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影响生育的因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流动人口;生育意愿;影响因素
一、研究背景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化的加速带来了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迁移,在中国特有的户籍制度下,就形成了一个人数众多的流动人口阶层,构成了转型期社会第三元。与城市和农村常住人口相比,一方面流入城市的农民往往在观念、行为方式上受城市的巨大冲击,加之流动本身伴随的生活不稳定和职业频繁变更,其生育观念和行为方式上有别于其家乡人;但另一方面,农村文化在他们身上仍烙下印迹,制度限制又使得他们很难真正地融入城市社会,从而造成他们对城乡两种文化的双重不适应,成为一个既游离于农村、城市之外又与两者有紧密联系的边缘群体。因此,对于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必将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二、农村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
(一)期望子女数
期望子女数是人们在一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影响下对生育子女数的期望。绝大多数流动人口对于孩子数量的选择倾向取决于其目前的经济状况。调查显示,期望子女数为2个的比例高达52.60%,1个的为40.86%,3个及以上的为4.70%,不要孩子的比例只有1.84%。可见,大多数流动人口的期望子女数是1至2个,想要3个及以上的人数较少。流动人口的期望子女数在年龄上呈现出一定规律,即年龄越大,期望子女数越多;从性别来看,男性意愿子女数要多于女性。这种差异是由于女性是生育的直接承担者,而且女性在养育子女上花费的时间远多于男性;不同婚姻状况的流动人口,意愿子女数也有较大差异。
(二)性别偏好
性别偏好是指人们期望生男孩还是生女孩,是人们对孩子性别的一种愿望和需求,即意愿生育性别。流动人口对孩子的性别预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据资料显示,“儿女双全”是农村流动人口最主要的理想子女性别结构,其次是男孩偏好,最后是无性别偏好和女孩偏好。城市中有别于农村的社会关系以及自我保障能力,弱化了男孩偏好存在的环境和经济基础,但是在流动人口中,男性偏好的程度还是相当高的,女性在短期内还是较难取代男性的继嗣功能和经济效用。但性别选择已经开始呈现出理性的一面,女孩偏好或者没有性别偏好的生育意愿逐渐增多。
(三)生育动机
生育动机即生育目的,指人们是出于何种目的而考虑生育。生育动机反映了人们对子女价值的判断和看法,它一般包括传宗接代、养儿防老和消除社会压力等等。据资料显示,农村育龄妇女中有接近三分之一认为养儿防老是她们生育子女的主要动机,将近四分之一的育龄妇女认为传宗接代是其最主要的生育动机。相对于农村居民而言,流动人口受传宗接代、养儿防老这些传统思想的影响相对要弱些,但由于针对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等方面存在缺失现象,导致了生育动机方面,养儿防老、传宗接代仍然占据主要位置。
三、农村流动人口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
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国家政策干预外,还有其他复杂多样的影响因素在起作用。一般来说,主要包括个体层面的因素、家庭层面的因素和城市的社会融入因素。
(一)个体层面的因素
流动人口个体层面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是否购买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等,流动人口个体因素会直接影响其生育观念。年龄较大的流动人口受传统生育文化影响较大,更希望传宗接代、养儿防老;教育对生育意愿的影响也不言而喻,受教育水平高的流动人口更倾向于“注重自我发展”的现代型生育观念;此外,有社会保险者晚年对子女的依赖度会有所降低,也是影响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
(二)家庭层面的因素
家庭层面的因素主要包括家里人口数、家庭人均收入等。家庭因素对个人生育决策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大家庭一般是多代同堂,长辈容易将传统的生育观念渗透到晚辈中,同时又会以已有的多子女行为作为示范效应加以强化。所以一般来说,来自大家庭的人往往倾向于多生育,对男孩的偏好也较强。家庭收入高低对人们决定是否要孩子可能有不同影响,收入高可能未来通过孩子来养老的需求小,降低生育意愿,但同时,收入高者抚养孩子能力也更强,可能会倾向于多要孩子。
(三)城市的社会融入因素
社会融入因素主要考虑流动人口在城市的居住情况、工作类型、流动时间等。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过程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相对稳定的职业、像样的经济收入及社会地位,这些条件使流动人口与流入地常住居民交往和参与流入地的社会生活成为可能,并促进他们接受与当地人相似的价值观,包括生育意愿方面的观点和看法。社会融入因素中的工作类型和居住类型对生育意愿的影响是显著的,在公有制企业、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的流动人口意愿生育的子女数较其他工作类型的人要少;通过租房或自购房这种散居的方式在城市定居的流动人口较混居在宿舍工棚的人更倾向于少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具有双重性的特征:一方面,由于工作和居住环境的改变,使他们受到城市生育文化耳濡目染的影响,远离了农村社区传统生育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他们与农村社区之间依然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还受到根深蒂固的农村生育文化的牵制。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生育意愿内部的变化是不同步的。期望子女数的变迁相对较快,性别偏好与生育动机变迁相对迟缓。在现有的户籍制度下,流动人口要想彻底改变传统的生育观念,仍然具有很多困难。因此,政府政策未来改革的取向,需要通过户籍制度和相关配套体制改革,在就学环境、居住条件、社会保障和工资待遇等方面逐渐为流动人口实现长久迁移创造条件,通过系统性的制度促进流动人口实现社会融和,从而实现健康的人口城市化。
参考文献
[1]佟新.人口社会学(第四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王薇.农村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分析―以广西宜州市农村流动人口调查为基础[D].南开大学,2008.
[3]刘爱玉.流动人口生育意愿的变迁及其影响[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5).
