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区别范文

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区别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区别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区别

第1篇: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黄连木种子小蜂;黄连木尺蠖;黄连木缀叶丛螟;发生规律;防治方法

滁州市属江淮丘陵区,土壤以普通黄棕壤、残余碳酸盐黄棕壤、粘盘黄棕壤为主,其中粘盘黄棕壤分布广泛。黄连木是滁州市境内普生的天然乡土树种,现有森林资源中黄连木树种占40%以上的天然次生林1万公顷。黄连木根系发达,具有抗旱、耐瘠薄、适应性强等特点,开发利用前景广阔,黄连木栽培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滁州市承担了国家林业局和中石油林油一体化3 333.3hm2黄连木油料能源林基地一期工程和33.3hm2苗木繁育基地建设任务。为保护现有黄连木森林资源和积极发展基地建设,近年来对滁州市黄连木次生林主要危害生物进行调查,生产中黄连木主要危害生物有:黄连木种子小蜂、黄连木尺蠖、黄连木缀叶丛螟,其防治方法如下。

1黄连木种子小蜂

1.1发生规律

黄连木种子小蜂主要危害黄连木果实,发生严重时可使黄连木果实绝收。该虫每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果内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开始化蛹,5月上中旬进入羽化盛期,产卵盛期在5月下旬,危害盛期在7月中下旬。成虫羽化后,停留在种子内,当气温高达20℃以上时,将种皮咬一圆孔出来,夜间静伏叶背或枝上,白天飞翔活动,卵产于幼果的内果壁上,一般每果实仅产卵1粒,卵孵化后即蛀入果实内,取食种仁,被害果则由青变红,果实颜色变化在成熟前与健康果无大区别,只有在果实成熟时正常果由红色变为蓝绿色,而受害果仍为红色。幼虫把子实食光变成空壳,8月下旬至9月上旬幼虫老熟,在种实内越冬。

1.2防治方法

1.2.1营林措施。黄连木适应性强,多生长在干旱、瘠薄的山区,生长势较弱,可通过改土、深耕、锄草、加强肥水管理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性。

1.2.2物理防治。结合抚育管理,秋冬季及时清理树下虫果,集中销毁,减少虫源地的虫口密度。亦可将种实在水中漂选,将虫果捞出并销毁。

1.2.3化学防治。①成虫羽化期5月上中旬和6月上旬各喷1次农药,可用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全树上下均匀喷布,喷药间隔时间10d,防治效果较好。②种子采集后,在种子库内用溴甲烷、氯化苦或磷化铝熏蒸处理,常温下密闭3d,该虫可被全部杀死。③对于黄连木生长集中、郁蔽度较大、或者缺水区域,可采用10%敌马烟剂, 选择无风的早晨或傍晚, 放烟3~5次,效果较好。

1.2.4植物检疫。把好产地检疫关,严格检疫种子,严禁带虫种实调运,防止该虫随种实调运,人为传播蔓延。健康饱满的果实蓝绿色,被害的果实红褐色,极易区分。

1.2.5生物防治。黄连木种子小蜂幼虫及蛹的天敌是多种鸟类,成虫的天敌有蜘蛛类、蚂蚁类等,应注意保护天敌。

2黄连木尺蠖

2.1发生规律

黄连木尺蠖原称木尺蠖,寄主达30余科170多种植物,最适宜寄主为黄连木、核桃、紫穗槐、洋槐等,是一种暴食性及杂食性害虫。此外,害虫取食造成的伤口和分泌物的积累,易引发病菌侵染,导致病害并发。黄连木尺蠖每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下潮湿浅土层中及石块下越冬,翌年5月开始陆续羽化,7月上中旬进入羽化盛期。卵多产于树木的老皮缝隙中,产卵成块。初孵幼虫喜栖息叶尖为害,性活泼喜光,常分散在树冠危害,可吐丝转移。3龄前的幼虫一般只啃食叶肉,致叶面呈现半透明网状斑剥,这时是防治幼虫为害的最佳时机。3龄后幼虫性迟钝,但食量猛增,7~8月份危害最重,易暴食成灾, 可成群外迁扩大为害,常将树木叶片吃光。9月下旬,老熟幼虫开始落入土中或石块下3~5cm深处化蛹越冬。成虫趋光性强,白天静伏在树干、树叶及杂草等处,易被发现。

2.2防治方法

2.2.1物理防治。在虫蛹密度大的地区,可利用人工防治,即晚秋或早春在黄连木树附近进行人工挖蛹,降低虫口密度,也可用振落法捕杀黄连木尺蠖幼虫。成虫趋光性强,在成虫发生期6~8月份,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2.2.2化学防治。10%灭百可是防治黄连木尺蠖幼龄幼虫比较理想的药剂。由于黄连木尺蠖3龄以前幼龄幼虫抗药性弱并分散在树冠取食,有利于喷药防治,为防治最适时机。

2.2.3生物防治。用赤眼蜂、鸡、苏云金杆菌等防治黄连木尺蠖幼虫。用Bt乳剂500~800倍液、仿生灭幼脲1号8 000倍液等无毒、低毒农药防治低龄幼虫,保护天敌。

3黄连木缀叶丛螟

3.1发生规律

黄连木缀叶丛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每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根茎部及其周围结茧越冬,翌年6月上中旬羽化产卵,7月初始见幼虫,7~8月中旬为幼虫危害盛期,9月中下旬老熟幼虫下树至寄主根茎部及其周围石块、枯枝落叶层及疏松土层中越冬,入土深度5~10cm。幼虫取食叶表皮和叶肉呈网格状。幼虫稍大后,在两块叶片间吐丝结网,缀小枝叶为一巢,取食其中。随着虫体增大,食量增加,缀叶由少到多,将多个叶片缀成1个大巢,严重时将叶片全部食光。

3.2防治方法

3.2.1物理防治。①在6中旬至7月成虫发生期,设黑光灯诱杀成虫,减少虫口密度。②在7月上中旬幼虫发生初期,经常巡视黄连木,随时摘除树冠的虫巢。此时缀叶丛螟幼虫多聚生在一起,啃食叶表皮及叶肉,危害轻,而且每摘除1个虫巢至少可消灭100条幼虫,明显减轻其危害程度。③冬季及时清理被害黄连木树下的落叶及杂草,挖出虫茧或翻耕树冠下的土壤(深度5~10cm),消灭越冬虫茧。

第2篇: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城市绿地;养管;植保理念

Abstract: the landscape as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city, it is different from the building and other hard landscape features, landscape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the landscape effect is increasingly apparent, and the buildings and other hard landscape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the landscape effect tends to decline, this is decid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een space landscape in daily maintenance.

Key words: city green space; management; plant protection concepts

中图分类号:TU986.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4-0020-02

无可非议在当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时代,城市绿地景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环境,展现出一个城市的形象,更体现出一个城市的品味。绿地景观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别于建筑物等硬质景观的主要特点,绿地景观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景观效果日益显现,而建筑物等硬质景观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景观效果往往日益衰退,就如同建筑物伴随着时间的洗涤和岁月的沧桑会越来越陈旧。

然而绿地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活的园林植物,其可塑性强,这种特点决定了绿地景观的日常养护非常重要。如何做好城市绿地的日常养护需要我们去不断探索和总结,在此我仅仅发表一些自己的浅见。那么如何做好城市绿地的日常养护我认为应当注重四个方面。

一、注重园林植物的修剪整形,营造特色园林景观。

修剪整形可以理解为通过对植株的某些器官如茎、枝、叶等进行剪截而使植株形成某种树体形态,整形是通过修剪的手段来完成某种目的要求而实施的,其目的多种多样:如调节树势,保持合理的树形,形成优美的树姿;解决城市道路绿化中电缆、管道与树木之间的矛盾;减少风害、雪害或病虫害;园艺上的植物雕塑、造形,营造特色景观等。

