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针对双减政策的对策建议范文

针对双减政策的对策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针对双减政策的对策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针对双减政策的对策建议

第1篇:针对双减政策的对策建议范文

一、我市污染减排工作现状

__作为传统工业城市,污染减排是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有效、最直接的倒逼杠杆。“十一五”前两年由于多种原因,我市成为全省唯一未完成两项污染减排任务的市,欠账居全省之最,省环保局对推进__减排工作高度重视。针对__减排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将污染减排工作作为加强环境保护的“牛鼻子”来抓,坚持科学治污、铁腕治污,并明确提出了“让达不到节能减排要求的增量项目进不来,让不重视节能减排治理的存量企业立不了足,对完不成减排任务的县(市)区坚决实行一票否决”,而且经常调度减排项目,为完成我市污染减排任务提供坚强保障。

但由于历史欠帐太多,加之总量控制目标过低、排放强度居全省之首,污染减排工作任务仍异常艰巨,完成“十一五”目标的压力很大,“十一五”后两年污染减排形势异常严峻。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设立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污染减排工作,工作缺乏连续性,环境统计与总量控制脱节,对上争取和衔接不够,致使环境统计数据失真,总量控制目标过低,污染减排形势十分严峻。主要存在以下现状:

(一)上报基数虚高。20__-20__年我市环境统计数字明显失真。环统显示:cod排放量从20__年的38937吨猛增到20__年的60103吨,净增21166吨;

so2排放量从20__年的23458吨猛增到20__年的39607吨,净增16149吨,两项均不符合环统数据每年相差10%以内的要求。如,根据实测,从20__年到20__年,__石化cod实际排放量年均仅为728.4吨,而20__年环统数字15740吨,为实际排放量21.6倍。

(二)排放强度过大。由于20__年的上报基数虚高,测算得出:工业cod排放强度为52.37吨/亿元gdp,为全省(25.

7吨/亿元gdp)的两倍多,我市城镇人口cod排放强度高居101克/每人每天;so2排放强度为10公斤/吨煤,为全省(6.9公斤/吨煤)之首。由于考核方法是:当年度的cod排放增量,是将排放强度分别乘以当年新增的gdp和人口增长数;

so2排放增量,是将排放强度乘以新增的燃煤量。因此,排放强度越大,增量减排压力越大。

(三)so2总量指标过低。我市so2减排目标是,从20__年39600吨减到20__年22900吨,减排率为42%,是全省平均减排率4%的10倍多,完成“十一五”污染减排目标异常困难。压力更大的是,由于对上争取和衔接不够,20__年省环保局下达给我市20__年so2总量指标仅为2.29万吨,其中1.29万吨分配给电力行业(皖江电力、石化热电),全市非电及生活so2总量控制目标只有1万吨,只占全省1/30。从市政府下达给各县(市)区总量指标可以看出,有的地方只分配到so2总量指标70—80吨,严重困扰项目的申报。

为了完成20__年的减排任务,市环保局领导亲自坐镇,精心部署,在各单位各部门全力支持配合下,举全局之力,强力推进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局就全市的减排工作,专题向市人大、市政协、市派进行了汇报,省人大副主任、省政协副主席分别带队对我市的减排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我局的努力下,大观区政府、市人行、银监分局及各商业银行召开了__减排工作座谈会,并多次向省政府、省环保局有关领导进行专题汇报,向环保部汇报我市污染减排工作的重大举措及目前存在的一些客观困难。20__年12月8日至9日,环保部总量司刘炳江副司长一行亲自来我市,对20__年的减排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就20__年的减排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今年,市环保局共安排减排项目99个,其中cod

削减项目37个,so2削减项目62个,减排项目申报数量为全省最多。20__年上半年,__省17个地市中仅有6个城市完成减排任务,__为其中之一。20__年1月9日至10日,环保部专家组来__,对我市20__年的减排项目进行了全面的核查,充分肯定了我市20__年的减排任务。20__年,全市cod、so2排放总量首次实现双下降,首次完成了年度减排目标任务。

二、污染减排工作问题和困难

污染减排工作政策刚性约束越来越强,既有期内目标的总量控制,又有年度任务的严格考核。虽然完成了20__年污染减排任务,但是,我市减排工作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思想认识偏差。主要有:一是思想上重视不够,主观认为污染减排

是环保部门的事情。二是由于环保职能部门宣传和汇报不够,多数对国务院批转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三个办法的内容没有系统学习研究,没有认识到考核给我市带来的严峻减排形势。三是规避检查的情况比较普遍。从3月下旬国家环保部华东督察中心来我市督查看,一些地方仍然热衷于违规环评,热衷于应付检查,甚至帮助排放不达标的所辖企业逃避检查。有些企业被查出问题后,甚至态度蛮横,对抗执法。在4月1日召开的全省环保工作会议上,就通报了我市个别地方帮助企业胡弄检查组的情况。这些不得不引起高度警觉。

(二)责任落实不力。市委、市政府对节能减排工作十分重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听取汇报,朱书记专门在工业振兴大会上,提出了“坚持科学治污、铁腕治污”,“让达不到节能减排要求的增量项目进不来,让不重视节能减排治理的存量企业立不了足”。但是多数地方对如何实现“十一五”减排目标和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尚没有完整的计划安排和具体的工作部署。一是缺乏必要的责任落实,有减排指标设定,而无相应的落实到具体企业和工程的跟进措施。二是缺乏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的通盘考虑,针对

“十一五”前两年留下的减排欠账,尚未形成补欠的具体推进方案。三是缺乏系统的工作部署。20__年各县(市)区上报减排项目76个,都是环保部门的自行上报,多数地方没有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节能减排工作缺乏具体部署和强有力的落实措施。节能减排作为“四个一票否决”的工作,各县(市)区还没有像抓计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党风廉政建设那样抓节能减排。

(三)减排措施不硬。严格的考核决定了完成减排任务,必须靠过细的工作、过硬的措施。目前的问题在于:一是工程减排缺乏项目和资金支撑。我市在手的污染治理项目数量过少,缺少资金支撑。8县(市)至今仍无县城污水处理厂,离省政府设定的70%县城有污水处理厂的“十一五”目标存在很大差距。城东污水处理厂自20__年3月投入试运行以来,由于排污管网不配套(进水的cod浓度低、污泥产生量少、检查用电量、排水口在线监测等),无法办理环保竣工验收,国家总量办在核查中对我市城东污水处理厂20__年的工程减排量不予认定。二是结构减排难以确认。结构减排必须有政府相关部门权威的破产、关停正式文件及相关停水、断电以及吊销营业执照相关证明,但由于难以及时取得相关证明,致使一些实际结构减排项目没有得到国家认可。如__华邦特种纸业有限公司于20__年4月全部停产,但由于相关部门不愿提供证明材料,认定手续不齐全,致使该企业20__年实际形成的cod和so2的削减量,也没有得到认可。三是管理减排难以到位。由于多数企业仍局限于达标排放,在没有政策的激励和制度的强力约束下,企业投入资金推进管理减排的积极性不高。由于排污设施运转需要成本,加之在线联网监测设施不配套,仍有一些企业存在偷排和漏排行为。

(四)执法环境不优。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问题。一是项目准入。新上的项目能否得到环保准入,主要依据和程序是:①产业政策的导向,②区域规划的要求,③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决定属于哪一级审批,④要有资质的环评单位进行的环评(根据监测勘察)形成环评文书,⑤组织专家召开环评会议,⑥是否有总量指标,决定能否进行审批。二是建设验收。主要内容是“三同时”建设,即主体项目与治污设施建设必须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项目竣工后,①企业向环保部门提出试生产申请,批复后可投入试生产,不超过三个月,特殊情况可以延长;②试生产期间企业委托有资质的监测部门进行监测,并形成监测验收申请报告;③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三同时”验收,④到监察部门申报排污登记和许可证管理。三是执法监管。主要内容:①日常监管。根据项目准入和建设验收的内容和程序进行监管,如环评和环评审批情况、“三同时”执行情况、治污设施运行情况、偷排漏排情况等;②环保专项行动。重点对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化工、造纸、炼铁、饮水安全等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查处,挂牌督办(国家、省、市三级)区域限批、流域限批;③后督察工作。对挂牌督办的企业,区域限批的地区,以及重大环境案件和严重违法地区进行后督察;④案件的查处。

(五)执法力量偏弱。环保执法内容具体、程序严密,不仅对单个违法企业处罚严格,而且影响全市的减排考核结果。由于执法力量偏弱和存在地方护短行为,致使一些企业违法排污、关停措施无法到位,被上级督查后,就会降低我市减排监察系数,考核时就会直接扣减我市的实际削减量,这又加大了减排压力。如查处一次,监察系数就会降到0.8,查处两次,就降到0.5。我局以我市每年cod减排任务6000吨计算,如果查处一次,就要多减排1200吨,这样就要多投入5000—8000万元。

(六)我市已被列入重点监管地区。由于:一是国家、省批转的量大,今年1—3月,就受理上级批转件40多件,全省第一;二是去年专项行动中有88家企业被责令限期整改,20多家实施停产治理,33家企业被省、市挂牌督办;三是城区饮水源整治被挂牌督办(今年底必须完成);四是年初核定,我市去年减排考核全省垫底。仅今年3月以来,国家和省就连续4次到我市检查,迎检工作压力大、成本高。

三、意见与对策

污染减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是环保工作的核心。针对我市目前面临的污染减排严峻形势和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对策:

第一,进一步提高科学发展意识,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要通过发展来解决经济与环境保护问题,通过解决污染减排问题来促进发展,走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之路,始终把污染减排作为环保工作的核心、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来抓,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实现减排工作的新突破,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稳定的发展。

