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物流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物流审计的源起与特征分析
物流企业作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保障,在提升我国基础产业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物流与物流审计的源起
物流的产生并非理论研究的成果,而是在人类实践当中,从社会经济和社会组织经营的诉求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自产生之日起,物流就没有借助任何学科的支撑,只是到了近代之后,随着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的交织和交融,物流有了更多的理论基础,对其起到支撑作用的知识和技能也就越来越多。随着物流活动的广泛开展和审计事业的逐渐进步,与之相对应的物流审计工作也应运而生。可见,物流审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真正发展起来只有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际物流事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不断涌现在市场上。在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现代物流企业只有对其内外物流活动加以重视和关注,将物流审计作为企业管理层重要的控制工具加以利用,才能实现物流审计的成功,为物流企业带来更多经济收益和社会收益。
(二)物流审计的特征分析
1. 多向度审查。这种审查方式指的是按照物流企业运营管理的多个不同方向或者维度加以审查。其中战略层的审查涉及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确定、物流经营目标的设定和动态调整以及物流系统运行状态的评判和有关政策、标准的制定和执行等,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为物流企业的发展和持续进步谋求更多机会;策略层审查涉及制定与控制物流企业的运作规划,对物流作业运行绩效加以评估与考核。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协助企业的战略层能够相对及时、快速地实现物流决策的增值;运作层审查的目的在于执行物流运作规划,对物流实践加以控制与记录,以便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物流企业的运行绩效,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物流运作目标。一般而言,在物流审计的视角上,对新时期现代物流企业的审计工作可以按照物流管理的以上三个向度及其各自的特征,采用从上至下与从下至上相结合的形式从事审计工作。
2. 多视角审查。对现代物流企业来说,对其进行的横向审计指的是按照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层面,对企业物流系统进行审查和监督,其中涉及物流系统的功能、信息、资源、能力、组织以及价值等。具体而言,对物流企业进行功能审查涉及功能结构与控制结构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信息审查涉及对物流信息来源和支撑凭据的审查,其目的在于使之可以为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提供及时、准确和全面的物流信息;而资源审查指的是对物流企业的内部与外部资源、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进行审查,其中涉及物流仓库的运行效率、运输载体的成本和效益、设备资金的占用和使用以及网络系统与技术支持的状态和效率等;组织审查指的是对物流企业内部的组织形式与要素构成进行评估和审查,对与物流管理工作相关的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价。
二、新时期现代物流企业审计的范围与困境
近年来,我国经济贸易实现了高速增长,国内和国际社会对稳健高速的物流诉求不断提升,现代物流企业的审计范围也不断扩展,无论是装卸、搬运、储存、配送,还是物流信息管理等,都对物流审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现代物流企业的审计工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流经济和相关领域的正常运行。
(一)新时期物流企业审计的范围
1. 内部物流审计。对物流企业的内部运行环境和情况进行审计可以发现企业物流行为的优劣,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化解的途径等。而在评价物流企业内部物流审计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物流成本进行审计,对企业产品从某地到某地产生的成本进行审查。同时,在物流企业的运营过程中,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等,以此为基础形成的货币都可以看作是物流成本的范畴。因此,在对物流成本进行审计的过程中,需要将其作为审点,最大限度地体现企业资本和精力的投入与耗用,以便能够客观、公正地对内部物流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更为重要的是,在新时期,对物流企业而言,其内部物流审计工作能够更好地控制其运行成本,正确反映其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其资产利用率与回报率等。
2. 外部物流审计。近年来,无论是企业竞争还是行业竞争、产业竞争,都在愈演愈烈,使得物流企业不得不转变经营思路,改变以往的运营模式,以便能够在与客户的连接过程中,更好地适应时展的需要,不断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和企业利润,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占有率。所有这些,都正在成为现代企业物流审计需要思考的重点问题。为了实现这些,就需要确定物流企业的外部审计范围。强化对物流行业竞争进行审计,重点对市场份额和发展前景进行审查,对物流企业的收益状况和资源、能力等进行审计,尤其要对物流行业中的重点物流企业进行物流审计,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解决的途径。此外,要重点对物流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审查,保证物流企业的运行体系和规划能够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保持同步,因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变化方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物流管理目标的实现。当然,在外部物流审计中,还应注重对技术研发的审查,以更好地促进现代物流企业运行体系的完善。
(二)新时期物流企业审计的困境
1. 内部审计无法为外部审计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支持。对物流企业来说,其内部审计的关键职能为咨询和服务。但是,因为现代物流企业的内部审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经理层和财务机构的制约,使得在开展审计业务时,一些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其中的直接原因是未能以公司整体层面为视角对审计战略进行制定,也未能依据风险原则与重要性原则等对审计领域的重点加以界定,使得物流企业的审计时效性难以得到保障。
2. 物流审计的创新性缺位。较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很多现代物流企业在审计方法上,还仅限于账项基础的审计,其审计的目的并不在于提升企业的运行绩效,而是为了防止错误发生。从这个角度讲,这些物流企业的审计人员在风险管理与创新意识方面还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对现代物流企业的运营效率产生了消极影响,对物流企业的业务扩展形成了不必要的阻碍。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我国现代物流企业的审计思想和观念相对滞后,在很多领域和环节还处在试验与探索阶段,相关审计制度的完善和创新工作无法符合时展的诉求。
3. 审计制度不完善并独立性缺位。当前,在我国很多现代物流企业里,审计机构的设置方式通常有属于企业的财务部门、独立的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和由企业经理直接负责的审计部门三种形式。但是这三种形式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审计的独立性。比如,一些物流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一些企业的审计机构临时组建,为了迎合检查的需要等。这样一来,其存在的价值就十分有限。而更重要的是,因为物流企业内外环境相对复杂,各方利益之间的冲突较多,会更加影响企业审计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三、新时期完善现代物流企业审计工作的对策
为了进一步提升物流企业的运行绩效,使之能够获得健康可持续的稳定发展,就需要强化对物流企业绩效的管理和审计工作的重视,通过发现和发掘其审计困境,借助科学的物流审计规范对其进行诊断、评估与改进,以促进物流企业整体绩效的提升,为自己、为社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更多价值。为此,除了要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外,还应不断创新物流审计模式和手段,强化物流内部控制系统监督与管理,突破物流企业的现实审计困境。
(一)进一步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需要全面提升审计人员的道德规范与自身素质,并以此为基础,为物流企业的审计实践提供更高的智力支持。为此,应该借助社会上的物流培训组织或者网络远程教育系统,通过开设和物流企业员工职业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等有关的课程与培训,让更多的审计人员能够不断提升其职业道德和审计技能水平。同时,还应通过多种方法让物流企业的审计人员能够对企业的资金收支和资源控制等活动形成客观的认识,以便能够在审计实践中对现有的经营活动给予更加客观、公正和科学的评价。只有这样,现代物流企业的审计工作才会得到更加公正客观的对待,审计活动才会真正获得可观的效率和效果。
(二) 强化物流内部控制系统监督与管理
为了摆脱审计困境,就需要强化物流内部控制系统监督与管理,按照审计业务的流程特征对审计活动进行综合设计和规划。比如,控制实践应从物流企业的战略目标出发,将经营目标和财务目标作为制定的前提加以关注,以保障审计业务的流程能够顺利进行。同时,要对主要业务活动范围和工作要求进行准确描述,使物流企业能够有序运行。要构建及时有效的物流信息反馈系统,通过建立企业内部数据库,保证审计工作高质量地完成。
【关键词】上海物流业环境分析物流业发展
