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及对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及对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及对策

第1篇: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调查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问题对策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镇社区居家养老的可行性分析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老龄化背景下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探析 人口老龄化下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探析 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居家养老模式现状及对策研究 人口老龄化视域下对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研究 人口老龄化与居家养老服务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农村居家养老模式的价值与保障对策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机构养老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居住郊区化背景下城市老龄人口居家养老模式与环境需求问题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现状及对策 城市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现状及对策思考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开封养老服务业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养老模式初探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养老探讨 老龄化趋势下南京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虚置化”问题研究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现状及对策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贵阳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桂莹,邹焰,张忆雄,等.遵义市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分析[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2,21(12):1-3.

[3]罗占廷,杨颖,郭梁.银川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查报告[J].统计与经济,2011,25(6):43-46.

[4]黄莉.从制度与文化角度来审视和构建老年人口社区卫生服务[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62-69.

[5]田奇恒,孟传慧.城镇空巢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探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8(1):30-33.

[6]王思斌.我国城市社区福利服务的弱可获得性及其发展[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30(1):134.

[7]翟玲玲,江遥.城市居家社区养老模式浅析[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1):63-66.

第2篇: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医疗保险;制度;挑战;对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166

[中图分类号]F8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2-0-01

所谓的人口老龄化,其实就是总人口数量中的老年人口比例增长的一种动态过程。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60岁和65岁的老年人的人口比例超过总人口数量的10%和7%,这个国家或地区就步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而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象已然形成。因此,政府要及时分析人口老龄化问题给医疗保险制度带来的挑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维持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人口老龄化给医疗保险制度带来的挑战

相较于年轻人,老年人显然更需要医疗保险。在人口老龄化现象越发严重的情况下,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遭到了巨大挑战。就目前来看,人口老龄化问题给医疗保险制度带来的挑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给保险基金供给带来的挑战,二是给保险基金支出带来的挑战。

1.1 人口老龄化问题给保险基金供给带来的挑战

我国现阶段的医疗保险制度主要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构成。其中,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费用缴纳由个人和政府共同完成。具体来说,就是在一定的缴费金额范围内,居民享受的待遇将由当年的缴费情况决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老年人的比例有所增加,对医保基金的收入也不会产生过大影响。但是,不同于其他两种缴费方式,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费用是由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的。而职工退休后,可在达到一定的年龄后享受医保待遇,不需要继续缴纳费用。随着老年人数量的增加,医保基金的缴费人员将远远少于享受医保待遇的人员。因此,人口老龄化就会给保险基金的供给带来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1.2 人口老龄化问题给保险基金支出带来的挑战

在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下,老年人的数量将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基金的支出将遭到一定的挑战。一方面,在医疗条件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人们的平均寿命将不断增长。这意味着,居民在退休之后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享受医疗保险的待遇。另一方面,近年来老年疾病的发生概率不断增加,医疗保险的支出费用也将逐渐增长。因此,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将会迅速增加。

2 医疗保险制度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

人口老龄化的现象已然发生,且在短期内也无法得到有效改善。为解决人口老龄化给医疗保险基金供给和支出带来的矛盾,相关单位应积极寻找对策解决医疗保险基金供给和支出存在的问题。

2.1 寻找更多保险基金的供给

要想缓解目前医疗保险费用紧张的问题,就要寻找更多保险基金供给。一方面,政府应扩大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面,使更多人参与到医疗保险的费用缴纳中,缓解目前医疗保险费用紧张的问题。例如,政府应将民营企业、民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纳入到医疗保险的参保群体中。另外,在经济运营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无论是事业单位还是民营单位,都应采取多元化的投资理财渠道。所以,相关单位应为医疗保险寻找更多的投资机会,使银行理财产品、股票等资源成为医保基金的投资对象。为降低医疗保险的投资风险,相关单位应构建多层次的投资模式,进一步拓宽医疗保险的投资渠道。最后,政府应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医疗保险的资金投入,解决医疗保险的资金供给问题。

