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力安全生产的含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风险控制的含义。风险控制要求管理主体在进行电力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将关注视线普及到电力生产全过程,改变以往片面的关注事中控制与事后处理的现状,强调从电力生产的开始,就对生产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衡量,并根据分析结果,选择恰当的、有针对性的经济和技术手段处理风险,进而最大程度的实现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性,保障电力企业和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是一种极具科学性的管理办法,它的提出和应用是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创新和管理水平提高的代表。(2)风险控制的实施步骤。风险控制的实现需要采取一些措施,经过几个步骤,接下来就具体的介绍这些步骤和环节,内容如下所示:第一,安全生产管理风险控制培训。安全生产管理的主体即是人,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从指导者到实施者再到监管者,都是由人担任的,因此,加强对人员的风险控制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就等于将风险控制从头至尾贯穿到电力生产全过程,这是一项重要环节。第二,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通过分析各种存在情况、研究大量可靠数据,在风险事故发生前,识别出电力生产中潜在的安全生产风险,挖掘风险产生的原因,将风险置于可观测的范围。第三,风险衡量。风险衡量是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上,对风险发生的概率进行估计,衡量风险发生时将会造成怎样的后果。风险衡量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它既需要技术手段的辅助,也需要风险管理人员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敏锐的直觉判断。第四,风险控制。在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后,制定具体的风险解决方案,采取恰当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对风险进行全面控制,进而彻底的处置潜在的风险。第五,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具有全面性,它既包括对风险内容的风险程度的评估,也包括对风险控制手段、风险控制过程以及风险控制结果的监督。第六,风险处理。风险处理是风险管理的最后步骤,也是风险控制的最终目的。在对风险进行识别、衡量、控制、评估之后,要对风险进行最后的处理,保障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性。
二、风险控制的必要性
在过去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主体对电力安全生产的管理紧紧局限在电力生产的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理,这样的管理中存在较多的漏洞,对事故的管理比较滞后,往往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这种边生产边治理的老办法严重影响了电力企业的生产效益,不利于电力安全生产效率的提高。电力生产安全管理过程中风险控制的引入,强调在事前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预测,识别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衡量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和造成危害的程度,针对识别出的具体化的风险,有依据、有目的制定处置和解决风险的方案,将安全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彻底的消除电力安全生产隐患保障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实施。因此,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对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它是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部分,有着实施的必要性。
三、强化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风险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供电企业; 安全文化 ;文化构建
中图分类号:U223文献标识码: A
安全工作是供电企业一切工作的基础,安全文化是供电企业永恒的主题这一点出发,在广大员工中灌输安全文化理念,强化安全意识,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检查活动,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和事故隐患,使安全工作走上科学规范的轨道。
1.安全文化含义及电力安全文化特点
1.1 安全文化的含义
企业安全文化顾名思义是指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又为全体员工接受、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及行为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奋斗目标、企业安全进取精神;安全的价值观、安全的审美观、安全的心理素质和企业的安全风貌等种种企业安全物质因素和安全精神因素之总和。
1.2 电力安全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具有鲜明的特点
安全生产是电力永恒的主题,安全文化是电力行业文化的核心,没有安全其他一切将无从谈起。所以安全文化具有人文性、严肃性、广泛性、激约性、融合性等特点。
2.供电企业安全问题的现状分析
供电企业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安全生产标准、制度、管理办法等,安全制度齐全,安全责任明确,保证了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需要。但是安全事故仍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管理不到位,职工在工作中麻痹大意,规章制度不落实,工作作风不严谨等。归根到底,还是安全文化薄弱所致。
2.1 安全文化建设不足,缺乏职工的认同感
在现实中,供电企业的领导层对安全问题极为重视,但多数员工对安全的认识则局限于概念化,还没有上升到文化的层次,安全目标与责任制还没有成为全体职工共同遵循的职业道德和行为意识,职工参与安全工作的自觉性和对企业安全目标的认同感不强。企业对安全生产的内在规律把握不准,大多停留在表象上,安全管理者大多忙于繁琐具体的事务。企业领导则是哪些方面出了问题就抓某项工作,没有系统思考、统筹安排。
2.2 安全生产管理者的安全意识薄弱
每个供电企业都有着自身的特点,每个群体和职工又有着不同的素质和修养。生产人员中间始终存在平时安全培训不投入,工作时不遵章守纪、盲目工作等安全问题。安全管理如何结合实际把每一项制度、每一个指标落到实处,如何让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能严格执行正确的行为规范,这是安全管理者的职责。但安全生产管理者安全意识薄弱,主要表现面对安全文件、制度的落实和对待违章事件的处理、教育等方面,存在软弱无力现象。这是对自己、对家庭、对企业、对社会极端不负责任的表现。
2.3 常规安全管理工作存在随意性
在供电企业中,常规性的安全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由于常规性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复性和日常性的特点,往往凭经验便可应付,而经验有时会成为随意性的温床。随意性主要表现在管理和操作两个层面。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下发有关全生产诸类文件时,常常一发了事。至于对文件要求的落实情况却不给予应有的关注,没有对其进行细化、量化,更认为是下面的事。这种以发代管,严格上讲就是随意性的表现,是传统管理思维的一种惯性效应,也可称为管理者的习惯性违章。电力生产事故发生在现场,深究起来,总能找到某个管理环节上的漏洞。现场操作人员操作过程中的随意性,往往是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随意性的延伸,从而造成了安全管理与操作两个层面的脱节。
3.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措施
3.1 转变观念,发挥安全文化先导作用
心态安全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最能体现人本思想。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只有心态安全,才会行为安全;只有行为安全,才能保证安全制度落到实处。比如,“我要安全”本来是员工本能的内在需要,可现在却变成了被强迫必须完成的一项硬性指标。如果上述错误观念不破除,正确的安全理念不树立,那么,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建设就不会到位。