现代物流(Logistics)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是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实质流动、实质存储、信息流通和管理协调。现代物流业的出现是社会分工细化演进的必然结果,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它的快速发展,并逐步形成一个新兴产业体系。相关研究表明,现代物流业不仅降低加工成本,而且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吴敬琏,2005),它的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提升有很高的相关性。大力推进上海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于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上海现代物流业发展回顾
1、规模继续扩大
2006年,全市货物运输总量7.26亿吨,同比增长5.6%;港口货物吞吐量5.37亿吨,同比增长21.3%,连续两年位居全球首位;集装箱吞吐量2171.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0.1%;航空货邮量252.73万吨,同比增长14.0%。
2、物流园区综合服务功能提升
西北综合物流园区已经建成近40万平方米标准化物流仓储设施,承担了全国60%的医药物流和全市75%以上的连锁超市配送物流业务;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实施“区港联动”,在海关完善监管工作的同时,做好配套服务,显著提高货物流转和通关效率;洋山保税港区实施集装箱装卸、运输全程信息化管理,为提高集装箱中转能力奠定基础。目前已有13个航运、物流、加工项目和55家商贸型企业入驻;浦东空港物流园区规划和建设同步进行,货物集散能力不断增强,信息平台建设已经启动。
3、物流基地与产业基地开始形成联动发展机制
上海化工区学习借鉴世界级大型化工园区的成功经验,从化工企业集群的物流需求特点出发,实施“物流传输一体化”,积极引进专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对码头、管网、储罐、铁路、仓库等物流设施进行集中投资建设和统一经营管理,构建起对外交换和内部循环相协调的物流体系。第三方物流公司在为化工生产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经营业绩呈现稳步上升的良好发展势头。
4、第三方物流服务水平和能力提高
在为外商投资制造业或商贸企业提供物流服务过程中,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注重供应链管理和物流信息化建设,物流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安吉天地物流整合汽车生产零部件入厂、售后和进出口等供应链管理环节,已成为国内领先的第三方汽车物流供应商,整车物流服务占国内市场约35%;北芳物流已经承接了30多家全球企业的物流项目业务,在提供较高效率物流服务的过程中,不仅不断提高自身供应链物流服务水平,也增强了客户竞争力。如为菲利浦亚明照明公司节约物流成本30%。佳吉快运依托品牌输出管理,已建立覆盖全国900多个县级以上城市的服务网络,每月承接100万票业务,2006年营业收入将接近12亿元,2007年第三次被评为中国物流百强企业。
二、上海现代物流业发展环境分析
1、有利因素
(1)经济实力雄厚,现代物流需求巨大。1992年以来,上海经济已连续1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296.97亿元,首次突破1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按常住人口和当年汇率折算的上海人均生产总值,1990年首次突破1000美元,1995年跃上2000美元台阶,1999年再上3000美元新台阶,至2006年实现历史性跨越,达到7189美元,相当于世界中等国家的水平。正在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迈进的上海,肩负着面向世界、服务全国、联动“长江三角洲”的重任,在全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这个土地面积仅占全国0.06%、人口占全国1%的城市里,完成的财政收入占全国的八分之一,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口岸进出口商品总额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同时,上海不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2006年,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997.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0年增长1.1倍,平均每年增长13.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205.35亿元,比2000年增长86.9%,平均每年增长11%。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为0.9∶48.5∶50.6,第三产业比重已连续8年保持在50%以上。上海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将创造出巨大的对现代物流的需求,直接推动现代物流快速发展。
(2)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上海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物阜民丰的江浙两省,北临长江入海口,正好位于我国南北弧形海岸线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枢纽。上海基础设施完善,已经形成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交通基础设施,使得全世界50%左右的人口可以在5小时之内到达。
(3)拥有大量的素质较高、成本较低的综合人力资源。上海人口整体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上海6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中,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18.1%,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提高6.7个百分点;高中文化程度人口占24.8%,提高1个百分点。2006年,上海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9.9%,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9%,高考录取率81.7%。另外,中高端物流管理人才也占有较高的比例。
(4)上海市政府和多个管理部门联合推进,为上海现代物流业的顺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上海市政府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上海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并以市政府文件的形式(沪府发[2007]17号,2007年4月27日),下发至各区、县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对“十一五”期间的上海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作了全面部署,指明了方向。市委组织部和市人事局支持市经委委托复旦大学上海物流发展研究院首次组织高层物流管理人员赴日本、新加坡开展专题学习考察,了解国际现代物流先进管理理念,推进了物流企业之间的业务合作。市发展改革委已组织完成制定《上海市“十一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重点专项规划》。市建设交通委、市经委、市交通局和市公安局结合实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整治“客车载货”行为,进一步分析城市配送物流需求,研究完善管理措施。市财税局研究制定完善《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积极推荐第二批税收试点物流企业,数量明显增加。上海海关大力推动上海“大口岸、大通关、大平台、大物流”建设,营造高效率口岸通关环境。同时,继续支持区港联动试点,推动保税区功能转型和保税物流业发展。
2、不利因素
(1)规模偏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大型跨国公司成为大多数生产经营企业发展的方向,而生产经营的国际化则要求物流商拥有全球化的运作网络为其提供物流支持。目前上海的物流企业规模偏小,不能提供这方面的支持,而且企业规模越小,运营成本往往就越高,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和长远发展。
(2)物流成本较高。企业物流成本由运营成本、库存资金成本、资本成本和分摊的管理费用四部分组成。据调查,上海制造企业物流成本中库存资金成本和物流管理费用占比分别达到25%以上,总体上说原材料和产成品库存较大,占压资金较多。另外,物流企业中还普遍存在着重复征税的现象。
(3)推动信息化、标准化的步伐缓慢。信息网络技术是现代物流的基础,也可以说是第一要素。上海物流企业与国外物流企业的差距,最大的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网络技术落后;二是服务理念太差。这几年,信息网络技术普遍受到重视,企业物流信息平台推进速度较快,社会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也在规划建设,已涌现了一批优秀案例,但由于主观认识差异与实际困难(如缺乏资金等),这项工作差距很大,需要有一个过程才能解决。标准化对物流业的发展生命攸关,没有标准化,物流全过程与供应链全过程将无法进行,将加大物流运作成本,而使现代物流失去意义。
三、上海现代物流业发展策略建议
1、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以港口、机场设施为核心,公路、铁路和内河航运为依托,高效、便捷的多式联运物流网络。一是推进洋山深水港区二期及后续工程、浦东机场扩建工程、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浦东铁路二期、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长江隧桥工程、内河航道改造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公、铁、河、海、空相衔接的多式联运发展。二是进一步扩展和强化港口、航空运输网络,开辟新的航线,完善国际与国内、干线与支线之间的衔接,不断提高国际中转物流能力和水平。三是根据长三角地区港口建设规划,同步设计和建设多式联运系统,重点推进水水中转、水铁中转。四是完善相关物流节点的配套功能,有效发挥上海机场、港口、铁路以及高速公路网等交通设施的辐射作用。
2、积极培育物流主体
