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物流服务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现代物流;发展特点;发展趋势
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是经济快速发展所必须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基础和运作的好坏意味着经济发展是否活跃、商业是否发达。物流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一个过程。认真研究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特点及趋势,积极探索现代物流发展的对策,对于进一步促进我国物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代物流的主要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一)现代物流的主要特点。(1)物流反应快速化。物流服务提供者对上、下游的物流、配送需求的前置时间、配送间隔越来越短,物流配送速度越来越快,商品周转次数越来越多。(2)物流功能集成化。现代物流着重于将物流与供应链的其他环节进行集成,包括物流渠道与商流渠道、物流渠道之间、物流功能、物流环节与制造环节的集成等。(3)物流服务系列化。现代物流强调物流服务功能的恰当定位与完善化、系列化,与传统物流相比,在外延上向上扩展至市场调查与预测、采购及订单处理,向下延伸至配送、物流咨询、物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策略建议、货款回收与结算、教育培训等增值服务;在内涵上则提高了以上服务对策的支持作用。(4)物流作业规范化。现代物流强调功能、作业流程、作业、动作的标准化与程序化,使复杂的作业变成简单的易于推广与考核的动作。(5)物流目标系统化。现代物流从系统的角度统筹规划一个公司整体的各种物流活动,包括物流活动、商流活动、公司目标之间及物流活动之间的关系,以求整体活动的系统化、最优化。(6)物流手段现代化。现代物流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与管理为销售提供服务,生产、流通、销售规模越大、范围越广,物流技术、设备及管理越现代化。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等得到普遍应用,实现了物流手段的自动化、机械化、无纸化和智能化。(7)物流组织网络化。现代物流有完善、健全的物流网络体系,网络上点与点之间的物流活动保持系统性、一致性,保证了整个物流网络有最优的库存总水平及库存分布,运输与配送快速、机动,既能铺开又能收拢。(8)物流经营市场化。现代物流的具体经营采用市场机制,以“服务一成本”的最佳配合为总目标,通过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实现最佳组合与经济效益。(9)物流信息电子化。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物流过程的可见性明显增加,物流过程中库存积压、延期交货、送货不及时、库存与运输不可控等风险大大降低,从而可以加强供应商、物流商、批发商、零售商在组织物流过程的协调和配合以及对物流过程的控制。
(二)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1)物流的系统化趋势。现代物流包含了产品从“生”到“死”的整个物理性的流通全过程。它通过统筹协调、合理规划,控制整个商品的流动,以达到效益最大和成本最小,同时满足用户需求不断变化的客观要求。物流系统也就成了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社会系统,即适应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物流无国界”的发展趋势,因此,物流的系统化是一个国家流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物流的系统化可以形成一个高效、通畅、可调控的流通体系,可以减少流通环节,节约流通费用,实现科学的物流管理,提供流通的效率和效益,进而提高国民经济的质量与效益。(2)物流的信息化趋势。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物流无国界趋势,当前物流业正向高科技、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与国际互联网的应用、物流条码的使用,使物流质量、效率和效益的提高更多地取决于信息管理技术。这使整个物流过程信息的传递更加方便、便捷、准确,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现代社会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各种高科技信息手段在流通领域被广泛应用是一种必然要求。(3)物流中心、批发中心、配送中心的社会化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配送中心、物流中心、批发中心应运而生,它不仅可以进行集约化物流,而且可以节约大量的社会流动资金,实现资金流的合理化,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提高社会效益。显然,完善和发展物流中心、批发中心和配送中心是流通社会化的必然趋势。(4)仓储、运输的现代化与综合体系化趋势。物流离不开运输与仓储。仓储现代化、要求高度的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组织起高效的人、机、物系统。运输的现代化要求建立铁路、公路、水路、空运与管道的综合运输体系,实现“一条龙”服务。所以发达国家都致力于港口、码头、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立体仓库等建设,为了较少运输费用,大力改进运输方式,采用先进物流技术,开发新的装卸机械,应用现代化物流手段和方式,使仓储与运输呈现综合体系化趋势。(5)物流与商流、信息流一体化趋势。按照流通规律,商流、物流、信息流是三流分离的。商流解决的是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实现,经过商流,商品变更了所有权;物流解决的是商品生产地与销售地域的位移、生产时间与销售时间的变更和商品价值的实现;信息流解决的是商流和物流之间的信息传递,它们是纵横交错、相互交织的信息流的综合。在现代社会,不同产品形成了不同的流通方式与营销途径,要求物流随之应变。许多国家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已实现了商流、物流、信息流的统一,而且这种“三流”一体化趋势已逐渐为物流界人士所认可。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一)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一些制造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功能整合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群体。
(二)我国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交通设施规模迅速扩大,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物流园区建设开始起步,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物流技术设备加快更新换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
(三)我国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物流统计核算和标准化工作,以及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等行业基础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不过,与国外物流业高度发达相比,我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存在一些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一是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高出发达国家1倍左右;二是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和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还相当普遍;三是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尚未建立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物流园区、物流技术装备等能力有待加强;四是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对资源整合一体化运作形成障碍,物流市场还不够规范;五是物流技术、人才培养和物流标准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物流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
三、发展我国物流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应对金融危机的迫切需要。一是要解决当前物流企业面临的困难,需要加快企业重组步伐,加强做大,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抗风险能力,保持产业的平稳发展;二是物流业自身需要转变发展模式,向以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业发展,通过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多样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提供自身竞争力;三是物流业对其他产业的调整具有服务和支撑作用,发展第三方物流可以促进制造业和商贸业优化内部分工、专业核心业务、降低物流费用,提高这些产业的竞争力,增强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
(二)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
观要求。一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和全球销售的发展模式,要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和产品供给时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增强国民经济的竞争力。二是为了适应国际产业分工的变化,要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完善物流服务体系,改善投资环境,抓住国际产业向我国转移的机遇,吸引国际投资,促进我国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三是随着全球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要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培养国内现代物流服务企业,提高物流服务能力,应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物流企业竞争。