第二,建立强有力的部门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市级领导领衔推进重大减排项目制度,保障减排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完善《__市总量减排考核办法》,把总量减排工作作为县(市)区 党政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完不成减排任务的县(市)区实行“一票否决”。建立主要污染物减排协调例会制度,每年的5月份、11月份市政府各召开一次减排工作协调会,及时解决减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各部门联动责任制,重点是:环保部门与发改委联动,实行严格的环保准入与总量控制“双前置”的核准机制,保障增量排放及时消化;环保部门与供电、供水等部门联动,对关停企业实行断电断水的约束机制,防止关停企业“死灰复燃”;环保部门与招商部门联动,严把高排放项目引进关;环保部门与金融部门联动,严格执行绿色信贷政策,严格限制高污染、高排放的项目上马和扩建。

第2篇:针对双减政策的对策建议范文

关键词:循环经济 节能降耗 煤化工

煤化工一直是我国的基础工业之一。煤化工产业和产品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可以说,离开了煤化工行业,我国的发展简直就无法想象,甚至会瞬间陷于停顿。在我国的发展任务中,依靠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今的指导性思想。随着新的法律法规的出台和监察力度的不断扩大,以及新经济的发展需要,传统煤化工企业也要不断的提高自身,向现代化转型,降低能耗,实现循环发展。

一、我国传统煤化工企业当前存在的环保与能耗问题

1.耗能巨大,利用率低下

传统的煤化工具有典型的“三高一低”的特征,即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和低效益。从列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煤化工行业在生产的过程中,耗能巨大,而且利用率不高,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属于粗放式的发展。

2.运输等非生产过程中污染和浪费严重

我国的煤炭资源地域分布不均,这也就导致了产业发展在各地的极其不均衡性。而煤化工产品作为一种基础产品,往往从原料开采到最后的使用终端需要经过多种方式的、多次的长距离运输。而在装卸等作业过程中,浪费和损耗的总量也十分让人吃惊。

3.环境污染严重

煤炭燃烧所带来的污染物排放是中国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由于这些污染物,导致了诸如酸雨等等各种环境问题。燃煤导致的汞污染,也让我国成为世界上大气汞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直接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煤化工行业的高排放,正是造成污染的罪魁祸首[1,4]。

二、发展现代煤化工企业的意义

现代煤化工企业,致力于不断减少排放,促进资源的有效和循环利用,并且积极开发产品的附加价值,争取集约式的发展。由于传统煤化工行业存在的种种问题,发展现代化工企业,对于企业本身,整个行业和整个社会都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并且刻不容缓。

1.降低企业成本,加强企业核心技术,提高企业竞争力

发展现代煤化工企业,能够让资源有更高的利用效率,并且减少企业因为环保问题而受到处罚。企业一旦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就不必要依赖于他人,为他人的知识产权付出高昂的成本。在开发出新产品的同时,能够实现低耗能高回报的发展,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和技术实力,做大做强,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我国煤化工行业整体形象

由于行业中现存的企业大多数仍然属于传统的煤化工企业,这就造成了整个行业寻求产业技术升级和结构升级的困难,拖累了整个行业前进的步伐。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资源小国,煤炭原料也有相当一部分依赖进口。而且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对外程度不断扩大,我国煤化工整体行业也在遭受外来挑战。

3.顺应国家政策,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五年一度的全国环保大会召开前夕,国务院在10月20日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积极推进环境税费改革,研究开征环境保护税;加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具体措施,大力发展环保行业等。其别针对煤化工行业提出要强化二氧化硫和碳氧化物的治理,发展环保节能项目,降低能耗,促进循环经济。这也是对于我国的煤化工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发展现代煤化工企业,正是不断的顺应国家的发展政策,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努力[2,3]。

三、建议与对策

1.树立目标,明确责任

国家和企业自身要树立发展现代煤化工企业和促进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目标。将这一目标编制进入企业的发展计划中去,并且针对这一目标,建立健全管理机构。

2.安排节能减排专项资金

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要从财政上加大对于开展集约发展的现代煤化工企业的支持,并且有扶持性的政策。具体方法上可以让这些企业获得专门的优惠资金或者减免税的权利,减少其在转型的过程中资金上的压力,给予他们更多的宽松政策,让他们做大做强,成为整个行业的标杆,以点带面,从而对于其他企业形成刺激和鼓励作用。

3.促进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

在地域上,尽量鼓励其集群化发展,以减少物流等周边费用,形成集群效应。同时,不断的开发产业链的新的延伸方向和价值。同一种资源,在煤化工行业开发完其利用价值之后,可以尽快的交付另外一种行业进行再利用,从而达到整合资源、延伸产业链的目的。其次,开发煤炭行业多种附加价值,比如将特殊功能煤炭等等,形成产品的分类式发展。

4.不断鼓励创新,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企业要积极研究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的新对策,就要不断的关注技术提高。要成立专项基金,建立行业自己的科研机构,同时以更好的待遇吸引优秀人才前来或者回流。在企业和行业内部为人才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宽松的、良好的条件,促进与国外先进企业之间人才的交流,以便于利用知识创造源源不断的价值,形成企业和整个行业发展的不竭动力[2,3,5]。

参考文献:

[1]王素珍 高兴宏,深吸煤炭与煤化工行业节能减排对策探讨,中国煤炭,2009(5).

[2]周 刘伟,煤化工企业新产品开发的方向和对策探讨,煤化工,2008(10).

[3]国务院研究开征环保税,节能环保业迎大红包,上海证券报,2011.10.21.

第3篇:针对双减政策的对策建议范文

关键词:机动车污染 防治管理 有效实施

20世纪的伟大科技成果――汽车的数量逐年增多,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它逐步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是机动车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大中城市的主要污染物包括机会的污染物排放,并占有较大的比重,环境空气质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1.机动车污染现状

据2011年所做的统计得出,我国机动车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比较严重,主要是一氧化碳污染,相关碳氢的化合物产生的污染,氮氧化物污染,颗粒物污染,以上污染均来自于汽车等各种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

对于单个污染物来说,重、中型载货汽车及大小型载客汽车排放的一氧化碳与相关的碳氢的化合物比较多,它的总排放量达到了空气污染的三分之二以上。而氮氧化物的排放是由重、中型载货汽车及大小型载客汽车所排放的,占十分之九。所排放的颗粒物也是由以上几类汽车排放,所占的总排放量为97%,其中的汽油、燃气汽车及等的排放颗粒没做统计。在2009年,了《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管理规定》,国家要依据相关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要对机动车做定期检验,通过检验的发环保检验合格的标志。

环保标志分黄标和绿标。黄标车主要是针对性污染物排放不适合国Ⅰ排标准的汽油车,再就是针对达不到国Ⅲ排放标准的柴油车以及摩托车和三轮汽车、低速货车。在全国六千多万辆汽车中,黄标车占到了六分之一。而一辆黄标车所排放的污染物,相当于绿标车的10到30倍。

2.强化法制手段、加大管理力度

2.1环保部门要介入管理,要对所管辖范围内的机动车实施统一管理,对于排气污染的防治要加强管理,还要结合各有关管理部门相互协调,通过加大环保部门的管理实现对机动车的排放所产生的严重污染的防治与监督管理,并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违反者及时处理。

2.2在公安部门做好新车登记及机动车过户工作,对于机动车年度检测所得到的排气污染物的指标要加以控制,要通过相关政策进行监督与管理。对于超过相关规定的,不能发放车牌号以及机动车行驶证;更不准转让过户;不能进行年审。要通过法律手段加大对机动车的检测站与管理,严禁出现弄虚作假现象,如有以上问题将严惩不待。

2.3相关的交通管部门要加大对机动车维修部门的监管,要保障机动车排放性能维修的质量与指标。对车辆维修中的质量问题、质量的检验标准和维修收费问题要进行监督。

2.4通过能源监督部门加大对机动车辆以及车用燃料的销售进行监督与管理。

2.5借助于质量技术的监督管理部门与工业管理部门的合力监督,使机动车、车用发动机所产生的污染物的排放以及车用燃料提供质量保障。

3.燃料的质量还要有保障

3.1对机动车排放量有明显影响的是燃料的特性,所以对燃料的生产有限值规定,比如饱和蒸汽压及硫、铅含量的控制。

3.2要限制对排放净化系统有影响的杂质的加入,比如控制锰、硅、铁等的加入量。

4.因地制宜地推行代用燃料车改造

利用压缩的天然气或者液化后的石油气作为燃料的汽车,要实施比较系统双合理的匹配与调整,它所产生的化合物与一氧化碳的排放值远远低于相同类型的汽油车。所以,还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实现对燃料车的改造。

4.1因为所取代汽油的燃料供应系统(比如加气站的相关设施)会有不及时的情况,城市公交车和出租车的使用要优先使用等。

4.2根据当年车型, 还要及时做好系统的匹配试验, 还要结合生产厂家或者所指定的改装单位做好匹配与改造。

4.3对燃油车进行改造,可以改为双燃料车,并遵守相关的规范与标准,使车辆有足够的动力,保障汽车运行安全性的情况下加大力度进行改造,还要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总之,防治机动车污染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做好防治工作,不但需要先进技术的支持,同时还制定一系列实施机制完成。我国在机动车污染的防治方面起步晚,导到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在通过政府参与、技术改进等方法使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在以后的工作还要做好新生产机动车的污染控制工作,还要从长计议,有效控制越来越严重的机动车排放及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1]岑慧贤、余斌、李云虹.广州市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二次污染现状及污染防治对策[J].环境保护科学.2008(3):101-103.

[2]方茂东、许心凤、王则武.机动车污染防治行业发展综述[J].中国环保产业.2010(11): 22-24.

[3]雷大维.强化机动车污染减排的对策建议[J].环境保护. 2012(12): 25-28.

[4]刘景红、彭启学、康清蓉等.城市机动车排气污染及控制对策思考[J].三峡环境与生态. 2012(5): 60-62.

[5]薛平、刘丽霞.宝鸡市机动车尾气空气污染现状分析及建议对策[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71-75.