推动上海物流企业运用现代物流理念,整合运输、仓储、配送、货代、批发、零售以及信息服务等领域的资源,促进相关行业物流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实力雄厚的物流企业还应积极整合各种资源,争取早日成为上市公司。一是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增长的物流需求,积极吸引国内外物流企业特别是总部型物流企业落户上海。二是支持物流企业开展业务流程、服务模式、应用技术集成创新,进一步扩大物流市场规模、提升物流服务水平,逐步建立海外营销渠道。三是形成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物流骨干企业,努力使上海成为中外物流企业的总部集聚地和系统集成营运中心。
3、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上海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控制存货,提高效率,物流成本将有明显的下降空间。上海部分流通企业的配送中心经过升级改造,已经拥有先进的仓储设施和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了支撑业务发展、具有先进水平的物流配送网络。上海医药物流中心自2月份试运营以来,已承担上医股份70亿元药品销售的物流业务,预计全年药品库存占用资金可下降33%。可的供应链管理中心通过精益物流管理,加强成本控制,物流配送成本比同行低30%,订单满足率达到98%,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联华超市配送中心发挥现代物流设施的功效,库存商品资金下降45%,商品损耗率从万分之三降到万分之零点一六。通过物流管理降低成本,加快周转,将进一步提升上海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
4、提高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加强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基础应用,推进各类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一是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成果,深化上海电子口岸建设,规范物流各环节公共信息交换标准,建立以公共信息交换系统为核心,具有供应链管理、业务协同和专业化服务等功能的现代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各类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推动与国内外物流信息网络互联互通,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物流发展提供服务。二是不断提高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水平,促进先进物流信息系统和装备设施的广泛应用,鼓励企业运用仓储管理系统(WMS)、运输管理系统(TMS)、电子订货系统(EOS)等信息管理系统,以及自动立体化仓库(ASW)、自动导向车(AGV)、射频识别技术(RFID)等装备技术,进一步提高物流的速度和效率,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三是积极组织相关科研机构、高校、企业、中介组织进行产学研合作,参与物流前沿技术研制和开发,使上海成为物流信息技术的研发高地。
5、加大物流标准化工作力度
以物流信息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为切入点,参照国际通行标准,集中精力研究制定一批对上海物流产业发展和服务水平提升有重大影响的物流标准。一是积极参与相关物流国家标准的研究制定和宣传推广,争取先试先行。上海市标准化研究院已积极参与制定《物流中心作业通用规范》、《物流中心分类与基本要求》、《物流服务合同准则》、《第三方物流服务质量规范》等4个国家标准。安吉天地制定的汽车仓储、运输和装卸等作业标准已成为全国行业标准。二是在本市重点物流园区和骨干物流企业启动一批物流标准化示范工程,重点推动口岸物流、制造业物流、城市配送物流标准化示范工程建设,不断提高上海物流标准化的水平。三是建设物流标准信息库,推进物流标准咨询、实施及认证等配套服务工作,适应物流企业的标准化服务需求。
6、加快长三角物流联动发展
充分发挥长三角物流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协调建立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联动机制,促进长三角物流联动发展。一是加强物流规划的协调和配合,整合长三角区域内物流资源,合力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以苏通大桥竣工为契机,在包括整个苏北地区在内的长三角区域合理布局物流设施,努力构建区域一体化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二是不断推进长三角港口间及相关领域的物流标准化建设,并争取若干条件成熟的行业标准在长三角地区先行先试。三是以上海电子商务口岸为依托,推进物流信息平台对接,逐步向物流商务服务延伸,推进以“属地申报、口岸验放”为主要内容的区域通关模式改革,实现长三角口岸通关便利化。
【参考文献】
[1]韦恒、熊健:物流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黄中鼎:现代物流管理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3]吴敬琏:中国增长模式抉择[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5.
[4]陈信康:上海世博经济研究专论[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5]吴彬、孙会良:物流学基础[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6]龙江、朱海燕.城市物流系统规划与建设[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7]刘绍坚:生产业发展趋势及北京的发展路径选择[J].财贸经济,2007(4).
[8]上海市经济委员会:推进上海现代物流业又好又快发展[J].上海物流,2007(1).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物流;研究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3-0022-02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迅速,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然而,我国的物流业发展很不平衡,沿海发达地区物流业发展迅速相对发达,而欠发达地区却处于起步阶段,相对落后。如何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物流快速发展,进一步推进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丽水地区物流现状
丽水市处浙江省西南浙闽两省结合部,东南与温州市接壤,西南与福建省宁德市、南平市毗邻,西北与衢州市相接,北部与金华市交界,东北与台州市相连,是浙西南的交通枢纽,金丽温、龙丽、丽龙高速公路,330国道、省道丽浦线和丽龙线、金温铁路纵贯全区连接各地。经过多年的发展,丽水物流业也已得到长足的发展,但由于丽水属于经济发展滞后、地理位置偏远的山区,物流起步相对较晚,发展仍处在初期阶段,基础设施薄弱、物流意识淡薄,主要提供的是简单、低增值服务的运输以及配送等物流业务,物流业总体水平较低,难以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
2 丽水地区物流发展存在问题
2.1 区域经济相对落后,发展环境欠佳
与浙江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丽水缺乏沿海的区位优势且开发较迟,经济发展的“欠发达性”和“滞后性”比较明显。农业比重较大,但不富不强,工业相对较薄弱,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较少。区域经济的落后直接制约着物流产业的发展,物流主要集中在传统单一的仓储、搬运、运输、配送等业务,体制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水平较低,竞争力低下,严重阻碍了现代物流的发展。
2.2 专业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低
经过多年建设,丽水市区已有天宁、水阁两大工业区、下辖各县也有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及农产品基地,但却没有一个基于这些园区基地的物流中心,物流基本上是处于自发性的发展状态,物流企业小、散、弱,缺乏整体规划、控制,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规范化和信息化低下、资源浪费严重,成本较高、效率低下,市场过度竞争,行业盈利较少。没有形成一个在总体布局上协同发展、相辅相成的放射性、环状性的专业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的运输网络。
2.3 物流设施技术落后,缺乏领军企业
丽水市大部分物流企业由于长期投入低,企业的经营设施陈旧,专业化仓库较少,新技术、新装备应用相对也较少,大多数企业仓保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不高,利用现代技术和设备的能力较低,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流通运输中的散装、散卸、散存、散运仍然存在。此外,丽水物流业中经营主体散、小、弱,竞争力不强,目前注册资金在3千万元以上,仓储面积达3万平米,营业收入6千万元以上的省级重点扶持龙头企业还没有,与丽水物流大市场的发展不匹配,与全省物流发展的平均水平差距很大。
2.4 现代物流人才短缺
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兼有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特点的外向型和增值型的服务行业,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在物流运作链上,商流、信息流、资金流贯穿其中,物流管理和营运工作需要各种知识和技术水平的人才。从目前全国物流行业来说,现代物流技术人才奇缺,尤其是物流企业经理、物流策划人员和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人员严重缺乏,发达地区的大专以上学历的物流从业人员占第三方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比例仅约为20%。与发达地区相比,丽水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更低,在交通设施及工具、仓储设施、商业网点、配送体系和信息技术、配套服务设施等方面的人才缺口更显突出,具有物流专业教育背景的更是微乎其微,大专以上学历的物流从业人员占第三方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地区。
3 区域经济欠发达地区物流业发展对策
3.1 发展规模集约型产业经济,走现代物流与商贸集成的发展模式
