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管道运输行业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液化天然气 特点 运输
天然气是一种被公认为地球上最干净能源的可燃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无色、无味、无毒且无腐蚀性,具有清洁、安全的特点,降温至-162℃,便凝结成液体。目前,液化天然气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能源产业,形成了一个技术密集的包括开采、液化、储存、运输和装卸、再气化、销售等环节的完整链系。运输作为液化天然气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对天然气供应和消费的经济性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本文在分析液化天然气特点及其贸易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液化天然气的长距离管道运输、公路运输和海上运输三种方式及其特点。
1 液化天然气的贸易现状
作为一种环保高效的优质基础性燃料,在工业、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领域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成为全球贸易量增长较快的一次性能源。据卡塔尔国家银行有关能源行业分析报告指出,液化天然气贸易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取得重大发展,液化天然气贸易额年均增长8.8%,相当于全球能源消耗增长幅度的3倍。截至2011年年末,全球液化天然气厂有24家左右,年产量达2.78亿吨。液化天然气的实际贸易量达2.409亿吨,其中1/3的增长源自卡塔尔,其余则分别源自也门和秘鲁。亚洲2011年是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市场,占全球总出口的64%,日本、韩国、印度、中国及中东地区天然气进口量增幅最大,欧洲国家需求量增幅较小。据海外媒体报道,2012年液化天然气的全球贸易量受整体天然气产量下降的影响,贸易量却减少250万吨,同比下降1.9%。今后15年,全球液化天然气需求量可望每年增长4.6%,高于整个燃气市场2.5%的年增长率。随着我国能源战略的调整及各地液化天然气项目的建设,我国液化天然气产业走上了良性的发展轨道。
2 液化天然气的管道运输特点
具有现代意义的液化天然气管道发展历史已有一百多年,全球输气管道总长度超过140×104km,欧洲、北美、俄罗斯等国家的管道已经建成地区性、全国性乃至跨国性大型供气系统,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管道全长4000km,实际输气能力达200亿立方米。天然气本身的固有特性决定了管道是其最合适的运输方式,表现出“一长两高”的特点。
长距离输送。液化天然气是一种液态产品,进行长距离管道输送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技术上都是可行的。一条长距离输气管道一般由输气管段、首站、压气站、中间气体接收站、中间气体分输站、末站、清管站、干线截断阀室、线路上各种障碍的穿跨越段等部分组成。选择低温耐热的管道材料和新工艺技术,是长距离管道输送天然气的前提条件,已为实践所证明。
成本高。液化天然气的管道输送要求在温度低、密相区的环境下进行,选用的材料必须具有低温隔热的特性,还需建立天然气加压站、冷却站等主要辅助设施,以防止液化天然气流动摩擦和过泵剪切时产生的温度升高现象,因此,投资成本较高。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贸易总量的增长,输送综合成本会下降。
技术标准高。由于液化天然气在管道材质、低温输送工艺方面的要求严格,对技术标准的要求也高。为实现管道低温“密相区”的环境,管材通常选用9%或3.5%的镍钢,并运用成熟的管道内涂层减损技术和保护技术对材质进行保护。管线铺设之后,输气之前,还需运用先进的技术处理降温、压力、冷能再利用等问题,实现安全高效的运输,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3 液化天然气的公路运输特点
运输供应链条化。相比管道运输,液化天然气公路运输显得更为复杂些承担液化天然气公路运输任务的工具是低温液化天然气罐车,罐体目前主要采用全容封闭罐体,由一个带一次液体密封的敞顶式内储罐和混凝土外置储罐组成。外置储罐经过一次蒸气密封和二次液体密封,防止发生泄漏和控制蒸气释放。天然气液化站将液态的天然气注入低温液化天然气罐车,运送到消费地的供气站,再注入液化天然气储罐加以储存,一方面满足市场的需求,一方面解决输气管网故障的供气问题。从液化天然气液化、运输到供应全过程,形成了“运输供应链条化”的特点。
存储技术复杂化。液化天然气的公路运输,需要有三种技术的支撑:安全技术、流程技术和支撑技术。流程技术主要因液化天然气作为一种易燃易爆的低温液体,工艺流程中需要配备安全阀、放空阀、紧急截止阀、阻火器等设备以及设置充液、排液、压力液面检测等功能。安全技术是指在液化天然气储运中应确保安全性,完善流程与结构的没计,控制好储罐的布局、储罐与罐车的预冷、蒸气压的控制、储罐及管路的惰化与钝化、分层的消除等。支撑技术主要指液化天然气槽车储罐的支撑,必须解决在公路运输条件下由于冲击、振动及冷补偿等的影响,提供形成组合支撑结构的先进技术。从某种意义上讲,公路运输的存储技术显得更为复杂。
4 液化天然气的海上运输特点
海上运输是液化天然气运输的重要方式,需要具备的核心要素之一是专用运输船。它一般双层壳结构设计,用惰性气体充填夹层,而且安装了防爆监测系统。由于液态的液化气发生泄漏瞬间气化,相比原油和成品油泄漏的污染要小很多。但我们同时看到,液化天然气海上运输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业,其装卸作业的关键环节在于海上运输的起始和终止的安全性。液化天然气海上运输的特点突出表现在风险高、运输稳定和竞争有序三个方面。风险高,主要包括船舶气罐船的高昂建造费用、20%左右的高运输成本、投资风险大、经营缺乏灵活性等因素;运输稳定表现在气罐船大多是定向造船,计划性停泊率高,收入稳定,航线、港口和班期较为固定等等。竞争有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海上运输的费用主要由气源地的天然气价格、船舶的营运成本和运输距离等因素决定,而且全球液化天然气运输的即期市场尚未形成,外部竞争相对较小。
在21世纪全球一体化的今天,随着液化天然气贸易量的增长,管道运输、公路运输、海上运输三种运输已经成为重要的运输方式,运输的安全性和高效性等到了广泛的重视,新技术、新材料也层出不穷,在存储容器、配套仪表、应用终端等方面的开发研究也得到了加强,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液化天然气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莫亚平,候运波. 液化天然气装置工艺探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9)
长期以来,我国交通管理体制一直采用“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即一方面铁路、公路和水运、民航、管道5种运输方式分别由不同的主管部门(铁道部、交通部、民航总局、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管理,其中某些主管部门既是行业行政管理者,又是直接领导或经营的运输企业;另一方面中央与地方两级政府在交通运输管理上的分工相对模糊。
自“九五”以来,在国家总体改革的部署下,交通部、铁道部、民航总局也相继进行了一系列的体制改革。交通部放开了客、货运市场经营权,逐步实现了政企分开,在省级政府建立了“交通厅+专业管理局”的行业管理体制架构;铁道部剥离了部分实体(如:铁道部直管5家公司的重组,铁道部10所高校的脱钩,以及铁科院的企业化改制等),撤销了铁路分局;民航总局于2002年出台了《民航体制改革方案》,完成了对直属航空运输企业和服务保障企业的重组,成立了三大航空集团公司和三大服务保障集团公司;管道运输于1999年1月1日新组建了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集中统一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营管道运输。
通过这一系列改革,交通管理体制局部适应了行业发展的需要,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但是从现状来看,改革明显落后于发展,全局性的管理模式没有彻底改变,一些影响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的弊端仍然存在,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整体运输系统效率低下。整体运输效率低下固然与交通硬件(基础设施和交通工具)有关,但从管理体制角度来看,我国交通整体运输系统组织化程度低,各种运输方式没有形成优势互补,一些先进的运输方式难以开展(如多式联运等),不必要的管理环节众多,降低运输质量现象严重。目前部门分割、区域分割的管理体制直接导致各种运输方式没有物尽其用,没有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在局部范围内相互之间恶性竞争(如:在某些货源比较紧缺的地区,铁路与公路竞争短途运输货源),导致运输资源浪费,效率低下,更谈不上整体的高效衔接与配合。
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严重。交通部、铁道部、民航总局均从各自角度进行场站、通道的规划建设,往往在同一枢纽地区,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花费大量资金,重复建设具有相似功能的公路场站、铁路场站等,其利用率不高。
政企不分现象仍然存在。一些职能管理部门,如铁道部,除履行行业管理职能外,还直接管理经营单位,政府职能和企业职能混合,难以保证行业管理的公平、公开和公正,容易形成垄断经营,同时政企不分还容易造成权力利益化,导致机构臃肿。
腐败现象严重。从四川刘中山、郑道访,贵州卢万里开始,到近期被查处的江苏章俊元、安徽王兴尧,先后有广东、广西、湖南、河南、黑龙江等多省交通厅局级干部涉及腐败大案,河南更是创下了三任交通厅长“前腐后继”的犯罪记录。由此不难看出,交通运输业已成为腐败的重灾区。
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建议
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应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建立客运快速化和货运物流化的智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目标。
从发达国家的交通管理模式来看,交通管理体制主要有三种:一是单行业模式,即在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等每个行业单独建立规制机构;二是部门综合模式,即将五种行业综合到一个部门中设立规制机构;三是跨部门模式,即将与交通相关的行业整合,建立跨部门的管制机构。部门综合模式和跨部门模式均称为“大部制”的交通管理模式,该模式整合与交通运输相关的领域,形成统一、综合的运输部进行综合交通运输的规制管理。那么究竟选择何种模式?这与各国家经济发展阶段和交通运输发展阶段密不可分。大多数发达国家都采取“大部制”管理模式(如美国、英国、德国等)。
