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对双减政策的看法范文

关于对双减政策的看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对双减政策的看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对双减政策的看法

第1篇:关于对双减政策的看法范文

(一)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税收政策。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必须既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也要优化区域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对现有不够合理的经济结构进行大规模的,调整涉及到一系列的税收政策问题,例如,与转让土地使用权和房屋以及其他商品、原材料等货物有关的土地增值税、营业税、印花税,增值税的进项税额与销项税额的问题,同破产企业与被兼并企业有关的欠税问题和亏损结转的问题,兼并方或受让方按照国家引导的方向调整生产经营结构应给予的企业所得税鼓励问题,以及联营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的所得税重复征税问题等。与此同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1、破产清算是加速经济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举措,税收在原则上应该给予支持,但在实践中还必须注意防止“假破产,真逃债”,即一方面把债务包袱卸给国家,另一方面破产企业的原班人马和机器设备,却依旧交由别的企业整体接收的非法行为。

2、我国现行分税制体制中,对国有企业所得税,仍然按照企业隶属关系,将其收入分别划归中央和地方;对铁路、银行、保险部门的各种收入,也仍然沿用旧办法,全部按部门汇总缴纳给中央。这些办法,助长了在长期条块分割管理下所形成的“别人”的资产可以流入,“自己”的资产不得流出的错误思想,阻碍了存量资产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跨地区、跨部门的重组。

3、税收只有积极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特别是大力促进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才有不断增长的税源。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正是在于后者会比前者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对投资和再投资的税收鼓励政策。

结合我国在投资结构和投资税收优惠规定方面存在的问题,专家们提出的政策性建议主要有以下各点:1、从我国投资状况看,存在着宏观规模过大,微观结构失调,不符合产业政策等问题。从财政状况看,在连年赤字的条件下,平均每年用于投资的税收减免,仍然高达百亿元。因此,今后我国对投资的税收优惠,应该加强总额控制,引导企业增加自身投入。2、在优惠方式上,尽可能减少采用增列所得税税前列支和免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做法。3、鉴于我国科技还不够发达,中小企业居多的实际情况,在投资税收政策上,不仅要给高新技术企业以积极鼓励,而且还要给进行技术改造的企业以大力扶持;不仅要给使用新科技成果的企业以鼓励,还要给从事科技开发的科研单位以更多的支持。4、由于投资方向在地区和结构上存在一些失调,建议对在西部地区并且又是生产中所短缺的资源开发,诸如原油、煤炭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品等资源开发以及农牧业等的投资,给予应有的税收鼓励。5、消费与投资是关系到社会需求与供给的一对重要经济问题,从我国实际出发,对一些税收政策作出调整,以采取引导消费、鼓励投资的政策为佳。6、修改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减免税规定,建议以项目优先取代地域性倾斜的政策。7、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投资税收?呕菪问健=ㄒ槌钟械挠呕菟奥屎投ㄆ诩趺馑耙酝猓箍刹慰脊獾乃笆招糯囱悠谀伤埃⑺笆盏置庖约凹铀僬劬傻刃问健?nbsp;

(三)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鼓励政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同第一、二、三产业一样,也是一种产业,一种非常重要的产业。因此,税收政策应该积极鼓励科技发展,特别是要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化。专家们建议:1、根据国家有关科技立法,制订财税部门鼓励科技进步条例,使财税支持科技进步的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的道路。2、税收鼓励应该遵守以下原则:服从国家科技发展计划的原则;不使被鼓励者产生依赖性的原则;同等鼓励的原则;财政承受能力的原则。3、凡经财税机关会同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企业和单位,允许其建立科技准备金,以便专项用于研究开发、技术改造和技术培训的需要。4、中间试验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桥梁,鉴于其投资大,产品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商品产品,因此,应该考虑给予优惠。

(四)关于对外开放与税收政策

1、关于涉外税收政策的调整与完善。我国涉外税收政策,是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而从无到有逐步形成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不完善之处,如:优惠项目、层次过多,范围过宽;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之间不平衡,向沿海倾斜;内资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财政收入流失等。但这些可视为引进外资、引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成本。专家们认为看问题不能只看成本,而不看收益。比如,就税收优惠与财政收入的关系来说,广东省的三个特区和众多的沿江城市是享受优惠最多的地区,也是生产力最活跃和收入增长最快的地区。从1993年起,该省的税收连续四年每年以100亿元的速度递增,增速居全国之首。所以,对两者的关系必须作辩证的分析。尽管如此,专家们认为对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应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对外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加强,总结经验,适当调整我国涉外税收政策。具体建议:(1)全面清理、归并现行涉外税收优惠政策,使优惠政策更为规范、高效、简明和统一;(2)由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倾斜,转向产业与区域相结合,以产业优惠为主的政策;(3)在优惠方式的选择上,可考虑将现行以直接优惠为主方式改为直接优惠和间接优惠方式相结?系亩嘀钟呕莘绞剑唬?)逐步理顺流转税的特殊规定,统一进出口税收政策;(5)完善地方税的优惠规定。

2、关于税收国民待遇问题。由于对国民待遇的理解不同,在财税界大致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国民待遇就是对外国人(包括外国法人,下同)给予本国人完全相同的待遇,因此国民待遇原则和涉外税收优惠政策是矛盾的,对外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就要取消涉外税收优惠政策。第二种观点认为,国民待遇是建立在非歧视原则基础上的,其基本含义是对外国人的待遇不应低于本国人,因而国民待遇原则与涉外税收优惠政策并不矛盾,国民待遇原则不排斥给予外国投资者高于内资企业的待遇。第三种观点认为,国民待遇与涉外税收优惠既有矛盾的一面,又有统一的一面,二者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五)出口退税政策。

出口退税是指一个国家对出口商品退还其已征收的增值税,使出口商品不含流转税。实行出口退税政策,能够使本国货物以不含税价进入市场,既能达到增强竞争能力,促进出口的目的,又能增强比较利益的透明度,达到互利的目的。它实际上是一种消除出口商品岐视的经济政策,体现了公平贸易的原则。尽管现行出口退税政策存在一些矛盾,但我们不能“短视”,只盯住矛盾不放,而应积极加以完善。因此,专家们建议:1、遵循“规范、实效、简化、统一”的原则,逐步缩小退税率差异,体现公平待遇;尽可能缩短出口退税时间,减轻企业筹集困难;兼顾手续简便和监控严密,提高征纳效率;兼顾中央与地方利益,有利于退税政策的持久执行。2、按照全社会的增值税平均实际负担率,结合对某些差异的微调,确定一个退税率,定期公布执行,基本做到征多少退多少,使企业消除顾虑,放手经营。3、为了做

到退税的横向公平,建议将现行出口分别外贸与生产企业按照进价与销价(FOB)计算增值税改为一律按照进项金额计算增值税。4、结合调整出口退税率和统一退税计算方法,建议将企业的增值税负担归集于“不宜抵扣率”之中(不宜抵扣率等于法定税率减出口退税率)。这样做的好处,是企业负担明确,便于操作管理。5、用税法约束出口退税时间。可以考虑在申请单位办齐出口退税手续后2个月退还税款,逾期由税务机关承诺按银行贷款利率给予补偿。6、建立职责明确、审核有序的出口退税管理系统。由日管机关负责审定出口退税的进项税金;出口退税必须在对企业的进项税金总额、出口收汇等凭征和应征税款额的严密审查以后进行。

二、关于完善税制问题:

(一)关于优化税制结构:

优化税制结构是指,符合一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需要的税制结构就是优化的税制结构。从世界各国税制来看,大多数发达国家实行以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发展中国家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均收入水平不高,征管手段相对落后,市场机制不健全,因而大都实行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

流转税具有征收面广、收入稳定、易于征管等特点。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在目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对我国基本适用,但目前流转税比重大,所得税比重过小影响了双主体的形成。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当前应合理调整直接税与间接税之间的比例,逐步加大直接税在税收总额中的比重,逐渐形成以流转税和所得税并重的双主体结构。

(二)完善税种

1、关于完善增值税问题:

(1)征税范围问题。一些专家认为,我国现行增值税征税范围的优化,关键不是要不要扩大到劳务领域,而是在劳务领域覆盖到何种程度的问题。在操作上主张循序渐进,分步互位。但在具体征税范围的确定上,有不同看法。一种意见认为,鉴于征税范围的扩大对地方财政收入和增值税管理规范的影响,以及现有征管能力的制约,先期可考虑对增值税扣税链条影响较大。也便于操作实施的交通运输业和建筑安装业纳人征范围。另一种意见认为,当前应尽快将那些与货物交易密切相连,与抵扣链条的完整性关联度高,与增值税的规范操作抵触较大,管理上便于操作实施的劳务纳入征税范围。第三种意见认为,应将增值税的课税对象扩大到全部商品和劳务的销售,解决现行增值税“链条”中断,混合销售界定不清待难题。

(2)选型问题。关于这一问题,也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第一种看法,主张近期仍维持生产型增值税格局,因为它较好地体现了税收的财政原则、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消费型可视为增值税改革的长期目标。

第二种看法,主张改现行生产型增值税为收入型增值税,允许固定资产所含税金作为进项税金分年抵扣。

第三种看法认为,消费型增值税是我国增值税类型转换的目标模式,但根据我国目前的财政承受力,增值税类型的转换只能逐步过渡。当前,可以考虑将“消费型”增值税当成产业政策来利用,实行有限制的或定向的消费型增值税。具体设想是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高新技术、交通电力、能源等基础产业中采用“消费型”,将抵扣的资本物限定为技术、设备,旨在促进企业转换机制,并抑制投资扩张。转型期的收入缺口可以通过一些过渡性的安排予以缓解或弥补。比如,对固定资产的存量和增量可分别按年度分比例抵扣。对前者在规定的购置年限内允许部分抵扣,对后者一般当年抵扣的比例最低,往年逐步递增,直到全额抵扣。

(3)税率优化问题。第一,税率结构模式的选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是强调增值税的“中性”原则,主张简并税率档次,认为单一税率结构可以有效消除“无税扣税”、“低税高扣”等弊端。一是维持当前的双税率格局,并且,双税率结构也符合世界潮流。第二,税率的量度调整。同世界上实行增值税国家比较,我国基本税率适度,可继续维持。但优惠税率有偏高之嫌,可考虑向下微调为11%。第三,弱化优惠税率累退性的技术手段。可以考虑在技术上设定一个征前扣除率(即基本税率与优惠税率的率差),同时在全部纳税环节统一执行一档基本税率。当国家在对适用优惠税率的纳税人征税时,除按照发票扣税外,再补扣一个设定的扣除率,从而保证抵扣和链条的完整,解决因优惠税率的应用而造成税负在纳税人之间转嫁的难题。

(4)增值税的管理问题。汉前增值税管理方面的矛盾突出,税收流失严重,必须加大增值税规范化管理的力度。其具体办法有,第一,改进和加强发票管理办法。第二,整顿和加强银行账户管理并实行增值税税金结算专户管理。第三,赋予税务机关在异常申报方面的核定征税权,制定转让定价和利息、费用分摊的专门规定。第四,改革现行增值税制度简化“三附表”的填报内容。建立税务机关辅导后再申报的纳税辅导制度。

2、关于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问题:

(1)纳税人的确定问题。一种意见认为,统一后的企业所得税应当遵循国际惯例,以法人为纳税人。另一种意见认为仅以法人为纳税人是涵盖不全的。所以统一后的所得税应称为“经营所得税”,凡有经营所得的企业、单位和组织,均视为纳税人。

(2)税率的确定问题。一种意见认为,比例税率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所得税率,它具有计算简便、透明度高和可促进企业公平竞争的优点,所以,统一后的企业所得税仍采用30%的比例税率。另一种意见认为,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统一后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可采用三种形式:一是比例税率,其税率可维持现有的33%或降至30%;二是三档累进税率;三是以比例税率为基本税率,制定三级超额累进的优惠税率,即10%、20%和30%。

