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疗卫生的重要性范文

医疗卫生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卫生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疗卫生的重要性

第1篇:医疗卫生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医疗卫生行业;医患关系;医疗卫生职业精神

[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6. 06. 193

1 引 言

作为与广大劳动群众联系最紧密、服务窗口最直接的行业之一,医疗卫生行业被社会界与舆论界给予较高的行业标准,严格、严密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随之应运而生。弘扬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不仅能够树立医疗卫生行业的高尚形象,而且对于树立医务人员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近期,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备受关注,不仅严重冲击医疗卫生服务市场,也逐渐成为社会中不和谐的音符。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因素很多,如社会因素、医学因素、媒体因素、患方因素、医方因素,但无可厚非,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树立对于缓解医患关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之中与缓解医患关系直接相互作用的因素是哪些?缓解医患关系应重点树立何种职业精神?以上是文章需要重点回答的三个问题。

2 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内涵

医疗界乃至社会舆论界对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内涵理解颇多,但是内涵的理解始终围绕两组词“职业”与“精神”。如:三好一满意――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五心――责任心、爱心、耐心、细心、上进心;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态度、奉献的精神等。综合学者的观点,加上本文的理解,将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内涵可以细化为以下几点:

第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是医疗卫生行业的服务对象,解决人民群众的疾苦是医疗卫生行业的工作重点,只有服务好人民群众,才能开展并顺利实施医疗卫生事业。更为重要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是党的宗旨,医疗卫生行业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全力以赴贯彻这个宗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第二,患者至上的核心理念。在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同时,医务人员需谨记患者至上的核心理念。无论何时,医疗卫生人员应将解决患者的疾苦作为首要任务,关注患者,爱护患者,向每一位患者传递良好的医德医风,弘扬关爱生命,善待患者的大爱精神,这也是医疗卫生行业最为基本的职业操守。

第三,不断拓取的职业精神。知识经济的到来,现代医学也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医疗领域的未知因素仍很多,加之新病毒出现,病类的增多,医疗行业积极探索的路仍旧很长远。这就需要医生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更为先进的医疗技术,为患者服务,为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服务。

第四,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备受关注的国际JCI认证组织(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在认证标准别推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强调倾听患者和家属的声音,尊重患者的权益,指出应将患者作为合作伙伴参与到医疗过程中来。此外,多年的医疗工作实践也表明,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在医疗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第五,和谐的医疗工作氛围。优良的医疗卫生行业氛围是医疗卫生行业职业精神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和谐的医疗工作氛围不仅可以促进医疗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能够增强医生职业操守的自律与他律,强化医疗卫生行业的凝聚力,提升医生敢于奉献、敢于进取的积极性,提升职业道德。

3 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对于缓解医患关系的重要性

近年来,颇为紧张的医患关系在新闻、网站等媒体之中频频上演,而究其根源,不外乎医生与患者、社会、媒体等因素。但缓解医患关系,作为事件首发地的医疗卫生部门应当首先总结工作之中的不足,力求减少事件发生的可能,树立其在人民群众当中白衣天使的形象,营造和谐的氛围。缓解医患关系过程中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重要性也备受医疗管理部门关注。最近,全国多个省市积极开展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与宣传工作,以期能够缓解现阶段的医患矛盾,使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群众。

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对于缓解医患关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这点在其内涵之中显露无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医患关系的缓解保驾护航;患者至上的核心理念,为医患关系的缓解提供良药;不断拓取的职业精神,为医患关系的缓解提供技术保障;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为医患关系的缓解提供有效手段;和谐的医疗卫生氛围,为医患关系的缓解培育良好的土壤。综上所述,弘扬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对于缓解医患关系至关重要,是现阶段医患关系缓解的主要方向、重要手段,也是其他行业疑难问题解决的标杆。

4 如何构建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缓解医患关系

通过以上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内涵的系统梳理,以及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对于缓解医患关系的重要性阐述,构建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4. 1 加大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宣传力度

加大宣传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应着眼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患者至上两个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可重点加强对优秀案例学习、对优秀的医疗卫生人物的宣传,以期能够达到示范的作用,宣扬行业中标杆,以此为模范,重点培养,集中学习。对于医患关系处理过程中有卓越成绩的个人予以口头表扬或者奖励,提高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其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4. 2 努力提高医生行业的职业技能

缓解医患关系,应对医疗卫生行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行业标准有充分的认识,如此,才能在处理突发医患事件的过程中,及时掌握问题的核心所在,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有效的解决医患事件。而提高医生行业的职业技能,应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推崇医疗卫生职业技能的传递;其次,重视医疗卫生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培养;最后,保持对医疗卫生行业前沿信息的敏感度,时刻走在科技发展的前列,知识经济的前沿。

