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空气质量现状范文

空气质量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空气质量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空气质量现状

第1篇:空气质量现状范文

关键词:城市空气环境;大气污染;空气检测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to improve the air quality of the urban environment condition increasingly become the people's livelihood of social concern. As the urban population intensive,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a lot of fossil fuel consumption, high density buildings and against the spread of pollutants, air pollution is very serious problems. This paper aims to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rban air environment, and put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and improve air detection technology, and gradually improve the city air environment the concret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the city air environment; Air pollution; Air monitoring

中图分类号:TU99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概述

城市大气污染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已被各国政府高度重视。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高峰期,城市空气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加强了对环保工作的力度,颁布并采取了一些大气污染的政策和措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从总体来看,环境污染和破坏还没有完全被控制。近年来,汽车尾气排放的NOx、CO及随后形成的光化学烟雾,使得许多大城市的空气质量恶化。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关系着整个地区甚至国家的居民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所以在全球受到普遍关注,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不断改进空气监测技术,及时了解当地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和提高空气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

2 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的现状

2.1 我国城市空气的状况

我国实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规定了10项污物(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氮、臭氧、铅、苯并、芘、氟化物)不允许超过浓度限值。根据2010年环境状况公报,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上变化不大,部分污染较严重的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劣三级城市比例下降,但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城市的比例也在降低。总悬浮颗粒物或可吸入颗粒物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部分地区二氧化硫污染较重,少数大城市氮氧化物浓度较高。酸雨区范围和频率保持稳定,酸雨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0%。

2.2 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特点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正在加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由于缺乏环保认识,加上环境监测和整治技术落后,近几年大气污染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具体而言,我国城市大气污染具有如下特点:

(1)由于城市人均绿地面积小,人口密集,大气中的细菌含量高。个别城市街道每立方米空气中含菌量达数十万个,商场每立方米空气中含菌量达数百万个。

(2)据环境公报,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恶化的趋势有所减缓,总悬浮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部分地区二氧化硫污染严重,少数大城市氮氧化物浓度较高。在调查的341个城市中,64%的城市总悬浮颗粒物平均浓度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中101个城市颗粒物平均浓度超过三级标准,占29.2% 。

(3)由于前几年一些小城市和新兴城市,在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没有把环境保护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搞粗放经营,浪费资源,耗能过大,污染严重。尤其是二氧化硫和悬浮颗粒物严重超标,甚至出现了酸雨情况。

(4)随着城市机动车辆的迅猛增加,我国一些大城市的大气污染正在由煤烟型向汽车尾气型转变。有资料报道,在我国多数大城市中,机动车排放造成的污染已占城市大气污染的60%以上。以上海和广州为例,上海机动车排放污染分担率 CO为 86%。NO为 56%;广州 CO为 89%,NO为 79%。

3 城市空气环境监测的技术研究

3.1 我国城市空气环境常用的监测技术,建立混合型的空气监测系统。

目前国内城市空气监测主要有三种监测方式:一种是五日间歇式采样监测方式,主要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使用;一种是24小时连续采样—实验室分析监测系统,相当一些三、四级环境监测站进行本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时采用该系统;还有一种自动监测系统新技术,国内大多数重点城市环境监测站采用该系统。为提高空气监测的准确性,降低监测成本,因此城市应建立混合型的监测系统。

3.2 提高监测质量,优化调整城市环境空气监测点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和产业结构布局的不断优化、调整,许多城市在城市环境、城市建成区规模和人口数量、分布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因此城市环境空气监测点位应进行调整优化,在监测点位选择方面注意以下问题:

(1)优化点位的确定一方面要着眼于城市长期发展,统筹兼顾;另一方面又要充分考虑空气监测对区域环境相对稳定的要求。

(2)环境空气点位优化监测要尽可能与其他环境空气监测工作结合起来,提高数据利用率,避免相似监测工作的重复。

(3)摒弃城市建成区边缘地带污染较轻的观念。

(4)在监测期间要细心勘查点位周边环境,防止突然出现局地污染源,影响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5)优化监测点位的选取要目的明确、方法得当、考虑周全,确保点位符合空气自动监测要求。

4 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4.1 加强城市空气监测,从源头控制污染源。

提高城市空气监测技术,加强检测预报,利用公众舆论监督,天天预报,给主要大气污染源的工业企业增加压力,同时唤醒全民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关注。控制交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治理交通污染源首先要确定城市规模,控制人口数量;其次要控制车辆数量,尤其是有把摩托车出租车数量控制在适量水平,不应任其发展;最后还要推广无铅汽油和推广汽油车电子控制燃油喷射技术,对车辆能源进行改革。

4.2 合理城市工业布局,减少工业生产对城市空气的污染。

即使达到国家规定的废气排放标准的工业企业,其气体排放物仍对大气有一定的污染。所以,在旧城改建和新城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包括主导风向和地理环境。在工业企业选址时,从大气影响方面考虑,应注意:(1)根据城市的主导风向,厂址应选在下风向;(2)厂址应选在空气流畅,利于废气扩散和稀释的地方;(3)与居住区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的大小,根据卫生部颁发的防护级别标准执行。如氮肥生产企业属于一级防护企业,应与居住区有1000米距离,这之间应种植卫生防护林带。

4.3 搞好城市绿地规划,提高城市自身调节空气质量的能力。

绿色植物是天然的空调器,义务卫生防护员,搞好城市绿化是防治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生物措施。利用植物杀菌、滞尘、吸收有毒气体、调节二氧化碳和氧气比例等特性,减少城市大气污染,提高城市大气质量。搞好城市绿地规划应注意点(如公园)、线(道路)、面(居住区)绿化相结合,使整个城市绿地成为一个相互连接的系统,以充分发挥绿地的作用。

在城市绿化树种选择方面,应以选用对大气污染抗性强的本地树种为主,北方城市应考虑适当扩大常绿树种的比例,街道绿化也应考虑选配杀菌力强的树种配合主干树种种植。工业企业与居住区之间营造卫生防护林,卫生防护林带可起到过滤作用,减少大气污染,同时还可以部分吸收有毒气体。

参考文献:

[1]张继娟,魏世强.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现状与特点[J].四川环境,2006,25(3).

[2]张庆阳等.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有关研究[J].气象科技,2001(4).