3.2全面梳理,建立简洁适用的规章制度体系
公司在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全面梳理安全生产有关管理制度,以层次清晰、简洁适用、可操作性强为目标,建立以安全职责制度、安全奖惩制度、安全作业规程和设备环境标准为主的安全制度和规程体系,形成凡事有章可循的安全生产秩序。同时组织开展一班组一手册修编工作,动员一线班组员工,因地制宜,从繁多的管理制度中自行整理与自身工作相关的管理条目,编辑成简洁实用的班组管理手册,而与该工种无关的条款则不收录到该工种手册中。该手册的修编,减轻了一线员工学习规程制度的负担,也更加有助于管理层推动有关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在此基础上,公司组织开发了“安全生产制度一班组一手册及其管理系统”,进入该系统,所有人员都能迅速找到本岗位需要熟悉掌握的规章制度的具体条款,更加有力地促进了一线员工学习制度、遵守制度。
3.3 多载体渠道,开展经常性安全教育
确立起每一个员工的安全意识,使之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根本性转变,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在企业内,要营造出“人人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拓宽宣传教育形式,建立起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教育体系。开展经常性安全教育,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广播、电视、局域网、报刊、标语、黑板报、专栏、标语等传统媒介,加强宣传。宣传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公司安全生产工作部署、规章制度、事故责任追究等,对员工进行安全政策法规、安全质量标准化、事故案例教育,警示员工认识电力安全生产的特殊性,使安全意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每个人的心中,培养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3.4结合实际大搞安全文化建设
(1) 编制出“如何开展安全活动”、“形式主义在安全工作中的十种突出表现”、“班组安全工作四防”等宣传资料。强化安全文化意识,有效地促进安全管理,围绕安全生产来开展企业安全工作。
(2) 深入工作现场,强化现场检查,掌握第一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预测,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为此,公司制定了“巡视卡制度”和“生产工作现场违章处罚规定”,进一步推动了安全管理工作,保证了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3) 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安全性评价工作是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对该过程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程度的评价,以寻求最低的事故率、最少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从1997 年开始,公司就认真地开展了“安全评价”工作,为查找隐患、预防事故、指导设备整治、提高设备健康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4) 广泛运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安全管理是现代化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生产发展的产物,必须广泛运用新的科学技术来分析事故原因、研究防范措施。如公司广泛采用微机统计事故和障碍、记录安全数据、制定安全报表、分析事故,提高了安全管理的准确性和科技含量。
(5) 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推动安全管理工作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对有效预防事故,实现安全生产,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4.结语
安全文化对企业既是一种管理思想,也是一种管理手段,文化管理已经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文化若水,因势而为”,建设现代安全文化是时展的要求,也是供电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将不断会有新的问题需要深入思考、研究和探索,也会不断面临新的困难、障碍和阻力,但是,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百年树人”的目标相信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 国家电力监督委员会安全监管局.电力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0.
关键词:电力工程 安全管理 施工
引言
安全与危险是相对的概念,它的基本含义包括两个方面:预知危险和消除危险,二者缺一不可。从广义上讲,安全是预知人类活动各个领域里所存在的固有或潜在的危险,并且为消除这些危险所采取的各种方法、手段和行动的总称。从生产的角度讲,安全所表征的是一种不发生死亡、伤害、职业病以及设备财产损失的状况。在一定意义上讲,安全就是防止灾害,消除最终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以及各种损失发生的条件。我国安全生产的工作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它高度概括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的目的和任务,成为安全生产工作的方向和指针。作为生产单位各级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工作方针必须清楚了解;而作为生产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更应对其有较深刻的理解,以便在生产实际中贯彻执行。
1 电力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意义
目前,全国电力建设任务十分艰巨,各地电力工程建设也进入施工高峰。施工企业面临新开工建设的电力工程技术要求高、工期紧的压力,施工机械老化或不足,施工一线技术力量不足,以及在安全文明施工和规范化作业管理等方面均存在薄弱环节,电力工程建设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1.1 “人自为战”,施工人员作业位置多变 电力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范围大、施工人员“人自为战”,施工作业环境、位置、工具使用多变,随机性强,而且施工条件差。
1.2 不安全因素多 具体表现为“十多”,即高处作业多,重叠作业多,其重运输多,设备构件吊装多,焊接明火多,施工机械多,临时设施多,预留孔洞多,外包队伍及临时工多,多工种、多单位在同一现场交叉作业多。
1.3 电力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针对施工现场生产环境复杂危险性,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都极可能导致伤亡事故的发生。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新形势下搞好安全管理的关键,电力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依法建立健全具有可操作性、合理、充分的发挥作用,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保障项目施工生产安全,其意义十分深远。
2提高认识,强化安全管理
2.1安全生产管理的根本目的
安全生产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是对电力施工企业的最根本要求;是保护社会生产力,使之能正常生产,保护生产关系,使广大员工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员工进场后,首先是要健全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督网络,坚持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对工程安全文明施工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协调、统一管理”。全面推广使用垃圾通道、高处作业平台、滑线安全网、手扶水平安全绳等标准化安全设施,切实做到“临边有栏、孔洞有盖,水平保护、垂直保护、交叉保护”和“临时围栏标准化,施工照明永久化,厂区道路规范化,施工用电安全化,绿化跟着建设走”。这也是电力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
2.2安全教育要有针对性
