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双减政策对学生的影响范文

双减政策对学生的影响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双减政策对学生的影响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双减政策对学生的影响

第1篇:双减政策对学生的影响范文

   “双减”政策的出台可谓是一场及时雨,解决了困扰多年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做出了重要保障。在全社会普遍叫好的同时,我们也为多出的空闲时光而困惑,该如何利用呢?正当我们不知所措时,学校下发的“5A亲子课程”及时给家庭教育指明了方向。下面就“双减”政策实施后,家庭教育方式的改变,谈谈几点感悟:

   一、陪伴是给孩子成长最好的礼物。

   优秀的孩子都是“陪” 出来的,幸福的孩子都是“伴”出来的。过去,陪伴孩子最多的时光是在往返各种辅导班的路上,一路的奔波错过了与孩子们交流的时光,在每天都“快点”的催促中渐行渐远。而“双减”政策之后,陪伴孩子的时间增多,每天晚饭后我们利用散步时间和孩子谈心,了解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帮助她学会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坚持亲子阅读,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

   亲子共读最幸福的时光。记得在读《让我陪你重返狼群》这本书时,原本说好是我们一起读的,可孩子利用课余时间,不到两天的时间就把书读完了,还绘声绘色的向我剧透书本里中的精彩情节。有时我们还会分角色阅读。比如读《夏洛的网》时,孩子的角色是蜘蛛夏洛,我就扮演小猪威尔白。孩子每次在朗读的时候,总是声情并茂。特别在非常感动的故事情节,看出她的眼眶有些湿润。因为蜘蛛夏洛在最关键的时刻用它的大爱拯救了小猪。在夏洛的身上让孩子深深感受到了什么是无私的奉献,什么是最真挚的友谊!

   亲子共读的时光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带给我们心灵的成长和震撼。孩子也在书籍的滋养下越来越可爱,懂事,乖巧……

   三、坚持体育锻炼,磨炼孩子坚强的意志。

   运动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对孩子的学习也至关重要。暑假中,我们每天带孩子在小区晨跑,通过坚持不懈的体育锻炼,孩子的体能和体质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为了让孩子知道什么是体育精神,在东京奥运会期间,凡是有中国运动员的比赛,我们几乎都会陪孩子观看,想让孩子通过奥运比赛,了解每一个运动员背后艰辛的付出,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奥运精神,什么是中国精神,同时也希望孩子能以奥运健儿们为榜样,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成为孩子的旅伴。

第2篇:双减政策对学生的影响范文

1.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涵。从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看,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可分为学术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和技能岗位型大学,如“985”和“211”重点大学以培养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为主,一般本科院校则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应用型大学。应用型大学是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需求的新类型大学,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其办学理念和发展定位既有别于“学术性”的综合大学,也有别于我国“技能性”的高职高专学院,而是以教学主导型且大大增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将人才目标定位于直接面向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普通高等学校。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较之于传统的学术性本科教育而言,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基本功能中体现出“应用型”特征,即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在科学研究方面,主要与当地涉及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应用型研究,倡导科研与教学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社会服务方面,着力为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强调解决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因此,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科为基础,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全面提高职业素质为目标”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教育。

2.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及特点。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熟练运用于所相关行业的、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的一种专门型社会实践人才,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是以社会生产实践的实际需要量身定制,着重学习基础的、成熟的和实用的知识。

(2)应用型人才的能力需求,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其能力不仅是岗位能力、专业能力、就业能力,更应是职业岗位群能力、也是综合能力和创业能力。

(3)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注重课程理论与现实实践相结合,强调实践教学内容,由此使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训练融合、贯通的重要教学活动,对专业学位的研究性论文则要求较低,以毕业实训报告为主。

总之,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掌握和应用知识,而非科学发现和创造新知,培养应用型人才重在使之拥有丰富的职业技能,拥有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拥有终身学习、不断提高的潜力。

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问题

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以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新型本科高校,是和传统普通本科平行发展的新型本科教育类型,没有层次的高低之分,只是办学思路不同而已。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政策导向和教育理念等原因,大部分普通本科高校仍然按照学术型大学的思维办学,在学校目标定位、学科专业发展、教学方式等方面认知差异,使得当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尚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实践教学体系和理论教学体系不贯通。当前国内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仍然侧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较为薄弱,一般把实践教学作为于理论教学的额外补充;抑或对原有教学内容调整过大,只重视实践教学,对课堂教学减之又减,对实践教学的本质属性认识不足。以上两种教学改革都是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宗旨的误读,最终使得学生理论知识薄弱,专业实践能力也没有提高的尴尬局面,严重影响了学生未来的成才发展。

2.校企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虽然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已有一定规模,但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尚未建立起来。高校是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主体,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尚未得到切实有力的推进和深化;政府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促进产学研合作教育方面的法律政策不完善,制度性规范文件不完备,保障和奖励措施没有落实和跟进;行业组织因发展水平较低,权力和责任不明确,缺乏配套的行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的支持性政策,使得其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的专业指导地位缺失 [1];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为了获得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如果让其承担较多实践场所和其他资源的投入,当成本高于实际获得的价值和收益时,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积极性会大大降低。因此,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各主体应当通力合作,优势互补,才能够行之有效地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成熟。普通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型大学,现有的学术型研究师资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完全胜任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实践等现实工作的需要,尤其在指导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实践环节更是如此 [2]。因为,当前我国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育理念还是停留在教师只需要具备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即可,缺乏鼓励中青年教师走到企业参加企业的日常生产和管理的有效措施,也缺乏把企业精英请入学校和课堂任教的双向交流机制。由此,应用型本科高校专兼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扩充和健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视角下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是建立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较强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专门人才[3]。

1.搭建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育人机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应用型本科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需要国家法律法规作为保障,有相关具体政策作为引导和支持,全面鼓励各方积极参与,搭建政府、高校、企业和行业的“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于行业组织、企业和高校各自不同的需求和诉求,欠缺合作热情,缺少合作平台,要想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需要政府积极引导并加强政策支持的作用[4],比如,政府可以推动出台支持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完整法律文件和配套措施[5],建立?a学研合作的融资创新机制、激励创新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以及协调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

2.构建学业、产业、就业、创业相互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地方高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宗旨是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然而,当前许多地方本科院校存在着以下问题:学校所设专业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学生所学课程与当地产业相脱节、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践实训相脱节、教书育人与就业创业脱节等现象。因此,各个地方本科高等院校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构建学业、产业、就业、创业相互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依据各院校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坚持适应社会需要设专业;开设适应行业需要的课程,注重理论应用抓教学,注重就业创业育人才;学业是关键,产业是平台,就业是导向,创业是目标,通过学业与产业、学业与就业、学业与创业的紧密联系,使学业、产业、就业、创业相互贯通,提高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3.“双师型”教师队伍保障体系。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缺乏具有行业、企业背景的学有专长、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为保障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拥有一支不仅具备宽厚的理论知识和较高学术水平,而且还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应用研究能力的专兼职“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可以着重加强以下几点的建设:大力引进人才:聘请业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引进既有理论教学素养,又有业界实践经验的“双师”素质教师。教师培养:建立企业师资培训基地,有计划地派遣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生产实践,学习专业技能;建立“访问工程师”制度,安排教师到企业去挂职顶岗、合作研发,强化实践技能;建立“教师专业工作室”,让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教师负责一个实验或实训室,指导年轻教师成长发展和开展学生实践教学工作;采取“走出去、引进来”和“国际化、开放式”的办学思路,以不同层次、多种形式、跨学科领域的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建立应用型教师评价标准:应用型教师评价标准应当改变传统的学术研究型评价导向,重点放在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的具体评价标准上,引导教师向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和应用研究能力方面发展。