1、多数乔、灌木的修剪整形。乔、灌木修剪整形宜尽量保持植物的自然形态,一般只在秋、冬季节钩除枯枝,平时注意剪除或锯除断枝即可,口径超过10cm的断口最好涂以保护剂,以体现不同植物的自然之美。不过对于多数老城区的行道树或居住小区内的树木,则要确保电缆设施及其它居住设施的安全而适当修剪整形。

2、花灌木的修剪整形。花灌木顾名思义对于观花有特殊的要求,其开花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修剪方式:

(1)先开花后发叶的种类。可在春季开花后修剪老枝并保持理想树姿。对枝条稠密的种类,如樱花、榆叶梅等,可适当疏剪弱枝、病枯枝。对具有拱形枝的种类,如连翘、迎春等,可将老枝重剪,促进强壮新条生长,以此充分发挥其树姿特点。

(2)花开于当年新梢的种类。可在冬季或早春进行重剪,这样可使新梢强健,例如如八仙花等;对于在生长季中开花不绝的花灌木除早春重剪老枝外,并且应在花后将新梢修剪,以便再次发枝开花,例如月季、珍珠梅等。

(3)萌芽力极强或冬季易干梢的种类。可在冬季自地面削去,使来春重新萌发的枝条强壮,例如木芙蓉、紫荆及醉鱼草等。

3、色块或绿篱的修剪整形。对于自然式的可少修剪或不修剪,对规整式应多修剪,使其保持平整、统一。修剪整形时可考虑在阴天或早晨、傍晚光线较弱时,色块苗或绿篱嫩枝已半木质化时,这样不会造成色块嫩枝截口过度失水而枯萎。修剪可选在寒冬或初春,视植物的抗寒性而定。修剪之后,清理地表残枝落叶,适当施加复合肥。一般强修剪后几月至半年就可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但对于有些萌芽力不强的植物做色块或绿篱时,例如杜鹃、龙柏之类,则不宜强修剪。

4、草坪的修剪整形。草坪修剪能促进草坪分蘖,增加草坪密度和增强草坪抗压性。其修剪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草高一般控制在3~5厘米,不过也应当视草种不同而定。对于长期未修剪的草坪,剪去量宜不超过草总长的1/2,剪下的草屑要及时清除。草坪的修剪频率由其生长情况而定,生长快,修剪频率高,生长慢,修剪频率低。冬季当草坪草进入休眠后要进行全面修剪,使草坪整齐美观,减少病虫害,避免草坪枯叶引发火灾。

二、注重城市绿地的病虫害防治,树立绿色植保理念。

病虫害防治是城市绿地养护工作中最复杂,最难掌握的内容。做好病虫害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树立绿色植保理念。通过掌握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找出病虫害的薄弱环节,来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在具体工作中着重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

1、做好病虫害监测预警,及时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具有季节性、突发性等多种特点,在了解有害生物的生命周期与危害特点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做好园林植物的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

(1)做好实时监测、记录工作。对城市绿地某些区块的植物进行重点监测,可通过人为观察和信息素诱捕器监测等方式,掌握病虫害的最新发生及危害情况。利用病虫害发生的普遍性,来及时有效防治。同时做好详细工作记录,为今后更好的防治奠定基础。

(2)重视信息化工作。及时了解周边地区园林植物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最新需要重点防治的有害生物,以植保信息化推进植保工作现代化,提供必要的病虫信息。

2、倡导绿色防治,推广防治新技术。绿色防治重点以推广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物理诱杀为主的配套技术为主,而且要加大生态治虫技术的研究,加快生物农药应用步伐,逐步扩大生物防治范围。

(1)做好园艺防治,增强植物抵抗病虫的能力。这主要指绿地日常养护过程中为园林植物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提高抵抗病虫的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合理配置植物。首先避免种植过密,影响通风透光,造成植株长势不良,抵抗力下降。其次避免植物间相互感染,如柏类和蔷薇科植物不要近距离种植。再次提倡适地适树和植物多样性,避免盲目引种和单种大面积成片种植造成病虫害快速扩散。此外秋、冬季节清除地面残枝落叶,钩除树上枯枝等,来破坏病虫的越冬环境不容忽视。

(2)利用人工、物理方法,有效杀灭害虫。在特定的阶段,采用人工清除虫卵、病虫枝等;积极推广以杀虫灯、性诱剂、诱虫带为主的物理诱杀害虫综合配套技术,改变单纯依靠化学农药防治害虫的局面,逐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促进病虫害的可持续治理。

(3)推广高效低毒环保新型农药。因为城市绿地与市民直接接触机会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防治病虫害的药剂选择忌讳较多,既要考虑药剂的毒性、气味等方面,同时兼顾治病虫的效率及可持续性等因素。随着技术创新,环保型药剂不断涌现,如苦参碱、烟碱、除虫菊素、白僵菌、灭幼脲等。这些都是很好的低毒环保新型农药。同时还应深入开展安全用药技术培训,加大农药低容量喷雾技术和新型、高效施药机械推广力度,加快农药药械安全科学使用进程。

(4)采用生物控制技术,避免环境污染。生物防治主要包括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捕食性动物和昆虫激素等方法来防治虫害。自然界的的各类天敌资源十分丰富,天敌资源是抑制病虫猖獗的重要因素,也是保护、利用、研究生物治理的基础。天敌昆虫有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两类。常见捕食性天敌有瓢虫、草蛉、食蚜蝇等,寄生性天敌主要包括寄生蜂和寄生蝇。对于天敌昆虫可采用保护利用自然天敌、人工大量繁殖释放、引进的方法。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其中常用主要有苏云金杆菌和白僵菌。同时还应保护其它有益生物,如鸟类、蛙类等。

(5)化学防治仍是目前不可或缺的病虫控制技术。化学防治虽有很多缺点,但其作用效果快、经济性、广谱性等特点,仍是现今防治病虫的主要手段。

总体来说,当虫害已影响园林植物生长或绿地景观时,需要综合治理,治理强调以“自然控制”为基础的多种防治方法的协调和配合,不强调彻底消灭害虫,着重于数量调节控制。对于园林植物的病害,则应重点做好预防工作:如在冬、春季用石硫合剂喷施植物枝干、新芽,杀死越冬病菌;在发病季节例如春雨季节、梅雨季节、秋雨季节每7―10天喷施一次杀菌剂。在防治病虫时需要强调的是选药与施药同样重要。如粉剂不可兑水使用,可湿性粉剂不可干用,例如辛硫磷对紫外线敏感,易分解失效,喷洒茎叶应在阴天或清早、傍晚。敌敌畏施药可选气温较高,天气晴朗时进行。

三、注重城市绿地的土、肥、水等综合管理,确保养护管理达到高水平。

土壤是树木生长的基地,也是树木生命活动所需水分、各种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源泉。绿地养护中对于土壤的管理似乎谈的较少,因土质在绿化工程施工时已定调了,较难改变。我们通常做的只是调整土壤酸碱性;施肥来增加土壤肥力;对坚土、重黏土或被工业废水污染的土壤进行局部换土。

1、土壤松土:松土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改良土壤通气状况,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提高土壤肥力。松土应遵循里浅外深;树小浅松,树大深松;沙土浅松,黏土深松;土湿浅松,土干深松的原则。一般松土深度为5―10cm,次数以每年进行2―3次为宜。

2、植物施肥:施肥是以增加土壤肥力而使植物生长健壮为目的。施肥时间宜在土壤不干不湿,施肥后能下一二天的小至中雨为最佳。对于色块或绿篱施肥可在雨后植株叶片已干时,撒施,再用竹杆在植株上轻轻划几下,使化肥落到地表;对于乔、灌木根的施肥常用穴施,即在树冠正投影的,分布均匀的挖几个洞穴,将肥施入后,覆土踏实,与地面平,此法简便省工。也可用环状沟施、放射状沟施等,沟深视植株规格及离树干基部的距离而定,约10―30厘米不等。

