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化学本质范文

生物化学本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化学本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物化学本质

第1篇:生物化学本质范文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基本科研素质培养;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3-0270-02

实验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和途径,因此,实验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动手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1]。生物化学实验课是生物学及其他相关专业的一门学科类通修课程,是学习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的一门实验课。它是生物化学理论学习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理论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例如在生物化学理论教学中提到的电泳实验时,学生会觉得是一个非常神奇且高大上的技术手段,通过实验课的学习,才知道电泳真实面目,其实是一种最常用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生物化学实验课更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同时注重学生科研素质培养,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他们能够成为具备创造型科研能力的科研人才奠定基础。但生物化学实验课一般是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开设的第一门专业类实验课,要让第一次接触生物类专业实验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课学习就从生物学实验技能零基础到具有独立开展课题研究能力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一、传统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课实验项目多偏重于验证性实验,实验项目之间相对孤立,而且在验证性实验过程中,因为有预期的实验结果,学生缺乏探索的兴趣,往往主动性较差,一般是被动地按照实验操作步骤机械性的进行,大多数学生没有主动思考的意识[3],致使学生不容易将学习到的方法综合应用和解决问题。综合性实验是将多个具有相关性的单一实验按照一定顺序安排进行。通过综合性实验,能够把原来相互独立的研究对象彼此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所学知识,从而提高本科生生物化学实验学习质量[4]。于是,我们设计了一个模拟科研的综合实验训练,把原来孤立的实验项目串在一起,上一个实验获得的材料,作为下一个实验的材料,使学生不得不认真对待每一个实验,不然他可能就无法完成后续的几个实验项目。但在课程开展过程中,我们很快发现,对于不少学生来说,由于很多实验方法都是第一次接触到的,在综合实验中,既要学习新方法,又要采用新方法获得较好的结果,有一定的难度。例如,第一次接触到移液器的学生,由于使用不熟练,很容易出现第二档吸液的情况,造成量取体积误差,从而影响实验结果。而且由于所有的实验准备工作都是老师准备的,学生进入科研实验室后连试剂都不会配制,更有甚者,竟然有学生不知道所使用的溶液试剂是通过固体试剂配制得到的。而且综合性实验涉及的知识技能多,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具备全面的实验操作技能。如果一下就让学生进行综合实验训练,他们可能实验失败,不仅打击了实验的积极性,而且没有实验样品进行下一个实验,甚者还有学生可能编造出虚假的实验结果来,这显然违背了我们希望通过实验课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初衷,起到拔苗助长的反效果。

二、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经过了多年的摸索实践,我们将生物化学实验课内容设计成三个模块:基本生物化学实验技术训练模块,综合实验训练模块,以及自主设计实验模块。

(一)基本生物化学实验技术训练模块

在基本生物化学实验技术训练模块中,通过几个相对简单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生物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例如设计了高锰酸钾吸收曲线测定及标准曲线制作的实验,通过这个实验,既训练了学生配制试剂并正确书写标签,又学习了移液器及分光光度计的使用。蛋白质含量测定实验则向学生介绍了标准溶液配制的几种方法,实验空白对照的设置,以及分光光度法。通过该实验学生不仅仅学习到标准溶液的配制,还初步学习了实验对照的设计方法,将科研素质的培养贯穿于实验课教学之中。通过基本技术训练模块的训练,学生具备了进行综合训练实验的基础。

(二)综合实验训练模块

综合实验训练模块包括了配制缓冲液,从牡蛎中制备碱性磷酸酶,并进行纯化,纯度鉴定,动力学性质研究等实验项目。学生学习了生物大分子制备纯化方法,酶活力分析方法,以及基本酶动力学研究方法。由于在基本技术训练模块,学生已经训练了离心机、移液器、分光光度计等常用仪器的操作,并掌握了试剂配制方法,蛋白浓度测定等基本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因此大大提高了学生综合实验的成功率,以及学生独立开展实验的能力。而且学生对于这种较大型的综合性实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同时初步体验到了科研探究的乐趣,以及从事科研的艰辛,并训练了学生合理安排实验时间,以及分工合作的能力。例如,电泳鉴定碱性磷酸酶纯度实验,耗时较长,指导教师在讲授结束后,学生开始自己做电泳实验,如果时间安排不好,或者出现失误,就得重新进行,很可能就错过吃饭的时间。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获得了结果,学生就会觉得无比喜悦。因为综合实验是探究的实验,不存在所谓的正确结果,学生们想知道自己的结果是否正常,他们就得根据相关知识自己分析。如果分析得出结论是结果不合理时,他们就需要进一步分析造成这个结果的可能原因是什么,是否需要重新进行这个实验,这时老师也会给予适当的帮助,提示他们思考的方向。通过该模块的训练,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生物化学实验四大经典技术(电泳技术、离心技术、层析技术和比色技术),并训练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实验课的学习,以及进入科研实验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自主设计实验模块

自主设计实验模块是让学生独立设计一个实验并完成。在综合训练实验获得碱性磷酸酶以后,就提前布置学生独立设计关于碱性磷酸酶研究的实验方案。学生通过文献查阅,结合已掌握的实验技术及实验室提供的条件,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将设计好的实验方案给指导教师审核、调整方案至可行。在这个模块中,学生从准备仪器、试剂配制开始,独立完成他们设计的实验方案,并对结果进行处理分析,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汇报,展示自己研究结果,并探讨收获和不足之处。根据学生的反馈,大多数学生很喜欢这个模块的设计,因为给了他们自主设计实验以及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这个模块,训练了学生查找文献资料,设计实验,分析问题,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一个好的科研工作者不仅要能做好实验,还要具备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与同行交流的能力。