从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需求来看,应推行“大部制”交通管理体制改革。目前,我国经济已取得了长足发展,并且在一段时期内将会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这就要求交通运输业必须实现综合化、多样化和高效化。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应淡化隶属关系,强化资产关系,建立统一的综合运输体系,规范运输市场的准入和交易行为,创造公开、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逐步消除因按运输方式划分管理权限所造成的弊端。在各方面条件成熟时,考虑合并现有的交通管理部门,设立统一管理交通运输的国家运输部,并在本质上实行职能转变,从管理单一运输方式转变为管理五种运输方式,从大系统的观点出发,将交通运输看成一个综合、有机、相互补充而又相互制约的整体来加以规划、建设和发展。我国施行“大部制”交通管理体制改革的几个关键措施如下:
组建综合的交通管理部门。这是“大部制”交通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形式和内容上都迫切要求把目前交通部、铁道部、民航总局和管道局实现横向合并,在中央层面组建运输部,其主要职责包括国家宏观交通政策的制定;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规划;国防交通保障等。地方政府应相应组建综合交通管理部门,管理范围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并将城市交通管理职能纳入到综合交通管理体制中来,其主要职责包括政策的执行;区域交通规划;运输市场的维护与监管;交通安全等。
明确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关系。“大部制”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应逐步通过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在综合交通管理体制上的职能分工。中央政府应逐步强化综合交通体系的统一规划和政策制定职能,地方政府主要应加强区域交通规划、交通政策的执行和交通监管职能。
对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实行全方位改革。其中铁路改革是关键,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已成必然趋势,目前,铁路运输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运输能力不能适应全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而要解决这一矛盾,铁路运输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而不是平推式发展,真正实现与其他多种运输方式的有效整合;公路运输的发展应逐步完善和健全投融资体制、道路养护管理体制等;水运需进一步规范运输市场,避免目前形成的局部过度竞争状况;航空运输在逐步强化集团化发展的基础上,应进一步规范其经营和管理;关于城市交通,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应切实改变城市交通被长期排斥在大交通之外的局面,使城市交通融入整个交通体系;此外,在改制中若出现一些新的交通产品或交通组织形式,应按照其属性纳入综合交通管理部门,而不应再增设新的管理机构。
应尽快建立独立监管机构。把一些具备独立性、专业性、透明性和可问责性的交通运输业监管机构作为行业的内部监管体制,同时逐渐介入市场监管中介机构和社会监管中介机构,使之形成行业外部监督机制。与此同时,应重新修订或出台一系列有关综合交通体系发展和改革的法律、法规,并进一步规范政府和行业内企业行为,保证综合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综合交通行业协会。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行业协会作为中介组织被视为市场的剂、协调器和保险阀,发挥着维持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制定行业规范、协调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等作用。
应当看到,交通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强求一步到位,管理结构的调整、职能的确定和管理方式的改革,都需要长期不断地探索,但必须围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与改革这个中心逐步展开。
“大部制”交通管理体制的优点
――有利于提高整体运输系统的效率。“大部制”交通管理体制使机构设置由分散走向集中,能够横向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消除目前区域分割,部门分割的局面,使得各种运输方式的整合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有利于保证政府行政管理的公正和高效。“大部制”交通管理体制实行决策与执行相分离,能充分发挥不同级政府在施政中的作用和效率。
关键词:石油管道 储运安全 现状 对策
然而近些年来,石油行业安全事故频发出现,其中管道储运阶段的占比较高[1]。分析管道储运安全事故可以发现,其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既有人为的,也有非人为的,既有可控的,也有不可控的。石油储运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多为石油泄漏、管道爆炸、火灾等。这些事故不仅造成重大的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而且还会污染空气、土壤以及水质,危害周边生物的生存与居民健康。
一、石油管道储运安全现状
1 人为因素
目前人为因素已经成为了各类生产活动安全开展的一大阻碍。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石油资源在管道储运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其中约35%的事故都是人为因素导致的[2]。一是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整体偏低。目前受历史因素影响,石油企业员工理论基础不足,文化水平较低,吸收新技术和新知识相对较为缓慢,技能提高的空间有限。譬如,应急反应不强,心理素质差,违规操作等。另外新进员工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然而长期受到当前教育模式的制约,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不足,知识尚未转变为生产技能。这样一来,整体业务素质不高导致石油管道储运中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其中高技能人才匮乏的状况尤为突显。二是人为破坏。目前我国石油管道分布广泛,大部分都分布在野外。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不法分子人为地破坏运输管道盗取原油。被破坏的管道不仅影响了原油的正常运输,也形成了安全隐患。
2 技术设备因素
除开人为因素后,管道老化和静电聚积也是影响石油储运安全的因素之一。目前我国石油管道分布广泛,布置复杂,埋在土里等增大了管道检修保养的难度。受当地气候及土壤土质的影响,如果防潮不到位,长时间使用管道容易出现老化腐蚀的现象,更换不及时则可能导致管道变形破裂,发生漏油甚至引起火灾。譬如青岛“11.22”事件正是由于市政暗渠铺设紧挨输油管道,缺乏防腐措施导致管道加速腐蚀而酿成惨剧的。由于石油物质的特殊性,易燃易爆和静电聚集可能引发火灾事故[3]。这其中包括机械振动、线路设计缺陷及压力波动等具体因素。石油储运过程中容易出现静电聚集,其具有高电压、泄漏慢、尖端放电等特点。静电持续聚集,容易在石油流动以及与管道摩擦等诱因的基础上引发火灾。
3其他因素
除了人为和技术设备因素外,不可预计的自然因素也常常成为影响石油安全储运的不利因素。近年来我国地震频发,若管道布置在地震活跃区域,发生地震后,管道受破坏的可能性极大。此时管道多发生变形断裂甚至是全线崩溃。此外,管道铺设完成后,在同一地点又铺设了其他市政线路而未告知石油企业,或是当地地下水质、土壤变化等,都可能造成安全事故。
二、提高石油管道储运安全的对策
1 降低人为风险
1.1 提高队伍素质
石油行业改革的深入,对一线职工的工作效率及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石油储运危险系数较高,必须要求员工具备丰富的专业技能和牢固的安全意识[4]。一是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引进,进一步充实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企业应该制定一套完善的高技能人才招聘机制,对于高技能人才的评定准则、人才素质、专业技能、薪酬福利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从而为企业引进高技能人才奠定政策基础和保障。二是注重在企业人员素质的整体提升。利用现有技术骨干采取开讲座、实操练、师传徒、流程规等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其操作规范性、安全意识,降低了操作出错率,避免安全事故。
1.2 加强反盗油管理
近年来,石油资源耗损与能源缺口增大的矛盾使得市场上石油价格节节攀升。受利益驱使,野外管道破坏和石油盗取的非法行为越加猖狂。这种行为既有损于石油企业及国家利益,而且泄露的石油会污染周边土壤水质,也存在爆炸火灾的风险。因此企业应当加强管道管理,坚决打击盗油行为。一是建立管道管理巡查机制。通过制定管道维护、巡查的相关制度与流程,加强人员与制度保障,提高石油管道的管理效果。二是就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管道原油泄漏的监测系统,实时掌握石油管道储运情况。同时监测将系统与公安机关联网,建立快速反应通道。一旦监测到盗油行为后,确保能够立即派出警力与企业方人员,依法对不法分子进行处置。三是加大宣传力度。企业应联合公安机关、基层组织向群众宣传石油管道保护的重要性。通过上述举措,形成一张反盗油网络,不给不法分子任何机会。
2 加强管道维护保护
石油生产涉及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其爆炸风险较高,再加上操作复杂,在储运过程中危险系数较高。一旦产生火灾、爆炸、漏油等安全事故,大多数都会引起较为严重的人员伤亡、环境污染和财产损失。其中管道维护保养不当也是其中的隐患之一。企业应当在管道规划、建设到运行的各个阶段都保持足够的重视。一是在管道规划时,严格遵守管道铺设的基本要求,尽量远离人口稠密区域。根据管道铺设地区的气候、土壤及水质等自然特点,选择合理的防腐保护措施。二是在施工建设时,严格各类技术标准铺设管道,并做好工程验收工作。三是运行阶段,定期开展巡视维护,评估管道运行状况。采取责任人制度,发现安全风险后,及时制定措施进行补救。
3 加强管道的防震保护
地震属于重大自然灾害,地震会对当地较大范围的地层错位。地层错位处的石油管道会不同程度地受压发生变形扭曲。严重时甚至是管道断裂,破坏整个石油储运线路。通常防震保护包括针对地震活跃区管道的一系列强化措施,一是强化管道焊接等级,提高管道探伤检测频率;二是经过当地农田、水塘时,设置截断阀,以便在发生管道变形断裂时可以及时停止石油输送;三是在滑坡区域进行稳定性验证,设置恰当的管道弯度;四是尽量避免经过建筑,若必须经过则应当与地基保持距离;五是管道经过河底时,采取降坡敷设[5]。
三、结语
石油储运安全即是在石油储运过程中,必须保证运输管道的正常工作。石油企业必须正确认识安全储运的重要性,而且必须结合管道情况认真分析现有的安全风险,并积极制定措施,严格执行;把有害因素控制在特定范围内,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任何人身伤亡、环境污染、财产损失等安全事故,从而保证人、财、物及环境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庆祥. 石油管道储运安全的现状进与应对措施分析[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03(09): 215-216.
