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化学的重点范文

生物化学的重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化学的重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物化学的重点

第1篇:生物化学的重点范文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B-0137-02

高中生物课程作为高中学生的必修课,融入了很多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赋予了课程时代特色。要想抓住这些生活中的“热点话题”,为学生开启生物学习的大门,实现生物课程的生活化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运用“热点话题”,创设生物学习情境

有效的学习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寻找与现实生活的联结点,为学生的生物学习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利用学生对“热点话题”的关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生物,更加顺利高效地完成生物课程的学习。

例如,学习高中生物“细胞的癌变”这部分内容时,老师联系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雾霾”这一热点话题,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对生存环境的破坏所带来的严重危害。首先,老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系列有关“雾霾”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这些图片,了解当前雾霾的严重程度。其次,通过简要介绍雾霾形成的原因、雾霾对人类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危害,比方说,雾霾是引发各种呼吸道系统癌变的重要原因,或者通过一组数字向学生展示由于雾霾所引起的各种癌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的情况,来触动学生的心灵。很多学生受这种图片、数字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刺激下,激发了其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认识到,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雾霾的危害,探寻细胞癌变的原因和预防方案。学生在这种有效的教学情境中,思想情感受到了强烈的感染,引发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

通过上述例子可以发现,社会上发生的“热点话题”对于很多高中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运用学生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创设良好的生物学习情境,让学生感到生物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从而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生物学习。

二、借助“热点话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地参与,主动地思考,才能真正进行有意义的发现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需要用现实社会中的“热点话题”,来启发学生思考,活跃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质疑和思考,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例如,组织学生学习“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一节内容时,老师可以联系当前人们比较关注的“粮食危机”问题。首先,向学生简要地介绍当前“粮食危机”的基本情况,指出近40年来,全世界共同面临着粮食短缺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在生物科学领域进行大量的研究,需要在科学育种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其次,老师让学生思考粮食危机可能造成的危害是什么?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这些开放性的问题,没有规定的标准答案。老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相关信息,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对这个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进行合理地推断。有学生认为,造成我国粮食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人都涌入城市打工,大量土地荒芜,这种现状必然导致农业粮食减产,造成粮食不足。还有学生认为,产量低是一个重要原因,可以通过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田产量,来缓解粮食危机。同学们的看法很多,通过这种方式,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氛围,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的重要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通过这则例子可以看出,现实中形形的“热点话题”是引发学生思考的源头。老师借助这些“热点话题”,启迪学生智慧,调动学生的大脑,让学生积极思考现象折射出来的本质,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利用“热点话题”,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知识

高中生物课程内容中包含比较抽象的知识,这成为学生学习生物的难点。老师通过灵活地应用“热点话题”,为学生在旧知和新知之间架起桥梁,把高中生物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获得感性信息,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通过对感性知识的加工处理,对生物知识获得更加深入地理解。

例如,组织学生学习“人类遗传疾病”一节内容时,由于学生在初中生物中对遗传进化方面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就可以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来让学生完成学习,老师只做好辅助指导就可以了。老师结合人们对“遗传疾病”这一话题的关注来导入新课的学习。在课前预习时,老师让学生搜集有关“遗传病”方面的资料。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展示已经搜集到的资料,让学生利用文字和图片,对哮喘、精神分裂、先天性心脏病、癫痫等一些常见的遗传病进行介绍,从中了解一些遗传病发病的原因。在这个基础上,老师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在有关遗传病的感性知识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阅读思考,了解遗传病的发病原因,知道这是由于基因和染色体的突变引起的。学生通过自学掌握了一些防范遗传病的方法和措施,等等,加深学生对这一节生物知识的理解。

通过上述例子说明,“热点话题”包含着丰富的生物知识,也是学生深入理解生物知识的良好载体。老师运用“热点话题”可以化难为易,由抽象变具体,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生物学内容。

四、应用“热点话题”,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生物课程不但要为高中生奠定生物科学的知识基础,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老师应用学生比较关注的“热点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推理,训练学生多种思维能力。为学生创造更多讨论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组织学生学习“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利用当前人们比较关注的“转基因食品健康问题”,开启学生进行生物学习的大门。让学生组建生物学习小组,围绕着“转基因食品”查找相关的资料,设计调研方案,对生活中常见的转基因食品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食品的名称、成份,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等。在老师的指导,学生通过合作,顺利地完成了调查任务,锻炼了学生的协作能力、交流能力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增强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由于“热点问题”也是高中学生关注的焦点,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使其在生物学习活动中,不断提升综合能力。

第2篇:生物化学的重点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生活;交际

新课程英语教学认为,从生活中挖掘学习资源,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本的理解感悟。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来刺激学生的学习感官,一方面,能更好发挥语言教学与生活交际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另一方面,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接近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中有所发现和有所收获。

一、使文本内容情境化,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新课程英语教学尤其注重情景化教学,建议教师通过运用一定的语言表达交流情境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激情,即注重生活化教学的运用。这种开放的语言教学过程其实就是让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鼓励他们参加体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帮助他们理解生活与语言之间的有机联系。

《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在教材的编排上,以一定的生活情境来进行导入,通过卡通漫画的形式来让Eddie和Hobo进行对话,阐述一定的生活话题,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文本情境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更为自由地深入文本学习过程,帮助他们形成学习激情和兴趣。这种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化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好奇心理。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有效感受文本表达的主题内容,能够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情感。在8A Unit 1 Friends的“Reading Best friends”教学中,可要求学生讲述与自己好朋友一件有趣的生活事情,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特别是围绕:What do I want to my good friend?和How to help your good friend?通过这样的生活化情境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更为积极主动深入课程学习,从而引导学生进入生活。

二、让课堂教学情趣化,增强学生学习体验

学生是课程教学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student-centered class)的教学原则,就是让英语走进生活,让学生能够带着生活的感悟和积累来理解文本所体现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将课堂教学进行生活化,让学生能够真切参与课程,发挥主体地位和作用。

课堂教学的情趣化,就是为学生提供接近真实的语言学习交流环境,让学生能够唱主角,让学生将自身的语言学习收获和积累得到充分激发。我们可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要求,给每个学生都搭建一个活动的平台,通过同桌活动、学习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等,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情发挥,尝试担任各种角色,使英语课堂真正成为生活实践的舞台。这种生活化的元素参与,不仅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发现英语学习与生活之间的有机关联,更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满足他们的学习发展需要。