政府通过各项政策措施优化欠发达地区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积极招商引资,解决欠发达地区资金、技术欠缺的状况,引导本地工农业走规模型、集约型的发展路子,建立与现代商贸相集成的现代物流发展模式,运用集成运行的综合效应,发展多形式物流服务组织,开拓和扩大市场,通过扩散和渗透,拉动物流需求,带动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业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区域产业经济的繁荣,逐步形成与区域产业联动发展的集商贸与物流为一体的集成产业格局。
3.2 整合现有企业物流资源、推进第三方物流发展
丽水属于典型的欠发达山区,工农业发展相对落后,物流发展基础设施薄弱,技术装备落后,运作成本过高。农业方面由于交通运输条件较差,流通效益低,有些偏远山区至今还未实现村村通公路。使得一些想开拓农村市场的大型商企在面对过高的采购、配送、仓储、运输成本望而却步,把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拒之门外;工业方面,很多企业自办物流体系,它们条块分割、结构分撒,规模小、设施落后、成本高、效率低,成为制约本地商品流通的严重瓶颈。因此,必须剥离、整合本地现有企业物流资源,推进第三方物流发展。一方面引导传统工商企业逐步将采购、配送、运输、仓储、流通加工等非核心业务从主业中剥离,交由社会化物流企业承担;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和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一个集采购、仓储、搬运、配送、运输、包装、流通加工、信息管理服务功能为一体,以城市配送为主,辐射乡村的物流网络,逐步提高物流的集约化和社会化发展水平。
3.3 加快物流园区建设,扶持物流重点企业
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水阁、天宁等开发区内规划建设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物流园,依托高速公路、铁路和省国道交通密集形成的枢纽优势,为开发区内的生产制造和城区的商业提供仓储、配送、运输、流通加工等服务;在促进物流设施的集中建设和布局的同时,加快培养扶持一批具有竞争能力的重点物流企业,产生带动规模效应,逐步形成集约化经营、竞争力强的快速、准时、高效、多样化服务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
3.4 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
发达国家在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经验表明,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决定了物流运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为了方便物流企业与相关工商企业、用户间开展业务及合作,打破以企业为单位的信息孤立格局,提高物流规划的组织水平和运作效率,实现区域内物流信息的共享与整合,必须加快物流园的信息平台建设,通过网络与合作伙伴、区域内外资源之间建立从信息交互沟通、电子商务以及企业联盟的广泛协作,以信息化带动物流的发展,实现效益最大化。
3.5 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物流人才
企业能否发展,人才是关键。现代物流涉及多学科领域,而其中每个领域都有着博大精深的学问。因此必须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素质人才,才能加快物流企业发展、提高服务质量。物流企业既要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积极引进高级物流人才,又要加强员工的培训,为每一位物流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培养企业各个层次不同的人才梯队,保证企业在竞争发展中保持相对合理和稳定的人才结构,使得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实现同步,从根本上持续发展物流业。
3.6 政府协调规划、市场运作,构建完善供应链体系
通过政府统筹规划,加强对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所涉及的工商、财税、贸易、交通、信息、质检等多个部门的统一协调领导,构建功能完善的区域物流体系机制。为了保证整体利益的实现,在政府必要的管理和调控前提下,通过市场化运作,建立企业之间合理的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实现企业间长期稳定的良性竞争环境和长效合作机制。并通过物流信息平台的运作,在实体市场运作基础上构建由原材料料供应商+物流公司+农户+企业+物流公司+销售商+市场的虚拟企业和市场,扩大交易规模和辐射范围。将原来分离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供应链,带动丽水物流的跨越式发展,促进区域经济腾飞。
4 结语
丽水作为浙西南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提速必须要有适度的物流发展速度支撑,因此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要坚持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结合当地实际,统一领导,协调规划现代化物流发展,构建功能完善的区域物流体系机制,走出一条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发展的独具特色的区域物流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曹立明,平先秉. 后发展山区农产品物流体系构建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9).
[关键词] 现代物流 优势 产业聚集
现代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动脉。辽宁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但是辽宁省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比较优势、交通网络优势、产业集聚优势。加快辽宁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于促进我省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辽宁与环渤海地区的比较优势
环渤海地区主要包括:辽宁、山东、山西、河北、天津、北京。辽宁省在环渤海地区物流发展中有很大的优势。
1.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优势
根据世界现代物流的发展过程、趋势来看,物流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从环渤海区的GDP总值来看,全区2006年共完成GDP为59970.91亿元,辽宁为9251.15元,辽宁占全区的15.43%,属于中上游水平。区域发展不平衡,最高的山东占到全区的36.81%,最低的天津仅占7.29%。
从辽宁省自身的三次产业类型比例关系上看,在整个环渤海区,辽宁省的三次产业比例较为均衡,第二产业基础雄厚,第三产业有待进一步发展,为物流业创造更有优势的环境。从三次产业对比来看,辽宁省在环渤海区域中,各项比重居于中等地位,具备农业物流,工业物流的综合发展潜力。
2.丰富的资源、能源优势
辽宁沿海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没有整体开发的地域,充分利用海岸线周边废弃的盐田、盐碱地和荒滩,作为开发开放空间,将会极大地吸引国内外的投资者。在环渤海地区,辽宁的沿岸陆域、海域多种矿产资源居于该地区前列,海上能源开采利用前景广阔。海洋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滨海砂矿等,石油资源量约为6亿吨~7.5亿吨,天然气1000亿立方米。从资源、能源方面来看辽宁省在环渤海地区的优势是明显的,这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物资基础。
3.对外开放度的优势
环渤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初步形成了开发区、开放城市、保税区、沿海开放带等多层次、多功能的对外开放格局。2006年全区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了39126060万美元,其中辽宁占12.37%,辽宁与山西、天津等居于同一水平。从辽宁省货物进出口在环渤海地区的比重可以看出,其发展现代物流有很好的对外开放程度,这有利于辽宁进出口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带动辽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二、布局完善的交通网络优势
1.公路设施情况
到2006年末,全省公路里程已达到97191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里程达75255公里。其中:干线公路12614公里;县道11594公里;乡道28759公里;专用公路963公里。辽宁省等级公路建设比较完备,这有利于物流业在公路的运输。
2.水路运输业情况
至2006年末,全省民用运输船舶数达到798艘,其中,机动船771艘,驳船27艘。船舶净载重量达到402.7万吨,水路货物运输量7518万吨。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35666万吨。近年来辽东半岛至山东半岛滚装运输十分活跃,辽宁沿海有16个滚装码头,仅分布在大连老港区至香炉礁及旅顺一带的8个港点,每年就完成70余万辆次,为年完成能力100至110万辆次的70%左右,发展势头良好。
3.地方铁路运输情况
辽宁在“九五”、“十五”以来,先后修建了城庄、海灿、丹大、高天四条地方铁路,总长168.9公里,总投资30370万元。这四条铁路的建成运营,为省内东部山区脱贫致富、经济发展和沿海地区疏港运输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地方铁路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截止2006年底,铁路营业里程已经达到9309公里。
从辽宁省公路、水路、铁路三个方面的情况可以看出,辽宁省在发展现代物流业有着布局完善的交通网络优势,如果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将促进辽宁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三、产业聚集优势
目前,相关物流企业已发展到200多家,建立起了100多家规模不等的配送中心,这些企业在不同层次、不同环节上开展了物流配送业务,配送商品总额达160亿元,形成了一批组织化程度高,市场覆盖面较广的新型物流配送企业聚集。大连粮食物流更是以其年期货交易额2万多亿元、仓储能力70万吨、港口吞吐能力200万吨、现货交易40万吨而居亚洲之首。大连双兴果菜物流也成为中国最大的进口水果分拨中心。沈阳储运集团公司是目前东北地区最大的商业储运企业,是国家确定的发展物流配送的重点企业,己成为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统一方便面等10余家知名企业产品的配送商。