[2] 尚铁良,王霏,李宁. 石油管道储运安全及事故预防措施分析[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01(02): 107-108.
[3] 方徐应. 石油管道储运的安全及事故预防[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05(07): 704-705.
关键词:石油管道 储运 事故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TE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a)-0101-01
目前,我国已经制定并实施了石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石油的储运已经分布到各个地区。由于石油主要是由一些烃类化合物组成,这使得其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易聚集静电等特点,并且石油的储运必须在加热加压等特定条件下进行,在这样的条件下,石油的储运极易发生火灾或者爆炸等事故,而事故的发生很可能造成人们生命及财产的损失,所以,石油储运工作非常复杂。分析石油储运过程中的危险性因素,并根据这些安全隐患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减少事故的发生。
1 石油管道储运现状
在公元16世纪,人们就开始利用一些竹木等管输来输送天然气,在19世纪末,美国开始利用金属管道输送石油,于是真正的石油储运技术开始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战场上用油量的增加,石油管道储运技术飞速发展。目前,我国能源的消耗位居世界第二,并且消耗量在逐年增加,所以我国的石油储运技术逐渐发展起来。在我国的石油储运行业,最主要的储运方式是形势管道运输。我国的管道储运起步晚,最早的一条储运管道是新疆的克乌储运管道,大约长140公里。经过四五十年的发展,在我国到处遍布石油输送管道,其中中南、东北、华中和华东地区东部储运管网以及西北地区的局部管网基本已经全面贯通,在京津冀鲁晋及川渝等地区也都建成区域储运管网。现在,我国的石油储运管道具有交叉密集、布局广等特点,管道的建设以及运营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虽然我国的运输系统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但是在某些领域,我国也已经达到先进水平。
2 石油管道储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石油的储运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很多问题,例如:静电和地震破坏、人为破坏、管道腐蚀和老化造成储运管道石油泄露等问题。
2.1 静电引起火灾
石油主要是由一些烃类化合物组成,具有易中毒、易聚集静电、易燃、易爆等特点,极易发生火灾。主要原因如下:设备故障造成的危害。石油储运设备管线腐蚀、工艺缺陷、设计不合理、操作压力发生波动、由于机械振动导致设备疲劳而损坏、高温高压的破坏、泄漏;防静电的预防措施做的不到位。在石油的储运过程中,由于石油的的流动会和管道内壁摩擦,从而产生静电,如果所产生的静电没有立刻导除,就会造成电荷的积累,引起火灾甚至爆炸。
2.2 地震危险
储运石油的管道距离长,经过的地区不同,受到的环境因素影响不一样,尤其是在地震危险区,由于受地震影响,储运管道极易发生破坏,而且破坏程度很大。如果管道的某一段发生损坏,就会整个管道瘫痪,不能再继续储运石油,由此带来经济损失不可估计。由于石油是易燃物品,在发生地震时,如果输送管道遭到破坏,就很可能引起次生灾害,危及附近居民安全。
2.3 人为因素引起的危害
跟据对我国石油储运管道发生事故的统计,在这些事故中,大约有两成是由于人们的违规操作造成的。引起危害的因素主要是作业失误。由于工作人员掌握的安全知识不够,在操作过程中技术不熟练等,当发生紧急情况的时侯,工作人员就可能会误操作。比如,在1987年,寿光就曾经发生过由于工作人员误操作导致管道憋压而发生爆炸事故;违章指挥:在石油管道的运输过程中,由于指挥调度员违章指挥也很有可能会引起事故。
2.4 管道腐蚀
在石油储运管道所发生的事故原因之中,最主要的是管道腐蚀。管道腐蚀情况主要包括:由于土壤透气性不同引起腐蚀。管道腐蚀造成管道壁变薄、变形、破裂,甚至发生石油泄露等事故。由于我国的石油开采已经将近半个世纪,其中很多石油储运管道因为运行时间长,发生老化现象,同时由于长时间埋在地下,就会受到土壤影响,产生化学腐蚀,以致出现漏铁点。
3 石油管道储运事故预防措施
3.1 管道防静电措施
为了防静电,石油储运管道必须接地。同时,接地电阻不能太大,尽量按照规范电阻大小选择接地电阻。
3.2 管道防震措施
发生地震时,经常会使地层错位或者断裂,这时,地下管道就会发生扭曲或断裂,管道就被损坏,所以,地震对石油储运管道的破环应该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目前,防止石油储运管道受到地震影响的措施主要包括:当管道必须经过地震带时,要加强焊接的质量,对焊接口必须进行射线或者是超声波等探伤检查;当储运管道经过地震带河流或者农田时,必须设置截断阀,在截断阀两侧预留接口;当储运管道通过滑坡时,必须经过稳定性验算;当储运管道经过建筑物时,储运管道和建筑物之间要留一定距离,可以采用架空或地沟等方式铺设管道。
3.3 减少人为影响
人为因素对石油储运管道安全运输的影响是所有不安全因素之中最为不确定因素,但是人又是保证安全运输的关键。必须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消除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比如:制定并完善规章制度,从而规范员工行为,安全生产;通过各种安全教育形式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加强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安全素质,以防止发生事故;强化监督管理机制,经常检查管道是否存在安全隐患,通过检查发现其缺陷,并及时修复管道,同时要监督员工行为,尽量避免由于员工误操作而导致的管道憋压等事故的发生;改善工作环境;使用安全标志。
3.4 防腐措施
从设计石油储运管道到施工及运行,整个过程都必须做好防腐措施,尤其是海底管道,由于管道常年浸泡在水里,其防腐措施及其重要。与此同时,必须根据管道所处的环境特点,在管道的内外壁上都凃上防腐层,并且要求涂层要有抗弯曲、抗拉伸、抗阴极剥离、抗水渗透、好的粘附性等特点。
4 结语
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其储运环境非常复杂。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对管道的投资及安全效益不够重视,导致各种事故的发生,后果严重,这就需要储运工作人员在储运过程中积极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减少甚至消除石油储运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关键词】油气储运技术,挑战,前景,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对油气储运技术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确保油气储运的安全不仅关系到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质量,同时也关系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不容忽视。我国资源消耗量越来越大,长久以来依赖进口资源不是长远发展之计,只有在节约使用的基础上提高技术水平,才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一、油气储运技术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现阶段我国油气储运技术中仍然存在着急需解决的问题和技术缺陷,包括管道、仓储、运输等环节的问题,这些都给油气储运的安全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带来了负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油气储运管道腐蚀的现象较为突出,导致油气储运安全问题频发。管道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油气储运的安全性和环保性,管道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蚀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要受到应力水平的影响。倘若应力超过了管道本身所能承受应力的40%,管道就会不堪重压发生开裂,进而受到腐蚀。储运管道遭受到不同程度的腐蚀客观上受到环境的影响,这与埋地环境中化学物质的含量有关,含硫较多的土壤或者植物根系较为发达的地方对管道的腐蚀程度就越大。
二是油气储运中发生的无形消耗影响到资源的质与量。众所周知,油气资源具有挥发性,储藏和运输中已经挥发的部分就会与空气融合,不断增加空气中油气含量,空气受热程度加深或者遇到明火就可能发生爆炸,油气储运的安全性和周围环境的生态化将遭受严重破坏。油气资源还带有一定的毒性,在运输的过程中若是出现泄漏,则会对周围的植物、动物、居民、土地、水源等造成严重的污染,危害生命群体。而这些安全风险的代价是难以形象化地评估的,这就使得油气储运的成本增加,也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对行业的进一步拓展势必产生一定的阻力。
三是油气储运设备使用不当也是造成资源浪费和安全隐患的关键因素。油气储运过程中,通常会用到很多大型的设备,这些设备在日常的运行中受到长期的机械振动,若养护不当,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寿命就会大打折扣。油气储运设备生产工艺水平较低,也在无形中消耗了更多的资源与能源。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质量也存在严重的问题,将会给整个生产链的顺利运作产生影响。在提倡低碳经济的发展前提下,设备和工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行业的发展空间,高消耗、高成本、高投入、低回效益的生产方式势必会遭到市场经济的淘汰。
