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化学的本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校本课程研发;学生主体地位;高中生物生活化校本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3-0054-04
高中新课程理论指出:校本课程必须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必须有利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必须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能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等。作为新课改的重要举措,提高校本课程的人本性、适切性,凸显学生主体性成为了实现校本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尽管各地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新课程中提出的校本课程目标还是存在着不小的距离。
一、源自现实的观察与思考
资料研究表明,目前一些校本课程开发做得好的学校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相对较好。这些学校的学生能够作为主体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形式为:在校本课程开发前期作为学习兴趣的被调查者;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作为受教者;在校本课程评估中作为课程效果的反馈者。这些学校中,校本课程开发主要依靠专业化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的实际质量其实主要取决于教师。
由于成年人和未成年人有着不同的视角,所以学生真正的、大量的需求往往得不到较好的满足。因此学生常常以不选这门课、听课走神、厌学、轻视校本课程学习等来表达他们对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的态度。更有甚者,有的学校为了加强应试教育,部分教师把校本教材编成了学科知识的加深与拓宽,繁、难、偏、旧,使校本课程完全脱离了学生的兴趣,也成了不能落实的课程。
张雄飞教授在《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一书中指出:“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教师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媒体。”教师该如何当好这个媒体呢?
近年来,笔者试图大胆突破由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局限性,尝试组织高中学生直接参与编写校本教材,使学生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获得更大的参与权与话语权。基于重点高中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强的特点,笔者连续组织三届高二年级生物选修班的学生,由他们亲自研发校本课程,通过创编高中生物生活化校本教材,引发了校本课程研发中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思考与实践。
二、学生创编高中生物生活化校本教材的价值思考
1.对校本课程开发中学生权利的思考
在课程实施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把思考的权利、动手的权利、交流的权利、阅读的权利、质疑的权利、研究的权利还给学生。而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教师还要把参与权与话语权还给学生。所谓参与权是指,学生要有参加校本课程开发的机会。个人话语权是指,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要有言说的权利,即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基于自己的体验,表达自己对校本课程各方面的理解和建议,并且他们的话语能够真正地被发出、被听到、被重视。
对于大多数高二学生来讲,他们的生理和心理虽然还不够成熟,但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特思维和个性,他们最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把他们培养、转化成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主体,对增强校本课程建设的适切性、人本性是很有意义的。
2.对高中生物生活化校本教材编写价值的思考
资料研究表明,近年来,关注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的学校和教师正逐步增多,但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现行高中生物学教材的课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内容主要局限于教学情境的生活化,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作业设计的生活化研究等等,而较为系统的生物学生活化校本教材相对较少。
生活化的生物学科课堂教学很受学生欢迎,他们常常在课后饶有兴趣地讨论、提问,更多的是提出了大量与他们的生长、生活、学习相关的生物学问题,有一些是学生当前阶段敏感的生理、发育、健康等问题。不时会有学生亲自动手自主研究一阵子,有时还会不可避免地因为有限的生物学知识而误读生活与科学。这给笔者提供了良好的创新视角。
我们编写的高中生物生活化校本教材,属于学科类校本课程。教材内容要根植于学生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不断观察与理解自然;要能够引导学生遵循生物学规律与方法去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要能够启发学生用生物学的视角解读现代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的影响;要能够激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积极改善当下生存状态,提升生活质量,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生活的理念,养成科学生活习惯和技能。
3.学生创编校本教材之于学习方式转变的价值思考
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重大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笔者在实践中深切感受到,让学生直接参与校本课程的研发,学生将全程参与编写的各个环节做法,将为学生创造促成学习方式转变的极好机会。因此,笔者以让高中生物选修班的学生为普通班高中学生编写“高中生物生活化校本教材”为抓手,开展了初步的尝试。
这里所说的“学生”特指笔者执教的高二生物高考选修班的学生。让这些学生首先参与尝试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他们比普通班学生掌握相对更为深入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所以直接参与研究与编写能促使他们“以学致用、致用促学”。另一方面,他们除了能以“表达兴趣与选择”、“作为课程实施的对象”、“反馈课程成果”等形式参与之外,还能以“学生兴趣评估”的组织者、校本课程构建者、课程文本编写者等身份,更深入地参与到校本课程的研发中,因而成为研发的组织管理者和课程创建者。再者,学生直接参与调查、规划、编写的校本课程可能更符合高中学生的兴趣、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符合现代学生的阅读交流习惯,也将会更有利于本项校本课程的广泛实施。
三、 抓住学生创编校本教材的关键点,开展写作指导
学生在创编过程中学习兴趣的保持、科学性的把握、创编经验的体验与积累等,都关系到创编的进程与质量。因此,教师必须抓住学生创编过程中的关键点,有效开展写作指导,才能使纷杂的创编过程转变为有效、持续的学习活动。
1.激发并整合两个兴趣点
笔者先从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入手。生物班学生的热门话题是:生活中的生物科学。在进一步帮助学生梳理学生特别感兴趣问题时,生物班的学生发现,用他们已经掌握的、或通过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够掌握的生物学知识,去解释青少年学生经常困惑的生物、生活、生命等问题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而且是他们有一定能力去尝试的事。于是,笔者组织生物班学生针对本校全体高中生开展一次“你对哪些生命现象好奇?”的调查,以摸清大部分高中学生生物学校本课程学习的兴趣点。
但是,学生显然对要把这些兴趣点编写成相对较为系统的校本课程学习教材心存畏惧。笔者通过向学生解释研究与写作对个人成长的意义,介绍编书的基本环节和技巧,客观分析写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对策等,使学生的畏难情绪有所化解。同时,笔者通过一份热情洋溢的倡议书,进一步巩固学生研究与写作热情。倡议书的最后这样写道:“知识不是为考试服务的。在中学时代就尝试一次编书的经历吧,当你的名字变为铅字的时候,你一定会为自己骄傲的!老师希望你在这次尝试中的感悟对你今后的学习与工作都有所启发,更希望这本书不是你此生唯一的著述,而是你著书立说的开始……”虽然这只是几句鼓励的话,但极大地激发了生物班学生的写作兴趣。
2.把握科学性这一课程内容的核心点
