讨论;讲血浆脂蛋白代谢时,结合血脂相关的4项指标来分析;讲脂类代谢紊乱部分时,从高脂血症的预防、疾病分型及特征、症状、治疗措施等方面加以总结,这样学生就能梳理出整个脂类代谢的要点。
2.3在分子生物学中应用
体检案例不可能涵盖生物化学所有的知识要点,但稍加拓展引申,就可扩大应用范围,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生物化学中的分子生物学部分主要围绕中心法则来讲遗传信息的流转以及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相关的一些基本技术。然而体检项目中并没有涉及此部分内容,但如果我们对某些体检项目加以拓展,就可建立起它们之间的联系。如:我们从血常规入手,如果白细胞数偏高,很可能预示细菌感染,那么现代临床检验中就细菌鉴定可引入多种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核酸探针技术、聚合酶链反应、指纹分析等,从而弥补了此部分内容缺失的不足。又如,健康体检备选项目中有癌症标志物的检查,癌症的早期诊断是现今的研究热点,新项目指标、新检测方法不断涌现,可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展开讨论,学习相关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知识。
3结语
目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而不是作为一门单独学科进行教学,学校、老师和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重视不够。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设置简单,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教学方式机械简单,主要表现为教师准备、讲解,学生依样画葫芦。目前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不利于学生培养,谈不上应用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科研素养的培养。问题主要表现在:
1.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投入不够:
湖南理工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为2005年新设专业,一切从零开始,实验设备不够,无法满足现代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要求。实验设备台套数不够,限制了学生单独操作实验设备的可能,例如层析系统、常压色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各一台,很难让每位学生单独操作。
2.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陈旧:
由于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经费投入有限,生物化学实验设备单一,导致生物化学实验内容设置只能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比如运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物质的含量,设置的内容太多,几乎一半实验均需要使用分光光度计。这样的实验内容设置,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对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理解,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
3.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性不强:
实验前预备室教师做好一切准备工作。课堂上实验教师先召集学生讲解操作步骤等等。然后学生按照实验教师的讲解一步一步完成实验内容。实验完成后,教师指导学生处理实验结果,分析实验问题。一切均由实验指导教师包办。学生不用思考,只需要机械地完成一切,久而久之,学生不再思考,更谈不上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此教学方式,必将影响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湖南理工学院在多方面采取对策,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具体改革内容如下:
1.加大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投入。
加强实验室基本建设,首先从实验场地建设入手,学校加大实验场地建设,为生物工程专业建设了大量实验室,保证了实验教学场地,目前建立了包括生物化学实验分室在内的大量实验分室。在进行场地建设的同时,连续多年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仪器进行投入,购置了包括5台液相色谱仪在内的大量实验教学仪器,使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成为可能。近几年来,湖南理工学院不仅在实验室硬件建设方面增加了财力投入,同时在实验室人员配置上也投入人力,把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配置到实验教学上,把实验教学放在一个前所没有的高度进行建设。
2.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
生物工程专业在改革前生物化学实验40学时,实验内容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通过改革,把生物化学实验从40学时调整为96学时,把实验教学内容将生物化学实验调整为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以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为主要教学内容,重点突出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实验教学内容设置,以此为基础进行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结合教师专业方向特点,我们在生物化学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设置上主要以生物大分子的分离提纯与活性测定为主。事实证明,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与研究热情,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申请进入教师课题组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在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同时,结合学院每位教师的科研工作,开设了生物化学创新性实验,以期学生获得进一步提高。比如2011级生物工程专业生物活性镇痛肽的合成与活性研究课题小组,在该文作者的指导下,通过Fmoc固相多肽合成、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复性体系二硫键形成等方式合成生物活性多肽,将活性多肽在动物模型上进行镇痛活性研究,发现合成的镇痛多肽在动物模型中具有良好的镇痛活性,该实验结果通过该文作者整理,发表在SCI杂志“Protein&PeptideLetter”杂志上。通过创新性实验开设,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为本科生将来进入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实现无缝对接打下了坚实基础。
3.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方式。
传统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缺乏参与性。目前我们通过改革,将教师从主导地位改为从属地位,而学生则从从属地位变为主导地位,教师只安排实验项目,也就是出题。学生则从实验设计、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到实验结果分析全部自己解决,并且每次实验完成后学生均应该能够提出问题,教师则和学生探讨实验问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成功率得到了极大提高。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一个实验的全部内容,为学生研究性学习,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参与工作或者将来从事研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改革生物化学实验考核方式。
