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力行业安全生产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电力工程;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M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8-0059-02
0引言
安全生产是稳定经济发展、维持社会秩序安定的基本条件。强化安全意识是对电力工程在建设中,提出的更高、更新的要求,成为现代社会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体现了国家高度重视和保护了劳动者生命安全。本文针对安全管理在电力工程施工中的现状问题,结合实际工作的情况建立电力安全管理体系提出了几点建议。
1目前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问题
目前我国电力行业由于安全措施没有得到彻底贯彻,在电力施工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各类事故不断发生。另外管理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完善,加上各单位部门责任不明确,出现事故后的处理工作效率低下,造成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的滞后。
1)经济效益是企业追求的根本目的,但安全是企业的生命。但不少管理者忽视了安全管理工作,他们只注重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看不到安全管理是经济效益得到提高的保障。在实际的工作中,为应付上级领导,安全管理工作也只是表面上的说一套,做一套而已。另外,许多安全管理者不按实际办事,没有到现场勘查实际情况和深入分析和研究安全管理措施,在没有掌握准确的信息的前提下便盲目地制定措施,使得安全管理工作只是形式上的走过场;
2)安全管理人员的思想落后也是电力安全管理工作的一大问题。目前不少电力行业的工作人员普遍有种不良思潮:认为电力行业的工作是个铁饭碗,以享受为主,消极被动的工作。受这种思潮的不良影响,安全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对自身的责任认识不够,对自己的工作不关心,不按安全管理制度办事。对安全监督工作产生抵触情绪,使安检工作只流于形式,对安全隐患视而不见,最终造成重大事故的发生。
2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针对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出现的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的控制。
1)以企业文化打造管理理念。安全是企业生产的灵魂,企业文化是企业提高管理的核心,由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构成,具体上包括了规范的企业制度和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其本质就是管理文化。而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它的核心就是价值观。电力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安全文化是电力企业的灵魂,用企业文化打造安全文化,从而塑造电力行业内部的价值观念体系,形成电力企业内部共同遵守的价值观,以安全管理文化作理论,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员工安全素质,营造安全氛围。
2)提高对施工安全管理重要性的思想认识。安全管理的目的是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保证电力工程施工企业的持续发展,提高对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是这一目的的根本要求。要清楚的认识到安全是效益的保障,因此在施工工程中,安全管理人员要正确处理好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员工安全的关系,做到安全与效益并进。
3)落实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才能做到管理有制度可依,责任有据可追查。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在于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职责落实到电力工程施工的各部门、各单位,明确各负责人的职责、权利,做到施工的每个环节有人到岗,职责到位,将责任明确化、权力规范化。安全管理员必须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企业自己的安全生产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和员工的人身安全;
(2)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安全管理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的管理方针,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督体系是预防为主管理方针的要求。按照安全管理的需要设置电力施工组织管理体系,设置安检人员,加大对施工流程的监督力度,严格执行安全管理作业。完善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的配置,安检人员要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指出施工项目安全措施不落实,人员不到位的现象,消除或控制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不断完善和规范安全防护设施,狠抓杜绝隐患工作,有效防范事故的发生;
(3)提高项目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电力工程施工的基本安全保证,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管理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安全素质,是提高项目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开展各种安全教育活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安全理念,把管理人员的安全思想理念与管理水平作为安全教育的重点,使他们在工作中时刻关注安全,将被动地保证安全生产转化为个人的自觉行为。
4)加强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
(1)控制人、物的不安全因素。管理人员对安全工作的忽视和不端正的态度等是造成安全事故发生的人为因素,因此,要不断加强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同时要加强施工过程中对设备的定期检查,保证安全的生产状态。开展隐患排查工作,消除施工过程中的隐患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物的不安全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
(2)建立事故应急方案。安全生产责任于泰山,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可以降低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负面影响。必须建立应急预案的制定小组和事故应急体系,落实相关部门职责,进行危险事故的预测和风险分析工作,根据施工现场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部位和环节,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措施,开展应急预案的演练;
(3)搞好施工组织管理。为实现安全管理的目标,施工过程必须严格按照相关安全管理条例执行。坚持人本管理的原则,激发员工的潜能。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保证员工的休息。提高电力工程施工的标准化水平,提高现场安全控制能力,实现安全目标管理。查出违反规定的作业行为,搞好施工组织管理的工作,实现全方位的安全管理。
3结论
保证安全生产是电力行业为实现经济效益的共同目标,因此安全管理在生产中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电力工程施工中时常发生的安全事故,给项目的实施和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所以必须抓好安全管理工作这一首要任务,要将安全管理体系与日常的安检工作结合起来,形成合理的安全管理体系,才能保证电力施工的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程虎.新形势下如何搞好电力建设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J].电力建设,2004.
