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物流含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物流观念模糊。至今,还有相当一部分药品从业人员不知道现代物流的准确含义,也不清楚它所创造的价值,其观念仍停留在传统物流阶段,把现代物流简单理解为运输货物,把配送中心理解为仓库。
药品物流网点布局不合理。已构成的物流中心和零售药店大多分布于城市,在农村地区则极为稀少。
认为物流是药品流通企业的职能,与生产企业无关。传统企业中的物流活动被分散到采购、生产、储存、销售等各个部门中,相互协调性不佳。
药品物流信息化技术水平落后。由于信息技术落后,不能发挥对物流的指导作用,导致现代物流的高效性包括因特网技术、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订单管理系统、运输控制系统、条形码和无线电设备的自动化运作设施等,无法发挥。
医药流通企业运行机制不灵活。药品流通领域虽然通过了药品经营管理规范(GSP)认证,淘汰了一批不符合GSP规范的企业。但对于结构调整、兼并、重组,产权改革明显滞后,很多都是个人合伙型或个人独资型企业,还有不少未经产权重组的传统型国有企业。无法适应医药市场的激烈竞争形式,如药品批发企业大多为中小型企业,行业的集中度不够,由于企业规模小,缺乏核心竞争力的物流中心。
药品物流服务意识不强。北美第一大综合物流与服务提供商(Mckesson公司)通过遍布全美的分销网络和配送中心、运输渠道和相应的物流技术为顾客服务,以保证在正确的时间得到正确的药品,公司通过31个配送中心向遍布全美的客户日夜配送药品。快递的时间标准以小时来计算,我国则停留在以天为单位的水平,而且节假日往往无配送服务。对我国药品现代物流发展的建议
在药品流通领域推进体制改革。推行股份合作制和公司制,组建物流企业集团,吸收一定比例的民营资本和外资人股,一方面可以解决困扰企业的资金问题,另一方面,融入了新的技术与管理方式,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目前,根据国家实行的医药采购集中招投标的政策,其结果必然是医药采购电子商务化。据国际惯例,医药批发的出路在于经营医药物流,提供各种服务。国家在这方面政策导向应该是在进行药品招标采购时,一并进行物流配送的招标,可以以城市为单位,中标的物流企业要负责一个城市及周边地区的配送。由于我国没有单独的第三方医药物流配送公司,医药配送都是由药品批发企业完成的。这样会引起新一轮的兼并、重组,达到要求的医药批发企业必然是既有市场又有物流中心的大企业。
加强医药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应组织专家制定药品物流行业统一的规范标准,并且用政策引导物流企业向农村地区推进。一方面,企业应高度重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设备升级;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公路、铁路、航空、海运及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人,使药品物流发展逐步走上规范化、规模化道路。
于韩国汉城韩进总部举行的签字仪式上,青岛交运集团总经理、党委书记赵迎春与(株)韩进社长李源荣代表合作双方在合同上郑重地签下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笔。青岛市副市长、交通委主任胡绍军出席了签字仪式并考察了韩进集团的物流企业。
作为(株)韩进集团在山东省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其组建过程与成立意义自然非同寻常。我们不禁要问:
韩进海运:相中交运为哪般
背景介绍:韩进集团
韩国韩进集团是从事海、陆、空专业运输的世界500强企业,拥有遍布世界各大主要港口的集装箱船舶、航线和先进的物流网络,是世界物流界的巨头之一。韩进重工、大韩航空和韩进海运是韩进集团的三大经营支柱产业。
虽然拥有现代物流的经验、技术甚至成熟的模式等核心软件,但海外的物流巨头若要顺利进入中国市场仍然需要一个中国的搭档,这个搭档的优势在于具备了道路运输等基础硬件,但仅凭此条件,韩进的可供选择面并不狭窄。而作为从事海、陆、空专业运输的世界500强企业及世界物流界巨头之一的韩进选择合作伙伴非常慎重,此次携手交运。其深层次的原因所在绝对值得探究。
韩进观点:
“我们有共同的发展目标、良好的业务基础、和谐的人际关系,特别是交运集团和韩进集团在企业文化上有很多的共鸣点,都特别重感情、讲诚信,现代物流又是一个有广阔发展空间的产业,所有这些都为合资企业的发展奠定了成功的基础。”(株)韩进青岛支店长、青岛韩进陆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韩方代表元致宇这样说。
韩进攻势:
日韩企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企业走到哪里,物流企业就跟到哪里。为有效拓展中国的物流市场,抢占中国物流行业的市场先机,韩国韩进集团决定用三步迈入中国市场。即以青岛为中心,合作开展国际货运、航空物流、仓储、公铁联运、第三方物流事业,进而辐射山东各主要城市;再以山东省各主要城市为中心,辐射全省;最后则以山东省为中心辐射全国。
可见,韩进与青岛交运的合作还仅仅是开始。作为韩国物流的龙头企业,韩进的进入还将带动一批韩国中小物流企业,此次青岛交运赴韩国与韩进签约,就深深触摸到了韩国物流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巨大兴趣。韩进选择青岛,将更进一步激发这些企业对青岛的兴趣。
青岛交运:胜券在握 优势引得凤凰来
背景资料:青岛交运集团
青岛交运集团是集交通综合运输、海陆空、车辆检测维修、地产物业开发、综合进出口贸易、国际国内物流、基础工程建设、商贸购销运存、宾馆旅游娱乐、系列交易市场等等多元经营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是交通部重点联系企业和交通部物流重点试点企业,全国物流百强企业名列第19位。
交运优势:
优势一:从产业上具备了与韩进合作的平台。
早在几年前,青岛交运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青岛市"以港兴市"战略,充分利用专业运输企业的优势,抓住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机遇,加快传统运输向现代物流的过渡,从提供基础物流服务开始,循序渐进,由点到面,由少到多,由低到高,由从事一两个物流服务环节到多个环节,到最后发展高附加值的物流服务。经过几年的物流实践,形成了"1137"现代物流运作体系。即建设一组现代化物流园区;培养一支现代化物流人才队伍;强化现代物流三个合作,即加强与国际企业、国内大企业以及商业企业的物流合作;运作七个现代物流市场。通过"1137"体系的有效运转,推动了交运集团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打造起与国际物流巨头合作的产业平台。
优势二:青岛交运良好的发展前景。
年轻的青岛交运所拥有的深刻的品牌意识让老牌物流企业韩进找到了情感的共鸣点,青岛交运的企业文化、品牌、发展的布局和战略,还有社会对这一品牌的认可度,都让韩进感到与青岛交运能够在思维上沟通起来,成为此次合作潜在的或者真正打动韩进的因素。而青岛交运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尤其让韩进认同,很多富有人情味的细节令韩进颇为称道。双方的此次战略合作可谓相见恨晚,一拍即合。
韩进先进的业务和理念将使交运集团把国际流行和本土化品牌有机结合一起,即将展现在所有人面前的是符合国际要求又有本土特色的知名品牌“青岛交运物流”。
交运回首来时路:不断上升的合资合作进程
从最初由青岛交运陆海国际货运股份有限公司、美国AIRSEA国际运输有限公司、日本日新运输株式会社、青岛邦达物流有限公司合资创建的青岛海新达国际运输服务有限公司实现交运集团对外合资合作零的突破,青岛交运陆海国际货运股份有限公司、台湾东亚有限公司、以色列以星轮船公司合资成立的青岛陆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的成功运作,前湾国际物流园引进香港马士基物流(中国)有限公司、伊藤忠商事爱通国际物流株式会社、韩国韩进海运株式会社、香港胜狮货柜有限公司、以色列以星轮船(中国)船务有限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园区加盟经营,到此次与韩国韩进的物流合作,每一次的合作都是一次经营空间的拓展、信息网络的拓宽,最重要的是思维模式的飞跃。
专家视角;
再站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来看,这将不仅仅单纯是两个企业的一次普通跨国合作,也不仅仅是一笔两笔业务的问题,而是老国有企业的一次再改造再提升。无论是从企业经济运行质量还是企业资产优化又或是员工队伍培养,都将使老国有企业受益匪浅。中国的物流企业如果想提升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必须要有好的竞争和学习对手。理想的对手第一要有全球服务网络,最好不与区域性的物流公司进行合作;第二要具有传统海运、仓储、空运和快递的规模优势,从这种意义上而言,交运选择韩进定位准确。此次的合作方韩进物流是典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其合作伙伴,青岛交运与韩进的合作是全方位的物流合作。这样的全方位合作使得青岛交运不单单可以从中获得效益,更重要的是可以获得技术、管理运作和对物流市场的认识把握。此举将是传统企业利用外资合作嫁接寻找传统国有企业发展之路的范本。与韩进合作成功后,将更加有助于交运集团物流业务的整体提升,从而推动交运成为真正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交运观点:
