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双减政策实施方案范文

小学双减政策实施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双减政策实施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双减政策实施方案

第1篇:小学双减政策实施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蓝天、碧水、宁静、绿色、朝阳、安全”六大环境保护工程为重点,扎实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以下简称“创模”),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最佳人居的生态城市。

二、创建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创模”活动,使我区“创模”基本条件及考核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力争在“十一五”期间使全区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资源得到科学合理利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得到有效控制,所有工业污染源确保稳定达标排放,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步骤

1、全面准备阶段(1月1日—2月28日)

认真学习国家环保部《“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及其实施细则(修订版)》,按照我市《“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规划(修编版)》,明确二零零九年“创模”工作任务、措施和目标;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宣传活动,营造“创模”氛围。

2、大力实施“蓝天工程”(3月1日—4月30日)

(1)制定市区重点大气污染源整治方案,确定重点,强化措施,加大整治,不断提高空气质量。

(2)加大餐饮业油烟治理力度,提升清洁能源使用率。

(3)开展绿色文明示范单位创建活动。

3、重点流域、重点行业治理阶段(5月1日—6月30日)

(1)制定全区工业污染源双减排方案,落实到具体企业和镇(办)。

(2)切实抓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抓好农作物秸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

(3)按照新的“创模”考核指标,收集和规范“创模”资料。

4、专项行动阶段(7月1日—10月31日)

(1)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专项行动。

(2)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

(3)对“环评”和建设项目“三同时”执法进行专项检查。

5、检查验收阶段(11月1日—12月31日)。严格按照二零零九年“创模”目标任务进行检查评比,按照新的“创模”考核标准对资料收集情况逐项检查,并做好迎接市上检查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

四、主要任务

1、配合市委、市政府提高城市市区集中供热普及率,集中供热覆盖范围内的燃煤锅炉都必须改为集中供热或清洁能源采暖。严格控制新建、改建燃煤锅炉,积极开展无煤区建设(此项工作由区环保分局负责,区经济发展局、区城建局配合)。

2、加强建筑工地管理,控制扬尘污染。加大对建筑施工、拆迁、道路施工扬尘的管理力度,建筑、道路施工、房屋拆迁做到文明施工、净车出场,减少扬尘对环境的影响;运输易产生扬尘的车辆应实行密闭运输,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抛撒和泄漏,及时清理路面尘土和垃圾,绿化和硬化地面(此项工作由区城建局负责,区环卫局、区综合执法大队、区环保分局配合)。

3、加强餐饮业油烟治理工作。二零零九年底前营业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的餐饮业全部进行油烟治理,并实现稳定达标排放;营业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下的餐饮业全部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全区所有烧烤业全部推广使用环保烧烤炉,取缔用煤或木炭、油作为燃料的烧烤炉(此项工作由区环保分局负责,区公安分局、区工商分局、区卫生局配合)。

4、加强城市大气工业污染源治理。按照二氧化硫减排的要求,二零零九年底前,全区的工业燃煤锅炉和火电及热电联产业必须安装除尘和脱硫设施,确保大气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此项工作由区环保分局负责,区经济发展局、区环卫局配合)。加强露天储煤场的治理,6月底前应对所有煤场进行治理,城市建成区内禁止新建和扩建营业性储煤场(此项工作由区环保分局负责)。

5、积极推广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技术。加强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严禁农作物秸秆焚烧。大力实施秸秆粉碎还田,积极推广养畜过腹还田,全区每年建成2-3个气化站和青贮场,每年新增20-30台机械收割农具,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此项工作由区环保分局负责,区农机管理中心、区农林局、区公安分局、区安监局和各镇办具体落实)。

6、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及保护区(含自备井)环境管理。按照《咸阳市饮用水源污染防治管理暂行办法》,实施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监督管理,彻底清理辖区内水源保护区的违章建筑,确保水源保护区内的垃圾日产日清(此项工作由区环保分局负责,区水利局、区城建局配合)。

7、严格执行“三同时”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严禁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十五小”企业和“新五小”企业,新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执行率要达到100%和90%。对环境污染严重、没有环境容量的区域的建设项目不予审批,改、扩建项目必须做到“以新代老”,不欠新账,全面完成年度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计划(此项工作由区环保分局负责,区经济发展局配合)。

8、加强施工噪声监督管理。对噪声污染源建立档案,严密监管,严格建筑施工申报审批制度,对施工噪音提出明确要求和施工时限。实行施工噪声许可制度,严厉查处夜间违规建筑施工噪声污染,严禁在晚22:00时至次日早晨6:00时施工(此项工作由区环保分局负责,区综合执法大队配合)。

9、加强社会生活噪声管理。加强对社会噪声污染的监督管理,制定相关的噪声管理规定,组织相关部门对辖区主要街道和辖区的歌舞厅、音像商店、高音喇叭及街头叫卖等噪声污染敏感区集中管制和综合治理。特别是在重大节日和高考期间,成立环境应急分队,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噪声对居民的影响,确保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小于60分贝(此项工作由区环保分局负责,区文体局、公安分局、区教育局配合)。

10、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组织开展生态示范乡(镇)村建设工作,二零零九年9月底前建成5个生态示范村。对全区规模以上的畜禽养殖企业进行治理,确保手续齐全,环保设施正常运行(此项工作由区环保分局负责,区农林局、区水利局、各镇办具体实施)。

11、加强城镇绿化建设。切实保护各类绿地和生态用地,配合市委、市政府加强城市公园、绿化带、草坪的建设和保护。大力推广小区庭院、墙面、屋顶、壳体的绿化和美化,做到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确保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此项工作由区城建局负责)。

12、实施创建绿色文明示范工程。继续在学校、社区、村庄、企业、大学、医院、家庭、商场、幼儿园、旅游景区、军营等11个行业,开展创建绿色文明示范和创建绿色文明单位工作(此项工作由区环保分局负责、区教育局、区文物旅游局等部门配合)。

13、大力开展绿色消费活动。推行绿色采购,倡导绿色消费,建设绿色通道,在全区餐饮、洗浴等行业推行绿色消费制度,逐步执行绿色饭店标准(此项工作由区环保分局负责,区卫生局、区文体局、区工商分局等部门配合)。

14、加大“创模”宣传教育力度。广泛深入地开展“创模”宣传活动,通过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不断使“创模”深入人心,并成为全市人民的自觉行动,营造全社会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动员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投身到“创模”工作中来,提高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使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达到85%以上(此项工作由区委宣传部负责)。积极采取穿插渗透的方式,在中小学自然、地理、化学及课外活动中,重点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环境教育,不断使“创模”深入人心,营造全社会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使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达到85%以上(此项工作由区教育局负责,区环保分局和区文体局等部门配合)。

15、积极推行循环经济。积极推行循环经济模式,构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良性闭合的循环经济系统,加强产业规划指导和项目评定,优化经济结构,鼓励支持节能、节电、节地、节材、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完善和健全循环经济行业体系和清洁生产模式(此项工作由区经济发展局负责,区环保分局、区科技局等部门配合)。

16、落实节约用水措施。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统一调度,合理配置,优先利用地表水,限制开发地下水,鼓励利用再生水。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应当制定节水方案,安装使用节水设备,配合市委、市政府加快城镇老旧供水管网的更新改造,积极开展创建节水型单位,推动全社会节约用水,使单位GDP用水量逐年下降(此项工作由区水利局负责,区城建局和各镇办配合)。

17、抓好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以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为原则,以防止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为重点,加强固体废物的监督管理,加强粉煤灰、尾矿和冶金、化工废渣综合利用,保证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90%以上。加强报废汽车、废旧塑料及废旧家电产品(特别是旧电池)回收处理的管理和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此项工作由区经济发展局负责,区环保分局等部门配合)。

18、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和环境管理质量认证。引导鼓励企业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标志产品和其它绿色认证。依法对污染物排放长期超标、使用有毒有害原料、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强制审核,每年完成1-3个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此项工作由区经济发展局负责,区环保分局、区科技局等部门配合)。