对项目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使所有人员通过安全教育及技能教育获得长期、稳定的安全操作技能,做到按安全操作规程施工,不违章作业。对项目生产管理人员教育的目的是使其获得科学的、稳定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决策能力。即自觉依法管理、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的能力;在紧急、危险、关键时刻能够正确处置的能力;在施工过程中对危险源、环境因素能预先进行辨识并制定和落实控制措施;在规章制度无明确规定的情况下能正确做出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决策的能力。项目安全管理应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全员管理,即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第一安全责任人必须实施安全管理,这是法律责任赋予的要求;项目施工人员必须接受项目部的安全管理,这是每一个施工人员的义务。
2.3提高项目安全管理人员水平的途径
要提高项目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可通过直接实践和间接实践来提高。所谓间接实践就是通过学习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安全管理专业知识和企业规章制度而获得管理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素质。而直接实践则是吃一堑长一智,从事故中得到经验和教训。
2.4抓好施工现场的安全技术交底
施工现场的安全是通过一线施工人员来落实的,把施工过程有机会出现的危险情况及采取的应对措施对他们进行交代清楚,是有效落实安全措施的最后一环,做好这项工作,才能够。保证安全
3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措施
3.1 进行全方位的安全生产培训
电力工程施工单位各类人员,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培训,具备电力工程施工方面的安全生产知识、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资格,方可上岗。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经培训并经有关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任职资格。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经有关主管部门考核,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持证上岗。新从业人员要进行公司、项目部、班组三级培训。转岗人员与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新设备的使用人员要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在岗人员要进行经常性的安全生产培训。
3.2 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
电力施工单位,要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等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电力施工单位应当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要保障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坚持以人为本,防范施工安全事故。
3.3 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对各职能部门、各级各类人员在安全生产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将安全职责具体详细落实到部门、班组和个人,落实到工程施工的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项目负责人对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安全负全面责任,是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3.4 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
电力工程施工现场安全事故不断发生,主要由于这些施工单位没有认真贯彻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安全技术措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要健全和严格执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岗位操作规程,制定详细准确的施工安全方案、技术方案、作业指导书,规范作业人员的行为。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奖惩分明。坚决与违章、麻痹和不负责任的不良习惯做斗争。
4 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技术措施
4.1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事故
电力工程施工中危险性较大的作业有基坑支护与降水作业,土方开挖作业,脚手架作业,临边作业,高空作业,模板作业,起重吊装及其他施工机械设备作业,施工用电作业等。造成施工中易发生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起重伤害等事故。
4.2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消除或控制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防范事故的发生。电力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包括:进入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如设置标志,照明良好等;地面及深坑作业的防护,如基坑支护方案;高处及立体交叉作业的防护,如脚手架、斜道、平台的搭设、拆除及防护措施;施工用电安全防护,如电动工具使用前检查或配备漏电保护器,带电设备附近作业做好防触电隔离措施等;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如起重作业设专人指挥;对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制定专门安全技术措施;易燃易爆有毒作业场所的防火、防爆和防毒措施;预防因自然灾害(防台风、防雷击、防洪水、防地震、防暑降温、防冻、防寒、防滑等)促成事故的措施。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具有安全法规作用,必须认真落实。必须保证必要的安全投入,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保证工程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技术措施所需的费用。
5 加强电力工程施工全过程安全管理
5.1 前期准备,搞好安全策划管理
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化施工作业手册》、《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工作规定》进行施工前的策划;编制完善的施工方案,认真落实安全措施。项目的安全有赖于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是否与工程项目的情况相一致,是安全施工的重要保证。完善的施工方案也必须要在施工过程的严格执行,否则所有施工工艺的要求、各种措施的要求都会流于形式;开展危险点分析与预控,做到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加强施工危险点分析,开展危险源调查,制定危险点清单。在此基础上制订危险点预控措施,通过消除、隔离、疏导等方法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故发生。加大重大危险整改消除力度,对重点项目、重点部进行重点监控,做到隐患不消除、问题不解决决不放过。制定重大事故应急处理、救援预案并定期演习。建立起各单位相互联动,建立起现场医院、就近人民医院相互联动的机制。,实现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
5.2 过程控制,加强现场安全管理
安全过程控制是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工作的保证,不同的工作性质和内容要有具体的对策。过程控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在实际工作中的过程跟踪,如吊装作业,操作手应严格按照吊车操作规程作业外,现场信号指挥员就是“过程控制”的关键,当两台或多台设备同时起吊时,如何采取避让措施,杜绝交叉作业时设备发生碰撞事故,只有加强信号指挥员的现场控制和跟踪;施工施工作业面的安全如何保证,除强有力的规章制度措施之外,现场的施工就要加强过程控制,一环接一环,一个步骤接一个步骤,按照施工作业指导规范进行施工,才能保证施工安全。
