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物流信息的含义范文

现代物流信息的含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物流信息的含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物流信息的含义

第1篇:现代物流信息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区域物流 物流信息系统

一、区域物流业的特点

1、区域物流的含义

区域物流既包含地域概念,也包含经济概念。具体来说区域物流指原材料、半成品、制成品等货物及物品在不同区域或地区之间的流动和转移,即货物及物品供应地与需求地分别处于不同区域的物流称为区域物流。

区域物流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就在于地域空间的差异性。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地政府和企业都积极扶持、发展区域优势产品,如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山西内蒙古的煤炭、山东淄博的陶瓷、福建晋江的服装等等。而他们的消费者几乎遍及全国。当生产者和消费着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区域或地区独立进行时,为了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各自之间的生产与消费目的,就产生了一系列的区域物流活动。

2、区域物流的性质

区域物流产业涉及多种行业,概括来说区域物流具有三个性质,即基础性、服务性和综合性。

(1)基础性。物流业是基础性产业。由于货物的生产与消费是分离的,为了实现生产与消费的统一,就需要物流运输,因此物流对所有生产、流通和消费活动都有影响,它通过交易、仓储、配送等生产、流通条件与手段对国民经济起基础性作用。通过不断输送各种物品使生产者获得原材料、燃料、零配件,以保证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

(2)服务性。物流业本身并不提供物质产品,它只是为了实现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或者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需求而从事的运输、配送需求。是为顾客提供专业化服务。说物流业是服务性产业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供应链与客户的关系而言,物流业强调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实现货物及物品由供应方配送到需求方的运输行为;其二:物流服务供需双方的关系而言,物流业强调增值服务,仓储、运输等基本功能之外的附加服务是物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能为客户提供高效、及时、经济的运输行为,满足客户的需求从而通过向客户提供增值服务而发展的。

(3)综合性。物流业是既是一个庞大的纵向经济领域,从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到消费的整个过程提供纵向各项服务;也是一个为其他所有经济领域服务的横向经济领域,无论是任何产品它的交易成功都需要通过物流业。因此物流业是一个横跨多个基础性、服务性行业,涉及并影响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二、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及核心要素

在物流信息系统中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核心因素,是所有物流信息平台的交接点。物流公共信息交换平台就是要以一定的物流信息交换标准为基础,将企业信息化平台同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互联,最终目标就是建立物联网。通过物联网为物流信息系统中的信息采集、共享和集成提供了一个高效、快捷的网络平台,大大提供物流系统的运行绩效,为物流业务流程的无缝集成提供强大的支持和保障。

企业的物流信息平台是区域物流信息系统的主体要素,其端口必须与公共的信息平台相一致。企业的物流信息平台可以划分为供应链、企业、运作职能三个层次的物流信息系统。供应链模型设计规划层面的信息平台,包括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和评价;企业物流的预测及计划层面,即管理整个供应链物流系统的控制和调度的各项物流活动计划的生成以及与各流程控制的管理。

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物流信息平台功能,一般由物流的共用信息平台、基础信息平台、作业信息平台三部分组成。共用信息平台主要是通过为参与者提供信息沟通的技术平台,建立一套完整的共用数据采集、分析、处理的系统。物流基础信息平台为物流结点内的物流企业的接入提供技术支持;向相应数据库抽取相关信息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信息共享功能。物流作业信息平台主要是向各物流企业提供支持运营作业的信息平台,满足物流企业完成运营过程的各项功能需求,其主要目的是为减少重复建设,满足未自建信息网络系统的物流企业的需求,提高各物流结点信息网络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二、物流信息系统对区域物流经济发展的作用

第一,物流信息系统是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的保证。

物流业是通过他的工作向社会提供的产品是一种无形的产品——物流服务。尽管这种产品不具备实体形态,但是它和其他产品一样讲求质量,只有服务质量好了才能吸引客户。因此,现代物流必须保证按照客户的要求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以最少的时间和最低的商品损耗将商品送达合适的地点。为了保证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必须建立一个高速畅通、动态互联的标准化信息系统。如果信息流通不畅,就不可能形成对物流服务需求全面及时的了解,更难以达到对物流过程的合理、有效的控制,就很难满足货主企业的要求。

第二,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是提高现代物流服务效率的必要条件。

要想实现物流服务的高效率与及时化,现在的标准是为5“R”:即,在适当的时间(RightTime)、将适当质量(RightQuality)的货物(RightCommodity)、在适当的地点(RightPlace)、送达适当的客户(RightCustomer)。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对物流行业的信息实行系统化管理,对各种物流业务的相关数据进行电子化储存与管理,对各个物流环节产生的物流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分析、传递,并向货主提供各种作业明细信息及咨询信息,这对现代物流中心是相当重要的。

第三,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是节约物流成本的重要途径。

物流信息系统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信息的数字化、快速化、集约化,通过物流信息系统对商品信息的标准化操作,建立有关ID代码、条形码或磁性标签等的参数体系,实现了对于商品配送的自动化控制,节约了大量人力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

参考文献:

[1]何青.卜华白.张振文.4PL的供应链整合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借鉴意义[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2 年第02 期

第2篇:现代物流信息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贸易;消费方式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收日期:2012年3月23日

现代社会的电子商务给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出路,代表着未来的贸易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在全球电子商务逐渐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空间的同时,这无疑给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电子商务物流日益成为时展的产物,为未来世界的发展提供新的服务。

一、电子商务物流的涵义

物流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将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准确的、及时的、安全的、保质保量的、门到门的合理化服务模式和先进的服务流程。物流是随商品生产的出现而出现,随商品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所以物流是一种古老的、传统的经济活动。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介入电子商务领域,人们已经认识到物流已成为电子商务是否顺利进行和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建造一个高效、合理、快捷的电子商务物流系统已越来越重要。电子商务物流是指在电子商务经营模式下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物流。电子商务物流缩短了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供应商以及供应商之间的距离,在企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瓶颈”

(一)物流教育薄弱,观念守旧。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物流理念是很多企业的严重问题。企业对现代物流的认识还很匮乏,还没有真正接受物流的新理念、新概念、新技术,企业还没有认识到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相互作用以及相互协作能力。观念的落后导致我国不论是国民经济或企业管理均不重视物流,缺乏规划,投资严重不足,大部分企业对现代物流在提升运输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

(二)物流人才严重缺乏。长期以来,我国企业普遍缺乏通晓现代物流运作和物流管理方面的复合型人才。物流人才不足,也成为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巨大障碍。我国缺乏从事物流理论研究与实务的专门人才;缺乏懂电子商务理论和实务的专门人才;缺乏既懂Internet技术(包括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又懂电子商务的网络经济人才;缺乏既懂电子商务,又懂现代物流的有创新思想的复合型人才。上述四类人才的短缺将直接影响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

(三)物流基础设施滞后,布局不合理。由于过去“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我国物流基础设施规模偏小,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同印度、巴西等中等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很大的差距。不仅如此,东部运输设施占50%,中西部地区分别占34%和16%,加上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导致物流经济效益低下,给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