课堂教学的情趣化,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其中的学习乐趣。通过购物对话、电视采访、探路询问等生活情境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更为积极主动深入地学习。在《牛津初中英语》8 AUnit 6 Natural disasters的“Reading An earthquake survivor’s home page”教学中,可根据设想,建议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的想象思维,扮演志愿者深入地震灾区进行抢险,并要求学生能够通过一定的对话交流形式予以呈现。针对这样的情境,可要求学生扮演电视记者、医生、消防队员、志愿者等多种角色,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明白:What’s the reason about the earthquake?和What do we should do when meet the earthquake?这样的教学,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在生活场景的学习过程中收获相关知识,提高语言运用技能。

三、变课外实践活动化,培养学生运用技能

课外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英语教学应该是一种大课堂,让生活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处处留有印象。针对这样的教学实际,我们不妨设计一些精彩有趣的课外作业,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使英语运用于生活实际。

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和语言文本的表达需要,通过任务学习的引导来帮助学生增强语言学习的自觉主动性。在创设课外实践活动中,应该注意:(1)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寻生活情境,让学生能够主动投入。(2)建议学生能够运用好身边的学习资源,尝试通过网络、电子刊物等多种途径参与学习活动。(3)突出课外实践活动情境化,营造自由学习的乐园,以帮助学生真正进入学习过程。这样,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就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以生活化教学为载体来拓宽学生的语言学习思维,能够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中丰富自身的学习情感,增强学习体验和注意力。同时,在教学中多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自由地融入语言学习,更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伍珍妮.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生活化理论的运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2).

第3篇:生物化学的重点范文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对医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对于医学生来说,学好生物化学知识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1]。但同时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理论知识比较抽象,代谢途径错综复杂,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学好生物化学要靠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2]。作为高职高专院校一名教师,笔者将在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方面的一些体会浅谈如下,以求同行专家的批评指正。

1老师的教

1.1上好第一堂绪论课

生物化学的第一堂课是绪论,有时甚至是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堂课,因此,上好第一堂绪论课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一堂课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的发展、研究内容是什么,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一堂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们都熟知人、物、事入手,比如酵母发酵引出酶学、DNA双螺旋结构引出遗传信息传递规律甚至分子生物学时期等等,让学生对生物化学究竟是什么有个整体的概念,对后续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个浅显的了解。医学生物化学主要是研究人体的生物化学,通过绪论的学习,让学生对人体的生物化学充满好奇,也就良好的完成了绪论的教学任务。

1.2不可忽视每节课的导入

生物化学的每一节课都有自身的重点和难点,好的导入是一节课不可或缺的环节。问题导入法能够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上课过程中解决问题,既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又能够锻炼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我们在讲蛋白质结构时用毒奶粉事件做问题导入,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不法分子要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在讲维生素时用夜盲症、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缺乏什么引起的做导入;在讲糖代谢时用糖尿病做导入,让学生去思考糖尿病到底是由于我们体内那种物质代谢出现障碍引起的;在讲脂类代谢时用减肥药左旋肉碱做导入,让学生思考左旋肉碱这种减肥药是否一定能够减肥等等。这些学生非常熟悉的事件往往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这些问题做导入,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就能够用解决问题的态度去听讲,变被动为主动,教学效果也会随之提高。

1.3注重课堂上的细节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学生对于生化基础知识以“实用”“、够用”为度[3]。因此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在课堂上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选取与临床上相关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既能够联系实际,也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用磺胺类药物的抑菌机制来讲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用痛风症的病历来讲嘌呤核苷酸循环;用肝性脑病的病历来讲蛋白质代谢中氨的代谢;用黄疸症状来讲胆色素的代谢等。通过这些临床上常见病的讲解,不仅能够将学习的重点内容很好的传达给学生,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未来在临床上会见到的病症有一定的了解。除了与临床相关的例子,生物化学与日常生活联系也是非常紧密的,课堂上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对生活中一些现象有本质的认识,能够充分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比如,为什么用酒精消毒;鸡蛋为什么煮熟再吃;一氧化碳中毒原因;为什么不提倡过度淘米等。

1.4重点总结

每节课都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同样,每学完一章节内容也要进行总结。总结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告诉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将节与节、章与章之间的内容串联起来。

2学生的学

生物化学的知识点多,难度较大,对于化学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学生也会因此产生厌学情绪,找不到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那么,在学习生物化学过程中也需要有一定的学习方法,才会让生物化学的学习事半功倍。

2.1循序渐进,注意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生物化学课程学习的中心内容是物质代谢,但要学好这部分内容首先就要学好前面物质结构与功能的章节,充分掌握物质的结构与功能,后续与这些物质密切相关的人体内的代谢过程才能更容易理解记忆。而物质代谢部分自身又是前后紧密相连的,学习完三羧酸循环后,我们体内的蛋白质以及脂类物质代谢最终都是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循序渐进,打好基础,注意各章节内容之间的联系,学会融会贯通。

2.2细心比较,找出异同,构建知识模块

生物化学的内容很多,这就要求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细心比较,在脑海里留下清晰的印象,把握课程内容的本质特征,找到规律,找出异同,构建起知识模块,在围绕主线向外延伸扩展,这样不仅便于记忆,更有利于对整个生物化学知识的掌握。比如在学习完糖代谢之后,要求学生把糖代谢的各个途径总结成一个图,将糖代谢整合起来形成整体,各个代谢途径也更加清晰明了。生物化学是一门至关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其教学效果事关医学人才的培养,但这门课程的内容多、难度大,学好这门课程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老师要在课堂的各个环节用心讲授,而学生也要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学习,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查锡良.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

[2]王海燕,郑丽莉,董伟,陈丙春,朱淑英.以岗位需求为导向高职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3(11):177-178.