4. 3 强化重视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个道理在医患沟通过程之中同样适用。医疗部门在培养医务人员职业技能的基础上,也应重点培养起沟通能力。沟通能力如何因人而异,在沟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沟通能力较强的医务人员,可组织人员对其进行现场学习,将优良的沟通能力传承下去;对于沟通能力欠缺的人员,对其进行授课培养之外,还可在工作之余,鼓励其参加研讨会,对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高难度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共同学习。

4. 4 积极构建和谐的医疗工作氛围

沟通积极和谐的医疗工作氛围,首先应力求使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成为医疗卫生人员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道德精神;其次,弘扬爱岗敬业的工作理念,使之成为职业操守的主旋律,成为医疗卫生工作者安身立业的精神家园;最后,努力提高医疗卫生人员的团结合作能力,增强凝聚力,共同为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通过以上三个方面,构建和谐医疗卫生氛围,不仅稳定医疗卫生人员在应对医患关系时的情绪,增强其信心,同时,也能够稳定患者对医疗卫生部门的抵触情绪,使之能够客观处理突发事件。

参考文献:

[1]时玉红. 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医患纠纷成因分析及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S1):171-172.

第2篇:医疗卫生的重要性范文

无偿献血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民生问题,为贯彻落实卫生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2011年无偿献血宣传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我局将在全区医疗卫生单位开展“热血暖冬为生命接力”无偿献血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活动主题:

“捐献可以再生的血液,拯救不可重来的生命”

活动内容:

“热血暖冬为生命接力”无偿献血爱心接力活动

活动时间、地点:

1、时间:2013年1月22日。

上午:9:00-12:00

下午:14:00-17:30。

2、地点:开发区医院大楼门前

参加人员:

全区卫生系统行政机关及医疗卫生单位符合献血条件的干部职工。

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做好无偿献血工作的重要性。无偿献血工作同临床诊疗密切相关,临床用血的充足供应,是临床诊疗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正值冬季严寒阴雨天气和大学生期末考试放假的献血低谷期,献血人数减少,血站血液库存频繁告急,临床用血供应紧张。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本次活动,充分认识做好无偿献血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卫生系统干部职工中广泛开展无偿献血公益宣传,积极做好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做到卫生行政机关带头、文明单位带头、医疗卫生单位带头,为满足临床用血需求,保障血液供应,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贡献应尽的力量。

(二)广泛发动,充分发挥卫生系统干部职工在无偿献血活动中的表率作用。各单位要发挥对无偿献血工作的领导发动作用,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广泛动员全区卫生系统干部职工,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高尚意识,率先垂范,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活动,以实际行动展现卫生工作者在无偿献血活动中的表率作用。同时鼓励广大医务卫生工作者自身专业优势,普及无偿献血安全无害的科学知识,动员更多的健康适龄公民参与无偿献血。

(三)精心组织,确保无偿献血活动取得实效。各单位要加强对活动组织领导,精心部署,抓好落实,将无偿献血工作作为近期的一项重点工作,对积极参与活动的职工予以奖励,充分利用媒体大力宣扬无偿献血工作先进典型,为活动创造良好的氛围。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责任,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要制定活动目标,落实具体措施,确保符合献血条件的干部职工均能参加此次活动。

注意事项

1.参加献血人员须携带本人身份证,献血前一天要休息好,晚上要有充足睡眠,献血前24小时内不要喝酒,不吃肥肉或油条等脂肪高的食物,不要空腹献血,可以吃些清淡的食物。

2、献血点、横幅、标语、电源、电工、场地等准备工作由开发区医院指定专人负责。

3、海峡时报,区有线台派记者参加。

第3篇:医疗卫生的重要性范文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死因监测工作是疾病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项工作,可以获得能够客观反映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人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等相关健康指标和居民死因谱等重要信息。卫生部门作为该指标的牵头统计部门,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要求极高,各医疗卫生单位一定要提高对居民死因登记报告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工作考核目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死因登记报告工作长期、稳定、高质量的进行。

二、强化责任落实、规范工作内容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所有医务人员对发生在医院(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均有义务进行报告。《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是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说明居民死亡及其原因的医学证明,是人口管理与生命统计的基本信息来源,因此,要求填写者及相关人员以严肃、认真、科学的态度对待此项工作。

1、凡在医疗机构发生的死亡个案(包括到达医院时已死亡、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院内诊疗过程中死亡),均应由诊治医生作出诊断并逐项认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医务科在盖章时负责把关,查阅并审核《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医疗机构应指定专人每天收集本院内《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及副卡,并由指定的责任科室负责对卡片进行审核汇总报告。填报时,需要将《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死因链、调查记录等原始信息如实填写,并进行根本死因确定及编码。

2、在家中、养老服务机构或其他场所正常死亡者,由本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负责调查的执业(助理)医师根据死者家属(或其他知情人)提供的死者生前病史、体征和/或医学诊断,对其死因进行推断,填写《居民死亡原因调查登记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负责对《居民死亡原因调查登记表》进行审核、订正,将死因链、调查记录等原始信息如实录入到“国家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