科学性是任何一本科学教材的根本和核心。有的生物学校本课程将植物标本的制作、竞赛的辅导、生物学实验等混杂在一起,就会使整个校本教材显得凌乱。也有一些校本教材在科学细节的严谨性上存在不少的漏洞。
针对这些可能发生的情况,笔者在对学生进行写作培训时强调了两项科学性要求,一是注意宏观写作体系中潜在的生物学体系与脉络的科学性,可以一条科学生活的脉络作为写作主线,使教材在科学体系上呈现出一定的连续性,不可东打一榔头西打一棒子,把相关生物学知识做简单汇总。二是在具体内容的选择与编写上,要求学生始终保持踏实、严谨、细致的态度,努力做到对生活中生命现象的解读是科学的、准确的,从而保证教材在知识细节上的科学性。对学生提出了遣词造句应符合生物科学表达的基本规范,要能够传递科学研究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图例的选择要真实、准确,要与相关内容相匹配等要求。
这两项科学性要求,使学生创编的教材初稿中的科学性失误减少到了最低点。而教材科学性的全面把握还有待于教师对教材的修改与最终的审定。
3.有序落实编写过程中的操作点
笔者认为,抓住创编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的操作点,对学生开展创编指导,能够使学生逐步体会创编过程其实是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从而真正体验学习方式的转变带来的学习乐趣。同时也能使创编过程化难为易,有序开展。
(1)开展生物学校本课程学习兴趣调查。笔者先指导生物选修班学生通过学习兴趣调查,了解掌握普通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设计提问、发放问卷等形式,汇集学生感兴趣的生物学问题,然后通过归类分析,选定了写作内容。这一做法使我们的校本教材编写能切合我校广大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2)形成编写栏目,明确写作体例,开展小组学习与研讨。万事开头难,针对学生的能力也有差异的事实,笔者先组织了编写核心小组的同学,对收集来的相关生物学问题整理分类,确立科学写作的栏目。然后由编写核心小组的同学对全班同学按小组的形式进行写作分工,明确相对统一的写作要求。然后,各小组通过资料查询、小组讨论、文字写作、科学性审核等环节,完成各小组的写作任务。这一环节使每位学生都有了参与编写的机会,也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得以充分开展。
(3)编写核心小组审稿,深化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编写核心小组的同学相对学习能力更强,他们在汇总各小组的文稿后,要认真完成修改、审阅等任务,最终形成教材初稿。笔者发现,在这一环节学生的互动相当生动,有退回重写的,有开展科学性争议与讨论的,有商榷配图的科学性的等等。这一环节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得以进一步深化,学习潜力得到了很好的释放。
(4)教师对教材科学性的终审。以上前三个环节通常历时三——四个月的时间,当这些学生进入高三学习时,笔者便会接过教材科学性的最终审核任务,这也是保证教材科学性必不可少的环节。笔者还会适时地指导学生利用相对较少的时间,对教材进行包装,如设计封面、作序、署名等等。
四、 成果与感悟
三年中,笔者共组织学生创编两册高中生物生活化校本教材,一本书名叫《高中生健康实用手册》,已由内蒙古出版社正式出版;另一本暂时定名为《生命—生活—生物》,正在创编中。学生首次创编的校本教材从内容上看虽然相对浅显,但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形式也相对生动活泼,比较符合当今学生的阅读口味。笔者清晰地记得,学生第一次拿到他们编写的《高中生健康实用手册》一书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学生看到他们的名字出现在编者栏目里时,他们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校本教材中的“心路历程”一栏中的表述更是反映了他们创编过程中的最大收获与真实体验,文中这样写道:能够在高中阶段,利用自己所学习的生物学知识编撰这样一本有意义的生物学科学读本,对于我们而言,是极富成就感和纪念意义的。编书,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写作、阅读能力,而且更可贵的是,我们因此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培养了合作意识。在整个编书的过程中,我们也曾有过迷惘,有过彷徨。例如,同学们提问的能力参差不齐,问题的质量和方向有时也会有所偏差,一遍又一遍的反复修改常常使同学们力不从心……像这样的困难,可以说是比比皆是、无所不在的。但是,我们每一位同学都不曾放弃——因为我们怀着一颗对于生物学学习无比热爱的心!读本虽小,但它凝聚了我们班每一位同学的汗水,是我们班每一位同学的思想结晶。我们享受这个过程,因为我们从中学到了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体验到了不断学习、探究创新的乐趣,培养出了团结一致、互相帮助的凝聚力。这份收获,我们将铭记于心。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 生物化学 研究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a)-0015-01
生物化学是一门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生物的边缘学科。其主要的任务是了解生物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及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化学变化。从早期对生物总体组成的研究,到现今对各种组织和细胞成分的精确分析,生物化学在临床医学专业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1]。
1 生物化学研究现状
生物化学主要用于研究细胞内的各个组分,包括有蛋白质、糖类、脂类、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而对于化学生物学本身来说,则着重于利用化学合成中的方法来解答生物化学所发现的相关问题[2]。
目前生物化学正在运用诸如光谱分析、同位素标记、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以及其他物理学、化学等技术,来对重要的生物大分子进行分析,说明这些生物大分子的多种多样功能与它们特定的结构之间的关系[3]。不同组织器官,不同人群,不同的年龄,在运动时都会产生不同的化学物质,当人体在运动时,其体内复杂的化学变化调节以及运动应激与体内适应的过程,都是目前生物化学结构研究的范围。生物化学在人体各种情况下,各项运动中出现生物化学变化特点及机能的评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探索如何运用化学、物理和生物的方法,从分子水平对机体进行研究,目前已经研究到达针刺活体取样分析、动静脉导管引流、同位素示踪、电泳等领域[4]。通过取样分析,身体化学组成的相互关系、物质代谢与能量供给的相互关系、健康与体能的生物化学基础等等。
2 临床生物化学的优势
生物化学广泛应用于临床专业中,对于研究分析机体的生理变化、基础代谢、药物对抗疾病等方面均有发展前景及明显优势。
在临床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医学意识也在不断地提高,已不仅仅满足于治疗疾病,而侧重于养生。生物化学在医疗保健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临床检验不断增多,同时工作量也不断增加,不少项目应用于肝、胆、胰腺、肾脏等消化系统疾病及肾脏疾病的诊疗中,在外科手术及创伤后患者的体液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的监测中也有重要的意义。三高人群中,多种内分泌疾病与代谢障碍疾病的确诊和病情随访中,专一的生物化学检测项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很多亚健康人员,由于被应用临床生物化学指标紧密监护病情变化,有效地起到了预防并发症的作用。在临床治疗中,生化指标的监测使得临床病死率大大地减少,特别是针对于一些重大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控制治疗性药物使用,合理配比治疗量,能够有效地监测着血药浓度,根据个体的不同,配好不同的疗效药,药量,吃药的时间等,生物化学技术在整个疾病防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意义[5]。