3、绿地浇灌:水对植物的生长极其重要。我们知道可以无土栽培,但不能无水栽培;苗木移植存活的关键是能否维持和恢复植株体内水分代谢为主的平衡,浇水应遵循“浇透水”的原则。因为不浇透水,久而久之植物根系地表硬化,若遇旱年,容易形成旱灾。绿篱因其立地条件往往较差,浇水宜早晚进行。绿地浇灌还应注意雨季应少浇或不浇,雨后注意及时排水,避免绿地内积水,防止植物烂根及引发病害。浇水的另一个目的是清洗植株,使其茎叶干净,提升绿地景观的视觉效果,同时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促进植物生长。

4、绿地除草:除草其目的为减少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消耗,减少病虫害,增进景观效果。用锄头、手工拔除的方式来除草宜在天气晴朗,土壤不过干又不过湿时进行。需特别强调的是除草应在杂草草籽成熟前清除尤其是草坪。条件允许时可考虑使用除草剂,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对于草坪或地被的某些由地下茎繁殖杂草,不能直接喷洒除草剂的,可采用纯手工涂抹其茎叶来除草。绿地前期养护中做好除草工作,对今后的日常养护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3篇: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区别范文

记者:最近,跨国公司掀起新一轮对生物农药公司的收购潮,拜耳收购了AgraQuest,巴斯夫收购了Becker Underwood,先正达收购了Pasteuria生物科学公司。众所周知,过去15年这几家跨国公司都曾涉足Bt业务,但都很快退出市场。您对此轮多国公司并购这几家生物农药公司有何看法?

Pam Marrone:最近业内的新一轮企业并购证明生物农药作为防治有害生物的安全而有效的选择变得越来越重要,对抗性和农药残留管理也是如此。跨国公司意识到生物农药具有一些重要优势,包括:开发成本低,环保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作用方式复杂且不受越来越严格的法规的限制,例如残留量限制等。因为目前越来越多有害生物抗性发展,化学防治防效不断下降。

对于以前的重量级并购时期,并购的重点是那些开发出基于苏云金杆菌的产品的公司。虽然这些产品被证明通常是有效的,但它们并不总像跨国公司希望的那样有效。此外,由于当时的监管没有那么严格,所以采用生物杀虫剂动力不大。幸运的是,今天的“新一代”生物农药超越了Bt,被证明是具有革命性的。这些新的生物农药成为化学防治可行的选择和补充,被证明在许多情况下和化学农药一样有效。

记者:多数咨询机构预计2017年全球生物农药市场将达到34亿美元,你怎么看待这一预测呢?在你看来,维持生物农药市场高速增长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Pam Marrone:未来十年生物农药市场将维持高速增长,我同意这一分析。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用作预混剂,例如拜耳的Poncho (R) - Votivo (R) 种子处理剂,以及具有多种活性成分(就像现在新的化学农药品牌一样)、新的持效期更长的制剂或促进生长的活性成分的生物预混剂。配方和天然产物化学的进步加强了生物农药的稳定性,因此使得生物农药的出口增加。随着传统的有害生物化学防治限制的增多,我们也发现生物农药的使用在增加。

对于生物农药发展到何种程度,MBI的GRANDEVO是最好的例子。GRANDEVO基于色素杆菌属新种开发,是第一种新型广谱微生物杀虫剂,上市已近50年。其复杂的作用模式使其纳入害虫综合防治体系并作为广谱基础产品使用成为可能。

记者:传统农药和生物农药商业营销模式的区别是什么?生物农药的主要市场在哪里,发展中国家还是新兴市场?

Pam Marrone:我认为传统农药公司和生物农药制造商具有相同的商业模式和营销模式。然而,生物农药公司需要克服的更大的挑战是说服种植者和分销商。业界仍在为打消人们内心对生物农药的怀疑而努力,我们的职责是积极且不断地告诉潜在客户我们产品的好处。生物农药现在的表现和化学农药一样优秀,如能被纳入,也能增强综合防治系统(更高的产量和更优的品质),但这一信息传达得并不总是足够充分。

我们也必须尽力支持和补充我们的分销网络。大公司有更大的销售机构和有机会得到更大的分销商。

因为严厉的农药残留规定,亚洲和欧洲市场更容易接纳生物农药。随着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担心农药残留带来的影响并因此采取更严格的限制,我们发现了一个扩大产业市场份额的好机会。巴西政府声明了他们希望加快生物农药进入市场。

记者:很多国家正试着增加或改变法规以使生物农药的登记更容易,对于这些法规的变化你得到了什么信息?你对这些决策者有什么建议吗?

Pam Marrone:是的,欧洲和巴西正在讨论使登记生物农药变得更容易,但是实际上我们还没有看到(具体的措施出台)。在北美,生物农药规章制度立法完善和被业界广泛理解,尤其是针对“第一波”基于芽孢杆菌属和信息激素的技术。有时,由于管理决策过程中缺少纪律、清晰度和透明度,具有新型活性成分的生物农药公司感到沮丧。作为一种产业,我们可以与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携手合作,在生物农药运动早期战胜类似挑战。管理者、被管制的业界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共同努力以将更好和更安全的有害生物防治产品推向市场。我期待着类似的成功。

作为一种产业,我们听到欧洲、南美洲、亚洲和非洲的监管机构承认生物农药前景看好,但是我们当前的体验是管理者所谓的优先权、实践和政策与他们的话并不匹配。我们发现打破管理者和评估者的历史性“化学观念”是生物农药产业最大的挑战。

生物农药有长达64年的商业化安全使用历史,没有环保或非靶标生物安全性问题。生物农药可生物降解,是对消费者、工人和环境最安全的农药类别。生物农药产业的最终目标是能迅速依赖由北美现有的监管架构所具有的合理而成功的基础。在这种已获得证明的方法指导下,世界范围内再协调一致的给予生物农药产业的高优先权。可以肯定的是,在北美,当局需要对当前体系作适当的改进,生物农药产业也必须预见提高产品灵活性以解决当地的迫切需要,但是无需在全世界范围内在每个国家逐一重新创建整个体系。

第4篇: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 花生根结线虫病;发生规律;防治

 

花生根结线虫病又称花生根瘤线虫病或花生线虫病,俗称地黄病、地落病、黄秧病等,是花生的一种主要病害,在我国各主要花生产区都有发生。花生感病后,根的吸收功能被破坏,植株矮小发黄,花小且开花晚,结果少或不结果,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可减产70%以上,甚至绝收。 

 

1症状表现 

 

主要为害植株的地下部。因地下部受害引起地上部生长发育不良。花生播种半个月后,当主根开始生长时,线虫便可侵入主根尖端,使之膨大形成纺锤形虫瘿(根结),初期为乳白色,后变为黄褐色,直径一般2~4mm,表面粗糙,根系形成乱丝状的须根团,在根茎、果柄和果壳上有时也能形成根结。由于根部组织受到破坏,致使植株生长矮小,叶片发黄,叶片小,底叶叶缘焦灼,叶片早期脱落,病株开花迟,结果少而小,甚至不结果。 

(1)从茎叶上看,植株矮小,茎叶发黄,叶片变小,生长缓慢,底部叶片焦灼,早期脱落,开花推迟,与健株相比,出现成片高低不齐的病窝。 

(2)从根上看,根部尖端出现大小不规则的小疙瘩及虫瘿,虫瘿上又生出许多幼嫩毛根,经多次重复侵染,根部形成乱麻状须根团。根瘤与虫瘿的区别在于:根瘤生长在侧根一旁,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不生毛根,剖开可见褐色汁液,虫瘿则生长在根端,使整个根端膨大,表面粗糙,并生出许多不定根,剖开可见乳白色粒状线虫。有无虫瘿是与病毒病的主要区别。 