针对传统生物化学实验只注重实验理论考试和期末实验考试的做法,湖南理工学院采用全程考核的方式对生物化学实验进行全程考核,也就是实验的全过程都是考核过程。对每位学生生物化学实验成绩的评定,采用平时实验成绩、实验报告和实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办法。平时实验成绩占比50%,平时实验成绩根据每位学生每次实验的准备情况,实验过程中各种仪器设备操作规范性,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甚至包括实验过程中试剂称量、溶液配制等实验习惯性动作进行综合评定,每次实验完成现场给出平时成绩;实验报告占比20%,实验报告的撰写是学生对自己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的重要总结,体现学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将来从事研究工作,撰写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的重要训练,故有必要将实验报告的撰写考核单独列出,予以评分,使学生重视实验报告的撰写;实验考试成绩占比30%,实验考试成绩和传统实验考核一致,但比重显著下降,实验笔试成绩占实验考试成绩的20%;实验操作考试占实验考试成绩的80%。通过实验考核方式的改变,督促学生在生物化学实验过程中全身心投入,认真对待每一次生物化学实验,认真对待每一个实验的全部细节,认真做好每一个生物化学实验。由于考核方式的改变,只有那些从头至尾认真对待生物化学实验的学生才有可能获得高分,大大调动了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语
口腔生物化学是一门口腔医学领域的新兴基础学科,主要利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和知识,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和揭示口腔的生命现象与疾病发生的机制[1]。它与其他口腔医学基础学科的知识密切相关,并为口腔临床医学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首都医科大学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口腔医学系高年级开设了口腔生物化学课。但由于口腔生物化学信息量大,更新快,其内容理论性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深奥、抽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兴趣及主动性。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对口腔生物化学知识学习的兴趣,提高口腔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对临床课基础理论水平的提高,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又具有一定科研意识的新型口腔科医生,是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笔者有幸参加大学本科一部分口腔生物化学教学工作,虽然参加教学工作时间不长,但根据自己做学生-医生-教师的经历,对此产生了一些体会和思考。
1调整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
口腔生物化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口腔常见病相关的生化知识,用生化的观点认识口腔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诊治方法,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的口腔医生。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应该在教学内容上有所选择。精选授课内容,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果。口腔生物化学内容多,知识新,学时少,要想在课堂上做到面面俱到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在授课时要学会取舍,突出重点。对于学生来讲,在掌握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后,对临床充满好奇和向往,可以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逐步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加强学生主动学习基础课的兴趣。各章节要围绕口腔生命活动来讲解,强调与口腔临床有关的口腔生物化学知识,如口腔黏膜组织的生物化学一章,可以重点讲解口腔黏膜各层相关化学成分及其代谢异常,可能引发的口腔黏膜病,从生物化学角度揭示临床上口腔黏膜病的机制。那些与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生理学等重复的知识、与口腔疾病的分子机制无关的知识点应该予以简化,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加以复习,或让学生以自学方式加以了解。结合科学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准备教学课件,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由于生物化学研究的迅猛发展,口腔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也要作相应的补充[2],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教学成果,以教材为基础,参阅有关专著、文献,讲授公认的理论,以及经典地、重要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最新进展,准备教学课件,使学生了解已有基础理论的研究脉络,并展示口腔组织生物化学的最新进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医学生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必修课,但大多数学生反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晦涩难懂,理论性强,抽象,不好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本文结合目前互联网+时代的形式,浅谈互联网模式下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改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在生物学以及医学中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它为医学生后续的基础医学以及临床医学相关课程的学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但由于这门课程内容繁多,理论复杂,抽象难懂,是历来广大师生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和难题。加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知识,新技术迅猛发展,因此有关这门课程的教学就有必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改革。
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特点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的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动物、植物、微生物及人类)的化学组成、化学反应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从分子角度用化学语言来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以及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与调控规律)。
二、互联网时代下的教育
现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互联网发展迅速,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互联网+不会取代传统教育,而且会让传统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那么在这种新形势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可以结合传统教育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深度改革。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高素质教学团队
教学队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课程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1),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必不可少。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可根据实际情况对青年教师进行系统培养,可在老教授的带领下,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授课技巧,比如开展集体备课,开设公开课等,在此基础上构建一支高素质教学团队。
(二)优化更新教学内容,构建全面知识体系
社会在发展,作为科技前沿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尤为迅速,因此,知识在不断更新,这就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时刻关注科技前沿,紧跟科技发展,将新的知识,新的技术引入到现有的教学内容中,不断完善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接触更广更前沿的知识,使课本永不落后!