2003年7月,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人类库共接待了前来捐献的10位20多岁的健康男性,但对他们的检验结果却令人失望,竟然100%不合格。这所库自2000年成立以来,捐精者的合格率仅为20%。其他单位也有类似的情况,可见男性生殖健康不能不引起自身的注意。除了躯体疾病、环境污染、酗酒、吸烟、长期服用某种药物和精神因素以外,在我们生活中的其它一些因素,常常被忽略很有可能引起不育症。
1 长期穿紧身牛仔裤
长期穿着这类紧身裤,可以人为地造成对阴囊与的过紧束缚、紧贴,加上透气性差,使局部散热不良,引起阴囊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生成和活力。另外,这种裤子阻碍局部血液循环,尤其不利于静脉血液回流,可造成淤血而影响生成。由此都有可能造成不育。
从动物发展和进化来看,凡雄性的都生长在体外,形成一个“冷藏库”,所以,阴囊是温度调节器官,其黑色褶皱的皮肤就是适应遇冷收缩,遇热舒展的囊袋。保持最佳适合温度是35.5℃~36℃,一定要比体温低下1℃~1.5℃,这才是产生的必要条件。如果阴囊和的温度升高,均可引起发生障碍或生精功能低下以及生精阻滞,还可以使内雄激素结合蛋白(ABP)的结合能力受到严重干扰,造成的生成缺乏营养,使数量减少,质量降低,影响生育。
一位专门研究和照顾脊髓受伤、下肢麻痹病人的学者,发现这类病人不能生育的原因时指出,病人长期坐在轮椅上,阴囊温度要高于正常人很多,生精功能受到破坏。为了证实,学者进行了试验观察后发现阴囊温度在坐着时两腿敞开,要比两腿并拢时低1.6℃;如果能站起来,则又可降低0.5℃;如果穿宽松的内裤,又可降低0.5℃;如果把阴囊暴露出来,可降低1.6℃。进而证实了由于长期坐轮椅导致温度升高,是引起不育的原因。而我们长期坐办公室的人和出租车司机等久坐者就不能不注意,如果发生不育就不能不考虑其可能性。
2 化纤织品内裤
开罗大学医学院沙菲克博士20年来一直从事男性不育的电生理研究。他对纺织品的类型制品和使用,对生成、妊娠及性活动的影响进行研究,选择纯聚酯(化纤)内裤组、半棉半聚酯混纺内裤组及纯棉内裤组,三组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温度及血浆激素水平有显著性差异。在聚酯(化纤)内裤组中有4位病人(占36%)到第14个月时数明显减少;在混纺内裤组中有1位(占9%)到第10个月时患了少症;而对照组即纯棉内裤组的质量没有改变。进而观察脱掉内裤后改变的情况,一般在脱去含聚酯的内裤4~8个月后可恢复正常。经30个月的潜心研究,他认为聚酯化纤内裤有暂时性抑制生成的作用。而美国曾经生产避孕内裤,就是以提高的温度为目的,加以避孕。
沙菲克博士分析认为,聚酯内裤的静电场作用容易引起妊娠妇女体内孕激素水平降低而导致流产。聚酯内裤还会在组织内产生静电场,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长期穿聚酯内裤的人,有减退的表现。
如果你经常穿的是聚酯化纤、混纺质地的内裤,应尽快换以纯棉产品。当然,如果你并不在意你的生育能力和,是否会因内裤质地而受到影响,你可以置若罔闻,但这却并非明智之举。
3 久骑山地赛车
一般为了提高速度,适合运动员用力,赛车往往是车把的高度低于车座,可以使运动员的身体重心前倾,腰弯曲度增加,这样就使会的、前列腺紧贴在坐垫上。由于座垫质地比较坚硬,这些部位受到长时间挤压后会缺血、水肿、发炎,影响的生成以及前列腺液和的正常分泌而致不育。
2002年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市大学医院泌尿科学和放射学专家Frauscher在北美放射学年会上报告,经常在山地骑车有可能降低男性的生育力。该研究发现,在崎岖地面骑自行车造成的颠簸和震动,会在阴囊内造成小瘢痕,可减少的生成。
Frauscher等对55名热衷于山地车的运动员,年龄为17~44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接近90%的骑手的数量减少,阴囊内有瘢痕;而对照组(35名)仅26%有类似的改变,说明两者的差异。
这些异常现象,常见于职业山地车骑手和其他骑自行车时间较长的人,如果平均每天骑车超过2小时,每周6天,或每年骑车行程至少3000英里。Frauscher说,虽然他们研究的某些骑手已有生育问题,但这些异常改变是否严重到足以引起生育问题尚不清楚。
另据悉,从事自行车运动的人中最常见的症状是良性肿瘤(84%),其后依次是精囊囊肿(49%),肿胀、疼痛和感染性附睾钙化(44%),液体囊肿(38%),静脉扭曲(9%)。 与之相反,以不搞自行车运动的人作为对照,其中只有5%的人有囊肿(这是一种随着男性年龄的增加而变得越来越常见的疾病)。 从而可以看到两者的显著差异。因此,男青年不宜久骑赛车,每天不应超过一小时,保护会坐垫应用海绵套,增加其柔软性。如果你是骑手,已经出现不育症,一定要考虑“车”的问题。
4 洗浴水温过高(桑拿浴)
一般情况内的发育需要必须在35.5℃~36℃环境中才能正常发育,洗澡时水温过高,往往暗伏“杀机”。如桑拿浴时,室温可高达70℃~80℃,比正常浴室温度要高一倍以上,不利于的发育生长或造成死,发生不育。因此年轻人应慎洗桑拿浴,平时,洗澡的水温也应在34℃左右为宜。
澳大利亚学者为了证实受热对的影响,在研究蒸汽浴时,发现在1周内非常活跃,但一周后数目即下降,而且5周内数量仍然很低。从而证明不仅蒸汽浴的高温,就是热水浴侵泡时间较长,也会使量减少。
另有学者证实,应用蒸汽浴30~39天后,减少35%,活动力减弱,畸形率增高。每星期热水浴3~4次,温度39℃~40℃,顶体畸形率达35%,15%发育不成熟,有胞质滴存在。从而证明了高温对生殖健康的影响。
我国学者邹生浜研究:43℃水浴侵泡,每天1次,每次30分钟,连续2次,每隔2周重复1遍,共5轮。每周检查1次,结果显示从加热起,密度逐渐下降,不活动增加,直至第7周下降到20×106/ml,以后一直维持在更低水平,加热停止后第15周才恢复,大约3个月后才出现好转,如果连续使用其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5 接触汽车尾气
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对85名在高速公路收费站工作的男性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的数量与同一地区其他中青年男性没有差别,但活力减弱,因而他们的生育能力也相应下降。如果男性每天暴露在汽车废气环境中6小时,他们体内的雄性激素水平不会发生改变,但的活动能力却会下降,从而影响受精能力。约1/3的不孕症是由于男方数量和质量异常造成的。男性数若少于2000万/ml,则生育力极差。活力减弱,形态异常也会影响男性的生育能力。在这项研究中,高速公路收费站的工作人员都接受过全面体检,83%的男性已婚,其中已婚的71人中有7人婚后没有生育后代。
研究人员认为,这部分男性长期在高浓度的一氧化氮、一氧化硫、一氧化碳和铅等汽车废气环境中工作,一氧化氮和铅最容易破坏质量。研究人员呼吁对这一课题应作更深入的研究,同时,健康工作者也应重视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负面影响。
6 室内装修和环境
加拿大专家日前在《职业及环境医学》发表的研究报告中提出警告,广泛存在于工作场所(包括办公室等)和室内装修的环境中,某些有机化合物,可以显著减少男性员工的数量,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不育症。加拿大的专家们对1200多位自愿者的研究中发现,置身于中度和高度有机化合物环境中的人发生减少症的危险率比不接触有机混合物环境的人分别增加了2~4倍, 而且受影响最大的是油漆工、装修工、建筑工和印刷工,因为他们会更多地置身于存在有大量挥发性有机溶剂的环境中,可以从呼吸、皮肤和接触进入人体,造成中毒。
有关专家还强调指出,迫切需要确定究竟是哪些有机化合物会导致这类伤害。而在此之前,上述工种的男职员,尤其是年轻人,最好还是应当尽量减少置身于有这类化合物存在的场所内的时间。这对我国目前大量房屋装修工,提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7 职业因素的影响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为了调查男性的职业是否影响其生育情况,在2002年11月份的《职业与环境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发现从事工程技术、金融分析、公司及电脑管理和教师等工作的男性要比从事其它职业的男性更有可能发生不育。
他们对640名其配偶不孕或正在接受不育治疗的男性进行了调查,从中筛选出了218名不明原因的不育者,并将这些男性与227名目前妻子已经怀孕的男性进行了比较对照。通过问卷调查,包括他们的生活习惯,如是否吸烟、从事的职业、是否从事化学或放射性的工作等等,此后并进行了的检验。
调查结果发现,从事教师职业的男性比普通男性不育的几率高出7倍,从事金融分析的男性不育几率是普通男性的5倍,从事工程技术与公司和电脑管理的男性不育几率是普通男性的3倍,而从事服务或公务员工作的男性患不育的几率最低。另外还发现,经常抽烟的男性不育的几率是从来不吸烟男性的3倍。尽管研究小组还不能准确解释出现上述差异现象的原因,但是他们指出,心理紧张、较高的工作要求和可能的电磁场工作环境,都是导致男性不育的主要因素。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是同等重要。
8 使用香水、香皂和美容品
近日美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发现,香水中含有的一种化学物质能够损害成年男性的DNA(脱氧核糖核酸)。这一化学物质的名称为“酞酸二乙酯”,香皂和女性使用的香水等化妆品或者其他一些芳香类制品中,通常都含有这种物质。美国哈佛大学一个研究小组以168名成年男子为对象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被调查者DNA的损伤和体内“酞酸二乙酯”的含量存在密切相关性。环境保护主义者一直以来都谴责使用化学制品,认为这将引起人类的健康问题,特别是生殖健康问题,但是制造商和化学制品产业专家却强调“这是安全的”,为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
另外,男性使用女性美容品,女性美容品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雌激素物质,雌性激素通过皮肤进入男性体内后,会干扰正常的男性内分泌系统,雌激素增加,可以出现雄激素降低,从而减弱男性的性能力,有可能出现障碍。如果有这种习惯的男性,一定要改掉。
9 当心手机影响生育
手机,作为当今信息时代的通讯高科技产品,已进入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手机通话是通过高频电磁波将电讯号发射出去的,发射天线周围存在微波辐射(300MHz~300GHz),微波的发射是从高到低,依次向天线部听筒部键盘部话筒部发射。
如果所使用手机的微波超过国家规定的微波卫生标准,对人体就产生危害。有40%的微波被人体吸收到深部,使器官发热,而人并无感觉。研究表明,高频微波除对人的神经、血液、免疫系统及眼部等造成损害外,还对人体的生殖和胚胎发育有影响,对男性的生殖功能影响明显,如可以使数量明显减少,活力不足。对女性内分泌功能有也影响,可使女性月经异常发生率明显增加。如果是高强度的微波辐射可引起流产、胎儿畸形或死胎,低强度的微波可对子代出生后的若干行为产生一些不良影响。