第4篇:生物化学的重点范文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4-0143-02

生物化学是探讨生命现象化学本质的学科,它以研究生命物质的化学组成、性质和功能等静态问题为基础,研究各种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变化、相互转换以及该过程中涉及的能量转换等动态问题。近年来,生物化学的发展非常迅速,已经渗透到工业、农业、食品科学、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多种学科。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育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应用于食品加工、保藏技术的重要基础课程,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后续专业课程的承载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课程力求使学生熟练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从分子水平上认识和解释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现象,并将其灵活应用到食品的营养健康、工艺设计与社会生产中。从提高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方面,结合近些年来的生物化学教学经验和体会,对生物化学的课程教学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一、教学内容重点突出,与时共进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要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通过学习该门课程,为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就“教”而言,要把握重点,突出重点,并注重各章节内容的衔接及联系,能够让学生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生物化学涉及的知识点多,因此要把知识体系化。整个生物化学的内容可分为静态生物化学、动态生物化学以及功能生物化学等方面。教学过程中把握纲线,关键内容上注意细节。如在静态生物化学的学习中,围绕几种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结构、功能等方面以及小分子物质的结构、性质、功能等来学习,并注重前后内容的比较学习。举个例子,在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中有α-螺旋;在讲到核酸化学中,脱氧核糖核酸DNA的二级结构也为右手双螺旋结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二者进行比较,指出它们的差异,避免学生混淆概念。类似的例子,比如蛋白质的变性、核酸的变性以及引起这些生物大分子变性的因素,都可以前后联系,在对内容比较的基础上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在动态生物化学的讲授中,先对糖代谢重点讲授,强调糖代谢途径包括糖酵解途径、柠檬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糖异生途径等的重要性,途径中涉及的限速酶、还原性辅酶以及ATP或GTP的生成或消耗等这些关键知识一定要掌握,从每个反应着手确实了解掌握这些途径。另外,在每次上课之前,都对前一次课的重点内容进行简要回顾,通过和学生问答的方式,一方面了解学生的把握程度,另一方面前后衔接,更好地服务于新内容的学习。生物化学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围绕三羧酸循环展开各大物质代谢理论,理清各大物质代谢之间的关系。比如,用于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的乙酰辅酶A和NADPH及如何调节脂肪酸的合成,就把脂代谢和糖代谢有机联系起来。

基础性并不意味着内容陈旧,科学研究的许多新成果不断出现。每年度的教学内容中,都把国际国内的一些重大的最新的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结合来给学生讲授。比如一些诺贝尔奖的成果等。但讲授一定要注意方法,不应使学生觉得有些听天书的感觉。尽量以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来讲授,做到因材施教,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问题式教学法

在生物化学教学中,要注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师生互动,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大家积极思考,而且能促使学生课后积极复习,从而更快地接受新知识。问题式教学法有几种方法:(1)课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这可以通过课前布置问题来实现,这样在对基本内容有初步的了解之上还可以提高预习效果,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2)每次上课前,对上次课讲授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提问,可以是提问学生来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是老师自问自答,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3)在讲课过程中,由教师针对性地就本节讲课重点或上节主要知识点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提问。如讲到糖代谢时,可以适时联系“糖尿病”、“胰岛素”等。(4)讲课中可让学生对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提问或回答时,教师要多鼓励。

无论哪种形式提问,一定要掌握好教学节奏,适时注意停顿,留有思考时间,便于教师通过学生表情了解学生反应,为后面讲解做准备。此外,课堂中提出需要现场思考的,提问时有些根据内容预先设计好,有些要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应灵活调整。这样的方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紧密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物化学是一门基础课,该学科与生产生活关系极为密切,如氨基酸的生产、药物作用等等涉及的知识及原理都与生物化学中的四大基础物质及其代谢的调节密不可分。如生活中与生物化学有关的问题,如烫发的机理?生鸡蛋和熟鸡蛋哪个更容易被消化?为什么剧烈运动后感到肌肉酸痛?重金属中毒后,为何可以喝牛奶自救……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实例引出知识点,使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并非仅仅是空洞、抽象的理论知识,而是可以作为实际应用的手段和武器,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生物化学与人类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课程讲授中,可以结合讲授内容穿插介绍一些应用生物化学知识解释人类有关疾病的发病机制、讨论治疗方案的实例。这些案例既贴近教学又密切结合人类健康,避免了一味枯燥的理论。如糖尿病患者为何会出现酮症中毒?何为痛风病?进行肝功能体检时为何指标中有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它们的活性作为临床上肝炎诊断的常规方法的依据等。这样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已学的生物化学知识进行拓展,学会分析思考问题。

四、多方引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如果能将生物化学课上得充满趣味,使得学生建立学好生物化学的信心,积极主动地学习,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讲课过程中,可以适当穿插一些“诺贝尔奖”及其得主的故事。在百余年来诺贝尔化学奖的颁发过程中,有39次奖项属于生物化学领域。这一方面反映了20世纪以来化学与生命科学研究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化学科学的发展对解析生命现象的巨大贡献。如讲到DNA双螺旋结构可以与J.D.Watson和F.H.C.Crick获得1962年诺贝尔医学奖联系。以及维生素的发现,如1928年A.Windaus因在1907年研究了胆固醇和其他维生素的结构并合成了维生素D3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3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合成维生素C的W.V.Haworth和合成维生素A和维生素B2的P.Karrer。在讲述这些章节时,可以穿插维生素的发现过程。这些事例不仅可以增加一些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深奥的原理,而且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杰出科学家的经验教训、人格力量、科学态度、奉献精神、团队意识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都可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教化作用。

此外,可以从各种渠道下载相关视频动画,利用动态画面展示事物发展的动态或推理的全过程,利用图画形式将抽象的、理论的东西形象化,将空洞的、难以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具体化的东西更容易加深学生的印象,不容易遗忘,而且更容易掌握所学的相关知识,可谓一举多得。

五、课程采用双语教学

高校实行双语教学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人才的需要,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和交流的机会日益增多,其重要性和迫切性也会日益显现。我们对生物化学的部分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双语教学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专业英语没学好,中文基础知识功底不扎实。因此我们的双语教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层次进行。通过双语教学,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探索的过程。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系统,教无定法,方法要为内容服务。只有在课堂中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才能不断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学生应该永远是学习的主角,教师应该扮演引领者的角色,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和进步,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提高,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加了师生友谊,有利于和谐课堂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王悦,彭蜀晋,周媛,张丹,游晓莉.百年诺贝尔化学奖与生物化学的发展[J].大学化学,2011,26(5):88-92.

[2]刘小鸣,张秋香,梁丽,等.食品专业《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6):190.

第5篇:生物化学的重点范文

关键词:生物化学;糖类;实验教学

生物化学的教学工作一般从糖类、蛋白质、核酸等物质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开始讲授,随后再介绍这些生物大分子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同时,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分开,不但使教学工作相对枯燥难懂,而且学生也不易掌握生物化学的知识结构和重点内容。许多专家学者在课堂教学方法和理念上对生物化学的教学方面做了很多改革和创新[1-4],也有许多教学工作者在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探讨[5-7],为生物化学的教学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但如何将生物化学的部分实验合理的融入教学课堂,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恰当的融为一体,此类教改文献较少。本文以糖类教学过程为案例。