(三)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尤其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这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紧跟时展,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根据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特点,有针对性的使用教学方法,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听懂,学会,会用!下面就根据教师上课时遇到的问题以及学生们课后的反馈,再结合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总结出几种贴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1)制作精品课程。根据学生的课后反馈,学生希望能够在课下提前有目的的预习新内容,复习学过的内容,并希望能够进行自测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鉴于此情况,可以制作精品课程,将课堂上所讲内容制作视频,并上传PPT课件和自测题,并且把最新科技动态以及相关临床案件放在精品课程里面,方面学生进行课下学习和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2)开展临床讨论课。根据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特点,这门课程是属于一门基础学科,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无一不用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而且现在很多疾病的发生,诊断和治疗也都用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所以有必要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实际临床联系起来,这样既加深了理论课上知识的理解,又联系了实际临床,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应用,同时,这也要求授课老师平时多注意临床案例的收集,以便能够在临床讨论课上和学生进行讨论分析。(3)制作微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以及学生们的反馈,将课堂上所涉及到的重点、难点知识制作成微视频的方式,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根据自身情况来学习课堂上的重点难点知识,把一个大课堂分解为若干个小课堂,方便学生学习,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4)制作动画图片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知识抽象难懂,根据这个特点,教师可以将课堂上难理解的知识制作成动画形式,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方便学生理解,另外也可将抽象的知识制作成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内容。(5)开设创新性实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不仅是一门理论课程,还有一些实验内容,传统的实验都是一些验证性实验,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这是不够,我们要培养的是创新性人才,因此,可以通过开设创新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自己设计实验,然后动手操作,遇到问题自己查阅文献解决,开动大脑,进行创新性实验。(6)增设移动终端。教师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让学生学会,会用,所以教师要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方式,目前智能手机已经普及,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多,为了更贴近学生的要求,可以制作一些课程的相关移动终端,比如现在普及的微信,那就可以开设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信公共号,让学生关注公共号,然后定时推送一些课堂重点难点知识,也可以推送课程相关的课外知识以及科技前沿动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任重而道远,在新形势下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根据学生的特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知识体系,改进教学方法。
作者:王亚娟 王斌 单位: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
[关键词]生物化学 课程改革 实践探索
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旨在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鼓励教师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设计、活化教学组织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的实践性教学创新活动。该项改革活动我校自2010年开展以来,在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生物化学作为第二批立项课程,课题组几位成员在本项工作中投入大量精力,校督导组和公开课示范课听课教师都给与较高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现将我们的经验介绍如下。
改革总体思路
在目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模式的大环境推动下,越来越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无形中要压缩课堂理论课时,几乎很多课程面临这样难题,即理论内容多而课时少。生物化学课程的特点使得这个问题更加突出。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是摆在每个任课老师面前的课题。许多老师为此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1]。我们在参考同行的基础上采取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学习和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等(见图1),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矛盾,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优化课程内容
生物化学课程知识分静态、动态和功能生化3个主要部分,且前沿知识量在日益增加。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时,让学生掌握更多更高层次的知识。为此,要结合学生、专业实际来优化教学内容,要有目的地选择教学内容并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内容要体现完整性、适时、量力性原则[2]。
首先,我们将所用教材与该专业其他教材进行比较,尽量讲授生物化学中重要、特异、专属性教学内容。其次,将课程知识分成3个层次:一是重点内容,是生物化学的精髓,必须理解和掌握;二是需要理解的内容;三是需要了解的内容。在教授重点内容时,详细讲解重要知识点,强调学习思路、方法和技巧。同时,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增加该知识在本专业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处理需要理解的内容,我们在平台上让学生按照前述的学习思路和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如此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各章节其它知识内容,我们让学生在其他相关课程中学习,同时可利用BB平台将教学课件、大纲、重要习题(尤其是与研究生入学考试难度相当的习题)、学习要领等展示给学生,由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即可,为保证学习效果,通过布置作业、课堂学生讲解等途径进行督促。总之,完整的、特异性的生化知识体系和突出的重点内容,有利于立志考研学生的深造;与实践结合的内容,满足了立志基层就业的学生的学习要求。同时我们深知,教学者的重要责任是育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相关知识(如诺贝尔奖等)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3,4],培养高素质人才。
