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空气质量研究范文

空气质量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空气质量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空气质量研究

第1篇:空气质量研究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空气质量,二氧化碳浓度

Abstract: to quantitatively study the kindergarten winter indoor air quality, in a Shanghai kindergarten children activity unit of typical indoor air quality spot test, obtains the indoor air temperature, humidity and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 data, the data analysis, found the kindergarten 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problems: indoor relative humidity is too big, the winter indoor temperature does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human thermal comfort, indoor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s are not up to the hygiene requirements. Finally,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and indoor air quality measures.

Key words: kindergarten, air quality,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

中图分类号:Q938.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空气舒适性和空气质量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幼儿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室内空气质量,时时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健康。

笔者通过对上海典型幼儿园的儿童活动单元室内空气质量的现场测试,了解了上海市普通幼儿园的现状,发现其室内空气质量存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之后,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从暖通设计上改善幼儿园的空气质量。

调查和现场测试

前期调查

本人于2011年10月对上海市松江区的九所大、中型幼儿园进行了冬季室内空气质量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80份,回收155份。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发现幼儿园的室内空气质量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班级幼儿人数超出额定人数现象普遍存在,有31%的问卷认为是室内人数超标造成室内空气质量差的主要原因;

2、儿童活动单元室内采用自然通风,冬季开窗不及时甚至不开窗,造成室内空气质量下降,有53%的问卷认为通风量不足是造成幼儿园的室内空气质量差的主要原因;

3、由于儿童活动单元室内未设置散热器,室内温度普遍低于16℃,远低于设计规范要求的室内采暖计算温度20℃[1]。

(二)测试方案

1、测试对象选择

通过调研笔者选择了位于上海市松江区新松江路的檀香幼儿园,该园是按上海市幼儿园“九五”建设标准设计,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区二级幼儿园。儿童活动单元室内主要分为活动区与休息区。本次测试选定内部布局相同、方位相同的三层单元室,由一层到三层分别为樱桃班、香蕉班和中四班。

2、 测试工具

本次测试过程中所使用的仪器分别为美国TSI9515热线风速仪和美国TSI7565室内空气品质(CO/CO2)监测仪。

3、测试过程

分别在每个班级选10个点,其中休息区6个点,每个点相隔1.5米,活动区4个点,每个点相隔2米,室外选取入口处作为固定测试点,各测点距地高度均为1.0米。测试内容为各个点的室内空气温湿度、相对湿度、CO2浓度等。分别于2011年11月23日和12月20日上午10:00~10:30各测试一次。

二、测试结果的分析

通过现场测试得到室内不同位置的室内温湿度、风速、CO2浓度等的空间分布数据,下面对现场测试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一)室内温度

由于该幼儿园室内未设置散热器系统,所以每年11月中旬以后,室内温度逐渐降低,两次测试的结果都显示室内温度最高未超过14℃,一层樱桃班甚至不足12℃,远未达到规范规定的20℃的舒适温度[1],即使考虑幼儿冬季衣着较厚、活动量较大等因素,该温度作为室内活动区的温度仍嫌较低。

(二)室内相对湿度

根据测试结果室内相对湿度在55%~72%之间波动,如考虑幼儿就餐期间及幼儿活动期间因呼吸何皮肤汗液蒸发等带入湿量,室内湿度会更高。当室内湿度在50%~60%范围内时,有利于幼儿在室内活动时通过汗液蒸发散热保持舒适,也保证寝室内被褥的干爽,有利于幼儿的睡眠的舒适。当室内湿度达到70%时,将会为许多微生物的孳生提供条件,造成霉菌生长,影响室内空气质量[5]。

(三)室内二氧化碳浓度

由测试结果可以看出两次测试位于二层的香蕉班所有测点的CO2浓度均高于1000ppm,三层中四班室内CO2浓度比一层樱桃班室内CO2浓度高,但两层的室内CO2浓度均低于1000ppm。GB17094-1997将CO2浓度上限定为1000ppm[4],最新修订的室内CO2卫生标准将该上限降为900ppm,根据该标准11月23日测试的三层中四班的室内CO2浓度也超过了卫生标准的要求。该区域室外CO2浓度大约在400~500ppm,当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交换良好时,室内CO2浓度通常不会达到人感觉主观不适的状态。CO2浓度的高低通常可以用来表示室内空气清洁程度,以及通风换气是否良好,居室内CO2浓度应保持在700ppm以下,最高不应超过1000ppm[6]。儿童活动单元室内采用自然通风,冬季为避免室温产生较大波动,开窗不及时甚至不开窗,造成室内空气CO2浓度偏高。而造成不同楼层室内CO2浓度差异的主要原因笔者分析认为是温度中和面的作用,该建筑仅有地上三层,温度中和面刚好在二层中间偏上,造成该层室内冬季自然通风量不足,从而室内幼儿活动期间排出的CO2得不到及时的稀释,造成室内CO2浓度偏高,甚至高于国家卫生标准要求。当CO2浓度高于700ppm时少数敏感的人就会感觉到不良气味并有不适感,长期处于该环境中人们往往感到烦闷、乏力、嗜睡、感冒的发生几率较高,工作效率、健康状况明显下降 [9]。因此如此高的室内CO2浓度会造成幼儿活动性降低、身体抵抗力下降,影响到幼儿的正常学习和身心健康。

三、结论和改善措施

(一)根据上述分析,对于幼儿园室内空气质量科得出如下结论:

1、冬季室内温度偏低,低于人体卫生要求的16℃,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2、被测儿童活动单元内相对湿度偏高,容易造成幼儿被褥潮湿,影响幼儿睡眠质量,且室内易孳生霉菌加上室内空调系统过滤网未定期清理使得室内空气中悬浮颗粒物较多,容易造成幼儿患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不利于幼儿身体健康成长。

3、部分楼层被测儿童活动单元内CO2浓度偏高,高于最新修订的室内CO2浓度室外国家标准上限,会使部分敏感的幼儿感觉到不良气味并有不适感,长期处于该环境中幼儿往往感到烦闷、乏力、嗜睡、感冒的发生几率较高,健康状况明显下降。

(二)针对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改善措施:

1、根据以上结论,造成幼儿园室内空气质量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冬季室内新风量不足,根据室内外CO2浓度、幼儿园室内人员新风量要求等,建议室内通风换气次数按3次/小时考虑,新风送至活动室、休息室,排风从卫生间排除,为同时兼顾冬季室内温度要求,在卫生间内设置板翅式新风换气机回收排风中的热量,新风侧设置粗效过滤器,新风采用压入式。考虑到活动室和休息室不同时使用,送风支管用电动阀分别控制。

2、根据幼儿的生理和活动特点及测试结果认为儿童活动室冬季室内采暖计算温度采用16~18℃为宜。建议采用地面辐射供暖结合地源热泵的采暖方式以提高冬季室内舒适度。

参考文献

[1]JGJ39-87,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2]GB50019-2003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3]黄军荣.现代幼儿园建筑设计初探[J]广西城镇建设,2009.