第4篇:针对双减政策的对策建议范文

一、农业农村、全民创业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今年上半年,全市各镇党委、政府和市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九届八次全体会议和全市农村全面奔小康会议精神,把“三农”问题和全民创业摆上了重要位置,围绕实施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着力推进农村各项重点工作,奋力冲刺“双过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水利建设实效突显。

今年上半年,我市针对水利工程面临的新形势,从稳定农业基础地位,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保障群众生活,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全局出发,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加大以河道整治为重点的农村水利建设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6月底全市完成总土方1714.7万方,其中完成中沟以上土方1047.98万方。1条一级河如海运河和3条二级河南凌河、丁堡河、龙游河工程均通过市级验收;焦港河薄湾段工程目前正在紧张有序的施工;三级河整治工程全部完成的37条,正在建的11条。四级河整治工程目前已完成534条,正在建的15条。如海灌区四期工程贯穿如皋南北受益范围11个镇,总面程417.9平方公里,该工程增加节水灌溉面程9628亩,改善灌溉面积5万亩;推广灌溉量水设施4200亩,总投资1250万元。上半年已完成天和桥车口、配套建筑物1050座、防渗渠42公里,干渠全部完成,支渠完成85%,所有工程都已投入运行,完成投资额1027.87万元,占投资总额82.23%。超额完成了农灌前的计划目标任务,后续工程农灌后组织实施。二案抽水闸维修工程于5月上旬全面完工,总投资额105万元,现已通过监理预验收。按照要求切实抓好防汛防旱工作的落实。由于河道整治工作的扎实推进,各项水利设施建设、维修的及时到位,今年5-6月份,在久旱未雨的情况下,较好地保障了工农业生产用水和人民生活用水,水利工程发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农林经济运行态势良好。

据统计,上半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可达19.10亿元,农业增加值10.48亿元,比去年同期的17.52亿元和9.97亿元,分别增加9.05%和5.1%。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656元,增长25%。

一是种植业稳中有增。夏粮增产增收。夏粮“四增一降”即面积、亩产、总产、产值增加,价格降低。夏粮面积69.76万亩,与去年的69.65亩持平,亩产275公斤,比去年245公斤增加30公斤,增12.25%,总产19.18万吨,比去年17.09万吨增加2.09万吨,增12.40%,价格预计每公斤1.25元,比去年1.33元,下降0.08-0.1元,产值2.40亿元,比去年2.27亿元,增加0.13亿元,增加5.73%。油菜减产减收。油菜面积、单产、总产持平略减,油菜22.5万亩,减少0.46万亩,亩产170公斤,减少2公斤,总产3.825万吨,减少了0.11万吨,价格每公斤下降0.1元左右,产值1.03亿元,减少0.07亿元,同比下降5.7%。蔬菜减产增收。全市蔬菜面积减少、亩产值、总产值增加。上半年蔬菜面积18万亩,同比减2万亩,外向果蔬6.5万亩,同比增1万亩,设施栽培3.2万亩,增加1.2万亩,总产32.4万吨,减少1.2万吨,但蔬菜价格上涨20%,蔬菜产值4.21亿元,增加0.76亿元,增幅18.05%。

二是畜牧养殖业规模与效益双增长。由于生猪收购价格稳定,市委、市政府政策导向明显,龙头企业拉动等因素,农民养殖积极性得到极大的发挥。今年以来生猪收购价格稳定,农民的养殖效益与积极性都有很大的提高,上半年畜禽养殖业总产值达5.51亿元,同比增长9.8%。生猪饲养量110万头,其中栏存68万头,同比增长12.7%,上市肥猪42万头,同比增长5%;家禽饲养量1980万羽,栏存930万羽,增长19.2%,上市600万羽;山羊饲养量45万只,波杂羊栏存5.1万只,上市2.8万只。

三是花木林业稳中有减。受粮食直补,市场需求和价格的影响,花木生产发展势头锐减。上半年花木价格下降20-30%,花木面积增加约5000亩,上半年花木面积14.8比去年同期12万亩多2.8万亩,但花木产值3.7亿元,同比下降2.6%。

四是蚕桑、渔业发展较快。蚕桑在林业中的贡献份额提升,茧价的回升和桑田的综合开发效益的提高,桑农扩桑积极性提高,上半年蚕桑全面增产增收。春蚕发种10.75万张,同比增加2.42万张,总产达9万担,同比增加1.6万担,价格每公斤22元,每公斤提高3.6元,产值达1.0亿元,同比增长0.32亿元,增幅47%。渔业产量、价格上升,淡水养殖面积9.05万亩,比上年增加0.4万亩;水产品总量1.1万吨,同比增长9.4%,上半年产值达1.23亿元,同比增长13.9%。其中,特种水产养殖面积达2.51万亩,淡水养殖产量0.93万吨,淡水养殖产值达0.95亿元。

(三)项目农业发展势头强劲

今年以来,我市强势推进农业园区建设,着力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农业园区规模和档次再次实现新突破,上半年,全市开工建设农业园区135个,同比增29%,固定资产和基础设施计划投入量2.94亿元,同比增35%。其中投入量50-500万元的112个,投资量超过500万元达南通市级考评线的农业园区12个,12个规模园区总投资额高达8700万元。

今年着力创新园区建设的新模式。一是龙头企业领办园区。江苏长寿集团投入巨资建设优质生猪及优质肉鸭养殖基地。目前投资800万元的如皋港开发区生猪养殖基地已开工兴建,并在5个镇培育了200户肉鸭养殖户;坝新肠衣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建设的万头养猪场也已进入前期准备;花木大世界的销售额突破4亿元,带动了228户规模大户的花木种植发展;长生集团带动9700户15000亩出口创汇蔬菜基地,有力地带动了基地农民的增产增收。二是招商引资兴办园区。桃元镇盘活原镇农科所60亩土地,引进上海民间资本200万元建设优质生猪养殖园区,目前土地已交割并进入“三通一平”。袁桥镇与无锡大型畜禽市场合作建设的优质家禽养殖、加工综合性园区项目已基本敲定,园区总投资将达到1000万元以上。市稻麦良种场引进浙商300万元资金建成280亩大棚草莓园区,一季亩产值达到6000万元以上;三是财政项目催生园区。九华镇利用1000万元农业资源开发项目资金重新整合配置现有优质瓜菜产业资源,新近建成西瓜园区三个,荷仁豆园区两个,市农科所在南通市农林局30万元项目资金的拉动下自筹60万元配套资金建成百亩设施农业园区,并已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四是开发市场扩建园区。九鼎鲜切花菊基地依托日本市场的旺盛需求和去年搬经镇副书记林凤平等同志探索成功的钢架大棚生长经验,新建长江、桃元等十个大棚鲜切花菊生产基地,总投资达1000万元以上。下原野生动物园今年新增投入700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增引珍惜动物,整个园区已初步达到对外开放水平。如城苏通农业观光园新增500万元资金建设的会务中心主体工程已经竣工。

(四)农村道路建设继续推进

今年,南通市下达我市镇村公路计划项目140个共计470.74万里,面对各项工作齐头并进资金需求量大,工程建设强度大,资金补偿到位率低,拖欠工程款严重,施工单位承接工程任务的积极性严重缺乏的严峻形势,不少镇党委、政府不回避矛盾,不畏惧困难,认真研究对策。特别是白蒲、下原、磨头、桃园、丁堰、东陈等6个镇千方百计组织开工,实现了农村公路建设难中有进。实现上半年已完工项目97个,共计323.93公里,完成任务里程数的68.81%;已招标及续年项目27个,共计94.42公里,其中已完成15公里;未开工项目16个,共计51.65公里。目前累计通过省验收606公里。其中今年6月通过省验收163公里。

(五)现代化示范村建设开局良好

按照“民富、村美、风气好”的现代化新农村总体目标,加强13个示范村的推进工作。一是规划的评审报批。目前,除如城镇顾庄村、如港开发区海坝村两个村外,其余11个村的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柴湾镇镇南村的规划在经过村民代表会议同意,镇人大主席团通过后,已将规划文本及有关材料上报,其余10个村正在组织镇村落实相关事宜。市现代化建设领导组已对13个现代化试点村规划逐村进行了评审。二是抓集中居住区的开工建设。东陈镇已在小区内实施中心路基础设施建设,如皋港开发区海坝村已在小区打桩动工,柴湾镇镇南村、经济开发区新王庄村也已奠基开工。

(六)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喜人

民营经济“双过半”目标要求:新增个体工商户11000户、私营企业1100家、私营企业注册资本15亿元,引进市外民资注册资本7亿元。目前,已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4254户、新发展非公司制企业659家、非公司制企业注册资本8.82亿元,已经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64.8%、59.9%、110.3%,实现了“双过半”;新增公司制企业382家、注册资本4.42亿元、引进市外民资注册资本2.6亿元,分别仅完成年度计划的34.7%、20%和19.7%,冲刺“双过半”难度较大。

上半年,我市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4254户,完成全年计划64.8%。新增个体工商户达到“双过半”目标的镇有16个:常青(100.9%)、东陈(66.5%)、林梓(64.5%)、搬经(98.8%)、高明(71.4%)、江安(55.5%)、长江(71.9%)、石庄(82.9%)、柴湾(74.8%)、雪岸(56%)、袁桥(58.8%)、如城(70%)、吴窑(58.7%)、磨头(87.8%)、下原(63.6%)、桃园(54%)。新发展私营企业1041家,占全年目标的47.3%,其中公司制企业382家,占全年目标的35%,非公司制企业659家,完成全年目标的60%。新增公司制私营企业已经实现“双过半”的只有2个:经济开发区(97.6%)、如城(61.5%)。新增非公司制私营企业已经实现“双过半”目标的镇有14个:东陈(65.8%)、林梓(55.5%)、白蒲(59.2%)、搬经(50%)、高明(86.8%)、常青(70.6%)、长江(60.5%)、石庄(55%)、郭园(63.4%)、雪岸(65.3%)、吴窑(90.7%)、磨头(105.8%)、桃园(79.4%)、下原(61.8%)。新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13.24亿元,占年度目标的44.5%,其中公司制企业注册资本4.42亿元,占年度目标的20%,非公司制企业注册资本8.82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10.2%。引进市外民资注册资本2.6亿元,占全年目标的18.6%。新增公司制私营企业注册资本超过“双过半”目标是如皋港经济开发区(72%),其他镇(区)难以实现。新增非公司制企业注册资本除有如皋港、如皋经济开发区、九华镇未实现“双过半”目标,其余镇已实现“双过半”。