19、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加强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完善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健全应急机构,配备和补充应急装备,建立应急处理和运行机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此项工作由区环保分局负责,区经济发展局、区公安分局、区安监局、区卫生局及各镇办配合)。

20、加强放射源、辐射源的监督管理。加强放射源管理,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规范放射源利用,消除安全隐患。调查摸底,建立台帐,完善防护设施,规范和健全相关手续(环评、许可),妥善保管,设立标志,落实专人,专库管理(此项工作由区环保分局负责,区安监局、相关单位配合)。

21、继续加大危险废物处置力度。坚持对工业废物和化学危险品进行登记和检查,对全区生产、储存有工业危险废物的企业和单位,督促其进行正确处理和合理利用,对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和个人依法实施监管(此项工作由区环保分局负责)。严格执行《陕西省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定期进行教育和检查,对市区医疗垃圾实行定点收集、密闭包装,统一运输,集中处置(此项工作由区卫生局负责,区经济发展局、区安监局配合)。

22、坚持依法保护环境,严厉打击破坏环境行为。认真执行国家、省上颁布的环保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严重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并依据国家监察部、环保总局《关于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行为进行行政处分的暂行规定》对环境违法所涉及的人和事进行严肃查办(此项工作由区监察局负责,区环保分局配合)。

五、工作要求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今年是实现“创模”各项指标达标年,也是创建工作的关键之年,时间紧、任务重。各镇办、各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创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各自职责任务,结合“创模”工作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亲自安排部署,主管领导要亲自抓落实,现场督办,检查指导,及时解决“创模”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按照创模工作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定人员、定目标、定任务、定进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创模”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特别是对尚未达到“创模”要求的指标,要加大力度,抓紧整改,确保我区“创模”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第2篇:小学双减政策实施方案范文

首先,我代表镇党委、镇政府向不辞辛劳前来我镇检查指导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

我镇地处罗田北部山区,辖35个行政村,304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32843人,版土面积285.11平方公里,其中计税面积24778亩,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青苔关、拥门关、吊桥河、黄柏山四个国营林场村的税收工作由我镇负责指导,全镇税改户数达9019户。2005年是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规范年,为了巩固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规范农村税费改革的各项工作,严防农民负担反弹,镇党委、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农民负担工作。现将我镇2005年度农村税费改革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严格执行三项政策

1、严格执行取消征收农业税政策。按照上级统一部署,从2005年度起,我镇全部免征农业税,共计农业税56.3万元,农业税附加9.3万元,农民负担得到进一步减轻。

2、严格执行粮食“两补”和退耕还林政策。2005年全镇发放粮食直接补贴资金12.3万元,亩平补助4.97元。发放退耕还林补助94.1万元,亩平补助230.6元。

3、严格执行中小学生“两免一补”和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两免一补资金9.32万元,其中中学生440人,人平补助110元,小学生640人,人平70元。计生扶助65人,每人每年600元,共发放扶助资金3.9万元。

二、建立健全三个体系

1、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资金和两费附加管理使用体系。我们坚持两税附加按时足额拨付到农村财务服务中心的专门帐户上,不抵税,不代扣,按村设帐,镇管村用,专款专用。在执行过程中,我们对农村优抚对象、五保户的优抚补助款按时按标准登记造册,发放到户。

2、建立村级财务管理体系。我们在村帐站管的基础上,成立了村级财务服务中心,在全镇范围内积极开展村级帐务、资金双代管工作,把全镇35个村的资金和帐务统一归并入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资金和财务统一由农村财务服务中心代管,各村均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从根本上杜绝了村级财务混乱和管理松懈的难题。

3、建立“一事一议”审批管理体系。全镇39个单位有有7个村进行筹资筹劳。筹资标准都控制在人平15元之内,做到专款、专用、专项结算。并且各村将筹资筹劳提取、使用、结算情况采取召开会议、办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及时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三、积极做好三项工作

1、稳步推进乡镇配套改革。一是加大了政府机关改革力度。撤销了四个总支和办事处,设立了五大办,清退了编外人员15人,乡镇行政人员由改革前68人减到40人,镇领导干部职数由原来的19人减为9人,实行“一人一编一卡”。每年在职及退休干部工资、分流人员基本生活费、加上年费用支出需要131.65万元。通过财政包干、转移支付、政策性增资、上级扶持资金及发展企业,我们取得收入131.65万元,基本持平,保证了镇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转。二是推行了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由15个精减合并为8个,财政所与经管站实行了合并,农技、农机、水电、畜牧、广播、文化、计生服务七个事业单位全部转为公益单位,实行合同化管理。在职人员全部买断工龄,实现全员养老保险,并择优竞争上岗,达到“减人减事增效”和“以钱养事”的目地。三是整合了教育资源。撤销了镇教育组,调整了全镇中小学布局,合并了3所完全小学,7所初级小学,辞退了代课教师和临时工勤人员67名,并全面实施了教育“一费制”。四是加大了村组改革力度。对村干部职数从严控制,严格执行1000人以下的村村干部编制3人,1000至2000人的村村干部编制4人的规定,撤销村民小组长,全部由村干部兼任。全镇共精减村组干部350人,每年节约开支100万元。目前全镇共有村干部125人,工资总额50.8万元,费用及支出17.3万元,五保及优抚支出33.2万元,合计支出101.3万元。村级收入108.18万元,转移支付50.4161万元,两税附加32.77万元,村办企业纯收入25万元,保证了村级正常运转需要。

2、开展化解村级债务工作。为化解旧债,遏制新债,我们一方面出台系列相关文件,成立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对全镇各村债务进行清查、核定、冻结,实行村级帐务、资金“双代管”,从源头上控制了增加新的债务;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多种方法,采取划转债权、盘活资产、清理挤水、发展增收等化债办法。全镇共化债394万元,占债务总额的53%。

3、坚决杜绝涉农乱收费。一是公开涉农收费行为。通过公示牌、公示栏和电视公告等多种形式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让农民交得明白,接受群众监督。在各乡镇主要收费场所、各行政村醒目地点悬挂了涉农收费公示牌,接受广大群众监督。二是加大了涉农部门收费监管力度。镇政府专门成立了规范部门收费领导小组,设立举报电话。用铁的手腕、铁的纪律来规范教育、土地、城建、计生、畜牧、外贸等部门收费行为。三是进行农民负担专项检查。去年,镇政府先后组织三次农民负担专项检查,主要检查是否存在搭车收费和加码收费行为。通过检查,有力的确保了全镇农民负担政策落实到位。全镇涉农收费部门在农民建房、学生入学、计划生育、农电改造、身份证办理、外出务工等方面,严格执行收费标准,没有出现越权设立涉农收费项目以及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以罚代收的行为。各村在农民建房、计划生育等事项上,没有向农民乱收费,较好地执行了农村税费改革政策。

总结我镇2005年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经验,可以概括为三个“三”。

1、坚持三个到位,强领导,促合力。一是领导重视到位。近几年,虽然我们在农村税费改革和税费配套改革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成绩面前我们不骄不躁,始终把此项放在重要位置上,做到“思想不放松,力度不削弱”,有力地保证了税改工作稳妥推进。二是组织协调到位。为确保农村税费配套改革顺利推进,我们实行部门牵头负责制,充分发挥和调动部门的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全镇先后召开3次有关农村税费改革的党政联席会,5次各相关部门参加的协调会,解决改革重点、难点问题,做到工作有计划、有安排。三是督办工作到位。为加强对乡镇农村税费改革的指导和督促,从各部门抽调了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同志,组成督查指导组,进行了督查,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2、严把三个关口,攻重点,破难题。一是把好干部分流安置关。人员分流工作是重点中的重点,也是推进配套改革的难点。为此,我们对人员分流通过“四包”来落实责任,确保分流工作到位。即要求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成员与分流对象结对实行“四包”。即包解释政策,包稳定分流对象情绪,包督促分流对象办理移交,包掌握分流对象离岗后动态去向。二是把好财务清理关。财务清理和债权债务的分割是配套改革的又一个难点,也是群众关注的焦点。为使这项工作有序进行,我们出台了相关文件,采取封账冻产的办法,由资产清查组清查后全部封存,由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管理。对因公益事业建设发生的个人担保信用资金,经乡镇认定盖章后,将债权债务关系进行转移,让干部走得放心。三是把好执行纪律关。机构改革、人员分流等工作公开、公平、透明,防止隐私舞弊和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