[3]吴忠标等 .城市大气环境概论[D].化学工业出版社,207.61-65.

[4]姜罡.我国城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对策[M].许昌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8).

第2篇:空气质量现状范文

关键词:环境质量;调查;评价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了企业引进和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初具规模。随着近年来该区电子产业的“坚持承接产业转移与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相结合,承接电子产业转移的方式从过去的承接单个项目、单个企业,向围绕龙头企业聚集产业上下游关联项目的整体性、集群式承接转变”, 电子工业园区的建设迫在眉睫。但由于该区域尚未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对区域的环境承载能力不清楚,对今后发展过程中可能产生或出现的环境问题也不了解,由此可见,对电子工业园区的建设以及发展规划的环境可行性论证己成当务之急。为了完善电子工业园区环境管理,改善招商引资条件,实现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将对该市空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1.现状监测

2008年4月24日-4月28日,某市环境监测站对某市电子工业园区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进行了一期监测,本次监测时间为连续监测五天。

(1)监测布点

结合某市经济开发区电子工业园区周围自然环境和居民区分布情况和常年主导风向WNN,以环境空气敏感点为主,兼顾电子工业园区均匀布点性原则布设点位。本次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设2个监测点,具体监测布点见表1。

(2) 监测因子

本次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监测因子为S02、N02、TSP。

(3)监测时间及时段

监测进行连续五天采样,每天采样四次,采样时间为07:00~08:00、11:00~12:00、15:00~16:00、19:00~20:00。

(4) 监测和分析方法

严格按照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大气部分)中规定的原则和方法执行。

2. 空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 评价方法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评价,其表达式为[1]:

式中: ――i类污染物单因子指数,无量纲;

――i类污染物实测浓度,mg/Nm3;

――i类污染物的评价标准值,mg/Nm3。

根据污染物单因子指数计算结果,分析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论证其是否满足电子工业园区所在区域功能规划的要求,为项目实施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分析提供依据。

(2)监测结果统计与分析结论

根据监测数据,项目所在区域的大气监测统计评价结果见表2。

3.结论

第3篇:空气质量现状范文

关键词:接地装置;输电线路;质量控制;设备

0、引言

用电需求的快速增加,对电气设备的稳定运行提出了较高标准与要求。并且作为目前庞大的电力工程而言,一旦电气设备出现问题,所产生的维护费用较高,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可见,保证电气设备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接地装置作为目前影响较大的因素,为保险起见,需要满足改造技术的具体要求,强化改造工作。

1 影响接地装置质量的主要因素

(1)接地装置预埋的深度不够,焊接的质量不过关,垂直接地体的距离较小,不符合设计的要求。

(2)土壤电阻率偏高,没有按规程要求正确的选用降阻剂。

(3)接地的连接方式不正确,导致出现短路故障。

(4)接地网的接地线的导线横截面积不够,造成对系统的短路电流计算和分析的误差偏大,在热稳定校验时常常出现问题。

2 接地装置质量的技术措施

(1)设计论证阶段对远景短路电流分析要科学严谨。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2006 年实施的《中国南方电网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中规定:电网规划应坚持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适度超前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规划编制年限一般近期为5 年,中期 10 年,远期 15 年及以上等等,必须符合规定的设计深 度要求。110kV 等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的地网属于地下隐蔽工程,为了满足实用要求,计算出电流的稳定值,这样系统在发生接地故障流过短路电流时,接地线还 能够满足热稳定性的要求。公式为:

Sid≥(Ijd/C)td

式中,Sid为接地线路的最小值,mm2;Ijd 为短路时 流过接地线路的稳定值,A;td 为短路的等效持续时 间,s;C为接地线材料的热稳定系数,钢取70。

(2)强化施工过程质量管理和监管力度。在电力系统接地装置工程中,施工显得尤为重要。在接地工程施工时,施工单位项目的法人代表和监理人员要严格把关采购的材料和设备的质量,采取 三次检验制度,从采购到存放,再到进场施工的每一步过程都做到仔细检验,落实责任人,在最大范围内杜绝不合格材料的使用。

(3)工程竣工加强复测的检查。在一个工程竣工后,需要对其进行检验才能交给运行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在接受时,要向施工方索要以下的资料:接地装置的地下部分与安装纪录;施工图与接地装置接线图;接地装置的测试记录。拿到上述资料以后,就要根据图纸对施工设施进行检查。首先要对工程的外观进行检查,需要检查的项目有:接地导线的安装是否存在不完整和不连续,是否有破损,接地线的安装是否正确,与零线的连接处有无螺栓连接,在连接的地方是否按规定加装了弹簧垫圈。还要检查接地线的焊接情况,比如接地线通过墙壁和沟槽时是否安装了防护套管,在建筑物之间的部分是否加装了补偿装置,是否按照国家有关 规定涂装颜色等。外部检查只是一个方面,还需要对接地装置的工频电阻进行测量,以确定是否有接地电阻存在,但是雨天除外,因为在雨天测量会引起比较大的误差,有可能将不合格的接地电阻交付使用,埋下隐患。接地线会受到外力的损坏和化学的腐蚀作用,在长时间内有可能会发生断裂和损伤的现象,同时土壤的冰冻和干旱也会引起电阻的数值发生改变。接地线方式主要有十字型接地、垂直接地体、水平接地体等,它们的接地电阻计算公式分别如式(1)、(2)、(3)示,可作为检验的计算依据。

式中,Rc 为接地电阻值,cp 为土壤电阻率修正系 数,Cl 为几何尺寸修正系数,cs 为截面修正系数,S为截面积,L为几何尺寸,Im为雷电流幅值。

3 接地装置的远程控制设备设计

3.1 硬件总体设计

设备主要由以太网接口模块和模糊控制器模块两部分组成。设备上电后,使用双绞线网线接入现场交换机,远程领导或专家向施工现场控制设备发送现 场控制指令;设备中以太网接口模块利用单片机控制网卡的网络控制芯片自动实现远程控制指令的接收。模糊控制器模块负责对接收到的控制指令进行解析, 并调用单片机中的模糊控制程序,确定控制模式,然后控制 PLC 来推动现场电机组与受控设备工作。以太网接口模块采用一种廉价的8 位单片机接入 Internet 的解决方案。以太网控制器的处理器选用Winbond 公司的 W78E58B;网卡网络控制芯片选用 RTL8029AS;模块中选用EPM7128 芯片作为沟通单片机与PCI 设备间的桥梁,来帮助单片机完成与 PCI 设备间的通信任务;模糊控制器模块同样选用 Winbond 公司的W78E58B;PLC 选用三菱 FX1N-40MR-001。 3.2 控制设备的功能实现。