(3)应税所得额的确定问题。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管理较乱,税基受侵蚀,税款流失严重。因此,要从多种途径探寻建立企业所得税会计的办法,如建立相对独立的由若干计税扣除标准组成的所得税会计制度,彻底消除企业财务制度对计税所得的影响,对实行计税工资办法的人员要有明确的界定,明确汇总纳税企业税前扣除项目的具体标准等。所以应同时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与企业财会制度完全分离的分行业税前扣除标准。

3、关于个人所得税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个人所得税已成为最具潜力、最有发展前途的税种之一。但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设计和征收管理都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影响着其功能的进一步发挥,需要加以完善。

第一,改进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设计。以“分类综合所得税”取代当前的“分类所得税”计征模式,可将之视为改革的目标。但这种税制模式操作比较复杂,征管成本过高,近期不宜实行。目前只能在“分类所得税”模式下对个人所得税制度进行改进。基本设想:一是改进对“工资、薪金所得”课税的费用扣除方法,实行费用扣除标准“指数化”,使费用扣除标准与物价指数挂钩,同时,按纳税人生活费用支出内容不同分别设置基础扣除,赡养扣除、特定支出扣除等项目,充分照顾不同纳税人家庭状况的差别,使税收负担更公平合理。二是

第2篇:关于对双减政策的看法范文

最近五年来,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国际经济界引人注目的焦点问题之一,非凡是在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中,这个问题更具有非凡意义。在2005年之前,中国实务界和理论界多是从对外经贸关系的角度来看待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直到2006年,当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1万亿美元以及国际收支双顺差成为国际收支失衡基本内容并且成为中国宏观经济调控中必须认真对待的挑战性问题之后,实务界和理论界关于认真对待和多角度思考人民币升值压力及汇率政策调整问题的声音才多了起来。

由于汇率决定模型复杂多样而且还因为汇率理论的假说及其政策引申意义,至今难以找到一个可被广泛应用且能够被当成“主流熟悉”的具有广泛认同性的一致说法。正因为这一点,我们在研究人民币汇率问题时,也自然要从多角度出发不受限制地进行思考,才有可能从中发掘更深刻些的理论内涵和更有利于中国长远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在目前形势下谈人民币汇率和中国国际收支问题,应当考虑以下问题:怎样看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动机?人民币币值是否被严重低估?低估的背后原因是什么?现行的人民币汇率政策能否做出更好的策略性选择?本文就上述几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愿望为何如此强烈

在众多的要求人民币升值的经济体中,美国无疑是愿望最强烈的一个。据我观察,在美国大致有四类人对人民币汇率问题表示了强烈关注:一是劳工组织,他们认为从中国大量进口工业制品影响了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就业;二是制造业资方代表,他们亲身感受了中国低价产品的竞争性威胁;三是一些代表前两类人的政治家,他们往往出于政治考虑以某些利益集团代言人身份发表施加压力迫人民币升值一类的意见;四是一些从一定的经济学理念和全球货币结构经济结构失衡角度思考问题的经济学家,他们认为人民币币值的确存在严重低估倾向,假如人民币通过增加汇率弹性等手段出现较大幅度的升值结果将有助于业已出现明显倾斜的全球货币结构和经济结构,当然也可以部分地缓解美国的贸易逆差压力。

2006年,美国的对外贸易逆差为7636亿美元,其中,美国对中国的逆差为2325亿美元在美国贸易逆差总额中占比大约为30%,这一高比例也说明了为什么美国最为关注人民币汇率问题。只不过许多呼吁人民币升值并指责中国汇率政策人士忽略了两个重要的事实:一是在2006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3000多亿美元产品中,有2/3是外资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其中也包括很多的美国公司;二是中国向美国出口增速较高,与美国沃尔玛等大公司的低价采购行为推动有很强的关联度。2000年时,沃尔玛公司的全球零售总额只有1913亿美元,到2006年,这个数字已飙升至3500亿美元左右,沃尔玛公司多年来就一直把中国当成其最重要的商品采购市场,而美国市场在沃尔玛公司销售总额中的贡献率达80%以上,这说明,美国消费者也是便宜中国商品的最大受惠群体。尽管如此,要求人民币汇率扩大波动控制区间并答应人民币提高升值速度仍然是美国社会的主流意见。其中,许多学者认为人民币币值确实存在严重低估现象及中国政府通过汇率政策的调整也能对世界货币体系产生积极影响等意见,也的确值得重视。

二、人民币币值低估及其形成原因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只要它力图保持独立的货币政策和非自由放任的汇率制度,就必然会面临一个如何确定汇率的问题。确定汇率实际上确定本国商品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的相对价格。假若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弹性充分,“相对价格”较低即本币币值采取低定价策略能够刺激出口并改善经常项目收支的状况,“相对价格”较高即本币汇率高估则会出现相反情况。

一般情况下,经济学家们总是用一价定律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来思考和解释长期的汇率决定问题。按照一价定律,同样的商品假如不考虑运费和贸易管制成本,它在不同的国家应该价格相等。由于一价定律考虑的不是单项商品,假如将两国商品的总体价格水平进行比较就生成了以购买力平价为基础的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从逻辑上之所以能够成立,它背后的前提是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即在贸易和资本完全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因素价格会逐渐趋同。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非凡情况,因此,本币币值的确定并不能简单地运用国际经济学中的主流汇率决定理论进行解释。通常,一国货币的汇率水平经常取决于它所选择的汇率制度及由国内货币市场、宏观经济运行及国际收支调节策略等多项因素决定。在浩如烟海的经济学文献中,虽然有各式各样的均衡汇率模型,但对市场参与者和调节者有影响意义的永远是选择什么样的汇率形成机制或如何确定一定时期的名义汇率。

中国多年来的汇率制度名曰“有治理的浮动汇率制”实际上是以美元为钉住目标的固定汇率制。在十多年的时间里,我们一直将美元与人民币的兑换关系确定在1:8.28左右。直到2005年7月21日,中国才公布放弃单一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而改为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根据市场供求答应人民币汇率每日在3‰的区间中浮动的新汇率制度,20个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升值约7.76%。尽管如此,国际金融市场仍抱有强烈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中国的外贸出口势头仍然有增无减,国际上一些热钱仍然在想方设法钻进中国市场,在难以抑制的人民币升值预期推动下,资产市场价格也出现一路飙升的景象。所有这些,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人民币币值是否被低估,到目前为止,被低估的幅度到底有多大?

人民币币值是否被低估?这是一个很难用三言两语就简单说清的问题。在一国实际汇率的分析中,现在理论界较普遍的看法是用实际有效汇率这一综合汇率指数方法判定一国的币值更有说服力。在这一方法的应用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大多数成员国都以消费物价指数为测算基础,其中,24个工业化国家还采取以单位劳动力成本来替换消费物价指数指标,其所得测算结果,同样能反映出一国的国际竞争力。根据专家的计算,中国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大体经过了3个阶段,即1980~1988年,人民币名义汇率与实际有效汇率均呈现大幅同步贬值势头;1989~1993年,人民币名义汇率基本稳定但实际有效汇率却大幅下降;1994年至今,人民币名义汇率仅经历了相对较短时间的变动但实际有效汇率却出现了明显的升值。我们都知道,一国的名义汇率假如未发生变化,但实际有效汇率出现明显升值,就说明该国的货币币值存在低估倾向。

汇率决定理论极为精巧复杂,由于中国国情的非凡性,直接用任何一种均衡汇率理论模型恐怕都难以获得对人民币币值现状及走向问题的圆满解释,但现有经济理论却可以给我们提供一条简明的思考路径,这就是在不考虑决策当局偏好的情况下,从一些重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化趋势中分析现行汇率是否已出现失调,然后从失调的矫正措施中去选取政策调节方法。

一般地说,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一国货币币值的提升总是与这个国家的经济基本面状况良好及由此产生的投资者预期改善等因素相联系。而一国经济的基本面又主要取决于在一定的开放度条件下该国的储蓄投资循环状况、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社会总需求和就业水准、贸易条件、政府财政支出水平以及金融体系的健全和效率等等因素。这些因素假如都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就会对经济成长产生合成推动作用,而中国在改革近3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保持年均经济增长速度世界第一的记录也就是这些因素发挥积极作用的结果。近年来,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滞后影响,原来一些引人注目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已大大放慢了增长速度,美国自2001年以来也结束了持续近十年的强劲增长势头,欧洲经济虽然未出现美国经济那种戏剧性的涨跌变化但始终未出现过高成长奇迹,日本则刚刚走出经济不景气泥沼呈现低速增长势头,印度和俄罗斯虽近年来在经济增长率上亦有不俗表现但眼下及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在某些方面还无法同中国抗衡。在相互发生作用的国际竞争环境中,中国不仅速度领先,而且在国民储蓄率、外汇储备增长额、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绝对额方面都名列前茅,并且,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中国至少在今后十年中也许还能继续保持增长领先地位。按照一般规律,一个政治安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主要依靠内源融资能维持10年以上的经济高增长预期的经济体,其货币就必须坚挺并出现明显的相对升值,从上世纪70、80年代德国马克、日本日元到90年代的美元币值变动史中都可以看出这个规律。同样,中国目前的人民币升值压力也是这个规律在强制地发挥作用的结果。

中国高额的外汇储备和外汇储备的超常增速来源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这是人所共知的。那么,形成“双顺差”的关键原因在哪里呢?显然,对“双顺差”局面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就是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高增长背景下带有非凡国情味道的生产要素的非均等化倾向。在人力、土地和资本这三项基本生产要素中,中国生产的可贸易商品中的人力和土地成本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工业国家,而且还远低于新兴市场国家。在劳动力具有无限供给趋势的环境中,中国可贸易商品中的劳动力成本不仅所占份额极低,而且在近30年时间里始终未发生非凡明显的增长性变化;在中国各地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各地政府为了增加地方税收和就业岗位,在土地批租中纷纷展开优惠竞争,这使得地租成本在可贸易商品中同劳动力成本一样也只占很少的份额。这两项成本节约因素与外国的资本和技术相结合加之政府对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必然使中国成为一个蓬勃兴起的世界工场。这使得中国在2

002年年底一跃成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而外商投资企业中相当一部分都是以国外市场为目标的出口创汇企业,只要这类企业总数在增长,中国的出口就会相应快速增长。同时,在中国现行的强制结售汇制度下,企业贸易收入的绝大部分会自动转化成国家的外汇储备。中国加入WTO后,贸易条件的明显改善和开放度的进一步扩大使得中国进出口总额保持了旺盛的增长势头,这也带动了外汇储备的增长进一步提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价格机制和价格水平可以解释很多现象,笔者认为,中国的人民币币值和外汇储备问题,完全可以用低价劳动力和土地要素低价水准导致的币值严重低估来解释。

第3篇:关于对双减政策的看法范文

市委、市政府召开今年全市第一季度经济工作督查调度会议。分析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主要任务是学习兄弟市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布置安排二季度经济社会工作,为确保完成全年任务奠定基础。前天,市和市进行了观赏学习,学到经验,看到差别,增强了压力;昨天,又利用一天时间,实地观摩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看了以后感到变化很大、令人振奋。关于到和市以及县的考察观摩情况,书记还要作全面总结,仅就县的工作简单谈一谈看法。

县去年一年。坚持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双翼齐飞,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突出效果。主要印象有三点:一是大项目引领工业化。投资11.5亿元双班20万辆江淮安驰微轿生产基地即将全面启动;投资10.8亿的雨润食品工业园项目已经正式签约,7月份将开工;昨天又举行了10个投资超亿元项目的集中开工仪式。二是大手笔推进城镇化。去年大建设的基础上,今年城南新区新开工建设11条25公里的道路、2个公园、6公里的水系景观带,40万平方米的3个安排小区即将投入使用,开工建设涡河三桥,南部新区可以说是路网、水网交织,梦里水乡的新家园雏形初现。三是大视野统筹城乡一体化。昨天下午主要看了农村,看了楚村的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园,看了新农村建设点,家家户户使用沼气,太阳能路灯的应用,这些应该在全市的新农村建设中进行推广。