(四)我国物流标准不统一。我国物流标准化方面存在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物流信息化的开展。近年来,国家对物流行业的相关标准做了深入研究,也颁布了一系列物流标准,对一些通用性较强的物流设施和装备标准进行了严格制定。然而,物流用语、物流作业、数据传输等一些方面的标准还没有完全统一起来,这就给信息化的实现造成了很大困难,开发人员没有统一的标准,很难实现数据共享和流程的规范。这就要求物流标准尽快统一起来,给系统开发人员提供有效的设计依据。

三、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策略

(一)加快我国物流现代化,提高配送能力和生产效率。首先,加快物流企业机械化和自动化进程,实现物流操作的无人化、省力化和高效化;其次,实现物流信息化和网络化。主要是指实现物流信息收集的代码化和数据库化、物流信息处理计算机信息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和物流信息传递的实时化。

(二)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和政策调控。物流正在向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个性化和柔性化的方向发展。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物流业起点低、发展慢,政府应尽早构建顺畅的物流体系,出台物流运作标准及相关政策,必要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包括政府直接投资、政府优惠贷款等。

(三)加强我国电子商务物流人才的培养。目前,国内已有不少部门和大专院校设立了专门的电子商务及物流研究机构或科研项目,但这些工作大都是分散的、独立的。物流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在统一协调、科学规划的指导下,按照系统发展的要求开展技术、经济和管理等专业化研究,才能使我国物流业发展走向健康轨道,为此政府部门要做好组织工作。

(四)加快我国物流信息建设。现代物流业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信息网络技术是构成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提高物流服务效率的重要技术保障。企业要加大在采用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真正使信息成为企业物流管理和经营发展的重要基础。

(五)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可以使企业将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于核心业务,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可以通过物流业务的集中,实现规模生产的专业化和成本优势。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发展电子商务物流,使电子商务物流更好地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从而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建立良好的物流配送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第3篇:现代物流信息的含义范文

物流观念模糊。至今,还有相当一部分药品从业人员不知道现代物流的准确含义,也不清楚它所创造的价值,其观念仍停留在传统物流阶段,把现代物流简单理解为运输货物,把配送中心理解为仓库。

药品物流网点布局不合理。已构成的物流中心和零售药店大多分布于城市,在农村地区则极为稀少。

认为物流是药品流通企业的职能,与生产企业无关。传统企业中的物流活动被分散到采购、生产、储存、销售等各个部门中,相互协调性不佳。

药品物流信息化技术水平落后。由于信息技术落后,不能发挥对物流的指导作用,导致现代物流的高效性包括因特网技术、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订单管理系统、运输控制系统、条形码和无线电设备的自动化运作设施等,无法发挥。

医药流通企业运行机制不灵活。药品流通领域虽然通过了药品经营管理规范(GSP)认证,淘汰了一批不符合GSP规范的企业。但对于结构调整、兼并、重组,产权改革明显滞后,很多都是个人合伙型或个人独资型企业,还有不少未经产权重组的传统型国有企业。无法适应医药市场的激烈竞争形式,如药品批发企业大多为中小型企业,行业的集中度不够,由于企业规模小,缺乏核心竞争力的物流中心。

药品物流服务意识不强。北美第一大综合物流与服务提供商(Mckesson公司)通过遍布全美的分销网络和配送中心、运输渠道和相应的物流技术为顾客服务,以保证在正确的时间得到正确的药品,公司通过31个配送中心向遍布全美的客户日夜配送药品。快递的时间标准以小时来计算,我国则停留在以天为单位的水平,而且节假日往往无配送服务。对我国药品现代物流发展的建议

在药品流通领域推进体制改革。推行股份合作制和公司制,组建物流企业集团,吸收一定比例的民营资本和外资人股,一方面可以解决困扰企业的资金问题,另一方面,融入了新的技术与管理方式,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目前,根据国家实行的医药采购集中招投标的政策,其结果必然是医药采购电子商务化。据国际惯例,医药批发的出路在于经营医药物流,提供各种服务。国家在这方面政策导向应该是在进行药品招标采购时,一并进行物流配送的招标,可以以城市为单位,中标的物流企业要负责一个城市及周边地区的配送。由于我国没有单独的第三方医药物流配送公司,医药配送都是由药品批发企业完成的。这样会引起新一轮的兼并、重组,达到要求的医药批发企业必然是既有市场又有物流中心的大企业。

加强医药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应组织专家制定药品物流行业统一的规范标准,并且用政策引导物流企业向农村地区推进。一方面,企业应高度重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设备升级;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公路、铁路、航空、海运及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人,使药品物流发展逐步走上规范化、规模化道路。

第4篇:现代物流信息的含义范文

论文摘要:简述了建立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的意义及其应当遵循的原则。提出了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并对各个指标进行相关分析。

0前言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传统物流开始向现代物流转变。其显著的标志是它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打破了运输环节与生产环节之间界限,通过供应链管理建立起企业供、产、销、储、运全过程的计划和控制,从整体上实现最优化的生产体系设计、企业运营和管理,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之间的有机统一。通常我们理解物流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以业务流程重组为基础,广泛使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控制和集成企业物流活动的所有信息,实现企业内外信息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强核心竞争力。物流信息化意味着整个物流作业环节从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到配送全面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企业内外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成化管理。目前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涵盖广泛的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货物识别技术等。正是由于这些基本的信息技术构成了现代物流信息化的基础。当前,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都在积极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利用物流信息平台来协调和科学管理社会资源,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企业则是为了加强其自身的经济活动,提高物流效率,不断实现信息价值增值等方面的客观推动力。

1建立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的意义

当前,企业决策层都对自身的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投人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发展信息系统。一个好的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应该与企业自身的生产技术水平相匹配。并不是所有先进的技术都适应一个企业的发展,不能简单认为拥有了先进的信息设备的企业就是一个信息化水平高度发达的企业。只有采用合理科学的信息系统才可能发挥其应该发挥的作用,否则可能产生相反的作用,使企业背上沉重的负担,束缚了企业所应有的灵活机动的市场敏锐性。建立以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业务需求信息化和信息系统本身安全性、可靠性评价指标为基础的评价体系,其目的就是使得企业能够以业务解决方案为核心,更系统地、更有目地性建设和更好地发展企业物流信息系统。

2建立评价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的原则

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物流企业生产水平发展的需要。而企业物流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建立,其目的是解决当前物流信息系统投资建设管理过程中的概念化、随意性问题,因此既要遵循一般信息系统建设管理等有很多一般性的原则,如安全性、先进性、兼容性等,更要体现一些物流领域的特点,因此要遵循如下原则。

2.1科学客观性原则

指标的选取应具有科学的理论根据。首先,要与当前社会客观生产技术水平相匹配。其次,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情况,有利于企业之间的横向比较,发现自身优势和不足之处,挖掘竞争潜力。物流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应成为物流企业完善物流信息系统、解决企业发展所面临问题的有力工具。