3.2.1 以太网接口通信

采用 TCP/IP 协议进行以太网通信,满足装置正常工作需要的基本功能。 以太网接口模块程序如图1 所示。

3.2.2 模糊控制方式

远程控制设备的关键设备是模糊控制器,该控制器的作用是进行模糊关系运算、输入量的模糊化、模糊决策以及决策结果的反模糊化处理等重要过程。模糊控制普遍采用两输入模糊控制,输入量的偏差 E 和偏差变化率EC 的计算公式为:

E=X-X0

EC=E(nT)-E[(n-1)T]=(Xn-Xn-1)/ΔT

式中,X 为参数的实时值,X0 为参数基准值,Xn、 Xn-1 为 n 及 n-1 时刻的参数误差,ΔT 为采样周期。无论是偏差还是偏差的变化率,它们都是精确的输入值,要采用模糊控制技术就必须首先把它们转换成模糊集合的隶属函数。应用 Mamdani 方法,把偏差 E 的变化范围设定为[-6,+6],使之离散化,构成含13个整数元素的离散集合{-6,-5,-4,-3,-2,-1,0,1,2,3,4,5,6},把在[-6,+6]之间变化的连续量根据需要分成若干等级,每个等级作为一个模糊变量,并对应一个模糊子集合或者隶属函数。在实际工作中,精确 输入量的变化范围一般不会是在[-6,+6]之间,应该将在区间[α,β]内的变量转移到区间[-6,+6]中,转换公式为:

根据操作者和专家在实验现场长期实践中的经 验和他们的控制知识制定出若干模糊控制规则。根据这些规则来执行模糊控制,需要通过模糊控制算法来求出合适的精确控制值。采用查表法来实现模糊控制得出精确的控制值,即根据事先建立的模糊控制规则表,利用 MATLAB 中 FUZZY TOOLBOX 工具箱对建立好的模糊系统进行形式化数学处理,得到被控参数 的模糊控制响应规则表。

3.2.3 PLC的输出控制PLC控制程序主要采用基于Window的FX/PCS-Win 软件开发。事先确定PLC输出点对应的受控设备,根据现场接地装置受控参数的机构工作表所确定的输入输出对应关系,编写各个受控参数的对应控制算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接地装置在大电流接地系统中对保护动作的启动有较大的影响,如果接地网不合格,尤其是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常常会对运行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也会造成接地事故的发生。因此在电力系统电网建设和维护的过程中,要重点建设接地装置,保障设备的质量。

参考文献:

第4篇:空气质量现状范文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3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5-0138-01

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是促进企业资源有效利用避免舞弊和浪费,避免或减少违规行为,实现良性循环、科学发展的关键环节,同时也关系到内部审计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如何加强内部审计管理与质量控制,提高审计质量,促讲审计成果转化、服务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既是新时期对内部审计提出的新挑战,也是我国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1目前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

1.1部分审计项目人员配置不合理,缺乏科学性特别是个别审计人员甚至审计组长的综合素质、经验、知识结构往往与项目的审计目标不相匹配,导致审计项目质量不高,审计成果不明显,甚至造成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期望值的下降。

1.2对现场审计缺乏适时有效的过程控制由于缺乏对审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致使部分审计人员在实施现场审计时,未按照内部审计准则的有关要求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从而导致个别项目出现了重大“漏审”现象,对审计形象造成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1.3现有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在质量控制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存在质量复核流于形式的现象,甚至在个别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方面出现了审计检查的“真空地带”。有时复核仅限于编制底稿人员是否签字、底稿要素是否齐全、报告结构和措词是否规范等方面。

1.4部分审计组组长、成员职责与内部分工不明工作量分配不均衡,能干的多干,不能干的少干,出现了所谓“能者多劳”的不合理现象,直接导致该实施的程序未考虑或者得不到执行;甚至相互推诿,工作不到位,造成重大事项遗漏等后果,直接影响审计质量。

1.5审计组在被审计单位进行现场审计时,现场审计信息反馈滞后各质量控制环节有关人员之间沟通渠道不顺畅,审计领导不能及时准确地把握现场审计动态。

2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

2.1优化整合现有审计资源,探索科学创新的审计组管理模式提高审计项目质量,选拔合格的审计组长是关键。在审计实践中,审计组长是审计组行政和业务工作的领导,是审计组与上级领导沟通的桥梁,对审计项目方案的编写和实施,审计组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的检查与监督,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以及审计报告的编写都负有全面责任。因此,审计组长的作用发挥好坏对审计组的工作效果至关重要。在选拔合格称职的审计组组长时,要先营造使审计组长脱颖而出的工作机制和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才环境。在用人上要摒弃论资排辈的传统做法,不搞点兵点将式指令性下达,真正做到不论级别重能力,不论学历重学识,推行竞争上岗。同时,实行相应的审计组长奖励约束机制。

2.2健全“审计日记”制度,记录审计项目的“运行轨迹”所谓审计日记是指审计人员以人为单位按时间顺序反映其每日实施审计全过程的书面记录。其要素包括:审计项目名称、审计人员姓名、审计分工、实施审计日期、审计工作具体内容等。其记载的审计工作具体内容应包括:审计事项的名称;实施审计的步骤、方法、过程;审计查阅的资料名称和数量;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和查证结果;其他需要记录的情况。审计人员应当真实、完整地记录审计日记,不得遗漏、虚构、隐匿、毁弃和随意删改,审计期间交审计组长保管。审计结束交相应质量控制人员保管,通过检查审计日记,审计质量考核人员能及时了解到每个审计人员的工作量,并为界定审计责任,评价个人业绩提供依据。除此以外,为详细了解各审计项目现场审计动态,审计组应及时将现场审计信息以书面形式上报审计部门,由审计部门质量控制人员对审计情况实施必要的协调和指导,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促进现场审计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第5篇:空气质量现状范文

