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的消费情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结果表明,大学生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游玩费、通信费、恋爱费逐渐增长,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因此,应形成更好的消费氛围,指导大学生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注重精神消费,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校园里出现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所以,正视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刻不容缓!
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笔者对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接受调查共320人,平均年龄20.8岁,平均年级为2.1年级。
2.方法:一是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是根据大学生消费的相关情况自行设计,经预试、反复修改后形成,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发145份,有效问卷138份;二是网络问卷调查,通过qq、email、留言板等方式让各大高校的部分学生网上答卷。填写网上调查问卷的人数110人,问卷做到了随机发放;三是一对一谈话或座谈会等形式获取信息,进一步了解被调查者的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访谈的方式随机选择了愿意接受访问的65人.三种形式形成互补,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研究更具客观性。
3.资料处理:全部原始数据采用exel xx进行分析和统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35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35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
2.饮食方面开销大。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4.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大学生平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另外,调查中占30%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都是200元~350元之高。这是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甚合理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
[关键词]课外阅读;消费支出;性别差异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方式,是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长。当代大学生在挣脱了应试教育的羁绊后,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课外阅读作为大学生自由学习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巩固所学专业知识,还可以开阔视野、增加内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了对当代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有比较系统的了解,我们对浙江省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用于课外阅读的消费支出情况进行分析探讨。
1 调查基本情况
用于本文分析的数据来自对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11所高校学生的随机调查。本次调查采用一对一访录式的问卷调查方法,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收回396份,其中有效问卷384份。样本数据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在384份有效问卷中,男生190人,占49.48%;女生194人,占50.52%;城市学生120人,占31.25%;乡镇学生60人,占15.63%;农村学生204人,占53.12%。
2 大学生课外阅读消费支出的现状分析
课外阅读消费支出是指大学生用于订阅报纸、杂志、购买纸质图书、电子媒介资料和网络学习卡等方面的支出。大学生课外阅读消费支出受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个人消费行为习惯和学习生活方式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本文仅从性别角度分析来自城市、乡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在课外阅读消费支出方面的差异。
2.1 大学生每月总消费支出情况
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大学生课外阅读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之一,“每月消费总额”不仅可以直接反映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还可以间接体现大学生的个人消费行为习惯。我们对大学生的“每月总消费额”的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知,在接受调查的384名大学生中,每月消费在600元以下的有44人,占 11.5%;每月消费在600~800元的有168人,占43.8%;每月消费在800~1000元的有136人,占35.4%;每月消费在1000元以上的有36人,占9.3%。
2.2 大学生每月课外阅读消费支出情况
根据调查,大学生用于订阅报纸杂志、购买纸质图书、电子媒介资料和网络学习卡等方面的“课外阅读消费支出”如表3所示。
从表3可知,在接受调查的384名大学生中,每月课外阅读消费支出在50元以下的有116人,占 30.2%;在50~100元的有126人,占32.8%;在100~150元的有108人,占28.1%;在150元以上的有34人,占8.9%。
2.3 大学生课外阅读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分析
利用表2和表3资料,分别计算来自城市、乡镇、农村男女生的“平均每月总消费支出”和“平均每月阅读消费支出”,进而算出“阅读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如表4所示。
从表4可知,从平均每月总消费支出的绝对额来看,全部大学生平均为785.42元,其中城市女生最高,为每月838.46元;农村女生最低,为每月744.44元。从平均每月阅读消费支出的绝对额来看,全部大学生平均为82.81元,其中城市男生最高,为每月95.24元;乡镇男生最低,为每月75元。从阅读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指标来看,全部学生的平均比重为10.54%,其中最高的是城市男生,为11.76%;最低的是城市女生,为9.17%。对比表4中的各行数据,可以发现:
(1)当代大学生用于课外阅读的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普遍不高。调查显示,有68%的学生表示大学期间用于课外阅读的消费支出低于中学;有24%的学生表示与中学持平;只有8%的学生表示大学期间的课外阅读消费支出高于中学。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大学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料和网络学习资源,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免费而便利的学习条件;另一方面是进入大学以后,许多学生觉得在学习上的压力明显下降,课余时间大多热衷于交际和娱乐,读书则呈现出功利化倾向,自由学习和自主阅读的动力不足,导致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消费支出都会减少。
(2)来自城市、乡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在课外阅读消费方面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从总消费支出来看,城市女生最高,但她们每月阅读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却是最低的;农村女生的总消费支出最低,但她们每月阅读消费支出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却与最高的城市男生十分接近,比最低的城市女生相对要高出26.17%。我们分析,来自城市、乡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在课外阅读消费方面存在的这种性别差异,主要与他们升学前的学习环境有关。城市女生家庭条件较好,加上她们天生爱美,喜欢打扮,导致了她们的总消费支出较高。但由于城市女生中学时期的学习环境优越,课外阅读条件与大学相差不大,她们在进入大学以后,对课外阅读消费的心理需求不会很大。而农村女生家庭条件相对较差,受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的影响,她们在大学里的总消费支出相对较低。但农村女生在进入大学以后,学习环境发生很大变化,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她们经常会感到知识面不广,缺少兴趣和特长,这时候没有了高考升学的压力,女生特有的自尊心会让她们想方设法去弥补自身的不足,这无疑会导致农村女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消费支出增加。就男生而言,由于他们的人生价值取向不同,在课外阅读消费方面则与女生具有完全相反的表现。从表4中可以看出,城市男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消费支出比农村男生相对要高出10.31%。根据我们的调查,有73%的城市男生表示最喜欢购买和阅读的是政治人物和科普知识类书籍,而有69%的农村男生表示对专业书籍和教辅材料更感兴趣。
3 思考与建议
阅读是人类最普遍和持久的学习方式,大学时期是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的重要阶段,课外阅读对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起着重要的导航作用。当代大学生由于学业和就业压力,对于课外阅读的目的存在偏差,功利性阅读现象明显,从众心理强,选择能力差。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循序渐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首先,要形成良好的阅读教育体制和有效的导读机制。大多数学生反映,大学里图书浩如烟海,不知道应读什么书。大学生阅读教育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方面应该发挥积极作用,学校可以通过开导读讲座和开设导读课程,鼓励学生读好书。
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引领作用,提高学生自由学习和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学校应以团委、学生会牵头组织成立各种读书协会,定期举办各类读书活动和读书比赛,开展读书交流会。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学习知识的快乐,还可以让他们认识更多志趣相投的同学,满足他们交际娱乐的愿望,激发他们更为浓烈的阅读热情。
此外,大学生应该端正态度,淡化功利心理,改正阅读方法。大学生自身的努力是改进课外阅读状况的根本,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忙碌的学习生活,大学生应克服浮躁心理,加强自我管理,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努力使自己通过阅读获得心智的成长。
参考文献:
调查目的:了解目前我校大学生消费状况及消费心理,分析学生的消费构成,引导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内容:学生收支情况,学习支出情况,一是消费情况,电子通讯情况,电子通讯消费情况,消费观念。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针对在校大学生可能出现的消费现象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调查结果与分析:
1、 月消费总额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城市占比重较小,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40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40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40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较大。
2、 饮食方面开销大。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 平常购买学习资料的钱。在校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见大学生平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外,一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
5、 当手中有余钱时最愿意选择的消费项目。吃喝,旅游,穿着打扮占比重最大, 30%选择储蓄,5%选择买书,1%选择其他。可见民以食为天,吃喝还是主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们也重视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时尚成为部分学生的副业。女生中购买化妆品衣服的比重较大,男生用在交际娱乐方面占比重偏高些。
6、 在校大学生在购买衣物,生活用品方面,品牌意识有所增强,更多的学生愿意购买品牌较好的用品,特别是女生对衣饰化妆品方面。这也表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整体上有所提高。品牌虽然很重要,但是不能盲目的只相信品牌,我们要结合自身的情况,以自身的需求为主,以质量为主。
分析结果: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消费情况呈现出这样两个主要特征:一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大学生消费水平的提高,表现为数量和结构两方面的变化;二是大学生群体内部的消费情况存在明显差异。
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与社会发展逐渐接轨。从调查中可至,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逐步得到认可和接受,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娱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调查中,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一定的规划。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都感觉钱不够花,有许多的东西需要购买,只有少数的学生能够有一定的积蓄。
[关键词] 大学生群体消费观念财商培养
[中图分类号] F713.55 [文献标识码] B
大学生是社会中的消费主体之一,他们有着这个群体特有的消费意识和特点。大学生作为走在社会前沿的一代人,他们新型的消费观也必将备受瞩目,新型消费观可能从中衍生,并引导未来社会的消费主流。与此同时,他们一些超前的理财观念也渐渐引起人们的审视。理财作为一种技能也越来越被人们所了解,在以后的社会中,理财将作为一种作用不容小觑的能力,体现在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一、大学生消费的总体情况
在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社会全体的消费水平也在日益提高。目前,大学生已经成为消费群体中的一支“主力军”,其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从一定角度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将在一定程度上主导着未来经济的发展。
(一)大学生月生活费情况的结果反映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水平也日益提高。与以往相比,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逐年增加。这就意味着,大学生的消费基数在不断增大,消费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正在大学生消费领域中,我们发现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攀比消费、奢侈消费、炫富消费等。消费观念正确与否对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从月生活费的相关情况能从一个方面体现大学生在消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大学生月生活费总额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生活费水平集中在800~1500元这个区间内,生活费水平在800元以下的占样本总体的8%,1500~2500元的占14%,2500元以上的仅占2%。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大致位于800~1500元这个水平上。大学生生活费水平分布相对较为集中。
当今大学生越来越倾向于独立自主,也更加有意识地培养自身实践能力,正因如此,大学生生活费来源的渠道也越来越广。比如一些大学生在课余时间会去做兼职,一方面可以赚取学费,另一方面也锻炼了自身的实践能力。还有一些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获得了一定金额的奖学金或助学金,或者采取勤工俭学的方式来赚取生活费用并且锻炼自己。
大学生生活费来源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生活费来源还是以父母供给为主,但相比历年情形,大学生通过做兼职方式来赚取生活费也成为了一种趋势,其中22%的大学生表示曾有过兼职经历。4%的大学生通过奖学金助学金或得了一定资助,2%的人以勤工俭学的方式作为获取生活费的主要来源。
(二)大学生消费支出结构的调查
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也在发生着改变。总体来说,大学生消费的去向主要分布在食宿、购物、交际等方面。但相比较以往,大学生消费更加多元化,这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分不开。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主要消费还是用于餐饮食宿方面,这一比例占到总消费额的59%,总消费额的18%用于交际娱乐,在近年来,这一比重正有所增长。通讯网络费用占到大学生总消费额的13%,这一比例也正在逐年增长。此外,总消费额的10%用于教育学习。
(三)大学生的“预付消费”
当今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发生着改变,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不再囿于时间的框架,超前消费的形式也开始为大学生所接受,一些大学生也已经开始尝试“预付消费”。“预付消费”和超前消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超前消费具有很强的享乐色彩,是一种不值得推崇的消费方式。而预付方式是一种健康的新型消费方式,其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大学生对预付消费的看法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6%的大学生坚决反对预付消费,有33%的人对预付消费持无所谓的态度,26%的大学生认为预付消费要视家庭经济情况而论。所占比例最多的大学生认为,预付消费可以接受,但要引导其理性消费。
二、大学生理财的总体情况
大学是了解理财的起步时期,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阶段。大学阶段的财商培养和演练尤为重要,它将在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理财习惯。理财对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大学生完成财富累积、实现自身价值和投资目的是可以通过学习理财而实现的。没有科学、适当的理财,我们的生活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理财投资,对于精神财富相对富有,而物质财富相对匮乏的大学生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生活技能,也是一种锻炼自身适应社会的实践能力的途径。
(一)大学生对理财的认识情况
如何更好的理财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在大学生中也不例外。走在社会前沿的大学生已经开始对理财有一定的认知。甚至有些大学生己经开始尝试自己理财,接触一些简单的理财产品,通过自身实践来进行理财训练。
大学生理财目的的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显示,大学生最主要的理财目的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将来做准备。有23%的同学理财目的是盈利。17%的大学生理财是为了今后消费更合理。由此可见,大学生理财的最主要目的是提高有效管理金钱的能力,为以后的理财道路打下基础。另外,由于大学生可利用资金较少因此也有部分大学生希望通过理财获得盈利,改善生活。
大学生对理财产品的认识情况
图6反映了大学生对理财产品的认识情况,由图可知,有71%的大学生只知道有哪几类理财产品,具体不了解。15%的大学生一点也不了解,9%的大学生比较了解,而只有5%的大学生很了解,并且掌握一些投资理财方面的技术。以上表明,大学生对理财产品缺乏了解,理财知识欠缺,理财能力薄弱。若要提高大学生理财能力,应该提高大学生对理财产品的认知程度。
(二)大学生理财能力的现状
大学生理财已经不是新生事物,大学生理财的现状也将关系到大学生理财观的形成。作为“社会精英”的大学生,理财能力的培养也是尤为重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理财观,不仅有利于大学生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更有利于推进整个社会的理财进程顺利运行,社会经济蓬勃发展。
大学生理财能力自评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学生对自身理财能力的评价中,仅有8%的人认为自己已经具备很好的理财能力,73%的人认为自身理财能力一般,19%的人认为自己的理财能力仅仅是一般。认为自身理财能力一般的还是大多数,说明从大学生自身角度看,大学生群体的理财能力一般。
(三)大学生的理财需求
理财在近些年来形成了一股热潮,不知不觉间,理财已经成为了一个话题、一种趋势甚至成为了一项事业。大学生已经接触到了理财这个概念,然而要培养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就要清楚地掌握大学生的理财需求。
大学生对理财能力的重视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对理财能力的需求较大。有15%的人认为理财是一种生活必需的技能,73%的人认为理财的作用很大,仅有6%的人认为作用不大,6%的人认为无所谓。
另外,通过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一些大学生已经有了相对明确的未来理财规划,他们的理财需求较为明朗。他们表示,建立家庭账户体系,实现家庭现金管理是理财能力的一种体验。而对外投资理财要考虑到理财产品的风险度和自身的承受程度,合理规划资产配置,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和投资方法。
三、对大学生消费和理财中出现的问题的综合分析
经调查分析,从整体上看,大学生消费比较理性,但也易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攀比心理、冲动消费、他人引导等。
(一)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的问题反映
1.消费差异性的体现。在此次社会调研中,我们发现大学生群体中不同学生的消费观念也不尽相同。在大学生月总消费量的统计中我们发现,76%的学生消费水平在800~1500元,仅有2%的学生每月消费在2500元以上,由此可见,大学生普遍能够理性消费,消费观念也比较正常,盲目攀比,追求奢华的现象只是个别存在。另外,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农村和城镇群体中。这一现象也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城乡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不平衡。
2.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也比较大。大学生普遍能理智消费,其在消费中各项支出分配为59%用于食品开支,13%用于通讯网络,18%用于休闲文娱,10%教育学习。由此可见,大学生消费分配比较合理,大部分的消费用于食品支出。同时,相对于近几年来的消费结构,大学生在休闲文娱方面的支出正逐年增加,这也体现出大学生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消费。由此体现出大学生消费心理较为积极,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存在较少。
(二)大学生的理财观念的问题反映
