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力行业特征范文

电力行业特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力行业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力行业特征

第1篇:电力行业特征范文

关键词:企业行政;行政管理;功能;特点;要求

    Abstract: Enterprise's administration system, may say that is enterprise's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t is take general manager as the highest leadership, by the administration vice-total labor division with individual responsibility, organizes by the special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to implement, the operation, its antenna penetrates into enterprise's each department and a Branch office's aspects complete system, the network.

    key word: Enterprise administration; Administration; Function; Characteristic; Request

    前言

    一个较大企业的行政管理体系,其本身往往就是一个具体而微的小企业。行政工作在其广度、深度、重要性及敏感性等方面都不同于企业各方面?quot;业务"。行政工作涉及到企业内部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里里外外的沟通和协调。行政管理的广度,涉及到一个企业的全部运作过程;行政管理的深度,又涉及到许多局外人难以想象的细微末节;行政管理的重要,是因为它是领导和各部门、众员工之间的桥梁

    行政管理体系担负着企业的管理工作;企业中除行政管理之外的工作,都是某个方面的"业务"。行政管理体系推动和保证着企业的技术(设计)、生产(施工)、资金(财务)、经营(销售)、发展(开发)几大块业务的顺利、有效进行和相互之间的协调。

    企业的行政管理如此重要,然而却几乎没有人去研究它;这是现今企业普遍感到最头痛的是行政管理,而改进它又不知如何下手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仅就其中的二、三问题作一探讨,期望引起讨论。

    一、企业行政管理的功能及其要求

    行政管理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企业行政人员每天都面临着大量的、琐碎的、不起眼的事务。但是,这些事务只不过是行政管理这棵大树上的枝枝叶叶而已。概括起来说,行政管理在企业中主要有管理、协调、服务三大功能;其中管理是主干,协调是核心,服务是根本。究而言之,行政管理的实质就是服务。

第2篇:电力行业特征范文

关键词:新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三次产业;城市化

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识码:A

经济结构变革的核心是农业产值份额下降、非农产业产值份额提高(产值结构转换)和农业劳动力份额下降、非农产业劳动力份额提高(就业结构转换)这两个过程。一般说来,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份额从农业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滞后于产值份额的转移,或者说就业结构的转换滞后于产值结构的转换。其原因主要由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劳动力供给丰富;二是发展中国家的非农产业(特别是工业)技术进步速度比农业快,资本集约程度高于农业,从而劳动生产率较高,影响了劳动力的吸收。由于这两点原因,发展中国家就业结构转换不如发达国家类似发展过程来得成功。

在新疆经济结构变革过程中,农业劳动力份额的下降严重滞后于农业产值份额的下降,即就业结构的转换严重滞后于产值结构的转换,这也就是新疆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非典型性特征,新疆农业劳动力份额下降滞后于农业产值份额下降的特征,并不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造成的;相反,这一特征正是相对于既定的发展阶段才存在的。进一步的考察会看到,这一特征是由于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所采取的经济发展战略造成的一系列经济结构非典型性特征的后果。

一、非典型性特征之一:轻重工业比例失衡,吸纳劳动力能力难度加大

霍夫曼比率是指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生产资料工业净产值之比。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将全部产业分为消费资料产业、资本资料产业与其他产业三种类型,他认为凡是某类产业的产品有75%以上是消费资料的归消费资料产业,75%以上是资本资料的归资本产业,不能归入上述两类的就归入其他产业。霍夫曼比率适用于衡量一定时期的工业化水平和工业化阶段的划分。霍夫曼比率越小,重工业化程度越高,工业化水平也越高,它表明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加工程度的产业份额比例将增长。

“霍夫曼比率”中运用的工业分类标准,使用的消费品工业和资本品工业的划分与我国理论研究和实践中所使用的轻重工业的划分方法比较接近。因此,本文将此法修正为运用轻重工业产值之比,来近似判断新疆工业化水平所处阶段。新疆工业的这一指标从1949年的25.53下降到2001年的0.34,可以判定新疆的工业化发展水平越来越高,而且目前已经处于霍夫曼所认为的第四阶段,即最高阶段。显然这是不符合实际的。新疆虽然重工业所占比重较大,但并未真正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