中图分类号:R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11―0069―03

1 引言

中药指纹图谱全称为中药化学指纹图谱,是指中药材经过适当的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和仪器检测得到的能够标识其中各种组分群体特征的共有峰的图谱,是以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和药理学研究为基础,经化学测定或基因鉴定得到的某种或某产地中药及其制剂所共有的、具有特异性的组分群体(某类或数类成分)特征图谱或图像。中药的质量控制涉及到从原料到成品的每一环节,有其自己的特殊性。尽管在药品的质量标准中可建立多种检验方法,但由于中药尤其是中成药的成分十分复杂,现阶段不能做到对每种成分的逐一鉴定,而中药指纹图谱能比较全面反映中药中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与数量,尤其是在现阶段有效成分绝大多数没有明确的情况下,将能更好地表明中药的内在质量,大大提高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成为建立现代中药质量标准体系的核心。

2 指纹图谱分析技术的发展现状

目前获得指纹图谱的主要手段有:①色谱法:包括传统的薄层色谱法(T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②光谱法:包括紫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近红外光谱法;③其他方法:主要有x一射线衍射法、核磁共振法(NMR)、质谱法(Ms)、色谱联用技术和DNA指纹图谱。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和吉林大学、中国农科院特产所共同承担的“龙胆草等长白山道地中药材多维指纹图谱研究”取得突破。经专家鉴定,该项目为中药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其实验手段和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中药指纹图谱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国际社会对药品的要求是“安全、有效、可控”。近年来,指纹图谱技术被认为是中药质量控制研究的有效手段。指纹图谱是基于对中药物质群整体作用的认识,借助于波谱和色谱等技术获得中药化学成分的光谱或色谱图,是实现鉴别中药真实性、评价质量一致性和产品稳定性的可行模式,有着较为广泛的影响和应用。中药指纹图谱能比较全面地反映中药中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与数量,尤其是在现阶段有效成分绝大多数没有明确的情况下,能更好地反映中药的内在质量。目前中药指纹图谱已成为国内外公认的鉴别中药品种和评价中药质量的最有效手段。

3.1 我国中药质量控制的现状现行的中药质量标准,对中药材、中成药的质量控制是以传统的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来确定真伪,以理化鉴别评价优劣,只有少数药材对其1~2个指标成分进行检测和控制,但从传统的中医药观点来看,指标成分的控制难以真正控制中药的功效,尤其是复方制剂,检测任何一种活性成分均不能反映其所体现的整体疗效,中医辨证施治用的是药味而非某个化学成分。所以要控制中药的质量,不能只针对某几种化学成分,必须对方剂的物质群整体予以控制。这是中药与化学合成药品质量标准的根本区别。如何在现行的中药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增加现代核心技术是目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3.2 我国中药指纹图谱建立的重要性及相关法规

中药指纹图谱是中药鉴定及其质量控制的核心技术,它不仅是一种中药质量控制模式和技术,更是一种进行中药理论研究和新药开发的模式和方法。

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0年8月颁发了《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检测标准研究指导原则》,中药注射剂已强制实行中药指纹图谱质量标准指标,一批中药注射剂:注射用丹红(粉针剂)、注射用双黄连(冻干)、注射用辛芍(冻干粉针)18]、清开灵注射剂等相继建立了指纹图谱质量标准。2003年国家科技部将指纹图谱研究列入“十五”重点攻关专项。近几年国家攻关计划中“常用中药的品种整理与质量研究”项目的开展,已经对200余种常用中药的本草考证、来源、产地、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等进行了系统研究。

3.3 中药指纹图谱的发展及应用

中药指纹图谱的方法虽然很多,但色谱法仍是最主要的方法,尤其是TLC、HPLC、GC、HPLC\MS联用色谱技术,已成为中药分析中几种常规的分析手段。现将近几年来最常用的几种指纹图谱(色谱法)的应用加以介绍。

3.3.1 薄层色谱(TLC)指纹图谱技术TLC操作简便、快速、经济,且能提供直观形象的可见光或荧光图像,即较柱色谱多了色彩这一可比“参数”,并可进一步配合色谱扫描或数码处理得到不同层次轮廓图谱和相应的积分数据。尤其适合日常分析检验和现场检验。高晓霞等用薄层扫描法对10份不同采集地的何首乌样品的色谱图以峰高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获得的11个共有指纹峰构成了何首乌中蒽醌类和二苯乙烯苷类成分的TLC指纹图谱,用此图谱可快速有效地鉴别何首乌并评价其质量。在实际的薄层层析鉴别中,有时因中药的成分性质相近而难以分开时,还可以采用高效薄层层析法(HPTLC),该法采用更细更匀的吸附剂,因而提高了分离效果,使斑点小而圆,重现性增强,达到微量、快速和高效的目的。

3.3.2 高效液相(HPLC)指纹图谱技术HPLC在药检,特别是化学分析方面已有相当长的历史,我国药典中对一些中草药指定成分的分析(但不是指纹图谱)也采用了HPLC方法。HPLC由于具有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重现性好的特点,且由于是封闭的系统色谱,在线操作,外界影响因素少,色谱稳定性好,检测方法可选性较大,故很适合指纹图谱的研究,近年来发展很快。粟晓黎等以鬼臼所含毒性成分为分析对象,选择适宜的HPLC分析条件,建立了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得出鬼臼指纹图谱与威灵仙、龙胆HPLC图谱截然不同,指出HPLC指纹谱分析可简便快速地鉴别鬼臼、龙胆和威灵仙。古锐等以民族药广枣、冀首草、沙棘及川产道地药材川芎为例,采用化学计量的方法,用具体实验说明了HPLC指纹图谱在药材品种鉴定、药用部位界定、产地加工及道地特征分析4个方面的应用。

3.3.3 气相色谱(Gc)指纹图谱技术

GC适用于挥发性组分的分离检测,在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中进行的较早。具有高效、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用量少、分析速度快等特点。张敏娜等建立了泽泻药材的GC指纹图谱,系统地反映了泽泻药材中挥发性成分的全貌,为其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杨华生等建立了10批木香样品的GC指纹图谱,用其“整体性”、“模糊性”的评价,对木香饮片整体质量进行控制。李晓波等为更好控制野注射剂的质量,在建立HPLC指纹图谱的基础上,又建立了野注射液中挥发油类成分的GC指纹图谱,可全面地控制和评价该注射液的质量。另外以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作为前处理手段的气相色谱一质谱分析法,也大大丰富了中药指纹图谱构建的内涵。

