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二手烟的坏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每年5月31日是“世界禁烟日”,目的是提醒人们戒烟。现在吸烟人口越来越多,吸烟的年龄层也不断地下降。吸烟不但危害了自己的健康,对旁人的健康也造成威胁。
香烟含有许多毒素,如:尼古丁、一氧化碳、氨……吸烟者在喷云吐雾的同时,也应该想想旁人的感受,因为大家都有抗拒二手烟的权利。
香烟里的毒素,不仅会刺激口腔、引起味觉迟钝、减低肠胃吸收营养物质、使消化系统混乱等,还会损坏中枢神经系统,引发头痛、失眠、智力减退……吸烟的坏处真是数之不尽。
我们都希望生活的空间能够越来越清洁,人们的身体越来越健康。这就要靠大家合作,吸烟人士应积极响应戒烟运动。
四年级:chewya1234
大家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可实在戒不了啊,那能不能在其他方面做得更好来补救呢?例如,注意饮食均衡营养,多做运动,以此来降低患各种疾病的风险。实事是不能。
美国疾控中心吸烟与健康办公室的资深科学顾问解释,研究显示,吸烟增加的健康风险,无法靠健康饮食和多运动来降低或者消除。吸烟对身体中所有的器官及其工作系统都有负面影响,一个人不论生活得有多么健康,只要他吸烟,那么健康就会打折。
有人深信吸烟的人多吃木耳、猪血等“吸尘”的食物或者是吃一些“养肺”的保健品,就可以把毒素从身体中排出,但这么做是徒劳的。 吸“淡”味的香烟比较健康?
许多牌子的香烟有浓淡的区分,淡味的香烟通常是指焦油和尼古丁含量较低,所以它们对身体造成的伤害也貌似应该较小。然而,吸淡味的香烟时,烟民通常都会吸得更深或者更频繁,因此摄入的有毒物质并没有减少。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烟草研究中心的Fiore教授提醒大家,大多数吸淡味香烟的人摄入的有毒物质其实与吸普通香烟的一样多。他们也一样容易死于癌症、脑卒中、心脏病和肺气肿等与香烟有关的疾病。
同样,一些标有“天然”或者“有机”字样的香烟与普通香烟损害健康的程度不相上下。无论在香烟里添加了什么“健康”原料,它都是慢性毒药,那不过是厂家忽悠烟民的噱头而已。 对于老烟民来说戒烟已经没有必要了?
吸烟的时间越久,累积的危害就越多,老烟民患各种相关疾病的几率当然也越大,但是任何时间戒烟都是对健康有益处的。因此,说老烟民戒烟没有意义或者老烟民戒烟反而不利于健康都是无稽之谈。
美国肺学会的首席医学官告诫大家,即使是70岁戒烟仍然有益于健康。戒烟的好处在烟民戒烟当天就会体现出来,会让人觉得呼吸更顺畅了,口舌不那么干燥了,戒烟1年之内,患心脏病的几率更会锐减50%。
据美国癌症协会称,烟民在35岁以前戒烟,能够预防90%由吸烟引起的健康问题。一个烟民如果在50岁以前戒烟,能够将其未来15年的死亡率降低一半。戒烟当然是越早越好,但老烟民什么时候戒烟都不算太晚! 戒烟后的压力会从另一方面摧毁健康?
很多人开始吸烟都是因为压力过大,吞云吐雾中仿佛一切烦恼都已远去。一旦戒烟,那么势必又要跟现实生活中的压力硬碰硬,压力一样有害健康,仿佛是赶走了狼又迎来了虎。但实际上,烟草的危害证据确凿,而压力对健康的长期负面影响还有待考证。
另一方面,戒烟也不一定就会让人陷入压力的漩涡中。研究显示,许多烟民戒烟以后,饮食变得更加健康了,运动更规律和频繁了,这些好习惯都会让戒烟者的感觉好起来。因此,从长远来说,戒烟反而对精神健康有好处。
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吸烟是在给未来增加压力,尤其是经济方面。吸烟的时间越长,整个家庭在未来面临的经济压力就越大。美国的调查发现,每吸烟一年,在健康方面的经济损失就高达2000美元。
吸烟并不会让那些烦心的事情真正消失,我们有很多健康的方式来释放压力,香烟绝对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戒断症状会让人心情起伏不定,性情大变?
