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寻找最美乡村医生范文

寻找最美乡村医生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寻找最美乡村医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寻找最美乡村医生

第1篇:寻找最美乡村医生范文

报纸上曾有这样一则新闻,主标题是“郭敬明去年赚了1亿”,副标题是“明年再推两本新杂志”。郭敬明说:“我们以《最小说》为主刊,《最漫画》(ZUI Faction)为附赠刊”“还会扩大规模,明年会再推两本新杂志,最先与大家见面的是科幻杂志《最幻想》的试刊,另一本杂志的定位暂时还不方便透露。”按前面已有的三种杂志的刊名看,大概也是“最××”了。

笔者认为,“最小说”“最漫画”的命名方式,并不符合汉语最基本的语法规则。按照汉语语法的基本特点,形容词和副词前面是可以加程度副词的,比如“最美中国人”“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在形容词“美”前面加程度副词“最”,这是可以的。而名词前面一般是不能加程度副词的,比如“桌子”“工厂”“报纸”是名词,你总不能在它们前面加上程度副词“最”“很”“比较”“十分”,说什么“最桌子”“很报纸”“十分桌子”。同样不符合语法的,还有山西卫视的一个叫作“7点最新闻”的栏目。“新闻”是名词,怎么能在前面加“最”字呢?

特殊情况是有的,我想起早在1990年中央电视台组织的春节联欢会上台湾歌星凌峰出场时说的妙语:“我长得很中国,五千年的沧桑和苦难都写在我的脸上。”当时台下一片掌声。据说这两句台词很快就成了一些中学生的口头禅。这年春节后不久,凌峰从外地拍片回到住处又对别人说:“我很中国,不光指我的长相,更是指我的内心。”

按照语法规则,名词(中国)前不能加程度副词“很”,可是凌峰讲的“我长得很中国”同样是在名词前面加了程度副词“很”,人们却感到一种新意。这是为什么呢?不仅是因为人们能够理解言语信息中有一层意思是指“我”的面孔是典型的中国人的脸型和黄种人肤色,“我”的面孔与中国地理有某些相似点(如高高低低、有皱纹和纹沟等),还因为言语接受者与这句话产生了同频共振,情感的审美趣味再次起了决定性作用,严格的语法已暂时“退居二线”。言语在特定的语境中发生了具有审美价值的临时变异、随机变异。如果在“中国”以外的其他一些名词前面加上程度副词,别人就会莫名其妙,如“我长得很杂志”“我长得比较学校”“我长得稍工厂”,显然都不行。

令人担忧的是,有些媒体、年轻读者居然默认“最小说”“最漫画”这种明显不合语法的用法。以“最漫画”为例,在百度网上搜索一下“最漫画”,结果有:最漫画时代号、最漫画官网、最漫画图片、最漫画多少钱、最漫画在线阅读、最漫画桃花号、最漫画8月、最漫画骑士号、最漫画天鹅号等。

第2篇:寻找最美乡村医生范文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更新观念,努力钻研业务,爱岗敬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得工作,为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学习最美教师事迹总结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学习最美教师事迹总结一

看了“最美乡村教师”,忘不了讲台前辛勤耕耘的身影,忘不了课堂上孜孜不倦的叮咛,忘不了课余时嘘寒问暖的关怀,忘不了离别时祝福期望的真情。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深深地感动了我们。是什么让他们——最美的乡村教师在那样偏远的山区,落后的小村,缺氧的高原,人烟稀少的岛上,经受住生活条件的艰苦,教学环境的恶劣,工资待遇的低下,几十年如一日坚守那三尺讲台不离不弃呢?是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坚守那三尺讲台不离不弃。是他们内心深处助人的善念,让他们坚守那三尺讲台不离不弃。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应该是心怀激动的,也是心怀感动的,更是心怀着感伤的。那些最美的老师们用滴水穿石的力量,一点点的托起了大山里的孩子,让大山里的孩子们都拥有了自己的翅膀,走出了大山。而这些最美丽的老师们却随着岁月的流逝像一棵大树一样,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为其他的孩子继续挡风挡雨。这份坚持和隐忍让我为之动摇。

风雨不变的坚持是难得的,那些点点滴滴的岁月,能将一切绚丽的虚华都对比的毫无色彩。“马背上的校长”徐德光,一日一日的累积,为了学生们上学能顺利一些,少走一些危险山路,挥刀砍树砍草,就算手因长时间挥刀而残废了,却还在行走于山间。那一人一马的背影,注定变成最让人为之感动的美丽身影。就是这美丽的身影引领着孩子走出大山,一批一批的孩子,这30载岁月是怎样的强大内心可以支撑着做到的。

这就是平凡中的伟大。因为平凡,所以伟大更散发光彩。强大的责任感和伟大的奉献精神让这些平凡的老师变得不平凡,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让人感动,而写着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的我也不禁开始反思,怎样的生命才是有意义的,才是自己一直在寻找的人生。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的观后感,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对美好的向往,向往着美好的事物美好的生命。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大富大贵,虽然那也是一种成功,但最美乡村教师带给我们的却是另一种精神上的震撼。这种平凡伟大的生命带给我们的震撼是让人久久不能平静的,好似看见了水滴滴在石头上,久而久之便穿石而过,那种激动是让人无法安静坐着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让我们领略了平凡教师的伟大,给了我们精神上无比的震撼。

学习最美教师事迹总结二

xx日傍晚,我们在学校的组织下,分年段学习了“最美教师”的感人事迹。老师们都深深地被“最美教师”的义举所打动,纷纷表示要学习“最美教师”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心。许多老师认为,“最美教师”的义举正是对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和心系学生、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的最好诠释,他们身上印证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为广大教师树立了可亲可敬的榜样。“最美教师”的救人不在于偶然,是无处不在的责任心所致。她们使我对“爱与责任”有了更一步的认识。爱事业如爱生命,她们的事迹鼓舞着大家,我们要像她们那样,怀着对工作的爱,对学生的爱,热爱教育事业。她们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下面谈谈学习最美教师的心得体会:

一、立足本质,对学生献出一片爱心。

      托尔斯泰说过:“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对于任何学生就是一个“爱“字。以无限的真情去关爱,用爱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厌其烦的耐心指导,当学生做错了事的时候,指导分析让学生知道做错事的原因。用温馨的语言教育学生,用父亲般的爱感化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犹如父母,甚至胜于父母。感受到能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二、对工作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

