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态环保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农村环保 存在问题 治理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下半年日益提高,生态平衡、环境保护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尤其是广大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恶化的矛盾十分突出,生态环境的形势非常严峻。所以,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对其进行治理的对策。
一、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必须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在广大农村,人们的生存与经济发展对环境的依赖就更为直接。应肯定的是,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农村环保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就,主要表现是:开发建设了多种绿色工程,增强了农村自然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水平;农村环保投入有所增加,且环保投入已经纳入到国家重点投资领域;农村环保科技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环境科技支撑能力逐步增强;农村治理、控制环境污染的能力在显著提高,已经有了较成熟的环境保护经验和管理办法;环保理念开始渗透到农村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
但是,从总体上看,农村生态破坏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生态质量继续变差,功能持续降低;生态环境污染继续加重,已经由点源污染向面源污染的趋势发展;生态灾难增多,生态建设跟不上生态破坏的力度和速度。因此,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已经是迫在眉睫的大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需求,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处理好农村建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二、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的具体表现
1.规格化养殖污染严重
畜禽养殖及水产养殖是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但由此带来的是集中、高密度养殖,其产生的污染往往超出了环境容量。
2.生活垃圾污染广泛
村镇居民产生活污水、垃圾随意倾倒,造成了很大污染,特别是在夏季,到处蚊蝇滋生、臭气熏天;还有在农田、村庄院落焚烧秸秆,造成了大气污染;塑料地膜和塑料制品的无控制使用,使农村的白色垃圾污染不断增加。
3.化学肥料造成污染面积大
化学肥料替代有机肥料造成的污染随着农业的发展越来越严重,烈性农药成本低、效果大,厂家商家有利,农户使用方便,所以屡禁不止,使用这类农药后,暴雨冲刷,必然形成大面积污染。
4.乡镇工业污染加剧
据统计,全国每年因工业废水而污染的耕地面积达2亿多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5%左右,每年因污染减少的粮食超过了100亿kg,直接经济损失125亿元,其中因农业工业污染和破坏而引起的达47%以上。
5.滥垦滥伐和滥捕滥猎,使生态失衡
在农村,滥垦滥伐,滥捕滥猎现象严重。有的栽上几年的小树,就被随意砍掉。更有甚者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肆意乱捕蛙、中华蟾蜍、蛇等国家保护动物。这都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
三、农村生态环境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农民环保意识淡漠,对污染后果没有危机感
由于多方面因素,目前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水平还底,环保意识淡漠,对环保没有迫切的要求和污染后果的危机感。因此,人为的、随意性的破坏环境问题十分突出。
2.环境基础设施落后,使日常生活造成污染严重
由于农民多年的生活习惯和农村落后的环境基础设施,生活污水任意排放,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随意丢弃,造成垃圾成堆、污水横流、河道淤塞等现象突出,对农民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3.化学肥料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的途径
农村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的开发程度极高,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已经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而这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正是面源污染最为重要的来源。
4.乡镇工业环境管理不力
农村中对环境冲击最大的是非农产业的快速增长,乡镇工业污染可以归咎于产出增长快、资源利用率低、污染处理率低、技术进步慢和环境管理不力等原因,集中表现在四方面:一是污染排放总量增加迅速;二是污染治理水平明显落后;三是环境管理制度落实不够;四是缺乏适宜的诱导政策。
5.农村环保管理基础严重薄弱
农村环保机构没有设立,环保经费严重短缺,环境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成为影响农村环境的重要因素。目前的农村乡镇,受经费和编制的限制,没有设立专门的环保部门,环保经费更是不足。同时,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提醒农民关注环保问题。
6.对自然资源形成了掠夺性利用
我国人口基数过大,增长速度过快,通过对粮食、能源、水、住宅等基本生活条件的巨大需求,给自然资源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破坏。
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探讨
1.政府要强化对农村环境的管理
政府对农村生态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有三个: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政府要确实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切实加强农业污染的监管和执法力度,把农村环保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同时,要增强各级领导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非常重要。
2.加大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力度
2.1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积极发展有机农业、鼓励建设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通过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从根本上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2.2二是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制定政策,鼓励土地由分散经营向集中经营转变,由农户经营向农庄经营转变,努力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农业的规模化经营,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更主要的是有利于农业面源的污染控制。
2.3加强污染控制研究
目前,我国环境管理主要是通过对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而这种管理方式只对点源污染的控制有效,对解决面源污染问题的意义不大。这种情况下摸清面源污染的状况,收集农业面源污染可靠的基础资料,进行适合国情的面源污染控制技术与政策研究已是环境污染治理的当务之急。
3.从农村环境治理上控制生活污染
当前,农村生活污染控制的重点应该放在环境治理上,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应操之过急。对于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实力及技术手段的欠缺,一味地采用城市环境处理体系显然是不现实的,必须针对农村地区的资源与环境条件,开发推广切实可行、因地制宜的、较低成本的处理技术,然后共聚财力,分级实施。
4.采取有力措施控制乡镇工业污染
当前,乡镇工业污染控制应采取的措施是:建立环境管理机构,完善农村环境管理网络;完善乡镇工业园区,建设一套完善的环境管理制度,配套污水等环境治理设施;优化乡镇工业布局,增强农村环境管理的能力;加速技术创新和推广,发挥技术创新在乡镇工业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5.努力提高村民文明素质
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村民文明素质,在农村树立起“讲卫生光荣”的新风尚。村民自身应尽量控制农庭垃圾数量,简化、减少包装;使用可利用、可降解的包装材料,以减少“白色污染”;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不随意随地倾倒垃圾。
【关键词】深林绿化;生态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研究
