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化学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教学生活化的概述
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学活动要加强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加深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教学生活化是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和教学方式生活化的总称,教学目标生活化是指教学活动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教学内容生活化是指学生的课堂教学内容要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充分利用实际的生活经验丰富教学知识点;教学方式生活化是指适当地将教学活动由课堂转移到生活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在提高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生活素质。
二、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是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我国素质教育实施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侧重于教学内容要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并朝着综合化、科学化和创新化的方向发展,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潜力,将构建性学习作为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方式。物理作为一门生活类的教学课程,其中的众多知识点都是来源于生活实际之中,因此,要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建立一种开放型和主动型并存的教学模式,侧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通过物理教学活动的生活化使学生获得精神的自我满足,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途径
1.创设以生活化为主的教学情境
中学物理教师要创建以生活化为主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为物理教学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出发,将生活实际中的物理原理以多种形式引入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例如,在《汽化和液化》这一内容的讲解中,物理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烧开水的问题引入,使学生对沸腾现象产生新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较深地对汽化性质进行理解。
2.构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
中学物理教师要构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使中学物理的教学内容紧贴现实生活,将学生从书本的束缚之中解放出来,关注学生生活实际,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中去,在构建过程中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以小组合作、讨论和探究为主要形式,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扩展物理知识的视野,强化对内容的深层次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浮力》这一内容的讲解中,学生以小组讨论和探究的形式,引入生活实际中有关浮力的例子,加深学生对浮力的理解。
3.提高日常生活资源的应用效率
【关键词】德育;道德社会化;改革开放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而高校德育是事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重大问题。众所周知,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以不同的方式作用于高校德育,构成了影响大学生道德社会化水平的复杂关系。目前,在全球化背景下急切需要准确把握高校德育的现状和发展态势,而且要厘清德育活动中的各种关系和问题,这是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重要前提和必然要求。
一、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时代特征
社会转轨时期的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正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包括道德心理和道德行为也随之改变。种种原因造成了当代大学生道德社会化具有以下几种特征:
(一)开放性
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个领域和各个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大大增强了社会的开放程度,信息传媒的现代化和广泛应用使世界从此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当代大学生身处全球范围的空前开放时代,校园围墙越来越成为形式意义。此时其道德社会化亦具有空前的开放性质,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拉近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人种之间的距离。在互联网上,不同的政治文化观、道德观、价值观都有充分的表现,同时也使得大学生接收信息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选择性大大增强。在此背景下传统德育显得过于保守、内倾和封闭,这无疑极大的抹杀了大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创造能力。科学发展观要求现代德育打破传统德育仅仅局限于书本、课堂、理论的局限,确立开放的教育思维。全球化时代要求大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健全人格,这就需要重新建构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有利于培养新型人才的德育模式——开放性德育。