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特殊,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大学生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和理财也会受到很大的制约。因此我们首先对大学生可支配费用进行调查并整理如下数据:91%的大学生表示对可支配费用的结余不满意,一般大学生的可支配收入只占全部生活费的6%左右。
其中,我们也对大学生如何理财进行了问卷调查,有93%的同学基本局限于将生活费活期存入银行,只有6%同学进行了理财投资。由此我们发现大学生理财存在如下问题:
1.理财观念薄弱。家庭或者是奖学金、助学金的资助是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生活费得来源,生活费的用途也普遍局限于把将钱存入银行,支付生活费的开销。不但花钱没有计划,甚至有的大学生奢侈浪费,缺乏创造财富和运用财富的观念,不能够深刻了解理财产品。因此,他们的理财意识相当匮乏,甚至可以说并不具备应有的理财观念。还有同学认为理财就是炒股,基金,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风险过大,这些都是对理财的误区。
2.资金结构安排不合理。大部分学生在新学期开始时,或者把生活费全部以活期存款的形式存入银行,不考虑其他的投资渠道;或者把钱大量投资于风险较高的金融产品,不能很好地规避风险,行情不好时往往会带来较大损失,导致以后的生活费也没有着落。由此可见,大学生理财还存在着较强的主观随意性、极端性。
针对大学生理财问题我们认为大学生应该合理制定投资计划,加强理财知识的学习,了解更多适合的理财产品。虽然大学生面临的经济局限较多,而投资理财产品收效又较低。但是大学生仍旧可以通过深入学习理财投资,合理规划个人可支配收入,掌握理财技巧,不盲目追求过高的收益,最终获得投资理财的益处。
[参 考 文 献]
[1]丁妍华,杜玮璐,李晓伟,李莹莹.当代大学生消费理财现状调查与分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16)
[2]荣海平,武伟强.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J].商业经济,2014(22)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大学生尚且不是独立的消费者。据相关调查显示,有85.4%的学生“主要经济来源”来自于家庭的资助,有6.1%的学生是通过银行贷款,2.4%的大学生通过助学金来维持开支,而仅仅只有3.7%的大学生是通过勤工俭学来维持大学的开支的。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有敏感的消费需求,但是基于在经济上尚未独立自主,使得大学生的消费选择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大学生的消费观是以传统理性占主导地位,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借贷消费或超前消费这样的新型消费观正在慢慢被大学生所接受,有三分之一的大学生使用过信用卡,有的大学生还同时拥有好几张不同银行的信用卡。随着互联网的普遍,许多大学生会选择淘宝网、当当网或一些团购网站来进行网上购物。大学生选择网上购物是因为网络上所售的物品比实体店的便宜,且能送货上门,较为方便,所以网购已经成为许多大学生的主要消费方式之一。虽然每个大学生的消费情况不同,但大部分学生每月消费金额集中在500―2000元左右,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整体消费水平要低于城市的学生,大学生主要生活学习来源是家庭资助,家庭经济状况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
学习消费主要包含学费、书杂费、考证花费、培训和电脑消费等。由于专业不同、学校类别不同,大学生的学费也不相同,大部分学生的学费集中在4500元~12000元之间。书杂费包括大学生自己专业上的教材、参考书、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等级考试书目。近年来,大学校园出现了“考证热”的现象,许多大学生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校外考试,例如雅思、托福、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考试、公务员考试等等。为了学习各种实用的技能、增加自己在就业竞争上的筹码,许多大学生对考证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其相应的报名费、培训费、资料费等价格都不低,这无疑加大了大学生在学习上的消费。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脑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电脑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大部分大学生在家庭的资助下购买到电脑,有极少部分的大学生是通过省吃俭用、兼职赚钱或是奖学金来购买电脑的。
休闲及娱乐消费包括了大学生的休闲、旅游和娱乐上的消费。大学生在休闲时间会上网、阅读休闲娱乐类或者实用类的杂志、KTV、打台球等等。在寒暑假和国庆等假期,许多大学生会选择外出旅游来度过。
在人际交往方面,大学生经常通过手机、互联网等现代通讯工具作为自己人际交往的工具。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拥有手机,手机费用也占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费用的一部分。由于大学生活相对于高中生活更加的自由,部分大学生会出于真情流露或消除寂寞而谈恋爱,且在恋爱方面也投入了相当大的资金,这些资金主要源自于自己的生活费。有些大学生会通过请客吃饭等方式来拓展自己的人脉关系。
二大学生的消费特征
第一,大学生在消费上带有知识性。大学生在消费上带有知识性表现在购买电脑、手机等价格较高的电子产品的时候,会在购买之前就查找更多的相关资料,比父母更加了解这些产品的功能和操作技能,最后再根据各种产品的特点来选择自己需要的产品。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健全,我国大学生对消费权益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当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时候,大学生会懂得使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二,大学生在消费时追求时尚性、潮流性。大学生处于青年期,对于新鲜的事物较为好奇、敏感,且易于接受。在大学生消费决策的过程中,常常会表现出对于流行时尚和前卫的追求。大学生已经成为了时尚的主流。对于消费,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挣钱,而不是省钱,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赞成分期付款和贷款消费这样较为前卫的消费观念。
第三,大学生购物带有冲动性。大学生的消费是在一定心理因素的作用下进行的。大学生处于生长阶段,心智还未完全成熟,所以在消费时常带有盲目性和冲动性。大多数大学生为独生子女,生活条件和环境较为舒适,心理应变能力较差,往往会受到身边环境的影响,会因为一句话、一个动作或一些信息而兴奋、冲动起来,在消费过程中表现出情绪化的倾向,产生了冲动性购买的情况。例如现在流行的网上购物,很多大学生反映自己常因为网店推出的优惠或限时特价等活动而缺乏理智的购买了许多物品。
第四,大学生消费缺乏计划性。大学生虽然在经济上面还没有完全的独立,但是他们已经具备了独立购买的能力。在购买许多物品时,大多数学生已经不再征求家长的意见,在购物时能根据物品的质量、品牌等因素来进行选择、购买。但是大多数的学生在消费之前并没有进行理性的计划,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个合理的消费计划,而是随着自己的临时决定而购买物品,很多学生会花钱买了许多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更有部分学生因为没有计划性的消费而变成了“月光族”,甚至是负债。
第五,大学生消费带有攀比、炫耀心理。有些大学生的消费并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学习、生活需要,而是想用较高的消费档次在同学面前进行炫耀、攀比。为了显示自己来自一个富裕的家庭,有的大学生购买昂贵的名牌服饰,进出高级酒店,抽好烟,喝好酒,到处在炫耀自己的富有,以此来博取同龄人的羡慕,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理。但是这些炫耀、攀比学生的家庭并非都是十分富裕的,但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有的大学生甚至用父母辛苦赚来的学费去购买奢侈品,对学校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第六,大学生消费具有很强的从众心理。由于大学生的心智还未完全成熟,在接触到较多的消费宣传媒介后,极易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理,盲目的跟从消费。许多大学生在购买商品的时候,往往忽略自己的经济状况,只是一味的盲目跟从消费。例如频繁的更换最新款的手机;购买服饰的时候讲究名牌;吃饭讲究排场等。大学生盲目的从众消费心理和行为,无疑给家庭生活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带来更大的困难。
三对高校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消费心理和合理消费行为的建议
第一,做好大学生思想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形成正确的舆论。大学生从高中进入到大学,缺乏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危机感,再加上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导致了部分大学生出现铺张浪费、攀比、讲究名牌等不良现象。所以高校要及时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可以通过新生入学教育、思想政治课、宣传海报、校园广播、校报等方式,倡导大学生要采取诚实的、节俭的、平民的消费,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形成正确的舆论,在消费权益受到侵犯的时候,能够灵活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第二,高校开设关于理财方面的公共选修课程,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大学生进入高校,刚刚开始进行相对独立的生活,对于自己手上持有的金钱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有效的使用和管理。高校可以开设相关选修课程,指导大学生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促使大学生在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的规律后,能够合理安排、使用自己的金钱,让大学生形成理财意识。
第三,通过开展勤工助学和校园活动,在实践中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观。高校可以设立一些勤工助学的岗位,让学生体会到赚钱的辛苦和不易,使大学生在今后消费的时候能减少冲动,更加有计划性。高校也可以利用大学生的课余时间,举办各种校园活动,如辩论、知识问答、理财大比拼等形式,让学生在校园活动中逐渐形成正确的消费观,营造出良好的消费氛围。
第四,对大学生消费心理进行正确的引导,提高他们的心理自控能力。大学生消费中出现的问题不仅有外在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大学生心理上的不成熟,使得大学生常常对受到的外界影响失去自控能力,逐渐接受并形成了不良的消费方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进行正确的引导,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自控能力,对减少大学生攀比、炫耀、冲动性消费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五,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大学生的消费行为。高校可以针对大学生的消费问题出台一些限制性的规定。进一步完善奖、惩、助、贷制度,严禁获得奖学金或助学金的大学生利用奖学金和助学金去请客,要求大学生理性消费。高校还可以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可以开辟一些低消费场所,减少纯营利性的消费场所,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的栋梁之才,虽然解决大学生消费中所出现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大学生自身的配合与努力。但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问题会慢慢的被消灭。
参考文献
[1]杨雄.关注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
[2]夏海燕.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心理学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3(2).