笔者完成交变磁场对小鼠的影响的动物实验,采用1000~2000Hz可导致小鼠无,与我们手机比较频率就低多了,但需要进一步研究。
10 吃海鲜对生殖健康的影响
2002年,香港中文大学的Christine Choy等比较了157对不育夫妇和26对有生育能力的夫妇血中汞的水平。发现不育组中有35%的男性和23%的妇女血汞浓度异常之高,相比之下,在有生育力组,男性仅有15%和女性仅有3.8%。其血清汞检测:不育男性为44.2mmol/L,而对照为31.2mmol/L;不育妇女为37.0mmol/L,而对照组为17.5mmol/L。
报告认为:香港周围海水中重金属污染很常见,在不育的夫妇中,根据海鲜的消费量和血汞浓度两者关系,提示较高的海鲜的消费者可能是引起血汞浓度升高的原因。
20世纪50~60年代,日本水俣地区工厂排出含甲基汞的废水,污染了鱼类,由于鱼类的富集(成倍增长)作用,当地居民食入甲基汞含量很高的鱼后,引起水俣病暴发流行,有1004人受染。在400名儿童中,其中23名婴儿明显外观畸形。美国的婴儿甲基汞中毒事件和伊拉克(1971~1972年)由于谷物污染引起农民甲基汞中毒事件以后,证明甲基汞可以通过胎盘屏障而影响后代。此后有关汞对生殖的影响也就引起重视,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的研究报告逐渐增多,但对导致不育的问题,尚未引起重视。汞与各种蛋白质的巯基极易结合,而且结合后又不容易分离。实验证明汞在血中可与血浆蛋白的巯基结合,可与体内组织中的巯基、氨基、磷基、羧基等结合,汞作用于细胞膜的巯基、磷酰基,抑制细胞ATP(三磷酸腺苷)酶,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进而影响细胞的功能。汞进入细胞以后,可以与某些酶或受体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并造成细胞损害。动物试验证明,汞可以分布在细胞内的各个部分,因而可以引起很多酶的损害。
由于汞中毒在肾脏损害明显,研究比较多,了解的比较清楚,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汞中毒对器官的损害和对损伤的启示。我国沿海地区不育症的发病率高是否与此有关,虽有待调查证明,不过仍以小心为佳。
11 “电子雾”造成生殖健康危害
近年来科学家研究发现各种电子设备,包括空调机、电子计算机、电冰箱、彩色电视机、激光照排及电热毯等等,在使用和操作过程中,都有可能大量地产生各种不同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电子雾”。这种“电子雾”充斥在空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东西,容易引起人体生理功能紊乱,从而导致头痛、失眠、健忘、孕妇流产、胎儿发育不良等症状。据美国华盛顿技术评定处的报告披露,家用电器和各种电线所发出的电磁波对人体细胞有害。笔者确实观察到,对 “电子雾”敏感的人,可导致内生精细胞严重异常;当切断电子雾的影响,3个月就可看到生精细胞发生明显变化和产生,脱离影响后2年,妻子生育子女。
近年来,国外学者也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与调查。1982年西班牙有位神经生理学家做了一个试验,他用一定强度的磁场照射放在暧箱里培育的鸡蛋,这些鸡胚在离相当于终端显示器侧面30cm处的磁场强度,实验结果证明80%的鸡卵停止了发育,不能产生雏鸡。
1984年,美国生物学家曾在美国对因使用电热毯而流产的1700名孕妇进行调查,发现其中75%的人流产发生在冬季的3个月,就是因为在这个季节里人们使用电热毯最为频繁,而流产率也高。
有人对14735名办公室工作人员调查发现,每周使用录像机、显示器等超过20小时者,身体健康出现上述不适者,比其它不使用健康者增加2倍多,而孕妇出现不良反应的则高达90%以上。
美国专家研究观察了27名在荧光屏前工作的孕妇,其中有14人发生流产,1人发生早产,3人生出畸形儿,其危害人数达66%以上。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电子雾”这类隐形杀手对孕妇的可怕影响。为此国内外许多医学家建议,为了避免和减少“电子雾”对人类生殖健康造成的危害,人们在看电视、玩游戏机、听收录机、看录像时都不要距离太近,时间也不易太长,尤其是儿童更应该注意。孕妇和儿童更不宜使用电热毯睡觉。青年不育者也应该注意“电子雾”对生殖健康的影响,平时多吃些水果和新鲜蔬菜,以增强人体对“电子雾”的抵抗能力,防止隐形杀手对人类的慢性“凶杀”。
前言
初等教育是我国现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了小学教育以及中学教育。因人的发展规律,初等教育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基础,它的好坏成败不但直接影响着一个学生未来的正常发展,甚至影响着国民素质的提高以及国家未来人才的构成。在中东部较发达地区,初等教育相对中西部地区发展得好,因为大部分教师都愿意去发展较好的地方任教,即使是待遇相对落后地区差一点他们也不愿意去落后地区从事教育工作。因此,在东西部相同的教育起点上,西部落后地区较东部而言就教职人员方面就落后了很多;不但如此,就英语的初学者来说,东部较发展地区的英语环境也比西部落后地区优越得多。诸如此类,笔者还发现随着教材内容、教师方法、学校管理、学生学习方法等的改变,影响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因素越来越多了。所以想要改变当前初等教育中英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不良影响,那么我们就得从根本入手,找出不良因素的症结所在,用适当的方式方法剜除顽疾。
一、农村英语初等教育中学校的管理问题
1、相关的学校领导对新形势下的初等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没有达到真正的要求,同时,他们对新老教师的管理培训也远远不够,学校的相关机制还不完善,英语学习的气氛没有营造良好,学校的相关设备也不完善;
2、农村初等教育中班级上的人数过多,由于教学资源的不足,每个班的人数就大幅度的上涨,导致了老师对每个学生的相关辅导时间大大的缩减,没有达到精细化的目的;
3、一般在农村初等教育中,相关学校的英语教研活动几乎没有开展,即便有的开展了也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就大大的减少,英语交流学习就被无形的磨灭;
4、在农村中小学中,对外界的接触有限,个体之间的差异明显,差生比例过大,班级人数过多,教师教育实践有限,课外辅导时间不足,难以兼顾每一名学生;
5、农村中小学各科老师对学生的辅导偏少,交流时间更微乎其微,从而导致了师生关系甚至生生关系的纽带断裂,课堂也就死气沉沉,效率更是难以保证。
二、教师教学方式方法方面的问题
1、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的英语课都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而且教学方面的设施也不完善,加上英语老师的教学水平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提高和感染学生对英语的浓厚兴趣,久而久之,学生便不再重视英语的学习与应用。
2、老师存在英语教育方法的死板,没有与现实生活接轨,学生感觉非常抽象,甚者他们对英语的学习感到茫然或者无所适从,不知道学了什么,将要学什么,还有什么没学到等等荒唐的现象存在。
3、大部分的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都不是本专业毕业的,他们对英语的理解有局限性,甚至有的学校用数学或者其它科目的任课教师兼任英语老师,经常属于一个老师在讲台上表演,学生也因此会产生审美疲劳,不但适应不了老师的教育教学,甚至对该老师的其它科目也产生抵触情绪最终沦为老师没法教,学生没法听的结局。
4、老师没有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没有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没有充分而有效的利用好仅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时间,缺乏对学生的沟通与了解,讲课方式生硬,知识结构断层。
三、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
1、农村中小学的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而且受制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到位,没有真正体会到学习应所带来的乐趣,所以他们在一开始接触英语的时候就处于掉队的状态。
2、农村中小学对英语的学习存在先天的不足,他们不敢大胆开口说英语,也不愿模仿老师进行相应的学习,学生的自卑心理也比较严重。
3、农村中小学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他们仅仅能在课堂上接触英语,课外之后就都运用我们的母语进行交流沟通,甚至大部分学生连普通话都不好意思说,原因在于他们怕被别人嘲笑,怕被父母责骂,因此,对于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变成了我们最最单纯的奢望。
4、他们沿袭了父母的传统思想,对英语的态度不够端正,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有限,这也是农村中小学的同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四、改善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措施探讨
1、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增强他们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和激情;同时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
2、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体会到英语的魅力。
3、加强教育教学设施的完善,让他们体会到真正的英语。
4、面向全体同学,加强课内外的辅导,丰富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培优补差,实施班内教学分层管理。
5、英语靠的是多次重复,所以加大重复力度,建立健全检查监察机构。
6、教师要有耐心,要有信心,要有恒心,也要用心,细心以及真心,在“心中”学习和传授英语。