3、做好三项工作,优氛围,强基础。一是做好宣传工作。一方面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和掌握政策,另一方面让他们有一种压力,感觉到改革势在必行。二是做好调查摸底工作。通过“查、访、听”调查农村税费改革相关情况,为决策提供依据。由于了解问题及时、全面,掌握情况客观、准确,为改革科学决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是做好政策制定工作。科学制订了实施方案,明确了改革工作原则、目标和任务。使整个改革有计划、有目标。考虑到改革前乡镇大部分站所人事权在部门,我们采取人员分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即按改革前人事权的归属,人事权在部门的由部门负责分流,在乡镇的由乡镇负责分流,切实保障分流工作顺利开展。在整个改革过程中,我们坚持无情改革,有情操作。广开门路,为分流人员再就业提供保障,通过“五个一批”的措施,帮助分流人员实现再就业,即政策帮扶,鼓励自主创业一批;强化培训,往沿海输送一批;招商引资,向外资企业转移一批;企业改制,动员入股消化一批;制订政策,村委会担任实职转移一批,真正做到“分流无情、操作有情”,让乡镇干部留的安心,走的放心。到目前,全镇80%以上分流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第3篇:小学双减政策实施方案范文

将组织编制规划、制定目标任务和加强考核督查,作为履行部门职能,发挥参谋作用的核心工作。一是突出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把握国家组织编制苏南现代化示范区规划的机遇,研究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思路和阶段目标,根据目标完善我市2013年、2015年的现代化指标值,并着手开展“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的研究。目前,我市已有13类工作列入了“苏南规划”,18个项目列入了“苏南规划重点项目”。二是组织目标任务编制。完成《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13年计划安排意见》,并经市人代会审议通过。会同经信、财政、商务、工商等部门制定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外向型经济主要指标、私营经济培育等考核目标并分解至各镇(区)。同时,将2013年政府工作主要任务、主要经济指标计划、重点项目、市下达的目标任务、预期目标等内容汇编成《市2013年主要经济目标与重点项目》蓝皮书。修编完成“十二五”期间《市大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计划》和《市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市苏浙皖边界市场集聚区规划》和《天旅游度假区集聚区规划》,并申报市市级服务业集聚区,其中《天旅游度假区集聚区规划》已通过评审。三是强化目标管理考核。配合市级考核,会同组织部编制《市2013年年度目标任务书》,并做好对我市目标任务、“510”行动计划、重点工程(项目)等考核的协调推进工作。牵头市级机关部门考核,制定《2013年市级机关部门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制定《2013年镇(区)服务业发展考核办法》,制定《2013年医改工作目标任务》。强化委内考核,实施项目化管理,制定出台了《市发改委2013年20项重点工作》,明确了目标任务、责任领导和责任科室。

二、推进重大项目,增强发展动力

推进重大项目,切实发挥重大项目牵头协调作用。一是强化重大项目储备。主动抓好符合产业政策、具有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的重大项目的储备。目前,我市已储备总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23个,其中,信息项目5个,在谈项目7个,签约项目4个,前期项目5个。总投资5亿元以上重大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储备项目12个,其中规划项目2个,前期项目6个,预备项2个,可实施项目2个。二是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拟定重点项目月汇报制度,对重点项目推进建立审批代办、内部流转、定期会办和重大项目储备等推进机制,全力确保项目快速审批、优质服务、顺利推进。三是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发展的重中之重,经常性地开展调研和服务,切实掌握项目进展情况,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审批、土地、资金等方面的问题。今年编制全市2013年重点项目233个,总投资1075.7亿元,年内计划投资297.3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33个,服务业项目27个,农水项目11个,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62个。1-5月份,市级233个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76.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25.74%。12个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3.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38.14%。其中:8个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5.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43.84%;4个服务业项目完成投资8.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30.9%。其中,中关村科技产业园创新中心和波士顿锂离子电池芯项目已提前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分别完成投资的116%和100%。省级重点项目波士顿第一条生产线已于5月竣工投产。

三、推动转型升级,优化发展结构

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坚持三次产业统筹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一是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坚持把集聚发展、政策引领、机制助推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抓手。围绕“大旅游、大物流、大市场、大商贸、大科技、大文化”的目标,重点开展了规划先导、项目推动、创新驱动等工作。参照精神,制定了《市服务业发展考核办法》。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培育,编制完成《苏浙皖边界市场集聚区规划》和《天旅游度假集聚区规划》。积极做好“2013香港()城市产业推介会”前期准备工作。1-5月份,完成服务业投入33.5亿元,同比增长34.8%。15个市级服务业重点项目投资13.3亿元,完成计划28.9%,其中中关村科创园创新中心完成投资5.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6%。二是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认真履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办公室职责,着手编制《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细化分解全市新兴产业发展年度目标任务,积极争取出台扶持政策,帮助企业解决项目融资等方面的难题。建立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库,目前已有年销售亿元企业100家和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50个入库,为推进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争取上级扶持做好相应准备。三是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推进安顺燃气高压环网项目进程,该项目通过高压环网北线工程将与南线工程通过南渡门站和门站连接成环,形成高压环网,确保我市能源供应安全,目前该项目已获准开展前期工作。开展液化天然气加气站项目的申报,推动安顺新奥燃气有限公司船用液化天然气加气站项目进程,该项目已获省能源局同意开展前期工作。推进金峰钢帘线配套工程分布式能源站项目建设,多次协调东南大学热电所和相关部门,目前,该项目进入可研编制收尾阶段,力争该项目作为重点项目列入省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专项规划。加快我市北片区热电联产项目一期工程进程,目前该项目已完成预可研、专家评审,并上报至省能源局。

四、加强改革创新,提高发展能力

把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放到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力、提升空间。一是稳步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完成我市2012年乡村医生各项政策落实情况及一体化管理工作材料汇总,并对医院等乡村医生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编制下发《2013-2015深化医改实施方案》。二是积极推进企业债券发行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省发改委的支持,今年2月成功发行城建二期企业债券(13溧城发债)12亿元,资金将用于东门旧城棚户区改造项目。同时,为我市2家企业申报2013年债券发行计划,其中昆仑城拟发债15亿元,天集团拟发债12亿元。三是积极推进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把中心镇建设作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我市天镇和南渡镇是8个中心镇之一,其中天镇是全省20个强镇扩权试点镇之一,也是全国第三批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我委根据市委政府统一部署,做好权力下放和对接工作,做到“能放尽放、应放尽放”。牵头做好中心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和2013年重点项目推进,帮助中心镇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四是积极推进区域合作工作。围绕市“挂钩合作”和“四个西进”要求,牵头开展与新北区挂钩合作工作,成立了班子,制定了“2013年度实施方案”,召开了双方党政联席会议,启动了部门对接和“新北科技园”建设工作。同时,积极开展与秭归、陕西白河的合作工作。

五、强化对上争取,提升发展效益

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和投资导向,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的支持,不断加强部门间的协调联动,以此促进我市经济优化发展。

资金类:上半年共争取资金6491万元。其中,2013年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结余资金2600万元;太湖治理六期第二批项目省级资金2439万元;第三批项目省级资金1287万元即将下发;集团获得2013年中央预算内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扶持资金165万元;组织企业申报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金峰水泥熟料生产线降低氮氧化物技术改造项目已入围,目前公示已结束。