(三)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
必要保证。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我国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水平将进一步提高,货物运输量、社会商品零售额、对外贸易额等将大幅度增长,农产品、能源、原材料和进出口商品的流通规模将显著增加,对全社会物流服务和物流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中西部地区要求改善物流条件,缩小与东部地区的物流成本差距,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促进区域间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四)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重要举措。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有利于加快商品流通和资金周转,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有利于提高服务业比重,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增加城乡就业岗位,扩大社会就业;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缓解交通拥堵,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国内外、城乡和地区间商品流通,满足人们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的物流服务需求,扩大居民消费;有利于国家救灾应急、处理突发性事件,保障经济稳定和社会安全。
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路径
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回升,物流需求会持续增加,服务价格将有所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也会进一步改善,建议进一步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一)做好政策落实。要根据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各地实施细则的内容,尽快细化政策措施,使行业发展得到政策支持,物流企业能真正得到实惠。
由于现代综合物流服务已经得到货主的青睐,而实力雄厚的物流服务商已经与供应商或制造商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物流服务商的服务模式实际上已经占据着大量货代业务市场份额。
货代公司要立足发展,不能停留在传统的运营模式上,否则自身的生存都是个问题。货代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状况和服务特点向综合物流方向延伸服务内涵。这个延伸可以在现有服务基础上,向前延伸货物出厂、检查、包装,或向后延伸到仓储管理和配送,从而将整个服务贯穿于全程物流活动之中。
货代公司的发展必须向现代综合物流服务转化,并按照现代物流服务的特征改造企业,而网络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对于货代公司来说,可以比喻为一张物流网,这张网横向贯穿于企业的整个供应链,纵向贯穿于企业的各个部门。有了这个网,现代物流的服务特征才充分显现出来。它是企业组织、协调和控制能力的体现,也是企业经营管理实力的综合反映。
通过对传统货代企业的研究,我总结现有货代企业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具有如下特点:
1.部门与部门、公司与客户、公司与合作伙伴没有形成开放、统一管理的信息网络,各部门以信息孤岛的形式存在。
2.各部门的业务应用系统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各系统间互相独立和分散,很难进行数据的共享或建立数据连接;体现在业务和管理上,各部门不能进行高效的协作运作,管理层不能有效进行集中管理。
3.现有的货代系统不能满足业务向物流服务转型的需要,只注重某个环节的业务流程,不注重系统的开放和扩展。
4.没有建立以客户服务为经营思想的信息系统,只注重单项零散业务,没有大客户综合物流需求的信息处理能力。
通过以上研究和总结,我们认为货代企业向物流服务转型,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要实现以下几个转型要素:
1.建立企业的综合物流信息管理系统,需达到以下目标:
a.整合和提升企业的物流资源
b.发展伙伴联盟,建立网络服务体系
c.构建企业控制管理中心和协调中心
d.建立部门间的资源共享和高效业务协作
e.建立处理各个物流环节的业务操作系统
2.建立由业务管理向客户管理的转化体系
大部门货代企业都是从本部门利益出发、被动地接受客户的服务指令,没有主动地为客户进行物流流程的重组或优化。货代公司要改变传统的经营观念,观念改变的同时要伴随着公司的营销体系、组织架购、运行体系和管理体系的变革。
3.以市场为导向,由区域服务向网络规模经营扩张
这个扩张策略并不是盲目的投资建设,而是根据市场的需求,根据自身业务的特点,用客观和发展的眼光扩张扩容,并用网络技术手段管理控制各节点业务,及时地听取客户的反应,制订高效的网络服务策略。
4.由分散经营模式向一体化经营模式过渡
现有货代企业往往部门繁多,业务分散不集中,形成了各自为政的多个利润中心格局,没有形成综合物流服务的竞争力。而现代综合物流服务体现的是公司整体的合力和竞争实力。统一的指挥和管理中心、一个利润中心、多个操作中心将是现有中小型货代企业向物流服务转型的重要指导思想。
[关键词]物流业;物流服务模式;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F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02-0080-02
河南在全国商贸大流通格局中有着重要地位,而中国最适宜发展物流的城市榜中却没郑州,是什么原因使得河南省虽具有发展现代物流的极大优势,却与经济发达的省份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呢?我们将针对河南省物流服务业发展特点开展该省的物流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
1 河南省物流服务业发展特点
为了对河南省物流服务业发展特点进行说明,我们通过采用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对河南省物流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利用测定各地区物流业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对我国地区物流发展状况的测评与分析后,可得知2003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物流发展状况,其中河南省的因子综合得分排名在全国为第13位。各因子得分和排名如下:F1“物流服务因子”为0.94,排名第6。F2“经济发展因子”为-0.43,排名第18。F3“企业物流效益因子”为0.17,排名第14。F4“企业资产贡献因子”为-0.68,排名第24。
从各因子的综合得分上分析发现河南省物流服务业发展与其他省有较大的不同:河南省的“物流服务因子”F1上得分最多,说明河南传统交通运输业的客运、货运、邮电量之和较大,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河南拥有好的客运、货运、邮电等物流服务条件,这就为河南物流服务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但是F1的排名与F2、F3、F4的排名极不对应,特别是F4“企业资产贡献因子”和F2“经济发展因子”远远落后于发达省份,说明河南省属于被动消费大省,虽有发达的交通、畅通的道路,没有加工装备制造业和相关工业产业集群的支撑,省会城市郑州市只是物流的“十字路口”,河南省的物流发展仅使得过境货物更顺畅,从另一方面来看反而削弱了河南省物流发展的区位优势。
2 河南省现代物流服务业发展模式
2.1河南省现代物流服务业发展模式选择依据
通常我们从区位优势、城市经济实力、物流总量、城市基础设施、社会发展条件和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来分析区域物流发展所具备的环境条件,这也是现代物流服务业发展模式选择的主要依据。河南地处中原,连接南北,是物流、人才流、信息流的天然枢纽,这一优势是其他省区不可取代的,已经形成立体宽广的交通运输、信息交流的体系,为经济结构转换提供了优越的基础环境,为区域物流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提供了服务需求与服务运作的支持。但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河南省的区位优势会逐渐减弱,据我们研究: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首位度偏低,作为中部地区区域物流体系中心的基本动力弱于中部武汉、济南、西安。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和重要的能源基地,初级产品比重大,产品附加值低,所属城市在全国范围内对外部空间经济影响有限。河南省虽然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不小,但却存在运输设施布局不合理,各种运输方式的市场范围交叉严重的现象,还遇到诸如管理体制、市场培育、物流存量资产整合、物流公司“蒸发”等问题。现代物流发展的基本动因和区域经济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动力也是考虑现代物流服务业发展模式选择的依据。
现代物流服务产业的发展,是社会经济作用力、相关产业作用力和产业自身作用力三层性质不同的作用力逐级推动共同促动的结果,也是区域经济分工和协作的结果。河南是农业大省,目前还处于以促进第一、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为实现工业化奋力爬坡的发展时期,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不高,工商企业选择外包物流服务的很少,现代物流源头实际需求不足。
2.2河南省现代物流服务业发展模式选择
在对河南物流服务业特有的发展环境和内在动因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认为适合河南省现代物流服务业的发展模式应当是基于供应链的区域物流经济联系发展模式;基于河南重点产业集群的物流发展模式。
2.2.1基于供应链的区域物流经济联系发展模式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有供应链管理理念的企业会更注重于其核心能力的培养,而将非核心竞争力的职能如运输、储存等外包,随着企业横向边界的扩展,生产要素的配置不仅涉及生产要素在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以及产业之间的分布与组合,更涉及生产要素在地区之间的流动与组合。为此,河南省的物流发展必须站在大市场、大流通的总体布局,选择合适的物流业规模和发展顺序,积极发展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及西部地区的产业合作,实现信息互通和商品互换,以产业合作促进物流合作与竞争,以为东部经济服务的主线,推进区域物流快速发展,加强基于供应链的区域物流经济联系的内容是指协调好各产业供应链上、中、下游和建立综合运输大通道实现货物的无缝对接。