二、六个镇(区)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及主要特点。

今年以来,如皋港经济开发区、九华、郭园、长江、石庄、下原等6个镇(区)围绕全年目标任务,不断调整工作思路,积极创新工作举措,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努力化解发展中的难题,着力组织推进工业经济、招商引资、项目投入、全民创业等各项重点工作,坚持啃住目标抓落实,全力冲刺“双过半”,取得了较好成果,但对照全市目标任务,一些工作还存在很大差距。

(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上半年,如皋港经济开发区,实现全部工业产值5.7亿元,同比增长26.1%,完成年计划的20.3%;全部工业销售5.4亿元,同比增长35.2%;规模工业产值4.5亿元,同比增长4.5%,完成年计划的20.5%;规模工业4.1亿元,同比增长6.4%,完成年计划的23.1%;实现规模工业利润700万元,同比增长1.2%,完成年计划的12.5%;新培育定报企业2家。九华镇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65000万元,同比增长65.1%,完成年计划的50%。规模工业产值27820万元,同比增长113%,完成年计划的45.2%;规模工业销售27183万元,同比增长109%,完成年计划的45.2%。规模工业实现利润2003万元,同比增长496%,完成年计划74.2%;新培育规模企业2家。郭园镇实现全部工业产值3.6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50.4%,同比增长54.6%;完成销售3.63亿元,完成年计划的51.6%,同比增长52.5%。实现利润104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51.5%,同比增长51.2%。规模企业完成工业产值760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45%,同比增长51%;实现销售750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44%,同比增长48%;实现利润106万元,完成年计划的26%,同比增长410%;新增定报企业数2家。长江镇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84072万元,同比增长43.33%,完成年计划的100.08%;规模工业产值56154万元,同比增长54.9%,完成年计划105.94%;规模工业销售52249万元,同比增长41.63%,完成年计划100.18%,实现规模工业利润481万元,完成年计划34.36%。新增规模企业数1家。石庄镇完成全部工业产值78103万元,同比增长39.7%,占年计划的50.7%;完成销售收入65800万元,同比增长44.5%;占年计划的46.3%,实现利润1052万元,同比增长51.1%。规模工业产值25383万元,同比增长55.8%,占年计划的46.1%;完成销售收入24516万元,同比增长56.3%,占年计划的46.3%;完成利润835万元,同比增长49.4%,占年计划的46.4%;上半年规模企业上缴税金967.7万元,占年计划的65.2%。新培育规模企业1家。下原镇实现全部工业产值4.89亿元,占年计划的55.57%,同比增长56.23%;销售收入4.86亿元,占年计划55.80%,同比增长73.57%;规模企业产值7866万元,占年计划的35.75%,同比增长141.51%。规模企业销售收入7790万元,占年计划的40.15%,同比增长152.76%;实现利润272万元,占年计划的52.3%,同比增长318.46%;新培育规模企业2家。

(二)招商引资情况

上半年,如皋港经济开发区完成合同外资1.1亿美元,同比增长300%,完成年计划55%;实现到帐外资3309万美元,同比增长159.6%,完成年计划的41.36%;完成南通市外资金2亿元,同比增长85%,完成年计划的76.90%。九华镇完成合同外资19.6万美元,完成到帐外资29.6万美元,完成南通市外资金350万元,均不能达到序时进度。郭园镇完成合同外资108万美元,完成年计划的18%;完成到帐外资10万美元,完成年计划的3.3%;完成南通市外民资328万元,完成年计划21.9%。长江镇完成合同外资363.75万美元,完成年计划48.50%;完成到帐外资143.5万美元,完成年计划35.9%;完成南通市外资民资699万元,完成年计划23.30%。石庄镇完成合外资1380万美元,占年计划的69%;上半年完成到帐外资500万美元,占年计划的50%;完成南通市外民资185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37%。下原镇完成合同外资1530万美元,占年计划76.5%,完成到帐外资855万美元,占年计划的85.50%;完成南通市外民资92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21.9%。

(三)项目投入情况

上半年,如皋港经济开发区完成项目投入5亿元,同比增长139%,完成年计划50%,其中规模项目有10个,总投资5亿元。九华镇完成项目投入16860万元,同比增长130.3%,完成年计划的45.1%;其中规模项目有17个,总投资15077万元。郭园镇完成项目投入935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55%;其中规模项目1个,总投资3000万元。长江镇完成项目投入17816万元,同比增长86.65%,完成年计划的87.33%。其中规模项目有6个,总投资10900万元。石庄镇完成项目投入16660万元,同比增长62.8%,完成年计划的41.7%;规模项目有10个,总投资8660万元。下原镇完成项目投入13800万元,同比增长123.16%,完成年计划的60%,其中规模项目有4个,总投资78070万元。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在督查中,我们看到了上半年全市农业农村、全面创业工作所取得的可喜成绩,但对照“双过半”目标要求,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经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一)要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重点工作快速推进与资金不足的矛盾。

我市镇财政原来基础就比较薄弱,在近年来的跨越发展中,各镇财政又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而经济发展反哺财政又跟不上财政支出的速度,使各镇财政不堪重负,难以支撑发展的需要。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来自几个方面:一是各镇用于兴办工业园区搞基础设施和招商引资的财政支出较大;二是用于教育现代化财政支出。三是通达工程省市补贴难以到位。省计划要求5年实施,南通市要求3年实施。而我市要求省计划2年完成。由于我市建设速度较快,目前已有323.93公里超前省计划进度,今年6月报验了163公里,补贴尚需两个月后方能到位。其余160.93公里省暂不作验收,且不予提前补贴。这样一方面造成镇垫付的资金不能及时回笼,镇政府资金压力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造成拖欠工程款数额巨大,政府信用程度明显下降,不少镇面临着招标无人投标的窘境。今年来,虽然对照南通市和省下达计划任务完工率已达72%和89.4%,但大多是去年完成的,上半年仅东陈、丁堰、白蒲、磨头、下原、桃元等镇有新增完工里程。施工队对乡镇“道路建设”的态度转变由前年抢着做去年政府骗着做演变为今年没人做的现状。今年各镇合计虽有50多公里省计划项目进行了招投标,但除东陈蒲陶线施工单位进场外,其它均因资金原因未与施工方签定合同进场施工。四是基金会清收工作效果不明显,有少数镇基金兑付时只能从有限的镇财政中挤出一部分,使镇财政压力加大。村级债务也是越积越重,超过了可承担的负荷,根据估算全市各个村居的平均负债在50万元以上。还要清醒的看到,镇村债务呈现有增无减之势,因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的为农民办实事的工程,无一不是要投入资金,迫于各项工作考核的压力,镇村干部唯有举债实施工程建设,必将进一步加剧资金收支矛盾,并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为此,建议市委、市政府:一是进一步发挥政策的杠杆作用,着力突破资金的瓶颈约束。为解决农村各项工作资金需求量大的现实矛盾,要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对已出台的政策要严格执行,领导或部门表过的态,下面做了事就要算数。对工程补贴的方式要改进,可以1/3用于启动资金,1/3用于过程支出,1/3用于验收结帐,以缓解下面的资金矛盾。二是进一步加大统筹发展力度,促进区域间的平衡发展。要正视对区域投入比例不合理的问题,调整财政收入分配结构,适当加大对困难地区交通建设的投入,改善环境条件,促进区域间的平衡发展。尤其是对少数问题突出,明显制约发展,群众呼声很高的地方不妨挤出有限的财力,给予优先解决。三是高度重视镇村两级债务的化解。要认真研究村级债务的基本状况与特点,积极寻求化解的方法。要加强对镇债务情况、财政收支运行情况的调查分析,建立镇财政收支监控与预警机制。在千方百计扩大财源增加收入的同时,对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教育的投入等既要鼓励奋发有为,也要坚持量力而行,尽量降低财政风险,确保社会稳定。四是加大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的监管。特别是要重视农村通达工程施工监管,克服个别镇重进度轻质量的问题,确保工程质量达到省规定标准,顺利通过验收,按时拿到资金补贴。

(二)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力度,强势推进招商引资、项目投入。

对照“双过半”目标要求,我市招商引资工作仍存在着利用外资进展不快的问题。我们督查的6个镇(区),上半年合同利用外资实现“双个半”是如皋港经济开发区、石庄镇、下原镇,其余3个镇未实现“双过半”;到帐外资实现“双过半”的有石庄镇、下原镇,其余4个镇(区)未能实现“双过半”目标。针对上述状况,建议市委、市政府一是加强组织协调,继续发动全员招商、驻点招商,全面收集信息;精心组织各类招商活动,广泛宣传造势,形成强烈的招商氛围。二是进一步加强跟踪督查力度,健全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倒轧时点,跟踪推进,重大项目实行日报制。三是强化服务。对大的招商项目和建设项目要建立指挥小组,统一协调,整体联动,实施全方位、全过程服务。