四、福建江夏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视角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福建江夏学院是2015年福建省确立的5所转型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试点学院,学院的物业管理专业是福建省唯一一个物业管理的本科专业,是福建现代生活服务业专业群的核心专业,也是2016年福建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学校物业管理专业根据现代物业的特点和未来发展需要,按照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始终坚持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以“产业引导专业,专业服务行业,行业促进就业”为特色,主动对接当地龙头行业,实施校企共建,毕业实习的一体化培养措施,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1.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物业管理专业以社会需求、企业需要、学生就业为导向,由学校、行业、企业三方合作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着力把理论知识、专业实践、企业实训与实习等环节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具体教学行动上,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全方位地协调发展。学校、行业、企业三方合作对物业管理专业的培养路径如图1所示 。

2.学校、行业、企业三方共同制定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物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采用模块化课程体系,主要分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大类。理论教学体系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构成;实践教学体系由基本职业素质模块和职业定位顶岗实习模块构成。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物业管理系积极对接当地物业的龙头企业,针对物业管理专业本科生的素质要求和培养规格,选择合作企业(如万科物业、三盛伯恩物业等)共同制定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这些合作企业的参与为学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搭建和完善创造了多方便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校企共建物流管理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学院与万科物业、三盛伯恩物业、建发物业等多家合作企业积极共建物业管理实践平台,使得物业管理专业实现了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一体化、全程化、情境化,教学实训基地化、仿真实训基地化、生产实习基地化,形成了具有全省新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和体系,这些较为完善的实训实习基地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校企共建物业管理专业实习和实训基地示意图,如图2所示。

4.校企合作一体化培养。建立校企合作双向培训基地,构建一体化培养体系,打造一支物业管理专业双师、双能型结构教师团队。具体措施有:基于互惠互利、相互提升的原则,每年选派几名教师到合作单位挂职锻炼,参与企业工作实践,学习实践经验;鼓励教师参加物业师等相关职业资格培训,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等。

第3篇:双减政策对学生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贫困资助 素质支持 自助为本

“资助贫困生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资助工作,是以“帮助学生顺利入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目前,我国高校已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包括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及学费减免(简称“奖、贷、助、补、减”)和“绿色通道”制度(即对被录取入学、经济困难的新生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等。

要提高资助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对学生进行财力支持,即帮助学生解决在校读书期间的经济困难问题,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满足学生现时的表面物质需要,这是资助工作的根本所在。然而仅有财力支持是不够的,我们需加强对贫困家庭学生的教育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学生长远的深层发展需要,即给与素质支持,实现贫困资助的终极目标。

1 素质支持的意义。实际问题解决得好,思想问题往往迎刃而解;思想问题解决得好,又往往能促进实际问题的解决。实践表明,贫困家庭学生除了面临经济困难外,更容易产生心理和精神问题。例如,一些学生“等、靠、要”思想严重,部分学生诚信度不高。这些问题的顺利解决,将增强学生自主解决经济困难的能力和信心。因此,既要把资助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资助工作的重要辅助。2002年,因违约率高达50%,西安交通大学成了第一所被银行叫停的高校。2003年,高校被停发助学贷款成为全国性的普遍现象。这一年正是助学贷款实施后的第4年。同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推出双20标准,即对违约率达到20%且违约人数达到20人的高校,经办银行可以停发贷款。学生有各种各样的需求,而这些需求又总是交织混杂在一起。采取简单的处理方式,就可能造成只扶贫、不扶志,虽然拿出钱资助了学生,却未必收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既要发挥资助项目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又要开展以勤奋学习、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把经济支持作为基础,帮助学生解决顺利就学问题。更要关注对学生的教育、引导,特别是帮助学生解决由经济困难引发的心理、精神、思想、能力等方面的问题。

2 素质支持的实施措施。高校资助体系的财力支持包括“奖、贷、助、补、减”五部分。其中,国家助学贷款是主体资助形式,但一些学生认为只有无偿的补助才是资助,而贷款将由其本人偿还,不是一种资助。其实,学校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及学校向学生提供贷款所付出的成本,引导学生看到贷款中的“隐形补助”。认识到助学贷款是一种推迟付费,是使用将来的钱投资现在的学业,将理想变成现实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它与按揭买房等消费行为是一样的,是提前受益而滞后偿还,但其回报却是按揭买房所无法比拟的。仅从这个角度而言,要实现贫困学生心情愉悦地交费、高高兴兴地借贷、痛痛快快地还贷的目标,对资助后贫困学生的全面引导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

2.1 尽力克服当前资助制度的不足。目前,国家助学资助制度本身还存在着缺陷,导致对高等教育助学资助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功能不足。缺乏完善的高等教育助学资助政策、法规和规范化的管理,不能形成稳定的、长久的资助机制。现有的高等教育助学资助体系中,许多资助方案含有很大的临时成分,包括多年来国家紧急拨专款对经济困难学生提供补助及当前各高校向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的一些资助形式。如为保证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为贫困大学生发放的临时补助等,都反映出这一问题。

助学资助工作外部运行环境上的欠缺,体现在高等教育助学资助体系相配套的外部公共支持体系没有建立或是还很不健全。如公民信用体系,助学贷款管理、回收系统的缺失都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助学资助工作产生了不利影响。

作为受资助客体的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贫困生自卑、封闭、与人交往困难,承受着比普通学生更大的身心压力。他们必须通过打工和勤工助学维持生活,又不得不拼命学习,希望在挣得生活费之外,能获取较高的奖学金。但打工和勤工助学花费了大量的学习时间,这使他们常常处于无法排解的矛盾之中,特别是因打工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之后,这种矛盾心理的冲突更为激烈。贫困生在心理、经济、学习等方面表现出的独特性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提出了过高的要求。但是,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高校的资助工作大多只停在经济层面上,对贫困生由于经济困难造成的心理和成才方面的困难认识不够、重视不够、研究不够,没有很好地将国家的资助政策和学校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结合起来,没有形成解决经济困难学生存在问题的整体思路和方案。