处于中部的河南省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由于原料在各产业供应链中是生产的源头,所以能否将河南省的矿产资源顺利运到供应链上游的客户手上是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应鼓励平煤、义煤、郑煤、鹤煤、焦煤、永煤、神火等大型煤炭集团与宝钢、武钢等大型煤炭消耗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一体化运营。河南省还有各类配套件、零部件加工生产企业,它们是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及西部地区的产业合作的组成部分,应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零部件采购、研发和供货体系。郑州作为全国较大商业中心,所以应做好各类产业供应链下游产品的商贸物流配送,通过商贸物流的合理组织,全面推进郑州现代商贸城建设。
河南省是以京广、欧亚大陆桥铁路为主的交通型省区,属中间物流带,区域内物流基础设施良好,区内物流经济联系密切,但区际对外联系强度不大,如何进一步提升综合交通体系有效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优化网络布局,整合各种运输资源,强化衔接协调,实现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的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实现货物的无缝对接,是河南要建设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2.2.2基于河南重点产业集群的物流发展模式
关键词:传统储运企业现代物流企业组织变革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和客户需求的个性化,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尽管我国传统的储运企业在发展物流业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难以达到我国现代物流的要求。其中,组织变革是传统储运企业在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现代物流企业是传统物流企业的发展
现代物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很好地满足客户需要,其具有传统物流企业不具有的优越性,传统物流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得到发展,必然要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
现代物流企业是多种物流功能的集成。现代物流将传统的独立的物流功能通过科学、合理的流程组织起来,从而使客户获得最佳的配送方案、最短的物流时间、最高的物流效率、最安全的物流保障和最低的物流成本,形成了一种有效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发挥物流能力的服务体系。
现代物流企业将传统物流作业与客户需求联系起来。现代物流企业采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实现企业销全过程的计划和控制,从整体上完成最优化的生产体系设计和运营。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机统一,降低了社会生产总成本,实现供应链各环节多赢的战略目的。
现代物流企业强调了物流服务的宗旨即客户第一。客户的需求决定物流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在生产趋向小批量、多样化和消费者需求趋向多元化、个性化的情况下,现代物流企业强调发展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项目。
现代物流更着眼于物流作业流程的管理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通过对物流的跟踪,现代物流企业可随时了解物流状态,更好地适应现代生产节奏和产品销售计划。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与现代物流的紧密结合和广泛应用进一步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促进了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
现代物流业中国际兼并与联盟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当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大潮之中,不仅全球航运界的各大船运公司跨国兼并、联盟、联营如火如荼,国际物流业也在加速集中,传统的储运企业必须向现代物流业发展才能满足自身发展的要求。
现代物流企业的组织特性
传统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必须符合现代物流企业的组织特性。传统储运企业在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过程中应对这些特性引起重视。
现代物流管理实现了由粗放化向集约化转变。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在于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物流功能的集成化、物流服务的全程化、专业化、物流作业的机械化、物流过程的供应链化、物流方式的共同化、物流组织的网络化。也就是说,现代物流业追求的是物流的集约化而非粗放化。
现代物流使物流实现了由职能化向过程化的转变。现代物流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物流过程”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组织构建方式。物流过程化的组织能够跨越企业各职能部门、地区部门甚至企业之间而有效地组织物流活动,从而提高物流整体效率,从根本上改变由职能划分部门给物流组织带来的弊端。
现代物流要求组织结构由垂直化向扁平化转变。传统的科层组织造成管理的机械、僵化、失灵,组织扁平化用价值观点剖析和调整过程,精简中间管理层,撤销对价值增值或主要目标毫无贡献的职能部门,精简不直接为产品增值的环节和工作岗位,删除不必要的审核、检查、控制等不增值的活动。
现代物流服务由固定化向柔性化转变。通过柔性管理以灵活的生产方式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使生产与市场变化保持一致,以获得更大的利润和长久的发展。企业物流系统在强调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有极强响应能力的同时,还要快速响应生产及企业物流系统内部各环节的变化,及时有效地协调各环节的关系,使之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
现代物流组织由实体化向虚拟化发展。虚拟物流组织使各成员仅保留其核心能力和资源,通过信息技术、突破原有组织的有形边界,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以最小组织来实现最大的物流职能。虚拟物流组织具有的快速响应市场变化能力,利于分散物流风险,利于企业抓住有利的物流机会和利用外部物流资源,专注于物流核心业务。
传统储运企业的组织变革策略
为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传统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除了在设备、设施、技术上的改进之外,对组织做相应变革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主要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行经营战略调整,提高物流服务意识
传统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首先要加强对物流的认识,根据物流的运作规则和市场需要,调整经营战略。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将满足客户需求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宗旨。从原有本业出发,提供多方位、全方位的物流服务;与用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参与供应链的管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物流服务等,提高现代物流服务意识。
(二)重组业务流程,整合企业资源
我国传统运输企业可通过再造,实现以分立的职能部门为基础的业务流程到以跨越大多数或所有的功能活动为基础的核心流程的转变。与此相适应,企业的物流组织应由传统的垂直职能组织转化为以流程为导向的水平组织模式。传统储运企业流程重组应以系统思想为指导,应将内部流程系统纳入到客户和协作者的整个供应链物流系统中。利用现代物流技术和管理理念,不断调整平衡物流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以适应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三)不断创新,提高企业组织的适应能力
客户需求是现代物流发展的驱动力,传统物流企业必须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才能使组织变革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增强物流企业组织的适应能力。在生产领域同工业企业紧密结合,围绕工业企业的物流需求提供物流服务。
(四)立足传统物流服务,增值延伸服务
我国的传统储运企业积累了大量适合国情的经营管理经验和丰厚的基础资源,这些管理经验和资源在先进的现代综合物流管理理念指导下,使其在业务功能方面具有明显的可延伸性和继承性,有利于通过改造重组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通过不断地改善服务水平,增值多元化、个性化的延伸服务,提升服务档次,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的步伐。
(五)增强企业的组织柔性,提高组织结构的适应能力
传统的僵化、机械的组织结构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物流的需要,只有结构简洁,反应灵敏、迅速,灵活多变的柔性组织才能适应现代化高柔性生产技术的要求。在现代物流活动中采用组织结构模块化、扁平化及团队工作方式等能有效地提高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增强传统储运企业的组织柔性,是适应当前技术发展的特征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必然。
(六)组建物流战略联盟,发展综合物流
我国目前的传统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必须依靠不同的企业根据不同的核心能力组建战略物流联盟,现代综合物流服务强调为客户设计整套的物流解决方案,把客户的利益与自己的综合物流服务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通过不同的企业组建的物流联盟,实现跨行业、跨区域经营是我国发展综合物流服务的有效途径。