       最美的教师坚持朴素的工作作风,一心扑在教育事业,我们也应该做到这几点:引用衢州市委书记赵一德三句话进行了概括。第一是学习忠于职守、高度负责的精神。最美老师,美在责任。她们的责任心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充分体现了她们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向她们学习,就是要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把岗位当作社会责任,把工作当作一种事业的追求,满腔热情的、全身心的投入各项工作,踏踏实实的干事,兢兢业业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三、学习乐于助人、至善大爱的精神。

       最美教师,美在大爱。这种爱就是把学生真正放在自己的心里,对学生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坚守着可以没有大师,没有大楼,但绝不能没有大爱的坚韧的信念和价值。向最美教师学习,就是要传承中华的美德,弘扬大爱精神,本着爱人民、爱社会、爱他人的博大情,扎扎实实的做好为群众服务的各项工作,努力把衢州打造成为充满爱心,人人向往的幸福之城。

四、学习甘于奉献、团结互助的精神。

       最美教师,美在团队。正是因为学校的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才共同谱写了这曲感人的赞歌。向她们学习,就要增强大局观念,强化责任意识,强化团队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强化工作的合力,为衢州两个崛起贡献智慧和力量。

我们要以她们为榜样,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们面对的学生特殊,这就更需要我们拿出一颗“慈母之心”,循循善诱,对学生要耐心细致的去做,去为这些学生服务。就是要学习他们忠于职守、高度负责的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们乐于助人、至善大爱的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们甘于奉献、团结互助的精神。“最美教师”这个响亮的名字已经震撼衢州、感动浙江、传遍全国,为全体老师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是激励我们团结拼搏,奋勇向前的强大动力。

总之,我要以最美教师为榜样,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更新观念,努力钻研业务,爱岗敬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得工作,为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学习最美教师事迹总结三

近日学校组织全体师生观看《最美教师张丽莉》的英雄事迹,自己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和感动。面对失控冲过来的汽车,张丽莉老师用手推开、用身体撞开了身边的学生,随即被卷入车下遭到碾压,如今,她双腿高位截肢。看到这里,泪水溢满了我的眼眶。没想到我们教师队伍中也诞生了这样一位女英雄,一个年仅29岁的女教师张丽莉用她的言行在此诠释了师德的灵魂、无私的大爱。在危难之时,她用瘦弱的臂膀挽救了学生的性命,她用自己的双腿换取了两颗绽放的生命。我想大声呼喊:张老师,你是我们的骄傲!你是我们的榜样!

身为教师要对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等,这些都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观看完视频资料后,我觉得张老师身上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一、要有一颗以身作则的决心。

张老师在被车碾压还有一丝意识、生命垂危的那一刻,首先关心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学生的情况,她以身作则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我们教师的典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为人师表。一个人的修养是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只有在平时的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惊人的壮举。所以我们要向张老师学习以身作则。

二、要有一颗懂得感恩的真心。

三天三夜的救治牵动了多少人的心。昏迷醒来之后,张老师的第一句话:“谢谢你!”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她不是关心自己身在何方,病情如何,而是道出了真诚的感谢,令见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们为之动容,令各大媒体的记者们为之震撼,更令我们这些电视机前的观众啧啧赞叹。细微之处见真情,可见张老师平时就是这样常怀感恩之心的,实在是令人敬佩!常言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让我们珍惜工作的机会、承担工作的责任、感恩工作给予我们的恩泽,用感恩的心对待我们每一天的工作,尽自己的所能回报社会,成就我们精彩的人生。

三、要有一颗无私奉献的爱心。

张老师的学生生病了,她买营养品去看望;学生过生日,她在黑板上写上祝福的话;夏天天热,她在地上撒水为学生送来清凉;冬天天冷,她用电水壶烧水给学生送来温暖;体育课下大雨,她把自己的伞和衣服让给学生;家长会天气热,她自己掏钱给每位家长买冰棍;放学时学生等不到家长,她主动打车送孩子回家。正是这种爱心,这种责任感,熔铸了师魂的真谛。桩桩件件足以见证张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是无微不至的,像春雨,无声无息的滋润学生的心田。以“爱”换取“爱”,难怪她的学生那么爱她。她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

第3篇:寻找最美乡村医生范文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安徽三联集团总裁、国家车辆驾驶安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首批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一系列头衔背后是他多年来的不悔投入与贡献。他带领团队完成的“中国道路机动车交通事故主要预防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应用于事故预防实践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他还作为首席科学家指导济南市成功创建全球首个“联合国交通安全示范城市”,其研究成果引起多国媒体的关注。

点评:将传统车祸研究带入全新视野,把交通事故作为疾病研究,探索“病因”机制及防治策略,取得了重大成果,引发美国《科学》杂志、美联社等众多世界主要媒体共同聚焦,推动我国道路事故预防研究走向国际前沿。他的科学梦想,承载生命绽放,维系万家平安。

徐芑南:开启总师生涯,创造事业辉煌

2012年6月,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附近海域,我国自主集成创新研制的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潜到了7000米的海底。这标志着我国对深海的探测能力已可与美国、法国、俄国、日本等深海强国并驾齐驱,甚至超越了上述国家。而在国家海洋局对外介绍上,“蛟龙”号是被这样定义的:我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的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从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到详细设计,全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自主完成。已近耄耋之年的徐芑南曾先后担任过五项载人和无人潜水器的总设计师和副总设计师,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经验,他的人生高度,几乎可以用中国深海潜水器的下潜深度来衡量。

点评:300米、600米、1000米、3000米、5000米、7000米!可以说,中国载人深潜每前进一步都有他的杰出贡献,他的梦想随着潜水器的下潜不断深入到更深的海域。“曾经以为这辈子这个梦想实现不了了,但现在却得到了这么好的结果,我无憾了!”7000米的深度,这不仅仅是蛟龙号的深度,也是徐芑南精神的深度、人生的深度。