审批类:镇“隽源环保脱硝成套设备”和金峰集团“子午轮胎用钢帘线项目”已得到省发改委备案;安顺高压环网工程、安顺新奥天然气加油站项目已取得省能源局“路条”;全福牧业项目省级备案即将申报。

平台类:组织安靠“超、特高压智能地下输电研究工程中心”项目申报省级“工程中心”。

规划类:积极争取了项目等资源进入国家、省、市规划和计划(具体情况略)。

六、坚持减费控价,稳定发展形势

贯彻落实国家各项价格改革政策,规范价格行为。一是加强价格管理。根据省、市要求,调整我市监测点的品种布局,强化价格采集,提高采报价质量,维护价格市场稳定。严格执行商品房“价格备案”、“一价清”、“一套一标”等制度,积极开展房地产市场价格调研,为调控房地产价格出谋划策。开展城乡供水一体化课题调研,推动我市早日实现城乡供水同管网、同水质、同价格。配合做好国家天然气价格改革,做好存量气和增量气的认定和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调查,为下步天然气价格调整做好准备。二是加强收费管理。加强教育、医疗、客运、小区物业等收费管理,规范收费行为和收费标准。重新核定天山水园景区门票价格,按程序召开价格调整座谈会和进行价格公示,报经市政府同意将于7月调整价格为120元/人、次。开展2012年度行政事业性收费年审,摸清全市376家收费单位收费的基本情况,形成分析报告。核定两家幼儿园特色教育保育费收费标准为550元/月、人,调整竹箦中学高中学住宿费为300元/人、学期,核定中医院和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中心停车场的停车收费标准。三是加强价格执法力度。加强市场价格常态监管,开展“元旦”、“春节”等重要节日市场巡查,开展主要商业零售企业降价促销备案,有效推进明码实价工作。维护重点行业价格秩序,开展涉农价费、旅游行业、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等重点领域专项检查,对我市14家中小学乱收费行为进行价格查处。依托“12358”价格举报平台,及时解决群众举报问题,上半年受理价格咨询和投诉22起,顺利通过国家价格检查局对“12358”价格举报平台的检查验收。四是加强价格鉴证。配合公、检、法、司等部门做好涉案财产价格鉴证工作,上半年共接受鉴证780起,金额达695万元。

七、紧抓队伍建设,增强发展能力

全委上下全力构建团结拼搏、务实创新的发改团队。一是加强服务型机关建设。紧抓党委中心组学习,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转型发展强攻坚奋发实干求突破”和“实干清廉转作风提速增效促发展”等主题教育活动,协调牵头领导干部下基层做好“三解三促”、“双挂双促”和“旧城改造”等活动,机关干部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制定《市发改委关于落实党风廉政的相关规定》、《市发改委改进工作作风意见》等文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分解,创新纪检工作方式,在重大项目审批过程中实施“纪检监察参与制”,加强风险防范,推进党风廉政和惩防体系建设。三是加强信息宣传建设。完善本委信息调研考核制度,上半年全委共采编上报信息100条,政府门户网站录用90条,《时报》录用16篇,市委办录用22条(其中2条分别被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录用),目前信息工作位于全市先进行列。组织开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商品房价格和现代服务业调研工作,《关于实施我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思考》已形成初稿。继续配合市政府做好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网上运行工作。

下半年工作思路

上半年,我委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比,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下半年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我们将适应新形势、采取新措施、解决新问题,着力做好“对上多争取,横向多协调,对下优服务,自身强素质”四篇文章,重点围绕“深化规划研究、推动重大项目、加快转型升级、强化向上争取、稳定价格市场”五个方面,实施“强化责任、强化攻坚、强化进度、强化联动、强化保障、强化督查”六大措施,努力工作,奋发有为,争取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一是一着不让抓目标完成。紧盯硬指标,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具体的目标任务有:市对我市的目标任务、基本现代化、“510”行动计划、重点项目等考核;我市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市委政府工作目标(争取目标);我市40项重点工程(工作)涉及我委的目标任务;我市各条线对我委的考核任务;委内20项重点工作和领导交办事项。

二是想方设法抓项目推进。深化项目储备、项目推进、项目争取工作,抓好223个市级、12个级和1个省级重点项目。做好中央新增投资及太湖水环境治理项目的储备、申报及迎检工作。积极组织好“2013—香港城市产业推介会”和“2013创洽会”,争取签约一批新项目。重点抓好中科深江节能与新能源乘用车、金峰钢帘线分布式能源、通用航空产业等重点项目发展规划和资源整合工作。

三是千方百计抓资源争取。扎实开展项目前期工作,优化筛选上报项目,协调编制项目专项规划,加强省市发改部门及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重点做好重大产业项目、重大民生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太湖治理项目的资源争取工作,力争多进多得,力争完成全年对上争取2亿元的目标任务。积极做好“土地点供”和“独立选址”项目,争取全年有大的突破。

四是积极稳妥抓价格管理。加强价格管理。加强价格监测预警,维护价格稳定。推进平价商店建设,吸引上规模、信用好的专业合作社加入平价商店建设,力争年内再增2家平价商店挂牌。加强房地产价格监管和引导,与相关部门研究解决商品房预售许可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强收费管理。做好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缓减免政策的落实工作,减轻企业负担。加强普通物业小区前期物业分项目收费标准的审核,规范物业收费行为。做好火车站至天、至南山竹海旅游专线票价的核定工作。加强价格执法力度。加大力度做好涉企收费、涉民收费、规范收费等方面的价格检查工作,形成价格检查常态化和专业化机制。做好价格举报受理工作,做到受理、答复和群众满意率100%。加强价格认证工作。把拓展业务、提高质量作为认证工作的重点。做好涉案财产价格、服务行政价格的鉴证工作。做好价格争议调节处理工作和存量房计税价格的认定工作。

第4篇:小学双减政策实施方案范文

(一)全力加快项目建设,投资拉动持续有力。坚持重大项目领导包抓、工期倒逼、观摩推进、督促通报、考核奖惩等工作机制,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县106个重点项目建成75个,完成投资145.5亿元,占年计划的103.2%,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6.05亿元,占年计划的100.5%,增长28.9%。列入市计划的29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54.26亿元,占年计划的118.4%。恒瑞公司8千亿单位肝素钠提取、奥科公司10万吨纳米级材料、必康医药产业园二期和前店子美丽乡村4个观摩项目,在全市重大项目观摩中再次获得第一。抢抓政策机遇,不断拓宽融资渠道,争取各类项目资金8.78亿元,新增贷款8.17亿元,为项目快速推进提供了资金保障。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完成了五洲公司100吨高纯金属钒、100兆瓦弱风发电等30个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全年签约项目31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0.13亿元,增长21 %,其中国家级中药材战略储备库、中德产业园汽车液压缸、远景风能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__。

(二)扩量提质建设园区,工业转型效果明显。制定了《关于工业保产稳增长九项措施》和《关于落实县级领导联系包抓2015年重大工业项目和重点工业企业的通知》,努力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依托园区承载,推进产品向高附加值延伸,第十次陕南绿色循环发展专题会议在我县召开。以“现代材料、现代医药、绿色食品、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的五大支柱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一区五园”新入驻企业11家,累计达到6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8家。53个工业产业项目完成投资84.8亿元,恒瑞公司8千亿单位肝素钠研发生产基地(一期)、奥科公司10万吨纳米新材料产业园一期建成投产,木森公司电子商务物流园项目建成运营,中德汽车液压缸项目开工建设,全县38户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正常生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8.56亿元、增长23.9 %,外贸进出口630.76万美元,主要工业品产销率达92.7%。完成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二期,培育规模以上企业5家,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59.1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3%。