系统集成商是主角
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大好政策环境的刺激下,电力信息化的建设被越来越多的厂商重视,原来给人感觉电力行业进入难的问题已经从政策体系慢慢打开了需求之门,他们看到了希望?在今后的3年内,电力信息化建设又将催生几个年营业额上亿的本土企业。有集成商大胆预言。毫无疑问,信息化将成为“西电东送”的高速路,而在电力信息化这条高速路建设的过程中,系统集成商们将挑起“路基”建设的重任。
早在前几年,电力行业对IT产品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硬件产品和工业自动控制化的设备上。那时候,一些电气公司把性能良好的电脑用于电力设备制造的生产监控上,“我们一般集中在电脑硬件上的需求上,这样,可以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保证我们的生产流程24小时继续下去。”成都府河电气的刘总工介绍到,他们主要和一些集成商合作,一方面他们有比较多的资源可供选择,另一方面,他们还可以提供一些网络建设的服务。
正是在这种起初和电气设备厂商的合作过程,一些硬件提供商也慢慢承接一些小单子,逐渐奠定了本地的系统集成商慢慢向电力行业的信息化靠近的基础,电力行业内部的分工也越来越细致和专业,生产、调度、营销网络的完善,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目的也越来越明确,网络建设以及计、收费和监控的软件越来越多地成为电力信息化的重要内容。
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已经成为厂商们越来越关注的热点行业,但是本土的集成商还是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为电力行业本身具有非常强的行政区划色彩,各个城市不一样,就是同一个城市的不同行政区差别也是非常大的,更不用说广大的农村市场。而电力信息化是必须要提供完全当地化的服务,这个情况决定了电力信息化的建设主角是本土的系统集成商。
据了解,在电力行业,目前使用比较多的监控设施、办公自动化软件及设备、一些计、收费软件绝大多数都是由本地的厂商提供的,当然,在一些大型项目上,在安全、在骨干网络建设上,电力信息化还必须得到上游厂商的更多支持。
电力城域网主导
未来电力体制的改革提供了信息化的更多机会。“随着电力系统改革,电力的业务逐渐专业化、复杂化,这些业务必然要通过城域网把电力的各个单位融合起来,各种应用业务之间的关联也更加复杂,互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所建设的城域网不仅仅是一个只提供传输的互连互通的平台,而是一个对各种业务的传输质量和安全性提供保障的多业务承载平台。”
而对于业务相对比较简单的中小型电力城域网建设,整个网络的可用性是关键,城域网建设必须考虑这一问题。据了解,目前大多数厂商都通过带宽限制、QoS保证、用户认证、广播风暴抑制、端对端的基于硬件的访问控制、全面的网络管理等手段来为整个网络提供可用性保障。根据“电力城域网”用户的各种情况提供多样化的接入方式,满足不同用户的接入需求,保证了多种业务的接入和承载。城域网架起了电力信息化的未来框架。
便民服务日渐方便
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电力单位为老百姓提供周到的服务,目前,成都地区已经开通了呼叫热线服务,老百姓可以通过热线服务,得到用电信息、电路报修、资费查询等服务,极大改变了过去电话拥挤、服务不周到的局面。据了解,为了更加方便和主动及时为用户提供服务,电业局单位还在谋划通过网络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改变过去“被动”服务的状况,直接告知被停电的企业或者单位,在网上接受用户的意见和建议,并做好整个互动过程的监督工作。在服务终端建立好CRM体系,而在生产和调度环节实现自动化控制及ERP管理,把信息化建设贯穿到整个用电过程中。以便各电力企业内部,行业主管部门,还有广大的老百姓,都将依靠信息化这个新的平台来实现安全生产、安全用电。
这是一个比较美好的蓝图,据了解,四川地区的电力信息化也受到过严重挫折――信息化项目不成功。信息化建设还没有真正被利用到电力部门的日常工作中;各个部门、企业单位之间的信息化差距明显,据了解,一些电力公司内部,到目前为止,还仅仅停留在购买了几台电脑的阶段。
据了解,仅仅是网络的初步建设,投入就会达到数亿元。显然,新一轮的电力信息化建设将以水电信息化为争夺的重点。面对这一块巨大的蛋糕和使用的复杂性,精明的商家面正在打算采用“商企”联姻的模式,直接和电力企业合作,来推动和深化电力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电力通信;存在问题;标准体系;发展趋势
引言
电力通信是保障电网安全生产、优质运行的重要支撑,电力通信网建设水平关系到电网坚强智能。在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两化融合”大力推进的形势下,电力通信作为推动电力企业集约化经营与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基础,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电力系统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建设,将实现在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等各个环节的数据采集数字化、生产过程自动化、业务处理互动化、经营管理信息化、战略决策科学化,开创电力智能化新时代。
1、电力系统通信标准现状
我国电力通信技术标准体系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左右,是随着电力企业的整顿、安全文明生产达标、创一流活动的开展而进行,特别是在创一流的时候对通信等技术标准有了一个明确的要求,从此电力通信的技术标准逐渐在电力企业当中逐步推广实施,在电力通信技术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技术标准也从较为单一的通信电缆和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标准到包含光纤、数字微波、卫星等多种通信手段并用,从局部点线通信方式到覆盖全国的干线通信网和以程控交换为主的全国电话网、移动电话网、数字数据网相关标准。
2电力通信标准体系方案研究
2.1设计目标
紧密结合电力行业和通信技术发展趋势,建立电力通信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和顶层设计,适时组建相关标委会或工作组,为电力行业通信领域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依据电网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持续推进重点领域和重点标准突破,提高标准水平;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推动加强标准宣贯,为电力通信领域发展提供标准化技术支撑。
2.2设计要求
电力通信标准体系应服务于电力行业发展需求、突出电力行业特色,除了具有标准体系的继承性、完整性、先进性、可操作性等基本要求外,还需考虑以下要求:(1)覆盖广泛。电力通信标准体系构建是一个综合化的过程,覆盖电力通信全过程,需要满足电力行业各专业的通信需求,这是由电力通信服务于电力生产的本质所决定的。此外,电力通信网络自身的网络规划、建设、运维与管理等工作也是电力通信标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电力通信标准体系需要兼顾各环节、各类业务类型的需求,形成最佳的体系方案,使每个环节、每类业务的需求都能够在标准体系中得到充分体现。(2)协调推进。电力通信标准体系虽然涉及领域广泛,但作为体系而言,其功能更强调并反映出整体性。电力通信标准体系内各个具体通信标准的功能是相互协调、衔接的,不协调之处应及时调整,以利于功能互补,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电力通信领域乃至电力行业的全面发展。