会上。感到大家的思路都很清晰、措施也很具体,三县一区和市直几个部门进行了交流发言。讲的很实在很全面,希望抓好落实。一会,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下面,先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第一季度全市经济工作取得的效果

今年以来。坚持“发展为上、民生为先、稳定为重,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全省“两会”精神。少说多做、真抓实干”全面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呈现“增长强劲、调整加快、效益回升、民生改善、社会和谐”良好态势,为完成上半年乃至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基础。

一是工业经济迅速回升。初步统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3.9亿元,1-3月份。同比增长36.9%增幅居全省第2位。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总数达到319家,比年初净增71家,新增个体工商户3902家,新增中小企业530家。

二是小麦生产丰收在望。面对历史罕见的秋冬连旱。狠抓抗旱春管,全市上下全力以赴。坚持了小麦良好的生长态势。全市累计浇灌小麦1700多万亩,追施返青肥和拔节肥900多万亩,促进了苗情转化,目前,全市小麦一、二、三类苗分别为75%20%和5%壮苗比例达到95%整体长势好于去年同期,只要中后期田管措施落实到位,无较大自然灾害影响,午季小麦丰收在望。

三是商贸流通繁荣活跃。预计。全市实现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5.88亿元,13月份。增长53.6%增幅居全省第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5亿元、增长16.6%增幅居全省第15位;实现进出口总额4845.8万美元,增长21.4%比上月提高5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13位。

四是投资增幅全省领先。预计。增长40.5%增幅居全省第2位。一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9亿元。

五是招商引资好戏连台。今年。新成立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商贸服务业、新兴产业、金融业招商中心,市修订完善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组建了市招商服务中心和项目推进服务组,实行招商引资周例会制度,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初步统计,13月份,全市新引进各类招商引资项目213个,总投资189亿元,实际利用市外资金97.3亿元,同比增长87.9%其中,利用省外资金52.5亿元,增长73.7%12月份,利用省外资金亿元以上项目实际到位资金12亿元,增长151.5%增幅居全省第3位。杉杉服饰、安踏鞋业等项目顺利推进,金龙集团、亳药堂一期工程开工建设,与雨润集团、江淮汽车集团、修正药业集团、新华发行集团、精华药业集团等知名企业的合作协议已经签署,与中恒集团、恒大集团、华强集团、天津医药集团、红星美凯龙集团等达成合作意向。同时,芜湖工业园也即将启动。值得一提的一批投资10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有的已经开工,有的即将开工。

六是财政金融形势喜人。一季度。增长50.6%收入总量居全省第14位、较上月前进1位,全市完成财政收入17.04亿元。增幅居全省第7位。截至3月末,新增贷款33.08亿元,比年初增长13.52%增幅居全省第1位。今年第一次银企对接会促成银企合作项目343个,签约金额37.8亿元。

充分肯定效果的同时。确保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一是宏观环境变数增多。中央虽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必需认真分析存在问题。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近期连续多次加息,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政策明显收紧。目前,市局部项目后续建设资金缺乏,经初步摸排,今年有贷款需求的重点项目有171个,年度计划投资80.3亿元,年度贷款需求约26亿元,多数贷款尚未得到落实,影响了建设进度。二是与周边相比竞争加剧。目前,全省各市你追我赶,发展势头强劲。一季度,市财政收入总量略高于宿州,但增幅落后于宿州1.8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速比阜阳低11.1个百分点、比宿州低10.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虽然高于阜阳4.6个百分点、高于宿州3.9个百分点,但总量分别比阜阳和宿州少19.6亿元和10.1亿元。三是财政收支压力加大。一季度全市财政收入较快增长,主要是由于今年入库的非即期收入和一次性收入增加较多,若扣除一次性因素,增幅将大幅下降;财政收入增长慢于财政支出增长,远远不能满足支出需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保证性住房建设等都需要增加财政投入,支出的压力更大。四是项目建设亟待提速。市直和南部新区工业区年度计划新开工项目41个,一季度仅开工7个,开工率17%低于去年13个百分点,多数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许可、项目用地等前期工作因种种原因而拖延,一定水平上影响了年度投资计划实施。五是园区扩区进展缓慢。各县区的园区扩区工作进展不平衡,局部基础设施项目仍处于规划设计、工程招标和征地拆迁阶段,新开工道路、管网工程较少。

总之。面临的任务艰巨。第二季度是做好全年工作的黄金期和关键期,当前的经济工作取得的效果可喜。全市上下一定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奋力开创第二季度经济工作的新局面,为完成全年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努力在几项重点工作上实现突破

第二季度经济工作总的考虑是围绕“确保快速发展、力求争先进位”目标。扎实开展招商引资推进年、项目建设推进年、发展环境优化年“三项活动”全面实施资金平安、工程平安、生产平安、干部平安“四项工程”努力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平台打造、资金平安“四项重点”工作上寻求突破,依照年初既定的工作思路。确保第二季度各项经济指标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一)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事。

招商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最直接、最现实、最有效的便当路径。引进人才、资金、项目、市场等生产要素的殊途同归。作为后发地区,优化结构、转变方式、创新机制的肯定选择。必需把招商作为第一要事,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第一。思想解放天地宽,思想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解放机遇多,思想解放发展快。思想解放不是说在嘴上,而是体现在行动上,体现在具体项目上。思想解放必需看长远、算大帐,必需勇于担当、果断决策,必需心底无私、一心为民。一要政策引领。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政策可以调动千军万马,可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今年元月份,市政府对实行了两年的招商引资政策进行了局部调整,土地、税费等方面的优惠尺度进一步放宽,政策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优惠水平略高于周边地区,政策出台以来,发生了较大的吸引力。修正药业、精华药业、紫鑫药业已经落地,中恒、杉杉、恒大、华强、雨润、红星美凯龙等一批知名企业在进行战略性布点。实践证明,只有看长远、算大帐,不时完善政策,打造投资洼地,才干形成“引进一个、带来一批、发展一片”集聚效应。二要招大招强。一流的产业要由一流的企业家来打造。要紧紧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坚持理性招商,要招大引强,瞄准中国500强、行业50强等大企业、大集团,主动上门,攀亲叙友,推进合作。当前,要主动出击,加强与央企、国企、省属大企业和知名民企的对接。今年,省国资委将举办地方政府与省属企业对接活动,第一场对接会争取放在举行。从现在起,市发改委、经委、招商局、国资委等相关部门和各县区政府要积极准备,研究省属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发展特点和方向、投资需求,有针对性地谋划项目,争取对接活动取得实质性的效果。三要招工招新。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是市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必需紧紧围绕“125工业振兴计划”大力实施“产业招商”引进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打造块状经济和集群经济。要突出抓好现代中药产业招商,注重引进高端制药企业、先进装备、先进技术、优秀人才,不时提高中药产业的科技含量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名副其实的中华药都。四要盯住盯紧。对那些有扩张冲动、有转移意向的企业,要想方设法通过各种直接的间接的关系牵线搭桥去认识、去结交。一有意向,就紧贴上去、盯住不放、一抓到底,使之尽快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五要服务到位。市政府已经实行招商引资周例会制度,正在制定《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推进服务组制度》每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都要成立推进服务组,由一名市级领导分包,一个牵头单位负责,有关成员单位配合,牵头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项目推进服务组组长,要做到项目日常服务专人专办、应急服务及时处置。

第二。要做足功课、准备充分,招商方式上要进一步创新。一要带着协议招商。临行之前。认真研究双方的资源禀赋、经营理念和共同愿景、发展意向,及早起草合作协议,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会谈,突破一些实质性问题,争取现场签订框架性合作协议甚至正式合同,从而提高招商时效。二要带着感情招商。诚信是根本,真诚是基点。要真正站在投资者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为投资者着想,帮投资者盈利,助投资者胜利,做到真心、诚心、热心、恒心、耐心,以真情换真意,以诚信树人格,与投资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自己的一片真情实意感动投资者。要以真情搞好外商的接待,做到细致周到氛围热烈,党政联手、口径一致。三要带着资源招商。要善于推介,大力宣传我市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政策优势、交通优势、人文优势、政治生态优势。要充分挖掘人脉资源,广泛利用亲友情、同学情、战友情、老乡情等各种联谊渠道,全方面收集招商信息。今年,交给市招商局一个任务,就是以药商为主,分省成立商会,使籍企业家成为我市招商引资的领头人和中介人。四要带着项目招商。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我市产业结构调整需要,高起点、高水平筛选包装一批产业升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领域的大项目、好项目,把项目前期工作做实做细,提高可操作性,让客商看到项目的特殊优势,增强吸引力,提高签约胜利率。同时,要加强市、县(区)招商局的队伍建设,选拔最优秀的同志空虚到招商局。

第三。产业上就是药业经济为主。三要掌握招投标的主攻目标。无论是项目建设还是土地出让都要有招大引强的理念,招商领域上要进一步拓展。一要把握招商的主攻产业。要围绕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社会事业进行招商。二要把握招商的主攻区域。地区上就是长三角、珠三角的一线乡村。要采取适当方法着重引进国家一流的设计院所、建设企业,参与的建设,提高乡村建设的档次和水平。

二)把项目落地作为第一抓手。

项目是投资的载体。没有投入就没有增量,没有项目就形不成投资。也就谈不上发展。一定要增强项目意识,坚持政府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工程化,把项目能不能落地建成作为检验各地各部门执行能力的主要规范之一。当前,要重点落实以下项目:一是市、县(区)政府在人代会上承诺的项目;二是30项民生工程项目;三是招商引资项目;四是土地整理项目等。

一要强化责任。继续推行重大项目市领导分包责任制。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分包项目的市级领导原则上每周要到分包项目工地现场督查一次或召开一次例会。全力为项目建设排忧解难;各项目建设单位要科学组织,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二要强化管理。要坚持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特别是政府投资项目,切实加强项目管理工作。每一个项目。都要切实把好“三关”工程设计关、建设关、验收关)严格落实“六制”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资金报账制、竣工验收制)着力提高项目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三要强化保障。要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项目的要素保证力度。加快项目相关事项审批,市直有关部门要切实解决资金、用地、供水、供电、供气、物流、运输等方面的问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对项目落地情况,实行分管市长周调度、市长月调度制度,重大问题及时协调。

三)把平台打造作为第一要素。

要着力建设省级开发区、特色产业园区、乡镇工业功能区等三大平台。增加投入,加大园区扩容升级力度。扩大规模,做强产业,使园区迅速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抓好省级开发区建设。五个省级开发区每年要完成扩区3平方公里的任务。第一。

第二。尽快升级为省级开发区。二是加快芜湖工业园建设。总面积10平方公里,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一是市南部新区要加快申报现代中药产业园。起步区3平方公里。要加紧注册成立芜湖工业园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对选址要作适当调整,抓紧编制总体规划,尽快启动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古井产业园建设。市委、市政府初步考虑古井产业园、修正药业、杉杉服装、芜湖工业园四个项目在5月份集中举行开工典礼。四是县要加快雨润(食品工业园建设和江淮安驰产业园建设,争取尽快开工。五是县要加快筛网纱门产业园建设,争取有大项目入驻。六是涡阳县要加快涡北循环经济园建设,加快推进洗煤厂项目,争取尽快有实质性进展。七是市住建委要抓紧编制劳动密集型产业园规划,争取尽快启动建设。

第三。市有30个乡镇工业功能区,大力发展乡镇工业功能区。目前。但功能较弱,必需加快建设与发展。一要抓规划。依照“规模适度、定位合理、一次规划、分步建设、滚动开发、集约发展”原则,从当地产业基础、区位优势、资源条件动身,确定功能区的发展模式。二要抓项目。今年,每个功能区至少要入驻1家规模企业。全力支持谯城区古井镇、县许疃镇工业功能区申报省级开发区。三要抓结合。以中心镇为轴心,与推进农业产业化、城镇化相结合,使工业功能区成为统筹农村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四要抓经营。要树立经营土地的理念,整合乡镇资产,成立建司,打造融资平台,筹集基础建设资金,实现滚动发展。