一构建糖类的知识结构体系

学习生物化学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有机化学》课程中关于糖类的章节,对重要的单糖、二糖及多糖并不陌生。但《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中的糖类讲授侧重点并不完全相同,后者的讲述要为糖代谢的章节做好铺垫,而糖代谢则是糖的化学的延伸。虽然课程设计上是先讲完糖类、蛋白质、脂类、核酸、酶等物质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后,再讲述糖代谢、脂代谢、蛋白质代谢。但教师不能按照教材孤立糖的化学和糖代谢的关系。因此,围绕糖类一章要为糖代谢章节服务的思路,重新构建《生物化学》中糖类的知识体系,做到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在讲完糖的概念和分类后,由“最简单的糖是什么”的问题导入,通过介绍甘油醛过渡到同分异构的讲解,重点介绍D/L构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如果每延长一个碳,会增加多少同分异构体的同时,引出重要的单糖,如葡萄糖、核糖等。针对性的介绍单糖的化学性质,为糖代谢做铺垫。如葡萄糖半缩醛羟基上可发生酯化反应,形成葡萄糖的磷酸酯,而葡萄糖的磷酸酯是生物体内糖代谢的重要中间产物。在从α-D-葡萄糖如何形成糖苷键转变为学生所熟知的麦芽糖开始,讲述二糖及多糖,最后介绍多糖的化学性质。

二课堂教学中加入演示实验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可加深理解专业知识,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可将抽象的生物化学理论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使学生产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这些化学现象背后的本质,从而产生认知冲突,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而在常规的教学过程中,往往理论和实验分离,教师普遍认为演示实验简单,培养不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从而忽视演示实验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然而,演示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效果在提高学生兴趣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糖的演示实验为例,课堂气氛明显活跃,学生对糖的一些化学性质比传统的讲授记忆更为深刻。如在讲糖类的还原作用方面,教师在上课前可提前准备好斐林试剂和本尼迪特试剂、葡萄糖溶液、果糖溶液、蔗糖溶液、麦芽糖溶液和淀粉溶液、试管、加热设备等。通过实验,向5支试管中加入菲林试剂,再分别加入上述五种糖溶液(10g/L),置沸水中加热数分钟,取出冷却后观察颜色变化[8]。这样可直观的观察不同的糖类颜色有何不同,让学生思考造成这种颜色差异的原因。引出还原糖和非还原糖的概念。即加深了概念的理解,又对糖官能团进行了直观的讲解。学生课堂反馈积极,可明显感觉到老师与学生间的沟通和互动是有效的。

三启发学生设计综合性试验

化学实验通常分为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然而本科生教学过程中,很少涉及到综合性实验,由于教师培养学生创造精神方面缺乏主动性,加上学生自身知识水平所限,综合性实验在实施方面存在诸多困难。综合性实验带有一定的综合应用性质或部分设计性任务。它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生物化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理论、实验技能以及各种检测手和实验方法,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方法、选用配套仪器设备、独立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最后写出比较完整的实验报告或学术论文[9]。为了进一步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糖的化学,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详细讲解糖的化学性质及这些化学性质和什么官能团相关后,尝试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加以完成。如还原糖因含有自由的醛基或酮基,在碱性条件下,还原糖可与黄色的3,5-二硝基水杨酸(DNS)共热,被氧化成糖酸和其他物质,3,5-二硝基水杨酸则被还原成棕红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棕红色的深浅和糖的含量成正比,用分光光度计在540nm波长下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并查标准曲线,可求出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由此,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结合糖类的化学性质,思考并设计其它的测定还原糖的实验方案,并在实验室中完成。不管实验方案是否可行,实验是否进行顺利,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这样的引导和启发不但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设计实验的能力,也使学生对糖的化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四总结

以实验为导向,结合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不但使抽象的生物化学学习变得具象化,也容易引发学生兴趣,通过自己设计实验,增强学生成就感的同时,也锻炼培养了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作者:吴震洋 邱岚 李丽 单位:铜仁学院

参考文献

[1]宋威,郑玉娟.思维导图在生物化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价值[J].教育教学论坛.2014,(28):258-259.

[2]杨志伟,张玮玮,陈志玲,等.生物化学探究式教学的设计和实施[J].生命的化学.2013,33(01):105-108.

[3]李科友,朱海兰.创新理念,培养能力—生物化学教学之体会[J].微生物学通报.2011,38(02):250-255.

[4]朱素琴,季本华.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10,37(08),1238-1242.

[5]舒乐新,苗戎,杨琳,等.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实验室科学.2013,16(05):53-55.

[6]程驰.生物化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24):242-244.

[7]史锋,周楠迪,田亚平.浅谈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在高校生物化学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21):247-248.

第6篇:生物化学的重点范文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坚持以人为本,……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根据《生物化学》课程的特点,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扎实学好生物化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阅读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所有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掌握好生物化学的基本内容。

1.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生物化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启发式可以让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产生兴趣,使学生尽早进入主动学习状态。在《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一些科学家生平事迹如郑集教授的介绍,使学生意识到,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可以帮助自己科学地生活,健康地生活;在学习过程中,了解生化物质在生物体中的代谢规律,就会知道膳食平衡、生活有度的基本原理。以郑集教授的一生经历作为引子,启发学生学好生物化学,让学生对生物化学的知识产生好奇之心,可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生物化学的绪论讲解中,为学生介绍一些生物化学发展史上历史事件,如1953年,詹姆斯·沃森、弗朗西斯·克里克和里斯·威尔金斯发现了DNA双螺旋的结构,推动了遗传的分子研究;1983年美国科学家Cech和Altman发现了核酶(ribozyme),这个发现打破了酶是蛋白质的传统观念;1965年9月,我国科学家首先在世界上成功地实现了人工合成具有天然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它对生命起源问题从有机小分子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genomeproject,HGP)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于1990年正式启动的。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我国科学家共同参与了这一预算达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计划并称为三大科学计划。被誉为生命科学的“登月计划”。通过这些历史事件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到生物化学知识与人类生活之间的重要关系,使学生对生物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对于我院三个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生物化学的知识基础上,应该注重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多参考课外资料,如其他作者编写的生物化学教材,图书馆的期刊杂志以及网上各种数据库,使学生在了解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在学生的学习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理解力、记忆力、阅读能力,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每一门课程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特点,针对每一门课知识结构的不同,找出每一门课的学习方法,制订出每一学期的学习计划。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让学生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思路,提高学习能力和效果。