交运集团总裁赵迎春的观点非常鲜明:与外方合资并不一定要自己控股,因为这并不是整个交运集团与外方合资,而仅是拿出一个子公司与之合资,合资目的不在于短期的利润,而是要通过合资学来技术和管理思想,以更好地运作整个交运集团的现代物流,带动整个交运现代物流的起飞。而且可以通过合资公司的繁荣刺激母体公司的发展,促进内部整体素质的提高。韩进具有先进的物流方面的运作知识和实战经验,交运将在学习的同时逐步构建起大物流框架。海运、航空、公路、铁路、多式联运将成为下一步交运物流的主攻方向。
物流业前景无限合作意义非凡政府高度重视
政府高度重视
此次合作在震惊业界的同时也引起了政府层面的高度重视。2004年山东省省长韩寓群率山东省代表团访问韩国期间,会见了韩进集团赵亮镐会长,在会谈中赵会长提出了韩进集团物流要进驻山东并与山东省在国际物流、航空物流等方面进行合资合作、在青岛建立物流基地的构想。根据山东省交通厅的指示精神,交运与韩进(株)就开展物流仓储、航空物流、国际货运等项目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接触洽谈。在山东省交通厅高洪涛副厅长的推荐和大力支持下,2004年下半年,(株)韩进开始对山东省十几家企业进行考察调研,最终在2004年11月5日签署了合资合作意向书,就合资合作达成了初步意向。2004年12月22日赵亮镐会长来青拜会了青岛市市长夏耕,在会见仪式上,夏市长和赵会长都对(株)韩进与青岛交运集团之间的合资合作项目表示了高度赞赏与肯定。在山东省及青岛市政府的积极努力下,交运集团成为了韩进在中国的首选合作伙伴。
物流发展VS龙头地位
由于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的日益改善,制造成本降低的空间不大,而供应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是煤炭企业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物质消耗之后又一获取超额利润的途径,无论是从保证企业正常生产角度还是从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角度看,供应物流的作用都不可忽视。
1煤炭企业现代物流的含义及内涵
现代物流是运用信息化技术,使传统的物流演化为电子物流,通过各种软件技术与物流服务的融合应用,完成物流全过程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实现网络前端到最终客户端的所有中间过程服务。信息技术与煤炭企业物流活动融合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①信息化。物流信息化主要表现为物流商品的信息化、信息收集的数据化、信息处理的自动化、信息储存的数字化等,物流系统借助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实现对商品信息的控制,进而提高服务的速度和质量。②网络化。物流系统的网络化包括物流配送系统的网络化和物流组织的网络化,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煤炭企业物流的网络化已是必然的选择和发展趋势。③智能化。在煤炭企业物流作业过程中,存在诸如库存水平确定、运输路径选择等大量的运筹和决策问與,都需要借助知识才能解决。因此,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物流的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信息技术与煤炭物流业融合的必要性
1)优化物流特征。利用信息技术,将原来割裂的各个物流环节整合在一起,即现代物流为满足煤炭企业对物质资料的各方面需求,借助于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将原先在实现物质资料空间位移中所进行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加工以及配送等多个环节整合在一起,以整体面对社会需求,提升整体效益。
2)改变物流功能。物流不仅运输物体,同时也在运输信息。各种信息被聚集在物流中心,经过加工、处理再传播出去。物流中心的集散功能实际上是对各种信息的集结和扩散,信息化使物流中心成为一个社会经济的综合服务中心,有效地帮助物流企业提高服务质量。
3)大幅缩短流通过程。物流是一个大范围内的活动,物流信息贯穿于整个供应链过程,物流信息具有信息源点多、分布广、信息量大、动态性强、信息的价值衰减速度快、及时性要求高等特征。这意味着物流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要求速度快,种类繁多。而运用信息技术,对物流管理的一些主要环节,包括物资采购、销售、存储、运输等实现计算机管理、汇总和分析物流数据,可大幅缩短流通过程,进而做出更好的采购、销售和存储决策,并且能够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增加对企业的内部挖潜和外部利用,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4)缩短物流的传输长度。随着信息网络的建成,物流信息从点发展到面,以网络的形式实现煤炭企业内部物流一体化和外部供应链的统一管理,实现低成本的数据高度共享,给煤炭企业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
3信息技术推进煤炭企业物流发展的措施
1)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现代物流不仅要求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而且要求物流运作的各种业务,即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的专业化、高效化,这就要求由独立的物流企业采用各类先进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进行物流活动的组织。第三方物流发展不足,会限制物流活动专业化、信息化的发展。
2)加强物流专门人才的培养和培训。目前,相对来说,煤炭企业物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物流专业人才短缺,而专业化人才的储备和现有人才的优化管理对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因此,企业应当开展多方面、多层次的培训工作,加强对物流领域信息技术的研究和人才开发。积极培育优秀的信息化建设队伍,采用多种形式引进人才、培养人才,通过不同形式吸收新技术,逐步形成自身完备的物流信息化技术应用研究。
3)建立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煤炭企业建立物流信息系统,搭建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交换,是现代物流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整个物流系统可以看作是由物流各个作业部门组成的节点,节点之间的联系就是一个物流网络,只要通过线的信息化、点的信息化,就能实现物流产业的信息化。物流信息平台的建立,可以推动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进一步完善物流产业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 资源;网络;信息;市场;设施;管理;装备;技术
物流是泛指工商领域除原材料、零配件、产成品等货物的采购、制造、销售活动之外,所有货物从起点到终点包括运输、仓储、装卸、包装、加工和配送等以及相关信息传递等活动的总称。
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把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措施。这与传统物流把它仅看作是“后勤保障系统”和“销售活动中起桥梁作用”的概念相比,在深度和广度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含义。现代物流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的统一。
现代物流业是经济全球一体化和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它将极大地推动道路运输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方法,促使道路运输企业转变经营理念,由传统、单一的普通货物运输企业向物流企业转化。发展现代物流业是专业货运企业的根本出路和必然发展方向。
那么传统货运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途径有哪些呢?