第四。十二五”期间,提供土地保证。正处在大建设、大发展时期。据估算。从需求方面讲,全市平均每年需要新增建设用地约为2万亩,总量约为10万亩;从供给角度分析,省政府能下达的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约为2000亩,加上城乡建设用地挂钩周转指标每年约为1万亩,五年合计约6万亩,供需缺口达4万亩。这就要求我要开拓思路,寻找新的路径。一要在清理批而未建、闲置土地上突破。全市批而未供、闲置土地至少有2万亩,致使珍贵的土地资源不能得到合理利用,要下决心把这部分土地清出来、用得上。二要在推进建设用地置换挂钩和农村土地整治上突破。要把土地整治工作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突破口和“头号工程”尽快完成7个国家和省级土地整理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切实做好县旧城镇、城关镇和涡阳县牌坊镇3个土地整理项目的开工建设;全面开工建设全市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8个子项目;加大土地复垦整理力度,确保全年完成8000亩的新增耕地任务;做好去年置换项目的复垦验收和今年增减挂钩的组卷工作,今年市本级要达到1万亩,每县区要分别完成5000亩。三要在乡村规划区内集体土地的征收上突破。这方面,县、县发明了整村拆迁的好经验,值得学习借鉴。四要在国有土地的房屋征收拆迁上突破。要进一步组织学习《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领会好文件精神实质,树立依法行政、以人为本的理念。工作要更细致、更民主、更规范,确保乡村建设的健康发展。市直和谯城区要加大老城区改造拆迁力度。五要在用足用活政策、积极争取用地指标上突破。要灵活运用计划、点供、移位、挂钩等手段,全力保证地方经济建设用地,市本级要确保年内收储土地1.8万亩。要通过提高土地的投资强度和容积率,土地出让合同中约定开竣工时间和违约责任等方式,确保批一分地用一分地,进一步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六要在狠刹私搭乱建歪风上突破。私搭乱建严重影响了乡村发展进程,影响了全市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两违”处置,态度要坚决,旗帜要鲜明,方法要稳妥,一定要做到建一处拆一处,不要等到积累多了再搞什么大行动。七要加快保证性安居工程建设。今年省政府下达我市保证性住房任务10800套、棚户区改造6000户,首批农村危房改造2000户,合计18800套(户)省政府要求,3月底上报地块和建设规模计划;今年计划建设的项目,6月底以前开工率要达到60%以上,10月底前要全部开工建设。希望各县区和市住建委务必高度重视,确保按时限要求完成任务。

四)把资金平安作为第一保障。

市政府决定。也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力举措。该文件已经下发,今年将在全市范围内实施资金平安、工程平安、生产平安和干部安全“四项安全工程”这是市政府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的有益尝试。希望抓好落实。此,着重强调一下资金平安问题。一要明确责任。要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在资金管理和使用中的责任,资金使用部门是第一责任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对资金的平安使用负总责。二要严格依照规定使用资金,依照权限和顺序进行审批、拨付,切实加强对预算内资金、专项资金、各项贷款等资金流向全过程的监督和检查,不得随意改变支出项目和资金用途。三是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属于政府推销目录规定的项目,要实行政府推销;财政部门要认真做好财政资金帐户清查工作,加强对帐户和资金的管理,规范预算编制,坚决查处“小金库”强化资金使用绩效考评;审计部门要加强对财政收支情况、市直部门预算执行情况、重大支出项目的审计,对市直重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每两年要全面审计一次,对项目建设、土地收储、土地征迁在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审计;监察部门要加大对财政性资金收支管理工作的监督,对违法违规的单位和个人要从严查处。四要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和评审监督。当前,市正处于大建设、大发展时期,财政投资的项目很多,必需加强审计监督、财政评审。去年,全市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核减工程结算款6515.4万元,核减率为19.4%其中,市本级核减额1004.8万元,平均审减率11.9%比上年下降15.8个百分点。涡阳县对28个政府投资项目进行了竣工决算审计,核减工程价款3404.2万元;谯城区对涡河拆迁还原小区配电装置等4个政府投资项目实施价款结算审计,核减工程价款1353万元。因此,当前一定要严格执行施工单位申报、项目单位审核、财政部门评审、审计部门审计的四步走”工作流程和监督管理机制。建设项目单位要严格控制工程造价,对把关不严造成工程造价不实,经财政审计部门评审审计,审减率超过5%由建设单位书面向市政府说明原因;审减率超过10%由市纪委(监察局)会同相关部门立案调查,若是施工单位的责任,要将其列入黑名单。

三、扎实做好当前的几项工作

一要抓好春季农业生产。要及时掌握小麦苗情。确保单产水平有新提高,切实加强小麦田间管理。确保今年粮食增产2%目标实现。当前是禽流感等动物疾病多发时期,要切实做好春季动物防疫各项工作,加强食品平安监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积极争取中央、省的水利项目和资金支持,尽早实施一批农田水利项目,提前做好防汛抗旱的各项准备。要全力抓好涉农项目建设,加快建设进度,确保按质按量完成建设任务。要及早谋划夏种结构调整,力争玉米种植面积突破300万亩,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2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27万亩。原则上,流转的土地要用来种植药材、蔬菜等高效作物。

二要抓好工业运行调度。要进一步做好服务企业工作。特别是要通过纵比、横比、环比,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要指标的监测。高度关注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订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要积极引导企业上市,加快企业上市融资步伐。要切实做好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的供应保证,确保生产生活平稳有序。

三要抓好乡村管理。要进一步加大乡村文明创建力度。将文明创建效果进一步向镇村延伸,提高公民道德文化素质。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今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全市开展“五佳乡镇”五差乡镇”评选活动。近期,市文明办要牵头准备召开农村清洁工程现场会。市区的文明创建上,要继续落实好以下几项具体工作:一是要继续开展三轮车专项整治活动;二是要规范道路交通秩序;三是要严禁超载车辆穿越市区;四是要启动魏武大道的绿化、美化和网线下地工程;五是要启动小街巷道路修建工程。

四要抓好民生工程。今年我市将实施30项民生工程。希望各级各部门要及早动手,任务已分配到各县区政府和市直15个责任单位。打好主动仗,争取早开工、早建设、早见效。要保证资金落实,市、县两级配套资金要保证在4月中旬全部到位。要规范运作,严格依照政策要求和省民生办的各项规定,认真做好、做实每一个项目。各级各单位要切实依照责任书上的任务分解,进一步细化任务,落实到人,确保序时进度,力争在全省获先进、获表彰。

五着力提高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真正在难点上突破、求效上用心,实现从被动义务到主动作为的转变。要抓住孕情、手术、出生登记这些重点,坚持求实与求效相结合。五要抓好计划生育工作。要认真总结去年考核年度的经验教训。完善社会抚养费征管、育龄群众分类管理、二女户配套措施等相关制度。要加强调度,县区10天一调度,市里半月一调度,确保工作力度不减,坚决打赢计生工作翻身仗。

第4篇:关于对双减政策的看法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熵增原理;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1-0123-04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社团得到迅速发展,社团活动目前已成为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其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与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愿组成的,是按社团章程要求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是经学校社团管理部门同意并予以登记备案的学生组织;高校青年自组织则是指既没有在当地民政部门正式注册登记,也没有在相关机关、团体或企事业单位内部登记备案的由大学生自发组织、自主发展、自我运作的高校学生组织。高校青年自组织与大学生社团在本质上相同,在对之进行指导的原则上相似,在对之进行管理的措施上相近。由于高校青年自组织的成立没有像学生社团那样经过学校的批准,因此学校与两者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不一样的,学校对两者进行管理和干预的法律依据、手段及权限也是不一样的。高校对青年自组织的管理和指导作用不可或缺。那么,指导教师对学生社团发展的意义何在呢?指导教师“何以介入”和“如何介入”学生的社团活动呢?本文试从熵增原理及其哲学意义出发对上述问题做出回答。

一、熵增原理及其对学生社团管理的启示

熵增原理又称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从分析热传导现象、物质扩散现象和功热转换现象三种基本热现象得出的一个定律。在热传导过程中,热总会自然地从高温区向低温区传递,而要使热从低温区向高温区传递(例如冷冻),则必须依赖外界相应的功能予以补偿;在扩散现象中,物质总是从密的地方向稀的地方扩散,而要使其从稀的地方向密的地方集聚,则也必须依赖外力的作用才能实现;在功热转换(例如摩擦生热)的过程中,机械能W(分子有规则地运动)可以完全转化为热能Q(分子无规则运动),而热能则不可能完全转化为机械能。这些现象告诉我们,热现象或热过程是有其方向性的,这种方向性又被称之为热过程的不可逆性。在上述热传递过程中,热传递的方向性或不可逆性的依据是温度,判断功热转换中的方向性的依据是分子运动的规则,判断扩散的方向性的依据是密度。据此,人们会想,这三种现象是否存在一个可以依据的共同的判断标准呢?回答是肯定的,这个共同的依据就是熵。在上述三种现象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系统发生了某种(能量、物质、结构)弥散或者是其能量或结构被均匀化,因而系统的混乱程度增大了[1]。这种状况在孤立系统内实际发生的过程中,总会使整个系统的熵的数值增大,这个规律称之为熵增原理。

熵增原理虽然是一个物理学定律,但由于它所揭示的并不是一种个别事物中的个别法则,所以它就具有认识论的意义。熵增原理告诉我们:学生社团的产生与自演化也是朝着“熵增”的方向发展的。这样,为使学生社团健康地发展,学校对之就不能袖手旁观,就必须对之实行规范化的管理。熵增原理为指导教师如何介入学生社团活动提供了认识上的依据。据此,我们不能将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仅仅理解为是“批准同意”、“登记备案”或“登记注册”等。由于熵增原理的适用范围是某个孤立系统,而学生社团并不能被看作是一个孤立系统。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将熵增原理运用于对学生社团的管理是否不适宜呢?答案是否定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及以这个定律为理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等新兴科学,都从不同角度证明了物质系统运动转化的无序化倾向……一个非平衡的开放系统能否保持有序结构,关键在于吸入的负熵流能否保持在一定的域值内,负熵流小于或大于一定的域值都会导致系统由有序变为无序”[2]。指导教师通过主动介入和积极引导,打破学生社团自动趋于其熵值最大的平衡态的状况,会使学生社团保持开放性,并帮助社团吸纳负熵流,屏蔽正熵增……如此,学生社团才能保持有序状态。这(自组织理论)再次为指导教师介入学生社团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它同时指明:系统引入的负熵流要保持在一定的域值内,超出了范围便会使系统由有序变为无序,这要求指导教师对学生社团活动的介入要“介入有度”。