前言
伴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森林在生态环境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在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以及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的今天,也对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在加大生态建设力度的同时,还应着重保护生态环境,这是因为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紧密相关,并决定着经济的发展水平。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在有效开展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全面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本文对于森林绿化、生态建设、保护这三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森林绿化
森林绿化是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而生态环境是人类生产、生活和工作的基础保障。森林绿化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森林自身具有美化环境、蓄存水资源、抗风固沙的功效,它和人类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保障,也是人类繁衍生息的摇篮[1]。森林绿化隶属于生态林业事业,它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系统工程。
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一)森林、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的根本。近年来,我国面临的严重的河流泛滥问题,这不仅给我国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还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构成严重威胁。植被破坏、乱砍滥伐是引发洪水泛滥的主要原因,进而出现水土流失。而森林具有保持水土的功效,它在洪灾预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知,森林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的根本。
(二)森林、生态系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生态系统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相反,经济的发展还能优化生态环境,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紧密相连。人类的生产生活的开展,以生态系统为基础,为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毫无节制地向生态系统索取,这不仅会破坏自然资源,还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有时严重可能出现经济倒退[2]。
三、生态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因素
现阶段,我国与发到国家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是因为我国生态建设水平并不高,影响因素众多,例如,国家的整体实力、生活水平等,具体因素如下:
(一)森林资源极度缺乏。据相关统计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人均森林面积较为理想,大约为世界水平的五分之一,但人均森林蓄积量较低,几乎名列世界末端,并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生态建设不完全。虽然,近年来,我国在生态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可知,相关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这是因为,虽然实现森林绿化的面积较多,但质量几乎都不合格。例如,在森林绿化中存在品种单一、成活率不高、养护不到位等问题,无法达到保持水土的功效。
(三)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规范不完整。一直以来,人们均忽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问题,进而导致与之相配套的法律规范不完整,外加政府资金投入不足,尚未形成有效、可行的奖惩与鼓励机制,这大大增加了森林绿化、生态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难度系数。
四、有效开展生态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一)从长远角度出发规划生态建设。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愈发关注经济效益,忽略生态环境保护,现阶段,我国生态系统面临严重的破坏,其生态系统的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我们应从长远角度出发,科学规划生态建设,全面分析,循序渐进。另外,还要紧密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可在现有林区内设置自然保护区,依据生态系统的实际类型合理划分、科学布局。对于国家珍贵、稀少的动植物,应加强保护。同时,在规划的过程中,还应有效考量[3]。
(二)加强宣传。宣传是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关键,加强宣传,不仅能增强社会各界的环境保护意识,并能使人们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可以印发宣传手册,也可以组织观看环保视频,旨在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来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明确生态环境是我们全人类唯一的,也是共同的生存环境,不可替代,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共同努力。
(三)加大扶持力度。政府作为生态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的主要资金来源,应加大扶持力度,并将相关投资列入财政预算的范畴,提高关注度,优先开展生态建设以及环境保护工作。这是因为生态建设以及环境保护活动的开展离不开资金支持,经济资源是其正常开展的必要条件。例如,自然保护区的监督管理、科学研究和防火等各种活动均需要资金支持。同时,还应全面管理在生态建设以及环境保护中的投入的资金,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资金,并编制合理的自然资源开发管理补偿规范,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保护生态环境,进而实现生态环境的长远发展。另外,制定科学的优惠政策,有效发挥政府在生态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积极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对于长期贡献于荒山开发的人员,应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鼓励,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使其切身体会到政府的重视度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四)注重管理。行政管理是有效开展生态建设以及全面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因此,我们应注重管理。为进一步推进生态建设以及环境保护,我们应制定具体、规范的管理职责,明确自身职责,实施逐步管理。在生态系统中,成立专门的保护管理部门,且主管部门应定期检查保护情况,同时,及时报告上级领导。结合我国基本国情,构建科学、可行的管理制度,对于表现积极的人员应给予一定的鼓励,并严肃惩处表现消极或者犯错误的人员,如若违反法律,应对其实施法律制裁,借助法律处手段来规范和约束生态建设以及环境保护工作。与生态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相关的各部门之间,应加强交流沟通,协调合作,全面落实生态系统重建工作,快速恢复生态系统。
(五)全面种植阔叶树。现阶段,人工生态林种植、砍伐以及修复过程中面临较多问题,为改善这一现状,我们应全面种植阔叶树,且完成种植工作后,禁止采伐,这是因为阔叶林不仅具有抗风固沙的功效,还具有较强的蓄水功能,绿化配置较为合理,大大推动了林业生态建设进程。另外,种植阔叶树时,国家会给予一定的补助,并且在特定的年限后会将其划给集体。
结语
生态环境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它与社会经济紧密相连,我们应为子孙后创造一个不存在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而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应从森林绿化着手,有效开展生态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并妥善处理森林绿化、生态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全面保护生态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类的永续。
参考文献
[1]伊学清.森林绿化和生态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5):19-26.
