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双减政策的重要性范文

双减政策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双减政策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双减政策的重要性

第1篇:双减政策的重要性范文

2011年4月6日,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在第七届CFO高峰论坛上表示,在低碳时代,企业必须实现低碳化,以较小的成本获得更大收益。如何通过各种的工具、产品以及手段最小化管理风险,发现机会,提升碳资产价值,应该是碳资产管理的最终目的。

作为中国最大的环境权益交易平台,北京环境交易所在2009年6月18日与全球最大碳交易所――欧洲的BlueNext交易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了北京环境交易所挂牌cDM项目在BlueNext平台上的同步。这为中国的碳交易卖家直接面向全球买家提供了一个高效的信息平台。

强制减排是趋势

近几年来国际碳市场发展迅猛。交易量从1998年的1900万吨增长到2009年的将近87亿吨。2009年,全球碳市场交易额已经达到1440亿美元。根据世界银行预测,2012年后,全球碳交易市场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称,中国碳市场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

梅德文介绍说,从2005年到2012年,中国碳市场可能都会以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DM)减排量交易为主,但CDM只是单向双边场外交易活动,尚不能形成完整意义上的国内碳市场。而且整个2009年,中国CDM市场交易量只有13亿美元,还不到全球碳市场的1%。接下来有可能发展的是国家自主减排行动,以及双边合作――NAMA,比如中日、中美、中欧等,这是一个新的产品项目。

CDM是《京都议定书》所引入的3个灵活履约机制之一,其核心是允许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项目级的减排量低销额度交易。国内CDM项目需要向发改委申请,并在联合国注册。尽管中国CDM项目总减排量占全球的37.25%,但注册成功的CDM项目数量却很少,落后于印度与巴西;同时,我国在CDM交易中的议价能力也比较低。

中国目前还存在自愿减排(VER)市场。很多企业基于企业社会责任、公共关系、投资获利、管制预期等动机,自愿购买碳减排量,以抵消其自身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碳中和。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因此产生。

与CDM不同,VER不需要得到国家发改委的批准,也不需要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注册,只要能够找到买家即可进行交易。因此VER交易省去了许多中间申请的环节,节约了大量时间一最快大约一到两个月就可能完成交易。2010年6月5日,中国第一个自愿减排交易平台在北京环境交易所成立。梅德文在平台成立时表示:“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推动“熊猫标准”(中国首个自愿减排标准)的发展、应用与完善,努力使其成为国家认可的自愿碳减排交易标准。2011年3月29日,方兴地产(中国)有限公司(HK,0817)通过北京环境交易所成功购买16800吨“熊猫标准”自愿碳减排量,这是基于“熊猫标准”所开发的减排项目减排量的首笔交易。

梅德文认为,VER由于市场规模具有某种程度的局限性,只能够起到促进中国碳市场能力建没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只是中国碳市场发展的一次“演习”。但就现状来看,VER市场仍是中同碳市场发展的最佳切入点,可以为将来过渡到强制减排市场做准备。

除此之外,最新的政策动向是特定行业、特定区域(双特)碳交易试点的提出,其本质就是局部总量控制下的碳市场。2012年1月1号起,欧盟将向中国航空公司强制收取航空排放费,这有可能倒逼促进中国行业减排机制的发展。

梅德文说:“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碳市场、碳金融,一定是在强制减排背景与金融背景下的碳市场;中国碳市场将会从CDM市场到VER市场,到双特,再到NAMA,并最终走向碳金融市场。”

碳排查是关键

在低碳商业环境下,企业的碳交易需求已经开始浮现。同时,还催生了一大批碳资产管理服务部门、机构的建立。梅德文介绍说,所谓碳资产管理,比较容易理解的定义是指对《京都议定书》中所涵盖的包涵二氧化碳在内的6种温室气体进行主动管理,如:碳监测、碳披露、碳减排、碳交易,以及在低碳时代规避风险、抓住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等其他措施。这些行动的自愿或是强制属性,将取决于企业所在的政策监管环境,其目的是获取更大的经营及品牌价值。

碳资产管理一般包括碳检测、治理与战略、碳绩效评估与披露等。梅德文将碳资产管理分为7个步骤:第一是准备工作,第二是摸底监测,第三是设定目标,第四是信息披露,第五是评估改进,第六是实施计划,第七是碳交易。

第2篇:双减政策的重要性范文

节能降耗是实现“碳减排”承诺的主要手段

哥本哈根峰会上,向世界做出中国的碳减排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要达到这一目标,任务是十分艰巨的,要通过两种手段:一是能源结构调整,增加清洁能源比例,在峰会之前曾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达到15%的目标;另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通过节能降耗。2008年,《节约能源法》规定“国家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通过行政手段推动节能降耗。我们认为,随着“十二五”的到来,对该项“问责制”将会越来越严格,也意味着节能领域的发展空间将越来越大。预期2010年底出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就把“节能环保”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大力推行节能技术势在必行

应用节能技术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我国虽然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对节能技术的鼓励与支持政策,但2008年之前仍不是实现节能降耗的主要手段。随着2008年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粗放式“上大压小”淘汰落后产能的难度增加,推广节能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增加,表现在:

1、节能技术应用将有效降低能耗,帮助企业在2010年“达标”。2010年节能减排任务很艰巨,国务院要求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对标达标,加大应用节能技术是企业完成任务的重要手段。

2、节能技术带动新兴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3、重新定义“落后产能”,未来新标准需要应用节能技术。我们上文中所述的“上大压小”淘汰落后产能的方式,其粗放就在于完全是以规模制定的“一刀切”标准。在实际执行当中发现,“小”不一定等于“落后”,例如目前一些钢铁行业专家就提出了应以节能减排标准和环保指标来控制淘汰钢铁行业落后产能。新标准虽尚未出台,但,是大势所趋,将大大需要应用节能技术。

4、节能技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与整合。应用节能技术可使企业在长期中获得成本优势,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在市场化程度强的行业中,还将促进企业间的整合。另外,一些节能技术也属于高端技术,除了节能之外,还可以提高装备制造的工艺水平,例如电机变频器,从而促进该产业的产品升级。

从政策的导向上来看,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已开始出台实质性政策逐渐加强推广节能技术(附表)。国家节能技术的推广目录已分两批在08年中期和09年底出台;国务院刚刚出台的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以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更将打开推广节能技术的空间。更值得关注的是,节能环保产业已被国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10年底将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规划》。我们期待今后能够出台更多的实质性支持政策,我们相信,在政策的支持下,节能技术的推广将日益扩大,节能产业将获得大发展。

EMC将助力工业与建筑节能技术推广

2010年4月7日,发改委了《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将对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服务企业给予资金补助、税收优惠、会计处理制度完善、融资服务等支持政策。我们认为,这几方面的政策对节能服务企业具有实质性帮助,从而可以助推节能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工业和建筑领域中那些投资大、短期经济效益不明显的项目。我们期待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中能够有更具体的政策出台。合同能源管理(EPC,EnergyPerformanceContracting)是7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发展起来一种基于市场运作的全新的节能新机制。它是一种节能投资服务管理,客户见到节能效益后,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才与客户一起共同分享节能成果,取得双嬴的效果。基于这种机制运作、以赢利为直接目的的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在国外简称ESCO,国内简称EMC公司EnergyManagementCompany)的发展亦十分迅速,尤其是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ESCO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节能产业。EMC企业的主要类型有三类:(1)节能技术服务公司:主要业务是为客户提供能源效率审计、项目设计、原材料和设备采购、施工、工程验收、节能量监测、系统维护等节能技术服务,以“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推广整合型的节能设备和技术。(2)节能产品生产厂商:以生产节能产品为主,并以“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销售自产产品。(3)节能产品销售公司:受节能产品生产厂商的委托,销售成熟的节能产品,在销售过程中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我国的EMC企业主要是第(2)种类型,上市公司中包括泰豪科技、双良股份、荣信股份、延华智能等,它们主要分布在工业和建筑节能领域。目前我国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企业有1200多家,但因资金不足等问题,规模都很小,十分不成熟。而美国的合同能源管理产业的市场产值已经占到全球节能服务业产值的2/3,且产生了施耐德这样的龙头企业。据美国国家能源服务公司协会统计,2008年美国节能服务业的产值接近55亿美元,2009年我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仅195.32亿元。不过,2009年我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额同比增长了67%,说明我国的EMC的发展具有光明前途。