李前锋:用瘦弱脊梁担起农民健康的重担

一根扁担,一头挑着药箱,一头拴着干粮,累了就席地而坐,渴了喝点山泉,身子虚弱的他十年如一日地在乡村崎岖不平的山路间穿梭,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日前,中央电视台寻找最美乡村医生的报道讲述了横县扁担医生李前锋的故事,身患尿毒症身体羸弱的他却在大山深处的乡村诊所坚守10年,让许多人为之动容。

点评:他是执着的,坚持在大山深处行医,为民众解除疾患,10年时间足以考验一个人的事业心,他不仅仅是在行医,还是在做一番事业,为底层健康做自己的努力,即便身患重病,他依然坚持只要在乡村一天,就会为这里乡亲们的身体健康负责到底。这是最底层人的铮铮誓言,朴素无华,却感人至深。

李惠川:阳光花城攀枝花的“马路天使”

第4篇:寻找最美乡村医生范文

对于艾起来说,要倍加小心,脚下不能打滑,因为背上的这个女人不仅是自己左腿残疾的老婆,还是西河村及周边的五千多村民“白衣天使”,他们走了十八年,并且还要接着做下去。这些年来,他们走遍了方圆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岭,他们记得到村民家的每一条路,到童先英家1200多步台阶;到杨明龙家920步台阶,一公里公路,一公里土里;到江信由家3500步台阶,5公里的山路……

行走在路上,他们把这里老老少少的健康状况装在了自己的心里。

1月13日,中央电视台“寻找最美乡村医生”的颁奖典礼,来自重庆北碚区西河村的43岁乡村医生周月华“闪亮登场”,背着她走上领奖台的就是艾起。

“我是想去学医给人治病”

周月华是土生土长的西河村人,8个月,别的孩子已经可以在父母的搀扶下踉跄前行,而她连站都站不住,担忧不已的爸爸将她送进了医院,检查结果对这个家来说就是晴天霹雳——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父亲永远记得医生的那句话,“这孩子一辈子也不能正常行走。”

“小时候就感觉自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但我一点也不自卑,我知道,自己必须比别人更加努力,比别人付出的更多,那时候,张海迪就是我的目标,我要活的和她一样精彩。”周月华说,“那时候就想当医生,给自己治病。”

初中毕业的时候,周月华没有丝毫犹豫,直接报考卫校,但是老师却劝她更改志愿,因为区卫校不招收残疾人。倔强的周月华不相信,非要去试试。于是她从柳荫坐车到水土,再乘船到施家梁,最后从施家梁拄着双拐,一步一步挪向北碚九院。

“姑娘,你这么急去医院是去看病吗?”

“不是,我是想去学医给人治病。”至今,周月华也说不清卫校为什么会破例收了她,其实周围的人都看出来了,就是她身上那股不服输的精神。

虽然求学较为顺利,但是毕业找工作就真的难如登天了,虽然在学校的时候,她是最用功的,但是不管是镇上的医院,还是卫生所,看到她的情况,都轻轻地摇了摇头。那一刻,周月华的心情跌落到了谷底,把自己关在了家里。

看着难过的女儿,父亲试探性地说了句,“乡亲们每次都要步行几个小时才能到镇上医院看病,你是学医的,为啥不自己开个卫生室?”周月华乐了,她拿出平时省吃俭用下来的200块钱加上家里600元的积蓄作为诊所的启动资金,而后又把家里堂屋收拾出来做诊所,两个弟弟成了她的药品采购员,小竹筐一筐筐地往回背。

1990年11月,周月华的“柳荫镇西河村卫生室”终于正式挂牌营业。“我当初学医本是想治好自己的小儿麻痹症,后来虽然没成功,但是我第一次为别人治好病之后,我感到这是一种快乐,我觉得我要坚持。”周月华说,“对乡亲们来讲,我这儿是个看病拿药的卫生室。不过对于我自己,这是个实现了的梦想。”

作为乡村医生,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登门去给一些老年人、残疾人看病,或许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最基本的事情,但是对于周月华来说,却也是很困难的,背着医药箱在沟壑密布的山水之间跋涉,左肩杵着拐杖,为偏远地区居民带去医药祛病除痛……

“丈夫是我的第二条左腿”

因为西河村周边的路颇为崎岖,曾有一刻,周月华感觉自己有些支撑不住,而就在那时候,她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出现了。

“第一次遇见他的时候,是在行医的途中,我正挎着药箱,拄着拐杖出诊,看见对面过来一个特别老实的男人。”周月华说。

“第一次看见她的时候,是在回家的路上。我从沿海打完工回乡,一直没有工作,看见她很受触动,觉得一个残疾人都能够自强自立……”艾起说。

后来的故事颇为简单,他们走在了一起。

“我问他为什么看上我这个瘸子,他说像你这样都够自己生活,如果我们走到一起,一定会生活得更好。”周月华说。

“我们家门前有一个泥洼,我说要背她过去,她说你要考虑好,一背就是一辈子,我说我就是要背着你走一辈子。”艾起说。

1999年的某一天深夜,外面还下着下雨。睡梦中的他们被电话铃叫醒,原来村那头有孕妇临产,请周月华去接生。早已习惯的艾起迅速穿上衣服,背起妻子奔跑在茫茫夜色之中。道路极为崎岖,借着手电微弱的光向前迈进。

忽然,在一个拐弯处,艾起左脚一滑,右腿一下子跪在地上。趴在丈夫背上的周月华一下子被甩了下来,等她回过神来,发现自己坐在路边湿漉漉的泥水里。背靠着光秃秃的风化石绝壁,她两手本能地抓住身边的一丛灌木,大声呼喊:“艾起,艾起!”周围一片寂静,周月华吓得嚎啕大哭,此时,底下传来了艾起熟悉的声音。原来他滑到路下面去了,幸好被一丛灌木拦住。他爬了上来,虽然右膝盖一直流血,但他什么也没有说,背着妻子继续前行,直到小生命哭着降临,他们才松了一口气。

这样的事情在这些年来发生过很多次,周月华的记忆也有一些模糊。

不要以为她的记性不好,她对乡亲们的病症记得可是相当清楚,每周要去给一个帕金森症患者针灸、推拿;73岁的童先英老人的高血压药快吃完了;顾地芳家的孩子怎么样了……这所有的一切,她都记得清清楚楚。