二、改革教学方法
在目前,充分结合当前大学生的特质和专业要求,进一步探索课程的教学规律,构建灵活、高效的教学方法对于保证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在生物化学教学伊始,我们全面系统地介绍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目的及应用,让学生对生物化学有一个完整的基本了解,以便于学生针对生物化学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选择性学习,因此绪论课程的讲解至关重要[5]。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效果更具有吸引力。
(一)PBL-BB网络平台的使用
课题组基于课堂上直接采用PBL教学模式的局限性[6](1、低时效性;2、学习社群狭窄,仅局限于课堂上的同学,思维同质性偏高;3、反馈与评价效果不佳)及BB平台存在的弊端(如“虚拟环境”缺乏真实性,限制了学生动口、动手能力的培养等),建立一种问题式学习和网络教学整合形成的新型辅助教学模式。PBL-BB网络辅助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网络研习为辅的教学模式,展现了多层次“互补”的教学特色和优势,不仅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建立广泛的“网络”学习社群,而且有利于学习资源的充分共享和适时更新。目前,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主要突破三个方面的难题:一是为考研学生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二是解决非生物、生物专业的学生学习该门课程课时限制的问题;同时通过互相学习和观摩,使每位参加课改团队老师的知识面、教学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可避免地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删或章节顺序的调整,一本教材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加强网络课程建设,便于学生自学。同时,网络平台能促进师生交流,使教师及时地了解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互动式教学模式
实现师生互动式教学是现代教育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把激发学生主动性学习、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评价的核心。在课堂上,我们鼓励学生相互点评,各抒己见,特地强调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解释所学的知识,对一些不明白的问题进行提问。赏识和关爱学生,引导学生敢想、敢说、敢问,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哪怕学生只回答一点,或者回答有关联等都要给与表扬,在本次的教学中,有一个专升本班级,他们的基础不是化工专业,学习起来很困难,但一定要鼓励和重复讲解,使学生受到鼓舞,获得动力,让学习成为一种良性循环[7]。课后,利用现代通讯手段(电话、电邮、QQ、个人及流),鼓励学生主动发帖,积极讨论。有时这种讨论涉及到外校的学生和老师(专家)也进来参与,大大扩展了知识面。这种互动式教学的方式提供了师生交流的机会,拉近了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进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8]。
(三)强调规律的查找、预习、比喻的重要性
生物化学内容丰富、系统性较强。在讲授前可将一些章节的内容,归纳出一条明确的主线,并在主线上标明教学的“重点”环节。比如在讲解蛋白质一章时,归纳出这样一条主线:?(元素)-?(结构单元)-?(如何连接成蛋白质)-蛋白质-?(结构)-?(功能)-?(性质),通过一系列问号的解决,讲完了本章的重点知识,其他大分子化学章节的讲解采用相同的方法非常成功。
目前有些同学课前不预习,上课时非常盲目,往往稀里糊涂听课和做实验,不能与已学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达不到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的目的。我们的做法是在平台或网站上公布每节课的讲授内容,使学生知道下节课要进行的内容,同时在每节课的最后除了总结本次课程的总结外,适时提出下节课的内容,使他们带着思考去预习。
教学中运用一些恰当的比喻,使深奥的理论浅显化、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往往可以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比喻一种高级的认知方式。利用学生已知事物与新知识之间相似的特征作比, 解释说明新知识的疑难之处,实现教学目的。比如构象与构型的比喻(大风和台风对一棵树的影响等);蛋白质结构的比喻(一根铁丝等);呼吸链产能的比喻(水力发电等);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需要我们教师长期钻研和不断总结思考。运用趣味引导式教学,既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能化解生物化学教学中的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上述一些方法应该浑然一体,在一节课中根据实际情况随机使用,要根据课程内容、学生的反应(眼神)而选择使用,要自然而不是生硬。总之,这些方法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课堂把握能力和强大的课后备课知识库。
三、改革教学手段
由于多媒体教学融入了图、文、影、声、动、视等多种方式,有利于突出重点和难点,同时还能调动学生的感官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率,此外,还使授课方式更为方便、快捷,节省了教师授课的大量板书时间,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知识量。但是这种手段天生的不足使得使用者一定要掌握技巧,不能弄巧成拙。只有将多媒体与板书、教材有机结合,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我们根据当前学生特点和学习方式,建立了生物化学优秀课程网站,弥补教材图片呆板、数量不足的缺陷,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体会到肢体语言、情感交流的重要性,我们要做一名优秀的演员(动作、眼神、手势等);一名有魅力的人(谦虚、精神世界、治学态度(专业语言的准确性、普通话、尽量不要读错字等、尤其体现在批改作业,一定要认真,不能随意画个对号或错号)、气质修养等),通过言传身教,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是学生的反馈,这种反馈信息的获得也要求教学者的细心,比如上课前早到10分钟、课间时间等与学生随意的交流中就可以获得,也可以通过学习委员、课代表等获得,笔者倒不赞成问卷调查,觉得有些正式,但不一定能获得真正的结果。因此如何建立自己独特的检验反馈体系同样也要根据教学者对课堂的把握。
考核标准的制定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也形同一个指挥棒,在考试形式、考试内容、试卷分析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讲究[9,10],我们也在积极探索符合我们实际的考核方式。生物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课,许多专业的研究生招生都选择这门课作为考试科目,根据我们的考研辅导经验,在我们课程考核中移入其考试方式及对综合能力的需要,实施看来,这几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总结
我们一直崇敬的认为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认真专研。教学有法无定法。鉴于生物化学课程的特点,在具体教学实践中, 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不同的学生特点,灵活采用而不必拘泥于某种方式方法。在保证教学内容的情况下,将易教易学成为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和教法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嘉兴学院课程改革专项(项目编号:85181116);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项目。
[参考文献]
[1]张雪莲,李坤.多种教学方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9),168-170