节能板块投资策略

看好四个子行业

中国是一个“富煤少油”的国家,煤炭占能源消耗总量的70%,石油天然气占比约20%。这就决定了节能主要就是节煤、节油,而我国煤炭的消费中51%是通过转换为电力完成的,节电也就等于节煤,因此,节能在中国主要就是节煤、节油、节电,其应用领域包括工业节能、建筑节能和居民生活节能三部分。

在工业、建筑、居民三大板块中,又细分为变频器、工业余热利用、建筑地源热泵、建筑材料、智能建筑、照明、家电七个子行业。在七个节能子行业中,我们更看好变频器、工业的中低温余热利用、建筑地源热泵、照明四个子行业。我们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1、有较强的、直接的、实质性的政策支持或政策预期,如财政补贴政策等。该行业受政策支持将消除发展瓶颈,从而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2、将受益EMC的推动。在政策支持下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得以发展,节能服务公司的壮大将有利于带动节能技术的推广。将主要集中在工业节能和建筑节能方面。

3、技术已实现突破,可实现国产化,可随需求增长快速实现规模化。

第3篇:双减政策的重要性范文

(一)公共财政投融资力度不足

低碳经济的投融资模式是一种双体系,涉及投资与融资两方面问题。纵观发达国家的低碳投融资模式,其融资渠道通畅完善,方式灵活多样,拥有着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作为低碳经济立法先行者的英国,其主要的资金来源于政府普遍开征的气候变化税(CCL)。在2004~2010年间,英国GDP从22208亿美元上涨3.36%至22955亿美元,而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7年间的下降幅度高达12.22%。碳税作为一种刺激性经济政策,已在丹麦、荷兰、挪威、德国等全球范围内推广实施,实现了低碳经济工作的规范化和系统化。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诸如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投入力度大,其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占GDP的比重大都超2%,而我国直接用于发展低碳经济投融资的资金却远远不足,虽然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在逐年增加,从2008年的4937.03亿元到2012年投资总额的8253.46亿元,同比增长16.02%,是2004年的4倍之多,但是其所占GDP的比重低,仅为1.59%,只能够达到控制环境恶化的目的。同时,我国政府的重视程度不足,法律力度不够强化,缺乏碳减排的激励机制,目前尚未形成成熟稳定的投融资体制和强制性的减排约束。据统计,我国每年在节能环保市场上的投资不到1000亿元,低碳经济存在严重的投融资缺口,大约在2000亿元左右。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所2009年的《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报告》预测,照目前的投资增长速度,到2020年,节能、新能源行业和其他环保行业至少有2万亿资金缺口需要弥补。

(二)商业银行参与度不高

技术与资金是发展低碳经济投融资的最关键的两个要素,而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就要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低碳经济投融资体系的资金投入不仅要在量上得到改善,更要追求质的提高。以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为目的的绿色信贷,利用金融杠杆,推动了世界经济由“高碳”向“低碳”的成功转型。在支持绿色信贷投融资方面,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纷纷实践了赤道原则。赤道银行提供了环境保护和风险评估框架,第一次确立了项目融资的环境与社会的最低金融行业标准,目前采用赤道银行的机构以扩大至27个国家的67家机构,其业务总量占全球项目融资的85%以上份额,业务覆盖100多个国家。而中国的第一家本土赤道银行———兴业银行,虽逐步与国际标准相接轨,为企业节能减排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其绿色信贷总额与总资产的比例仅有3.46%。《中国低碳金融发展2014年度报告》称绝大多数银行这一比例低于2%,资金缺口高达现有融资的20倍之多,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目前,中国工商银行、国家开发机构等金融机构都已研制出符合自身需求的投融资方案。但不能否认的是我国商业银行对低碳项目的服务与信贷刚刚起步,融资渠道单一,融资工具创新不足,实施绿色信贷的内在动力不足,执行效果并不明显。

(三)资本市场融资支撑不够

资本市场是调整产业结构、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低碳经济周期长、技术新、投入大的特点使得碳基金、碳保险、碳证券等融资工具应运而生。目前,国际上已设立约50家的碳基金用于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发展,不仅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而且为低碳发展筹措了大量的资金。以英国为代表的碳信托基金,自成立以来已实现了1700万吨二氧化碳的减排任务,节省了超过10亿英镑的能源支出。我国的碳基金始于2005年,刚起步不久,规模较小。具有低碳环保性质的上市公司数量少,低碳企业在主板和创业板上市困难,比例仅为10%左右。技术转化资金不足,缺乏相关扶持政策,资本市场参与低碳经济的融资程度不高。

(四)金融衍生工具缺乏

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大会在日本京都通过《京都议定书》,由此推动了全球碳交易市场的迅速增长。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2005年全球的碳交易额为108.6亿美元,2008年迅速上升到1263.5亿美元,增长了126.6%,2011年更是创下了1760亿美元的新高。与此同时,碳交易量从2004年的0.94亿吨爆炸式地增长到2012年的105.266亿吨,涨幅高达110.99%,2020年的碳交易量有望达到440亿吨。《全球碳预算》显示,中国是碳排放量总量最大的国家,约占27%;其次是美国,占14%;欧盟占10%以及印度占6%。目前,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碳排放资源,是世界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目前正在积极探索有关碳交易的衍生工具市场,欧盟气候交易所(ECX)的排放贸易制度体系占到全球碳交易市场的68%,美国芝加哥交易所(CME)已成为全球自愿碳减排市场的典范。各种金融衍生品如碳期货、碳期权等层出不穷,对资金的扩张起到了强烈的刺激作用,碳交易市场俨然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商品交易市场。目前,上海、北京环境交易所和天津排污权交易所已启动交易,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碳市场机制尚未成熟,碳金融衍生工具缺乏创新力度,买卖碳商品的定价权无法掌控,我国仍处于全球碳交易市场价值链的低端位置,尚未形成信息透明、统一标准化的碳交易市场。