[4]GB17094-1997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

第2篇:空气质量研究范文

关键词 空气质量特征; 空气质量等级;气象条件;吉林白城

中图分类号 P4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0-0232-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气环境质量成为了世人关注的问题。本文对白城市空气质量特点及其气象影响因子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以天气形势为依托、综合考虑气象要素变化和分类法与趋势外推法相结合的综合预报方法,目的是使高污染浓度预报得更准确。

1 资料来源及处理

所用资料是由2个单位提供的,一是白城市环境监测站所提供的2007―2011年的逐日大气环境监测资料,包括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的浓度值,环境监测站每月进行一次均化处理和分类统计分析;二是由白城市气象局提供的2007―2011年的逐日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高空实况资料,包括降水量、地面风速、地面温度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总云量、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气压、日照时数、850 hPa温度、500 hPa温度等;2007―2011年地面实况场、高空实况场;1970―2000年30年风向、风速频率表及风玫瑰图等资料[1]。

将这些资料进行分析、统计,找出污染物浓度与同期气象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以天气形势为依托、综合考虑气象要素变化和分类法与趋势外推法相结合,对空气质量进行预报,可使高污染浓度预报更准确,从而得到空气质量预报。

2 空气污染等级与气象条件关系分析

2.1 主要污染物时间分布及特点

影响白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主要为PM10,其次为SO2。

PM10的浓度曲线大值区有2段,一是1月和12月,二是春季3―5月,最小值出现在7―9月。 S02分布特点是12月至次年3月持续偏高,5月浓度最低。NO2分布特点是1月浓度最大,6―7月浓度最小。另外,也可以看出各污染浓度急剧变化期为冷暖转换的3―4月与9―10月。

白城市空气质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季和冬季污染较严重,秋季空气质量最好。白城市春季、冬季空气质量以二级为主,夏季、秋季空气质量以一级为主,四级和五级比较罕见,都出现在春季和冬季。秋季空气质量较好,春季空气质量最差。

2.2 气象因子与空气质量的关系

2.2.1 降水与污染指数之间的关系。降水对空气有净化作用,但不同季节作用不同。对白城市而言,春季和冬季降水因子不是改变空气质量的主要因子。夏季当降水量小于10 mm(即小雨),当日PM10浓度一般较低,空气质量较好;降水量达暴雨量级时,降水当日PM10浓度较大,降水过后第2天空气质量明显转好。秋季降水当日PM10浓度下降。

2.2.2 地面风速、风向与污染指数之间的关系。白城市全年风力以2~3级为主,春季风力稍大,对应的空气质量以2级为主,春季当平均风力达3~4级、冬夏季4级时易出现高空气污染等级(4~5级),当日平均风力达5级,在上游没有沙尘天气的情况下,则不出现重污染(5级)现象,间接说明风速越大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就越快。

以2007年1―12月为例,NO2全年都为1级,SO2浓度无论风向如何,空气质量都在2级以内,由此可见,风向主要对PM10分布产生影响。空气质量出现3级最多的风向为偏N风(NNW-N-NE) ,偏北风风速3~4级时,环境大气污染最严重,随着风速的降低,污染有所减轻;其次是WNW;当刮SSW大风(2007年2月25日)时,空气污染严重(空气质量达4级),PM10严重超标;其他风向时空气质量多以1~2级为主。

2.2.3 稳定度与污染指数之间的关系[2-3]。分析2007―2010年地面8:00温度与850 hPa温度差,1 452 d中有291 d出现逆温(T08-T850

分析2007―2010年夏季(6―8月)850 hPa温度与500 hPa温度差即T850-T500,差值越大,说明低层暖湿、高层干冷越明显,空气层结越不稳定。通过与天气现象对比分析发现,当差值>25 ℃时易出现强对流天气,即大气层结不稳定,此时对应364样本中大气层结不稳定的有78 d,空气质量1级有45 d(57.7%),2级32 d(41%),3级1 d(当天天气现象有浮尘,时间2007年6月11日 )。因此,当存在不稳定层结时,近地层上升运动加强,有利于空气污染物的扩散,一般在上游没有沙尘天气的情况下,空气质量不会超过2级。

3 结语

白城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较高,秋季空气质量最好,春季,冬季空气质量较差,白城市冬季近地层经常出现逆温或等温现象,造成污染物不易扩散,空气质量较差;夏季白城市经常出现对流不稳定层结(T850-T500>25 ℃),易造成强对流天气,并在近地层产生强的上升运动,此时如果上游没有沙尘天气,本地空气质量等级较好。以天气形势为依托、综合考虑气象要素变化和分类法与趋势外推法相结合,对空气质量进行预报,可使高污染浓度预报更准确[4-5]。

4 参考文献

[1] 陈添.气象条件对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J].环境保护,2006(10) :46.

[2] 刘兴中,严从路,牛玉琴,等.南京大气高浓度污染的特征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气象科学,1992,12(1):107- 112.

[3] 房小怡,蒋维楣,吴涧,等.城市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系统及其应用[J].环境科学学报,2004(1): 111-115.

第3篇:空气质量研究范文

1 集中空调的使用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

1. 1 正面作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可以通过过滤、吸附以截留和去除来自室内外空气中的部分污染物,或者通过吸入的新风稀释来自室内的污染物,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给生活带来便利,可以调节室内空气的微小气候,维持人体正常热平衡,主观舒适度高、效率高、噪音低、送风量大、送风量差小。相比小型空调,集中空调解决了一直困扰着传统分体空调的直吹过冷和房间内部冷热不均等问题,最佳的出风角度,完善的送、回风设计,产生室内低速流动的空气,冷/热气能完全均匀地分布于整个室内空间。集中送回风,集中控制,也便于更好地维护管理。

1. 2 负面作用

1. 2. 1 常年使用的集中空调总体污染严重2004 年卫生部组织的对全国近1 000 家宾馆、商场、超市的集中空调系统卫生状况进行抽检得到的结果显示,近50%的集中空调系统属于严重污染,积尘量、细菌浓度、真菌浓度均远远超过标准规定的水平,合格的仅占抽检总数的6%。汪妍等在江苏省随机抽取常年使用集中空调的97 家公共场所的空调通风系统管道积尘量和微生物等指标经综合评价,也只有63. 9%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

1. 2. 2 污染的空调系统继而污染室内空气1971 -1988 年期间,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做了一项室内空气品质( 简称IAQ) 调查,显示空调系统在建筑物IAQ 问题的主要污染物来源中所占的比例高达53%,可见空调系统本身带来的室内空气质量问题是非常严重的。

目前公共场所建筑越来越多地采用全封闭式集中空调系统,为节约能源,密闭性增强、新风量不足、室内空气不能及时更新。同时空调系统收集室内的空气,经处理后又把空气送回到室内,该过程中有可能把部分空调房间及空调系统本身的污染物扩散到其他房间。大量研究资料表明,空调通风系统由于长期运行、清洁不当、疏于管理等,已经成为建筑物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中央空调系统是由风系统和水系统及末端装置组成,风系统内部的换热器、过滤装置及风机盘管凝水盘等部件一般都在湿工况条件下工作,空调风系统积尘和积水给进入系统内部的微生物提供了理想的生长和繁殖条件。当空调机组再次启动时,系统内部微生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和有害气体能以气溶胶的形式随送空气流进入空调房间内部。

空调系统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与多个因素有关,如系统设计、环境参数、维护管理等。空调区域划分不当可能引发系统交叉污染,在设计中若未能充分考虑各区域功能的不同及可能产生的污染物种类、浓度差异等因素,来自重污染区的回风与来自轻污染区的回风混合并重新输送至各空调区域就会引发更严重的污染。还有建筑物排出的污染气流再次返回室内,产生返流现象,通过新风口吸入或渗透作用重新回流到建筑物内部,造成由中央空调系统引起的二次污染。

