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影视表演教育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音乐教师个人求职简历模板(一)
姓名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 | 女 | 27岁(1983年8月1日)
居住地:北京
电 话:139xxxxxxxx(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2 年8个月]
学 历:硕士
专 业:音乐,舞蹈,作曲
学 校:中央音乐学院
自我评价
我是一个热情大方,自信并对理想有着执着追求的人。在校期间曾担任校、系、学生会各种职务,并担任学校学生处勤工助学岗职务,进行学校网站建设。经过有意识的锻炼,使自身的组织策划能力、团队协调能力以及自身的修养有很大提高。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待定
工作性质: 全/兼职
希望行业: 学术/科研,教育/培训,影视/媒体/艺术
目标地点: 北京,香港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 公关/媒介,市场/营销,影视/媒体,写作/出版/印刷,教师
工作经验
2008 /3--至今:中央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少于50人)[ 2 年8个月]
所属行业:学术/科研
对外合作部 院校教务管理人员
对外合作部中的项目主管、教材编撰责任编辑、钢琴培训部门成员。
2007 /3--2008 /1:北京xx文化艺术[ 10个月]
所属行业: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教育部 责任编辑
负责部门内部的网站设计、网络课件开发;教育产品开发;教辅图书出版;部门内部产品营销策略制定。
2006 /2--2006 /7:北京xx歌舞剧学院[ 5个月]
所属行业:教育/培训
中西方音乐史教研组 老师/中国音乐史、艺术概论
教授中国音乐史及艺术概论大课,有70人左右。
2003 /11--2005 /10:中央音乐学院[1 年11个月]
所属行业:互联网/电子商务
学生处 网络架构、编辑、维护
网站建设/维护(勤工助学岗)
与同班另一同学构成网站制作二人组。为学生处建设了学生会网站、团委网站、及就业中心网站,后期主要负责维护。
2003 /5--2003 /9:韩国xx media公司[4个月]
所属行业: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部门 兼职卡拉ok点唱机伴奏音乐制作师
midi音乐制作。
教育经历
2008 /9--至今 中央音乐学院 音乐,舞蹈,作曲 硕士
2001 /9--2006 /7 中央音乐学院 音乐,舞蹈,作曲 本科
音乐理论、创作、表演技能等综合学科。
项目经验
2008 /5--2008 /7 全国钢琴等级认证培训
项目描述: 主持培训课程,全程跟班。
责任描述: 策划、执行、班主任、资产分析报告均需要我这个项目主管整合资源。并且上报给部门经理审批。
2008 /3--2008 /7 全国音乐教师等级认证教材编辑部
项目描述: 将钢琴、二胡、古筝、小提琴的全国音乐教师等级认证的教材编撰成册。
责任描述: 责任编辑
2007 /9--2007 /12 教学光盘转化为网络资源
项目描述: 在xx艺术公司,主持网络资源上传项目。并且衍生出来网络直播教学系统。
责任描述: 负责音乐教育部门的资源整合。配合网络部进行全公司相关资源的统一管理。
2005 /9--2007 /7 钢琴音乐课件制作
软件环境: 音乐学系工作室
硬件环境: 音乐学系工作室
项目描述: 负责导师的钢琴音乐课件制作,申报了国家重点科研项目。限期两年内完成。拨款2万元。
责任描述: 负责课件中电脑部分程序操作,音像处理等。
语言能力
英语(精通) 听说(一般),读写(一般)
音乐教师个人求职简历模板(二)
个人信息
姓名: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88年5月
身高:173cm
籍贯:太谷市
居住地:太原市
民族:汉
政治面貌:团员
求职类型:应届毕业生
毕业院校:太原师范学院
专业:音乐学教师教育
主修:钢琴 副修:声乐 二胡
移动电话:
家庭电话:
E_Mail:
QQ/MSN:
教育经历
大学 2005.9-至今就读与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 钢琴专业成绩优秀,具备一定水平的表演能力和视奏及声乐.器乐.合唱的钢琴伴奏能力。 高中 2002.9-2005.6就读与山西省介休市汾局一中初中 1999.9-2002.6就读与山西省孝义市汾西化工公司子弟学校小学 1994.9-1999.6就读与山西省孝义市汾西化工公司子弟学校
在校实践,获奖经历
在校实践:2006-2008年 担任钢琴家庭教师,学生中不乏4岁的幼儿,也有艺术学校的老师。辅导的学生曾获得“艺彩中国”音乐舞蹈盛典山西赛区钢琴专业幼儿组金奖,少儿组银奖等.获中国音乐学院钢琴业余考级7级证书.
2006年加入太原师范学院院学生会文艺部工作实践,并参与组织策划院文艺晚会。2006年担任太原师范学院合唱比赛经济系合唱团的钢琴伴奏。2006年太原师范学院大学生校园歌手大赛曾担任城市与管理学院预选赛评委。
2007年曾在山西省太原市梅塞德斯-太原奔驰之星的年度庆典担任该公司合唱团的钢琴伴奏。并在其展销会负责钢琴演奏。
2008年在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高速公路收费站进行大学生社会实践。熟练掌握收费站缴费流程,办公室日常工作和对其员工的合唱排演工作。 获奖经历;2006年获山西省第二届青少年钢琴键盘大奖赛钢琴青年组银奖.
2008年获“艺彩中国”音乐舞蹈盛典山西赛区钢琴专业青年组金奖优秀辅导教师奖。
2008年获“艺彩中国”音乐舞蹈盛典山西赛区优秀辅导教师奖
2006年参加太原师范学院组织的公益鲜血活动无偿献血。2008年汶川地震血库告急时,为救受难群众支助支援中心血库无偿献血
2007-2008年加入太原市青年义工组织。曾组织学生捐献衣物为贫困山区的孩子。曾代表太师范学院看望敬老院里的孤寡老人,并组织学生带去文艺表演,带去快乐。
技能水平
钢琴专业技能:有14年的学习钢琴经验,熟练掌握钢琴各项技能,12岁拿到中国音乐学院钢琴业余考级9级合格证书。大学就读期间曾参加山西省第二届青少年钢琴键盘大奖赛钢琴青年组银奖.“艺彩中国”音乐舞蹈盛典山西赛区钢琴专业青年组金奖及优秀辅导教师奖。有3年的教学经验,辅导的学生曾获得“艺彩中国”音乐舞蹈盛典山西赛区钢琴专业幼儿组金奖,少儿组银奖.获中国音乐学院钢琴业余考级7级证书.计算机技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能过使用word文档.Excel.Powerpoint.制作图表幻灯片等计算机操作。2005年获得微软Word2000产品应用能手称号教师教学技能水平:能够熟练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用生动活泼的讲学风格和教学理念组织一堂内容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可以很好的运用合唱知识组织学生合唱团的合唱排演工作。具备优秀的演讲能力,流畅的表达能力,扎实的业务水平和知识水平。钢琴专业成绩优秀,具备一定水平的表演能力和视奏及声乐.器乐.合唱的钢琴伴奏能力。
自我评价
本人在校期间接受了最全面的大学基础教育,受到良好的专业训练和文化知识的培养。在教师教育,音乐教育,音乐表演,钢琴技能及二胡,声乐方面,有折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有较强的研究分析能力。钢琴专业成绩优秀,具备一定水平的表演能力和视奏及声乐.器乐.合唱的钢琴伴奏能力。 专业理论掌握全面,对教学工作有深刻的理解,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语言表达能力强,有扎实的钢琴技能基础善于把握作品的情感,具备组织理论课,钢琴执教,文艺会演,及合唱排练的策划能力,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迅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本人品德高尚,热爱集体,认真负责完成组织分配的工作和任务,爱岗敬业。能够很好的胜任音乐教师,钢琴专业辅导,文艺组织策划的工作。
求职意向
工会.团委,合唱团,文艺团体,文化宫.少年宫.市文化艺术学校,省职业艺术学院,师幼儿师范学校等艺术院校。
音乐教师个人求职简历模板(三)
个人基本简历
姓名:xuexila
国籍: 中国
目前所在地: 广州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湖北
身材: 163 cm 46 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21 岁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 中学教师:音乐教师、小学教师/幼儿教师:音乐教师、
工作年限: 0
职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 随时
月薪要求: XX--35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洪山中学实习教学起止年月:XX-09 ~ XX-11
公司性质: 事业单位所属行业:教育事业
担任职务: 初中音乐教师
工作描述: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车胤中学实习教学起止年月:XX-07 ~ XX-09
公司性质: 事业单位所属行业:教育事业
担任职务: 高中音乐教师
工作描述:
离职原因: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武汉音乐学院
最高学历: 本科 毕业- XX-07-01
所学专业一: 音乐教育 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专 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1993-09 1999-07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实验小学 学生
1999-09 XX-07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梅园中学 学生
XX-09 XX-07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第一中学 学生
XX-09 XX-07 武汉音乐学院 音乐教育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良好
国语水平: 良好 粤语水平: 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XX年9月,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武汉音乐学院,在李歌教授的严格要求下,自身刻苦学习,逐渐掌握了科学的演唱技巧、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从进校以来本人一直在学生会学习部工作。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本人指导学生学习声乐、钢琴,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式的教学,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而又不失严谨的氛围中学到专业知识,受到教学单位师生的好评。在社会艺术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在声乐方面的专长,多次受邀为各类单位、企业表演。
详细个人自传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来看我的这份简历,在这里有一颗热情而真诚的心渴望得到你的了解,支持和帮助。
我是武汉音乐学院演艺学院XX届毕业生,在校攻读的是音乐教育专业,师从于武汉音乐学院演艺学院李歌教授。在即将毕业之际,我回首过去的求学经历,有喜悦、有成功、有苦涩、有汗水。由于各方面不利条件,在求学过程中受到很多挫折,但我还是凭着对音乐的挚爱一路走下来。现今的我即将告别大学生涯,开始新的人生旅程,内心充满了激动和憧憬,十分渴望能在未来的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扎扎实实的工作,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
我渴望毕业后能成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因为我热爱音乐,而且成为一名光荣的教师也是我从小的心愿。教师的工作是塑造人的工作,它神圣、伟大。假如我能幸运的走上教师岗位,我会尽自己的能力,做好一切。我会努力教好我的学生,让他们成才。我会教我的学生如何去做人,如何去生活,如何去面对自己的人生。我要教他们好好地去品味人生的这杯水,它不是凉的,而是暖的;它不是淡的,而是甜的。
我殷切的希望在XX年能正式成为你们的一员,我也将会以饱满的热情和坚韧的性格勤奋工作、不负领导厚望。
看过“音乐教师个人求职简历模板”的人还看了: 1.音乐教师个人简历范文
2.音乐老师求职简历范文
3.音乐教师个人简历范文
【关键词】创新型;影视人才;跨专业融合培养
创新型影视人才的培养符合高校对人才培养的内部需求,也是推进影视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本篇文章中,笔者详细阐述了高校影视人才培养的现状,并且通过不同的方面提出了如何以创新型人才为导向,培养影视跨专业人才,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一、培养创新型影视传媒人才的积极作用
(一)培养创新型影视传媒人才符合知识创新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世界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归根到底是知识的竞争力。对于影视传媒专业的学生来讲,其实就是影视传媒专业知识的竞争。影视传媒教师应当注意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具体的学习和生活中慢慢进行的。在影视教育的教学目标设定以及教学环节规划中都应当重视知识的传播与应用,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由此可见,教育创新其实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影视传媒教师提出的重要要求。教育形式有很多种,但是最终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创新意识,使人具有探索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高校若能够创新影视人才培养渠道,那么必然能顺应时代的发展。
(二)培养创新型影视传媒人才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理念