2.2系统性与整体性原则

企业信息化水平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全面反映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情况,既要反映系统的内部结构与功能,又要正确评估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联。因此,系统的可兼容性和扩展性也是评价指标的一个衡量标准。

2.3先进性原则

物流信息系统不仅要满足当前企业发展需求,同时还要求与企业未来发展相适应。一个能够与未来发展相适应的物流信息系统,就要求把握好行业和技术未来发展方向,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从供应链的高处整合企业和社会资源,以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2.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在综合评价企业物流信息化水平时应综合考虑影响评估水平的定性和定量指标。对定性指标要明确其含义,并按照某种标准制定界限,使其能恰如其分地反映指标的性质。定量指标要有清晰的概念和根据标准确切的赋值和计算。

3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将评估系统分为三个体系和四级评估层次。具体结构见图1。我们将整体评价体系分为三个部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评价体系、企业业务信息评价体系以及与系统本身相关的安全性能评价体系。主要是依据当前企业管理和发展所需要的信息系统本身功能所划分的,同时兼顾系统本身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角度出发,因此将对系统安全的评估纳人企业信息化评估体系中来。

物流信息系统是实现企业管理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和标准化的一个集成系统。我们所选择企业资源计划(ERP)信息系统评价项目中主要突出的是物流企业在实现自己领域中区别其他企业ERP方面的管理体系,这包括指标U1, U2和U3都是物流企业的业务特点。其中由于物流企业多元化和多种业务关系,针对不同的物流企业,ERP项目的评价指标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删减。例如,针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只考虑U2和U3评估指标。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支持作用的支持信息系统由于企业的性质不同可以简单定性为有无。关于先进的企业决策支持系统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定义,但是通过分析当前的企业业务需求而产生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支持策略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点发展对象。

业务信息系统评价系统是对评估物流企业日常运行所必须的信息系统的一个衡量准则。电子商务评估体系是对企业在电子交易平台上所具有的订单处理、帐务结算以及与工商税务等政府机关所建立的网络办公系统的评估项目。网络资源信息系统评估指标是针对企业在互联网上所能获取的资源和能力的评估。同时,作为物流企业需要对流动的物资进行有效监控,因此建立了的电子货物跟踪系统,包括与智能交通相对应GIS , GPS、射频技术系统、运载货物工具的信息系统,以及条码技术和射频技术为主,能够快速准确识别货物的识别系统的评估指标。

系统安全本身是对所有信息系统建设的一个内在要求。评估体系根据信息系统中数据处理、系统兼容性及其网络安全性等方面考虑划分成S6, S7,S8三个子体系。目前国际组织和我们国家对数据安全和认证,以及通信安全等方面都要有相对完善的准则,例如《信息技术软件产品评价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信息技术一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和《工具检测用软件评定准则》等,这些方法和准则在制定具体标准的时候都应该考虑到其中。

4评估方法

将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作为一项指标列人物流企业等级评价体系中去,而物流企业等级评价系统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况且对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模型研究甚少。评价中包含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和模糊性指标,这是因为评价指标的模糊性和难以量化性等客观原因,也有评价者自身的主观原因,例如性格、偏好、价值观念和认知程度等主观原因。为此,我们将模糊集合论的方法进行评估处理。图2是专家评审系统模型。

专家在评审的时候通过网络将评审选项送到数据处理中心去。同时,数据处理中心也接受到由系统安全检测设备对信息系统的评估结果后进行统计计算。针对不同时期的评估对评估项目的加权值是不一样的。例如当前根据现在信息技术发展情况我们把PG ={G1,G2,G3},Pg,为第一层加权值,同样还有Ps和Pu作为第二层和第三层加权值,其中对于Pu如果为定性衡量的值为{0, 1}如果为定量衡量的话取值在「0, 1]区间之间。同样建立专家评审结果的模糊评价矩阵:

其中rij表示在第i位专家在第j选项投票结果。将PxH就得到我们需要的评价结果。最后对处理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成为我们所需要的结果。目前社会上将物流企业评估等级划分为:AA A_AA级、AAAA级、AAA级、从级、A级五个等级,所以在进行数据处理的时候要把划分成五六个区间,最终计算结果都在这几个区间内。最后经过专家评审组的认可就完成最终的评定。

第5篇:现代物流信息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烟草;物流;思维;成本;标准

    当前,中国烟草物流建设呈快速发展状态,从1999年开始,短短十几年时间,卷烟物流体系框架已初步确立,工商物流协同工作取得了初步进展,卷烟物流建设正推动中国烟草不断向现代卷烟流通企业迈进。

    一、中国烟草物流发展过程

    第一,新模式雏形。1999年上海烟草公司推行“以电话订货、网上配货、电子结算、现代物流为手段,以标准化、程序化、信息化管理为内容,以客户满意为需求”的新业务模式,体现现代流通的本质特征,代表中国烟草网建的发展方向。自此,中国烟草开始了物流建设的征程。

    第二,快速推进发展。2006年以来,烟草行业连续四次召开行业现代物流建设工作会议。2006年,现代物流被认为“是实现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转变的关键所在”;2007年和2008年分别在安徽和上海召开会议,对现代物流建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2010年会议上明确提出“烟草物流是烟草行业核心业务,是中国烟草面向未来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现代物流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烟草行业的重中之重。

    第三,建设成效明显。全行业已经形成了覆盖全国、分工明确、全程控制、面向500多万卷烟零售户的现代物流体系。

    二、中国烟草物流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思维观念落后。自“电话访销”实施之后,行业业务模式已基本稳定,行业从业人员、相关人员包括零售户在内,对烟草物流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仓储配送层面,认为是简单的体力劳动,长期以来一直由所谓的“临时工”负责。当“现代物流”的概念引入到烟草行业时,很多烟草从业人员认为是劳动力的解放和现代化机器设备的应用,不过是“配货送货”的代名词,属于“换汤不换药”的范畴,依旧不会探究现代流通所代表的深层含义,对现代物流的认识比较片面。

    第二,成本核算模糊,物流标准落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烟草行业物流成本没有单独核算,工业把这一部分费用纳入到产品成本,而商业则纳入商品流通。而在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业务实施、信息系统建设与维护等分别由不同的部门完成,物流系统涉及成本方面的基础数据很难进行完整有效的统计,因此无法真实反映物流成本的构成。另外,物流标准相对落后。虽然烟草行业已经制定了一些物流标识标准体系,但标准的应用推广本身还需要进行实践,而货物运输过程中基本设备的统一规范缺乏,物流标准化管理及商品信息标准化工作等都相对滞后,影响了现代物流的发展。

    第三,物流人才匮乏。随着烟草物流现代化建设脚步的加速,特别是物联网的建设已经纳入到烟草物流建设的范畴,原有物流人员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新近员工大多为院校应届毕业生及转业军人,由于缺乏专业的知识及操作经验,加之行业培训机制等也不尽完善,导致物流现代化建设处于使用先进技术和设备阶段,物流效率明显低于预期水平。