(二)多元性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价值取向同质化。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自由主义和市场经济滥觞,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普遍增强,大学生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呈现多样化趋势,他们的道德价值取向日益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特征。在思想解放和包容性愈来愈大的宽松环境下,大学生可以合法合情合理地考虑个人和社会的要求。正如马克思所描述的那样:“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互相依赖所替代。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的确,当今时代,文化的多元发展潮流不可逆转,许多学者断言,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文化的走向必然是“在全球意识下的多元文化发展”。
(三)自主性
在封闭时代“必然要求社会成员在基本信念、伦理准则、政治理想和价值取向等方面保持高度的统一性和一致性,也就是以反映社会共同利益、普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国家意志’或‘集体意志’为核心的意识形态体系,并使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实际上成为意识形态的各个组成部分,并以此实现对社会生活的文化整合”。当时历史条件下的高校德育所承担的使命就是维护文化的统一性、绝对权威性,培养和拥护一元文化和政治的“顺民”,以确保社会政治的高度稳定。这种德育模式从本质而言,是与人的本性相背离的,学生是被动的道德接受者,而不是主动的道德选择者和创造者。而在新时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日益强烈,他们信奉自由、平等、博爱这样的普世价值,要求个性解放,为此,他们捍卫自己的天赋人权,开始挖掘和释放自己的潜能,积极探索自我价值的实现途径。在道德层面他们不再盲从于所谓的权威,力求通过独立思考做出自主性选择,表现出强烈的道德自主性。处于潮流先锋地位的当代大学生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自主文化取向权。“所谓自主文化取向权,也即个体拥有的对不同文化价值进行比较和取舍的权利和自由,表征着他由被动的文化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地文化选择者和创造者”。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生活经历,就会有不同的对生命和生活意义的理解和追求,也就会有不同的文化价值的认同与选择。
(四)矛盾性
基于开放性、多元性、自主性的大学生道德社会化过程其矛盾性同样突出。带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但毕竟刚刚接触社会,对社会缺乏深度感知和理想认识,思想过于单纯和简单。另外,大学生道德社会化是一个间接的过程,他们毕竟没有完全踏入社会,对社会的认识主要来自家庭、学校渠道,所灌输的教育内容都是积极健康的,自然导致大学生将社会光明正能量的一面不断放大,然而一旦察觉现实的社会并不是想象的那样完美无缺时,自然会陷入不解和痛苦之中难以自拔,从而产生消极遁世的心理,出现过激行为甚至是行为。大学生梦想美好的未来,同时迷恋现实的功利世界,两种情绪不断纠结、撕扯,带给他们的是无尽的困惑和懊恼,他们常常发出这样的感慨:“幼稚又成熟,天真又世故的你,何时才能真正长大?”总之,开放性、多元性、自主性、矛盾性自始至终体现在当代大学生道德社会化过程中,且相互影响、相互交织。分析大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这些性质,旨在为高校德育提供一个新的理解视角,以期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开展高校德育工作,从而实现大学生道德社会化。
二、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历史任务
(一)树立道德理想
古人认为,人应树立远大的道德理想目标,强调个人要“志于道”(《论语•述而》)。唐代思想家柳宗元提出“学圣人之道,身虽穷,志求之不已”。考察大学生的道德理想像是画蛇添足,我们知道大学生在迈入高校之前有了日趋成熟的道德行为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学生德育教育可以一劳永逸。鲁洁指出:“目前人类正步入一个非道德的误区,将科学技术的功能无限夸大,作为人的终极目的;个人主义张狂,将个体彻底解放的同时又陷入了物的奴役之下,孤独、焦虑、空虚由此产生。”杨桂华也指出:“现时代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文化的多元化,使得大学生在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上存在更多的矛盾冲突。大学生践行道德理想的行为具有懈怠性,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道德实践的‘双重人格’”。为了解决这种矛盾与冲突,构建体现时代精神的道德理想成为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一个关键点。
(二)培养道德能力
任何一种现实的道德活动都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如政治道德领域的能力、职业道德领域的能力、社会公德领域的能力和日常生活道德领域的能力,自我道德修养的能力、处理自身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和处理自身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能力等等,可见,我们所说的道德能力是一种综合性道德能力。那么,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能力原因何在?诸多因素导致当前高校德育效果普遍较低已成为共识,其中忽视对学生道德能力的塑造是主要原因之一。当前的高校德育一直停留在传统的“外在论”窠臼之中,主要致力于从外在进行传授,忽视了大学生在其道德形成过程中能力的锻造,同时无视大学生本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首先,在教育思想上,过分迷信“灌输”,忽视学生自我解决道德问题的能力;其次,德育环境封闭与德育方式单一,使得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缺乏有效的生成机制与环境;再次,在德育内容的选材上,缺乏与时俱进的调整和更新,使得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严重脱节。由此可见,高校德育教育实效性亟待提高,一个重要的着力点就是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的道德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晏清.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论[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75).
[2]袁本新,王丽荣.人本德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47.