外语学习策略系统的运行,除了内部因素(管理策略、语言学习策略和情感策略)的相互作用外 (文秋芳,2003),还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Oxford 和 Cohen(1992)认为,“影响学习策略获得的因素主要有学习风格、知识背景、信念、态度和动机,其次还有焦虑、性别和民族”。此外,还包括文化因素、教学环境因素、年龄、智力、语言潜能、个性、教师因素等。这些因素是造成学习效果差异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学习策略使用差异的根源。
二、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文化背景、学习条件、教学环境、教师因素、学习任务等。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外语学习策略的选择及使用的成效。
1.文化背景。文化观念可以引导学习者选择有效的策略促进学习,也可能导致不当的甚至错误的策略而阻碍学习。当学习者意识到“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很重要”时,他们很可能采取相应的学习措施:广泛阅读外国报刊杂志积累文化知识,或阅读国内英文报刊,这样在两种文化知识的取舍、选择、融合中培养世界意识,文化意识和文化认同感,形成双向文化互动,语言文化互动的学习机制,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与西方学生相比,中国学生更相信外语成绩的好坏主要靠自身的努力,更善于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更乐意使用记忆策略帮助记单词、背课文,更倾向于使用逻辑推理式的外语学习策略(文秋芳,1993)。
2.学习条件。学习条件指社会环境、学校环境以及个人学习的物质条件。我们知道学英语最理想的是到说英语的国家去学,然而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这个机会。学习者很难选择自己的英语学习条件,但我们可以分析现有学习条件,扬长避短,选择恰当的策略,从而取得现有条件下的最佳学习效果。比如有些学生认识到课外没有英语语言交际的真实环境对发展语言交际能力很不利,于是就想方设法为自己创造语言环境。他们有时去英语角练口语,有时去找外教聊天,有时自己进行独白。采取了这一系列措施以后,他们的英语表达水平比普通的学生就明显地高出一个层次。再比如,有的学习者认识到现有的英语信息量输入太少,就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收听英语广播,阅读英文报纸,翻阅英文读物。如果条件有限,他们就会更珍惜学校所提供的英语课本和材料,熟读精思,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材料(文秋芳,2003)。
3.教学环境。教师的外语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外语教学环境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外语水平以及教学策略。俗话说:“名师出高徒”。然而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有幸受教于一位能说一口漂亮的英语,语音纯正,有丰富生动的教学策略,又有高度的责任心的好教师。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个人的学习策略系统难以对教师施加影响。但这不意味着学习者本人就只好听天由命,无法作出任何积极的回应。事实上,完全可以通过英语学习策略系统来选择适当的学习策略以弥补教学所可能产生的不足。例如某个教师只重视读和写,而不重视听和说。当发现教师的这一弱点时,就可以有意识地在课外多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以补偿课堂教学的不足。再比如一个教师经常要学生对句子进行详细的语法分析。如果学生能意识到弄清语法是学好语言的手段,而不是目的,课后就不必要在语法分析上再花太多的精力,从而可以腾出时间来参加其它更重要的语言学习活动。
4.教师因素。教师对学习者学习策略的影响既有教师专门进行的或渗透到教学中的学习策略训练对学习者产生的影响,也有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对学习者学习策略形成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就学习策略而言,教师情感因素和和谐的师生关系起着重要作用。教师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在教学中,可以经常看到教师如果对所教的学生关怀备至,与学生的关系融洽,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努力掌握并积极使用教师所教的学习策略,从而取得较好的成绩。
三、学习者个人因素
影响学习策略的因素有先天的、后天的,也有先天和后天混合的。先天因素一般包括智力、语言潜能 (language aptitude)、性别等。后天因素有学习动机。先天和后天混合的因素有学习风格、性格类型等。这三类因素都可能对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1.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强弱与采用学习策略的数量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动机强的学习者比动机弱的学习者运用更多的学习策略。动机类型也会影响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有研究表明,受融入型动机(指学习者对目标语社团有所了解或有特殊的兴趣,希望与之交往或亲近,或期望参与或融入该社团的社会生活)驱动的学习者多运用功能练习、会话等学习策略,而受工具型动机(指学习者的目的在于获得经济实惠或其它好处)驱动的学习者则更倾向于使用语言形式等练习策略。可见,是动机直接影响学习者策略的选择,从而导致学习效果的差异。
2.态度。态度决定高度,外语学习领域里有一个共识:外语学习的态度与外语成绩之间的相关程度高于学习其它学科的态度与成绩之间的相关程度(王初明,1994)。态度是通过动机来影响外语学习的。有研究发现,对外语学习和外语文化感兴趣的学生比其他学生在外语学习上花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外语学习和外语文化感兴趣的学生比其他学生在外语学习上花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3.性格。性格类型直接影响学习策略的形成和使用。但在学习语言方面,外向型性格和内向型性格并没有好坏优劣之分,不同的性格在外语学习中各有其优势和劣势。教师对不同性格的学习者可采取的方法有二:一是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在不同的场合注意发挥各自的长处;二是通过某些手段,促使不同性格的学习者向相反的方向作些转变,以适应各种不同的学习环境和任务。
4.年龄、智力、学习风格、自我形象、性别等因素。年龄对外语学习有着多方面的影响,比如生理上的,认知上的,情感方面的,除此之外,也会在学习策略的选择方面产生影响。智力水平高的学习者不一定能自然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而没有掌握有效学习策略的学习者也不一定是智力水平低的学习者。在外语学习策略研究中,学习风格与学习策略的关系,一直是策略研究关注的焦点(Oxford,1990)。Cohen(1998)指出学习策略不能离开学习风格单独发挥功效,他总是要受到学习风格的影响和制约。王初明(2004)对自我概念作了重要研究,发现对自我某方面能力的肯定,可以促使学习者侧重某方面的学习,使其充满自信,感到有兴趣,并因此多下工夫,即自我形象对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性别差异也是影响个体学习策略的一个因素。一般说来,女性比男性更多地使用询问的策略来解决困难。男性多使用翻译策略,女性多使用监控策略,英语学习成功与否与性别无关,而与学习者学习策略的运用有关。
[关键词] 英语学习 动机 教师因素
二语习得研究表明,学习动机是制约外语学习效果的主要变量之一,是影响外语学习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二语研究者一直在致力研究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影响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的因素很多,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其中,教师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Gardner是最有影响的动机研究专家,他在态度/动机测验量表AMTB中具体反映了教师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费厄斯坦在他的中介作用理论(theory of mediation)中也论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师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方法
语言教学的效果不仅与教师的个人素质有关,还跟学生的情感密切相关,学生是一个个具有独特性的个体,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作为教师,如果不清楚地了解自己学生的动机,就不能在教学上采用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就很难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对于教师的授课方式,大部分学生都认为理想的授课方式是“师生互动学习并且教法多样”,目前中学生思想活跃、个性鲜明,很难接受“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改变长期以来课堂气氛沉闷、缺少互动的局面,顺应外语教学改革趋势,创造轻松活泼的氛围,让学生有一个和谐愉快的课堂语言学习环境。
二、教师的思想素质
思想素质是指外语老师要有优秀的道德素质和较深的文化修养。具体地说,教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度的爱岗敬业精神,关心同学,勤勤恳恳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并具备深厚的人文知识,把自己的学科建立在更高,更结实的基础上。教师的思想素质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弱有着直接的影响。