三、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基本科研素质的培养

科研意识、科研方法和科研精神三个方面是现在公认的主要科研素质[5]。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实事求是、严谨、不弄虚作假是科研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科研素质。因此,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应该在训练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同时,还注重培养他们的基本科研素质。这首先要求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绝对不能出现篡改实验结果的情况。但是实验课与自己做科研不同,实验课会涉及到学生成绩问题,而且实验课的每个实验都是学生第一次进行的,难免会出现失败的情况。有的学生为了获得更好的实验课成绩,当发现自己的结果和预期不同时,就有可能发生篡改记录的情况。因此,我们需要通过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实验获得异常结果的问题,告诉学生实验课注重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单纯只看结果。如果实验获得了与预期不同的结果,要分析思考,而不是立刻就判定实验失败。

文献查阅也是培养学生科研素养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之一,通过文献查阅培养学生获取、整理、分析和利用文献能力[6]。但由于实验教学的特性,传统的实验课学生几乎没有查阅文献的需要。我们的课程通过综合性实验以及自主设计实验的设置,让学生有机会查阅文献。在综合实验中,学生无法像以往的验证实验一样预先知道实验结果是什么样的,因此他们只能借助查阅文献的手段才能很好地分析结果。而自主设计实验更需要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自己的能力,设计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因此学生体会到查阅文献对科研工作者的重要性。如果科研只是闭门造车,既浪费人力物力,而且很难做到领先。牛顿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充分利用文献,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一种方式。

经过注重基本科研素质训练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的培养,学生具备了进入科研实验室接受进一步科研训练的基本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及基本科研素质,达到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勇军,梁爱玲,侯敢.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之综合性实验与基础性实验相结合[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5).

[2]王伟.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中对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J].科教文汇,2010,(3).

[3]何小兵,刘连生.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关于如何设置综合性实验项目的策略和设计[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10(30).

[4]唐宁,周梅仙,张红琳.开设生物化学综合性实验的改革与探索[J].生物学杂志,2007,24(6).

第2篇:生物化学本质范文

【关键词】高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517(2015)11-0138-01

一、生物化学实验对于高校生物化学专业知识教育的促进作用

生物化学具有内容丰富和发展快速的特点,医药、生物、农业以及食品等多种学科都是以生物化学为基础,这也是生物化学容易引发学习兴趣却又较难学的原因。生物化学最忌讳死记硬背,纯粹的死记硬背会让理论学习变得无趣,失去了生物化学的趣味性。生物化学实验分为很多种类型,包括生化分离实验、普通生化实验以及很多高技术水平的生化实验等。普通的生化实验主要是以定量和定性的标准对各种生物分子进行分析研究;生物分离实验则是借助电泳、离心以及层析等方式分离和纯化各种生物分子;生物大分子结构以及X射线衍射技术等的研究都归类为高技术水平生化实验。例如,在进行蛋白质的酸碱性反应以及等电点的测定实验中,实验就通过对蛋白质的加酸和加碱处理,借助酪蛋白溶液遇酸和遇碱后的具体反应现象和情况对该知识点进行直观和形象的展示,教导学生理解何为蛋白质的两性解离,同时对等电点的概念也有了较为明确的理解;在进行酪蛋白溶液在不同的PH值下的沉淀量试验中,体现了酪蛋白的等电点,此外还帮助学生理解了哪些因素可以影响蛋白质胶体溶液的稳定性。

二、借助生物化学实验,学生可以产生对于生物化学的求知欲以及科研兴趣

生物化学属于实验科学,可以说,实验是生物化学的基础,通过实验,可以对生物化学进行现有知识的理解,可以进行新的知识发现,显著地促进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生物化学揭示的是生命的化学本质,在当今社会备受关注,正是因为生物化学实验的不断开展和创新,才保证了其旺盛的生命力和不断出现的大量的研究成果。在生物化学专业教学过程中,正是由于生物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很好地解决了生物理论知识学习太过枯燥的问题,进而展现了生物化学相关知识的魅力。很多生物化学知识相关概念都太过空洞抽象,单纯的理论讲解是无法帮助学生进行透彻的理解的。但是借助直观的实验现象,就可以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思考。例如在酶相关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蛋白酶活力的测定”等试验让学生明确酶活力的概念和相关的测定方法;在对于“酶的抑制和激活”相关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该实验的主要原料是唾液淀粉酶,因为唾液淀粉酶来自学生自己的唾液,所以个体之间的酶活性存在着差异问题,而且在进行唾液稀释的过程中,有些人对唾液的稀释浓度刚好,所以在所设定的激活、抑制和对照三个组别中的实验现象表现的较为明显,分别出现了黄褐色、蓝黑色和酒红色的情况,但是有些学生对于唾液太过稀释,所以可能得到的实验结果千奇百怪,这就使得学生非常的新奇和兴奋,从而产生继续探索的欲望,如此也帮助学生理解了何为影响酶活力的因素以及测定酶活性的关键之处。