2.3设计特征
电力通信标准体系旨在加强科学管理、提高规划效率、促进通信网安全稳定、推进电力通信领域标准化工作,需具备以下特征:(1)充分考虑国行标体系要求,与现有的电力标准体系和信息通信标准体系具有良好的集成性。已有的通信标准分散于其他标准体系的不同分支中,该标准体系能够与其他的标准体系进行匹配,便于标准的管理与应用。(2)根据电力通信业务流程进行分类,便于电力通信专业理解和使用。各个标准子系统有利于在本专业内实行有序化管理,利于各企业采用标准来规范各区域电力通信网络的规划建设、运维管理,有利于网络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以及规范化操作,从而减少重复性、不必要的技术浪费,从整体上提高电力通信网络的建设运维水平。(3)借鉴国际通信标准研究成果,重点开展电力通信需求研究。电力通信标准体系中的通用技术标准将引用国际通信标准组织的研究成果,重点开展电力通信网络规划、建设、运行中的技术研究,进一步降低技术风险,突出重点方向。
3、标准体系发展方向
3.1实时可靠
特高压、大电网的建设,对驾驭大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网运行分析在线化、动态化、全过程化,电网调度智能化,电网运行管理精益化,主备调运行一体化”,需要电力通信网提供更可靠、更优质的服务。
3.2灵活泛在
(1)在能源开发方式变革方面。未来电力系统的一次能源将转变为以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开发方式,家庭、楼宇、工厂中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成为重要的能源供给方式。能源开发方式的变革,对电网的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覆盖更广泛的通信网络、面向复杂负荷预测的分析能力,是支持能源开发方式变革的必不可少信息通信环节。(2)在能源配置方式变革方面。未来电力系统的生产方式,从发、用分开的长距离电能配置方式,转变为电能大规模输送和就地平衡相结合的电能配置模式,电网调度将向配用电侧延伸,为用户侧电源及就地消纳提供管控支持。能源配置方式的变革要求电网信息通信需要完善用户侧的接入与终端间信息交互能力,加强通信的实时性,在电网全面数据采集、分析的支持下,实现基于数据驱动的更加精确的电网调度新模式。(3)在能源消费变革方面。未来电力系统将彻底改变电网电能转售的盈利模式,电网成为开放的能源配置和交易平台,丰富多彩的能源交易业务在该平台上得以实现。电网信息通信需要对未来更加广泛、实时的双向电能计量提供支持,同时,必须依托电网信息能力,构建能源交易平台,为能源交易各参与方提供开放、公平的交易环境,在此基础上,海量的用电、交易数据将成为电网宝贵的资产,对数据的挖掘、分析和利用,将成为营销场景中的最重要的业务,形成不可估量的价值。
结语
电力通信标准化工作对于支撑电力行业可靠、安全、优质、智能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关键词:农村供电;安全;管理
1农电安全范畴
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农村供电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农村供电企业安全管理日益重要。由于电力特殊性,供电安全具有特殊含义,电力生产和运行过程中具有高度危险性;具有高度自动化过程;发电、供电和用电几乎同时完成。因此农村供电企业安全生产不仅要保证企业自身安危,还应把对公众的危险降低到最小程度。同时电力企业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应逐步提高电力供应可靠程度,避免因停电对社会造成影响和危害。受技术经济条件限制和发展不均衡性的影响,目前电力系统的设备还存在很大危险性,对公众来说就是一种威胁;电网情况也不容乐观,在农村单一线路供电的情况还普遍存在,抵御环境因素破坏的能力还不高,供电可靠性有待提高。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对电力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农电安全管理必须努力避免电网事故造成大面积停电。因此农电企业安全管理概念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供电安全包含全社会供电可靠性管理,狭义供电安全只针对人身、电网和设备的安全。
综上所述,农电企业安全管理主要集中在人身、电网、设备和施工作业安全四个方面。同时农电企业生产场所点多面广,发生交通事故和火灾事故的几率也很大。安全管理工作可细分为人身、设备与电网、消防、交通和施工作业安全五个部分。关于电网事故,现行《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虽明确了概念,但从目前电网和设备状况看,电网事故往往是由于设备事故引发的,可按照社会认同的标准列入设备事故范畴,而且设备事故也应根据设备损坏的程度来衡量。现行《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虽明确其“不作为处理和判定民事责任的依据”,但作为行业标准,按照我国立法原则,又不能不被法院采信为证据。因而其届定的电网和一部分设备事故对于供电企业有可能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在现阶段,农电企业应把电网事故细分,把可靠性管理纳入安全管理范畴,统一管理,区别对待。同时农电企业安全管理应更注重防范社会普遍关心的人身触电伤害、违章作业伤害和家用电器损坏问题,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作为事故进行处理。
2供电安全与经营生产的联系
农电企业如其它企业一样追求的目标是企业效益最大化,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加强农电企业安全生产,可降低企业风险,改善与政府、员工、民众的关系,提高企业声誉,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将是电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保证和基础,也是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农电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还必须进一步增供扩销,而增供扩销的基础就是安全生产。因此安全生产对于农电企业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电力安全管理包含发电和供电两个环节,而且使用同一标准,运用同一方法。在发电和供电实践过程中,电力安全管理深入到设备环节,强调保证体系与监督体系的运行,在安全生产中发挥了很好作用。从整个企业管理角度看,安全管理只是其中一个分项,而安全管理又必须对安全生产进行宏观控制,管理矛盾较突出。就目前农电系统中,安全监督部门多为监督与管理的双重职能。如一味强调纯监督职能,工作就会显得空洞,且缺乏力度,造成事前控制工作缺位。因此农电企业作为纯企业运作后,应把安全管理纳入日常管理活动中,制定新的管理流程,使安全监督部门在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一些重要环节上能实施监督。
3主要的实施方法