[3]常洁.当代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及对策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1).
[4]刘艳,刘永胜.北京市大学生消费现状与特点分析[J].北京教育(高教),2012(2).
[5]赵阿妮.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8).
[关键词] 大学生 消费特点 社会原因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消费群体,有着不同其他社会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多数大学生是从进入大学开始,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消费自,其消费现状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当今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了解大学生消费状况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正确的消费观念,塑造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为了了解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消费情况,笔者选择了北京、上海、西安三个不同地区、不同高校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在研究方法选择上,一是网上问卷,设计了大学生的基本情况、消费情况和消费心理及动机等方面的问题,本次调查一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45份,回收有效率为80.6%;二是现场个案访谈,针对代表性的大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全面地了解其消费观念和消费倾向。
二、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1.多数大学生消费水平较为合理
近70%的大学生月消费水平在500元~1000元之间,在当今的校园生活条件和物价水平条件下,500元~1000元是可以支付正常的生活开销和购买适当的学习用具或材料的,月消费水平500元~1000元是比较现实与合理的。调查中也发现有些大学生月消费不超过400元,生活比较拮据,但也有月生活费消耗4000元以上的大学生,有约2%的大学生过着这种与大学生身份不相适的奢侈生活。然而,总体上现在绝大多数大学生消费普遍还是比较理性、合理的,有一定的自律性。即理性消费是主流,盲目消费是支流。
2.追求时尚的消费方式
大学生正处于追求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增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阶段。从调查结果可以知道,54.17%的大学生曾经通过互联网购物的经历,有10.42%的大学生经常网上购物,他们认为网上购物不仅方便而且便宜,所以比较喜欢网上购物;有31.94%的大学生称“没去过但想尝试”网上购物。淘宝网、卓越亚马逊、当当网等网上商城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新的购物场所。对新新时尚的追求,追求便利快捷的网上购物方式,是大学生消费方式新动向。
3.旅游消费日趋增温
同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大学生相比较,现在的大学生大都喜欢走出校园,出行旅游,融入大自然,开拓眼界,享受生活。据调查,有近80%的大学生都有外出旅游的热情和愿望,相对于上班族,大学生有更多充裕的可支配时间,“欣赏大好河山”、“增加阅历”、“锻炼自己的生存适应能力”等等都成为大学生旅游的多重目标。不过,由于大学生本身属于无收入人群,过多的旅行费用会成为大学生的经济负担,所以大多数大学生的旅游开支处于每学期100元~300元,旅行的方式也多为短途的“自助”游。
4.数码电子产品消费普遍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里,数码电子产品更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调查发现,82.57%的大学生拥有三件及以上的如手机、MP3、CD机、电脑、数码相机等的电子产品。其中,手机已基本成为大学生的必备品。而手机消费则成为数码电子产品消费的重中之重。据调查统计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在上大学之后更换过手机,接近10%的大学生换过两部以上的手机。
5.通信消费相对较高
由手机热引发的则是一股通信热,大学生的话费开始逐步攀高。发短信聊天,成为校园里流行的联络感情的方式。大三、大四的学生找实习和工作,手机更是不可或缺。手机的使用,的确给大学生带来了许多方便之处。但各种各样的短信娱乐套餐,GPS上网,便利之余也造成了部分大学生的不理性消费,据调查,有10%以上的大学生月手机话费达到一百元以上,但大部分大学生手机消费在月50元以下。
6.校外培训成为重要的开支项目
随着高校的扩招造成的就业竞争压力增大以及留学热的持续升温,为了通过学业考试、职业资格考试、出国留学的各类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课外辅导班是必不可少的。新东方之类的语言学校俨然成为大学生的第二堂。调查中有33.3%的大学生参加过课外培训班。并且,现在各类考试的报名费用都不菲,动辄上百乃至上千元. 而为了准备考试过关而花费的前期投资,更是超过考试本身的数倍。当问道“您平均每学期课外培训班的花费”时,有87.5%的大学生花费在200元~1500元之间,其中,300元~500元居多,更有2.5%的大学生每学期课外学习费用达到了2500元以上。为了增强就业竞争力,普遍大学生甘心对考证进行高额投资,以增加职场竞争中的筹码。
7.城乡大学生消费有较大差异
大学生的消费与家庭城乡背景有很强的相关性。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消费水平、消费观念和生活自立意识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从消费水平上看,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却大多数月消费额在500元以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月消费主要集中于500元~1000元。而且,来自农村和乡镇的学生中,几乎上没有月消费超过1000元的。大学生在对生活档次的追求上呈现较明显的城乡差异。来自城镇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开始追求有一定档次标准的生活,在“以经济为主”的基础上,开始考虑提高生活的质量。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以经济节约为主,朴实的生活,能省则省。
在消费意识观念上,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比来自城镇的在消费意识上更为成熟,更懂得节约。在调查“花钱时,首先想到的问题”时,63%的农村大学生想到的是“能省则省”,但在来自城市和乡镇的大学生中,回答能省则省的刚超过30%,仅占农村大学生比例的一半。而且,城市大学生还表现出在花钱时过于粗心大意,缺乏自身规划与节省。
就大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而言,也存在着农村城市大学生之间的差异。当问及“您是否愿意通过勤工俭学等方式供给自己的生活消费”时,接近96%的农村大学生表示“比较愿意或者非常愿意”,可见,农村大学生希望能够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的意识是比较强烈的,心智上较成熟,愿意为父母家庭减轻负担。而城市大学生这一比例仅为60%。而且还有10%的城市大学生表示“不愿意”勤工俭学,农村大学生中就没有表示“不愿意”的情况。城市大学生较农村大学生独立性差,生活严重依赖于父母,自主性不够强,缺乏主观能动性。在校园里,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往往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农村。
三、大学生消费的个案分析