[2]冯立芳.《生物化学》教学内容改革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2,6,181
[3]王然,刘永,侯筱宇.诺贝尔奖史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西北医学教育[J]. 2010,18(5),985-987
[4]郭旭东.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J].南昌高专学报,2011,3,124- 125
[5]袁丽丽,赵霞,孙革新.绪论在生物化学中的重要性及其教学方法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7),55-56
[6]谢莹.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生物化学辅助教学的探讨[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0,27(6),51-53
[7]石变华,白秀珍.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加强与学生情感交流提高教学质量[J].吉林医学,2010,31(21),3599
[8]杨丽萍,郑晓珂.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模式探索[J].中医教育,2010,29(3),36-38
[9]曾妍,黄瑾,顾永清,等.生物化学课程考试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农垦医学2010,32(3),285-286
关键词:中专;《生物化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7-0240-01
生物化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到困难,对有的知识点无法全面地理解透彻。下面,我们将详细地讲述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1.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 启发式教学。从教学形式上看,教师授课主要是向学生传授具体的教学知识,但实际上则是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换成主动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进行启发式教学,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需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开拓思维,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能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而不是让学生简单地死记硬背知识点。教师提出的问题需要包含课前布置的问题,同时也包括课上提出的问题。设置课前的问题,主要是为了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预习功课,因此,才能提前对课本内容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和了解,在教师讲课时,才能理解得更快。教师在设置课堂问题时,不仅需要考察学生对平时所学知识点的记忆,同时需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对新问题的思考,学生只有积极地思考,才能全面地掌握知识,才能找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各种问题进行总结,从而能够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实施启发式教学,促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对新知识掌握得更加全面。同时,启发式教学方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思考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地锻炼了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能力,最终不断提高生物化学教学的质量。
1.2 讨论式教学。生物教学的教学内容范围较广,涉及到许多复杂的化学结构以及化学反应公式,其教学内容比较复杂多变,很难理解,特别是有关"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内容较为难以理解,由于其中的糖、脂类以及氨基酸代谢的反应步骤较多,因此认为其是生物化学知识体系中的难点之一。同时,大部分的学生忽视了生物学科对临床医院的重要作用,比如,许多学生没有全面地了解到生物学科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因此,许多学生对生物化学课程缺乏学习的热情。针对这些问题的存在,教师可以在讲授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的课程之后,设计一场合理的阶段性讨论课。讨论的内容主要是围绕胰岛素分泌异常对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的影响展开,具体是通过分析某个患有糖尿病的病人的临床症状以及临床检验中各项指标的改变分析胰岛素与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之间的联系。题目布置后,学生可以自主地组成各个讨论小组,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课堂所学的知识,查找有关方面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最后准备发言稿。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病例讨论,由各个小组自主发言,最终由教师进行总结。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
1.3 案例(范例)教学法。案例(范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摆脱枯燥无味的知识理论,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了解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视野。比如,教师在讲授有关糖代谢和脂肪代谢的知识点时,可以适当地选取一些与所讲知识有关的糖尿病病例或者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高血压病例等,让学生自主地讨论。教师需要做好备课准备,提前将需要讨论的病例布置给学生。需要将重点问题放在生物化学基础知识上,不要求学生全面地掌握有关的临床知识、解决实际的临床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主动深入学习的习惯。
2.善于加强学习方法研究和指导
有句俗话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由于许多的中专学生来校之前基本都是初中毕业,还没有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多数学生已经习惯了由教师授课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学生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教师需要善于通过板书提纲的形式,总结和归纳所讲的教学知识,引导学生利用提纲或者是分类图解的形式对知识进行系统地总结。积极地引导学生将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其中的异同点,加强培养学生的变通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促使学生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3.搞好及时反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教师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需要积极地建立教学反馈机制,因为信息的反馈是双向的。当课堂的教学内容结束后,教师可以仔细地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利用书面测验、提问、布置作业、实验报告、技能操作示范以及学生相互评价等方式来获取学生的达标的信息。教师需要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进行逐一评价,评价的内容需要涉及到哪些指标已经达到,哪些学生的指标尚未达到,对已经达标的学生提出表扬,对没有达标的学生,需要运用适当的方法,促使其进行有效地改进,从而补救自己的失误。
总结语