(3)从果上看,初期在幼果上形成乳白色的小瘤,后形成褐色疮痂状虫瘿,造成果小而少。 

 

2病原形态及其特性 

 

该病由植株寄生线虫引起。线虫门侧尾腺口纲垫刃目异皮科,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特点:雌雄虫体异型。一般认为,侵染花生的根结线虫有3种:花生根结线虫(Meloidogyne arenria)、北方根结线虫(M.hapla)、爪蛙根结线虫(M.javanica)。国内主要是前2种,主要从雌虫形态上区分。 

2.1形态和发育特征 

线虫的整个生活史分为卵、幼虫、成虫3个阶段。卵肾脏形,黄褐色,刚产的卵是包在卵囊内的,卵囊胶质,不规则,具有保护作用。幼虫期发育蜕4次皮,5个龄期成为成虫,1~2龄都是线形,1龄幼虫在卵内,出卵壳后为2龄幼虫,2 龄幼虫开始侵染。3~4龄雌雄虫体体形分化,雄虫仍是线形,雌虫由辣椒形逐渐发育成洋梨形。雌虫侵染后在寄主组织中定居、取食、发育、成熟产卵。雄虫后到土壤中不久即死亡。目前研究,雌成虫可不经而进行孤雌生殖。因此,根部组织中有大量线虫交替危害(在组织解剖及土壤分离时,一般很少见到雄虫,可能与孤雌生殖有关)。 

2.2寄主范围 

花生根结线虫可侵染35科130余种植物,包括16科80余种栽培植物和19科50余种野生植物。栽培植物中主要包括豆科、茄科、葫芦科的常规作物。另外,甘薯虽然是寄主,但线虫在甘薯上不能正常发育成成虫,禾本科作物也可受侵染,但发病轻。 

2.3生理特性 

耐水淹,据试验,虫瘿浸水135d仍具侵染力。不耐干燥,带有虫瘿的荚果、根系等含水量降至26.1%以下时线虫全部死亡。利用这一特点,生产上采用充分晒干果壳、田间曝晒病残土的方法,能有效降低病害。 

 

3发生规律 

 

线虫以卵在卵囊内和幼虫在根结内、果皮上随病根和病果壳在土壤或粪肥中越冬,春季平均气温10~12℃,卵开始发育为1龄幼虫,2龄期开始侵入花生幼根,共脱4次皮,变为5龄幼虫,后羽化为成虫交尾产卵,1年发生3~4代,条件适宜20~30d可完成1代,线虫侵入的土壤温度为11.3~34.0℃,最适温度为20~26℃,最适土壤湿度为70%,土壤含水量在20%以下和90%以上不利于侵入。

花生根结线虫侵染花生有明显的2个高峰期,分别出现在花生出苗后的21~31d,第1个高峰期正值花生大量新根增长期,第2个高峰期正值第2代幼虫在土壤中口密度增长期。线虫主要分布在40cm土层内,在沙土地平均每天移动1cm。 

病原线虫可借病果及混有病株残体的粪肥作近距离传播,也可借农具、人畜、地面流水作近距离扩散。一般重茬田、肥力低的沙土地发生严重;管理粗放、杂草多的地块发病重;连作病重,轮作病轻;砂壤土病重,黏壤土病轻;早播病重,晚播病轻;春播病重,夏播病轻;干旱年份发病重,多雨年份发病轻。 

 

4防治方法 

 

防治线虫病应先做调查,然后进行防治。调查时间宜在收获前后。因为此时植株上部症状明显,易于识别。 

4.1加强检疫工作 

保护无病区,不从病区调运花生种子;如确需调种时,应剥去果壳,只调果仁,并在调种前将其干燥到含水量10%以下,在调运其他寄主植物时,也应实施检疫。 

4.2加强农业防治 

(1)轮作倒茬。与小麦、玉米、高粱等禾本科作物轮作,轮作年限越长,防治效果越明显。 

(2)清除侵染源。收获时清除病根,并将病土犁翻、曝晒,可减少线虫数量,病株、病根、病果要集中处理,清除田内外杂草寄主。 

(3)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增施腐熟有机肥。 

(4)改善灌溉条件,修建排水沟,忌串灌,防止水浇传播。 

4.3生物防治 

应用淡紫色拟青霉和厚垣孢子轮枝菌等生物制剂能明显降低线虫群体和消解其卵的作用,对根结线虫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第5篇: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辣椒;病毒病;茶黄螨;综合防治技术

辣椒病毒病是文昌市冬季辣椒生产主要病害之一,发生严重时产量损失达20%~30%,故近年来辣椒病毒病的发生严重制约了本地区冬季辣椒生产的持续发展,也影响椒农的经济收入。一是当地椒农对辣椒病毒病发生的类型和症状认识不足,二是椒农防治不及时。笔者从事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多年,在田间地头摸索和掌握了辣椒病毒病的发生原因,现向椒农提供辣椒病毒病发生的综合治理措施。

1 辣椒病毒病的症状

辣椒病毒病症常见的有花叶、畸形、枯顶、条斑等。花叶型:病叶呈现浓绿与淡绿相间的花斑;皱缩、叶片畸型:初期由心叶叶脉褪绿,逐渐变为花叶皱缩,以后病叶增厚,叶缘向上卷曲形成斗状,幼叶狭窄或出现线状叶。后期植株上部明显丛簇状,节间缩短,植株矮化,重病果出现深绿相间的花斑,有疣状突起;条斑型:叶片主脉呈褐色或黑色坏死,逐渐扩展到侧枝、主茎及生长点,造成落叶、落花、落果,乃至整株枯死。这里提醒椒农关注一下,海南冬季气温在25~28 ℃之间持续2周以上,茶黄螨开始发生为害辣椒,成螨和幼螨多聚在辣椒的新叶叶背,嫩茎、花蕾、幼果等部位刺吸汁液,致使植株受害。受害叶片背面造成灰褐色或黄褐色并有油浸状光泽,叶缘向背面卷曲,形成下扣斗。花蕾和幼果受害则不开花或开畸形花,重者不能坐果(似辣椒病毒病条斑型症状)。果实受害,果柄表面呈白叶至灰褐色,丧失光泽,木栓化,受害严重时,落叶、落花、落果,造成减产。

在管理过程中,有些椒农认识不足,把辣椒病毒病当作茶黄螨发生来防治,结果防治效果不好,反而增加生产成本。特别提醒椒农,二者的主要区别是:辣椒病毒病初期心叶脉褪绿,逐渐变为花叶皱缩,以后病叶增厚,叶缘向正面卷曲形成上扣斗,而茶黄螨危害是整片叶褪绿,叶缘向背面卷曲形成下扣斗;病毒病危害果实时出现深绿和淡绿相间的花斑,有疣状突起,而茶黄螨为害果实是果柄表面呈灰色至灰褐色,丧失光泽,木栓化而变硬;病毒病病叶危害叶片主脉呈褐色或黑色坏死,逐渐扩展到枝、主茎及生长点,而茶黄螨危害叶片背面部位都可呈灰褐色或黄褐色并有油浸状光泽。

2 辣椒病毒病的发生原因

主要病原是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主要在多年生杂草及蔬菜地上越冬,第2年由蚜虫传播感染。烟草花叶病毒是在土壤中、病残体、种子或烟叶中越冬,主要通过田间农事操作由汁液接触传播感染的。当田间遇到高温干旱天气,有利于蚜虫繁殖和传播,病毒病发生如不及时防治,反而相应加重。笔者在东阁镇大宝园坑和红旗坑辣椒地调查,2012年10月上旬移植的辣椒至2013年3月下旬,由于受干旱少雨天气影响,辣椒病毒病发生严重,占种植面积的27.4%左右,其中黄皮尖椒、圆椒和泡椒发生较重,发病率分别是26.1%、24.2%、20.6%,造成部分减产。