三、借助生物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命的化学本质的研究是生物化学的研究重点,所以生物化学实验的实验材料一般都是生物材料,生物材料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的情况,这也是生物化学实验的相对误差太大的主要原因。只有学生能够做到严谨、灵活、细致和创新,才可以获得更为准确的实验结果。因此,生物化学实验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研究习惯,使得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高校生物化学教学所采用的实验普遍具有方案已经成熟的特点,所以只要正确、规范的进行操作,就可以得到满意的实验结果,因为实验结果鲜明,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实验的神奇,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因为各种因素导致的实验结果不尽如人意,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真排查影响实验的因素。例如在进行“蛋白质的凝胶过滤层析”实验中,通过检测器和电脑对凝胶柱中样品的不同分子量和颜色的蛋白质分子进行分离的洗脱曲线进行展示,让学生真正明确凝胶过滤层析工作的原理和方法。有些组样品的洗脱峰狭窄,体现较好的分离效果;有些则是峰形展宽,没有较好的分离效果,但是学生在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观察之后,通过对柱面进行沉降和平稳上样,得到了较好的实验结果,从而也使得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更为严谨和细致。除去生物化学教学中的验证性实验以及为锻炼学生而进行的实践能力,还需要进行综合性和涉及性的实验,让学生自主的设计实验方案,从而可以更好的了解生物分子的分离技巧。让学生明确在进行生化分离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具备严谨的科学性,还需要具备灵活的艺术性,进而真正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当前全世界都在关注生物化学技术的发展。所以高校在生物化学专业教学方面需要加大力度,最为直接的就是加大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投入力度,相关的教师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主动学习新的知识,更好地进行生物化学的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第3篇:生物化学本质范文

【关键词】生物化学酶;抗衰老;活性;中医中药

迄今为止,我国中医中药技术对抗衰老方面的研究成果仍然处于全世界的领先水平,主要是恢复和加强正在衰老的酶的活性,以保证体内细胞的正常运行,保证人体各类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1]。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生物化学酶可以促进细胞再生,抵抗多器官的衰老和退化,换句话说,没有生物化学酶,就没有生命可言[2]。由此可见,要想减慢生命衰老的进程,必须要保证体内生物化学酶的活性,促进细胞不断再生。根据我国药理学分析,中草药可以提高生物化学酶的活性,从而延长人们的生命年限,提高生活质量。

1 生命衰老的本质

自然界中蕴含成千上万的生命物种,它们之间既有着互惠互利的良好关系,也有着激烈残酷的竞争关系,共同构成了自然界的生物链,保证生命物种长久地生存下去。不管它们之间是友好关系,还是竞争关系,生命都要具有活力,否则就是死亡,失去了生存的意义。生命活力就是利用生存环境中的各项要素,将其转变成供自己生存的基本能力。它的这种能力建立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之上,是区分生命存在与否的根本判定标准,同时也是运动、睡觉、反应、感受等诸多行为能力的基本保障[3]。

生命活力始于出生,青壮年期间最为旺盛,老年期间逐渐衰退。《黄帝内经》中明确指出:35岁的女子样貌逐渐发生变化;42岁的女子面容憔悴,头发逐渐变白;49岁的女子月经消失,身体也逐渐衰老。而40岁的男子身体开始衰老。头发逐渐脱落;48岁的男子面容憔悴;60岁的男子精力下降,牙齿和头发脱落,身体机能退化。《黄帝内经》中所阐述的是人类逐渐衰老的过程,也是人类生命力逐渐减退的过程。

面对短暂的生命,人类开始吟诗作赋,抒发自己的感情。但是,《黄帝内经》中也明确地指出:如果人类能够懂得养生之道,懂得调理身体,是完全可以减慢生命衰老的进程的。如果人类能够提前认识到养生的重要性,活到百岁也是常情。在《黄帝内经》一文中指出,人类养生应从中年时期开始,按照科学合理地方法进行养生。但是,对于已经步入老年或是中年没有条件进行养生的人们而言,怎样才能延长生命年限,保持身体健康呢?在源远流长的我国历史上,首乌、人参和黄精被人类当做是养生长寿的三件宝贝,这都属于中医中药的范围内。其中人参因性躁不适合长久服用,因此首乌和黄精在中医养生中最常使用[4]。其实,只有人类充分认识到生命活力的本质时,才能真真正正地做到科学养生,合理用药,减慢衰老进程,提高生活质量。

2 对抗生物酶的老化

生命系统中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化学反应,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变化。根据相关的研究资料可以看到,在人体胃内消化一顿简单的食物大约只需2~3小时的时间,但是如果将这次消化过程搬到体外,在没有任何生物化学酶的参与下,消化食物的整个过程则需要 50 年才能顺利地完成。因为这种神奇的体内代谢的速度在过去是无法解释的,所以人们就假定生命系统中存在一种非物质的“生命力”。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医学工作者发现这种生命力是以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为保障的,这种物质就是生物化学酶。由于生物化学酶的参与,大大加快了人体体内的化学反应速度,保证各项生命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由此可见,生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生活化学酶的活性强弱。通过以上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要想减慢生命衰老的进程,延长生命年限,最根本的方法也是唯一的方法就是提高身体体内生物化学酶的活性。人体体内生物化学酶的种类繁多,近百种的酶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同时研究近百种酶的抗衰老效果,对于西医来讲难度较大。但是,中医却能对其进行较好的研究,使用中药的治理方法不断提高生物化学酶的活性,减慢衰老的进程,延长人们的生命年限。根据中医技术研究成果证明:很多中草药很多中草药可以多作用点地提高多功能的生物酶活性,但其中要数首乌和黄精最为理想。

3 结束语

因人体体内生物化学酶的存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保证人们各类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它也是保证人体身体健康的重要基础。换句话说,没有酶,就没有生命可言。但是随着人们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的不断增多,大多数人衰老速度逐渐加快,降低生活质量。为了减慢衰老进程,我国开始对生物化学酶的抗衰老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保证人们正常的生命活动。根据医疗人员和科研人员不断的摸索得出,中草药可以增强人体体内生物化学酶的活性,其中首乌和黄精效果最佳。迄今为止,就全世界而言,我国应用中医技术在对抗衰老研究上所取得的成就无人能比。

参考文献

[1]李栋,包安裕,宋霖等.临床化学酶学指标实验室间结果互认的探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2(5):83-88.