“过程控制”要在“源头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执行干工作要有预见性,不能盲目生产。一项工作首先要进行“源头”控制,只有找出“源头”才能在执行中做到事半功倍,“源头”找到了也就是明确了方向,在实际工作中有目的加以控制。只有制定出详细的作业指导书,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操作,才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
安全过程控制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项目施工应时时紧绷安全的弦,尤其是在生产高峰期,各项工作处于紧张施工中,工期紧,任务重,只有认真做好过程控制才能保证任务的全面完成。安全过程控制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安全工作应从班组建设抓起,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作用,让“过程控制管理”渗透在整个工作管理中
5.3 搞好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演练
为降低施工事故后果,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收集资料,分析危险源与风险,对施工现场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危险源、危险部位、危险环节,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措施。建立事故应急体系,落实机构和人员职责,保证应急设备供应,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全面提高应急能力。
6 结束语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方针,它明确了安全生产管理在建设项目(工程)中的地位,也明确了安全生产工作的任务、目的和措施。建设单位的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对安全管理有深刻的认识,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不断改进现有的安全管理措施,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只有安全了,企业才会有市场,也只有安全了,企业才能有效益。
关键词:安全文化;观念素质;心态;执行力;实践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如何在施工及日常用供、电管理工作中保证全体员工及设备的安全,是基层供电所每一个班组长及施工人员的必要任务。虽然电力行业有很多规章制度,但由于某些员工安全意识薄弱及某些不可抗拒的原因,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等大小事故屡有发生。据有关分析,有些事故是可以避免的,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当事员工没有认真地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在工作中违反了规定。也就是说,在平时的施工及供、用电管理工作中,使全体员工切实践行安全意识,对进一步保障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多年来,电力安全生产是常抓不懈的,甚至耳朵都听得起茧子了,但是,即使安全生产成了“老生常谈”,“常抓”仍然抓不紧,“常谈”还是总出事故,原因何在?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现在还没有构建起完整、有效的安全文化。
一、安全文化的定义
安全问题一直是各项生产建设活动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党和国家对此尤为重视,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已经迫在眉睫,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生产理念,对保证生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安全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安全为基本前提,通过构建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安全防护措施、加强安全管理、做好风险防范等各种方式,对作业手法进行规范,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使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施工,避免出现违章操作,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进而保证能够顺利、安全的完成生产经营任务。可以说安全文化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是企业管理中的重点内容,对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构建安全文化的重要性
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能够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体系,确保各项生产工作更加规范、有序的开展;能够对生产经营过程形成监督作用,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水平以及生产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生产技术方面的不足;可以对工作人员的作业手法进行约束,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减少了安全隐患,有利于构建安全生产环境;能够降低企业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在公众面前树立了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业界口碑,符合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理念。
三、构建安全文化体系的途径
(一)树立科学的安全文化观
1.思想与行动的统一
在构建安全文化体系时候,要保持思想和行动上的统一,不仅仅是进行口头宣传,还需要将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在进行宣传教育的同时,从安全文化的不同层面对其本质含义进行深刻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分别在物质层、制度层以及精神层进行落实。
2.硬件建设与环境营造的统一
在构建安全文化体系的时候,除了开展硬件建设,提供物质保障的同时,还需要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环境。根据安全生产的目的和要求,提供所需的各种物资、制定规章制度、推广安全管理方法,同时还需要利用安全生产模范形成榜样作用,营造安全生产氛围,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性强的职工队伍。
3.短期成效与长期管理的统一
安全文化体系的构建是一项长期工作,要将目光放的长远一些,不能仅仅局限于眼下取得的管理成效,需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方式取得一定成效之后,不能放松警惕,应该将安全文化体系的构建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找准工作重点,制定科学、可行的长远工作计划,使安全文化融入到各方面工作中,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深入人心。
(二)提高职工队伍安全文化素质
1.有较高的安全需求,珍惜生命,爱护健康,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2.有强烈的安全意识,有安全为自己的观念,上标准岗、干标准活,按程序、措施作业,不违章指挥,不违章作业,不冒险蛮干。
3.有较强的安全技能,熟练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操作要领,熟知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和风险识别。
4.有较强的纪律性,能够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并能长期坚持。
5.有良好的应急能力,遇到异常情况,果断采取措施,及时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或杜绝事故的扩大。
(三)建设安全文化主动心态
1.自觉接受严格的培训,持证上岗。
2.严格按照规程操作,服从指挥调动。
3.积极投身于单位安全文化活动。
4.有探索、创新的工作态度,科学、严谨的工作方法,互相交流的工作习惯和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
(四)营造安全文化的执行力
[关键词]电力系统;生产作业;安全;危险点;预控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362-01
一、危险点概述
(一)危险点的含义