四是油气储运关键技术水平还处于比较低端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的油气储运技术相比,汽油与天然气资源的混合储运技术还欠缺高端的研究技术。汽油、天然气是两大主要能源资源,所以石油与天然气的混合运输意义重大。世界范围内对这项技术研究的过节也屈指可数,例如俄国铺设了120千米的海底石油、天然气混合运输的管道,而我国的技术水平尚未达到这一高度,这是未来需要进一步开拓和研究技术,以便满足能源的工业与生活需求。在油气储存上,我国常用的技术有地下水封洞库技术、油气吸附技术,并且在成本的投入上和环境的保护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我国的地形条件非常的复杂,这两种技术在喀斯特地貌中应用广泛,对于山区环境复杂的区域则尚且缺乏大规模的布局。另外虽然吸附技术的经济价值高,但是天然气吸附剂与脱附剂的使用会产生一定的热效应,影响油气资源的质量,因此净化技术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油气储运技术面临的发展前景和有效策略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经济发展理念也在逐渐得到有效调整,重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是当前社会各行各业普遍追求的发展目标,在油气储运行业也不例外。油气储运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其发展空间的大小。
今后油气资源储运技术发展方面要大范围地推广和使用马惠宁油气管道,该种管道的可以通过添加剂的作用来适当调节管道内的温度,当外界环境的温度比较高的情况下,管道内的温度依然会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都有妥善存储油气资源的方式,因此管道的管理和养护工作就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油气资源的储运质量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此外管道质量的提升还要依靠材质较好的管道,因此要有计划地对管道实行必要的更新处理,并且要及时检查管道已经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并且形成定期检修制度严格执行下去,提高油气储运技术管理水平对安全生产也是非常关键的。
关于油气资源的回收利用,可以通过效仿国外的先进技术来提高空气中油气资源的回收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根据地区的开发和使用情况采用最为适当的回收设备和回收技术,能够充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这是今后油气储运技术发展的一个生态与效益相结合的方向。
油气储运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相关技术人员素质的提升,因此要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和业务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要加强内部培训的力度,在日常的工作中严格要求工作人员,明确储运安全性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对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水平进行定期的考核,促进业务人员不断学习和自我完善。同时也要加强同国外研发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尤其是随着我国技术在国际市场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不断增大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也是促进国内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不足,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发展经验,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技术发展水平。
总结:综上所述,经济的快速高效发展离不开能源资源的支持,尤其是油气资源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因此面对当前油气储运技术中的问题和挑战,就要提高对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力度,降低油气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浪费,提高密封程度防止油气污染给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还要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水平,进一步拓展我国油气储运技术的发展空间,推动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维和.我国油气储运技术的发展[J].油气储运,2012(06)
[2]吴忠民,唐开东.油气储运技术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J].中国化工贸易,2014(18)
关键词:油气储运工程;地面管道施工;管理方式
近几年来在我国的各个城市中,以工业生产为主导,能源在持续不断的发展,在这个竞争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油气资源的供应不足,为了能够保证我国的油气能源稳步的发展,我国所建立的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的燃气供应问题进行的有效的解决,在实际进行油气储运的工厂建设过程中,对于油气的运输一般是使用地面管道进行运输,而地面管道运输的建设在油气运输工程中有着极大的危险性,所以对于一些具有良好基础的医院工程,对于管道的建设要提升其健康水平,需要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这样才能够充分的保障油气运输过程中可以达到最安全的状态。
1地面管道施工管理的现状分析
当前所有的有机运输的项目当中,地面管道进行有机运输是一个及其重要的运输技术。伴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行业的对油气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提升,这时就要对我国油气生产规模进行增加,管道油气运输在运输时往往会产生超负荷现象,其实际的油气运输量高于所规定的运输量,这样对管道的使用寿命有和使用安全有很大的影响。由于我国对油气需求量高,所以地面管道的数量非常多,在进行油气运输的过程当中制作管道的质量会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所以在对管道的制作时要针对不同的环境选用合适的材料,一般情况下,对于管道的制作通常是使用不锈钢,所以对管道建设有很高的成本,同时对于管道之间有着很强的密封性,所以在对管道进行焊接的过程当中也会会遇到一定的施工难度。另外我国在地面管道施工技术方面仍然是处于初级阶段,很多的技术方面远远不及发达国家,这样也会导致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风险隐患,一旦发生管道泄漏,就可能导致整个运输介质的有的物质发生挥发,不仅会给环境带来一些危害,同时也会威胁到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更严重的是还会给周围的居民带来生活中的不便,目前仍然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实际进行有机储运的过程中,通常介质的温度会处在比较高的一个状态,这会导致地面管道在完工以后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整个油气储运的安全性是极大的威胁。
2加强地面管道施工质量的管理措施
2.1提高相关员工的专业素质。想要对整个地面管道的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提升,就要在实际的管道建设施工前招聘一些先进的技术以及专业素质较高的工作人员,同时也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对这些具有较高专业能力的施工人员进行综合能力的提升,所以对人员的培训要先提升其专业能力,以提升整个施工队伍的工作水平,这样能够更好的进行地面管道的安装,减少了安装过程中的问题,提升了油气运输的安全性。对于施工人员也要加强其安全意识和工作热情,这样才能让他们在日后的工作中不会懈怠,时刻保持警惕和进取的心。当然在考核的过程中,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奖惩制度,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需要给予精神以及物质等多方面的鼓励,并且在整个施工队伍中予以表扬,建立典型的模范,这样才能够激发更多的人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对于一些成绩不理想的员工,也需要有批评和惩罚。在这还要针对整个地面管道施工的队伍进行安全意识方面的强化,同时要加强大家的责任意识以及危险意识。尽量在施工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安全事故。最后我们还需要不断的寻找专家以及更加专业性强的人才,来对我国的地面管道安装工作进行指导。2.2健全质量管理监督制度。有了制度便有了行为的准则,通过不断的完善有基础用地面管道建设的质量管理监督体系,可以也进一步提升地面管道的施工质量和水平,因为我国油气运输是想东部尽运输所以其分布是比较分散的,这样就会导致施工量增加,并且工程施工较为复杂,因此在实际进行地面管道建设过程中往往会需要大量的施工人员来进行施工,若是缺少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就无法对施工人员进行良好的约束,这样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当中进行偷懒,影响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有时甚至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导致整个地面管道工程施工工期达不到预期。这就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管理监督体系,并明确每个施工人员的具体职责,还要针对现场的施工质量,配备专门的监督工作人员来对现场的施工过程进行监管,这样才能够充分的保障整个施工队伍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3结语
根据以上的综合论述,有基础用的地面管道管理,在我国的油气资源运输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对地面的管道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每一个环节的管理和监督,质量上一定要过关,并通过建立完善的施工体系,有效的提升整体的管理水平,这样才能够充分保证我国油气储运可以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兆伟,杨志炜,张琼飞,等.克乌原油集输管道隐患的改线治理方案及实施措施[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7,36(05):36-40.