陈凤娜等在对某医院进行检测发现,病房的微生物数量在使用空调前后明显不同: 使用后细菌超标率高于使用前20%; 真菌和芽孢菌属的检出率明显增加。说明空调通风系统的污染往往影响到室内微生物污染水平,已被污染的空调通风系统不仅不能通过送风稀释房间的污染物浓度,反而会加重污染的传播。

2 集中空调的清洗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

集中空调系统内的积尘积水能为某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微生物随空气进入室内,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对集中空调系统进行周期性的卫生检测和彻底清洗是很有必要的。定期对集中空调系统包括空气、水处理设备和通风管道等进行全面清洗可从源头上清除来自系统内部的微生物、有害气体及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源,提高公共建筑室内空气品质。集中空调清洗除了可以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以外,人们更关心这一措施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进一步延伸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 1 清洗集中空调可以洁净室内空气集中空调管路较复杂,所在位置又较为隐蔽,风管内极易积聚颗粒物,从而造成室内空气可吸入颗粒物( PM10) 浓度增加。目前,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已经成为国内外解决空调系统的主要手段。李若岚等于集中空调清洗前1 d、清洗后1 d、清洗后10 d 分别采样测定送风管道内积尘量和送风中PM10 的浓度,与清洗前比较,管道内积尘量下降( P 0. 05) ,送风中及室内PM10 浓度降低( P 0. 05) 。在清洗前送风口及室内PM10 浓度均高于室外,说明受污染的空调系统将会加重送风及室内空气的污染,导致室内空气质量下降; 而清洗后送风口及室内PM10 浓度均出现下降,说明洁净的空调系统可能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起到清洁作用。

孟冲等研究表明风管内表面积尘量与积尘微生物含量、送风和室内PM10 浓度、送风和室内细菌总数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宋业辉等和李若岚等在调查中也得到类似结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室内空气与送风中PM10、细菌、真菌之间存在共同的污染源,送风质量对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有直接的影响,从另一方面佐证了定期清洗空调通风管道有助于间接地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刘洪亮等的研究也表明清洗消毒对改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和管道卫生状况有明显的效果。

2. 2 清洗集中空调可能污染室内空气也有完全相反的研究结论,郭重山等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前和清洗后第7 天分别采样,得出结果: 清洗后,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样本超标率高于清洗前,送风中PM10 和微生物的测定值均比清洗前上升。张秀珍等在调查中发现,即使风管内表面清洗干净,如果风机盘管未按要求清洗,或风口附近有盲区或散流器忘了清洗,送风中PM10 或微生物指标仍然可能会出现超标情况。雷学军等指出,我国集中空调风管中内径高度为12 ~ 25 cm 的占风管总长度的一定数量,如不能对小风管进行有效清洗,集中空调的清洗是有害而无益的,因为清洗大风管时会使得小风管内的颗粒物部分松动而不能清除掉。

清洗风管引起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增加,原因可能在于清洗风管时所使用的真空吸尘器过滤效率过低,使其成为室内的发尘器。效率低的滤袋只能滤掉粒径较大的颗粒,而小粒径的颗粒却可轻易逃逸。原来积聚在空调风管内的对人体有害的可吸入尘埃经过吸尘器喷散在室内,并且真空吸尘设备在室内的位置随清洗地点移动,不断地使尘埃在室内扩散,污染室内空气。更有甚者,有些抗菌剂直接喷入空调系统,化学试剂随着空调通风进入室内弥漫在人的活动区域,造成新的室内空气污染。风管清洗过程中可吸入颗粒物和微生物浓度会出现峰值,约3 h 后会降到较低值。故通常要求风管清洗后系统预运行半天,方可投入使用。于航等指出,刚刚清洗过的风管,残尘的附着力已大大削弱,所以随着风机启动会重新飞扬,使浮游粉尘浓度甚至高于清扫前。

大量调查和测试清洗实例表明,良好专业的清洗确实有利于室内环境的改善,但不合适的清洗方法、清洗设备和清洗程序,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引起空调系统或室内的二次污染。

3 集中空调及室内空气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空调的迅速普及使用,在改善了室内环境的同时也造成了室内空气污染,且室内空气污染比室外空气污染影响范围大、接触时间长、污染浓度高、污染种类多,排放周期长。WHO 调查表明: 人体约有68%的疾病与室内污染有关。

3. 1 物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3. 1. 1 微小气候的影响集中空调虽然能改善室内微小气候,提高人的舒适感受,但由于环境的相对密闭性,室外的新鲜空气得不到充分补充,长期居于其中的人会感到胸闷、口干、舌燥等。湿度过低的干燥空气易致人体粘膜变干、声音嘶哑、鼻腔出血,易使人患感冒、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而且,室内外温差较大,例如温差在10 ℃左右,人体适应能力下降,易患感冒等上呼吸道疾病。

3. 1. 2 正负离子的影响长时间在空调室内的人常常感到头昏脑胀,容易疲劳,其原因被认为是室内负离子浓度较低,负离子浓度降低是由于负离子被空调过滤器和空气中的灰尘捕获或吸附到带有正电荷的表面上而减少。

3. 1. 3 颗粒物的影响颗粒物中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的是粒径较小的PM10 和PM2. 5,从未清洗过的长期使用的集中空调送风中含有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进入肺部对局部肺组织有阻塞作用,可减弱局部通透性支气管的通气功能,或使细支气管和肺泡的换气功能丧失; 还可以损伤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作为过敏原引起变态反应,使哮喘发生率增加。

3. 2 生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集中空调系统中,过滤器、管道、换热器、冷盘管、冷凝水盘、加湿器以及冷却塔等是容易产生微生物污染的设备,可能造成真菌、军团菌、SARS、流感等生物性污染,导致过敏反应、机会感染( 军团病) 以及原发感染。

3. 3 综合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吴海磊等利用SF -36 量表进行生命质量的测定,研究表明: 长期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中工作可能会对口岸从业人员产生潜在的亚健康影响。程义斌等[4]的研究中也提到集中空调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呼吸系统、眼部、皮肤等症状及人群免疫水平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4 控制集中空调系统污染的方法

4. 1 通过改善新风的质与量稀释空调系统污染物对于舒适性空调环境的污染处理,增大新风量或合理选择新风口位置以改善新风的质量,加强通风稀释是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但在室外大气质量较差的情况下增加通风量无疑会加重系统的污染。

4. 2 通过温湿度控制空调系统微生物污染温湿度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由于目前大多数集中空调都是间歇运行的,停机期间温度回升,凝结在盘管、冷凝器等部件上的水分开始蒸发,湿度也不断上升。中温高湿度极易诱发微生物在空调系统内部大量生长繁殖,导致空调系统二次污染。Vincent AR 等、鲍作义等、Ashfaque AC 等、Theunissen 等和Anice CL 等的研究中分别阐述了真菌、SARS 病毒、霉菌、革兰氏阳性菌和流感病毒均有合适其生长的温度和湿度条件,由此得出利用温湿度控制空调系统微生物污染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4. 3 通过空气洁净技术控制进入空调系统空气的洁净度使用空气洁净技术把新风口和回风口进入风道的尘、菌的量降到极低。目前国内已经开始采用超低阻节能型高效率净化新风机组和低阻高中效回风过滤器,使引入的新风达到相当于30 万级的洁净度,并可在保证滤尘效果的同时使回风口的滤菌效率提高到99%。