孤寡老人汪官珍每次找周月华看病,周月华从来不收医药费,老人离开的时候,她还会抓些糖塞给她。所以只要提起周月华,汪婆婆就说:“周医生是个好人。”永兴村一社76岁的江学荣老人是一个五保户,患有高血压、风湿病、冠心病等,全家靠低保金度日。面对这样的病人,周月华常常上门服务,无偿地为他们医治,送医送药。

“周医生是个好人。”来自西河村的孤寡老人常把这样一句话挂在嘴边。因为山上寒气重,村里的关节炎患者比较多,周月华常帮他们扎针灸、拔火罐、刮痧、推拿,从来不收钱。直到去年村里实施了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收入受到了影响,她才开始想到应该收费。周月华说:“患者问我收多少钱,我怕按照规定的标准收大家承受不了,就说随便给吧。但对于那些经济条件不好的,我还是照样不收钱。”

每到传染病流行季节,周月华都会走村串户,积极宣传和预防,“我是乡村医生,我的使命就是服务群众,做乡亲们的健康卫士!”

第5篇:寻找最美乡村医生范文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人们对于生活用品的环保和低碳的要求也更高。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将利润回报给消费者及由消费者形成的社会,其形式有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文化设施、体育搿业、教育事业、医疗事业、落后地区的发展及抗火等。在社会责任营销中,消费者关注的是企业,进而会联想到该企业的产品。相比单纯的产品广告。企业既能为社会做贡献,也能直接或间接地有助于产品销售。

为满足这部分消费者的价值观需求,爱国者在进行新产品开发的时候,首先重视的就是低碳和环保,这不仅是营销的手段,更是社会责任。可以说,低碳和绿色环保的理念贯穿于爱国者所有的产品中,比如爱国者的MP6产品,打造了云播放的概念,一个产品就可以在网络中免费享受几十万首歌曲、音乐、视频,这些都通过互联网完成,节省了无数张光盘和制作封套的纸张。

社会责任营销要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也要符合企业自身形象和社会形象相一致的原则。爱同者一向坚持六赢理念,“大众、、员工、公司、供方、社会”均能在这一理念下获得合理利益的满足与共同成长的机会,这正是社会责任的最好体现。

第6篇:寻找最美乡村医生范文

关键词:热点时事;兴趣小组;时事竞赛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后,就引起他们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所以老师就要不断地丰富有时代意义的教材内容,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贴近生活实际,特别是那些材料具体、生动、时代性强的时事教育,这种教育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条有效途径。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我觉得应该从下面几点做做到利用好课堂给学生讲时事内容。

一、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当今时事热点

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就应该猎取更多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在自己头脑中用丰富的时事就能跟学生讲解有关的时事内容。比如,前几年央视有一个《寻找最美乡村医生》的栏目,我区南宁市横县六景镇就有一位身患尿毒症的医生为周边乡村病人,十几年来不顾刮风下雨,无论白天或者晚上,只要有急救病人,他都及时赶到为病人治病,这就是个人价值的体现。

再如,在讲授到八年级有关“集体与个人”的内容时,教材中的知识便于陈旧、抽象。记得在2008年“六一”前夕,我就针对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一系列行动对学生进行讲解,如:小学生林浩保护自己的同时也帮助其他同学,一下子我班的学生们纷纷拿出自己手中的零钱志愿捐给灾区人民,这样讲起内容来学生立即能直观感受到也能体会到,所以这样学习起来学生就有兴趣,容易理解。还有,现在正式我区在实行“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很多企业老板纷纷慷慨解囊为美丽工程捐资出力,达到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而作为学生,就要自觉保护家乡的清洁,让山更青、天更蓝、水更秀。同时爱护校园卫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二、成立时事兴趣小组,集中点评

基于农村中学的特点,每班选举几个时事学习兴趣小组。由于寄宿生没有地方了解时事内容,所以在选举各兴趣小组长的时候我就让走读生来担当组长,让他们每天回家时候用一定的时间来观看新闻报道,让他们把搜集上来的时事资料在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比如,最近的马航飞机事故现象,我国派出那么多搜救工作人员,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简单的小结,这说明了我们国家关心我国公民的生命安全,同时,也说明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团结的社会主义大家庭里面。

三、定期进行时事竞赛

竞赛活动之前都要有激励机制,才能使活动有效地开展。作为时事学习兴趣小组,如果他们之间没有比较,没有一定的奖励制度势必导致学习热情的降低。比如我出了这样一道选择题:2014年3月1日21时20分左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昆明市昆明火车站发生的一起由分裂势力组织策划的无差别砍杀事件。(填空题:A.新疆 B.昆明 C. D.)事件发生初期时媒体称之为“昆明火车站砍杀”, 当学生回答对后,很高兴,其他回答不对的同学,怎也想不出是选A.新疆,作为教师,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就应该采用褒奖方法。褒奖的方式可以是语言性鼓励和物质性奖励。我在教学过程中就很好地运用了这一点,使他们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了解国内外形势,对于提高他们的培养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思想政治觉悟、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做符合社会发展的人生职业的选择者,具有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能培养他们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有利于他们良好品德的培养和形成,从而提高他们自身素质,为学习其他学科奠定良好的学习心态。总之,作为一名一线的思想品德教师,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穿插时事内容,把课本的知识和现实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四、从有教育意义的影视作品中得到启示

初中阶段是学生性格的转型期,老师要学会引导,在《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课《走近父母》中,要求我们学生做到1.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2.理解生命是父母给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孝敬父母和尊敬长辈。3.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在这一基础上,我不但要求学生学会关心自己父母,也拓展到关心其他长辈身上,教授到这一课文,我就用电视剧《家有儿女》中的主角来教育同学们,夏东海和刘梅就特别注重对孩子的教育,特别是身教,做得淋漓极致,任何事情都尊重孩子,管理得当,孩子们在快乐中受教育受熏陶,健康成长。他们犯错误时,主动向孩子们承认错误,甚至得到相应的惩罚。有一次,他们家受到坏邻居的欺负,孩子们不服气,有了报仇的念头,就在这时夏东海还与偷窃邻居的小偷搏斗,孩子们不明白,他趁机教育孩子什么是真正的男子汉和勇敢。如此言传身教是每位家长、每位老师应该学习的,从而使得学生更尊重他们父母的正确做法。拉近了学生与父母的距离。