3.3.4 色谱联用指纹图谱(即多维指纹图谱)

由于中药复方

制剂成分的复杂性,现行的各种单一色谱方法给出的信息仍然不足以构建较完善的指纹图谱,因此,罗国安等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维指纹谱的概念。所谓多维,即采用多种分析仪器联用技术,比如液相色谱一质谱、液相色谱一质谱一质谱、气相色谱一质谱等,将以上2种方法的优势集中起来,扬长避短,在分离各成分的同时,也能在线提供活性成分的化学结构信息,是分析检测成分复杂而指纹特征信号弱的样品最有力的分析方法,特别是为解决中药研究中缺乏标准品的难题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HPLC/MS将HPLC的高分离效能与MS强大的检测功能组合起来,随着接口技术的成熟和质谱检测器离子源种类的增多.逐渐在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石世学等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法分析10批川芎挥发油化学成分,标定共有峰和确定特征指纹峰。结果鉴定出13个共有峰,确定其中8个共有峰为其特征指纹峰。采用该方法建立的川芎挥发油特征指纹图谱,其特征性和专属性强,可作为川芎药材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陈卫东建立了离线裂解一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研究中药材指纹图谱的测定方法。

4 思考与前景展望

4.1 存在的不足我国对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原料药材质量的提高和稳定是制剂指纹图谱能否成功建立的首要问题生产工艺的规范和优化是研究实施指纹图谱的另一个重要环节;需解决中药及其制剂代表性化学成分的选定和代表性化学成分的表征方法;指纹图谱实验方法学严格验证是图谱达到专属稳定的保障;指纹图谱的辨认和判断,中药制剂指纹图谱具有一定的模糊特点,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数学拟合方法即相似判断标准。因此,从个别中药及其产品指纹图谱方法的研究到逐步实现所有中药的指纹图谱质量控制,从各种不同领域指纹图谱分析及评价方法的研究到系列规范化标准的建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需要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共同努力。

第6篇:空气质量现状范文

关键词:城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

前言:随着我国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大气污染问题也变得日趋严重。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必须提高对城市大气环境保护的重视,以便在工业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大气环境也能得到及时的保护。以下就是对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治对策的详细阐述,望其能推动我国工业化的进一步创新与发展的同时,有效提升我国城市大气的质量。

一、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现状

(一)城市空气

近年来,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为了提高城市大气的质量,针对目前城市大气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实施了相应的对策。例如,在我国实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政策中就明确规定工业行业在排放废弃物的过程中,二氧化硫等10项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量。2004年我国政府相关部门针对城市空气质量做了相应的调查,经过对大量的实验结果分析得出部分城市二氧化硫的污染物所占的比例仍然较高,且部分对城市空气质量有着较大影响的污染物总量依然居高不下[1]。

在2008年的调查数据中显示,城市空气质量在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下已经开始有所改善,例如,截止至2008年已经有378个城市达到了国家规定的二级空气质量标准,占总体的72%。与此同时,国家重点保护的城市的空气质量从整体上看质量已经有所上升,且酸雨发生的频率也开始有所下降。

(二)废弃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源头还包括废弃物污染物的排放,因此,从2004年的调查数据中可以得知,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增长严重的影响到了社会的快速发展。且发现在污染物排放总量工业中烟尘和粉尘的排放量占据较大的比例。而在2008年的数据调查中显示烟尘的排放量和工业粉末排放量与2004年相比已经有所下降,而二氧化硫排放量却仍在上涨。对于此现象,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城市大气污染问题,为人们提供一个更为健康的生活环境。

二、城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对策

(一)合理城市工业布局

为了改善城市大气污染程度,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必须从合理城市工业布局入手,降低废弃排放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在实施合理城市工业布局措施时,相关人员应首先采取相应的措施深入的了解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城市的发展特点等,然后再合理安排工业企业应处的位置。而在对工业企业进行选址时,还应充分考虑到空气流畅、与居民住宅区的距离和主导风向等因素,以便确保工业企业选址的科学化。同时,在确保城市工业布局的合理性后,工业生产中所排放的废弃物的污染影响也就会随之减小,而城市的空气质量也会因此而有所上升,居民的生活环境也将得到相应的改善[2]。

(二)植树选林,绿化环境

植树选林在城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对策的实施中占着至关重要的位置,且其是空气质量改善的重要基础保障。因此城市环境保护的相关人员应在城市的各个位置合理的种植相应的植物,利用植物可吸收有害物质的功能达到优化城市空气质量的目的。相关技术人员若在城市绿化环境过程种植大量的植物,那么茂密的丛林可通过降低城市风速的行为来有效减小粉尘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同时植物的枝叶也可吸收粉尘防止其漂浮在空气中,最终使空气质量得到净化。其次,由于植物的枝叶在雨水的冲洗后可恢复吸附粉尘的作用,从中可以看出植物可具备永久的绿化功能。因此,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要求各个城市环境保护的相关部门提高对植树选林的重视,最终以此来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

(三)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

经过大量的实践数据表明,在现代城市大气污染中,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占着较大的比例。而二氧化硫和悬浮颗粒等污染物的来源是煤炭,因此,为了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也应改善能源结构,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对于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在对能源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尽量选取天然气等污染较小的能源,以便从根本上降低能源的使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第二,应提高对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利用,新型能源具有污染小、清洁等特点,因此通过对其的合理化应用,可有效优化城市的空气质量;第三,由于我国部分工业企业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能源结构,因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洗选煤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从而有效降低烟尘等污染物的产生量[3]。

结论:综上可知,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大部分城市都开始面临大气污染的问题。但是由于目前我国还缺乏较为科学化的大气污染的预测系统,因此城市空气污染的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的解决。对于此,我国城市环境保护的相关部门必须通过植树选林、改善能源和合理城市工业布局等方式从根本上提高城市空气质量,为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的同时,推动我国工业化的可持续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美玲.试论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治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23(11):112-114.