[2]王厚德,刘帅.抗衰老的生力军[J].中老年保健,2013(6):45.

第4篇:生物化学本质范文

从“同课异构”活动说起,“同课异构”活动是一种高效的教研活动,通过两位或更多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各自独立地备课、上课,然后进行对比研究,可以促进所有活动参与者在教学能力方面有所提高。“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对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确实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制约,活动很难经常开展。在“同课异构”活动中得到的教研启示如何在日常化的教研中得到实施呢?如在“同课异构”中课堂被摄录下来,可以重复观察,可以研究教师的组织能力、提问能力、板书能力等,那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能否也这样研究教师的某方面能力呢?答案是肯定的。比如,可以利用录音笔对自己的课堂或他人的课堂进行录音,然后通过录音整理教师的提问记录,进一步研究提高教师的提问能力。

那么,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帮助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呢?可以用摄像机摄,可以用数码相机拍,可以用录音机录,但问题是谁会在日常教学中把这些东西都带在身边呢?

智能手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现在的智能手机已不再仅仅是打电话的工具,而是一台可以随时上网的笔记本电脑,是一台数码相机,是一台摄像机,是一台录音机,完全可以用它为教师的教研活动服务。而它的最大优点就在于,手机都是随身携带的,随时可用。利用智能手机,可以很方便地在日常教学中展开教研活动。

二、研究方法

在智能手机促进物理教研日常化开展提高物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研究中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就是对教育文献直观的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地分析并进行量化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在本研究中,内容分析法研究的对象就是智能手机采集的板书照片、学生作业照片、课堂录音等第一手资料,它的优点在于真实和鲜活,贴近教学实际,缺点在于这些资料是原始的,需要加工才可以使用,比如,课堂录音,根据研究目的,提出需要的东西,如整堂课的提问记录,整理好才可以进行相关研究。比较研究法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察,寻找其异同,探求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在本研究中,可以比较不同教师同一节课的板书,也可以比较同一教师不同时期的板书,等等。

三、研究内容

1.教师板书的研究

研究者每次下课都把自己的板书拍下来,保存为一个个系列,课后反思字体大小是否合适,黑板上的布局是否恰当,结构是否合理,内容是否精练又突出重点,是否漏掉重点,对比是否鲜明,总体是否美观,能否让学生对重点知识一目了然,印象深刻。纵向看,经过一段时期,如一个月,半个学期,进行一次阶段性总结,看板书有否明显改善,进步的地方有哪些,没有进步的有哪些,分析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一步改善。也可和往年同期的板书相比,进行研究。如老教师带有徒弟,可以进行师徒对比性研究。

2.学生作业的研究

一种是随机的,看到典型的错解拍下来,思路特别的拍下来,特规范和特不规范的拍下来,保存整理好以备上课之用,可以连到电脑上投影出来,这种作业反馈是最有效的。也可以作为研究之用,研究学生的错题规律。

另一种是确定的,如确定第一名、第十名、最后一名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作业进行跟踪拍摄,保存为资料,每隔一段时间和他们交流,既可以让他们横向对比,又可以让他们纵向比较,并让他们谈谈感想,并录音。通过这种跟踪研究,发现他们的发展规律,并预测他们未来的发展,注意关注他们的动向。

3.智能手机在教学中作用的研究

如在学生课堂反馈训练中,教师在巡视过程时发现典型的错误、共性的错误,可以立即拍下来,并即刻投影到屏幕上,当堂反馈错误之处,节省时间。可以同时拍摄多份作业、优秀的解题思路、解题规范性的示范等,从而高效解决问题。

四、研究成果

1.提高了物理教师教学语言能力。

2.提高了物理教师教学板书能力。

3.提高了物理教师教学课堂驾驭能力。

4.强化了物理教师教学效果。

五、研究注意

在课堂中,手机应设置为飞行模式,且为静音状态,拍照设置为静音及不开闪光,避免干扰正常教学过程。

六、研究困难

资料采集要日常化进行,需要有恒心,资料的加工包括整理、挑选、剔除、命名、归类存档等,工作量很大,从实际角度出发,可以挑某一个最感兴趣的方面坚持实施,或者采用阶段性研究,比如,某一阶段只研究板书问题,当取得阶段性成果后(板书有了明显进步),转为只研究提问问题。

七、研究总结

智能手机的强大功能在教学中的作用已经开始显现,但还没有被广泛使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观念的解放,移动式教学必将大行其道。将智能手机应用于教学研究,是由于它的功能可以满足教学研究的需要。因此,用智能手机实现教研活动的日常化既新颖又可行。

参考文献:

[1]方柏林,刘常庆.化排斥为利用:美国课堂移动设备管理策略探析[J].世界教育信息,2010(10).