3.注重难点,抓住重点,建立起牢固的知识基础。生物化学是三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三个专业的核心课程,因此要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牢固地建立起生物化学的专业知识基础,这样才能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在生物化学的课程内容中,分子结构和代谢途径都比较复杂,因此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对教学难点应用一些实例进行讲解,对教学重点进行较详细的讲解,深入浅出,使学生比较轻松地掌握生物化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化学物质的结构———化学性质———代谢规律这条主线,从静态生物化学知识入手,通过对生化物质结构的分析,得到其化学性质,进而介绍在代谢中的变化规律,使学生对生物化学的知识有了较完整的了解、理解和掌握。在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中,糖代谢、脂代谢和蛋白质代谢,是生物化学物质代谢的中心,既是生物化学课程的重点,也是生物化学课程的难点。在对这些内容的介绍讲解中,首先介绍生物氧化一章,使学生知道生物代谢中,生物氧化是生物体产生能量的主要形式,然后再在糖代谢、脂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的介绍过程中,穿插介绍能量产生的步骤及能量的计算。这样,经过糖代谢一章的讲授后,在脂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的教授过程中,学生就会自己计算能量的得失。在教学过程中,将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结合起来介绍,让学生理解了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相互依存的关系,这样就可以轻松地掌握代谢的真谛和知识。在介绍物质代谢的基本知识同时,将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内容相互结合进行介绍,将物质的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结合进行讲解,以分解代谢的介绍为主,带动合成代谢的内容介绍,同时,将三大代谢的相互关系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到各种物质、各种生化反应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起生物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的概念。

4.注重教书育人,启发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书育人,让学生知道要做好事,先要做好人。从课堂纪律、作业讲评等方面入手,对于学生好的表现及时表扬,而对于学生不好的行为要及时批评,经常提醒学生以认真的态度学习,逐步养成认真做人、认真做事的习惯。通过长期的教育,使学生明白,只有从一点一滴身边的小事做起,今后,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二、分层培养

根据班级上学生的学习基础的不同,进行分层培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和引导,因材施教,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较大的收获和进步。开展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努力,得到最好的发展,可以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整体成绩得到提高。在一个班级中的学生,虽然年龄相近,但是由于家庭教育环境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因此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世界观的建立水平和心理的成熟水平均不同。比较成熟的学生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因此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对人生的态度也是积极向上的;对于这个层次的学生,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类似一个导游,在他现有的知识水平上开阔他的视野,指导学习和获取资源的方法,指引出前进的方向,他就可以自己努力,实现自己的大学学习目标。第二层次的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特点,但是还没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大部分学生都属于这一层次。对于这一层次的学生,教师的作用就是启发、帮助,类似一个师傅,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介绍一些学习方法和以前成功学生的事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尽快从被动学习进入主动学习状态,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锻炼自己的能力,逐渐学会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创造自己美好的人生。第三层次的学生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心智的成熟较差一些,思想还不太成熟,没有建立起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这一层次的学生,教师的作用就是严师,对他们严格要求,时刻提醒,规范学生的行为,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尽早成为一个独立、成熟的社会人。

三、个性发展

第7篇:生物化学的重点范文

生物化学作为一门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化学、医学、等各大科学的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其内容丰富、重难点零散、涉及概念较为复杂,想要把生物化学知识传递给学生绝非易事,生物化学教学一直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就是怎样提高受教育者学习的兴趣和如何提高课堂质量这两大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个人小型网络设备的普及,“微课”和“翻转课堂”这两种教育模式应运而生,而且渐渐吸引了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微课作为一种新式的教育方式,可以应用于生物化学教育,用以解决传统生物化学教育中学生积极性不高、重难点不好抓、困难问题不好理解等问题,从而很好的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生物化学知识传递的效率。

关键词:

微课;生物化学;知识传递渠道;调动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0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与应用,当今世界已然成为了一个一体化的信息社会,网络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模式,同时也改变了商业、工业等各行各业的发展模式,其中,作为发展的根基的教育事业也同样得到了改变,利用互联网进行教育改革,成为了时展的需要,微课这种依赖互联网的新型教育模式也就应运而生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在考察了多例利用微课进行教学改革的实例,并且结合自身使用微课进行教学改良的实际经验之后,来谈一谈微课应用于生物化学教育事业的经验与建议。

1生物化学与微课概况

1.1生物化学教育概况

生物化学这一重要的学科出现在大约在19世纪末,脱胎于生理学与化学,是化学与生物学的分支学科。它是研究静态的生命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以及动态的新陈代谢活动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的基础生命科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生物化学问世的短短百年以来,已经成为了一门在医学,生物学,化学等各大科研领域不可或缺的一大组成部分。

1.2微课模式概况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变的越来越方便,可获取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多,而“微课”就是一种依靠互联网而渐渐发展起来的新型教学方法。所谓“微课”其主要特点是“微”即微课视频的长度不能过长,方便学习者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能完成某一知识点的学习,其核心组成内容包括课堂教学视频,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资源,它们以相互配合的关系共同组成了一个主讲知识重难点的教学体系。

1.3微课应用于生物化学的状况

目前我国的微课已经在很多地域被用于生物化学教学。虽然还没有完全推广,但是各地均有类似的教育模式出现。比如依赖于网络交流工具如微信、QQ等的生化教育公众号,这其实也是微课的一种表现形式,虽然这种方式不够系统也不够专业,但是这种便捷的传播途径却明显的提高了生物化学教学的广泛程度。毕竟,新事物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虽然目前微课在生物化学教学方面尚且缺乏全面系统的授课方式,但是总的来讲,生物化学微课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2利用微课进行生物化学教育的优点

2.1传统生物化学教育的部分问题

利用传统的课堂式授业模式来教授生物化学这门学科时,迫于生物化学这门学科本身晦涩难懂且知识量巨大的特性,学生在学习生物化学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三个问题,一是学生在理解过程中总是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二是学生很难提起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最后就是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的知识点太多,重点不好抓。

2.2利用微课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把微课这一教学新模式加入到生物化学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利用微课模式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三大问题,首先微课中的微视频与教学课件中可以加入很多形象化的结构模型,比如在蛋白质合成一章中,教师可以利用电脑做出氨基酸由tRNA转运到蛋白质剪切加工的图示全过程。用来解决学生的理解问题。其次,如果在微课中加入例如短动画的知识讲解,学生的积极性也就会自然的提高上来。最后,在录制微课视频或制作微课课件时,可以先列出知识纲要然后对教学重点进行重点讲解,或使用特殊标记,标记重点。这样一来,生物化学课程重点不好抓的问题也就得到解决。

3将微课应用于生物化学教学的具体方法

将微课应用于生物化学教育的过程,主要包含建立生物化学网络平台、录制微课视频和制作其他教学材料、制作微课学习方案这三部分。

3.1建立网络平台

建立一个网络平台,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进行微课资源下载、和老师同学进行问题探讨的平台,这样就便于解决微课资源的更新、教学问题的修改等问题。当然,如果是利用微课进行教育的探索者,想要进行实验性的教学,但是迫于资源环境的限制,无法独立的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可以依附于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甚至是利用百度云等资源存储器作为资源的储存平台。