教师把学生当成是自己的孩子,学生的生日,学生的心情,学生的健康,老师从没有忽略过。这样的老师,有着很强的责任心,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去教,同时也赢得了孩子们对他像对父母一般的敬爱。老师把学生当作是自己的朋友,要求学生们写日记,通过这样的方式和同学们沟通。关心学生的心情,倾听学生无知的想法,更是关注学生对自己的看法,甚至努力去改进。这样的老师,深知自己的教育使命,把精力放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让他们体会到了来自老师的关爱,同时也赢得了学生的信赖。如果一个老师很严肃,实现的是目中无人的教育,班上有些同学不认真听课,老师总是以严厉的言语指责他们,那么老师和学生完全是敌对的状态。不把学生看成有思想的老师,反过来也就没有被学生当成是应该尊敬的老师,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激情,影响学生学习的动机。还有一部分老师只管抓住学习成绩好的,基础差的就放弃了。这样的老师只注重升学率,而不顾学生的彷徨和焦虑,导致了很大部分的人心灰意冷,而最终放弃。所以教师的思想素质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
三、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
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种种正确客观的评价信息,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起着重要的激励和强化作用。它不仅使学生从反馈的信息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与成功,还能体验到成功之后的喜悦,从而使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兴趣得到加强,激起更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同时又能通过这种信息反馈了解自己学习的不足或弱点,从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去克服缺点,战胜困难,为取得更好的成绩而拼搏努力。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有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有关人员的评价;既可采用书面考试、口试、作业分析等方式,也可采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大型作业、建立成长档案等方式。无论采用何种主体、何种方式,都应以激励学生学习、促进学习发展为目的,这样才能不断强化学习动机。
四、教师对教材的使用
贾冠杰指出,当英语教师给学生提出新的语言材料时,学生能否接受和理解,很大程度在于他们对材料是否感兴趣,与学生自身相关的学习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大部分学生希望教师在利用教材时能够把教学材料与现实相结合,增强其实用价值,而不是机械地照本宣科。因此,教师应适当选用“时文”来弥补以“美文”为主的课本教材,弥补其在时效性、相关性等方面的不足,善于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同时又帮助学生理解的问题,使课程内容更鲜活、引人入胜。
综上所述,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努力使自己以教育者、管理者、合作者等多重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与学生保持融洽的合作关系,使课堂充满活力。此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经常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等有关方面的需求,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开发和释放出他们的学习潜能,使中学英语教学在有限的条件下获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Williams M. Robert L, Burden. Psychology for Lan guage Teachers [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3.133.
[2]武和平.九十年代外语/二语学习动机研究述略[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
[3]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 非智力因素 英语学习 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的。1935年,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Alexander, W.P.)在其论文《智力:具体与抽象(Intelligence, concrete and abstract)》中首次提出了“非智力因素”(no intellective factors)这个概念。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在英语学习中,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毅力和社会环境等。
1.1 英语学习动机
英语学习动机是在语言学习多个因素中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它是英语学习的动力因素,或可称为动力(motivation),它能指示学习的方向,并且维持学习行为的进行,是决定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和目的的依据。一旦学习目标确立,学生就会朝着既定的方向刻苦努力。英语学习动机包括学习英语的目的、态度、兴趣等。学习动机可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外在动机是指外部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动机。例如:家长和老师的鼓励和表扬,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内在动机则是指因个体内需求而产生的学习动机。例如为了得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而努力做好准备工作,为了赢得比赛而刻苦训练等等。实践证明,学习动机越强烈,学习积极性就越高,认知策略越详尽,知识掌握得越好。
学习动机与学生所受的社会影响,家庭背景,教育条件直接有关;反之,动机也决定着人的行为目标。其中以与英语国家交往或研究英语国家为目的的动机称为融合性动机。出于职业或其它需要把英语当作工具来学习使用的动机称为工具性动机。两种动机不是孤立的,在学习上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受学生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机会的质量。
动机的激发,能调动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为完成当前的学习任务创造有利的条件。但学习不是阶段性的,而是长期的,甚至是要一生都要坚持的。不少学习者都会因为学习时间的延续而对英语失去新鲜感,继而感到麻木和厌倦,最后放置一边,不了了之。因此,为了保持学习者的积极性,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启发式教学不限于教学的开端,而是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1.2 英语学习态度
消极态度妨碍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语言输入和使用语言的机会,影响学生对已输入语言进行有效的吸收和消化,降低语言活动的质量,因此要避免消极态度的产生。积极的态度可以促使学生对所获取和使用的语言有快乐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当学生处于满意、喜悦等积极的情绪状态的时候,他们会表现得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此时的学习效果最好。教师应注意帮助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以培养和维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在培养积极态度的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最大,最直接。因此老师要注意不要把消极的态度带给学生,而是要想方设法促进学生形成积极态度并长期保持。
1.3 英语学习意志
意志是学生能否坚持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也是决定事情能否最后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经历过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后,很多学生都表示无论如何努力,英语学习成绩总是停滞在一定的水平。这种停滞状态被称为技能认知习得的“高原现象”(plateau phenomenon)。纵观人类历史,任何伟大的事业或发明的发展过程都要经过革命者或者科学家不懈的斗争和努力,在学习上也是如此。在“高原现象”期间,只要坚持努力,注意方法,继续学习就一定会有所突破,最终获得飞跃。
1.4 英语学习兴趣与学习方法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说:学习最好的激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生积极认知事物和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充分调动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相对于学习兴趣的激发而言,学习兴趣的保持则更为重要。学习兴趣的保持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
2 培养和激发英语学习中非智力因素