个案一:晏同学、女、来自农村,北京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系2006级学生,平均月生活消费500元~700元。个人经济收入主要靠自己的奖学金和兼职家教挣得。平时花钱比较有计划,从未出现过超支的状况。高中开始离家住校,开始独立生活,当时每月父母定期给生活费,有多少就花多少。上大学后,现在自己挣钱,很少乱花钱。消费较为理性。过去上高中时,买衣服一类的东西,只要自己喜欢、价钱合适,就一定买下。而上大学后,很少买衣服一类的东西,即使逛街看到了喜欢的,只要不是必需的就不买。但需要的时候,买的时候也比较注重服装的质量,所以开始买一些有品牌的服装。日常的花费主要是用于饮食,基本上以食堂大伙食为主,偶尔与同学AA制外出吃饭。购买日用品也比较注意价格,倾向于买打折的商品。
个案二:张同学、女、来自城市,北京师范大学电子信息技术系2007级学生,月消费状况1000元左右。个人经济收入全靠父母支助。上大学后,开始独立生活。日常花费不太会计划。每一季度去买一次衣服,买的衣服都是自己认为好看、喜欢,同时也是有品牌的。喜欢外出逛街,一般按自己的兴趣买东西,看到喜欢的东西就买。喜欢节假日和朋友外出旅游,一般以一日游为主,自己带食物,一学期平均旅游开销500元左右。为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参加了周末课外培训班,主要学习英语,每学期的花销在800元左右,但这笔花费是家长额外补助。日常的花费主要还是用于饮食,吃饭以学校食堂大伙食为主,偶尔与同学AA外出吃饭。
通过以上两个个案分析可以知道,第一,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与其经济来源有一定关系。主要靠奖学金、助学贷款或兼职一类的大学生消费相对更加理性,他们深知挣钱不容易,经济上的独立、自给让他们更加会理财,购买物品的时候主要考虑自己的需要,而不是盲从或一时冲动,而且这一类大学生一般不会在消费上去和其他人攀比。自立性比较强,知道统筹规划花费,各方面处理比较均衡。第二,大学生的消费观与其独立生活的时间长短存在一定的联系。独立生活越长,比如年级越高或者以前有过住校生的大学生消费会相对有计划一些。刚开始独立生活的新生,对规划自己的消费生活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消费观相对更为模糊,对如何有计划的安排生活费处于逐步适应的过程,这也与大学生在开始大学生活的时候,缺乏相应的自理生活教育有关。
四、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1.缺乏合理的理财观,储存意识薄弱
在问道“您是否在攒钱”的问题时,有41.26%的大学生从来没有攒钱,有多少钱,用多少钱;仅有10.49%的大学生经常在储蓄。由于绝大部分的大学生经济来源来自父母,所以在保证不超支的情况下,多数大学生持有“有多少花多少”的态度,就没有想过要存钱储蓄,缺乏相应的存储意识。通过分析大学生每月盈余的情况可以发现,接近一半的大学生,每个月就没有盈余,属 于“月光一族”, 还有11.81%的大学生根本不清楚自己每月的支出状况。缺乏一个合理的理财观,生活上的开支比较随意,无计划性,月生活费也就是基本够花的情况下,储蓄意识必然更加淡薄。
2.消费盲目追求品牌
在调查“您是否有购买有品牌产品的习惯”时,总体而言,58%的大学生选择不在乎是否是名牌,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但是“品牌追求”与性别有一定相关性。品牌所代表的“质量”、“价格”以及“文化”的权威性,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有43.3%的男生选择“一定要买有品牌的产品”,而绝大多数女生选择看情况而定。有很大一部分男生买衣服、运动鞋一类生活用品时,非耐克、阿迪之类的名牌不可。
3.消费结构分配不够合理
大学生购买学习资料月消费在50元以下的占85.6%。而每月购买衣服的花费在50元~200元之间的占到了一半以上,超过60%以上的大学生每月花费50元~500元在娱乐上,有3%的大学生每月娱乐消费竟在500元以上。这些花费都远远高于大学生在学习资料上的开销。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多数人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质和个人形象。然而,大学生作为基本无自身收入来源的特殊消费群体,本身可支配的钱就有限,应该学会合理的安排,统筹规划,把钱主要用于生活必需品和学习上。
五、大学生消费现状的社会学分析
时代造成的大学生个性使然。21世纪是一个张扬个性的时代,大学生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从而其更具有个性。思想前卫,服装标新立异,行为没有顾及。笔者经常听到身边的同学说“今天心情郁闷,去逛街狂购了一把”;那边有同学说“偶心情不好,就买了一堆零食暴吃”,在当今这种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消费的时尚性、个性化、随意性的行为就不难理解了。
社会结构的变迁导致了消费手段的多样化。现在的大学生大都为80后群体,出生于我国经济剧烈转型期。人们收入不断提高,有更多的能力和财力进行消费。而目前的大学生,正好是这一历史的见证者,成为当代社会消费的重要力量。消费观念的改变使得他们更多地通过多种消费手段来体现自己的个性, 增强身份的自豪感,而丰富的商品供应恰好满足了大学生的这种愿望。
社会消费环境和媒体鼓动了大学生的消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需迅速发展带来了人们收入的明显增加,人们对生活平要求的提高,以及大众传媒广告的狂轰乱炸,已经促进消费者消费欲望的全面提升。当代人的消费理念已经促使其慢慢脱离了传统的消费轨道。大学生作为社会人,当然会不自觉地受到影响。
大学生的身份认同促进超前消费的发展。超前消费作为一种新式的消费手段在大学生中兴起并发展起来是有其深刻原因的。一些在校大学生不顾自己的经济能力而一味追求消费品的外在形式, 认为穿用越贵的东西越能体现个人的价值, 越能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人类学家弗里德里曼认为, 在世界系统范围内的消费总是对认同的消费。埃里克森指出, 在社会化的阶段中, 青少年时期特别注意观察和认识各种社会角色的意义, 学会扮演不同角色, 实现角色的自我认同,一些大学生消费心理还不够成熟,在这股新的消费大潮中,为了获得同辈群体的身份认同, 盲目的攀比,一位的追求品牌和高消费,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形成一种不健康的消费模式。
大学生群体消费的相互影响。大学生的群居性,使得参照群体的参照作用更加突出。在大学生中就有这样的现象,即并不是所有购买的东西都是自己需要的。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参照群体,当参照群体拥有自己没有的东西时,这是,自己就蠢蠢欲动了。每个人都是别人的镜子,每个人都会以他人的观点或评价来左右自己的行为。
六、关于改善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思考
1.培养增强大学生的理财能力
理财是一个人独立生活必备的能力。通过调查问卷及个案访谈可以发现,目前大学生,尤其是城市或刚开始独立生活的学生,理财几乎一团糟,缺乏合理计划资金,安排生活的能力。社会学者分析指出,21世纪的大学生不应该只有智商,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财商”,在大学时代就应该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为自己的现在和将来精打细算,为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学校可以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开设相应理财课程,增进大学生理财方面的知识技能。
2.提高大学生的自主独立性
许多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大学生,他们自主独立性较强,而依靠父母的大学生自主独立意识则相当薄弱的。目前,大多数高校都为大学生提供助学贷款,提倡大学生“借钱用,工作还”。因而,无论家庭条件如何,所有大学生都应该变被动于主动,从思想上摒弃依赖性,逐步学会自力更生,进入社会,一切都得靠自己。大学生应该在校园里磨砺自己的意志。
3.提倡勤俭节约,减少铺张浪费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生活也相应越来越好。但是,生活水平提高了也不能铺张浪费,目前大学生用于娱乐、购买衣物的费用远远高于用于学习的花费,这并非是好事。即使时代在进步,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在大学生中依旧值得提倡。
参考文献:
[1]冯琦刘颖:合理导向大学生文化消费――北京市大学生文化消费调查分析报告.统计教育, 2005(03).56~58