3.2录制微课视频和制作课件等材料

这一步是将微课应用于生物化学教育的重点,微课的制作成功与否,决定了将微课用于生物化学的成败。首先,在制作微课视频时,要抓住教学的重点,把本节或者专对于某一知识点想要传授的内容讲清楚,微课视频一定要简短,便于学生短时学习。其次,微课课件等资源一定要全面,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在课后充分复习。

3.3制作微课学习方案

鉴于我国目前的总体教育状况,微课尚且是传统教育的辅助部分,所以在学生学习微课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微课进行预习、练习与复习,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制作学习任务单,然后向学生发放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4将微课应用于生物化学教育的具体实例

在进行生物化学教学中,有关糖代谢中的三羧酸循环代谢途径,一直是重点、难点。学生理解记忆起来总有一些难度,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我们制作了讲解三羧酸循环的微课。

3.4.1利用微课的具体步骤如下

①制作微课视频,在视频中以图示方式逐步讲解由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形成柠檬酸,使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参与代谢反应最后再次生成草酰乙酸的全过程。②制作配套学习资料,学习资料里包含三羧酸循环记忆口诀,可以提高学生兴趣的小故事,简单的预习题,较复杂的课后练习题。口诀:乙酰草酰成柠檬,异柠檬又成α酮,琥酰琥酸延胡索,苹果落在草丛中。故事:从前有一个柠檬(柠檬酸)去海边,她遇到了一只乌贼(顺乌头酸),柠檬与乌贼一见钟情,于是柠檬追随乌贼住在了海里,变异成了异柠檬(异柠檬酸)。时光飞逝,异柠檬渐渐褪去青涩(异柠檬酸脱氢酶),有一天,在一丛水草之间,她发现了隐居在其中的一颗琥珀(草酰琥珀酸),她们发现彼此竟然如此相像!于是她们在两棵梧桐树(α-酮戊二酸)下郑重地结拜成了姐妹,从此大家就叫柠檬“琥珀腐妹”(琥珀酰辅酶A)。后来大家认为此名过长,于是乎她有有了第二个名字———“酸琥珀”(琥珀酸)。柠檬有一个表弟住在盐湖城(延胡索酸),名叫苹果(苹果酸)。一年夏天柠檬去看她的表弟,中途不幸遭遇车祸身亡。人们追究这个传奇柠檬的身世,发现她是草酰乙酸和乙酸腐妹A的女儿,她的外公叫丙酮酸,外婆叫腐妹A(一家子都是腐女)。其实,在柠檬去看苹果的时候,苹果并不在家,他正巧去探望柠檬的老爸———草酰乙酸了。③通过校园网络教学平台将微课传递给学生,并布置预习任务。④检验学生的预习状况,首先是观察学生在预习过后对三羧酸循环过程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然后是课程作业的完成顺利程度,最后是相关问题的测试正确率。检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课堂上学生的活跃程度明显提高,课后作业的正确率较传统方式也有所提高。

3.4.2微课的效果分析

事实证明,使用微课进行三羧酸循环有关的教学之后,学生在课堂上的响应程度会变的明显高昂,在讲授到相关知识点时,部分学生会马上响应相关的问题,课堂活跃程度也较传统式教学的课堂有明显提高,很显然,微课显著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将微课应用于三羧酸循环这一知识点的讲授很有意义。

4将微课应用于生物化学教育的思考

微课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打破了教育的时空限制,让受教育者可以不分年龄,不分地域的进行学习。然而,目前还不能用微课来代替传统的生物化学教育,毕竟,想要只通过微课就完成教育的所有过程,对学生的自主性、老师的能力都有极大的要求。而且,由于微课制作者本身具有的自由性,所以有些微课可能会伴随着出现一些错误。另一方面,微课大部分是由在生物化学方面具有经验和兴趣的爱好者所做,这也就造就了生物化学微课具有散乱、不系统的特点,所以想要找到一套有始有终而且系统全面的微课材料反而不易。因此,微课应用于生物化学领域,尚且还在实验阶段。

5结语

利用微课进行生化教学是培养生物化学人才的崭新模式,如何利用微课改进传统生物化学教学?如何针对不同章节内容的不同特点设计出更多有特色的微课资源,建立崭新的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这些问题的解决仍有待于所有从事生物化学教学工作者们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任颜荣.浅论多媒体技术在生化教学中的应用[J].社会纵横,2009,24(5):161-162.

[2]尹幼明.生物化学教学理念的更新[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20):155-157.

[3]曾东霞.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以中南大学为例的实证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3):128-137.

[4]陶志杰,曾卫国,王娣.小软件大用途生化教学好帮手[J].广东化工,2012,39(7):36-37.

第8篇:生物化学的重点范文

【关键词】生物化学;微信平台;教学应用

生物化学是医学类院校一门极其重要的基础学科,在临床医学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但由于该课程理论抽象、概念繁多以及代谢反应错综复杂的特点一直是生物化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难题[1]。目前医学类生物化学教材内容有所删减,根据安徽中医药大学临床专业学生的掌握水平来看,仍未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面对教学难题,教学改革的重点不仅是教材内容本身,而应适当考虑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1目前生物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生物化学是安徽中医药大学临床各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在临床和科研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生物化学的学科特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存在抵触和惧怕。目前安徽中医药大学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如下:(1)学生化学基础参差不齐。我校临床专业实行文理科招生,学生化学基础参差不齐,其中文科学生的化学三基知识大多停留在初中阶段,导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难以统一。(2)学生认知程度不足。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普遍对该门课程认知程度不足,生物化学的重要性尚未充分体现,学生并未把生物化学和临床实践有效连接起来。(3)教学形式单一。目前我校生物化学理论教学仍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未充分调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4)教学学时不足。我校临床专业生物化学理论教学仅有40学时,在这种学时较少的情况下,授课教师只能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5)课程衔接不充分。其它医学相关课程与生物化学存在广泛的联系,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生物化学前具备一定的医用化学等知识。但由于部分文科学生基础薄弱等多种原因,在学习生物化学之前,对医学相关课程特别是医用化学的知识掌握程度不够。(6)缺乏师生交流。授课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机会少,导致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遇到问题得不到及时解答,挫伤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2微信平台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微信是一款具有支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传送,具有多人群聊、实时交流功能的特色手机应用软件[2]。随着微信平台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在高校各学科教学应用的越来越广泛,给高校师生提供了一个彼此交流、共享知识的新的辅学习平台。它是移动学习和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一项新技术,是一种易于接受的辅助教学手段[3]。授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特点与学生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通过微信平台传送到学生手机终端。学生可以随时进行课下学习,解决问题,充分实现师生互动交流,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