第7篇:寻找最美乡村医生范文

原计划需要筹款3个月,结果短短3个星期,便筹齐了9万元,陌生网友们的热情,太出乎她的意料了。祁凤兰满心欢喜,越琢磨越出神:“老刘,你说咱这事儿算得上‘蝴蝶效应’不?”这可爱的联想把丈夫逗笑了:“可不,咱这山沟沟里的‘蝴蝶’一扑腾,全国人民都来帮咱了……”

一个老师 一所学校

夫妻俩最想感谢的,是他们口中的贵人:任悦。

2014年6月,任悦第一次走进平房小学。应“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公益项目之邀,解海龙、闻丹青、晋永权、任悦等知名摄影家带领各自的摄影团队,分赴全国10个省市区的乡村学校,进行为期一周的考察、拍摄,记录“镜头中的中国乡村教育”。解海龙去了当年他拍摄希望工程摄影作品《大眼睛》的安徽省金寨县希望小学,任悦到了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城子乡平房小学。

平房小学建在山里。70多公里外是围场县城,地处承德坝上地区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景色优美,空气清新,早已是热闹的旅游景区,云集世间繁华;而仅有百户人家的小小山村里,年深岁久,山隔梁绕,仅有一条弯曲的羊肠小路通向山外。走出大山,是这里的孩子和家长们的心愿。这所学校,便是他们全部的希望。

祁凤兰是这里惟一的老师。1986年,17岁的祁凤兰成了一名山村代课老师。1996年,结束了两年的师范学习,她来到城子乡,很快便和山洼洼里的平房小学结缘,当时这里一共有5名老师。2003年,在集中办学的要求下,平房小学除了一年级和学前班,其他年级都合并到了乡里的中心小学,平房小学实际上成了幼儿园。祁老师教得好,带的学生年年在乡里考第一,再加上她家紧挨着中心小学,平房村的人都担心祁老师会走,但没想到,她却成了最后留下的那个。

任悦和两个同伴到达平房小学时,正赶上学校翻修校舍,只剩下学前班的23个孩子在上课。

拍摄就这么开始了,任悦与祁凤兰完全同步,吃住都在学生家里,扎在了平房村。

课桌上的午睡

学校的点点滴滴,在网上以图片的形式展现,那些残破的桌椅、简陋的教具,尽显乡村的落后与残酷,而孩子们清澈的眼神、祁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深深打动了网友,随之而来的是2991人的评论和3650人的捐款。

有一张图让人印象尤深:天还阴着,崇山峻岭间,只有祁凤兰的身影在跋涉。每一天,在家长们用摩托车、农用三轮车把孩子送到学校之前,祁凤兰就已经从家出发了,走过一片土路,再趟过一条河,还要翻过海拔1200米的太后梁,年轻时可以一气儿爬过来,现在要歇两气儿,下雪时就更难了。村里人说每次看祁老师这么走着,心里就不落忍:“为了自己的孩子,让人家受那么大罪。”这道梁,看着没啥,却很陡,连自行车也推不上去,就靠两条腿。任悦他们跟着走了一趟,上气不接下气。

每天上课之前,总是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屋子要先打扫一遍,要是在冬天,得立刻劈柴,先把炉火生起来。这里的教具都是就地取材。比如,树枝棍棍用来上数学课;饼干桶、药盒子用来让孩子们了解形状;一个小木棍拴在绳子末端,对着矿泉水瓶就能“钓鱼”――这是孩子们玩不腻的游戏。教室最后面的一张桌子上,整齐地摆放着一些旧玩具,祁凤兰说,这些玩具是两年前城里一所小学捐给他们的,“这可是孩子们的宝贝”。

远远近近,都是凋敝的色彩。教室外边的“游乐场”,显得有些扎眼。之前,村里有个乡亲捐了2000块,让祁老师看着给孩子们买东西。祁凤兰很感动,为了花好这笔钱,在网上和商家砍了半天价,所有东西加起来花了1600元,另外400元是运费,还只能送到乡里。为了省钱,夫妻俩赶着家里的驴车把东西拉到了学校。这些大概是学校最奢侈的物件了。硬塑料的滑梯、秋千、摇马、篮球架,油漆都脱了,孩子们玩儿时会“咔嗒”作响,但他们依旧玩儿得很开心。

就读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回到家,他们往往就是一个人,学校因此成了一个能够痛快玩耍的乐园。和城里的孩子不一样,这里没人哭着不想上学。

任悦给了孩子们一个相机,让他们拍下自己最想留下的画面。见到相机,孩子们蜂拥而上,撒欢儿去拍游乐场,又像小猴子一样,缠在祁老师身边拍个不停。

他们分散居住在长约6公里的山川里,午饭只能在学校解决。祁老师上午是老师,中午又当起了保育员。孩子们的书包里都背了午饭,基本都是小面包、火腿肠等零食,祁老师一个个照顾着他们吃好,尽管不是热汤热饭,孩子们仍旧吃得很满足。

接着是午睡,这是最让祁老师心疼的。孩子们只能趴在桌子上睡,有的孩子个子小,要跪在凳子上才能够着桌子。“经常有孩子说脚麻了,让我给揉。”

整个中午,祁老师就在一旁守着,谁的衣服掉了,给披上,谁快要摔倒了,给扶起来。“有条件的人,都把孩子们带出去上学了,留下来的孩子,家里都比较困难。我也没有三头六臂,但我总在提醒自己,要用心对待这些孩子,这是一个老师最起码的师德。”

穷不是最可怕的

这些画面,印在任悦的心里。她在人民大学上课时,常常很困惑,直接从农村出来的学生越来越少了――一个老师,一所学校,这就意味着,如果祁凤兰一天不来,整所学校的孩子们都要耽误课程。在城子乡,像平房小学一样的“单人校”,还有6个。这是乡村教育的后遗症,背后是更加宏大的时代变迁与断裂,“牺牲乡村来发展城市,给乡村留下数千万艰难的孩子”。

回到北京后,任悦将5000元图片稿费悉数捐给了平房小学,这5000元,比祁凤兰和丈夫两人的月工资加起来还要多。

任悦还想为平房小学多做点什么。过去几年里,她一直致力于“让影像发声”,搭建起摄影师和公益组织之间的平台,曾经牵头邀请16位摄影师进入20个罕见病家庭进行拍摄与报道,并举办展览替患者发声,让更多人了解并帮助了罕见病患者。

2014年9月,去云南拍摄乡村教师的摄影师在腾讯公益发起了一个乐捐项目,筹款10万元为云南那所小学建操场。短短数日,款项全部到位。任悦有些心动了:“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做一个?”