[2]钟寒婕等:南昌市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6).80~82
摘 要 大学生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当前开展体育活动的一个主要群体,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情况将直接影响到未来体育消费行为的趋向,其体育消费不再是一个简单而孤立的经济消费问题,它能够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在各种价值观形成时身心的健康发展。本文得出如下结论:体育消费已经逐渐成为浙江省“90后”大学生日常消费的一部分;浙江省“90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是在有限的选择和节制下进行理性消费;浙江省“90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内容已经逐渐由必需品向休闲型消费转变;浙江省部分“90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取向延伸到了著名品牌消费阶段。
关键词 浙江省 “90后”大学生 体育消费行为特征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根据浙江省“90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现状作为研究对象,随即抽取浙江省6所大学“90后”在读大学生,选定男生350名,女生300人,发放了650份问卷,收回了623份调查问卷,回收率95.8%。经过检查后,剔除无效问卷13份,有效问卷为610份,有效的回收率为93.8%。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查阅社会学、统计学、体育经济学、消费心理学、教育学以及与体育消费相关文献资料,按照调查的研究思路,将收集到的资料与之前的研究思想进行比较,调整新的研究思路,对资料进行初步分析。
2.调查访问法。在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时,随机抽取该校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主要内容包括平时的一些消费和体育方面的消费情况;在体育方面消费是否值得;一般在体育方面花钱做什么等;通过与学生的交谈后可以直接获取一部分相关资料,这对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调查起到补充作用;
3.数理统计法。在针对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方面采用数理统计法,通过排列各个因子的先后顺序来了解“90后”大学生对各种体育消费动机的需求程度。
二、结果与分析
本文在进行调查问卷过程中,将运动服装、健身器材、食品以及运动饮料等方面的消费归纳为实物型消费;将体育健身咨询以及培训、体育旅游以及购买体育门票、参加健身俱乐部培训、购买体育书籍和音像制品等方面的消费归纳为劳务型消费。
(一)浙江省“90后”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调查分析
体育消费动机主要指的是激发出一个人在体育方面进行体育消费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冲动,也可以说是通过直接动力直接促发一个人进行体育消费。
从表1可以了解到,男生大部分是把体育消费用在维系人际关系方面,用来扩大自己的人脉,锻炼并显示出自己能力的一种手段,女生在消遣娱乐方面所占比例多于男生[1]。通过访谈得知,女生很乐意花钱在体育方面,因为体育运动能够让自己拥有健美而匀称的身材,培养自身高雅大方的气质,这跟女生天生爱漂亮有直接关系,大部分学生将强身健体以及消遣作为最直接最外在的体育消费的动机[2]。他们在这两种体育消费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求实以及求廉、选择漂亮新颖等动机并存的特点,大学生的求廉动机在经济学上的表现主要是一种替代效应,指的是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选择体育消费品时更加趋向于便宜一些的消费品,如果不花钱就能够进行体育消费最好。
(二)浙江省“90后”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类型调查分析
体育消费行为主要体现在体育消费的过程中,在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过程中。体育消费结构主要是指大学生的各类体育消费在体育消费支出的总费用中所占有的比重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表2所示,经皮尔逊卡方检验,男生和女生在信息类体育消费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体育实物消费体育服装、运动器材以及体育劳务消费等方面也有着显著差异,因为男生都比较喜欢看体育比赛,比较关注体育信息,因此在这方面投入的精力较多,对于运动场地方面的要求并不高,大部分都是喜爱打篮球或是足球等一些室外项目,因为这不需要支付场地费[3];女生比较喜欢健美操以及游泳等项目,大部分的都是在室内或是一些专门的场地,但需要支付场地费。因此,女生在这方面的投入较男生多,男女不同的体育兴趣造成了消费内容上的差异性,大学生平时参加的体育活动次数比较少,没有规律性,想去就去,比较懒散,对于参加体育活动积极性不高[4]。通过调查结果表明,浙江省“90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主要是以实物型体育消费为主,这些消费结构与大学生现有的经济状况相吻合,也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明智的选择,把有限的资源利用在不仅能够满足日常生活,还能满足运动的体育服装上,把资源的利用率发挥到了最大。
三、结论
(一)体育消费已经逐渐成为浙江省“90后”大学生日常消费的一部分
目前,体育消费已经逐渐成为“90后”浙江省大学生日常消费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浙江省“90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是在有限的选择和节制下进行理性消费
浙江省“90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是在有限的选择和节制下进行理性消费对于运动服装的购买和参加各种健身活动以及观看现场体育比赛等,都属于享受性消费[5]。然而根据大家目前所面临的学业以及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这种娱乐性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一种对单调而紧张生活的一种调节,就像大家所期望的,穿着只是为了休闲舒适,健身是为了舒缓心情,他们花费小部分生活费用,追求简单快乐的生活方式是能够被大家所理解。
(三)部分浙江省“90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取向延伸到了著名品牌消费阶段
部分浙江省“90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取向延伸到了著名品牌消费阶段,大学生的消费与家庭的经济水平有着直接性的关系,不少学生家庭情况比较好,他们所追求的生活逐渐由丰富的物质生活转向了多彩的精神生活,他们为了彰显出自身的个性和喜好,随意在运动服装品牌中自由选择产品,这种追求高标准的生活品质行为在消费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攀比心理,衣食住行都要追求名牌,最终过度的消费成为了家庭的负担,因此,家长与老师都需要理性的看待大学生体育消费的负面影响,要指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理性消费,尽量避免这种炫耀性的盲目消费与超支消费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宇,罗雯,李艳翎.体育消费中的符号消费及体育消费分层[J].体育与科学.2012(01):14.
[2] 张杨.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特征及其经济学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08):15-16.
[3] 孙维鹏.“90后”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J].知识经济.2011(11):18-22.