综上所述,改善生物化学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自己去摸索和创新,虚心地向别人请教,不断累积自己的教学经验,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到真正的生物化学知识,培养实用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马天雯、韩金华.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版中专《生物化学》编写问题商榷[J].卫生职业教育,2012.10(33):119-120
[关键词]生物化学;双语教学;PBL;教学改革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基础学科。在生命科学各专业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1]双语教学是教育改革的重点,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主要专业课教学,达到“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2]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是以问题为导向,学生以小组学习为形式,围绕某一案例或专题自主提问题、查资料、进行学习讨论、老师指导为辅的学习模式。[3]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复合型、开放型的高素质人才,课程组在生物化学教学实践中,在生物化学是双语教学课程的基础上,重点探索了将双语教学和PBL教学相结合教学模式,并将应用评价和体会进行了总结。
一、双语教学
(一)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
在使用中文教材的同时,对英文原版教材《Bio-chemistry》2011版和《LehningerprinciplesofBiochem-istry》2013版进行了选编。[4]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会根据具体教学实践,针对特定章节辅以适量阅读资料,原则为易读、简短,与所学章节有一定的相关性,为生物化学的国际最新进展。充分利用本校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食品科学技术导论的平台,将生物化学课件、习题、动画等相关资源放在该课程的网站上方便学生学习。同时将生物化学相关的国内外网站进行筛选分类,收集后将较适合我们进行教材内容学习的网站地址在课程之初就介绍给学生。
(二)双语教学内容的选择
生物化学课程内容既多又抽象,是学生反映最难掌握的课程之一。鉴于此,课程组安排双语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是:先易后难,逐步扩展范围。对高中生物课亦有所涉猎的内容例如蛋白质的基本结构、糖代谢的基础知识、核酸的分类等加大双语教学的比例,在难度较大的章节如糖脂代谢的基本途径、酶的动力学调节,则必须减少英语的使用,以保证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
二、PBL教学方法
生物化学课程讲授单纯采用双语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生物化学课程专业英语词汇过多,形成半是中文、半是英语的格局,理论知识内容分散,学生常感到枯燥难学,学过易忘,容易失去学习兴趣,产生厌烦心理。为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程组在生物化学原有双语教学基础上增加了PBL法,通过核心问题的提出,发挥问题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在章节选择上,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等的结构和主要理化性质等内容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而代谢部分内容如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是密切联系的,可以开展PBL教学。例如我们针对糖代谢和脂代谢之间相互联系设计了“糖吃多了为什么会变胖”问题,在蛋白质代谢一章设计了“多吃西瓜有伟哥的作用吗”等问题,将基础知识糅合在其中,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然地进入要学习的知识领域并且掌握相关知识。以脂质代谢一章内容为例,遵循PBL教学的典型模式,教学环节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等。
(一)课前教学准备
在正式进行PBL教学模式教学之前,教师首先对学生进行PBL基本理论培训,使学生对PBL教学模式有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如指导学生利用图书室和电子数据库查阅中英文资料,为学生在双语教学基础上适应PBL问题教学奠定基础。
(二)典型问题的准备
授课教师按照生物化学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及讲授的重点难点内容,设计紧扣课堂目标和知识点,针对性强的问题,力求讨论的问题既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又有趣且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有兴趣参与问题讨论。例如针对本章教学我们提出问题1.Whenwilltheobesityhappen?2.Inmetabolicpathwayswehavelearned,whicharerelatingwithobesity?3.Dotheproduct“L-carnitine”reallyhavetheeffectofreducingweight?Why?学生在回答这三个问题时既通过前两个问题复习了前期学习的知识,又通过第三个问题与日常生活相连,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讨论中掌握了知识。
(三)PBL双语教学的组织实施
学生主要采取分小组讨论形式教学,5至6人一组,且尽量保证每个小组内至少有1名通过英语六级,基础较好的同学。小组内部分工协作,彼此将查到的资料共享,讨论时每位学生先试着独立分析问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最后派一名代表在课堂上以英文PPT的形式进行专题发言,全班同学在听PPT汇报的同时可以任意提问质疑或补充发言,共同讨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尽可能用英文表达,最后教师给予双语点评、鼓励和总结。
三、教学效果评价
(一)学生问卷调查
每学期结束时学生会通过评教的方式对这种教学方式给出客观分数评价和主观评价。笔者对本校2012级生物制药工程专业的4个班级124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生物化学双语结合PBL教学法的反馈意见,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双语结合PBL教学法评价较好,但也反映出该教学法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业压力,少部分学生反映不喜欢这种教学方式,见表1.
(二)教师座谈会调查
生化课程组每学期对参与双语结合PBL教学改革的教师进行专题座谈会。教师反映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首先,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转变思想观念,加强自身的学习,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相同经费和待遇的情况下,大多数教师还是宁愿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其次,部分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因为这种教学模式需要学生自己课前根据问题查阅很多资料,进行自主学习,而有的学生缺乏这种能动性,导致课上参与度不高,英语讲授时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产生了厌学情绪,课堂上出现不听课而玩手机现象。
四、教学法实施中的尚待提高之处
(一)PBL教学时学生未能及时进行角色转换在部分章节进行了PBL教学法后,部分学生仍然提出要老师强调考试重点。(二)PBL教学时学生获取知识可能存在片面性在进行分组准备讨论时,部分同学可能忙于自己小组所讨论的问题和内容而忽略了其他小组汇报的内容。(三)双语教学学生参与度不够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英语口语不流利,不愿发言。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尽管双语结合PBL教学仍有不足的地方,但与以往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推动教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值得在教学中推广应用。[5]
[注释]
[1]丁学知,等.《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生命的化学,2013(6):33.