[2]蔡永军,赵迎波,马云宾,等.高寒冻土区管道地质灾害监测及防治技术[J].中国石油管道公司,2018,45(13):08-11.
关键字:燃气规划;经营管理;合理发展;协调统一
Abstract: Due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the gas industry continues to gradually develop, and will maintain the trend to accommodate people increasingly convenient living. Under such situation,it is imperative to rationally plan and manage the gas industry. And only through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lanning can the needs of people be met, and only the reasonable and efficient management can bring best interests to enterprise. This paper makes a discussion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overview of gas industry, gas supply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as well as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gas planning and the solutions.
Key words: gas planning; operating management; rational development; coodination
中图分类号:TU996.5
随着经济的日益繁荣,城市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城乡差距的逐渐拉近以及人类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加热、取暖燃料由原始的粪便、秸秆、木柴等,逐渐发展成为如今普遍使用的燃气液化气。燃气的使用避免了薪柴燃料体积大、灰尘多、燃烧不方便、不卫生等多方面的缺点,深受广大百姓的欢迎和喜爱。既然然气具有如此大的使用量和如此宽广的适用范围,各地区又该对其进行怎样的规划与经营才能使两者和谐统一起来,共同为百姓创造利益呢?下文就我国然气的规划与经营模式和理念为例来进行深入的探究。
一、燃气行业概况
我国的经济体制是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天燃气行业基本被国企垄断、独家经营。但是,在经济发展的不断推动下,我国的燃气市场逐渐走向多元投资、多家经营、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的市场格局。城市的然气规划怎样才能适应目前形式、使城市燃气事业能够沿着有理、有序的方向健康顺利的发展,是在进行燃气规划与编制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液化石油气曾作为一种清洁的优质能源,在家庭和企业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并且得到广泛的应用,是我国燃气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但是,由于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上升,液化石油气的价格也受到了它的影响,价格同样有所上涨。在这个时候天然气以其更清洁、更环保、更经济的性质逐渐占领了燃气市场。整个国家的能源结构也在这一变动中进行了新的调整。液化石油气渐渐被天然气所取缔。这样的变革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液化石油气的市场,使其价格逐渐呈下降态势。但是受相对条件的限制,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域广阔或是地势崎岖的边远农村、山区仍然不具备铺设天燃气管道的条件。在现在以及将来一段时间内仍然需要液化石油气的供给,所以液化石油气的市场需求仍然不可轻视,它的装瓶、配送系统依旧需要进一步的规范、发展和完善。
二、燃气供应规划和经营现状
目前,我国的很多地区的燃气都以天然气、瓶装液化石油气、焦炉煤气共存的格局为主。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不同的地区都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所以在燃气的利用上要因地制宜,选取最适宜当地交通条件、卫生条件和居民需求的燃气。那么我国的燃气供应规划与经营呈怎样的现状呢?下文中,以惠州市的具体现状为例进行具体的研究。
1.供应配送规划与经营
以惠州市的燃气现状为例。目前,惠州市的燃气燃料主要以液化石油气为主,瓶装配送形式主要是以销售门市的方式存在,根据不完全统计信息可知,全市大约有500多加的销售液化石油气的门市,分散在各个乡村进行液化石油气的配送,其主要模式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由液化石油气储配站通过卡车运输到液化石油气销售点,再通过自行车或摩托车运输到用户家中;第二种是由液化石油气储配站通过卡车运输到液化石油气供应站,再用自行车或摩托车运送到用户家中;第三种是由液化石油气储配站或是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内或附近较近的距离,用自行车或摩托车直接运送至用户家中。
2.燃气选址规划与经营
同样以惠州市的燃气规划为例。惠州市的瓶装气供应站根据城市的规模、人口分布和服务半径的长短等因素来设置。对于独立镇或独立县要综合考虑它的经济发展水平及与储备站距离等情况而定,一般是按照每个镇内设置1到4个供应站,服务的范围要覆盖各个乡村,每个站的占地面积大约达到500-1000平方米。
对于液化石油气储配站附属设立的瓶装气配送站的规划要本着“方便安全、资源集约利用、做大做强”的原则。这种附属的燃气配送站的占地面积只要达到150-200平方米即可,其目的主要是刚平等的是存放、便于与储配站合用瓶库,这样一来既可以缩小建站的资金投入,又不妨碍燃气配送的正常进行。
三、燃气规划的问题
1.多家经营
如今我国燃气市场基本已经打破了独家垄断的局面,逐渐形成了多家经营、多元化经营的局面,为城市的燃气使用用户提供了更方便、更全面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广大燃气用户。但是多家经营并非是一件十全十美的事情,它在管理上给燃气恨也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成为燃气行业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燃气管道的重复建设造成严重的浪费现象;管道铺设混乱,相互交叉所导致的无序竞争;互通性差,各个经营者独立的设立管道不能在遇到问题时进行相互转输,安全性差。随着燃气的需求量的不断增大,燃气企业之间竞争日益加剧,这种难管理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2.土地浪费
由于燃气的方便、清洁等特点较之原始燃料具有很大的优势,它的市场需求日渐增加。商家之间出现争地盘的现象也会日益凸现出来,它们大肆铺设管道、多出占地、重复建设,会造成很多良田变位废地。对农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四、燃气规划问题解决措施
1.燃气管道联网系统
为了解决绝燃气管理规划方面存在的商家多、管道多、管道混乱、商家盲目竞争等方面的问题。城市的燃气管道的管理与规划可以采用系统联网的形式来形成统一的管理。采用燃气管道联网系统能够形成统一的燃气供应系统,它可以将发展用户以及燃气输配系统的发展统一结合起来,能够避免由于重复建设、盲目抢地盘、难于管理、遍地开花的局面。
2.加大政府管理力度
要想解决好燃气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单单依靠燃气管道网络系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部门加大执行力度,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实现科学规划和合理经营的和谐统一。这里所说的加强政府执行力度并不是要以法律的形式来进行燃气行业的商业垄断,而是在独家经营、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做整体上的宏观调控。政府要对各个商家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做到供线形式以区域为界、利用高压管道、改造和扩建已有的燃气站及燃气管道、并且兼顾环境保护的要求,合理有力的对燃气行业的规划和经营管理进行有效的调整。更有利于实现科学规划和合理经营的和谐统一。
结语:城市燃气发展的迅速和宽广是毋庸置疑的,它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也无可否认。城市燃气的发展具有如此光明的前景,就要求我们运用更加科学、更加有效地方式来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经营管理,二者缺一不可。一定要兼顾考虑各方面的问题,及时采取有力的措施才能够达到二者的完美统一,创造燃气行业更美的蓝图。
参考文献:
[1]建设部、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清理整顿城市燃气市场加强燃气安全管理的通知[J].城市燃气,2000,(09).
[2]李长缨.城镇燃气安全标准建设研讨会在大连召开[J].城市燃气,2010,(12).
[3]冯中越,石宏锋.城市公用事业的管制与竞争研究——以北京市燃气行业为例[J].北京社会科学,2005,(03).