关键词:农业;生态;保护;措施
1.农业及农业生态环境的相关概念阐述
1.1农业生产的概念。生物培育的一种产业统称为农业,包含了植物生产、动物生产以及微生物分解三个环节,也就是一种生命物资的再次生产。每种生物对自然环境都有着不同的要求。尤其在生长过程中对环境的要求。不同的环境条件是由不同地区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等共同构成的,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也恰好决定了农业生产的能力强弱。因此,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从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以及水资源条件入手。
1.2农业生态环境的概念。为人类生活、生存服务的一种生态环境系统叫做农业生态。农业生产可持续进行的根本基础是保护好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态环境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相当明显,因为是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性和地域性。
2.我国现阶段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
2.1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现代化发展和工业迅速发展已严重影响了农业生态环境。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工业的发展导致了太多工业“三废”的产生。而这种工业“三废”产生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治理和排放管理。对于水资源、土地资源以及人体健康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工业“三废”污染了土地、大气和资源和农业生态环境。其次,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没有科学的使用农药和化学药品,造成了很多残留药品和工业制品的存在。诸如秸秆焚烧、牲畜粪便等问题。最后,大气污染也是源于工业发展导致的污染,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增多,使气候变暖、酸雨、天气炎热、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逐年递增。恶化的农业生态环境已经影响了农业耕地资源以及农业生产的保有量。
2.2水资源污染目紧缺严重。一方面,水资源被污染会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尤其是一些重金属离子,会在农作物体内积累,进而会影响人体健康;水中若有化学药剂,会抑制农作物生长,有的也会导致农作物基因突变,降低产量和质量。另―方面,水资源短缺也会影响农业灌溉,使得农作物生长缺少必要的水分,会导致农业减产。
2.3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大。据科学观测,15-25度的坡耕地每年每公顷流失水量400-600立方米,流失土壤30-150吨;土壤中的氮、磷、钾、有机质等养分也同时流失,造成土地日益瘠薄,田间持水能力降低,不耐旱,又加剧了干旱的发展,其结果是农作物产量很低,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2.4耕地资源逐年递增。我国人口基数大,耕地面积少。而且是全球城市化水平偏低的国家。工业化进程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尤其随着人口增长。我国的耕地资源将会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这种趋势继续发展下去最终将导致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彻底崩溃,整个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丢失。
3.解决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措施
3.1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首先要进行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业“三废”以及城市垃圾等都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切实保护生态环境,这就要求国家有关部门重点加大针对农药、化工品以及饲料添加剂等会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污染源治理的力度。用科学使用农药要大力推广,坚决淘汰高残留的农药和化工品。根据农业生态所需的土壤环境优化施肥方法,改进施肥结构,最终实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目的。
3.2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管理体系。完善合理的农业生态环境管理体系是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必须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管理体系,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监督和检察体系。通过农业生态环境管理体系逐步进行农业土地使用的合理规划和布局。利用宏观调控进行耕地面积的稳定。另一方面,加强因地制宜,积极性性适应性耕种和开发。同时,将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技术开发、研究、应用和推广与管理体系相互结合起来。
3.3积极保护耕地,实现可持续发展。面对我国耕地数量和面积逐年递增的状况,一定要进行耕地的保护,树立保护耕地的意思。针对耕地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实行最为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确保农田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
3.4加强水污染的治理工作。加强水污染的治理工作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一定要加强水污染治理工作的监管,从源头上找到水资源的污染源。针对性地进行治理和管理。一定要重修构建水污染的治理策略,以源头为中心,以污染全过程为重点,将污染的防治和治理彻底结合起来。
生态与环境保护是新产品研发时必须融入的基本知能与策略思考。具备生态与环保考虑的纺织产品是21世纪纺织产品的新生命,是企业永续繁荣的机会。企业的经营已经无法自外于对地球生态环境保护与对人类生命尊重的责任与义务的。研发人员的责任与义务是必须与企业的责任与义务相互结合的。虽然企业的责任与义务的推动是出自于企业本身经营的理念与良知,但是受到政府相关法令的规范也是必然的。各国政府的产经与环境政策的执行同样会受到全球跨国性的官方或民间的生态环保压力团体的监督。事实上,除了纺织业界与政府之外,甚多的学术研究机构或跨国性的合作研究团体也正在默默地为维护美好的地球生态环境付出心力。
责任义务链的交错关联
这个责任义务链是交错关联的,彼此之间有责任有义务也包括了奉献。一个新的纺织产品有可能因为牵涉到不利于生态与环保的问题而演变成国际问瞩目的焦点,如果我们稍加留意国际间纺织产品的市场动态,这种个案是曾经发生的。以下几则国际间、政府与著名企业对于生态与环保的具体的规范列与策略值得研发人员参考:1997年在日本京都举行的全球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第三次缔约国大会要求先进国家对于造成全球温室效应的气体的减量比例与期限。此后虽然仍有多次的讨论以及各国政经环境的差异在执行上仍有争议,但这个具有压力与制裁性的要求已经可以看出对于地球环境的保护已经是全球各国的共同责任。纺织产业属于高耗能产业纺织研发人员的种种注重环保的产品设计,将可以对地球环境的保护尽个人一己之力。
生态标准:责任义务链的中枢
生态环境与信息科技已被视为21世纪产业两个重要的课题,其中生态与环境保护包括对生命的尊重已经逐渐被列为产品必须附带的基本责任。工业的污染将可能引发地球生态的浩劫,无害人体的纺织产品被视为尊重生命的基本要求,能源短缺也将是这个世纪可能面临的严肃问题。