    三、烟草现代物流建设的几点建议

    第一,转变思维意识,打造专业物流团队。建设现代物流是烟草发展的必然选择,物流已经不再是企业后勤的一部分,而是行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因此,要加强对物流从业人员思想意识的教育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其个人综合素质。同时,要积极引进具有物流管理经验、掌握物流先进理论的人才,做到“新老结合,内外兼一”,既有老员工的从业经验,又有新员工的先进技术,既有行业发展的具体思路,又有产业发展的理论源泉。要不断的开展物流知识、岗位技能、团队协作及竞争意识等的培训,打造团结合作的物流管理团队。

    第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效率和成本是影响烟草物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烟草物流建设就是要成为控制市场的重要手段,就是要在成本费用方面形成较强的竞争力。要深入开展物流成本核算工作,要把烟草物流的流向、流速以及物流设施、设备、从业人员等各方面情况进行摸底,对配送线路优化、油耗对比、满载率、工作负荷率等数据进行严格比对,全面整合资源。同时要加强管理,不断完善内部成本的标准化管理和绩效考核管理,充分发挥物流的整体资源优势,提高工作效率,切实降低物流成本。

    第三,加强信息化的建设。烟草行业现有的信息系统已经覆盖了大部分的经营业务,现阶段应该对所有的信息技术及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优化信息管理与计划、销售等部门的协调沟通,既注重信息的采集和管理,又做到注重数据的挖掘和信息的利用,同时不断推进完善卷烟在途信息系统、仓储视频监控和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推广实施,结合原有管理系统,烟草行业会形成一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为主线的物流信息闭环体系,行业卷烟物流主链条将逐步清晰,不断提高行业物流信息应用和服务水平。

第6篇:现代物流信息的含义范文

    一、物流信息管理的战略地位

    现代物流信息在物流活动中起着神经系统的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主要通过它的几项基本功能来实现的,包括:(1)市场交易活动功能交易活动主要记录接货内容、安排储存任务、作业程序选择、制定价格、及相关人员查询等。物流信息的交易作用就是记录物流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特征是:程序化、规范化交互式,强调整个信息系统的效率性和集成性。(2)业务控制功能物流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以及现有管理个体和资源的管理,要有信息系统来做相关的控制,应该建立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来对作业计划和绩效进行评价和鉴别,这里强调了信息系统作为控制工作和加强控制力度的作用。(3)工作协调功能在物流运作中,加强信息的集成与流通,有利于工作的时效性,提高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减少劳动强度系数。这里,物流信息系统也有重要作用发挥。(4)支持决策和战略功能物流信息管理协调工作人员和管理层进行活动的评估、和成本-收益分析,从而更好地进行决策。强调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支持决策和战略定位作用。正是由于物流信息有这么重要的作用,因此,对物流进行信息化管理,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壮大日益为从业者和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商所重视。

    二、物流信息管理的发展过程对物流活动的认识

    最早起源于美国,根据物流理念的创新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可以将企业物流信息化的进程归纳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那时的“物流”活动还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的采集、传输主要依靠普通信函、电话、手工记录,物流信息管理处于简单粗放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企业物流信息的管理主要围绕库存和交易,企业开始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但限于物流理念及计算机技术的限制,企业物流信息化仍处于较低水平。第三个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企业开始注重物流管理的系统化和整体化,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II)概念被企业提出,企业的信息管理流程逐步向规范化、标准化迈进,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模式用于物流管理当中,信息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已逐步体现出中枢神经的作用。第四个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全面质量管理(TQM)、准时制工作法(JIT)、业务流程重组(BPR)、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电子商务(EC)的逐步提出,大大地丰富了物流管理和信息管理的概念。通讯技术诸如宽带技术、无线技术、空间定位技术等以及信息管理技术如Intranet、Internet的广泛应用、识别技术、数据仓库技术等的飞速发展,使物流信息管理在真正意义上跃入了“高级”阶段。

    三、物流企业信息化的特点

    (1)物流信息化的高层次应用表现为网络化这里指的网络化有两层含义:一是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或制造商的联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另外与下游顾客之间的联系也要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比如物流配送中心向供应商提出定单这个过程,就可以使用计算机通信方式,借助于增值网(Value Added Network,VAN)上的电子定货系统(EOS)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来自动实现,物流配送中心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下游客户的定货的过程也可以自动完成。二是组织的网络化,即企业内部网(In-tranet)。如台湾的电脑业在20世纪90年代创造出了“全球运筹式产销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特点是按照客户定单组织生产,生产采取分散形式,即将全世界的电脑资源都利用起来,采取外包的形式将一台电脑的所有零部件、元器件、芯片外包给世界各地的制造商去生产,然后通过全球的物流网络将这些零部件、元器件和芯片发往同一个物流配送中心进行组装,由该物流配送中心将组装的电脑迅速发给订户。这一过程需要有高效的物流网络支持,当然物流网络的基础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2)物流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是智能化物流作业过程大量的运筹和决策,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搬运)路径的选择、自动导向车的运行轨迹和作业控制、自动分拣机的运行、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等问题都需要借助于大量的知识才能解决。在物流自动化的进程中,物流智能化是不可回避的技术难题。同时专家系统、机器人等相关技术在国际上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为了提高物流现代化的水平,物流管理的智能化已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3)信息技术促使虚拟物流系统走向应用物流配送经历了和正在经历三次革命:初期阶段就是送物上门,即为了改善经营效率,国内许多商家较为广泛地采用了把货送到买主手中的方式,这是商务的第一次革命;第二次物流革命是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出现而产生的,这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变化,不仅影响到物流配送本身,也影响到上下游的各体系,包括供应商和消费者;第三次物流革命就是物流配送的信息化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所带来的种种影响,这些影响是有益的,将使物流配送更有效率。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催化着传统物流配送的革命,为传统的物流配送观念带来深刻的革命。传统的物流配送企业需要置备大面积的仓库,而电子商务系统网络化的虚拟企业将散置在各地的分属不同所有者的仓库通过网络系统连接起来,使之成为“虚拟仓库”,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使用,服务半径和货物集散空间都放大了。这样的企业在组织资源的速度、规模、效率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方面都是传统的物流配送所不可比拟的,相应的物流观念也必须是全新的。