第7篇:空气质量现状范文

上海市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加强交通污染的监测和评估,在机动车尾气污染敏感区域建立交通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路边站。笔者分析了上海市目前的交通污染状况,并根据该市交通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开展现状,提出了该市交通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路边站的发展思路。

1上海市目前的交通污染状况

1.1污染物排放总量大

、增速快“十一五”期间,上海市机动车CO排放量约占该市CO排放总量的43%,NOX排放量约占该市NOX排放总量的18%,挥发性有机物(VOC)排放量约占该市VOC排放总量的15%。尤其在该市的内环线以内区域,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为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直接原因。

1.2局地污染严重

、潮汐现象明显上海市交通干道两侧的局地空气质量受机动车尾气影响较为明显。监测数据表明,2010年上海市交通干道空气中的NO、NOX、NO2、CO的日平均浓度已分别超出同期该市环境空气质量水平的2.96、1.55、0.69、0.65倍。而遇到不利的天气条件时,交通干道空气中的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浓度往往更高。车流量对交通干道两侧局地空气中污染物的小时平均浓度影响较为显著,两者呈正相关性。每天的早高峰时段,交通干道两侧局地空气中的NO、NOX、CO的小时平均浓度随车流量增加而上升,晚高峰时段后,它们的小时平均浓度又随着车流量的减少而下降。图1显示了2010年4月12~14日,上海市延安东路立交桥下匝车流量与局地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关系。根据图1分析可见,该立交桥下72h的车流量与局地空气中的NO、NOX、CO小时平均浓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0.84、0.67。

1.3复合型污染日益显现

2010年,上海市降水pH平均为4.66,降水中硫酸根离子所占比例基本维持在30%左右,但硝酸根离子所占比例从2006年的7.9%上升到2010年的13.1%(见图2),上升幅度接近“十五”期间的2倍。2010年,上海市夏季环境空气中的臭氧浓度最高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0.20mg/m3)的2倍以上,超标时间最长达15h,超标点位数占总监测点位数的80%。2010年,上海市共有28个空气污染日,其中57%的污染日呈现区域性霾污染,而全年受霾污染影响的天数超过1/3。

2上海市交通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开展情况

早在1997年,上海市就展开了交通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与研究工作,但是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交通规划等方面的影响,针对交通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研究和防治工作进展较为缓慢。

近年来,随着上海市机动车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关注机动车尾气污染,上海市政府也逐步加大了对交通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投入力度。2006年,为了评估上海市实施限制高污染车辆在内环内高架上通行措施后,该市交通环境空气质量的•97•黄嵘上海市交通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路边站发展探索改善效果,有关部门采用环境监测车加载自动监测仪的方式对高架道路和典型交通路口的环境空气质量展开了不定期监测。“十一五”期间,为适应上海市中心城区交通发展和道路建设的需要,有关部门有计划地调整和增加了部分道路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至2010年,上海市的道路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共达9个,其中移动测点8个,路边站1个。目前,许多发达城市都已建立了专门用于监测交通环境空气质量的路边站,以研究交通环境的空气污染状况。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交通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一般设在距离道路5~10m处,或设在交叉路口中间的绿地上;英国肯特与梅德韦的34个交通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中,有15个是路边站,占总数的44%;日本大阪市设有10个交通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路边站。我国香港地区也设有3个交通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路边站,相比之下上海市交通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仍是依靠不定期的移动采样方式,监测频率、监测周期和覆盖区域都非常有限,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可比性和代表性亟待提高。

3上海市交通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路边站的发展思路

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交通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方面的起步较晚。作为国内的发达城市,上海市在设置交通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时,主要参考的是《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的有关原则,相关的技术规范尚不够完善。上海市作为人口和经济特大型城市,交通状况尤其复杂。根据国外发达城市交通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的发展经验[4,5],笔者建议上海市应从城市交通污染的实际状况出发,构建以交通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路边站为主的交通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

3.1优化中心城区,兼顾郊区新城区

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在设立交通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时,把区域人口密度和交通污染程度作为重要的依据。上海市最早设置的交通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均位于内环以内的中心城区。“十一五”期间,为适应城区交通发展和道路建设状况,上海市有计划地调整和增加了部分监测点位,目前已有的9个交通空气质量监测点中,有7个分布在内环线以内。同时,近年来上海市郊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嘉定、松江、青浦、奉贤、金山等外环线周边区域均逐步形成了若干新城区。这些新城区由于聚居人口大量增加,机动车数量出现了快速增长,加之这些区域不受机动车环保限行措施的影响,交通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有关监测数据表明,2010年上海市环境空气中的NO2总体平均浓度较2009年下降了5.7%,但青浦、嘉定等区环境空气中的NO2浓度却同比上升了近10%。因此,“十二五”期间,上海市应根据机动车控制管理需要,既要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交通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的布置,又要加大对郊区新城区交通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力度。

3.2侧重地面道路,兼顾高架隧桥

机动车尾气排放所产生的影响通常随着离开道路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道路两侧的NO、NOX、CO等尾气污染物浓度要比距离路边20~50m处的高几倍甚至几十倍[6]。交通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应尽可能设在对人体健康造成比较严重影响的尾气污染物高浓度区。根据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经验,上海市在布置路边交通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时,一般应设置在地面道路两侧,采样点与最近的机动车道应相隔2~15m,采样高度应在距离地面2~7m处。为了提高车辆的通行效率,上海市建设了大量的高架道路和越江隧桥。这些是封闭式道路,车流大、车速快,局地空气污染水平普遍高于地面道路。从车辆类型和燃油类别看,上海市内、中环和南北高架主要通行的是小型车、客车,均以汽油车为主,卡车、集卡等大型柴油车被限制在外环等特殊路段行驶。另外,高峰时段还限制外地牌照车辆在中环以内高架道路行驶。因此,上海市交通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路边站的设置,既要侧重地面道路,又要兼顾高架道路和越江隧桥等局地空气污染较重的封闭式道路。

3.3选择常规污染因子,兼顾特征污染因子

根据GB3095—1996,上海市在开展交通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时,应选择SO2、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臭氧等符合机动车尾气污染特征的常规监测因子。但仅通过采用常规监测因子,还不能达到对机动车污染的科学和全面认识。汽车内燃机燃烧过程中会向大气排放出NO、CO、VOC、黑碳、Pb等一次污染物,并由这些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应会生成NO2、臭氧、PM10等二次污染物。从实际监测数据来看,交通环境空气中的NO、NOX、CO浓度与车流量、车速均呈较好的相关性,增加这些特征监测因子,能更准确地认识机动车尾气污染影响的程度和范围。