目前在纺织品生产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的是:流程须合理的缩短,污染排放(Emlssions),如废气排放(AirEmissions)废水排放(Effluent)之降低的制作流程设计与选择,选择能源耗用(Energy Consumption)较低的素材与制作流程,可回收素材的使用与加工技术,避免染整药品与产品潜在毒性(Potential Toxicity)。此外,绝对的生态清洁产品(AbsoluteIy EcologicallyCleen Products)已是21世纪纺织产品研发的重要方向,这类的产品研发是责任也是公司的利基所在。我们必须具有对地球能源短缺的危机意识与必须减少地球过重的污染负荷的醒悟。所谓3R也就是将意识与醒悟付之实践的手段之一,所谓3R即:Reduce:减少废弃物、制程减废及抑制废弃物之发生,Reuse资源再使用,Recycle:资源回收再利用(即再资源化)。
在前文提到的责任义务链中,融入全球一些著名的生态环保的规章环保品牌的基本规定与精神,是很重要的。赋予生态与环保的要素在产品的生命之中一是责任也是防止产品因对人体,生态与环境的不利影响而造成对公司重大损失的方法。生态标准已经日益成为生态责任义务链的中枢。
责任义务链
运作的实例
日本政府环境省(Mlnistry of theEnvironment)辖设之地球环境局针对21世纪地球环境的保护明白的订出其职责(根据2001年1月,日本环境省的该省最新局,部介绍)摘要如下地球暖化防止,臭氧层(Ozone Layer)的保护,酸雨(Acid Rain)的防止,森林减少与沙漠化之防止,南极地区环境保护等。此外环境保健部也对可能影响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的化学物质做出规范:公害与健康被告者赔偿,化学物质审查与制造规范,PRTR法案(化学物质排放量管理)等。环境管理局也针对生产工厂与事业场对于危害健康与生活环境的防患订定相当明确的管理机制。
日本Mizurqo株式会社是全球著名的运动用品公司之一,该公司对于21世纪的地球环境保护订定了明确的方向为配合1997年在日本京都举行之地球温暖化防止京都会议(PCC COP3)规定日本在2010年之C02排放量须较1990年减少6%之规定,该公司拟订其日本国内之所有事业之C02排放量在2010年时要比1990年减少10%,对于造成酸雨主要原因之SOx、NOx之气体排放抑制,该公司明确宣称要努力在2007年将NOx之排放量较]998年削减80%,基于对森林的保护该公司将纸的购入量拟订2005年时要比1998年减少50%,2004年时的产业废弃物量要比1998年减少30%。
关键词:资源节约;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一直以来,我国保持着人多水少,水资源季节性、区域性特点明显分布不均,水资源缺乏,水环境遭到污染,水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已经慢慢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展开关于水域保护的研究,强化生态环境方面的知识,以争取获得良好的解决策略,在新的形势下,显得势在必行。
一、水资源的基本涵义
水资源泛指在目前的规划的基础上,有着一定规模的,具备承洪能力的地表淡水的区域性水源,这是一个总称。其具体的含义涉及到五个方面。
1、水资源,是指承洪地表淡水水体的一定区域。海洋水是不包括在这范围的;
2、一定规模是指有着一定的承洪能力;
3、水资源的属性是没有限定的,不仅仅包括自然形成的水资源,也同时涉及到人工制造的人工水资源;
4、承洪能力,是指水资源在承载洪水和宣泄洪水方面有着一定的调节作用;
5、所谓的规划基础,是指在政府的批示下,说明其地表淡水区域的范围,比如常常说的规划水库等。
二、现阶段我国水资源保护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
1、生活需求难以被水资源资源所满足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样的形势下,人们对于水资源资源的需求量,以及质量都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有限的水资源,低水平的水资源质量难以满足其需求。
2、经济与人口带来的压力加剧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作为河南省,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其在截至2010年11 月 1 日,其常住人口达到了9402万。在这样的新的形势下,经济总量和人口密度都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在防洪防涝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在水资源的需求上有着更大的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城镇化的发展对于水资源质量和数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此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将会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在这一点上,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如此客观的经济和人口压力,只有积极去应对,才能够总结出适宜的策略。
3、工业污染对于水资源的破坏现象严重
此处以河南省为例,河南省水资源范围内往往分布了很多的造纸,制药,化工,建筑装饰的矿山企业,其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势必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现实情况是,企业产生的废水在不经过处理的情况下,任意的排放到水资源,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质量。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 2011 年对于河南省具有代表性的水库进行了一系列的取样调查,发现其水质严重恶化,水质溶解的氧气含量很低,导致死鱼事件的频频发生。追究到底,还是工业污染带来的水资源破坏。这样的情况在河南地区表现的很明显。
4、水资源环境保护问题很严重
现阶段,很多的城市其污水管网的基础建设和污水处理的相关设备都做得不到位,常常出现管理失误,处理效率低,以及污水在不处理的状态下进行排放等操作。再加上农药和化肥的不合理使用,水土流失等,使得水体的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
三、加强水资源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1、加强水质污染技术研发,深化流域内污水治理
1.1、继续做好做好全流域重点排污检查,展开流域内工业污水排放监督检查工作,根据调查结果依法通报排污不合格的工业生产者,并采取严格的处罚措施,勒令其整改。 相关政府还需要严格管理纳污红线, 对于流域内的排污口设定审批模式。与此同时,还需要对流域内排污口的纳污量监测工作,做好日常监督监测工作,并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做到排污信息的公开化、真实化,积极推进全民水污染防治工作。
2.2、对于已经过度污染的流域,要做好治污工作。 要深化加强污染治理的科技技术手段研发, 提高污水治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同时,还需要加强流域内的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处理能力,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并定期展开流域内的污染源风险评估,分析污染危害,并提出防治应对措施,做到防范于未然。 不断提高流域机构管理水平,不断增强流域机构在水资源保护中的作用,做到水污染事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调查、早处理,最大程度减轻水污染危害,促进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2、讲究法制,不断强化对于水资源保护的监督力度