    四、仓库管理系统是物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中枢

    为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作成本,物流企业必须开发建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应用EDI、GPS、RF、EOS、Internet、Code Bar等新技术,对货物进行实施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仓库管理系统(WMS,warehouse managementsystem)是以物流配送中心为基础,包括仓储管理系统、仓库终端、物流业务核算系统等,能够实现仓储数据交换、库区信息管理、库存商品管理、仓储业务结算、进出库商品数据采集录入等多项功能的软件系统,涵盖了物流企业的最主要的功能部分,仓库管理系统的实施将大大提高物流的运作效率。上海某物流公司的仓库管理系统可以根据仓库的实际情况,预先定义存储库位的大小尺寸、收货区、备货区、出货区,并按照一定的优先原则来优化仓库的空间利用和全部仓储作业。对上,它通过电子数据交换(EDI)等电子媒介,与企业的计算机主机联网,由主机下达收货和定单的原始数据;对下,它通过无线网络、手提终端、条码系统和射频数据通信等信息技术与仓库的员工保持联系。上下相互作用,传达指令,反馈信息,更新数据库,并生成所需的条码标签和单据文件。仓库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模块:(1)仓储管理模块。由入库管理模块和出库管理模块组成,支持仓储作业中的全部功能,从进货直到发货的全过程:建立入库预报-->实际货到站台-->收货-->货进收货区-->点货-->进库位-->建立出库预报-->取货--> 分捡货物-->重包装-->货物移至出货区-->实际发货。(2)数据管理模块?货物编码管理。?库位信息管理及查询、报表模块(其中包含存储效率等统计模块)。?供应商数据管理。?未被确认操作的查询和处理。?数据库与实际不符记录的查询和处理。(3)库存管理模块?客户订单号码查询库存。?货物编码查询库存。?入库时间查询库存。?盘点作业。(4)财务费用管理模块?发票生成。?库存产品成本核算(统计)。(5)仓库管理系统附加增值功能?客户远程访问,可以通过Internet的实时更新数据,了解最新库存情况。?报告编辑器,以满足用户特殊需求的报告编制。?支持查询及报表输出到EXCEL。?依靠无线射频数据从条形码采集并传输数据,提高其运作效率,这包括在生产率、储存面积的使用、库存的准确度、以及客户服务都得到显着增加。?有EDI数据处理接口,进行原始数据集成与处理。?提供外部数据库功能接口即与客户ERP系统连接的能力。?能够实现多种模块叠加式升级能力。该物流公司通过使用仓库管理系统,产生了许多切实的效果:(1)为仓库作业全过程提供自动化和全面纪录的途径;(2)改变传统上的固定货位,实现仓库随机储存,从而最大限度利用仓容;(3)提高发货的质量和正确性,减少断档和退货,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4)为仓库的所有活动、资源和库存水平提供即时的正确信息。这些效果带给企业明显的效益:配送能力提高20一30%,库存和发货正确率超过99%;仓间利用率提高;数据输入误差减少;库存和短缺损耗减少;劳动、设备、消耗等费用降低。

    五、物流企业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物流企业在推进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外部环境压力以及存在的问题有:(1)外部环境压力有:客户和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增长;市场分割的变化和新销售渠道的产生;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科技进步速度加快;来自利益相关人员的压力;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产业整合和联盟;环境问题和风险控制等。(2)存在的问题大致有两个:一是业务流程的局限,表现为低效率的流程造成断层和滞后;买卖方关系不佳;信息交流肤浅,不畅通;缺乏跨公司的合作流程等。二是信息系统的局限,表现为不同的信息管理系统;缺乏公共平台;信息不能有效及时地传递;制造商与经销商、物流中心之间共享预测和补货计划;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共享零件需求预测;整个供应链中实时库存信息和瓶颈;实时可供货信息等。针对上述问题,物流企业应实施以下信息化的措施来提升企业物流水平:(1)利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以其跨行业、跨地域、多学科交叉、技术密集、多方参与、系统扩展性强、开放性好的特点对现代物流的发展构成了有利支撑。企业直接使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可以利用其庞大的资料库以及开放性的商务功能实现企业自身的信息交流、、业务交易、决策支持等的信息化管理,可以说使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企业信息化的捷径。(2)业务流程重组(BPR)。业务流程重组是通过重新思考、翻新作业流程,以便在成本、品质、服务和速度等方面获得“戏剧化”的改善。其核心是以顾客、流程为导向,根本性的重新思考与设计,辅助信息技术的运用,最终达到绩效改善。BPR有助于企业识别核心业务流程、简化非增值部分流程、实现供应链组织的集成和整体优化。(3)协助实施企业资源计划,通过电子商务达到信息集成化。企业ERP的核心管理思想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电子商务的主要特征,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减少传统商务模式的中间环节。ERP与电子商务结合,可使物流和生产有机结合,实现物流同步和资源优化,帮助客户真正意义上实现“零库存”管理,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4)借助通讯技术、数据交换技术及其他物流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与通讯、数据交换及其他应用技术密切相关,企业因地制宜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及其他交叉学科技术,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物流信息综合管理水平。

第7篇:现代物流信息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关系;发展

电子商务将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电子化,将商务、广告、订货、购买、支付、认证等实物和事务处理虚拟化,从而用电子流代替了实物流。而物流是实体的位置转移,电子商务不能也不可能把它虚拟化。那么,电子商务与物流存在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笔者认为若把电子商务视为“虚”,物流则为“实”,是“虚实相应”,彼此依靠,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

一、没有物流的参与,电子商务不完整

电子商务汇集了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可以通过电子平成电子商情的了解、电子贸易的洽谈、电子合同的签订。但这些只是贸易活动中的一部分,只有在要购买的东西已安全到达客户手中时,整个贸易活动才算告终。可见在整个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中,物流实际上是电子贸易的后续者和服务者,若没有物流,电子商务也将难以继续。

一个完全的电子商务应该是可以利用网络开展全部的贸易活动,即在网上将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完整地汇集在一起,从寻找客户开始,一直到洽谈、订货、在线付(收)款、开具电子发票以至到电子报关、电子纳税等通过因特网一气呵成,且能准确无误地向配送中心下达指令,把货物在规定时间内送达客户手中。这种层次较高、服务较完善、功能较齐全的电子商务必须包括以下4方面要素:

1.电子商务是整个贸易活动的电子化。电子化的对象是整个的交易过程,不仅包括信息流、商流、资金流,还应包括物流。尽管物质作为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态形体不能被电子化,但物流过程的监控、物流过程的管理、物流方案的选择是完全可以也应该被电子化的。

2.电子商务是一组电子信息技术软件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利用这组软件可以使任何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集成,例如可以将Oracle,Sybase和Informix等集成到WEB动态页网上从而达到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交互。

3.电子商务是电子化的购物市场。企业、银行、商店、政府机构和个人等电子商务的实体利用各种通信装置,通过网络联接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事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4.电子商务是在网络上实现的。电子商务是在互联网Internet环境下,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可见,电子商务中的任何一笔交易,都包含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物流与电子商务虚实相应,共同使贸易活动得以完成。

二、电子商务推动物流的发展

诚然,物流没有电子商务也可独立存在,但过去的物流实行的是信息流与物流合一的方式,需求信息和供应信息(即反馈信息)都是逐级由人工操作并传递,从而信息反馈速度慢,效率低下,效益低微,难以发展。而当物流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就可以实现信息流与物流分离的方式,有利于减少库存积压,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效益。此外,电子商务的应用,可使物流企业除了开展传统的物流业务外,还可开拓增值性的服务功能,大大提高了物流企业的发展空间。一般来讲,电子商务为贸易提供集约信息、有利于以最低的贸易额调动生产中各项资源,从而给物流带来了发展的契机和无穷的商机。

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是超常的。在电子商务下,物流企业的经营理念、物流运作方式、供应链等将发生巨大变化,呈现出以下6个方面的特征:

1.高度的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

2.高度的物流自动化。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自动化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物流自动化的设施(如条码/语音/射频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导向车、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在电子商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高度的物流网络化。这种网络化有两层含义:一是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化,即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链上下游之间借助因特网的电子定货系统(EOS)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等计算机网络通信实现联系。二是组织的网络化,即各类运输企业、场站、仓储经营者以及信息经营者,以契约形式结成战略联盟,相互协作,实现信息共享与信息交流,形成第三方物流网络系统。

4.高度的物流智能化。物流信息化的高层次应用表现为智能化。物流作业过程大量的运筹和决策,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路径的选择、自动导向车的运行轨迹和作业控制、自动分拣机的运行、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等问题都需要借助于智能化才能解决。

5.高度的物流柔性化。现代物流将生产、流通进行集成,使企业能完全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来灵活调节和组织生产,安排物流活动。也使物流配送中心能根据消费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色,灵活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

6.高度的物流敏捷化。物流企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订合理的物流预测与物流方案,更好地协调内外部资源,优化物流体系和流程,改善物流管理与操作现场控制,使物流系统能快速、柔性和敏捷地对需求作出响应,实现外部顾客满意和内部成本控制间的平衡。

三、运用电子商务平台改造现有物流企业

我国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小”(经营规模小)、“少”(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高素质人才少)、“弱”(竞争能力弱、融资能力弱)、“散”(货源不稳定且结构单

一、网络分散、经营秩序不规范)。电子商务是一组电子化工具、一个信息化平台,物流企业加以运用,就能有效解决“小、少、弱”的问题。

1.构建现代物流的中枢神经。物流企业通过运用电子商务这个平台,可以将分布在不同地区的若干家物流企业连接在一起,远程进行业内信息和业务数据传输。整合行业现有的资源,实现物流资源优化配置、行业资源共享,发挥物流行业的整体优势将会从根本上改善物流行业的现状。

2.提高对市场的应对能力。电子商务可以将收集到的信息在物流系统中快速、准确和实时地流动。物流企业运用它可将各地用户的订单汇总起来,由信息平台根据物流资源统一调控,通过规模物流,做到以最低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

3.提高物流运作效益。有效运用电子商务平台对物流运作的各环节实施全程监控,适时修改完善物流方案,可以降低物流成本、优化库存结构、减少资金占压、缩短物流周期,保障物流系统的高效运行。

4.提高市场竞争力。对于不具备全面开展信息化的中小企业而言,通过会员注册就可以加入物流信息平台,即以低成本就能开展网上业务,共享物流业内信息,拓宽业务范围。为客户提供全面的物流信息,以及个性化的物流服务。

5.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新型电子商务条件下的物流是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牵引式”的管理体系,具有灵活性强、交易成本低、供应链条短的优势,有利于物流企业实行信息流、物流分离的管理模式。

有现代物流为电子商务作强有力的支撑,有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全力打造,相信不久的将来在我国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特网贸易活动。

[参考文献]

[1]张铎,林自葵.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第8篇:现代物流信息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 物流成本 控制 措施

一、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的含义

按照我国的标准物流术语“物流成本是指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具体地讲,所谓物流成本是指在企业物流活动中,物品在空间位移(包括静止)过程中和时间上所耗费的各种资源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总和,即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需求预测、选址、采购、配送、包装、装卸搬运、运输、储存、流通加工、订单处理、客户服务、返还品处理、废弃物处理以及其他辅助活动等环节中所指出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总和。具体表现为企业向外部企业支付的物流费用、企业内部消耗掉的物流费用、企业材料物流费用、销售物流费用等。而物流成本管理提办寸物流相关费用的计划、协调与控制。

对于制造企业来说,企业物流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物品从原材料供应,经过生产加工到产成品的销售,以及伴随生产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的回收及再利用的完整循环活动,包括物料在仓库与车间之间每个环节的流转、移动和储存(含停滞、等待)及有关的咨询管理活动,它由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等组成,是一个集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实物流、人才流为一体的供应链。

制造业物流的实质解决的仍是物料采购、库存、供给、生产计划安排、配送、实施布置、流程优化等一系列的运作问题。制造业企业物流研究的目标,就是使一定数量不同特征的物料,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条件下,按照生产工艺过程的要求,经过不受交叉干扰的最短路线,达到物料高效经济流动的目的。制造业物流是以企业经营为核心的物流活动,是具体的、微观物流活动的典型领域。在制造业经营活动中,物流是渗透到各项经营活动之中的,如同资金流和信息流一样贯穿于制造业企业流程的全过程。制造业系统活动的基本结构是投入――转换――产出,即是原材料、燃料、人力、资本等的投入,经过制造或加工使之转换为产品或服务,物流活动便是伴随着企业的投入――转换――产出而发生的。相对于投入的是企业外供应或企业外输入物流,相对于转换的是企业内生产物流或企业内转换物流,相对于产出的是企业外销售物流或企业外服务物流。所以制造业的物流成本是指企业在进行供应、生产、销售、回收等过程中所发生的运输、包装、仓储、配送、回收等方面的费用。其具体构成:(1)供应、仓储、搬运和销售环节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2)生产材料的采购费用,如运杂费、保险费、采购人员的差旅费、合理损耗成本等;(3)产品的推销费,如广告宣传费;(4)仓库保管费,如仓库维护费、搬运费等;(5)有关设备、仓库的折旧费等;(6)物流信息费;(7)贷款利息;(8)回收废弃物发生的物流费等。

二、.我国制造业目前物流成本的现状

1.物流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1)成本核算标准不统一

由于物流成本的核算范围由各企业依据自身的需要进行认定,目前国家没有统一的计算标准,使得各企业物流成本包含的范围不同。

(2)成本核算范围不全面

在通常的企业财务核算表中,物流费用核算的只是企业对外部运输业所支付的运输费或在仓 储过程中所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传统的物流费用,而对于企业内与物流操作相关的人员费、设备折旧费、固定资产损耗等各种费用则与企业其他经营费用统一计算,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难以正确把握实际的企业物流成本。

(3)没有单独设立物流成本科目

目前,我们对物流成本的构成认识比较模糊,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以标准的会计科目为基础,没有对物流成本设立单独的科目来进行核算,各企业基本上以会计报表的分类方法,将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各种支出列示于企业的各项费用内,或者仅仅将部分的物流成本随材料、制造费用等计入产品的制造成本中,使得企业的产品成本中对物流成本的反映不够全面。这样的核算方法将大量物流成本被隐藏在各种费用的名目下,使得人们对物流成本的整体构成缺乏认识。

2.物流成本费用总体比例过高

从原材料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制造企业中物流的工作量常常是产品重量的几十倍,甚至数百倍,而由此造成的各行业的物流成本也在生产费用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机械制造业的物流成本费用占全部生产费用的15%~30%。冶金行业的物流成本费用占全部生产费用的35%~45%,鲜活产品的物流成本高达70%,据统计海运周期的50%为靠港装卸,装卸费用占总运费的30%~60%,铁路运输的装卸费用占总运费的25%。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物流存在巨大的潜在效益。