现代教育发展观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联想能力和创新能力,挖掘自己的潜力,为社会作贡献。由此可见,创新能力的培养其实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最根本的区别。传统教育有着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的特点,很显然是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要求的。因为它只是告诉学生知识是什么样的,并没有告诉学生知识是如何来的,它强调学生要积累知识,越多越好,但从未要求学生认真探索知识和理解知识。而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影视传媒教育首先应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应当摒弃传统教育理念,采用积极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认真研究教学大纲,科学规划教学体系,教师本身也应当具有创新意识,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创新人才。
(三)培养创新型影视传媒人才符合影视传媒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
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互联网逐渐应用到各个行业中,并且对行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影视传媒行业也乘着互联网的东风在近年内迅速发展,在此背景下,各大影视传媒专业迅速扩大招生,从重点大学到普通院校,跨专业培养模式也呈现出遍地开花的特点。部分经济发达的地区已经开办各种影视传媒学校,而在经济不太发达的地方,也有一些师范类学校相继开办,从公办学校到私立学校,都有开设影视传媒专业。在影视传媒专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背景下,很多学校的教师都是由一些文科专业的教师转化过来的,在教育理念以及工作经验方面都相对不足,因此师资力量的建设也不容忽视。创新影视传媒教学特色,真正培养影视传媒人才,是影视传媒行业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二、创新型影视人才跨专业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营造优良的教学氛围,时刻践行生本理念
生本理念是在素质教育理念提出之后衍生的又一重要理念,它的基本思想是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应当构建开放式的教学课堂,摒弃传统枯燥的教学理念,真正引导学生体会知识的使用以及价值。另外,在人才培养模式中也要打破传统的束缚,不断开拓创新,加快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高校首先应当在教学环境方面做出及时改变,应当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学校能够感受到浓浓的影视氛围,促进学生感受知识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第一是感悟知识,第二是学习知识,第三是使用知识。首先,影视专业人才应当具备较好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比如在影视编导、剧本创作、影视策划、灯光舞台等方面都应当有最基本的知识。其次,影视专业人才还要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因为影视从业人员要面对的是不同的舞台和剧本,不同的岗位也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影视专业人才应当满足不同工作的要求,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和角色,真正提高创新能力。最后,影视专业人才也应当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要创作一部良好的影视作品,光靠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的,需要整个影视团队互相合作、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任务。因此,创新型影视人才要具备良好的合作能力,在团队合作中及时调整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由此可见,在构建创新型影视人才的培养模式时,学校应当着力于教学环境的建设,让学生活学活用,真正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有效借助数字技术手段,促进学生艺术能力提升
多媒体出现之后,很多行业都开始使用数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影视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改革机遇。现阶段,很多优秀的影视作品与数字技术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由此可见,高校在培养创新型影视人才时也应当让学生掌握良好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让学生实现基础知识与技术能力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第一,学生应当具备最基础的数字技术处理能力。新时代下,每个人的工作都应当建立在数字基础之上,由此可见,良好的数字技术素质是培养人才的重点。第二,学生也应当树立不断学习的意识,及时提高自己的技术素质和技术能力,然后抓住数字技术的优势,提升创新能力。
(三)使用驱动式实验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要从学校的教育环境出发,还应当依靠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打造开放式的教学课堂,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证明,及时使用驱动式实验教学法,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首先,为学生引进驱动式实验教学法,能够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其次,驱动式实验教学法是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主要形式,更是能够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重要方法,由此可见,驱动式实验教学法符合影视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能力。比如2022年中国将要举办冬奥会,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采用驱动式实验教学法,比如安排“申请冬奥会争创好作品”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冬奥会这一主题中寻找相关的表演素材,自行创作或者团队合作创作以冬奥会为主题的影视作品。在这样的任务驱动下,学生既提高了探求知识的能力,还能促进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最终实现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不断加大师资队伍以及学科建设力度
教师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所在。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才能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在现代教育观念中,知识的学习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目的,方法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帮助学生认识学科本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在具体课堂上,优秀的教师会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进而习得知识。而若单纯向学生灌输知识,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抑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还应当及时了解影视热点话题,选取一些具有时效性以及普遍性的问题搬到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讨论等方式提升创新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由此可见,只有将创造性教育作为基础目标,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适应能力以及就业能力,避免学生被快速发展的行业所淘汰。除此之外,教师也应当主动发挥引导作用,不断带领学生参与一些实践性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五)家庭、学校、社会合力,打造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任务,只有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同合作才能完成。高校对学生进行创新培养,其实是对人才资源的重组和整合。在高校教育体系不断改革的过程中,学校应当加强与家庭之间的合作,并且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共同为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作出贡献。高校是培养影视人才的主要场所,对人才的打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家庭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生活的家庭环境、接受的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联。从社会的角度来讲,如果氛围较为自由宽松,学生的思维也会比较活跃。社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社会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历以及经验,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新的人才培养机制下,影视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应当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进行,而是应当不断改革,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一方面,当下社会经济以及影视行业的不断发展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影视人才,这样才能满足更高的要求,不断推进社会经济和影视行业的继续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影视专业教育应当不断改革、不断创新,认真制定教学目标,改变教育模式,逐渐确立以创新型人才为导向的培养目标,真正推进影视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彦.“双创”背景下高校影视传媒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0,011(001):46-47.
[2]张全庆.论媒体融合环境下传播人才的培养——英国媒体人才教育培训带给我们的启示[J].中国广播,2019,000(012):81-84.
美育大师席勒追求的就是一种能使真善美重新联通的冲动,认为只有这种冲动才能导致感情与理性、人性与神性、艺术与科学的最佳联通(即综合)。建立在“联通”基础上的生态式教育使各种知识在人的头脑中建立起一种相互联系和相互生发的生态系统。联通的结果是产生智慧的火花。①席勒认为,联通中起关键作用的是艺术。因此,在学校基础教育中,艺术类学科的整合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多种艺术的联通,才能造就具有通感和智慧的高素质人才。其实,艺术已不再是学习的单独科目,而是作为跨越课程的方式,与所有课程相联系。如通过各种打击乐器来学习语言,通过舞蹈来学习科学等。加拿大皇家音乐学院于1994年就发起了LTTA②项目,对这种模式进行积极的倡导和实践。
正因为如此,在新世纪初始,国家教育部出台了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标准》。在新时期,高师院校应该转变观念,适应形势,设立艺术教育专业,满足基础教育现实的需要。
一、建设艺术教育专业具有政策层面的支持
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出台了《艺术课程标准》,这是国家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对基础教育中的艺术类学科进行综合的决定。浙江省政府和浙江省教育厅在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颁布以后,也多次以文件和通知的形式对艺术教育进行政策上的指导和检查。2006年8月,浙江省教育厅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联合发文《关于开展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工作专项督查的通知》。随着基础教育艺术课程改革实践的推进,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在2006年的工作计划中,重点指出:“加大艺术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力度,建设逐步适应时代要求的艺术教师队伍。”而基础教育艺术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应该由高等师范院校来进行,因此,高师院校建设艺术教育专业在政府政策层面上具有共识和支持。
二、建设艺术教育专业具有旺盛的社会需求