第5篇:生物化学本质范文

关键词:生物化学 理论教学 教学研究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的化学,从分子水平研究和探索生命的奥秘,是生命科学如医学、农学、林学、畜牧学、水产养殖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也可以说是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由于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涉及生命活动过程的各个环节,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抽象性、综合性,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较大。而且知识更新快,知识点繁多,代谢途径错综复杂,学生感到既枯燥乏味,难以理解与记忆,常被学生称作最难学的学科之一。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我们对生物化学的教学进行研究和探索。

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在理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和网络是当今先进生产力的标志,其在教育领域的引入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产生巨大的影响。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我们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式,使难于理解的生化机理通过图象、图表、文字、数据与动画演示结合,融为一体,直观地表现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使学习变得相对轻松愉快。例如在讲授“蛋白质生物合成”章节时,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展现这种动态的合成过程,教师通过板书花很多时间去讲解起始复合物的形成、氨基酸的活化,进入、转肽、移位等,学生普遍反映太抽象,理解不了,更读不上记忆。而应用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可以生动、直观、形象地展示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延长、终止阶段,氨基酸与密码子的一一对应,使学生很容易掌握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以及“核糖体循环”,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与课程相关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案、应掌握的各章知识要点、所采用的现用教材、实验指导、习题集、参考文献目录均已上网,并免费开放,让学生得以自学、及时获得相关信息,并做好预习的准备和参考复习。让学生多渠道、多途径获得所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学习管理。

多媒体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成功应用,是对传统教学的改进和提高,但凡事有利必有弊。多媒体课件确实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而且可根据所讲内容设置适宜的背景图片和优美的音乐,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进学习效果,同时教学内容充实,信息量大。

二、针对专业特点以及授课对象,精选教学内容

不同的专业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不同,生物化学作为必修课,绝大多数专业将其作为专业基础课要求,但不同的专业授课学时不一样,有的专业如生物技术、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要求授课学时多一些,除了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外,还需要对具体章节有所侧重。比如,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一些后续课程与糖代谢以及酶的知识密切相关,应重点多花些时间讲解。而对于园林园艺专业来说,要求授课的学时少一些,更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掌握。而且不同的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不一样。

(1)基础生物化学:(总学时80)非生物学类各专业:理论60学时,实验20学时。为学生打下更宽厚的生物学基础;

(2)专业生物化学:(总学时80)生物学类各专业:理论论64学时,实验32学时。注重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

通过修订教学大纲,加强教学内容的更新;选用或编写高质量的教材和辅助教材,来实现教学内容的精选、重组和更新。

三、课堂教学的设计

1.教学手段的设计:多提问,重视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新概念、新问题,或需进一步提升的概念和规律时,不要平铺直述,满堂灌。要预先提出疑问,引起学生困惑、思考,从而引导学生探索、解答,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提高学习效果。

2.学习方法的设计:善于分析综合,使结论水到渠成;善于比较异同,从不同方面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与联系。

分析与综合的过程,是生物化学课程学习中的“爬坡”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觉得最有收获的一个过程。学会了分析和综合,就会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比如,在学习物质代谢之间的联系此时,可安排学生课后自行动脑分析总结糖代谢与脂代谢相互关系;糖、脂、蛋白质代谢之间的关系,并将总结的图表、结论相互比较,使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全面掌握。

比较是认识事件的本质,把握事件特征的重要手段。通过比较,可以加深印象,有助于记忆。特别是在对学生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或复习时,应用比较法,效果更佳。如比较DNA分子复制与转录的区别,可以从产物、主要催化的酶、是否需要DNA引物、合成模式、产物分子大小、是否具有双重校对功能这几个方面进行对比,突出这两个过程的区别,并揭示两者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理解它们的内涵,加强思维的变通。

生物化学是从有机化学和生物学中脱离出来的一门边缘学科,是生物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代谢反应错综复杂,理论点多、面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并不容易较好地掌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善用多媒体,充分对每堂课进行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使我们的生物教学充满活力,为培养我们生物科技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郭冬招.多媒体课件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2):41

第6篇:生物化学本质范文

关键词生物化学信息化教学

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教学模式成为教学发展与研究的主要方向[1]。生物化学是专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生物化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涵盖的课程层面非常广。从学生未来发展走向上看,不管是临床,还是医技,对这门学习质量的高低都将影响以后的发展。事实上,在教学中,因为专业的教学科目不断压缩,专业知识越来越多,给课程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专科生物化学信息化教学成为了必要手段,所以,生物化学信息化教学研究和实践具有必要性。

1搭建信息化平台,挖掘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在学科门类中居于核心。课程内容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师挖掘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及是否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获得怎样的教学效果。一般而言,课程内容将发生重大转变。处在这种环境中,要想获得理想的效果,就要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功能。信息时代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也就是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信息资源的迅速互动,深刻影响了生产力的产生。信息技术飞快发展,呈现出一种从未有过的态势。处在信息教育环境中,一些知识共享平台的出现,如世界大学城空间教学和爱课程等,将信息教学的模式搬到了授课中,正在改变固有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大规模公开线上课程使用起来较为方便,节约成本开销,具有众多受众,可以实现自主学习,资源丰富。学习者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信息化学习平台。专科生物化学信息化教学紧随时代潮流,在教育部指导思想下,实施教学改革,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有效利用信息化的多种优势,改变传统知识记忆式的教学,转变成利用信息资源,有效挖掘学习资源,适度增设和学科教学有关的网站平台,呈现多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尝试通过世界大学城或微信平台等方式,将作业和研究内容上交。基于信息教学平台,这种教学模式不是一种知识的简单传授,而是一种学习技能的教授,重返教学本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促进了学生的全面进步,培养了他们扎实的知识技能。