3、因外部作用导致未经救治的非正常死亡,包括火灾、溺水等自然灾难致死,或工伤、医疗事故、交通事故、自杀、他杀、受伤害等人为致死(含无名尸),应按照公安司法部门判定结果填报死因信息。

4、补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时,需在第一联及补发联注明“补发”及补发时间,申请人应为《死亡证》签字家属或委托人。未经救治或死因不明确的死亡病例,在开具《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以及补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时,责任医生应认真填写第一联下面的《死亡调查记录》,让家属或委托人在填写完成的《死亡调查记录》签注“以上情况属实”和签名,留存开具证明人员的身份证复印件及其他证明材料。

5、《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居民死亡原因调查登记表》填写时项目必须齐全,内容准确,不得涂改,由各医疗卫生单位专管人员负责收集、汇总、保管。

6、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定期开展死因信息比对和校核工作,补漏查错,确保人口死亡信息及时性、完整性、一致性。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及时报告在家死亡和新生儿死亡信息。

三、加强社会宣传,增强报告意识

各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多渠道,多层次,广泛深入的开展社会宣传,力争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居民充分认识死因监测工作的重要意义,争取群众积极配合。各《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签发单位要将签发程序、联系电话和办理时限等在显要位置向社会公示,并将公示内容及时报送辖区派出所、民政、居(村)委会,方便群众办理。要积极调动广大乡村医生的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引导乡村医生改变服务理念,为村民提供主动服务、便民服务,逐渐形成死者家属、村委和乡村医生的良好互动,鼓励乡村医生主动发现辖区内的死亡病例,及时调查并上报。

第4篇:医疗卫生的重要性范文

医疗系统信息安全需求与安全风险分析

安全是一种需要,是人们生存的需要,生活质量提高的需要。安全是一个目标,它需要人们为此做出努力。信息安全目标是指防止意外事故和恶意攻击对信息及信息系统安全属性的破坏,安全属性包括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不可否认性、可核查性、可靠性[2]和可控性等。对医疗卫生行业来说,患者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因此,临床诊疗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可靠性)需求是最重要的。另外,个人医疗健康信息是患者的隐私内容,随着《个人隐私法》的出台,对医疗信息系统的保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疗卫生行业的信息安全需求主要源于两方面的驱动:一是内部自身信息安全需求,二是法律法规要求。医疗机构的患者具有隐私权,为维护患者的隐私权,医生、护士和其他员工都有为病人保密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母婴保健法》、《传染病防治法》、《电子病历基本规范》,以及即将出台的《个人隐私法》等相关法规中都对保护患者隐私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和规定。2.1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现状随着信息环境越来越复杂,以及医疗卫生行业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患者信息泄露事件、数据泄漏、知识产权与医疗机构科研成果被盗用现象频频发生,大规模的DoS侵入、信息系统遭黑客攻击、蠕虫病毒与垃圾邮件泛滥等安全事件逐渐增多,不仅严重影响到医疗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还直接威胁到患者的隐私,甚至是患者的生命安危。与其他行业相比,中国的医疗卫生行业在信息安全保障领域的工作刚刚起步,虽然部署了一些安全产品,但仍处于“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阶段,信息安全意识相对落后,没有专门的信息安全组织机构,更没有建立规范成套的管理制度。从医疗卫生行业内部管理来看,医疗信息系统面临着多方面的信息安全风险,这些风险主要在于:1)医务工作者信息安全意识淡薄,领导不够重视,认识不够全面,信息安全保障措施投入严重不足,医疗信息化建设中,医疗机构高投入地进行信息系统及其网络基础设施等的建设,而在信息安全管理与技术方面考虑、投入却严重不足,管理措施严重滞后,相关信息安全规章制度与操作手册严重缺乏。2)信息安全需求分析不够全面,信息安全风险估计不足。业务信息系统、设备的获取、采购与检测程序不够健全与重视,以及在与第三方的合作时也没有识别出相关的风险,对第三方人员(如软件外包人员、工程建设总包)的审查和管理方面做得不够,没有采取措施进行相应的控制。3)医疗信息系统的运营缺少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和审计机制,存在账号滥用、业务数据被非法读取的风险。另外,医疗信息系统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与合作单位甚至互联网都存在接口,存在被黑客入侵、网络攻击的风险。4)医疗卫生行业内外网划分不清晰,内外网隔离安全防范措施缺失,网络安全漏洞比其他行业更加严重,导致可能存在医疗信息系统的核心业务信息通过互联网泄密与被黑客入侵的风险。随着医疗手段越来越依赖网络,网络故障可以像电源故障那样导致医生手术的中断,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2.2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安全风险分析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安全风险分析是指对医疗卫生行业信息系统及重要信息资产面临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价的过程,在该过程中要识别信息系统的价值、内在的脆弱性及所面临的外部威胁,进而确定威胁利用弱点导致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最终确定风险的大小或等级。为了便于实际分析工作,根据医疗卫生行业信息系统功能的不同,依次划分为几个方面,分别是综合管理系统、医疗诊断信息系统、数据库系统、硬件信息系统(包含网络设备)、重要信息载体以及掌握重要信息的医务工作者等。虽然由于医疗系统各系统独立性强的特点,孤立地分析单个信息系统所面临的风险对医疗机构而言意义重大,但同时更要综合考虑整体业务的正常运营。医疗结构的重要业务是患者的健康安全,因此应考虑以患者健康安全为中心来进行信息安全风险分析工作。医疗机构的整体信息安全风险是各个业务的风险与其相应的业务重要性加权值之积的和。信息安全风险分析结果可以作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有力的支持与依据。