戒烟时脾气变得暴躁一些是正常的戒断反应,但并不会持久,所以不用太担心。我们的身体有很强的调节能力。大脑在缺少尼古丁的情况下,每30分钟就会进行一次自我调整,适应新的情况,所以戒断症状只是暂时的,一般在一周或者两周后就会消失。
在这一两周之内,戒烟者及其家人都应该明白这是一个特殊时期。这时候应该对戒烟者多一点耐心和鼓励,并且监督他们戒烟。戒烟者则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想要发脾气时不妨在从1数到12,因为有研究表明,愤怒持续的时间不会超过12秒。如果实在忍不住发脾气了,应该跟人解释:抱歉,我最近戒烟脾气不好,不是针对你。 戒烟过后体重会增加,这也不利于健康?
很多戒烟者抱怨,戒烟后体重明显上升了,即使吃的东西没有增加,可还会发胖。戒烟的确会导致体重增加,这可能跟肠道菌群的改变有关。还有的人,因为戒烟后嘴闲,所以会忍不住多吃零食,这会造成体重的进一步增加。
不过,戒烟后的体重增加是有限的。研究显示,85%的成功戒烟者,体重会上升5~7公斤。即便这会稍微提高患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代谢病的风险,但与吸烟带来的危害相比仍然微不足道。而且增加的体重完全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减掉。体重增加根本不能成为继续吸烟的理由。
戒烟时期应该注意少吃零食,可以嚼口香糖或者戒烟口香糖,实在要吃也可以吃些健康零食,例如热量低的蔬菜和水果。想要吸烟的时候,不妨站起来动一动,做点无器械运动,不仅可以分散注意力、提神,还能够消耗热量。只要注意生活方式,戒烟后增加的体重可以在两三个月内便轻松减掉。 意志力太薄弱的人没法戒烟?
干什么事儿都需要意志力,戒烟当然也需要,于是一些自认意志力薄弱的人说,反正都会失败,干脆别折腾了。然而,戒烟需要意志力,却并不能只靠意志力。
如果意志坚强,能够说断就断,当然好。如果尝试过几次戒烟,可又都复吸了,那么不妨求助于医学,许多医院都有戒烟科,呼吸科的医生也能够帮助患者戒烟。戒烟口香糖、戒烟贴、戒烟喷雾等尼古丁替代品能够降低戒烟者对香烟的依赖,这些产品在药店就可以买到。如果还是不行,医生还能给患者开安非他酮、伐尼克兰等帮助戒烟的处方药。
在医生或者其他专业人士的帮助下,戒烟的成功率能够提高60%,处方药甚至能够让成功率翻倍。如果戒烟光靠自己不行,那就应该去寻求帮助,而不是直接放弃! 尼古丁替代产品不安全,不能用?
与其说我们是对香烟上瘾,不如说是对香烟中的尼古丁上瘾。戒烟口香糖、戒烟贴等尼古丁替代产品就能一方面继续满足戒烟者对尼古丁的渴求,另一方面又让戒烟者不再吸入焦油燃烧后产生的有毒物质。但很多人都担心,尼古丁本身真的对健康没有坏处吗?
如果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使用尼古丁替代产品,那么它就是安全的。即使常年每天都使用尼古丁替代产品,也比吸烟要安全和健康。尼古丁替代产品只释放尼古丁,而香烟除了释放尼古丁以外,还会对人体输入4000多种其他化合物,其中超过60种都是已知的致癌物质,有害物质也多达200种。尼古丁替代产品与香烟相比,谁更好?显而易见。
能不用尼古丁替代产品当然最好,但如果需要,实在没有必要拒绝。按照说明书或者是咨询医生后使用尼古丁替代产品,它带来的利要远远大于弊。 其实少吸一点就行了,没必要完全戒掉?