2.2 做好保险基金支出的控制工作

一味增加医疗保险的基金供给,显然无法解决人口老龄化给医疗保险制度带来的挑战。所以,政府还应做好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控制工作,缓解医疗保险支出费用紧张的压力。一方面,政府应通过规范医疗机构来解决过高的医疗费用问题。具体来说,就是使医疗水平尽可能高的同时,减少医疗支出的费用。这不仅可解决老年人的看病问题,还能解决医疗成本控制问题。另一方面,政府要推广社区医疗服务,进一步降低医疗费用。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建立集医疗、预防和保健为一体的老年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增强老年人的保健意识,降低老年疾病的发生率。另外,政府还可推广体检制度,使国民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有效减少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

3 结 语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发展趋势,政府和相关部门只有充分认识到人口老龄化问题给医疗保险制度带来的挑战,并处理好医疗保险基金的供给和支出问题,才能保证我国医疗保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康彩霞,王宏.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险制度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9(1):108-109.

第3篇: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区域生产能力;可持续发展;人口老龄化;消费倾向;消费市场

一、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1)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现状。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从我国历次人口普查的人口结构中看,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先后经历了人口年轻化和人口老龄化两个历程,其中1964年的人口普查表明我国还处于年轻型人口结构类型,而到2000年我国已经进入老年型人口结构类型。(2)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年龄结构也逐渐变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也在不断提高。《人口结构变化报告》的中国专题中显示:目前中国的退休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约为19:100,到2050年则会高达64:100。

二、我国老龄人口消费状况

首先,老龄人口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的降低对日常生活用品提出了特殊的要求。适合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用品产业需做出相应的产量的调整,做好迎接老龄化社会的准备,从而利用这一人口发展趋势找到新的增长点。其次,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的未来家庭服务行业也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我国教育质量的提高,人均学历水平的整体提升,导致进城务工的人口数量在逐年减少,更多的农村人口进城后从事了脑力劳动工作。这直接导致进行家庭服务工作的人员数量的急剧减少,针对老年人身体活动能力的下降和自我生活能力的减弱这一趋势,我国必须着力提高我国家庭服务行业不断上升以应对这一趋势。最后,我国制药业和健康卫生服务业也应及时调整产量和规模。老年人口比例上升的必然结果就是更多的老年人疾病的发生。所以我国制药业和卫生服务行业须扩大规模,完善保障机制。

三、人口老龄化对我国个人消费市场的影响

(1)老龄人口个人消费状况发展趋势。通过对我国老年人口消费总量进行计量分析预测,在未来40年内随着老龄人口生活来源的增加,老龄人口的生活消费总支出将大幅度上升。(2)人口老龄化对我国个人消费市场的影响。我国现阶段的人口老龄化尚处于初期,但我国此时的经济状态也还不太发达。相对于其他国家的老龄化进程,我国老龄化进入较快。面对社会还需要保持稳定、经济和社会也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状态的前提下,老龄化对我国发展极易产生很大的影响。首先,对消费结构的影响。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口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老年人的消费倾向导致个人消费市场跟多的是偏向老年人的消费品的增多。其次,对经济结构的影响。从生产者的角度讲,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必然导致消费市场上满足老年社会成员的产品、服务和劳务等需求将越来越多样化。这时,市场机制将引导社会资源不断的向开发满足老年人的生活用品、医疗用品、保健用品,以及老年大学、老年旅游等产业转移。

如果我国的老龄产业得以有效开发,老龄消费市场得以迅速发展,其对拉动我国内需、化解当前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将起到重要作用。对于我国来说,人口老龄化很可能对我国社会消费结构和经济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参 考 文 献

[1]顾大男.中国人口老龄化与未来商机分析综述.市场与人口分

析.1999(5)

[2]金晓彤,王贺峰.中国老龄化人口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建议.2010,10(5)

[3]孟双见,吴海涛.日本人口老龄化对日本社会经济的影响[J].日本问题研究2005(4)

[4]岳颂东.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其对策[J].社会保障问题研究.2000(8)

[5]王兰英.老年消费市场特征及企业营销策划选择.现代财经.