对于水资源保护工作,除了预防,宣传之外,我们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法律基础来保证其顺利的开展。由此在健全的法律体制下,对于违法占用水资源资源的行为,予以严格的审查,惩罚,充分发挥出法律监督的作用。由此,需要相关部门在水资源保护上做到,定时的检查水资源的质量和环境,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调查原因,对于期间出现的违法行为,予以严格的查处。对于一些没有经过审批就开始占用水资源资源的建设项目,坚决予以查处,要求做到停止或者恢复原始水资源环境的操作;还要注意对于已经审批过多建设项目,要明确水资源和建设之间的界限,避免建设过程出现对于水资源的占用。上述的几项工作都是需要我们开展监督工作的,这需要引起各个部门的重视。
3、优化服务,提高部门在水资源保护工作上的效率
各级人民政府,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在水资源保护方面出台的政策和规定,按照相应的指标和标准,开展有效的水资源保护工作,尤其是在对于水资源项目的审批上,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水资源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最少的水资源占用或者是不出现水资源占领的前提下,去实现建设项目的运行;在此环节需要重视服务的质量,强化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不断优化程序步骤,实现效率的提高,争取将水资源的保护工作和项目的开发做到和谐统一,将服务的质量不断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4、强化宣传,提高人们对于水资源保护的认识水平
对于水资源的保护,首先要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水资源的认识水平。所谓的水资源,不仅仅在防洪,排涝,储水,用水,灌溉,水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在生态方面,文化建设方面以及景观构造上也表现出独特的功效,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水资源是一种稀缺的资源,也是一种公共环境,在水资源管理上缺乏科学性和长远性的思考,将会严重影响水资源的健康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应该在全社会范围内,强化宣传,不断激起人们对于环境保护,水资源资源利用上的科学认识,从而促使其参与到水资源保护的过程中去。
5、完善机制,不断实现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长久性
不断健全占用水资源的审批制度,在此环节注意奖罚分明,对于那些不按照相关程序进行的水资源占用,坚决追求其责任,从而保证行政许可相对人的知情权,监督权等,在步骤上明确其主体的程序,时间限制和审批的流程;基于这样的机制,开展全面的水域监控工作,使得水资源的保护进入健康,有序,高效的管理体系,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开展保护工作,使得其可以持续有效的运行下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水域资源保护工作还存在很多方面的漏洞, 因此,推进水生态文明的建设,必然离不开在深层次、大范围、高水平的推广适应节约水资源以及保护水环境的产业结构,从源头上扭转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才能系统科学地解决水的问题,从而实现人和水的和谐发展,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程 静.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循环水务为“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提供可持续的水资源保障[J].北京水务,2011(06).
[2]王 ,窦 明,张润庆,汤 勇,张远东.基于“三条红线”约束的滨海区多水源联合调度模型[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2(06).
>>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机制构建 试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法治机制研究 河北省资源开发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法律实施机制研究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机制研究 贵州省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研究 堤防工程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美丽中国”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无水生态厕所研究与实践 森林绿化和生态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研究 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的“西湖模式” 生态环境保护走出困境的良方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及对策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思考 浅析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浅论乡村旅游中的生态环境保护 浅谈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对策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012?09?27.
⑤ 例如,自然之友等诉曲靖铬渣污染事件案中,原告在现场取证过程中,相机和录音笔遭到围抢,阻碍重重。参见:草根组织当原告 环境公益诉讼能否破局. http:///fz/201111/ t20111103_1758476.htm, 2012?09?27;2008年4月,重庆维权律师周立太在深圳分所遭黑社会围堵;2009年4月,素有“中国股市维权第一人”之称的上海维权律师严义明被不明身份者殴打。参见: 曾毅, 李华. 律师参与公益诉讼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初探. 商业时代, 2011(12): 115.
参考文献:
颜运秋. 公益诉讼理念研究[M]. 北京: 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2.
[英]A.J.M.米尔恩. 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M]. 夏勇, 张志铭译.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121.
[法]卢梭. 社会契约论[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3: 120.
吕梦宇. 公益诉讼制度现状及对策分析——国家与公众合作, 追求高效公益诉讼[J]. 求实, 2006(11): 53.
黄德林, 陈宏波, 石宇. 生态公民怎样培育?[N]. 中国环境报, 2012?09?20, (2).
别涛. 环境公益诉讼[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7: 1.
吴卫星. 印度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及其启示[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0(5): 73?74.
罗筱琦. 诉讼保险制度再探[J]. 现代法学, 2006(4): 95?96.
谢小剑, 王志军. 限制与激励:我国民事公诉程序改革中的两个维度[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3): 51?52.
周枏. 罗马法原论(下)[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4: 887.