随着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社会和人们对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电能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其特殊的自然属性主要体现在不可或缺性和生产与使用的同时性上。因此农电企业生产的重要性更显突出。对这一点,电力部门较早地有明确认识,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安全管理理论,即电力系统传统安全管理的“三大机制、四大体系”。三大机制即安全生产的运行、约束和动力机制,“三大机制”是通过电力生产的规章制度、教育培训、严格管理、文化建设等长期工作实践形成的,是电力安全生产的长效运行机制;“四大体系”即党政行政第一负责人为首的生产指挥体系,与行政机构设置相同。并设专门分管副职具体负责;以党委书记为首的思想政治工作保障体系,与党群系统机构设置相同,包含工会及共青团机构;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保障体系,主要由技术主管部门、安全监察部门和各基层单位技术负责人组成;以上级安全监督部门为首的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包括各级独立的安全监督机构和专责安全监督员。目前强调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和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两大体系,实际上是把安全生产的三个保障体系统称为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但三个体系都应该充分发挥作用。
4生产技术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在农电企业安全生产日常管理活动中,有大量工作依赖于生产技术,从供电企业安全管理内容上看,人身安全、电网安全和设备安全都与生产技术有关。要降低人身事故风险率,除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外,还应在设备改造上多下功夫,尽量减少避免装置性违章,提高电气设备的绝缘防护能力,降低电气设备对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威胁程度;在电网安全和设备安全以及供电可靠性方面,更是与生产技术息息相关,从电气设备和电网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各环节上,都必须以安全可靠为出发点。由于电力行业属于高度危险行业,日常工作中大家都习惯于将安全与技术统筹进行考虑,有时甚至会将两个概念相提并论,等同看待,虽然这种做法有时准确,但也充分说明安全生产与生产技术的紧密联系性。从农电企业安全管理的主要方法上看,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进行事故调查和分析、落实三级安全教育、开展安全大检查、实施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管理等各项工作都离不开生产技术的保证。在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中,安全性评价、危险点控制、标准化作业等实际上大量的工作都是由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来完成的。所以安全技术与生产技术之间是既区别又联系的,在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安全生产实际和安全技术理论以及安全管理有关原理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加强。
参考文献:
1.预防为主的实际措施还没有到位。在实际落实中“,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一直处于消灭隐患的认识层面,对隐患的查处和事故预防措施的制订一般都以本单位或者同行业的事故经验总结为依据,可以说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一直是“防御式”的被动安全管理。这种管理方式的最大弊端就是,没有解决“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并没有真正做到风险管理的超前控制,即在工作之前就对工作环境和场所中可能产生的事故,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检查预测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力争将可能的事故消除在产生之前。
2.风险控制只注重点没有形成链。由于电能产品的特殊属性,不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储存,电能的生产、输送到最终的供给都必须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因此,各环节始终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电力生产的特殊性质要求电能的生产、供给及供给具有一定的连续安全性,只要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安全问题,都会导致连锁反应的发生,造成设备损坏,给生产人员带来安全威胁,从而导致大面积停电现象的出现,甚至会导致电网崩溃。当前,电力生产部门的风险控制或者没有,或者只做到了生产链上的某个点,风险控制不能渗透到电力生产的各个部门,存在事故发生的诸多隐患,这些小的漏洞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将会给电力生产带来不良的后果,极大地降低了电力生产的效率。
3.风险评估往往以偏概全。电力产品的生产、供给及销售是一个有机统一的庞大体系。因此,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要制定一套最全面的制度,处理措施要全盘进行规划,并建立起相应的组织,配备足够的人员,从而形成风险评估的专业化格局。而当前电力生产企业的风险评估,往往是基于某个人或某几个人的风险识别和判断,且没有固定的人员从事风险评估工作,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个风险控制小组,电力部门的人员没有细致的分工,工作人员分别对电力生产安全进行风险评估,由于每个员工对电力生产不安全因素的理解不同,评估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风险评估往往以偏概全,并没能揭示真正的安全隐患。
二、电力生产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的注意事项
电力产品的生产过程存在较高的危险性,因此在电力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工作流程。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风险因素主要围绕工作人员、电力设备及生产环境。例如:电力生产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及操作流程,存在违章操作的现象或者没有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电力设备陈旧老化现象严重,没有及时维护和更换,运行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电力生产也有特定的环境,该生产环境具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特点:电气及高压这类的设备较多,具有易爆性及毒性的物品较多,大多数的设备始终处于持续运行的状态等等,这些都会是电力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为此,结合风险管理的理念,电力生产企业应该着力做好五个方面的注意事项。
1.严格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对事故的预测不是仅仅凭借经验和事故总结,而是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区域划分下,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运用现代风险评估技术多角度、全方位进行风险分析,找出危险源,评价它的风险程度,制定对应级别的控制措施。这样就更加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使预防目标和手段更加科学。可以说,引入风险管理将使电力企业传统的“防御式”被动安全管理转向“攻防式”主动安全管理,使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更加科学与有效。