由于历史原因以及现实条件的影响,新疆工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重工业偏重,轻工业偏轻,轻工业、重工业发展不协调。世界多数传统工业化模式在工业结构转换中始终或是曾经以轻工业为中心向以重工业为中心发展,而新疆工业发展则与之不同,新疆从工业化初期开始重工业就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建国后重工业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1949年新疆的轻工业、重工业之比为95.9∶4.1;1978年轻工业、重工业之比达到41.6∶58.4,重工业的年均增长速度为24.2%,超出轻工业(10%)一倍以上;改革开放以来,轻工业、重工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2002年轻工业、重工业之比为26.4∶73.6。根据霍夫曼理论,当一国的重工业与轻工业产值之比(霍夫曼系数)大于1时,说明该国进入了重化工业时代。我国目前的这一比例大概为1.5左右,世界发达国家的霍夫曼系数一般在2.5和3之间。新疆的霍夫曼系数达到2.8。新疆的霍夫曼系数高并不意味着新疆的工业化程度就高,而恰恰是轻重工业发展失衡的表现,由于没有经历轻工业充分发展的阶段,现在新疆的轻工产品自给率很低,大多数日用品依赖从内地调入。这种轻重工业发展失衡导致工业与农业之间缺乏整体联系,工业既不能为农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市场和技术支持,又不能有效地吸收农业中的剩余劳动力。轻重工业比例不协调已成为制约新疆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因素。

第二,轻工业、重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新疆的重工业中采掘、原料工业所占比重较大,占87.3%,加工工业所占比重较低,只占12.7%;而轻工业的91%以农产品为原料,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不到10%,因此新疆的轻工业仍处于以初级加工为主的初级发展阶段。受计划经济体制下分工格局的影响,新疆的工业主体建立在资源初级开发基础上,能源、原材料产品比重大,加工深度不够,产品加工层次低、附加价值低,资源优势尚未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目前,新疆产量比重较大的工业产品主要是采掘与工业原料,如原煤、原油、天然气、纱、钢材、水泥、化肥等。这表明在生产这些产品方面新疆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而加工品制造能力则不足,如新疆没有家用电器的生产,汽车产量不到4,000辆,仅占全国汽车总产量的0.12%。面对加入WTO的新形势,新疆的资源优势正趋于弱化,新疆工业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

第三,工业中国有经济所占比重较高。新疆的工业建设主要依靠国家投资,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转变,2002年全国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数量比重仅为22.65%,其产值比重为40.78%,同期新疆国有经济比重却居高不下,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数量比重为63.93%,其产值比重为83.19%,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以上。国有经济比重高、解困难度大制约着新疆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总之,工业化发展滞后,加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度。2004年新疆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0.2∶45.9∶33.9,工业产值构成中石油化工、能源、有色金属等占较大份额,但并不能以此就断定新疆工业化已进入重化工业阶段;相反,这是新疆工业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的表现。事实上,由于新疆的重工业是在轻工业并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情况下发展的,属于资源开发为主导的偏重工业产业结构,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相对不足,无法拉动和刺激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和流动。同时,重化工业的技术扩散空间狭窄,很难为乡镇企业发展提供生产空间和支持条件,而且新疆的石油石化多属中央企业,精深加工部分大都建在区外,与当地经济的关联度低,对地方国民经济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也是有限的。属于地方工业的大多数行业,特别是吸纳劳动力较多的制造业在新疆工业产值构成中所占的比例偏小,一般规模小,产业链条短,市场需求弹性空间小,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