1999(8)

第4篇: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储蓄

中图分类号:C9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0-01

从20世纪末期开始,中国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追溯到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并不突出。但是近年来,中国老龄化的态势加速发展,并将于2030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以及过于庞大的老龄人口,这些使得过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将不得不面对随之带来的经济发展上的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征

目前,我国仍是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我国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从2010年开始,我国老年人占世界老年人口的比重将超过20%。根据联合国《2008年世界人口展望》的数据表明:“2000年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总数为11.63万,到2050年将增至1.01亿人”,也即是未来50年我国将增加89.72万高龄老年人。我国2000年高龄老年人只占老龄人口比重的13.51%,而到2050年这一比重将达到30.66%。高龄老年人的数量增长令人担忧。

伴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的同时也具有“未富先老”的特征。由于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时,其社会环境通常表现是先富后老或者富老同步。但是中国却是还未达到现代化的时候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和负担巨大,究其原因则是因为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并且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庞大。伴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在经济发展上,我国可能将面对比其他国家更加艰巨的挑战。有关研究预计,在我国继续保持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将在30年左右超过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度。

二、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对于我国目前经济情况来说,投资一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伴随着我国不断提高的储蓄水平,我国投资的增长也将更为强劲。人口老龄化过程中,人口结构的变化意味着国民收入中储蓄与消费的分配比例也在作出相应的变化,同时不同的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产生的效应也不同。Leff曾经对1964年74个国家人口结构对储蓄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人均收入水平、经济增长速度、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总抚养比对国民储蓄率的影响显著。Ram在1977年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而中国人民银行课题组对中国1978-1997年中国居民储蓄率的研究得出结论:总抚养比的下降是国民储蓄率逐渐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中国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较高,少儿抚养比下降较快,老年抚养比缓慢上升,储蓄率缓慢上升。其中少儿抚养比和储蓄率成反向关系,与生命周期理论所预期的结果相符。然而,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深,储蓄率则下降得越快。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会极大地降低中国的储蓄率,从而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无法预计的严重后果。

储蓄率水平的下降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家庭储蓄水平不断下降。我国在目前情况下,老年人口的大幅增加毋庸置疑。低生育使得低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下降可能会缓解老龄化程度,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老年人口的上升速度则更快,故而我国将面临总抚养比不断提高的问题。在总抚养比的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社会用于赡养老年人口的支出大大增加,同时也将增加各项个人社会保障的开支,这都会降低家庭储蓄水平。

其次,社会整体储蓄水平不断下降。在社会储蓄方面,社会储蓄水平的下降,究其原因则是因为社会中老年人口比例的大幅提高。随着老年人口大量增加,国家的公共支出也将不断提高。同时,企业用于支付社会保障的各项支出也将增加,使企业用于生产性的投资比例缩小。进而导致社会总产出水平和人均国民收入增长速度的下降,这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与增长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三、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对策

1.正确认识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口老龄化是一种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一种客观规律。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人口发展过程中,其社会整体的经济发展都将与人口老龄化问题挂钩。故而从保持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的角度出发,政府必须尽早把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上日程,这样才能控制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从而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这就要求政府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如劳动力供给减少、劳动生产率下降、社会负担加重等负面作用时,必须要有超前战略性眼光,做到未雨绸缪。

2.改革养老体系

在正确认识人口老龄化的基础上,政府面对老年型社会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就是“老有所养”。社会养老保障包括老年社会保险,老年社会福利,老年经济救济等,是保障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的社会安全制度。发挥国家,企业和集体以及家庭和个人的积极性,这样建立社会老年保障制度才能使得退休老年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基金制度,也是企业和集体的一种选择,这样能使劳动者退休后有较高的保障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积累充足的社会养老储备基金,建立以社会养老为主,以家庭和自养为辅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老年社会保障的发展方向,进而逐步建立健全国家、社会的家庭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体系。

参考文献:

[1]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刷馆,1999.

[2]于学军.中国人口老化的经济学研究[M].中国人口出版社,1995.

[3]万春,许莉.养老保险缴费率变动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基于资本视角[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6).

[4]王林.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人力资本变迁[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6(5).