就安全生产而言,所谓危险点即是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诱发因素或者根本因素。总的来说,这种危险点可以分为三大方面:首先就是环境的,即生产作业环境中可能会对生产者和生产设备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其次是设备的,即生产设备可能因为老化、失修或使用不当等故障因素造成生产事故;第三就是人员的,即生产过程中的作业者在实际作业中可能出现违反安全生产作业规定的行为或动作。可见,危险点是一种潜在的、深层次的安全隐患,它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最终演变成危害巨大的生产事故。但也正因如此,我们可以在危险点的潜伏、渐进、临界以及突变的各个环节中实施控制,最大限度降低危险点转化成事故的可能性。
(二)危险点的特点
1、客观存在
如果生产过程里危险点的存在是客观的、多样的、潜在的和可控的,伴随这生产作业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那些能够诱发危险因素释放的因素即便潜在,但同时却又是无法避免的。这种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法回避和决不能忽视的。危险点的客观存在说明了其在生产作业中的必然性,警示着我们不能对危险点的存在视而不见,否则客观存在的危险点极有可能与一定的主观条件相结合演变成难以挽回的生产事故。
2、表现潜在
其次就是危险点的潜在性,其表象并不显眼,往往容易被人所忽视。这些表现形式隐蔽的危险点,在正常情况下都不至于造成安全事故,但是其携带的危险因子一旦与一定的环境和条件相配合,就容易造成事故。每个危险点之间也会存在相互作用力,甚至一个危险点诱发另一个,形成连锁反应,一同由潜在式的状态向显在的危险爆发。
3、形态多样
第三就是危险点的多样性,可以是设备的,也可以说环境的,还可以是人为因素的,表现形态不仅多样,而且多变。每一个危险点都可能在与其他危险点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变化。在不同的生产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同的危险点,也可能存在相同的,这就导致治理难度加大。
4、危险可控
第四就是具有可控性,虽然危险点是客观存在的,其客观性就决定了其是可以被认识、认知并加以控制的。在电力生产作业的各个环节,我们如果能够充分认识可能存在的危险点,了解其表现、形成以及发生特点,就能够有效地探明和掌控其存在和变化的规律性,最终实现控制危险点。
二、危险点分析与预控的意义
当前,安全生产虽然屡屡被提到十分重要的高度,但在实际生产作业中,不少工作人员的认识并没有及时跟进,他们对于危险点的认识和控制能力较差。这一现状就构成来了危险点分析与预控的必要性。同时,开展危险点分析与预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如前文分析所见,危险点和危险源的存在是必然的,这些都是我们生产作业中事故爆发的重要影响因子。进行危险点的分析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生产作业整个过程中可能的危险因子,预控则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方式加以规避,如此我们的生产安全就有了更多的保障。特别是一些重视程度不高的单位和个人,在进行危险点分析与预控之后,他们麻痹大意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得到克服,违章操作也大幅减少。此外,对于安全生产而言,事前的预防永远比事后的补救来得重要得多和更有意义。如果电力系统的生产作业能够在事前做好充分的危险点预控准备,逐一分析和研究可能的危险因子,就能够有时间进行针对处理,保证生产作业的有序进行,规避事故的可能性自然也大为提高。
先分析和了解,再进行预防和控制,这是一种全新的安全生产理念,具有先进性和重要性,在保障安全生产上意义重大。
三、开展危险点分析与预控的原则与方法
(一)基本原则
1、具体化
危险点的预控一定要与具体的作业项目相对应,提高预控的针对性,有的放矢,才能起到对症下药和事半功倍的效果。现有的安全生产条目都是综合性的,但是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作业实际时,每个作业都有一定的特殊性,并不能够仅仅通过一以概之的综合方法加以处理。相反,只有将每项作业的危险点进行专项分析,并提出一对一的、切合实际的预控措施,才能够取得最好的预控效果。
2、整体性
只是单个危险点的分析并不能全面呈现生产作业环节的全部问题,每一个危险点都与其他危险点存在相互的联系,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产生连锁式反应。在进行危险点分析与预控之际,我们有必要考虑危险点的这种连锁效应,全面考虑每个危险点的可能影响和变化,进行整体的、全方位和全过程式预控。
3、常规化
危险点的分析与预控是与具体的作业任务紧密相连的,技术性较强,必须从人力、物力等影响安全的诸多方面加大投入,且纳入常规化的生产业务管理体系之中,保证分析与预控的常态化、规范化,扎实而有效开展。
(二)主要方法
1、强化管理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危险点预控管理体系,制定或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监督、监控机制,强化责任意识,严格考核,加大奖惩力度,规范我们的作业行为,保证危险点的预控一直处于有效的监控和管理之中,降低危险点预控工作的随意性。其次,对于预控的各个程序、环节也要加以规范,提高预控水平。再次,各个生产环节和部门的分工和责任需要加以明确,强化责任意识。此外,最终还是需要有幸而有效的预控措施才能将所有的分析和研究落到实处,因此,预控措施必须全面,同时又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诸如,适时进行安全生产的相关理论知识培训、实际岗位练兵;举一反三的进行典型案例分析,触类旁通;针对性地开展防事故演习(有条件的可开展实战演习),补强短板。这些均是最为直接且行之有效的预控措施。
2、提高技术
电力生产作业的不同环节面临的危险点各异,因此开展预控的技术手段也不尽相同。概而言之,这些技术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类:
一是降低潜在的危险因素:通过有效的作业点分析和危险点排查,查清存在着哪些会产生危险的可能性,有针对性降低诱发的各种因素。
二是距离防护:就是与危险点(源)保持足够的距离,不进入危险区域。诸如,划定警戒线和区域。
三是能量屏蔽:首先是设法降低危险源的爆发能量;其次就是设立能降低爆发能量的屏障。诸如,危险的设备降容量或降压使用;在危险源的周围设立隔离墙或吸收能量的缓冲带等。
四是时间防护:就是有机地从时间上错开,适时开展生产作业。诸如,按不适合开展作业分类,采取避开高温(寒冷)时段、高空(地下深处)作业;避开设备在满(超)容量、压力、易产生过电压运行时期靠近;避免恶劣天气时从事生产作业(大雾、雷电、冰冻等)。
五是个体防护:一是对危险的个体设备按前述采取防护,降低其危害性;二是作业人员的个人防护DD首先是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严格安全监督、监察和考核,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其次是做好个人防护装备(安全帽、防护服、绝缘靴、安全保险带(绳)等),提高自我安全保障。
这些分类细致而又复杂的技术,是保证安全生产的法宝。在生产作业中,针对不同环节采取不同的技术手段,或者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才能保证最大限度的安全。当然,这些技术并不是一成不变,相反需要不断丰富和更新。
四、结束语
“事故是可以预防的”,这是因为危险点即便是潜在的、隐蔽的,但同时也是客观存在的、可控的。在电力系统的生产作业中,各种危险点纷繁复杂,对于生产的安全性具有不小的挑战,需要我们强化分析和研究,并进行针对性的预控。
参考文献
[1] 徐宏昌.探析电力生产作业危险点的分析与控制问题[J].电力安全技术.2011(07).
关键词:供电企业;物资管理;优化举措
物资管理的基本含义是指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对各种所需要的物资在采购、运输、储备、供应、使用等诸多环节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企业运作的规范化、运营的商业化、管理的法制化等方面,做好物资管理的意义十分的重要,有助于促进生产成本的降低和企业利润的增加。作为技术、资金密集的企业,供电企业运行管理的电网的安全运行,直接影响着供电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也影响着社会的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电力生产成本和电网建设投资中,电力物资费用占有的比重较大,最高可达供电企业流动资金的六至七成。优质电力供应的实现,必须建立在供电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安全运行的基础上以及电力物资管理的高效水平上。所以,对电力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物资管理进行规范、优化,有利于提高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效率和提升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供电企业物资管理的特征
一是在电力的生产过程中,专业性强的材料设备较多,专业化程度较高,特别是技术要求高的主要设备,高度依赖原始生产者的技术,零备件的通用性比较差;二是电力物资拥有较长的生产周期,在生产周期里较多的因素会影响到诸如断路器、GIS、主变压器等设备;三是必须要求建立事故应急物资储备,这是因为电力生产的连续可靠性的特点在及时性和紧迫性方面对物资保障的要求很高;四是要求建立一个涉及物资计划、仓储、领用、配送等环节的流程,以满足电力物资管理的专业化分工细的高要求,确保畅通的物流。