1 有效整合资源,拓展延伸服务
道路运输企业大多具备了仓储、运输等各种资源,但这些资源按原有模式运作一般都较为分散,业务较为单一,整合分散资源是道路运输企业向物流发展的前提和走出困境的关键,同时,拓展延伸服务是发展的基础。
2 广泛开展合作,努力完善道路货物运输网络
物流业的发展,不是一个行业、一个企业能独家包打天下的事业,需要企业之间横向联合,通过不同服务分工和协作,进行物流服务的优势互补,使分散的任意区域的物流企业形成网络,从而满足现代化生产与流通的需要。完善的货物运输网络不仅是道路运输企业提高运输生产效率和现代物流开始从事物流活动,应该肯定的是这说明了这些大型工业企业的经营者已充分意识到,大力发展作为第三利润源泉的现代物流业,对降低企业产品的流通成本,提高本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性,并且他们通过实践,也的确是初见成效;但是,这些大型工业企业的经营者可能还没有意识到,他们目前所从事的物流其实质是企业物流。不可否认,通过开展企业物流的确是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非常有限的,这是因为就单个工业企业而言,其物流活动绝对是不对称的,即单向的物流要大大高于双向的物流,加上其没有货运网络做支撑,运输效率一般都较低,所以其收效是非常有限的。但如果将这些作业内容交给道路运输企业或物流企业去做,他们一方面可通过对多个工业企业的物流活动进行组合,另一方面可利用企业自身的货运网络,使单向企业物流活动转化为双向,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因此,道路运输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货运网络的建设,要根据本地货物的流量和流向,在本地出口货物的主要流出地和外地进口货物的主要产地广设货物受理网点,不断健全和完善货运网络,力争做到常规货运、快件货运和物流共同使用同一货运网络,才能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使之真正成为整合工商领域企业物流的有力武器。
3 建立健全经营管理信息系统
计算机经营管理信息系统是道路运输企业发展货物运输和现代物流的灵魂。在信息时代,市场瞬息万变,商机稍纵即逝,尤其是对于道路运输企业和物流企业而言,其运输网络遍布全国各地,车辆更是跑遍大江南北,再加上有一个为众多客户服务的规模较大的货运站场及仓储系统,如没有一个反应快速灵敏、指令畅通无阻的计算机经营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社会的进步,而且将严重制约企业自身的发展。因此,道路运输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经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要以企业货运网络为依托,结合货运生产的特点和实际,尽快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计算机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再根据物流业务开发和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同时在收发软件时应注意使用部颁统一代码,以便今后联网,实现信息共享,这样才能较好地适应运输生产和现代物流发展以及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通过网络平台将企业服务网点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平台与客户端连接,使客户的服务要求、服务查询、服务实时跟踪等获得实现,提高操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4 做好市场定位,明确发展策略
道路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要正确选择切入点,必须做好市场定位,对具体的市场和客户进行细分。因此,运输企业在向物流转化过程中,必须进行市场调查,根据本企业的规模实力和可以依托的优势,选择目标客户,确定自己的发展策略。
5 注重吸纳和培养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道路运输企业要把人才的吸纳和培养,提高整体队伍素质作为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问题来抓:①不拘一格地吸纳和使用人才,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②改革原有的分配机制,按市场化的分配机制拉开分配差距;③把企业传统的行政干部体制改为现代职业经理人制,逐步培养一支具备现代物流知识和技能,市场意识强的“职业经理人”;④重点培训一线人员,对业务人员进行服务理念、服务方式、业务开拓流程规范培训,对操作人员在货物流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操作规范进行培训。
6 加强货运站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货运站场基础设施是道路运输企业组织货运生产、发展现代物流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经过多年的发展,大多数道路运输企业者拥有一批数量不等的货运站场,基本上可以满足货运生产的需要,但从现代物流作业的需要来看,现有的货运站场绝大部分规模偏小、仓储能力不足,远不能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根据发达国家道路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企业的经验,站场占地规模应在20万平方米左右才能同时满足仓储、包装、组装加工等物流作业的需要,而且建设铁路专用线才比较经济合算,因此,道路运输企业应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发展实际,适时对现有的货运站场及仓储设施进行改造和扩建,扩大站场规模,提高仓储能力;同时,要对现行的按厂家分区存放货物的方式进行改革,尽快实行按货物分类存放,并要大力推广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提高仓储管理水平,这样不仅可使现有库房得到有效利用,进一步提高库存能力,而且还只需改造部分库房,就可满足部分贵重货物存放的需要。另外,道路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还需注意充分利用工商企业现有的仓储设施,由于受计划经济“大而全”思想的影响,.大型工商企业大都拥有数量不菲的仓储设施和库房管理人员,因此不可能.将其产品或零部件、原材料全部交给物流企业去储存,否则其库房要闲置,更重要的是其库房管理人员因无法安置而要下岗,这正是工商企业最大的后顾之忧,也是其之所以发展企业物流的重要原因之一;解决这一矛盾的思路应该是可采取租用其仓库和聘用其库房管理人员的办法,先将物流业务开展起来,然后待其需要扩大生产规模时再将库房退还,改造后即可变成生产车间,于人于己都有利。
7 努力改善和提高运输装备水平
运输车辆装备是道路运输企业完成货物位移或“流动”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影响运输生产效率和物流作业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道路运输企业高效低耗的重型货车和特种专用货车所占比重普遍偏低,远不能适应货运尤其是物流业务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加大投入,切实加快车型结构调整和车辆更新的步伐,优先发展运输效率高、能耗低的重型货车和特种专用货车,并辅之以数量适当的轻型货车,形成中长途运输以重型货车和特种专用货车为主,短途运输尤其是市内配送以轻型货车为主的格局,才能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8 大力开展货物运输组织技术创新
关键字:物流;社会,作用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它联结社会生产各个部分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社会中起着越来月重要的作用,物流有广义物流与狭义物流(商业物流)两层含义。广义物流是指社会物质在一定的劳动组织条件下,凭借载体从供应方向需求方过程。任何物流的形成,离不开四个要素:(一)物质的物质资料。(二)劳动组织。(三)载体。(四)定向移动。社会物流是以社会为范畴,面向社会的物流,它不是某一个企业的自身物流,而是同社会宏观经济运行联系在一起的物流.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现代物流发展很快,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方面,要创造外部条件,发展经济,改革体制;另一方面,要积极改造社会物流,使之"内外兼修",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物流对许多人来讲很生疏,但实际上,物流无处不在,国家离不开物流,市场也离不开物流,企业也离不开物流。个人也离不开物流。所以物流在现代社会起着一个很重要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物流是一种先进模式,是一种先进方法,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物流”是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支撑国民经济顺畅运行的基础性活动,从微观上看,它是对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直重点伴随相关信息有效运动的全过程的管理活动,是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与信息等服务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综合的过程,现代物流业链接着生产与消费,是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对于加快经济循环、合理配置资源、节约成本,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显而易见是把现代物流看作是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可以预计。
现代物流业必将成为新世界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目前。物流业正处于起步到快速发展的阶段。现代物流正准备迈过起步期进入快速发展期。物流产业是物流资源产业化而形成的一种复合性或聚合型产业。物流资源产业化尽而形成了运输业、仓储业、装卸业、包装业、加工配送业、物流信息业等,这些物流资源分散在多个领域,包括制造业、农业、流通业等。而多有产业的物流资源不是简单的累加,是一种整合。因此,物流产业是哟中复合性产业。所谓“现代物流”是相对“传统物流”来讲的,最本质的却别在于。前者由”物流信息“搭建平台,而后者则没有。现代物流应到具备以下突出特征”物流公恩那个的专业一体化、物流活动的规模化、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物流服务的社会化。我国物流普遍处于传统业务向现代化物流发展的时期。目前,由于现有的物流行业统计无法取得现代物流的相关资料,只有在经济普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具备现代物流性质。实行直接统计,才能全面,真是的反应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情况。在新的形势喜爱,研究我国物流产业及现代物流发展,并促其加快发展具有更加特殊的、长远的意义。
第一、加快发展物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我国加快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物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并正在逐步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全面延伸,其先导作用凸显。物流业已有过去的末端行业。上升为引导产业。促进消费的先导行业。