在临床教学中,临床生物化学理论与技术同样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临床生物化学在医学理论与实践方面的重要性,医学生在学习基础课和临床课中都应充分结合有关的临床生化知识。基础的生物化学大部分是取材于动物的,在深度上也可以包括病理材料。临床生物化学的教学在我国近年的医学教育改革中来看,应当积极地为临床医学生、临床医学研究提供实验室来进行日常医疗活动[6]。同时对生化检测方法的原理及所得的分析结果限度和评价进行理解,开设临床生化课程,也为临床医生提供相应的实验室活动中心,提供经费和投资设备,促进临床与实验室的合作,这对于现代临床医学的进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临床生物化学室工作内容的不断增长,要急需培养专业人才,如何能更好的提高化学分析实验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检验标准等仅仅是一个辅助手段,但是制定提高各级检验人员素质的相应的教育培训计划和考核法规、实行质量控制等都是很关键的措施。及时引进和开发可靠性更高的新方法,探索生物化学更深层次的数据进行分析,将技术由生物整体外观深入至分子细胞水平,这对于疾病发病及疾病药物治疗均将是创造性的举措[7]。人们在越来越意识到,对疾病本质和过程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有关生物化学分析的确切信息,临床医生正面临着应付实验室带来大量分析数据的新课题,因此临床生物化学工作者有必要在这方面和医生充分合作,将生物化学分析的结果信息转化成更高层次的医学语言,从而为医学科学和临床诊疗提高服务能力。使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对一些常见疾病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的生化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有助于对疾病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同时生物化学技术又能够研究发现对抗疾病的有效药物,产生医学化的许多领域。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生物化学在医学本科教学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要围绕临床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将生物化学与临床医学专业紧密结合起来,将其优势发挥极致,这样才能促进临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真正意义上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梁芳.生物化学应用于临床最新探究[J].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进展,2013,40(3):101-103.
[2] 王希成.生物化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 Roderich,Süssmuth.Natural Products in Chemical Biology[J].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013,3(19):123-127.
[4] 张兰杰,辛广,邹德生.生物化学的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10(6):50-53.
[5] 陈红征,李菊梅.生物化学工程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J].新疆工学院学报,1999(1).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改革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科学,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1]。在生物化学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普遍反应难学,教师普遍反应难教,流传着“生化生化,深而难化”的俗语[2]。许多学生上课不是因为教师讲得有吸引力,而是迫于期末成绩与出勤率挂钩的压力[3]。究其原因,主要是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难以满足生物化学的教与学,所以教学改革不仅体现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上,还体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上[4]。几年来我们对开设的“生物化学”专科生必修课程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大胆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就我们进行教革的情况做一简单介绍。1课程体系整体优化
传统的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包括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酶和维生素、激素、糖类代谢、蛋白质代谢、脂类代谢、核酸代谢等。我们应该急时更新知识,适当调节课堂讲授内容,物质代谢部分的内容适当减少,加强和强化生物大分子及分子生物学方面内容,注重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2加强实践教学,不断改善教学条件
生物化学这门课的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大部分。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作用。对于开设的实验内容应确保其原理机制正确清晰,做好预实验,充分考虑学生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现象的原因,应有正确的理论指导,使解释具有说服力。3紧密与临床结合
疾病的出现都有机体生化的改变,而健康则依靠体内发生的生化作用的相互协调,疾病正是生物分子、生物化学反应和生物化学过程不正常的体现,与临床具体病历的联系会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利用病例教学,将生化理论教学与临床教学相结合,让他们感悟到生化的基础理论能在临床工作中得到充分验证,而不再是空洞乏味的知识。4恰当应用多媒体课件
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视听强化教学等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启发学生创造思维、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教学目的。5结论与体会
我们对“生物化学”专科生必修课程的教改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如编写合适的教学参考材料,逐渐用英语上课,学生人数增加、经费不足等,有待今后进一步努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周爱儒.生物化学(第六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
[2]刘洁.启发式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5):77-78.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生物化学主要应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生命现象,在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化学变化的规律。生物化学为其他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因此是医学各有关专业的必修课。本次,本报主要推荐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镜岩教授主编的教材《生物化学》和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生物化学》(第6版),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教材和教学的经验得失
以易于接受的方式讲述生物化学的核心内容评《生物化学》(第三版)
王镜岩
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的进展,正值腾飞时期,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漫长岁月里,今日正步近一重大的里程碑。本人在大学从事生物化学教学、科研已近半个世纪,1980年主编了《生物化学》教科书(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对学科发展,不得不在1989年,改写第二版,又过了10年,我又主持改写第三版。在这两次改写中,环顾几本国际上著名教科书,它们正不断更新换代,为了写进重大最新成就,又受篇幅限制,就尽量缩小或删除基本的入门内容,但仍都达千页以上。面对如此巨大篇幅,我们写教科书的人,都有点步履艰难之感,何况对我国初习生物化学的学人,更难于适应。
1998年秋天,在国际书展中,我发现了这本Instant Notesin Biochemistry。入手细读,感到这是一本名副其实的“精要,速览”的生物化学教科书。它言简意赅,内容新,编排、写法利于记忆。它十分重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又简明扼要介绍了最新成就,经过精选,指出重点。对于想了解、记忆和掌握现代生物化学的初学者,无疑是一本好书。书中内容深入扩展,相互参照,相得益彰,必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为此,我向科学出版社作了推荐。他们经过了解研究,作出了“速译、出版”的决定。我为青年学子们得到出版者的慧眼感到十分高兴。出自这样的心情,我担起了主译的责任,组织了几位能者,用较短时间共同译出,以飨读者。
当前,分子生物学正值热点中的热点,其中,人类基因组DNA全序列测定无疑是重中之重,这个巨大项目即将完成。为阐明生命活动的真谛,“后基因组”研究,即“蛋白质组”研究(基因组表达的全部蛋白的整体研究)的时代即将到来,它将是21世纪整体细胞生物学的最重要的内容。在此时刻,我们必须向前看,否则必将永远落后。
Instants Notes丛书总主编、英国利兹大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院教授指出,当我们看到一年级新生辛辛苦苦地啃完大量用小字体印刷的生物化学课本时,我们就相信,肯定有一种更好的方式,那就是以一种更易于接受的方式来讲述其核心内容――《生物化学》(Instant Notesin Biochemistry)因此应运而生。本书的巨大成功证明了这一理念的正确性!