现代物流企业是辽宁发展的战略重点。辽宁经济的发展要求物流企业提升自身水平与层次,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辽宁省的物流企业之间相互竞争与合作,很好的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为辽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起到了带动作用。
四、结论
现在正是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关键时期,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辽宁是东北地区发展的重点,因此发展辽宁现代物流业具有很大的必要性。通过从辽宁省在环渤海地区的比较优势、以及自身的交通网络优势、产业集聚优势三个方面可以看出,辽宁省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潜力是巨大的。只要政府实施有效的产业政策,企业不断自主创新,那么辽宁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前景会非常好。
参考文献:
[1]张奉礼:现代物流基础[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摘要目前,我国物流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全社会货物运输量持续增加,物流市场潜力巨大.物流技术装备水平迅速提高,政府部门对现代物流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物流在国家经济规划斗的地位不断加强。与此同时,我国企业物流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制约性的环境因素。
关键词:企业物流 环境 对策
1、我国企业物流的发展环境
1.1 国内政府重视度不断调高,物流在国家经济规划中地位不断加强。
我国中央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已将物流配送列为重点发展的产业。2001年3月1日由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我国物流发展的未来前景作了初步规划,也表明了中央政府发展现代物流的认识和决心。不少省市己把发展现代物流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一些沿海较发达城市纷纷推出各项措施,将物流产业定为未来自身的支柱产业。
国家确立了有进有退、合理配置和优化相关资源的原则以达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并从法律法规和政策性工具等各方面进行引导,以系统化地推动国有企业进入市场体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营实体并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1.2 中国经济增长步伐稳健
中国保持了多年高速度的GDP增长,经济总量得到极大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也不断提升、经济运行的软硬件环境不断改善。
2010年7月2日,国家统计局公告,经初步核实,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4050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1%,按照年末人民币汇率计算,约为49868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三。
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1.9%,二季度增长10.3%,三季度增长9.6%,四季度增长9.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目前我国经济环境明显在朝服务型经济、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方向发展,包括金融、房地产、现代零售商业形态、物流和配送、集成电路、通讯电子、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和诸多专业咨询服务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各种资本、人力资源、信息与服务配套体系正在迅速完善,而现代物流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已成为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1.3 新技术的融合
当今社会,低技术含量的传统生产方式已经逐步成为市场体系的底层,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不断下降,而新技术、实用性技术的开发和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并成为支撑实体经济和产业利润空间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现代物流产业正是在传统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在网络、计算机、通讯、自动化等技术发展的同时,融入了现代科技的因素,不断地提升科技含量,提升产业水平。
2、我国企业物流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相关部门监管不力致使物流成本无辜大幅提高
公开资料显示,全球共有14万公里收费公路,其中10万公里在中国,占了七成。2007年2月,世界银行专门的一份有关我国高速公路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高速公路通行费全球最高,而通行费的可承受性全球最低。大约10年前,国内社会物流成本占GDP比重约为20%,去年降为18.1%。用如此之久的时间取得如此微小的降幅,与国内物流现代化的进步程度很不相称,却与体制落后产生的额外成本直接相关。试想那些运输中名目繁多的收费,再加上不开票的‘灰色’收费统统摊入流通费用,物流成本必然会增加。
2.2 我国的物流企业刚刚起步
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成熟的物流理论和物流业相比,我国的物流业可谓是刚刚起步。据统计,截止2005年底我国就已有物流企业15000家左右,但真正能称得上现代物流企业的并不多,大部分第三方物流公司都是从传统的仓储、运输、货代等行业转型而来,在很多方面还有待改进,以适应物流的特点,其发展也面临着很多挑战。
2.3 物流需求市场的不成熟
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也是近些年的事,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弊病还很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发展速度,物流经济也是如此。不论制造企业,还是商业企业,都是“小社会”型的结构,而且“大而全”、“小而全”、“肥水不流外人田”等观念严重,这些计划经济的产物,已严重影响了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由于无序竞争和恶性竞争的存在,物流企业赖以生存的运输、配送、仓储等业务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这也可能是近些年物流企业亏多盈少的主要原因。
3、如何使我国企业物流更好更快的发展
3.1 加强统一领导,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
现代物流的管理,涉及计划、经贸、财税、工商、内贸、外贸、铁道、交通、民航、邮政、信息、海关、质检等多个部门;现代物流的运作横跨不同的行业和地区,必须协调动作,形成合力。物流必然和政府多个部门有关,在日本经济产业省设立专门机构物流科负责协调政策管理,我国如果在当前政府机构改革中明确设立物流部门,对于物流现代化的推进必然具有重大意义。各级政府都应该加强对发展现代物流的统一领导,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间的综合协调机制,负责研究、制定发展现代物流的规划,并负责协调现代物流发展中的相关政策措施,为构建全国统一、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创造体制环境。
3.2 抓好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提高物流产业的科技含量
针对当前物流标准化中存在的问题和国际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方向,应该加快标准化建设步伐。在做好物流用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方面基础工作的同时,要加强标准化的组织协调工作。在对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梳理现行标准。对已经落后于物流发展需要的标准应予淘汰,并代之以新型标准对部分不符合实际需要的标准,进行修订完善对尚未制订的标准,要抓紧制订,以使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协调一致,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货物和相关信息的流转效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研发新技术、适用性技术,提高物流产业的科技含量,进而提升产业水平。
在百度上输入“什么是现代物流”,就可以得到如下定义:现代物流(Modernlogistics)是相对于传统物流而言的。它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引入高科技手段,即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联网,并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库存减少,成本降低,以此延伸和放大传统物流的功能。在中国许多专家学者认为:“现代物流是根据客户的需要,以最经济的费用,将物资从供给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它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加工、包装、装卸、配送和信息等活动。”中国六部委(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外经贸部、民航总局)于2001年3月在“加快物流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对现代物流的定义是这样表述的:“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而传统物流仅看作是“后勤保障系统”,两者之间有巨大的区别。
二、服务营销的理念