货物从生产的到需求的的过程。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物流构成:商品的运输、配送、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以及相关的物流信息等环节。凭借物流软件和物流咨询,以此来完善,巩固措施.物流业的贡献还体现在对社会环境及人们生活等诸多方面。首先中国商品的流通费用较高,根据商品种类的不同流通费用占商品价格的20-70%,其中物流费用又要占三分之一以上,物流业的发展可有效降低物流费用,为商品价格的降低提供了条件,使消费者得到实惠;同时物流网络的健全将极大地方便城乡居民的生活,甚至足不出门就可以得到价廉物美的商品和服务,从而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另外,发展物流业必须充分发挥物流的系统化、集约化作用,合理规划物流及配送中心,重视回收物流、反向物流、废弃物物流以及绿色物流,推进新型物流工具的使用,从而减少污染,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对工业用车的调查结果,企业解散自有车队而代之以公共运输服务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减少固定费用,这不仅可以节省购买车辆的投资,还节省了车间仓库、发货设施、包装器械以及与员工相关的开支。从日益增长的工业成品营销服务需求看。若企业自行分配产品,这意味着对营销服务任何程度的深入参与,都将引起费用的大幅增长。只有使用专业服务公司提供的公共服务,才能减少额外开支。
目前我国物流网络覆盖面不完整,重城市、轻乡镇,重发达地区、弱落后地区,不利于落后地区和农村的流通与服务等发展。同时,现代化程度低,主要体现在机械化、电子化、信息化程度低;缺失大型优秀物流企业。按照美国、日本的物流现代化水平,我国每年至少多支付3万亿元。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中心,降低库存费用、周转费用、配送费用等是美国、日本物流总成本下降的主要原因。
作为一个人口密集的特大型城市和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本地的工商企业就产生了庞大的物流需求,这为专业物流的出现和规模化提供了舞台。与此同时,伴随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上海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外高桥、西北、空港、深水港四大物流园区逐步完善,更是给专业物流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含义具有多层次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可以细分到不能再分为止,并且内涵不断充实,外延不断扩展。可见,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是动态的。物流业当然也不例外。我国2001年4月17日颁布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定义: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可见,物流活动提供的是一种以运输、储存为主的,多种功能相结合的服务活动。因此,物流产业属于广义的服务业范畴。根据三次产业分类法,可以将物流产业归为第三产业范围。这一划分方式得到了广泛认同。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物流产业究竟包含哪些企业?是否以运输、储存、搬运、包装、商品流通信息处理等为主要业务活动的企业都可以归属在物流产业范围之内?近年来,各种专业化物流企业的大量涌现,及其表现出来的快速发展趋势表明,专业化物流服务作为一个新的专业化分工领域,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新兴产业部门和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国家标准局编制和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对产业的划分中,还不包含物流产业。交通运输、仓储业是独立的产业。目前,对物流产业的界定还比较模糊,需要引起理论界的广泛重视,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在与旅游业比较过程中,构成物流产业的基本统计数据和指标也是一片黑大陆。当需要加速发展物流产业,各个地方政府把物流产业作为一个支柱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加以扶持的时候,必须对上述问题予以重视并作系统全面地考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网络经济的兴起,全球物流服务业加速发展。上世纪90年代,全球物流年均增长7%以上,高于同期GDP增幅。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得企业的采购、仓储、销售、配送等协作关系日趋复杂,企业间的竞争已不仅是产品性能和质量的竞争,也包含物流能力的竞争。目前我国不少企业仍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以生产为中心的管理模式,造成一方面生产企业原材料和产成品库存过大,占用资金较多;另一方面,运输仓储企业有效货源不足,现有设施不能充分利用,导致企业周转资金不快,经济运行质量不高。
如果全社会流通费用降低1个百分点,就可节约资金178亿元。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我国还没有针对物流产业的统计指标体系,上述只是某一年份的估计值。无论从与全球经济接轨角度还是从我国市场对物流服务的需求角度来看,我国都有必要促进物流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倡大生产大市场大消费,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物流的同时,创建我国的现代绿色物流,提倡高效节能,绿色环保,不仅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绿色壁垒逐渐兴起。尤其是进入WTO后,我国的物流行业在经过合理过渡期后,将取消大部分外国股权限制,外国物流企业将进入我国市场,势必给国内物流企业带来巨大冲击。这意味着未来的物流业将有一场激烈的竞争。
我国物流业加紧发展绿色物流,是应对未来挑战和在竞争中占得先机的重要机遇。笔者在此介绍发达国家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国内的差距,以引起业界的重视。欧洲是引进“物流”概念较早的地区之一,而且也是较早将现代技术用于物流管理,提高物流绿色化的先锋。如在20世纪80年代欧洲就开始探索一种新的联盟型或合作式的物流新体系,即综合物流供应链管理。它的目的是实现最终消费者和最初供应商之间的物流与信息流的整合,即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加强企业间的合作,改变原先各企业分散的物流管理方式,通过合作形式实现原来不可能达到的物流效率,从而减少无序物流对环境的影响。欧洲最近又提出一项整体运输安全计划,目的是监控船舶运行状态。通过测量船舶的运动、船体的变形情况和海水的状况,就可以提供足够的信息,避免发生事故,或者是在事故发生之后,能够及时采取应急措施。这一计划的目的就是为了尽量避免或者减少海洋运输对环境的污染。欧洲的运输与物流业组织——欧洲货代组织(FFE)也很重视绿色物流的推进和发展,对运输、装卸、管理过程制订出相应的绿色标准,加强政府和企业协会对绿色物流的引导和规划作用,同时鼓励企业运用绿色物流的全新理念(重点在于规划和兴建物流设施时,应该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要限制危害人类生态最烈的公路运输的发展,大力推进铁路电气化运输)来经营物流活动,加大对绿色物流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如对运输规划进行研究,积极开发和试验绿色包装材料等。
我国物流业的起步较晚,绿色物流还刚刚兴起,人们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有限,在绿色物流的服务水平和研究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上先进技术国家在绿色物流的观念上、政策上以及技术上均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1.观念上的差距。2.政策性的差距。3.技术上的差距。由此可见,我国的绿色物流与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物流绿色化对我们来说,还有相当漫长的一段路途。如今世界上的一些大的物流公司进入中国,跨国物流企业纷纷抢滩中国市场。由于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一部分,故必须要加快物流的绿色化建设,物流企业必须加快调整和整合,如若不然,就会失去竞争力,一旦国外在物流业的绿色化上设置准入壁垒,我国稚嫩的物流业就将遭受巨大打击。可以说,发展绿色物流是参与全球物流业竞争的重要基础。
物流业发展的滞后,如今已越来越成为广州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为加速将广州建成现代化物流中心,广州今年要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投入140多亿元人民币,以加快道路、港口、地铁及新机场建设。而真正按照现代物流理念运行的约有6至8家,主要是外资和民营物流企业。其主要特点是整体规模与所占物流市场份额小;企业各自为阵,物流仓储分布凌乱。另外,物流企业用于经营的仓库、货场、铁路专用线、码头等多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已破旧残损,严重老化。近几年,北京、上海、深圳、重庆等市已把建设现代物流基地列入规划,着手实施。
发展现代物流业,必须依赖政府的大力扶持,在这方面,专家们为政府开出一份“功课清单”:一是要制订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有的放矢地在交通方便、集散能力强的地区建设一批物流基地,与深圳、汕头、湛江形成辐射东南、西南、西北、华南地区的大物流体系;二是要在做城市规划时,把物流用地纳入其中,因为大型物流基地必须设立在城市交通方便处;三是要鼓励专业物流企业、连锁企业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及其区域配送中心,整合企业物流,提高流通效率;四是应尽快成立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协调委员会或领导小组,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组织、引导传统物流企业与工业、商业企业组建战略联盟,并制订、研究系列优惠政策等。
要加快发展现代化物流业,从陕西的区位看很有针对性。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企业能向市场提供的核心服务能力,核心服务能力是由企业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集成作用而形成的。各种类型的物流企业针对本企业的市场需求采取了不同的经营策略,这由本企业生产要素的不同分布来体现。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主体行为的竞争性、公平性、法制性、信用性、自主性将日益加强。同时与其配套的保障制度、法规、规则也日益进步、完备。物流企业综合等级评估是一项旨在持续提高和客观真实评定企业核心服务能力,是全员参加、全面提升、持续改进、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动态体系。经过评估后的企业,应继续努力提高巩固自己的各项服务能力,接受社会监督和接受评审机构的复核,以求持续地巩固和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物流产业的现代化作出贡献,这也是物流企业家们的历史责任。
物流活动是最基础的社会经济活动物质需求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社会经济活动的最基本目的就是要把各式各样的物资通过种种渠道顺利的输送到需要者的手里。货币的作用就是作为中介物使货物的交换与流通变得更为方便,从低级的货币流通到现代高级的金融活动,其根本目的都是要使产品的生产与流通活动能够顺利发展,以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资需求。
先进的物流管理在今天被人们称为第三利润源泉。这是说如果能够将成本中占据相当高比例的物流费用有效降低,就等于提高了企业利润,而这种成本的降低可以使商家转化为价格优势,利用低价冲击市场,从而扩大销售利润。
虽然各种物流管理合在一起可节省成本,但调度灵活性会减低,如果成本能有效降低,分开管理的好处显而易见。比如销售部物流管理科业务范围贯穿从订单开始到订单结束整个链条,包括用户交订单、确定订单、排产、生产部门生产入库、根据订单进行分配、运输、到特约店接车等;生产物流包括零部件卸车、储存、保管、不良品回收等。无论是销售物流还是生产物流都与“以销定产"的整体过程紧密挂钩,“我们每个月第3周都要举行会议,每种车型生产多少从物流角度来确定零部件的流动量,根据从销售部门得到的订单信息确定下月生产计划,将数据输入电脑系统。现代物流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物流的发展。在北京现代的物流管理中随处可见信息化的影子,它在提高整体运作效率和有效降低成本方面功不可没。以销售物流管理所应用的ASS400这个模块为例,它有两个作用,一是接受订单,对订单进行分配;另一个是自动结算,打入了多少钱,提了多少车,它能够自动结算出来;而排产所用的AST模块,可深入到每一种车型每一种颜色,并将其按比例在系统中确立下来,由于各模块间信息是相互关联的,一旦数据确定,会自动转到生产部门系统,生产部门可直接看到,从而知道如何排产。