关键词:网络借贷;大学生;风险防范
P2P 网络的贷款 ( peer to peer lending) 是指个人通过网络平台相互借贷,是网络金融的一个重要分支。P2P网络贷款2005年产生于英国,2007年进入我国并取得了迅速发展,截至2015年底,我国目前存在的网络借贷平台一共有2594家,全年网贷成交量达到了9823.04亿元,相比2014年全年网贷成交量增长了288.57%。[1]作为新的金融平台,P2P网络借贷有着程序简单、申请门槛低、方便快捷和多样化的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大学生消费需求旺盛但是经济来源不足的矛盾,获得了在校大学生的广泛青睐,但是由于网贷平台缺乏对资金流向的监管,大学生自身的经济收入单一,抵抗借贷风险的能力较低,就导致了诸多的问题和隐患。2016 年3月9日晚,河南某高校的一名在校大学生小郑沉迷,冒用或借用同学身份信息通过校园网贷借款,欠下60多万元巨款,导致债务缠身,最终无力偿还选择在山东青岛跳楼自杀。这一事件让校园网贷存在的问题浮出水面,也引起人们的思考,面对大学生参与P2P网络贷款的情况,政府和学校都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采取多种措施,做好规范和疏导。
一、当代大学生参与P2P网络贷款的现状
(一)当代大学生对P2P网络贷款的接受程度高。随着网络的普及,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也发生着很大的改变,当代大学生热爱新鲜的事物,消费欲望也比较强,但是经济来源单一,经济收入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消费行为,而网络P2P平台的出现以其门槛较低、贷款方便、还款灵活的优势,迅速占领了大学生市场。根据速途研究院2015年10月15日的《2015年大学生分期消费调查》显示,在商品具备可分期消费的前提下,61%的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分期付款的方式消费,并且网贷消费市场已经有了一批忠实的用户,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群体中,有92%的学生表示会在毕业以后继续使用网贷消费。[2]另据腾讯科技《企鹅智酷》针对7932名大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有21%的学生正在使用网络贷款,将近50%的学生有尝试网络贷款的想法。[3]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于P2P网络贷款消费及分期消费的接受程度已经比较高。
(二)大学生参与P2P网络贷款多数用于个人消费。据腾讯科技《企鹅智酷》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网贷用途多是购买数码产品,参与网贷的的学生中62.2%的大学生是分期贷款购买数码设备;30.5%的学生用于游玩、衣物、餐饮等消费,只有7.3%的学生用于交学费和创业等。笔者针对河南一所学校的做过调查,该校参与网络贷款的55名学生中有48人是网上消费分期付款,均是网上购买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产生,所占比例是87.27%。[4]从这些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网络贷款绝大部分是用于购买电子产品的消费。
(三)大学生参与P2P网络贷款的形式多样。目前涉及到高校的P2P平台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购物消费网络分期付款,其中包括“分期乐”、“分期贷”、“趣分期”、“手机分期”、“淘宝分期”、“蚂蚁花呗”等网络分期付款平台,涉及这类网贷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因为购买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风险较低;另一类是分期现金贷款,其中包括“爱学贷”、“名校贷”、“花儿朵朵”、“分期贷”、“支付宝借款”、“支付宝白条”,“拍来贷”、“速溶”等网络贷款平台,放款额度不等,但平台间差异不大。其中,“趣分期”,“乐分期”,“拍来贷”,“速溶”一般做长期业务,最短还款期限一般在三个月左右,相对正规,较为流行;“拍来贷”,“速溶”等平台则相对较为混乱,手续费高且学生借贷金额经过各级的层层留扣,真正拿到手的本金金额要比合同约定金额少很多,风险很高。
二、当代大学生参与P2P网络贷款存在问题
(一)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消费习惯的养成。大学生是特殊的消费群体,好奇心强,虚荣心强,追求时尚的欲望强烈,通过网贷购买不断更新的电子产品刚好能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虚荣心。同时,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尤其是个别媒体大肆宣传“花明天的钱,园今天的梦”的消费理念,当代大学生中超前消费的思想较为盛行,网络贷款平台正式看中了这一点,才一再降低标准,吸引大学生参与网络借贷。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容易养成大学生攀比消费、追风消费、享乐消费的不健康消费习惯。
(二)P2P贷款平台审核贷款程序过于简单。随着网络贷款平台的迅速发展,不同贷款平台之间竞争加剧,面向大学生放款的标准一再降低,不少平台只需要学生在平台上注册,凭借身份证和学生证即可,甚至根本不需要面签就可以轻松获得金额从几千到上万元不等的贷款,这也就造成了一些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利用自己的身份从不同的平台开展借贷或者利用不同学生的身份从同一平台借贷的现象。河南高校的在校生小郑之所以能够一人贷款60万元就是由于贷款平台审核过于随意造成的。
(三)P2P贷款平台对贷款资金去向缺少监管。大学生在P2P平台上申请贷款是,只要基本条件符合,贷款用途按照系统自动生成的选填即可,至于大学生贷款的真实用途,平台基本不会审核,更不会事后的跟踪,这就导致了大部分学生的贷款都是用来购买电子产品、化妆品、游玩等享受消费上。P2P网贷平台发展校园贷看中的就是大学生人数多、消费需求的旺盛、个人素质偏高、信用较好的市场实际,可是他们却忽视了大学生资金来源有限,还款能力较弱的情况,在利益的驱使下,部分平台有款就放,根本不考虑资金的流向,缺乏对贷款大学生的有效监管。
(四)校园贷款分期利率低,但实际利息较高。网络贷款平台基本上都是实行的分期利率,大学生缺乏足够的金融知识,容易受到低分期利率的吸引。据统计,贷款平台的月利率普遍在0.99%至2.38%之间,就如月息0.99% ,实际最终的年利率超过20%,比银行借贷利息高出很多。[5]部分网贷平台不允许大学生提前还款,必须按照合约分期还款,这样贷款人最终需要还款的金额往往要超出贷款金额很多,而一旦贷款人无力偿还,贷款平台则会利用一些手段进行恐吓、威胁等各种逼债手段,当今大学生们网贷所面对的风险非常严峻。
三、多措并举防范大学生网络贷款风险
(一)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网络贷款是一个新生的事物,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大学生参加P2P网络贷款的情况,高校要深入的分析,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针对贷款消费的学生要加大对其消费观念的教育,引导学生科学消费、理性消费,合理消费,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和理财观;对于贷款用于创业的学生,学校要积极宣传国家的相关帮扶政策,鼓励他们采取正当的、合法的、风险较小的方式筹集资金;针对贷款用于交学费的困难学生,学校应该完善资助体系,开展针对性的帮扶工作,减少困难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贷款的可能性和数额,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目前P2P网贷风险已经成为高校安全的隐患之一,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自律能力、辨别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生活观、理财观是防范校园网贷风险的必要措施。
(二)高校要主动建立家校联系,掌握学生实际情况。家长是在校大学生的监护人,也是最了解学生成长过程的人,高校应该建立有效的家校联系渠道,深入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和学生的生活习惯,同时及时关注学生的消费情况,对可能出现的消费问题做充分的调查和准确的判断,及时联系学生家长,共同做好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工作,防范校园网贷的风险。
(三)高校要完善相关制度,加强校园贷的监管。校园贷的业务推广主要依靠学生来进行,高校要完善校规校纪,从制度上明确规定禁止学生校园贷业务,从源头上防范校园贷的风险。在监管工作方面,高校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职责,加强学生自身的自我管理,掌握学生的实际状态;在宣传途径的管控方面,学校要要组织人力物力定期清理网络贷款平台的各种小广告、宣传单,清除其校园内部的纸质宣传平台,净化校园环境。
(四)金融、司法、工商等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P2P网贷平台目前虽然是归银监会负责监管,但是缺少具体的监管措施,在立法和司法方面也基本上属于空白阶段,这也是网贷平台迅速发展、跑马圈地的重要原因。针对在校大学生的校园网贷款门槛低,对学生的诱惑性大,潜在危害也大,但这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我们不能人为的去遏制,只能依靠金融、司法、工商等相关部门尽早完善监管措施,建立行业标准,提高网贷平台的准入门槛,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网贷平台的放贷行为,取缔不正规的网贷机构和平台。
参考文献:
[1]2015年中国网络借贷行业年报[EB /OL].中国经济网.2016.1.