二、低碳经济投融资发展的作用方式

(一)作用机制

影响低碳经济投融资发展的制约因素众多,主要包括能源效益、供应安全、风险预警、运营机制和实施力度这5个方面。通过研究制约因素的作用机制,有利于趋利避害,通过采取合适的方案,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的低碳经济投融资体系。该研究问题分为3个相互联系的层次,同一层次的因素既受上一层次因素的制约,同时又对下一层次因素起着制约作用。其中,最上层为最终目标层,即促进低碳经济投融资发展;中间层为制约因素层,包含能源效益、供应安全、风险预警、运营机制和实施力度5个制约因素;最下层为作用对象层,即分别从社会、经济、生态3方面探讨对制约因素的影响。3个层次之间交互制约,形成如图1的促进低碳经济投融资发展的递阶层次结构。低碳能源、供应安全、风险规避、运营机制和实施力度是是维持社会健康运转、促进经济快速增长以及生态可持续化发展的“血脉”。能源结构的合理优化以及利用效率的提高有利于探索挖掘节能环保的新能源,减少传统化石能源的耗用,增加对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无碳能源的选择与预测;近年来能源战争的爆发以及“煤荒、油荒、气荒”的出现使得传统化石能源不可再生的弊端日益显现,人们更多地倾向于寻找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此确保有充足稳定的可再生能源的供给;信用风险、金融风险、市场风险的合理规避,能够最小化对社会生活、经济增长和生态优化的威胁,权衡好风险和收益的关系,保证低碳经济投融资发展的“三性”平衡;节能减排政策、税收优惠等保障机制与激励机制的运用,如政府强制性对高碳产业采取减排措施,对低碳产业实施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保障法律权利和福利权利等进一步地刺激了产业的低碳化和投融资的发展;创新与重视力度的加大,能够活跃我国的低碳经济市场,为我国低碳投融资的发展注入新生的活力与迸发力。可以看出,这三个层次构成了一种交互相织的网状关系。人们对社会的要求、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以及对环境预期等因素的影响,都会使能源效益、供应安全、风险预警、运营机制和实施力度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而影响低碳经济的投融资发展。研究层次结构的作用机制,可以得到制约因素对低碳经济投融资发展的影响强弱,更加明确其在社会、经济和生态在发展低碳经济投融资过程中的重要性,并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不断构建和完善我国的低碳经济的投融资体系。

(二)促进作用

随着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亟待解决,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低碳经济的规模化发展。虽然我国的低碳经济起步较晚,而且面临着多种问题,但不能否认的是,发展低碳经济投融资促进了我国的社会稳定、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低碳经济投融资发展也双向地对公共财政、绿色信贷、资本市场和碳交易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如图模型所示,发展低碳经济投融资体系的影响是相互的。投资低碳经济能反向地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构建和完善绿色税收体制;实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与国际社会的双赢局面;促进多种融资工具的创新,增强资本市场的活力与竞争力;逐步提高我国在全球碳交易市场中的话语权,提升我国的碳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国际化水平。与此同时,公共财政投入力度的加大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绿色信贷和赤道银行的规范促进了我国经济结构逐步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步伐,资本市场规模的扩大拓宽了低碳产业的融资渠道,日益活跃的碳交易和推层出新的碳金融衍生工具也共同推动了和谐共生的低碳经济投融资机制的发展与创新。

三、主要结论与建议

构建低碳时代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我国低碳投融资模式的转型已经到了关键时刻。针对我国低碳经济投融资的发展现状,分别从公共财政、绿色信贷、资本市场和碳交易四个方面提出了如下政策建议:

(一)政府不仅应制定好低碳制度

更应加大监督与管理力度,运用宏观手段激励金融机构的融资和直接的资金供给,微观上配套风险补偿和税收优惠等财政政策,积极发挥税收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低碳领域。宏观与微观层面双管齐下,投融互动,适时选择不同的碳税政策,适地实施差别税率,实现低碳经济增长方式在量与质上的双向提高,统筹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投融资发展体系。

(二)商业银行应继续完善绿色信贷体系

主动接纳并演变为赤道银行,有效发挥资金优化配置的功能,为低碳耗能企业上市建立绿色通道,加快同国际市场相接轨的步伐,为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在低碳经济的投融资方面提供至少80000亿元的资金准备,力求实现金融机构的自身效益和我国低碳经济持续繁荣的共赢局面。

(三)我国应继续发展和完善顺符合中国机制的碳基金

在资本市场上促进碳金融与碳市场的发育,在制度层面上运营政策工具促进国际协调,增加低碳上市公司在主板市场的数量,鼓励和扶持高科技中小企业进入创业板市场,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低碳经济结构转型与升级,使我国的碳基金项目更好地融入到国际的资本市场中去。

(四)中国碳交易平台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第4篇:双减政策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国际收支;双顺差;经常项目;资本金融项目;对策

所谓双顺差,是指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与资本、金融项目同时出现外汇收入大于外汇支出的盈余状态。在理论上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是互补的,所以从世界范围来看,大多数国家都不会同时出现顺差,但在我国却出现了这种独有的现象。这一特殊的经济问题,便引起了国内学者对此的广泛关注与研究。项妍妍(2011)以1985~2010年的数据为基础,对两个项目顺差成因之间进行相关性研究,并得知两者的原因中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是共同的因素。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上升一方面刺激了我国出口行业的发展,促进了经常项目顺差的形成;另一方面还吸引了外国企业大量在国内投资生产,诱发了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顺差。刘兴宇(2012)以经常账户失衡为例,分析由于处在微笑曲线的最底部,我国的劳动密集性产业的对外贸易,尤其是加工贸易,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经常项目余额。另外,认为双顺差这种不合理的国际收支格局是同各种制度缺陷、价格扭曲、宏观经济不平衡相联系的。陈腾龙(2012)由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恒等式:Y=C+I+CA,来推导出S=I,S>I,S

1.总体趋势。中国国际收支失衡表现为以贸易顺差为主的经常项目顺差和以直接投资顺差为主的资本项目顺差。我国从2006年起开始保持着连续多年的双顺差,自从“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我国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政策之后,2012年我国国际收支从往年的“双顺差”格局转为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的“一顺一逆”状态。国际收支总顺差大幅下降。2012年,经常项目顺差1931亿美元,较2011年增长42%;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168亿美元,为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首次逆差,上年为顺差2655亿美元;国际收支总顺差1763亿美元,下降56%,大大低于2007~2011年年均顺差4552亿美元的规模。

2.经常项目。第一,经常账户仍是国际收支双顺差的主要来源。我国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积极融入到世界市场中,并增加经济对外开放度。因国内外市场结构特点,国内鼓励出口贸易,国外对华出口限制,导致中国出口贸易发展远远快于进口贸易。经常项目顺差一直呈增长趋势,对双顺差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最高时达到4206亿美元,占国际收支总差额比重为91%,占GDP之比为9.3%,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才有些许下降,2012年又有反弹。(见表1)。第二,货物贸易顺差较快增长。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12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20569亿美元,进口17353亿美元,分别较2011年增长8%和5%。近年来,货物差额的增长幅度与经常项目的增长幅度是大致相当的,其中经历了基本平稳期(2001~2004)、大幅上升期(2005~2008)和金融危机之后的下降期(2009~2012)。

第三,服务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20世纪80年代以来,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日益体现,但是我国的服务贸易状况仍然相对落后,甚至常年保持逆差。从2001年的-59亿美元到2012年的-897亿美元,服务贸易的逆差规模还在逐渐扩大。第四,收益项目逆差有所收窄。收益项目在这十二年期间,除了2007、2008年出现顺差之外,其余年份一直为逆差。2012年,收益项目收入1604亿美元,投资收益逆差574亿美元,下降33%。主要是因为外商投资企业外方投资收益较上年有所下降,导致投资收益差额偏小。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历年国际收支平衡表整理。