按照“乐捐”程序,个人可自助发起项目,通过腾讯公益平台审核,由具有合法资质的公募机构认领后,便可开展筹款。“一个人的平房幼儿园”乐捐项目酝酿了差不多3个月,一位负责人和祁老师的丈夫刘彦清就募款事宜反复沟通、给出建议。若是疾病类项目,医生说资金缺口20万元,募款目标就可以是20万元,明细无须准确到一个吊瓶、一个针剂多少钱,但对于平房幼儿园而言,必须做到十分细致。

刘彦清在学区工作,就此专门请教了学区会计,操场硬化要多少钱,课桌椅要多少钱,并上网反复核价,最终确定了90800元的筹款目标,用来添置新校舍急需的教学设施、教具、玩具,硬化300平方米操场等。通过审核后,项目由中国扶贫基金会平台认领。2014年12月15日,“一个人的平房幼儿园”上线了,图文并茂的故事感染了无数网友,短短3周就筹齐目标款项。善款不过祁凤兰夫妇的手,全部打到围场县教育局账上。

最激动的当属祁凤兰,项目筹到7万元时,她就坐不住了,“可别再让人家捐了,到哪儿弄这么多钱啊,有这些行了,能改善多少就先改善多少。”

第8篇:寻找最美乡村医生范文

追寻特定年代的特殊记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浪潮席卷下,1700万以上的城镇知识青年走向农村和边疆。知青纪录片描绘了那个特殊年代千百万知青的生存状态,展现知青群体曲折的成长和坚韧的意志。知青纪录片在内容构成上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再现知青群体的青春岁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知青用满腔热血、壮志豪情谱写了一曲那个时代的青春之歌。五星传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制作的20集纪录片《知青——生于五零年代》,在全国范围内选取100位经历丰富、有代表性的知青作为拍摄对象,讲述知青岁月,包括知青身份对他们后来生活的影响。该片以北大荒、西双版纳、陕北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知青群体为主要拍摄对象,表现了天南海北、广阔天地的知青运动,再现了“知青”这个特殊群体充满理想而又坚韧不拔的青春岁月。凤凰卫视播出的5集纪录片《中国知青民间记忆之北大荒青春纪事》讲述的北大荒,是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上曾经纵横千里的荒原。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五十多万知青进驻到这片荒蛮之地。在十多年的历史片段中,他们留下了五十万个青春岁月,也留下了五十万个难以忘却的回忆。正如片中所说,“那时候可以说,这一片黑色的土地,构成了他们生命的底色。很多知青都回忆说,当时天刚亮的时候,他们就扛着锄头、拿着镰刀到地里来干活,到晚上七八点钟,天擦黑的时候才能够回去,所以已经累得爬不上床了。很多知青都没有再写日记的习惯,可正是在这一片土地上,他们写下了自己‘青春的日记’”。

2.纪录特殊年代的典型人物。在中国,几乎每一个时期都会涌现出一批典型人物,他们如天上的星星一般闪烁,然后又如流星一般倏然而去,消失得无影无踪。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的纪录片《黄土地青春记忆》中介绍的孙立哲,是一位当年黄土地知青中的典型人物,风云一时又历尽坎坷。孙立哲自1968年从清华附中到陕北插队,在土窑洞里为农民做了上千例手术,成为全国知青先进典型。后他开始从商,从印名片、电脑图版制作开始,开发了具有世界水平的多体文种字库,在美国颇具影响,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他的公司已成为美国多种电脑图版技术领域最著名的公司之一。孙立哲等特殊的典型诞生于特殊的年代,作为一种政治符号被涂抹成各种不同的色彩,他们的经历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3.谱写一代知青的人生凯歌。知青们把自己最美好的时光挥洒在激情和时光里。3集电视纪录片《柴春泽》以下乡知青柴春泽带领内蒙古赤峰原玉田皋公社广大干部群众改变贫穷落后面貌为主线,讲述了柴春泽扎根农村的奋斗历程和情感经历。结束,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知青们仍在经受着时代的考验,面临着新的生活抉择和考验,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知青们努力学习更新文化和科技知识,不断完善自己,证明自己,报效国家。他们用比常人更多的艰辛付出,展现了百折不挠的坚韧意志和美好品格,赢得了社会的尊重。纪录片《黑土地:北大荒知青纪事》第5集“回到城市的知青们”就生动地讲述了回城知青带着在北大荒艰难困苦中得来的韧劲,开始了比常人更多几分的努力,追求着心中的一份成功。知青中,拖家带口去上学,人到中年还在为一纸文凭努力,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奏响了一代知青的人生凯歌。

4.表达对第二故乡的真挚情感。经纬能够拉开距离,却阻挡不住知青们真挚的情感。距离再遥远,也阻隔不了知青们对那片热土的深深眷恋。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十万知青从北京、天津、南京和上海走向内蒙古边疆,深入草原,进驻荒漠,安身蒙古包。他们和农牧民打成一片,有的成了生产骨干、马背教师、赤脚医生、宣传员……内蒙古卫视拍摄的10集纪录片《曾经草原》就是反映当年知青生活、战斗场景和现况的一部纪实性纪录片,片中处处可见草原和知青多年来割舍不断的深情。每逢听到草原遭受雪灾或其他困难,包括牧民到北京办事、看病,知青们都伸出援手。曾经的知青以各种形式宣传草原,为第二故乡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天津知青孙丽云回城三十年后,全家三口人特意坐硬座火车重回草原,循着当年的路寻找以前的感觉。到了插队的地方,见到了以前房东大娘的背影就呼唤大娘,大娘还没转身就马上说出“是孙丽云回来了”。可见虽然分离了三十年,但彼此都在心中。