服务营销与市场营销有着本质的区别,或者说服务营销是市场营销的延伸和扩展。市场营销观念是以市场为导向,企业的营销活动是围绕市场需求来做的。而服务营销观念则是以服务为导向,企业提供的是服务,服务是企业从产品设计、生产、广告宣传、销售安装、售后服务等各个部门的事,甚至是每一位员工的事。也就是说服务营销比市场营销更加关注服务本身,例如服务的标准、服务的质量、顾客对服务的满意度等等。不少学者和企业家都认识到服务对企业长期发展和形成竞争优势至关重要。服务营销与有形产品的营销也是不同的,因为有形产品本身就可以向顾客展现自己的竞争优势,而服务就无法做到,任何服务都是无形的,它们的营销更加复杂,如工作人员的表情、态度、举止、谈吐等都是服务营销的一部分。
三、现代物流与服务营销的关系
1.现代物流与服务营销的关系
现代物流与服务营销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物流业属于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因此现代物流企业提供的是服务,而且通常是无形服务。服务营销贯穿了现代物流的整个活动过程。例如在运输过程中,现代物流企业对运输工具、运输路线、运输时间及地点等方面的选择都要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基础。同样,在储存、加工、包装、装卸、配送和信息等活动过程中,物流企业所要考虑的都是如何让顾客满意,如何为顾客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的服务。可以说,现代物流离开了服务营销的理念就失去了与竞争对手竞争的能力。对于物流企业的客户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普通的标准化的服务,而是符合他们需要的、可以为他们带来便利的服务。因此,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取决于其所提供的服务是否达到或超过客户所期望的程度。而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顾客是否对该企业具有忠诚度和是否愿意与该物流企业建立持久的联系。
2.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建议
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时间越来越长,外资企业的进入越来越多。我国的物流企业面临的竞争和挑战日益增多,如何从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是物流企业当前应当重视的问题。我国目前物流业的发展前景是美好的,每年约有2.6万亿元左右的物流支出,要想从中获得较大的份额,关键是物流企业如何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现代物流服务的定制化程度较高,不管是对物料供应的服务,还是商品配送的服务,都需要根据客户的要求去进行服务的设计与提供,这种高定制化的服务只有通过采用服务营销的策略才能够实现。
关键词:贵州地区 swot分析 现代物流
一、贵州省物流现状调查
贵州省的现代物流业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各项指标较低,但是发展速度较快。随着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传统单一性的企业已经开始显示出它们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趋势。而另外一部分由市场培育出来,按市场规律运作的各类私营企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以及股份制形式直接创立的新型物流企业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市场竞争性,但是其起步较晚,还未形成规模化效应。现已建成的专业物流企业有贵州商储和穗黔物流, 前者已拥有装卸、储存、运输、报关、通关、保税 和信息服务等多种功能。在基础设施上, 有1472米铁路专 用线, 8万平方米储备仓库, 有近2万平方米集装箱货场。以 50吨吊车为标志, 所有装卸机械大小一应俱全。配送网络覆盖全省地 (州 )市、县, 为海尔企业集团、科龙、佳通轮胎、上好佳等十多家企业开展省内配送, 并为海尔等几家企业开展园内的物流配送。而后者为后起之秀, 零担、整车借铁路优势, 近年来有了比较快的发展。
二、贵州省物流业swot分析
(一)优势
1、地理位置优越。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联四川和重庆。省会城市贵阳距重庆长江口岸300多公里、距广西北海直距约500公里,具有近江近海、近边的相对区位优势。
2、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近年来,贵州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公路、铁路、航空、内河航运相互配套的综合运输体系进一步完善,为发展我省现代物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资源丰富。贵州各种能源资源丰富,水能资源居全国第六位,煤炭资源量2401亿吨,保有储量523亿吨,名列全国第5位。矿产资源丰富,其中储量居全国前5位的矿产有28种,全省已发现矿产110多种。
4、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对物流业的需求越来越大。
(二)劣势
1、现有物流企业规模小,赢利能力和竞争能力不强,且缺乏占主导统筹地位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2、现代物流意识不足,物流专业人才资源缺乏制约发展。目前贵州从事物流的人才多是从交通运输、航运、外贸、市场营销等行业转过来的,缺乏物流专业人才,从业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还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
3、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水平落后,服务单一,市场服务标准尚未统一。
4、产业结构层次不高,严重制约现代物流的发展。2012年贵州省生产总值达到5600亿元,三大产业比例为:45.5%,40.9%,13.6%。从三大产业的结构看来现阶段贵州产业结构依然偏低,依旧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各项指标依旧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依旧处于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初级阶段.
(三)机遇
1、经济大发展,大开发。2012年贵州生产总值5600亿元,增加1000亿元,增长15%,增速比上年高2.2个百分点。
2、贵州物流前景可观。贵州省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及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为贵州现代物流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贵州物流发展描绘了一幅宏伟的蓝图。
3、贵州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2012年全省三大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27.28%,39.04%,33.69%调整为45.5%,40.9%,13.6%,形成了以第一、二产业为主导,工业化、城镇化为主体的产业发展格局。
4、贵州现代物流园的开工建设。贵州毕节试验区黔西现代物流园、贵州平坝黔中现代物流园、贵州黔东经济开发区现代物流园等大型物流园区已经建成或者正在建设,这些都为贵州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机遇。
(四)威胁:
1、一些具体有先进管理经验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强烈竞争。物流行业的全面对外开放,使得国际物流巨头纷纷斥巨资涌人中国市场,并加快在中国实施战略扩张,这些严重刺激本土物流公司的发展。
2、相邻省份物流业迅速发展,对贵州物流业的竞争激烈。贵州的周边城市在发展物流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已经建成了多处物流园区、物流基地。
3、消费者对物流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当前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单纯的4P竞争,已经上升为供应链竞争,客户对物流服务在无论是在广度,还在在深度上的要求越来越高。
三、针对当前贵州物流业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一)加快物流基本设施建设。这其中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一是交通基础设施;二是仓储基础措施;三是信息系统设施。
(二)加大物流人才培养力度。物流人才的缺乏是当前贵州物流业中出现的一个问题,现在贵州高校中专门开设物流这门课程的还比较少。
(三)引进先进的技术。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贵州省现在还没有本土比较大型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缺少比较先进的技术,这里的技术主要针对于仓储管理上。
(四)建设一定规模的物流园区。贵州省现在的物流业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在建设物流园区的过程中,应该做到将更多优秀的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一定规模的物流园区,这样才能将物流园区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五)统一物流行业的相关标准。现代物流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在供应链上所有环节运作的过程中,某些细节上还欠缺一定的行业标准。
四、贵州省物流业前景展望
首先,国发2号文件对贵州交通的发展提出了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发展支撑能力。坚持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位置,按照统筹兼顾、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破交通瓶颈制约。其次,国发2号件里提到了贵州省应该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按照国发2号文件的指示,贵州省将按照市场需求导向、发挥资源优势、优化空间布局、促进转型升级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最后,在国发2号文件中明确提到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贵州与周边地区物流大通道,规划建设贵阳区域性物流中心,遵义、安顺、毕节、六盘水等物流节点城市,研究建设黄桶幺铺等一批现代物流园区。大力培育和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研究完善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办法。相信在如此明确可行的指导意见下,贵州物流业的明天必将朝着光明迈进。