论文摘要:影视作品拍摄过程中对生态的破坏问题,随着国家环保总局对《无极》剧组的批评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生态经济道德是伦理建设、经济建设和道德建设相统一的结晶,是当今社会活动的新的理论道德规范。影视作品制作过程中,也应该遵循生态经济道德规范。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之外的很重要的主题。世界各个国家都把保护环境作为自己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道路。当代的经济学也朝着生态学和经济学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伦理学就是贯通生态学和经济学的路径。随着三者的融会贯通,一种新的伦理道德即融生态道德、经济道德于一体的生态经济道德,已经成为了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当保护环境、走生态环保之路,日益成为社会团体的责任时,电影工业却没有把环境保护纳人电影生产过程的考虑范围。中国电影界的导演们以促使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为由,以环境的破坏、生态的危害为代价,拍摄出一部部并不“伟大”的艺术作品,这无疑呈现出我们这个时代追求电影发展的某种偏颇。
一、《无极》的生态之灾
2006年5月9日,在杭州举行的“城镇和风景区水环境治理国际研讨会”上,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对《无极》剧组破坏生态的事实作了严厉的批评,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2006年5月16日,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通报了电影《无极》剧组破坏云南香格里拉碧沽天池生态环境的调查情况。指出《无级》剧组拍摄活动中违背了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生态破坏,并责成云南省环境保护局依法对剧组进行处罚,限期恢复拍摄地生态植被。
二、生态经济道德视角浅析
生态经济道德的兴起,是人类在总结近代工业文明和商品经济模式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主张走一条无害于环境的经济发展道路,以及对生态经济中伦理问题全面思考和深人研究的结果。它本质上是20世纪人类对现代经济发展道路批判性反思和对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科学研究的产物。
(一)生态经济道德主张全面公平原则
全面公平原则具体体现为经济公平、生态公平与伦理公平相结合。它包含了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世代人之间的纵向公平性和分配有限资源的整体公平性三层意思,它不仅要追求并要努力实现当代人之间的公平,而且也要实现当代人和未来各代人之间的公平,向所有的人提供实现美好愿望的机会。当《无极》中呈现高山杜鹃花海的画面时,现实中美丽百年的花海盛景却难以再现。《无极》呈现给现代人美丽的画面,却以牺牲现实中未来几代人的资源享有权为代价。《无极》让高山杜鹃花海的画面只停留在了胶片上,违背了生态经济道德主张的全面公平原则。
(二)生态经济道德主张综合效率原则
综合效率原则不仅要求重视经济效率和经济发展,而且要求重视生态效率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重视伦理效率和伦理精神的发展,实现人的伦理精神与经济效益、优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无极》作为一部商业大片,投资方投人巨资,为了要求票房和经济回报,影片拍摄中追求场面恢弘画面绮丽也在情理之中。但《无极》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惜以破坏生态为代价,忽略了生态效率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后代人的环境权利为代价拍摄影片。《无极》的拍摄完成不仅有经济的投人,还有大量不可弥补的环境生态的投人。最后留下的“烂摊子”充其量给钱了事。就像某当事者所言,《无极》剧组已经给当地政府留下了大量的财物,希望在剧组离开后,有关部门能清除所有垃圾和建造。但是,这种否认破坏香格里拉环境的说法只是一种责任的推卸,而且这种用“钱”来换取“原始生态破坏”的逻辑是对生态和法律的挑战和蔑视。从这个意义上讲,《无极》的成本是巨大的,是无论多少票房都挽回不了的。《无极》只看见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率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伦理效率和伦理精神都随着生态的破坏而遭到了践踏。
(三)生态经济道德主张互动和谐原则
互动和谐原则是将人类的经济活动、社会活动、保护环境的活动与培育健全人格、造就人的全面发展等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把追求生态、经济与伦理的和谐视为全人类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在一种良性和动态的情景中抒写人类的历史。老子在《道德经》中也讲:“阴阳和谐,万物生长;阴阳不和,万物枯竭。”可见人与自然和谐之重要。一部电视、电影能给当地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能带来较高的知名度和声誉,《乔家大院》、《刘三姐》等等就是实例。