从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艺术课程标准》到现在,全国基础教育的艺术教师积极投入在艺术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活动中。在基础教育艺术教师拥有了更多自主教学空间的同时,音乐、美术学科的综合艺术还不是“综合”的很理想。具体表现在:第一,为综合而综合。认为综合就是音乐、美术内容的简单拼凑,或者将原本无法或难以综合的知识内容强行综合。第二,综合具有形式化、机械化倾向。第三,学生主体性的过分强化。教师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民主性,结果导致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主要原因是我们基础教育的艺术教师原来均是音乐教育或者美术教育的单科学习者,对现在综合性质的艺术课缺少一定的把握能力。作为新型的艺术教学方式,基础教育的艺术课教学,对课程资源提出了较单科艺术教学更高的要求,它既需要不同艺术学科的资源,也需要非艺术学科的元素。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多门艺术学科的专业知识技能,更要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的基础,而且具有综合各种艺术形式(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的能力。但是,目前浙江省乃至全国教师教育机构,还不能全面满足基础教育开展艺术综合教育的要求,因为在高师院校,还没有建设培养当前基础艺术教育教师的艺术教育专业。所以,基础教育的艺术课教师不能适应这种新型的艺术教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教师对艺术的综合还没有真正理解其内涵,只有真正理解了综合的含义,艺术综合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才能得到提高。对基础教育的艺术教师而言,要适应新时期艺术学科的教学要求,需要进行教育培训。笔者曾调查过多所中小学的艺术课教师,几乎100%的教师都渴望有针对《艺术课标准》的艺术教育的培训和指导。基础艺术教育的改革轰轰烈烈,迫切需要具有时代性、综合性、规范性的适合基础艺术教育的师资。因此,艺术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应该是非常乐观的。从生源及就业来说,在高师院校建设艺术教育专业是非常可行的,也是十分迫切的。
三、建设艺术教育专业具备的条件
作为高师院校的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师,原来大多是作为培养音乐表演、绘画专业的技术人才为荣的,教师多为培养学生在国内大赛获奖而自豪。对高师院校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不清楚,或者是清楚但不重视。对此,“必须是每一位在高校任教的同志明白,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应有利于培养一名合格的中等学校的艺术教师。不管出于何种‘好心’去努力塑造一个‘不合格的中等学校的教师’,这种做法都是和高师教师的任务及基础教育的需要不相符的。”③
经过十多年的讨论与实践,越来越多的高师院校的教师及管理人员,已经逐步认识到高师院校的艺术教育专业与音乐院校、美术院校的艺术专业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任务、课程资源、培养方式(方法)上的区别。尤其是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艺术课程标准》后,基础艺术教育的轰轰烈烈的改革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对高师院校有比较大的触动,对高师院校音乐(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的认识更清楚了。在此背景下,为高师院校建设艺术教育专业找到理念上的默契,为艺术教育专业的建设创造了思想行为上的条件。
综上所述,在高师院校开办艺术教育专业,不仅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基础教育艺术学科教育人才的需要,更是满足现代社会综合艺术素质要求的需要。同时,浙江省高师院校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建设艺术教育专业的条件,为探索和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艺术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浙江省高师院校建设艺术教育专业是可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注释 :
①滕守尧.生态式艺术教育与联通.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1
【关键词】小学;外来务工子女;英语学习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区外来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导致农村学校的生源随务工的父母大量涌入城区。据调查,城区外来务工子女的英语学习成绩整体偏低。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国家重视教育问题,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已引起高度重视。
1、小学外来务工子女英语学习现状
近年来,城市外来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其子女多数会选择就近的学校入学。由于当地的学校接纳能力有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逐年增加,导致学校教育资源紧缺问题愈发严重,造成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困难。学校在运行中也呈现学生多、教师少、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得不到优质的教育的问题。而学校硬件设备的短缺,致使教师无法完美的呈现课堂效果,教学用具无法满足各教师教学使用需求,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下降,学生兴趣降低,自然学习成绩普遍下降。再者,学生对新的学习环境需要熟悉,对教师的教学方式需要磨合,加上父母疏于关心,导致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对学习注意力下降,成绩降低。
2、小学外来务工子女英语学习管理策略
2.1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对子女教育的重视
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教育知识培训,需要国家政府的号召、扶持,以及企业的帮助。国家或企业可以在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地方,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帮教中心”,义务为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培训指导,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同时加入对子女的家庭教育知识,培养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子女的能力,为子女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培训方式多种多样,班级授课、参观展览、请有影响、有能力的家长现场传授,给有困惑的外来务工人员解惑。培训的内容不仅限于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理念、安全急救措施等。在培训过程中,使外来务工人员充分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子女的学习是家、校、生三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家长不可因工作推卸责任,忽视子女的学习。
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培训落实到位,劳动监管部门可以时常安排抽查,检查是否接受培训、培训效果如何。或社区组织学习交流活动,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务必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及对子女教育的重视。
2.2鼓励教师对外来务工子女采取多种教学方式
以人为本的教学,是每位教师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采用激励性评价,慢慢消除外来务工子女的恐惧、自卑感。在这种鼓励的氛围下,学生喜欢上教师的同时,爱上教师教授的知识。激励性评价,方式多样,可以针对学生个人,班级全体,切勿单一化,经常变化,又需真实。根据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注意力不易集中,多动等特点,教师可以采取听、说、读、写、唱、表演、游戏等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鉴于学生的注意力时间短,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刺激学生的不同感觉器官,例如采用多媒体教学、动画教学,学生在全神贯注的看动画中学到知识,对知识的记忆比单纯教学效果好。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动物单词(dog,cat,cow...)时,教师可以制作动物的动画形象,并编排故事,学生在观看生动的故事过程中,便记住了单词,寓教于乐,意犹未尽。这种教学模式深受小学生欢迎。
教学不是教师单纯的教,整个教学课堂都是教师的声音,而是师生共同互动、一起学习交流的过程。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师需精心设计,细心编排。例如,对小学英语中be动词的学习,教师可以编排一首歌,例如:
I用am,You用are,IT连着他、她、它;
单数is,复数are;
变疑问,往前跑,句末问号别忘记;
变否定,更容易,be后not来陪伴。
教师带领学生读,并举例讲解。学生明白后,播放音乐。开始慢节奏,方便同学记忆和跟上节奏,逐渐加快音乐节奏,顿时学生精神抖擞,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编排歌曲记忆上。甚至连淘气,经常开小差的学生也积极投入其中,一遍又一遍,学生没有厌烦。当快节奏结束时,学生露出自信的笑容,此时教师加以鼓励,使学生自尊心得到满足。在快乐学习的同时,身心变得更加健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循序渐进,慢慢消除外来务工子女英语学习障碍。
2.3端正外来务工子女对学习的态度
外来务工子女跟随父母出来打工,奔波在外,没有朋友,性格容易孤僻,不愿与同学交流,对学习没有兴趣。加上父母在外打工,对他们的教导少,导致他们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外来务工子女,教师需要加强关注,关注他们的学习状态,及时引导指正。关心他们的生活,嘘寒问暖,让学生有存在感。教师多与家长沟通,一起帮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忌急忌躁。家长与教师需以身作则,慢慢引导。外来务工子女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是前提,端正学习态度是一个过程。
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是社会大环境下的缩影,经济的发展导致人员流动较大,其子女的英语学习水平因多种因素影响普遍较低。面对这样的现状,学校需加强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的投入,教师开展多种方式综合教学,激发外来务工子女学习热情;家长提高自身教育水平,重视孩子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方共同努力,为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劳的学生而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王艳.浅谈高职英语学习兴趣激发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04期
[2]李宁.网络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J].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05期
[3]于山虎.\谈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教学[J].职业技术.2010年01期
[4]陈昌奇.高职英语有效教学探索[J].职业技术.2010年01期
[关键词]基层 科技活动 现状
1基层科技活动的概念界定
基层科技活动是国家科技活动的一个特定层次和基础支撑。
关于科技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定义为:与各科技领域,即自然科学、工程和技术、医学、农业科学、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中科技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密切相关的全部系统的体制化的活动,包括:研究与试验发展、科技教育与培训和科技服务。我国国家统计局对科技活动的界定是:在科学技术领域中与科技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密切有关的有组织的活动,它分为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以及相关的科技服务等三大类活动。
上述定义属于“国家科技活动”的广义概念。相对于“国家科技活动”而言,本研究所涉及的“基层(县域)科技活动”,指向更为广大的县域级基层和更为普遍的群众性活动。所谓“县域”基层,是指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的城乡兼容区域,包括行政区划中的“县”和“县级市”。因此,从活动的层次分析,基层科技活动往往更强调科技普及和科技教育,注重科技知识的传播应用,以提高生产力、提升群众的科技素养。显然,基层科技活动在对象上更具广泛性和群体性、在内容上更显实践性和实用性、在过程中更重协调性和互动性、在形式上更有地方性和创造性,体现出生动活泼、缤纷斑斓的特征。