物流的基本含义
“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物流产业是指为实现物品实体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流动而发生的经济活动及其集合,这些经济活动指运输、仓储、装卸和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及其为顾客提供的无形服务;现代物流产业是指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所进行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及其为顾客提供的无形服务等各项经济活动的集合。
“物流”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军事后勤工程的概念演变而来的。现在已扩大到流通领域、生产领域及其他社会经济生活领域。在生产与消费从时间和空间被分离且这种分离日益扩大的形势下,为了保证社会经济活动和企业生产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物流已成为“供”、“需”间有机衔接的桥梁。
物流市场的基本概念
物流市场是指为保证生产和流通过程顺利进行而形成的商品在流动和暂时停留时所需要的服务性市场以及包装、装卸、搬运等辅市场。
物流市场是一个新兴的服务业市场,是一种复合型产业。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求物流资源都进入市场,通过物流市场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培育物流市场的意义
培育物流市场是完善流通功能、提高物流效率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非物流企业将物流服务外包,可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和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物流服务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交换的市场运作方式,改变了运输、仓储等相互分割、自我服务的传统运作模式,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了交易成本,增加了盈利空间。
培育物流市场是加入WTO的客观要求
一是随着贸易壁垒降低,将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并加速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从而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持续扩张的市场空间。二是由于我国在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供应方面的比较优势以及巨大的市场前景,许多跨国公司正准备将我国变成其制造基地,但他们又不可能同时带来全套物流系统,这一趋势无疑会增加我国物流市场新的需求。摩根斯坦利亚太投资研究组最近在其《中国物流报告》中指出:中国每年的物流费用超过2000亿美元。中国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业是一个新兴的发展迅速的产业,预计未来1O年内这类服务的收入将有20%的增长幅度。
培育物流市场是拉动物流有效需求的重要途径
物流管理的分散化,严重影响了现代物流的发展,为物流的畅通设置了数不清的障碍。除宏观物流存在自我封闭、政出多门、运力分散、互不衔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不强等弊端外,微观物流普遍存在的工商企业自营物流问题同样很严重,可以概括为家家设仓库、户户皆机动,不仅分散了社会物力财力,而且这种自给自足式的物流方式也限制了物流专业化、集约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进程。这就要求改革现有的物流体制,增强工商企业物流社会化、市场化的意识。从理论上来讲,有必要对物流市场的发育和发展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在一定意义上说,促进物流市场的发育和成熟能够拉动有效物流需求,降低物流自营率,也是推动物流体制改革的唯一有效方式。
国际物流市场的现状
美国是物流观念萌芽最早、也是当今世界上现代物流最发达、最先进的国家;在二十世纪50年代之后,物流传入了日本和欧洲。
根据运营环境的变化,美国物流产业的发展以1980年为界被划分为两个时期。1980年之前是管制时期――即限制竞争时期。1980年之后是解除管制时期――即鼓励竞争时期。1980-2000年这一时期是美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快速发展的时期。美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年营业额从20亿美元增长到560亿美元。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美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年营业额以15%-20%递增。
日本的物流观念虽然在50年代才从美国引入,但发展迅速已成为现代物流的先进国家。90年代后产品的个性化、多品种和小批量成为生产经营的主流,整个流通体系的物流管理从集中化物流向多频度、少量化、短时化快速发展,并且在销售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物流服务作为竞争的重要手段在日本受到了高度重视。随着制造企业对内部物流职能的剥离,在日本形成了由大批制造企业的物流子公司和第三方物流公司组成的物流产业。
由于有了共同的、开放的欧洲市场,欧洲的物流业呈现进一步集中化的发展趋势。许多跨国公司将分散在各国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逐步地消减、整合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欧洲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不仅为本国服务、而且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
纵观发达国家的物流市场,可以说他们具有以下共同的特征:
(1)规范的市场国外物流市场的规范表现在法律、法规的规范与健全。自从运输活动对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产生重大影响以来,各国政府就特别关注如何控制和促进运输活动,为物流企业创造一个开放、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而且这一切通常通过健全的法律法规来保障。
(2)成熟的市场国外物流市场的成熟,表现在政府对物流网络的规划与统一布局。在物流管理上打破行业分割、地区分割,建立跨地区、跨行业、全国统一开放、公平、竞争、有序的物流市场。
(3)具有规模的市场国外的物流市场具有一定的规模,这是显而易见的。例如:2000年美国物流产业规模达9000亿美元,是高科技产业的两倍,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上。
(4)全球化市场。据不完全统计,在欧洲分布着60%的美国配送中心和50%的日本配送中心。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物流市场全球化的趋势愈加明显。
国内物流市场的现状及问题
根据中国仓储协会委托某咨询机构对中国物流市场进行的典型调查结果可知:在家电、电子、日化、食品等行业的45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当中,全部委托第三方物流的占被调查企业的52%;自理与委托相结合的占68.8%,其中委托比例在30%以下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的42.3%;委托的内容主要以单纯运输为主,占被调查企业的45.1%。工业企业对委托方不满意的占被调查企业的30.8%,不满意的原因依次是:成本高、反应慢、产品破损多。有45.3%的企业正在寻找新的物流商,其中75%的企业选择新型物流公司,64.3%的企业希望新的物流商提供综合物流服务。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工业企业由过去对单纯仓储、运输的需求开始逐步发展到对仓储运输在内的综合物流的需求;工业企业由过去“大而全”、“小而全”自办物流,开始逐步发展到寻求合格的第三方物流商。
我国物流市场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政策的引导和规范。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但我国与物流市场建设与发展相配套的法律、法规没有建立健全。这样一来进入物流市场的门槛忽高忽低。过高的话,物流资源很难进入,优化配置更是无从谈起;但过低的话,就会出现一哄而上搞乱市场秩序的现象。
第二,物流企业经营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
物流企业经营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致使现代物流技术在这些企业中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各类物流公司繁多,规模、水平参差不齐,妨碍物流资源的优化整合和结构上的协调发展,影响大型专业物流服务的拓展。
第三,缺少物流服务中介组织。物流服务中介组织具有双重身份,对于供给主体来说,它是物流需求者,对于需求主体来说,它是物流的供给者。特别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的今天,物流服务中介组织甚至可以扮演政府都无法替代的角色。和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较,中国物流服务中介组织的发展严重不足,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另外,它们通常不是在自由竞争的环境下成长,而是作为行政机关的附属机构发展起来的,因而在专业技能和职业操守等方面都存在不少缺陷。
培育物流市场的思路与对策
加大物流需求开发力度
加快物流市场的发展,从长远看,最重要的是增强物流需求,因此,必须在强化和提升物流服务功能的同时,加大物流需求的开发力度,争取更大的空间服务半径,在空间半径中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在市场份额中争取更多的增值服务,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开发物流需求是培育物流市场的关键。具体来讲,要积极引导工商企业在强化自身物流管理的基础上,确立物流职能,剥离低效的物流部门及设施,逐步实现企业物流活动的社会化,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培育广泛而又坚实的市场需求基础。同时,物流供给的形式、质量以及能否给企业带来成本节约的经济效益是决定企业是否会参与到物流市场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以说供给会从另外的角度促进需求,所以要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例如:开展对现有物流资源进行服务功能的集成和延伸,开发库存融资、质押监管、物联网等服务项目。应尽快建立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导的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培育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示范者和中小物流企业资源的整合者。
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市场管理体系
培育完善的物流市场,必须推进物流市场管理体系的建设,明确政府在物流市场管理中的职能,切实加强政府对现代物流市场发展的宏观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的要求以及我国物流市场的现状,我们认为必须建立政府统一领导和指挥的、跨地区、跨部门的现代物流工作协调委员会。该机构应设在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中。