3 综合治理

3.1 选用抗病品种

笔者近10多年来走遍全镇种植辣椒的坑洋田间调查,发现抗病毒病的品种有:小果红尖椒红丰404、海花王;黄皮尖椒如茂椒6号、黄金606、新丰五号;朝天椒和线椒等。

3.2 种子消毒

种子消毒与否与病毒病发生轻重关系很大。这是近年来笔者亲自参与田间调查总结的。播种前先把种子在阳光下晒1~2 h,其目的是在阳光下进行杀菌,解除休眠期,提高种子内部温度,然后用55 ℃温水预浸30 min(温水有杀病菌的作用),捞出洗净,再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 min,用清水洗净后,再在清水浸6~7 h,最后捞出洗净在30 ℃恒温下进行催芽,72 h后露白进行播种。

3.3 农业栽培措施

文昌市已有30多年冬季种植辣椒的历史了,其间,研究人员不断总结经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如推广应用银灰色薄膜覆盖新栽培方式(银灰色薄膜有驱避蚜虫的作用),争取早定植、早结果,进入病毒病盛发期时,辣椒植株健壮生长,根系发达,抗病能力增强。另一方面,在大田管理时,结合天气情况,及时防治蚜虫、蓟马等害虫。

3.4 物理防治蚜虫、蓟马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是指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害为害的植物保护措施,推进绿色防控技术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实施绿色植保战略的重要举措。

近2年来,在海南省农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文昌市开展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特别应用物理防治技术:利用防虫网隔离、应用不同类型杀虫灯诱杀害虫,应用黄、蓝色板诱杀害虫、应用性诱剂诱杀害虫、应用银灰色地膜驱避蚜虫与白粉虱等。

笔者2012年12月中旬在本镇大宝园坑辣椒地(面积1.1 hm2)悬挂黄板、蓝板诱杀蚜虫、蓟马等害虫(蚜虫特点趋向黄色、蓟马特点是趋向蓝色),以667 m2悬挂25~30块黄蓝诱虫板(各1半),每7 m悬挂1块(黄、蓝交替),2个月更换黄、蓝板1次,使用时间为辣椒整个生长期至收获完为止。通过应用黄、蓝杀板诱杀,在蚜虫、蓟马发生高峰期,效果非常显著,黄板、蓝板不仅诱杀蚜虫、蓟马,还捕杀其他害虫,病毒病发生也相对减少,农药使用量也相对减少50%,每667 m2农产品增产18%~24%左右,每667 m2节本增效326元。由于物理防治技术易掌握,生产成本低,椒农用得上,文昌市委市政府及镇委镇政府共同决定在今后冬季瓜菜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物理防控技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3.5 化学防治

从苗期开始,视天气情况,每667 m2用2%好普AS 600倍液或2%宁南霉素WP 300倍液叶面喷施2~3次,提高辣椒免疫能力。

3.5.1 发病初期,每667 m2用20%病毒A WP 500倍液喷雾,或用50%菌克毒克WP 200倍液 + 欧姆丰收SC 500倍液喷雾,每隔7 d喷1次,连续2~3次。

第6篇: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区别范文

一、发病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叶柄、茎蔓。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白粉状小霉斑,以后蔓延到叶背面,很快扩大形成白粉层,严重时会扩展至叶片背面、茎和叶柄等处。茎蔓染病和叶片一样,开始时茎蔓上出现白色粉状小点,最后整个茎蔓布满白粉。发病后期整个植株被白粉层覆盖,后白粉层变为灰白色,白粉层中出现散生或堆生的黄褐色、小粒点,以后变成黑色,即病菌有性世代的闭囊壳,病叶枯焦发脆,致使果实早期生长缓慢。治愈后也会在病斑处留下痕迹。

要与叶表面的白色药粉相区别:植株叶片发黄,叶表面因喷施大量农药粉剂而附有一层白色药粉易与病菌混淆疑似白粉病。查看田间整体植株,叶片并没有白色霉状物,发病黄化的现象与机械化施药有关,排除病害,应与药害有关。

二、发生原因

甜瓜白粉病主要由子囊菌门的白粉菌和瓜类单囊壳菌引起。病原菌的有性态和无性态均可越冬,其有性态闭囊壳随病残体留在地上或温室、塑料大棚的瓜类作物上越冬,翌年春季释放出的子囊孢子成为初侵染来源;无性态则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寄主上越冬,菌丝体可附生在叶表面进行侵染,而分生孢子在适宜条件下产生芽管或吸器侵入寄主叶片表皮。带病种苗远距离调运是无病地区的主要初侵染源。气流是甜瓜白粉病传播的主要途径,病原孢子随气流在田间或温室中传播,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可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侵染,从叶面直接侵入。雨季来临或灌溉时,病原孢子随水滴冲刷或飞溅从发病植株传播到健康植株,引起病害的流行。另外,雨后干燥有利于分生孢子的繁殖和病情的扩展,容易造成此病的流行。

白粉病菌的分生孢子萌发要求较高的温度,以20~25℃最适合,不能低于10℃或高于30℃。白粉病菌分生孢子在温度高于30℃或低于-1℃的条件下很快失去生命力。白粉病菌的分生孢子萌发的湿度范围较大,虽然湿度增高更有利于其分生孢子的萌发和侵入,但即使空气湿度降低到25%,分生孢子仍可萌发并侵入为害。寄主受干旱影响,白粉病发生会更严重。施肥不足、管理不善、土壤缺水、灌溉不及时、光照不足均易造成植株生长发育衰弱,从而降低对白粉菌侵染的抵抗力。浇水过多、氮肥过量、湿度增高等也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

三、综合防治

1.农业防治。①引用抗白粉病的优良品种。

②清洁田园:甜瓜收获后应彻底清理田园,病残体不要堆放在棚边,要集中焚烧。生长期及时除草,摘除病叶,并将杂草、残留物、病叶等带到田外集中烧毁。

③田间管理:合理调整种植密度,科学整枝,以利于通风透光,加强肥水管理及温湿度调控,增强植物的抗逆性。保持科学灌溉,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防止植物徒长和早衰。温室大棚栽培,要注意通风换气,控制湿度,降低温度。

第7篇: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草地保护学;课程建设;南方;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186-03

草地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之一,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物质基础,而且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因素。草地是生态环境的载体,对于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拥有天然草原面积3.9亿hm2,占国土面积的41.4%,可利用草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4.26%,占世界草地的13%。草地是我国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的主体,我国为世界第二大草地资源国。此外,我国人工草地栽培面积也在迅速扩大。我国草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迅速,说明草业在我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由于草业在我国是新兴的产业,在发展中遇到了很多问题,诸如草地病虫害导致的草产品质量总体不高、产量普遍偏低,而目前草地病虫害管理的方法相对单一,技术水平较低,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存在环境安全、产品安全等问题。草地保护专业人才的缺乏,影响和限制了我国草产业的快速发展。

《草地保护学》是以保护草地免受病、虫、草、鼠害等危害为目标,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研究和探索经济有效的治理技术,确保草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应用性学科。草业科学专业的学生未来就业主要面向饲草生产、高尔夫球场及园林绿化等领域,从事这些领域的工作,都需要了解和掌握草地病虫害的相关知识。此外,国家把“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作为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而草地保护人才正是草产业、畜产品安全生产的卫士,保证草产品的安全就是保障畜产品的安全。所以,草地保护应着力服务“四大安全”,即草业生产安全、草产品质量安全、草地农业生态安全和草业贸易安全。《草地保护学》课程也应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培养胜任草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人才。

近几年,扬州大学草业科学教研室分别从《草地保护学》的教材选用、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和开展开放式实践教学等方面对南方《草地保护学》课程建设进行了研究与实践,获得了较好成效。