2.重视提高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将风险管理应用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时,需要围绕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因素进行,特别是要重视“人”的作用,即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风险管理意识、风险辨别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安全业务知识等等,关键内容就是事故的预防、关键环节的控制方式、重点监控措施、日常监控内容等等。在评估的过程中,要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风险的处理方面,要加强对评估结果的反馈以及反馈的响应工作,对于关键风险点的评估可以以隐患通知书或者其他专项整改方式的形式出现,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反馈结果的处理,提升电力生产管理的成效。
3.风险管理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要发挥出风险管理的效用,除了要遵循全面、系统的原则以外,还要将风险管理工作与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密切的结合,这样就能够将安全理论、经验教训与生产实践进行密切的结合,也可以将风险管理的效果发挥至最大化。此外,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与一线员工的沟通与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积极地吸取他们的建议与意见,将风险管理与作业方式和事故类型进行密切的结合,这样才能够将风险管理的成效发挥至最大化。
4.注重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的持续性。将风险管理工作应用于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中时,应该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进度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够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才能够令风险管理工作得到持续的改善,才能够推动风险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
5.完善风险管理的监督评价机制。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能够有效保证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在原有监督评价机制的基拙之上,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监督评价机制:
(1)电力企业应该在遵循电力行业安全监督规范标准的基拙之上建立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监督体系,对电力企业执行有关法律规范、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监督,这样能够有效督促电力企业按照电力行业安全生产规范进行电力产品的生产。
(2)电力企业还应该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评价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对电力安全生产状况开展综合评估,这样能够及时发现电力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安全事故,并且采取合理措施加以控制,这样能够确保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效果。
三、结语
【关键词】电力企业;行风建设;问题;改革措施
众所周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体系,而优秀的职工和稳定的供电体系正是电力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只有具备这两项要素电力企业才能更好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提高人们生活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目前电力行风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电力企业的发展,为企业带来了负面的社会效应,因此电力企业应立即采取改革措施,转变职工的错误思想,消除企业的不良风气,使电力企业在和谐、进取的氛围中快速发展。
一、电力行业作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1、电力行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长期的走访调查和群众举报,我们发现电力企业中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职工的服务态度较差,口气生硬,缺乏耐心,偶尔会与客户发生言语冲突;第二,常常一心多用,在工作时间处理私人问题,工作疏失、遗漏等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工作效率大幅度下降;第三,职工的服务不到位,没有向客户说明业务办理需要的手续和证件,造成客户往往需要多次前往营业厅才能成功办理,浪费了客户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第四,有些职工的个人素质较差,擅自违反企业规定,收取客户的好处费,帮助客户更改电表或其他配电线路,隐瞒实际的用电量,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利益。
2、导致电力行风问题的原因分析
(1)思想认识上的差距
电力企业的职工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个人素质不同,他们对工作岗位的理解也不一致,有些素质较低的职工极易在工作中犯各种错误。除了职工的个人因素之外,企业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企业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客户的权益,由此引发了客户的抱怨和不满,甚至影响了企业的社会形象,因而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2)管理体制和机制上的不到位
行风建设对电力企业的整个管理体系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不仅是在电力系统的构建以及安全生产方面,在营销和服务上也有着重要的体现。由于电力企业没有对自身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对行风建设也缺乏基本的认识,却舍本逐末将主要精力放在生产和营销上,忽视了服务的内涵及其对企业发展的意义,没有重视客户对企业和职工的评价,这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3)监督处罚力度还不够