现代物流工作协调委员会这一机构当中下设:物流规划办公室;物流政策办公室;物流设施办公室;物流标准办公室;物流中介办公室;物流规划办专门负责国家和地方的物流规划的审定;物流政策办负责制定与物流发展相关的土地政策、税收政策、市场准入政策和金融政策等.物流设施办负责公路,铁路,机场,码头和海关等物流基础设施的新建、改建、扩建等.物流信息办负责各种物流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网络的建设.物流标准办负责对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制定基础性和通用性标准.物流中介办负责物流人才,信息和服务的中介组织建设与管理以及相应的物流行业协会的管理。
加快人才引进与培养,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针对专业物流人才缺乏这一现实,各级政府以及各个企业应该加大力度培养专业的物流人才队伍,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抢占物流人才制高点,建立一套强有力的现代物流业发展人才支撑体系;因此要做好以下几点:引进物流人才,优化物流人才结构;广泛开展岗位培训,尽快满足物流企业急需人才;抓好物流人才的基础教育,大力发展物流专业高等教育。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培育物流人才。
〔关键词〕现代物流 物流产业 物流法律制度
中图分类号:D923文献标识码:A
一.什么是现代物流产业
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含义具有多层次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可以细分到不能再分为止,并且内涵不断充实,外延不断扩展。可见,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是动态的。物流业当然也不例外。根据国家经贸委《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建议》的定义,现代物流泛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到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现代物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环节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服务。 可见,物流活动提供的是一种以运输、储存为主的,多种功能相结合的服务活动。专业化物流服务作为一个新的专业化分工领域,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新兴产业部门和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为什么要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从战略高度来认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发展后劲、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提升产业素质、振兴第三产业的必然选择。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现代化进程和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志。几年来国务院相继出台政策、召开会议,明确提出要从促进扩大内需,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战略高度,把服务业摆到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并设立了服务业引导资金。现代物流业作为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先导性产业,是种种生产要素集结、整合和聚变的载体,是连接生产与生产、生产与消费的纽带,不仅发展空间广阔、生命力强,而且可以推动制造业、商业、运输业的健康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现代物流是流通方式的一场革命,是企业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长期以来,不少企业仍沿用计划经济时期以生产为中心的管理模式,造成一方面生产、流通企业库存过大,占用资金过多,另一方面运输、仓储企业有效货源不足,设施利用率低,导致企业资金周转不灵,经济运行质量不高。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有关资料,从1999年大学扩大招生以来,2004年全国毕业生将近280万,2005年就达到了338万,2006年将达到400多万,2007年将达到580多万(这还不包括往界待业的毕业生),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供需比日趋下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之严峻,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要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是靠二、三产业的发展。而第三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样的投入能创造比第二产业多得多的就业岗位。
三.物流产业的现状
物流企业信息化存在严重的区域差距。从全国来看,由于受政策环境、经济水平、思想认识等因素影响,物流企业信息化明显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特别是沿海地区有着明显的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信息资源也较为丰富。而中西部地区信息技术相对落后,信息产业十分薄弱,这种由信息化引起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进一步扩大。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物流企业信息化步伐,促进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已刻不容缓。
物流管理体制各自为政。物流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复合型产业,其发展涉及国家宏观经济与对外贸易,涉及铁路、公路、水路和空运等多种运输方式,也涉及口岸监管、商务、土地、税务和信息等其它相关部门。但各部门之间缺少有效沟通与协调,各自为政。所以跨地区的物流服务往往受到区域性局部利益的影响而难以得到良好的发展。
物流专业人才的缺乏。物流企业信息化作为新兴的技术和管理改革,物流专业人才的缺乏令企业捉襟见肘。特别是在中小企业中,技术人员匮乏,至于管理者,更是少之又少。有资料显示,许多企业是由高层领导直接兼任CIO职务,大部分企事业单位都缺乏真正意义上的CIO,另外CIO还普遍重技术轻管理,缺乏CIO专业管理经验,专业人才匮乏的现象亟待改变。
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建设规划缺少合理统筹。内陆交通运输设施建设缓慢,特别是集装箱运输中转站发展较慢。目前,我国内地进出口货物有相当部份是由内地以散杂货形式集运到港区再拼箱,或拆箱后以散杂货形式疏运到内地。服务于区域或城市的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等现代化物流设施相对缺乏。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缺少良好衔接与配合,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使得各种运输方式不能合理地发挥各自的优势。
安全问题对企业信息化提出了新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及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黑客、病毒等疯狂泛滥,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危害和破坏也越来越大。2002年8月爆发的“冲击波”在短短三天间就感染了我国数万台计算机,重创4100多个企事业单位的局域网,其中2000多个局域网陷入瘫痪,严重阻碍了电子商务等工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可以预见网络安全问题将贯穿企业信息化的整个过程,是信息化的做大破坏因素,因此企业必须提高警惕,加强防范和解决能力,减少不利影响。
我国物流信息化亟需相关环境的支持。由于受物流管理体制的影响,我国物流业存在着标准间互相冲突、标准化程度不高、标准化适用范围有限和实施力度不足等问题。同时,我国物流领域的立法力度不够,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各地区、各行业的管理制度与管理办法可操作性差,互相冲突。我国物流赖以发展的环境大大落后于物流发展形势的要求。
四.物流产业法律制度的完善
从当今物流的发展看,当代物流地域广、空间大、环节多、时间长、风险大,物流环境复杂,信息发展不平衡,标准化体系尚未建立,经济全球化给物流的发展带来广阔空间的同时,信息壁垒、关税壁垒、定价壁垒、金融壁垒、配送渠道壁垒等为物流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障碍,极待有关法律制度对物流自身及其外部环境加以规制和完善。物流及其发展呼唤经济法学、民商法学的新理念和新视野。
物流法律制度非常庞杂,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
物流组织法律制度。在物流业进行结构性的升级换代的过程中,政府的物流发展政策与一国所制定的物流法律制度环境是极其重要的。这包括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与法规、与物流服务有关的政策与法规、以及有关产品的生产加工与流通的政策与法规。这种制度上的引导配合市场机制的发挥,使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够极大地保障和促进物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政府如何通过法律手段直接加强对物流组织内部的管理,提高效率。是政府的一项重要的职能,可以规范物流企业的组织结构体系,保证企业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这包括对物流企业的设立、变更、注销审核性法律规范和企业内部组织关系的法律规范。具体包括《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投资法》等基本的企业法律制度。
物流行为法律制度。包括对物流采购、仓储、加工、运输等具体环节中发生的具体社会关系的法律制度。其中最重要是交通运输的法律制度,包括对铁路、公路、航空、海运、内河航运等运输方式的规范。具体法律制度有:《铁路法》《公路法》《海商法》等。
物流经济调控法律制度。物流经济调控法律制度是国家在对物流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具体法律规范包括:税收法律制度、对外贸易法律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价格法》等法律制度。
物流争议救济法律制度。从以上对物流法律制度的分类和具体法律规范的列举中,我们不难发现,物流法律制度既包含大量的民商法律制度,又包含大量的经济法律制度,这是因为物流作为经济关系中的复杂环节,既需要民事主体之间在平等、诚信原则的基础上从私法的角度的自治,又需要国家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以公法的角度对物流组织、物流行为、物流信息等进行直接的管理和间接地调控。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物流业的发展,物流的国际法律规则越来越多,物流法律制度兼跨国内法和国际法两大法域,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物流的法律规则对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乃至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程度的影响日益重要。现代物流业的持续发展必须以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为依据和动力,建立相对完善的物流法律制度是我国物流业发展、提升的重要条件。
作者单位:山东政法学院法学院
参考文献
[1]汪鸣 冯洁.我国物流业发展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40-41.
[2]文斐.沃尔玛高库存的连锁反应[J].中国物流,2007,6:35-36.
[3]李长霞.国际物流[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25-26.