(三)稳步发展现代农业,三农基础更加牢固。推动传统农业向产业化、特色化开发、园区化承载转变,农业地位明显提升,粮食产量达到10.14万吨。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前店子生态休闲农业园、万福有机茶园等12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相继建成,累计达到20个。市级农产品加工园已入驻企业18家,建成投产11家,发展特色产业基地食用菌1520万袋,高山生态蔬菜5200亩、魔芋6450亩,九眼莲2130亩、茶叶21300亩,水杂果5100亩,带动发展立体生态农业204户8650亩。建成陕南生态黑猪万头猪场5个、千头猪场20个、百万只秦岭山地肉鸡大棚10个,万只肉鸡大棚306个。积极打造陕南生态黑猪、秦岭生态肉鸡、“__四宝”等“山地农产”品牌,认定“三品一标”7个,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家,市级现代农业园区3家。扎实开展“双包双促”活动,实现脱贫2.18万人。陕南搬迁有序推进,19处4100户移民搬迁户基本建成。50个新农村示范村“五大建设”完成投资5.18亿元,新农村覆盖面扩大到202个,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四)打造提升精品景区,第三产业发展壮大。大力开展“旅游开发提升年”活动,四大精品景区改造提升完成投资1.85亿元。天竺山国家4A级景区正式授牌。漫川古镇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推进有力,月亮洞洞内灯光提升改造、天蓬山寨景镇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

金钱河百里生态长廊、白龙洞等旅游景点建设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完成投资6亿元,结合古镇景区,围绕“漫川人家”、民居改造等6项重点工程,前店子美丽乡村示范村荣获全市观摩评比第一;漫川关镇小河口村、天竺山镇僧道关村被评为“__省乡村旅游示范村”、色河镇陆湾村被市政府命名为“秦岭美丽乡村”,发展农家乐集群3处80余家,成功举办了“2015天竺山登山节”活动、千万门票大奉送等精准营销活动,省内外旅游客源市场明显拓展,全年接待游客559.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亿元,增长14.4%,其中美丽乡村接待游客18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7万元。电子商务新型业态迅速发展,“大秦岭农特电子商务-__展示体验馆、逛集网等电商平台建成,中国网库运营平台项目落户__,“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通过命名。电子商务孵化园入驻企业达20户,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40家,电子商务累计实现交易9.5亿元。全年培育限上商贸企业8家,新增各类私营企业334家、个体工商户1775户。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突破百亿达到107.49亿元,贷款余额45.49亿元,分别增长13.1%、15.5%。(五)扎实推进城镇建设,城乡面貌深刻变化。完成了13个镇103个新型社区、县城四大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85%。县城“四大片区”十大城建工程完成投资18.7亿元,十里大道东延建成通车,宏祥小区一期全面建成,“气化__”工程完成城区主管道敷设15公里,加气站建成投入使用;天竺山大酒店、翠屏山公园等工程加快推进;10个重点镇建设完成投资7.2亿元,漫川、高坝、户塬、天竺山4个市级以上重点示范镇框架拉大、品位提升;十里、杨地等6个县级重点镇建设有序推进,重点镇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带动农村居民进城入镇落户2.4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2%,较去年提高2个百分点。三里店、高坝、户塬等6个棚户区改造工程深入推进,完成入户调查457户,征迁2107户,回购安置房616套,新建410套,完成投资2.61亿元。

(六)加大环境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制定下发了我县《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开展了“节能有道,节俭有德”节能宣传征文活动以及城区烟煤禁烧、锅炉改造、扬尘控制等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完成减排二氧化硫1856.51吨、化学量需氧5696.88吨、氨氮797.49吨、氮氧化物253.28吨,被市政府授予节能减碳工作先进单位,全年新标准良好以上天数350天。完成了县城污水处理厂、中天钒业公司、鑫发牧业公司等9个减排项目,强化10户重点用能企业能耗监测,淘汰落后产能,减排任务和总量控制指标全面完成。积极实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了工业污染防治、小流域治理、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重点镇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等11个项目,完成投资1.39亿,以主要公路、河流沿线,村庄、社区和移民安置点为重点的农村保洁工程有序推进,金钱河、银花河、谢家河出境断面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荣获国家级南水北调先进集体。

(七)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141个民生工程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建成139个,完成投资8.72亿元,占年计划101.6%。色小路、双鱼路等农村公路建成通车,S203省道色河段建成7.5公里,新修通村水泥路260公里。实施安全饮水工程49处,解决了4.6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农网改造完成10KV线路53千米,改造户表1.2万户。__省科技资源统筹__中心建成被省科技厅正式命名,“__秦岭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国家级义务教育均衡县通过验收,高考二本上线1516人,连续七年位居全市第一,县中南校区建成投入使用,成功进入全省教育强县行列。县医院迁建加快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新型农合参合率达到100%。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人口自增率为4.5‰。新增城镇就业295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8%,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3万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三馆建成,小河瓦沟口等20个示范村文化活动器材、法官姚湾等39个村级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全部建成,文化服务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县

档案馆被授予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填补了我市县级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建设空白。审计、统计、妇女儿童、残联、国防动员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八)多方凝聚民心民智,美好蓝图如期绘就。坚持科学性与前瞻性,汇聚民心民智、凝心聚力编制“十三五”规划。确定了“十三五”规划编制实施方案,完成了25个重大调研课题和23个专项规划,完成了《“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和《“十三五”规划纲要初稿》,经会议讨论、征求意见、专家提升、反复打磨,形成了《__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策划了“十三五”重大项目560个,总投资1538亿元,项目数量和投资分别是“十二五”的3.57和3.26倍。确立的“四大定位”、“五个翻番”、打造五大百亿产业集群、撤县设市、如期脱贫摘帽等宏伟目标,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更加坚定了我们同步够格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

“十二五”工作简要回顾。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全面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这五年,是__历史上发展质量最好、民生改善最多、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五年。全县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六大主要经济指标顺利实现翻番目标。突出项目带动战略,以“一区五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城镇四大片区工程、电子商务等为主的重大项目将在“十三五”时期释放产能和发挥效益。五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挑战,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干成了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实事,取得了一批填空白、蓄势能的重要成果,实现了补短板、增后劲的新突破,实施了一系列添活力、惠民生的新举措,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经济社会稳步迈入全市前列、全省中等偏上方阵,为“十三五”期间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实现追赶超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__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仍需加力。“十二五”规划提出的30项预期性指标,提前和按期完成的有27项,仍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服务业增加值和高速公路总里程3项指标没有完成预期目标任务。二是产业结构仍需优化。结构性矛盾突出,特别是产业发展层次低、链条短,内部结构不合理,新兴产业发展培育缓慢,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产业总体竞争力和抗压能力不强,内生动力不足。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居民收入水平低,贫困人口所占的比重大,还有9.61万贫困人口未实现脱贫。四是财政收入总量偏小,骨干财源少,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保民生、保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促投资稳增长任务更加艰巨。因此,对2016年部分预期指标适当进行了下调。对此,我们要有清醒认识,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改革创新,破解工作难题,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解决。

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系列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市委三届九次全会、县委十七届九次全会的部署,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改革创新、稳中求进,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产业兴县、旅游活县“四大战略”,落实改革带动、项目带动、城镇带动、创新带动、科技带动“五大举措”,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标准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步伐,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歼灭战,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17亿元,增长11%以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31.1亿元,增长4.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46亿元,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5亿元,增长18%;财政总收入达到7.7亿元,同口径增长1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5亿元,同口径增长1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600元和9270元,分别增长11%和14%;社会(文秘站:)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7.4亿元,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节能减碳和减排指标均控制在市上下达的范围之内。