二、非典型性特征之二:第三次产业十分不发达,产业内部结构不协调

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的研究表明,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后,劳动力继而向第三产业转移。劳动力的这一转移顺序,为发达国家早期的发展历史所证明。因为在这些国家,工业中技术起初是劳动密集程度很高的,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工业中吸收劳动力的能力逐渐降低,劳动力开始流向第三产业。而在发展中国家,工业在一开始就接受了资本密集程度较高的技术,吸收劳动力的潜力受到限制。因此,第三产业在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中的作用大大加强。可以看到,绕过第二产业而直接把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三产业中就业,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转移的一个特点,这一特征在中国尤其是在新疆表现得尤为突出。

新疆第三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是:

1、新疆第三产业比重与差距。从新疆近10年经济发展中三次产业间产出结构(产值)和投入结构(劳动力)的变化情况看,1990年三次产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分别为24.1%、43.8%、32.1%,三次产业的劳动力比重分别是61.27%、17.39%、21.34%,到2001年,三次产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已调整为14.1%、51.8%、35.6%,劳动力比重分别是54.77%、13.75%、31.43%,符合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是,近年来经济运行中遇到的有效需求不足的难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比重目前均在70%左右,一些发展中国家,其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也在40%以上,而2001年,新疆不到40%。相比之下,新疆第三产业发展存在两个明显不足:一是起点低;二是速度相对缓慢。

2、新疆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与差距。与世界大部分国家相比,新疆与全国一样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偏低,但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第三产业结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应阶段的水平相比,交通业、商业并不落后,真正落后的是教育、科技、信息、金融等新兴行业,发达国家新兴行业一直较大幅度上升。虽然,新疆新兴行业如房地产、金融、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业、文教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由1990年的17.2%提高到2001年的21.6%。但与发达国家走过的相应阶段相比,与我们要达到的目标相比,还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发展水平低,体现出典型的“流通类”特征。传统商贸流通一业独大,占到三产全部增加值的50%左右,新兴第三产业金融、保险、综合技术、科研、信息咨询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比例普遍在10%左右。服务业的行业类别众多,能广泛提供简单劳动、复杂劳动的就业机会,既可以为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又可以为社会稳定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新疆服务业总体发展落后,处于第三产业欠发达状态。新疆第三产业在总量上与全国其他发达地区差距很大,在结构上与全国相比,表现为更低的层次和更不合理的结构。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信息咨询业等新兴行业,在市场经济中既是经济运行的基础,又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相对不足。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上看,发达国家主要以信息咨询、科技服务、金融保险等新兴行业为主,而新疆仍以传统的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为主,2002年这两个行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42.93%,属于新兴行业的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增加值合计仅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2.13%,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10.17个百分点。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力促进新疆第三产业的发展面临总量和结构的双重挑战。

第二,第三产业内部仍呈现国有经济为主体的格局。第三产业中,国有经济主要分布在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等行业,因而国有经济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最大、集体经济相对较弱,个体经济广泛地活跃在商业、饮食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尚未形成规模经济,仍处于低层次、低水平、低收入、低产出的科技含量低的初级资金积累阶段。

第三,第三产业发展与一二产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为工业企业服务的科技开发、产品设计、营销服技服务长期发展不足,使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的工业低水平徘徊,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产品的增长和农业的增值。

第四,第三产业中的科技含量低。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业占的比重最低,有悖于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原则。2001年新疆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0.37%,比全国平均水平0.71%低0.34个百分点。

第五,新兴产业发展迟缓。与先进城市相比,新疆第三产业除规模小、比重低、整体水平不高外,更主要的差距体现在旅游、信息、房地产、金融、保险等新兴产业所占份额太小。目前,旅游业占全球GDP的份额已超过10%,2001年新疆旅游业占GDP的比重为5.2%,全省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1.29%,低于全国水平0.6个百分点;北京金融保险业占GDP的比重1997年达到13.6%,而新疆2001年才达到3.29%。

第六,从就业方面看,第三产业传统部门主要是商货、社会服务业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讯业吸纳了绝大部分劳动力,而金融、房地产、科技等行业的从业人员增加有限。