此外,在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过程中,对员工进行技术与管理技能的培训与普及,可更好地为企业转型提供支持。因此,企业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应采取各种方式对企业内的物流从业人员进行物流专业培训,以满足企业对组织变革中的物流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瑛.技术创新对物流企业组织形式的影响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
2.邸亚娟.对我国物流企业组织结构的新认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5)
3.刘东玉.中小物流企业战略联盟问题研究[J].航海技术,2005(5)
一、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意义和现实基础
(一)发展现代物流已成当务之急。现代物流是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物流装备,整合传统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环节,实现物流运作一体化、信息化、高效化运营的先进组织方式,也是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加快推进的背景下,供应链竞争已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形式,发展现代物流已成为推进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而提升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有助于推动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有助于改善发展环境和满足社会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实现集约式发展,提高经济竞争能力和人民生活质量。
(二)发展现代物流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是典型的“两头在外”型经济,商品大进大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物流市场发育具有较大潜力。物流设施条件逐步改善,省内已形成“四小时公路交通圈”,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57个,铁路、内河等运输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规模、技术等水平居国内前列。现代物流发展已经起步,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和专业市场开始引入现代物流理念加快转型提升,工商企业开始注重通过优化内部物流管理来提高竞争能力,无水港、物流配送中心等一批现代物流设施加快建设。
(三)发展现代物流也存在不少问题和障碍。全社会的现代物流理念有待提高,物流服务企业规模小、服务方式和手段单一、技术装备水平不高,企业物流管理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水平还比较低,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程度还不高,物流设施的布局和建设距现代物流发展需要还有不小差距,条块分割、技术标准不统一、高级人才匮乏等问题还阻碍着现代物流的发展。
二、发展现代物流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四)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发挥的比较优势,以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为核心,按照现代物流理念,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加快培育现代物流市场体系,加快完善现代物流设施网络体系,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信息体系;努力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服务系统,构筑有效减轻环境负荷的绿色物流服务系统,构筑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的高效便捷物流服务系统;促进物流运作的一体化、信息化、高效化、规模化,不断提高产业和环境的国际竞争力。
——突出比较优势。发展现代物流,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专业市场发达、块状经济特色明显、经济外向度高、深水港口资源丰富、体制机制较为灵活等优势,探索具有特色的现代物流发展之路。
——突出现代物流理念。坚持系统和整合的理念、高度专业化分工基础上各物流环节一体化运作的理念、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在物流领域广泛应用的理念,加快推进现代物流发展,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整体效率。
——突出创新推动和开放带动。打破部门和地区分割,加快资产重组和机制创新,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积极引进国际国内资金、技术、人才,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和合作,建立有利于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的开放式要素配置机制和运行机制。
——突出企业主体培育和规划引导。加快现代物流微观主体培育,努力扩大物流市场需求,不断改善物流供给,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合理布局重大物流基础设施,规范物流市场秩序,促进现代物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五)发展目标。争取到2011年,一批现代物流服务企业成长壮大,一批现代物流设施建成投入使用,一批工商企业物流优化管理取得明显成效,现代物流服务方式逐步在物流活动各领域得到应用,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设施网络初步形成,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等现代物流枢纽初具规模,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水平处于国内前列,口岸通关“一站式”服务基本实现,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有所降低。力争到2012年,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企业,形成若干具有较强集聚辐射功能的物流枢纽,形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方便居民生活的现代物流服务系统,企业物流管理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物流成本占GDP比重明显降低,现代物流业成为服务业中的新兴支柱性产业,现代物流发展总体水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
三、现代物流市场体系建设
(六)把培育物流市场作为现代物流发展的重中之重。建设现代物流市场体系,必须把扩大物流需求与改善物流供给结合起来,把推进工商企业物流优化管理与发展社会化、专业化物流服务企业结合起来,把物流市场培育和物流市场规范结合起来,建立高效、有序的现代物流市场。
(七)优化工商企业物流管理和扩大物流市场需求。引导和支持工商企业转变管理观念,按照现代物流理念,采用先进信息技术和物流装备,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方式,积极参与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剥离低效的运输仓储功能和业务,优化供应链管理,建立高效低成本的物流管理模式。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和连锁经营,拓展配送市场空间。
(八)积极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企业。努力推动运输、仓储、邮政、货运等企业向现代物流服务企业转型,积极发展农产品、医药等行业物流,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大力引进国外优势物流服务企业,重视引导社会资源进入现代物流服务领域。
(九)建立良好的物流市场秩序。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建立健全物流服务规范和价格机制,加强信用制度建设;打破条块分割的体制障碍,建立统一的物流市场;积极培育物流市场中介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管,形成公平、有序、竞争的物流市场环境。
四、现代物流设施网络体系建设
(十)现代物流设施网络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重要支撑。建设物流设施网络体系,必须坚持规划先行、需求导向和市场化运作。充分考虑全省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特点,突出与口岸、专业市场、产业园区相配套的物流设施建设;充分考虑与全省综合交通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规划的衔接,实现物流设施的合理布局;充分考虑制约现代物流发展的瓶颈,加强现有设施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利用和枢纽节点设施的建设,逐步形成区域性物流枢纽、综合性物流园区、专业化配送中心等多层次、点线面有机结合的高效物流设施网络体系。
(十一)建设现代物流枢纽。依托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重点培育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四个现代物流枢纽。杭州应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和航空、公路、铁路和内河航运等设施的优势,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和制造业基地等产业优势,合理规划建设物流设施,加快形成以城市配送物流、中转物流和航空物流为特色的全省重要的综合物流枢纽。宁波应围绕深水港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发挥海陆空和口岸等综合优势,加快完善集疏运网络;通过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整合资源,加快形成以港口为依托,以国际物流为重点的长江三角洲国际物流枢纽。温州应依托区域发达的产业基础,充分发挥体制机制和区位优势,合理开发海陆空交通资源,合理规划建设物流设施,加快形成浙南闽东北区域物流枢纽。金华-义乌应依托交通枢纽和专业市场,发挥国际、国内商品流通发达的优势,加强与沿海港口的合作,加快形成浙中区域物流枢纽。