Construction of Law System in Morden Logistic Framework
Sun Liangqian
(Shandong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关键词:3G;现代物流;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
一、现代物流的特点
物流是指通过运输、仓储、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相关活动,把商品资料从供应方向需求方转移的实物运动过程。现代物流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实时化、智能化的趋势:
(一)信息化主要表现为物流商品的信息化、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
为实现物流的信息化,首先用标准化的条码技术完成商品数据录入和数据采集,再借助自动识别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数据交换等现代技术手段建立仓储、保管等各类与物流业务管理有关的基本数据库;应用射频技术(RF)来进行物料跟踪、运载工具和货架识别等要求非接触数据采集交换和需要频繁改变数据内容的场合,通过便携式数据终端(PDT)随时通过RF技术把客户产品清单、发票、发运标签、该地所存产品代码和数量等数据传送到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可以全天候、连续地为无限多用户提供任何覆盖区域内目标的高精度的三维速度、位置和时间信息,从而大大提高物流路网及其运营的透明度,提供更高质量的物流服务。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能完成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等功能。
(二)物流领域的网络化有两层含义:一是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或制造商的联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另外与下游客户之间的联系也要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物流配送中心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下游客户的定货的过程也可以自动完成;二是组织的网络化,即所谓的组织内部网。
(三)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信息量大、交换频繁;传递量大、时间性强;环节多、点多、线长,所以要建立技术先进的现代物流信息系统,才能保证物流信息传递的实时化,保证数据的及时处理和有效应用。现代贸易中EDI的发展是一个重要趋势,物流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为物流实时化提供了可能。
(四)现代物流的智能化已经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智能化是物流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中大量的运筹和决策,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路线的选择,自动导向车的运行轨迹和作业控制,自动分拣机的运行、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等问题,都可以借助专家系统、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相关技术加以解决。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自动化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的外在表现是无人化,自动化的效果是省力化,另外还可以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力、减少物流作业的差错等。
二、现代物流行业的现状
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调查,目前我国商业企业应用计算机系统的比例不到一半,服务业和运输业的比例更低,分别只有24.3%和18.3%。除了POS和条形码技术外,其他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程度普遍较低。物流技术和物流服务规范标准大多不统一,我国物流企业开发和使用的物流信息软件与客户系统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接口标准,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系统与第三方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有效衔接,运输信息系统、仓储信息系统、物流作业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沟通,从而影响我国物流企业的运营效率。
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车辆运营的空载率约45%左右。造成这一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物流企业无法准确知道运行车辆的具置,而且无法与司机随时随地地保持联系,不能为其组织货源和灵活配货。另外,实际客户也不能及时了解货物配送过程的情况,不能和物流企业协调配合。
以上情况都说明,我国当前的物流行业信息化程度低,影响了效率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无法适应未来竞争。物流行业信息技术最先进、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细分市场应该是快递行业,所以,我们以快递行业的发展现状为研究起点,经过调查研究分析,就可以看出物流管理发展的趋势:
2009年,吉联与全球领先的快递巨头DHL公司成功签约,将运用吉联TMS(大型企业版)系统为DHL打造物流信息系统平台,帮助其建立中国运输业务管理体系。本次合作中,DHL希望利用吉联TMS系统,实现内部系统的衔接,建设具有良好集成性、扩展性的物流信息化平台。同时,DHL还将运用该平台实现其个性化需求。DHL可以提供一系列强有力的新的rr集成方案。DHL的EDI权限中心可以进行数据的快速交换,交换频率是由客户决定的,还为客户提供了标准的XML API设备。
作为业内的佼佼者,UPS公司拥有489种行业相关软件,在这些软件的帮助下,UPS的业务流程更加高效,因而取得了巨大的收益。UPS平均每年投资10多亿美元,建设技术基础设施。除在亚特兰大UPS设立了全球数据中心,UPS还建设了长达50万英里的UPSnet全球电子数据通信网络。
TNT物流利用其IT专家的意见和在一个市场部门中取得经验,来为其他部门重新设计完整的供应链。TNT自己研发的系统包括Lyra和Matrix供应链技术。
由此可以看出,国际快递巨头都在加紧布局以3G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管理方式和管理系统,而这些现代化管理技术和方式也为物流企业的利润提升、流程优化等提供了新的改进空间。
三、3G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
步入信息时代,通信的重要性已经上升为企业的战略级需求,而通信必须要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上,通信、时间与客户信息的有效互动最终促成了企业的盈利。3G技术的出现,为各种通信方式和技术、各种管理工具提供了一个整合的平台和技术支持。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以及跨平台、组件化的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和GSM(全球移动通讯系统)技术的逐步成熟使得物流配送可以依托3G的强大地理信息处理功能以及定位、通讯能力等对整个配送过程进行空间网络分析与配送跟踪,使得基于GIS/GPS的应用可以构造具有竞争力的物流企业,而3G技术的发展又为移动CRM(客户关系管理)、移动ERP(企业资源计划)等移动商务和移动化企业管理提供了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平台。
如今计算机技术在物流上的应用已远远超出了数据处理、事务管理,特别是GIS技术的应用,使现代物流管理正在跨入智能化管理的领域。物流信息化的直接结果是信息流动的加快、信息流动的及时准确,而信息的迅速流动直接关系到物流的工作流程的平衡。
3G技术是新一代物流信息化的基石。3G最大的优点即是高速的数据下载能力,相对2.5G(GPRS/CDMA1x)100k左右的速度,3G能够达到300k-1M左右,现代物流越来越讲求速度、效率和快速的适应变化能力,所以运用3G技术对物流过程进行全方位和准确的管控即将是必然。
3G最主要的应用是通信资源扩充及无线互联网。我们这里运用的是后者,因为无线宽带的介入,使得大量优秀的互联网服务在无线领域的运用成为可能,互联网内容供应商只要将现有服务内容稍作修改,B/S结构就可以平滑地向无线应用领域过度,加之客户端使用3G的终端产品,那么丰富的应用及服务就可以通过3G平台呈现给大众客户。同时,用户身份鉴别可保护网络、避免无权用户使用,保障了系统的安全。这在现代物流管理中表现为移动式的货物识别、登记、移动CRM、移动ERP等。
从实际应用出发,我们认为在大型现代化物流管理中,大型物流企业可以基于地理信息进行更为直观的管理,GIS系统与3G技术结合在国外物流企业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很大成功为企业带来效益,目前也已在国内一些物流企业成功应用,主要实现了以下功能:
(1)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
(2)缩短满足请求的时间;
(3)提高满足请求的质量;
(4)及时反馈配送的状态,完成应急处理;
(5)保证客户的到货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
(6)充分利用运力资源,控制减少成本;
(7)分析老客户的消费行为和模式,准确预测和把握客户的需求。
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领域。GPS导航系统与智能化的电子地图、无线电通信网络及计算机车辆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可以实现车辆跟踪、交通管理、运输方案制定修改等许多功能,从国外的物流配送发展来看,实施有计划的配送是物流配送现代化的必然方向,其主要功能包括:物流的网络流计算、配送任务分解、货物配送的最短路径分析以及车辆路线的确定等。
全球数字移动系统是目前国内覆盖最广,系统可靠性最高的数字移动蜂窝通讯系统。GSM以统一的方式向各地用户提供具有所有电信业务的国内和国际漫游。具有通讯范围大、系统运行可靠、经济实用、投资少、易普及、各地监控中心易于连网等特点。GSM在物流配送系统中承担着作为GPS信息交互的通道和无线信息采集网络等作用。
GIS应用于物流分析,主要是指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来完善物流分析技术。GPS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可以实时监控车辆等移动目标的位置,根据道路交通状况向移动目标发出实时调度指令。而GIS、GPS和无线通信技术的有效结合,能够建立功能强大的物流信息系统,使物流变得实时并且成本最优。
中国物流企业可效仿这些快递巨头成立自己的研发部门,使知识产权完全自主化,同时将3G技术与现代物流管理技术进行整合,充分发挥3G技术的优点,将GIS技术和GPS技术运用于物流管控,整合资源,提升竞争力。3G技术集成的核心在于,GIS可以作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平台,具有可视化、地理分析和空间分析、数据库统一管理等优势;定位技术和导航技术根据具体的应用需要,可以实时获取不同精度的目标位置信息;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大范围内数据传输,对于信息系统指挥、调度、监控、管理等具有重大的意义。这三项技术的集成,可以有效地实现信息系统的实时、动态、监控、分析和辅助决策的目的。
3G技术与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的集成主要体现在:GIS技术与物流管理技术的有效集成,实现了物流作业的可视化管理,构造的基于地理分析和空间分析的模型库对于物流决策具有重大意义。通信技术与物流管理技术的有效集成,实现了物流管理的动态调度和指挥;GIS和无线通信的集成技术与物流管理技术的有效集成,极大地提高了物流分布式作业的移动终端节点的自动化程度。定位技术和无线通信的集成技术与物流管理技术的有效集成,实现了移动目标的实时监控,提高了物流动态实时管理的能力。
总之,3G技术与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的有效集成,提供了物流管理实时、动态、精确的管控与监督手段,可以优化物流流程,整合物流资源,对于以GIS技术为平台支撑、以GPS定位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为辅助手段的分布式空间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实力具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理.现代物流运输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2]沈音乐,陈华鹏.建立在3G平台上的现代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构想[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06).