电力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企业领导对职工的实际工作情况缺乏了解,也没有悉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得职工的作风问题很难被发现。同时,有些领导在处理问题上过于维护职工,认为家丑不可外扬,既没有召开会议公开批评犯事职工以警示他人,又没有对其进行严厉的处罚,而只是对职工批评教育了一番,就让其回到工作岗位,致使企业职工大多产生了侥幸心理,经常钻企业的管理漏洞,,在此情况下电力行风建设工作将难以有效的开展。
二、大力推进电力行风建设的有效措施
1、健全“三个机制”,形成行风建设良好运行体系
首先,电力企业应按照国家对电网系统的统一标准,建立高效的服务机制,使管理趋于规范化、透明化。电力企业应建立网站报修平台,并设置专职的客服人员24小时为客户服务,同时加强电话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客户提供更多办理业务和报修的渠道,迅速帮助客户解决各类用电问题。在窗口服务方面,要制定科学规范的服务准则,严格约束每个职工的行为,用微笑和热情打动每一个客户,始终将客户的需求放在首位,以提高职工整体的服务水平。其次,大力推广网站建设,实行监督机制,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和举报,借助公众的力量完成服务体制的改革。电力企业可以用网络信箱,公众热线,调查问卷收集群众的言论,并通过广大群众监督和管理企业职工,树立职工的危机意识,使其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暴露在群众的视野中,从而严格约束自己,做好岗位工作。电力企业应悉心听取群众的意见,不断完善服务工作,为优秀市民颁发荣誉证书和物质奖励,激发社会大众的热情,以促进行风建设的贯彻执行。最后,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落实岗位责任制度,使职工权责分明,做好分内工作,同时对于违反企业规章制度的组织和个人给予严惩,彻底杜绝类似现象的发生。奖惩制度还能够激发职工的热情和上进心,有助于企业行风建设的落实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2、重视职工队伍培训
制定详细的教育与培训计划,建立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的用人机制,实行准军事化管理,以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围绕优质服务中心工作,以窗口单位为重点,以一线工种岗位为核心,编制各工种典型技能项目培训标准及考评标准,采取技能比武、岗位练兵、考试考核等方式进行针对性技能培训。狠抓职工业务技能培训,严格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使职工队伍整体结构得到优化,不断提高综合业务服务水平。
3、建立三维评价体系
三维评价体系是电力企业行风内评的重要方式,包括第三方外部评价,监管部门联合评价和公司系统内部考评,第三方外部评价是引入第三方调查机构,对电力企业行风建设情况进行测评,用电话访问的形式避免面对面采访的尴尬,可以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监管部门联评是对第三方评价的补充,我们将主动征求政府和人民的建议,积极执行改革策略,切实做好服务工作。公司系统内部考评是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在企业内部实施年度考核;同时建立行风同业对标体系,季度评比各级窗口单位行风指标,并创新建立了行风风险防控信息系统,定期开展行风巡查、明察暗访等工作,实施行风建设日常监控。
电力行风建设是电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电力企业作为国家的龙头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尽心尽力为人民服务为己任,建立健全三个机制,对企业职工实施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同时重视职工的培训工作,提高其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并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通过社会公众实现企业的改革和转型,从而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为国家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
关键词:自然灾害;电力系统;影响;对策
一、电力系统在风灾、地震、冰灾等灾害中的影响
1、在引发电力系统的自然灾害中,风灾是最为严重的一种。日本的统计表明,其电力供给中所有故障的70%都是由架空输电线路的故障产生的。2005年登陆美国的数次飓风,都给登陆地区的电力系统造成极大的损失。其中飓风卡特里娜造成290万户用户停电,飓风威尔玛更是造成600万户用户停电。事实上,由强风暴所造成的大停电在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地呈现递增的趋势。
除了在强风作用下输电塔的倒塌,导地线的裹冰舞动也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导地线在裹冰的情况下,由于截面形状的改变,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即使在风速不高的情况下,也可能引起导地线的舞动。舞动是一种发散型的振动,振幅很大。日本对其国内的输电线舞动状况进行过较为全面的观测,通过研究发现,舞动所造成的事故包括线间短路和接地短路,所造成的损失包括电弧烧伤、断股、断线、杆塔损坏、倒塔、防振锤或间隔棒损坏等。
2、地震的发生也会对电力系统产生很大的威胁。近年发生的多次强烈地震都对所在地区的电力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这些破坏性强烈地震中,电力系统中高压变电装置的破坏尤其引人注目。在我国发生的地震中,也多次对电力系统造成严重威胁。例如: 1976年唐山大地震使电力系统遭受极大的破坏,从此展开了电力系统抗震的若干研究工作。
3、除了强风和地震外,其它的一些自然灾害也威胁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稳定。一些极端气候条件对电力系统的破坏还非常严重。除了冰灾、雪灾以外,洪水、沙尘暴等也会对电力系统造成很大的危害。
二、电网应对自然灾害的对策及建议
1、要不断提高电网的防灾抗灾水平,设计时应遵循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科学适用原则,综合政治、安全、经济等因素,充分考虑不同线路的重要性和差异性、同一线路不同地段的差异性、不同供电区域的差异性等因素。对重要线路提高设防标准,如重要电源送出线路、骨干网架、重点用户配电线路等;对跨越主干铁路、高等级公路、通航河流、重要电力线路以及运行维护和事故抢修特别困难的局部地段适当提高设计标准;对同样电压等级的线路,根据其在电网中的重要性,给予差异化的可靠度要求;从设计规范考虑,在不同地区建设的线路,针对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要有更详细的地区差异化设计原则。
2、自然灾害有许多不可抗力的因素,但有些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地域性和可预测性,在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上可以提前防范。随着当今气候变化加剧、环境恶化、资源过度开发等因素的影响,地震、台风、暴雨、冰雪等极端自然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率还会进一步加大。面对灾害我们有必要加快电力系统内部自然灾害预警机制的建立。加强与气象、地质、水利等相关部门的专业合作,形成电力行业自己的自然灾害数据解读能力,提高灾害预测和预警能力,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尽量把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水平。