2年轻教师的培养

“教育发展,教师为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指导者的角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课程基础要较好地构建起来,师资力量所起的作用十分关键,缺少师资队伍的支撑,课程体系再好,也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生物化学时刻处在信息化的变动中,每天都会产生新的发现和突破。教师在知识传播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传递作用,如果缺少教师的桥梁作用,即使课程体系再好,最终也起不到很好的作用。所以,基于课程发展的视野,专科生物化学信息化教学结合自身实际,特别制订了教师培养计划,学校要求40岁之上的教师能熟练地使用媒体教学,鼓励40岁以下的教师去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尽可能地引入青年博士毕业生,并将它们投放到教育的最前沿,这样就形成了层次突出、程序分明的教师结构。高学历青年毕业生拥有活跃的思维,在高新技术领域时刻处在最前沿,同时还是创新精神人才的代表,年龄相差无几,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和新的思想,和学生沟通起来也十分顺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动态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此外,生物化学教学适当地使用了互联网公开课和研读国外原声教材等一些形式,有助于更好地借鉴国外教材中好的思路、方法和经验。

3教学方法的使用提高了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整合了大学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走向了网络教学模式[3]。当前,传统教学是一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课前没有做充分的准备,课中调动不起学习兴趣,考前临时抱佛脚。信息化教学将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联合起来,基于建构主义,围绕学生开展学习,为学生创设学习的环境,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利用多种信息技术为学生服务。实现了教学过程的转变,变成了对学生知识的学习,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为社会做出更好的服务。

3.1设立兴趣小组,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

当前教学中学生缺少的是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科内容看上去十分繁杂,难度较大,然而,如果仔细分析阅读教材,学生就会明白,生物化学事实上十分简单,问题的难点在于学生缺少学习兴趣,无法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强化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实验研究才是本质的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益。在专科生物化学信息化教学中,考虑学习小组不同的兴趣爱好,要求不同学习小组担负各自的章节任务,提倡学习小组细化学习任务,各学习小组结合不同的学习内容,对问题中的难点进行有效解答。这样再理解内容就十分容易,制订详细的知识框架与知识线条,对内容中无法理解的知识,将其带到课堂上进行讨论,通过集体讨论最终将问题解决,获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3.2指引学生构建逻辑思维,提高学习能力

当前,许多学生的现实问题是缺少逻辑思维和整体思维。学科中专业词汇涉及概念众多,知识间的交叉较多,内容理解起来枯燥乏味,既不同意理解,记忆起来也十分困难。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无法更好地把握知识骨架,不清楚不同章节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生物化学的本质由多种活性物质组成,其中大分子物质的化学物质就更为突出。从生物分子本质到功能和结果的延伸等,这是一套复杂而不失完美的体系。没有进行有效的逻辑训练,刚开始接触这门功课的学生学习起来将十分吃力。面对上述情况,在专科生物化学信息化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记住一些关键字母,即w和h,也就是英语中的何时、何地、什么、谁和怎样,明确生物化学的反应机理,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提倡学生借助互联网平成任务,学生在把握知识的同时,也提升了思维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

4效果测评

为了探究适用生物化学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模式和方法,充分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指引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学习生物化学,掌握适合时代潮流的信息化学习方式,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我校2014级护理1~3班为测评对象,结果发现,借助“世界大学城空间教学”平台进行信息化教学,提升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多数学生认为,这种模式极大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热情,愿意配合教师教学,同时也使自己掌握了生物化学信息化学习方法。

5结语

总而言之,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学为社会培养人才。在高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国际竞争变得日趋激烈。国家和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育教学要能应对这种挑战,教学体系是否有效,关键在于能否为国家和社会转化、承载和创新科学技术,此外,还要符合科学素养和价值体系等的要求。所以,在后续的教学实践中,应对信息时代的到来,要加强学习,更好地适应这种转变,产生反馈力和应用力,将教学改革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获取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强化人才体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1]蒋传命,周雨,杨秦.生物化学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3(6):1175-1177.

[2]张惠.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第7篇:生物化学本质范文

关键词:基于问题学习;生物化学教学;PBL教学法

所谓的“基于问题学习”模式也就是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应用该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的水平。在高职院校生物教学中,生物化学知识是医药学生所必需的素质,但是受到生物化学学科的限制,学生对于一些知识点是很难把握的,应用“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

一、“基于问题学习”理念在高职生物化学中的应用

应用PBL教学模式,我们要就生物化学工程的应用特点展开分析。该课程的教学主要集中于探讨生命现象本质的模块和生物体的分子结构及其应用功能模块,这是医药专业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随着生物科学界知识体系的健全,生物化学知识结构也在不断优化,生物化学知识体系也愈加复杂,这加大了日常教学的难度。为了满足高职现阶段教学的需要,展开“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这需要我们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小组,以此提升该专业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现阶段生物化学教学的需要。

在生物化学教学模式中,运用PBL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将基础医药知识学习与学习临床医学课程相结合,并针对相关发病机制问题、疾病防治问题等展开分析。根据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生物化学的教学要把握好不同基础课程教学及其临床学科教学的协调,就要积极做好基础理论课程及其临床应用技能的教学工作。教师需要结合具体课程的临床实践知识,运用以疾病问题探讨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这需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在该环节中,教师需要明确自身的教学角色,组成以导师引导、学生探索为主的知识探讨小组,就教学过程中的某一病例进行诊断、剖析,提出疾病问题,引导学生做好假设,确保论证环节的正常进行。对上述教学环节的协调,可以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医学病例解决技巧,确保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高职生物化学课堂PBL教学模式的完善