第5篇: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F84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01

养老保险所指的是国家与社会依据法律,在国家所规定的劳动年龄界限之后,或者由于年老失去劳动力而退离工作岗位之后,为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所建立的社会保险。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保障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采取有效措施,改革养老保险制度,可有效解决养老保险问题,并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一、人口老龄化状况

人口老龄化所指的是在我国总人口当中,中老年人占据的比例不断增大,而青少年人口占据的比例在递减的过程,依据联合国的老龄化社会概念可知,当国家60周岁以上的人口占据本国总体人口10%以上,或者65周岁之上的人口占据本国总体人口7%的时候,该国就可称之为老年型的人口社会。在1999年的时候,我国正式跨入老龄化时代,并且在2000年的时候,我国60周岁之上的老龄人口比例已达到10.6%,依据统计资料来看,我国的老龄化速度要比欧美及日本等国快,在第6次人口普查时,我国14岁以下的人口比重不断减少,由1982年的33.59%降到2010年人口比例的16.6%,少儿下降速度比较快。根据预测,我国到2020年的时候,老年人将上升到2.4亿,老龄人口为总人口比例的16%左右,而到2050年,我国老龄化人口会超过4亿,占据总人口比例为25%左右,此时,我国将会步入深度老龄社会。我国人口结构逐渐呈现倒金字塔形式,在我国经济还不发达的时候,步入老龄化社会,使得我国的国民财富还不能有效承担老年人生活的各方面需要,呈现出了未富先老特点,人口老龄化使得退休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多,人均寿命的提高,使得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年限延长,这必然会让养老保险的费用支出增大,截止2010年,我国养老金空账约为一万三千亿元,老年人口比例在不断上涨,而给制度缴费的人员不变甚至减少,致使隐性债务问题突出,待遇具有差别大,资源分配不公平等,并且我国养老保险还面临着新账旧债问题。

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策

1.加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推动农村养老保险机制

加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是促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已开始对城市居民的养老保险及新农保制度,在理论上看,此养老保险制度会在短短几年内,提高我国养老保险的覆盖率,但其结果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在养老保险改革中,不仅注重覆盖面,还应注重收益的质量。对于农村养老保险与城市养老保险的覆盖要灵活,对于下岗职工、待业人员及农民工参保能力应该给予考虑,对这些缴费人员应给予优惠,仅养老费用就占据工资的20%,是个非常大的负担,应减低此类人群的参保缴纳费用,鼓励他们少退保,多参保,缴费基数可分成两档,低档可每2年改变一次基数,逐步提高参保率与覆盖面。同时利用广播电视、咨询服务及标语等途径,加强农保宣传,转变农村人口的养儿防老观念,进一步完善农保机制,尽量营造全社会的参保氛围,并加强执法力度,对参保企业实施监督检查,加大刚性制约,增强养老保险改革的有效性。

2.实施弹性年龄退休制,防止提前退休

我国的退休年龄女性为55岁,男性为60岁,此退休年龄是依据当时的国情所制定的,但随着人均寿命延长,教育年限增加,原来的退休年龄已不适合了,不仅会加大养老保险的基金负担,还会带来人力资源浪费,根据有关报告可知,退休年龄延长1年,其养老基金会增加40亿元,而减少支出160亿人民币,在合理程度下,适当推迟退休年龄,实施具有弹性的退休年龄制度,对人口老龄化下的养老保险基金具有缓冲作用。

3.落实个人账户,避免隐性债务

为解决养老保险中的隐性债务问题,我国可建立社会保险的基金理事会,并集中管理国家财政及国有企业所承担的养老基金,同时,不能增加职工与企业所缴纳的养老费用。还可以采用特别国债发行的方法,平稳过渡养老基金改革,用未来的基金增值与结余来还清这笔特别国债。空账问题主要也是由于隐性债务所引起的,要解决空账问题,应该严格划分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管理,这两个账户应该彻底分开,对任何贯通途径均堵死,避免资金挪用问题出现,还应增强社保基金,以解决隐性债务问题,落实空账问题。