五、总结
贵州物流由于许多条件的限制,在现阶段较之全国确实处于落后水平,通过一定的调查研究对其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找出其中的不足,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能对贵州物流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并且在整个调查分析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贵州物流发展的大好趋势,相信在各种有利的内部条件及外部条件作用下,贵州物流业必将迎来重新的整合发展。当然,由于学识水平有限,在研究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不足,希望大家批评指正,帮助我们进步。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2]贵州省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一、浙江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面临的困境
1.现代物流概述
物流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最初的物流认识是在生产过程的组织实践和产品销售的实际需要中产生的。此时的物流主要侧重于商品的物质移动,即在商品流通领域中的在一定的组织条件下利用运输工具从供应方向需求方的商品实体定向移动。这种物流是传统物流。现代物流已突破了传统物流的范围,把物流活动扩大到生产领域,物流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销售,售后服务和废旧物品回收等整个过程,还延伸到了与顾客满意度,物流活动的效率性相关的各种物流活动,现代物流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等领域。现代物流现代经济社会中有重要作用: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运行效率;可引导和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可以大大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经营效益。
2.浙江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困境
浙江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市场前景广阔。现代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日益成为现代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在今天的经营环境中,通过在生产过程中降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的空间已非常有限。因此,许多企业把寻找成本优势和差别优势的目光转向现代物流领域。
中国仓储协会对全国45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调查的结果表明:45%的企业将在未来一两年内选择新的物流商,其中75%的企业将选择新型的物流企业,而不是原来的仓储运输企业,并且60%的企业将把所有的综合物流业务外包给新型的物流企业,这个数字反映出现代物流的市场需求相当可观。另外,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和原料供应方面存在比较优势以及巨大的市场空间,许多跨国公司将我国作为制造中心,以提高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跨国公司将原料采购、产成品配送外包给合作伙伴,这对于我国现代物流企业来说,是一个崭新的市场。所以浙江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市场前景是十分广阔的。但是,目前其发展形势严峻,面临着诸多困难。
(1)发展现代物流的法制环境尚未形成
从法律体系建设方面来看,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进一步制约了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物流法。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使物流市场的进入与退出、竞争规则基本上无统一法律法规可循,对社会性的物流服务缺乏有效的外部约束,致使不正当竞争难以避免。如由于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行业协会的限制,使得进入物流行业的门槛过低。只要符合工商管理部门的注册资金的要求,不管是否具有相当的设施设备或条件,都可以注册成为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这使得很多中小物流企业只有少量的资金就开始从事物流业务,从而在低端的物流市场,中小物流企业鱼龙混杂,资质水平参差不齐,造成了严重的过度竞争、恶性竞争。这给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带来困难。
(2)融资困难
中小物流企业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从浙江省物流企业现状来看,大规模的资金需求依靠物流企业自身是难以筹集的。由于我国金融业对中小企业贷款和融资条件过于苛刻,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很难通过资本市场或者金融机构筹集到所需资金。目前物流企业经济效益普遍偏低,金融部门为了降低信贷风险,都实行比较苛刻的担保制度,物流企业缺乏相应的资产作为担保,所以通过资本市场或金融机构筹集资金是十分困难的。另外,一些金融机构传统的做法是对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的企业实行不同的贷款条件,非国有、集体企业的贷款条件要比国有或集体企业的贷款条件严格得多,这就使中小物流企业贷款条件比大型物流企业严格得多。从而发展势头好的中小物流企业想加快发展步伐却往往受到资金的限制。
(3)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长期以来,国家财政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不够,造成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运输网络密度分别为1344.48公里/万平方公里和1043公里/万人,仅相当于美国的19.6%和15.8%,印度的24.9%和48.3%。交通运输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物流企业的正常经营。同时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不合理,54%分布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只占34%和16%。我国物流基础设施的滞后以及布局的不合理,造成我国物流行业的运输效率低下,加大了中小物流企业的成本。同时也阻碍了浙江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步伐。我国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与发达国家也有很大差距,在发达国家已经普遍使用的一些技术,在我国还很少见。这也是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一个难题。
(4)浙江中小物流企业自身发展不成熟
首先,体制僵化,经营机制不灵活。浙江省大部分物流企业中,很大一部分员工,包括中高层的管理经营者,对现代物流理论知之甚少,对增值服务和全程物流服务等了解很少,仅满足于提供传统单一物流服务,使物流企业体制僵化。浙江现代物流在生产或商业企业中所占比重较小,仅为21%和13%左右。在如此小的比例中,现代物流供应商的规模层次也是不尽如人意的,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而浙江中小物流企业还普遍存在服务能力低,市场辐射小的难题。现有大部分中小物流企业由于规模偏小而服务能力十分有限,难以提供小批量、多批次、跨地区的物流服务,有的甚至只能在城市等小区域范围内活动,很难实现向周边地区的辐射。
其次,设施单一,物流技术水平低。目前,浙江省传统中小物流企业的设备是为物品存储,运输,装卸,保管业务开展来配置的,主要设备只是吊车,汽车,叉车,称重器具等,主要设施是普通库房,堆货场地,停车场地。设备设施单一,规模小。计世资讯(CCWResearch)研究结果显示,2005年,我国物流行业的硬件采购占总投资的63.6%,2006年硬件的投资比重降为61.7%。浙江目前物流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企业投入也主要用于硬件采购。而企业规模越小,物流成本越高,进而影响企业发展。
中小物流企业没有注意逐步引进先进的物流技术,这也是浙江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障碍。现代物流包括运输、仓储、包装、装卸、加工配送及信息网络管理等一系列服务。在每一个环节都出现了许多现代最新技术,充分利用这些技术将大大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而浙江物流企业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在信息化方面,起步较晚,信息化程度较低,因而普遍存在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和运用能力不强的问题。另外,中小物流企业在现代化的集装箱、散装运输方面发展不快;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汽车以中型汽油车为主,能耗大,效率低;装卸搬运的机械化水平较低。总之,中小物流企业的总体物流技术水平还需要大力提高。
第三,员工素质低,管理水平低。浙江中小物流企业员工普遍存在着文化素质较低,市场观念淡薄,专业知识缺乏等问题。据通创物流研究机构对浙江物流市场及100多家物流相关企业历经三个月的调查发现,浙江省对物流基层人员和一般操作人员已基本饱和,真正稀缺的是高端物流人才即塔尖型人才。目前,浙江物流行业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很少,专业技术人才更少,而既懂得专业的物流管理和战略规划,又能真真切切了解物流市场的管理人员更是凤毛麟角,相当部分的管理人员仍然将物流与仓储运输等同。许多工作由于工作人员素质的原因,存在执行能力差,管理水平低的问题。企业的仓储作业,装卸作业,运输调度等基本是按照经验来进行,服务质量,服务水平较差,企业信誉度低。
最后,运营成本高,缺乏核心竞争力。衡量物流公司运营绩效的重要标志是看运输车辆的调度是否合理、运行的路线是否最优、车辆的空间利用是否达到满载。浙江中小物流企业由于设备和技术力量薄弱,管理缺少经验,在实际业务运作中,往往会造成资源闲置,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导致物流运行成本过高的现象。另外,浙江中小物流企业规模较小也是其运营成本高的原因之一。浙江省中小物流企业的规模偏小,所以物流成本大,导致运营成本偏高。还有中小物流企业内部缺乏必要的管理规程和服务规范,服务质量较差。以上使得浙江省中小物流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