第4篇:空气质量研究范文

[关键词] 城市空气污染 预报方法

1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政府和民众越来越关注城市的空气质量问题。大气污染物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如粒径小于10μm的气溶胶粒子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导致呼吸道疾病等。开展城市空气质量预报,是环保部门拓宽服务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可以让民众更清楚、更全面地了解各种气象条件下污染物的变化,为民众提供安排各种活动的参考依据,为管理部门实施空气污染控制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永安是一个地处闽西北内陆地区的工业城市,城市空气污染比较严重。永安市环境监测站自1999年开展污染物浓度监测,积累了一定时限的监测资料。2005年1月1日起,环保局开始在每日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播出“每日环境质量公报”,向社会当日的空气质量实况,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根据国家环保局规定,空气质量主要以SO2、NO2、PM10三种污染物浓度来衡量。污染物浓度除了受排放量的变化影响之外,另一主要影响因素就是气象要素的变化。一般来说,除突发事件外,一个城市的污染物排放在以月为时间尺度考虑是接近定常的,而每日污染物浓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当地的气象条件变化。

2 资料及处理

本文采用永安市环境监测站提供的2005-2006年监测项目(SO2、NO2、PM10)浓度值,缺测资料用序列前后值进行插值替换。

2.1 污染物浓度的年分布

图1 永安市2005-2006年SO2、NO2、PM10浓度月平均值曲线(单位:mg/m3)

图1为永安市2005-2006年SO2、NO2、PM10浓度(单位:mg/m3)月平均值分布曲线,三条曲线都可以近似认为是双峰双谷曲线。

图中三种污染物浓度的曲线走向比较一致,冬季浓度比夏季高,SO2浓度最高值出现在12月,为0.062,次峰值出现在3月;最低值出现在6月,为0.022,次谷值出现在2月;PM10浓度最高值出现在1月,为0.095,次峰值也出现在3月;最低值出现在8月,为0.038,次谷值出现在2月;NO2浓度最高值出现在2月,为0.054,次峰值出现在9月;最低值出现在8月,分别为0.026。

2.2 污染物浓度与气象因子的分析

2.2.1 天气类型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根据两年来对永安市高污染的日数(API指数大于100)的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发现:①首要污染物都为PM10;②高污染日数多出现在由晴转雨的前一到二天,此时高空多为西南气流或偏西气流,天空云系比较多,风力较小。③高污染出现日数是气象条件与污染物排放总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目前没有污染物排放量的统计资料,所以只能对其气象背景条件进行分析。

2.2.2 预报因子的筛选

理论上讲,可用以建立预报方程的因子很多,为便于实际操作和预报的,研究中选用相对容易获取的地面常规气象要素作为初选因子进行分析和实验。空气质量监测主要监测影响人们日常活动近地面层大气污染物浓度,因此气象因子的选取依据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比较合理。近地面层常规气象要素观测有:气温T、地温D0(地表温度)、风向、风速Vf、降水量R、气压P、总云量N、低云量Nl、湿度U、日照S、能见度V等。

3 预报方法

目前我国空气质量预报的主要方法有数值模式、数理统计和综合经验三类方法。中小城市大多采用数理统计类。此类方法气象因子的选取对空气质量预报的准确率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其关键点是准确分析气象因子对污染浓度的影响,寻找合适的气象因子(预报因子)。本文通过对永安2005- 2006近地面层常规观测气象要素进行因子相关普查,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最优回归方程。

4 回归方程的建立

4.1 污染物浓度逐步回归方程

①Y1(SO2)=0.00379-0.000399*X1+0.000266*X2-

0.000190*X3+0.68*X4

式中,X1:08时气温;X2:14时气温;

X3:08时能见度;X4:前一天SO2浓度。

②Y2(NO2)=0.0128+0.79*X1

式中,X1:前一天NO2浓度

③Y3(PM10)=0.0452-0.000117*X1-0.000405*X2-

0.000307*X3+0.57*X4

式中,X1:11时能见度;X2:08时风速;

X3:预报第二天雨量;X4:前一天PM10浓度。

4.2 API多因子逐步回归方程

经过相关普查,发现API指数与多个因子也具有很高的相关度,于是在业务运行中又通过逐步回归建立了API指数的回归方程,作为对浓度方程的补充。

④Y4(API)= 21.97+1.2*X1-2.548*X2+0.521*X3+0.5

式中,X1:预报日的温度日较差(预报值);X2:预报日的蒸发(预报值);X3:前一天API指数。

5 预报操作步骤

制作预报时,用浓度方程得出预报时效内的浓度,计算出API的预报值1,再用方程④得出API的预报值为2,两者在不同的季节采用不同的加权平均,最后得出最终的API预报值。

整个预报过程已通过VB6.0编程,在电脑上实现了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预报员在制作预报时,只要输入各相关因子,就可自动得出预报结论。

6 预报准确率的检验

根据2007年1-6月业务试运行情况,共预报181次,其中等级正确140次,准确率为77.3%,预报指数精确度评分为86.4,平均逐日质量评分为78.2。

7 结论

7.1 通过对永安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方法的研究,我们认为各种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排放、扩散以及影响范围等的变化过程十分复杂,要精切描述并模拟出相应的数值模式显然是困难的。因此采用统计预报的方法,引入一些对影响污染物浓度变化有物理意义,但又不苛求它们之间确切的影响机制的预报因子,通过一些数理统计方法,构造数学模型是可行的。

7.2 在中小城市(如永安),利用多年气象观测和污染物浓度资料,通过统计学的方法,确定预报量与预报因子的定量关系,最后根据这些定量关系预报未来的空气污染浓度,具有操作简便,方式灵活、使用方便、维持经费低且精度较高的特点,并且便于推广。

参考文献

[1] 蒋维楣,曹文俊,蒋瑞宾. 空气污染气象学教程[M]. 北京:气象出版社,1993. 1-23.

[2] 殷达中,刘万军. 海外大气污染预报的状况及方法[J]. 气象科技,1997(1): 19-22.

[3] 朱 蓉,徐大海,孟燕君, 等. 城市空气污染数值预报系统CAPPS及其应用[J]. 应用气象学报, 2001, 12: 267-278.

[4] 韩志伟,杜世勇,雷孝恩, 等. 城市空气污染数值预报模式系统及其应用[J]. 中国环境科学,2002, 22: 202-206.

第5篇:空气质量研究范文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环境;空气质量;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R765.2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2(c)-0155-02

变应性鼻炎(AR)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在我国中心城市发病率约为11%[1-2],是由IgE介导的鼻腔变态反应性疾病,其诱发因素是各类变应原。多种细胞因子及血管活性物质参与了AR的发生与发展[3],患者主要症状为鼻塞、流涕、鼻痒、喷嚏[4-5],发作时非常痛苦。AR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有学者认为这与工业化进程及环境改变相关[5-6]。本文对近年来扬州市区环境空气情况和AR发病情况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本院耳鼻咽喉科是扬州市区几家有影响力的科室之一,近4年来总门诊量无明显变化,面对患者人群比较恒定,诊疗区域研究期内无大量外来人口,因而可认为本科面对AR发病人群基数不变,可近似以本科AR确诊人数代替扬州市区AR发病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扬州市近年来汽车保有量飞速增长,主城区汽车保有量已由10年前的3万多辆增加到15万辆,这是导致PM2.5增多的常年性因素,而扬州市5、6月份闷热、潮湿,雷雨等对流天气少,空气污染物积聚于城市,且此时又逢麦收季节,焚烧秸秆屡禁不止,严重时整个地区烟尘弥漫,是PM2.5增多的季节性因素。变应性鼻炎是变应原与鼻黏膜接触导致发病。朱华明等[4]研究表明,各月度变应原检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PM2.5浓度是否是造成这种差异的影响因素。