然而,我们的初次尝试并没有使各方面的内容都处理到位。例如,学生读者和教员告诉我们,基因表达部分所涉及的内容相对匮乏,还应有许多其他较小的重要知识点。我们在新版中涉及了所有这些内容。主要扩写了基因转录及其在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中的调控,以及RNA的加工和蛋白质合成。我们还根据反馈意见增加或重写了许多其他主题,包括酸和碱、pH、氨基酸的离子化、热力学、蛋白质的稳定性、蛋白质的折叠、蛋白质的结构测定、流式细胞术、以及肽的合成。我们在编撰新版时,还重新考虑了每一幅插图,并作了必要的修改,以便使学生读者获得更加清晰的印象。我们还增加了许多新插图。所有这些工作必然导致本书篇幅的增加。然而,无论如何,不管是从正文看还是从插图看,我们都尽力设法使本书仅包括我们认为对理解本门课程来说是重要的那些内容。
因此,新版的特色就是保留了与前一版相同的特征――以一种易于接受的方式来讲述生物化学的核心内容,该方式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并且在可怕的考试来临时也适于复习!非常希望修订版也会起到同样的作用。
(本文作者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生物化学》(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9年8月,定价:55.00元
内容丰富 图文并茂
评《生物化学》
王曦
相信王镜岩的《生物化学》一书对生物专业的同学来说已经不存在是否值得推荐的问题了,因为这是很多院校考研的指定教材。
以前上课的时候没认真听过生化学,而且我是想考动物学,对生化不感兴趣,所以学起来特别痛苦。在考研的那段时候每天都在复习,简直是痛不欲生,1300多页的书让我不知从何入手。但是我要强调的是,尽管我学起来很困难,但这的确是一本写得很好的书。
这本教材吸收了国内外生物化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章节仍按先“静态”后“动态”组织编排,符合我国生物化学的教学习惯,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但是教材中有些概念有待商榷,如酶的竞争性抑制、不可逆抑制的定义,多酶体系与多酶复合体的定义。另外,它的覆盖知识点全面,内容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酶、维生素和辅酶、抗生素、激素和生物膜等,有一定深度,便于学生深入学习生物化学知识。每章都附有提要和习题,但是缺少相关解答。
本书在同类教材中是比较好的一本,能较详细介绍各方面的知识,较系统完善,总体上对于所有生物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很好的参考书。
《生物化学》(第二版),王镜岩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定价:56.00元(上)62.00元(下)
推荐教材
《生物化学》(第6版)
由吴梧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化学》(第6版)一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根据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专业教材主编会议的精神,本版教材要能适应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较好地体现本学科的进展与我国医药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为此,教材在第5版的基础上,对部分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增加了第三篇遗传信息的传递和第三章维生素与微量元素。
教材重点阐述了现代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尽可能反映生命科学与化学相结合的现代药学研究模式的特点,突出了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与现代生物技术的进展及其在现代药学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版教材还加强了遗传信息传递和结构分子生物学的内容,以及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系统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充实了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物质代谢、代谢调控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内容;扩充了生物药物的近代概念,介绍了生物药物研究的最新进展;书末附有生物化学专业名词英语注解等。
本书作者吴梧桐是我国生物技术与生化药学专家,中国药科大学教授。他长期倡导生命科学与化学相结合的现代药学教育模式,建立了以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为基础,工业微生物学与现代药学相结合的综合性生物制药学科体系,主持创办了生物制药专业和生物制药学院。其权威地位也保证了本教材的高水平呈现。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
由罗纪盛等修订,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化学简明教程》一书是根据教育部1980年6月在武汉召开的高等学校理科生物学教材编审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制订的高等师范院校生物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大纲编写的。教材第一版和第二版10多年在各级各类学校使用,广大教师和学生普遍认为本书是一本适用面广,实用性强,内容简明扼要,概念严密准确,科学性强,文字精练,层次清楚的教科书。为适应学科发展,满足基础教学的需要,1996年12月在上海召开本书的修订小组编委会,确定了修订原则和各章修订细则。
第3版主要进行了以下修订工作:
1.蛋白质一章增加了超二级结构、结构域,蛋白质功能分类等内容,充实了氨基酸化学反应和生理活性肽等内容;
2.重新编写了核酸一章,增加了核酸变性复性的影响因素、分子杂交、各类RNA的结构和功能、核酸序列测定等内容。改写了核苷酸、DNA构象类型、超螺旋结构等内容;
3.充实了糖类、脂类和生物膜生物学功能方面的内容;
4.酶学一章补充了核酶、抗体酶、酶工程,底物过渡态等新概念;
5.物质代谢部分增写了“代谢总论”一节,与“生物氧化”合为一章,在糖代谢之前增加了代谢研究方法、各条代谢途径的调控、个别氨基酸分解和合成代谢概况、苹果酸穿梭、柠檬酸穿梭等内容;
6.核酸和蛋白质生物合成部分增加了真核生物DNA、RNA、蛋白质生物合成、PCR原理、第二套密码系统、多肽链折叠的辅助蛋白(分子伴侣)等内容,改写了RNA剪接、反转录作用、核糖体结构等内容;
7.代谢调控部分增加了色氨酸操纵子、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等内容;
关键词:生物化学;绪论;教学方法
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1],与医学各学科关系密切。其特点为内容繁多、空间结构抽象、代谢途径复杂、知识更新速度快。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常常有畏难情绪,影响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绪论课的学习是学好生物化学的关键一步,采取“先见林,后见树”的方法,在学生头脑中构建本课程的框架,让复杂的生物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临床工作相联系,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系统介绍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先见林,后见树”,构建课程的知识框架
生物化学课程的教材版本较多,知识深度不同,但其教学内容基本一致,包括四部分:生物体的物质组成、物质代谢及调控、遗传信息的表达和调控、专题生物化学。在绪论课上,先对照目录上的章节给学生介绍相关内容,让学生“先见林,后见树”,在头脑中先建立生物化学的知识框架(即见林),在后续的学习中再根据章节添加具体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即见树)。同时,介绍这些内容各自的特点,如生物体的物质组成是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较难理解的部分;物质代谢及调控是生物化学学习中的重点内容;遗传信息的表达和调控部分与医学遗传学知识有交叉,这部分内容教师可进行简单串讲,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专题生物化学内容与临床医学关系非常密切,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重点讲解。
2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生物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本质,对从未接触过这门课程的医学生来讲,如果一开始就从高深的原理、复杂的物质结构说起,难免会有畏难情绪。所以绪论课的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畏难情绪。我们尝试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比如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那么,为什么体内的代谢速度这么快?这是体内众多酶集体作用造成的;烫头发为什么能使头发卷起来?这是利用了蛋白质变性的原理等。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化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运用这些知识可以解释生活中众多的现象,生物化学并非想像中那样深不可测。把生物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现象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使学生对学习生物化学产生兴趣,消除了学生的顾虑,对以后系统学习生物化学知识做了铺垫。