每天吸半包烟当然比每天吸一包烟要好,于是既想要健康,又舍不得香烟的人想,少吸一点不就两全其美了。实际上,很多减量的吸烟者,在吸每一支香烟时,每口都吸得更深,而且恨不得吸到烟屁股。这样一来,吸入的毒素总量并没有减少。另外,一旦心情不好或者与朋友喝酒聊天,就有可能又开始吸很多香烟,吸烟量一下又恢复了。数据显示,只有彻底戒烟才能够真正远离香烟的毒害。
关于戒烟,到底是循序渐进好,还是一刀切好,其实因人而异。如果没办法说不吸烟就不吸烟,那不妨逐渐减量,直到彻底戒烟。如果每天吸烟超过20支,可以在戒烟前先记录一下吸烟日记,看看自己常在什么时候吸烟。然后先戒掉最容易戒的那部分,例如,饭后习惯性的吸烟。其实有时候饭后吸烟的欲望并不强烈,这种机械性的吸烟应该先戒掉。从每天20支,到18支,再到15支,逐渐减少,半年后可能就完全不吸烟了。
戒烟时应该养成一些良好习惯,例如出门不带烟,不在家里储存香烟,如果习惯一边看电视一边吸烟,那就少看电视,习惯饭后吸烟,那就饭后立即去洗碗或者出门散步。 吸烟伤害的是我自己的健康,所以我可以不戒?
一个人吸烟,他身边的人都受害。除了吸烟当下,周围的人会受二手烟的毒害,香烟燃烧后产生的颗粒依附在吸烟者的身上和墙壁上,还会造成三手烟的伤害。例如,爸爸们为了孩子的健康躲到阳台吸烟,可只要不换衣服不洗澡,之后与孩子亲热拥抱时,三手烟仍然会毒害孩子的健康。
别以为二手烟或者三手烟的危害不大。美国肺协会的数据显示,每年全美有5万人死于二手烟。如果餐厅或者酒吧没有禁烟,那么在其中工作的服务员8小时内吸入的二手烟就相当于每天直接吸了一包烟。烟民即使不珍惜自己的健康,也应该为身边的人多考虑一下。 戒烟失败过,没必要再尝试戒烟?
许多烟民在面对别人的戒烟劝告时都表示:我也戒过烟啊,可是戒不掉,就这样吧。实际上,大部分成功戒烟者都曾经失败过好几次。不要因为戒烟失败,就不再尝试戒烟。
是天气、交通,还是朋友、爱人、老板?是餐厅糟糕的服务或饭菜,还是办公室龟一样的网速?也许还有更多,简直每件事都值得吐槽!
现在,请回想一下,向人吐槽、抱怨后,你的心情是更好了,还是更差了?
大多数人发现,大段时间沉浸在吐槽的状态当中,只会让人更不舒服。
当然,适当的吐槽作为一种负面情绪的宣泄,的确会让我们痛快一些,但是过多的吐槽不仅不会对我们的心情产生太多积极作用,反而会让我们感到无助、无望,甚至感到受伤……
久而久之,这些抱怨和无助感的堆积,会对我们的情绪、自尊和心理健康产生很多消极作用。 抱怨对我们有哪些坏处?
抱怨太多,我们的态度会变得消极。
太多的抱怨仅仅是一种情绪宣泄,这不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当我们把关注点全部放在“抱怨”上时,我们的消极感不断增多并扩散。抱怨太多会变得无效并制造不必要的额外的心理压力,而不是分析问题,做出改变。
抱怨带来的压力将会对我们的大脑造成持续消极的影响。
研究表明,即使只有几天处于这样的压力当中,我们的海马体神经元也会遭到破坏,自身的修补功能也会出现异常。
海马体,可是咱们大脑中主要负责问题解决和部分认知功能的结构啊。
长期这样的话,我们的海马体就会萎缩,从而导致诸如记忆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等认知功能的降低――要是感觉自己变笨了,可能真的不是错觉。
要知道,Hampel和他的同事在2008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在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症的一种)患者中,海马体就是首先遭受损害的脑区之一(所以,经常抱怨可能会更易患上阿尔兹海默症吧)。
我们大脑中的海马体在我们自己抱怨时会受到损害,那我们在听他人抱怨时,又会受到什么影响呢?