3.资本、金融项目。第一,资本、金融账户比重上升。2001年以来,我国的资本和金融项目始终保持顺差状态,从两大项目的贡献率中可以看出,几乎完全由金融项目主导。与经常账户相反,资本、金融账户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顺差规模反倒逐步扩大,占国际收支总差额比重从2208年的9%上升到66%,与GDP之比也相应的从0.9%上升到3.6%。直到2012年才首次出现逆差(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第二,直接投资保持较大顺差。作为直接投资的两大组成部分,我国在外直接投资和外国在华直接投资分别呈现长期逆差和长期顺差的状态,并且两者之间的比重除2009年外,其他几年为1:0.3左右,这说明我国的直接投资项目存在严重失衡。直接投资差额是金融账户顺差的主要原因,两者走势基本一致。2012年,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逆差,但直接投资依然保持着较大的净流入。第三,证券投资净流入大幅增长。2012年,证券投资项下净流入478亿美元,较2011年增长143%。其中,我国对外证券投资净流出64亿美元,2011年为净回流62亿美元;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净流入542亿美元,较2011年增长305%,创历史新高。第四,其他投资大幅净流出。2012年,其他投资项下净流出2600亿美元,而2011年为净流入87亿美元。其中,其他投资项下对外资产净增加2316亿美元,较2011年增长26%;其他投资项下对外负债减少284亿美元,而2011年为净增加1923亿美元。

三、对2012年中国国际收支运行的原因与评价

(1)国际收支平衡新格局初步形成。2012年我国经济呈现缓中趋稳的走势,国内物价水平保持稳定。我国国际收支从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持续“双顺差”首次转为“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的状态,这显示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经济增长的内生性、自主性进一步增强。(2)国内消费增强、国际经济增长放缓。中国国际收支一直以来都饱受内部经济结构不平衡的影响。由于国内储蓄率高、内需长期不足,同时又因为价格优势,以“世界工厂”的地位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发达国家的长年赤字经济结构又为中国提供了广阔的贸易出口市场,使得我国经常项目中的货物贸易不断增长,国际收支持续了多年的双顺差。(3)国际市场波动、资本流动变化明显。一方面,国内外经济和金融运行稳定时,新兴经济体重现资本流入;又加上主要发达经济体继续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人民币汇率重拾升势,境内外正利差刺激了套利资本流入我国。但是当欧债危机再次恶化,市场避险情绪加重,新兴经济体普遍出现资本外流。受国际经济环境动荡及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2012年外商来华直接投资新设及增资流入有所下降,对外直接投资资本金跨境流动规模大幅增长是带动总流出与流入上升的直接原因。

四、结论及建议

2013年“促平衡”任务依然艰巨,但是我们要抓住机遇,按照“扩内需、调结构、减顺差、促平衡”的思路,建立健全可持续的国际收支平衡机制,选择有效的对策实现预期目标。(1)降低高储蓄,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当前,中国政府短期内要坚持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消费,拉动生产,提高中低群体收入水平,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同时逐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医疗、住房和教育等领域的改革,扩大有效需求,增加政府支出来克服内需不足。(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稳定出口和扩大进口,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调整出口优惠政策,借助于出口政策的调整促进产品结构升级,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鼓励企业引进适用的技术设备,加大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通过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教育和旅游带动进口。(3)把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结合起来,支持企业“走出去”,优化投资结构。应加强对跨境资本的管理,阻止热钱流入,平稳国际收支的剧烈波动。适当调整吸引外资政策,提高外资利用效率,促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加大对外直接投资规模,鼓励更多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4)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发挥外汇市场在国际收支调节中的作用。我国目前应逐步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加速建立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决定机制,从而发挥汇率制度调节贸易及资本有序流动的作用,进而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项妍妍.浅析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及治理[J].时代金融.2011(9)

第5篇:双减政策的重要性范文

一、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节能减排指标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指标,是衡量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成效的重要标志,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当前,特别是去年第三季度以来,全国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快速增长,能源需求大幅增加,能耗强度、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等指标的下降速度明显放缓,节能减排形势严峻。为此,国务院、省政府对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作了一系列部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今年以来,我市节能减排形势不容乐观,能耗总量呈现出明显的反弹迹象,随着合成革、冶金等项目的陆续投产、达产,节能减排工作的压力将越来越大。各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节能减排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按照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要求,紧紧围绕省里下达我市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果断采取强有力、见效快的政策措施,坚持节能与发展相促进、开发与节约相协调、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综合应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确保年全市单位GDP(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53吨标准煤/万元,全面实现单位GDP能耗下降3%的目标;全市COD(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3.23万吨以内,SO2(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目标为1.16万吨以内,其中非电力SO2排放量控制在0.96万吨以内,电力行业确保大唐电厂月均脱硫效率不低于95%。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确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开发区管委会)

二、落实目标责任,强化问责制

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严格执行指标管理,认真执行省政府《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一岗双责”暂行规定》和《市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办法》,强化县(市、区)人民政府和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的目标责任制。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对市里下达的年度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情况作一次全面检查,进一步明确责任,抓好落实。市节能减排办近期要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年度节能目标任务完成综合评价考核情况和年上半年减排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公布和通报。今年底,要对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总考核。根据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对完成好任务的县(市、区)人民政府、重点用能企业给予表彰、奖励;对未完成任务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行政不作为的部门,要追究主要领导和责任人员的责任;对未完成任务的重点企业,取消下一年度评先评优资格和享受国家财政相应扶持性政策的资格。(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开发区管委会,市监察局、市经贸委、市环保局、市财政局)

三、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批转发改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38号)精神。投资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项目审核管理,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加强对年耗能3000吨以上(含3000吨)标准煤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和审查,并将审查结果抄送同级节能主管部门备案。节能减排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监督管理,加强新上项目所需排污总量指标控制,组织开展节能减排专项督察。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严肃查处违规乱上项目,未通过环评、节能审查和土地预审的项目,一律不准开工建设;对违规在建项目,要责令停止建设;对违规建成的项目,要责令停止生产。(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贸委、市环保局、市建设局、市监察局)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发〔〕7号)精神,结合产业特点,加大开展淘汰落后产能、设备和生产工艺的力度,年要淘汰关停废水治理不达标的年产1万吨以下以废纸为原料的的纸制品生产线。建立健全节能监察体系,严肃查处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或生产工艺、单位产品能耗超限额标准用能等问题,情节严重的,依法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关闭。对省里《关于公布我省建筑饰面石材行业执行差别电价企业名单的通知》确定的我市192家建筑饰面石材企业,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政策。同时,进一步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妥善处理淘汰企业的资产、债权债务和人员安置工作。(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贸委、市环保局、市国土局、市建设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物价局、市电业局)

四、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实施重点节能减排工程

要充分发挥技术、设施对节能减排的支撑性作用,抓紧组织实施一批节能减排项目,尽快形成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年,在节能方面,要切实增加节能改造的投入,组织实施一批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余热余压利用、电机改造、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节能、先进适用节能技术应用等十大重点领域节能重点工程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级节能财政奖励资金支持,同时认真做好已申报的国家、省级节能循环经济项目的跟踪落实工作。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年全市节能、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项目,确保达到项目目标节能量。加强项目管理,确保项目按计划建成投产,如期发挥效益。(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贸委、市财政局)

在减排方面,加快实施减排工程。污水处理厂未建成的寿要加快建设,确保在8月底投入运营;已建成污水处理厂的市区、福鼎、福安、霞浦、柘荣、古田、屏南、周要加快配套管网建设,进一步完善配套管网和雨污分流系统,提高进水负荷率和进水浓度;进一步完善污水厂配套设施并加强调试管理,充分发挥污水厂减排能力;进水超负荷的贵岐山污水厂、福鼎污水处理厂要加快第二期建设进度,进一步挖掘减排潜力。切实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加快实施工业园区污染集中治理工程。全面加强大唐电厂和其他企业自备小锅炉脱硫除尘设施管理,确保有效运行。(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环保局、市建设局)

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关于金融支持省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要切实加大对节能减排建设和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为项目的合理资金需求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引导民间投资开发建设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项目。(责任单位:人行中心支行、市发改委、市经贸委、市环保局、市建设局)