3结合临床应用,分析生物化学对临床工作的重要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生物化学涉及疾病的发生与体内的生物化学变化,与临床应用息息相关。人体大部分疾病的发生都可能是体内生化改变引起的,如有些疾病是因为细胞的结构发生变化,有些疾病是代谢过程中酶发生改变引起的。在绪论课的讲解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临床应用对学生进行启发,使其认识到生物化学知识能促进对疾病发病机理的认识,提高对疾病的正确判断能力。如抽血检验血脂项目为什么要求空腹?是因为进食可影响血脂含量;严重糖尿病患者呼出的气体为什么有烂苹果味儿?这是糖代谢障碍引起的酮症酸中毒;临床上为什么要在低温条件下保存疫苗等生物制剂?这是为了防止蛋白质发生变性。通过与临床应用密切相关的例子,能使学生体会到生物化学知识对临床应用的指导作用,认识到该课程对临床工作非常重要。生物化学知识也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密切相关,学好生物化学可以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也涉及大量生物化学知识,在该课程学习中牢固掌握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生物化学考点,可以大大提高考试成绩,为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4简介生物化学发展史,融入德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生物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不过百年,但我国古代人民对它的认识却很早,如夏禹时期就用“曲”酿酒,孙思邈用猪肝治疗雀目,北宋记载的“秋石阴炼法”实际上就是提取性激素[2]等。我国生物化学家吴宪提出了蛋白质变性的概念,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1999年我国作为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参与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并成功完成了3号染色体上大约三千万个碱基对的测序任务等,这些都是值得中国人骄傲和自豪的。作为在校学生,要以实际行动学习先辈精神,通过努力学习,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报效祖国。通过理论讲述,及时融入德育内容,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生物化学技术 中医药 研究应用
中图分类号:TU7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5-0361-01
生物化学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为研究人类疾病的产生原因及诊断和治疗奠定基础。特别是近年来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为研究生命科学揭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医药学历史悠久,中医治疗许多疑难病症往往比西医效果更佳。用生物化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中医中药在治疗疾病的机理、方法、疗效等方面可获得科学客观的指标。既可对中医中药诊断治疗疾病的疗效作出科学分析和客观评价,从而促进中医药的发展。最有发展前景的是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新型转基因中草药,还可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现有的中药进行改造,创造出新的高效、低毒、高产、更利于种植和推广的中草药。
1 生物化学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发展
生物化学技术是在医学领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手段,同样在中医药领域也取得了相当大的作用,在现代大多数医疗产品生产的过程中,都需要用到生物技术。从上世纪80年代美国发明了胰岛素以来,有许多的生物技术产品相继问世,基因工程技术逐渐的成熟。从本世纪初开始,生物化学技术在医学领域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发明了许多关于“肤”“蛋白质”的新药物,在各种激素、氨基酸、基因等等领域上也在积极的探索。靶向制剂技术就是现如今比较成熟的技术手段之一,世界范围内都在加快生物化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这也扩大了中医药的使用范围。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化学技术最主要的技术手段,其主要的工作原理是动物或者植物的一段基因进行切片、重组、剪接,生产出具有全新功能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可以用于单克隆抗体的制造,从而达到治疗某些特殊疾病的目的。因为我国涉及此领域的时间相比一些西方国家还比较短,所以在技术和设备上都不能够很好的赶超发达的西方国家,在此种前提之下,我国的相关部门制动了“863计划”,积极推动我国生物化学技术的发展,并且尝试在新领域进行一些医学上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大成就。我国生物工程学会的成立,就标志着我国在生物化学技术领域取得了相当的突破。
2 利用生化的转基因技术开发新的中草药
中草药之所以能治病,是因它含有某些有效的化学成分。比如生物碱、甙类、挥发油、有机酸以及一些氨基酸、蛋白质和酶等化学物质。一种中草药往往含有许多种化学成分,但不是所有的化学成分都有医疗效用,而其中能够决定中药疗效的某种化学物质就是中药所含的有效成分。而与疗效无关的化学成分称无效成分。有些无效成分还对人体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如果用生物化学技术来分析植物基因组,最终找出某种中草药中产生有效化学成分的植物基因,将该植物基因转移到其它植物、微生物或海洋生物体内,创造出新型转基因植物药物,新的转基因植物药物具有安全、高效、针对性强、无毒副作用,不需提纯,可大规模种植、产量高且成本低等优势。获得的新型转基因中草药经分析鉴定、临床实验后可大范围推广。
3 生物化学技术是中医药的开放空间更加的广泛
不能够明确的了解中医药的治病机理是限制其使用范围的最大因素,因此,让人了解传统中医学的调控和活性成分是将中医药应用到更多领域的有效措施。参考免疫调节、通筋活血、治疗肿瘤以及缓解衰老速度的相关资料,探索中医药与基因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细胞的新旧交替是中医药的主要治病机理,了解这一点,就可以将中医药与现代生物化学技术联系起来。心血管、神经、免疫、泌尿、外科等等系统的疾病都可能与细胞的新旧更替存在一定的联系。
在中医药内融人生物技术元素的重要条件就是,可以通过生物内源性以及外源性基本的调控机制,在中医药治病机理影响下,将细胞的新旧更替发生某些转变,达到中医药治病的目的。在我国传统的中医药领域之中,生产新药主要是依靠化学方法、从自然界物质提取、改变药物的配比等等,但是这些方法在工作效率和质量上不能够得到很好的保证。在现代生物化学技术之中,生产新药的主流方向就是利用基因技术和微生物,对各种物质进行基因重组,从而得到全新的药物。
4 生物化学技术在生物领域中的研究
随着近年来自然环境破坏的加重,野生中药材面临着逐年减少甚至灭绝的严峻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药的发展,临床和药物制造等等都受到药材不足的限制。生物化学技术可以提高中医药材的培育速度,对生物体内的碱类、蛋白质等等可以实现最大程度上的复制和批量制造,除此之外,利用生物化学技术可以培养某些稀有的药材,这对药材的保存和中医研究的正常进行都具有这非常积极的意义。同时,利用生物化学技术培育出的植株能够更加符合人们的实际需要,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医院获取富含某些所需物质的药材植株。此项研究,极大程度上保护了濒危药材植株,为生物多样性的延续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除此之外,使临床和药物制造工作能够正常的进行,从而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
总之,随着生物化学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在中医学上也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也成立了相当多的技术体制。生物化学技术在中医学领域上进行应用的时候,可以与基因技术、蛋白质制造技术等等技术进行结合,这次前提之下,中医逐渐的在于世界进行接轨,在应用范围、中药材的选用、生物领域中的应用等等都取得了相当突出的成就,因此,国家的相关部门要继续加大在此方面投人的力度,是生物化学技术在中医药领域之中能够取得更加广发的成就。现代化的生物化学技术应用于中医中药的研究,不仅会促进中医中药的发展,也同时会促进了生物化学的进展。
参考文献:
[1]熊蕊,郭凤柳,张全宝,刘晓慧,范亚飞,赵同欣,王娜,颜红.基因芯片技术在中药材道地性鉴定中的应用及展望[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5(09)
[2]吕迪,李伟平,熊明星,潘平,蒋福升.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开拓中药研究开发的新空间[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3(08)