其实,抱怨就像抽烟一样,我们可以选择自己不抱怨来避免影响我们的大脑;但就像抽二手烟的过程一样,在听到他人抱怨时,我们的大脑竟然也会受到和我们自己抱怨时相同的影响。
斯坦福医学院的Sapolsky教授通过研究发现,如果试验对象每天接收到30分钟的抱怨(包括在电视中接收到的相关信息),我们的大脑就会受到生理损害。
Sapolsky教授的研究也表明:当我们的大脑不断接收到抱怨、负面信息时,我们的大脑会产生和经历压力时一样的情绪反应。 该怎么减少抱怨?
抱怨对自己和聆听者伤害这么大,如何才能减少我们生活中的抱怨和负能量呢?
当你发现长期习惯性的抱怨已经开始破坏我们的心理健康时,这里有些小贴士可以帮助到你:
1.接纳“糟透了”的感觉
我们可以试着接纳生活中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消极的事情,以及它们对我们造成的影响。
我们也可以接纳自己对任何让自己抱怨的事物或人带来的挫败感或愤怒。试着这么告诉自己:(这个人做的)这件事让我感到愤怒/受到了打击,我可以生气,可以觉得自己很失败,这没什么,而且这种感觉会慢慢过去的。
2.改变你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其实,影响我们情绪和行为的并一定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看法。
例如,老板对我们完成的工作任务不满意,在我们眼里可能是因为“老板过于吹毛求疵”,因而我们会对老板诸多抱怨;但换个想法,其实老板是认真对待了我们的工作结果、给我们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或许在老板眼里,我们有进步的空间,老板或许也觉得,我们再努力一下还可以做得更好。
这样一想,老板好像对我们还挺重视的,内心是不是又有点小窃喜呢?
所以你看,换个角度去观察,原本让我们抱怨的人或事物,不一定让我们不满,它也可以让我们学习并成长。
3.将关注点放在“解决问题”上
如果我们一直着眼于“什么是错的”,那我们将会阻碍自己的成长,并且让“解决方法”离自己越来越远。
做点什么,帮助我们的大脑进入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模式中吧!
4.珍爱生命,远离抱怨
离开抱怨的状态,做点其它事情,我们的大脑很容易分神的,它会不再只想着抱怨。这样,可以保护大脑。
5.试着每天记录“感激日记”
关注每天令自己感激的事情,能够帮助我们的大脑远离抱怨。专门准备个小本子或者小工具,尝试每天写下让我们感激的一些小事吧。诸如“保安大叔认出了我,在我找到门卡之前主动帮我开了门”,或者“邻居替我把太阳底下曝晒的花挪到荫凉地,它们有幸活下来了”。
这样的生活小点滴,自有它们的力量。
感激能通过将消极抱怨反转,来重新激励我们的大脑――或许,每一件让我们抱怨的事情,换个角度看看,也有我们值得感激的地方呢。 如何应对“二手抱怨”?