基于此,围绕“科技活动是与科技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密切相关的、有组织的活动”这个内核,将研究的视点集中在基层大量存在的各类成果应用和科技服务上。具体而言,本研究的范围是:重点考察各种有助于促进当地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有益于提高基层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解决“三农”迫切问题的科学技术普及、科技教育培训和科技成果示范推广等活动。
2基层科技活动的状况―以福建为例
以福建为例,在调查方法上主要采取实地考察、书面调查、专题访谈等方式,展开了对福建全省所有84个县(市、区)的普遍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数据,经过整理、甄别和复核,摸清全省总体概况;同时根据国际上采用的多指标(投入面指标、产出面指标和过程面指标等)描述区域整体科技活动的方法,查阅了大量统计年鉴等书籍获得部分数据;另外还专门对福建省所有基层科协的组织状况、功能状况、条件状况和活动状况等进行了系统的调查;重点分析和比较属于“县域”范围的44个县和14个县级市的资料数据。
2.1 基层科技活动的主体
按照主体在科技活动中的角色功能和层次定位,分为组织主体、参与主体和传播主体等三类。调查结果表明,参与基层科技活动的组织主体约有60个,几乎涵盖了县市所有的组织机构。按统计频度的高低排序,科协组织位列榜首,说明科协组织在基层科技活动中的作用和贡献得到了广泛公认。排名前15位的组织机构还有:科技局、农业局、卫生局、教育局、林业局、文化(体)局、宣传部、农技协、农办、妇联、广播电视局、团委、水利局、工会等单位,整体上呈现出政府主导、社团协力的格局。
参与主体既包括企事业单位、高校和科研机构、农村科技推广体系等,也包括农民、城镇居民、科技人员、企事业单位职工、学生和领导干部等。调查结果表明,基层科技活动的普及教育对象,针对的主要是农民(54%),其次是城镇居民(39%),然后是专业技术人员(29%)、企事业单位职工(27%)、学生(27%)和领导干部及公务员(12%)等。这与《科普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规定的科普对象重点人群基本吻合。
传播主体在基层科技活动的主体中是相对薄弱的一块。目前用于基层开展科技活动的场所和设施,超过半数是传统的科普画廊和示范基地等,科教场馆(所)、报刊杂志和影视节目相对较少。宣传媒体的介入程度不高,缺乏足够的专门宣传、传播力量和手段。
2.2 基层科技活动的内容
按照活动的名称统计,基层科技活动约有100多项。其中,按调查中的知名度排列(前16位),主要集中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科技活动周(科普日)、农函大、“科技特派员”制度、星火计划、科技服务热线、科教进社区、“双学双比”活动、阳光工程、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夏令营、“绿色证书”培训计划、“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技入户工程、厂会协作和村会协作及金桥工程活动等品牌活动。
按照活动的类别划分,农业技术和医疗卫生方面的活动占到了55%以上,而工业技术、信息和管理等所占的比例偏低(18%以下);58%以上是一般性的科普宣传和技术培训活动,信息咨询等现代形式尚未进入主流;显性的“硬”内容如科技知识、科技项目等容易被充分关注,隐性的“软”内容包括科学精神、科技方法等属于理念上的东西不易被活动对象所领会和掌握。
从活动的手段方式看,向群众赠送科技书籍和科普挂图、设立科普宣传栏、义诊义演等方式比较常见,成果展示、影视节目和出版读物则相对较少。
这些情况表明,尽管基层科技活动的种类数量很多,但内容、形式和手段却不尽理想,基本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内容比较单一、形式比较老套、手段比较原始。不少活动仅是“例行公事”,是为了“完成任务”,表现出一种“以任务为主流”的被动与惰性。
2.3 基层科技活动的载体
在载体平台建设方面,近年出现了许多可喜的创新。以福建省为例,强调项目带动,建立健全项目的立项申报审批制度;推出“5.18”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商品交易会、闽商大会;“6.18”项目成果交易会、“海西”科技论坛;“9.7”海西经济论坛;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院士专家八闽行活动;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各类面向社会公众、包括面向进城民工的科普、技术教育培训、网络教育平台,以及福建省科技咨询服务中心组建的专家咨询平台、项目成果推介网站等等。
2.4 基层科技活动的类型
基层科技活动大致上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由中央有关部委牵头或联合发起、并自上而下贯彻实施的活动。这类活动主要有28类,大约占基层科技活动总数的39%,而且,这些活动构成了基层科技活动的综合品牌,体现出了“以政府为主导”的特点。二是科协系统组织开展的以各类科普活动为主的科技活动。这类活动主要有31类(其中有12类已经归属到第一类中),大约占基层科技活动总数的44%,支撑起基层科技活动的主干。三是地方性的特色活动,这类活动主要有24类,大约占基层科技活动总数的34%,突出了基层科技活动的特色。
基层科技活动多数是以自上而下、由“条”而“块”的方式、依附于某一特定的任务要求而开展。许多活动到了基层就自然演变成为几个相关部门的联合行动,形成了“以条块为主力”的格局。
2.5 基层科技活动的保障
人力资源匮乏在基层是个普遍现象。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基层现有的科技人员能够完全满足科技活动需要的受访者比例只有3%,而认为不能满足的则高达近42%。至于县域基层的科技经费情况,问卷调查的结果要比统计年鉴上的数字低得多:地方财政科技经费支出仅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0.5%。至于专门用在科技活动上的经费就更是有限。由于经费不足,基层科技活动场所欠缺、设施不足、信息手段落后等现象广为存在。
3基层科技活动的成效评估
3.1 活动的程度评估
按照“目标――组织――结构――功能――行为――效果”这样通常的思维模式,根据基层科技活动的组织特性、执行能力及其互动程度等情况,对其效果做出粗略、定性的判断。
从活动的场次统计可以看出,每年举办活动在5场以下的单位占了近一半,每年活动在20场以上的单位不足12%。可以判断,多数活动是集中在“三下乡”、“科技活动周”等这些统一安排的联合行动上。
从活动的时间统计可以看出,大多数活动的时间仅为一天(约49%)或半天(24%),两天以上的活动仅占27%左右。可以推测,基层开展的科技活动,主要是短时或临时活动的,比较深入持久的活动(如研发活动、系统性的专业培训活动)并不是太多。
从活动的组织者层面看,基本上局限在县域内各部门之间的“自拉自唱”(44%)或系统内上下间合作的“友情表演”(34%),与区域外合作伙伴共同开展的活动仅为3%,说明基层科技活动的“组织力”比较有限。另外,从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的程度来看,“经常合作”的约为11%,而“很少合作”或“从未合作”的却高达50%,说明基层科技活动的“技术含量”不是太高。
从群众参与活动的热情度调查情况分析,由于需求导向缺失和活动流于表面化等原因,致使基层科技活动的活力疲软,意愿低下。据统计,在被调查的人群中,“经常参加”活动者不到一半,“偶尔参加”者约为46%,另有5%的人基本不参加活动。在参加活动者中,表现得“非常踊跃”的也只占7%,而“一般”和“比较踊跃”的则占了多数,还有部分人员只是被动地参与。这说明基层科技活动远未达到一种理想的境界,至少在吸引力方面是如此。
3.2 活动的手段评估
在开展活动的手段上,现有的基层科技活动主要还停留在向群众赠书送图(67.5%)、开设宣传栏(58.5%)、设点义诊咨询(51.4%),过于简单化和概念化,与现代信息传播的潮流落差巨大,无法真正满足群众多元、具体、及时的需求。
从活动的设施条件看,问题同样严重,仍停留在“小米加步枪”阶段:多数地方开展活动的设施和场所仅限于科普画廊(64.5%)和示范基地(54.3%),而图书馆、阅览室(27.6%)、网站(23.2%),特别是科教场馆(6.8%)、电子信息系统(4.8%)等公共科技设施普遍欠缺,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普遍缺少动手实践的机会。
3.3 活动的协调性评估
综合上述几个要素及其之间的互动情况分析,现有的基层科技活动存在着几个明显的不协调:一是基层对科技活动的需求与环境条件不协调。加快创新的氛围和意识还不够浓厚,基层实际的科技投入力度偏小,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总支出大约仅为全省平均值的1/4。二是不断充实的内容和载体与主体构成不协调。科技活动的最显著特征是科技性,其主体是各类科技活动人员,而目前参与科技活动的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只占31%左右,显然,这种组织构成存在着明显的不适应性。三是开展活动目标与组织方式不协调。目标比较明确,但活动的组织方式相对僵化、缺乏活力。四是传统活动手段制约了主体作用的更好发挥,群众对科技宣传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现象时有发生。
参考文献:
[1] UNESCO. 科技统计国际标准化建议案. 1978.
[2] 国家统计局. 科技投入统计规程. 2000.
[3] 王朝才等.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EB/OL].crifs.省略, 2005-05-20.
[4] 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课题组. 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体系修订方案(征求意见稿). 2004.
[5] 福建省科协. 福建省科协系统综合统计资料. 2006.
[6] 福建省科技厅. 福建科技发展报告. 2007.
[7] 福建省科协. 2007年全省市、县、区科协组织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8] 福建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 福建统计年鉴. 2007.
关键词:主题园;特色;塑造;小池;戏曲文化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4)03-0090-03
1、前言
特色化塑造是任何时代任何设计师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国内建设各类型主题园的浪潮中如何让主题园能够展现出独一无二的特色,拥有足够多的吸引力,是我们应该探寻的问题。本文以湖北小池戏曲文化主题园为例,对特色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寻主题园特色化塑造的思路。
2、主题园形成的背景
主题园是一种以游乐为目标的拟态环境塑造,或称之为模拟景观呈现。它是基于游乐园发展而来的,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将游乐形态赋予特点的主题,并围绕既定主题未创造游乐的内容与形式的现代人工景区。
主题园的前身游乐园的最早形式可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主要通过集市杂耍未愉悦吸引顾客,这种吸引人的媒介随着贸易形态的转变,逐渐演变为专门的户外游乐场,时间约为17世纪初。欧洲兴起的娱乐花园则是游乐园的雏形,到19世纪初游乐园中加入了机械游具,使得游乐园的娱乐形式成熟起来了。而让游乐园真正转化为主题园的形式则是在1955年,世界上第一个主题园――美国加利福利亚迪斯尼乐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同时这种游乐形式也在世界各地风行开来。
我国的主题园的发展过程是从1989年起,“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等主题园在深圳的相继建成,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一种新的手段,其惊人的游人量和巨大的收益使这种新形式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轮建设。但在这轮主题园的建设也带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中最突出就是对主题文化内涵理解肤浅,并导致了表现主题特色不明显。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主题园特色化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具体案例提出相应的特色化塑造原则。
3、主题园特色化的影响因素
3.1 主题选择
随着人们精神物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旅游人群的心理和行为都发生了转变,更加趋于对个性和情感的追求,所以独特的主题,是主题园的卖点,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是贯穿整个项目的灵魂,一个成功的主题构建是主题园追求高品质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特色主题的选择是主题公园成功的基石,开发者和设计师必须高度重视对主题公园主题的选择和加工,主题公园是开发者修养、学识和创新能力的反映,它要求开发者具有敏锐的市场感觉以捕捉潜在的市场机会,并运用娴熟的商业运作经验,组织专业人员对主题进行提炼、包装和设计。同时主题公园的选择还依赖有关专业人员所作的市场调查结果。根据前期的分析和调查,选择一个合适恰当的主题,它可以是一种传承地域文化的反应,也可以是满足旅游者需求和态度的主题,或者是一种时尚元素符号,无论是哪一种主题选择,都最好与当地的文化风俗、社会风貌、生活习惯相联系,深刻的挖掘地方特色的资源,使“主题”与旅游者本身的精神物质需求相互融合渗透,这样才能塑造自己的特色。
3.2 空间布局及形态
主题园的空间形态具有的独特的性质和功能,优美的空间形态,能创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赋予主题园以美好的形象特征和意境体验。利用轴线式、递进式、并列式或者互含式的空间组合,形成良好的空间序列,有节奏地组织环境韵律,呈现序幕、及松弛不同阶段,使游人长时间保持体力和激情,同时主题也得到升华。
3.2.1 自然景观空间
影响主题园特色的自然景观空间是地形地貌和植物营造的自然空间,这类空间是园区最原始的空间,通过这些空间的营造可以达到突出主题特色的效果。自然景观空间作为主题园中的一大景观要素,其设计直接影响到主题公园的游览感观,因此要充分利用地形来体现主题景观特色,并通过地形使游客有很好的游园感受。在对自然空间进行塑造时,利用地形来改善立面形象,选用与主题相一致的本土植物,利用光线给游客创造符合主题的心理氛围,以此营造出的自然景观空间能体现特色主题场景。