二、供电企业在目前的物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目前,很多供电企业都比较重视电力物资管理工作,不断优化调整了其物资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大多数的供电企业在关键环节都进行了有效的业务监督与控制,为供电企业的物资管理加强了保障,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和整体效益作用巨大。但是电力的物资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工作,关系着管理层面、管理职能和复杂的业务需求,更是涉及物流、财务、农电、基建、生产等很多部门。当前不少供电企业的物资管理仍是很难较好的满足电力生产经营和企业的发展需求,属于粗放式。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主要是以下几点:一是缺乏完善的电力物资管理,导致职能分散,流程不畅。由于缺少准确的功能定位,很多供电企业的物资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存在较大的差别,对就会使得各种业务有序、良好的流程运作受到影响,物流管理平台方面是空白区域。二是统一性、协调性、计划性较差是物资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就造成电力安全生产和电网建设的需求不能及时得到满足的后果,易库存积压、供货不及时、采购周期长。各个环节缺乏统一管理,效益低下。三是物资采购管理机制存在弊端,在成本控制、供应商管理、物资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不健全的问题。特别是采购合同、物资技术性能、招投标管理等关键点。制约的管理机制不健全、不规范。四是物资供应缺乏较强的应急保障能力。影响物资供应的因素有很多,例如:生产周期长、供应商的分布分散、专业性强等,尤其是处于冰雪或地震等灾害的环境中,物资供应很难达到工程建设和抢修事故的应急要求,从而导致电力生产的阻碍和拖延、造成供电企业抢修工作处于被动的局面。五是物资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主要表现为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技术水平、专业化和信息化的技能水平低。特别是掌握不清物流程序、库存物资情况等,不能够熟练的应用物流管理系统,对降低成本和企业的经营决策毫无助益。
三、供电企业的物资管理工作优化的举措
第一,对物资管理体系和物资管理流程进行完善、优化,强化其计划性、统一性。对物资管理机构明确具体职责,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同时加强物资管理的每个环节审批、审核程序,促进统一的执行物资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不断降低成本,为生产抢修的及时性提供助力。第二,对物资需求技术推荐书的标准化进行健全。每个技术专业管理部门要为物资采购提供技术支撑,规范技术参数,形成标准化的技术条件书,并建立即时沟通机制。第三,对物资采购管理与控制进行规范,促使机制的高效运行。对物资采购招标范围进行细化的界定,加强招投标管理,在询价、谈判、事后评价各个环节进行职能部门的监督,实现透明化、可视化、效率化的物资采购的全过程。第四,通过信息化手段的先进性,促进物资科学管理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特别是物流管理系统的专业化应用,能够实现物流每个关键环节的信息共享和资源共用,使得物流资源得到整合,物流渠道得到畅通,库存储备得到优化,科学、高效、快速的管理物资。第五,对供应商管理进行优化,为提升应急能力,建立大物资体系,在储备自身备品备件的前提下,动态监察供应商供应的物资质量,通过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储备合格的优质供应商资源,为分类物资储备基地夯实基础,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对应急事故的物资采购需求,确保急需物资的及时到货率,提高资金的周转效率,降低库存。
四、结语
供电企业的物资管理优化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只有不断提升物资管理体系的计划性、标准化、统一性,才能实现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和整体效益水平的提高。
作者:诸红梅 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资阳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王爱民.供电企业物资管理的核心环节及控制方法[J].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2012(31):104-105.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
首先要感谢大力支持此次活动的在陇电地区各单位的领导和同仁,此次结合安全生产月开展的“安全在我心中”演讲活动,是安全生产齐抓共管的良好开端和新的延伸。我坚信通过这次活动,通过这样一个以演讲形式来讲安全、论安全,相互促进、共同学习的交流平台,安全的大旗必将在陇电高高竖起,安全必将牢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我今天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安全要“以身作则”。
安全是电力生产永恒的主题,这一主题是无可置疑的。在电力安全生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尽管发生原因多种多样,但其中普遍存在的共性是由于人的行为不规范,安全思想淡薄,安全态度不端正,安全能力低下,安全责任不强,尤其是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以及不严格执行“两票三制”等一系列不安全问题造成的。
那么,如何克服这一安全生产致命的问题是管理者乃至我们每一位员工一直深思而为之努力的焦点。安全“以人为本”,安全不是滋生而来的。我认为:有了人才有了安全,有了生产资料才有了安全,有了血的教训才有了安全。所以,人的意识行为是安全的根源。安全“以人为本”,就是要从“人”这一基本点来实现安全。也许有些员工在想“违章”有这么可怕吗?是的,“一起违章可能造不成安全事故和人身危害,但事实证明安全事故、人身伤害都是由违章造成的”。盐锅峡站2000年“11.21”事故就是严重违章造成的,与此,不仅造成重大误操作事故,同时还造成一起人身伤害。“11.21”事故,违章是直接原因。但是,在长周期安全生产稳定的同时,安全思想麻痹、安全管理失控不能说它是次要责任。为什么呢?我认为,任何一起事故,任何一起人身伤害,安全管理不到位应负天大的责任,这就是“安全为天”。“11.21”事故发生后在较长时间内阴影不散,为什么?因为盐电人在思考、在反思。那么,今天我们是不是忘了?不!我们不会忘记。首先,负有“11.21”管理责任的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我将永远吸取教训。作为安全管理者,安全是我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到安全“以身作则”。
安全不能侥幸,任何危险来临前是不会提前通知你的。我们在防范危险、防范事故的有效措施就是预防!预防!再预防!杜绝“违章”!堵绝“违章”,把“违章”行为从我们安全生产工作中清除出去。让我们牢固树立“安全第一”、“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安全价值观;牢固树立安全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为了生命、为了家庭幸福的思想;牢固树立安全管理多一点安全风险预控,少一点亡羊补牢,多一点骂声,少一点哭声的安全责任。让我们每一个人自觉地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再到“我会安全”的安全思想转变。
安全——管理者为先。安全教育是提高人的安全意识行为的手段之一。但是,只靠单纯的安全教育而忽视安全行为是起不到安全实效的。我认为“安全生产最大最危险的隐患是人的不安全意识和不安全行为”,安全意识靠教育可以不断提高,然而,人的安全行为是取决于一个人对安全的态度,改变一个人的安全态度必须靠良好的安全文化不断的熏陶,靠身边的人言传身教逐步改变的。管理者的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安全行为是广大员工的一面镜子,安全“以身作则”就是最好的教育。
可是在我们日常工作中。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生命,这些耳熟能详的警世标语时时都能听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这也是员工皆知的硬道理;违章作业就是自杀,违章指挥就是谋杀,这也是管理工作者明知的道理。但是,在一起起安全通报中,又有多少人明知的警示和硬道理而不顾,用生命去触及安全;又有多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者明知的“违章作业就是自杀,违章指挥就是谋杀”道理而不顾,用员工的生命和国家的财产触及安全。我认为:让员工能完全领略到“安全”其中的真正含义和重要性,纠正不规范行为是安全管理的重点。