2.1课前建立资源库,充分准备教学内容

上课一周前,组建授课班级微信群,推送相关学习材料(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课件、知识点总结、自主学习任务单、同步习题等),让学生对即将所学内容进行充分预习。学生通过教材、图书馆、网络等多种途径完成学习材料,并在上课前将预习情况通过微信反馈给授课教师。授课教师对学生反馈的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和需要课堂教学重点讲授的内容。同时,授课教师可以在微信平台上传、转载有趣的相关病例讨论资料、实时新闻、医学前沿等,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习积极性,扩大学习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度。

2.2互动式课堂教学

通过授课教师课前的学习材料以及授课教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点讲解后,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预习结果在课堂教学中抓住重点,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提高学习效果。这种模式能让学生与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交流,使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转变为师生互动交流和探讨学习,从而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3课后交流反馈

通过微信平台,学生课后学习中遇到困惑和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及时与授课教师及班级其它同学进行互动、讨论,发挥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积极性。授课教师课后可以利用微信平台检查学生对所讲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然后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最后进行课堂小结与反思,及时优化教学方法、方式,努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授课教师在每章教学结束后可以利用微信平台进行在线测试,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

3微信平台应用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优势

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理解能力、应用能力是生物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网络环境不断优化,在生物化学课程改革过程中,只要合理设计,以手机为媒介的微信互动必然成为高效的教学辅助工具,发挥积极的作用[4]。

3.1传统教学的有力补充

微信平台的应用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有力的补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我校生物化学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在传统的讲授方式中,授课教师在课堂上机械的向学生灌输生物化学的知识点,学生并未完全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也不可能把课堂中学习的内容融会贯通。利用微信教学平台,学生可以方便快捷的学习,它与传统教学相辅相成,是传统教学的重要补充形式。

3.2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微信平台是目前学生非常喜爱并经常使用的网络交流平台,以此平台辅助生物化学教学,学生乐于接受。从传统的“教师-教材-学生”转变为新型的“教师-教材-微信-学生”,学生可以通过微信,下载到与生物化学相关的材料进行辅助学习。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获得有限的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又可以通过微信获取更多的相关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将有助于学生将教学重点掌握的更牢,教学难点理解得更加透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授课教师由“主导者”转变为“合作者”。

3.3加强师生交流沟通,构建教学辅助平台

教学过程是情感过程和认知过程的统一。融洽的师生感情有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并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目前,授课教师课下很少与学生当面交流并答疑解惑。学生遇到的问题如果未能及时解答,会影响学习该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微信平台作为共同语言把授课教师与学生联系起来,通过微信聊天、朋友圈等进行交流和沟通,拉近了师生距离,建立了良好的师生感情,使授课教师的角色由单纯的老师转变为老师和朋友,得到了学生的广泛支持,通过授课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对教学目标的圆满完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授课教师也能及时反思教学过程,改变教学策略,以此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3.4促进教师教学水平逐步提高

在以微信平台为辅助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掌握和理解的知识进一步增加,他们会提出更多的专业问题,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拓宽知识领域,并及时掌握生物化学的最新理论和研究成果。通过微信平台向学生介绍生物化学方向的重大进展。例如,体细胞克隆的流程,干细胞的研究进展等。这些资料给学生打开了一扇窥视生物化学前沿的窗口。微信平台也是自由、平等的社交平台,学生可表达自己对授课教师的喜爱和肯定,同时学生也可以向授课教师提出一些教学上的建议或意见,授课教师可以实时的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地进行反思。这样授课教师将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热情在课堂教学中,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网络教学平台应用展望

微信教学平台辅助教学创造了一个新型的教学模式,实现了与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正逐渐成为高校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5]。授课教师应该积极更新教学观念,努力提高专业素养,掌握更多的网络新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尽快适应新媒体时代教学的挑战。如何能更好地发挥授课教师在微信平台辅助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建立更加合理的、完善的、操作性强的网上作业、网上测试、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等,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俊涛,郭睿,刘志贞,等.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背景下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6):452-455.

[2]宋泽.微信、QQ网络平台在影像诊断学课外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3):55-56.

[3]王萍.微信移动学习平台建设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4(5):88-95.

[4]郑君芳,贺俊崎.微信平台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应用价值的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6):58-59.

第9篇:生物化学的重点范文

生物化学虽然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但它却深刻影响着其他许多学科的发展和应用。由于生命的本质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因此就学科本身而言,生物化学与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化学学科就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有机化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被用来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过程的化学本质,分析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的结构、性质、合成,以及酶和酶促有机反应的具体机理;如果以分析化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为基础,可以提取生物体系中的生物活性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形态等方面的信息,并发展获取这些信息的方法以及复杂物质的分离和纯化技术,建立用于研究生命活性物质间相互作用的技术手段;而物理化学的方法则被用来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和构象,以及检测生物分子的动力学行为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等。由此可见,生命科学与化学交叉所形成的众多边缘学科代表了未来化学发展的主要潮流,作为化学教育专业的本科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3]。此外,从专业培养体系上来说,生物化学也是化学类专业及学科必不可少的基础课之一。国内外许多著名大学的化学化工院系在教学计划中均将生物化学课程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北京大学1992年就已将生物化学设为本科生必修基础课之一;教育部理科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也早已将其列入《理科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化学教学基本内容》中[4]。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不断完善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从而提高培养目标和教学质量。因此,在化学教育专业开设生物化学课程势在必行。

2根据化学教育专业特点整合生物化学教学内容

由于化学教育专业中开设生物化学课程的学时有限,知识点要求又多,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按照不同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调整[5]。首先,教学内容的直接体现形式就是教材,教材的选取关系到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实现。我们选择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南开大学黄熙泰、于自然等主编的《现代生物化学》(第3版)作为授课教材,原因是:(1)生物化学知识体系全面完善,化学和生物学部分并重,适合和有利于化学教育专业对基础生物化学的教学要求;(2)更新内容,主要增加了生物化学相关新发现、新进展的内容,能够适应生物化学研究手段和研究成果的飞速发展。其次,化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基础,可以通过组成、结构来分析判断化合物基本性质、反应类型,由反应机理探讨反应方向以及影响反应的因素等,因此生物化学中糖化学、脂化学、蛋白质化学、核酸化学、酶的组成和结构、维生素化学、激素化学等学生有基础的部分可以简单介绍,重点讲解与生物学功能相关的生物分子结构特点等新知识。而对于化学专业学生生物学基础薄弱的特点,则要有意识地随时补充和铺垫相关的生物学基础知识,由浅入深,重点讨论生物代谢等生物化学学科的主体内容,并了解学科前沿动态。此外,在教学中选择性地介绍典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在对课程内容的调整和优化的同时仍然保持生物化学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会学生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帮助学生构建符合专业特点、应用性较强的生物化学知识体系。通过对整个生物化学教学体系、内容进行科学组织、内容选择和科学安排,力求教学内容做到少而精、精而新。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反映,这些整合后的内容增加了许多化学教育专业学生原来化学学习中没有学习到的知识,扩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使学生充分认识并体会到化学学科未来发展中学科交叉与交融的重要性。这对他们将来无论是从事师范教育、化学化工相关工作,还是考研深造都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