2.2 尽快学习国外的优秀经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资助管理经验,对完善我国高校贫困生管理机制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以奖代赈是各国通行的做法。美国是目前比较公认的世界上高校贫困生资助管理体系最发达的国家,其许多资助管理政策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和勤工助学(工读)是构成美国高校贫困生管理资助的体系。在近四十年中,贷学金维持在30%―70%,助学金占17%―30%,工读占5%左右,“不以经济需要为基础”的(荣誉)奖学金无法完成资助大量困难学生的使命,因此仅占2%左右。这样的配比很能反映把“机会均等”的管理理念摆在首位,但同时兼顾其它利益、维护“分担成本”的立场。我国多元混合的资助政策正在形成,但是许多资助方案仍然含有很大的临时应急成分。因此,使我们有限的资助资金达到合理的配比,应该尽早地提到议事日程。

英国政府于1990年颁布了新的高等教育助学资助法规――“补偿性贷款”计划,这是一部关于助学贷款政策的法规。法规规定:个人可以通过抵押贷款解决一半的生活费,另一半生活费由政府补助或由父母支付。原来的免学费措施仍旧不变,贷款是由国家从银行借出并支付利息的,而国家支付的利息约占贷款总数的1/3左右。这部法规的实施,体现了英国政府在高等教育助学资助问题上的如下调整:①将原来完全由政府负担的高等教育助学费用调整为纳税人、学生和家长共同分担。②减少政府对高等教育助学资助的投入,以减轻政府沉重的负担。③增强学生的经济意识,减少学生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依赖性。

第4篇:双减政策对学生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就业难 结构性过剩 同质化 体制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9-0134-02

一 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统计数据,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99万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727万人,较之2013年,毕业生人数增加了28万,刷新历史,被称为“更难就业季”。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大环境下,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或者民生问题而备受毕业生、家长、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据相关专业机构的统计,2014年面向毕业生的职位量相比2013年增长10.14%,而毕业生就业竞争指数有所下降。随着创业政策的放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第三产业的繁荣等,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要量是增加的,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就业的可能性是有增无减的。就此来看,就业难并不完全是就业机会的缺乏,而是难在毕业生自我调适、自我认知的错位以及对自我职业生涯缺乏规划而产生的短暂迷茫。

二 就业难高校层面存在的问题

1.从宏观层面来看,结构性过剩仍是就业的主要问题之一

结构性过剩,而非绝对数量过剩,也就是说高校毕业生的专业结构与业界需求的专业结构不对称,发生了较大的错位。这种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不匹配必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学生就业难!

高校毕业生作为高校的教育“产品”,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作为培养主体――高校,难辞其咎。(1)教育结构的调整没有前瞻性,其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类似于杀毒软件与病毒的关系,也就是说教育结构的调整是因为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引起的,进而服务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国家来说,产业对人才需求的绝对量是有增无减的,然而由于我国教育体制、机制的原因,高校在办学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自和灵活性,这也意味着高校的相关教育活动无法根据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变化及时调整,最终出现了所谓的“热门专业”就业难,“冷门专业”缺人才的尴尬局面。(2)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尤其是本科院校,基本都偏重对学生的学术教育,而轻视学生动手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虽然作为培养主体的高校都清楚此问题的存在,但由于培养成本,实习、实践机会,学生认识的误区等原因导致此项工作无法落到实处,最后的直接结果就是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差,甚至部分对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岗位无法胜任,需要用人单位重新培养实践能力,作为用人单位,其用工成本、效率都将受到影响。

2.从微观层面来看,高校的专业设置及课程开设与实际需求相背离

首先,在专业设置上,受就业前景的影响,各高校的专业设置趋同现象严重,而并非完全因为自身的整体学科布局的需要;另外,新专业的设置效率不高,一个新专业从设想、调研、论证、学校确认、行政审批、允许招生到开始招生,期间大概需要2~3年,再经过大学阶段的培养,到首届学生毕业,前后大概需要5~7年,而5~7对于行业或者产业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对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又意味着什么?其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材以及培养过程趋于一致,忽视了学生作为个体的个性化需求,不能完全因材施教,使高校毕业生专长不明显,这就导致毕业生同质化,而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用人单位对人才要求是不一样的,这之间的矛盾势必影响就业。在具体课程设计方面也不完全合理,普通本科生在校期间,公共基础课大概20门左右,其学分约占总学分的1/3,试问这些课程都必要开设吗?在大学英语的考级中,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而结果一是通过考试,对实际工作意义不大;二是没通过考试,专业课也没学好。于己于人都不利,为什么还必须这样做?再次,高校的师资队伍尤其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需要加强建设,一方面,教师与业界的接触不多,不太了解行业需求;另一方面,负责就业指导工作的老师没有相关从业经验,导致其指导工作乏力。

三 高校的作为及对策

首先,在教育体制、机制与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不完全同步的情况下,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宏观调控及指导的力度,平衡各高校专业设置,合理布局,避免热门专业扎堆、冷门专业无人问津,使毕业与就业处在合理的供求平衡状态下。其次,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设置及取消的动态管理机制。教育结构的调整要有前瞻性,应快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至少应与其相当。再次,在课程教学方面,突出课程的实验、实践性,加强实验、实践教学,与此同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切实把实验、实践教学的培养任务落到实处,缩短毕业与上岗之间的距离。

建立以高校倡导与管理,行业参与的各级各类就业协会,避免毕业生、企业在就业活动中出现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畅通毕业生就业渠道,配套企业在各个层面、各个阶段对人才需求的相关服务,鼓励企业“订单培养”、提供“人才预定”、接收“回炉再深造”,打造高质量的就业“售前”“售后”服务体系,进一步规避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同步的问题,使高校教育紧跟行业发展,为其提供人力及智力支持。建立“产品召回”反馈机制,类似汽车4S店,这样更能倒逼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主体责任的发挥,通过反馈,高校才能发现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进而进一步完善或修订教学计划,全面梳理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回馈行业、企业。

创业带动就业。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在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的背景下,在行政审批权限进一步下放的背景下,在税费优惠、审批程序简化与创业门槛降低等“一篮子”利好形势下,中国经济因创业春天的到来而值得期待。作为当下创业的主体――大学生,也将迎来实现创业梦的最好时期。

创业意味着梦想、激情、坚持,这也正好契合了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特点。在校期间,高校应该成立相关的指导机构,聘请行业“明星”进校指导,同时建立“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实践机会。创业需要团队,团队的建立需要人才。在这个前提下,团队的建立以及岗位的提供无疑是有利于就业的,那么创业带动就业也就落到了实处。

加强职业指导。就业指导也称职业指导(Career Course),作为一项专门的社会服务工作,最早起源于美国,伴随着职业的分化以及失业等问题的产生而产生。在我国,田光哲在《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一书中提出:“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的过程。”

高校毕业生作为就业的主力军在就业难的背景下,应该在在校期间接受良好的职业指导。在课程设置方面,高校应该将职业指导的相关课程分阶段、分层次纳入专业教学计划;在师资方面,高校应该鼓励职业指导人员考取相关的从业资格证书并提供相关培训或者实习、实践的机会。在具体培养方面,高校应该从就业准备、职业发展以及职业选择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了解职业,实现人职匹配。