五、抓好重点领域、流域节能减排,控制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

进一步强化工业节能减排,以电力、铸造、建材、合成革、造纸等行业为重点,推动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加大节能减排科研和技术改造投入力度,加强节能管理,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推进重点污染源和合成革、造纸、制药、食品等重点涉水污染行业监管力度,已经实施深度治理的要确保稳定运行,持续减排,并抓紧实施进一步深度治理工程;未完成深度治理工程或不能稳定达标的责令停产、限期整治。加大合成革行业整治力度,全面实施清洁生产、落实废水分流分治、实施集中治理达标排放等措施,从根本上扭转合成革行业污染现状,促进行业整合提升。同时,加强环保“三同时”检查,对未经审批或未落实“三同时”要求的项目责令停建停产,对“十五”小、新“五小”企业坚决取缔关闭。(责任单位:市经贸委、市环保局)

继续推进建筑节能,加强建筑节能监管,抓好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实施,加大对施工过程中执行节能标准情况的监督检查,把好竣工验收关,认真执行建筑节能标准;推广建筑节能新技术,组织实施太阳能利用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程,鼓励和发展低能耗建筑和绿色建筑。加强城市照明管理,严格控制公共设施和大型建筑物装饰性景观照明能耗。认真落实夏季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摄氏度的要求。(责任单位:市建设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加强交通节能减排,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营运车辆准入制度,优化运输组织,促进运力结构调整;组织重点企业开展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鼓励发展节能环保交通工具,积极使用低能耗和新能源汽车;加强运输市场节能管理,加强车辆用油定额考核,严格执行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对客车实载率低于70%的线路不得投放新的运力。(责任单位:市交通局)

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完善公共机构能耗监测、统计、标准体系,实施能耗定额管理;组织开展公共机构空调、电梯和照明灯用能设备的节能改造,加强公务用车管理,建立一批示范工程。年公共机构能耗指标比年下降5%。(责任单位: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加强流通服务业节能减排工作,加大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力度。支持军队加快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责任单位:市经贸委、市支前办)

认真贯彻市政府《贯彻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实施意见》,扎实推进交溪、霍童溪、敖江古田段、江古田段、蕉城七都溪等“两江三溪”的水污染防治,促进重点流域污染负荷进一步减轻,使重点流域水域功能达标率达95%以上。扎实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农业局、市建设局、市经贸委)

六、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组织开展能效对标活动

进一步推进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管理制度建设。强化目标责任,重点用能企业要将节能指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岗位。对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实施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按照《节约能源法》要求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建立能源节约管理制度,规范企业能源管理。组织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管理负责人参加培训,提高企业能源管理水平。切实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监督管理,组织开展重点企业节能监测、能源审计和节能技术、管理诊断工作。(责任单位:市经贸委)

组织重点用能企业按照国家已颁布的22项重点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和我省制订颁布的能耗限额地方标准开展对标活动。(责任单位:市经贸委、市质监局)

七、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品推广,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进一步加大对节能减排科技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强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应用研究,组织开展低碳技术的研究。加大节能环保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借助“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和“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各种项目推介平台,加大节能环保产业招商力度,支持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内外先进节能环保新技术、新产品,促进重点节能减排技术和高效节能环保产品的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经贸委、市环保局)

落实政府优先和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适时修订和市节能环保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列入国家、省推广目录的节能产品优先列入市政府采购清单。在技术、服务等满足采购需求的前提下,政府财政性资金开展采购活动时,应优先采购节能环保产品。(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贸委、市环保局、市财政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积极推进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继续做好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工作,今年计划推广高效节能产品50万只,公共机构、公共场所和城市道路照明全面采用高效照明产品。(责任单位:市经贸委、市财政局、市建设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落实国家对节能服务公司的税收扶持政策。对符合节能十大重点工程、节能效果显著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积极争取省级补助资金。(责任单位:市经贸委、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

八、切实加强用能管理,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加强对综合能源消费量、高耗能行业用电量、高耗能产品产量等情况的跟踪监测。积极开展省控200家重点用能企业主要能源品种的消费计量数据在线同步监控和采集。(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市经贸委)

进一步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制定和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制定和实施用电高峰期供电方案,采取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企业合理用电、节约用电、提高用电效率,缩小电网峰谷负荷差。(责任单位:市经贸委、市电业局)

九、强化政策引导,落实价格财税政策

全面实施居民用电阶梯价格。加大实施差别电价政策力度,对高耗能行业中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类、淘汰类范围的企业,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政策。完善电力分时电价办法,引导用户合理用电、节约用电。坚决压缩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用电,开展重点用能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专项能源监察审计,对超能耗(电耗)限额标准的企业,实行惩罚性电价,对超过限额标准一倍以上的,比照淘汰类电价加价标准执行。物价部门要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电监会、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关于清理对高耗能企业优惠电价的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978号)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同时,严格实行城市污水处理运营费用同处理效果挂钩政策。(市物价局、市经贸委、市环保局、市建设局、市质监局、市电业局)

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所得税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购置并使用《环境保护专业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专业设备的企业,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该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若当年不足抵免,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企业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年版)》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国家非限制和非禁止并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减按90%计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责任单位:市地税局、市国税局、市财政局、市经贸委、市环保局)

落实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优惠政策。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它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156号)和《关于再生资源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157号)等税收政策,对销售符合政策要求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分别对应实行增值税免征、即征即退、即征即退50%和先征后退的税收优惠政策。(责任单位:市国税局、市财政局、市经贸委)

十、完善监测服务体系,加大节能减排执法检查力度

建立和完善全市节能监察和节能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各级节能监察监测队伍建设,配备完善节能监测设备,提高节能执法和服务水平。整体推进环保监测体系建设,重点抓好在线监控设备的有效性审核和验收、数据应用工作,增强在线监控的准确性和法定作用。(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开发区管委会,市委编办、市经贸委、市环保局)

强化对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和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组织节能监察机构对重点用能单位开展排查,检点用能企业能源岗位配备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报送情况。严肃查处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或生产工艺。根据国家并实施的22个国家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在企业自查的基础上,配合省里开展专项能源监察审计,对超标准耗能情节严重的,依法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关闭。开展酒店、商场、办公楼等公共场所空调温度以及城市景观过度照明检查。组织实施重点能耗企业能源计量、能效标识专项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责成相关单位落实整改。(责任单位:市经贸委、市质监局、市建设局)

加强日常减排项目核查,对各地存在的问题和进展缓慢的减排项目及时进行通报,责成限期整改。加密环境监察与监测的频次,勤罚,推动减排工程建设进度,监督治理设施稳定运行、达标排放,督促关停淘汰措施切实落实。对减排设施不正常运行、违法排污、污染环境等问题,严肃查处,绝不姑息。(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十一、强化统计、计量,做好节能减排预警预测工作

夯实能源统计基础,认真开展单位GDP能耗统计与监测工作,落实好能源统计公报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能源管理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积极推进企业联网直报制度,加强节能减排的检测分析。做好能源统计计量工作,督促企业认真实施国家强制标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按照标准要求配备必要的能源计量器具,定期对所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进行检定、校准。(责任单位:市统计局、市经贸委、市质监局)

做好节能减排预警预测,贯彻落实省里出台的节能减排预警调控方案,开展节能目标年度中期评估,第三季度组织开展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预考核,确保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重点用能、减排企业按序时进度完成既定目标任务。(责任单位:市经贸委、市环保局)