医疗卫生行业信息系统等级保护体系化实施

(1)等级保护实施计划阶段即信息系统识别定级与备案,在此阶段:1)要明确的是医疗机构的信息安全需求与国家针对医疗行业等级保护的要求。2)要明确医疗机构等级保护的范围或要保护的对象,谈到信息安全时,许多人的视野往往停留在数据化的信息本身,这无疑过于狭窄。医疗系统信息安全保障的对象是应用业务信息系统、主机与主机系统、网络与通信设备、环境与设备、患者信息数据、科研成果与知识专利等。3)针对各医疗系统进行科学的定级,应根据各科室的工作职能、重要性、所涉及信息的重要程度等因素进行科学定级,在信息系统的定级过程中可以参考信息安全风险分析的情况,确定系统的安全等级,并找出系统安全现状与等级要求的差距,形成完整准确的信息安全需求。信息系统定级针对不同的安全域确定不同的等级,在同一个系统里,还允许划分不同的安全域,在每个安全域可以分别定级,遵循“谁建设、谁定级”的原则。安全技术框架包括:安全技术设施体系、信息系统的获取开发维护体系、安全运维体系、数据系统安全体系、网络与通信安全体系、访问控制安全体系以及计算机环境安全体系等。安全管理框架包括:安全策略体系、安全组织体系、物理环境安全体系、合规性安全体系、安全事件管理体系、安全风险分析体系以及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体系等,并使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信息安全技术与产品。安全检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对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两方面工作的落实程度与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判断建立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是否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是否满足预期的效果,及对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符合性、有效性、充分性与适宜性进行评价,包括信息系统主机审计与应用审计。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改进,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措施在改进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结合信息系统的实际情况,逐项进行安全风险分析。根据安全风险分析的结果,对部分保护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整改。调整应以不降低信息系统整体安全保护强度,确保患者生命安全为原则。

作者:陈晓雷 单位:北京网御星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第5篇:医疗卫生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公立医院 内部审计 财务管理

医院财务管理是医院组织管理工作的一项重点,是对医院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清偿等业务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执行和控制等工作的总称。随着医院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日趋专门化、复杂化、流程化,已基本形成一套专门的管理机构,独立的规章制度,结构化的财务编制计划,流水化的资金管制机制以及财务计划执行指导体系。在这样的财务管理发展背景下,组建和强化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内部审计工作可以通过介入医院财务管理的全过程,来评价和完善医院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为医院搞好财务整合工作,协调各财务因素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力,节约医疗资源和建设资金,保证医院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医疗设施的充分使用,促进医院经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双赢。

一、内部审计对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内部审计对财务管理具有直接的监管效力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市场化的深入推进,各医院之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为迎合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各大公立医院立足升级管理机制,统筹医疗资源,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结构调整,这就急需要在公立医院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对医疗卫生工作的监督和控制,防止医疗资源的滥用和医疗资金的流失,为患者提供一个“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就医环境。建立持久、有效、完整的内部审计制度,将财务项目和财务行为全面纳入审计制度中来,有利于避免因工作失误而带来的重大医疗事故,有利于堵塞医疗资金的暗中流动,有利于防范借助医务工作进行灰色交易的不法行为。

(二)内部审计对医院未来的发展起到决策支持

未来医疗卫生机构的大规模扩建是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发展的必然,医院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强自身的医疗卫生服务职能,就必须有健全的、科学的、系统的、信息化的决策机构。因此,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尤其是加强对医院财务结果的科学审计,将审计结果及时传达到医院的管理层,有利于科学调整医院下一阶段的工作方向,转变工作重心,调整工作强度,准确的判断医疗卫生市场的动态,有利于科学配置医疗资源,提高资金投放的准确性,提升资金使用的效率,促使医院未来的决策通道不仅畅通,而且能获得良性循环,避免专制决策对医院管理事业的破坏,维护决策机制的开放性和持续性。

(三)增强内部审计有利于构建全成本核算制度

由于计划经济对医疗机构的影响依然存在,使很多公立医院缺乏经营的危机意识,旧有的“垄断心理”还没有完全根除,不能适应市场化的需求。因此增强内部审计工作,使广大医疗工作者,尤其是财务管理工作者清醒认识到在资金使用方面所面临的新问题,深刻认识到医疗卫生市场的变革对财务管理带来的紧迫性,都是十分有必要的。增强内部审计工作,有利于直接构建起全成本核算制度,对财务计划的制定和对医疗成本的审计,会直接影响到全成本核算制度在医疗卫生管理事业中的普遍建立,只有全成本核算制度才能为内部审计提供前提支持,才能为内部审计组建科学的平台,才能更好的指明审计的领域和方向。