四 结束语

高校就业问题是社会问题,也是民生问题。相关职能部门、企业、高校不仅要各司其职也要通力协作。同时,职能部门要给政策,企业要给机会,高校才能提供高质量的毕业生。建议各方不仅要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更要关注大学生的培养过程,过程的问题解决了,就业自然就不难了。

参考文献

[1]高德敬.澳中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比较与借鉴[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4(Z1)

第5篇:双减政策对学生的影响范文

【招生计划】2013年清华大学本科生招生总体规模保持稳定。将在2012年的基础上继续做内部结构性的完善调整,如将继续对中西部高考升学压力较大、农村生源比例较高的省份给予倾斜。

【新增专业】建筑学(含城乡规划)。建筑学(含城乡规划)首次实现文理兼招。

【新增项目】环境工程(国际班)、法学(国际班),其中法学(国际班)文理兼招。

【专业升级】社会科学实验班、英语(外文实验班),其中社会科学实验班文理兼招。

【培养模式】本科生导师制则是清华大学“因材施教”理念的重要实践,学习为每位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指导。外文实验班实行跨学科双导师制。社科实验班实行跨专业双导师制。

北京理工大学

【新增专业】西班牙语、会计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录取规则】提档比例一般按照招生计划的100%-120%控制,平行志愿省份按照“少提不退”的原则,提档后如考生服从专业志愿调剂,且体检合格将不退档。录取时,专业不设级差,实行“高分走志愿,低分走服从”原则,在录取分专业时将根据考生实考分数进行排序后分专业录取。

【专业调整】2013年全面推行大类专业招生。在大一结束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在大类专业所覆盖的范围内选择主修方向和专业方向。

【新增实验班】徐特立英才班(本硕博贯通培养)

中国政法大学

【新增专业】法学(涉外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实验班)。中国政法大学与美国杜兰大学(TULANE UNIVERSITY)签署协议,采取中外联合培养的合作模式,学生在国内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后,对于满足杜兰大学录取条件的,将赴杜兰大学攻读LL.M.学位。

【专业调整】侦查学专业进行了专业特色化改造,专业名称为侦查学(网络犯罪侦查方向)。

【录取原则】在本科一批录取的专业均不限制男女生比例;在提前批录取侦查学专业,录取女生比例不超过15%;国防生只收应届男生。学校按照分数优先、不设专业级差的原则,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和专业志愿的顺序,综合考虑,择优录取。学校承认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招办依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制定的加分政策,在提档录取时,对有加分项目的考生,有多项加分的,加分项目只取一项最高分计算。

中国传媒大学

【专业调整】工科自动化专业新增演艺工程与舞台技术方向:该方向属工学和艺术学交叉型工科类专业,是现代演艺行业重点扶持的特种专业;经济学类招收首届实验班:采取国际化培养模式,参加国际教授课程,有获得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密苏里州立大学、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等大学交流学习的机会;日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8个非通用语专业普通类提前批次招生。

【录取原则】基本与往年一致,平行志愿省份提档比例控制在招生计划的105%以内,其他省份控制在招生计划的110%,设有专业志愿极差。普通本科专业提档最低控制线不低于当地重点本科录取分数线,录取考生实际高考成绩(不含任何加分)须不低于当地重点本科录取分数线。

外交学院

【招生计划】学院2013年在全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34个省、市、自治区投放本科招生计划共300人。

【招生政策】外交学院属提前批次录取院校,考生填报志愿时,只需将学院填报在“提前批次”志愿栏内即可,无需单独报名。如果考生未被外交学院录取,不会影响其他批次志愿录取。提档比例为120%,男女生录取不分开排队。提档时承认加分,进入专业录取时以实考分排序。对进档考生分配专业时,学院采取“分数优先”原则,高考分高的考生有优先选择专业的权利。专业志愿间无级差,考生可按本人喜好进行专业排序。

【高校提醒】报考外交学院的考生需参加省级招办组织的高考外语口试,成绩要求合格以上。考生身高原则上要求男生1.70米、女生1.60米以上,但条件可以放宽5厘米。此外,学校对考生相貌、视力、体重等无特殊要求,符合教育部体检标准即可。

南开大学

【新增专业】城市管理。城市管理专业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进行“3+1”合作办学(格拉斯哥大学在城市学领域全英排名第五),学制4年,其中3年在南开大学,1年在格拉斯哥大学城市学专业学习。

【高校提醒】南开大学的录取原则是总分优先,各专业志愿之间没有分数级差,对于各省(市、区)招生办公室规定的加分政策,按当地政策提档,但安排专业时不考虑加分因素。除绘画、艺术设计类专业对英语有单科成绩要求,其他专业没有限制。在选择专业方面可按照自己喜欢程度将最喜欢的专业填写在前面,同时应通过参考历年的专业录取分数把几个专业志愿拉开梯度,尽量选择1-2个相对分数比较低、自己也相对比较喜欢的专业,保证自己能够录取到自己认可的专业。另外,建议填写专业服从调剂,避免出现高分退档的现象。

东北财经大学

【招生计划】2013年招生计划3000人,普通本科专业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本科一批次招生。

【特别说明】2013年,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在各省按照旅游管理类实行大类招生,大学二年级期末依据学生个人意愿、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在大类内确定专业。会计学国际会计ACCA方向和国际会计CGA方向2013年不再面向高考直接招生,而是在各省份会计学专业录取新生中选拔,凡被录取到会计学专业的新生,入学后可报名参加选拔考试,进入以上两方向后单独编班,执行独立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各省本科一批次录取的普通本科专业学生入学前可参加我校与多所国外大学合作的双校园模式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选拔。

【录取原则】非平行志愿的省份实行院校“志愿优先”的录取规则;平行志愿的省份实行“分数优先”的录取规则。无院校志愿考生不予录取。专业录取以分数优先作为划分专业的主要标准,无专业级差。

口腔医学、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建议利左(俗称左撇子)考生不报考。

重庆大学

【新增专业】能源经济、环境生态工程、城市管理、哲学、历史学,其中城市管理按照“公共管理类”招生,哲学和历史学属于博雅学院本科授位方向。

【录取原则】1.调档比例:“平行志愿”各省,调档比例一般控制在105%以内。非平行志愿各省,一般为105%-115%,具体情况由各省招办在投档前根据生源情况与学校商榷后确定。2.录取原则:分数(不含加分)优先兼顾专业级差的原则安排专业:级差为2-1-1-0(江苏、上海专业级差为1-1-1-0)。江苏省:先分数后等级,科目等级:A(物理或历史) B(其科目他);上海:统考理科本科(3+物/化/生皆可);内蒙:“分数清”。