[3]刘伟民,郑爱云,李苏剑,赵方庚,孙江生.基于3G技术的卷烟物流配送应用研究[J].设备与设施,2007,(11).
[4]李晓军,彭龙军,黄建明,钟凯文.3G与RFID在物流配送管理中的集成与应用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8,(2).
关键词:区域经济 区域物流 区域物流协同系统 区域物流规划
中图分类号:F259・27文献标识号:A
Constructs in the region economy development the thing to flow theplatform
ZhuHuaihong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Economics,Shenzhen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Abstract: At present our country already formed “the thing interaction, middle the impetus, promoted the region econom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new pattern. Region economic integration trend of development request modern logistic service regionalizing, simultaneously, the region physical distribution development promotes take the city as the central region economy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proposed constructs in the region economy development the physical distribution bridge, the boost region economy development.
Key words:Region economic; region logistic; region logistic coordination system; region logistic plan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区域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它们在促进区域贸易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加快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卓有成效。
一、我国区域物流现状分析
区域物流是指区域之间及区域内部的物流活动,它的一般含义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地理环境中,以大中型城市为中心,以区域经济规模和范围为基础,结合物流辐射的有效范围,将区域内外的各类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进行有效的实体流动。根据区域物流基础设施条件,将多种运输方式及物流节点有机衔接,并将物流基本活动有机集成,以服务于本区域的经济发展,提高本区域物流活动的水平和效率,扩大物流活动的规模和范围,辐射其他区域,提高本区域的综合经济实力。
2006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为59万亿元,同比增长17%。物流业增加值为1.4万亿元,同比增长12.1%。运输费用为2.1万亿元,同比增长12.1%;库存上升与配送业务增加,保管费用上升16.7%。物流业呈稳步、快速发展态势,物流业的基础和外部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 2007年一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15.6万亿元,同比增长23.8%。物流业增加值完成3616亿元,同比增长16.7%,继续快于GDP的增长,占服务业全部增加值的17.1%。社会物流总费用为9337亿元,同比增长15.3%;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为18。6%。国内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610亿元,同比增长21.1%,继续保持较快增长。[1] 随着各地纷纷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及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物流能力明显增强,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以及东北地区加强联合与协调、统筹规划,合力营造区域物流发展的“大环境”。连锁零售、汽车、钢铁、医药、煤炭等专业物流迅速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我国现代物流整体规模扩大,发展速度加快,运行效率提高,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更加明显。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也是物流领域对外全面开放的第一年,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明确和相关政策的逐步落实,对物流行业发展产生了较大的、深远的影响。随着物流需求的增加,物流供应企业服务将从低值基础转向高附加值服务,物流基础设施、综合物流业、交通运输及快递业务都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和投资价值。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区域物流理论严重滞后于实践发展的今天,物流业“遍地开花”,重复建设严重;物流企业内部规模较小,技术含量低;经营分散,产业社会化、组织化程度低;此外由于资源的分布不均衡,造成物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跨度极大,“北煤南运”、“南粮北调”、“西气东输”等,导致我国物流费用较高。
二、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密切依存关系
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表现出密切的依存关系。从世界范围看,物流对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已被许多国家的实践所证实,特别是近年来,物流的系统、集约作用,又展现了它降低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1.区域经济发展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共生共荣
根据区域经济理论,一个区域只要具备某种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条件,这个区域与其他区域的差异就会形成一种优势,产生一种引力,有可能把相关企业和生产要素吸纳过来,在利益原则的驱动下形成产业布局上的相对集中和聚集,从而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区域中心城市具有“中心地”与“增长极”的地位,齐备的基础设施和物流设施,大量集中的消费需求,交通与信息发达等优势,以其为核心枢纽将其他地域“极化”成一个商品流通整体,所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现代物流的发展。
另一方面,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和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取得市场竞争的优势,必然将更多的资源用来发展其核心业务。其他业务通过外包的方式完成,而方便、及时、低成本、高效率的现代物流系统作为其跨国生产和营销的服务保障,两者相辅相成,共生共荣。
2.现代物流企业有利于改变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根据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协调理论,在整个产业结构中,产业结构的基本演进方向是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以城市为中心的物流中心正是适应区域经济理论和产业结构协调理论的要求而生的。
现代物流的实现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培育并集中物流企业,使其发挥整体优势和规模效益,促使区域物流业形成并向专业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本质是第三产业,是现代经济分工和专业化高度发展的产物,它的发展将对第三产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推动、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既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又增加了税收,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此外,现代物流业将进一步带来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集聚,以及交通运输业、商贸业、金融业、信息业和旅游等多种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都是第三产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是第三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合理的物流系统起着基础性的作用。[2]
另一方面,现代物流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改变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物流业之所以能够显著降低交易成本,主要是因为,现代物流业的主体是由诸多节点和线路组成的网络体系。以点状松散存在的要素组成物流网络后,原来点和点、要素和要素之间偶然的、随机的关系随之变成网络成员之间的稳定的、紧密的联系。一个结构稳定、高效运作的物流网络,不仅可以减少组成要素之间的磨损和交易成本,减少用户使用网络资源和要素的成本,还可以放大各要素的功能,提高要素和整个网络的收益。
三、构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物流平台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正在逐步形成“经济一体化、物流区域化”的格局。科学地规划、系统地设计、整体地控制已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原则,也是区域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可谓物流促进区域经济整合,区域经济与现代物流共生共荣。
1.优化物流发展的法规政策,营造区域物流发展环境?
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研究和制定规范的物流业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改进对物流相关领域的管理方式,对不适应物流业发展的各类规定和政策进行清理、修改和完善,通过法律法规规范整个物流行业的运行和发展。美国在1991年通过了《陆运多式联运效率法》,为物流综合运输方式的有效联运提供了重要指导;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制定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物流施策大纲》,以确保中央部门、地方政府、物流企业、货主等各方面能够合作实施有关政策;澳大利亚联邦政府2002年7月正式《货物运输行业行动纲要》。这些国家加快发展物流的法律法规等各项政策措施对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我国虽然在2004年8月5日由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九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并从完善物流企业税收管理、简化通关手续、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明确了支持现代物流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同时建立了由发改委牵头、商务部等有关部门和协会参加的全国信贷物流工作协调机制。试图我国物流行业的条块分割,建立一个开放、公平、有序的物流市场环境,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是没有一个有形的政府实体部门来进行实施和落实,中国的物流区域化道路任重而道远。
2.建立区域协同物流系统的框架体系,保证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
区域物流具有企业群间、产业内部、相关产业间、区域内、区际间等更为复杂的关联,具有更强的社会性、经济性以及环境性,更强调系统整体性运作。整体区域物流概念系统的构建,有助于区域物流研究和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物流系统,在功能层次上应保证区域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物流作业能力,具备高效的运输、保管、包装、搬运和物流信息等功能要素;在消费层次上应保证本经济区域内商品流通及其他物流服务的供应与各类消费者物流需求的吻合;在产业层次上涉及物流产业规模数量等组织构成,物流产业服务领域范围、水平等因素,应保证经济区域内物流服务力量;在资源层次上应保证区域内、区域间为实现物资时空转移所直接或间接消耗的经济资源的高效利用性和整合性。它包括物流功能子系统、物流企业子系统和物流产业子系统。通过建立完善的区域协同物流系统的框架体系,谋求系统资源“1+1>2”效应。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完备的第三方服务,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3]
3.积极做好区域物流规划工作,优化区域经济结构
我们应在对区域经济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区域经济的辐射区域以及区域内各城市的功能定位,分析确定区域物流规划的目标。然后将区域物流规划目标的定性描述与区域物流需求量的定量预测相结合,运用系统优化理论和方法,在物流体系的构建中,理顺物流与区域各相关产业的关系,从政府、市场与需求、基础设施、工商企业与物流企业、物流技术与网络的角度通盘考虑物流的布局,制定出包括区域物流空间布局规划、物流基础设施平台规划、物流信息平台规划、物流政策平台规划和物流产业主体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具体规划。在优化区域经济结构,提升区域经济实力,服务于经济发展方面作出积极地贡献。[4]
作者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经济系
参考文献:
[1]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7-2010年中国物流行业发展预测与投资分析报告(1月版).2007. 8.
[2]钱平凡.“产业集群是一种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J].调查研究报告,2003,125: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