【关键词】物流工程 发展
一、前言
物流工程(Logistics Engineering),是以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资源优化配置、物流运作过程的计划与控制以及经营管理的工程领域。现代物流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科学,在发达国家已有较早、较全面的研究,并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在指导其物流产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现代物流业尚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物流工程是管理与技术的交叉学科,它与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环境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等领域密切相关
在现代化物流的工程中,逐渐应用系统化与现代化物流技术、管理理念,同时通过现代手段与理念对物流网络、系统进行规划,以提高国内物流发展水平。但由于国内物流起步比较晚,很多流程都不完善,导致物流业的发展受限,因此,需要对物流技术与相关机制进行创新,进而提高物流业发展水平。
二、物流工程结构
物流系统的工程具有一定结构,因此,要想对物流工程的技术进行创新,首先要充分了解物流工程体系,按照物流工程结构与组合,进行技术的创新,而物流工程具体包含以下几方面:
(一)物流管理工程
物流工程管理一般包含落实物流工程的管理工作与理论系统两个部分。物流管理理论系统主要指通过用户的需求带动的管理制度执行,这种管理制度是从上到下的进行管理;物流工程的管理工作主要包含财务、物流信息技术、设备与人员的管理。
(二)物流技术的工程
物流技术工程一般体现在物流信息的采集管理与物流设备的技术工程两方面。其中,物流设备的技术工程主要包含物流设计规划中的技术创新、相关基础设施;物流信息采集管理的技术一般指物流信息创新、采集、检索与分析等过程。
(三)物流的基础工程
物流的基础工程主体就是国家政府,而物流信息的网络是物流生产力得以提高的关键因素,物流信息的网络可以把物流工程体系中基础劳动者、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集中在一起,实现集中化与统一化管理。
(四)物流营运的工程
物流营运工程一般是指企业对于物流的需求,通常物流营运可以给用户提供信息捕捉与物流运输服务。但是物流营运的工程包含高端营运与低端营运,其中,低端物流营运一般包含小型物流的经营部与快递公司,主要目的是给广大物流需求者提供物流的运输,能够进行大批量接收运输,和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主要使用公路运输与铁路运输,也有部分使用空运,一般不会使用管道运输与水路运输,而且这种运输服务比较普遍化与大众化。而高端物流营运一般是给公司提供运输的服务,基本是成批量运输高端机密文件或者是物品,主要使用管道运输、航空运输与水路运输,例如:汽车生产企业运输,一般使用水路运输方式,国外汽车配件与汽车,首先都是通过海运运输到国内,到达港口以后再通过铁路或者是公路运输,这种营运服务的水平比较高。而且高端物流的运输物品较为贵重,对于物品运输的要求较为严格。
(五)物流的硬件工程
(1)物流包装、搬运设备管理与设计。物流运输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物流搬运,现代化物流搬运的设备要求低损坏率与高效率,也就是必须在该环节做到节约物流的运输成本与时间。此外,物流包装设计的管理涉及内容比较多,主要包含装箱包装、真空包装与集装箱等。
(2)物流设施的设计规划。物流的设施设计规划经常需要充分考虑物流接收、物流输出与物流运出部门情况,按照三者的具体特点,在三者间组建网络设备与运输流程等,如:石油运输,石油的运输主要使用管道运输的方式,因此,物流设施与设备需要按照沿线管道的特点以及管道沿线的企业特点来建立,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各部门间的合作与联系,而且能够保证物流运输路线的合理性,最大限度地节省运输成本。
(3)物流运输的工具与储藏设备。物流运输的工具一般包含管道、汽车与飞机等,在物品运输过程中,储藏设备要按照不同运输物品制定,如:蔬菜运输则要制定保鲜储藏的设备;玻璃品需恒抗压工艺,两者都需要在确保运输完好基础上,降低运输的成本,加大经济收益,进而实现发送者和物流公司之间利益的平衡。
三、物流工程技术创新的策略
(一)工程技术的创新
要想推动物流发展,必须重视与加快物流技术的创新。就目前而言,世界经济逐渐一体化与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给物流工程技术创新带来诸多新机遇与有利条件。在进行物流技术创新时,需要明确技术的创新要点,具体包含技术的跨学科、高度集成与高科技的含量三方面。首先,因为物流工程具有综合性与一体化特征,这就需要网络工程的技术具备高度集中的特点,在技术创新时,需充分彰显物流技术和相关领域之间的关联性。其次,由于网络工程的技术对科学技术的要求比较高,为了有效提高技术的创新能力,需要应用各种先进物流的技术,提高物流运输效率与质量。最后,由于物流工程中涉及各种学科知识,在各科知识创新过程中也会应用物流的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国内物流发展。
(二)物流管理的途径创新
在物流的活动中,运输配送、储存保管与搬运等经常会应用到各种工具,主要包含联系设备、仓库、包装搬运的设备等。而为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物流的协同管理,需配置先进物流的技术,尽可能满足物流的活动要求,满足一体化、统一化管理要求,从而提高电子的数据交换水平。电子化的数据交换与传输、数据交换安全保密、数据传输存证、增值服务与数据查询服务等都是电子化数据交换体系的重要功能。此外,企业竞争也就是信息化的技术竞争,可见,建立信息化的管理系统至关重要。大多数企业现状就是可以分析、收集、统计与处理库存、采购材料等的信息,但并不能实现财务管理、项目管理与计策管理一体化与统一性。这就需要有效借助信息化的技术,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与进步,例如:电子数据的交换系统、时制管理与销售时点的系统等技术普及应用,提高了物流管理部门与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分公司间的联系,同时提高了设备材料采购过程可见度,有效保证物流畅通性。
(三)安全机制的管理
(1)对安全技术进行创新。在物流技术应用过程中,为避免企业重要信息泄露,射频识别(RFID)的读写器在读写标签时能够使用授权的读取方式,这样没有授权的阅读器就不能识别出RFID标签,也就不能获取相关信息。同时可以按照相关需要将EPC的标签服务终止,也就是在即将完成商品的交易,进入到消费环节时,在信息加密的基础上对指令进行终止,一些售后需要服务的商品,可以通过客户的中心解码,服务终止以后,可以恢复到保护的状态。此外,需要严格控制好网络访问的权限,不仅仅要安装病毒查杀的软件与防火墙,还要构建及时加密的通信渠道等。
(2)对信息的安全监管系统进行创新。也就是制定规范物流运营经济、法律、行政与政策等手段,对物流技术中的缺陷进行调节,改善物物流工程运行过程中的弊端,更好的为物流业服务。此外,需要对监管系统中执法主体进行明确,同时对当下多头多重的管理现状实行改变,以及有针对性地管理各个不同物流体系中的信息网络,促进物流业更好的发展。
(3)对访问与认证控制机制进行创新。也就是要对用户访问的网络资源权限实现访问控制与多等级的认证,如:设置、更新与鉴别用户访问的文件与目录权限时,需要控制网络的设备配置权限。此外,进行通信前节点和节点之间身份的认证,需要设置新密匙协商的方案,这样即使部分节点已经纵,不法用户也难以获取节点的信息。
(4)数据加密的完善。加密技术可以确保信息不会被窃听或者是破译,只是加密技术还要一个灵活的管理方案,加之密匙管理的方案需要具备容易部署与适合有限感知节点的资源等特点,这就需要保证操纵部分节点以后不会破坏到物流网络安全性,并保证加密算法与快速节能计算的需要相适应,在物体与人相对运动以及资源受限环境下提供可靠与高效保护。
四、结语
总而言之,物流业发展与出现是现代化的经济发展必然趋势,在物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按照不同市场的需求,对物流的科学技术进行完善,促进物流行业发展。此外,还需要对物流流程进行完善,主要从物流行业的制度、物流工程的教育与物流技术的创新等方面着手,对物流工程各环节进行改革,从而实现物流业可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一)打破行政垄断和市场分割,培育有效市场竞争
石油天然气行业应深化市场化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建立与健全市场机制。主要包括放松市场准入,逐步放开终端销售市场;打破地域垄断,积极培养市场主体;从开放、完善和规范市场入手,制定市场规则,形成合理的、有序的竞争格局;鼓励其它社会资金进入流通领域,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如建立国内石油现货和期货交易市场,以达到发现价格、规避风险、跟踪供求、调控市场的目的,合理引导石油天然气的生产、经营和消费。
应根据行业发展阶段和上下游各环节的技术经济特点,在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有序引入竞争。具体来说,上游石油天然气资源开采环节在实行许可证制度的基础上,引入竞争,这样有利于打破资源的区域性垄断,促进企业增加勘探投入,增加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提高开采效率;下游销售环节,特别是加油站是竞争性市场,应加大放开竞争的步伐,并通过安全、技术和环保标准等手段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从管道运输环节来看,天然气管道运输环节具有一定的自然垄断性,特别是我国的天然气产业还处在发展初期,管网非常薄弱,大部分生产者和用户之间都是单线联系,而且需求规模有限,还不具备欧美国家那样广泛引入竞争的条件,应该逐步引入竞争,可首先实行管道运输特许经营权的公开招标制度,引入市场竞争;同时,实行运输与销售分离,加强对管道运输定价的监管。石油管道运输与天然气管道运输有所不同,石油管道可与其他运输工具平行竞争,其垄断性要比天然气管道弱,但由于我国所处发展阶段及石油战略的重要地位,且管道建设仍非常不足,国家仍有必要加强对管道建设的投入和监管。
(二)完善政府管理体制
石油天然气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行业,政府无疑必须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要集中分散在各政府部门的职能,将仍保留在企业中的行政职能分离出来,建立综合的能源政府管理部门,并根据行业发展的要求建立相应的监管机构,将政府的政策制定职能与监管职能逐步分开,按照依法监管的原则建立现代监管制度,逐渐淡化行政审批等行政管理职能,在进行经济监管的同时,增强技术、安全、环保等社会监管手段。根据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所处发展阶段、资源状况和市场特征,政府的职能应主要体现在:制定宏观发展政策;在建立国家能源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实行石油战略管理;针对石油天然气行业制定有关促进竞争和反垄断的政策和法规,保证市场的公平有序竞争,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根据上下游各环节的技术经济特点,采取不同的监管机制,在竞争性环节放开竞争,进行市场准入和价格管制等,在自然垄断环节实行政府管制;发挥规范、协调企业行为和督促企业自律的作用;进行市场预测和提供信息服务等。