3.2.2 游乐设施空间
主题园游乐设施空间包括娱乐休闲设施空间和游憩服务设施空间。在研究确定了各种设施的数量和接待能力后,再进行空间设计,确定游览线路、体量组合、色彩搭配和风格等。娱乐休闲设施空间一般包括游艺设施、展示设施和表演设施等,在注重惊险性和刺激性的同时,也要考虑主题情节化和环境化。如在造型设计中融入一定的主题故事情节和与之相适应的环境因素,使之更富戏剧性。游憩服务设施空间内容较多,包括了游憩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这些游憩服务的设施在空间上应根据主题确定空间的布局形式和风格,保持与整个主题园的风格的融洽。
3.2.3 道路广场空间
广场与道路是主题公园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是整个园区的骨架、网络。广场与道路的规划与设计,往往反映主题园的主题面貌和风格。主题园中的道路空间和一般城市的道路空间不完全一样,除了拥有交通组织的功能外,还有景观上的要求,交通性是要从属于游览性的,例如提供休憩所用的园路、广场的地面铺装、线型、色彩等本身是景观观赏的一部分。主题园中的广场空间一般都是多功能的,除了交通集散空间之外,同时还是举行表演和其他大型露天活动的场所,这些表演活动是主题表达的另外一种形式,同时也是使主题园充满活力的较好方式。
3.3 建筑景观
一个成功的空间形态设计是巧妙的运用环境各要素,使其相互协作,共同配合,以达到满足人们各项需求的功用。主题园的特色化塑造可以充分运用艺术创新的设计手法将主题元素进行物化融合,再充分运用物质空间的环境要素未表达意识形态上的精神内涵。建筑和景观小品设施是主题特色的重要载体要素,不同类型的主题也对应着风格不同的建筑,建筑的形式、材料以及颜色都应该符合主题园的整体主题氛围。在主题园建筑的设计和配套上,在满足使用功能和造景功能的基础上,组织具有主题思想的建筑空间序列,保持恰当的建筑尺度和比例,创造出造型新颖,具有地域风格,传递强烈主题气息的建筑景观。
3.4 场所体验活动
传统游客在主题公园游玩的形式多是被动游憩形式,而如果要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娱乐需求,则要通过分时间、分景区、有计划地组织参与性很强的互动体验活动,满足游客空间精神层面上的需要,再与物质空间、主题活动等紧密融合在一起,能够营造特色的空间环境。
这种体验活动项目的安排是主题园场所精神的展现,是以令人满意的方式满足人们的不同行为需求,个性的场所体验是主题园追求的设计目标,是主题文化、商业文化的集中体现。
4、小池戏曲文化主题园特色化的塑造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小池镇地处鄂赣皖三省交界,是黄梅县域副中心,是万里长江和千里京九的交汇点,素有“鄂东门户”和商贸旅游“金三角”之称。规划主题园基地地形平坦,有太子湖和甘露湖两大水系分布(如图1)。
4.1 小池戏曲文化主题园特色资源整理
小池镇拥有两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和黄梅挑花,同时小池镇拥有每年颇受欢迎的赛龙舟举办地――东港景色宜人,小池镇还有两处古遗址:塞墩遗址和水月庵遗址,两处古建筑:妙乐寺和古墓葬:陈尚伦夫妇墓。诗词、楹联、武术等民间艺术在这鄂东小镇氛围甚是浓厚,穿越2500年的吴楚民俗文化在小池镇这片土地上熠熠生辉。规划以小池镇西面太子湖及绿地景观为依托打造戏曲文化主题园区,整合黄梅与小池的黄梅戏曲旅游资源,同时引进其他戏剧文化,打造一个集观影、欣赏、体验、培训为一体的综合益智休闲戏剧文化主题园。
4.2 小池戏曲文化主题园特色塑造的基本原则
4.2.1 依据需求明确主题定位原则
在对主题园开发前,对其市场分析、资源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主题特色形成的基础,是开发者盈利的前提,也是设计师对空间风格把握的方向。前期分析应以主题园所在的地域背景,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地域周边的环境资源以及居民的生活习惯为着手点,从宏观到微观进行全面的调研和解析,确保发展方向与区域整体发展相协调,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和条件,明确具有特色的主题定位。
4.2.2 特色文化资源的继承与创新原则
对自身特色文化资源的继承既能提升主题园的吸引力同时也可以保持与其它园区的差异。在设计规划时,使人们联想或回忆起过去某个设计或者某种过去,都是传承的体现。对特色文化资源的继承也决不局限于整体风格方面,通过对形式的抽象变形,也能取得相似的效果,并且在文化资源抽象变形中寻找能吸引不同层次游客的创新点。
4.2.3 时代性原则
主题园特色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场地的规划要体现时代特征,让自然的历史变迁、文化变迁融入到现在景观中,使游人更有亲切感和认同感。
4.2.4 可持续发展原则
遵循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容量相适应的原则,同时遵循上一层次规划所划定的生态功能保护区范围,制定相应的开发与管制政策;保护园区的自然风光及水域,控制开发强度,严格控制重要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廊道,采取积极的建设性保护。
4.3 主题园整体结构
整个主题园占地面积约339.5hm2,形成“两轴一心四副”的主要结构。
“两轴”主要是沿着南北向和东西向的水系形成两条风景优美的景观轴线,这两条轴线将各个分景点串联起来,是每个景点都能有良好的水环境作为旅游发展的支撑。
“一心”是指黄梅戏观影景点,该景点为主要的功能中心,也是园区的入口,同时形成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商业文化街。
“四个副中心”主要是指黄梅戏场景游览体验景点、戏曲交流培训景点、戏曲文化博览园景点、黄梅挑花体验景点。
主要的游览路线是黄梅戏曲观影景点、黄梅挑花体验景点、戏曲文化博览园景点、黄梅戏场景游览体验景点、戏曲交流培训景点,形成观戏――入戏――品戏――新戏的一条线路充分发挥小池的文化特色。
4.4 主题分区
戏曲文化主题园规划的主题为“戏曲文化”,以体验戏曲的形式为线,分为四个主题序列:观戏――入戏――品戏――新戏,同时这四个主题也串联出游览的路线,让这一条线路充分发挥小池的戏曲文化的特色。四个主题的特色表现如下(见图2)。
4.4.1 观戏
通过规划设置露天戏台、观戏茶楼、戏楼等建筑打造戏曲观影基地,让游客能最直观的感受到戏曲文化的魅力,是最重要表现戏曲文化特色的主题形式。
4.4.2 入戏
通过设置戏曲体验活动,让游客与戏曲演员们进行交流和同台演出,并将挑花文化融入到展示和体验中,重点给游客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
4.4.3 品戏
对多戏种经典剧目进行设计,通过采用仿照戏曲场景的形式设计戏曲雕塑、戏曲小品以及植物,使游客能在品味戏曲文化时得到休闲。
4.4.4 新戏
规划设置戏曲交流园与戏曲培训基地,举行戏曲教育论坛和戏曲票友交流等活动,通过戏曲创新以及戏曲的教育培训新人,使得戏曲文化推陈出新,并得到进一步的传承。
4.5 主题园景点规划
4.5.1 戏曲观影景点(观戏)
该景点位于整个主题公园的东面,占地面积约59.6hm2。该景点以打造小池戏曲观影基地为主要目的,集中进行多戏种的演出,分别在每天的上午进行两场演出,下午进行两场演出,在晚上举行有一定规模的戏曲文化大型演出,配合灯光及附属设施营造良好的夜景观。从东面的入口进入是观影景点的主要中心,集中了露天戏台、茶楼和戏楼等功能,在入口区域围合的中心形成了一个百戏苑下沉广场。广场周边的戏楼、茶楼等都能有很好的视角观看露天戏台的演出。同时在水岸边建设富有趣味的滨水景观与小码头。
该景点的建筑形式主要采用白墙青瓦马头墙的建筑形式,凸显小池作为三省交界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为戏曲观影加上了浓重的文化色彩。
4.5.2 挑花体验景点(人戏)
该景点于整个主题公园的南面,占地面积约22.1hm2。挑花体验景点主要是以街区围合形式进行布置其中穿插挑花文化展示馆、挑花体验作坊以及挑花商业街等,挑花文化展示馆主要是展览一些当地民间艺人的作品以及挑花的发展历史,挑花体验作坊是供人们进行挑花体验同时可以进行挑花教学的地方。在街区的一侧设置通往水月码头的道路可以让游客乘坐轮渡前往其它园区。
该景点的建筑形式主要采用黄梅县小池镇当地的民居形式,让人们更能有身临其境的体验。
4.5.3 戏曲文化博览园景点(入戏)
该景点位于主题公园的中部,是整个主题公园的核心区域,占地面积约77.9hm2。主要提供戏曲文化的核心展示与体验,同时建设一条具有黄梅戏曲文化特色的商业文化街带动周边的发展。
戏曲文化核心展示区积聚了多戏种文化的精髓,同时兼具体验功能,可以在该景点内进行戏曲体验活动,可以与戏曲演员们进行交流和同台演出,真正让参观者体验到戏曲的精髓。
建筑形式采用现代与古代交融的形式,使戏曲发挥出时代的光芒。
4.5.4 戏曲场景体验景点(品戏)
该景点位于主题公园的西面,占地面积约58.2hm2。主要有戏曲影视基地、戏剧公园等景点,该景点融合了文化、商业等特点。戏曲影视基地要结合多戏种经典剧目进行设计,采用黄梅戏的《天仙配》、《女驸马》,京剧的《定军山》、《打渔杀家》等代表剧种进行场景和建筑的设计。戏曲公园通过戏曲雕塑、戏曲小品以及植物的种植给人们应营造一种休闲的环境,在戏曲文化的熏陶下得到休闲。
建筑形式采用仿照戏曲场景的建筑形式进行设计,使人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4.5.5 交流培训区景点(新戏)
该景点位于主题公园的南部,占地面积约41.5hm2。是用于戏曲的交流与教学,设有戏曲交流园与戏曲培训基地,主要是进行戏曲的教学和戏曲的创新,通过举行戏曲教育论坛和戏曲票友交流等活动促进该景点的发展。
戏曲交流园的主要建筑形式还是以古建筑为主,戏曲培训基地的建筑形式以现代建筑为主,体现现代戏曲教育培训的特点。
一、总体要求
大力推动服务业发展,构筑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是我市加快产业和城市同步转型、提升城市能级的必由之路。以优先发展服务业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重点,把握机遇,创新思路,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传统服务业,稳步发展公共服务业,加快形成“三二一”产业结构,构建“功能完备、动力充沛”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二、发展目标
围绕我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总体目标,确保2011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40.5%;服务业投资增速确保20%,力争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确保16%,力争17%。
三、主要任务
结合我市发展现状,把握产业发展趋势,以发展生产业为主导,以提升品质消费为突破,重点围绕现代物流,商贸流通,总部经济和商务服务,信息、软件和服务外包,文化服务(文化创意),科技服务(研发与工业设计),金融服务,旅游休闲,房地产和住房保障以及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业领域,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加强引导服务,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结构优化、比重提高、竞争力增强。
(一)现代物流。年内力争完成物流营业收入2300亿元,物流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全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2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10万标箱。整合现有物流资源,优化空间布局,引导物流企业向物流园区集中。加快发展口岸保税、港口物流、城乡配送等新型业态,提高第三方物流层次和水平。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引进国际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和技术,加大物流组织形式的创新力度,扶持发展千亿级物流产业园和道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千亿级物流产业园年内新注册物流企业力争超200家,提升产业链的核心竞争能力。加快推进沿江12个码头泊位的改造加固工作和新港区建设,力争新港区5号码头一期工程年内开工建设。
(二)商贸流通。年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达到16%以上。大力推进品质消费,打造品质生活之城,稳定发展传统商贸业,重点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配送等现代经营业态,促进网络销售与实体店销售相结合的模式,推动市场交易电子化;加大城市综合体建设力度,加快推进万达广场、金三角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形成一批城市功能型、商务商贸型、都市生活型和交通枢纽型综合体。引导城市综合体项目错位特色发展,避免同构化趋向;强化文化、旅游、商贸互动结合,着力推动一批特色街区和品质消费示范区的建设和管理,形成一批集购物、娱乐、休闲、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旅游消费商圈,组织一系列品质消费主题活动。
(三)总部经济与商务服务。加大总部经济引进和培育力度,重点引进与我市优势产业相关联、行业领先的跨国公司,在设立区域性综合型总部以及投资、营销、研发、物流、金融等职能型总部。突出地区销售总部的引进,走差别化、特色化发展之路,鼓励本地企业优化经营组织方式,分离设立综合型总部和职能型总部。提升总部经济规模和水平,年内新引进项目20个以上,新开工项目5个以上,新增投入15亿元;积极发展会展业,国际会展中心要发挥场地优势,保持活动常态化;大力发展会计审计、涉外律师、企业咨询、资产评估等高端商务服务业,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层次。
(四)信息、软件和服务外包。年内新建三创载体50万平方米,新增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50家,培训服务外包人才5000人次,实现软件销售48亿元,同比增长37%,力争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营业收入增长30%。以三创载体为依托,提高产业孵化能力,加大对30家重点软件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基础软件、嵌入式系统软件、系统集成服务、信息技术外包和先进制造业软件;以发展研发设计外包为方向,加快电子商务、检测认证、培训认证、客户服务、采购/供应链管理外包等流程类服务外包;加快发展医药和生物科技研发、高端咨询、数据挖掘等高端领域外包;加大软件出口和离岸服务外包力度,鼓励本地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发包给当地服务外包企业,提高境内流程服务外包比重。