【培养模式】1.“弘深学院”各实验班(经管大类、机械大类、电气大类、土建大类和电子信息大类等创新实验班,面向相关大类专业的新生)。2.“博雅学院”,将从2013年入校新生中遴选30名学子进入博雅学院学习,学制四年,跨学科组织课程,通过深度研修中西文明传统及经典著作、过硬的语言及文艺修养,培养未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杰出研究人才。3.机械、通信、经管、材料等相关专业特色实验班(面向相关专业新生)。

西南大学

【新增专业】德语。

【专业调整】原环境生态类分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含环境工程、土地资源管理、环境科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和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含农业资源与环境、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林学)招生;原药学类分为药学专业、制药工程专业招生;原纺织工程、轻化工程专业按纺织类(含纺织工程、轻化工程)招生。

【培养模式】1.免费师范生:提前批次录取。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毕业后回生源省份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十年以上。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由当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二年。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有编有岗。详情可上教育部网站查询。

2.农科类单列代码招生:专业包括:农学、农村区域发展、园艺、植物保护、蚕学、动物科学(含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学、草业科学)、茶学和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含农业资源与环境、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林学)等。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含农业资源与环境、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林学)首次纳入农科类单列代码招生。

长安大学

第6篇:双减政策对学生的影响范文

一、基本生活救助

1.凡户籍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市居民(包括乡镇非农业户口),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可申请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由县(市)、区民政局批准并予以差额或定期定额救助。

2.对城市低保对象当中的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抚养或赡养关系的“三无”人员、在乡重点优抚对象、75岁以上老人,每月按照当地低保标准上浮20%予以救助。

3.对丧失劳动能力的病残人、单亲家庭中有未成年人的、有公费在校大学生的城市低保家庭,家庭成员每人每月按照当地低保标准上浮20%予以救助。

4.对家庭成员年人均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当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由本人申请,经县(市)、区民政局批准可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5.对每月每户用水10立方米以下(含10立方米)的城区低保家庭,实行每立方米1.12元的最低水价。

6.对年满60周岁以上无劳动能力、无稳定的经济来源、无法定赡养人的“三无”老人,入住民办养老机构的,市民政局按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对民办养老机构予以补助;居家养老的,由政府购买服务,按每月每人200元标准予以补贴。

7.对城乡100周岁以上老年人,由市老龄办负责为其每人每月发放补助费200元。城乡90周岁以上享受低保的老人,在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基础上,由市老龄办负责为其每人每月增加100元补助费。

8.对因遭遇突发性事故或职工本人患重大疾病造成家庭生活特殊困难的职工家庭,由市总工会一次性给予每户200—1000元救助。

二、教育救助

9.对城乡低保家庭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课本费及校内服务性收费,对寄宿学生给予一定生活补助;对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给予1000元的入学补助。

10.对城乡低保家庭中考入正常收费全日制高等院校(不含免收学费的院校)的学生,给予3000元入学补助。

11.对城乡低保家庭中的在读大学生,实行由政府和高校贴息的国家高校助学贷款,大学毕业后只偿还本金。

12.对年龄在7周岁以上,16周岁以下,身体健康,有生活自理能力,能够坚持正常学习的城乡孤儿,由民政部门负责给予就学援助。

三、医疗救助

13.对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且不享受低保待遇的原国有困难企业职工,实施城市合作医疗。对农村居民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免收农村低保户、五保户、在乡重点优抚对象个人应承担费用。

14.对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城区低保对象,实行基本医疗救助。在定点医院门诊治疗的,政府承担门诊医疗费用的60%,个人承担40%,每年每人享受门诊救助的最高金额为100元,家庭成员可以共享;在定点医院住院治疗的,政府承担住院医疗费用的60%,定点医院减免10%,个人承担30%,每年每人享受住院救助的最高金额为2000元,仅限本人住院享受。

15.对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城区低保对象,实行重大疾病医疗救助。患有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并进行定期血液和腹膜透析的、恶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重症肝炎及并发症、肺结核、高危孕妇住院分娩的,以及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躁狂型精神病人和重度抑郁症患者,在定点医院住院治疗的,政府承担医疗费用的50%,个人承担50%,每年每人享受医疗救助的最高金额为4000元。

16.对农村低保户、五保户实行重大疾病医疗救助。患有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恶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重症肝炎及并发症、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住院抢救或手术治疗、严重脑血栓急性发作住院抢救治疗、肺结核、高危孕妇住院分娩的,以及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躁狂型精神病人和重度抑郁症患者,在定点医院住院治疗的,政府承担医疗费用的40%,个人承担60%,每年每人享受医疗救助的最高金额为3000元。

17.对1954年10月31日前入伍并经批准从部队复员的无工作单位且户籍关系在我市的在乡复员军人,享受定期抚恤金的烈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7-10级在乡残疾军人,实施医疗补助。每人每年发放医药费500元;对到指定医院住院治疗,住院费用在2500元以下的,由县(市)、区政府承担医疗费用的60%,超过2500元的部分,市政府承担医疗费用的60%,每人每年住院补助最高金额不超过2000元。

18.通过110报警服务联合行动,对“三无”(无亲属、无工作单位、无固定住址)的危重病人、传染病人、精神病人实施医疗救助。

19.对城区内享受低保待遇,独生子女在14周岁以下,其父母均无业的家庭,由县(市)、区人口计生部门负责每年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120元。

20.对农村只有1个子女或两个女孩且年满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的计划生育夫妇,由市人口计生委负责按人年均600元标准发放奖励扶助金,直到亡故为止。

21.对城市双无业及失业特困育龄人员、无工作单位的流动人口和农村户籍的育龄人员,由市人口计生委负责实行计划生育节育技术基本项目免费服务。

22.对城乡低保对象和重点优抚对象中的白内障患者,予以白内障复明手术治疗救助。

四、就业援助

23.城镇“4050”(女40周岁以上、男50周岁以上)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棚户区失业人员和厂办大集体企业改制分流人员,可持相关手续经劳动就业服务部门认定后,到劳动保障部门指定的再就业培训基地享受免费的普惠制再就业培训服务。

24.城镇“4050”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棚户区失业人员和厂办大集体企业改制分流人员,可持相关手续经劳动就业服务部门认定后,到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享受免费的职业介绍服务。

25.有创业愿望的城镇“4050”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棚户区失业人员和厂办大集体企业改制分流人员,可免费享受创业培训、项目推荐以及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等创业服务和优惠政策。

26.政府出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优先用于安置有就业能力和就业需求的城镇“4050”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棚户区失业人员和厂办大集体企业改制分流人员。对安置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用人单位,给予一定额度的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

27.在公益性岗位工作满一年或申请公益性岗位一年以上未得到安置已实现灵活就业的“4555”(女45周岁以上、男55周岁以上)下岗失业人员,由本人申请,经有关部门认定,可享受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补贴。

28.在低保对象求职登记60个工作日内,劳动保障部门开办的职业介绍机构要优先为其提供3次就业推荐并免费提供职业指导、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和职业介绍服务。