关键词:生物化学 教学改革 实验优化 教学方法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9—171—02
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及化学反应的基础生命科学,它是从分子水平和化学变化的本质上阐明各种生命现象。生物化学作为高职高专院校中农学类、园林类、动科类、食品生物类等各专业的最基础的学科在大学教育中备受重视。然而由于生物化学发展迅速,科技成果更新快,仅仅局限在原有的教学课本知识层面就显得捉襟见肘了,如何与时代同步,而又能提高高校生物化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而与世界教育水平接轨成为很多学者关心地问题。本文就高职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入手,从教学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验优化和创新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旨在为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提供一点理论依据。
1 生物化学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1)以课本知识的理解和重复记忆为基本目标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早已不在适应新课改的基本要求,特别是高职高专的生物化学教学。由于生物化学内容涉及面广、知识要点及定义繁杂、知识体系庞大等特点使得学生学习生物化学时常感到枯燥乏味、难以理解;(2)大学基础教学课时越变越少,使得原本繁多难学的生物化学教学更加难以保证质量;再次学生和老师的这对主体矛盾一直是教学改革的一大制约因素;(3)姜萍,杨振宁等人在研究和分析了PBL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后提出:目前我国生物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讲解部分比重过大,而且其教学内容及思维方式局限于一板一眼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大学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出现知识断层,无法和飞速发展的生物科技相结合。
2 教学内容整合改革
2.1 整合、优化课程内容及结构,及时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学计划的调整,生物化学专业基础课程的课时逐年减少。如何能够合理的调整教学课程内容和课时之间的矛盾就成为老师普遍关注的话题,教学内容整合改革刻不容缓。如课堂内的教学,可以研究把糖酵解章节与三大营养物质结合起来,联系到蛋白质、脂类、糖类在糖酵解过程中的相关联系和互相之间的相互转化,由此延伸出糖酵解与三大代谢间的相互联系。由于教学大纲中安排的教学内容宽泛且具有普遍性,不能具体的深入的体现出学习的内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老师的积极能动性,在原有大纲指导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突破原有的知识框架体系,适当调整课程内容的先后和内容重组,进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如调整三羧酸循环与磷酸化的课堂内容前于糖酵解的课堂内容,可以更好的对学习和理解糖酵解体系有更多的帮助,更加促进和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随着知识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和更替,有关生物化学方面的新内容和新发现都层出不穷,因此对生物化学教学课堂的教学内容要时时进行更新和补充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以前的课本中在DNA修复章节中并没有提到基因沉默等内容,而目前研究比较热的反义核酸技术、基因芯片技术、miRNA等内容也在基础的生物化学课本中涉及的较少。
2.2 设立章节知识框架体系,使课堂教学更加突出重点,进而突破难点
在每一章节讲授前,言简意赅的提出本节课要讲授的知识架构并指出学习中应注意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引发学生的有效思维和兴趣,进而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也可以在布置课前预习课本内容时,给学生列出下一节要学习的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这一环节。如通过提出发酵作用的定义和实例引出糖酵解途径,之后再由此提出磷酸戊糖途径和电子传递链,最后再联系到糖代谢。课堂内容由浅入深再到浅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教学方法的改革
3.1 多媒体辅助参与教学
(1)由于生物化学的内容相对较深,且内容涉及的学科较广,因此运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等硬件设施来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和课堂的感染力就受到好多老师的推崇。生物化学是从分子即微观水平来阐述生命现象,因此很难讲授和认知。正因为如此,生物化学存在的一大缺陷是教学内容抽象性强而直观性差,学生难以理解;(2)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及逻辑性强,很难使学生理清思维路线。运用多媒体辅助参与教学,不仅使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形象,而且还使得教学场景更加直观,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而抓住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3)多媒体课堂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习从枯燥变得有声有色。不仅如此,多媒体运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学习时间得以充分利用。
3.2 多种教学方式的大胆尝试
多种教学方法的大胆应用,其目的还是在于转变教学主体,平衡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老师通过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持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充分的调动和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和学习才能更加有效率。如罗永富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提出了问题式教学法,从问题的精心设计到更加联系实际生活,从问题的生动形象化到实验中探究,强调提问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如夏新奎等人在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中提出了任务驱动法,他以设置具体的任务为核心,主张学生的自主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倡导更为开放的课堂环境,更加强调“在做中学”的理念。根据生物化学如概念较多、理论知识抽象、内容枯燥、代谢途径繁杂等的基本特点,何文胜在《在高职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有效运用概念图的尝试》中提到,新课改教学中利用构建概念图可以有效的组织教学,还提出概念图的三要素:概念、连线、关联词。概念图教学法可以创建一种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如此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因此,该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应该受到重视和关注。
4 优化实验教学改革
4.1 实验课内容和结构的调整优化
生物化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学习环节是生物化学实验内容。高职高专的大学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实际操作动手能力,更加注重科学态度、科学思维方式等多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无疑是最佳的教育方法。在新课改下,优化实验内容及结构对于生物化学的教学意义重大,特别是在逐渐减少大学基础课时的情况下,实验课就成了学习基础知识最直接的方式。如有关“蛋白质的电泳”实验,由于耗时较长且影响因素较多的原因,有必要对教材中实验安排进行优化设计。可以拿琼脂糖凝胶电泳、聚苯烯酰胺凝胶电泳、毛细血管电泳等进行课堂演示及分析,和学生共同探讨可能出现的问题,之后让学生自行分组选择自己喜欢的电泳方法进行试验,在试验中引导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在试验中提出问题,如温度对电泳的影响,电压的控制、电泳的时间,条带的宽窄及明亮程度等。
4.2 提倡实践教学及课后温习