(三)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推动民营经济再上新台阶。

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少数镇主要领导对大力组织推进全民创业思想认识有偏差,没有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去抓,分管领导精力不集中,导致在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上没有足够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处于消极应付和观望状态。二是组织力度不到位。发展民营经济的潜力在民间,活力在民间,一些镇在组织推进全民创业、打造创业平台上组织力度不大,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因而工作进展缓慢。三是工作措施不到位。发展民营经济既要激发本地民资也要吸引市外民资。不少镇(区)没有把引进市外民资放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没能正确摆正引进民资与利用外资的关系,严重制约了本地民营经济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我们督查的6个镇(区)引进南通市外资金仅如皋港经济开发区完成“双过半”,其余5个镇均未实现“双过半”。据此,建议市委、市政府一是强化对广大干部的宣传教育,提高对发展民营经济重要性、必要性认识,进一步确立想发展、求发展、大发展的理念,形成全民创业的浓烈氛围。二是深入开展调研,及时掌握和发现各镇、开发区在推进工作上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典型,认真研究并提出对面上工作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促进工作不断加大力度,切实有效地开展。三是突出4个重点,抓好5个结合。突出深入推动“六个一批”,把抓好动员、激励快创业、创大业与规范挖潜结合起来;突出着力打造创业平台,把抓好推进标准厂房建设与搞好工业园区、工业小区建设结合起来,把抓好大型、专业市场的建设与镇区改造、搞好小城镇建设、居民集中区建设结合起来;突出发挥产业集聚辐射效应,把抓好骨干企业带动与放大板块经济结合起来;突出掀起招商引资,把抓好引进更好的市外民资拉动与充分激发本地民资创业结合起来。四是加大考核力度,进一步增强各级组织和人员的目标意识和责任意识;对考核奖励要及时认真兑现。

第5篇:针对双减政策的对策建议范文

[关键词] 国际资本流入;潜在风险;短期外债

[中图分类号] F83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8-0137-03

[作者简介]杨玉凤,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理论和实务。(江西 南昌 330013)

一、研究背景

我国在2001年底加入WTO后,开始逐步放松市场准入限制,这极大地增强了市场吸引力;加之我国经济在亚洲金融危机后保持了高速增长,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预期逐渐从贬值转为升值。与此同时,因2001年美国经济进入衰退期,美联储连续降息以刺激经济增长,使人民币与美元的利差由负转正。在此情形下,资本流入中国可获得汇差和利差的双重收益,因此国际资本流入规模猛增。据计算,在2001~2006年间,国际资本流入中国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38.64%①(见表1)。

但是在大量流入的国际资本中,其中的“热钱”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由于热钱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各国之间频繁移动,追求投机利润。当一国存在获利机会时,热钱就会通过各种途径流入套利;而一旦市场发生反向变化,热钱就会迅速撤出,从而引起一国金融市场的动荡。因而当一国有大量热钱流入时,需加以高度关注。因此,如何应对国际资本的大规模流入,及时化解资本大量流入带来的潜在风险,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分析国际资本大量流入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潜在风险,并提出当前应对国际资本大量流入的政策建议。

二、国际资本大量流入带来的潜在风险

(一)加剧国际收支失衡,增加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

1999年后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均保持顺差,特别是在2001年后,“双顺差”的金额越来越大,且在2001、2003、2004年度,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顺差额均超过了经常项目的顺差额(见表2)。

现行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顺差无疑会加剧国内外汇市场供求失衡的矛盾。尽管在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汇率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并没有得到根本缓解。在当前的外汇管理制度下,国际资本流入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要向银行结汇。因此,当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入时,在外汇市场表现出来的是外汇的供给持续增加,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必将导致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

(二)影响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增大通货膨胀压力

近年来由于人民银行持续大量买入外汇,使得通过外汇占款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日益增加,致使人民银行资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1993年人民银行外汇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重仅为10.5%,而到2006年已超过65%(见表3)。这种变化表明,我国基础货币的供应越来越依赖于外汇储备的增减,而通过国内信贷这一渠道投放基础货币的重要性已大大下降,这也就意味着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已在相当程度上受到外部经济发展的影响,其有效性已大打折扣。

2003年后由于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不断增强,国际热钱大量涌入,致使基础货币超常增长,货币供应量急剧扩张,远远超过同期经济增长率。尽管人民银行采取了相应的冲销操作,但2003、2004年仍出现了通货膨胀压力,CPI由2002年的-0.8%升至2004年的3.9%。虽然2005年后CPI有所回落,但仍高于1998年以来的其他年份(见表4)。

(三)助长国内房地产泡沫化倾向,加大国内银行体系的风险

2003年后,受房价快速上涨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境外资金通过多种渠道进入我国房地产市场。境外资金大量进入房地产市场,推动了国内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尽管2004年政府出台了多项针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以抑制房价的快速上涨,但房价上涨势头仍然未减。据资料显示,2005年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同比增长7.7%②。2006年,针对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国务院启动了以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为目标的房地产宏观调控,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调控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房价的过快上涨,但在2006年仍然有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较快。据统计,有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5.5%③。

目前在我国房地产开发中,主要以银行融资为主。有资料显示,我国房地产开发中资金来源的五成以上是依赖银行贷款④,这也就造成了银行房地产贷款快速膨胀。截至2006年末,全国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3.6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6653亿元,同比增长22.1%,增速比上年同期快5.9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商贷款余额1.4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996亿元,同比增长27%,增速比上年同期快10个百分点⑤。可见,房地产市场一旦出现问题,势必会影响银行体系的稳定。

(四)短期外债大量增加,形成国际收支风险

由于1999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一直存在“双顺差”,使得外汇储备迅猛增加,截至2007年3月底外汇储备已达到12020.31亿美元。从总体上看,我国国际收支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但是必须看到,随着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入,我国外债规模也在快速增加,尤其是短期外债(见表5)。2000年我国短期外债余额为130.8亿美元,占外债总余额的9%;2006年底短期外债余额增加到1836.3亿美元,占外债总余额的比例高达56.85%,已远远超过了国际警戒线(30%)。而短期外债占比过高,往往是引发金融危机的一个导火索,这在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多次爆发的金融危机中已得到验证。

三、应对国际资本大量流入的政策建议

(一)树立国际资本流入管理的新思路

针对国际资本的大规模流入,我国应坚持分类管理原则,而不能采用“一刀切”的管理方式。首先,对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引资,不宜硬性阻止其流入,而应通过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来消除其可能产生的负效应,如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国债回购、掉期交易等来冲销资本过量流入而增加的基础货币供应,防止出现通胀。其次,对因国内金融市场不完善导致的盲目引资和境外融资而形成的资本流入,应通过完善金融市场的建设,深化投融资体制的改革,满足国内私人部门合理的融资需求,降低其在国内融资的成本,以从根本上减少对境外资金的需求。再次,对各种违规进入的“热钱”,应利用经济手段加以遏制,如对短期跨境流入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资金征收“托宾税”,增加其套利成本,以遏制其流入。

(二)实现国际收支的动态平衡管理

从近年我国资本流入猛增的动因来看,有不少是基于人民币的升值预期。要减少资本流入中的投机性资本,就应弱化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为此应尽快改变国际收支顺差越多越好的传统观念,将国际收支的动态平衡作为管理目标:

一是尽快改变“奖出限进”的贸易政策,加快国内市场的开放进程,在重视出口的同时,要考虑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客观要求,相应增加对于国内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新技术产品以及资源型产品的进口,做到进出口总体平衡,略有盈余。

二是尽快取消内外资的不平等待遇,以消除“内资外资化”倾向。引进外资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注重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延长产业链的企业;合理引导外资的投向,切实提高外资的利用效率。

(三)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要弱化汇率预期因素对资本流动的影响,除了要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外,还要建立合理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根据“三元悖论”,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下,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就必须放弃固定汇率制,即应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汇率,而不应长期保持汇率的固定不变。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并在此后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外汇市场的发展,但是从目前我国外汇市场的现状来看,其发展仍然不够充分,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也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要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快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逐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不断扩大市场交易主体;逐步放宽对人民币兑外币交易的“实需”原则限制,增强市场活力。

(四)加速利率市场化进程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客观上要求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要进一步加快,从而使利率与汇率相互协调和配合。从近年来大量流入我国的“热钱”来看,其目的除了套取人民币升值的汇差之外,再就是为了赚取人民币与外币的利差。因此,从防范国际套利资本冲击的角度看,必须注意我国利率与国际利率的关系。随着我国资本项目管制的逐步放宽,资本流动规模必将越来越大,而在此过程中,国外利率水平对我国货币市场利率的影响力也必将加大,这就要求国内利率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与国际利率相协调。

注:

①根据2001~2006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相关数据计算所得。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③中国人民银行.2006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R].

④中国人民银行.2004年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R].

⑤中国人民银行.2006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R].

参考文献:

[1]管涛,马昀.对外资流入境内房地产市场规模的测算[J].国际金融研究,2006,(5).

[2]刘菲.资本流入、货币内生增长与物价稳定[J].财经问题研究,2003,(11).

[3]孙鲁军,高一格.境外资本流入房地产行业应引起重视[N].中国经济时报,2005-11-11.

[4]徐子福,洪昊.外汇管制环境下外资流入管理效率研究[J].金融研究,2006,(3).