29.对从事个体经营的低保对象,自批准经营之日起一年内免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市场管理费、登记费、证照费;对进入集贸市场经营的低保对象,免收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30.对实现就业后,家庭月人均实际收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低保对象,就业后3个月内可继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五、住房援助

31.对居住危房、险房、茅草房、土坯房的农村低保户,按照当地政府确定的住房援助计划,由市民政局负责给予补贴。对翻建住房的,每户补贴5000—10000元;对维修住房的,每户给予不超过2000元的补贴。

32.承租公有住房的城镇低保户可申请核减租金。核减租金按租金核减面积×租金核减标准缴纳,租金核减面积的计算方法为低保证标注人口数×8平方米(使用面积),租金核减标准自2006年起暂定为每月0.8元/平方米。超面积部分按正常租金缴纳。

33.对棚户区和危房改造拆迁区域内的低保户,可在建成区内按一居室合法住房予以安置,免收代建费用,被拆迁人不享有房屋产权,按租金核减标准交纳房租。

34.对省财政厅、省残联确定的农村危房改造的残疾人家庭,给予建房户每户5000元补贴。

六、供暖救助

35.对城区内具有常住户口且居住暖气房的低保户,在住房限额标准(建筑面积60平方米)内的一处住房实际发生的采暖费,给予全额减免。对低保户家庭成员有工作单位且单位已经发放采暖费补贴的,则扣除单位补贴,只补贴其住房采暖费的差额部分。

36.对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在住房限额标准内的一处住房实际发生的采暖费,给予补贴42.5%;对离异、丧偶或配偶方无工作单位且无劳动能力的,给予补贴85%。

37.对破产企业、困难企业离休干部遗孀,按照离休干部生前级别,补贴其一处住房在住房限额标准内采暖费的85%。对离休干部生前所在单位或离休干部遗孀所在单位已经发放采暖费补贴的,则扣除单位补贴,只补贴其一处住房采暖费差额部分的85%。

38.破产企业、困难企业离休干部及干部,按照离休干部、干部级别计算采暖费补贴金额并发给本人。

39.对城区低保家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居住无暖气房自行取暖的,每户每年给予200元取暖补助。

七、应急救助

40.对遭遇突发性灾害损失,靠自身力量不能在短期内恢复和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居民,县(市)、区民政局根据其受灾情况一次性给予每户500—1000元款物救助。

41.在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幅度较大并持续一定时间,导致低保家庭生活水平出现明显下降时,为低保家庭发放一定数额的临时生活补贴。

八、社会互助

42.由市民政局协调市、县(市)区机关干部对城乡特殊困难户、贫困残疾人进行各种形式的对口帮扶,保障其基本生活。

43.慈善机构积极倡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从事慈善捐赠和社会服务,有针对性地对困难群众进行扶持和帮助。

44.生活特殊困难急需必要生活用品的低保家庭,可在街道或社区的“扶贫超市”免费领取日常生活必需品。

45.城乡低保户和经济确实困难的我市居民,符合法律援助规定的条件,由市、县(市)区法律援助中心实施法律援助,为其指派援助律师,代为参与诉讼。

46.对因遭受家庭暴力,需要到家庭暴力致伤中心鉴定的低保家庭妇女,免收鉴定费。对遭受家庭暴力侵害暂无居住场所的妇女、儿童,由市妇联、市民政局提供法律帮助和食宿救助。

47.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为低保对象提供免费电影,图书馆免费为低保对象办理图书借阅证。

第7篇:双减政策对学生的影响范文

论文摘要:文章作者围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要求,以一位专职教师的视角,就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分析和讨论。并结合教学经验进一步探讨了应对方法和措施。

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高职院校,凭借国家教育政策的大力扶持,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但由于长期以来实利主义教育观的影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上,往往倾向于以单纯的“职业能力”来定位学生的价值,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从而使教育的历史使命和终极目标发生了偏离和错位。针对这一现象,一些有识之士纷纷呼吁,应在高职院校加强人文教育或者普及通识教育,并提出了种种可行性方案,其中之一便是加强人文学科及课程的建设,构建良好的大学人文氛围。作为有着一定学科背景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其人文性尤其明显。所谓人文性,主要指引导学生把作品当作文化的载体及现象来审视,理解其中的人文意蕴和文化价值,在春风化雨似的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人生的理解力和对美的感知力,培养其健全的人格,陶冶其情操,从而实现马克思所设想的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在当下大的时代环境中,作为高职院校汉语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在发展中面临着诸多困惑与挑战。

首先,学科魅力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日益枯萎和暗淡,课程的吸引力也在悄悄地弱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已走过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其间曾有过类似于“显学”的辉煌,但时至今日,昔日风光已消失殆尽。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作为其研究对象的文学在当下功利化的环境中不断“边缘化”和“世俗化”,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一落千丈。建国后的文学因与社会政治之间的亲密关系,其命运曾一度大起大落。与政治的关系刚刚冷却下来,却又遭遇更为强劲的经济大潮的冲击,文学再一次难以自持,在金钱化、欲望化的书写中,沦入万劫不复的堕落的深谷,读者也由寄予厚望变为弃之而去。文学面临的生存困境给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和课程建设蒙上了阴影。另一方面,与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相比,其学科内涵与学养积累本来就有着先天的不足,在这一大背景的衬托下,更显捉襟见肘。

其次,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化、技术化,使课时一减再减,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成为教师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2001年10月以来,教育部连续三次召开全国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进一步明确了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指导方针。基于这一方针,高职高专院校在课程的设置上进一步向实践倾斜,对一些理论性强、与就业直接关系不大的课程逐步削减,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课时量几乎减少了一半。不论如何评价这一变化,都必须承认并正视这一事实。

再次,学生人文素质差,心态浮躁,缺乏学习的热情和耐力。与普通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专业水平方面并无明显差距,只是人文素质和知识面处于劣势。此外,受社会风气的影响,现在的学生虽然视野较开阔,接受知识能力较强,但往往急功近利,坐不得冷板凳。对于教师布置的课下阅读作业,也大多虚与委蛇,敷衍搪塞,不愿意认真地去完成。或者迫于就业压力,忙于考这个“本”那个“证”,精力分散,上课自然就不可能专心致志了。

针对以上实际问题,笔者从一个专业教师的视角,就如何突出该课程教学的人文性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应对措施。

首先,应努力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富有特色的校园人文环境,利用环境的熏陶。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文化背景,高职院校应当树立一个理想和目标,通过构建一种能体现人文关怀、尊重科学与民主、充满理性和自由之光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浸润其中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思维习惯和价值取向的自然生成,真正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作为专业教师,在上第一节课时,一定要先讲明该课程的性质特点及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以抵御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和错误观点的消极影响。通过张扬具有人文精神的文学教育。重建对文学的信心。