二、学生社团中的“熵增”现象

上文已从熵增原理及其哲学意义出发,揭示了大学生社团演化的趋势,即组织松懈、行为散漫、活动容易偏离方向等。在此,笔者将进一步剖析学生社团中的“熵增”现象。

1.组织松懈

大学生社团具有青年自组织常有的趣缘性、开放性和灵活性等特征,这是一种典型的“熵增”现象。归纳起来,大学生社团组织组织松懈的主要原因有:1)成员流动性大。大学生社团是在大学生各自兴趣爱好趋近的基础上自愿结合而组成的,所以当某些人的志趣转移或激情淡化或学习紧张时,他们就会退出社团。这是学生社团成员流动性大的根本原因。大学生入社和退社一般均不须履行较为严格的手续,常以“打招呼”的方式进行。这是成员流动性大的制度性的缺陷。如后表所示,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兴趣爱好型学生社团占到学生社团数的52.6%,这与浙江理工大学高永良对浙江省6所本科院校青年自组织调查的结果(兴趣爱好型学生社团占42.8%,居社团数的首位)具有一致性[3]。如果大学生中的多数人都“跟着感觉走”,那么入社退社都很随意就是极平常的事了。调查表明,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社团成员中约有60%的人极少参加所在社团的社团活动,或者会陆陆续续地退出所在社团。此外,“一人双社”或“一人多社”的现象也是影响社团组织稳定的不可小觑的原因。2)成员成长不够。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的第二课堂,高校学生中的每个成员都希望通过参加社团活动能使自己在某个方面得到锻炼。但是,当他们发现没有锻炼的机会时,社团对他们就失去了吸引力。此类状况在高职院校尤为突出。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成员有两个先天不足之处:一是学生在校时间短,社团人员换班频繁;二是学生素质稍逊,适应与成长期相对要长。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采用的是“2.5+0.5”的学年制,即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2.5年,在校外顶岗实习时间为0.5年。根据调查,在高职院校,每年秋社团在完成其纳新工作后,三年级的社团成员一般都会集体退出社团,所以高职生的参与社团活动的时间一般都不会超过2年。还有一种情况,即如果某社团的活动仅仅是依靠某个优秀负责人个人的努力来维系的,那么一旦这个人离开了社团,而新的负责人尚未成长起来,那么这个社团就会面临“倒闭”的危险。3)组织权威不强。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系统内要有核心层来对组织进行管理,如此才能维持其有序状态。对学生社团来说,虽然社长的个人素质和人格力量相对较强,但他与其他成员间的“能级差”并不足以使其能“跃迁”至其层级的顶端。与教师相比,社长也不具备“统帅”的能力。这样,社长和社团组织就离不开指导教师的权威和指导的作用。在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的38个学生社团中,有指导教师的只有8个,这也是学生社团组织松懈的一个重要原因。

2.行为散慢

组织松懈意味着学生社团的凝聚力不强,意味着社团没有明确的活动目标,缺少动力,也缺乏活动的经验。偶有活动也是事前准备不充分,活动过程中成员积极性不高,事后也缺少总结。如此,久而久之,社团活动就比较随意,甚至流于形式,这即是一种熵值最大状态。社团的影响力一是来自于它的活动对参与者主体的吸引力,二是来自于它的活动内容对参与者主体的教益程度。如此,社团活动若没有特色,没有个性,流于形式,其生命力就不会强,这样的社团最终会被参与者主体抛弃。

3.经费不足

经费不足与“熵增”现象是以间接的方式相联系的。学生社团活动需要有组织保障,也需要有经费支持,目前经费缺少是困扰社团发展的难题之一。缺少经费,社团活动自然难以开展,“熵增”现象随即出现。大学生社团的活动经费,其主要来源目前有3个:一是学校的拨付,二是会员所缴的会费,三是社会组织的赞助。由于社团众多,所以学校就难以满足其经费的需求。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学生社团活动一般只局限于在校内进行,社会影响力不强,所以也很难获得社会组织的赞助和支持。部分社团会采用AA制的方式来筹集经费,但如此又会带来一种无序状况的出现。例如,某器乐社团在向其每位新入社者征收了200元的器材代购费和会员费后,却很少开展活动,在成员中的影响很不好,其经费使用情况更成了成员诟病的重点。

4.活动容易偏离正确的方向

主要表现为:个别社团热衷于拉赞助,使社团在向经济团体演化;个别社团社会化倾向严重,与校外组织联系过多,不安全因素因而也增多;个别社团被演变为“老乡会”,其活动带有“帮会”色彩;极个别社团成员违反学校规定,在晚自习期间私自进入新生班级,借“纳新”之名行拉帮结派或与异往之实;极少数社团活动过分趋于娱乐性;等等。这些均与学生社团的宗旨不符,均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入社情况统计表(测算表)

(比例单位:%)

三、建立学生社团“熵减”机制

学生社团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针对学生社团活动中出现的“熵增”现象,指导教师应帮助学生社团构建起一种“熵减”机制,从而增强社团的内聚力,抑止或消除其可能出现的离散力。

1.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思想引领

社会思想越是多样化,就越需要唱响主旋律。学生参加社团是基于自己成长与进步的需要,但加入社团并不能使自己的认识自动地得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是净化学生心灵和提升学生境界的系统工程,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学生社团活动中去,需要指导教师主动地介入其中。指导教师主要应把握两点。1)应引导学生社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学校团委和有关部门要在党委的领导下把握学生社团建设和发展的方向,不使违背宪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观点和言论通过学生社团或社团活动来散布和传播,要使学生社团在对大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指导教师要通过观察把那些入社动机有偏差的成员及时地甄别出来,然后有针对性地予以教育。要引导学生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要使之能用正确的思想来参与社团活动。2)应在学生社团中培育开放意识。在挑选社团负责人时,指导教师要杜绝“内定”的做法,可采取竞争的方式来确定人选。指导教师还可鼓励成员以外的优秀学生去参与竞争。这样做是有其有益之处的。这正如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一位学生社团的社长所说的:“作为武术社长,你必须兼备武术、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文案处理能力。不然,如果再按以前的老套路走下去根本行不通。”这里,他所说的“老套路”就是指“社长必须从特定系部的成员中产生”的不成文的规定。

2.加强社团的组织建设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再优秀的社团骨干也是会退出社团或毕业离校的。这样,如果组织内新陈代谢不畅,社团的生命力就不能旺盛。在调查中,许多社团的社长不无忧虑地说,摆在他们面前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如何能将社团一届一届地传下去。指导教师的岗位是稳定的、工作是连续的,且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威信,所以指导教师就应对社团组织的稳定发挥作用。这也就是说,当指导教师能站在社团代言人的角度来发挥作用时,社团的旗帜就不会倒,社团组织就能存在。或者说,倘若学生社团职能是学校某些部门或某教研室职能的延伸,并且这些社团的指导教师也是由学校的这些部门或科室的教职员工来担任的,那么这类学生社团就会得到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社团组织就会较稳固。指导教师在以下三个特殊时期对社团组织的建设应发挥关键作用:一是社团组织在即将成立时,指导教师应扮“主角”,应发挥肇始的作用;二是在社团组织尚处于始建不久时,指导教师应充当“领导角色”,以发挥帮扶的作用;三是当社团骨干离校时,指导教师应担任“家长”角色,以发挥感情纽带作用。从这个角度讲,指导教师存在的意义在于:维持社团组织的稳定,接续社团的生命存在,擎举社团的旗帜。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记者团”服务于我校的校报编辑部,播音爱好者协会服务于学校的校园广播站,礼仪队服务于学校的共青团团委,它们的指导教师均由上述相应部门的教师担任,所以这些社团组织就相对稳定,活动也开展得好,均被学校评为校园“十佳社团”。

3.加强对社团活动的指导

指导教师只有亲自参加学生社团的活动,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才能对之给予有效指导。指导教师的指导要把握好三个环节。1)要亲历纳新活动。指导教师要精心组织纳新活动,即既要展示社团的形象,增强社团对学生的吸引力,又要物色好新的苗子,壮大社团组织的队伍。要掌控好社团活动的文化走向,坚持活动的先进性。2)要躬身指导社团的活动。纳新工作结束后,指导教师一要给新成员安排适当的工作,让他们尽快地进入角色;二要组织开展以老带新活动,把社团优秀传统和好的活动方式等延续下来;三要通过若干次的活动以使新成员能尽快成长。3)组织答谢活动。当老成员集体告别社团时,指导教师对他们的工作要进行总结,要肯定他们的成绩,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笔者曾指导我们学校学生中的“记者团”。指导该“记者团”时,我每年为“记者团”中的大三成员组织一次告别会,告别会上赠送给要离开“记者团”的成员一些小纪念品,新老成员间也互相留下寄语。如此,离校后的“记者团”骨干成员总很乐意通过QQ群或微博与在校的成员交流信息,这对“记者团”、对在校与离校的“记者团”成员来说,都是很有益处的。

4.学校应给学生社团以应有的支持

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是对以班级年级为主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补充。”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助、发展个性、共同提高的平台,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盐城纺织职业技术院学生中有占学生总数的26.7%~33%的学生加入了各种学生社团。随着学生社团的增多,学校对学生社团的重视与支持的程度也理应有所提高。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学生社团的边缘化地位依然没有改变,主要表现为:1)社团的硬件条件有限。通常情况下,班级活动可在固定的教室里进行,而社团活动则大多要借用场地错时进行。这样,社团居无定所,缺少设施,开展活动往往比较困难。2)社团成员发展空间狭小。在学校,奖助学金的评定、资助款的发放等均在传统的组织体系中进行,这无可厚非,但有些事务也完全在学校—系部—班级组织体系中处理就值得商榷。另外,即使社团成员有了成绩,也往往是以优秀班干部、优秀学生会干部或优秀学生的身份获得的。由于成长渠道不畅,所以部分社团成员在成长为班级或学生会的骨干时,就只能从社团中全身而退。3)指导教师队伍尚须扩大。目前,一是指导教师的数量偏少,二是指导教师的工作得不到学校的认可,因而影响他们的积极性。为此,建议学校应做出制度安排:一是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社团活动的指导,应选派有专长和责任心强的教师来指导学生的社团活动,并创造条件,设法提高社团活动指导教师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二是应加强社团骨干队伍的建设,应要把社团负责人和社团骨干纳入到学生干部体系中来,并在推优评奖和综合测评等方面充分考虑他们的工作及其业绩。三是适当加大对学生社团活动的投入。可考虑有选择地给学生社团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应支持学生社团通过吸纳社会赞助或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来募集社团活动的经费,并对这类举措予以必要的监督。应在活动场地、活动条件等方面给学生社团活动以适当的支持。有条件的学校还可考虑建设学生社团活动中心。

5.指导教师的介入要适度

对学生社团的管理要遵从“双重管理”的法律规定,即登记管理机关赋予其正式性,业务主管部门制约其独立性。这样,学生社团和青年自组织之间就要保持一种适度的张力。如果对学生社团的干预过多,就会抑制甚至窒息其作为青年自组织的趣缘性、独立性和灵活性;如果对学生社团的管理缺位,就会使其失去同青年自组织相比较的比较优势——正式性、组织性和纪律性。所以,指导教师就要以保持这种张力基本不变为原则,即对学生社团的介入应以不影响其“自主发展、自我运作”的特性为限,对学生社团的放手程度则以不抛弃“双重管理”的基本底线为限。具体说,可概括为“合理引导,拒绝粗暴,进有分寸,退有原则”。

下面试举两例,对之作进一步的探讨。例一:2010年12月,我校学生社团“记者团”新任团长策划并组织了一次小型联谊会。若从娱乐角度评判,此项活动办得还比较成功;但若看其主题,则该项活动并不十分贴合“记者团”的性质和活动宗旨。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指导教师,笔者并没有让他们停止活动,而是欣然参加了他们的活动,并肯定了他们活动中的可取之处。事后,笔者与“记者团”的团长交换了意见,谈出了自己的看法。2011年6月,在笔者的指导下,该“记者团”举办了一次“十佳”共青团员集体采访活动。在这次活动中,“记者”们现场采访,交流精彩,突出了主题,还“秀”出了各自的风采。事后,学院新闻网和院报对该项活动均作了专题报道,“记者团”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例二:2011年下半年,“记者团”成员商定以AA制的方式筹集资金做“记者团”活动的经费。这种做法虽然不违规,但为了让成员能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笔者还是及时地垫付了资金,将学生的“份子钱”退给了学生,同时向社团管理部门争取经费予以补偿。此种做法不仅解决了“记者团”所需资金问题,还进一步规范了“记者团”资金使用和管理的办法。如今,该“记者团”已经形成了一种一方面设法争取经费支持以顺利开展活动,另一方面也尽量勤俭办事并自觉接受监督的好习惯。

基于熵增原理的对大学生社团的引导策略图

参考文献:

[1]钱时惕. 世界的复杂性与熵理论——兼评《新自然观》一书中 的“熵理论与自然观”[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2).