4.建立多样化养老保险机制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传统的养老方式已不能满足老年人丰衣足食的要求了,养老保险应从过去的家庭养、单位养向自己养与社会养来过渡,我国养老保险应实施国家基本养老、企业补充养老及个人的商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机制,我国处于未富先老的社会发展当中,经济尚不发达,保险市场也不成熟,养老保险机制并不能如同发达国家一样完全依靠商业保险来收益,需要个人、国家与企业共同来承担,以适应我国不同经济条件下的需求,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如政府担保的商业养老保险机制,主要由政府或联营建立的托管所或其他类似的社会养老福利机构等。通过这些机构对基本养老补充,可有效缓解老年人面临的养老院紧张问题,并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增加养老的生活指数和幸福指数。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为主,企业养老保险辅助,个人商业养老保险鼓励的多样化养老机制,在我国经济上不是很发达的状况下,有效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三、结束语

人口老龄化已是我国必须面临的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的养老保险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应实施多层次及广覆盖的养老制度,落实弹性退休年龄机制,加强养老基金的监督检查力度,做好保值增值,并营造社会参保氛围,加强养老保险的合理改革,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颖新.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效应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0(04).

第6篇: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根据人口普查,1982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为4927万人,1990年增为6299万人,2000年进一步增长到8827万人。因疾病、伤残、衰老而失去生活能力的老年人显著增加,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社会保障面临严峻挑战。

中国主要通过实施计划生育政策而加快完成了人口转变,老龄化问题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比如,计划生育导致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规模扩大;经济基础的薄弱使得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导致“未富先老”;户籍制度造成大量的“人”、“户”分离和农村留守老人及空巢家庭,增大了农村养老困难。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些问题正日益深刻地影响到中国人口、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及挑战,应作为国家头等大事来抓。

中国目前主抓的国家战略重点不能仅停留在“炒房”、“炒股”阶段,而要未雨绸缪,力争主动,尽快把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作为国家战略,像抓计划生育一样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少子化、老龄化“双鬼”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提前“拍门”

人口老龄化与人口结构失衡及生育率下降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循环作用的。生育率的下降导致人口加速老龄化,人口加速老龄化又将反过来促进生育率的加速下降及人口增长减缓、甚至停滞。这样,中国生育率加速下降导致的少子化及老龄化“双鬼”提前“拍门”就不可避免。人口结构失衡,会削弱国家发展优势,后果也将十分严重。

人口老龄化影响人口自身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导致劳动年龄人口的相对减少和需抚养老龄人口的相对增加。这两大人口集团及其作用和需求的反向变化,造成了人口老龄化的基本难题,使每个劳动年龄人口除自己以外需要抚养的老龄人口迅速增加。抚养老人经济负担的不断增加,是难以破解的人口老龄化的核心问题。

目前,已有不少企事业单位,离退休职工比在职职工还多,财务已陷于不堪重负境地。不少早年退休的职工,只能得到很少的退休金,一些城市居民甚至未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这些人都早已在通胀中“贫困”生活。特别在城乡分割和二元社会体制下,与城市老人相比,农村老人更在“九地”之下,社会保障缺失,更无收入保证。由目前人口迁移造成的数千万农村留守老人及空巢家庭的养老,也已成为中国养老及养老制度之“痛”。

与日本、欧美等“先富后老”的发达国家不同,中国是“未富先老”。长期实施的计划生育控制政策,使少子化、老龄化“双鬼”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提前“拍门”,而且带来的问题特殊又复杂。这不仅给解决老龄化问题造成很大困难,而且也将增加中国经济的负重,影响经济发展的动力而拖中国经济发展的后腿,甚至导致中国经济增速延缓或停滞。

人口老龄化导致家庭结构失衡,动摇社会发展基础

少子化与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变动的两种表现,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的变动将导致家庭结构的失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少子化将导致家庭规模、结构的“小型化”和“核心化”,二是老龄化又带来家庭结构的“老龄化”和“空巢化”。空巢家庭老人的养老,目前已成为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即使有劳动力人口(扶养人口)和被抚养老龄人口的家庭户,由于家庭中的劳动力人口不仅要参与社会竞争、工作谋生养家,还要照料家中的老人。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在这样的家庭结构模式下,抚养人口不仅自己难有闲暇,也往往顾此失彼,不堪工作、家庭负担的双重压力,更难言一家人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