第6篇:针对双减政策的对策建议范文

关键词:旧城改造;问题;发展对策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方面是城镇新区建设和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伴随而来的是旧城老化问题日益突出。城镇发展过程中的旧城区比较普遍地存在基础设施水平低,土地利用率低,布局零乱,环境恶化,城镇功能衰落等问题,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为了保证城镇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促进城镇土地的合理有效利用,改善城镇环境质量和城镇设施水平,强化旧城区的城镇功能,必须对城镇旧城区进行有计划的改造。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余年间,许多城市都进行了多轮城市规划和开发改造,城市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城市环境质量和地方特色遭受破坏日趋严重的事实也急待面对和解决。

1 旧城改造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由于旧城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所以在旧城改造过程中重视经济效益,通过对一些黄金地段的改造所获取的利润来解决部分旧城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资金。也有一些地块由于改造开发没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旧城改造则一再推迟。

1.2 重视局部改造,忽视全局的统筹协调

在旧城改造中,往往都非常重视局部每一个单体旧城改造项目的规划设计、改造质量和改造水平等各个环节,力争使每个项目成为旧城改造项目的精品和亮点工程,但是对旧城改造全局统筹性和协调性普遍没有引起重视。

1.3 重视城市景观,忽视城市特色和个性

城市特色和个性是城市的生命。但旧城改造过程中为了追求现代化城市景观,出现了大量相似的建筑,造成了“千城一面”的现状,甚至对外地建筑照搬照抄,而没有根据自身城市的特色和形态进行改造和建设,造成新建单体建筑虽然很好,但风格风貌与城市特色形态格格不入,建筑风格风貌没有整体协调性,极大地减弱了城市特色和城市个性,造成了旧城改造的质量和水平难以得到保证。

1.4 重视土地利用,忽视生态环境的建设

针对旧城区人口密度大,城市用地紧张等问题,在旧城改造时,常采用提高建筑密度和增加建筑高度的方法。城市建筑的高密度化和高层化虽然提高了城市土地的利用率,缓解了城市用地紧张状况,但同时引起了城市地区人口和产业的过度集中,公共绿地等生态环境建设的减少,导致了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

1.5 重视改造开发,忽视旧城修复和保护

旧城改造是集开发、修复、保护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改造建设。但旧城改造大都采取大规模拆迁改造的方法,对旧城区的建筑物,除古建筑外,基本上都采取全部拆除,重新建设的方针。

2 旧城改造的发展对策分析

2.1 协调旧城与新区发展进程关系

旧城和新区均为一个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相辅相成的。新区是当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发展新区将减轻旧城改建的压力。旧城和新区开发建设进程把握,应将城市新区作为重点建设区域,相应的旧城改建速度可以放慢。从旧城历史文化名城的角度,提倡“以保护为主,改善和改造相结合”的建设方针。

2.2 调整旧城改造方针政策

“双自”方针和以实物安置为主的拆迁政策在旧城改建的历史中发挥过重大作用。但是如今旧城改建全面开展之际,这些政策的继续推行无疑会给今后城市建设留下巨大的隐患,从旧城传统历史风貌保护和创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角度而言,这些政策的继续实施是不适宜的。规划建议今后的旧城改建应采取改善与改造相结合的途径,逐渐加大政府投入并采用以货币安置为主的拆迁政策,通过调整旧城改造政策,使旧城改建达到降低密度、改善环境、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3 坚持旧城改造规划原则

规划设计的质量是影响城市改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城市改造的失败很大程度上与规划设计本身的质量有关。规划建议旧城改建应坚持保护性改善和改造相结合的原则,对古城范围内应主要采取改善城市总体空间结构为主导,以疏导完善路网系统,改善环境景观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配套,调整功能布局,降低城市密度,旧城之外部分可以根据城市建设发展需要采取改造的方法。即“改善中心、改造边缘”的原则。

2.4 强化“城市运营”理念,多方筹措旧城改造资金

城市运营是运用市场机制和市场规律来调控城市发展要求与发展条件之间矛盾的一项经营管理活动,是将城市作为最大的国有资产来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营,通过营造城市的最佳投资环境和最适宜的居住条件,创造城市的品牌、提高知名度、吸引要素聚集、优化城市资源要素配置、带动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城市自身价值和综合竞争力。旧城改造的项目因拆迁量较大,尤其是有保护性要求的地块,高昂的前期投入往往令许多开发商望而却步,给旧城改造的招商引资工作造成较大的难度。政府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的开发经验,如在旧城区内先投资建设公共绿地和重要的公共设施,等周边的土地升值之后再进行土地拍卖,获得的资金再用补偿先前的建设投入。不宜采用先拍卖土地再投资基础设施的开发模式,因为在基础设施建设之前土地价格较低,基础设施投入运行以后,周边的土地虽然升值,但土地的使用权已不在政府手中。政府应加强“城市运营”的理念,多方筹措资金完成旧城区更新改造的任务,保证城市的和谐、均衡发展;而不应以缺乏资金为由而对旧城区的更新改造放任自流。

2.5 加强房屋拆迁宏观调控,完善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政府,拆迁问题的解决同样也离不开政府。关键问题是政府应该明确自己在拆迁过程中的角色,政府角色的定位将直接影响到政府作用的发挥。政府如果对自身的角色定位把握不准,其结果往往是政府施政行为的无效或低效。随着政府管理环境的变化,政府职能也应相应的发生变化。

发改、规划、房管、国土资源等部门加强对旧城改建和旧村改造工作的研究,制订地区旧城改建和旧村改造的近中远期计划,并定期下达年度拆迁计划,凡未列入年度拆迁计划的,不得实施动迁改建。对于具体改建项目,不得随意调整拆迁范围。确需调整的,必须报市政府相关部门批准。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计划和方案应明确拆迁范围、拆迁对象、拆迁实施步骤、补偿安置方案、安置房建设方案和临时安置周转房房源情况、各项拆补偿费、补助费预算,以及拆迁期限、具体时间安排等。对于尚未制定详细拆迁计划的申请单位,一律不予发放房屋拆迁许可证,不得实施动迁改建。

过去的拆迁政策对集体土地平屋拆迁采取“一翻三”减宅基地调换的补偿安置方式,而新拆迁政策对房屋拆迁补偿安置体现造价原则。因此应积极引导被拆迁人转变思想,用造价原则做好新老政策的衔接,协调好征地与拆迁二者之间的矛盾,即维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又维护拆迁安置政策的严肃性。

3 结语

旧城改造历来是城市建设中最复杂、涉及面最广的一项系统性的社会工程,是涉及到政府、社会、经济和公众等方方面面的综合性工作,也是群众最为关注的重大问题。旧城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从根本上解决旧城区存在的各种城市问题,进行城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可以说,旧城改造是以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强化城市整体功能为主要目的,在城市老化地区有计划地实施再开发、修复和保护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改造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力,邹毅.旧城改造困境.城市画刊.2006

第7篇:针对双减政策的对策建议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国际贸易;低碳化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3-0004-03

作者简介:王晓芳(1978-),女,山西太原人,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研究方向:经济学与国际服务贸易。一、引言

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低碳化日益受到各国重视。2009年6月美国在其《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中增加了有关碳关税的条款,即美国有权对来自不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并从2020年开始实施。法国也提出从2010年开始对在环保立法方面不及欧盟严格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此前一些发达国家也曾提出,如果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不能达成协议,将考虑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促使世界经济向低碳化深入发展,美国、欧盟和日本推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都将低碳领域作为投资的重点,低碳经济成为实现全球减排目标、促进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主要发达国家凭借在低碳领域的技术和制度创新优势,加紧制定和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构筑世界产业和技术竞争新格局。对中国来说,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一方面,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低、环境污染严重,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和确保能源安全;另一方面,我国在国际市场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球气候变暖使发展低碳贸易成为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必须采取的外贸发展模式。因此,我国从国情出发实施节能节排,转变贸易发展方式,构建环境友好型低碳贸易模式,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是当前化解现实压力和承担国际责任的迫切需要。

二、国际贸易低碳化研究综述

低碳贸易作为新的发展模式,成为后危机时代世界各国的主要贸易发展议题。关于低碳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低碳贸易的理论研究

Grossman和Krueger(1991)在研究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环境影响时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三个方面建立了对外贸易环境效应分析的基本框架。Chichilnisky(1994)认为实行贸易自由化,发达国家的环境状况会得到改善,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恶化将会加剧,全球总体环境也将趋于恶化。Copeland和Taylor(1994,1995)最早利用南北贸易模型来分析国际贸易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他们假定各国的比较优势来源于环境标准的差异,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准高于发展中国家,通过贸易可以改善环境,发展中国家则会加剧环境污染,而世界贸易从总体上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二)低碳贸易的实证研究

Wyckoff和Roop(1994)研究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1984—1986年间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量。结果发现,OECD国家进口制成品中隐含碳排放量占其总排放量的13%。Antweiler等人(2001)利用44个国家的数据研究了国际贸易与二氧化硫浓度之间的关系,发现技术的正效应要超过规模的负效应,自由贸易有益于环境的改善。Frankel和Rose(2002)利用工具变量估计双边贸易引力模型,发现环境和贸易之间相互影响。Ahmad和Wyck-off(2003)测算了24个国家货物贸易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证实了产业地理转移对全球排放的影响。Peters和Hertwich(2008)的测算结果表明2001年全球国际贸易的二氧化碳隐含排放量达到53亿吨。Nakano等(2009)对OECD 41个国家和地区17个产业的可比贸易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其中21个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存在逆差。

(三)中国对外贸易碳排放现状研究

Shui和Harriss(2006)计算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中的7%~14%是由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商品造成的。Wang和Watson(2007)的研究表明,2004年中国净出口商品隐含碳排放占中国当年总排放量的23%。You Li和Hewitt(2008)发现,中英贸易使得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1.17亿吨。Weber等(2008)研究发现,2005年中国1/3的二氧化碳排放(大约17亿吨)是由出口产品造成的。陈迎等(2008)定量研究了2002—2006年中国进出口商品的隐含能源问题。刘强等(2008)研究发现中国出口过程中带走了大约13.4%的国内一次能源消耗,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4.4%。齐晔等(2008)估算了1997—200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孙小羽等(2009)测算了中国出口贸易引发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闫云凤和杨来科(2009)测算了1997—2007年中美贸易的隐含碳,并深入分析了商品贸易和隐含碳双失衡的原因。

(四)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

1.增加新的要素禀赋与贸易内容。在传统的资本、劳动、技术、自然资源等要素之外又增加一个碳要素,将使国际贸易内容发生改变,贸易结构发生变化,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将趋于下降,而低耗能、低污染产品的比重则趋于上升。随着碳排放权交易的日益扩大,碳排放权有可能像劳动、资本、技术等其他要素一样跨国自由流动,将很有可能替代一部分货物贸易。