4上海市交通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路边站建设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基于上海市交通道路的环境条件,建议在进行交通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路边站选址和建议时着重关注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

(1)要有符合条件的场地。根据作业需求,在高架道路上设置路边站站房时,至少需要10m2以上的占地面积,附近应有可接入的电源线和通讯线,空气采样头周围一定范围内应无障碍物遮挡和局地污染源影响,且周边建筑物和树木分布合理,确保空气流动不受限制。

(2)应确保作业安全。路边站通常设置在车流量较高的道路边上,尤其在一些封闭的高速道路上,来往车速很快。必须在车流与路边站站房之间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以供作业需要,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3)设计符合合理、美观原则。路边站站房内部应有足够的空间,满足设备进出、管线架设,以及温度和湿度控制的要求,并为今后仪器扩充留有一定的余地。而站房外观应符合市容要求,并要注意与周围环境保持协调,确保美观原则。

第8篇:空气质量现状范文

关键词:环境;空气监测;过程;控制

中图分类号:X8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4020202

1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也在加快进行,人们对环境也更加关注,由于环境空气污染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环境质量的监测结果和空气质量被划分了几个等级,但往往这些等级让人们觉得有所不同,本文在分析我国环境空气监测体系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来一些需要改善的建议,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对环境改善的需要。

2我国环境空气监测发展概况

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就一直对环境空气监测展开了工作,监测设备主要以城市自己配备为主,而我国的环境空气监测项目、技术和方法大多数都是参考国外的一些技术,自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采用了统一的监测技术和方法,在我国的各个主要城市建立起环境监测站,收集本城市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90年代后,我国城市环境监测站已经形成了一个网络,随着我国对环境认识意识的进一步加强,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3目前我国对环境空气质量的评价方法

目前,我国评价和反应空气质量采用的主要手段就是空气污染指数(API),这种方法是将常规监测到的几种污染物的浓度简单地转化为单一的数值形式,从而进行等级划分,来判断空气的污染程度,其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等被记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项目中。我国目前对空气质量的好坏分为几个等级。

4存在的问题

4.1一些城市的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还不完善

在“十一五”计划中,我国有113个城市被列为国家环境重点保护城市,这足以说明我国很多的城市空气质量没有达标,其主要原因是城市的空气自动监测系统不够完善。由于各地方部门对城市保护环境资金投入不到位,导致其空气自动监测系统不完善,使得城市空气质量不能达到国家标准。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已经在各个区县设立了空气自动监测站,并把城市空气质量监测列为重点解决问题,积极推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的新标准,努力完善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系统。

区域性空气污染的监测和评价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于我国对空气质量监测体系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因此,没有形成全面对区域性空气污染的监测和评价能力,从而很难分析一些污染源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区域性空气污染的监测和评价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4.2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由于对环境空气监测的资金投入得较少,监测仪器也相对缺乏,没有展开对人体影响较大和污染物严重的有机污染物进行监测,没有开展对相关工作的研究,而国内也只有极少数的城市展开了对一氧化碳和臭氧项目的监测,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4.3我国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大气雾霾、光化学烟雾等污染已经出现,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如今的污染类型也已经不再是以前的汽车尾气污染和煤烟型污染,而我国现行的空气污染的评估方法已经不能全面反映空气质量污染的状况,也不能满足广大群众对环境知情权的需求。总的来说,我国新型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5对策与建议

通过对上面问题的分析可知,我国需要不断地修改和完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从而来制定更加科学的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空气质量标准,本文对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5.1我国空气质量要按功能区进行分类

目前,我国现行的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而目前很多地方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后,特定的工业区功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而这些区域大多数成为了居住区、商业区、公共绿地区等,这些特定工业区的污染源一是通过改造升级,减少了污染的排放,二是企业进行搬迁,远离了城区,然而这些地区已经不再适用三级标准评价环境空气质量,要按照新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进行分类。

5.2不断修订我国空气质量标准分级制度

我国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分级不再对应于功能区的分类,而要对不同类型进行分级,比如一些有毒有害的污染物,如一氧化碳等,应该执行统一的浓度限值。增加PM2.5项目,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也可以称为可入肺颗粒物,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一部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都有重要的影响,且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为了更好地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应在全国建立统一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系统,大力发展PM2.5项目,使城市环境达到国家的统一标准。自《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出台以后,我国的很多城市都大力发展对PM2.5、CO等项目的监测工作,预计在2016年全国各城市都将推行此项目,使环境达到国家的标准。

5.3完善空气污染指数的表述方式

由于国内外对空气污染指数处于“50-100”的描述差别很大,因此,综合来说,国外给公众提供的空气污染指数的信息更加详细,更加具体。我国环境空气监测体系要更加注意,应该以人民群众的健康为根本,要使用大众能够听懂的语言来提醒市民要以预防为主,提高市民的忧患意识,用更加亲切的语言来表述空气污染指数,从而能够使市民对环境更加重视。

5.4完善空气污染指数计算时所包含的污染物种类

我国在公布空气污染指数或者是进行空气污染指数预报时,往往只是计算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污染物的空气污染指数,虽然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已经包括一氧化碳和臭氧的浓度限值,但这些并不是常规监测考核指标,我国大多数城市并没有把这两项放入空气污染指数中计算,而一些发达国家都已经把这两项纳入了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中,在这一方面,我国还远远比不上发达国家,因此我国要增加对空气污染指数计算时所包含的污染物种类。

5.5完善空气污染指数对公众制度

目前我国对空气污染指数的公布大多都是计算一天的空气污染指数,而在发达国家,大多数都已经实行了每小时对公众公布空气污染指数的政策,而每小时公布空气污染指数能够更好地反映一天中不同时段的空气污染指数变化,从而使得空气污染指数能够更加真实客观,也便于公众安排自己一天的活动,从而更好地为广大市民服务,因此,我国全国范围内所有城市环境空气监测点应该统一联网,及时进行公布,从而把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公布机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6结语

环境空气监测质量对保证监测数据的质量至关重要,因此要改变以往对环境空气监测质控的思想,从监测的开始到报告的每个环境都要进行监控,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监控,选择恰当的公式对其进行正确地计算,并且进行必要的统计和检验,从而确保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及时性,这样人们才能更加重视环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使环境监测的质量越来越高,才能使我们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方,王瑞斌,李钢.中国环境监测质量监测现状与发展[J].中国环境监测,2004,20(6).