3.库存比例过高,流动资金周转速度慢

当前,我国制造业物流速度缓慢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库存比例过高。国际公认的库存商品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在发达国家一般不超过1%,在发展中国家约为5%,而我国目前的制造业库存大约在3万亿元左右,约占10万亿国内生产总值的30%,这是商业物流不畅的重要表现。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制造企业成品库存约15天,原材料库存约30天,商业销售库存约35天,而国外一些企业的产品库存的时间不超过10天。

以制造企业为主体的流动资本库存量大、周转速度慢,物流系统效率低,导致巨额资本占用,这是我国物流成本过高的重要原因。

4.运输投资落后,导致物流效率降低,运输成本过高

当前制造企业物流成本上升主要在于运输趋紧,运价上调,造成运输成本提高,由于运力不足造成有效供给不足,运输存在严重缺口,而制造业物流管理相对落后,造成运力阻滞,库存流转不畅,同时,物流技术相对落后,物流速度低、流量小。此外,我国物流投资规模相对较小,滞后于物流需求的增长,这既是当前国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交通瓶颈、物流不畅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国制造业物流效率相对较低、物流成本依然偏大的重要原因。

5.物流信息化程度滞后

现代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的支柱之一,缺少了物流信息系统的支持,物流成本控制的效果便要大打折扣。物流信息技术在企业中应用的落后,已成为我国企业物流成本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国企业物流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企业物流技术水平,许多企业由于资金不足,在物流信息设施上投入不足,设施老化、物流作业手段落后等问题,导致物流作业效率低下,费时费力,生产经营成本居高不下,许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滞后,企业电子化水平低,导致信息加工和处理手段落后,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和顾客的要求。

三、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对策

根据我国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的现状,对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的控制有以下设想:

1.树立物流新理念

现阶段,我国企业必须树立物流新理念,充分认识到物流对于企业的战略地位,意识到物流服务的重要性。首先,企业要加强物流的地位,将其真正摆到企业第三利润源的位置上加以对待,企业要改变以前以规模效益为获得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的思想,这不仅要体现在生产上,而且要体现在物流上即及时物流上。其次,要充分树立服务的观念,树立客户需求至上的理念,处理好企业物流与用户的关系,加强两者的沟通和协调,并可通过利润分享、市场开拓和信息传递等手段,使两者成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合理布局企业物流的地理位置,为用户提供方便优质服务。

2.建立相关的物流成本核算系统

在企业的成本核算系统中建立专门“物流成本”的核算科目,从现行的成本会计及财务会计账户中分离出关于物流成本的内容,并对企业发生的物流成本进行核算:

制造企业物流系统的成本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直接人工费用、运输费(包括包装费和搬运费)、仓储费(仓库折旧等)、利息费用、办公费、差旅费、低值易耗品摊销等。由于这些支出散落在多个会计账户中,在不打破原有的财务会计的框架下,设置“物流成本”二级科目,利用部门核算的原理进行汇总统计。在二级科目下设“供应物流成本”、“生产物流成本”、“销售物流成本”、“废弃物流成本”三级科目进行归集。

3.建立物流信息系统

建立物流信息系统,企业可以在各项经营活动开展过程中,对从接受订货到发货的各种物流职能进行控制,使之实现高效率,并且能够增加物流系统各环节对市场变化反应的灵敏度,可以减少库存,节约成本。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必须有明确的功能定位和具体的流程说明,企业物流对信息系统的选用或开发,必须坚持以实用为原则。实际上,企业建立物流信息系统主要是建立包含其中的物流理念和适合企业本身实际的物流作业流程。

4.改造企业的组织结构

要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内部物流职能分散,物流活动难以协调的问题,必须从改造企业的组织结构入手,建立现代的企业物流组织结构,即一体化的组织结构。其一体化主要表现在:物流的每一个领域被组合构建成一个独立的直线运作单元。由于运作的责任领域得到很好的界定,作为一个运作单位,对制造的支持和对采购及物资配送的支持是同等对待的。每个单元都有足够的灵活性来适应其各自的运作领域所要求的关键服务,制造支持被定位为运作服务,确定了其共同的服务方向,可在物资配送、采购、包装之间直接沟通,物流信息系统将成为独立于物流对于企业本身和物流本身至关重要的部分,凸显出信息对于物资流动、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的重要性,督导和信息一样位于组织的最高层次上,督导关注的是物流系统的运作质量和物流服务的质量。一体化物流组织的绩效由于传统组织内的物流功能被归组为单一的命令和控制结构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5.企业建筑布局合理化

生产园区布局不合理已经成为制造企业物流规划与改造的一个重要的难点。由于厂区布置的不合理导致厂内物流运作不畅,装卸搬运次数增多、搬运距离过长等,直接提高了物流管理的运作成本,并且给今后厂内物流的合理化改造带来很大麻烦。如某大型方便面厂,在厂区设计时面粉车间和面饼成型车间相距500米,把面粉运输到生产工位上,每个来回平均距离为1000米,使该厂年运输量以及装卸搬运次数凭空增加很多,极不合理。

参考文献:

[1]国家四部委联合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2]吴建华:现代物流管理方法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西南财经大学学报,2005,(7):3~12

[3]中国仓储协会:中国物流市场第三次调查报告[J] .中国商贸,2001,(9):30~34

第9篇:现代物流信息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物流企业信息管理;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层次分析法

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物流信息化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动力和关键。国家的“十一五”规划纲要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并特别提出要将物流信息化列为重点建设工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的发展使得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建设成为必然。

但是物流信息化是个新生事物,而且投资较大,这样特定物流信息系统的引入在企业的实施效果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发现必须重视信息化带来的效益的同时,,企业物流信息化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所以,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实用、简单、有效的评价体系对物流企业信息管理应用绩效进行评价。所以企业有必要对于特定物流信息系统的绩效进行评价。通过评价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绩效,第一,可以帮助企业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即降低成本、满足客户需求,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第二,可以促进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实施,帮助企业将信息化战略与企业战略结合起来,有利于引导和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促使企业进一步改善经营管理,使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良好的收益;第三,可以加强企业信息化的项目管理和过程控制,帮助企业了解信息化项目的基本情况,发现信息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并找到正确的解决途径,从而降低企业信息化项目的风险,达到收益最大化。

一、平衡计分卡简介

1.平衡计分卡概述

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它是由Robert. Kaplan(美)和复兴方案国际咨询组织总裁David. Norton(美)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企业管理业绩评价工具。平衡计分卡可以把组织的战略与实施的过程相联系,把组织当前的业绩与未来的业绩相联系。平衡记分卡从四个方面构建组织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财务、客户、内部经营、学习和成长,这四个方面的相关指标通过相互的因果关系密切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评价指标考核体系。通过全面的衡量框架,平衡计分卡帮助组织分析哪些是完成组织使命的关键因素,哪些是评价这些关键成功因素的指标,促使组织员工明确目标和达到目标。