[2]廖英,等.对生物工程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3):3.
[3]金国琴,等.PBL教学法在中医药《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尝试[J].生命的化学,2012(6):32.
[4]郑昌学.生物化学教学之我见———2012年全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大会发言[J].生命的化学,2013(1):33.
Abstract: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eaching experience accumulated by the author in the long term teaching practice of biochemistry. By the fascinating introduction class, establish the teaching mode of multimedia interaction, apply multimedia and other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flexibly, reform the way of examin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usual assessment. Enable moral education to ran through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In these ways, satisfie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has been achieved.
Keyword:biochemistry;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0、引言
生物化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是医学的重要基础课程, 它是从分子水平来探索生命奥秘的科学。基础医学理论教学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抽象的、难懂的、内容丰富的、难记忆的一门课程。在实际教学中, 往往是教师费心费力地讲解, 而学生还是像听天书, 一知半解, 无法达到教学目的。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不但要具备广泛的专业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 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
1、精心设计入门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绪论是每门学科的第一节课, 是每门学科的开篇部分, 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提升学生学习信心和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1.1 充分重视
在多年讲授生物化学这门医学基础课的过程中, 我深深体会到绪论部分不仅知识量大, 科学有趣, 还集教书育人于一体,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需要教师把握整个教材的知识体系, 更需要专业教师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因此, 教师在授课前, 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包括教材的通读和细心的钻研, 最新文献资料的查阅、了解, 课件的精心制作, 以及全面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这样, 对于绪论的讲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生动清晰, 才能使学生对这门医学基础课有充分的认识, 并且树立一定能够学好的信心。
1.2 发展历程
如何让生物化学的发展历程吸引学生?可将其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 在叙事阶段, 研究对象主要是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在这一阶段中举例, 如人体三大供能物质:糖、蛋白质和脂类的分子结构构成。第二阶段是动态生化阶段, 这一阶段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各种物质的代谢途径和相关调控, 如三大营养物质如何在体内代谢的。第三阶段是分子生物学阶段, 主要研究对象是基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其相关调控, 例如大眼睛双眼皮是否遗传等。总而言之, 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物质代谢调控、基因遗传信息的传递及其调控。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讲述生物化学的发展历史, 还应尽可能多地介绍相关科学家的成就。把科学家研究的经过、趣闻逸事介绍给学生, 使第一次课集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 这样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依托良好的开局, 学生学习后面的具体内容会事半功倍。
1.3 深入浅出
由于中职学生的数理化学习基础较弱, 许多学生一听生物化学的课名就有了排斥心理。要让学生摒弃这种心理, 喜欢上生物化学课, 就要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程到底是讲的什么。所以, 讲授生物化学的概念十分重要, 要让学生清楚地理解本门学科的特点和性质。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先引出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原理和方法, 研究生物化学分子和化学反应的科学, 它是从分子水平上探索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学科, 又称生物化学。然后, 再从概念出发点提出几个问题:如生物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在生物化学中应用什么原理和方法?我们在什么层次上研究生命现象?生物化学课程和我们学习过的生理学、解剖学的研究角度有何异同?最后让学生经过讨论、总结, 找学生发言回答, 教师分析评价, 从多层次、多角度, 由浅入深地介绍生物化学的概念, 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再进一步探究。
1.4 多种学习方法
生物化学课在所有基础理论课程中, 具有抽象、难懂、复杂等特点, 再加上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 学生中普遍反应它是基础课程中比较难学的一门课程。对于这样比较难学的课程, 给学生介绍一些本门课程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 有效学习生物化学的方法有:编目、记忆、比较、图解、联想、类比、口诀法, 等等。例如, 在讲述糖的代谢这一章节时, 利用图示法讲解效果很好, 对于代谢的过程, 使用列表法将碳水化合物代谢的三个途径进行对比:代谢前体、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其中关键的反应步骤、反应前后的能量变化、代谢的分支点以及调节因素等内容会让学生一目了然。再例如, 在讲述三羧酸循环时, 总结记忆口诀:底物一次底物磷酸化、二次脱羧酸化、三个反应不可逆、四次脱氢反应全.在实际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启发, 学生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对课本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这样运用多种学习方法, 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2、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 彰显有效教学
2.1 精心制作课件, 把复杂知识简单化
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 基于视觉的多媒体教学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文本、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内容的有机结合, 使复杂难懂的知识变得简单明了。科学实践证明, 动态文本比文本的单一呈现更具有视觉冲击力, 由图片产生的情景优于文本的效果。动画、音像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使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 可以直观、生动、准确地传递信息。因此, 在课前充分把握学习内容, 精心制作课件、图表、动画等, 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2.2 多媒体教学资源要灵活运用到课堂中
第一, 做好要点介绍, 每节课前介绍本课的精髓。介绍是课堂教学的开始, 利用多媒体进行课程导入能够创设情境, 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 一堂课的教学是否成功, 关键看能否让学生掌握重点, 突破难点。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应用于重点的掌握和难点的突破上。通过优美的图片、动漫场景、互动活动, 真实而有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 恰当的解决课程中的重点, 突破难点。
第三, 运用多媒体资源进行启发、衔接和拓展教学环节, 可以充分发挥其效果。它能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和问题, 从而构建一个生动、互动、动态的课堂。利用多媒体资源的特点, 如可视性、交互性、效率高等, 不仅能够高效地解释教学内容, 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多媒体的应用还要做到恰到好处, 适可而止, 即教师需要把握多媒体资源应用的时机和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既不能不用, 也不能在全程使用。要注意避免学生的视听疲劳, 防止信息污染的发生。在多媒体资源的应用中, 要努力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 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而不是在没有思考的情况下从课件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或者只是欣赏课件。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资源时, 应避免将所有相关的教材内容堆放在课件上, 对于那些不可用的, 不必要的, 需要尽量删减。利用多媒体资源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的信息, 帮助学生在接受和处理知识后, 加深理解, 这才是多媒体资源应该发挥的优势。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师生共建、师生和谐的过程。如果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 就会剥夺学生的想象力, 降低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而偏离了资源利用的初衷。因此, 多媒体资源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应通过教学课件引导学生真正在做中学、学中做.