那么,当我们自己学会了远离过多抱怨,但仍身陷朋友送的“二手抱怨”时,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1.接纳并验证抱怨者的情绪
首先,我们可以表达对他们的同情和理解,比如说“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你肯定会难过/失望/抓狂/不知所措/……吧”,或者“这事儿真是挺糟的,要是我是你,我肯定难过/失望/抓狂/不知所措/……死了”。
然后,我们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关注点转移到其它事情上,比如说“我发现你今天这套衣服好适合你哎”。一次不行,多来几次,聪明人会明白别人这样做的意图。
记得,不要试图说服习惯性抱怨者“事情没那么糟糕”。这可能会成为他们带出更多抱怨的引线。
2.避免不经大脑地认同抱怨的内容
抱怨者会默认我们是他们的“同盟”,假如这时候表现得太显著地跟他们“一致对外”,未来我们有可能听到更多来自他们的二手抱怨。
3.设置界限
礼貌并真诚地让抱怨者知道,我们很爱他们,并且也想支持他们,但关于事情究竟多么糟糕的话,我们真的不能再听下去了。
记住,我们对他人的幸福没有责任,也没办法负责任。
如果他们尊重我们的要求,他们将会停止抱怨,改变谈话内容。
4.避免与习惯性抱怨者过多接触
如果我们已经被搞得精疲力竭并且别无他法,那只能出此下策――尽量避免与习惯性抱怨者交谈。
下面的话可能会掀翻友谊的小船,所以建议大家当作终极武器保留:
【关键词】PM2.5;环境污染;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程度的高级状态,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标,是对人类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发展的反思,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只要我们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就能够“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一、PM2.5
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PM2.5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它包含在可吸入颗粒物PM10之中,是PM10的一部分,因此,在治理PM10的同时,PM2.5也已相应得到治理。用每立方米PM2.5在空气中颗粒的含量(微克/立方米)表示污染程度,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由于PM2.5与PM10相比,具有粒径小、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易直接吸入肺部,对人体健康和空气质量影响大的特点,受到广泛关注。由于粒径在0.4微米到1微米的颗粒物可以完全吸收和散射太阳光,从而造成能见度下降,因此PM2.5也是形成灰霾天气的主因。
(一)PM2.5的生成来源
颗粒物的成分很复杂,主要取决于其来源。主要有自然源和人为源两种,但危害较大的是后者。在学术界的分为一次气溶胶(Primary aerosol)和二次气溶胶(Secondary aerosol)两种。
1.自然源
自然源包括土壤扬尘(含有氧化物矿物和其他成分)海盐(颗粒物的第二大来源,其组成与海水的成分类似)、植物花粉、孢子、细菌等。自然界中的灾害事件,如火山爆发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火山灰,森林大火或的煤原大火及尘暴事件都会将大量细颗粒物输送到大气层中。
2.人为源
人为源包括固定源和流动源。固定源包括各种燃料燃烧源,如发电、冶金、石油、化学、纺织印染等各种工业过程、供热、烹调过程中燃煤与燃气或燃油排放的烟尘。流动源主要是各类交通工具在运行过程中使用燃料时向大气中排放的尾气。
在室内,二手烟是颗粒物最主要的来源。颗粒物的来源是不完全燃烧、因此只要是靠燃烧的烟草产品,都会产生具有严重危害的颗粒物,使用品质较佳的香烟也只是吸烟者的自我安慰,甚至可能因为臭味较低,而造成更大的危害;同理也适用于金纸燃烧、焚香及燃烧蚊香。但是炒菜5分钟,PM2.5增加20倍系误读。
(二)PM2.5的影响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寿命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的影响要比PM10更直观
1.人体健康方面
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直径相当于人类头发的1/10大小,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刺激呼吸道,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从而引发咳嗽、呼吸困难、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的疾病并导致心律不齐、非致命性心脏病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其中,老人、小孩以及心肺疾病患者是PM2.5污染的敏感人群
2.环境方面
大气中的颗粒物对光的散射和吸收,能显著减弱光信号,大幅降低有效视距,因而PM2.5会导致城市人为能见度下降,产生阴“霾”天气。“霾”跟我们通常所说的雾是不同的。当大量极细微的包括“PM2.5”在内的颗粒均匀地浮游在空中,造成空气混浊,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并且相对湿度小于或等于80%,这时呈现的天气现象称为“霾”天气。而雾是低层水汽发生过饱和凝结而成的气象现象,多呈乳白色,大多在下半夜形成,清晨日出前最浓,日出后渐渐消散。“霾”和雾的区别在于水汽含量的大小,当水汽含量达到90%以上叫雾,低于或等于80%叫“霾”。“霾”虽然会和大雾天气一样,渐渐消散,但和单纯的雾相比,“霾”是空气遭受污染的产物,所以“霾”天气比雾天更危害人体健康