[3]黄白兰.盲点——中国教育危机的报告[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154).
[4]柳宗元.磨宋文醉(上)[M].未风文艺出版社,1995(509).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 创新人才 教学改革 医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8-0015-02
科技的发展、医学模式的改变及医学技术日趋精密和高效使医学知识量大大增加,要求医学人才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能用创新的思维解决问题,因此培养适应当今医学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创新性医学人才是当今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医学生物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医学基础学科,生物化学技术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已渗透到医学的各个领域,通过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要使医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巩固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然而目前的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大多仍采用传统方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积极性低,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得不到发挥和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尝试在临床医学专业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改革,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方法、完善考核体系等方法,做到实验教学与科研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性思维及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 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更新不及时
生物化学学科发展迅速,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而目前生物化学实验内容的设置主要是侧重于验证理论教学中一些重点知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忽略了学生创新思维及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内容更新不及时再加上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无法及时了解相关科学研究进展及一些在科研中常用的前沿技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更无从谈起。此外,由于课时限制,学生在实验课上只能进行实验,对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解决,求知欲得不到满足,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得到发挥。
2.学生对实验重视不够,动手能力欠缺
生物化学这门课程不同于其他临床专业课,学生常认为生物化学实验与临床实际联系不大,甚至有的学生认为生物化学实验跟大一学习的化学实验一样,导致学生对其不重视,实验过程不专心,敷衍了事,达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以往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沿用传统方式,老师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课堂上详细讲解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学生习惯于听从老师的安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做预习的很少,也缺乏对实验设计思路及实验现象的思考。此外,由于学时及条件的限制,多数实验由两个同学共同完成,常出现某一个同学不动手的情况,加之一位老师要面对20~30名学生,不能确保对每一位同学都能及时监督、指导到位,造成学生对一些基本操作技能掌握欠缺,动手能力不足,实验习惯不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也抑制了学生独立思考,不利于主动创新能力的培养。
3.实验考核评价方式较为单一
以往的实验考查偏重于实验结果是否成功,造成学生心理上非常紧张,不注重实验过程中基本技能的训练,实验报告内容抄袭严重,结果大同小异,有的学生为了使结果看上去与理论值更为接近,甚至修改结果。这些严重影响了学生严谨实验态度的培养,不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及培养创新性思维。
二 采用的改革方案及应对措施
1.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进
考虑到课时限制及学科发展的要求,我们精选实验教学内容,保留一些经典且与临床联系紧密的验证性实验,如血糖测定、血清蛋白含量测定、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分离和鉴定等,强化学生对基本实验技能的掌握;逐步增加和完善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并强调其对实验现象进行综合分析与思考;循序渐进地开设设计性及创新性实验,选择一些应用性、设计性、综合性强的实验项目,使更多学生较早尝试和参与科研创新活动。此外,利用《医学生物化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机会,建立起多媒体实验室,实现全多媒体实验教学,这使我们可以把一些对设备条件要求较高、耗时较长、在有限学时中无法给学生开设的分子生物学实验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如利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实验中电泳的间隙,借助动画、视频、声音等给学生展示基因工程、PCR技术、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等;或者在实验等待时间或课后小结时以图片或视频介绍本学科的新技术、研究成果及其在临床方面的应用等,让学生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和科研创新能力,解决传统教学中学生感觉知识面太窄,工作中用不上等问题。
2.开放实验室与创新性研究
针对学生受课时限制而无法在课堂上对问题继续进行探索的情况,我们在课余的规定时间对有需要的学生开放实验室及实验室资源,让其可继续进行练习。同时学生还可不受专业、学时限制及特定上课时间的制约,根据自己的兴趣借助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完成一些实验。对一些有能力的学生,老师尝试指导其进行创新性实验。实施前我们通过开设相关讲座,让学生大致了解一个科研课题从申报到实施的各
* 基金项目:2012年长沙医学院教改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2-021)