(一)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按照“三年消除贫困村、四年脱贫全覆盖、五年同步奔小康”的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目标,以创建省级脱贫攻坚先进县为契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力争全年实现脱贫2.66万人。一是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示范村建设。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业”的思路,加快编制《2016年精准扶贫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结合新农村示范村“五大建设”,启动实施60个产业扶贫示范村建设,其中新农村示范村40个,到2016年底,实现全县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全覆盖。有机结合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成果,重点抓好产业基地转型升级,压茬推进产业扶贫示范村建设工程,确保3年消除贫困村目标全面实现。二是精准实施产业增收工程。本着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施法的原则,逐村制定产业规划,逐户选优特色产业,逐业确定帮扶措施,深入推进“双包双促”活动,重点发展种养业、林果业、食用菌、中药材和旅游服务业六大类32项扶贫产业,确保贫困户持续增收。三是大力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最大限度实施移民搬迁扶贫,对符合搬迁条件的贫困户,特别是对“两灾两困”户进行搬迁安置,建成移民安置点23个,安置4600户1.84万人。结合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手工艺品制作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依托农村电子商务,提倡创业创新,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广泛组织开展贫困人员实用技能培训,实现转移就业增加收入人数达到10603人。四是稳妥实施兜底保障及其他扶助工程。加强低保、扶贫等政策衔接,对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等贫困人群,实行兜底性保障政策;对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提供医疗救助;对贫困户在读学生实行从学前一年级到高中阶段十三年教育,免除学杂费及经济补助,逐步实现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积极探索光伏、生态补偿等脱贫模式,让贫困户从中获得更多收益;加快推进各类保障房建设,全年实施各类保障房300套,确保特困人员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能就医。

(二)狠抓项目支撑带动,力促投资稳定增长。狠抓项目建设不放松,扭住招商引资不懈怠,充分发挥投资拉动的关键性作用,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一是夯实责任建项目。继续实行县级领导和部门包抓项目“六个一”工作机

制,坚持“月通报、季考评、年考核”以及工期倒逼、观摩推进等强力措施,成立30个重大项目包抓工作队,安排重点项目106个,年度投资160亿元。二是强化招商引项目。大力开展节会招商、专题招商、叩门招商,鼓励引导__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认真抓好二十洽、厦门投洽会、关天博览会、陕粤港澳经济合作周、__核桃节和专项招商等活动,为__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力争全年签约项目30个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5亿元以上。三是抢抓机遇争资金。抢抓“一带一路”、精准扶贫、新型城镇化、陕南绿色循环发展等战略机遇,围绕国家投资导向,精心策划包装一批国家投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大项目好项目,全年谋划储备各类项目不少于500个;采取“投贷结合”方式,支持部门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确保争取中省资金10亿元,增长30%以上,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四是加强项目前期工作。重点抓好新型合金材料汽车零部件制造、黑龙谷-海螺宫秦岭国际休闲度假区、中国核桃交易中心、环山绕城过境公路等36个重点前期项目,确保项目接替有序。(三)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打造百亿产业集群。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产能过剩,降低企业成本,促进国有企业兼并重组等改革任务,着力盘活存量、激活增量、提升质量,努力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1亿元,增长17%以上。一是加快园区发展。以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抓手,重点抓好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和中小企业孵化园三期等工程,加快推进中德产业园汽车液压缸、恒瑞公司低分子肝素钠、奥科公司二期钡纳米及3D打印材料等重大项目建设,努力新增入驻企业10家,实现集中区工业总产值50亿元以上。围绕“五大产业链条”延伸,加快五大园区建设,推动产业向“五大百亿产业集群”集聚。十里必康医药产业园,要加快实施二期续建工程和国家级中药材战略储备库建设;漫川金川生物医药产业园,要抓好300吨双烯,3万吨黄姜淀粉饲料以及__优源生态农业产业园等项目;中村五洲全产业链钒产业园,要抓好100吨高纯金属钒和万吨有色金属材料储备库,着力打造高端钒产业基地。鹘岭黄金产业园,完成在户塬、色河等地的钒、金矿产勘查,加快纵横公司、秦金公司的技改扩建,实现日处理金矿石1500吨,年产黄金2000公斤;金钱河清洁能源产业园,要抓好猛柱山电站装机蓄水发电,完成宽坪二级电站等项目建设。二是抓好工业技改项目。认真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切实抓好一批新能源项目建设和节能技改项目实施,推动工业循环发展、追赶超越。加快实施100兆瓦弱风发电,20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着力抓好丰源公司-钒氮合金节能技改清洁化生产、奥科公司-热能循环利用、盛合镁业水电镁一体化循环等6个节能技改项目建设。大力开展天之润、金川封幸、__优源、盛合镁业等企业的循环化项目,推进陕南绿色循环工作再上新台阶。三是加强工业运行监测。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的思路,严格控制过剩产能出现新的投资,加大企业扶持力度,切实保障企业生产要素,促进重点投产企业正常生产。落实“一企一策”包抓措施和有关优惠政策,引导企业扩产提质增效,组织企业参加各类产销对接会,拓展市场,推动企业产需衔接,加速资金周转,确保主要工业品产销率达到94%以上。四是培育壮大混合经济。落实好中省市发展非公经济的各项优惠政策,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契机,以创新技术和小微型企业为重点,激发市场活力,拓宽非公经济发展空间,引导和支持生产要素向非公企业流动。新增各类私营企业160户,发展个体工商户1200户以上,培育年产值过亿元以上企业6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家,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53%以上。

(四)强推农业园区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围绕“强产业、建园区、促增收、奔小康”的总体思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一是加快农业园区建设。促进土地、资金等要素向现代农业园区倾斜,充分发挥园区的示范带动效应。重点抓好__优源生态农业产业园、色河峪河生态养殖园、宽坪黄花岭万亩有机茶园、板岩耿村食用菌加工园、漫川关生态农业休闲园、法官秦岭原乡生态休闲农业园、户家塬意发生态养殖园区、小河东坪生态肉鸡养殖园等10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争创市级以上园区不少于2个。二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紧盯特色农业“件”、“园”,围绕农民增收,全力打响“山地农产”品牌,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加快现代立体农业产业园、茶文化主体公园、生态水产养殖基地等农业项目建设,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各20个,新发展农民合作社50个,创建市级以上专业示范合作社和标准化养殖场,分别达到5个和10个以上,培育职业农民100人,推广使用“农技宝”1000人,完成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5个。三是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围绕“果、畜、药、茶、特色农产品”五大优势产业,实现种养一体化发展。加快畜牧产业开发,新(扩)建标准化万头养猪场3个、千头猪场20个、万只鸡大棚300座,标准化养殖基地16个,九眼莲2000亩、魔芋6000亩、茶叶5000亩、高山生态菜5000亩;抓好核桃、中药材基地建设,新增核桃产业建园8000亩、药源基地3万亩、水产品产量350吨、食用菌1600万袋,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70万亩。四是巩固农业基础设施。续建高标准基本农田1248公顷,完成陕南移民搬迁安置点防护和滑坡体及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启动磨沟水库枢纽工程,实施抗旱应急水源及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成十里、高坝4个镇的应急供水工程,解决4.6万人供水问题。抓好以工代赈项目,主要新修农田100亩,改造提高150亩,新修河堤1.4公里、道路19.5公里、铺设管道25公里等工程。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及时足额兑现粮食、农资、良种、农机具购置等各项农业补贴。加强科技推广,提高粮食单产,粮食总产稳定在10万吨以上。

(五)着力打造精品景区,大力培育新型业态。坚持“旅游活县”战略不动摇,坚持把发展生态旅游和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一是加快旅游景区提档升级。围绕A级景区创建,全面提升天竺山、漫川古镇、月亮洞、天蓬山寨精品景区建设。推进天竺山国家5A创建,完成规划提升、宗教佛国文化工程和乡村旅游产业带建设。完成漫川古镇国家4A级景区创建,加快推进漫川古镇以核心区民居改造提升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漫川人家(二期)、法官“秦岭原乡”、前店子美丽乡村、小河口水上乐园、现代休闲农业观光园等旅游景点连片开发,全力打造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全面提升月亮洞景区设施,加快天蓬山寨南服务区、入景公路和“景镇一体化”建设,为创建国家4A级景区奠定坚实基础。围绕环境美、经济强、民风好要求,抓好漫川古镇社区、小河口、法官庙等6个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以县城周边、景区周边、景区之间为主的旅游经济带。加快构建__智慧旅游系统,优化__旅游网络,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借助媒体、网络、陕豫鄂旅游联盟等新型营销方式,推介宣传__精品旅游,努力实现全年接待游客66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4亿元以上。精心举办“2016中国秦岭生态旅游节天竺山登山节”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打响__旅游品牌。二是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扩大旅游购物、连锁销售和休闲娱乐业覆盖范围,重点抓好一批旅游商贸物流项目,实施丰阳明珠二期、丰阳丽都商业综合体等新建项目6个,加快天竺山大酒店、立秦时代广场等续建项目10个;重点抓好县级农产品期货交易中心、中村移民新区农贸市场、天篷公司农特产品冷链物流中心等物流项目。全年培育限上商贸企业5户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率达到10%以上。三是培育壮大新兴业态。抢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机遇,做足用好“互联网+”模式,加快电子商务物流产业园、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项目建设,通过电子商务,扩大主要工业品、农特产品、文化旅游产品和手工艺品双向流动,助推农民增收。加大扶持力度,优化服务站点布局,加快流通时效,提升服务水平,大力推进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创建。