(三)划分自然垄断业务与竞争性业务
石油天然气行业是由开发勘探、管道运输和终端销售等多个环节组成,各环节的性质不尽相同。总的来说,除管道运输因其网络特征而具有自然垄断性质外,其它各环节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应该是竞争性的。而我国的现状是这两种业务混合在一起参与市场竞争,这对于形成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极其不利。一方面,企业会凭借优势地位将垄断延伸到竞争性环节;另一方面,会导致“交叉补贴”的长期存在。
从国际经验看,为在具有自然垄断业务的行业改革时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各国都在改革之初严格界定石油天然气行业的非自然垄断环节和自然垄断性环节,并将这两种业务根据改革的进程逐步分离。如美国的天然气行业改革就是从分离销售与管道开始的。首先,联邦能源规制委员会要求管道公司把天然气运输与其他各种服务(主要是销售)分离,规定消费者可以从任一生产者处购买天然气,生产者也可以直接向最终用户和批发商卖气,生产者之间展开争夺用户的竞争。其次,要求管道公司公平地提供管道服务。尽管天然气产业上下游已经形成了竞争市场,但是,由于管道运输具有一定的自然垄断特性,联邦能源规制委员会要求管道公司对所有的市场参与者提供非歧视性的管道运输服务。
应借鉴国外改革的经验,根据我国行业特征和发展阶段,逐步将自然垄断性业务从竞争性业务中分离出去,竞争性业务放开市场准入,建立公平有序的竞争秩序,形成多元化发展的格局;而在自然垄断性环节加强监管,防止滥用垄断优势,确保管道运输的安全和稳定,保证对第三方提供非歧视性管道接入,保证整个市场的公平竞争;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引入一定程度的竞争,如可由两家国有企业竞争经营,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垄断造成的效益损失。在严格区分自然垄断业务与竞争业务的基础上,应该对不能获得正常经营利润,具有普遍服务性质的环节形成合理的财政补贴机制,避免因行业内的交叉补贴而扩大垄断的范围。
(四)投融资体制改革
我国石油天然气还处在发展阶段,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石油天然气行业又具有投入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等特点。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投融资体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石油天然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完善投融资体制,建立投资风险机制,形成包括外资和民间资本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发展格局,对于我国能源安全保障和可持续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要改变过去由政府决定和主导投资的方式,政府在投资领域的角色应是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公布投资信息,协调国家级的投资项目;对关系到国计民生重大项目适当进行投资,但这些项目的投资决策应充分科学化和民主化,且不一定由国有企业独资经营;同时,抓紧制定和规范我国天然气企业境外投资监管制度。至于具体的投资活动应由企业自主决策,鼓励多渠道,包括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的方式,加大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管道运输的投资;鼓励各种资本通过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等形式参加我国石油天然气建设,逐步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石油天然气企业对外投资,支持具有竞争力的天然气企业跨国经营,并在信贷、保险等方面予以帮助。
(五)价格体制改革
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往往是各行业改革的攻坚环节,它要求市场竞争的局面初步形成,有相应的体制环境和配套条件,如在自然垄断领域就要求有发达的管网作保证,而这些在我国现阶段基本不具备,因此不能操之过急,应根据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发展阶段和行业特点制定相应的价格市场化道路。
1.完善与国际价格接轨的办法,促进石油价格机制的形成
从长远看,国内石油价格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放开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但在竞争性市场结构尚未建立,市场竞争还不充分的条件下,完全放开价格不现实。近期改革的重点应是进一步完善石油价格接轨,接轨的原则是:一是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价格的确定要反映市场供求变化;二是适应加入WTO后市场逐步开放的要求,坚持与国际市场接轨;三是以企业为主体,国家适度管理;四是多种机制减少价格波动。石油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可先在成品油环节突破,并带动其它环节的价格市场化进程。
2.以供求关系为基础,兼顾能源比价,形成合理的天然气价格机制
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应按照发展阶段和行业特点,循序推进市场化进程,保障投资者的合理回报。改革初期,政府应确定管输价格,可以采取社会平均回报率或略高的投资回报率,以吸引多种资金进入,扩大管网规模;逐步放松对天然气行业其它环节的价格的管制,鼓励供求双方制定包括“照付不议”条款在内的长期供气合同;还应与可替代能源(如燃料油、柴油、LNG等)价格和物价指数挂钩,以鼓励天然气消费。改革后期,应逐渐在上游引入竞争,允许第三方进入天然气管输网络,创造竞争的市场环境,在条件成熟时政府不再监管天然气井口价,但对管输价格仍然严格监管。
(六)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石油天然气行业国有企业改革与重组应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责权利相统一和所有权与经营权彻底分离,完善经营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和惩罚机制,特别是在投融资领域,实行法人负责制,研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并推动企业减员增效,处理不良资产。
由于国有经济在石油天然气行业中占主导地位,为推动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探索国有资本的多种实现形式,实现产权多元化。其中,股份制是优化国有经济的有效方式之一。国有资本通过股份制可以吸引和组织更多的社会资本,从而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并促进产权多元化的形成和市场化改革进程。
二、政策建议
(一)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应从法律保障我国能源安全角度出发,制定国家层面涵盖整个国民经济的《能源法》;抓紧制定和修订《反垄断法》、《反倾销反补贴条例》、《保障措施条例》等维护公平竞争、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加快制定《石油法》和《天然气法》;为促进节能,应根据需要完善《节能法》,并加快制定《节能法》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引导和规范全社会用能行为,其重点是制定《节约石油管理办法》、《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等。为保证法律法规的落实,应加强执法,完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健全执法体系,加强监督检查,依法实施管理。
(二)制定综合发展战略
石油天然气不仅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休戚相关,而且内在联系也非常强的行业,因此,在对国内外资源和需求变化进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定长期的系统的行业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不仅对行业发展非常必要,而且还将促进整个能源产业的发展,对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和能源可持续供应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发展变化非常快,行业内外的经济关系非常复杂,制定发展战略应周全考虑,充分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以保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协调性。
(三)管理机构改革
1.建立集中统一的能源管理部门
能源产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国民经济重要产业,涉及石油等国家短缺战略物资、以及电网和天然气网的建设和运行等国家经济命脉,同时,能源内部各行业间的关联性和互动性很强,这些决定了能源产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部门,其发展除了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外,还应有政府管理和协调。而我国目前的能源管理呈多部门分散态势,综合性和长远性较差,为此,应借鉴北美经验建立国家层面的集中的宏观能源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比较符合我国能源大国的特点。应将分散在多家综合部门的能源部门分离出来重新整合,将管理权集中,这能有效避免政府职能的重复及交叉;按照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分别设立专业性的司局,以加强对这些行业的发展战略、政策目标、管理体制框架、法律法规的研究和制定。
2.建立独立的监管机构
由于能源产业改革的特殊性及其广泛存在自然垄断性环节,发挥政府管理的作用是勿庸置疑的。但政府应该逐步从竞争性领域退出,进一步转变职能,从“指令性管理”向“禁令性管理”转变,这就要求将政策的制定与监管职能完全分开,建立独立的国家级综合监管机构和行业监管机构。
根据监管机构设置的原则及职能确定,设计了三个能源领域监管设置的方案。
第一种方案:建立独立于能源主管部门的国家级综合能源监管机构;国家级综合能源监管机构下对网络性质较强的行业(如电力、石油、天然气)设单独的行业监管机构。
第二种方案: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内设立能源监管机构,并通过立法规定其独立监管的权力,在监管机构下对自然垄断性较强的电力、天然气、石油单独设立行业监管机构,这些行业监管机构是相对独立的。