个程序;然后老师提供自己的一些在研项目内容或学科发展内容供学生参考和选择,学生通过独立或小组的方式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再到整理数据、书写实验报告或论文等,自己体验进行一项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学生在借鉴、模仿的过程中探索创新,并形成自己的想法,一些有研究价值的实验项目还可继续申报院级或省级大学生创新课题。近两年,参与生物化学相关创新实验的学生已成功申报多项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课题,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创新性实验在学生巩固知识、掌握实验技能、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及创新能力方面表现出了很大的优越性。
3.实验考核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
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评价应贯穿实验全过程,涉及其综合水平。原有的实验成绩包括期末实验考核和平时成绩,改革后,期末考核的内容在基本操作考试的基础上加入了基本原理、注意事项等理论性问题的抽查,这使学生在完成实验操作的同时还要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提高了他们自主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平时成绩中除了实验报告的分数外,还在每一次实验中给每个学生的实验操作计分,学生在实验中必须动手,这就促进了他们对技能的掌握。同时通过实验中的相互合作,各尽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团队意识。此外,评价还尝试了其他内容,如查阅文献、独立学习新技术、写综述等,突出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评定,激发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我们进行了这一系列的改革使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相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较大增强,创新能力和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加强。这也为我们继续探索更为合理的实验教学模式,培养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创新性医学人才提供了更多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庭槐、王淑珍、周慧明等.构建综合性大学“243”型课程体系与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5):5~6
[2]徐伟丽、马莺、徐德昌等.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对策与建议[J].中国轻工教育,2010(5):64~65
[3]林静、刘梦青、郭芳.病理学创新性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华夏医学,2011(3):363~365
[4]徐海花、吴茂东.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山东农业教育,2005(4):40~43
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一种重要的动力,推动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主动的开发,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学生活化就是从人发展的角度出发,在教学中将生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利用生动的生活情境和生活场景让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在生活化教学中会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与相关的物理理论结合在一起,理论联系实际,这样物理知识会变得更加容易接受,将学到的知识用在生活实践中,学到的知识才可以真正成为自己的财富。在实际教学中应体现“以人为本”,将物理生活化学习变成一种生活体验,这样的教学不仅会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还会使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得到提高,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分析
引入过程在物理课堂中是非常重要的,引入过程设置得好,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推动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课堂引入可以从学科的角度进行,这种引入方式往往会显得比较生疏,学生一般不会对这种引入感兴趣;生活化教学理念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这就是通常说的“从生活走进物理”。
大家好!
在这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我校高三学生成人仪式暨高考誓师大会隆重举行。在此,我谨代表学校领导团队向迈入成人行列的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为你们健康成长而辛勤工作的广大家长和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十八岁,正当华年。你们生逢盛世,展现在你们面前的是众多的机遇和广阔的舞台,你们面临的使命和责任也无比重大。作为跨世纪的一代,制定课件下载[***]好自己的发展目标,走好今后的人生道路,这是步入成年的你们需要严肃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这里我送给同学们五个关健词。
当你们举起右手,向祖国、向人民、向父母、向老师发出成人誓言时,这意味着你将以一个共和国公民的名义,去享受宪法和法律所赋子的全部权利,去承担宪法和法律所要求的全部义务,请牢记“责任”二字。
成人意味着成熟。青年的成熟需要努力学习,知识经济的浪潮正扑面而来,唯有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更好地成长;请牢记“学习”二字。
父母的养育,长辈的关怀,老师的教诲,他人的帮助,对我们都是恩情,让我们领悟命运的馈赠和生活的激情。学会感恩,学会做人!把感恩当成一种责任,人就可以纵横天下!请牢记“感恩”二字。
人无信不立,诚实守信不仅仅是一种品德,课件下载[***]更是一种实力和信心!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让我们共同打造崇高的人格魅力拥有无悔的人生。请牢记“诚信”二字。
人的一生是漫长的,我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伴随着艰辛与挫折。面对困境,人生就像挖一条隧道,只有挖开最后一锹土,才能见到光明。所以,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请同学们牢记“坚强”二字。
今天的仪式,还有特别的意义。距离高考只有两个月的时间了。作为高三学生,你们当前最大的任务是要奋力拼搏,坚持到底,打赢高课件下载[***]考这一仗。学习上的困难需要你们付出加倍的努力和更多的汗水去克服。当你们披荆斩棘,迈向成功的颠峰时,一切困难和挫折都会显得那么的渺小,而你们也为自己人生的成长历程添上了无比辉煌的一笔。期待你们高考取得优异成绩。
同学们,十八岁如旭日东升,朝气蓬勃,希望无限。让我献给你们真心的祝愿:
相信你们一定能用自己的朝气、聪慧和勤奋,把每一个梦想变成现实!生活幸福,事业成功,身心健康!