生物化学的实践教学更加能够提高学生实验兴趣和学习动力,而传统的实验课一般都是依瓢画葫芦,整个实验过程按部就班,很难让人产生实验兴趣。因此,我们必须改变现状,打开思想的束缚,让实践教学真正走进大学的门襟,这才是大学教育与高中等其他教育体系不同的体现。首先在实验课上结合上课内容鼓励同学们进行独立设计实验和综合性实验设计,引发学生兴趣和思考;其次把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和生物化学实验相结合,使实验课更加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再次学校应该对一些基础实验室进行开放,为爱好实验、实验失败或未做实验的学生提供再次动手的机会。而实验过后的课外温习也是加强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不仅要提高学生课后实验总结报告的质量,还要培养学生善于提出和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刘雪珠等人在《优化普通生物化学教学的初步探讨》中提到的那样,要重视课后习题,把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1)优化和精炼习题内容,同时结合网络课件进行相关内容拓展;(2)鼓励同学相信自己的质疑能力,杜绝实验报告雷同和抄袭,对学生的不同的答案认真对待,并对其原因认真对待;(3)做好师生交流,如运用网络的论坛和留言平台和学生进行知识、实验等学习方面的交流和互动。
5 生物化学创新教育模式改革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我国素质教育的核心,实施创新教育模式改革在当今的新课改大环境下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生物化学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创新教育的实施就必须依赖于学科的特点和知识体系来进行改变。金虎平通过教学实践研究表明:同学和老师之间和谐的学与教关系是创新的基础,而打破原有的学与教的观念,确立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创新教育的关键,课本实验教材及方法的更新是创新教育的精髓。从创新的视角考虑,通过创新教育来营造学习氛围,减轻学生的负担和学习压力,目的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力求有所突破或有所得,进而促进和加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郭冬招.多媒体课件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5(02):41—42.
[2] 刘雪珠,石戈,王健鑫.优化普通生物化学教学的初步探讨[J].科技文化(下半刊),2007(6).
[3] 姚慧,陈斯东,罗艳.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与体会[J].健康研究,2009(4):320—323.
[4] 陈命,赵慧.科学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5):57—58.
[5] 闫位娟,李韬.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生物化学教学效果[J].医学教育探索,2007(9):802—803.
[6] 安丽欣,张春阳.生物化学教学中“学生无问题现象”剖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23):61—63.
[7] 任峻峨.探究意识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渗透[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2):80.
[8] 邵红英.关于医学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的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9):2641—2643.
关键词:沟通;生物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Q5-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021-01
生物化学是生命的化学,是运用化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和本质的科学。它是医学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近年来医学发展迅速的学科之一,其理论和技术已渗透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对了解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预防及其它方面的研究日益重要[1]。由于本学科内容抽象,分子构象繁多,代谢途径错综复杂,是学生反映比较难学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程。这种观念被一批批学生传承下来,从而导致学生对本门课程缺乏兴趣,在没有学习之前就有了“畏难”情绪。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加强师生沟通是学习医学生物化学的良好途径。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加强师生的沟通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一种方式,而如何加强沟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渊博的专业素养是师生沟通的基础
当今世界生物化学正以突飞猛进的速度不断发展完善,作为教授生物化学的一线教师,必需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素养,改变以往一劳永逸的陈旧思想,及时掌握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和研究成果,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才不至于落伍于日新月异的科学发展。此外,要利用课余时间不断深入到与本门课程相关的其它学科的课堂中,因为生物化学已经成为医学各专业的“共同语言”,找出本门课程与医学其它基础学科的联系,有利于课堂上知识的运用。与此同时,只有教师具备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素养,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也只有学生认可的教师,学生才会愿意与其探讨问题,跟随教师一起进入本门课程的学习。
二、严谨不失亲切的教风是师生沟通的桥梁
教风,是教师的风范,是教师德与才的统一表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严谨的治学态度在无形中熏陶、影响了学生,他们会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传承严谨,甚至会受益终生。而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鼓励的眼神,关注学生,了解学生,通过接触了解学生想什么,需求什么,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与困惑。教师的关怀比起父母更具有社会价值,学生们会对自己充满信心。这样,严谨又不失亲切的教风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构架了一个有效沟通的桥梁,有助于学习的开展。
三、平等互动的教学氛围是师生沟通的纽带
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的形成,是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最佳生存环境[2]。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平等融洽的课堂氛围才能有助于学生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而互动则强调了师生间、学生间无阻碍的交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师生双向式互动既有利于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组织和主导作用的发挥,又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调动双方的积极性[3]。学生在这种平等、宽松、互动的教学氛围中,真正爱上学习,不再视学习为负担。
四、生动多样的教学手段是师生沟通的平台
随着科技的进步,生物化学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也在不断快速更新发展,多媒体教学几乎取代了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教师的讲授也是在不断更新[4]。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章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蛋白质化学和核酸化学教学中可以采取比较法来进行讲解;在基因信息的传递与调控这部分可以采用动画形式讲解;肝胆生化中可以理论联系实际讲解,等等。多种教学方式并用,学生感觉有新鲜感,不会觉得枯燥无味,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愿意和教师一起探讨未知问题。
俗话说“爱屋及乌”,教师以其渊博的专业知识基础,严谨的科学作风,营造一种和谐、平等、互动的课堂氛围,加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建立了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平台,学生因尊重和喜欢授课教师而喜欢上生物化学这门课程,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唐微,孙设宗,朱明磊.医学生物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31(4):81-85.