二、改进医院内部审计的举措

(一)加强对医院基建项目内部审计的力度

医院基建项目是医院扩大规模的基础力量,针对医院基建项目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可以直接降低医院的成本,提高医院的资金使用效益,规范和维护基建的正规程序,一是从项目职权角度进行严格审核,包括项目建议规划书、项目预算编制、项目授权手续、决策责任制度等方面。二是对建设资金的筹措和管理进行重点审核,这一部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敏感区,也是财务管理的疏漏区,要通过内审对资金的来源,资金筹措的渠道进行先期审核,对工程预付款、工程进度款和工程结算款进行分层把关,并实行配套的责任到人制度,分部门,分区域,分期限进行核算和整改,防止在这一环节造成资金的流失。

(二)进一步拓展内部审计职能

医院进行内部审计工作不仅要依靠审计工作的监督职能,也要根据目前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状况进行职能的发展和创新。内部审计工作要在履行对医院经济工作的综合监督职能的基础上,逐步向内部控制、价值增值、风险管理、效益评价、责任分析等方面延伸,从硬性监督向弹性价值评估进行转化,逐步构建起以监督为核心,以提升综合财务管理职能为特色的内部审计体系。医院要借助内部审计转型的契机,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转型,将财务管理工作从传统的数据统计与核算为特色,转变为以注重节流、适度开源、统筹协调、“计”往开来为特点的新型财务管理战略。在审计工作中我们尤为要注意咨询职能的提升,促使每一次审计工作都能为今后财务管理工作甚至是医院长久发展战略提供必要的决策。

(三)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打造内部审计新平台

各大公立医院要加强网络信息平台下的内审机制的构建,将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成本管理、药品库存管理等环节有机结合在一起,灵活运用技术的手段将固定资产流失的原因彻底摸清,对侵吞医疗资金的当事人严肃处理,维护医疗卫生队伍的纯洁度,提升医院的社会形象。加强医院信息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工作,逐步在医院各级部门建立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在全院形成信息技术管理交流平台,注重医院工作数据的收集、整合和分析,为全成本核算体系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将网络平台的运营范围扩展到医院工作的各个环节,扩大财务监管的视角,引导全员参与监督,全员为内控出谋划策的良好局面。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工作是医院做好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医院的管理人员要充分意识到内审的重要性,通过内审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的改革。

参考文献:

[1]李光荣.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应对措施[J].科技信息, 2010,6(21):98

第6篇:医疗卫生的重要性范文

论文关键词:卫生经济道德风险

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医疗卫生费用持续增长,个人和国家的负担沉重。医疗卫生服务的特点,使其价格和数量都有增长的内在趋势。控制卫生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不仅要控制价格,还要规避保险中供需双方的道德风险。

近年来,伴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医疗卫生费用持续增长,2007年的卫生总费用达11289.5亿元。卫生总费用的快速增长,既说明人们对健康人力资本的投资和重视,也反映出国家和个人沉重的财政和经济负担。医疗卫生费用增长的原因,除了供求变化因素外,市场机制本身的推动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笔者分别从价格及数量两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治理医疗卫生费用过快增长的对策。

1医疗卫生服务的特点使其具有价格上涨的内在趋势

1.1较低的需求价格弹性。作为一种引致需求,医疗卫生服务是人们面对疾病风险时的必然选择。通常情况下,基于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效用的重要性,人们在购买医疗卫生服务时对其质量信号往往更为关注,而对价格相对并不敏感。供、需方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需方无法自主决策,也就无从根据价格信号来进行选择。此外,健康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且具有一定的正外部性,各国通常提供某种形式的医疗保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产品的白付价格,使居民的需求更加缺乏价格弹性。20世纪70年代以来,研究者利用不同资料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价格弹性进行了估计,绝大多数结果显示价格弹性在.0.1与一0.7之间。较低的需求价格弹性意味着价格的提高会引起供给者收入的提高,医疗机构或医生有提高价格的内在趋势。如果没有政府的价格规制,市场机制自发决定的医疗服务价格会处于相对比较高的水平。

相对于基本平稳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近年来我国的医疗保健消费价格指数逐年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看病贵”问题的严重程度。

1.2先进诊疗技术的使用。相对于有限的医药卫生资源,人们的健康需求却是无限的。随着支付能力的提高,人们倾向于购买诊断、疗效更确切但价格更为昂贵的高科技产品高科技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服务质量和人的生命价值,但却导致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使医疗卫生的总体价格水平有上涨的内在趋势。此外,病人的争夺也加强了医疗机构间的质量竞争,从而强化了技术对价格上涨的推动作用。如,2002年.2006年间,我国卫生机构拥有的100万元以上的设备从l,7万台逐年增加,分别为2.25、2.46、2.89、4.05万台。