2.1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机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有目标就有动力。在英语学习中,动机和目标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目标,就没有动机,没有动机,也无所谓目标了。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机,可以首先让学生主动联系社会生活,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英语。老师从中给予正面的引导,并从多方引证,让学生知道学习英语可以带来很多的好处,例如增加就业机会,出国学习方便等。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有了目标就有动力,才有努力的方向。有了方向之后还要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才能成功。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正确评价学生,多加表扬,让学生时刻都充满自信。
2.2 增强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学习意志
自信心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心理基础,充满自信的人往往会战无不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态度和评价会影响学生的信心。作为教师,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要设定不同的目标,不仅在学生答对问题的时候要表扬,在回答不上的时候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告诫学生“每天一小步,成功一大步”,让学生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动力。
教师本身的素质与能力,是维持学生学习英语信心的另一个重要保证。在李建平、戴军、周平(2007年) 英语学习非智力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占97%的学生认为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直接影响,98%的学生认为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领域,教学方法,精神状态等方面。教师广阔的知识面,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饱满的精神状态将会吸引更多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愿意跟随教师的步伐,获得更多的知识。而消极、懒散、态度冷漠、教学生硬, 刻板的老师只能让学生敬而远之, 甚至望而生畏。
2.3 激发与培养英语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教师可以利用东西方文化差异,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例如英语角、英语板报、唱英文歌,看经典电影等是学生保持学习兴趣的重要补充手段。这样既练习巩固了课内所学知识,又提高了运用实践能力,最大可能地促进教学的成功。
2.4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所谓“业精于勤荒于嬉”,勤于读写的习惯必不可少。同时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也非常重要,有助于知识巩固。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才能学得比较轻松。此外,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也非常重要。有问题提出才能证明学生真正思考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语音;词汇;歧义
Abstract: Ambiguity in English is a phenomenon, which, for a variety of reasons, is very complicated. The paper's intention is to analyze how ambiguity may have its origins in phonetics and lexis. The ensuing commentary thus contributes towards avoiding possible misunderstanding caused by ambiguity in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phonetics, lexis, ambiguity
1. 引言
写作或阅读时,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句子,由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不同,而可以解释成两个或多个意思,这些句子便
称为歧义句(ambiguous sentences)。而歧义现象(ambiguity)是指有些听起来相同或看起来相同的话语,在字面上可以有不止一种解释。(石安石,1994:130)任何一种语言都有歧义现象,就像美国语言学家Kaplan(1966)所言:“‘歧义’是常见的语言现象,正如病理学中常见的感冒病一样……。”凯斯和荷勃(Kess, F. J.& Hoppe, A. R.),在其专著Ambiguity in Psycholinguistics一书中甚至还提出了“语言无处不歧义”的观点,他说:“Upon careful consideration, one cannot but be amazed at the ubiquity of ambiguity in language.”。这一点以我们熟悉的汉语和英语为例即可得到证实。如在汉语中有“拉长绳子”和“打死老虎”的短语,仔细琢磨一下,到底是“拉/长绳子”还是“拉长/绳子”呢?是“打/死老虎”还是“打死/老虎”呢?英语中如 :The watch ran fast .到底是(be) fast ——表快了还是(runs) quickly ——表走得快呢?另一例如 :to make the ship fast,是让船加速航行还是让船停泊靠岸?由此看来,语言的歧义现象确实很普遍。而就英语来讲,其歧义现象更为常见。英语同其它一些西方语言相比,词汇量大,词尾变化少,同音词语成千成万,语法灵活,句法松散,这就为英语歧义的产生提供了较大的可能性。可我们说话或写文章,总是力求“准确、简明、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看法和态度,以便使听者或读者能正确而全面地理解我们要表达的内容,避免误解。前人对语法或结构原因引起的歧义现象已做过不少研究,而对于除语法之外的其它原因引起的歧义研究相对少一些。所以,本文准备从语音和词汇两方面对该现象作一粗浅分析,使读者对英语歧义现象有更多的了解。
2. 语音歧义(Phonetic Ambiguity)
语音歧义是指借助话语在发音上的完全相同或相似而构成的歧义。该现象主要是由于同音词造成的。除此之外,同音异义的词组和短语,不同的语音停顿和语调以及不同的重音都可能导致歧义。
2.1 同音异义词(homophones)产生的歧义
在现代英语的词汇中,同音而异义的词数量很大,为歧义的产生提供了大量的原始素材。例如rain和reign,sighs和size等,它们发音完全相同,只是拼写和意思不同。由同音异义导致的歧义句子屡见不鲜。例如:
"When does the baker follow his trade?"
"Whenever he kneads the dough."
该例就利用了need(需要)和knead(揉面)这一对同音异义词,并配上“dough”的多义(既作“生面”,又作为俚语的“钱”讲),从而让读者或听者难以辨别出面包师到底是需要钱时就开始了生意,还是在他揉面时就开始了生意。
英语中,由于同音异义现象产生的歧义不胜枚举,如sow(播种)和sew(缝纫),right(右边)和wright(造……的人),meet(遇见)和 meat(肉)等,我们都应谨慎使用。
2.2 同音异义的词组和短语
这是指两个词组和短语,其发音相同,甚至逐个音节都完全一样,但作为词组短语,两者的意思却迥然不同。这种情况多是由于发音上受连读(liaison)的影响。例如:
a bee feeder / a beef eater
例中,a bee feeder和a beef eater由于音节界限不明造成歧义,前者/f/在后面音节,后者/f/在前面音节,但说话时往往容易混淆这两者的界限;而eater中的/t/由于不是在重读音节中,又紧跟在元音之后,所以变为带有闪音(/d/),因此也容易与前者feeder混淆。由于语音的相似性,听者难以断定是“蜜蜂饲养员”还是“食牛肉者”。
与此相似的其它例子如:a trained deer / a train,dear / It rained here.; gray day / grade A; a nice girl / an ice girl; a name / an aim 等都可能由于连读而产生歧义。
2.3 由于不同的语音停顿(different breathgroups)和不同的语调(different intonation),从而导致歧义
John said the teacher is a fool.
该句因为说话者不同的停顿和不同的语调,便产生意思截然相反的两句话。一方面可理解为:
2.4 由于重音(stress)的不同而导致的歧义
最典型的例子如:That誷 all I know.,根据强调的侧重点不同,该句可以有四种不同的含义:
由上看出,句子若没有恰当的强调,就容易引起歧义,令人费解。
3. 词汇歧义(Lexical Ambiguity)
词汇歧义指由于对句子中某一个词的意义有不同的理解而产生的歧义。就词汇歧义而言,具体又可分为四种情况 :因“一词多义”或“同形异义”引起的歧义 ;因词义变化而引起的歧义 ;因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的不同用法而引起的歧义 ;因词态变化而引起的歧义。
3.1 “一词多义”(polysemy)或“同形异义”(homonym)引起的歧义
所谓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有多个不同的意义,在词典中列入同一个词条,如bachelor既可指“独身”,也可指“学士”;mad 既指“发疯”又指“生气”。同形异义是指那些拼写或发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这种词词源不同,在词典中标上1、2等数字,并作为不同的词条排列,如:ball,兼有“舞会”与“球”的意思 ;bank兼指“银行”和“河岸”。有时,“一词多义”与“同形异义”词是很难区分开的。由于“一词多义”或“同形异义”产生的歧义句子如:(1) Mr. Collins, the priest, is going to marry Jane at the church .
该句中,marry属一词多义现象,它有两种解释。第一 :“与(某人)结婚”,这样全句的意思是 :牧师Collins先生将在教堂和Jane结婚 ;第二 :“给(某人)证婚”,该句又变为牧师Collins先生将在教堂为Jane证婚(Jane和另一位男子结婚)。
(2) The tourists passed the port at midnight.