高职生物化学课堂上,教师在应用PBL教学模式时,积极做好相关的课程准备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有利于开展教学,提升教学效率。笔者认为,在该课程各个章节的学习中,进行基础课程与临床技能实践课程的交叉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生物化学知识。在每一具体章节结束教学时,教师需要遵循PBL教学法的基本应用原则,实现与学生的积极讨论,对整篇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1.PBL教学模式要讲究病例设计与问题设计模块的规范性、真实性

在高职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抓好病例设计环节是保证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环节。这需要做好准备,确保病例设计环节的内容与生物化学具体知识的结合,应该保证在病例设计环节中提供明确的线索。在临床问题探讨过程中,教师也要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进行基础教学方法的优化,保证生物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在设计病例时,教师要进行生物化学专业知识的串联,这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要具备丰富的临床应用知识及病例设计经验。

应用此教学模式,仅仅进行高质量的病例设计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做好生物化学相关难题的设计工作,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要根据生物化学相关章节的知识,展开重点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做好相关的问题反馈工作,从而有利于串联该课程不同章节的知识,让学生的专业知识更加牢固。

2.利用好课上时间、空余时间,提升学生应用生物化学知识的能力

应用PBL教学模式,教师要提前将病例资料及其要研究的问题发给学生,让学生针对进行具体问题,组成讨论小组,进而在较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各个小组要选出一个组长,配合导师进行问题解决方向的探讨。课上,教师要就病例资料展开简单的介绍,并且要让学生代表进行病例问题的分析,要针对课前提出的问题展开分析。在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之后,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且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点。此外,教师需要就一些应用难题进行讲解,协调好与学生的关系,融洽课堂气氛,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后总结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病例问题的总结,这样有利于学生积极地进行反思,巩固专业知识。

三、结语

运用PBL教学模式,教师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进行生物化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朱裕生,袁光建,任云青.高职高专教育“案例教学”应用探索[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1).

第8篇:生物化学本质范文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48-02

随着生物化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生物技术基础学科的生物化学,正在与许多传统工业学科不断交叉渗透。对于化学工程工科学生,掌握学习基础的生物化学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还可以通过专业渗透交叉,开拓视野和思路,促进本专业的学习。[1]目前,生物化学在化学工程相关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中被设为必修课或选修课。[2]由于该课程不是专业主干课程,教学课时较少,而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较多,研究体系复杂。如果教师教法单一,极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3]因此,有必要在有限的课时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达到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知识的目的。据此,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多种教学方法在化工学科生物化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总结。

一、突出化工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在实践教学中发现,由于生物化学不是化工学科的专业主干课程,因此化工科学生通常认为该学科与自身专业联系不紧密,用处不大,因而兴趣不高。此外,传统的化工学科对生物技术应用的学习内容非常有限,也进一步限制了学生对生物化学的了解和求知欲。这些不利因素都不同程度影响了生物化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4]为了消除误解,激发学习兴趣,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一方面通过对传统化工产品的生物技术改造案例进行分析,改变学生的固有观念;另一方面通过对生物化工领域的前沿发展进行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各个章节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将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和化工技术产品进行联系,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相关的基础知识,也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生物化学的理解和应用。如在糖代谢一章的学习中,可以将其与生物能源技术燃料乙醇的生产进行联系,不仅阐明了乙醇的生产原理,也加深了学生对糖代谢的学习理解。

二、理论联系实践,加深概念理解

生物化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的学科,根据生化知识可解释实际生活中的许多现象。[5]因此,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将生活中的常识、案例和生物化学基础理论相结合,通过观察生活现象,提出问题,引出答案的顺序,一步步将学生引入课题内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集中精神,保证了教学质量,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如在介绍酶的抑制时,提出了日常生活中吃菠萝用盐水泡的现象,通过对现象的解释,引入了酶抑制的学习内容,进而对抑制的分类、特征、动力学特性等深入阐述,使学生能够连贯地深入学习,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再比如,提出吃糖发胖的日常生活现象,引出糖代谢和脂肪代谢的关联,进一步通过物质转化的具体反应式,使现象与本质相关联,促进了学习和教学的效果。这一方法可以在不同的章节学习中加以利用,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采用多元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教师应一方面从兴趣点出发,对认识结构重新构建,以便于学生循序渐进,便于理解;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生物化学的范例,尝试用学到的知识来解释分析。[6]此外,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幽默的语言进行启发诱导,结合案例、图片、视频等资料,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极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保证了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

四、多种记忆方法,促进理解和记忆

生物化学的内容繁多,记忆点众多,很容易遗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反映内容多、记忆难。因此,尝试采用多种记忆方法,会有助于记忆和理解。[7]如在记忆氨基酸时,可以将其记忆为“一家写两三本书来”,其对应的氨基酸即为:一(异亮氨酸)、家(甲硫氨酸)、写(缬氨酸)、两(亮氨酸)、三(色氨酸)、本(苯丙氨酸)、书(苏氨酸)、来(赖氨酸),学生在课堂上就记忆深刻。此外,在教学中,利用比较法也可使复杂的内容简明化、条理化,利于学生记忆。如糖的EMP途径和糖异生途径,两条路径各有异同,通过将不同的三部反应进行重点掌握,进而比较两条路径的异同点,可以使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

五、课后及时总结,做到重点突出

由于工科生物化学课程的特点,生物化学的内容应当有一定的侧重点。由于学生不擅于总结,往往感觉需要记忆的内容过多,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为此,在教学中不仅要突出重点,课后更应该及时总结,将每章节的内容进行分类,使学生明确哪些需要记忆,哪些要求熟练掌握,哪些是了解的内容,这样可以使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更强,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目标。此外,通过适当的习题训练,进一步突出重点,降低学生对学习的畏难感,同时对学习的内容的理解和应用都进一步加深,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六、多媒体及网络辅助,使教学生动化