其次,针对高职院校课时少、重实践的课程设置特点,改革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满足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人文素质方面的要求。根据以上情况,我对课程内容作了如下调整:在不多的课堂教学中,侧重于基本文学常识、文学现象的讲解,将作品的阅读作为课下作业布置给学生。为了保证任务的落实而不是流于形式,要求学生一定要记读书笔记,并作为一项考查内容记入成绩。当涉及作品时,注意结合学生的阅读印象和碰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布置作业时,采取“少而精”的原则,既让水平一般的学生不感到无从下手,又要让好学生觉得有发挥才能的余地。这样,在对作业进行考评时,才能凸显档次,体现公正原则。

教学内容的变革必然会牵涉到对教材的选择或重编。在教材的选择上,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那些覆盖面广、趣味性强、理论深度适中的教材。有条件的院校也可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在博参深思的前提下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

有了合适的教学内容,还要有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两者互为补充,相互促进,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课堂讲授依然很重要,但主要由教师点拨,要求学生在课后的阅读中去体验、去感悟作品,并写下心得和体会,既注重审美鉴赏力的提高,又强调写作方面的训练。可谓一箭双雕。同时,还加入了专题报告式、讨论式教学方法作为补充。所谓专题报告式,是由教师指定作品,让学生阅读,根据笔记选定一名学生做专题报告,其他学生参与讨论,教师最后分析总结;讨论式教学则由教师集中选出几个与所讲内容有关的话题,让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并记录下讨论结果,中间教师可适当加以引导,最后再由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分析、点评,并加以总结。对新的教学方式的尝试和运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突出并强化了教学效果。

第8篇:双减政策对学生的影响范文

一、基于顾客满意的营销策略

“顾客满意”(简称CS)指一个人通过对一个产品的可感知效果(或结果)与他的期望值相比较后,所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CS战略是一种新的营销管理战略,现代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认为:“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要以顾客满意度为指针,要从顾客角度,用顾客的观点而非企业自身利益的观点来分析考虑消费者的需求”。这已成为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经典名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最大限度地使顾客满意是组织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据美国汽车业的调查,一个满意的顾客会引发8笔潜在生意,其中至少有1笔成交,而一个不满意的顾客会影响25个人的购买意愿。

从某种角度,我们可以把考生及其家长看作高职的顾客,接受教育服务,这样就可以把CS策略等现代营销理念应用到招生中。

二、“可持续性发展”,“阳光”招生,构建闭环系统招生体系,提升“服务价值”

从现有的招生情况来看,一部分就业单位和考生家长对高职教育还存在一定的误区,认识不清,把握不准,分析不到位,造成考生对高职院校疑虑重重。另外,部分高职院校存在急功近利、夸大其词、虚假承诺、乱发录取通知书、给招生回扣等现象,扰乱了全省的招生市场,造成全省各高职院校报到率低、流失率高、学校失信的后果。

“态度直接影响和决定消费者行为”,一旦社会形成对高职院校整体或某个特定学校的态度,往往不易改变,根据CS策略,只有在招生工作流程的每个环节都加强监管和控制,实事求是,做到招生工作全面“阳光”,做到全省高职院校有序招生,才能保证江西高职院校形成和保持良好的招生环境。

除了要坚持阳光招生以外,应当把招生当作一个市场来运作,充分挖掘市场潜力,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精心组织,切入主题,努力选择有针对性的生源。在招生宣传方面,效果较好的招生内容、方式和渠道要保留,反之要改进和补充;在招生生源分布方面,在当地有知名度、生源稳定的省市区要继续巩固,反之要加大宣传;在专业设置方面,吸引考生报考且就业较好的专业要保留,反之要调整;在招生组织方面,招生各阶段的安排是否合理、人员和工作进度是否合适,该调整的进行调整;在招生服务方面,树立招生工作人员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形象,不断改进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质量,提升“服务价值”,而服务价值是构成顾客总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

具体做法:招生宣传资料要有特色,能吸引考生;组织以前毕业的优秀毕业生推荐招生,形成一支良好的招生队伍;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扩大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的利用率,做到高职学院当地人人皆知,省内有名气,省外有影响。

三、树立品牌,树立学院形象,提升形象价值

CS 策略要求我们最大限度地提升顾客让渡价值,其中增加顾客总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形象价值,形象价值是指企业及其企业产品在社会大众中形成的总体形象所产生的价值。它包括产品、商标、工作场所等所构成的有形形象所产生的价值。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良好的形象会对产品产生巨大的支持作用,会赋予产品较高的价值,会给顾客带来精神上和心理上的满足感、信任感,使顾客的需要获得更高层次和更大限度的满足。

树立学院形象主要通过科学的宣传。高职院校的招生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结合以往的经验和教训,选择适当的时间和机会与考生交流,最好能取得当地学校的支持。这样的话,考生对你所处的学校有所关注,考生本人就会在网上关注学院的发展动态,尽可能寻找对其有利的信息。高职院校在招生宣传前要浓缩学校的办学性质、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地理位置、周边环境、设施条件、实践基地建设、社会评价、办学成果和发展前景目标,并通过概括性的语言进行归纳,用艺术性的方式进行展示,通过适当的平台、各种媒体和宣传活动进行宣传,做到“广播有声”、“电视有画”、“报纸有字”、“网络有形象”。对考生及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更要宣传到位。

四、协调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提升“产品价值”

CS理论认为:“产品价值是由产品的功能、特性、品质、品种等所产生的价值构成。它是顾客需求的中心内容,也是顾客选购产品的首要因素”。产品的功能越多,帮顾客解决的问题越多,顾客越喜爱,产品价值就越大。高职学院利用产学研结合工程和实训基地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提升“产品价值”,提高顾客满意度。

产学研结合。高职学院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根本方向。在招生宣传工作中高职院校要重点宣传以不同的形式进入企业或与企业合作,积极开展应用科技研究和开发工作,突出高职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等改革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为考生参加科技活动,增强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提供条件;同时,更要宣传高职学院与企业的关系,推进企业与学校合作教育,提升企业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倡导以应用性科研为基础,促进校办科技产业的发展,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人才模式的教育工程。

五、以人为本,奖助贷免结合,降低“顾客总成本”

CS策略认为“顾客在选购产品和劳务时,会选择价值最大,成本最低的产品或劳务进行购买”。高职学院要积极争取各种政策支持,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大考生临时生活补贴等,还要通过多种途径筹集资金,如社会募集、校友捐赠、企业捐赠、银行贷款等,落实奖助贷政策。学校可以设立学业、特长、创新、实践、自强等多种类型的奖学金,激励各种各样的考生;要建立健全贫困生资助体系,形成以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和缓交学费为多种方式的“奖、勤、贷、助、减、免”的多元化资助经济困难考生的政策体系,确保每个考生能顺利完成学业,降低考生完成学业的总成本。

第9篇:双减政策对学生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税务筹划 教学改革 知识结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075-0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财会类专业的人员。企业在招聘财会类专业的员工时,大多要求既掌握税法基础知识又有扎实的财管管理知识,这无疑对高校教师的业务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自上海最早开始营改增试点,然后扩大至北京等8个省(包括直辖市),到2016年5月1日营改增政策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这期间除了企业和国、地税局等需要进行账目的交接与调整,更需要高校的教师尽快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让学生所学的知识与时俱进,才能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财会类岗位工作。为了让学生能及时学到新知识,提高教学效果,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民办高校普遍面临的教学问题