从2008~2011年SO2、NO2、PM10年浓度平均值与AR发病率无相关性来看,是否空气中更小的微粒是导致或加重AR的重要因素。可惜的是扬州市PM2.5数据直到2012年3月底才由省环保厅,在此前无法进行比较研究,但2012年4月1日~9月30日的数据表明AR发病率与PM2.5浓度呈明显正相关,分析原因:(1)是否PM2.5可携带尘螨分泌物、花粉等变应原长时间悬浮于空中,导致空气中变应原密度增加,暴露水平增高,患者吸入较多的变应原,从而导致AR发病率增高。(2)PM2.5颗粒较小,不易被鼻毛阻挡,容易滞留在鼻腔和气管内,可单独或与进入人体的SO2、NO2等有害气体联合刺激和腐蚀黏膜,损伤黏膜、纤毛,破坏鼻黏膜黏液毯结构,使变应原更容易与肥大细胞等靶细胞接触,诱发变态反应,从而使患者更容易发生AR。总之,本研究数据表明,环境空气中PM2.5污染与AR发病率可能相关,提示控制环境空气中PM2.5污染,或许有助于减少AR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韩德民,张罗,黄丹,等. 我国11个城市变应性鼻炎自报患病率调查[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5):378-384.

[2] 杨酉,赵岩,王成硕,等. 变应性鼻炎患者10030例吸入性变应原谱分析[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46(11):914-919.

[3] 王晓杰,郝悦,赵大庆. IL-5、ET及CGRP在变应性鼻炎中的表达[J].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1):9-10.

[4] Bousquet J,Van Cauwenberge P,Khaltaev N,et al. 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J]. J Allergy Clin Immumol,2001,108:S147-334.

[5] 朱华明,张玉君,张维天,等. 变应性鼻炎患者4637例变应原特点分析[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46(11):933-935.

第6篇:空气质量研究范文

电气工程设计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设计阶段是影响电气工程质量的关键阶段,要想做好电气工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就需要将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也就是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尽可能把能发现和处理的问题都解决了,在后续工程中会避免很多麻烦,减少不必要的投资损失。在设计阶段,对电气工程产生影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可信性(包括可靠性、可用性、维修性等)、安全性及可实施性等方面的偏离和缺失。

1 设计与设计规范有偏离

电气工程的施工图在设计时,应该严格按照设计规范的规定来。但是,在实际的设计中,往往会出现很多设计违背或者偏离设计规范的施工图,这样的施工图一旦投入施工,显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一般来说,提交施工的电气施工图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是明显违背规范规定的安全性要求的设计,一旦按图施工,必定会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第二,是在低压配电线路截面选择上出现问题。第三,是变配电所位置选择上出现问题。为了保证资源都能得到充分利用,减少不必要工作,所以在设计时,要妥善的考虑其运输和维修吊装通道的问题。

2 设计深度不够

目前由于现行的施工图纸在可实施性上存在缺陷,有很多都达不到设计深度和标准要求,直接导致了施工安装出现困难,也有可能在实用性上有所欠缺。在必要的计算和标注上,也没有按照规定的深度来,这样的结果是设计文件本身就存在原则性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是不容易发现的,按照这样的图纸施工完成后会直接影响项目的使用功能。

3 相关设计文件衔接不流畅

在电气工程中,有许多需要衔接设计的地方。而且在土建施工图中,也应该做相应的标示,还需要附上有关的预埋件详图。但是在多数实际的施工图中,仅仅是在电气图中有防雷接地图,而且标注和说明都十分简略。在土建施工图中,往往是没有任何标注和说明的。这样衔接不流畅的施工图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些由于相关设计文件衔接不清导致的问题,在实际中比较常见,而且这些问题也比较难于发现,处理起来也比较困难。

4 设计图纸不完整,边设计边施工

有一些建设单位为了赶进度,赶工期,在工程报批工作结束以后,在整体设计还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就开始施工。对于设计单位来说,有时设计任务实在是太多,也存在不能按期完成的情况,这样就形成了设计单位一边设计,施工单位一边施工的状况。在施工过程中,甚至会出现图纸不完整的现象。设计文件是工程施工与监理的最主要的依据,如果连设计文件都没有完成就施工,施工和监理工作根本就不可能有效顺利的展开。设计是否认真执行国家规定、设计文件的深度及相关专业的密切配合问题等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单位应该严格按照各项要求来展开,对设计过程重视起来,加强设计过程管理、重视设计会签和评审,这样才能保证设计的正确性,边设计边施工的问题也可以得到解决。

电气工程质量控制的措施

1 加强图纸会审

设计图纸是后续施工工作进行的重要依据,图纸一旦出现问题,后续会有很多问题出现。所以在工程开工前,要加强图纸会审,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在审图时,首先要明确的是该工程的具体功能,搞清楚设计者意图,以及建设方对其项目的定位和需求。在审图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去发现问题,将影响工程质量、使用功能等方面的问题尽量在会审时就解决掉。

2 做好专业施工交叉管理工作

对于电气工程来说,在施工之前,管理人员就需要将电气施工图研究透,做到烂熟于心,而且还需要与土建施工技术人员进行沟通,两方的专业人员一起查对土建施工图与电气施工图。对于其中需要交叉施工的部分要特别标注出来,然后根据土建施工进度计划,协调处交叉部分的施工计划,对于一些需要提前做的准备工作要做好。

3 建立技术交底制度

在施工前,需要专业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的基础交底教育。建设方也应该要建立技术交底制度,让一切工作都按照制度来。无论是专业施工单位、电工、还是各类用电人员都应该事先了解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总体意图。这些内容都是应该有具体的文本反映的,技术内容和注意事项是需要明确标注出来的,而且在技术交底文字资料上要履行签字手续,交底日期也需要注明,以方便日后的核查。

4 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在电气工程施工之前,需要对所有即将上岗的人员进行岗前培训,针对其从事工程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岗前安全教育。根据具体工程的要求,编制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组织措施守则,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来施工,把“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放在首位,做好预防措施。

总结

第7篇:空气质量研究范文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企业;质量成本;控制

近几年,汽车行业在国家和政府大力扶持的条件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竞争力,为了企业能够稳定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对质量成本进行控制是十分必要的,从整体上提高了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一、质量成本控制的基本含义和必要性

(一)质量成本控制的含义。质量成本控制是指在既定的经济技术背景下,对质量成本的形成,采取必要的、符合发展规律的积极影响,从而实现企业乃至一个行业最佳质量效益的行为。对企业内部质量成本进行控制,能够从整体上反映企业对产品的质量成本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提升了企业的外部形象和声誉,更好扩大规模和产量。

(二)汽车零部件质量成本控制的必要性。汽车零部件企业质量成本包含:产品前期设计研发成本、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采购成本、生产过程中加工制造成本以及完成后物流运输成本等,对这些环节质量成本进行控制,不仅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还能优化内部成本结构,方便核算[1]。为了能够让汽车零部件行业更好的适应这个人工成本费用增加、原材料价格快速变动的时代,对至零成本进行科学、合理、高效的控制是十分必要的,逐步缩小和发达国家汽车行业发展水平的距离,建设机械化生产模式,降低人工成本费用,对原材料成本进行预算控制,同时降低物流成本,加大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利润。