目前,我国对医疗卫生服务实行以成本为依据的政府指导价。在现有定价体系不完善的制度约束下,当产品的人力资本定价太低,无法弥补其生产成本时,医院就倾向于替代或多使用其他物化资本,如药品、大型设备等,不但使患者最需求的高质量的医技服务供给不足,而且造成资源浪费、不合理用药以及医源性疾病的发生等。

1.3产品的非标准化。医疗卫生服务具有非标准化产品的特征,其产品质量除了和医生的专业基础有关,更与其临床实践和经验积累相关。当前,高质量医疗资源供给的相对不足除了会加剧价格上涨的内在动力外,还会因增加患者其他方面的成本(等候时问、红包等)而导致真实价格水平的上涨。

图2为1990年一2006年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的发展趋势对比,部属医院最高,省属医院次之,二者均高于县属医院的费用水平。此外,住院医疗费的发展趋势也表现出同样的特点。表1则反映了2006年我国不同级别的医院中常见疾病人均住院费用的不同,‘不同病种的价格水平确实是级别越高的医院费用越多。

2医疗卫生服务的特点使其具有数量增长的内在趋势

2.1较低的需求收入弹性。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增加。如人们的寿命延长,老龄人口的需求增加;生活水平的改善,使疾病谱发生改变,慢性疾病的治疗需求增加等。此外,收入水平的提高也意味着疾病的机会成本更大,人们购买医疗卫生服务的支付意愿更强。因此,医疗卫生服务是一种正常商品(normalgoods),需求的收入弹性较小。

在实证方面,大量研究也表明:医疗卫生服务是一种低收入弹性的必需商品。如DIMatteoL计算的收入弹性为0.77,Ariste计算的收入弹性为0.88吲,徐伟发现医疗卫生的收入弹性为0.95。低收入弹性的特点使医疗卫生服务具有数量增长的内在趋势。

2.2需方的道德风险。医疗保险能帮助居民更好地抵御疾病风险,最小化疾病可能带来的损失。然而,由于患者与保险方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需方的道德风险使医疗卫生服务具有数量增长的内在趋势。保险的存在会使投保人的行为发生改变,如某些有益的预防疾病险的健康投资减少,特别是投保人经济条件较差时。在我国农村,如果保险只报销疾病诊疗费用而不报销预防保健费用,就会使农民主动进行预防保健的动力不足,一旦患病则花费更高。

此外,由于保险使医疗服务产品的真实价格降低,在特定的收入水平约束下,消费者倾向于消费更多数量的产品,如使用更昂贵的药品、采用更先进的设备进行诊疗、延长住院时问等,具体表现为有医疗保险的人小病大治、住院日延长等。

2.3供方的道德风险。由于医患问的信息不对称,医生具有一定程度诱导患者需求的能力,使其消费大于合意数量的医疗卫生服务,即医疗供给创造医疗需求(supplier-in-duceddemand,SID)。如VictorR.Fuchs研究发现,外科医生数量占人口的比重增加10%,人均利用外科手术增加3%同。还有研究发现,以每年平均就诊次数而言,按服务量计酬的医生组的病患,高于领固定薪水医生组的病患。SmartJ.Peacock运用澳大利亚的医疗卫生数据,发现随着医生供给的增加。变得更有影响力。我国医疗领域的SID也是广泛存在的,如我国每百急、门诊中住院比例从2000年的3.0上升到2005年的3.8。由于住院费用高于门诊费用,医生有诱导病人住院的倾向。

SID的本质是在信息高度不对称的医疗卫生服务市场中,医生作为不完美的人的机会主义倾向。特别是在不恰当的制度下,会加剧医生的这种道德风险。此外,疾病治疗效果的不确定也会影响产品的供给数量。目前,我国疾病发生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分担市场缺失,医疗纠纷中的“举证倒置”,使医生面临较大的风险。为了降低风险,避免民事诉讼,医生会通过增加各种检查项目以明确诊断,降低误诊率。这种自卫性医疗(defensivemedicine)客观上也导致了医疗卫生服务消费量的增加。

3治理我国医疗卫生费用过快增涨的对策

第7篇:医疗卫生的重要性范文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讲政治的高度,报告管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成效。各乡镇卫生院、县直医疗卫生单位特别是负责人要充分认识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持续性。严格按照卫生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和疾控中心的指导意见,加强传染病信息报告科室的管理,建立和完善报告管理制度,细化工作措施,明确责任,追究到人,切实提高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质量。

二、规范程序。及时报告

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要进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相关知识培训。提高报告质量。传染病病例的发现、登记、填卡、报告要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增强临床医生的报告意识、能力和水平。首诊医生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例后,要进行登记、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报告给院内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人员。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人员要及时收集传染病信息,并及时、准确报告。要杜绝因临床医生和疫情信息管理人员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协调配合不力等原因造成传染病病例缓报、漏报、乱报、瞒报等现象的发生。