上述表明浙江省中小物流企业要发展现代物流,还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需要企业和政府逐步在各方面加以解决。
二、促进现代物流发展的对策分析
1.不断完善物流业的法规制度,营造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
现代物流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各种相关政策和配套法规还很不健全,特别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推动。各级政府应该明确鼓励、扶持现代物流的态度,并结合本部门、本地区实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物流立法方面,政府应尽快拟定有关法律、法规,规范物流市场有序的发展,包括物流企业的资质、进入和退出的条件,市场竞争规则等。从而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重点制止行业保护、地方封锁和有碍公平竞争的垄断行为,维护中小物流企业的正当权益。此外应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抓好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强物流用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以及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基础标准的制定。
2.加强和完善浙江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政策环境
政府可针对浙江中小物流企业制定出必要的产业扶持和倾斜政策和措施,重点扶持和培育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中小物流企业健康成长。在政策环境方面,政府可根据当地的实情制定出对中小企业实行优惠的政策,如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物流装备更新的融资政策上,应让国家金融部门适时调整经营战略,放宽贷款限制,简化审批手续,给物流企业创造融资机会,保障物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所需资金。在税收制度上,政府可通过制定形式多样的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物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税负,以提高物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积极性。另外,在物流基地的土地使用政策上、在物流服务及运输价格政策上,也可制定倾斜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3.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并积极引导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物流业的投资建设,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首先是继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全省交通条件。一方面,要继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新的交通干线,另一方面,要重视对旧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利用和改造。二是积极发展大通关,建设软交通,进一步提高口岸服务水平,增强口岸服务能力。三要加强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通讯设备及线路,传真设备,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从而不断提高信息化程度。另外还应加强物流中心级仓库的改造和建设,包括仓库货架进出库设备,加工设备等,为物流高效化和合理化构建一个健全的调配中心。为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
4.重视浙江中小物流企业自身建设
(1)树立现代物流观念并改善经营体制
浙江中小物流企业要发展现代物流应树立现代物流观念,将企业采购、制造、加工、包装、运输、仓储等彼此分割的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尽快建立起方便、及时、低成本、高效率的现代物流系统,为企业生产营销提供强有力的服务保障。具体经营应综合运用各种运作方法,包括物流运作、资金运作及市场运作。另外,由于客户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和配送的多样性,要求物流企业不仅要能够提供门到门运输及有关的基本服务,还要能够提供相关的物流增值服务,如拆拼箱,重贴标签,配货,产品退货处理等,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竞争力。
(2)不断引进先进设备,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浙江中小物流企业应积极采用现代高新技术,大力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专用车辆、先进的装卸、仓储技术等。从物流流程控制、物流信息处理等要始终跟上现代物流发展的步伐。另外,物流企业还可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建立起与其他相关企业的连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
(3)积极培养和引进物流人才,提高管理水平
在许多国家,从事物流业的人员必须接受职业教育,获得就业资格后,才能从事物流方面的工作。相比较而言,我国在物流方面的教育还非常落后,导致浙江省物流人才不足。但是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如企业内部培养、与合作伙伴共同培养、与高校联合培训等,建立企业发展的人才队伍。
关键词:电子商务;牛皮纸;纸滑托盘;RFID技术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16.09.070
纸滑托盘采用牛皮纸复合而成,厚度只有1mm左右,经特殊防潮工艺处理后,具有较好的抗湿性和抗撕裂性,从而使工作人员更好地利用集装箱和运输车辆的空间。纸滑托盘已广泛应用于许多行业,适合的货物类型非常广泛,但需要与特定的带有推拉器的叉车一并使用。纸滑托盘具有厚度薄、质量轻、承重大、易回收等特点,能有效解决其他材质托盘运载效率低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装卸效率,减少了搬运环节,降低了货物破损率和人工成本。RFID技术以其内在强大的管理功能满足了现代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集成化、准时化的要求。然而,RFID技术的大范围应用需要解决2方面的问题,即价格和标准化。可将仓库管理的相关信息写入纸滑托盘上的RFID标签,使库存记录实现实时化。该方法适用于大规模、多频次的物流配送服务,可确保整个供应链的高质量数据交流。
1现代物流的特征
现代物流具有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特点。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必然要求,表现为货物信息的网络化、物流运行处理的智能化、物流配送信息的实时化和可视化等。因此,物流技术和新型材料,比如GPS技术、RFID技术、纸滑托盘等在物流中得到了大力推广和使用。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而智能化、实时化、可视化是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
2基于RFID技术的纸滑托盘的应用
2.1在电商装货环节的应用
电子商务企业根据车辆装载率选择适合货物的堆垛方式,操作工可根据堆垛方式逐一搬运货物至纸滑托盘(贴有写入信息的RFID标签,该电子标签包含商品众多信息,比如商品名称、商家信息、生产日期和商品质量等),在货物四周或顶部安装护角和垫板,并用裹膜将货物、垫板(护角)裹起来,最后将纸滑托盘连同货物装至货车,运至目的地。
2.2在电商卸货环节中的应用
货物运抵目的地后,操作工将托盘卸至仓库库区入口处,并卸下裹膜、护角和垫板。入口处的读写区有RFID读写器,读写器会读取纸滑托盘上的RFID信息,信息系统根据读写器读取的信息将不同的商品分配到不同的位置,操作工进而将货物放在不同的货架上,同时回收纸滑托盘。
2.3在电商配送环节中的应用
RFID接收器通过贴在纸滑托盘上的RFID标签可将货物当前的状态发送至调度中心。在此情况下,买卖双方均可掌握货物的实时配送状况,从而大幅提升顾客的满意度。
3现代物流对电商发展的正面影响
以基于RFID技术的纸滑托盘为代表的物流管理模式,正在给电子商务带来高效、快速、绿色环保的变革。
3.1提升了运输装载率
木质或塑料托盘本身具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在运输工具装配时,无法实现多层堆放作业,装载率通常在60%以下。纸滑托盘为厚度为0.6~1.2mm的牛皮纸托盘,具有较高的韧性,承重为100~1000kg。由于其本身所占空间较小,可实现货物的多层堆放,装载率可提升至90%以上。
3.2提高了物流作业效率
以托盘单元为作业单位,货物数量规整、清点快速、差错较少,避免了因人工搬运或扫描而损伤货物的情况。托盘作业有利于实现物流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从而有效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减少重复堆码和重复搬运等无效劳动。托盘单元的标准化、规格化推动了运输、搬运和仓储设备的标准化,使货物物流系统各环节设备的协调性提升,从而提高了全系统的作业效率。
3.3易于回收再利用
原有的标准木托盘或塑料托盘具有体积大、质量大、周转复杂的特点。而纸滑托盘具有厚度薄、质量小、易回收的特点。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RFID技术的纸滑托盘在电子商务物流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现阶段,众多企业已开始了对RFID技术和纸滑托盘的研究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基于RFID技术的纸滑托盘可大幅提高运输配送效率、运载率,从而提升客户的满意度。这有利于整个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绿色、环保的生态体系。
参考文献
[1]胡国胜,张国红.RFID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现代物流技术,2007(03).
[2]刘斌,平锐,孟德良.RFID潜在问题初探[J].中国无线电,2006(01).
[3]纪曼.RFID技术在电子商务物流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