第5篇:关于对双减政策的看法范文

关键词:一均七声;同均三宫;乐调;韵调;犯调;韵体;套类;套型;南北曲合流

“南、北九宫”是曲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传统“曲唱”艺术发展史上的产物,先后分别形成、定型于元明时期。如果往前追溯可以看出它与唐代燕乐二十八调体制有一定渊源,而往后审视则可以看到它为清代中期实现南、北曲两大系统的归并(即《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的编纂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事物的发展并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流变注定要受到来自内部和外部条件因素的制约,并非仅以一种互为表里的面孔呈现在历史面前。“南、北九宫”就属于这种非常典型的例证,但也因此引来了不少的麻烦,大概从明代起有关这方面的争议就没间断过,尤其对“南、北九宫”的定性问题,直到今天仍为曲学界、音乐界学者们所困惑。音乐乎?曲体乎?抑或文化意义上的民族情结乎?可谓看法各异、论点杂呈。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几种观点:一是认为“南、北九宫”并不具有乐学性质上的宫调涵义,完全是人为因素虚设出来的玩意,有“弄假成真”之嫌。二是认为“南、北九宫”是经纬曲谱结构的枢纽,尤其在曲牌联套的结构原则中居于统摄地位,同时又标志着某类“声情”的特征。三是认为“北九宫”并非华夏正声,只“不过为胡人传谱”而已;然“南九宫”却恰恰与之相反,完全是“尊夏攘夷”文化思潮下的戏曲品牌;等等。此中既有涉及“乐学”和“曲学”本体范畴的辨析,也有属于文化意义层面的讨论。笔者以为这些观点都有其一定的道理,然亦有不免偏执一隅之嫌。

一、宋代教坊的“十七调”现象意味着什么?

从元、明时期南、北曲曲谱(体)构成的角度来说,“南、北九宫”已经成为了这个系统的指代,即便直接将南、北曲系统称之为“南、北九宫”,想必也不会有太大的争议。但从传统的“乐学”的角度看,无论是九个宫调名的来源还是调名构成体系,却并不是南、北曲自身的产物,然而它们又确确实实的在统摄着南、北曲系统。中国传统音乐流变之纷乱、复杂由此可见一斑矣。因此,讨论“南、北九宫”不能不从其源头——唐代燕乐二十八调体制开始梳理,不能不讲宋代教坊十七调由来及对后世词、曲音乐的影响。

唐代燕乐二十八调(也称“俗乐二十八调”)与唐雅乐八十四调从性质上来讲并不属于同一个体制,主要区别有三点:一是燕乐调为管乐器上的七均(宫)四调系统,雅乐调则为钟磬、弦索类乐器上的十二均(宫)七调系统;二是燕乐调为清乐音阶(即“下徵音阶”)和俗乐音阶(即“清商音阶”)并用之宫调体制,雅乐调则为雅乐音阶(也称“正声音阶”)构成的宫调体制;三是燕乐调调名虽然比较混杂(官方颁布的调名实为本国与外来乐调名的结合体,既有传统的律吕调名,也有西域传入的调名等),但实际使用的却是“俗乐字谱”(即工尺谱的早期形式),雅乐调则采用“律吕字谱”或“宫商字谱”,相延着自古以来的传统。上述这三方面的区分从乐律学角度来说是具有根本性的,决不能被混淆为同一个事物。比如中国传统乐、律学讲究周而复始意义上的“旋宫”,在“雅乐调”来说就是十二宫还原系统,但对“燕乐调”而言却是不适用的,因为“燕乐调”是管上七宫还原系统。所以唐代元稹诗云:“琵琶宫调八十一,旋宫三调弹不出”,贺怀智也说:“琵琶八十四调,内黄钟、太簇、林钟宫声,弦中弹不出,须管色定弦”[注:沈括《梦溪笔谈》卷六“乐律二”,四库笔记小说丛书外十一种,199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可谓是最贴切的注解。道理很简单,“燕乐调”是管上七宫还原,琵琶是十二律乐器,加入进“燕乐”演奏,左旋或右旋的过程中不依管色定弦是回不来的。为什么要在这里强调这个问题,因为“燕乐调”到了宋代就出了大问题!最直接的原由就是宋代统治阶层推行“燕、雅合一”政策,混淆了雅乐八十四调和燕乐二十八调在乐学性质上的区分,其引发的恶果就是导致“燕乐调”失落为十八宫调。

首先退出二十八调的就是七角调(大食角、高大食角、双角、小食角、歇指角、商角、越角),为什么是七个角调?宋代统治阶层出于政治上需要一味复古,其实就是不承认“燕乐”有这么二个音阶,只认一个音阶即“雅乐音阶”的死理,并以宋仁宗(赵祯)名义颁布《景祐乐髓新经》强制推行,从而将燕乐二十八调纳入雅乐音阶八十四调体系,完全改变了燕乐调自身的乐调体制性质。然而燕乐调的七个角调实质是俗乐音阶(清商音阶)的七个宫调(不可理解为是指七个“角调式”)性质,其以“角”命名涵义在于区别于清乐音阶的七个宫调(燕乐调中的“七羽”跟随“七宫”命名,“七商”跟随“七角”命名,可谓是泾渭分明、不相混淆的事情),一旦被纳入进雅乐八十四调体制之后,其乐调性质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七个角调成为了雅乐音阶的七个角调式,原本位居二十八调中“闰角”音位的调名也被移动,一律调整到了“正角”位(通俗的讲就是将俗乐音阶“角调”的调名音位取消,挪动变换到了雅乐音阶角调式的音位),这意味着什么?俗乐音阶的退出啊!关于这个变化,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详细的反映,如:“道调宫、小石调、正平调皆用九声:高五、高凡、高工、尺、上、高一、高四、六、合(雅乐音阶七声,二声为高八度清声),小石角加‘勾’字”。就是指“小石角”通过加“勾”字后,脱离了原本在燕乐调“道调宫”(仲吕均)的闰角位置,跑到了雅乐音阶“正宫”一均的正角位上来了,所加“勾”字当为“变徵”一声,其余六个角调莫不如此。再下来就是三个“高调”(高宫、高般涉调、高大食调)的消失,前面说了燕乐调是管乐器七均(宫)系统,把它纳入钟磬、弦索类乐器十二均(宫)系统,这三个高调用不上,管乐器上演奏不出你宫廷这个“燕雅乐”调来啊!(详细情况请参看下面“图表一”)为了能区分于唐“燕乐调”,本文将雅乐音阶燕乐调称之为宋“燕雅乐”调。

于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就出现了:一方面是宋朝廷颁布的《景祐乐髓新经》中燕乐二十八个调名齐全,而另一方面宋教坊中实际运用的却只有十八个调名。换一种表述方式,也只有这十八个乐调可以用“借均”(即同用七音声)的方法来解决“燕雅乐”的演奏问题,其余十个调并非乐工们不可以演奏,而是已无可以运用它们的地方。这完全是两种不同性质乐调体制被混淆后导致的结果。同用七音声“借均”的办法,又进而造成了乐调煞声(住字)的混乱,故而沈括说:“虽如此,然诸调杀声,亦不能尽归本律……又有寄杀、侧杀、递杀、顺杀。凡此之类,皆后世声律渎乱,各务新奇,律法流散。然就其间亦自有伦理,善工皆能言之”。[注:沈括《梦溪补笔谈》卷一“乐律”,四库笔记小说丛书外十一种,199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宋代统治阶层一厢情愿改造燕乐的做法,其结果也只能是事与愿违,即便是最高统治者也无法左右。根据《宋史乐志》记载,宋太宗赵炅为教坊所亲制的大小曲及因旧曲创新声者三百九十首(实为手下乐官及各藩邸所制),分属“燕雅乐”二十八调,表面上看似承唐燕乐为一脉,但从教坊实际演奏情况看“太宗所制曲,乾兴(1022年)以来通用之,凡新奏十七调,四十大曲”[注:脱脱《宋史乐志》第九十五“乐十七”,中华书局,1977

年版。]。这段话细读起来颇具讽刺意味,即尽管宋代统治者亲自参与了对燕乐调的改造,但真正在教坊乐工中行的通的也还是十七调,至于为何不称十八调,《宋史乐志》中也有更为清晰的叙述:

“所奏凡十八调、四十大曲:一曰正宫调,其曲三,曰《梁州》、《瀛府》、《齐天乐》;二曰中吕宫,其曲二,曰《万年欢》、《剑器》;三曰道调宫,其曲三,曰《梁州》、《薄媚》、《大圣乐》;四曰南吕宫,其曲二,曰《瀛府》、《薄媚》;五曰仙吕宫,其曲三,曰《梁州》、《保金枝》、《延寿乐》;六曰黄钟宫,其曲三,《梁州》、《中和乐》、《剑器》……十六曰黄钟羽,其曲一,曰《千春乐》;十七曰般涉调,其曲二,曰《长寿仙》、《满宫春》;十八曰正平调,无大曲,小曲无定数。不用者有十调……”[注:同上。]

此中的四十大曲皆为唐代燕乐遗存,由于“正平调”中无大曲,所以教坊乐工仅以有大曲的十七宫调实称。虽然宋太宗也曾按十八宫调制作过十八首大曲(属于“燕雅乐”性质),但教坊不以此为准仍以旧曲十七调称,其中的缘由不言自明。

概括的说,面对着两种不同乐调体制矛盾对置的局面,教坊乐工们只能采用变通办法,利用十八调可以“借均”的特点,来满足御制“燕雅乐”曲目演奏的需要,同时也使得十八调内的燕乐旧曲被保留了下来。这种奇特现象一直维持到了宋徽宗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新定“大晟乐”出,“五月,帝御崇政殿,亲按宴乐,召侍从以上待立。诏曰:‘大晟之乐’已荐之郊庙,而未施于宴飨。比照有司,以‘大晟乐’播之教坊,试于殿庭,五声既具……嘉与天下共之,可以所进乐颁之天下,其旧乐悉禁”、“开封府用所颁乐器,明示依式造粥,教坊、钧容直及中外不得违。今辄高下其声,或别为他声,或移改增损乐器,旧来哇之声,……悉行禁止,违者与听者坐罪”[注:脱脱《宋史乐志》第八十二“乐四”,中华书局,1977年出版。]。

唐代“燕乐二十八调”失落为宋代教坊“十七调”,意味着“燕乐调”体制(清乐音阶与俗乐音阶并用)的瓦解,意味着俗乐音阶从此在宫廷音乐中的退出,意味着雅乐音阶进入宋宫廷燕乐行列后,“燕、雅合一”时代的到来。[注:有关“燕乐调”的具体辨析,请见笔者“《唐宋燕乐二十八调音阶辨异》——兼论民间工尺调名的传统乐学涵义”一文。原文刊载于《中国音乐学》,2004年第4期。]必须指出,宋代“燕雅乐”推行后所产生的影响,不仅给传统燕乐调理论造成了很大混乱,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的待解的迷团,直到今天依然还是学术领域探讨的话题。

二、为何元曲只存有“十二宫调”?