3、加强电力系统相关技术及科学方法的研究,积极推进电力抗灾技术创新。研制和开发新型防冰雪、防污闪涂料及绝缘材料等抵御自然灾害的新产品,并加快其推广应用;优化导线、杆塔、金具等电网设施的设计,提高电网设施防强风、防冰冻、抗震减振等抗灾能力;研究输电设施故障测距、在线监测及报警系统、电力设施快速修复等技术,提升设备安全监测及防灾综合技术。应密切关注国内外先进的防灾研究方面的动态。
三、电力系统提高电力基建工程质量建议
1、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强网工程,构建坚强牢固电网
当前随着电网架构逐渐增大,系统日趋复杂,各级电网企业要针对电网系统存在的大面积停电风险和配网薄弱瓶颈制约等问题,以及近年来出现的自然灾害对电网造成的巨大破坏情况,增强风险意识,加大电网建设投资力度,通过加强电网技术改造,优化电网结构,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防范发生大面积停电和重大社会影响的停电事故,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水平,防范各类风险和灾害冲击.要全面分析电网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加强输,配电网薄弱环节的改造力度,深入开展互联电网安全防御体系,电网应急处理技术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完善电网安全稳定措施,构筑牢固的电网安全稳定"三道防线",强化电网安全的技术支撑,提高驾驭电网的能力.
2、强化电网调度运行管理,厂网共同维护系统安全
大电网的调度运行日趋复杂,对电力调度运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电力调度机构要从维护电网安全稳定出发,进一步加强调度运行管理,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加强负荷预测与监控,完善应急预案,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故,防范和化解电网风险,要严肃调度纪律,做到令行禁止.发电企业要服从调度管理,严格按调度指令安排运行生产,积极配合开展涉网安全性评价工作.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涉网技术协调问题,加强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厂网共同努力保障系统安全.
(1)管理控制难度大,监护困难。由于施工流动性大,现场工作负责人担负现场技术监督、安全技术监督、现场材料调配、政策处理等多重工作,导致安全监护比较困难,力度不够强。
(2)危险系数大,预见性不强。因施工内容涵盖面广,临时用电、起重设备、脚手架、高空作业、现场消防设施等繁杂,且有的环节需同步进行,导致监护不全面。
(3)现场布置杂乱,环境不优。随着施工项目的推进,不同材料,工器具陆续进场施工,材料繁、杂、多,隐藏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没有真正实现“计划、实施、检查、优化”的封闭管理。
(4)作业人员麻痹大意,意识不强。由于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人员来自不同层面,安全生产意识不够强,存在侥幸心里且对外包队伍没有真正纳入管理。
二.关于加强现场管理的几点建议及措施
(1)测算工序,合理布置现场是基础。施工现场是电力安装企业占领市场的前沿阵地,施工现场的人员、设备、材料流动性很大,随着工程的进展,需要不同专业的人员进出现场,不同用途的机械设备也随之进入或撤出现场。特别是施工材料,种类多,消耗大,哪些材料该进,哪些材料要缓进,进多少,都要根据工程进度需要,及时调动调整。如果不该进场的进了场,就会造成现场拥挤混乱,不但影响施工的正常秩序,影响施工进度和安全,还可能浪费材料。为此,管理者必须熟悉工程工序,实行安全策划工作,对各工序所需的人力、物力进行准确测算,把安全管理分解到“人、机、料、法、环”每一环节,并根据场地、环境、条件指挥调度,才能使现场安全管理有序进行。
(2)以人为本,创建工地文化是前提。针对流动性大,监护不全面这一弊端,施工企业要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建设工地文化为落脚点,关注一线员工智力、体力、情绪、心理情况的变化,定期开展员工思想动态分析,及时做好员工“心理消缺"工作,在施工现场制作移动警示牌,安全标语,安全漫画、操作规程等集亲情呼唤为一体,对危险区域跟踪警示,实现全程有形监督,为一线职工创造具有人情味的安全文化环境。
(3)科学挑选项目经理是关键。项目经理是一线指挥员,是项目的管理者,他们的行为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而且关系到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劣和成败,所以选好选准项目经理是现场安全管理的关键。在现场管理中,项目经理由于工作多,压力大,事无巨细都得过问,都要拍板,如果没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不可能当好项目经理的。所以要求项目经理必须要做到脑勤、腿勤、嘴勤,深入施工现场进行督促检查,及时全方位地掌握现场的实际状况;指出并纠正现场存在的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及时推广先进的工作方法与经验,做到在工作过程中实施不问断指挥,在现场查实情,管实事,求实效,才能扎扎实实的搞好安全生产工作。
(4)作细作实《应急预案》是保障。近年来,电力行业各类重大、特大事故接连不断,我局依据自然灾害建立了《抗台抢险应急预案》《防汛防潮应急预案》《应对大面积停电应急抢修》《防中暑预案》等,但却忽视了地理位置的预案。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桐庐处于山区,山高密林,电力施工人员需时常出没于山林之间,会时常遇到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特别是夏季,毒蛇,马蜂,蜈蚣、外出活动比较频繁,作为电力安装企业,危及外线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施工企业应该提高预见性,建立相应的《防毒虫咬应急预案》《消防应急预案》、《防中暑应急预案》等,以确保现场施工的人身安全。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各国联系愈加密切,各个行业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作为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电力行业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电力企业为了能够谋求长远发展,占据更大市场份额,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能够更为准确的定位企业发展方向。但是就当前我国电力行业建设现状来看,多数电力企业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存在众多问题,严重制约电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由此,本文主要就精细化管理在电力营销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改善建议,以求更好的推动电力行业长远发展。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电力企业;营销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创新型管理技术,主要是将企业管理体系细化,采用更为规范、科学的管理手段优化企业管理流程,明确企业管理目标,协调各个部门,有序开展工作。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应用在电力企业营销管理中,能够有效落实管理工作职责,明晰工作开展方向,结合实际需要,就管理工作重点有目的、有意识的开展营销管理工作,并健全和完善相应管理制度。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逐渐朝着更为专业的现代化企业方向发展,创造更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电力企业市场竞争力,促使电力企业能够健康持续发展。