(一)财会类专业教师紧缺

根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招生人数信息,每年民办高校的招生人数是有增无减的,而财会类专业作为热门专业,其招生人数是稳中有升。根据笔者所在的民办高校每年的招生人数统计显示,财会类专业的学生人数是逐年略有上涨的,如果允许转专业的情况下,很多学生的第一志愿会是财会类专业。根据每年的排课情况显示(以笔者所在的二级学院为例),专职教师满负荷的工作状态下,我们依然需要招聘大量的外聘教师,也曾出现找不到合适的外聘教师而延迟开课的情况,这个问题不仅是民办高校存在,有些公办院校也存在,不过在民办高校显得特别突出。教师的紧缺除了会影响二级学院的日常教学活动,还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更会影响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因为在满负荷的工作下,教师很难有更多的时间去完成科研与进一步的学习。

(二)教师队伍参差不齐

与公办院校相比,民办高校的待遇等各方面确实稍逊一筹。与企业相比,民办高校的薪资待遇的确不如企业。因此很多人员在择业的时候不那么情愿选民办高校工作,就会出现财会类专业学历较高的毕业生、有在企业工作经验的财务人员不愿意进民办高校工作,民办高校只能选择招聘相对符合条件的财会类专业人才,比如年轻的毕业生,然后慢慢培养年轻的教师,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师队伍。年轻的教师理论知识扎实,但由于其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缺乏一定的专业操作经验,而近几年税制和会计准则都在改革,这就要求年轻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很多内容还需要在实践中取得新的资料,才能给学生传递最新的内容和讲解生动的案例,这些都需要教师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厚的实践经验。再者,招聘的对象可以是返聘一些在公办院校已经退休的资深教师,能招聘到这部分资深教师是民办高校的荣幸,但是这类教师往往年纪较大了,工作的热情度没有年轻人的高,很多事情做起来难免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教学的执行力就没有那么高,这样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就容易出现两极分化,年轻的很年轻,年长的就很年长,中坚力量出现断层的情况,而中坚力量恰恰是民办高校急需的。

(三)税法知识的更新

2016年5月1日开始,营改增政策全面铺开,这无疑给税务筹划课程的授课教师带来不小的挑战。税务筹划课程属于应用型的课程,要进行税务筹划,首先要掌握好税收法律的知识,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宣布营改增政策后,相对应的税率及高校使用的教材都没来得及更新,而授课教师并非是在企业一线工作的财务人员,授课过程中难以及时搜集到相关案例资料并生动讲解。因此,税务筹划课程教师除了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还需要具备实践能力,整合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四)教学设施有待完善

教学质量的提高,除了要求教师拥有较高的教学能力水平,还要求有相应的辅助教学设备来协助完成教学。从培养学生的目的来说,我们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并解决现实中遇到问题的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注重教师的讲,学生的学,而对于税务筹划这样需要较强的实践能力的课程来说,这样的教学方式明显是不符合要求的。因此,我们应该考虑配套相应的模拟实训室,侧重于企业日常活动的经营和财务核算中涉及到的税务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已经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相应的税务筹划,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而高校的实验室都是根据不同课程,不同要求单独建设起来的,所购买软件也是根据单个课程需要采购的,而这些独立情况无法满足综合课程的需求,因此应重新整合实训室的设施及各项软件的综合运用。

二、民办高校教师面临困难的解决措施

(一)稳定教师队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要保证高校的教学质量,首要要保证高校教师队伍的稳定。因此,如何在没有公办院校的优势与企业的高薪情况下能留住教师,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也是民办高校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可以执行有效的激励政策和人情关怀,因为大部分教师都有求稳定的心理,学校能够给予多一点的人文关怀,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站在教职员工的角度上为他们多考虑和帮助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让员工有归属感和满足感,教师队伍自然能够稳定发展。

(二)以老带新

年轻教师居多,有一批已退休的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做后盾,中年教师作为中坚力量较为薄弱,这是民办高校的一大特点。为了长期稳定发展,高校可以执行以老带新、一对一的制度。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指导年轻的教师,并给老教师支付酬劳,比如老教师有空时多去自己所带的年轻教师的课堂听课,针对不足之处多加指导,促进年轻教师的成长,年轻的教师有空时多去观摩自己所跟的老教师的课堂,总结老教师的教学特点,取长补短。除此,年轻教师要多挑战几门课程,促进自己知识结构的系统化。鼓励年轻教师有机会多带学生参加比赛,跟学生一起研究,培养自己努力钻研、积极进取的能力。以赛促学不仅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快,也有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延伸知识,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因此,作为年轻的教师,若是高校有这样的安排,要学会把握及珍惜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才能立足于不败之地。

(三)注意知识结构的更新

社会在进步,知识在更新,纵观近几年,税法知识在不断更新。虽然现在网络发达了,可以通过税局官网或者微信平台获取相关信息,但是缺乏知识的系统研究。因此,为了对相关税法知识点的深层领悟和知识理解的正确性,在税局进行税法相关知识培训时,可适当派代表培训,代表培训回来再给校内相关教师进行培训,或者通过学校层面牵线搭桥,让校内教师加入广西圈内的财务相关的学会、协会、高校联盟等团体组织,这样有利于教师关注到前沿的税法知识,知识结构更新得更快。如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不明之处可随时向学会群提问,这样有利于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解答。

(四)主动外出锻炼

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高校教师除了应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努力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高校的专职教师可以借高校的平台外派学习,或可以自己寻找机会学习。高校可以给教师提供机会,提供便利,如减少教师的工作量、科研量,让教师先去企业实习再回来上课或者边教边学,利用闲暇时间去企业顶岗实习。让教师在教中学,学中教,不断地总结经验,利用学习回来的经验建设校内仿真模拟实训室,让学生在仿真模拟实训室学习到更接近企业的知识内容,这样才能培养出更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同时,实训课可以邀请校外在企业一线工作的财会人员来上课,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教师的提高与交流。

综上所述,税务筹划课程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课程,要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除了拥有完备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完善辅助的设备。因此,作为高校,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保证师资队伍、教师的知识结构还有教学设施等辅助设备,让教师在高校中工作舒心,让学生学得开心、有效,才能增强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谭玲.高职财经专业纳税实务与税务筹划课程整合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研究,2015(11)

[2]周利芬,王建勋.基于应用技术大学特征的税务筹划课程教学模式建构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

[3]张艳莉.《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4(12)

[4]湛江.对税务筹划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4(12)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课题“应用型高校税务筹划课程内容的创新研究与实践”(2013JGB272);2016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营改增’背景下会计专业(税务方向)核心课程标准开发与实践”(GXGZJG2016B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