二、汽车零部件企业质量成本控制要点

(一)产品设计研发阶段控制。零部件研发阶段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过程,为汽车组装提供各种零部件设施,汽车种类的繁多,也导致研发上存在了一定的难度,要适用汽车整体的特点,还要符合汽车组装型号,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要求。设计人员具备相关质量成本控制意识,不能只注重眼前短期利益,不考虑市场长期的发展趋势,设计出来的产品不仅要保证质量,还要结合汽车行业发展需求,符合国家汽车零部件的相关标准。汽车零部件企业应该设立设计小组,利用技术人员的多方面的想法和考虑,从而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保证新研发的产品能够和汽车整体原接口保持一致,降低零件多次开槽制模具的费用。同时,将现在流行的元素加入到产品设计中,可以加大企业零部件市场份额占有率,更好的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2]。

(二)原材料质量成本控制。汽车零部件行业原材料控制,能够从根本上降低成本费用。原材料质量成本控制工作包括:采购计划、确定原材料的种类以及预测的需求量、选择性价比较高的供货商、确定原材料的交货方式以及最终的采购价格等方面。

设计人员应该结合实际的产品的功能和型号,选择原材料的材质,质量要符合研发标准,合理制定原材料的种类和数量,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减少库存积压的现象;在采购的过程中,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在采购大宗且市场机制不垄断的原材料时,可以根据国家规范的工作流程进行招标,通过对供货商质量和信誉的调查,进行最佳选择,降低采购成本;对市场原材料价格波动趋向及时进行了解掌握,确保能在价格最低点时买进材料,同时,在选择供货商的时候,要选择整体形象好,服务水平高,物流速度快且能够保证原材料的安全,降低采购风险。

(三)生产加工制造环节质量成本控制。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加工制造环节追求的目标就是时间最短、消耗最小,生产出合格率最高的产品,降低不合格产品的数量,这就需要企业内部对零部件加工技术引用先进的管理质量体系,提升自身的质量监控,优化产品生产加工制造的管理水平,在加工的过程中使用西方国家先进技术降低产品的生产制造费用,加快机械化加工的进程,降低人工成本费用,提高产品的质量[3]。

(四)运输物流环节的质量成本控制。运输物流快且安全性极高,能够使原材料尽快投入生产,提高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生产效率,而且物流安全性高,能够减少在运输中对原材料的损耗,从本质上保证了产品的质量,然后企业对运输来的原材料分类整理,进行合理的保存,对数目种类进行详细的记录,能够为下一年采购原材料提供可靠数据,有助于管理者做决定。

三、结束语

对汽车零部件企业质量成本进行控制和管理,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好的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体制。控制质量成本,也能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保证企业能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异.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何做好质量成本控制[J].科技资讯,2011,46(24):179-179.

第8篇:空气质量研究范文

中小制造企业相比于大型企业,因其资金短缺、技术实力较弱,难以建立良好的供应链关系。所以,在供应链管理的环境下,如何立足于市场是中小制造企业面临的一个难题。其中,采购作为企业制造的起点,对之后的制造环节至关重要,而采购质量控制则是采购管理中关键的方面之一。在质量管理中,目前常用的工作程序就是PDCA循环,这也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因此,通过探讨PDCA循环法在采购质量控制各方面的具体应用,不仅可以提高中小制造企业的采购质量,也可使其采购管理更加标准化、规范化。PDCA循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学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因此又被称为“戴明环”。PDCA,是指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具体内容见下图)。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实质上就是质量计划制定、实施的一系列过程。这个过程是由PDCA循环四个阶段指导,周而复始循环,并持续改进。PDCA循环是提高产品质量的一种科学的管理工作方法,对持续改进采购质量也很有效。

二、PDCA循环法在采购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一)Plan———计划阶段

1.中小制造企业采购质量控制现状分析

大部分中小制造企业受资金短缺的限制,一般经营规模不大。在进入成长期之后,自身管理中会暴露出许多缺陷,运营机制也不再适应企业的发展。其中,物资采购的监管控制不到位就是其管理上的众多缺陷之一,这就使得中小制造企业的采购质量难以保障。中小制造企业造成采购质量问题的原因,主要有这几种情况:

(1)采购人员素质较低。采购人员的专业素质不仅包括与采购相关的商务谈判能力,也包括对企业所在行业基础知识、相关技术的熟悉。由于采购工作较为敏感,采购人员的工作与资金、物资相关,而这两者对经常面临融资困难的中小制造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因此,任人唯亲是许多中小制造企业的普遍选择,或企业过分重视采购人员的道德品质,而忽视对他们专业素质的要求。采购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应商,而如果采购人员对行业知识和技术了解为零,在其选择供应商时,就难以用价格以外的其他标准衡量,直接加大了采购质量的风险。又由于有些采购人员缺乏行业知识,不能准确解读采购信息,所以当物料品种、规格变化或设计文档变更时,常常会不知所措,甚至向供应商传递错误的采购信息,使采购的物资质量不符合要求。

(2)信息化基础薄弱。良好的采购质量与准确的采购信息密不可分。然而,由于中小制造企业资金匮乏、技术有限,规模较小,大部分企业并未引进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即使少数引进信息管理系统的企业其应用水平也较低。虽然多数中小制造企业都会配置计算机和局域网,但是能真正利用网络进行采购信息沟通和传递的却为数不多。许多采购人员在合同谈判、订单签发、订单跟踪等环节仍依靠于传真、电话等通讯工具。这些问题大大限制了采购信息共享,对于企业内部,各部门也无法快速进行物资信息的沟通。例如,质量部无法及时向采购部反应物料质量的检验情况、研发部无法及时有效传递物料变更数据等,这些都会加大采购质量控制的难度;对外部供应商的信息交流更加有限,不能准确获取企业的采购需求信息,造成信息不对称现象,从而影响其供应的准确性,造成企业采购质量的隐患。另外,基础信息管理系统的不完善,使得必要的文字、流程记录缺失,一旦发生质量问题,更加难以调查,阻碍了采购质量管理工作。

(3)供应商选择随意。研究表明,30%的产品质量问题是由供应商引起的。供应商的选择合理与否,一方面与采购人员的专业素质息息相关,另一方面缺乏对供应商考核记录和质量统计记录。由于中小制造企业自身管理水平较低,对供应商更是缺乏评估和监督,所以采购人员一般是根据自身经验进行供应商选择,缺乏基于数据的事实依据,也没有规范的供应商认证流程,增加了出现采购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可能。

(4)进货作业流程不规范。进货验收是企业采购质量控制的一大关口,严格把握好进货检验是采购质量的有效保障。目前,大多数中小制造企业在物料进库时都会安排人员抽检,但是其中许多企业由于缺乏质量评定规程,常出现这些情况:一是取样比较随意,不能保证样本的代表性。二是对物料检验时没有细致、明确的相关指标,过多依赖检验人员的经验。三是验收时没有物料质量相关统计和档案记录,事后也无法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因为随着供应商自身的发展,其物资的质量也相应会有所变化,进货的检验标准应与其发展相适应。四是对于不合格品的控制仅限于处理阶段,反馈供应商进行处置,没有对其质量问题进行跟踪分析并查明原因,从而进行品质问题的预防。这些不规范的工作流程都大大增加了采购质量管理的难度。

2.确定采购质量控制的方针、目标

(1)加强采购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加强采购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基础数据准确化、制度标准化、业务流程规范化。基础数据是采购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的采购信息,是采购质量的保证;建立完善、精准的物料基础数据,是开展采购质量控制工作必要的开端。准确的基础数据要能够精确地描述任一物资的特性,确保其唯一性,包括件号、尺寸规格、材质、可允许误差等,若物料过于复杂应备份图纸等档案。标准的制度、规范的流程,是有条不紊开展采购质量工作的保障,也是企业各部门分工明确,清楚岗位职责所在。良好的制度、流程应具备可操作性和指导性,既不太过精细而导致手续繁琐,造成执行困难,也不过于简单而导致形同虚设,使采购监控无法到位。