关键词:医学生;生物化学;重要性;措施
所有的科学领域几乎都涉及生物化学,化学素养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因素,医学与化学的关系更密不可分。素养有修习涵养和平素所供养两种涵义,化学素养包括必要的化学知识、对化学科学的理解、科学态度、化学科学的思维方式,及用化学方法和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1,2]。
1提升医学生化学素养的重要性
1.1有助于丰富医学生的医学知识 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是有各种化学物质构成的,如水、糖、脂肪、蛋白质等。人的生命体内的生理病理现象也是由化学过程产生,化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影响着人体的生陈代谢。无数个化学变化的综合表现组成了生物的生命过程,化学与生命紧密联系。同时,医学对于保证人体健康的药物,对人体疾病病因的研究都需要对人体化学元素的平衡进行充分研究,这些都需要丰富的化学知识,较高的化学素养。
1.2有助于推动医学技术的发展 基本医学和临床医学都需要化学理论和技术的支撑。生物化学从微观分子和化学变化角度研究生物生命。其中分子生物学研究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分子的结构及这些生物分子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从分子水平去认识、深度的了解生命的本质。同时,随着环境的变化,生物体的疾病类型很多样,这就需要对生命体的深层研究,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也就需要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1.3有助于对健康知识的普及 对于医生和医学院的学生而言,医学知识、技术的掌握不仅仅是为了治病救人,更是为人类更好、更健康的生活。人类的健康与食物紧密相关。对生物化学知识的学习使医学生对食物有了更好的了解,对人体的身体机制也有更全面的认知,对于健康知识的普及、医疗服务的开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可以通过对NaCl的结构分析和讲解,可以清楚的让人们知道食用盐的组成因素和食用盐的变质对人体的危害;可以让人们了解过度饮酒可致使酒精中毒,导致死亡。通过运用这些化学知识,对化学元素的讲解,普及了有关健康的知识,同时使健康教育更具有说服力。
2提升医学生化学素养的途径
2.1激发医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 生物化学是一门抽象复杂的课程,内容繁多、抽象,理论深奥,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医学院的学生来说,课程繁琐,学习压力大,对于生物化学的学习往往提不起兴趣。激发医学院学生学习物化课的兴趣是提升他们化学素养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愿意去学习,才会主动去提升自己。
教师在课程讲解可通过与生活有关的例子来导入课题,例如通过对克隆人的伦理问题的探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学习有关"细胞"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需要教师具有广泛的知识面,对医学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的了解,把这些知识贯穿到教学中,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2丰富课堂形式 生物化学课程涉及许多微观、抽象的物体,学生很难想象、理解,丰富物化课的课堂,运用多媒体、实物模型等直观手段教学,让学生对知识有形象化的了解。例如在讲解DNA时,DNA这个生物结构式抽象的,学生很难了解它的结构和在人体中的生物过程。通过在课堂中应用三维动画的动态演示,使学生直观的看到DNA双螺旋立体空间结构及复制、翻译过程,使学生建立感性认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有关DNA的知识。同时,还可以通过播放一些医学影片、有关生物化学的记录片,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
2.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医学知识的学习是为了在实际中的应用,对生物化学知识的学习也是为了更好的在医学实验、临床实验、医疗服务中工作。在医学院的生物化学课程中,应淡化学科意识,是知识相互融合,以生活、医学中的实际情况开展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在临床医学的实验中,通过让学生诊断、治疗,分析病因,把病因与生物机制结合起来,形成在实际中掌握理论,运用理论指导实际的学习习惯和教学方式。
3结论
目前,生物化学理论和技术常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中,许多医学研究、医学新方法、技术都需要生物化学知识的支撑,物化课是医学院的基础课程,也是专业医学课的基础理论课程。学好生物化学对于医学技术、医疗服务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医学院应加强对学生化学素质的培养,通过丰富课堂形式、理论结合实际等方法,提高学生的生物化学水平,提高学生化学素养、整体的医学素质。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060(2016)06-0290-01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对医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对于医学生来说,学好生物化学知识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1]。但同时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理论知识比较抽象,代谢途径错综复杂,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学好生物化学要靠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2]。作为高职高专院校一名教师,笔者将在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方面的一些体会浅谈如下,以求同行专家的批评指正。