(五)文化服务(文化创意)。年内文化创意产业营业收入增长25%以上。重点发展广播影视、出版印刷、动漫游戏、创意设计、演出娱乐等门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年内新引进文化创意企业30个,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链进一步形成。“中国裳岛”按照融文化创意、设计展示、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目标,尽快形成新的亮点。加快推进天安数码城、橙天嘉禾影城、广电大厦、凤凰文化广场等项目建设,推动传统文化创意产业转型提升,促进现代出版业、艺术品、演艺培训、会展广告等新兴领域发展。促进具有高成长性的文化创意企业做大做强。年内举办第11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等重大节庆活动。
(六)科技服务(研发与工业设计)。年内力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0%以上。重点发展服装设计、船舶设计、模具设计等优势产业的工业设计。积极构建设计创意活动平台,打造工业设计信息集成和服务链;鼓励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来我市创办多种形式的研发机构;进一步完善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人才开发体系,开展合作院校150家,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300项左右;加快发展科技研发中介服务企业,提高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成功率和复合型人才培育成功率,让科技创新成为经济转型发展、产业结构提升的主导力量。
(七)金融服务。年内金融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大力引进境内外各类投资基金,引进各类风投、创投基金总额超30亿元。政府出资1亿元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发挥产业引导作用。培育销售超亿元、净利超千万元的新兴战略性产业科技创新型企业2家。年内新设立农村小额贷款公司6家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2家,指导设立科技担保公司2家。扩大金融业发展规模,鼓励和引导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投资、典当担保、私募股权、投资咨询等各类金融机构集聚发展。
(八)旅游休闲。年内旅游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以上;接待游园人数18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以南部不开发区域建设为重点,整合集聚各种资源要素,加快发展以一流的自然人文服务环境为前提,融观光、休闲、度假、美食、会展、演艺、运动等功能为一体的旅游综合区域,推动旅游业从单一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型。扶持华西村观光、海澜国际马术俱乐部等特色项目;加快推进徐霞客湿地公园二期、顾山生态农业园、月城龙舟赛基地等旅游重点项目开发建设,完善长泾老街的旅游功能;组织好中国徐霞客国际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开展十万名上海市民、万名南京市民游等大型活动,提升旅游产业档次和功能,增强旅游业发展后劲。
(九)房地产和住房保障。根据当前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稳定发展房地产业,提升能级,彰显特色。引导开发企业向社会公共管理领域拓展延伸,促进民生服务设施和商品房开发相结合,大力推广低碳、绿色、环保、节能型楼盘,重点把握龙头企业和大项目,全年新建商品房项目上市面积不少于280万平方米,建设保障性住房42万平方米。【牵头责任单位:市住保房管局、国土局、规划局、建设局】
(十)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业。稳定发展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业,加速部分非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体育健身、卫生保健、特色教育培训、社区和家政服务等社会服务业,拓展服务业发展领域。完成学校基本建设投资3.8亿元,社会教育培训率达60%以上;支持举办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社会培训机构,创建和引进社会教育知名品牌;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区域性亲子教育中心,力争在2012年投入运行;完善全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动敔山湾医院(国际医院)等12个项目建设;以创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为抓手,着力推进“体育休闲旅游区”、“中国马术产业基地”、“区域竞赛表演中心”三大基地建设,年内承办国际攀岩大师赛等8项次以上国际国内大型精品赛事。
四、工作重点
2011年,我市将紧紧围绕服务业发展重点领域,大力实施“330”计划,带动和促进全市服务业实现超越提升。
“330”计划即三个“30”:扶持做强30家龙头企业和市场;启动建设30个重点重大项目;培育形成30个特色成长型亮点。
(一)30家龙头企业和市场。龙头企业和市场既要考虑规模总量、贡献份额,又要兼顾行业代表性和成长性,使之成为我市服务业企业发展的行业骨干和示范(名单见附表一)。
(二)30个重点重大项目。年内抓好一批投入较大、特色鲜明、带动能力强的服务业重点项目,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运、早见效,形成一批现代服务业新的增长点(名单见附表二)。
(三)30个特色成长型亮点。即重点服务业集聚区10个;品质消费示范区和特色街区10个;主辅分离重点企业10家(名单见附表三)。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调整我市加快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建立服务业工作每月例会制度,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要问题,督促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形成从总体规划—年度计划—重点任务—组织推进—考核督查的工作体系。各单位要主动筹划、靠前作为、加强协作,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二)开展系列活动。以各类活动为抓手,全力推进我市服务业大发展。年内组织服务业管理干部培训2次以上,开展服务业专题招商活动3次以上,组织全国性大型节庆活动3次,举行各类会展和商业促销活动10场次以上,组织服务业岗位技能竞赛、美食节等专项活动若干次,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城市更具魅力、活力、辐射力和吸引力。
(三)抓好主辅分离。继续推进工业企业主辅分离工作,注重由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年内实现分离企业突破90家,销售突破120亿元、争取150亿元,实现税收2.5亿元。重点分离物流运输、营销贸易、研发服务、安装服务等类型,鼓励和帮助企业开展业务分离,支持成长性强、业态新颖的生产企业发展;抓好已完成分离企业的跟踪服务,帮助企业积极承揽社会业务,拓宽服务对象,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深化扶持政策,细化操作办法,做好政策兑现工作,发挥财政增量部分返还奖励政策的最大效应,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落实政策扶持。全面落实省、市和我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市财政部门负责统筹服务业各类专项资金,市服务业领导小组办公室重点落实各项奖励的审核认定。重点支持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和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强化政策宣传和企业服务,营造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各高新区、各镇(街道)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形成全市上下共同推动服务业发展的合力。
英国政府于1997年提出了“新英国”计划,其主题就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前首相布莱尔一上台就亲自担任创意产业特别小组主席,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调查、策划和推进工作。1998年出台的《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使英国真正开始利用公共政策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欧洲最大的两个创意中心就来自英国的伦敦和曼彻斯特。
英国创意产业呈现出以下特征(以下数据主要来源于2009年的《Creative Industries Economic Estimates Statistical Bulletin》):
1.创意产业增长高于整体经济增长。近10多年来,英国整体经济增长约为70%,而创意产业增长约为93%,这显示了英国经济从制造型向创意服务型的转变。1997—2007年间,其创意产业平均年增长5%,增长速度居全球之首。其中软件、电子游戏和电子出版业增长最快,达到9%,而同期整个英国经济的年增长率仅为3%。2008年创意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8%,超过任何制造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成为继金融产业之后的第二大产业。英国已成为全球创意产业占GDP比重最大的国家。
2.创意产业出口额增长迅速,就业规模庞大,企业众多。2007年,英国创意产业年出口达到166亿英镑,占英国总出口额的4.5%,其中以软件与计算机游戏及电子出版物的出口额最大,达49.6亿英镑,占创意产业总出口额的31%。音乐产业年产值约达50亿英镑,其中出口约13亿英镑,净出口收益比英国钢铁工业还要高;2008年全球销售成绩最佳的前十张专辑中,有四张出自英国音乐家。
3.从事创意产业的企业和人数众多。截至2008年,英国有157400家创意企业在跨部门商业注册机构Inter—Departmental BusinessRegister(IDBR)登记。在所有从事创意产业的企业中,约有2/3的企业集中在两大创意行业:软件与计算机游戏及电子出版业(75000家)、音乐与视觉及表演艺术业(31200家)。1997—2007年间,英国从事创意产业的人数从160万上升至200万,年均增长率为2%。在伦敦,创意人才集聚更为明显,正如英国贸易投资总署创意产业高级顾问Christine Losecaat所说:“在伦敦,五个人当中就有一位是服务于创意产业的。”
4.英国的创意设计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同。“哈利·波特”系列文化产品国际化的巨大成功,为英国打造了许多享誉全球的世界级文化产品品牌。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借助英国的专业设计,建立国际品牌,打进全球消费市场。雅玛哈、诺基亚、三星等国际著名企业均在英国有设计和研发中心,他们利用英国的创意人才打造出富有创意的产品。许多世界著名品牌的创意设计灵感都来自英国设计师,如苹果的ipod设计灵感来自于Rober Brunner等设计师、宝马的minicooper的4人装载创意设计最初来自于设计师阿历克·艾斯戈尼斯。
1.政策保障。英国政府的创意产业政策是目前国际上创意产业架构最完整的。1998年英国推出首个创意产业的政策性文件《创意产业路径文件》,明确提出了创意产业的概念和产业分类,提出为支持创意产业,政府应在企业财政扶持、文化创意产品出口、知识产权保护、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等方面作出积极努力;1999年《地方的发展维度》,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地区发展做出了规划;2000年《未来十年》,从扶持个人创意、教育培训、提倡创意生活等方面研究如何帮助公民发展及享受创意;2004年的《创意产业经济评估》公布了创意产业就业、进出口等统计数据,并介绍了产业的发展现状;2008年,为实施2003年提出的“创意英国”战略,主管创意产业的DCMS《新经济下创意英国的新人才战略报告》,提出了包括人才培育在内的26条促进建成“全球创意中心”的行动计划和相应目标。由上可见,英国创意产业基本上是通过政策制定推进的,并且形成了稳定连贯的政策支撑体系。这些政策不仅对创意产业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布局,制定了长期的创意产业发展战略,而且也提出了具体的行动措施,保证了创意产业的稳定发展。
英国创意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启示我们,发展创意产业要有政策保障。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特点之一是“中央未动,地方先行”,这种做法直接导致我国没能从战略的高度规划整个产业的发展, 如对创意产业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长远的发展计划和产业归属、核算等问题没有明确的界定;再者,缺乏中央政府的引领,创意产业全民性支持的氛围和软环境难以形成。因此,创意产业应纳入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计划之中, 并制定实施相应的政策扶持措施来引导和鼓励创意产业的发展。另外有必要成立一个专门负责创意产业发展战略规划、进行行业指导、实施管理及协助多部门联动的权威机构。