就如,我们在刚进入校门上一年级的时候,课本对我们来说只是记、写、算,高兴的看那满篇的红勾和90、100的分数。可谁又能十分清楚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如何掌握学习技巧?学好文化的前景是什么?只有老师言传身教的启蒙教育,我们才一天天懂得学习的目的和知识的受益者是自己这个道理。原因十分清楚,要教育员工遵章守纪远离“三违”就需要管理者“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这样才能使安全教育、安全管理起到真正的效应,才能使每一位员工真正懂得“安全”的受益者是自己,才能使“安全”深入人心。否则,只把“安全”挂在口中,不落实在行动上,那么,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只能是走过场,起不到真正的作用,并且必将埋下人为的安全隐患。所以,安全必须首先体现在管理者身上,管理者就是员工面前的一块“示范牌”。
“安全”是态度、是能力、是责任。“安全”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只要我们具备正确的安全态度、较高的安全能力和强烈的安全责任,时时刻刻在我们日常工作中以安全为先,遵章守纪,杜绝“三违”现象,那么,我们的生命就有保障,我们的家庭就会幸福,陇电大家庭的安全生产和-谐与发展就有坚实的基矗
反之,我们每一位员工的安全都靠别人来提醒,来监督纠正,而自己无视“安全”,无视生命。试问,我们对自己、对家人、对企业负责吗?有一句话应该非常熟悉,就是:“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这句话它包涵了每一位员工对每天工作的希望,对安全的渴望,还有家人对你平安归来的那份期昐。但这一切都需要你、我、他(她)的安全来做保障。安全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为了生命、为了家庭幸福。为此,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奋起学安全、讲安全、重安全,彻底改变依赖他人安全变为依靠自己管理自己,敢于对不安全行为说“不”的坚定态度。
良好的安全氛围,是靠我们每一位员工在安全上“以身作则”创造优良安全佳绩形成的。尤其是,管理者“安全”的以身作则非常重要,他不仅是员工眼中一面镜子,也是规范安全的“示范牌”,更是安全生产的领头羊。常言说:要想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安全生产管理者就是火车头,一个员工队伍安全业绩的好与坏与管理者的管理有直接关系。希望,安全生产管理者要当好火车头,竖好“示范牌”。
一、发电行业安全生产事故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1986年4月26日发生在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境内的普里皮亚季市(俄语:Припят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4发电机组爆炸,核反应堆炸毁,放射性物质泄漏,成为世界核电史上最大的事故。辐射危害严重,事故造成31(3个月内)人死亡,事故次生灾害导致15年内有6-8万人死亡,13.4万人遭受不同程度核辐射疾病折磨,方圆30公里地区的11.5万多民众被迫疏散。
俄罗斯萨彦-舒申斯克水电站事故。国外媒体报道2009年8月17日,俄罗斯萨彦-舒申斯克水电站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水电站机房进水墙体坍塌,死亡75人,投入排险救援人员超过两千人次。
媒体报道2006年8月21日四川省双龙水电站在蓄水试车过程中压力前池挡墙突然垮塌,坝上1000余立方米积水瞬间下泄,冲毁下游正在进行施工用房,此次事故造成8人死亡、6人受伤。
国际国内发电企业安全生产事故不胜枚举,据统计,全国每年平均发生各类事故近100万起,平均死亡人数10多万人,小的伤害和财产损失事故不计其数。据国际劳工组织提供的数据:全球每年发生各类伤亡事故约25000万起,平均每天发生68.5万起。全世界每年死于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危害的人数约为110万。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安全生产必须警钟长鸣,真实的数据,活生生的事实,在提醒着人们人命关天,生产必须安全。
二、安全生产必须以人为本
安全生产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以人为出发点。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什么最重要、什么最根本、什么最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人,生命不可复制,人死不能复生。在安全管理上以人为本的含义就是:以保障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为根本,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推动本质安全化,实现安全发展,和谐发展。
企业管理是一门科学,安全管理更是一门科学。再好的技术装备,再好的职工队伍,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也不可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抓技术进步的同时,要更加重视管理科技水平的提高。
安全生产事故是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突发意外事件。事故就是把人们的生命和劳动成果活生生的毁灭给人看。事故是指主观上不愿意出现的,导致人员伤亡、损害健康、财产损失、环境及商业机会损失的不测事件。
三、事故控制与预防的原理
1.海因里希事故法则。提起事故控制与预防的原理人们都会想到海因里希事故法则: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在50多年前统计了55万起机械事故,其中死亡、重伤事故1666起,轻伤48334起,其余则为无伤害事故。从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即在机械事故中,死亡、重伤、轻伤和无伤害事故的比例为1:29:300,国际上把这一法则称之为事故法则。这个法则说明,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每发生330起意外事件,有300起未产生人员伤害,29起造成人员轻伤,1起导致重伤或死亡。
2.轨迹交叉论。该理论认为人总有失误的时候或者考虑不周的事情,机械总有不完善的缺陷,环境总存在着发生事故的自然因素,这些因素只能相对克服,不可能绝对消除,事故就发生在人、机、环境不安全状态运动轨迹的交叉区,如果它们的不安全状态在时间和空间上相遇,事故就会发生。
事故预防原理形象地描述了事故发生的起因及其相互间复杂作用的结果,揭示了事故的实质,指明了预防事故的基本原理。
四、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水电企业安全生产的途径
在我国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生产经营企业的运行管理体制也在不断的发生着改革和变化,要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就必须切合企业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成熟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标准和模式,在不断总结、创新、提高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科学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并使其有效运作。
目前,我国水利水电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格局是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媒体支持。无论水利水电企业属于哪种所有制形式,都必须接受政府统一领导和部门依法监管,政府是指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部门是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及国务院部委和各级政府部门,水利水电企业承担着防汛和水行政管理等社会职能,行政上隶属于水利部下设水利委员会主管,因此,在安全生产方面要接受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当地市政府和其它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企业是安全生产工作主体,必须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就企业内部而言,安全生产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企业的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因此,在水利水电企业内部,贯彻安全生产“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五、吉林省二龙山水电站基本情况
吉林省四平市二龙山水库是东辽河上游一座以防洪、城市供水、灌溉为主,兼防涝、发电、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最大库容17.92亿立方米,大坝控制断面以上流域面积3799平方公里,水电站年发电1600万千瓦时。二龙山水库水电站系1972年修建,1976年并入东北电网发电。4台机组,总装机容量8360千瓦,结合灌溉供水发电,设计年发电量1600万千瓦时,是四平市最大的水力发电站。虽然前些年由于库水位过低,水库电站未能发电,但是随着水库进入丰水期,水库蓄水出现转机的到来,二龙山水电电站的发电效益必将进入平稳增长期。