三、严密监控。坚持自查

各医疗卫生单位疫情信息报告管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严密监控辖区内传染病病例、聚集性病例。如手足口病以及暴发的不明原因疾病等,重大传染病疫情。准确掌握辖区内的传染病信息。院内要坚持传染病报告每月自查、整改及疫情分析机制,要注重传染病防制业务知识的全员和村医的培训工作,做好节假日期间传染病病例的搜索、报告和管理,严禁因报告、搜索不及时,导致缓报、漏报、瞒报等现象的发生。

第8篇:医疗卫生的重要性范文

与普通临床医学学生不同,全日制临床医学大专生在毕业后多分布于国家基层的医疗机构,如社区医院等,是基层医疗卫生组织的医疗中坚力量,承担着基层为基层人民群众卫生保健服务的责任,也是不可忽视的专业操作基础要求较高的医疗人才。在对临床医学大专生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当根据各个地区实际情况,立足于临床医学大专生的特点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难点,创新教学思路,不断完善对临床医学大专生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全日制临床医学大专生教学现状

(一)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在对临床医学大专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发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对未来工作不抱希望,这主要是由于全日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大专生认为临床医学这门学科较难驾驭,而且纠结于当今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认为临床医学大专根本不具有社会地位,难以与临床医学本科以及研究生匹敌,虽然社会对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但主要以高层次的人才需求为主,临床医学大专生面临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普遍会感到前途渺茫,悲观失望,导致学习积极性降低;另外,有一小部分临床医学大专生在入学之前就已经与一些区或县签订了用人合同,因此毫不担心就业去向问题,也同样会产生学习积极性的降低[1]。

(二)学生不具备良好的心态

目前存在的全日制临床医学大专生教学的问题还有学生的心态问题,由于临床医学的专业指向性较强,学生毕业后将任职各个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科医生,而国家高层次医疗卫生事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逐年增强,即使临床医学大专生专业技能优于其他临床医学专业的高层次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很难得到社会和人民群众的认可,新时代新思想的冲击也使得学生的情绪较为敏感,对未来的就业去向不甚明了,导致了对学生心态的严重影响,大大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率[2]。

(三)教师教学手段过于传统

传统的全日制临床医学大专生教学方法比较刻板,在各个科目的教学中都不注重体现时代特征,不能与社会的发展进步相结合,即使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有所掌握并结合到教学过程中,也不能让学生充分了解全日制临床医学的重要性,无法塑造学生的临床医学学习体系,从而导致学生与社会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脱节,学生的各个科目学习效果得不到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就无法达成,也就无法为社会输送基础医疗人才。

二、全日制临床医学大专生教学的方法

(一)把握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想要完善全日制临床医学大学生教学的方法,首先要求教师充分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各个地区、各所院校、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考量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最终目的。在这方面,教师在进行科目教学之前,要对学生进行深入考察[3]。

例如,每学期课程开始前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或者开展学生代表座谈会,了解学生对临床医学专业的看法和对当前就业形势以及教师教学内容、方法的看法,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找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源所在,强化科目教学的效率。

(二)赞赏学生进步,鼓励学生探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心态时刻监控,由于临床医学大专生的学历层次相对较低,普遍无法乐观对待就业前景,因此,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时刻在科目教学过程中赞赏学生的学习成果,施行发自内心的教育,贴近学生的心理动向,消除学生的焦虑和自卑心理,鼓励学生在临床医学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中勇于探索,及时化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明确临床医学大专生并不劣于其他,而是拥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和重要性[4]。

(三)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式

全日制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革新教学理念,将教学策略的设计融入时代的特征,使其符合当今临床医学大专生的学习需要,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营造出一个充满积极和愉悦氛围的课堂。例如,教师可以将合作学习法、多媒体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现代化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应用,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质量,确保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就业。

结论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促进了临床医疗专业的发展,虽然目前全日制临床医学专业的社会认可度还不高,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全日制临床医学将成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主流,全日制临床医学专业大专生的需求度也会逐渐提高,因此,教师有必要总结出一套有效的临床医学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益阳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通讯作者:侯)

参考文献:

[1]谢立群,王霞,王平,魏睦新.PBL结合CBL教学法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0).

[2]王长虹.临床医学专业大专生统计学教学改革探索[J].实用预防医学,2010(02).

[3]任旭.大专院校中医学专业教学的初探[J].中医药导报,2009(07).

[4]于美清,董福生,郝福良,雍平,任贵云.改变传统医学教学模式增强师生课堂互动提高教学质量——浅谈医学教学中师生的课堂互动[J].教育教学论坛,2014(02).