2.改变现有国际贸易格局。随着低碳经济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在参与国际分工过程中所拥有的比较优势将会发生转化:发达国家在新能源技术上具有优势,将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占据未来国际市场竞争制高点;而尚未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中国家则可能被迫退出国际分工——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粗加工比重大、耗能多、污染严重,而且存在路径依赖,很难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削减碳排放量。随着碳要素被引入世界经济的各个领域,在国际产业链条的不同环节上可能出现碳排放权的稀缺性差异,国际产业链面临重构。引入碳要素有可能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短时间内不足以扭转当今国际贸易的流向——发达国家出口仍以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而发展中国家出口仍然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领域。

3.低碳经济将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低碳经济建立起新的贸易壁垒,获得垄断与竞争优势。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严格的减排标准是一种技术性歧视。美欧等发达国家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国际贸易挂钩,以限制碳排放为名征收碳关税,这有可能成为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又一个借口,借此改变国际贸易竞争格局,削弱发展中国家的传统优势,对发展中国家出口构成严峻挑战。由于起点不同,征收“碳关税”将使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对立关系更趋复杂化,不利于全球齐心协力应对气候变化难题。

三、中国开展低碳贸易的现状及制约因素

(一)中国低碳贸易的发展现状

中国目前仍只是贸易大国,而不是贸易强国,国际贸易竞争力的优势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出口贸易结构总体上看还比较粗放、可持续性不强,以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来维系贸易顺差。迄今为止,中国实现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总量是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近6倍。发展低碳贸易对中国既是阻力,也是动力。近些年来,我国在低碳贸易方面实施了许多重大举措,力图通过以质取胜战略、科技兴贸战略等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对“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一直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2007年开始对重点“两高一资”产品加征关税等。但由于我国尚处于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实现对外贸易发展方式低碳化仍需不懈努力。

(二)中国向低碳贸易转型的制约因素

1.要素禀赋约束

中国已探明的常规商品能源总量为1550亿吨标准煤,占世界的10.7%,居第三位。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超过2/3,这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以石油、天然气为主的格局大不相同。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碳排放强度方面对中国特别不利:石油的碳排放系数平均仅相当于煤炭的80%,天然气仅相当于煤炭的60%,煤炭消费比重越大,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就越高,致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高碳”特征明显。中国能源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导致单位GDP能耗和主要耗能产品能耗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根据中国的能源资源条件和供需变化,到2020年中国的能源结构不会有根本性改变,煤炭所占比重仍将维持在60%以上。

2.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不断上涨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时期,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能源消费尚属于生存型消费,严格的碳排放标准将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障碍。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必然导致对能源需求不断增加,能源消费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00年后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9.7%。

3.低碳贸易的锁定效应

王晓芳:中国发展低碳贸易的现状与对策王晓芳:中国发展低碳贸易的现状与对策所谓锁定效应,即现在的决策将会影响到今后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因为基础设施、机器设备等一旦投入将成为沉没成本,其使用年限均在15年以上,其间一般不会采用新技术对其更新。例如,现在投巨资新建的燃煤电厂将被这些投资“锁定”,未来十几年内只能继续沿用传统技术,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的状况在很长时间内无法改变。

4.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处于低端位置

在现阶段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美、日、欧等国家处于领先地位,已进入服务经济时期。中国产业仍处于低端位置,在产业技术含量、附加值和竞争力等方面均与发达国家有较大落差。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中国承接了相当一部分高耗能、低效率、高排放的重化工业和制造业。受经济发展阶段和科技发展水平制约,中国正处于发达国家经历过的重工业化阶段,二氧化碳排放量自然较高。

四、实现我国国际贸易低碳化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引导,自上而下地推动低碳贸易

对于碳减排来说,客观存在着边际成本随减排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对于理性企业和经济消费者而言,发展低碳贸易意味着增加额外的成本,完全公益型发展模式很难持续,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通过补贴或碳税等形式推进我国低碳贸易的发展。例如,日本光伏企业在发展初期享受政府补贴,光伏产量发展迅速,占全球份额超过70%,后来日本取消政府补贴,德国、中国企业由于技术及成本优势,乘势而上抢占了国际市场。政府要充分发挥在构建以低碳经济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中的政策引导和协调作用。例如,符合节能环保的中国制造的电动自行车在欧美市场占有很大份额,但我国针对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国家标准过于苛刻,这就需要政府出面协调相关部门利益,对电动自行车出口予以扶持。

(二)发展低碳产业,夯实低碳贸易的基础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推动的低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未来的企业竞争必定是基于低碳产品与技术的竞争。英国能源白皮书显示,英国近30年中经济规模增加1倍,但能耗总量只增加了10%,这一方面得益于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另一方面则得益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面对国际贸易低碳化的大趋势,中国的贸易强国之路也需要用低碳化的产业基础作为支撑。中国目前的工业化水平及能源利用效率较低,尚处于工业化初期,产业低碳化任重道远。低碳经济需要政府主导,而企业应成为低碳经济的践行主体。政府应通过低碳产业规划、财政税收扶持、金融融资支持等引导企业进入低碳产业,研发低碳产品,鼓励企业积极建立低碳技术创新机制,力争在清洁和高效能源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在国际碳减排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激励企业坚持节能优先,大幅度降低能源强度,从而降低碳强度。敦促企业定期企业环境报告书,披露温室气体的产生情况及削减措施等信息,以减少碳排放。

(三)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应及时调整思路,以适应国际贸易低碳化发展趋势。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与国际社会积极协作,特别是加强在发展清洁能源和提高能效方面的全面合作,积极履行国际减排义务,共同实现全球减排目标。在节能环保领域和新能源领域抢占新兴产业和新兴技术的制高点,维护国家经济利益。我国要坚持《京都议定书》中的“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以争取更为有利的发展时机与发展空间。通过编制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沟通、协商和谈判,成为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动参与者和制定者,维护国家正当权益。

[参考文献]

[1]UK Government.Our Energy Future: Creatinga Low Carbon Economy[R].EnergyWhite Paper,2003.

[2]Wangxiaofang.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of Chinese Low-carbon Trade[J].Energy Procedia,2011.

[3]Bin Shui,Robert C·Harriss.The Role of CO2 Embodiment in US-China Trade[J].Energy Policy,2006(34):4063-4069.

[4]陈迎,潘家华,谢来辉.中国外贸进出口商品的内涵能源及其政策含义[J].经济研究,2008(7):11-25.

第8篇:针对双减政策的对策建议范文

一、基本情况

**县属亚热带,终年温暖、阳光充足、热量丰富、湿润多雨,发展种植业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橡胶、粮食、甘蔗、茶叶是**县四大传统产业。但是,近年来,农村转变了经营土地方式,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种粮面积减少,出租、转让土地较为普遍,开发种植橡胶、香蕉等经济作物面积在扩大,粮食安全面临严俊临挑战。

XX年底,全县有10个乡镇、52个村委会、502个村民小组,共有户数62620户;年末常驻总人口25.94万人,户籍人口21725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2840人,农业人口144416人。XX年粮豆播种面积296914亩,其中:水稻112779亩,比上年实际减3067亩,旱稻17719亩,比上年实际减1161亩,玉米155765亩;黄豆8068亩;其它杂粮2583亩。XX年粮食产量78021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602吨。其中分品种:稻谷43161吨,同比减少2610吨,玉米33799吨,同比增加5268吨;大豆647吨,同比增加147吨;其它杂粮414吨,同比减少203吨。

二、粮食生产发生剧变,粮食安全面临挑战

(一)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产量下降,全县粮食难以自求平衡

**县耕地面积40.39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3.36万亩,旱地面积27.03万亩;XX年全县粮豆播种面积29.69万亩,产量7802万公斤,水稻、旱稻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4228亩,产量减少261万公斤;目前全县香蕉种植面积已达5.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2.8%,占水田面积的38.9%;橡胶园面积达176.9万亩,茶园面积达11万亩。由于农民减少种粮或不愿意种粮,原因是出租土地收入远高于种粮收入,随着土地租金越炒越高,每亩租金由最初的400元上涨至XX年的1500元,农民出租粮田还在延续,越来越多的农民由粮食生产供应者转变为粮食消费者。所以**县主要产粮乡镇的许多农民把粮田出租给外商种植香蕉(出租期限一般为1-3年或1-6年),有些农民减少种粮,有些只种家庭口粮,有些农民直接不种粮,导致收购储备粮都非常困难。山区、半山区农民转变经营土地的方式,不断出租轮歇地给当地城镇居民或外商开发种植橡胶园、茶园等。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以及接待海内外旅客,粮食消费增长加快,目前粮食年消费量约6万吨,**县原本是粮食自求平衡自给有余的县,但现在粮食难以自求平衡。

(二)粮食市场供应不稳定

**县粮食供应(商品粮)从过去自产有余到现在75%从外进、波动很大,市场难于稳定,目前十个乡镇除勐伴、瑶区市场上见到自产粮外其余乡镇都是外进粮,勐海县粮食进入我县市场约点70%以上,其它景洪、国内外等约占5%。如产粮区出现灾害或国内外粮食出现大的波动,给我县的粮食供应军需民食会带来很大的困难。

三、国有粮食企业现状

**县国有粮食企业于1999年进行改革、改制,XX年8月完成,企业改革改制前和改革、改制期间,工作停止不前、政企职责不明、经营产业单一、低抗承受风险能力不强、观望等靠思想严重。目前改革、改制已顺利完成,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粮食购销市场化和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如何围绕市场搞活粮食流通,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这是我县粮食企业当今的主体。XX年企业机构设置已到位,人员返聘工作也顺利完成。目前,全县粮食系统现有独立核算单位2 户,其中:购销企业1户,军粮供应1户。有在职工28人(局机关9人、收储公司13人、军粮供应站6人)。粮食购销企业固定资产总额901万元,县级储备粮151.5万公斤。当前粮食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是粮食工作的第一要务。

四、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种粮补贴政策在操作中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有的乡镇在粮食直补中体现了“平均主义”,有些农户出租了全部粮田,已不种粮食但还在享受国家种粮补贴,有的农户种粮面积多,但补贴拿得少,有些农户种粮面积少,但补贴拿多等等,种粮补贴体现不出多种多补、少种少补的优民政策,调动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二)种粮劳动力不足,主要精力都经营橡胶、茶叶产业上,因为农民种粮收益低于种植橡胶、茶叶和出租粮田的收益较好。