但这种斥巨资打造大实景演出,有没有破坏自然与人类生态和谐呢?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怎样建立和谐的社会?《无极》等影视作品,以追求上座率为手段,带给人们娱乐以及美的享受的同时,却片面追求经济回报。影片的生产过程没有考虑到生态、经济与伦理的和谐,违背了生态经济道德,是建设和谐社会中“不和谐”的败笔,其破坏性的结果是无法弥补的。电影艺术属于人文形态的文化,山水景观属于自然形态的文化,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既要创造新的人文形态的文化,也必须保护已有的自然形态的文化。以破坏自然形态文化来创造人文形态的文化,那是得不偿失的。
三、《无极》背后的思考
目前,我们也不能把破坏生态环境的矛头唯一地指向《无极》。《无极》只是破坏生态经济道德的载体而已。据《人民日报》报道,在很多省市的景区管理者看来,剧组到本地拍摄是“难得的机遇”,可以由此扩大景区影响,也能收取一些费用,于是争相打起“影视旅游牌”。不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对普通游客实行限制的同时,却对影视“英雄”、“侠客”们敞开怀抱,也正是出于同样原因。但是,在看似“双赢”的局面背后,却是这样的现实:一些影视剧组考虑的只是美丽的画面能否带来票房,能不能猎奇,能不能有看点,以至为一个镜头、一个场景不惜糟蹋生态环境,完工后就溜之大吉了,或者就像某当事者所言,“留钱”了事。许多原始生态是数十万年甚至几百万年形成的,破坏了便无法复原和再生。这些原始生态景观任何人都没有权力破坏,任何人也没有权力允许破坏。剧组作为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明星作为公众人物,都应带头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无论拍什么作品,都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无论是什么人,都不能凌驾于社会道德规范和国家法律规定之上。
一些政府官员追求当地的经济效益,想通过影视的宣传来扩大知名度,想通过招商或者旅游来提高自己的政绩。面对《无极》的青睐,云南省给予了极大支持。据新浪网的报道,香格里拉县县长马文龙曾经说:“得知陈凯歌选中碧沽天池作为《无极》的拍摄地,我们非常高兴,认为这对香格里拉、对迪庆州的美丽风光,是一次非常好的宣传机会。”当时政府部门相信,将来随着《无极》的热映,碧沽天池和香格里拉的美丽将更大范围地展现在全世界观众的面前。
其实,影视制作既是文化活动,也是商业行为。不是到哪里拍摄,就能给哪里树立形象,带来政绩的。对于原始生态景点来说,保护好才是最大的政绩。生态经济道德并不仅仅是对企业的约束,对政府部门也同样实用。政府在发展当地经济的同时,生态经济道德也应该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景区政府应当誓惕用生态环境换取经济效益的短视行为,审慎利用影视旅游的经济发展模式。不能只管开绿灯放行,尤其是对原始生态和国家文物景点的拍摄,更要依据相关法律制度对剧组作好规范和管理。这不仅是对法律制度的遵守,更是对伦理道德的维护。《无极》造成的伤害无法弥补,破坏的原生态很难再恢复。但有始就有终,以后的电影、电视剧组更应注意,《无极》事件也不应再扩大和蔓延,当地政府以此来发展旅游经济的模式应有所创新和改变,应一起共同保卫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文化及精神家园。
作为人类精神产品电影的拍摄,选取风景秀丽的名山秀水、古色古香的历史古迹、人迹罕至的荒漠大川拍摄,是无可厚非的。在美轮美灸的背景中演绎奇异浪漫的故事,在提供给观众艺术享受中获得市场回报和国际影响。但是,在将绮丽壮观的美景摄人镜头时,却将自然景观、生态环境悠意破坏,甚至酿成难以估量的损害,这就令人愤感、遭人谴责了。电影拍摄似已成为自然的祸害、生态的杀手了!就像好莱坞环保大片《后天》的尾声中说道:“我们为了自身的便利,忽视了环境,一直以来对环境肆意破坏,从来没想过要付出代价。现在,我们知道错了。”
参考文献:
[1]李长虹.谁来消除《无极》生态之灾?[n].人民日报,2006年4月18日.
[2]王军.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7年.
[3]陆晓禾.发展中国经济伦理[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这是西方浪漫的情人节大行其道的日子,在北京地球村的会议室里,一个小型的见面会召开。
每次回到北京,廖晓义都会接触各方人士。这位自称喜欢“东拉西扯、上蹿下跳”的环保斗士,将《财经》杂志、《中国保健营养》、古典中医基金会、万通基金的人员聚在一起,揉成一团,烩成一锅,用她的激情、愤怒、思考作料,将乡村生态建设、“乐和”理念炖煮得众人都喜听、乐见……
食品安全的根本出路
和乐活推广人沈立博士的观点一致,廖晓义也认为对当前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从乐活入手、从菜地着手才是解决之道,只是廖晓义走得更远,她要从乡村、农人开始。
食品安全是环保与养生结合的典型。从这里廖晓义看到了环保转型的紧迫性。乡村生态和食品安全是保障生命健康的一体两面。在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9亿农人、18亿耕地的农业大国里,乡村生态是健康安全食物的源头。“好的产品来源于好的乡村,好的乡村来源于好的乡村文化,没有乡村生态何来安全健康的食物?”而现实是乡村从土壤到水全面受到各种污染,乡村生态、精神、文化面临着众多问题,安全食物的坚实依托何处可寻?
“食品安全如果能够真正解决,那么农村的生态系统、环境就有了安全和保障,这就是最大的环保。”由此,廖晓义将食物、农村和生态环境联系起来。这三者最根本的联系又是什么呢?
是生命!生命意识后才有健康、快乐、智慧,才有环境保护。如果我们真的在意自己的呼吸,在意自己不得病,如果我们真的懂得、在意自己的健康,把生命看得比金钱重要,那么我们的空气质量、食品安全就有希望。在如今资本崇拜代替生命崇拜的时代里,这个看似非常简单的道理,似乎有了太多的难以取舍。
环保和养生的脱节
而反映在现实中,本应该联手的环保界和养生界却常常脱节。
廖晓义曾经去衡山,见有人在此养生。但是,令她惊讶的是这几位养生者除了自身的修养以外,对环境漠不关心。“人体的内环境和自然的大环境是相通统一的,没有对自然环境的考虑何谈养生?”