2.法律规范。英国早在1709年就制定了《安娜女王法令》,这是世界知识产权制度的鼻祖。其后先后颁布过1814年《版权法》、1842年《版权法》、1911年《版权法》、1956年《版权法》,1949年《注册外观设计法》、1968年《外观设计版权法》、1988年《版权、外观设计、专利法》。经过300多年的建设,形成了以《版权法》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同时,英国还于1993年颁布了《彩票法》、1996年颁布了新的《广播电视法》,1996年后又陆续颁布了《电影法》、《著作权法》和《英国艺术组织的戏剧政策》等。英国无论是从法律的制定还是执行以及处罚都已经十分完善,这为创意产业知识产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护。另外,英国明确了主管创意产业的DCMS部是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主要实施机构,2004年DCMS专利办公室和贸易产业部联合组建了“创意产业知识产权论坛”,负责推进创意产业新商务模式、知识产权的教育与交流。另外,英国还通过建立独立的知识产权网站,为使用者和创作者提供关于版权、商标、专利及设计等信息,促进资讯的自由流通,宣传保护知识产权的知识、法规、方法。
这启示我们,要适应产业的发展需适时修订法律。创意产业的发展对很多部门立法提出了新的客观要求,虽然我国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立法和执法在不断完善并逐步与世界接轨, 但盗版猖獗、模仿抄袭等现象仍然屡见不鲜,这对于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要对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定明确的法律规范。与此同时,还要有相应的创意产业知识产权机构,以便其对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事务进行管理。
3.人才支撑。首先是在培养创意人才上下功夫。英国政府认为,艺术教育是启发人思维的教育,是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创造力的教育。因此,英国孩子从12岁开始一直到大学都要学习设计理念,且一般都邀请专业领域的相关专家授课。其次是实施人才再造工程。英国教育机构有时会根据业界需求增设与创意产业接轨的新课程。例如,英国产业技能委员会曾在高校为电影、电视和多媒体行业实施为期3年的人才再造工程,提供了上百种课程,使66%的影视业和24%的多媒体业员工达到研究生水平,有效地提高了这些行业的创新潜能。再次是资助机构进行大众教育。英国政府出资支持一些专业的机构或协会,如艺术委员会,让这些协会来支持大众的艺术教育。在英国艺术委员会的常规资助机构中,90%以上的机构都有艺术教育的功能,33万青年人被纳入了创意合作伙伴计划中,大约3000个学校在音乐、舞蹈、戏剧、艺术和设计等学科设置了艺术学分。为了方便大众的学习,英国政府还资助成立了“人民网络”计划(People’s Network),在该计划的帮助下,公共图书馆开通了互联网终端。此外,英国还广泛吸收国际资本和创意企业,使越来越多的全球创意人才汇聚英伦。
这启发我们,创意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我国创意人才的培养受到原有教育培训机制(如忽视艺术教育)的制约, 不能适应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 创意人才的极端匮乏已成为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政府要为培养创意人才献计献策,如通过大专院校和创意企业的密切配合与联姻,使产、学、研有机结合,从源头抓起,从社会需求抓起,大力培养创意人才,建立起一套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和创意认证制度,同时要营造吸引全球创意人才的氛围。
创意是产业发展的源动力。
“资本和技术主宰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这是如今传遍世界的流行语。
创意产业是一个正在兴起的产业,焕发着强劲的生命力,凸显着巨大的裂变价值。韩国打出“资源有限,创意无限”的标语,日本喊出“独创力关系到国家兴亡”的口号,新加坡向“亚洲创意中心”、“全球媒体中心”的目标冲刺。在我国,不少城市也纷纷瞄准这一朝阳产业,深圳构想“设计之都”,上海领跑长三角“创意硅谷”,北京创意产业亮点纷呈,杭州、成都也提出要打造动漫之都、数字娱乐之都……
实践证明,创意产业的发展规模和程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目前,陕西省正处在建设西部强省、构建和谐陕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的新时期。为充分发挥陕西省的人才优势,发挥人的创造潜力,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建设步伐,创意产业亦被提到议事日程。那么,陕西省发展创意产业的资源和优势有哪些?又如何发展陕西的创意产业?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省经济学会会长冯家臻、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常平阳、尹维祖等专家在深入调研后完成的课题报告中,提出了比较明确的发展途径及对策。
产业优势比较明显
提到陕西,便会想到其丰厚的文化资源,而创意产业与文化密不可分。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门类,文化旅游业、广播影视业、新闻出版业和文娱演出等在陕西发展基础较好,已列为陕西省文化产业的发展重点。
2006年,陕西文化旅游业总收入达到418.8亿元,同比增长18.6%。接待入境和国内旅游者达到7056万人次。出版业实现利润总额27.6亿元,GDP87亿元,同比增长10.5%。广播影视业年创收入154.37亿元,实现利税8712.96万元。全省112个艺术表演团体,共演出2.2万场,观众达4020.6万人次,演出收入3041万元,推出了《迟开的玫瑰》《又一个黎明》《仿唐乐舞》《大唐梦幻》等优秀剧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截至2006年底,全省有歌舞娱乐场所1852家,从业人员13215人,年总产出4.07亿元,增加值2.66亿元,上缴税金4218万元。
在重点文化产业不断发展的同时,新兴文化产业也茁壮成长,有的已有相当规模。一是会展业已呈现密度大、规模大、规格高的发展态势。以西安市为例,现有注册登记的展览公司120多家。2006年,共办各种会展77个,参展商11万人次,成交额300亿元,创造社会综合效益20亿元。二是广告业已有相当规模。据陕西省工商局不完全统计,陕西省从事广告经营的企业2006年已有1743户,广告业收入近100亿元,三是建筑设计、建筑装饰装修业也有长足发展。现有建筑设计单位179家,有21家单位57次获国家级、省级科技进步奖,获国家专利52项。2006年底,有建筑装饰装修(幕墙)设计企业58家,建筑幕墙施工企业72家,建筑装饰装修施工企业527家,建筑装饰业产值达120亿元,约占全省建筑业总产值的12.3%。四是软件设计与制作已列为国家级基地,销售收入已有较大规模。2006年,软件业完成销售收入161亿元,实现利税23亿元。五是动漫产业迈出可喜一步。到2007年7月,已有50多家动漫企业入驻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六是网络服务业发展迅速。信息传输网络已覆盖陕西省所有市县,人口覆盖率达到80%以上,互联网业务开通率达93%,网民314万户。西安市网吧规模居全国第一。
此外,西安还具有打造我国西部时尚消费之都的基础条件。西安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始发地,唐代衣冠王国的发祥地,东西文化和时尚文化的汇集地,时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次,西安具有发展时尚消费的经济基础。国际上的相关资料表明: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40%左右时,人们对文化消费的需求会迅速增长。2006年西安市实现生产总值1450.0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241美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05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52%。人们的娱乐休闲活动逐渐向多元化、时尚化转变。因此,西安具备发展时尚消费的经济条件。第三,西安具备发展时尚消费的市场条件。2006年,西安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 8986.87元,娱乐教育和文化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17.18%,西安市民对时尚文化和品牌有着强烈的兴趣与追求,国内外一线时尚休闲运动服饰品牌、餐饮娱乐、珠宝饰品、美容发型设计,纷纷在西安东大街、南大街、小寨十字集聚亮相,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随着居民消费支出的不断增加,时尚消费的意愿将呈进一步上升趋势。第四,除上海、南京等沿海发达城市外,西部地区的一些中心城市也对发展时尚消费作了部署,乌鲁木齐在西北率先提出将本市打造成中国西部消费时尚之都,重庆也将时尚消费列入“十一五”创意产业发展规划。西安对打造西部时尚消费之都应该有所作为。
抓好四大高端创意
陕西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巨大潜力,如何描绘产业发展的蓝图,确定陕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便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陕西省要重点培育10~20个文化创意产业龙头企业,加快产业集聚,构建中国西部的文化创意产业高地,使文化创意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初步实现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产业强省跨越。到2010年,全省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税收和从业人员数量增长速度均要高于全省GDP的增长速度。争取用5~10年的时间把陕西建成西部乃至全国的创意产业技术支撑基地、创意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和创意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国内最有影响的创意产业中心之一。用15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亚洲最有影响的创意产业中心之一。用25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全球最有影响的创意产业中心之一。
其中,需要强化四大重点文化产业的高端创意:
文化旅游创意。实现重点旅游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有机结合,加大研究、开发和设计力度,利用现代高新技术、传媒技术,深入发掘陕西省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内涵,积极推进旅游产品创新。以“仿古迎宾入城式”、“梦回大唐”等经典创意产品为典范,运用国际化的流行元素,打造包装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市场震撼力的精品文化旅游项目,充分凸显“千年”、“秦风唐韵”、“丝路起点”、“红色革命”、“黄土风情”、“世界佛都”等文化旅游主题。围绕“168”(即:强化一个国际旅游都市,建设六大品牌旅游景区,完善八条精品旅游线路)旅游项目,策划与布局文化旅游创意项目,鼓励产业集聚,形成陕西省文化旅游的“金项链”。
广播影视创意。坚持创作体裁的多元化,打造“影视陕军”品牌。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继续探索陕西省地域特色和西部风情的影视作品创新,拍摄反映现代生活、具有时代气息、能走向世界的新西部片。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精心制作历史文化影视剧和周秦汉唐历史巨片。把“中国?西安国际手机电影节”打造成世界知名的国际品牌。
新闻出版创意。强化选题的创意策划,不断出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品力作。重点扶植能充分体现陕西省特色、文化含量厚重、社会影响深远、两个效益俱佳的优秀作品,着力打造在全国叫得响、市场份额大的品牌出版物。实施“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策略,积极发展个性化、品牌化报刊和图书,提高出版物的竞争力。积极发展数字出版、电子期刊,促进版权交易。积极引入国际出版业的经营网络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演艺娱乐创意。发挥艺术院校科研优势,挖掘陕西省历史文化民俗资源,加强演出与旅游的结合,打造一批展示时代风貌、体现陕西特色、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叫好又叫座的文艺精品。同时,为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群众文化消费需求,应充分放大“夜间经济”效应。文化娱乐业要重点开发和扶持文化品位高、有特色、大众化的歌舞娱乐、体育赛事项目,积极鼓励发展面向青少年、老年的健康文化娱乐活动,有选择地吸纳和引进国外文明健康、科技含量高的现代文化娱乐项目,提升文化娱乐品位和科技水平,引导娱乐场所向低消费、高品位、群众参与性强、自娱自乐的方向发展,并走向超市化、连锁化、规模化和品牌化。
发展六大创意产业
此外,还需积极发展六大文化创意产业:
研发设计业。研发设计要依托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围绕做强做大支柱产业、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支持军工发展民品,加强产学研联合,不断开发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积极构建美术院校、商品协会、生产企业密切合作的旅游商品研发体系,逐步建立起集特色化、系列化、品牌化、规模化于一体的旅游商品和民间工艺品的研发、设计、制作架构。重点扶持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有发展潜力和一定生产规模的旅游纪念品、民间工艺品生产企业,有重点地培育建设若干旅游商品和民间工艺品的生产基地。
建筑设计业。依托全省众多的规划建筑设计单位和科研机构,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设计理念,通过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及建筑设计等手段,提高城市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及环境设施的建筑设计水平,从而创造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的城市风貌。建筑装饰要以建设节约型和环保型社会为目标,以人的内心需求为本,体现个性色彩,融入多元化风格,提高设计的文化和艺术内涵。以行业整合为依托,加快扶持培育一批专、精、强、大的建筑装饰和室内设计装饰龙头企业。