一些家庭在仅凭自己难以照料家中老人的情况下,就把老人送到养老院,把家庭照料关系转变为社会照料关系。这种照料生活关系的变化,使被抚养老人与家人分离。而与家人交流的减少和亲情的缺失,以及由此造成的孤独和淡漠,成为不少老人心中难以治愈的痛。家庭关系的改变和不和谐,将直接动摇社会发展的基础,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在家庭日益小型化和老龄人口特别是空巢老年家庭不断增加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已面临很大的挑战。

第7篇: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农业发展;对策分析

一、人口老龄化概述

(一)人口老龄化

随着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交,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物质资源的日益丰富,社会成员的平均寿命也在不断增加,人们逐步走向长寿时代,人类社会也开始出现老龄化现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口老龄化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国际上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也就是说,如果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占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人口数的比例达到10%,或者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数的比例达到7%,那么就表明该国家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

(二)人口老龄化指标

人口老龄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衡量。第一,从老年人口比重来看,一般来说,65岁对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是老年系数,这个系数是直接反映了人口老龄化程度。第二,从老化系数来看,这个系数是衡量人口老龄化所用的另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数,主要是指老年人和少年儿童占总人口的比重,也是反映人口老龄化程度的重要指标。第三,从抚养人口和被抚养人口的比例来看,如果被抚养人口占抚养人口的比例重,也是直接反映了人口老龄化的一个程度,这里的被抚养人口主要是指老年人和少年儿童,抚养人主要是指适龄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二、人口老龄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一)导致农村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速度下降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就越高。人口老龄化对农村劳动生产率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劳动力的供给方面。人口老龄化发展会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对下降。使得农村就业人口的减少。在一定的生产资料和技术条件下,农村劳动力资源不足,就可能导致部分生产资料和技术设备的浪费,影响农村社会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转和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

(二)影响新农村建设步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新农村,需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紧密联系群众,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稳步前进的步伐来进行建设。但是,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年龄结构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村留守老人和贫困老人增多,给新农村建设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

(三)阻碍现代农业发展

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适龄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由老年人构成,加上农村留守儿童居多,农村的劳动力出现严重匮乏的局面,大量的土地也因此荒废下来,或者承包作为经济作物更种地。这种格局导致农业生产水平却没有得到实质发展,农村劳动力的老化也直接造成农业劳动力资源不足,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三、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农业发展对策

(一)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农村人口老龄化显而易见,政府应当从制度上对农村老年人的养老进行保障,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非常必要的,首先要做好农村养老保险的宣传工作,要从思想上改变以前农村人认为保险是白花钱这样的观念,认真做好扎实细致的宣传普及工作,广泛运用电视、广播和报刊等各种新闻媒介和舆论工具,采取板报、标语等形式,向广大农民宣传新农保制度的方针政策,使农村老年人自愿参保,积极参保。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也要加强对农村养老的投入,总理指出:政府少上项目也要确保对养老保险的投入。所以,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财政实力增强,各地区要增加对农村养老保障建设的投资额度。政府要制定出符合新农村实际情况的养老保险制度,让农村老年人养老做到有保障,有依靠。

(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第8篇: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1、人口老龄化问题对医疗保险制度所产生的挑战

1.1对保险基金供给的挑战

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的合作医疗保险费用的缴纳都是个人和政府共同完成。详细说,在一定的缴纳金额范围之内,居民所享受待遇需要结合当年的缴费情况来确定,及时老年人占比增加,但是对医保基金收入影响并不大。同其他缴费方式存在着差别,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则是单位与职工个体共同缴纳,职工在退休后并且达到了一定的年龄,能够享受到正规的医保待遇,同时也停止继续缴费。随着老年人的数量渐渐增加,医保基金的缴费数量少于享受医保的人数,这就为医保基金的供给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2对保险基金支出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下,老龄化数量逐渐增加,这就为保险基金支出带来巨大挑战。结合医疗条件逐步提升,人们平均寿命逐渐增加,也就是说,居民退休后常见内能够享受到医疗保险。从近些年来看,老年疾病发生率逐步增加,医疗保险支出费用逐渐增加,这就使得医疗保险基本支出增长。