3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以优化教学效果

生物化学课程尽管进入了化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课堂,但其对化学学科发展和化学专业学生的重要性还未得到充分的认识,再加上生物化学本身又是涉及多个领域的交叉边缘学科,是一门“教”与“学”两难的学科[6],化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和接受起来肯定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一定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和创新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采用各种切实有效的技巧和方法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的基本内容,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3.1通过框架等建立脉络清晰的课程体系

生物化学课程的知识涉及面很广,并且有些概念相当抽象,尤其是错综复杂的代谢途径很容易让学生烦恼,化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就更会觉得枯燥无味,并且难理解、难记忆。采用归纳概括,利用框架图示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所学知识有一个脉络分明,层次清晰的思路。比如第一堂课讲授绪论时就要先对整个课程所讲内容进行一个全景式的介绍,将生物化学课程内容分为3部分:生物分子的结构与性质、生物分子与能量的代谢过程、遗传信息的传递及表达,这样学生很快就对这门课程的内容有了一个清晰的印象。在对每一章节的教学中,也要有一个层次分明的逻辑体系,让学生先有一个简明、清晰的框架,然后再循序渐进地掌握具体细节。这种方法在讲解物质代谢时显得尤为重要。在介绍每一种代谢途径时,都要先把所有代谢步骤图示出来,比如三羧酸循环过程(图1),可以把繁杂的代谢步骤分几个阶段,还可以把重要步骤的特点标示出来,这样记忆起来更简单,还能很快掌握重点与难点。而且,如果对每一个代谢途径都能及时地归纳小结,并将不同代谢途径之间的关系用图表示出来,就会把复杂难懂的知识简化,学生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重点内容。一开始是教师归纳,逐渐地启发学生自己对代谢途径和每章节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然后以作业或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在这过程中,学生变过去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且还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通过及时地归纳和小结,庞大的代谢途径网络不再复杂,学生可以跟上教师的思路,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前后呼应,期末复习也不再是一种负担。

3.2通过知识点的对比与比较快速把握知识重点

生物化学课程内容中,有些知识是相对的或是相平行的概念。如果对这些内容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7]。例如解释教材中概念相近的名词,如底物水平磷酸化与氧化磷酸化,其相同点是ATP的生成都是由ADP磷酸化得来,区别是磷酸基团的来源不同,底物水平磷酸化的磷酸基团直接来自于底物,氧化磷酸化则要依赖于线粒体呼吸链的氧化作用;在介绍生物氧化特点时,则是与化学教育专业学生熟悉的体外氧化过程进行对比和比较,通过列举相同点和不同点(表1),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储备迅速抓住了新的知识要点。在对相关的生化反应过程的学习过程中也少不了比较的教学方法,如糖酵解与糖异生、糖代谢与脂代谢等物质代谢的合成与分解过程,DNA的复制与RNA的转录等。经常通过对比和比较,可以将生物化学里这些相对或相平行的重点内容简单化、条理化,便于学生掌握。

3.3通过形象的比喻轻松理解知识难点

比喻教学法能使所描述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使复杂的问题更加简单。在教学中运用比喻的方法虽然已不新鲜,但对于化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在生物化学这样一门“难学”的课程中,多使用比喻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比喻可以使微观的问题宏观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比如在阐述血红蛋白的变构效应时,当氧与血红蛋白分子中一个亚基的血红素辅基的铁结合后,即引起该亚基构象的改变,一个亚基构象的改变又会引起其余亚基的构象相继发生改变,亚基间的次级键被破坏,结果整个分子从紧密的构象变成比较松散的构象,易于与氧结合,使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速度大大加快。就这样讲,学生可能理解得不透,但如果把血红蛋白的4个亚基比喻成4张连在一起的邮票,第1张邮票撕下时要撕开2条边,费力最大,第2及第3张只撕开1条边就可以,费力小些,到第4张时已与另3张分离了,就不必费力了。再加上生动的插图就可以形象地揭示出血红蛋白氧合过程中各个亚基间的正协同性了,学生印象非常深刻。生物化学中这些较难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通过比喻显现于眼前,容易使学生产生实感,引起共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比喻一方面大大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提高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实现了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的融合。

3.4通过现代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提升教学效率

生物化学是利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物的一门科学,它在分子水平研究和探索生物大分子及其生命活动的规律,很多知识缺乏直观性,大多内容都表现出抽象性和微观性,对于化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显得更为复杂,难以理解和记忆。生物化学课程中存在着众多的分子结构式、化学反应式、循环途径、代谢通路等,如果还停留在“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根本无法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基本的教学目标,就更别提好的教学效果了。因此,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搜集素材,采用图像、声音、动画、色彩、文字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方式特别有必要。比如蛋白质、核酸分子的空间结构,酶的催化作用机制,细胞的信号转导机制,物质代谢、能量代谢过程和调控,遗传信息的传递及其调控机制等,如果用图片、三维动画的方式展现出来,就会更加生动、形象和直观,不仅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主动学好生物化学。此外,适当地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查询、讨论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是有好处的[7-8]。例如,将蛋白质和核酸的英文数据库网站介绍给学生,并教他们检索的方法,比如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CenterforBiotechnologyInformation,NC-BI)和联机医学文献分析和检索系统(Medline);以及Swiss-Prot蛋白序列数据库和蛋白质三维结构数据库ProteinDataBank(PDB)等。当课堂完成蛋白质、酶和核酸等内容的讲授后,以作业的形式给出几个题目,由学生分小组在网站上检索课程相关的一些酶的核酸序列、蛋白质序列以及它们的高级结构等。这种形式既帮助学生熟悉了生物化学的数据库网站,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

3.5优化考核制度提高学习效果

课程考核方式是反映学生掌握课程的情况,教师讲授课程好坏的直接体现。为了能够让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在化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更具实际应用价值,一改传统授课为主,期末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考核方式。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已经被调动起来,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也大大提高,因此将学生平时书面作业和课堂讨论情况以较大的比例(40%)计入总成绩,既避免了一卷定成绩的弊端,又对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和综合能力有了真实的体现。考试结束后,教师要对试卷及学生成绩进行分析,写出分析报告,不断总结教学经验、考核标准和学生成绩考核经验。这2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也有了显著提高,专业视野不断开阔,创新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升。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