南宋时期文人的词乐调名基本来自对北宋教坊十七调(实为十八调)的承袭,其乐学性质也基本不出“燕雅乐”体制范围,依然是将“十七调”纳入雅乐音阶八十四调构架之中。所谓“十二律吕各有五音,演而为宫、为调,律吕之名,总八十四,分月律而属之。今雅、俗只行七宫十二调,而‘角’不预焉”[注:蔡桢《词源疏证》卷上“五音宫调配属图”,中国书店,1985年版。](只是七宫中多出了一个“高宫”),实质等于宣告了宋代统治阶层改造燕乐调的失败,这在《词源》里可以看的非常清楚,南宋张炎尽管已不知“燕乐调”本义,但他所记载的这句话却反映了当时的真实情况,即无论是雅乐或俗乐都已不可能用全二十八调。南宋词人姜夔留下17首有“旁谱”的歌曲(除《醉吟商胡渭州》、《霓裳中序第一》)、《玉梅令》三首为填词外,余14首皆为“自度曲”),其乐调性质虽然是以雅乐音阶为主,但每首前所标乐调名若与俗字谱对照(为“固定调”概念),至少证明当时文人填词曲子或自度曲,在“乐调”和“词牌”的对应关系上还没发生很大的混乱。然而这个局面到了金、元时期却被彻底改变了。笔者以为造成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北宋晚期(政和三年)宫廷音乐的一次重大改制——新定“大晟之乐”推出,由于律吕定制黄钟高度的改变,导致众多乐器形制变化而造成了新的混乱,至南宋时期基本也只是勉强维持和延续着这种残败局面而已;二是金入主中原后,原北宋宫廷音乐大批流失,不少乐工流入民间,况且金代统治阶层本身并没制定出一套完备的音律体制,故又加剧了这种混乱程度。如此一来原北宋宫廷乐调两种不同的流传情形出现了,一种是流入北方中原地区后在民间运用的一脉,一种是延续至南宋宫廷及上层社会中运用的一脉,后世所谓南、北宫调的分野当从此为起始也。

金“诸宫调”、元曲“十二宫调”基本属于在民间流传的一脉,虽然其乐调调名俱存,但“调义”性质已发生了改变,关于这一点学界不少学者已有认识,且论述也颇为精详,大多都认为其“乐调”本义丧失,“调义”则在“用韵”(如一“套数”为一“宫调”,一调一韵,一韵到底等)或“声情”(即元燕南芝菴《唱论》中列出的十七种声情)等等,此不一一赘述。但却少有人会问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也缺乏从更深层面来理解这种“调义”转移背后“乐”与“词”的内在逻辑关联。要想说清楚这个问题,须先从传统“宫调”的概念谈起(为了便于性质上的区分:笔者将唐宋时期的燕乐调名称为“乐调名”;而将流入金元时期的“诸宫调”、“十二宫调”调名称之为“韵调名”)。

“宫调”一词为中国传统乐学理论所独有,其概念包涵“宫”与“调”二个方面。“宫”为音阶的首音,也称“调首”,具有着确定调高的性质(确认一首曲子的调高首先看宫音在音律上的位置)。如果“宫音”在十二音律位置上出现了移动,这就叫着“旋宫”。而“调”的涵义比较宽泛,广义的概念包括“音阶”、“调式”、“调高”,而狭义的概念是指“调式”。一个音阶可以有不同的调式表现(如宫、商、角、徵、羽调式),相互之间转换而形成的调式交替,称为“转调”,故中国古代有“旋宫转调”之说。但由于有不同音阶之区分,所以在旋宫、转调这两个层次上面还有一个“均”(yun)的概念,无论“旋宫”或“转调”都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鉴别,即是在同“均”声系统之内还是异“均”声系统之间进行。“均”声,按照中国古代乐律学的正统观念,就是运用“三分损益生律法”通过先损后益秩序首先得到的一个七声形态,也就是“雅乐音阶”(又称“正声音阶”),所谓“一均七声”的说法即源于此。但是,中国古代音乐中还存在另外两种音阶形式,即“清乐音阶”和“俗乐音阶”,在正统观念看来,这两种七声音阶形式只能算作附属于雅乐音阶的变化形式,于是便形成了非常独特的“一均三宫”的现象(三种音阶“宫”音在一“均”七声中的位置是不同的)。“均”、“宫”、“调”三个层次既有区分又有关联,共同成为中国传统音乐“宫调”理论的重要支撑。一般来讲,只要是在“一均七声”之内的旋宫转调,皆不属于“犯调”性质,只有出此范围之外方被视之为“犯调”(以往我们在音乐分析上,把这种区分理解为“同宫系统”或“不同宫系统”)。宋代沈括讲“外则为‘犯’”(见《梦溪笔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中国传统乐学宫调理论中所说的“犯调”实质指的就是“犯均”(fan yun),这是绝不能含糊的关键处。也正是在“均调”(即“一均七声”之调)这个层面上,传统宫调概念在金、元时期被民间诸宫调、文人散曲、杂剧剧曲给“通用”了,成为“韵调”(即“一韵词句”之体)概念,使“调名”指义转移才成为了一种可能。当然,这种特殊现象也给后世学者们带来了诸多的困惑,以致对“南、北九宫”问题的研究几乎成为了一门玄学。然而这个责任是不能由民间艺人和纯粹的文人们来承担的,前面已经说了,造成这种局面的结果完全是由统治阶层的决策失误所致。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传统燕乐调已不能在音乐实践中被付诸实施,又没有其它更合适的调名体制成为替代标志时,由该乐调体制而传承下来的大量词、曲音乐,必然是要找出能维持住自己身份的办法,于是“燕乐调”调名指义之转移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当然,不是所有的音乐都可以这样做,唯唐宋以来的词、曲音乐具备这种资格和条件。

唐曲子词、宋律词也好、金诸宫调、元曲(小令、套曲)也罢,必由“乐”和“词”的结合方成事物,二者皆以互为对象化的形式而存在,共同构成燕乐调调名体制下一个个具体的曲牌音乐体,从而体现出事物对应逻辑关系的同一性,这完全是由中国传统词、曲音乐自身的构成特点所决定的。因此,离开“乐”单纯的来谈“词”,或离开“词”单纯的来谈“乐”,这对于研究“乐调”或“曲体”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在传统词曲音乐中,乐调之“均声”概念与词牌、曲牌之“韵体”概念,无不存在着这种相对应的同一性关联,所谓“调寄【点绛唇】、调寄【菩萨蛮】之类皆可作为其有力的例证。譬如“犯调”一词,在“乐调”即指不同“均声”间的相犯(“黄钟均”犯“中吕均”是也);在“词句”则指不同“韵体”间相犯,或者叫着“犯它词句法”(“三犯渡江云”、“玲珑四犯”、“八犯玉交枝”皆是),至南、北曲中而称“集曲”无非是想把它也归为一类曲体罢了。而“转调”则与“犯调”有别,可以“犯”,也可以不犯:凡超出“一均七声”之体(“一韵词句”之体)的转调皆属“犯”,凡不出“一均七声”之体(一韵词句之体)的转调则为“不犯”。故广义的转调概念可包括“犯”与“不犯”两种,而狭义的转调概念仅仅是指后一种情况(即“体”并未改变,而“体”内用“韵”发生了变化)。如律词中【满庭芳】本体当为九十五字,上下片各十句、四平韵,而【转调满庭芳】的字、句数(体)完全相同,但上、下片却押的是四仄韵。再如【木兰花】为五十五字,上片五句三仄韵,下片四句三仄韵,而【转调木兰花】五十九字,上片七句四仄韵,下片六句四仄韵,字、句数(体)明显发生了变化,故而就具有了“犯”的性质。因此,词曲音乐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其乐学意义之“均声”,当涵括曲学层面之“韵体”,反之亦然。所以,清代徐大椿说:“牌调之别,全在字句及限韵。某调当几句,某句当几字,及当韵不当韵,调之分别,全在乎此。唱者遵此不失,自然事理明晓,神情毕出,宫调井然”[注:《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七),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乐府传声》“句韵必清”条)。

随着元代杂剧与文人散曲的兴盛,新型“曲唱”艺术韵文体结构的出现和需要,宫调名作用主要体现在曲套结构的统一性原则方面,即以用“韵”来统摄不同曲牌之间的组合关系,在曲牌组套结构中起着枢纽作用。此时的调名之功能已非局限在单个的词体,而是扩展到了诸多曲牌组合的“套体”,具有更加重要的稳定性作用。正如明徐子室辑、钮少雅所言:“大凡题之为宫为调,小令不足为凭也,必得套数乃确。”(见《南曲九宫正始》“臆论”)如果说燕乐调名在唐代大曲曲套(为器乐、歌唱、舞蹈音乐等不同体裁之间的联缀)中具有统一、稳定“调性”的作用,那么在元曲曲套(为众多同、异名曲牌等不同牌体之间的联缀)中则具有统一、稳定不同“套类”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每套调名必以固定的首曲曲牌用调为准,首曲用韵即决定全套用韵;2、每套内首曲曲牌和第一曲组曲牌(类似带过曲的联缀)是固定、有序的,其他曲组相对宽松些;3、每套内必用尾声段落(形式多样)以别它体功能,凸显在全篇中的收结作用及首尾呼应关系。每个“套类”中有若干种“套型”(即组合选用的曲牌不同),但在运用的数量上又有主、次之别,“主套型”运用最多、也最具代表性。在元杂剧剧曲套中运用“主套型”几乎是唯一的选择,而散曲套中“主、次套型”的区分似乎还并不明显,不象剧曲套那样已经上升到了定型的阶段。但定型并不意味着定式,[JP2]“主套型”越是被固定性地运用,其寻求自身变化的样式也就越为丰富(主要是第二、第三曲组曲牌选用、次序及尾声形式上变化)。因此,剧曲套和散曲套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完全是事物性质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体现。元散曲“十二宫调”即意味着其有十二个“套类”;元剧曲“九个宫调”即意味着其有九个“套类”;换一句话来说,元散曲、

说明:①上表中“金元诸宫调”一栏填入的调名为十八个。现存金、元诸宫调的三部作品《刘知远诸宫调》、《西厢记诸宫调》、《天宝遗事诸宫调》中,所出现的宫调名虽然有二十个,但经笔者仔细查对后可确认的应当为十八个(其中“高平调”、“南吕调”为同调异名;“黄钟调”当为“黄钟宫”的误写,所用曲牌名相同)。若与张炎《词源》中七宫十二调相比较,只是没有了“高宫”和“正平调,但却增添了“商角”一调,其它则基本完全一致。其中象“羽调”和“高平调”调名的运用,明显是受《词源》调名体系的影响。

剧曲“套类”的构成,已经和“宫调”(韵调)对其韵体的统摄、规范作用不可分离,它们之间所呈现出的已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为表里的关系(参见后“套型变化样式数字统计”示列)。

元散曲“十二宫调”和元剧曲“九宫调”形成,从此成为南、北曲宫调体制必遵循的规范,后世制曲谱虽种类繁多,然无有出此范围者。“南曲九宫”实际上是承袭“北曲九宫”(即元杂剧“九宫调”),明代蒋孝的《旧编南九宫谱》(所收包括南散曲、戏文剧曲)可谓是最有力证据。所谓的“南曲十三调”不过是元代以前的词调遗存,并非元代以来南、北宫调体制本身的产物。故而明代沈璟在新编《增订查补南九宫十三调曲谱》中将“十三调”一概并入“九宫调”类别中(其调名虽还被保留,但已无分类之实)。现将唐宋、金、元明时期,“燕乐调”调名流变情况用一览表形式示上(“图表二”)。

上表中元周德清《中原音韵》所列十二宫调与《全元散曲》(隋树森先生辑)中的宫调数、调名完全相符,若与《元曲选》(明臧晋叔编)及《元曲选外编》(隋树森编)作比较,可以看出元杂剧剧曲套数只是运用了其中的九个宫调,比散曲少了三个宫调(即般涉调、小石调、商角调)。据此,可以认定周德清所说宫调“今之所传者一十有二”是可信的,反映了当时散曲和杂剧中宫调运用的真实情况。至于般涉调、小石调、商角调为什么没被吸纳进入于剧曲运用,有一个数据大概能说明点问题,孙玄龄先生《元散曲音乐》一书附有“现存元曲所用套曲形式一览表”,笔者将其中所列元散曲、剧曲各宫调中的套类的“套型变化样式”以数字方式示下(请注意:不是套曲数量的概念):

上列图示中可以看出:散曲运用的宫调数目要多于剧曲三个(即商角、般涉调、小石调);散曲前九调中“主、次套型”变化样式要多于后三调(如果取均值计算的话,前九调每调中套型变化样式约为27.4种,后三调每调中约为7.7种);剧曲中之套型变化样式要远多于散曲(如果取均值计算,剧曲九宫调每调中套型变化样式约为73.6种)。从金元诸宫调(十八宫调)到元曲十二宫调及九宫调,可出看出这样一个衍变的轨迹:“套类”的成熟、定型使得“宫调”数量趋于减,而其“主套型”变化样式数量则趋于增。有意思的是散曲和剧曲情况正好成反比。虽然剧曲的“套类”来自于散曲的“套类”,但在完善“主套型”上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显得更为丰富、多样,更能适合、满足于杂剧音乐表现的需要。如果说元曲散曲套的出现为剧曲套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那么,剧曲套则把元曲的曲套形式的建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转贴于

三、明代“九宫调”的南、北之分意义何在?