一、教材使用与建设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所以做好教材的选用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选用的教材要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要具有很强的科学性、针对性。所选用的教材必须是近几年公开出版的,获的公认的教材。因此,在选用刘长仲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草地保护学》作为课程的主要教学蓝本的基础上,将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农业植物病理学》(李洪连和徐敬友主编)、《农业昆虫学》(洪晓月和丁锦华主编)以及甘肃农业大学主编的《草原啮齿动物学》作为主要参考书开展教学。刘长仲主编的《草地保护学》资料信息全面、论述经典,且每章后都附有该章内容小结、复习思考题。全书最后还附有所有参考文献,全面地收集了教学内容相关的主要著作和学术论文,以便于学生查阅、学习。另一方面,适量引入《草地保护学》的新科的研成果方面的内容,去除了一些过时或陈旧的内容,做到与时俱进。课程组还收集了大量授课多媒体材料作为辅助教学材料,如录像光盘“昆虫帝国”(英国广播公司制作)、植物病害诊断方法汇总视频等,备受学生欢迎。

配套使用的实验课教材是由本课程组教师根据南方草地病虫害的实际情况以及实验室标本资源等情况自编的,并且每年修订编写一次,始终保持着内容的针对性、新颖性和实用性。

二、教学内容的调整

教学内容必须要适应时代需要,增加教学新内容,以避免与生产实际脱节。以往各农业高校的草业科学专业开设的课程大部分为《草原保护学》,其教学内容以天然草地、草原的病、虫、鼠害及其防治为主要内容,适宜于北方高校使用,而南方由于没有草原,且天然草地很少,且多为草山草坡,与北方草原区别甚大,如果仍然开设《草原保护学》显然不符合实际生产情况。此外,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饲草、草坪种植也成为南方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人工栽培饲草、草坪植物的病虫害等内容在南方农业高校《草地保护学》教学的内容中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并且要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并逐渐形成特色教学内容。

在《草地保护学》教学内容中,除保持病虫害诊断方法等作为重点内容外,还需进一步加强综合防治及各种防治技术方面的教学,尤其是生物防治技术,由于其具有不污染环境、不易产生抗药性、对其他生物安全等特点,在当前食品安全全民关注的时代背景下,正越来越受重视。因此,这部分内容应该在教学内容体系中重点突出,并将目前世界上新的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方法充实到当前教学内容中去。为了做到这点,本课程的授课教师经常查阅参考资料,了解世界最新的植保知识、科研成果,同时和植保系的专家经常沟通、了解。在教学中,对一些典型而难防治的重大病虫害,则采取研究性教学结合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制定防治方案后进行课堂讨论,使学生对该类病虫害的诊断和防治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一)提倡合作式教学

合作式教学是指采用教学团队(分工明确、协调统一)来组织教学,譬如不同种类的病害、昆虫、杂草等可安排不同的老师讲授。一方面教师根据学术专长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利于学生掌握与课程教学各模块相关的最新学科科研进展,使教学知识更全面、更精深;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和不同风格的老师(讲授方法不同、阅历不同、认知程度不同、科研方向不同)交流、沟通、对话,学习到多个老师身上的优点。

(二)尝试参与式教学

大学授课有3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满堂灌式教学,学生不理解只能死记硬背。第二种境界是展示型教学,即通过演示、展示等形式来配合讲授。这种模式下,学生能够理解性地学习,但仍没有改变“老师站着讲、学生坐着听”的局面,容易导致学生思维僵化。第三种境界是参与式教学,某些时候可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讲课、老师点评,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这样学生课下就会查阅相关资料、认真思考、相互讨论,能够主动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自学能力逐步提高。课前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小专题(譬如生理性病害的诊断、化学防治的利与弊、生物天敌的利用问题等),让学生课下查阅资料,每次上课安排1~2位同学做5min左右的专题小报告,老师和学生进行点评、讨论后引出新课内容。通过上台汇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都得到锻炼。一些任务可分小组安排,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大学阶段学习知识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加快网络化、多媒体化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多媒体课件教学是传统板书教学的拓展和补充。多媒体网络化教学能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把单调、呆板的讲解趣味化、灵活化,能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减轻教师的负担。

《草地保护学》课程内容涉及草地植物病害症状、病原物形态等,如果只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必然难以满足教学需要。因此,我们在教学课件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点,随着教学内容的推进,将大量高质量的草地植物病害症状、病原物形态特征、草地主要害虫以及草地有害啮齿动物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在课件中还会穿插教学短片以及病害发生、侵染过程的FLASH,使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能更生动、直观和形象地表达给学生,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在扬州大学教学改革项目的资助下,本课程组教师将网络课程引入课堂,将《草地保护学》课程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在《草地保护学》课程网络课堂中,主要包括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多媒体教学课件、课程资料图库(草地植物病害图库、草地植物昆虫图、草地啮齿动物图库和草地有毒植物图库)、授课录像、电子教案、在线作业、师生交流平台、实验课程、习题题解和参考资料等内容。学生可通过网络课堂的方式自学,学习在线课件、下载授课录像和实验课教学录像、网上做作业、网上提问、网上提交作业等。授课教师会定期或不定期地上网更新内容,并在线解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四、《草地保护学》实践教学的建设

在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之前,扬州大学《草地保护学》实践教学存在很多问题,首先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非常滞后,实验室数量较少,实验设备不足,标本更新也严重滞后,部分校内实践基地缺乏维护,校外实践基地不稳定等;其次,实践教学模式比较陈旧:主要采取“教师讲解―标本展示―学生模仿”的方式,整个实践过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简单操作、验证,缺乏参与实践的学习热情;第三,实践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各个环节没有有机结合,缺乏系统连贯性,大多数教学内容局限于《草地保护学》实验指导书中常见病虫害的辨别,学生缺乏对未知病虫害的诊断能力;其四,实践教学考核不科学:实践教学环节成绩评价没有规范的评价体系,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影响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践教学。

(一)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草业科学专业的班级以个人“责任田”为单位,建立起个人校内实践基地。2014年,草业科学系在扬子津校区试验田专门划出10亩试验田作为校内草业科学本科生实践基地,以班级为单位,下设5~6个生产小组,每个生产小组根据专业课程需要,结合兴趣爱好,分别建立饲草生产试验田和草坪实践试验田,自主决定种植品种。从选种、整地、播种、田间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到最后收割、产量和品质测定,全部由生产小组自主完成。在生产实验中遇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具体阐述的细节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提高了实践的兴趣,而且增强了今后在学习和科研中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此外,牧草标本园、牧草(草坪草)种质资源圃等校内实践基地在开放式实践基地构建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在校内还定时借用植保系的“昆虫展览馆”“植物医院”和“病虫标本馆”等实训基地,进一步加强《草地保护学》课程的实践教学。

此外,联系多家单位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草业科学系根据学校有关要求和实践基地需要,在扬州周边地区的高尔夫球场、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扬州大学后勤集团公司、安徽秋实草业、南通天马马术俱乐部、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等单位建立实践基地,并建立双方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签订合作培养计划,为草业科学学生实习和就业提供条件。

(二)加强构建网上实践教学平台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实践教学的网上平台,能对实验过程涉及到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操作流程等有感性认识,实现以学生自主型实验学习目标为重点,构建基于网络条件下的实验教学信息资源库。包括:本课程基本情况和教学模式介绍区;在线病虫害诊断训练;操作流程观摩模拟学习区;草地植物病虫害识别与控制观摩仿真区;师生在线互动区;其四,在线考核区。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实现模拟展示多种化学保护实验情景及化学实验问题解答,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有毒、有害的“实验”,并组织他们对实验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形成自己的研究结论,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增强了他们对知识的准确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严谨性。

(三)构建科学的实践课程考核方法

传统的实践课程考核多为根据学生递交的书面实践报告、实践总结给出成绩,刻板而陈旧,相当一部分学生会抄袭他人的实践报告和总结,且实践报告、实践总结大同小异,无法拉开成绩差距。因此,构建一套与实验教学环节、课程体系调整相适应的考核方法十分必要。本课程组根据《草地保护学》实践教学的特点建立了相应的考核体系,包括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标本制作、互动式专题讨论、实验报告等,以考核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以及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如,随机选取鲜活的实物标本,考查学生对生产中重要病虫害的识别与诊断能力;每阶段实践结束后,学生以团队的形式,以多媒体等方式展示实践成果等。在以上过程中,提升学习笔记、实验报告、讨论讲座、实践成果展示等的计分比例,突显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

五、结语

草地保护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影响和限制了我国草产业发展速度的重要因素,为培养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并能胜任草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人才,有必要加强建设《草地保护学》等主干、基础专业课程。除了提高理论教学水平,更应加强实践教学过程,不仅由于实践教学是高校本科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及思考能力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保障。扬州大学草业科学专业通过对专业主干课程的建设和改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更是加强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通过不懈努力,《草地保护学》课程的教学方式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认可,教学效果得到督导、学院、学校有关部门以及实习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韩建国.草地学[M].第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8):105.