第9篇:空气质量现状范文

关键词:环境;达标;规划;编制原则

中图分类号 X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5-93-02

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以下简称“达标规划”)是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控制大气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于宏观预防环境污染,促使区域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我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以下简称“新标准”)的出台,全面提高了对环境空气质量的要求,并注重反映复合型大气污染形势,尤其是对灰霾影响最大的细颗粒物首次纳入评价指标[1]。新标准实施后,各地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形式更为严峻。为使环境空气质量能够尽快达标,识别有效的大气污染控制措施,进一步改善全市空气质量,攀枝花市启动了有针对性的达标规划编制工作。

攀枝花市是典型的地形地貌复杂的老工业城市,其地处攀西裂谷中南段,属侵蚀、剥蚀中山丘陵、山原峡谷地貌,具有山高谷深,盆地交错分布的特点,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山脉走向近于南北。全市地形复杂,岭谷相间,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约占全市面积的92%,河谷地占7.3%,其余为丘陵盆地。受地形影响,攀枝花的地面风和低空风具有典型的山谷风特点,风向具有局地性。

类似攀枝花市的地形地貌复杂的老工业城市在达标规划编制工作中要注意自身特征,结合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具体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 编制原则

1.1 “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对广大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和地位的肯定。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要求我们一切以人居环境为根本出发点,把保障群众身心健康作为规划编制的根本目的。由于攀枝花是老工业城市,工业区与居民区犬牙交错,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决定了攀枝花市达标规划编制必须以人居环境的空气质量达标为首要任务,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达标规划通过削减工业、生活、交通等各类污染源的排放量,实现全市建成区环境空气质量全面达标,实现攀枝花人居住环境改善的根本目的。

1.2 全面达标的原则 新标准相对于旧标准而言(GB3095-1996),增设了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8h平均浓度限值,收严了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的浓度限值[2]。编制达标规划的宗旨就是要求规划区按照新标准的要求全面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限值,即6类基本污染物项目(SO2、NO2、CO、O3、PM10、PM2.5)实现新标准中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其中SO2、NO2、PM10、PM2.5以年平均浓度达标为实现目标;CO以24h平均浓度、O3以日最大8h平均浓度达标为实现目标。

1.3 突出重点的原则 攀枝花是以钒钛磁铁矿资源开发和加工的城市,以钢铁、电力、建材为支柱产业,这些行业均以煤炭为主要原料,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针对攀枝花污染物排放特点,虽然攀枝花市达标规划控制区包括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文教区等,但编制达标规划必须以主要污染源分布密集的工业区西区、弄弄坪片区、金江片区、攀密片区为重点,对上述片区内的各类源及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进行重点分析,采取确保这些片区环境空气质量全面达标的措施,实现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目的。

1.4 实事求是的原则 老工业城市环保问题往往欠账较多,在此历史背景条件下,若编制达标规划要求三类工业集中区短时间内实现全面达标,有悖实际。攀枝花市弄弄坪片区的攀钢是老三线建设的产物,厂区占地面积小,可用地不多,但集中了烧结、焦化、炼铁、提钒、炼钢等企业;攀密片区露天开采的兰尖铁矿、朱矿及排土场也属于三线建设产物。根据攀枝花市达标规划模拟计算分析,这些三类工业集中区内环境空气质量全面达标具有一定的困难。但是鉴于这些工业区周边尚有大量的居民区,规划必须先行,且要确保其周边的环境敏感点(居民区)环境空气质量全面达标,而三类工业区必须符合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标准、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等。

1.5 分片区模拟的原则 攀枝花山高谷深、沿江的阶地交错分布,建成区分散且不连续,沿金沙江分成若干个片区,因此各片区的风向、风速、扩散参数等差异较大。鉴于以上因素,攀枝花达标规划采用了分片区模拟计算的方法[3],同时在计算污染物贡献过程中模拟了主要工业污染源对邻片区的贡献。比如,攀枝花弄弄坪片区污染源对炳草岗片区、渡仁片区、西区大水井-清香坪区域、攀密片区污染物的贡献,采取上述计算方法后,环境空气质量计算结果和实测值相关非常显著。

1.6 突出首要及超标污染物的原则 新标准涉及的6类基本污染物的污染指数在不同地区各不相同,在同一地区不同时间段也不相同,编制达标规划必须搞清楚本地区不同时段的首要及超标污染物,着重分析其环境质量现状及达标情况。以新标准评价现阶段攀枝花市各类大气污染物的年平均浓度,全市SO2污染最严重,是首要污染物;其次是PM10;NO2虽不超标,但处于临界线。因此,达标规划必须认真分析SO2、PM10排放情况,提出相应措施,确保其年平均浓度达标。编制规划要具有前瞻性,攀枝花在SO2、PM10年平均浓度达标以后,NO2可能会成为攀枝花的首要污染物。目前,除了攀枝花炳草岗片区NO2年平均浓度超标以外,其它片区NO2年平均浓度都不超标,达标规划将着重分析模拟炳草岗片区NO2的来源、超标原因、提出达标措施。对于PM2.5,攀枝花目前还没有其监测资料,达标规划以定性及半定量原则进行分析。对于CO、O3,利用其已有的监测资料,分析达标情况,提出相应措施。

1.7 措施可操作性原则 为确保规划区环境空气质量全面达标,规划提出的措施必须具有可操作性[4],即所提执行相关标准和实施污染控制措施是否已经具备技术、资金等条件;是否符合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否统筹考虑了本地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老工业城市特别要注重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及能源调整等方面的措施[5]。攀枝花市达标规划从规划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及升级、各种点源排放的污染物浓度达标、使用清洁能源(缅气)、改变大宗物料运输方式、对各类面源进行综合整治、建成区内禁用煤炭等方面提出可操作性措施。

2 结语

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的编制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受到地形地貌形态、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环境质量现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要想做好编制工作,就必须不断研究、分析、总结,并立足实际,注重科学决策、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为环保部门的管理和决策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环发(2012)11号,关于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通知[s].2012.

[2]杨雪.浅谈环境空气质量新旧标准的差异[J].科技信息,2013(15).

[3]谷清.我国大气模式计算的若干问题[J].环境科学研究,2000(01).

[4]夏清.大气环境综合整治规划[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