5.反映刻骨铭心的乡村爱情。“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这首歌曲唱出了许多知青当年刻骨铭心的乡村爱情故事。上海电视台拍摄于1998年的纪录片《寻梦当年》,片中知青刘家奇曾在江西那片红土地上有过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他的“小芳”叫田螺,是一位勤劳、朴实、善解人意的乡村姑娘。在知青返城的大潮中,田螺姑娘知道已留不住城里小伙子的心了。临走前,她帮他收拾好行李,他在她家吃了最后一顿饭。刘家奇和一同回城的知青坐上拖拉机时,田螺姑娘哭得很伤心。对刘家奇和田螺姑娘来说,那一段爱情是刻骨铭心的。上海电视台拍摄的另外一部反映上海知青命运的纪录片《难言黑土情》,同样讲述了知青戴建国与当地姑娘小凤的凄美爱情故事。戴建国17岁到黑龙江,知青返城时,戴建国还没有结婚,他本可以跟着返城大军一起回到故乡上海,但是他却留了下来,并有了一个患有精神病的妻子小凤。后来上海的老父亲病重,为照看父亲,戴建国携家返沪。戴建国与小凤之间的动人爱情,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弘扬难能可贵的“知青精神”

知青的岁月是一首歌,是一首时代的交响曲,它穿过历史,越过时空,回荡在碧水蓝天,回荡在广袤的大地,回荡在一代人的心灵深处。知青纪录片的意义就在于深刻揭示了广大知识青年用青春、热血和汗水,铸就了难能可贵的“知青精神”。这种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无私奉献的大爱情怀。在广大知青身上,体现了一种强烈的无私奉献的大爱情怀。纪录片《曾经草原》第9集“网聚爱心”,主要讲述了以承明为首的上海知青的草原往事和互相关心、抱团取暖的故事。承明在知青中乃至全国都很有名,他和自己身上的绝症作不屈斗争,奉献大爱于贫困山区失学孩童,捐建了多所希望小学,感动了他工作所在地——深圳,感动了知青战友们。他点燃的爱心火炬给不少处于困境中的知青带来了温暖和希望。纪录片《曾经草原》介绍了当年的上海知青,为了草原的兴旺,内蒙古的崛起,仍在不知疲倦的奔波,其中的上海知青胡庚泉、沈炜敏等都是这样的热心人。他们有的为了解决草原的沙化,自费从美国引进固沙剂做试验;有的传递信息,为内蒙古招商引资。知青们用感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弹奏出了一曲动人的大爱强音。

2.追赶时代的创业力量。知青纪录片充分表现了广大知青锐意进取,奋力拼搏,争当创业的时代先锋,创造出新的辉煌业绩,成为追赶时代的创业力量。由上海广播电视台拍摄的2集纪录片《老知青的新天地》讲述了一个年届六十的上海老知青徐桔桔的故事。为了43年前插队落户的乡村百姓过上富足的生活,2012年初,徐桔桔与北京女知青贾爱春一起,重返第二故乡黑龙江逊克县山河村,创办起山河村种植合作社,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他们不仅改变了山河村的村容村貌,而且调整了种植结构,在大旱之年夺得了丰收。以土地入股的村民在2012年年终,欢天喜地领取了丰收的红利。再如2集纪录片《北京知青1998》介绍了曾经在山西省大宁县插队的北京知青刘琪泉、程炜,重新回到大宁县,为当地居民搞扶贫工作。他们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小尾寒羊、绒山羊的养殖,使大宁县的金疙瘩村和榆村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知青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创新创业,丰富了知青精神的内涵。

3.不畏劳苦的坚韧品质。知青纪录片展示了广大知青不畏劳苦的坚韧品质。如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上海故事》栏目播出的纪录片《北大荒的上海知青》介绍了上海首批奔赴黑龙江军垦农场的知青们养军马的故事。从来没有与马打过交道的知青们学会了骑马、牧马,他们克服了北疆的严寒和生活的磨难,通过自身的刻苦学习和付出,最终成了当地出色的牧马人。深圳华影瑞禾传媒拍摄的纪录片《吊罗山的知青们》是一部反映当年海南吊罗山知青点的知青们生活的纪录片,纪录了知青们真实、淳朴的生活。该片以表现当年知青在艰苦条件下的工作生活和喜怒哀乐为主线,透过这个去探寻知青们丰富的精神世界,从而提炼出支撑当年知青们扎根林区、不畏艰苦、勇于奉献的精神力量,这也是知青们留下的精神财富。

第9篇:寻找最美乡村医生范文

母亲的话语似一声炸雷,吓得我目瞪口呆。父亲手术过后,身体正在逐渐恢复中。作为离父母最近但也相隔百里多的我,一直如履薄冰,害怕听到父亲的身体有任何不适的消息。昔日夜里关掉手机休息的习惯也彻底更改了,始终开着的手机,每晚都按时放在枕边。

“别再发呆了,快收拾一下立即回去啊!”老公的催促使我倏地从床上猛然跳下来,慌慌张张地拿了几件衣物,连夜往老家赶。

摩托车风驰电掣在乡村公路上,打破了夜的宁静。秋夜里的寒风透着凉意阵阵袭来,从耳边呼呼而过。我坐在车后,紧紧抱着老公的腰部瑟瑟发抖。天边的残月惨白着一张瘦脸,无情地面对着惊恐万状的我;满天的寒星眨着鬼魅的眼睛,冷漠地斜睨着心急如焚的我;偶尔的虫鸣鸦叫,更增添了夜的狰狞,也引导我愁绪的纷飞。

往日的静夜里,一生操劳的父亲总在睡梦中鼾声如雷。那一阵阵,一声声连绵不断的鼾声,是那样的温馨而纯厚,凝重而悠扬。我和弟弟就是在父亲那熟悉的鼾声中,健康平安、快乐无忧地长大的。

曾记得我们小时候,多少个平常的夜晚,父亲精心批改完学生的作业,再耐心辅导完我和弟弟的作业,就习惯性地揉着疲惫的双眼哈欠连天了。我和弟弟上床不久,隔壁房间里就会照例传来父亲连绵不断的鼾声。那鼾声时而如惊涛拍岸,时而如松涛阵阵,时而如细雨潺潺,宛如一曲曲温情的摇篮曲,伴随着我们进入甜甜的梦乡。夜深人静,我们偶尔被窗外的雷声或是屋内耗子的折腾声惊醒,父亲一如既往的鼾声总会抚平我们小小内心里的恐惧,而后继续枕着父亲的鼾声安然入眠。