(2)提升采购人员素质。中小制造企业应转变任人唯亲的旧观念,选择德才兼备的员工担任采购岗位的工作任务。除了具备良好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之外,采购人员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商务谈判技能,能维护与供应商良好的关系,还需具备企业所在行业的相关技术、相关法规的基础知识。企业也应当适时提供相应的平台,给采购人员提供学习的机会。

(3)建设采购信息化平台。采购质量控制工作大部分内容是保障采购信息的有效、准确传递。因此,应加快企业采购信息化建设,建立必要的信息化平台,集成、共享企业资源信息。不仅对企业内各部门,也包括外部供应商,通过信息化平台,及时下达和获取采购需求的信息并保证其准确性。在出现采购质量突发问题时,也能及时沟通,根据传递的信息及时查明原因,解决问题、分清责任。

(二)Do———执行阶段

根据上述影响采购质量控制的各方面因素,拟定相应的改进目标后,便进入执行阶段,即以一定的措施和方法来执行计划,保障落实制定的目标。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执行:

1.供应商管理

(1)建立供应商分类。根据采购的80/20规则可知,20%的供应商需要80%的管理精力。说明在供应商管理中,并不是每个供应商都需要同等的管理关注。因此,中小制造企业可根据企业不同物资的重要性,将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分类管理可用帕雷托分析法,按照采购品的重要性将供应商分为A、B、C三类。关键资源占企业采购品价值的70%左右,对企业生产制造至关重要,可将其供应商分为A类。A类供应商的比例控制在总供应商的10%左右,进行重点管理;主要资源占企业采购品价值的20%左右,可将其供应商分为B类。B类供应商的比例控制在20%左右,可适当减少管理投入;一般资源约占企业采购品价值的10%,属于企业的低值易耗品,可将其供应商分为C类。C类供应商的比例大约控制在70%。

(2)建立供应商选择标准和流程。采购资源的质量直接决定企业最终产品的质量,而采购资源的质量又由供应商决定,因此,供应商的选择十分关键。企业必须将“下达采购订单”和“选择供应商”两个概念从制度上进行分离。中小制造企业受资金限制等原因,可能无法建立专业的供应商管理部门。因此,可组建一支供应商管理团队,负责供应商评选、考核、淘汰,队员应包括来自质量部、生产部、工艺部、财务部和采购部的相关工作人员。一是团队可根据价格、质量、交期、地域、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售后服务等供应商选择影响因素,通过综合评分法,合理规定相关因素的权重,制定不同采购品的供应商选择标准;二是团队可根据各个供应商提供的文件进行统计审核,在初步确定准供应商后,对准供应商进行样品测试,或者直接到供应商现场进行考察;三是根据实际情况的考察,确定最终供应商。

(3)加强供应商品质控制。进货验收是对供应商品质控制的主要内容,严格把关进货检验环节是对采购品质量的重要保证。质量部应当对不同类别的物料制定采购标准、检验方法和质量评定指标,使得进货验收有章可循,实现过程科学合理化;质检人员进货验收时,必须根据检验方法取样,保障样本有代表性。还须按照质量评定指标进行相关测试,作出品质结果判定,并填写质检报告和合格、不合格报告,以便后续采购质量的跟踪。然而,仅仅完善进货验收对做好采购质量控制工作依然远远不够,中小制造企业应加强对供应商生产质量的关注,把质量控制工作提前到供应商的生产线上。企业可要求供应商提供其过程质量检验文件和出货检验文件等,监督供应商生产过程的质量。如果供应商允许,还可定期安排相关人员到供应商现场进行考察,监督供应商是否按照标准规范施工,抽检供应商在制品的品质情况,并作好相关记录。

(4)建立供应商评价指标和指标统计文档。供应商的评价工作是企业持有良好供应商的保证,间接决定了采购品的质量。对中小制造企业而言,交货质量和交期的及时性是衡量供应商最重要的两大指标。供应商质量指标主要包括,来料批次合格率、来料抽检缺陷率、来料在线报废率、来料免检率等。其中,以来料批次合格率最为常用,其公式为:来料批次合格率=(合格来料批次÷来料总批次)×100%。采购部在收到质量部的质检报告后,应统计以上指标,并编写成报告作为后续评判依据;交期的主要两大指标为准时交货率和交货周期,采购部也应当对这两大指标进行统计备案,作为衡量供应商交货管理水平的标准;此外,产品质量与生产现场管理水平息息相关,如果企业有能力,可定期抽查供应商的现场管理情况,对其“5S”管理进行考核,作为后续供应商评价的依据。

2.员工技能素质

员工的技能素质与企业对员工的管理制度、培养的重视程度息息相关。

(1)选择德才兼备的采购人员,做到人岗匹配。

(2)为采购人员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以提高采购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采购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开展每周部门例会,采购工作人员可分享工作中学习到的新技能或心得体会;定期适时提供培训课程以及学习采购工作中所需的各种理念、知识和方法等。

(3)加强采购部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及时沟通掌握其他部门的更新数据,保障采购的准确性。例如,设立跨部门学习小组,定期召开例会,沟通企业产品的新知识、新标准、新技术等。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及时分享数据,使各种信息有效传递,减少采购过程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提高采购质量。

3.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加强信息化建设,以集成、配置企业的内外部资源,不仅能提高采购过程的效率和质量,还能使企业整个运营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化,是中小制造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必经之路。中小制造企业在建设信息化平台的过程中,应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企业实际的管理系统平台。

(1)可选择互联网应用服务提供商。其优点是,能够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初始投资,企业不必再购买大型软硬件设备,同时还能解决企业信息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其可能存在的主要弊端是,服务的安全、质量、成本存在问题。

(2)建立ERP系统。ERP系统的优点是,企业整体集成性较高,能将企业管理从内部延伸至外部。缺点是,对企业的基础条件要求较高,且其效能会受到易用性、实施周期和企业现状融合程度的影响。初具规模、资金充裕、管理基础良好的中小制造企业,可学型企业的经验,并根据自身情况分析所需管理模块,构建ERP系统。

(三)Check———检查阶段

在检查阶段,就是将执行阶段的结果和计划阶段的目标进行对比,分析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是否达到所预期的目标,这是PDCA循环中检验质量水平是否提高的重要环节。通过检查阶段,确定哪些目标已落实,哪些工作还有待改进。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流程执行情况

检查各项工作是否规范地按照流程执行。例如,供应商是否符合规定标准,是否按照流程规范选择供应商;进货时是否检验要求指标,验收、测试报告是否真实、完善。

2.订单信息情况

检查订单信息对采购品质量的描述,是否与采购标准文档相符。

3.过程质量检验情况

检查过程质量检验是否到位。例如,供应商过程检验文件是否明确、完善,在制品抽查记录是否客观、真实。

4.供应商评价情况

检查供应商评价项目是否符合规划指标,评价证据是否明确、充分。

5.采购总结情况

检查采购总结工作是否落实到位。例如,每批采购品质量统计文档是否完善,不合格的质量情况原因是否查明,预防措施是否切实执行。

(四)Action———处理阶段

处理阶段要对检查阶段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和处理,它是PDCA循环中最关键却最易被忽视环节,是采购质量工作向前推进、保持持续改进的动力。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总结经验