(十二)合理规划建设物流园区。物流园区建设应因地制宜,合理定位,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有序推进,防止一哄而起和各种变相圈地行为。依托港口和交通枢纽,紧密结合港口集疏运网络和“大通关”建设,合理布局建设枢纽转运型物流园区;依托中心城市,紧密结合城市化和传统仓储运输、批发零售业转型提升,合理布局建设都市配送型物流园区;依托大型专业市场,紧密结合联托运市场的改组改造,合理布局建设市场流通型物流园区;依托发达的区域块状经济,紧密结合传统产业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合理布局建设产业基地型物流园区。物流园区的空间形态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充分考虑物流市场需求,有形与无形结合,园内与园外互动,着重在物流服务功能的完善、物流服务效率的提高和物流成本的降低上下工夫,提升港口、城市、专业市场和产业园区的综合竞争力。
(十三)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按照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交通运输规划,加强物流园区与交通主干线规划建设的衔接,积极推动适应多式联运发展的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和城市道路等设施建设力度,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有力的设施保障。
五、现代物流信息体系建设
(十四)建设现代物流信息体系是发展现代物流的本质要求。必须把现代物流信息体系建设与物流设施建设、企业物流优化管理、物流服务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信息基础设施和互联网,加快推动物流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促进传统物流企业改造和工商企业物流优化管理,以信息化提升物流系统的整体效率。
(十五)推动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以实现高效、低成本物流管理为目标,引导和支持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理念优化业务流程,开发和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等先进的管理系统,实现物流管理的集成化和智能化,加快资金周转,降低库存,提高企业竞争力。
(十六)促进物流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推进大中城市智能运输管理系统(ITS)建设,加快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GIS)建设,加快构建口岸公共信息平台,积极开发、应用和整合面向社会的基础性、公益性物流信息资源,加强信息交流和共享,引导和支持企业建设面向用户的专业化物流信息系统,全面提高物流服务信息化水平。
(十七)加快先进适用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加强对物流信息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促进物流信息标准化和规范化;鼓励和引导企业应用互联网络、电子数据交换(EDI)、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智能交通系统(ITS)、条形码(BAR-CODING)、智能标签(RFID)、射频(RF)、电子自动订货系统(EOS)等技术,提高现代物流信息体系的技术水平。
六、现代物流发展政策和措施
(十八)加强规划管理和协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研究制订本地区和本部门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或专项规划,并与全省及周边地区规划进行衔接。城市规划、交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等规划的制订和修编,要充分考虑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合理规划布局城市物流功能区、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以及相关道路等设施。强化规划实施的严肃性,重大物流设施项目布局,必须符合规划要求,充分论证,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十九)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快交通运输、邮政等行业企业的改革重组,促使其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跨区域、跨行业经营;研究解决行业分割、地方封锁等体制性问题,加强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等部门的协调,清理、修订有关不适应现代物流发展要求的政策法规。利用被列为全国第一批外商投资物流企业试点地区的有利时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际资金、技术和人才,发展现代物流。大力支持省内物流企业“走出去”,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拓展市场,提高竞争力。
(二十)积极提供财政扶持。各级政府应根据现代物流发展需要和财力可能,建立现代物流发展引导资金,用于支持重点物流发展企业、重大物流设施和重要物流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省财政在“十五”后3年,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建立省现代物流发展引导资金。
(二十一)加强建设用地支持。对省重大现代物流项目,在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所需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计划指标由省国土资源厅在省留机动指标中给予安排,其用地价格按照实际用途给予适当优惠。
(二十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积极运用财政贴息等手段,引导信贷资金,增加现代物流发展投入;鼓励融资担保机构为现代物流企业提供信贷担保,支持骨干物流企业特别是重点第三方物流企业股票上市,或到境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鼓励民间资本投向现代物流,并在财税、投融资、土地等政策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二十三)进一步改善服务。在按照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物流项目审批程序、优化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受电容量达到315千伏安的现代物流企业,可享受大工业电价。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内部重组涉及企业资产、股权变动的,免缴相关收费,并免收因内部收益转移而发生的重复收费。
(二十四)大力培育重点企业。选择一批在现代物流领域已经起步并取得明显成效的优势企业作为“现代物流发展重点联系企业”,加强引导、扶持和服务,促进其更快更好地发展,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全省现代物流的快速健康发展。“十五”期间,省里重点抓好100家左右现代物流发展重点联系企业。
(二十五)积极培养和引进现代物流人才。多种形式宣传普及现代物流知识,提高全社会现代物流意识和知识水平;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大专院校开设物流相关专业,培养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在职培训;研究制订人才柔性流动和各种激励政策,引进一批国内外优秀物流专业人才;积极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提高现代物流人才队伍的总体水平。
(二十六)推进现代物流标准化建设。开展物流术语、计量、设施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运作模式与管理标准的普及工作,积极推动托盘、集装箱、各种物流装卸设施、条形码等通用性较强的物流技术和装备的标准化,将企业物流标准化水平作为政策支持的重要选择条件,提高物流业标准化作业水平和接轨国际能力。
(二十七)实施物流生态工程。物流项目布局和产业发展必须充分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按照建设绿色的要求优化交通运输方式,保障运输环境安全,支持低公害、绿色环保物流技术装备的研究开发和推广普及,加强管理以降低废气排放和噪音污染,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十八)加强物流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管。积极推动物流行业协会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制订行业管理规范、推广技术标准、交流行业发展信息、沟通和联系行业内企业等作用,促进行业自律。加大物流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重点是规范市场行为、推动联托运等运输市场公平有序竞争、建立现代物流培训和咨询等中介组织的认证制度。
关键词:物流企业;营销;市场
【中图分类号】 F25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1-0369-01
物流产业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的产物,并且在近几年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趋势,已经成为和制造业、商业并驾齐驱的第三大利润源,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物流营销说的是物流企业以市场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整体物流营销为主要手段,为客户提供其所需要的产品或者服务,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物流企业自身的利益目标。物流营销是在物流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新概念,在日益活跃的市场经济体制中成为最具新鲜活力的重要环节,具体来说,物流营销是指物流服务的外部提供者,为了实现社会市场对物流服务的需要而提供的与之相关的行为的组合。现代物流营销理念就是将社会市场需求作为物流企业制定经营理念的根本,建立高效、灵活的服务体系和运营能力,来满足社会各个层次顾客的需求。
一现代物流发展的主要特点分析
现代物流产业与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一味的追求降低物流成本、运营成本,来获取最大化的利润,现代物流产业强调的是为顾客提供高品质、高效率的物流服务。在实际的企业竞争中,物流处在商品供应链的核心位置,从某种角度来说,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成为物流能力的较量,而在激烈的物流企业竞争中,营销能力又是其主要的衡量指标。具体来说,现代物流服务业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综合化的物流体系成为物流企业发展的重点领域。综合化的物流体系主要表现在综合性的物流运输体系以及涉及多个社会经济领域的物流联盟两个方面。综合化的物流体系不仅有效的降低了因洽谈多种运输方式而产生的费用,而且可以综合考虑到各种交通工具的性质以及便利程度,使得其运营成本大大降低。