[2]庞丹波,李生宝,潘占兵.草地害虫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4,(18):138-144.

[3]刘长仲.草地保护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7):1-3.

[4]祁芳,李岗生,崔美香.植物保护现状及农业高等教育的应对策略[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3):101-103.

[5]朱丽梅.园艺植物保护教学改革的思考[J].金陵科技学院学,2005,21(2):98-100.

[6]王靖,郑喜清,路慧,朱圣杰.植物生产类专业植物保护学教学建设与改革[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9):161-164.

第8篇: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苗圃;苗圃设计;苗圃管理

中图分类号: S61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伴随着园林的迅猛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了种植苗木的行业中来,这些人当中,不仅包括传统的苗木种植户,也包括很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具备专业的苗圃规划设计与管理知识的非农人士。苗圃是生产种子和苗木的地方,也是城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苗圃的合理设计、科学建设和发展以及有效管理,不仅有利于为生活生产提供优质的种子和苗木,也有利于国家的绿地建设。

一、园林苗圃设计

很多苗圃在建设时,都提出了构建现代化苗圃的设计目标。一个大型现代化苗圃,从开始设计到最终建成,会涉及土壤、水利、机械、园林、园林、道路、建筑等很多方面。苗圃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苗圃建设的成败,影响着日后的经济收益。因此,研究苗圃设计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1、育苗技术的设计

对于育苗技术的设计,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产品方案的设计,包括苗圃所要栽植的苗木品种、预期的产量等;二是育苗工艺的设计,包括采用何种技术进行苗木培养,苗木的生产过程中要使用多少物料、肥料,以及劳动力和所需机械设备的来源和使用等;三是优良育苗材料的生产设计,包括苗木的种植布局,以及确定苗种繁殖材料来源的确定等。

2、苗圃地理位置的设计

苗圃地理位置的确定,除了要考虑苗木的生长条件、苗圃的定位等客观因素外,还要苗圃周边的水质、土壤、交通运输,甚至是病虫害状况进行考量。首先,苗圃的位置应该靠近水源。其次,应选择地势宽阔平坦的、土壤肥沃的区域,土壤肥力、酸碱度和含盐量等是苗圃土地的核心指标,也是土地生产力的源泉。我们要根据土壤情况、气候环境条件等来确定适宜的苗木品种,结合市场选择合适的苗木品种,然后再根据所选苗木品种确定土壤整治的厚度以及改良土壤的来源、质量和数量等。第三,我们要选择交通便利,能够适应机械化生产的位置。最后,还有考虑病虫灾害的威胁,远离菜地及农用地,以期把病虫害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3、苗圃的成本设计

成本设计包括两个个部分,一是根据栽植的苗木的种类进行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的综合计算;二是预测苗木的销售情况,计算产品的产出及收益状况。

二、苗圃培育树种的选择

在选择苗木时,应对市场进行调查研究,例如,就山东济宁而言,市场对落叶乔木的需求量较大,结合近三十年来济宁的法桐、白蜡、国槐等乔木基地的发展及形成,因此首选法桐、白蜡、国槐等,其次选择黄山栾,栾树、苦楝、千头椿等地方落叶乔木树种。由于借鉴多年对法桐、白蜡、国槐等的育苗经验的掌握和应用,现已经对其他苗木的育苗和繁育技术正在逐渐摸索、成熟起来。由于近年法桐、白蜡、国槐等小苗生产数量较大,价格比较便宜,一些有经验的种植大户逐渐在繁育五角枫、白榆、北美红枫、红榉等市场价格比较看好的优势品种。

此外,市场对观花、观果、观枝树种的需求量也比较大,这类树种已大量应用于园林中。一些苗木公司近几年结合南北方的需要和地区生长优势及反季节价格优势,逐渐开始考虑花灌木及地被植物,这是济宁地区以前少有的现象。结合实际可以选择西府海棠、紫叶李、石榴、紫薇、樱花、腊梅、榆叶梅、木瓜、红瑞木等树种。此外,市场上也需求较多作地被、模纹的灌木,例如彩叶灌木紫叶小檗、金叶黄杨、紫叶女贞、金叶女贞等等。

三、苗圃管理

1、冬季的苗圃管理工作

1.1苗圃的防冻管理

在冬天苗梢干枯、甚至死苗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是因为幼嫩的苗木组织出现了冻害。预防冻害的主要措施包括:第一,搭建暖棚。为苗圃搭上塑料大棚,并在棚上覆盖草帘。第二,用干稻草覆盖幼苗。第三,熏烟升温。其原理是利用烟雾减少土壤热量的散失,进而提高苗圃气温。通过在苗圃四周堆放枯枝、锯屑、谷壳等,暗火燃烧,让浓烟覆盖苗圃即可。第四,提升苗株自身的抗寒能力。我们可以在上冻前,向叶面喷施0.5%磷酸二氢钾液肥一到两次,或者在秋季以后减少灌水来实现。

1.2苗圃的防虫害管理

冬季,是防治病虫害的最佳季节,因为大部分苗木病虫进入越冬或休眠期,移动性很小。抓住这一时机,将有利于大大降低翌年病虫灾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我们可以采取翻土、修建病枝、刮树皮、在树干涂充分溶解的白剂生石灰、钩杀害虫和清洁圃地等措施。

2、夏季的苗圃管理工作

夏季是苗木生长的主要时节,做好夏季苗圃的管理工作,对于提升苗木品质和产出量是大有益处的。我们采取的主要管理措施有:

2.1水分管理

针对于夏季苗圃的水分管理,我们要强调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灌溉及时、防旱防涝。夏季降水较多,我们要尤其控制由于排水不及时、灌溉过度或者长期积水造成的苗木根系溃烂情况的发生。在雨季到来之前,就要提前构建出排水的沟渠配套体系,梅雨季节及时排水,以免苗木受涝害。二是采取干湿交替的灌溉方法。这样既可以为植株根系的生长供应充足的水分,也可以提供足量的氧气供应。三是依照苗木的生长阶段,进行区别性灌溉。在苗木的生长旺盛时期,光合作用强烈,其耐涝能力也是最强的。此时,我们就要根据苗木的生长阶段,进行区别性灌溉。

2.2病虫防治管理

对于苗圃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我们要以实际的生产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科研成果为依据,采取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同时,按照各地苗圃用地及其周围的生态环境、土壤性质、地势、以及植株自身的特点,进行恰当的苗木品种栽种。此外,还要及时处理病患植株、加强监控,群防群治。在实际的林木上产和经营活动中,只有做到以上防治措施的有效结合,才能实现对于苗圃苗木的保护,并最终达成提升苗木产量和质量的目标。