(三)PM2.5的治理
1.植树种草
灰霾天主要发生在相对湿度较低的冬春季,此时植物的自净化能力很有限,因而植树种草在冬春季对环境的改善能力有限。
2.火电厂污染源控制
燃煤电厂等基本上已安装脱硫除尘装置,若进一步提升排放标准,将大幅度提高火电成本,当成本转嫁时会导致社会成本大幅增加,而且火电厂所占的污染源在城市PM2.5已是很小一部份;
3.农作物的燃烧处理
控制燃烧农作物会导致政府成本大幅增加且难以控制,为保障农民利益,政府难以制定限制性的条款,即使制定,也难以实施。而对农作物废物(如桔杆)的处理实现补贴也不是长久之计。对于农田,燃烧农作物的好处大于坏处,即使造成污染,其毒性也较低。农业不能大规模集成化生产之前,农作物的废物处理依然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有些地区政府投入资金修建沼池,但其维护的人工成本高,致使很多人放弃,而采用液化气,改善环境污染的效果并不理想
4.综合治理
以上提到的几种治理手段有长效有速效,综合治理即将以上几种方法综合起来,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对PM2.5进行治理。如对汽车产业的改革,不论是淘汰大排量汽车还是对新能源的利用,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则可结合绿化、集中供热等方法在短期内改善环境。
PM2.5的治理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因此,在对PM2.5的治理工作中应注意以下两点:首先需要群众有环境保护的意识。群众作为一个国家的主体,群众的作为对PM2.5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只有大家都有环境保护的意识,以上措施才有实行的前提。例如在公共场合实行禁烟。这项措施实施已有一段时间,但效果并不理想,其根本原因在于大家对吸烟对环境的影响并不了解以及禁烟会带来哪些好处等等,所以,要想PM2.5的治理工作取得进展,首先要注重PM2.5治理工作宣传。其次政府要紧密联合群众,共同为PM2.5的治理工作出力,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大气污染的现状。对此,建议国家将对PM2.5的治理力度作为各级政府政绩考核的一项指标,相信会对PM2.5的指数有一定改善。
二、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一个崭新的文明形态,它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世界环发大会确定的可持续发展的五大内容中,无论是环境保护、提高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比例、节约用水,还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开展绿色贸易,每一条款都体现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目标,特别是这个战略的指导思想更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科学内涵
文明是指反映物质生产成果和精神生产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开化状态与进步状态的标志。文明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人类的发展而进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它包括生态环境、生态意识和生态制度。
(二)具体内容
1.在文化价值观上
对自然的价值有明确的认识,树立符合自然生态原则的价值需求、价值规范和价值目标。生态文化、生态意识成为大众文化意识,生态道德成为普遍道德并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2.在生产方式上
转变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工业化生产方式,以生态技术为基础实现社会物质生产的生态化,使生态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3.在生活方式上
人们追求的不再是对物质财富的过度享受,而是一种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生态的生活。人类个体的生活既不损害群体生存的自然环境,也不损害其他物种的繁衍生存。
4.在社会结构上
表现为生态化渗入到社会结构之中,但这只是社会的某些方面而不是整个社会结构发生变化。诸如在社会政策上考虑如何组织好经济,以便协调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制定决策上,使科学家和经济学家、人文学者对有重大影响的发展战略决策进行生态效益评估,以期维护人类活动对自然的最小损害并能够进行一定的生态建设。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参考文献
[1]高栋.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及其实现[J].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2]崔巍.论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D].太原科技大学,2010年.
[3]仪名秀.马克思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4]陈瑞清.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J].记者观察(下半月),2007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