1老师的教
1.1上好第一堂绪论课
生物化学的第一堂课是绪论,有时甚至是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堂课,因此,上好第一堂绪论课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一堂课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的发展、研究内容是什么,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一堂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们都熟知人、物、事入手,比如酵母发酵引出酶学、DNA双螺旋结构引出遗传信息传递规律甚至分子生物学时期等等,让学生对生物化学究竟是什么有个整体的概念,对后续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个浅显的了解。医学生物化学主要是研究人体的生物化学,通过绪论的学习,让学生对人体的生物化学充满好奇,也就良好的完成了绪论的教学任务。
1.2不可忽视每节课的导入
生物化学的每一节课都有自身的重点和难点,好的导入是一节课不可或缺的环节。问题导入法能够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上课过程中解决问题,既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又能够锻炼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我们在讲蛋白质结构时用毒奶粉事件做问题导入,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不法分子要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在讲维生素时用夜盲症、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缺乏什么引起的做导入;在讲糖代谢时用糖尿病做导入,让学生去思考糖尿病到底是由于我们体内那种物质代谢出现障碍引起的;在讲脂类代谢时用减肥药左旋肉碱做导入,让学生思考左旋肉碱这种减肥药是否一定能够减肥等等。这些学生非常熟悉的事件往往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这些问题做导入,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就能够用解决问题的态度去听讲,变被动为主动,教学效果也会随之提高。
1.3注重课堂上的细节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学生对于生化基础知识以“实用”“、够用”为度[3]。因此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在课堂上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选取与临床上相关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既能够联系实际,也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用磺胺类药物的抑菌机制来讲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用痛风症的病历来讲嘌呤核苷酸循环;用肝性脑病的病历来讲蛋白质代谢中氨的代谢;用黄疸症状来讲胆色素的代谢等。通过这些临床上常见病的讲解,不仅能够将学习的重点内容很好的传达给学生,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未来在临床上会见到的病症有一定的了解。除了与临床相关的例子,生物化学与日常生活联系也是非常紧密的,课堂上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对生活中一些现象有本质的认识,能够充分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比如,为什么用酒精消毒;鸡蛋为什么煮熟再吃;一氧化碳中毒原因;为什么不提倡过度淘米等。
1.4重点总结
每节课都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同样,每学完一章节内容也要进行总结。总结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告诉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将节与节、章与章之间的内容串联起来。
2学生的学
生物化学的知识点多,难度较大,对于化学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学生也会因此产生厌学情绪,找不到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那么,在学习生物化学过程中也需要有一定的学习方法,才会让生物化学的学习事半功倍。
2.1循序渐进,注意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生物化学课程学习的中心内容是物质代谢,但要学好这部分内容首先就要学好前面物质结构与功能的章节,充分掌握物质的结构与功能,后续与这些物质密切相关的人体内的代谢过程才能更容易理解记忆。而物质代谢部分自身又是前后紧密相连的,学习完三羧酸循环后,我们体内的蛋白质以及脂类物质代谢最终都是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循序渐进,打好基础,注意各章节内容之间的联系,学会融会贯通。
2.2细心比较,找出异同,构建知识模块
生物化学的内容很多,这就要求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细心比较,在脑海里留下清晰的印象,把握课程内容的本质特征,找到规律,找出异同,构建起知识模块,在围绕主线向外延伸扩展,这样不仅便于记忆,更有利于对整个生物化学知识的掌握。比如在学习完糖代谢之后,要求学生把糖代谢的各个途径总结成一个图,将糖代谢整合起来形成整体,各个代谢途径也更加清晰明了。生物化学是一门至关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其教学效果事关医学人才的培养,但这门课程的内容多、难度大,学好这门课程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老师要在课堂的各个环节用心讲授,而学生也要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学习,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查锡良.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