2、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险制度的应用对策

人口老龄化问题成为社会常见问题,在短期之内也无法实现有效解决。为了可以真正的解决人口老龄化催生的医保基金供给和医保基金支出间矛盾,那么就需要寻求更加有效、更加具有针对性解决对策。

2.1优化医保基金的供给

为了能够有效环节现存医疗保险的费用紧张问题,那么就需要尽可能寻求更多医保供给。政府则需要扩大对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面积,这样能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更加积极参与到医保费用缴纳活动中,这样能够更加有效的缓解目前医保费用过度紧张问题。例如,政府部门需要有效发挥其作用,扩大参保群体的范围,将民办单位、社会团体以及民营企业等纳入到参保群体中,随着经济运营愈发的多元化,事业单位、民营单位,无论何种性质单位,都需要逐步实现理财渠道多元化。相关工作部门也需要充分利用医保契机争取投资,明确股票、理财产品等在医保基金中的作用。为了能够尽可能的降低医保投资的风险,相关的工作人员则需要构建多层次的投资模式,做好医保投资渠道拓展工作。政府工作部门则需要做好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提高医保资金投入,缓解医保资金的供给问题。

2.2提高医保基金支出控制

单纯提升医保基金供给,那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所带来的挑战。政府则需要有效控制医保基金,缓解医保支出的费用紧张问题。政府可以借助规范化医疗机构有效解决目前医疗费用过高的问题。详细来说,不仅需要保持医疗水平,还需要降低医疗支出费用,这样不仅能够缓解老年人“看病难”的问题,还能够有效处理医疗成本的控制难问题。政府需要重视社区医疗服务的推广,循序渐进降低医疗费用。详细说,集合保险、医疗、预防等构件综合性养老社区服务体系,注重老年人的保健意识培养,降低老年人的疾病发生率。此外,政府还需要做好体检制度推广工作,促使群众能够渐渐培养定期体检习惯,做好疾病预防推广,降低医保基金支出。

2.3实现医疗保险改革和医改间配合

医院、药品与医疗保险属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关键性因素,同样承担治病职责。为了能够顺利开展医疗保险制度,医院、流通领域以及药品生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医改与药改工作并未到位,那么就对医改进程产生阻碍。例如,药品定价过高、以药养医等问题,由于并未有效解决,这就使得医保资金存在过度消耗。政府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医院的管理体制问题、医院的流通问题、药品的生产问题等等,扭转目前药品的虚假定价问题,为顺利开展医疗保险制度提供保障,合理使用医疗保险基金。疾病谱不断变化,这就使得人们渐渐认识到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那么就需要做好心态调整、科学生活方式以及和谐社会关系等提升人们身体素质,这就使得目前医疗卫生重点是疾病预防与健康教育。老年人的角度来看,做好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构建更加科学的生活费方式,诸如,少吸烟、少喝酒、适当运动、保持愉悦心情等,不仅避免发生某些疾病,还能够有效缓解疾病痛苦,不生病、少生病,这样不仅节省医疗费用支出,还有能够有效缓解老人年病痛,为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享受生活提供保障。

第9篇: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人口;发展趋势;经济影响

中国近20年来形成了“低人口增长、高经济增长”的人口经济新格局,充足的劳动供给和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带来经济高增长,但同时也承受着随之而来的就业、资源和环境压力。本文通过对未来人口数量和结构等进行分析,以便更好的把握中国未来经济形势。

一、中国未来人口发展趋势

从人口增长趋势来看,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减慢且逐渐开始减少,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从劳动力人口增长趋势来看,中国的劳动力总规模将不断减少且高龄劳动年龄人口增加。据联合国预测,2045年劳动年龄人口将下降到8.97亿人,2050年进一步下降到8.7亿人,但劳动年龄人口的总规模都将大于2000年8.6亿人。另外,我国15-24岁的低龄劳动年龄人口在迅速萎缩,而55-64岁的高龄劳动年龄人口迅速增加。劳动适龄人口的平均年龄一直在上升,从2000年的35.7岁上升到目前的37.2岁,预计2020年上升到39.7岁,平均每4.4年上升一岁。

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来看,首先,随着生育率的转变,人口抚养比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其次,随着生育率下降,我国从2000年末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此后中国的老龄人口比重继续增加。另外,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老年人口的高龄化,即老年人口中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的规模和比重都将出现大幅增长。