2.第三方物流的出现与快速发展。企业内部相互独立的物流活动经过一些列有针对性的整理分析,形成统一的物理管理体系,其运行效率和成本都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在此基础上将其他经济活动与物流活动分离开来,成为社会化、专业化、由独立经济组织承担的新型经济实体就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的出现表现出了物流行业专业化经营的特点和趋势,越来越多的综合性企业将单独的物流业务转向专业人员来承担增值服务。
3.物流战略的国际化与信息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快速高效的物流体系已经成为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有效衡量指标,对于全球化制造和有效的营销来说处于关键地位。现代物流系统具有了明显的信息化特点,现代信息系统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物流企业仓储等一系列费用,物流服务的效率也有相应的提高,物流企业的经济利益得到进一步的保证。
二现代物流营销的两大功能
现代物流企业必须要将市场营销运用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物流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彼此之间分工合作,营销功能和物流功能是完成目标市场的需求,实现企业目标的根本保证。
1.营销功能。营销是指企业为了引导商品和服务从生产者到达使用者所进行的一切商业活动,物流企业要进行相应的产品、服务的交换,就必须要重视营销功能中分销渠道的设计和管理。一般来说,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和使用者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也就是说,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是相互分离的,这也就是营销存在的主要原因。虽然在一些服务性的行业中,服务的过程就是消费的过程,服务人员可以和顾客直接接触,但是企业仍然需要制定一定的营销策略,负责与顾客交流沟通。物流企业的营销功能主要体现在:细分市场;确定产品或服务属性;根据企业成本、竞争对手等制定合理的价格;调查市场顾客的实际需求;为潜在客户提供信息资讯等方面。
2.物流功能。物流功能是物流企业所具有的最基本、最本质的功能,涉及到相关产品或服务从起点到终点之间有效流动和存储的计划、实施和控制管理的过程。物流工作的各个环节之间相互联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相互依存,不可分离。信息流和资金流,大多是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中介机构实现的,物流则更多的侧重在实体商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转移。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现代物流产业的出现与快速发展是当代知识经济时展的必然趋势。虽然营销与物流的概念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两者的出发点与最终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顾客的需求,这也是物流企业在服务顾客的过程中加强营销工作的原因。物流企业在完善自身物流功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加强营销管理,建立完整的现代物流营销体系。
参考文献
[1]沈坚.《对现代物流营销的思考》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10)
二、传统铁路货运不足之处
随着我国重工业化过程逐步完成,资金密集型产业发展趋于稳定,技术密集型产业将逐渐成为支柱型产业,而铁路货运组织模式仍然是粗放的计划模式,难以满足采购、制造和分销物流模式的扩大。
(一)以传统货运模式为主,物流理念落实不够。我国铁路货运运营模式源于计划经济,货运业务主要是运输煤炭等生产周期性强、计划性强的大宗稳定货源,辅以部分仓储业务。运输与仓储业务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铁路内部各部门之间各行其是,只追求本部门物流成本或效率的次优,忽略了物流系统整体的最优。而现代物流强调的是系统的观点,即避免局部次优,追求整体最优。着重的是物流流动及储存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从现代物流的观点看铁路运输企业的运输和仓储过程,应该是对运输和仓储活动的计划、执行和控制过程,追求的目标是运输和仓储全过程在一定服务质量下的总成本最低或一定成本下的服务质量最好。而我们铁路货运传统的模式是追求运输或仓储环节的最优,忽略了整体的最优,没有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整合。
(二)以储运服务为主,其他物流服务环节薄弱。铁路货运服务内容单一,除了运输与简单的仓储业务以外,其他物流业务没有开展或开展得很不充分。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回收、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现代物流意义上的仓储、流通加工、配送等业务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外,还可以大量增加物流企业的收入,铁路货运对这些业务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三)信息化程度不高。我国铁路货运信息网络已现雏形,但信息化程度不高、業务覆盖不够、信息资源共享不足,与货运组织管理相匹配的信息收集代码化、信息传递标准化和实时化、信息处理电子化、信息储存数字化、信息查询可视化等方面还十分落后,基于全局的信息系统的缺乏,已成为制约铁路货运发展的短板。
三、现代物流与传统储运相比具有的特点
(一)追求物流合理化。物流合理化通常包括整体合理化和局部合理化两个方面。局部合理化指物流系统中各子系统内物流过程合理化,如运输、包装、装卸搬运、仓储、信息处理、流通加工等各项物流功能分别实现合理化。物流过程局部合理化虽然是物流合理化的初级阶段,却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和基础。整体合理化是寻求物流系统整体合理优化。因为各物流子系统之间由于在服务水平要求、物流技术和经营成本等方面存在差异与矛盾,必须从物流大系统的角度,选择合理化的途径。
(二)物流功能多样化。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而这个实体流通过程中所包含的内容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所认为的运输和储存,还包括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回收、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即便是在运输和仓储环节,也可以在仓储的基础上建立物流或配送中心,开展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等多项物流服务。物流管理就是对上述各种功能实施有机结合而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物流企业对这些过程统一管理,提供物流服务,降低了客户的物流成本,提供了较以往更高的物流服务质量,还赚取了巨大的利润。物流多功能的统一管理启示我们,如果铁路运输企业只着眼于运输和储存,成本高,不能给客户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处于不利地位。
(三)物流过程信息化。现代物流充分运用JIT、零库存、精益管理等理念,通过发挥信息技术能动性将相互分割的物流环节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为客户提供低成本的个性化服务和增值服务,以在供应链中形成上达原材料下达消费者的全球网络。简而言之,现代物流的发展逐步呈现信息化、标准化、系统化、多功能化和全球化的态势。
四、基于现代物流理念的铁路货运经营模式
2013年6月15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开展了新一轮的铁路货运改革,提出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开展接取送达业务,提供全程物流服务。铁路总公司的这一改革举措,为货运改革指明了方向,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又向前迈进了一步。然而,开展全程物流服务,也仅仅是把原来的站到站延伸为门到站、站到门和门到门,离真正的现代物流服务模式还有一定的差距。在现有的情况下,应基于现代物流理念组织铁路货运,运用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整合现有资源,提供更广泛的物流服务,以便提高市场竞争力,推进铁路货运的进一步发展。
(一)以现代物流理念组织铁路货运。现代物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以系统的观点,把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环节统一思考的战略措施,与传统铁路货运的概念相比,在深度和广度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含义,不单纯提供运输服务,而是逐步形成包括传统仓储、运输、货代、集装箱运输、物流配送中心及第三方物流等各种商业模式,由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物流信息传递、单证处理等诸多环节构成的综合服务体系。铁路货运应以现代物流理念组织铁路货运,将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运行,实现运输、储存、配送等各环节的整体最优,避免过去那样单纯追求运输、仓储等单个环节的最优。
(二)在运输、仓储等传统业务基础上,开展新的、高附加值的物流服务。传统的铁路货运一般只开展了运输和仓储业务,近年来铁路货物改革不断推进,开展了接取送达业务,即在一定程度上开展了配送业务。而现代物流包括从原材料进入生产领域到最终产成品到达客户手中的全过程,除運输、仓储外,还包括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回收、信息处理等许多环节,这些环节不仅提供了令客户满意的服务,还能够获取高额的利润。在铁路现有的仓储业务中,可以开展包装、流通加工等业务。货物在仓库中储存处于静止状态,铁路部门可以对静止状态的货物开展包装业务,对流通中静止的货物包装,避免了单独包装浪费时间,又能够因地制宜,采取促进销售等形式的包装。除了仓储之外,铁路还可以利用仓储,开展更广泛的流通加工业务。流通加工是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铁路在煤炭、水泥、钢材等大宗货物运输中具有极大优势,在货物周转过程中,铁路货运部门可以开展除矸加工、配煤加工、输送水泥熟料在使用地磨制水泥的流通加工、钢板剪板及下料加工等。