(六)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完善城镇规划体系,严格实施规划

管控,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推动人口向城镇、社区集中,加快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一是强化规划引领作用。按照“拓展组团结构、东扩西进、南优北升”的县城发展思路,加快构建县城“一心、一圈、两廊、四区”人字形空间形态,科学编制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实现县城详细性规划全覆盖,使县城产业区、经济区、商业区和休闲区等区域功能相对完备,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彰显城市特色。二是加快城镇建设。加快实施中村移民新区、宏祥小区二期、高家沟西停车场、城区供水工程等16个新型城镇化项目。重点以西河、河南、城东、十里“四大片区”建设为主战场,抓好翠屏山公园、南新街东延及城东路网、气化__等十大城建工程。巩固提升高坝、户塬等8个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特色景观小镇和生态旅游名镇。把棚户区改造作为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主要抓手,加快实施三里店、东城区、漫川、户塬等9个棚户区改造工程,年度完成投资3.1亿元。启动第一幼儿园扩建及西关片区城市棚户区改造,年度完成投资1.2亿元。三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调整优化城镇产业布局和结构,强化产城融合,持续完善城镇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增强城镇人口集聚,加快推进城十一体化进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有序推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力争全年完成农村居民进城落户1.1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4%以上。四是经营管理好城镇。运用市场机制做好城市经营,统筹县城、集镇、村居土地、设施等资源,盘活增值空间,重点采取“五个一批”去地产库存措施,积极化解房地产等库存。大力筹措建设资金,推动城镇资源资本化、投资主体多元化。以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为契机,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创新城市管理机制和方式,加快构建适度超前、功能完善、管理科学的城镇新格局。(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新颁布的《环保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加强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坚定不移地推进节能减排,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发展。一是实施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加快推进循环型工业、循环型农业、循环型服务业、循环型社会四大体系建设,提高全社会资源产业率。加快__优源年产3万吨淀粉饲料厂、天之润年产5万吨药渣有机肥资源综合利用、广远公司年产16万吨生物蛋白质复合饲料等循环化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循环发展示范项目。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使全县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率达到70%、尾矿及废渣资源年利用量200万吨以上,资源综合利用支撑企业达6家以上。二是实施重点污染防治工程。加强天津对口协作项目对接,大力争取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区项目资金。加快推进法官庙、小河口、水码头3个村污水处理站及漫川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加快实施县城垃圾转运站和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抓好高坝、中村等5个镇污水处理厂和10个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加强6个镇19个村的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完成3大出境河流及大气自动监测站的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推行畜禽清洁养殖模式,完成意发、良群牧业等5个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确保“一江清水供京津”。三是强化节能减排管理。狠抓__等10户重点用能企业以及规模以上企业的节能监管,严格节能审查制度,确保新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率达100%。推广节能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实施锅炉拆改、淘汰关闭落后产能,全面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任务。四是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力争完成省级生态县创建任务,抓好水杂果建园、油用牡丹观光园、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丹治”(二期)工程、造林绿化等项目建设,新建养殖小区沼气6处,完成造林绿化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平方公里,确保水源涵养区生态安全。

第5篇:小学双减政策实施方案范文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和1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104%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要做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抓好项目和投资工作,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扎实做好项目基础工作,及早研究,认真把握国家重点投向,谋划一批有利于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进入国家和省上规划盘子。做好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建立严格的项目基础工作制度、项目储备制度、优势项目选商选资制度,努力形成储备一批、洽谈一批、跟踪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项目运行机制,保证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市发改委、市经委,各区县政府)

(二)加强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推进青藏铁路西格二线、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西过境高速公路、火车站综合改造、北山地质森林公园、南川河流域治理等重大基础性项目建设。(市国土局、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交通局、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各区县政府)

(三)抓好国债资金和各类专项资金的落实,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积极拓展各类融资平台,引导银行加大信贷投入,多渠道筹集项目建设资金。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拓宽民间投资渠道和领域,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在工业、旅游、商贸、城市建设、生态保护、旧城改造等方面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年内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60亿元以上,其中省外到位资金56亿元。(市政府各部门,各区县政府)

二、夯实“三农”发展基础,确保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四)按照“保障供给、提供休闲”的要求,大力发展城郊型精品农业,因地制宜发展花卉、食用菌、水果等产品,在产量和质量上求得突破。进一步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新建日光节能温室6000栋,蔬菜产量达到64万吨,市场淡、旺季蔬菜供应自给率提高到35%和60%。加大规模养殖基地建设力度,新建牲畜暖棚4000栋,奶源、肉牛(羊)、生猪规模养殖基地各10个,禽类养殖基地5个。(市农牧和扶贫开发局,各区县政府)

(五)推进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盘道水库灌区等重点项目进度,统筹建设一批水、电、路、沼气、太阳能灶等项目,解决4.5万人、4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快乡村道路建设,新建农村公路200公里,硬化村道500公里。(市农牧和扶贫开发局、市水利局、市交通局、市科技局,各区县政府)

(六)继续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抓好三县新农村典型村建设。实施好60个村扶贫整村推进项目,解决4.5万人的温饱问题。认真实施“双百”市场工程,新建冷藏保鲜库4座,高标准建设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发新产品,提升特色农畜产品加工档次。支持引导农民发展专业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民群众和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市发改委、市农牧和扶贫开发局、市商务局,各区县政府)

(七)建立大统一的劳动力培训市场,全面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年内培训农村劳动力1.5万人,转移就业30万人次,其中新增长期稳定就业2万人。重视搭建农民创业平台,拓展农民创业性就业渠道。(市农牧和扶贫开发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局,各区县政府)

三、继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发展

(八)认真贯彻省政府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培育新材料、新能源、铝电联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藏毯绒纺等特色产业,在硅材料、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等领域培育壮大一批新的骨干产业和主导产品。发挥三县工业园区比较优势,重点抓好大通宜化公司PVC项目、中铝扩能、湟中百万吨干法水泥、湟源大华工业园区建设等项目,促进全市工业平稳协调发展。(市发改委、市经委、市科技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各区县政府)

(九)加快开发区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和工业项目建设,重点抓好多晶硅二期、单晶硅扩产、百万吨复合肥二期、机织藏毯、中藏药、铜箔铝箔、铝合金及型材等项目建设,尽快形成一批支撑发展的产业集群。各区县要把支持和服务园区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组织好开发区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方案》的报批和实施,逐步实现资源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和循环利用。(市发改委、市经委、经济技术开发区,各区县政府)

(十)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各项政策措施,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积极协助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通过发行债券、上市等方式,开展直接融资。多渠道引进资本和项目,实施资产重组,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推动技术进步,集中力量研发和突破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大的拳头产品,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市发改委、市经委、市科技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城司,各区县政府)

四、做大做强特色旅游业,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十一)围绕把建设成为高原特色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的目标,加快旅游资源的开发、整合和优化,加强重点景区、景点建设。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健康旅游、商务旅游、乡村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满足不同群体的旅游需求。加强旅游宣传和对外推介,全面提升“中国夏都”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抓好旅游商品市场建设,培育旅游消费热点,支持发展一批具有地方优势和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办好首届“夏都地方名特小吃美食节”,提高旅游业综合效益。(市旅游局、市文广局、市商务局、市林业局,各区县政府)