该句中port属同形异义现象,当“港口”讲时,全句的意思是:旅游者半夜里经过了港口。当“葡萄酒”讲时,句子的意思是:旅游者半夜里传葡萄酒。若没有上下文的提示,我们很难判断作者到底想指什么。
以上例子,因“一词多义”或“同形异义”导致的歧义,该词的词性不变,只是意思不同。但在下面两例中,由于词性不同,同样导致了歧义。
(3)Please make her dress fast.
(4)I saw her duck.
例(3)中,dress兼有两个词性,当名词用时,该句的意思是 :请尽快给她做衣服;当动词用时,全句的意思是 :请让她快点穿衣服。同样,在例(4)中,duck由于词性不同,而产生两个截然不同的意思 :“我看见了她的鸭子”和“我看见她正低头躲闪”。
3.2 因词义变化而引起的歧义
因为词是反映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客观世界在不断地变化发展,因此词义也随着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而变化。有些词,旧义消失了,产生了新义;有些词,新旧义并存;有些词,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产生了词义的转移,以上情况都可能引起句子的歧义。例如:Please give me a camel.“camel”原意是“骆驼”,可在本句中,其意义发生了“转移”,指“一支‘骆驼牌’香烟”。
3.3 由于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个别词汇差异而造成的歧义
这种情况并非少数。如:Tom, my neighbor, is an engineer.
句中,engineer有歧义。在美国英语中,engineer有“工程师”和“火车司机”两个意思,而在英国英语中,engineer 仅有“工程师”一个意思。所以读者难以判断Tom到底是工程师还是火车司机。
3.4 因词态变化而引起的歧义
英语的形态变化是通过合成(compounding),词缀(affixation),重复(reduplication),形态内部变化(morpheme internal changes)以及异干互补(supplication)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的。但有时对某种形态变化形式的理解不同便会产生歧义。如“unlockable”这个词,可能指“not able to be locked”,也可能指“able to be unlocked”。这是由于粘着语素(bound morphemes)有两种un-前缀。第一种与第一个形容词结合,形成一个新的形容词,意思是not ;第二种与一个动词相结合,组成一个新的动词,意思是to do the reverse of (做相反的事)。如下图 :
图(一)表明un-1表示“不”,所以unlockable 的意思是not able to be locked (不能锁) ;图(二)中,un-2表示“做相反的事”,所以unlockable又变为able to be unlocked(能够打开锁)。所以像这样的复合词往往容易产生歧义,其它的如unlearned(无文化的;不学而能的);unnameable(不能命名的;说不出名字的);unnumbered(数不清的;未编号的);unthinkable(难以想象的 ;不必加以考虑的)。为了求得语言的准确性,我们必须小心使用这些词。
4. 歧义的消除
歧义的产生是由于说话人对语言单位普遍存在的多义性和言语单位的单义性以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特点缺乏应有的认识而造成的。(袁威,1999 :29)人们在语言交际中总是力求准确、简明、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看法和态度,以便听者或读者能正确而全面地理解所要表达的内容。就语言交际的目的来看,如果我们要准确无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达到语言交际的目的,就要努力消除或避免歧义。
4.1 语音歧义的排除
作为由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语音的表现形式,在言谈交际中,重音、停顿、语调等传达语音信息,故在语言交际时应掌握重音、停顿、升降调等,以部分地避免歧义的产生。例如:单词重音可区别某些词的词类:'accent,'record,'object是名词,而ac'cent、re'cord、ob'ject是动词。又如 :He is your teacher.用降调,表示叙述一个事实 :“他是你的老师。”如果用升调则表示:“他是你的老师吧?”
4.2 词汇歧义的消除
在说话或写文章时,要避免词汇可能产生的歧义,可通过加修饰语或用别的词替代来消除。例如,要消除John broke the record.中record可能引起的歧义,可在该词之前加上world或music;而要消除He is drawing a cart at the moment.中drawing一词可能引起的歧义,我们不妨用pulling替代drawing来表示“拉”。这样的话,两个句子的意义就明确无误了。又如:She didn誸 take my tip.句子中tip既可以理解为“小费”,又可理解为“告诫”,如果将“tip”用相应的同义词替换掉就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了:
(1)She didn't take my money.(她没有要我的钱。)
(2)She didn't take my advice.(她没有接受我的建议。)
5. 结束语
本文主要从语音、词汇两个层面探究分析了英语歧义产生的种种原因,并提出了消除歧义的基本方法。众所周知,语言学界对歧义的研究由来已久,因为研究歧义不仅对语言交际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且对语言理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王少杰,2006:124)因此,对语言歧义现象的深入研究必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揭示语言的内在规律和奥秘。英语中的歧义现象是很复杂的,以上笔者只是分析了由于语音和词汇导致的英语歧义现象。这一领域尚有许多值得探索的课题,有待我们继续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Kess, F. J. & Hoppe, A. R. Ambiguity in Psycholinguistics[M]. John Benjamins Pub Co., 1981.
Kaplan, R. Cultural thought patterns i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J]. Language Learning, 1966.
石安石. 语义研究[M]. 北京:语文出版社,1994:130.
王少杰. 英语歧义现象解析[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1):124.
关键词:百合;鳞茎;环境因素
中图分类号:S6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212-1
百合素有“球根花卉之王”的美称,它具观赏性、食用性及药用性,在国内外花卉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虽是百合原产地之一,但由于商品化栽培时间短,栽培技术不成熟,导致生产繁育用的鳞茎主要依靠外国进口,要提高百合的经济价值,发展百合产业,就要实现优质种球国产化。本文对影响百合鳞茎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进行了概述,旨在为百合的栽培生产国产化提供些理论参考。
1 百合鳞茎生长发育的特点
1.1 鳞茎的膨大发育
百合鳞茎由植株地下茎变态膨大形成,是贮存养分的部位,分为鳞片和鳞茎盘。鳞片着生于鳞茎盘上,是鳞茎贮存营养物质的器官。成年鳞茎顶芽发育成地上茎、叶后开花,即百合地上植株部分。百合鳞茎具多年生习性,一年的生长期内以植株现蕾为分界点,现蕾之前为鳞茎失重期,由外层鳞片开始,层层消耗鳞片内贮存的营养物质以供植株的生长发育,现蕾之后由鳞茎内部的生长点产生新的鳞片使鳞茎开始增重,冬季地上植株枯萎,鳞茎则进入休眠,直至第二年春天温度回升。由于一个生长季内鳞片并不完全消耗,鳞茎得以逐年膨大。
1.2 小鳞茎的形成
许多百合地下部或接近地面的茎节上会长出许多小籽球,即小鳞茎,较大的小鳞茎经过一年的培育,能够养成切花用的商品种球。
2 百合鳞茎的繁殖方法
鳞茎的繁殖方法主要有种子繁殖、籽球繁殖、鳞片扦插、组培快繁等,其中种子繁殖应用较少。
3 影响百合鳞茎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
3.1温度
露地栽培条件下百合鳞茎的生长温度为10℃~30℃,质量15~25g的百合鳞茎产量最佳的温度为18℃~23℃。进行鳞片扦插时,小鳞茎的分生温度为20℃~25℃,在25℃条件下培养出的小鳞茎数量及质量最佳。组培快繁产生小鳞茎的最适温度为18℃~22℃。无论采用哪种繁殖方式,高温均会抑制百合鳞茎的生长,低温对百合鳞茎的生长发育影响却不尽相同。低温有利于百合种球的栽培复壮,低温处理种球会使鳞茎所产的切花质量及花蕾数有所增加,却也可能缩短鳞茎生育期,导致采收的鳞茎不能出苗。
3.2 光照
有研究表明:百合生长期间长日照条件可以使叶面积增大,进而促进鳞茎的膨大;露地栽培遮阴条件下,香水百合通过增大光合器官面积来吸收和利用更多的光能,叶面积的增加有利于增加干物质的积累。由此可见,适当调控光照强度是可以通过加快光合速率来促进露地栽培的百合鳞茎的生长。但在组培生成小鳞茎中,光培养下小鳞茎的增殖系数高于暗培养,小鳞茎直径却小于暗培养。
3.3 水分
百合对土壤湿度的要求较严格,湿度偏低,易使鳞茎萎蔫,湿度过高易引起病害及导致鳞茎腐烂。张亚娟等在科尔沁沙地对东方百合“索邦”在不同水分胁迫下的研究表明,水分胁迫是通过降低百合叶片净光合速率,降低百合鳞茎内干物质的积累,从而影响百合鳞茎的发育。兰州百合鳞茎有一定的耐旱能力,在鳞茎生育后期保持土壤相对干燥有利于鳞茎增大。
3.4 土壤及栽培基质
大多数百合繁育要求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土壤。组织培养中,采用不同栽培基质繁殖百合小鳞茎,发现无土栽培获得的小鳞茎鲜重较重,但以土壤做基质,叶片和生根量较多。
3.5 植物营养
适当的施用肥料有助于百合发育及鳞茎膨大。有研究表明,施肥有增加兰州百合鳞茎产量的效果,氮、磷、钾肥混施增产效果最明显。适量追施磷、钾肥能提高切花质量和花蕾数,采花后叶面喷施硫酸钾、磷酸二氢钾和硼酸溶液,可以促进鳞茎的增大和充实。孙红梅等对兰州百合发育过程中氮磷钾肥分配规律的研究中表明,现蕾之后鳞茎对钾的吸收比例明显增大,而百合新鳞茎的发育是从地上植株现蕾开始的,说明鳞茎的膨大对钾素的要求较高,植株生长的中后期应注意钾肥的补给。根外施肥或叶面喷施均可。
参考文献
[1] 夏宜平,高晓晨.试论百合等球根花卉的商品种球国产化问题[A].高俊平.中国花卉科技进步展(1998-2001)[C].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16-223.