[2]王海燕,郑丽莉,董伟,陈丙春,朱淑英.以岗位需求为导向高职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3(11):177-178.
【关键词】生物化学 医学教育 重要性
1 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工作者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按照一定的规律以及学以致用的原则,让学生自觉、认真地学习一种教学措施,此种教学措施被称为启发式教学法。之前的教学方法对整体知识结构的掌握和了解不够充分,只是单纯地教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学习,所以,启发式教学法是由之前的教学方法逐渐演变而来的,同时,在实际教学以及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中应用非常广泛,并获得了一定成果。以各医学院校开设的临床专业和护理专业为例,临床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进入医院各个科室工作,所以,在进行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时,学生不仅要清楚人体代谢的性质。另外,对于新陈代谢所造成的疾病和生物化学上相应的核心理论以及治疗方法结合在一起。在课堂上运用启发式教学,运用灵活、生动的方法对于难以理解的诱发疾病的原因进行讲解,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但可以掌握医学知识理论,还能够让学生对疾病产生的原因有清晰的了解。
启发式教学是在之前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又给予创新的教学法,分析、探讨理论知识,并进行归纳整理,让学生开发思维,对事物的本质进行分析掌握的启发方法。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加以巩固,让学生对于事物间的关联以及差异掌握得更加牢固,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2 相应的对策分析
2.1 及时地更新教材内容
截至目前,生物化学的相关教材的版本相对较少,且其更新也较慢,所以,要鼓励编写者及时地对生物化学课程的内容进行更新和完善,并要督促生化课教师及时地更新教学方案,避免一味地套用传统教材,要及时地依据教材更新的内容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相应的调整;此外,在讲解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基因组、肿瘤标志物、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以及基因的诊治等重要内容时,要注意联系临床学科的相关知识,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同时也能够为学生顺利地过渡至临床见习阶段做好充分准备。
2.2 学大纲
截至目前,在医学院校中,生物化学的课时数不尽相同,这一课程所占据的地位也不相同,表现为一些学校将生物化学课程作为考查课,而另一些学校则将这一课程作为基础课。所以,要及时地设置统一的课时标准,配备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安排医学院校中的生物化学课程的课时数、教材等内容,以及时地规范医学院校中的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提升其在医学院校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为教学效果的优化提供坚实的保障。
2.3 重视学生反馈并开展集体备课
在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反馈,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地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率,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定期开展集体备课会,并鼓励教师积极地发言和讨论,交流自己在生物化学课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针对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要积极地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以确保教师能够互相借鉴、相互学习,提高生物化学课的教学效率。
2.4 增强师资队伍建设
生物化学教师平时备课时要注重病例的收集和疾病相关生化知识的积累,多与临床医师进行交流,不断完善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实现生化基础与临床知识的统一。另外,要充分利用来自医学院生物化学教师临床知识丰富的特点,采取集体备课、钻研教材、互通有无等方式达到优势互补。
2.5 加强生物化学知识和临床相关疾病知识的联系
深入地开展医学基础课教学改革,要在引导学生充分地掌握医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自觉地联系临床医学知识,要学会融会贯通。这就要求教师在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联系临床,比如,教师在讲解高血氨、氨中毒等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逐渐地扩展到假神经递质学说,同时也可以联系氨基酸代谢不平衡学说,在此过程中也可以适时地融入胺、硫醇、短链脂肪酸的协同毒性作用等知识,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引入还原酶与他汀类调脂药的作用机理等知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自觉地将生物化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能够有效地维持学生对于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这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充分地认识到生物化学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作用,所以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3 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生物化学课程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和练习法教学,学生往往会觉得学习起来比较被动,对知识的掌握缺乏直观性和自主性。