2.3除草管理

苗圃的除草管理,也是减少苗木病虫害、促使苗木生长的重要措施之一,主要的方法有化学除草以及人工除草两种。这里重点阐述化学除草的方法。化学除草是一种省工、省时又高效的除草方式。它的效果与气候、土壤状况、杂草种类以及除草剂的浓度等都有联系。此外,需要强调的是一般而言,除草剂主要针对春天和夏天的杂草防除。

2.4施肥管理

作为培育优质苗木的重要措施,对苗圃进行合理的、适时地施肥处理,不仅有助于土壤各种营养元素的补充、各类激素、抗生素的产生,也有助于对土壤中水分、温度和空气的状况进行改善,还可能造成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善,使土壤形成团粒结构。

结束语

通过对园林苗圃设计和苗圃管理问题的研究,我们得出结论如下:在苗圃的设计方面,我们要从育苗技术的设计、苗圃地理位置的设计以及成本设计三方面来进行考量。根据所育苗木品种对于生长条件的要求,选择靠近水源、土壤肥力好、交通便利,且远离菜地及农用地的位置来建设苗圃。在苗圃的管理方面,我们提倡按照季节特点来进行,并就冬天和夏天两个季节的特点,进行了苗圃管理工作的分别阐述。在冬天,主要进行的是苗圃的防冻和防虫害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搭建暖棚、用干稻草覆盖幼苗、熏烟升温和提升苗株自身的抗寒能力。在夏季,我们主要从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管理、除草管理和施肥管理四方面来进行。

希望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园林苗圃的设计和管理活动当中去,为我国的园林不断发展壮大提供有力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潘百红.国营苗圃的可持续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3(22).

第9篇: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区别范文

知识不需要对成功负责,需要对成功负责的东西,叫技能。然而现在很多人,分不清两者的区别。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考生物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考生物的知识点11.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2.生命系统的由小到大排列: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3.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4.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5.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6.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7.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组成大分子的基本单位称为单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例: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组成多糖的单体是单糖。

8.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

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细胞中绝大部分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自由水。

9.细胞学说主要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共同建立,其主要内容为: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10.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11.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脂质中的磷脂和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12.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3.生物的膜系统: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

14.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细胞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15.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16.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17.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

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失水,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质壁分离。

18.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

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这种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

19.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20.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1.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统称为活化能。

22.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此催化效率更高。

23.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4.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25.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26.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7.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

28.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29.叶绿体中的囊状结构称为类囊体。

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就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30.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它内部的巨大膜面积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传递、转化(少数叶绿素a)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3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32.光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一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

33.暗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二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

34.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大小还受细胞核的控制范围限制。

通过模拟探究实验看出: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低。

35.细胞在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物质准备。

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过程。

36.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37.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38.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39.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

40.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41.细胞的衰老是指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42.衰老细胞的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

多种酶的活性降低;色素积累;呼吸速率减缓;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高考生物的知识点21.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3.两条遗传基本规律的精髓是:遗传的不是性状的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4.孟德尔成功的原因: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

现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性状的遗传;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基于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而提出假说,再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

5.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说: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再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6.萨顿的假说: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通过类比推理提出)

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萨顿由此推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秦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7.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8.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9.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10.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11.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1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3.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它们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14.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生物(如HIV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5.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

16.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7.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

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18.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19.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断。

20.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

21.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

22.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3.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4.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精细的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25.中心法则描述了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主要内容是: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传递到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

26.修改后的中心法则增加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从RNA流向DNA这两条途径。

27.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有些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的,有的基因可以决定或影响多种性状。一般来说,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8.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进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29.由于自然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基因突变还可以自发产生,因此,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30.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31.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32.基因突变可能破坏生物体与现有环境的协调关系,而对生物有害,也可能使生物产生新的性状,适应改变的环境,获得新的生存空间,还有些基因突变既无害也无益。

33.基因突变的意义: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

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34.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35.染色体结构的改变,都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36.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

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

注意三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基因突变重在产生了新基因,基因重组是兄弟姐妹有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染色体变异是唯一可以在显微镜底下观察到的变异。

37.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有不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一个染色体组。

38.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单倍体(例:雄蜂)。

39.二倍体和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

40.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低温处理等。

目前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41.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但是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常用花药(花粉)离体培养的方法获得单倍体植株。

42.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43.遗传病监测(如: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等)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预防遗传病产生和发展。

44.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集中在一起,在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45.诱变育种就是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用这种方法的优点:提高突变率,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缺点:盲目性。

46.基因工程,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通俗的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在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47.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是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

他提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的;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这些因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这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历史局限性)。

48.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前提)、生存斗争(手段或动力)、遗传变异(基础)、适者生存(结果)。

49.进化理论的发展:从性状水平到基因水平;

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到以种群为单位。

50.现代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的基本单位);

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统称)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

51.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

52.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含有全部基因,叫做种群的基因库。

53.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54.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55.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56.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57.注意遗传系谱图的中显隐性的判断方法:无中生有是隐性,有中生无是显性。

58.如果是隐性病,而有父正女病,则可判断此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如果是显性病,而有父病女正,则可判断此病为常染色体遗传。

59.可遗传变异是指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而造成的变异,不一定能够遗传给下代(注意和遗传给下一代的变异相区别)

60.三代以内的近亲是指从自己算起,向上推三代和向下推三代的同源而生的亲属。

其中直系亲属是指自己和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其他的为旁系,注意亲兄弟姐妹也为旁系

高考生物的知识点31.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分为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其中细胞内液占2/3。

2.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

3.内环境不仅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而且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种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5.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质微粒的数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生理盐水的浓度是0.9% 的NaCl。细胞内液渗透压主要由K+维持。

6.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7.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种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发射弧,反射弧通常会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9.兴奋的产生:静息时,由于钠钾泵主动运输吸收K+排出Na+,使得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

静息状态下,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产生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此时为协助扩散,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产生外负内正动作电位。

10.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双向的

1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单向,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12.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13.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

14.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调节机制,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15.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

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16.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为植物激素。

17.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

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18.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19.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清除和监控。

20.非特异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21.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其中B细胞主要靠生产抗体消灭抗原,这种方式称为体液免疫,T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消灭抗原,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22.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

(注意其区别)

23.免疫学的应用:免疫治疗、免疫预防、器官移植。

24.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25.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26.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7.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28.种群的空间特征:均匀型、随机型、聚集型。

29.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等,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常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

30.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

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因此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

31.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意义:防治有害动物,保护和利用野生生物资源,拯救和恢复濒危动物种群。

32.自然界中确实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大致呈“J”型。

33.种群经过一定时间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称为“S”型曲线。

34.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35.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36.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重要特征。

群落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竞争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37.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大都具有明显分层现象,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差异、光照强度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常呈镶嵌分布。

38.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39.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40.演替的类型:①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例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裸岩)。

②次生演替(是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

41.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42.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

43.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其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44.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

45.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46.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不可逆不循环,逐级递减。

47.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帮助人们科学规划和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帮助人们合理的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8.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

遵循这一原理,可以合理设计食物链,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被分层次多级利用,使生产一种产品时产生的有机废弃物,成为生产另一种产品的投入,也就是使废物资源化,以便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49.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50.物质循环的特点: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5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物理信息(光、声、温度、磁力等)、化学信息(植物的生物碱和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动物的性外激素等信息素)、行为信息。

52.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

5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概括为:生态系统中,各种各样的信息在生物的生存、繁衍和调节种间关系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一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延长光照提高鸡的产蛋量;

人工控制光周期,早熟高产);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55.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

56.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7.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

58.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59.不仅在生物群落内部,而且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也存在负反馈调节。

60.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61.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生物多样性。

6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潜在价值、间接价值(也叫做生态功能)、直接价值。

6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加强法制教育和管理。

64.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65.迁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

如建立植物园、动物园以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这是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66.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如控制人口的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等。

67.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的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