(十二)大力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重点加快朝阳物流园区建设,实施好朝阳铁路物流中心、建国物流中心、物产建材商贸城等项目。抓好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冬虫夏草国际交易中心、绒毛交易中心、商业巷步行街、水井巷商务区等项目建设。继续加快标准化农贸市场改造建设工作。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中介、信息等新兴服务业,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加快发展会展业,吸引国际国内、各地区、各行业来举办会展活动,充分发挥会展经济的辐射带动效应。积极拓展社区和农村服务业,不断完善便民服务机制,拓展服务领域。(市经委、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供销联社,各区县政府)

(十三)发展和完善消费信贷,积极培育住房、汽车、旅游等新的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服务,开展农超农市对接试点工作,促进农村消费。(市商务局、市旅游局、市工商局、市供销联社,各区县政府)

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升城市综合载体功能

(十四)继续抓好城市规划建设,加快城建项目实施进度,突出城市的精细化、人性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对城市规划的研究,认真做好《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市土地利用规划》的修编,加快编制城市各专项规划和重点建设区域的详细规划。(市城乡规划局、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国土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各区县政府)

(十五)扎实推进海湖新区开发建设,抓好海湖体育中心、湟水北路、湿地公园等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加快房地产开发和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项目进度,年内完成投资50亿元。加快城市环卫、园林、供排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火车站综合改造、中心广场北侧景观改造、城市交通体系建设、南川河流域整体开发、城市四个出口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项目,打造城市建设的新亮点。实施小桥大街、海晏路、八一路大修整治工程,抓好黄河路、七一路、解放路等6条道路街景整治和城区主干道电力线入地工程,塑造城市新形象。加大天然林、森林公园、生态农业区以及湿地保护力度,实施好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二期工程、北山地质森林公园建设等项目,做好城市林带、绿地、盆花造景等绿化建设。认真做好参加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园的设计和建设。(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国土局、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海湖新区,各区县政府)

(十六)坚持不懈地开展好“建设国家卫生城市日”主题活动,巩固、提升和发展“创卫”成果,不断完善“建卫”长效管理机制。加快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国家绿化模范城市创建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市卫生局、市城管执法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各区县政府)

(十七)加快小城镇建设,进一步提高城镇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能力。逐步放宽城镇户籍限制,使符合条件的农村转移人口在城镇就业和落户,解决好农民工就业、居住、就医及其子女上学等突出问题。坚持把“三集中”试点作为推进城镇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全方位搞好协调服务,以点带面,梯次推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教育局、市文广局、市卫生局、市公安局、市农牧和扶贫开发局,各区县政府)

六、强化财税征管工作,努力实现增收节支目标

(十八)抓好增收节支,努力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和税源管理,积极挖掘收入潜力,组织好财政收入,做到依法治税、应收尽收,确保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

(十九)不断优化和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支出,发挥好公共财政的职能,努力提高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保障能力。继续加大专项资金的争取力度,积极争取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产业发展、改善民生、生态建设等方面的资金,确保争取专项资金保持30%以上的增幅。认真落实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规定,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一般性行政经费增长。(市政府各部门,各区县政府)

七、切实推进节能减排,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二十)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机制,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快实施遗留铬渣治理、污水处理等重点减排项目。支持引导企业加快节能技术研发和改造。深入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工作,着力推进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扬尘等污染整治。加大对重点工业企业废水排放和湟水河排污口治理力度,遏制湟水河水质恶化的趋势。加快市第三污水处理厂、甘河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及市区和三县排水管网建设进程,不断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区监管力度,使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在96%以上。加大对高耗能、高排放重点企业的检查考核力度。加强建筑节能监督和管理,全面促进建筑节能工作,凸显节能宜居特色。(市经委、市环保局、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水利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各区县政府)

八、继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二十一)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积极培育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的制度体系。开展好政府机构改革,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公用事业的市场化进程。深化部门预算改革,认真实施非税收入收缴分离,积极配合“省管县”财政管理模式改革。深化企业改革,重点抓好城市公交、给排水等公共服务企业改革。深化教育改革,实施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制度,做好教师绩效考核评价,加快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和质量效益的提高。稳步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完成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诊疗项目等调整工作。推进新闻文化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新闻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资产经营管理理念,规范城镇建设用地管理,加快政府资产向收益型、经营性资产转变,增加政府资产经营收益。(市农牧和扶贫开发局、市编办、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文广局、市国土局,各区县政府)

(二十二)继续承办和协办好“青洽会—丁香郁金香节”、“环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藏毯国际展览会”、“国际清真食品博览会”等经贸文化活动,推进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交流合作,从整体上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市商务局、市经济协作办公室、市旅游局,各区县政府)

(二十三)认真落实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措施,逐步完善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服务体系,积极创造宽松环境,促使非公有制经济在扩大规模、做大总量上取得新突破。(市财政局、市经委、市工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各区县政府)

九、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十四)继续推进科技创新,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市科技局、市经委、经济技术开发区,各区县政府)

(二十五)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工程,充实德育和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教材内容,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继续加大投入,实施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15万平方米,完成湟川中学、市一职迁建并投入使用。稳步推进教育布局调整步伐,解决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均衡发展。在全市中小学中推行蛋奶工程,有条件的寄宿制中小学先行一步,保证孩子们每天能喝上一杯奶、吃上一个鸡蛋,不断增强孩子们的体魄。(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各区县政府)

(二十六)加强区县、乡镇和社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抓好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打造文化精品,促进文化创意园区的发展。实施文化进村入户工程,开展送电影、送戏、送歌舞下乡活动,新建155家农家书屋、10个乡镇文化站,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继续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市财政局、市文广局、市体育局,各区县政府)

(二十七)加强乡村卫生基础设施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便群众就医,提高服务能力。做好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提高群众健康保障水平。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确保食品药品质量安全。认真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关爱女性健康,免费为全市育龄妇女进行一次生殖健康检查。继续加大投入,建设40个社区托老服务站和6个社区服务中心,实施儿童福利院扩建“蓝天计划”工程。(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质检局、市药检局、市商务局、市人口计生委、市民政局,各区县政府)

(二十八)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大力开发社区服务、公共服务等公益性岗位,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容量。加速劳动力资源的整合,建立和完善人才供需平台,形成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大对劳动力的培训,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闲散人员,为更多的人创造就业条件。加快构建政策扶持、服务、培训三位一体,平等竞争、充满活力的创业机制,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支持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拓展农民外出就业空间。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工作。培训城乡劳动力2.5万人,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4万人,“4045”人员就业1800人。(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农牧和扶贫开发局,各区县政府)

(二十九)不断完善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开展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保障城乡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落实好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和救助政策,解决好低收入家庭医疗、子女就学、住房、取暖等方面的困难。(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农牧和扶贫开发局、市民政局,各区县政府)

(三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建设廉租房1000套、经济适用房10万平方米,实施棚户区改造30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6000户。认真研究促进房地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盘活公积金使用,以改革的办法解决基层干部职工的住房问题。按照“以安置保拆迁、以安置促拆迁”的要求,加强房屋拆迁管理,加大安置房建设力度。全面完成城东区小寨重点安置小区建设,开工建设2000套政府拆迁过渡安置住房、湟中康川新城搬迁农民安置小区。全面实施畅通交通工程和小城建项目,为市民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市财政局、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市民政局、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交通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各区县政府)

(三十一)筹集30亿元以上资金,实施10大类45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和10大类48项新农村建设的办实事工程。(市政府各部门,各区县政府)

十、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三十二)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市民素质提升工程为抓手,通过开展各类创建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培养和塑造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文明市民,努力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市文广局,各区县政府)

(三十三)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健全各项民主管理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权力。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下大气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认真实施“五五”普法规划,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监察局,各区县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