(三)粮食企业目前主要的问题

①产权还不够清晰、政企职责不明、经营管理机制不规范;②管理者有消极思想、市场观念淡薄;③粮食企业难于控制粮源收购、销售市场占有量越来越小,目前销售市场为零;④低抗风险能力弱、信息不灵、把握不住时机、对国家政策理解不透。

五、对策及建议

(一)县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强指导,不断提高技术部门的服务水平,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对香蕉的需求所承载的能力进行宏观调控,合理地开发香蕉产业,使其持续、健康的发展,防止该产业大起大落。

(二)针对粮食安全问题。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中,必须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既要规划出一定的面积来发展香蕉产业,以增加农民收入;又要确保有一定的粮食生产面积,以确保自求平衡,自食自给,确保粮食安全。最终实现粮食生产和香蕉产业能够共同发展。

(三)建议地方政府干预农民出租水田行为,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农田制度。加强引导、教育农民减少出租粮田的面积,缩短出租期限,以及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鼓励农民生产粮食;控制橡胶种植规模,尤其要严格控制海拔高的有林轮歇地开发种植橡胶的规模,这是保护雨林民族与雨林和谐共存的必然选择。

(四)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国家种粮补贴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让财政补贴资金真正补贴到符合政策规定的农民手中,使其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五)确立高标准经营粮食理念;做好粮食工作关键在于人,**粮食企业经过进行长期的改革、改制,虽然改革、改制已顺利完成,但经营管理方法,发展的思路都没有改变,所以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就必须改变思想观念,变过去等、靠、要的思想,变陈旧经营管理机制,要开拓创新、推新理念、用现代企业的经营摸式管理方式来发展,推动粮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六)掌握粮源、争取主动、上门收购粮食;粮食企业的工作,最主要就是要以收购为主体,粮食企业要有新的发展理念、新的指导思想、新的发展思路,开展订单收购,预约收购,跨区域收购,品种兑换,国外收购等多种收购形式。总之要敞开仓门、大量收粮,原则就是“购得进、销的出、有利润”,一定要把粮食收购工作做好。

(七)掌握粮食市场行情及时销出;粮食销售工作是粮食工作中的第二大环节,按照“购得进、销的出、有利润”的原则,粮食企业要改变过去收购一斤粮卖一斤的单一做法。首先要掌握了解粮食市场行情,如价格、运距、运费等,核对成本及时销售;二是要改变过去单一的销粮方式,采取卖原粮卖大米,卖饲料等多种品种,走出店门、主动服务;三是批发和零售相结合,原粮、大米或成品粮、饲料等按需求都进行批发和零售,以方便粮食需求者为主,服务到位。

第9篇:针对双减政策的对策建议范文

**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决策部署,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958.2亿元,增长13.2%;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84.2亿元、利税260.6亿元,分别增长16.5%、2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97.5亿元,增长26.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16.9亿元,增长23.6%;地方财政收入80.2亿元,增长1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9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83元,分别增长17%和14%。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也凝聚着审计系统干部职工的心血和汗水。

一年来,全市各级审计机关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职责,在推进依法行政、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廉政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职能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通过开展重点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提出了很好的审计建议,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各级审计机关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抗震救灾款物全方位、全过程跟踪审计,确保了资金物资的安全、有效和规范使用,促进了支援四川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审计监督成效显著。全年共审计965个单位,查处问题资金79亿元;增收节支3.1亿元,其中增加财政收入1.8亿元,减少财政拨款和归还原渠道资金1.3亿元;审计结论落实率连续八年达到100%,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是历史上最好、最彻底的一年。三是促进了各项民生政策的落实。认真开展有关民生领域的审计监督工作,通过加大对社保基金、教育收费、经济适用住房、涉农资金等民生项目的审计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各项民生政策的落实。四是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市审计局去年对49个工程的决算进行审计,审减工程造价1.75亿元,对于节约政府资金、提高投资效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五是在推动依法行政和廉政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通报审计结果,进行集体谈话,指明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要求,起到了较好的警示和教育作用。应当说,审计监督为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全市审计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审计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在财经管理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有的执行国家法规政策不够严格;有的截留挪用民生资金,侵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的财务管理水平不高,内部控制松懈,执行预算不严,花钱大手大脚,甚至铺张浪费;有的资金利用效率不高,特别是一些专项资金投入使用后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和预期的效果,等等。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审计监督是国家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经济社会越发展,改革开放越深入,市场体制越完善,就越需要加强审计监督工作。目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扩散和蔓延,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影响仍在进一步加深,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与我国经济周期性调整相叠加,外部需求萎缩与国内产能过剩"双碰头",国内经济下行的风险明显增加。为此,中央、省市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了投资规模。这些新增投资的使用情况,群众关心,社会关注。能不能保证管好用好这些资金,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让党和政府放心,让群众满意,审计机关负有重要的审计监督责任。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各级审计机关一定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扎实推进绩效审计,努力把我市审计工作做的更好,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做好我市审计工作

今年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审计工作,意义重大。各级审计机关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进一步增强服务大局的意识,突出审计重点,明确工作思路,提高监督成效,全面做好我市审计工作。

(一)加强对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和市重点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促进提高政府投资管理水平。目前,中央1000亿元投资项目共下达我市65个项目。市里初步筛选确定了市级重点项目136个,年度计划投资283.2亿元。各级审计机关要突出搞好中央新增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加强对资金使用和工程建设的审计监督,及时跟进,全程参与,使有限的资金用到需要的地方,使新增投资真正发挥积极的作用。在重点项目建设的协调推进过程中,要切实加强全程跟踪审计监督,防止出现违规操作、高估冒算、损失浪费等问题,督促各级各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投资管理长效机制,规范投资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强化监督检查,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严格控制不顾条件和需要乱上项目,严肃查处借上项目为名违规乱占耕地、侵害群众利益以及铺张浪费等行为。要着重检查资金的使用是否合规、有效,关注并及时反映政策执行情况,研究提出审计建议,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搞好民生项目审计监督,保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改善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今年,我市围绕改善民生,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城市居民住房、教育卫生、"三农"等方面将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得到更多的实惠。这些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如何,效果怎样,迫切需要加强审计监督。各级审计机关要加强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专项资金的审计和调查,确保各项资金及时配套到位,合理有效使用。要加强对群众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公共卫生、经济适用住房等重点专项资金和财政扶持资金的审计,严肃查处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挤占挪用资金以及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等问题,确保管好用好各项民生资金,促进各项民生政策落实到位。要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切实加强对支农资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惠农政策补贴等涉农专项资金的分配、拨付、使用等各个环节的审计监督,严肃查处滞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等问题,督促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要不断加强对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和物资的筹集、分配、拨付以及使用效果的全过程跟踪审计,确保重建资金按照规定专款专用,防止被侵占、截留或挪用。

(三)搞好政府性资金的绩效审计,维护财政安全。在当前经济运行面临多种困难的形势下,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非常重要。各级审计机关要把全部政府性资金纳入审计视野,大力开展绩效审计,更加关注财政资金使用和公共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促进提高财政管理水平。要加强对财政支出的审计监督,强化成本意识,加强预算约束和经费支出管理,促进建立健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公务购车和用车经费、会议经费、公务接待、出国经费等支出,节约开支、注重效益,努力降低行政成本。要积极开展政府债务负担情况审计调查,摸清各级政府的财力和债务负担情况,找准问题症结,提出建议和对策,督促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正常规范运转,维护财政安全。

(四)搞好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推动依法行政和党风廉政建设。近年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推进依法行政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从去年审计的情况看,有些单位的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还存在不少违纪违规问题。对此,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引起高度重视。审计机关作为专门的经济监督部门,要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进一步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逐步加大经济责任审计覆盖面和监督层次,对法定审计监督对象要进行全面审计,深入开展对县级党政主要负责人的审计。要加大领导干部任中审计力度,做到关口前移,加强对权力运行过程的制约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增强审计监督的时效性。要把资源环境审计纳入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以关注环保、国土等方面的资金管理和使用效果为主线,合理评价领导干部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利用等方面应负的经济责任,维护环境安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要发挥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的作用,加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强化经济责任审计计划管理和规范化建设,提高审计成果的利用效率。要强化审计结果运用,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工作制度,积极探索创新扩大审计结果运用的形式和平台。要把对领导干部的"问责"和对资金的"问效"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通报和问责制度,对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一查到底,加强对移交案件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加大对经济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五)搞好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提高审计监督成效。查处问题是手段,解决问题是目的。各级审计机关要从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把查处问题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强化管理结合起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督促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加快建立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发挥好审计的建设性作用。所有接受审计的部门、单位都要严格落实审计结论,按照审计意见和建议认真整改。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切实负起责任,亲自抓整改工作。通过整改,健全完善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制度,切实改进工作。审计机关要加强对整改的督促检查。要加大审计结果公告力度,把整改情况作为公告的重要内容,对屡查屡犯的要进行"曝光",强化社会和舆论监督。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审计整改工作,把审计整改工作纳入政府督察范围,严格要求,狠抓落实。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机制,联合督促,落实整改。要强化责任追究,将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纳入部门单位年度考核范围,对拒不执行审计决定以及屡查屡犯的,要严格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为做好审计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做好新形势下的审计工作,关键在领导、在落实。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积极为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发挥好审计监督的重要作用。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审计工作,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宪法》和《审计法》赋予政府首长领导审计工作的职责,切实负起主管责任,坚决支持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维护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独立性。要落实好国家有关规定,完善审计机关内部的职能设置,调整充实力量。要把审计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予以充分保障,积极主动地帮助解决审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支持审计机关依法审计,依法处理处罚,对干扰审计执法的行为要坚决予以制止,对打击报复或威胁诽谤审计人员的,要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