十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第6篇:双减政策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土地;节约;利用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2-0138-02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载体,是最基本的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土地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200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的出台,再一次表明了节约、集约用地,严格土地管理的重要性。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发展,而且承载着民族复兴的重任。因此,节约、集约用地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只有节约、集约用地,才能实现保护耕地,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才能保障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节约、集约用地,是实现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众所周知,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只有节约、集约用地,才能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只有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才能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当前,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利因素之一是土地资源。经济发展、城市化发展进程,离不开土地资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离不开土地资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保护资源和保障经济发展的关系,消除发展必须牺牲土地资源的错误观念,守住我们的生命线。在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本着控制总量、盘活存量的原则,走“内涵挖潜”之路,提高土地利用率,由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向节约、集约化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努力提高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探索集约高效用地、支持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节约、集约用地。

我认为,实现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必须节约、集约用地。实现节约、集约用地必须坚持以下三点:一是树立大局意识,坚持依法用地观念,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二是树立责任意识,坚持以计划引导需求,严格按供地计划供应土地。三是树立发展意识,坚持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建立健全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市场新秩序。

2 节约、集约用地,是实现土地资产价值最大化的客观要求。

城市化是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是实现工业化和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过程。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来支撑,没有土地资源的之撑,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建设从何谈起?建设需要土地资源,但土地资源却不只是为了满足建设的需求,它还肩负着发展和生存的重任,为此,节约、集约用地,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只有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才能提高人们解决发展和生存的能力,增强节约、集约用地意识,才能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节约、集约用地是控制占用耕地的有效手段,区域间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也离不开节约、集约用地。节约、集约用地不仅可以促进发展,而且是实现土地资产价值最大化的客观要求,只有节约、集约用地,才能进一步显化存量土地的价值,提高人们节约挖潜的认识,促进土地市场的建设,构建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市场秩序,实现土地资源价值最大化。

3节约、集约用地,是保障区域经济发展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节约、集约用地,不是一朝一夕的“一阵风”的工作,它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实现节约、集约用地,就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精神,从加强耕地保护,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入手,切实化解资源保护和保障经济发展的矛盾。在这个问题上,首先要把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关口,要把约束建设用地规模作为规划修编的指导方针,用规划来节约用地,用规划来实现节约用地。其次控制城市的外延,达到节约用地。再次是实行内部挖潜的集约用地,通过科学规划、优化布局,盘活存量,大力改造旧城区,消化闲置土地,从而推进城区土地的高效利用,促进区域间的经济发展。

4节约、集约用地对策

为了提高土地的社会经济效益,解决人地矛盾问题,必须坚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着力破解“双保”难题,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一是严把供地关口、严禁违规供地。把有限的土地资源用好用活,严格按照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合理供地,不符合供地条件的一律不予供地,供地规模过大的相应核减用地面积。二是在节约集约用地上做活文章,向空间要土地。对每个建设项目从土地供应到项目竣工实行全过程监管,入选项目严格按照投资强度、亩产税收、容积率等综合指标把关,鼓励支持企业建设多层、高层厂房,向空中和地下发展,最大限度发挥单位土地效益,提高土地利用率。三是盘活存量用地,处置闲置土地。为了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规定,加大对违约、撂荒、建设缓慢的项目查处力度,对供而未用、用而未尽的土地开展收储工作,根据法定程序收回闲置土地,供给规模大、实力强、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四是提高项目用地门槛,健全土地评价机制。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健全完善工业项目集体会审制度,按照经济发展要求,对目前工业项目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指标进行进一步调整提高。进一步形成合力,积极探索政府综合协调、集体决策、部门各负其责、扎实推进的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机制,使制度更完善,决策更科学。充分发挥土地市场的作用,通过价格杠杆对节约、集约用地进行调控。严格执行所有经营性用地公开出让,严格控制划拨土地供应,全面推进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地价标准来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五是加强建设用地批前批后管理,努力提高土地开发建设的速度和效率。对工业用地通过签订落户协议书、承诺协议等形式,明确投资强度、容积率、绿地率、开竣工时间等要求,对建设项目实行全程跟踪制度,采取履约管理,督促工业用地按期开发、投产。全面运行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将土地供应信息、开发利用、收购储备、市场交易、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等信息进行网上备案,并到互联网上,实现信息公开。六是完善土地执法监察机制,强化违法违规问责。按照“防范在前、发现及时、制止有效、查处到位”的要求,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国土牵头、部门联动的国土资源执法监管机制,强化市、镇、村、组四级监管网络,建立健全审批与监管并重、预防与查处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形成“政府负总责,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土地执法监管局面。

参考文献

第7篇:双减政策的重要性范文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0.048

0引言

全球经济化化的环境下,各国在对可持续经济的发展研究有着进一步的深化,在中国以股份制商业银行兴业银行为首,以经济杠杆和低碳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的绿色信贷,在金融行业以及可持续发展和环保之间的关系协调发展有着保障作用。本文以兴业银行为例通过理论层面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的发展研究分析。

1绿色信贷的主要特征体现以及发展的重要性

1.1绿色信贷的主要特征体现

绿色信贷其实质是一种社会责任和国家担当的体现,由于经济快速增长和工业高速建设,我国大中城市正在面临的令人憎恶的雾霾、温室效应和沙尘暴等恶劣的天气现象,而由于环境污染带来的心情不悦、生活不便以及疾病更是令人担忧。所以绿色信贷的发展就显得必不可少,其特征就体现在正义价值的层面。这一正义价值就是实质正义价值,并非形式正?x的反面,是在这一基础上为多数人公平正义而体现的,有着个体差异性的理论,绿色信贷对这一个体性差异有着突破。在实际信贷过程中有所体现,正如股份制商行对盈利和社会整体利益的需求的结合予以充分考虑,并采用不同金融方式方法,对贷款给污染性行业进行严格的控制。

1.2绿色信贷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2016年G20峰会在杭州召开,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口号也为人们所了解。这也是近些年我国一直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的一条主线,因为鼓励绿色借贷不仅仅是政府积极回应了我国广大人民对环境污染问题和低碳环保的呼声。也是由于低碳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新,能有效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模式改善。从投资角度来说,大力发展绿色信贷,就能对投资结构的优化有着积极作用,有助于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积极发展绿色信贷对金融结构的优化有着重大调整作用,不单单有利于环境进步,而且有助于金融创新总体水平的提高,从而更好的推动金融行业的发展。

2股份制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发展现状――以兴业银行为例

截至2015年12月末,兴业银行累计为众多节能环保企业和项目提供绿色信贷融资8000亿元,绿色信贷融资余额达到3942亿元,比年初增加982亿元。绿色信贷客户数保持稳定快速增长,绿色金融客户数达到6030户,较年初新增2796户。作为国内绿色金融先行者,2006年兴业银行以节能减排融资业务为切入点,率先开辟国内绿色金融市场,十年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寓意于利”的特色发展之路。其绿色金融业务已成为整个兴业银行集团的品牌和优势,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是兴业银行一直秉承的三大绿色发展原则,涵盖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碳减排、固体废物污染减排、减少液体废物排放、能源污染和化学性物质排放、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等项目类型及涵盖节能、工业、建设、交通等各个社会不可缺少的行业,且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突破。

兴业银行在逐渐的摸索形成多种权益类产品融资产品融资业务包括能源合同管理、碳资产和排污权质押、特许经营权质押等,目前在表已知的金融服务包括提供资金抵押、清算、质押、存管、融资等。而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全绿色金融产品链,在交易业务中主要以碳排放交易为主,在此期间与7个碳交易发达发展中国家试点地区达成合作,在国内形成了大大小小11个排污权点。

但就目前中国情况而言,其碳交易也只在几个试点范围内进行,整体活跃度还是较小,价格仍然保持在低位运行。而我国相关政策体系和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碳排放权没有配额的限制,也没有标准排放水平,社会公众没有积极性去购买碳排放,因此相应的此类企业的金融服务及产品充满了巨大不确定性。所以各银行在绿色借贷开展上缺乏动力支持。