[2] 吕英民,吴沙沙,张启翔.百合鳞茎发育生物学研究进展.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31(5):145-159.
[3] 郑爱珍,张峰.百合的繁殖方法.北方园艺,2004,(4):43.
[4] 徐兴长.百合种球繁殖生产技术.种子科技,2004,(1):41-42.
[5] 孙红梅,李天来,周丹等.不同温度处理对兰州百合萌发及生长的影响.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3,34(6):412-414.
[6] 杨雨华,李文龙,宗建伟,李自珍.覆膜与施肥处理对兰州百合生态位适宜度和商品鳞茎产量的影响.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6 (6):78-83.
[7] 买自珍,黄玉库.食用百合需肥规律的研究.宁夏农林科技,1993,(1):19-22.
[8] 孙红梅,李天来,李云飞.百合鳞茎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变化初探.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4,(35):277-281.
关键词: 妊娠期 生命质量 影响因素
优生优育是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内涵的延伸和具体化体现。要做好优生优育,就得从妊娠期入手,关注母婴健康,所以我们有必要研究娠期妇女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从根本上促进母婴健康。随着“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孕妇数量尤其是高龄产妇的增加使得产前保健工作愈显重要。妊娠使母体各个系统发生许多变化,当变化超过一定限度时,甚至会形成病理现象,可见妇女在妊娠期将发生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的巨大变化。探讨妊娠期妇女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可以为临床产前保健措施和干预模式提供基础资料,从而提高铜仁市碧江区妊娠妇女人群生存质量。本研究的范围包括了四所医院,覆盖面更广,代表性更好,适应近几年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疗改革需要。因此,妊娠期妇女生命质量及相关因素的研究有其特殊性、可行性和科学性。
1、 对象
1.1 调查对象:于铜仁市中医院、铜仁市第一人民医院、铜仁市第二人民医院、铜仁市妇幼保健院共4所医院中进行抽样,每所医院随机抽取30名建卡进行孕期检查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
1.2 样本含量【1】:单纯随机抽样对样本含量估计可按公式n=u2∏(1-∏)/ 2。当总体率∏不明确时应取50%,以免n过小; 为误差,本课题在保证可行性的基础上尽量减小误差,最终确定样本含量为120例。
2、 方法
2.1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填表时根据调查员讲解,由被调查者自填或据其回答由调查者代其填写的方式完成调查表。
2.2 调查问卷:根据调查内容设计,包括说明部分、填写指导、调查项目。
2.3 质量控制:务必确保调查的科学性、数据的准确性、结果的有效性。调查前必需对调查者进行统一的培训,全部资料使用EP date3.0软件双份录入建立数据库。
2.4 统计学处理:对数据库资料进行均数及方差分析,绘制频数表和图,并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调查对象总的生命质量得分或各方面的得分分别作为因变量,以相关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同生命质量状况关系密切的因素。
3、结果
3.1 生命质量状况:铜仁市碧江区120名妊娠期妇女最高得分93.60分,最低得分39.20分,平均分为(69.73±8.81)分。可见铜仁市碧江区妊娠期妇女生命质量评分位于中上等。
3.2 各医院情况:铜仁市第一人民医院在生理、心理、环境三个领域的评分以及总分最高;铜仁市第二人民医院在社会领域得分最高;铜仁市中医院在心理、环境、社会领域以及生命质量总评分均最低;铜仁市妇幼保健院在各方面居中。可见不同医院生命质量总评分及各个领域评分均存在差异。
3.3 相关因素分析:铜仁市碧江区妊娠期妇女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妊娠并发症是首要因素,其次为妊娠合并症,再次为文化程度。有统计学意义的还有:医疗费用、职业状况、经济状况、年龄、定期体检、居住环境。
4、探讨
本研究经过分析,主要归结于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四个领域:
4.1 环境领域
4.1.1 职业与经济收入:职业与经济收入有密切联系,影响到调查对象的物质功能。经济收入较差的职业,孕妇对产前检查及分娩的费用会有更多的顾虑。即使有医保的产妇,新生儿护理的费用是不能报销的,因此她们表现出来的精神紧张度、正负性情感会有所增加。
4.1.2 文化程度:文化程度与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和总分具有较大的关联。这可能是由于低层次文化素质导致就业率低、职业劳动强度大、自我保健意识差和健康行为能力低等原因。
4.2 生理领域
4.2.1 妊娠并发症与合并症:调查结果显示妊娠并发症与合并症是导致生命质量下降的最重要因素。孕妇较其他人群心理压力更大,她们不仅仅关注自己的健康,更担心胎儿的安危,并时常将疾病和死亡联系在一起,这种误区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困扰,导致焦虑、担忧、病感增强。
4.2.2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加,妊娠并发症会随之增加。而且高龄产妇精神紧张度相对较强,有更多的焦虑、抑郁、自卑等负性情绪。
4.3 心理领域
妊娠期妇女生理上的改变和不适会让她们在心理上感到无奈和对分娩的恐惧。在这一特殊时期,个体的应激能力、承受能力都有所降低。当生活中遇到各种波动和挫折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生理、情绪反应,对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影响。我们有必要在妊娠期妇女中开展有产前、产时、产后保健的教育,从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真正做到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上的和谐统一。
4.4 社会领域
4.4.1 家庭生活:家庭功能状况能影响妊娠期妇女生命质量,亲密度和家庭支持程度不好会导致个体的孤独感、压抑感及苦闷感等负性情绪。家庭结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孕妇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否受到尊重,对她们的影响很大。
4.4.2 婚姻状况:婚姻状况影响生命质量社会功能和总评分两个领域,处在不同婚姻状况中的妇女其社会支持、家庭状况等社会功能维度有所不同。
生命质量本身就是一个多维概念,涉及多个领域,妊娠期妇女的生命质量受多种主客观因素的综合影响。
部分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