\[2\]郑丽君.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平等交流——浅谈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的形成\[J\].学周刊,2011,(24):13.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探究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5)20-0104-02
前言
生物化学属于生命科目,是现代分子生物学学习的基础课程。所以,其逻辑性和抽象性是非常强的,知识的应用性也是很强的。因此,教学的重点自然就要放在原理探索和问题探究上面,这是毋庸置疑的,也是教学中必须达到的效果。所以,要想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就要从兴趣激发、能力积累和经验总结三个方面入手,笔者围绕主题进行以下详细的介绍。
一、激发学生兴趣,为探究能力提高提供可能
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基础,也是探究性教学的基础。学生只有在自愿、自主的学习氛围下才能发挥自身潜力,提高自身能力,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探究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基础,教学手段中也要注意凸显这一点。生物化学与生活联系密切,是一门很容易吸引学生兴趣的科目。因此,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常见的现象,给学生设置问题,然后在教学过程中一步步地解决。如,在“维生素”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100多年前,远洋航海的很多船员都得上了一种奇怪的病,多数人牙龈经常出血,疲惫无力,有些人牙龈溃烂,出鼻血,严重者甚至出现发热、痢疾、水肿甚至肠坏疽而导致死亡。这种病的诱因是什么呢,船员们为什么会得这种怪病呢?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听课,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产生好奇心,理解维生素C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进而引导学生自己探究更多类似的例子和问题。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积极地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和探究未知,更加有动力地学习和进步。另外,对于学生来说,专业性的操作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在兴趣激发的过程中也不要忘了强调他们的专业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粗中有细、细中有精,让学生大胆创新提出一些新的想法,秉着科学探究的态度,在生物化学的学习中不断前行。
二、丰富教学手段,为探究能力提高提供途径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就是如何达到高效性的探究学习,这是整个探究性教学的关键,也是教学步骤中的关键一环。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学方法也有很多种,只要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能达到探究性教学的目的。比如,鼓励“先学后教”的学习方法,先让学生对知识有所了解,然后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老师再进行详细的讲解,或者是直接让学生在课堂上先“试讲”一遍,老师的责任就是挑出学生的不足,还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人多力量大,一个人不能够考虑全面的问题,在小组讨论中就会逐渐显露出来。另外,实验教学是生物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代表性的探究性教学方式,例如,关于“酶的概念”的讲解,老师除了让学生思考之外,更要用一些有意思的实验来证明或者是让学生自己发现其中原理。淀粉遇碘变蓝是常见的实验,也是学生亲自动手做过的一个实验。在生物酶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在淀粉溶液中加入几滴人的唾液,然后,滴加碘液时就不呈蓝色了,这就是酶的分解作用,由此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样的学习和演练,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领悟到更多的知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老师帮助学生实现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当然是探究性教学的关键,它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发挥自己的能力,把全部精神投入到探究性学习过程中。
三、生活化导入,为探究能力提高提供动力
不可否认,生物化学学科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于实践经验较少的学生来讲,理解上具有一定难度。然而,生物化学又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只要教师充分发挥智慧去开启这扇大门,根据教学实情精心地设计,那么,就会使这门学科大放异彩。如,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应用生活性案例进行导入,从而有效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原动力,使以往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索取知识,最大化挖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胆色素代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个15岁黄疸患者的临床症状案例引入教学,结合病例进行教学,让学生以专业人士的身份融入病例的分析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以胆色素代谢的相关知识探究发病的原因以及病理机理,从而使单调乏味的生物化学课堂生动活跃起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教学活动更加具有趣味性和针对性,以利于学生的临床实践分析学习。笔者认为,生活化教学应该在生物化学教学上更为广泛的应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然而,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根深蒂固,要改变陈旧观念,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实现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提高。
四、总结探究,为探究性能力的提高助力
问题探究结束之后,老师还要给学生总结的机会,具体可以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知识总结,一部分是思维总结。知识性总结不需要强调,思维总结部分需要说明一二。其内容必须包括本次探究过程的心得,自己在探究方面的思维优势以及思维劣势,在此次探究过程中自己哪些能力得到了锻炼,还有哪些有待提高。因此,对学生的课堂笔记的要求,除了在上课将内容整理完整之外,还要附加上课下的思考。从老师的思维方式中得到的收获,或者是从同学的交流中得到的启发,又或者是反思自己的分析过程和实验过程而得到的更深的理解。这些都是很宝贵的学习财富,学生需要记录在自己的笔记上,或者是单独的笔记本。然后定期进行整理,每一周都要给自己提一个要求,周末时进行总结,哪里做到了,哪里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老师可以做一下评价,给学生的目标和结果进行对比评价,给学生更加中肯的意见。“吾日三省吾身”,只有经过这样高质量的反思,才能让每次探究过程都为自己的探究能力提升助力。在兴趣激发的教学阶段,需要注意的是不可以过度教学,一旦学生出现思维疲劳就要及时休息,可以通过听音乐或者是生物化学小笑话等来活跃一下课堂的氛围。否则容易出现过犹不及的现象,造成学生的对生物化学的厌恶心理,这样就适得其反了。总之,渴望了解自然、了解生物化学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老师在教学时最本质的理由。因此要注意在教学中展示生物化学的魅力,通过生活的相互联系,让学生发现求知的美好,发现探究的快乐。在玩耍和休息中亦能学习,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以便有更多的启发。所以,在生物化学教学中,要以探究为根本,从精神和内容方面给予学生帮助,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相信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罗辉,周三牛,郭红英,等.以临床问题为中心教学法在中专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
2:刘彤,金小花,姚芹,等.高职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现代农业科技,2010(22).
3:高凤丽,罗辉,周三牛.以临床问题为中心教学法在中专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1(26):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