(三)与社会物流企业合作,开展多样化的物流服务。铁路有覆盖全国范围的铁路网,在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上具有优势,但在其他的物流环节却不占有优势,比如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等等。铁路部门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把相关的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社会物流企业,或者与社会物流企业采取合资合作的方式,开展相关物流服务,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比如,实行全程物流服务中两端运输的问题,两端短途汽运外包是目前普遍采用和比较容易实现的一种解决方案,而且随着铁路两端运输条件成熟,可以采取两端短途汽运外包与铁路成立短途汽运部门相结合的组合方式,实现全程物流服务两端运输。邓雪娉通过对南宁铁路局货运部门装卸业务外包模式的探讨,提出了外包模式中存在问题并进行了优化,取得了一定成效,对南宁铁路局货物运输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现代企业 物流管理 战略规划
一、序言
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将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准确的、及时的、安全的、保质保量的、门到门的合理化服务模式和先进的服务流程。
二、我国现代企业物流
1.现代企业物流概论
企业物流指与企业相关的物流活动,是具体的、微观的物流活动的典型领域。它是伴随着企业的投入转换产出而发生的。现代物流是相对于传统物流的一个概念,也是传统物流的再发展。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正式将物流的名称从“Physical Distribution”改为“Logistics”,为了区别这两个概念的前后演变,中文翻译时我们将前者译为“传统物流”,而将后者译为“现代物流”。是以满足顾客需要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我国相关专家对于现代物流的定义是指:根据客户的需要,以最经济的费用,将物资从供给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
2.现代企业物流特点
随着企业物流的发展,不但物流活动的范围和功能进一步扩大,其特点与传统物流相比有如下几个特点:
(1)信息化的运用
现代物流的特点就是在传统的物流基础上,引进了高科技手段,即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联网,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库存减少、成本降低,以此延伸和放大传统物流的功能。信息取代了传统物流中“运力”的第一要素的地位,物流信息系统将是现代物流赖以发展的重要支柱。物流信息化的发展使企业反应更迅速、作业更规范、服务更全面、功能更多样、信息更现代化。
(2)客户关系管理
现代物流是客户服务物流,客户服务是物流创新的原动力。传统物流管理着重企业内部作业与组织的整合,对下游用户的对应仍以服务品质为主要管理重心。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逐渐强调跨企业间的整合,开始逐渐重视市场营销和管理客户关系,物流管理已从物的处理提升到物的价值方案管理,为其量身订做其所需要的物品与服务。特别是增加了产品的售中和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以客户服务为价值取向,强调物流运作的客户服务导向性。
(3)物流机能整合
在现代物流中,企业在更大竞争力的驱动下,将根据各自的机能进行整合,建立起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物流网络。各成员单位间按相互协作原则,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互补和共享,并对顾客实施统一单据和SOP(标准操作程序),通过这种联合规划与作业,形成高度整合的供应链通道体系,使通道整体绩效大幅提升。
3.我国现代企业物流现状
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仍是国民经济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与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相比,实力较弱,成本相对偏高,尤其是信息化建设程度明显滞后。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2007年美国联邦快递公司营业额达323亿美元,而中国最大的物流企业中国远洋集团只有154.1亿美元。中国企业物流成本从2001年以来一直在18.3%~18.9%之间徘徊,这项指标比发达国家10%的水平高一倍左右。我国由于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战略规划经验不足、对现代物流信息化的理解不够到位等原因,导致物流信息化整体规划能力较低。物流企业对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及未来发展缺乏规划,缺乏覆盖整个企业的全面集成的信息系统。物流企业对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较少、信息化在企业经营各环节的渗入层次也较低。
面对这种情况,2004年,国家九部委联合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将发展物流信息化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速。近几年,我国物流行业本年度仍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物流企业的管理意识得到了普遍的提升,信息化建设步伐也相对较快。据相关调查,我国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多数企业已经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77%的企业已有自己的网站。物流企业对现代通信技术的接受程度逐渐提高,开始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企业运营水平和综合实力。
三、现代企业物流的战略规划
笔者将通过美国企业物流发展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对我国现代企业物流提出几点建议。
1.美国企业物流发展及特点
美国企业物流研究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最初企业并不重视物流管理。直到进入60年代后,企业才开始将营销及营销部门有些业务已经纳入物流只能当中。很多企业为了进行有效的成本集中管理,将物流管理分为物资管理和配送管理两个功能部分。到70年代末,美国对交通运输业实行了放松管制政策,这一改革促成了运输企业向全面物流服务提供商转变,尤其到了放松管制的后期,市场上存在的物流服务项目越来越多,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以全方位物流服务提供者的面孔脱颖而出,社会物流力量基本形成。大量的公司开始使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条码技术和个人电脑,企业间的交流和信息处理加速发展,JIT和DRP技术广泛运用到企业物流管理中去。
80年代后,很多专业化的物流公司都是从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发展起来的。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企业物流得以从分散走向整合,各个公司的物流部门之间也必须合并或重组。随着国际间贸易的增长,跨国业务对于物流又有了新要求:在远距离的市场运作中保证物流成本的节约;集体制定投资计划,共享对物流投资带来的好处;统一的产品包装设计,便于使用共同的仓储、装卸和运输设备;共享信息,采用DRP或JIT系统以消除库存冗余;共享专业技术。
2.现代企业物流的战略规划
(1)政府应起到积极引导作用
现代物流运作横跨不同的行业和地区,必须协调动作,形成合力。主要其中涉及计划、经贸、财税、工商、内贸、外贸、铁道、交通、民航、邮政、信息、海关、质检等多个部门。这也要求我国政府和各个部门都应该加强对发展现代物流的统一领导,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间的综合协调机制,负责研究、制定发展现代物流的规划,并负责协调现代物流发展中的相关政策措施,为构建全国统一、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创造体制环。
除了各个部门的联系以外,我们看到美国企业推行物流现代化管理用了几十年,分成几个阶段。我国的生产企业可以缩短这一个摸索的过程,但也要经历三个过程,即企业内部局部物流整合,企业内物流一体化和外部一体化。因此,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制定企业分阶段、分层次的物流战略。
(2)加强企业物流管理
加强企业物流管理,首先是提高认识,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和加强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的互动。
实现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是对企业内部的管理特性不断进行改造和优化,对各个管理层面进行重新整合,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统一的信息管理体系,从而降低设备和人力的重复性投入,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而且通过网络化建设,将与本企业相关的各个企业联系在一起,形成人力、设备、技术、信息共享格局。同时,企业可以将供应商与客户联系起来,既可快速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又可及时向供应商反馈各种供需信息。
加强现代物流和市场营销的互动,现代物流概括起来主要包括: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包装、搬运装卸、信息处理等环节。而产品的营销过程和满足消费需求的过程,与物流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物流的有效性、通畅性和及时性直接决定了产品生产和创新,物流各个环节的成本直接影响产品价格的构成。物流的通畅性和网络结构直接影响分销渠道的有效性与多功能的增值服务直接影响了促销策略的实施。因此,加强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的互动,有利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企业的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实现协同化物流,降低成本
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可以借鉴美国的物流管理理念,制定企业的服务水平标准体系,并根据用户的需求,动态地修正这一体系;和上下游的企业联合,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选择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利用专业化物流的规模效益带来的低成本。