2.平衡计分卡的框架体系

(1)从财务维度来说,平衡计分卡的财务指标能有效衡量组织创造价值的能力。

(2)从客户维度看,现在市场多是买方市场,只有满足顾客的需求,组织才能生存获利。因此组织应该从顾客的角度出发进行经营。

(3)从内部流程维度来看,一个组织应该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超越对手的竞争优势。

(4)学习与成长维度,企业应关注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的问题。这四个业务角度实际上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为了提高财务绩效以达到出资人满意,组织必须要有良好的盈利能力,所以组织要关注顾客;为了获取顾客的青睐,组织必须改善内部流程,以获得竞争优势;为了提高内部运营能力,组织的员工必须不断学习与发展。

二、通过平衡计分卡进行物流企业信息管理应用绩效评价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1.通过平衡计分卡进行物流企业信息管理应用绩效评价的重要性

(1)平衡计分卡与物流信息化的战略规划。首先分析组织环境,明确企业进行物流信息化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的机会与威胁,找出对物流企业信息管理应用绩效具有较大影响的现实或潜在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物流信息化的战略。(2)平衡计分卡与物流信息化的实施。平衡计分卡通过物流信息化的战略的实施,把执行的“责任机制”在组织内部逐层地进行了传递,以保障组织所有员工保持高度协同与匹配。(3)平衡计分卡与企业信息化效果评估。通过建立评估标准,平衡计分卡引导出包括财务、客户、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在内的战略目标在各个结点的实施标准,实现短期与长期相结合、财务与非财务相结合,使得标准客观、公正、完全。并通过检查进行监控、分析,评估的结果能够准确地反映组织战略实施的状态。(4)平衡计分卡与战略修正。当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执行与计划出现不一致,或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制定的假设的前提发生重大变化后,就需要组织及时地修正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

2.通过平衡计分卡进行物流企业信息管理应用绩效评价的可行性

(1)平衡计分卡适应企业物流信息化目标多元化的特点。一般企业活动涉及短期经济效益,而企业物流信息化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并重,传统绩效评价方法对多元化目标管理十分困难,容易出现低效和失衡的情况。平衡计分卡强调物流信息化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作用及企业短期和长期目标的平衡。

(2)平衡计分卡适应企业物流企业信息管理应用绩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特点。企业物流信息化工作的成果具有长期性和抽象性,定量评估困难。传统的绩效评估存在着绩效评估方法定性有余、定量不足的问题。平衡计分卡通过战略分解,关键绩效指标(KPI)的制定,赋予每个指标相应的分值,对各个指标值进行加权得分确定组织和个人的绩效,从其具体技术层面彰显了它在科研机构绩效评估时进行定量分析的优势。

三、通过平衡计分卡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1.物流企业信息管理应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财务指标。物流企业信息化的财务指标能反映企业信息化建设为企业带来的直接效益本文主要选取了四个财务指标,分别是净资产收益率、资金运转效率、信息化资金投入比重、库存资金占用率。

(2)客户指标。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是企业成败的关键,直接影响到企业的长期业绩和持续发展。客户满意度还直接关系到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客户忠诚度。本文选取的客户指标主要有客户保持率、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客户利润率。

(3)内部流程指标。内部流程对于实现企业财务方面和顾客方面的目标起了关键的作用。本文选取的内部流程主要有库存周转率、准时送达率、订单处理准确率、货物差错率。

(4)学习与成长。学习与成长指标主要评价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其衡量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为企业带来的长期效益的情况。企业只有不断地提高和学习,才能为客户提供更有效率的服务并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表1 物流企业信息管理应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四、结合层次分析法建立物流企业信息管理应用绩效评价模型

1.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又称为系统层次发现法,是1970年由著名运筹学家T.L. Satty提出的。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半定性分析方法,首先将决策的问题看作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大系统,这些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因素可以按照它们之间的隶属关系排成从高到低的若干层次,叫做构造递阶层次结构。然后请专家、学者、权威人士对各因素两两比较重要性,再利用数学方法,对各因素层层排序,最后对排序结果进行分析,辅助进行决策。

2.层次模型的构建

表2 物流企业信息管理应用绩效评价层次模型的构建

3.层次模型指标的权重分析

全部数据来自于对高校专家的问卷调查。笔者将指标体系按层次结构编制成9阶度问卷(表2),对高校企业信息化领域的专家进行了调查,请他们就各指标对其上一级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打分。

表3 9阶标度的含义

共发放问卷12张,回收11张,其中11张有效。经综合评价,得到评价矩阵。使用层次分析法软件yaahp对取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各指标相对于其上一级指标的相对重要度(即权重);具体结果如下所示:

主因素层

X=(0.15,0.20,0.35,0.30)

子因素层

X1=(0.1,0.2,0.2,0.2,0.1,0.1,0.1)

X2=(0.4,0.3,0.2,0.1),

X3=(0.3,0.3,0.3,01),

X4=(0.30,0.25,0.2,0.25)

4.对物流企业信息管理应用绩效进行评价

建立评语集V={很好,较好,一般,差,很差},对应分数分别为(9,7,5,3,1)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征询物流企业信息管理应用相关方的意见,比如员工、客户等等,对子因素层进行打分,取调查对象打分的平均值,与之前所得权重值相乘并进行加和。这样得到物流企业信息管理应用绩效总的综合评价值,以及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各个方面的绩效评价。

五、研究总结

本文以平衡记分卡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四维的物流企业信息管理应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财务维度、客户维度、内部流程维度、学习与成长维度四个方面对物流企业信息管理应用绩效进行了评价。评价体系的构建从平衡的思想出发采用财务与非财务分析相结合、短期与长期分析相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物流企业信息管理应用绩效进行全面合理地评价,弥补了现有评价体系中存在的单一主体评价、偏重财务方面评价的不足。

本文通过使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物流企业信息管理应用绩效的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解决了有关物流企业信息管理应用绩效指标的权重确定问题。采用AHP层次分析法能够用精确的数学语言量化处理不确定的数据,并通过实体化的数据对评价结果进行量化分析,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不足和展望由于实践经验的缺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而建立的,具体指标的提取上可能不够全面、准确。评价指标体系应在企业中反复实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正。所以,评价指标体系还有待更加深入的分析、论证,不断调整和完善。

文章中所采用的AHP层次分析法虽然其脉络清晰,计算方法简单,但其主观性较强,评价结果存在客观性不足的缺陷,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这方面也有待进一步改进。

参考文献:

[1]彭禄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治理机制对治理绩效的影响[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0(01)

[2]员巧云.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对企业逆向物流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 管理评论,2009(04)

[3]阮珂.物流中心绩效管理中信息系统的作用[J]. 现代商业,2008(29)

[4]吴义生.一种新的企业物流绩效评价信息系统集成方法[J]. 物流技术,2007(10)

[5]龚凤美.物流信息能力对供应链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 工业工程与管理,2007(02)

[6]赵文箫.物流信息系统绩效评价方法[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