听人说过,做老师的孩子是很不幸的。这话不是真理,但也不无道理。我和弟弟就常常体会着做老师的孩子万幸中的不幸。父亲常常告诫我们,作为老师的孩子要更优秀,更守纪律,在同学面前要处处做表率。在父亲严厉得近乎苛刻的教育下,我和弟弟没让他失望,我们是他的骄傲。在父亲的严密监护下,我们会时常失去和小伙伴们一起玩乐的自由。但是,生性调皮的我们常常趁机逃避父亲的监督,寻找到更大的乐趣。而这乐趣的获得,父亲的鼾声功不可没。

记得我们小时候的电视还是稀有之物,乡村露天电影是人们的一道精神大餐。对于终日劳作的大人们如此,对于顽皮的蓬头稚子更是如此。本村的电影,在学校操场上放映,我和弟弟可享受到得天独厚的待遇。只要有电影的那天,一放学,父亲就从办公室里搬去椅子放在放映机旁。晚上,我们吃着父亲准备的零食,在同学羡慕的眼光中,津津有味地看着电影。而邻村的电影,我们就没那么好运了。小伙伴们可以自由自在地跑很远的夜路去赶场子看电影,而我们只能在父亲的看护下,满腹沮丧地呆在家里。面对我们的不满和不甘,父亲总是严肃地说:“小孩子走夜路去看电影太危险了,因为失足溺水的悲剧时有发生,乖乖在家睡觉最安全。”

父亲的话我们总也听不进去,表面唯唯诺诺,可内心波涛汹涌。习惯了父亲的严厉,我和弟弟叛逆的苗头转入了地下。哪一天,如果听到邻近村子放露天电影的好消息,晚上我们做完作业,就立即乖乖上床,静静守候着父亲的鼾声。只要父亲的鼾声响起,我们悬着的心会立即放下,似乎警报解除,安全降临了。于是,我们蹑手蹑脚地在父亲的鼾声中,轻轻打开门,然后再悄悄虚掩着门,溜之大吉。看完电影回来时,夜已深,我和弟弟照例会屏息凝气地猫在窗前的墙角下,静听一番。再踮着脚尖踩着父亲的鼾声,幽灵一般,迅速飘回床上。尽管紧张得心口咚咚作响,心儿似乎要飞出来,但觉得用刺激的方法获取的那份简单快乐更美妙,更珍贵。每每那时,意犹未尽的我们,总是窃笑着在父亲的鼾声中梦回电影中的花果山或是水泊梁山了。

在父亲的鼾声中,我们一天天长大成人,远离家乡。成家立业的我们已经很少有机会听到父亲那熟悉的鼾声了。可那美妙的声音似乎天籁之音,常常回荡在我们的梦境里,带给我们无尽的幸福和遐思。

去年春天,父亲因为恶性肿瘤而手术。父亲手术那天,我和家人在家属等待区焦急地煎熬着,面对着可能的生离死别而惶恐不安。喇叭里不时播报着请某某家属到手术洽谈室的通知,更使人毛骨悚然、惊恐万分。在苦苦等待了九个小时,父亲终于从手术室里被推出来。看着全身插满管子而面目全非的父亲,我们痛彻心扉。当我们姐弟几个立即围在手术车旁时,竟然不约而同地听到了父亲真真切切的鼾声。那曾经带给我们无限安全和踏实的鼾声,在特定的场合和特定的时刻,给予我们的安慰,比灵丹妙药都神奇。小弟忍不住轻轻推推正打着鼾的父亲,叫道:“老爸,如果听到我的声音,就睁一下眼睛。”父亲暂停打鼾,微微睁开眼睛看了我们一眼,又沉沉睡去。均匀的鼾声缓解了紧张的气氛,趋走了我们心头的阴影。我们长吁了口气,相视而笑。在医院轮流陪伴父亲的日子里,我们姐弟都特别衷情于父亲的鼾声。那持续不断的鼾声是天底下最美的声音,它在传递着父亲平安的信息,在昭示着父亲生命的顽强,在慰藉着我们疲惫的身心。

父亲手术一年多了,每次我们回乡探望,夜里依然陶醉在父亲此起彼伏的鼾声中。即使在那一次次残酷化疗的折磨下,父亲只要一闭了眼睛,都会照例开始那韵味十足的鼾声。他是在用经久不息的鼾声,不停地带给我们希望和信心。

摩托车继续在寒夜里狂奔,突然一阵冷风惊扰了我的思绪,我不由得打了个寒噤。一个可怕的想法即刻占据了我的脑海,挥之不去。听母亲说父亲已经两天不能吃喝了,难道我们最担心的事情这么快就发生了?父亲的病情恶化了?我们再也不能听到父亲的鼾声了……

天边的残月、寒星次第隐去,黎明的曙光驱退了无边的黑暗。经风饮露的我终于到了老家的小院,迫不及待地跳下车走进屋子。一个多月不见,面无血色的父亲看到突然出现的我,一阵欣喜,既而责怪母亲擅自做主偷偷给我打电话。并安慰我说:“不要紧,只是胃痉挛发作,以前也有过,没告诉你。打了两天吊瓶,很快就会好的。千万别学你老妈,偷偷打电话告诉你弟弟!”

父亲一贯的报喜不报忧,对他的话我深表怀疑。于是,我立刻要带他去市医院检查治疗。固执的父亲坚决不同意去市医院,他说上月才全面复查过,一切正常。自己的身体自己心里有数,现在去检查,无非还是瞎折腾。不如再请医生朋友来家挂吊瓶,很快就会好的。我无法说服他的振振有词,只有一刻不停地守着他,不停地问他想吃什么。也许父亲的话是对的,上午挂完吊瓶,父亲就喝了半碗米汤,神色也略有好转。可是,夜里我守在父亲床边的躺椅上,只听到他微微的喘息声,怎么也听不到他的鼾声。我悬着的心总也难以放下。问他哪儿不舒服,他只是说没什么,让我安心睡觉。这一夜,没有父亲鼾声的陪伴,我提心吊胆、彻夜未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