将采购质量改进中已落实的目标和成功实施的结果加以分析、总结,将其中良好的方法、措施标准化、制度化,以便今后采购质量控制工作执行到位,也可作为解决其他管理问题的参考、借鉴。对失败的结果,要吸取教训,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归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防止此类问题再次发生。

2.分析未解决的问题的原因

归纳此次改进采购质量尚未解决的问题,并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作为下一次改进采购质量的参考。

三、结论

第9篇:空气质量研究范文

关键词:天然气;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为了有效的实现节能环保,我国不断研究新的节能设备,并将节能设备广泛的应用在社会生产当中。因而,天然气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也可以合理运用节能设备,从而做好施工质量的保障。与此同时,对于天然气工程的施工技术,施工队伍需要加以探究,确保施工技术符合天然气施工的要求,这样才能在施工时有效的进行质量控制。

1天然气工程施工的质量要求

我国在进行天然气施工的过程中,对其明确提出相关的要求:首先,施工材料的要求。必须选择原材料,为了确保材料的质量引进相关设备,其质量也必须符合标准,确保材质无误后在遵循施工程序展开施工;其次,施工方案的要求。天然气施工方案的设计要具有安全性和合理性,否则在施工时必然会产生大量的问题,而且要对施工现场加强监管,防止施工现场出现火源。另外,对施工技术的应用尤为关键,如果施工技术不能达到天然气工程施工的要求,则天然气工程的质量将无法得到相应的保障和控制。对于天然气工程提出的质量要求,天然气施工队伍切勿忽视,要能严格遵守国家提出的规章要求,做好天然气工程的施工,完善施工方案,提升天然气工程的施工质量,才能真正的做到能源的节约,经济的改善[1]。

2天然气工程施工的影响因素

天然气施工难免会遇到不可预测的困难和阻碍,施工队伍必须勇于迎接和挑战。在施工前,完善可预测难点的解决方案,做好充足的准备措施;施工中结合实际施工的情况,不断完善施工方案,在遇到不可预测的困难时,结合施工经验和实际问题,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对于可以预测的施工障碍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研究显示,影响天然气工程施工的主要因素如下:①多数天然气管道被深埋在地下,施工时稍有不慎,则会对管道造成破快,从而给施工队伍增加施工难度;②施工监管问题,监管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和监管能力,疏忽职守,监管力度不到位,导致天然气工程质量不合格,给施工单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③自然因素对天然气工程施工的限制。由于地形较为复杂,地质环境也较为特殊,给天然气工程施工增加了难度。尤其是东北地区,天气较为寒冷,必须做好天然气的防寒措施。环境因素也十分重要,对于施工技术,施工工艺的确定会影响施工质量。因此,施工单位既要充分考虑人为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也应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这样就可以做好技术的选择和质量的控制[2]。

3解决策略

3.1施工技术控制

在选择和控制天然气工程施工技术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施工技术的内容。其主要内容具体如下:①做好施工技术准备。熟悉施工方案和施工图纸,在进行每一个项目之前都要做好交底工作[3];②做好施工现场勘查和检测工作,根据实际施工现场调查情况,绘制草图;③施工前,做好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的管理工作;④施工队伍需要合理科学的试验;⑤完工后要对施工技术、施工质量等进行全方位的检查;⑥做好竣工验收工作。在控制天热气施工技术时,施工单位也应做好施工技术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遵循天然气施工技术管理要求:首先,要对质量进行控制,确保天然气工程能够如期完工。因此必须明确安全施工的管理目标,完善管理方案、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等;其次,对于管理人员的选择,必须应聘专业的管理人员,确保其持证上岗。施工单位贯彻落实责任制度,提升管理人员的责任监管意识,使其加强天然气工程施工技术的监管力度,保证天然气工程的质量能够达到相关的要求和标准;再者就是要对施工人员明确技术施工程序,做好技术设备的配套,避免因为设备、施工人员的问题影响工程质量。天然气施工属于较为危险的工种,对于施工人员安全教育也必不可少。此外,设计人员要能考虑周到,做好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案的布局;最后,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的准备必须充足[4]。在对施工技术进行控制管理时,施工队伍必须做好全方位的调查和相关的准备工作,结合真实的施工情况,确定施工要点难点。这样所选择的施工技术才能符合天然气工程施工的要求,进而在施工技术方面增加工程质量。

3.2对工程质量的控制

控制天然气工程施工质量与施工技术的掌控息息相关,施工技术发挥其真正的价值,工程质量自然就得到相应的保障。但对于工程质量的控制,施工单位仍然要遵循相关程序,而且要深入的探索。在施工技术管理方面,做好施工技术的审核工作。如果审核不通过,施工单位则要重新选择施工技术。施工单位必须选择专业的设计人员,确定施工技术。在确定施工工艺的过程中,也需要进行相关审核。施工单位必须与设计人员进行深入的交流,要对设计人员明确主要施工要求和要点等信息。设计人员也要对现场环境进行勘察,理解施工单位的需求,根据方案设计图纸,确定施工技术。其施工技术等相关的资料也才能得到审批,进而被科学的应用在施工现场中。否则,施工技术、图纸、方案的缺失后给天然气日后的维护工作带来严重的阻碍[5]。通常,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所遇到问题与预测的方案有所区别,这样就会影响该环节的施工。为了确保这一环节施工质量达标,做好交底工作尤为关键。在完成每一个环节施工后都需要对下一个环节施工人员明确这一环节的施工过程,要将这一环节施工技术、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时所遇到的问题等都要将其明确给相关的施工人员,以便下一环的施工人员提前做好准备。天然气工程属于隐蔽施工项目,施工前施工单位必须要找到天然气管道之前的设计图纸,确定天然气管道所在的位置,进而避免在进行二次施工时,破坏管道,这样设计人员才能设计出科学的图纸和方案,施工技术也才能得到良好的运用[6]。以上问题不仅需要天然气工程施工负责人进开展,同时施工人员需配合工程负责人,听从监管人员指挥,规范施工,这样才能提高工程质量。因此,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必不可少,为了防止施工人员在施工时出现差错,在施工之前就应做好技术的指导,对施工人员明确施工材料设备的型号规格,保证施工人员可以正确的操作施工设备,建设出一个质量达标的天然气工程。此外,对于施工人员技术上的指导,同时也可以实现节能环保的方针政策。我国现阶段能源缺少,需要在建设天然气工程的过程中就要做好节能的准备。对于施工材料设备的选择都需要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要能充分运用节能的施工技术。只有全面节能准备工作,才能在保证天然气质量的基础上实现节能环保。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天然气施工技术的选择和质量控制,施工队伍必须以安全为主,实现我国提出的节能环保的相关政策和要求。对施工人员进行科学指导和培训,增强其安全施工的观念意识,这样施工人员才会在施工之前做好完善的安全防护。而且,对施工人员加强培训,也能提升其施工技能,使其遵循相关的施工程序展开施工,从而实现天然气的质量控制,确保天然气工程施工质量达到国家提出的标准。

参考文献:

[1]孙大春.HSE管理在天然气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石油石化,2016,(24):12-34.

[2]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J].中国高教研究,2012,(1):70-90.

[3]国内首项大型煤制天然气工程即将开工建设[J].煤气与热力,2012,(2):90-100.

[4]毕家立.我国首个煤制天然气工程将开工[J].煤炭工程,2012,(11):50-80.

[5]天津市津南区葛沽镇天然气工程简介[J].煤气与热力,2013,(11):4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