目前,多媒体及网络教学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它可以使视觉、听觉有机结合起来,极大丰富了教学手段,更能被学生与教师认同。在生物化学教学中,许多结构式、三维空间结构等利用动态立体图像,形象、生动、直观反应教学内容,提高了学习效率。[8]另外,通过郑州大学校园网的网络教评系统,可以及时地反馈教学和评学的信息,实现了教学互动,不仅加深了师生间了解,增进了友谊,而且学生的观点、困惑等也可以及时掌握,促进对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和改进。

七、结合专业背景,科研促进教学

在化工学科的生物化学教学中,可以结合化工院系科研的情况,将其与教学内容进行补充。目前,生物化工领域的科研成果较多,这些内容都和生物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如生物炼制领域中,生物转化技术方兴未艾,其在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新产品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当前科研的热点,这些内容都可以作为生物化学教学的案例和材料,通过将最新的科研成果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向往。[9]

综上所述,生物化学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其最终是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真正学习到生物化学的课程知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没有人可以确定最佳的教学方法,只能通过不断探索,因材施教,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并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不断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欧阳嘉.非生物相关类专业生物化学课教学特点与教学方法探析[J].化工高等教育,2007,(6):56-57.

[2]洪桂云.工科院校生物化学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探讨[J].科教文汇,2010,(9):98.

[3]雷呈.案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和评价[J].高师理科学刊,2011,31(5):107-109.

[4]张根林,易丽娟,孙萍.化工科特色生物化学教学体系的改革途径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11,4:74-77.

[5]刘兴宽.改革生物化学教学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J].科技信息,2009,33:802.

[6]石玉荣,梅传忠,武文娟等.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96-97.

[7]杨金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效果[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0-21.

[8]胡玉萍.多种教学方法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1,24(5):2522-2523.

第9篇:生物化学本质范文

关键词:生物化学;绪论;教学方法

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1],与医学各学科关系密切。其特点为内容繁多、空间结构抽象、代谢途径复杂、知识更新速度快。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常常有畏难情绪,影响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绪论课的学习是学好生物化学的关键一步,采取“先见林,后见树”的方法,在学生头脑中构建本课程的框架,让复杂的生物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临床工作相联系,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系统介绍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先见林,后见树”,构建课程的知识框架

生物化学课程的教材版本较多,知识深度不同,但其教学内容基本一致,包括四部分:生物体的物质组成、物质代谢及调控、遗传信息的表达和调控、专题生物化学。在绪论课上,先对照目录上的章节给学生介绍相关内容,让学生“先见林,后见树”,在头脑中先建立生物化学的知识框架(即见林),在后续的学习中再根据章节添加具体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即见树)。同时,介绍这些内容各自的特点,如生物体的物质组成是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较难理解的部分;物质代谢及调控是生物化学学习中的重点内容;遗传信息的表达和调控部分与医学遗传学知识有交叉,这部分内容教师可进行简单串讲,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专题生物化学内容与临床医学关系非常密切,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重点讲解。

2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生物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本质,对从未接触过这门课程的医学生来讲,如果一开始就从高深的原理、复杂的物质结构说起,难免会有畏难情绪。所以绪论课的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畏难情绪。我们尝试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比如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那么,为什么体内的代谢速度这么快?这是体内众多酶集体作用造成的;烫头发为什么能使头发卷起来?这是利用了蛋白质变性的原理等。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化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运用这些知识可以解释生活中众多的现象,生物化学并非想像中那样深不可测。把生物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现象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使学生对学习生物化学产生兴趣,消除了学生的顾虑,对以后系统学习生物化学知识做了铺垫。

3结合临床应用,分析生物化学对临床工作的重要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生物化学涉及疾病的发生与体内的生物化学变化,与临床应用息息相关。人体大部分疾病的发生都可能是体内生化改变引起的,如有些疾病是因为细胞的结构发生变化,有些疾病是代谢过程中酶发生改变引起的。在绪论课的讲解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临床应用对学生进行启发,使其认识到生物化学知识能促进对疾病发病机理的认识,提高对疾病的正确判断能力。如抽血检验血脂项目为什么要求空腹?是因为进食可影响血脂含量;严重糖尿病患者呼出的气体为什么有烂苹果味儿?这是糖代谢障碍引起的酮症酸中毒;临床上为什么要在低温条件下保存疫苗等生物制剂?这是为了防止蛋白质发生变性。通过与临床应用密切相关的例子,能使学生体会到生物化学知识对临床应用的指导作用,认识到该课程对临床工作非常重要。生物化学知识也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密切相关,学好生物化学可以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也涉及大量生物化学知识,在该课程学习中牢固掌握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生物化学考点,可以大大提高考试成绩,为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4简介生物化学发展史,融入德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生物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不过百年,但我国古代人民对它的认识却很早,如夏禹时期就用“曲”酿酒,孙思邈用猪肝治疗雀目,北宋记载的“秋石阴炼法”实际上就是提取性激素[2]等。我国生物化学家吴宪提出了蛋白质变性的概念,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1999年我国作为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参与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并成功完成了3号染色体上大约三千万个碱基对的测序任务等,这些都是值得中国人骄傲和自豪的。作为在校学生,要以实际行动学习先辈精神,通过努力学习,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报效祖国。通过理论讲述,及时融入德育内容,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