2.3 多媒体资源的使用要做到精、准、美
要想依托多媒体资源有效提高课堂效果,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就要做到精、准、美。精是教师要充分掌握教学大纲, 把握教学重难点, 把知识融会贯通, 取其精华、精髓, 而不是长篇大论。在课件资源中体现的概念和原则要准确可靠, 分析推理要严谨准确, 方法和步骤要正确, 模拟效果要逼真。它是隐喻的、恰当的、合理的, 不能任意捏造。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在制作课件中, 从形式和内容上要具有美感, 包括各种课件中字体的大小、图字的比例, 资源的色彩、比例, 只有这样, 才能给人以舒适、和谐、高雅的享受, 表达积极向上的情感, 给学生更多的审美享受。这要求素材的画面要具有较高的艺术美, 整体协调统一;语言文字规范, 简明清晰;声音清晰, 发音准确, 无噪音;高分辨率视频、画面清晰。
总之, 好的方法是成功的基础, 教学更是如此。现代多媒体教学可以把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视听强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它可以在课堂上引起学生的注意。只有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 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 我利用多媒体动画来解释酶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 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 脂肪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等。将复杂的、微观的、无形的化学过程简单、生动地传递给学生, 使学生容易接受。再例如, 糖代谢过程中有很多步骤, 但不是所有的步骤都是必需的。把糖代谢的具体过程制作成PPT, 通过幻灯片演示播放, 一方面学生很容易理解糖代谢连锁反映的整体过程, 更重要的是可以有选择地个别讲解其中的重点环节和步骤, 条理清晰, 便于理解与记忆。
3、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3.1 建立多边互动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多边互动教学是以建构主义和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是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 创建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每一位班主任都要精心设计、指导和组织学生, 鼓励学生动手动脑, 教、学、做结合, 通过实践获取知识和技能,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与他人合作。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将知识点转化为问题,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处于辅助地位, 当学生们完成讨论、网上查询、学生间相互评价后, 教师再做精心指导与总结,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探究式教学是教学的主旋律, 它能使教学过程生动、活跃、有趣。通过多样互动的授课形式,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从简常的生活现象入手, 适应课堂、时间、情境和人,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 帮助学生学会思考, 学会创造。
3.2 注重考试方式, 注重学习过程评价
考试评价对促进学生学习极为重要。在现代职业教育中, 教师的角色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学习顾问、辅导员。我在生化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从强调生化学习内容向强调过程转变。如更多强调学生的课堂表现, 关注学生回答问题、完成作业、参与讨论的情况;注意考查学生间相互评价创新的能力, 学习成果展示等方面。从以往强调如何展开教学内容向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帮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转变。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自尊。考试与评价方式也必须与时俱进, 改变传统的终结性评价, 实施教学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着眼于学生学习过程中方法的掌握情况与学生的成长过程, 使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化学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4、结语
笔者在生物化学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总结了教学经验与体会。好的方法是成功的基础, 教学更是如此。通过引人入胜的绪论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立多边互动的教学模式, 抓住学生的兴奋点, 灵活应用多媒体等教学方法与手段, 把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视听强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注重改革考试的方式方法, 加强平时考核, 注重学习过程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德育教育, 等等, 将大力提升教学效果, 使学生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张莉。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开放实验室建设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 2012 (21) .
[2]陈竞。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转变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效果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19) .
[3]杨红, 刘国安。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 2008 (02) .
[4]张俊杰, 贾长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