为了真正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技能,经调整后,现在教学过程中,除传统教学方法外,还增加了讨论法、自主学习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和现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这样既满足了多层次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需要,又使理论教学和实验环节效果大大提升。现在,通过直观演示法和现场教学法的实施,学生们可以在听老师讲解的同时,明确实验项目中每一个环节的存在意义和操作注意事项,并对实验结果有了提前的了解,这样他们自己再去操作,就会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了。在生物化学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有很多重要的知识点是物质的化学结构与空间结构,而教材上绘制的往往是平面式的黑白图形,这样学生们常常理解不了,对相关的重点知识也就无法准确的掌握。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将形象的教具引入课堂,这样使得学生有了非常直观的认识,对复杂的结构掌握其特性时也就变得轻松容易了。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医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通过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来提升生物化学的教学效果,满足医学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生物化学;PBL;临床知识
生物化学学科知识范围极其广泛,它涉及化工、卫生、食品等多个领域,是一门刚刚新起的学科。而目前医学院校的生物化学教学普遍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在基础医学院只学基础知识,在临床医学院仅学临床知识,大多教学改革都没有将其与临床联系起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目前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改的难题。
一、生物化学在医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近年来,生命科学的发展突飞猛进,而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是医学教育的主干课程。其理论和技术已渗透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生物化学是一门以分子水平和化学变化的深度研究生命的科学,内容比较深奥抽象,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医学基础课。生物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是系统性、抽象性、联系性比较强,难度比较大,发展比较快。在基础课程学习起始阶段教师应适当地结合临床内容,由临床问题引出要学习掌握的基础知识。知识的意义存在于对知识的应用。这样可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对一些基础理论、基础知识进行精辟和深入的讲解,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基础教育和临床教育相互渗透。在基础课程学习中,适当地结合临床内容,在后期的临床教学阶段,较多地联系基础知识,会使学生在脑子里建立起医学知识的系统知识结构。不至于到了临床课程乃至做了医生之后,才发觉生物化学知识如此重要却又无暇再深入钻研。
二、结合临床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生物化学分两部分:生物体内化学物质的研究,即静态生物化学(staticbiochemistry)和生物体内化学过程的研究,即动态生物化学(dynamicbiochemistry)。医学生物化学课程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遗传信息的传递和专题篇(肝的生物化学、血液生化和维生素与微量元素),概念多,理论性强,内容庞杂,不易掌握。如果教师在授课时只强调对理论和概念的掌握与理解,容易使教学乏味,学生兴趣不高。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将生物化学与实际生活和临床应用联系起来,则会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根据各章的知识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实例,例如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这部分内容,在讲授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与功能时,可以先以镰刀形红细胞性贫血、阿尔茨海默症和疯牛病的发病为导引,再逐步讲到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其功能。生物化学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适时进入临床见习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与附属医院联系,安排学生进入临床科室、检验科室进行参观和学习,了解一些常见病检测指标的应用方法。例如,心肌梗死、肝功能、血常规和尿常规等指标的应用和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这些指标的感性认识和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