二、人口转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老年人口增长和老龄化带动老龄产业的快速发展

国家应制定老年产业发展规划,完善相关政策,增强老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挖掘市场机会,大力发展为老年人服务的产业,如照顾老年人起居的服务行业;为老年人接触社会提供设施;为老年人的健康和提高晚年生活质量服务;开发老年人特殊需求的产品等。老龄产业的发展可以提升国家和社会应对老龄化挑战的能力,并成为引领内需投向、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新领域。

(二)人口老龄化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1.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必然导致劳动力供给总量下降、老年人口抚养比上升。21世纪前30年,我国总的劳动力资源暂时不会出现短缺问题,这是我国人口负担最轻的时期,但2030年以后,随着人口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劳动力资源短缺问题将会出现。人口老龄化还将导致劳动力中年轻人的比重降低,不利于技术创新,这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对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是一种环境威胁。

2.人口老龄化对投资、储蓄的影响

老龄人口的增多意味着储蓄率在长期中将处于下降趋势,储蓄率下降意味着我国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变少,潜在经济增长率将下降;在投资需求仍然旺盛的情况下,储蓄率下降将导致可用的投资资金紧张,当储蓄下降小于投资时,就会出现储蓄缺口,导致我国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上升,这都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养老和医疗体系的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劳动年龄人口日益减少,使国民收入中用于养老、老人的护理、医疗等非生产性消费支出不得不大幅度上升,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将逐渐显现。我国是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并且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还不健全,所能提供的保障能力还十分有限,社会养老能力亦十分欠缺。另外,老龄人口是疾病的高发人群,因此老龄化社会对我国的医疗卫生设施及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人口低增长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中国人口增长的迅速下降不利于消化吸收过剩生产能力、扩张消费能力。日本在短缺经济下,其在战争的废墟上很快复苏,创造了高速增长的神话,而在过剩经济下,虽然积累了雄厚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但已辉煌不再,因为老龄化的加速,人口不再增长,曾经拉动经济增长的汽车、电子通讯、房地产等支柱产业很难在老年人众多的社会找到市场。此外,人口增长还具有调节劳动力供需的短期效应和增加长期的劳动力供给,特别是通过稳定生育更替水平而实现的人口增长,对保证未来年轻劳动力的供给,具有未雨绸缪的作用。

三、对策

(一)计划生育应以稳定生育水平为主

未来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对经济有严重影响,我国的生育率已经很低,长期持续的低生育率会造成人口快速老龄化等一系列问题,本文认为我国非常有必要阻止生育率的进一步下滑,根据我国现状要适当调整生育政策,政策调整不能急于转向鼓励生育,而应建立在稳定生育水平的目标上。只有保持人口稳定适度的增长,才能保障我国经济长期处于准繁荣状态。

(二)实施积极老龄化策略

老年人拥有的丰富经历和经验是年轻劳动力难以企及的,我们不能把他们一律视为需要被供养、被救助的对象,而是要鼓励老年人参与就业。在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应注重发展适合老年人就业的产业;在具体的薪金制定和管理政策上给予超龄工作的老年群体有效倾斜,比如提高这一群体退休金的比例,或者是对于雇用老年群体的企业给予税收政策的充分扶持;在适应整个社会发展背景的前提下推行更加灵活的退休机制等。

(三)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自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以来,改革的首要方向是扩大保障覆盖面。城市社会养老保险要形成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扩大交纳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面,尤其要注重进城务工人员的个人账户的建立。改革退休养老金机制,在资金筹集、管理运作以及养老金发放方面,应该逐步分离,按照不同的管理方式分别实施。扩大老年人的收入来源,构建老年人多元化收入体系。另外,要多方面挖掘个人的养老资源,研究资产(如房产)养老的可行性,保障老年人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参考文献:

[1] 杨静.中国人口变化趋势及其对经济趋势的影响[J].经济研究参考,2012(56):69-72.

[2] 海,张平,王贵鹏,等.中国未来二十年的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J].金融发展评论,2013(01):69-76.

[3] 王卫琴.试论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3(19):7-8.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