软件设计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依托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出口基地和集成电路设计基地,重点研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需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应用软件、数字内容娱乐软件、为改造传统产业配套的工业自动化软件系统。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和嵌入式系统。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支持软件企业上市,实施大公司战略,培育名牌软件产品。着力拓展软件产品出口市场和信息服务。在“十一五”末,初步建成符合国际标准的区域软件产业体系,把“西安软件”培育成世界上有影响的知名品牌。
网络文化业。依靠市场力量,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吸引国外大公司、大财团投资。积极探索本土化的网络文化市场运营模式。集聚顶尖人才,创新网络游戏设计制作,扶持北京“联众世界”、腾讯、远航等重点企业开发科技含量高、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游戏产品。大力开发以动画卡通为代表的游戏软件和教育培训、自动化控制等软件,形成凝聚民族精神与情感的游戏精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办好“中国陕西”、“陕西省政府公众信息网”等网站,使网络在沟通信息、推介陕西、招商引资等方面发挥作用。
会展广告业。在积极培育骨干会展企业的同时,加强与国内、国外会展业的交流合作,重视吸引世界性组织、国际行业协会、著名跨国公司和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的大型展览企业在西安设立分支机构或组建展览公司,举办展会,提升西安会展业的整体水平。要依托陕西省特色和优势产业,加强展会策划,按照国际展会标准,做强做大杨凌农林科技博览会、欧亚经济论坛、中西部投资贸易洽谈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全力培育3~5个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品牌展会,增强西安会展业在国内、国际的竞争力。加强会展业与旅游业的联合促销,以旅游促进会展,会展带动旅游,实现会展与旅游的双赢。
广告业应积极开拓广告发展的业务领域。努力拓展移动电视广告、手机短信广告、网络游戏广告等新业务,寻求广告业乃至传媒业的发展空间。大力推动广告创意、生产、推广、服务等全方位突破,实现广告业的加速发展。开拓经营新思路,为用户提供市场研究、营销企划、广告创意、媒介投放等在内的专业化服务,强化企业品牌经营理念,为企业提高竞争力,提供智力支持。
咨询策划业。发展咨询策划业必须支持和鼓励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专业社团面向市场,积极承担政府管理部门、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提出咨询性意见、方案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为管理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鼓励发展本土化的民办咨询研究机构,支持国内外知名的咨询策划研究机构在陕设立办事机构,在开放中提升咨询业的水平,争取陕西省咨询业有一个较大发展。支持咨询策划机构为居民提供个人理财、心理咨询、医疗保健、教育与培训、生活服务等咨询服务项目。
基地承载 空间延伸
陕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重点明确后,还必须落实到空间布局和载体建设上。
首先,建设国家级的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西安要依托西安高新区,重点发展数字内容、现代传媒、研发设计、建筑设计、艺术设计五大产业集群。以打造西安高新区唐延路创意产业发展带为核心,形成由众多创意企业和创意集聚区为支撑的创意体系。以西高新动漫企业集聚区为核心,着力支持原创动漫作品的生产,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力求把西安建成集动漫策划、创意、研发制作、人才培训、市场推广、传播流通、衍生产品开发与生产等环节功能齐全、相互配套的国家级的动漫产业发展基地。
其次,建设国内一流的影视制作中心。以曲江新区影视产业基地和西安高新区影视制作力量为依托,重点支持和扶持西部电影集团、曲江影视集团、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剧艺术中心、光中影视等重点企业,发挥其行业引领作用,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影视作品。加快编剧培训基地、影视创作生产基地、西部影视城、西部影视作品拍摄基地、西影数码影视制作基地、影视风险投融资基地、影视作品进出口基地建设,支持曲江影视集团加快影视制作机构的空间集聚,打造从策划、创作到拍摄、发行、演播的产业链条,为培育影视产业集群发挥辐射和示范作用。
第三,以西安为重点,建设我国西部重要的文艺演出基地。继续完善陕歌大剧院和大唐芙蓉园的创业模式,以文化旅游为轴线,指导艺术表演团体丰富节目内容,提高艺术质量,打造精品名牌,逐步将西安市重点剧院、排练场建成与旅游相结合、各具特色的对外演出场所。积极培育文艺演出产业集群。抓好艺术演出单位重点项目建设,促成西安市文艺路演艺娱乐一条街建设。依托大唐不夜城贞观文化广场的演出场馆及凤鸣九天剧场等设施,组建艺术制作公司、营销策划公司、传媒广告公司、培训管理公司、文化演出交流中心等,整合西安音乐学院、大唐芙蓉园演出公司、千彩唐韵演出公司、西安秦腔剧院、陕西交响乐团、印象西安演出公司等演出团体,组建曲江演艺集团,引进和打造一批金牌剧目,形成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演艺产业平台。
第四,建设我国西部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胜地。开发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集中开发建设一批重点人文景点,着力打造山水品牌,强化一个国际旅游都市,建设六大品牌旅游景区,完善八条精品旅游线路,覆盖陕西全境。依托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和品牌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努力培育以旅游集团为龙头,旅行社、餐饮、住宿、旅游运输、旅游景点、购物、娱乐等环节为一体的产业集群。
第五,建设中国软件服务外包强市。大力吸引国外企业在西安软件园兴办出口型软件企业。鼓励省内软件企业“走出去”,设立国外业务部门,承揽业务,负责客户管理,实现两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开发区要建立软件出口服务体系,为外包服务牵线搭桥,支持软件企业巩固日本市场,拓展东亚市场,开拓欧美市场。发展软件经纪人公司,提高吸引国外订单能力。加快形成承揽业务、加工制作服务性产品、完善售后服务、软件产品研发、培训外包服务人员等相关环节的产业链条。
第六,建设我国西部最大的会展高地。坚持特色鲜明、合理分工、优势互补、整体互动的原则,发展六大会展集聚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展览区;曲江国际会展聚集区;灞国际会议论坛中心区;高新区高新技术展览区;西安城区内的国际文化交流区;三桥国际汽车会展区)。依托以上六大展区,积极发展会展策划、项目包装、宣传促销、实物布展、现场服务、跟踪服务、餐饮住宿、健身娱乐、信息广告等综合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将西安打造成我国会展强市。
第七,建设我国西部重要的印刷包装旗舰。依托关中地区印刷业集聚的优势,在西安经济开发区建立西安印刷包装产业基地,在万裕高科文化产业集团等20余家印刷企业入驻的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引导省内外印刷企业在基地汇聚,使区内不同类型企业互补合作,形成规模,努力培育实力雄厚、在我国西部地区有重要影响的印刷包装产业集群。
最后,依托西安,积极发展时尚消费创意设计,努力打造西部时尚消费之都。具体来讲:
一是围绕东大街、南大街、西大街、曲江新区等城市主要街道和商业圈,做大时尚服装、珠宝首饰、美食文化、美容美发、形象设计包装、艺术摄影、花卉、婚庆服务等行业,形成都市时尚消费的核心区。
二是依托西部电子城、西安电子市场和城南赛格电脑市场、通信产品市场、通信运营商,拓展西安数码产品消费市场,打造西安时尚科技消费核心区。
三是提升服装设计水平,推进陕西省服装产业发展,建设西部时尚服装之都。在西安建立服装产业园,加快陕西省服装企业的集聚,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服装设计生产企业。围绕长乐路打造“陕西服饰第一街”,建设服饰创意时尚基地,把东大街打造成为“西安时尚服饰第一街”。依托伟志服装集团组建“西安服装产业创新创意中心(孵化器)”,推动纺织服装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品牌建设、时尚服装创意产业的集群发展。
四是以美食文化创意为灵魂,西安特色餐饮为基础,西安名菜、陕西面食、名小吃为主体,荟萃全国及世界餐饮特色菜品之精华,打造西安美食之都,形成东大街、钟楼附近的老字号的传统餐饮产业集群,南二环外地餐饮为主的高端餐饮产业集群,高新区娱乐为主的时尚餐饮产业集群,北城新区大众菜与高端菜兼容的餐饮产业集群,宾馆、饭店为依托的商务、公务、婚庆为主的餐饮产业集群。
措施推进 开启新引擎
为解决上述问题,保证陕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总体构想、空间布局和载体建设落到实处,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强力推进。
首先,搭建四个服务平台。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注册、申请专利、工商税收服务、产业政策和法律咨询等服务;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动漫游戏研发、电影拍摄与后期制作、软件设计提供技术支持;搭建网络信息平台。为创意企业进行信息交流、投资咨询、研发设计、国际合作、人才培训、知识产权保护、展示交易等提供综合;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支持陕西省文化创意产业开拓国际市场。另外,省上有关管理部门要帮助市、区和重点文艺单位疏通渠道、办理手续,提供方便。
其次,建立文化创意产业统计指标与评估体系。增加投入,支持统计部门会同有关单位,在国家现行统计指标体系框架下,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文化创意产业统计指标和评估体系,及时提供反映陕西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的统计数据,为科学决策、政策制定和行业管理提供依据。
第三,出台扶持政策,优化融资环境。在财税扶持政策方面,设立陕西省文化创意产业专项扶持基金。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政府重点采购、后期赎买和奖励等方式,对重大文化创意产业基础设施和创意产业项目,特别是对新兴和外向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予以扶持。实施税收减免,在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文化产业示范区内的高新技术文化创意企业,按税率15%征收企业所得税。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新办的文化创意产业,自投产年度起享受“两免三减半”的政策。对生产重点文化产品进口所需要的自用设备及配套件、备件等,按现行税收政策的有关规定,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在地产优惠政策方面,给予用地保证。对陕西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项目予以保证。
第四,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建立政、银、企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向银行推介重点项目。通过贴息引导机制和市场化的项目贷款担保机制,引导银行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信贷投入。鼓励企业运用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租赁融资、按规定发行企业债券等方法筹集发展资金,支持企业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吸纳社会资本等形式,加快推进企业股权多元化。支持鼓励企业、团体、个人设立各类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公司、文化发展基金或中小企业担保基金。组建陕西省文化产业投资公司,通过专业化、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文化产业。
第五,大力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人才。一要鼓励教育、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联合建设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加快培养、培训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经营管理、营销经纪人才。创新职业教育模式,优化专业结构,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习实训条件,造就大批“创意工匠”型高技能人才,形成创意产业人才资源高地。大力引进国内外创意高端人才,建立完善人才引进、选聘、使用、培训及激励机制,培育创意产业领军人物。
二要建立和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机制,促进文化创意科研成果的转化。围绕文化创意产业和企业在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经济、技术和管理问题,推动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