第三种方案:充分考虑现有能源管理机构的现状和正在进行的改革,可考虑在现有能源管理格局下尽快建立自然垄断性强的电力、天然气、石油行业单独的监管机构,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赋予这些机构真正行使监管的权力,并将能源局仍保留的相关行业监管职能尽快分离出来,归入成立的行业监管机构,没有建立独立的行业监管机构的行业监管职能仍暂由能源局行使。
上述三种方案是根据不同的背景和目标而设计的,从真正实现政监分开,提高监管效率方面考虑,第一种方案是理想方案,也是最符合建立现代监管体制要求的模式;从现实性和可操作性角度考虑,第二种方案是现在应该采取的模式,但鉴于我国现有的能源管理格局,可先由第一方案起步,但过渡时间不能太长。需要强调的是,这三种方案都是在国家和地方设立相应的监管机构,即都在省一级也建立相应的政府主管部门、综合监管部门或行业监管机构(个别行业可根据情况需要在区域一级设立相应机构,如区域的电力监管机构)。其中地方成立的监管机构,职能相对独立,权限也较大,且随着改革的深入,具体监管的实施应主要放在地方监管机构,但地方级的机构都接受国家相应机构的管理或监督;不管采取何种方案,都应在明确各自隶属关系和职能划分的基础上,处理好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国家级能源监管机构、行业协会及各地方相应机构的关系;在发挥能源主管部门和能源监管机构作用的同时,逐渐加强行业协会在能源协调发展和社会监管中的独特作用,以促进监管的公开透明,提高监管效率。
(四)建立石油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可持续供应
我国石油供应的不安全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对外依存的增大、企业石油库存量过低、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尚未建立、石油进口外汇支出逐年增加、进口通道安全性变差、国内石油价格过分依赖国际油价、国际石油地缘政治的重大变化等等都对中国获得稳定、可靠、安全的石油供应产生影响。我国石油供应既存在价格急剧变动的经济风险,也存在石油供应阶段性、部分性供应中断的隐患,因此,完善石油安全保障体系应成为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内容。
1.多种方式保障石油安全
为确保经济的稳定发展和能源的安全供应,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利用国际能源资源和市场。现在尽管世界区域性纷争不断,但经济手段仍是解决能源领域的主要途径,我国还是应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遵循市场规律,主动出击,在全球性的石油资源争夺中逐步占据有利位置,不再受制于人。但世界的复杂形势也要求我们有应对策略,未雨绸缪,在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时,必要时结合使用多种办法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随着我国实力的增强及国际地位的提高,保障石油安全应该日益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甚至是军事紧密联系起来,国家应增强外交活动中对能源领域的关注度及目的性,在国家层面对开放性能源政策实施统一指导和协调,建议与俄罗斯等能源大国建立稳定的能源合作双边机制。
2.立足国内,利用国际市场
总体而言,应该立足国内、面向世界,解决我国石油供应不足的问题。首先,应立足国内,一方面要在提高经济效率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国内能源生产能力,加大对国内油气资源勘探的投入,增加海洋油气资源勘探的投入,大力发展油气生产。另一方面,应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形成我国多元化能源结构,特别是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发展石油替代能源;大力实行节油,发展石油高效利用技术,提高石油利用效率。同时,应加强西部能源的开发,提高开发和利用西部能源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中的战略地位。
在加强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多方位开拓油气供应渠道。随着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中国已有能力在国际市场上调整石油供应安全战略。应尽快确定成本较低和较为可行的能源供应方案,尽可能经济、合理地利用国外能源资源。可通过对海外石油勘探开发给予积极的扶持政策,如对运往国内加工利用的海外份额油取消或优先获得进口配额和许可证,建立海外石油勘探开发基金和信贷支持等,并对份额油的进口免征进口税等办法推动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建立海外油气生产基地,以减少对国外的直接依赖,降低能源供应风险。
3.加强能源安全评估和预警体系建设
我国石油不安全性主要集中在石油行业,既存在价格急剧变动的经济风险,也存在石油供应阶段性、部分性供应中断的风险。应该建立一套保障能源安全的全面、系统和完善的机制,包括密切关注国际能源发展态势,全面评估我国的能源状况,监控我国能源发展变动情况,并对可能出现的能源危机做出预警反应,相应采取应急措施等。应全面分析在哪些情况下我国可能发生能源危机,根据国内外能源形势适时判断可能发生危机的严重程度,进行能源安全评级(可有不同的评级方法,如可按程度不同采取“蓝”、“绿”、“黄”、“橙黄”、“红”的警示),并针对不同级别的能源危机设计系统的应急方案。这样既可以保证我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从容应对,又不至于在出现一般性的国际市场价格波动或暂时性的国内供求矛盾时采取过急措施而导致国民经济遭受重大损失。
4.完善油气储备体系
建立油气储备是世界各国通行的解决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其中石油是最主要的战略储备物资。20世纪70年代两次世界石油危机使一些石油消费大国纷纷响应由经合组织(OECD)1974年设立的国际能源机构(1EA)所制定的石油储备标准,建立起由政府控制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与此同时,西方国家的石油生产销售商也扩大了各自企业的石油储备能力,这使得这些国家在能源安全方面应变能力大大加强,并藉此给其他国家施加更大压力。而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不断上升,进口石油又主要来自局势动荡的中东地区并且要通过漫长的海上运输线,石油的持续供给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为防止突发事件导致我国能源供应的中断,建立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势在必行。应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际成熟经验,组成国家级的专门机构,并由国家作专项资金安排,确保石油储备的战略性、统一性、安全性;科学确立战略石油储备的水平,合理安排储备基地的布局,建立有效机制促使企业积极参与石油储备工作,逐步形成“实物储备与产地储备相结合”,“国家为主、分级储备、官民结合”的储备体系;随着科学技术在石油天然气中的作用日益显现,技术储备也应逐渐成为油气储备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以使我国能在发生石油安全危机时能启动技术储备从容应对;应完善石油市场体系,尽早使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真正接轨,采取国际通行的市场手段,如石油期货交易等缓冲石油危机的压力。
(五)提升石油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代经济工业部门的不断崛起,我国对石油天然气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并将占能源进口的绝大部分。今后我国能源安全的焦点将集中在石油天然气行业,它的发展将影响我国的能源安全和可持续性供应。多年来,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都是将煤放在主导地位,这和我国的能源资源状况及当时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而且这种能源发展战略也确实在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国际能源形势的变化,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的推进,以及环保对经济和能源发展的制约日益显现的背景下,调整我国的能源结构势在必行。煤炭将继续在我国经济和能源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这并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甚至是一种无奈的接受。随着我国煤炭开发成本的提高以及煤质的下降,结合环境压力综合考虑,煤炭在能源发展中已没有以往的优势,石油天然气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将日益重要。一个处于现代社会的国家,没有煤炭可以维持一段时间,但如果没有石油,整个社会将立即瘫痪。因此,在强调煤炭的重要性的同时,应该提升石油天然气在能源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虽然目前还不能取代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地位,但至少应该将石油天然气提升到与煤炭同等重要的地位。其中石油与天然气的重要性在性质上略有不同,石油的重要性是从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考虑的,而天然气的重要性是作为一种上升势头非常好的清洁能源,将有可能成为我国调整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的突破口。
(六)制订经济激励政策
建立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固然要靠政府支持,但更为重要的是必须鼓励其它资金参与,实现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目标。为此,各国政府通过各种政策鼓励和支持民间企业对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的投资、开发和储备。主要通过增加低息贷款、贴息贷款、调节税费、财政担保和补贴、建立专用基金,以及加速折旧等多种方式对行业发展给予必要的支持。我国也可借鉴国际经验制订相应的经济激励政策,加快石油天然气行业的改革和发展步伐。
为保证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妥善处理石油天然气生产、运输,上游、中游与下游间,以及资源性地区与非资源性地区的分配关系。应研究建立石油天然气行业税收在相关地区的合理分配制度,兼顾资源省区、过境省份的利益,体现向西部倾斜的政策。为保证石油天然气安全,鼓励天然气形成使用,建议逐步将生产型税种调整为消费型税,并提高汽油的消费税率,减轻天然气勘探开发、城市配气、LNG进口税赋,实行差别税率,对发电用气给予税收优惠。建立海外石油勘探开发投资保险机制,放宽审批权限,份额油返销国内实行零关税;节油代油设备投资税收减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