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现协同化物流,通过相互协调和统一,创造出最适宜的物流运行结构。分为三种:
①横向协同物流战略,是指同产业或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就物流管理达成协调、统一运营的机制。企业在承认并保留各企业原有的配送中心的前提下,实行商品别的集中配送和处理;各企业放弃自建配送中心,通过共同配送中心的建立,来实现物流管理的效率性和集中化。
②纵向协同物流战略是流通渠道不同阶段企业相互协调。形成合作性、共同化的物流管理系统。在厂商力量较强的产业,为了强化批发物流机能或实现批发中心的效率化,厂商自身代行批发功能,或利用自己的信息网络,对批发企业多频度、小单位配送服务给予支援;是在厂商以中小企业为主、批发商力量较强的产业,由批发商集中处理多个生产商的物流活动。
③第三方物流是通过协调企业之间的物流运输和提供物流服务,把企业的物流业务外包给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来承担。它提供了一种集成物流作业模式,使供应链的小批量库存补给变得更经济,而且还能创造出比供方和需方采用自我物流服务系统运作更快捷、更安全。更高服务水准,且成本相当或更低廉的物流服务。
四、结束语
现代企业对于物流越来越重视,各行各业都很注重物流的发展。企业应该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大力发展物流信息化,充分运用电子商务这一新兴营销方式。不断的适应千变万化变化的市场需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蒋长兵 王姗姗:企业物流战略规划与运营[M]. 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3)
[2] 汤学俊:现代企业物流管理[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5(6)
[3] 李雷鸣 陈俊芳:组织一体化与信息整合的第三方物流[J].中国流通经济.2003(3)
[4] 靳 伟: 现代物流系列讲座第一讲: 物流概念与物流定义[J]. 中国物资流通, 2002(1)
[5] 宋 华:现代企业物流战略的创新与发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 (6)
[6] 刘同明等编著.数据挖掘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8)
关键词:物流;铁路;运输;服务
中图分类号: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7-0044-02
1 引言
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和发展,整个运输业已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我国加入WTO后,货物运输市场全面开放,国外先进的物流企业参与中国运输市场的竞争,铁路运输企业受到了其他运输方式竞争压力的越来越大。传统的管理体制、经营模式、营销策略、服务质量必须全面改进。企业发展方向,即作专业的运输服务商还是作物流服务商,是目前紧迫的选择。
2 国内外铁路物流发展状况
2.1 国内
(1)由于中国传统的运输业和仓储业经营分散,设备落后,物流技术含量不高,不能满足企业进行现代物流和配送的要求。
(2)我国大城市道路堵车现象十分严重,成为城市物流业发展的瓶颈,也制约了铁路运输的“开始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物流业务的发展。
(3)铁路运输企业在中国尚从事传统运输业务活动,以实现货物的空间位移作为收入的依据,与现代物流管理思想还有一定差距。虽然经过市场经济洗礼,市场意识尚淡薄,货物运输的安全性,准时性、时效性不强,不能极大满足用户生产经营对物流活动的需求。
导致国内一些物流企业利用铁路的运输资源开发物流服务,或用户改用公路等其它运输系统实现物流过程,造成社会物流业务环节的增加、物流费用的提高、铁路运输设备能力利用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外资企业利用中国政府对仓储业、零售配送业的放松管制投资兴建了自己的仓库和物流中心,发展了新物流业务形式,如:日本三菱公司最近在广东兴建一体化配送中心;在北京,沃氏公司采用装配冷藏柜的自行车为其生产的冰淇淋进行配送;在上海,可口可乐公司雇佣了成百上千的“街道委员会”成员用手推车和自行车为机动车难以到达的地区进行配送;一些外国公司建设了自己的货运车队,以进行准确、及时的配送,保证生产的连续进行。
2.2 国外
美国铁路以20世纪初的设施应付着21世纪的运输需求,经历了运输管制与解除管制过程,已经落后于道路运输系统和经济的发展,铁路一港口、高速公路一港口的连接也存在能力瓶颈问题。但是近期其一级铁路中多式联运取得了极大成功,铁路物流在整个社会物流系统中占重要地位,
欧盟委员会指导下,开始整合各成员国铁路运输系统,打破边界界限约束,利用无线射频标签系统(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着力实施电子货运(e-Freight),开发智能化运输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ITS),已计划与2008年启动;以DB公司为代表,综合多种运输方式,实行“一票到底、全程负责”;并制定了物流人才培养计划,最迟2008年开始并持续进行。
而总结日本铁路改革中的JR铁路公司经验教训,将铁路定位于纯运输企业,导致其企业逐渐远离真正的货主,成为供众多物流企业选择的一种运输方式,不仅失去许多利润空间,还逐渐在运输市场中失去主动性。
3 现代物流服务的要求
现代物流理论认为,消费者的需求决定了供应链的形成,左右着供应链的运行,物流过程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现代物流彻底超越了过去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物流服务商等等竞争、博弈关系。从设计、制造、分销、运输到零售。作为供应链中的成员都应得到有关销售趋势和产品的信息,这种了解有利于每个成员改进其产品设计、包装、营销和品牌经营,因此加强物流企业与生产企业的合作是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现代物流企业作为供应链中有重要环节,要适应新形势的需求,简便手续、降低物流费用,快速反应能力、高可靠性。
4 传统运输服务商与物流服务商的区别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物流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从物流的范畴来看,包括前述诸种活动,而广义的定义还应包括生产物流过程。
虽然物流服务商与运输服务商同样是作为企业运营,以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但是二者在诸多方面是有区别的。前者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放在重要地位,统筹设计、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环节,作为企业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和“第三利润源泉”。与后者的“作为后勤保障系统”和“在销售活动中起桥梁作用”的理念相比,在深度和广度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含义。它不仅仅提供运输服务,而是逐步形成包括传统仓储、运输、货代、集装箱运输、物流配送中心及第三方物流等各种商业模式,由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物流信息传递、单证处理等诸多环节构成的综合服务体系。
当前我国的所谓物流企业除少数是新概念下创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外,往往只是从事其中的单一功能或少数功能,当前的大多数运输企业仅仅完成物流环节中的局部作业过程,还不是真正意义的物流企业。姑且称其为传统物流企业,根据表1的分析,铁路运输正是这样的传统物流企业,主要业务活动还是在从事旅客与货物运输,还是运输服务商。
5 铁路运输企业由运输服务商向物流服务商的转变
铁路企业发展现代物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铁路运输企业向社会提供的货物运输、延伸服务等项目中,包含了物流功能要素中的运输、储存、保管、装卸等功能;统一的全国铁路网体系、场站仓储设备,为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路网通讯能力和TMIS有利于实现物流信息的资源共享。而同时,这些条件还有较大的不足,企业内部的改革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铁路运输与其他环节的顺畅衔接还有很大的改善余地。
(1)根本出路中向物流服务商转变,树立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的经营理念,全面提高服务质量。
尽管若干年来,铁路运输企业主张的全面提高服务质量,但这提高还停留在较低层次上,还很表面化、形式化。要将满足顾客需求为第一目标的理念贯彻到每个员工、每个工作岗位、每个工作流程,还有许多方面有掘和提高。
(2)建立物流战略层开发部门与具体物流业务层生产单位。
当前我国铁路部一局一站段的层次管理模式,虽然各局成立了物流公司、分公司,但各个基层单位条块分割,注重自我利益,还不能从物流全过程、铁路系统全局出发来运作,不能积极主动探索、挖掘物流新业务资源和形式。
建立物流战略层开发部门,才能够从全路的角度统筹考虑利益得失,建立物流服务标准和操作规范;具体物流业务层生产单位,可研究分析当地用户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对物流运作的需求,提供适当的物流产品,与用户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从而增加铁路物流的市场份额。
(3)具体业务上延伸物流服务的时空范围,提高综合物流服务能力。
服务时间范围,过去指从收到货物(或者从申报运输计划)时起,至交付货物完了之间的一段时间,作为现代物流服务商,向前、向后延伸其服务时间范围,就要主动上门为企业服务,分析其生产特点与物流需求,参与其物流策略制定。由目前仅提供铁路单一模式的运输服务,拓展到能够提供多式联运、仓储服务,提供订货、保管、包装、配送、代物流加工、报关等物流一体化服务的第三方物流。
服务空间范围,过去一般指铁路货流吸引区,通过货主由汽车或铁路专用线取送货至货运站的形式,铁路运输服务覆盖的空间区域。现在通过在适当远离铁路的地区建立物流中心,集散货流,通过公路干线往返于物流中心与铁路货运站之间,扩大了服务空间范围,增加铁路物流吸引量。
(4)拓展思路、开发新服务形式。
满足顾客的物流需求是产生新的服务形式的原因,是创新服务的动力,是铁路运输企业向物流服务商转变基本要求,比如顾客的个性化特殊服务要求;货物准时、快捷送达要求,对物流各环节实时信息跟踪的要求,联接企业服务网点,为顾客提供实时的信息服务的要求,开展电子商务的要求;实现物流的有效控制与管理的要求;多式联运的要求,等等都需要铁路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形式,如快速货运列车、利用场库剩余能力建立仓储业务、扩大TMIS客户接口、加强服务可靠性措施等等,因而铁路企业要通过选定梯次目标市场,研究多目标优化方法,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优化物流资源配置,实现物流资源运用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