3股份制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发展当中的问题分析

从以上以兴业银行为代表的我股份制商行绿色信贷的运行现状来看,其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归纳如下:

绿色信贷核心其问题是地方的干扰性过强。当前的企业仍然重视的是高利润以及高回报,双高项目也是当前地方政府的税收的主要来源。因为绿色GDP的发展观实施还没有得到国内全面深入,受到我国的地区性的因素影响,绿色信贷在具体的落实上比较缺少共享的信息披露机制。目前地方政府大多是通过提高经济绩效来完成上级的考核任务,为了工业领域的方面发展不惜牺牲环保产业。在受到地方政府的因素干扰下,绿色信贷的资金就向着双高项目流入,绿色信贷良性发展便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绿色信贷的发展并没有统一性的标准,如兴业银行有专门信贷风险团队,并专门设立了环境以及社会风险控制部门,但这些在地方的银行就显然没有优势。其主要原因是绿色信贷体系不完善,绿色信贷的理念在股份制商行及其他银行中的应用不广泛等。由于我国目前绿色信贷的发展并没有统一性的标准,发展上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绿色信贷的政策制定上过度综合化以及原则化,指导性和操作性都不强。各股份制商行也只在自己理解下出台本行的绿色信贷审核标准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企业的环境污染信息比较少,在信息的时效性以及针对性方面也不强,这就必然不能适应信贷审查的实际需要,对绿色信贷的进一步实施就形成了很大阻碍。

绿色信贷的产品没有创新。从实际的发展情况来看,这创新层面还有着诸多的不足。主要是在绿色信贷的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当前的银行绿色信贷的人才结构不能有效满足实际的需求。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及银行的社会责任意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等。这些创新问题就会对我国的绿色信贷的发展有着很大程度影响。

4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发展措施实施

4.1充分重视绿色信贷内控制度完善建立

具体的措施实施,就需要股份制商行建设绿色信贷风险管理制度,结合信贷的总则以及本行的信贷要求等,对绿色信贷的发现以及内控的流程加以明确化,对绿色信贷的技术更新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对信息的沟通机制和审批制度的建立要能完善化实施,对污染企业的行业的信贷评估审核标准要严格要求。做好绿色信贷风险的应对策略,以及建立过硬的环境评估和监测系统银行实施环境融资政策时,要将法律作为制度保障,这是保障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法规,结合环境融资的实施情况,将法律法规的针对性以及可操作性得以鲜明呈现。国家也应构建完善的环境融资规范体系,积极建立银行环境风险管理制度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银行评贷以及审贷提供有力支持。

4.2加强绿色信贷的激励问责机制的完善建立

绿色信贷的发展需要各地政府部门和股份制商行一起努力,结合实际情况出台针对性以及适用性的绿色信贷激励以及问责机制,对违法企业的贷款行为要进行追究以及处罚,对有显著成就的银行要给予相应的奖励。同时重视对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加强专用室,构建日常信息传输平台,对企业环保审批以及认证和环保事故等相应的信息最好能纳入到银行企业征信系统当中去,这样才能使绿色信贷的走向明确化。

4.3充分重视对绿色信贷业务人才的培养和产品创新

绿色信贷政策实施要能建立专门机构,并要配备复合型的人才。股份制商行要及时建立绿色信贷专门制度以及宣传教育机构,将人才储备的相关工作做好,这样才能有助于绿色信贷业务的服务质量水平提高。同时,也要加强对绿色信贷产品的积极创新,结合本行的发展情况推出新的绿色信贷产品,如个人绿色信贷住房贷款产品,以及绿色信贷节能环保车贷款产品等等。借助产品的进步来推动绿色信贷业务的发展,并能有效为我国的绿色信贷更好开展提供条件,积累丰富的经验。

第8篇:双减政策的重要性范文

2015年10月,财政部公布了《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并于2017年1月1日开始施行。《基本准则》的是我国政府会计改革中的里程碑事件,它不仅对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实时监督,而且为提高政府绩效提供了合理渠道。《基本准则》规定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主体应编制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分别反映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和财务运行情况等方面的信息,双报告、双制度进一步形成了政府会计双体系。

1当前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双体系存在的问题

11无法提供预算执行控制和完全成本的充分信息

《基本准则》出台之前的政府会计实行预算会计制度,以预算为直接导向,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基本准则》明确规定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财务会计将交易记录的范围扩展到了资产、负债与净资产,从而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成本信息。然而,预算执行控制所要求的信息类型――与拨款使用有关的信息以及完全成本的信息在政府会计中依然无法体现。

12无法实现财政绩效管理中相关成本费用的准确追踪

预算会计所实行的收付实现制确认基础意味着收到或付出款项的时间为会计记录款项金额的时间,这样的操作方式成本低廉、实行简单,但费用和收入的期间无法确保正确,从而很可能低估或高估财政绩效。财务会计所实行的权责发生制有效地改善了这一点,它包含“费用”要素,有利于对政府部门的工程财务预算进行把握和控制。然而,这种双核算基础依然无法解决财政绩效管理中成本费用准确追踪和定位的问题。

13双核算基础的应用未达成共识

《基本准则》明确了政府会计改革的基点,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的政府会计核算模式符合我国现在的国情。然而,在政府会计的实际业务活动中,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核算基础如何应用?如何在一个会计信息系统中既通过“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五个要素核算形成决算报告,又能通过“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三个要素形成财务报告?目前,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未能达成共识。

14政府会计信息化管理松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民主力量逐渐兴起,公民对于知情权和监督权的要求越来越高,民主参政议政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政府会计有权利和义务做好会计信息化的规范工作,提高政府会计信息的透明度。政府会计体系的构建必须考虑民主力量,消除公民与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政府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度和透明度,提高政府部门的公信力。然而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政府会计生成资料不够规范,会计信息不够公开。

2政府会计体系建设的建议

21发展独立的政府成本会计

在过去,成本会计被看作一种将成本合理分配到特定的成本对象上的一种会计方法,为财务会计提供支持。而政府成本会计被认为提供有关政府活动的成本信息和数据,用来满足各种管理决策信息需要。政府不仅要对产出和成果负责,还要对产出和成果所消耗的成本负责,发展独立的政府成本会计可以有效促进政府的绩效管理。

政府财务会计不能有效地替代成本会计,财务会计提供会计工作中的实际成本,评价政府绩效尤其需要大量详细的作业层面的成本信息,其中包括预期的未来成本,这些成本信息大多不会出现在财务会计的“费用”要素中。尽管财务会计为核算成本提供了非常好的框架基础,但在精细度方面还需要更为专业的成本会计来提高。自2011年起,随着经济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的来临,中国历时约15年的财政收入超高速增长时代结束了,然而财政支出压力却有增无减。在这种情况下,发展独立的政府成本会计对成本有效监督和管理有助于国家管控各个部门的成本费用。

22进一步完善政府财务报告的框架

依据目前政府公共管理理论和政府会计改革的要求,我国政府会计应增强受托责任的观念、全面反映政府的职能范围、明确公共管理的多元化目标,并按照不同目标对会计事项进行分类,合理地选择会计主体,从多个角度对会计信息进行披露报告,从而满足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在民主国家里,政府接受人民的委托行使权力、治理国家。为进一步完善政府财务报告的框架,确保政府严格履行受托责任,必须完善政府财政部门的审计监督,强调财务审计的重要性,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以提高政府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的公允程度和相关性,从而更好地帮助信息使用者实施决策。