1我国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现状
就我国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现状来看,总体成效偏低,其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电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以及经济效益的获取。当前我国电力行业主要是采用煤电联营的方式,这种方式是以牺牲自然资源来获得经济效益,这种经营方式不利于我国电力行业的持续发展,发展模式存在较大局限性。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后,电力企业为了能够谋求长远发展,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施产权多元化经营模式,多种产业剥离,为电力竞价机制完善奠定基础。电力市场竞争激烈,竞争对手主要分为用户型售电公司、资产型售电公司、服务型售电公司以及电源型售电公司等四类。电改9号文后,逐渐向社会资本开放,电力相关产业纷纷成立或者入股售电公司。当前我国电力市场营销存在一些诸如管理理念落后、供电产品更新不及时以及营销手段单一等问题,无法有效的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此外,电力企业对于市场扩展力度不够,企业内部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实际工作中过于敷衍以致于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工作水平迟迟未能得到有效提升。
2电力企业营销管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意义
2.1有助于实现企业管理目标
在电力企业营销管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方法,同时也是对管理工作的高要求。在实际管理中需要注重细节管理,结合电力企业实际经营发展情况,明确管理目标,科学合理的分配工作职责,将工作落实到实处。精细化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应用过程中,能够有效解决电力企业营销管理人员素质低、安全生产管理意识不高等众多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不仅有助于为电力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还能够为电力企业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2.2强化电力企业管理工作执行能力
为了保证电力企业能够朝着长远目标持续发展,应做出规范化的管理要求,确定管理方向,协调电力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工作,注重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完善,从而实现有效的营销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切实贯彻精细化管理理念,从而推动企业长远发展。此外,电力企业营销管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模式,能够大大缓解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改善传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细化营销管理环节,降低企业经营管理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3精细化管理在电力企业营销管理中应用策略
电力企业精细化管理,首先需要结合企业自身实际经营情况,制定精细化管理目标;严格遵循电网为基础,技术为支撑以及服务是保障的原则,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提供更为优质和全方位的服务;实行商业化运营,推行法制化管理,政企分离,需要严格遵循商机政府制定的营销策略,开展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
3.1精细化管理的创新
当前市场竞争激烈,企业谋求长远发展首要树立良好的品牌信誉,形成长期的品牌影响力,赢得众多消费者的信赖和支持。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同样要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信誉,营造更为积极向上、绿色的正面形象,赢得市场良好口碑,可以吸收和借鉴国外优秀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引进竞争机制,以消费者的利益为本,为消费者提供自由选择供电企业的权利,消费者可以结合实际需要,市场燃料价格等因素,全面了解电力市场供电价格变动,最大程度提升服务质量。基于此,电力企业应用精细化管理,首先需要加强企业的营销管理模式的创新,能够结合市场实际需要,制定更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营销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就是将以往忽略的细节问题放大来看,从小事中不断创新,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
3.2过程精细化管理
推行精细化管理,首先应从内部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和工作态度抓起,明晰岗位职责,细化职责要求,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机制,落实责任制度,权力层层分担,相应的责任也由不同部门、不同人员承担,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形成处处有管理,人人会管理的工作机制。
3.3建立专业化的岗位职责体系
电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应注重迎合市场需要制定管理目标,将企业自身利益作为营销管理核心内容,将营销管理工作指标细化,实现精细化管理,制定考核制度和分级制度,将工作职责落到实处,最大程度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同时引进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工作实行全面的信息化管理。电力企业精细化营销管理,将岗位绩效指标作为企业经营风险指标,重点实行风险控制机制,考核电力企业各个部门所属指责的质量,营销部门则是收获利润的多少。
作者:刘红华 彭伟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国网湖北鄂州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王宇皓.精细化管理在电力营销管理中的应用[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24(2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