第9篇:医疗卫生的重要性范文

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档案管理工作概况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包括县级医院(中医院及各类专科医院)、乡镇(场、区)卫生院(中心卫生院)和村(居、社区)卫生室。目前,山东省费县的县乡村三级,共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48家,其中,一级以上医院22个(含民营医院5个),门诊部、诊所、医务室和村卫生室等22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所、卫生监督所各1个。近年来,县卫生局狠抓卫生档案工作,基层档案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1 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加强

县卫生局努力加强全县卫生系统档案工作的领导,局成立了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档案主管科室及其档案管理工作职责,把做好档案工作列入年度目标管理的考核内容,不定期地对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检查,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卫生局领导十分重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多次组织观摩和交流活动,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1.2 档案资料的收集方法不断更新

传统的档案收集方法是次年的第一季度收集整理上一年全院工作中产生的各种档案信息资料,然后分门别类进行立卷归档,不仅操作起来麻烦,而且影响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为了实现规范化管理,探索新的档案管理方法和途径,减少卫生信息资源的流失,充实卫生信息的内涵,现改为经常性收集,局办公室对基层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信息发生时即为档案收集时”的要求,收到了良好效果。

1.3 档案设施的条件有所改善

一方面逐步为基层配置电脑等现代办公设备,为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从基层档案管理人员的实际出发,为基层配置传统的档案橱柜,从两个方面作出了努力,即新型的电子化与传统的纸质化并重而不是偏废,逐步过渡到现代化管理。目前,县级卫生机构管理已部分实现了电子化,而村级普遍以传统方法保存档案。

1.4 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逐步提高

培养卫生系统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的服务意识、全局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档案管理的至关重要的环节。档案管理具有极强的被动性,工作是以保管为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的经济价值、市场价值逐渐显现,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树立超前服务、主动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好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医疗档案私密性强,有些档案涉及到个人隐私,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树立安全防范意识,防止档案泄密事件发生。医疗卫生系统档案管理人员还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不断研究档案管理规律,创新管理办法。

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档案管理,充分发挥其价值,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医疗体系的基础,方便了患者,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合理分配医疗卫生资源的一个具体体现。但是,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状况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没有发挥档案工作出应有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管理人员素质不适应要求

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档案管理水平。长期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档案管理工作普通存在着知识陈旧单一、整体素质不高、人员配备不合理等现象,从而导致了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缺乏内在工作动力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要求。

目前,大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没有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学习档案管理专业的人更是寥若晨星,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理论水平、专业素质等方面均不能适应当前医药卫生事业的需要。调查显示,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档案管理者的学历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现代档案管理科学知识贫乏,这些情况已不适应信息时代档案事业的发展。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和教育没有纳入计划和要求,许多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停留在传统的经验上,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创新活力不够,服务的主动性也比较缺乏。

2.2 基层管理人员档案意识亟待强化

医疗卫生机构中各类档案材料的形成与完善,涉及到卫生服务的各个部门,要求档案管理者能按要求处理并完成有关材料的收集、整理。但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大多缺乏专项管理人员( 多为兼职管理),档案意识不强,往往出现档案材料缺失、混乱或形成不规范材料等现象,同时也容易导致档案材料遗漏、遗失。另外,在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档案管理中,重病历档案、轻其他档案也是普通存在的现象。近年来,病案作为最基本的医疗信息,为医疗机构的诊疗、科研、教学、管理,以及处理医疗纠纷、保险、伤残事故、民事及刑事案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医疗机构对此能及时收集、整理、归档和利用,保管得也较好,但往往疏于对其他文书档案、设备档案、科研档案等档案资料的管理和利用。

2.3 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中,有医疗制度,护理制度,药品进、销、存制度,财务制度等等,但大多没有档案管理制度。因此,造成档案管理职能不明确,没有档案管理的统一性,没有把档案管理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相联系,一些资料收集不完整,使医疗机构的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散失,而且也无法追究相关责任。而这种情况的持续,致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档案工作水平长期无法提高。

3 改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档案管理的对策思考

应该承认,落后的档案管理已成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特别是面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今天,必须正视存在问题,调整档案管理思路,改进档案管理方法,以应对新形势对基层医疗机构档案管理的要求。笔者认为,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

对策。

3.1 管理意识必须增强

档案作为记录和承载单位的历史记录,是基层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信息资源。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档案管理意识,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要把档案管理同医疗机构的发展和业务建设同步规划,大力宣传《档案法》等法律法规,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领导干部和广大医务工作者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资源,认识到档案与自己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意识的增强才能保证档案工作水平的提高。

3.2 人员素质必须提高

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来说,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各医疗卫生单位的领导要把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与医院的建设发展同步规划。现有档案管理人员要注重自身专业知识的提高,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来增长自身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档案工作,才能使档案更好地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改革和发展服务,为群众健康服务。

3.3 规章制度必须完善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档案管理的关键措施之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结合自身特点,依据《档案法》、《医药卫生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规范病案记录、护理日记及专业人员业务报告,建立各类台账,完善档案资料的收集归档、整理保管、查阅使用、甄别鉴定、销毁解密、库房管理等各类制度,使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能有章可循。

3.4 财政投入必须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