而回过头来反思自己从事的环保事业,廖晓义有着更深的反省:“作为一个学者我个人认为,做环保十几年来,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现在的‘地球村’如果还从一般意义上讲环保,垃圾怎么分类,水怎么节,很多人都听烦了。”这样的环保很难走进大众生活,因为它不注意和身体健康以及心灵健康挂钩。
顺应自然的中国式环保
环保最应该朝“养生”转型。“‘地球村’的工作转型要从物态的环保转向生命和心灵的环保。我们所有的工作都要建立在唤醒人们的生命意识。”缺少生命意识的环保是有缺陷的,难以影响大众,走进人的心灵。
英文中的“环境保护”包含的是以人为中心,环境在周边环绕,而中国智慧把人与自然视为一个整体,人只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中国式环保的核心是顺应自然。当地震来临、海啸袭来,在重大的自然灾害面前,我们就会知道人在自然环境面前是多么渺小。通过顺应自然而得到自然的保护,这是中国哲学在环保上的理念。
做环保做了二十多年,现在,廖晓义的话语中“环境保护”四个字越来越少,“顺应自然”的频率越来越多,她在传统文化和乡村生态中找到了回家的路。她率领的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现在所做的诸如绿手绢行动、旱厕行动都是在顺应自然。在谈到这些行动时她也不再只说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的恶果,而更多地谈对健康对生命的意义。节物能、蓄心能、增体能,都是从不同的方面顺应自然,顺应自然才能“乐和”――身与心和、个与群和、人与天和。
3游连通,6个系统
除绿手绢行动、旱厕行动之外,廖晓义投入精力最多的就是在四川大坪村的“红十字乐和家园建设”项目。这个坚定的行动者要通过一点一点的做寻找食品安全的根本解决办法,也想守住生态智慧、乡土生活、自然养生这三件宝贝。
有人说,你知道吗?吃进美国人嘴里的一口菜,在到达他的餐桌之前,已经履行了两千公里,而实际上菜园就在他家的不远处。从收购到一道贩、二道贩,到超市,众多的环节切断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生命联系。
关键词 生态旅游 营销 自然环境 保护措施
1 加强生态旅游和环保规律的认知利用
生态旅游的开发具有着两面性,一面其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效益值,而另一面其在一定层次产生了自然生态环境损耗,降低了地方文化传统特色。这类情况的存在成为生态旅游开发中的主要矛盾。生态旅游的效益及发展主要是通过生态资源的对外营销而取得,但是因其资源的有限性特征,在开发中若片面地追求速度效益,那么必然会造成生态旅游愈发展,污染愈严重的情况,从而破坏生态的平衡性。因而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做好对生态旅游环境的保护与尊重,不断地就环境质量进行改善,最大化地促进环境生态同人类的和谐共存,成为生态旅游发展的基本目标。然而这一目标要求的实现,必须要通过环保与生态旅游关系间,做好内在规律的寻找把握,以此对持续恶化的环境作出改善,采取合理的方针策略。促进生态旅游和自然环境与文化的相融合,达到和谐共存的发展目的。
2 合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
生态旅游的开发内涵,具体是指通过科学的生态学方法运用,将旅游活动和生态环境的特性进行充分恰当的结合,以此合理地在大的环境空间内进行旅游结构的布局规划。在进行规划时,要全面进行生态环境资源的考虑,从其特性及分布状况与旅游群体特征、需求类别做出考虑,同时必须兼顾考虑到生态旅游的空间容量及景区内的动植物多样性方面的保护,以自然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作为发展前提,贯彻自然环境保护同经济利益均衡发展的原则,促使生态旅游景区环境的建设发展,以合理的设计,完成功能分区,综合制定既适宜动植物生长,又适合旅游人员观光居住的规划方案。充分地将湖泊、河流、山体、绿地、气候等资源条件利用,创设出一个优美的景观旅游体系,同时又确保原有生态圈不会受到景区建设发展的影响。
3 综合制定可持续发展旅游政策
政策作为发展的必要依据,是管理进行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当前的生态旅游进展中,制定一整套科学的生态旅游发展政策,具有着现实的必然意义,同时也是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的重要条件。在政策中应明确规定,就既有田园景观特色生态系统,必须做好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规划。对于存在着环境资源破坏性质的产业,无论其具有多高的经济效应,都必须明确规定杜绝引进。就相关农业生态系统生产部门及野生的动植物园开发部门来讲,虽然不会在短期内得到良好的经济效益,但其发展中所具有的生态景观多样性提升意义及地方田园特色增强作用,能够长期吸引大量生态旅游人员。因此在当前应取得当地政府的着重关注,加强对其多方面的产业开发。同时政策构建时,还应当统筹考虑生态资源的结构、功能与价值等多方面的协调性,保证不损害当地的民族习俗及生活文化价值等,以政策促使生态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4 做好环境审计及影响评价工作
环境影响评价在当前又被称之为生态环境效应的评价,是目前环境管理预防的重要方法。其能够在实际生活生产中,对影响人类生存环境及人类健康的环境项目开发做出细致辨识。环境评价体系在实施中主要是通过行政单位及环保部门与公民大众共同参与决策评议。其最为明显的作用是最大化地减少生态环境资源开发投资中,出现的经济损失,降低项目开发运营过程中的成本,避免环境在开发中遭遇潜在的破坏。在生态旅游方面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针对性的在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风险,减少开发过程中潜在的不利影响因素,确定生态景区环境的最大容量,以此建立一个集管理、监测、开发、研究于一体的公众监督审计体系,综合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发展保护措施。
环境审计通常被定义为是预测企业在生产中的运行组织过程,用于确定企业是否按照既定的环境规范章程及政策标准进行生产活动,这一过程主要包含了检验、评价及证实三个步骤。显而易见环境审计就旅游生态管理企业及旅游生态保护等方面也存在着积极的意义。尤其是在近年以来,伴随新兴技术设备与法律措施的涌现,在生态环境的管理规划和保护方面的发展也经历了相应的进步,且在公民意识方面,也对环境问题愈发关注重视,因此在今后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和环境审计工作开展中,必将会产生对生态景区建设规划与发展的各类方法支持。
5 实施教育手段,加强生态管理人员的职能意识培养
在生态旅游的管理中,加诸对旅游管理人员的教育必然可行,旅游管理人员作为生态资源与环保的监督引导者,对生态旅游环保建设具有着主体作用,因而,做好管理人员方面的生态环境教育培养,促使其树立良性的服务意识,是生态旅游的发展要求。旅游管理人员在接受了生态环境的教育培养后,会对生态旅游资源的普查评价工作具有新的认识,这对管理人员在参与组织制定旅游发展纲要规划、确立旅游发展策略措施及构建协调管理保护机制和不同类型旅游线路的制定时,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