[2]王东静、张社争.大学生网贷消费心理探析[J].榆林学院学报.2016(4):97-100.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 教育 建议
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整体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消费是整个社会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生既是特殊消费的群体,又是未来经济建设的主力,因此,其消费观念及行为对自身及社会经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广大在校大学生受社会环境、不同观念、家庭条件的影响,其消费内容、结构、方式都出现了很多新特点,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深刻的问题。为避免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偏差出现和不良消费行为产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消费行为,对于社会和个人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大学生消费的新特点分析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现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今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对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消费观念,可能会影响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完善密切相关。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现状主要表现在:
1.无计划超前消费
消费的基本原则是合理分配开支,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于家庭,也有一部分学生通过打工赚取生活费、学费。但是对于刚刚拥有消费自,脱离父母管理帮助的大学生而言,面对一次性获取大量可以自由支配的钱,许多大学生不会去制定消费计划,而是冲动消费,在生活费刚刚拿到手时便盲目使用,而期末或月末时生活费紧缺,不得不靠借钱或是再次向家长要钱来支撑之后的生活。
大学生思想超前,消费也选择超前方式,一些适合于一定经济基础的消费方式如:银行贷款,分期付款,信用卡透支等新的支付方式已成为大学生消费的重要选择。忽略自己的还款能力,只盲目消费。大学生以学习为主,即使有些大学生利用闲暇时间打工挣钱,这些钱也并不能成为大学生超前消费的经济支撑,所以大学生不合理无计划的超前消费,最终还是由家庭负担还款任务,这无疑为家庭经济带来了一定压力。有些家庭经济条件本身就不高的大学生,为了还款甚至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2.盲目攀比造成浪费
大学生思想前卫,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敢于创新,有着独特的时尚观念。但是有些大学生为了追求时尚、盲目消费,甚至为了追求时尚不顾自身现实状况,四处借债用于名牌服饰穿着、手机更新、电脑换代、吃请应酬和恋爱花费上。
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父母宠溺,在外面也无法忍受一点苦累,所以为了自身享受,认为父母付出是必要的,无视奢侈浪费,只追求生活上的享受。不考虑家庭状况,盲目与他人攀比,比衣服比鞋子,比手机比电脑,比吃比喝,就是不比学习。还有些大学生,家境不是很好,但是怕被人看不起,因此总是与人攀比消费。久而久之,追求时尚、盲目攀比必定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学习等各方面,最终成为阻碍大学生发展的重要障碍。
3.消费结构不合理
大学生合理的消费应当是以基本生活和学习消费为主,兼顾休闲、人际等其他消费。如今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消费的内容多种多样,大学生的消费也日趋多样化。除了正常生活费用(必要的吃,喝,住,行,穿)外,还怎加了许多新的消费项目,包括通讯费用,旅游费用,恋爱费用,交际费用,娱乐(网吧,KTV等)费用等。大学生各种不必要的支出越来越多,逐渐超过必须生活费,尤其有些不必要的支出不仅不利于学生发展,还会阻碍学生发展,带出不良风气,影响校风。
二、大学生不良消费的原因探讨
当代大学生出现上述不良消费倾向受到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以及大学生自身特点因素的影响。掌握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原因是找出相应的对策的重要前提。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原因:
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处于半社会化状态,与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大学生消费行为受到社会风气影响,同时大学生与社会中其他群体交往,共同生存,因此也受到其他群体的影响。
当代社会,人们的价值观观存在各种偏差,包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受这些思想影响,大学生难免会有错误的消费观念和不良的消费行为。受拜金主义影响,有些大学生会产生金钱至上的思想,认为通过金钱,通过消费水平可以把人分出高低档次,为了表现自己高人一等,导致奢侈消费,盲目攀比的情况屡次发生。受享乐主义影响,大学生无计划消费,只顾眼前享受不计后果,不考虑家庭承受能力。
2.家庭消费观念的影响。家庭的消费观念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就如灯塔般,指引着大学生消费观念和行为。由于经济状况较好,很多家长本身消费观念就有错误。有些家长本身就会有攀比消费的行为,那么在大学生自己支配生活费时就会有攀比的陋习;有些家长本身就是享乐主义,生活上又奢侈浪费,那么大学生看惯了便学会了,自己消费时也不会有顾虑。如今独生子女居多,家长娇生惯养,总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大多数家长本身经历过穷苦,不愿孩子经历,总想把最好的都给孩子,因此很少对孩子进行消费教育,忽略了对孩子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大学生在自己管理生活费,独立消费过程中,因为不良消费行为导致的财政赤字,许多家长不仅不教育纠正,还会积极帮助填补赤字。由此观之,家庭消费教育对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有重要影响。
3.当代大学生是随着我国大众传媒事业的飞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大学生因身处高校,接触传媒的渠道比较通畅。大学生作为消费的主体,难以避免的会成为商家的目标。为了刺激大学生消费,商家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宣传广告,通过明星效应,利用明星号召力宣传,或是电视电影及演出广告植入等。大学生每天看到各种宣传,容易冲动购买,往往很难拒绝诱惑。
三、对大学生消费教育的建议
为引导大学生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念,改变不良的消费行为,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要改善社会整体的消费观念,建立积极的良好的消费文化市场。国家相关部门重视对社会上不良消费场所的监管控制,在必要的情况下采取强制措施取缔不良消费场所。重视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节约教育,在提高全民节约意识的前提下,帮助大学生改变奢侈浪费的不良行为。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改变全民消费观念,使大多数人能意识到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的弊端并自觉避免,为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做出正确的示范。
其次,家长应该教导大学生正确的理财观念,在日常生活中,适当的指导大学生独立规划一笔生活费用,并帮助大学生按预期规划使用这笔生活费用,从而是大学生在独立消费过程中有计划的消费。家长应该改变对孩子溺爱的习惯,不要对孩子的一切需要无条件给予,要通过语言告知大学生,要勤俭节约,不能奢侈浪费,并且要让大学生了解生活的不易,不要盲目消费,并且经常向大学生询问近期消费计划,支出情况,给出合理的建议。家长不要通过金钱刺激诱导大学生实现某些目标,更不要以金钱代替对大学生的关心,金钱不会使大学生有更好的发展,只要满足基本生活学习的需要,其他多余的支出只会让大学生迷失,产生不良消费行为。
在学校方面,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调查研究,通过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准确了解,科学的,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消费教育,使传授给大学生的消费知识能够切实有效。学校要在准确掌握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前提下,重视对大学生的消费教育。
(一)树立正确价值观,消费观的教育
高校教育要重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通过对大学生科学系统的消费教育,道德教育,使大学生避免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侵入思想,让其了解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中华美德,从而促使大学生自觉抵触不良思想,克服不良消费行为;另外,高校还应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
(二)理财知识教育
大学生无计划的消费等不良消费行为产生,往往是由于缺乏理财知识,无法正确规划自己的开支。有些家庭,家长本身缺乏理财能力,更无法授予大学生理财知识,一次高校要重视对大学生的理财教育,弥补大学生理财知识漏洞。通过向大学生传授理财知识,使大学生能够有计划的消费,避免盲目浪费,出现财政赤字等问题。高校可以以讲座的方式定期向大学生传授理财知识,也可以开展相关课程,长期对大学生进行理财教育。
综上分析,大学生的消费观、消费行为是对大学生生活风貌的集中体现,大学生消费观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因此,关于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研究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培养正确的消费行为,对于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及社会发展都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冰.浅析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0
[2]韩慧娟.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探析[J].教育探索,2010
[3]何艳.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成因与对策探析[J].镇江高专学报,2008
[4]甘再清、王静梅. 当代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及其对策初探[J].消费导刊,2008
[5]杨丽艳.高校大学生不良消费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商业现代化,2008
[6]李素云.大学生不良消费现状及消费道德之重构[J].商业现代化,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