23加强政府会计信息化建设

加强政府会计的信息化建设与政策和管理息息相关,应做好与建立政府会计体系有关的各种法律法规的制定工作,制定信息化条件下政府会计处置规则,加大教育力度,培养会计人员良好的法律意识。对违反安全操作、蓄意改动数据、故意失密泄密等违法行为制定严格的处罚条例,有效促进政府会?改革及信息化建设。此外,还应建立独立于政府的外审制度,从而保证审计机关提供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

处理好政府会计的信息化建设,应当明确会计核算与报告编制的关系。财务报告以会计核算为基础展开编制,是会计核算结果的反映,脱离了会计核算的财务报告,其真实性、可靠性和可检验性无法保证。从政府会计改革的发展方向来看,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编制需要建立在规范的会计核算基础上,并按照会计准则编制政府财务报表和政府合并财务报表。推进层次化改革,逐步实现财务会计的责权发生制。

第9篇:双减政策的重要性范文

美国财政部部长保尔森近日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发表题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性》的演讲。保尔森表示,中国加快推进建设“透明度高、流动性强和稳定性好”的资本市场,“推进得越快越好”。他的这一观点并未得到中国学术界的认同。

就在保尔森到访前,中国商务部部长在“两会”期间表示,中美顺差,顺差在中国,利润在欧美。“我完全同意中美两国都从贸易中获益,”保尔森在演讲结束后对媒体表示,“我们认为中国想要的不仅仅是增长,而是高质量的增长。这就需要把资源分配到高附加值的领域去。我相信高效的资本市场有助于做到这一点。”

在谈到中国金融改革时保尔森指出,中国的金融市场面临四个重要的结构性挑战:中国的资本市场仍不成熟;就操作本身而言,中国没有机构市场;银行体系也不成熟;中国缺乏一个先行的透明的管理体制来鼓励创新。

保尔森建议中国资本市场在以下四个方面开放:首先是允许外资控股中国的银行;其次是降低外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门槛;再次是扩大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规模;最后,保尔森建议中国进一步推进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制度。

目前,外资银行整体参股中国内地银行的股权上限是25%,外国证券公司最高只能在合资公司中持股33%,外国资产管理公司在合资公司中最高持股49%。

北京师范大学钟伟教授对媒体表示,按照中国加入WTO时所作的承诺,2006年12月起在中国注册的外资法人银行可以全面经营人民币业务。保尔森关于外资控股中国的银行建议,则是超出WTO规则的要求。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剑平表示,提高控股比例的要求涉及国家安全问题。比如日本在外资对金融机构控股问题上至今有很高的限制。

对于QFII制度,由于QFII现有额度即将用完,中国内地也正就QFII额度是否要进一步扩大进行争论。

“在国内正在争论是否扩大QFII额度时,保尔森演讲希望扩大QFII规模不能解决问题。”钟伟说。

就保尔森建议中国金融改革“推进得越快越好”这一说法,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孙立坚表示,这可能是美国想要改变其经济结构,从“借钱”,也就是贸易和财政双赤字格局,转变为“赚钱”,也就是美国公司从国外赚取利润、政府征取税收的格局。

“显然,美国公司在贸易方面没有太大优势,因此敦促各国开放金融市场,为美国金融企业打开市场就成为美国政府的新策略。”孙立坚说。

钟伟警告称:“从前苏联以及印尼、泰国等历史经验来看,我们从未看到一个中等规模经济体能够快速在短时间内成功地实现金融体系的转轨。”

郭树清:贸易和投资结构决定中国必有顺差

中国贸易顺差高速增长致使人民币升值呼声再起。“两会”上,政协委员、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表示,国际收支不平衡与汇率有关系,但没有那么大的关系,中国贸易和投资结构决定中国必然有顺差。

他说,中国贸易结构和投资结构决定中国必然有顺差。中国大量引进外资,但大部分是来料加工、三来一补形式,约占近60%。同时,一般贸易也要进口很多技术、设备、材料,再出口。这种先进口后出口的贸易和投资方式,导致有多大规模进口,就必然有相应规模出口,决定了在贸易过程中顺差是比较大的。

他进一步指出,中国和美国贸易不平衡对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负面影响没有那么大,实际上是互补,中国为其提供廉价商品,使美国经济通货膨胀很低。同时我们又为其提供廉价资金,利率很低。美国经济在最近十多年来发展很好,中国经济发展对其贡献非常大。当然,美国也是中国很好的出口市场,投资来源国,对中国经济也有贡献,这是双向、互惠的。不要将这个问题简单化为汇率问题,把人民币低估看得那么重,而且将其意识形态化,要求人民币升值。

“两手抓”取代“奖出限进”

刚刚在上海闭幕的第17届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华交会”)显示,出口难度加大,进口吸引力增加,是中国许多外贸企业当前的境遇。

以江苏扬州一家生产玻璃工艺品的公司为例,其出口遇到两大难题:一是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提高,二是人民币升值降低了企业利润空间。与一年前相比,这家企业每出口1美元,利润减少了三四成。不得已,对1美元至2美元的低附加值出口商品,企业已不接单。

这家公司的副总经理许彪说,与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形成反差的是,国内居民收入水平不断增长,国内消费日趋活跃,于是公司开始将部分过去仅用来出口的较高档商品投放国内大型超市,并打算涉足进口领域。

本届“华交会”出口商品报价较上年平均上涨5%~10%。但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认为,这种涨价不是主动的,而是受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调整、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的“被动涨价”。

近年我国贸易顺差持续增加,最近两年更是连续超过千亿美元,这使我国受到来自美欧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带来的压力。而且,贸易顺差推高外汇储备,导致央行基础货币大增,造成流动性过剩,是目前宏观调控的主要挑战之一。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通过降低或取消进口退税、加征出口关税、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等一系列措施,去年中国的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得到抑制,其中煤出口量比上年下降11.7%,原油下降21.4%。

我国进口潜力巨大,目前已是世界第三大进口国。促进贸易平衡的政策取向意味着,今后的进口将以更大幅度扩容,这将给包括美欧在内的世界各国带来市场机遇和就业机会。

我国行之多年的“奖出限进”外贸政策正在被进出口“两手抓”所取代。在我国推动国际收支平衡的政策篮子里,还包括扩大内需、降低储蓄率、市场开放、汇率浮动等。

身处一线的中国企业已意识到国家外贸政策的变化,但调整过程并不简单。

私营的上海中玄进出口公司董事长吴伟庆认为,我国许多外贸企业靠劳动密集型产业起家,这些具有“中国优势”的出口产业需要长期坚持并不断提升竞争力,但从经济发展阶段、区域定位以及生产要素的国际优化配置趋势看,大中型外贸企业今后应更多扮演“进出口服务商”角色,而不是只盯着出口。

商务部年初相关负责人指出,减少顺差是今年中国外贸发展的“头等大事”。但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也指出,“减顺差是一个方向,但如何减,却是一个更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他强调,中国在减顺差问题上,绝不能为了平衡而平衡,而要着眼于提高贸易的竞争力和效益,即如何确保出口在继续增长的同时提高质量,同时,保证进口能对国内发展真正起到支撑作用。

二月顺差不乏热钱流入

据海关总署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我国实现贸易顺差237.57亿美元。这一数字大大高于1月份的顺差额158.8亿美元,也远超专家学者的预期。

2月份,全国进出口总值为1404.36亿美元,同比增长32.9%。其中,出口总值为820.97亿美元,同比增长51.7%;进口总值583.39亿美元,同比增长13.1%。

今年前两个月累计,外贸顺差额约为396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3倍。

考虑到2月份有春节放假的因素,专家对如此高的顺差额表示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