六、吉林省二龙山水电站安全生产状况
关键词:通信工程;安全;管理;生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通信的安全也越来越重视,就目前状况来讲,通信安全管理是通信工程的重要环节,更是整个通信建设体系的重要保障。在我们铁路施工企业,在新线建设和老线改建中,要十分重视通信工程质量,从而保证通信工作的安全可靠。如何做好通信工程安全管理,避免事故的发生,下面我们就来简单地分析一下。
1. 对通信工程安全管理的介绍
1.1安全管理的含义
通信工程安全管理主要针对通信工程建设中生产安全问题进行管理,主要就是活动的主体对生产安全进行监督管理,工程建设有关部门对生产活动中的安全进行监督管理。然而通信工程建设活动主体的安全管理则是:工程的设计部门生产安全的管理、工程的施工单位对生产安全的管理以及工程的监督部门对施工方的监督与检测等等。
1.2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1)严格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部门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条例进行安全生产。加强现场的监督管理力度,将工程的安全放到首位,施工单位要按时按点的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检查的内容主要有:现场的消防措施、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是否按规章制度进行施工等等。
(2)施工方要有自己的安全生产模式,构建完善的安全责任管理制度,贯彻落实施工现场的防护措施。施工方要加强对施工人员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认真编写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严格要求施工程序。严格制定工程承包合同,将施工人员的利益放在首位,更要注意的是要对施工人员进行身份核对,确定无误才可以聘用员工,管理人员要及时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以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使工程达到良好的施工效率。
例如:1.1一般安全须知: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法律及行政法规,施工前要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工程技术、安全技术交底及安全教育,并纵向延伸至全体作业人员。
1.2现场安全:项目负责人及安全员要适时组织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员工遵章守纪自觉性,要加强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对不安全因素要制订预防措施。
1.3 作业场地标志:在工作地点或其附近必须设置安全标志,安全标志在白天可用红旗,夜间用红灯,必要时应设围栏,或用绳索围起;但在铁路或桥梁和机场附近,不得使用红旗或红灯,应使用符合市政部门规定的标志。
1.4 砍伐树木:因工程原因需砍伐树木时,在砍伐之前,应与绿化主管部门联系,取得主管部门同意且办理手续后方可砍伐。
1.5 消防设备:光(电)缆进线室、机房、施工驻地和材料库等处,应设置适当的消防设备,如灭火器、消防水龙等防火用具。
1.6 用电安全及其他注意事项:用电应符合三级配电结构,即由总配线箱(配线室内的配线柜)经分配电箱(负荷或用电设备相对集中处)到开关箱(用电设备处)。分三个层次逐级配送电力,做到一机(施工机具)一箱。现场工作,首先应详细观察了解周围环境及设备情况,对存在的用电隐患,应采取有效防止措施,然后有秩序的进行工作。
2. 强化通信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2.1有利于提高通信工程的投资效益
工程管理人员要及时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与管理,以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意外;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工程的质量,还可以保证工程顺利的进行,加快施工进度,这样不仅有利于投资的正常回收,更有利实现最大化的投资效益。
2.2有利于防止或消除通信工程的事故发生
根据我国安全生产与管理的方针政策,明确安全生产的具体意义,防止或消除事故的发生,通过安全生产管理,进而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与管理是通信工程安全生产必不可少的,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监督管理工作上,既要懂得技术又要懂的安全常识,能够预测事故的发生,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解决或消除这些隐患,进而保障了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更保障了国家的利益。
2.3有利于提高通信工程的安全生产水平
通信工程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政府进行的安全监管、施工方进行的安全自治、监理单位进行的安全管理。这样既可以防止和消除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事故与意外。还可以实现官方对工程施工的监督与管理,实现通信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
3. 通信工程安全管理的相应对策
3.1重视对施工人员的教育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综合技能与综合素质是尤为重要的,相关部门要加大力度,重视施工人员的教育,增加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定期为施工人员讲解通信安全管理知识,提高施工人员对工程安全的重视。当然,教育培训是很重要的,不能草草了事,更不能只走形式主义,要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能使工程安全进行。
3.2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加强通信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是保证生产安全的关键,要实行安全岗位责任制度。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然而员工的责任心对工作来讲是至关重要的,有责任心的员工在观察问题时比较细心,善于思考并及肘时发现问题,进而避免在施工中发生意外事故。因此,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必不可少的
3.3制定合理的应急措施
在施工前要制定合理的应急救援预案,主要包括通信功能受到严重的阻碍、信号中断,施工过程中的意外伤害,以及现场的消防等等,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安全应急预案。在制定安全预案的同时,要将消防设备储存完整,更要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事故预演。这样在事故发生时,现场的施工人员就可以更好地、更专业地开展救援行动,将工程损失降到最低点。
3.4建立相关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不同的工程都有不同的安全管理制度,相关部门要定时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并且每年都应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切实做到项目经理或总监对部门负责,部门对分管副总经理负责,副总经理对总经理负责。同时,企业应大力提倡和弘扬安全生产的决心和信心,有完善细致的安全管理办法和措施,切实推动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开展。及时分析工程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减少事故的发生。
4. 结束语:
通信工程的生产必须依靠安全管理,而 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安全管理,通信工程要加大宣传力度,制定有力的安全管理体系,将安全管理放在首位,建立合理的奖罚制度,,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未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的特种作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进而有效地推动通信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王俊峰.浅谈通信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J]. 广东科技,2008(4)..
[2]聂学春.如何做好通信工程监理工作[J]. 通信管理与技术,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