由元入明代以后,随着南方诸多民间声腔的的兴起,以“传奇”为代表的新一代戏文样式登上历史舞台,逐渐取代了杂剧的戏坛地位。大约在明代前、中期,“九宫调”南、北之分开始浮出水面,元杂剧一脉(包括北散曲)的“九宫调”被划定为“北曲九宫”,南宋戏文一脉(包括南散曲)的被划定为“南曲九宫”。现在所见最早按九宫调分类的南曲曲谱,当为明嘉靖年间毗陵蒋孝的《旧编南九宫谱》(根据陈、白二氏《旧编南九宫谱》、《十三调南曲音节谱》2种目录编),而徐子室辑、钮少雅订《汇纂元谱南曲九宫正始》,虽称“俱集大历、至正间诸名人所著传奇套数”,但毕竟为清顺治年间的抄本,在时间上要晚于蒋孝旧编谱,故不以此为准。蒋孝旧编谱中所附《十三调南曲音节谱》谱目,多少能反映出一些南曲小令早期的宫调面目,其调名也与元曲十二宫调有些差异别,前面已经说了,应当属于金灭北宋后,燕乐调名在南宋上层社会被延续流传下来的一脉。钱南扬根据《十三调南曲音节谱》谱目中分为慢词、近词,直用宋词称谓的情况,所作“《十三调谱》自应出南宋人无疑”[注:钱南扬《论明清南曲谱的流派》,《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第8卷第2期,1964年6月版。]的推断,显然是有道理的。蒋氏旧编谱中《南九宫谱》的宫调名与元剧曲九宫调名完全一致,然编入的曲谱却非九个“套类”形式,只是将散摘的戏文、散曲之曲分别归入九宫调内,实类文人乐府雅调范式,虽有“北曲九宫”之名,却无有其“套类”之实。倒是在《十三调南曲音节谱》谱目后附录了一个“尾声格调”,共列出十一种尾煞名,并交代取自南曲十一个曲套的尾文,分别注明为十二个宫调“套类”之尾体式(其宫调名称与“十三调”系统一致)。 《十三调南曲音节谱》“尾声格调”:

1、[ZK(#]情未断煞(仙吕、羽调同此尾),“衷肠闷损”尾文是也。

2、三句儿煞(黄钟尾),“春容渐老”尾文是也。

3、尚轻圆煞(正宫、大石同尾),“祝融南渡”尾文是也。

4、尚绕梁煞(商调尾),“那日忽覩多情”尾文是也。

5、尚如缕煞(中吕有二样,此系低一格尾),“料峭东风”尾文是也。

6、喜无穷煞(中吕高一格尾),“子规声里”尾文是也。

7、尚按节拍煞(道宫尾),“九十春光新篁池阁”尾文是也。

8、不绝令煞(南吕尾),“明月双溪”尾文是也。

9、有余情煞(越调尾),“炎光谢了”尾文是也。

10、收好因煞(小石尾),“花应黄鹂”尾文是也。11、有结果煞(双调尾),“箫声唤起”尾文是也。

后注:又有本音就煞谓之随煞;又有双煞;又有借音煞;又有和煞。

其实,这十一个尾煞就是南曲套尾声的定格形式,明张彝宣对此曾有评说:“尾声定格,本是三句、二十一字、十二拍,不分宫调,皆是如此。金董解元《西厢记》及元人北剧皆然,其由来之久可知。后世遂有[三句儿煞]、[凝行云煞]、[收好因煞]等等名字,实皆由正格变来,原不足辨……实则俱可通用”。[注:张彝宣《寒山堂新定九宫十三摄南曲谱》“凡例”,中国艺术研究院藏残存五卷清抄本。]近代学者吴梅在《曲学通论》“十知尾格”中,将这十一种尾煞以点板谱方式一一补出,皆与前人所言吻合。早在南宋时期,[三句儿]煞这种尾声形式就已在唱赚中出现,陈元靓《事林广记》中就载有“遏云社”黄钟宫《愿成双》一套谱子(为宋代俗字谱),其尾声[三句儿]煞,“遏云要诀”云:“总十二拍。第一句四拍、第二句五拍、第三句三拍煞,此一定不逾踰之法。”尽管南、北曲套尾都受到过[三句儿煞]影响,但南曲套似乎更加强调恪守此定格。至沈璟新编《南曲全谱》(又名《增订查补南九宫十三调曲谱》)出,则又在蒋氏曲谱的基础上作了更为详细的论述,分别在各宫调曲谱末后专设“尾声总论”,对南曲联套体制、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实质就是从尾声定格专用的角度,交代了各宫调“套类”联缀方式。现存元散曲中能看到的南曲“套类”也只有五种,分别归属仙吕宫、黄钟宫、正宫、双调、南吕宫,若要从“套类”的角度来看“南九宫”,其形成确实是要晚于“北九宫”。笔者曾依据《全明散曲》[注: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作过一个统计,明代散曲中的南曲“套类”已达到了十一种(南、北合套形式不计算在其中),分别归属于仙吕宫、商调、黄钟宫、正宫、越调、大石调、中吕宫、双调、南吕宫、羽调、小石调名下(仙吕入双调、商黄调不计),只是羽调、小石调中的套数、套型极少,主要还是集中在了前九宫调范围,而且各套类中的主、次套型区分也不明显,多种套型并存运用的情况甚至比北散套还要宽泛,结构方式与北曲不完全相同。再就元、明戏文曲谱情况来看,“套类”形成也要迟于南散曲,主要因戏文自身体制上的特点所致,在曲牌组合形式规范化进程中(如套体入韵、南北曲合、渐增尾声等)受南曲散套影响较大,似以“多种曲调联缀体”和“定格或换头联章体”二类固定格式最为常见[注:俞为民《曲体研究》第四章“南戏曲调组合形式考述”,中华书局,2005年版。]。

然而,“南九宫”最重要的意义并不单纯在“套类”体式(此为“北九宫”的最大特色),而在于对金、元以来“曲唱”格律规范性最为系统的涵括,在于对“曲唱”艺术的成熟经验从理论层面予以归纳、总结。其制谱上在体制辨别、宫调经纬、四声平仄、正衬分明、板眼点定等诸多方面的成就,可说在曲学领域达到了历史的高峰。笔者曾在《元明时期的弦索官腔和新乐弦索》及《从“务头”到“唱调”》二文中[注:分别参阅谢建平在《戏曲艺术》2004年第4期和《艺术百家》2006年第5期上面分别刊登的两篇文章的相关内容。],就“曲律”形成发展的二个阶段性特征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认为弦索官腔和昆曲(官腔)是历史上二个不同阶段的曲唱形式。前者主要流行于元代及明代前、中期的上层社会,是遵《中原音韵》为南、北通行语音的曲唱形式,其本质特征体现为“以曲律词”,标志着唐宋以来民间曲子由“以乐传辞”向“以曲律词”阶段性特征转化的确立与完成,是“曲律”形成的重要阶段,为之后昆曲(官腔)的诞生奠定了必要的条件与基础。而后者主要流行于明代中、后期及清前、中期,其本质特征体现为“以词度曲”(以“水磨腔”创制为标志),是“曲律“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最终为集南、北曲唱之大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二者都为准确认识曲唱艺术的发展过程及规律,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南、北九宫”(弦索官腔和昆曲)区分最重要的意义也即体现于此。“九宫调”有南、北之别、先后之序,其本质区分并不在于地域上因素,而在于对事物发展不同阶段性质的把握。以沈璟新编《南曲全谱》为代表的“南九宫”曲谱出现,预示着南、北曲制谱在曲律层面归并一流时代的到来,继沈璟之后的《南词新谱》(沈自晋编)、《南曲九宫正始》(徐于室、钮少雅编)、《九宫谱定》(查继佐等人编)、《南词定律》(吕士雄等人编)、《北词谱》(徐于室编)、《北词广正谱》(李玉等人编)、《曲谱大成》(佚名编)、《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周祥钰等人编)等等一大批曲谱的先后问世,无不印证了这条清晰的历史发展轨迹。

近年来在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从‘南九宫’到《南词新谱》、又到‘南曲五声、北曲七声’,可以说是明初以来,在南曲理论上逐渐达到一个‘全方位’的总结。这是明初‘尊夏攘夷’文化思潮下的戏曲音乐品牌。‘原生态’在一种民族倾向性的文化艺术观念影响下,结合着昆山腔的提高完善,一洗旧态、脱颖而出,成为华夏民族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但‘南九宫’和‘南曲五声’,这些原本并不符合音乐实际的理论性概念也随之产生,并且时刻对后世昆曲的传承产生着具有审美意义的影响”。“政治、文化上需要恢复汉文化,南曲作为汉族代表性的戏曲文化,它迫切需要建立起来理论规范,使之与北曲相媲美。于是,一个并不符合南曲实际音乐,和北曲一样是九个宫调的‘南九宫’就这样产生了……从民族文化意义上说,《南词全谱》的问世,使南曲有了扬眉吐气之日”[注:郑祖襄《南九宫之疑》,《中国音乐学》,2007年第2期。]。且不论这种观点是否具有狭隘民族文化主义倾向,不过要追溯源头的话,大概与明代的一些文人是有关联了。现今所有对“南九宫”持怀疑态度的人,多少是受了徐渭《南词叙录》的影响:

“今南九宫不知出于何人,意亦国初教坊人所为,最为无稽可笑……‘永嘉杂剧’兴,则又即村坊小曲而为之,本无宫调,亦罕节奏,徒取其畸农、市女顺口可歌而已,谚所谓‘随心令’者……乌有所谓‘九宫’?……今之北曲,盖辽、金北鄙杀伐之音,壮伟狠戾,武夫马上之歌,流入中原,遂为民间之日用。……然其间(北)九宫、二十一调,犹唐、宋之遗音也,特其止于‘三声’,而‘四声’亡灭耳。至南曲,又出北曲下一等,彼以宫调限之,吾不知其何取也。……必欲宫调,则取宋之《绝妙好词》,逐一按出宫商,乃是高见。彼既而不能,盍亦姑妄安于浅近。大家胡说可也,悉必南九宫为?”

其实,徐渭用意非常明白,不过是借“九宫”说事罢了,真正的矛头指向在“北曲”——金、元之曲也!以徐渭的词曲修养不可能不知道民间土腔和“官腔”的层次之分,不可能不知道宫调与曲体格律之关联,否则也不会说出“必欲宫调,则取宋之《绝妙好词》……乃是高见”这样的话来。在这一点上他和祝允明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祝氏曾严厉批评过南方兴起的诸多民间土腔),连他自己也承认“南之不如北有宫调,固也”。既如此为何还要这么说?目的在于否定外来民族统治中原的这一段历史,当然也包括文化,以致连《中原音韵》的作者也骂了进去,“北虽合律,而止于‘三声’,非复中原先代之正,周德清区区详订,不过为胡人传谱,乃曰《中原音韵》,夏虫、井蛙之见耳!……北曲岂诚唐、宋名家之遗?不过出于边鄙裔夷之伪造耳。夷、狄之音可唱,中国村坊之音独不可唱?”其民族情感的表露和立场可以理解。但文化毕竟不等同于政治,不能作这样简单化的否定。笔者也想就二件具体的事情谈谈自己看法:一是元周德清的“宫调源流”说,一是元燕南芝菴的“宫调声情”说。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