城镇化与工业化水平低是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2004年全国的城镇化率平均为41.8%,而新疆的城镇化率只有35.2%,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6.6个百分点。若按照美国经济学家霍利斯・钱纳里的城市化“标准结构”,人均GDP在1,000美元时的城市化水平应为63.4%。2004年新疆人均GDP接近1,360美元(2004年新疆人均GDP为11,199元,按汇率8.6计算得来),城镇化水平相差甚远。2004年全国工业化水平为45.9%,新疆工业化水平为33.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这样的城镇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致使第三产业难以快速发展,其产值及就业发展滞后。

今后,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就业比重将明显上升,成为吸纳农村人力资源的主要领域。由于第三产业具有劳动密集、易于进入的特征,又符合时展的趋势,所以大力发展新疆第三产业是促进新疆经济发展,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今后第三产业的调整方向是:在继续加强交通运输、批发零售、餐饮等传统产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旅游、社区服务、现代物流业和金融保险业等新兴行业。

三、非典型性特征之三:城市化水平较低,吸纳剩余劳动力能力有限

经济发展的重要结果之一就是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随着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生和发展,必然会形成区位,并在空间上集聚。非农产业区位的发展和空间集聚就是城市产生的原因。但城市化滞后是中国非典型化的工业化发展的一个严重缺陷,它使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许多问题。

首先,城市化滞后使二元经济矛盾不断拉大。改革以前,中国重工业超前发展和城乡隔绝制度下的城市化进程,造就了十分悬殊的二元经济结构。1985年以来,由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缓慢,使二元经济矛盾又进一步拉大。特别是近几年,由于大量劳动力滞留在比重不断下降的农业上,导致农民收入不断下降,农民与非农民的收入差距迅速扩大。这表明城乡二元经济矛盾不断拉大。

其次,城市化滞后带来的第二个问题是农业劳动力就地分散转移,既不稳定也不经济。我国农民一直存在从农业部门向比较利益较高的非农业部门转移的强烈冲动,然而由于城乡隔绝体制的限制,基本上是离土不离乡,实行就地转移,半径不大。农民既不将非农产业看作自己的长期生存保障,脆弱的非农业也不给农民提供稳定的工作机会;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化发展滞后,农村工业被迫就地发展,形成了十分分散的格局,致使“聚集效应”十分低下。致使乡镇工业长期徘徊在小型化、分散化的低层次上,难以进入现代化工业层次。到后来,这一问题是造成乡镇企业发展势头减缓,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第三,城市化滞后带来的第三个问题是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第三产业要依托于人口、工业相对密集的区域,才能发挥其服务功能的规模效益。由于城市化滞后使人口和工业分布过度分散,严重抑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反过来又大大延缓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过程,从而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都大大偏离反映世界工业化发展一般规律的标准结构,由此把中国的大多数人口排斥在现代工业文明之外。

新疆的城市化进程也不例外,新疆的城市化水平低同样也阻碍了新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1、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吸纳农村人口的能力有限。尽管新疆城镇的形成和发展历史悠久,但由于城市大多是政治行政中心,经济功能较弱,而且规模小,布局分散。由于工业化发展滞后,新疆城市化水平一直较低。2004年新疆共有城市22个,镇229个,城镇人口690.11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5.15%。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城市化水平年均1.3%的速度增长,大大低于工业化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农业产值占GDP份额已下降到20.2%,但农业就业比例仍然高达54.2%,农业就业和产值存在着较大的偏差,原因之一就是城市化水平低,城市结构体系不合理,缺少大中城市,特别是在广阔的南疆,城市数量少,间距长,对小城镇特别是广大农村的集聚和带动效应有限。

2、城市发展不平衡,城镇人口分布不协调。新疆人口的分布南、北疆各约占47%,东疆约占6%。但从城镇人口的分布看,南疆城镇人口占24.97%,城镇化18.13%,北疆占68.92%,城镇化51.66%,东疆占6.11%,城镇化35%。城镇人口比重增加,农村人口比重减少,这是工业化过程的必然趋势。目前,北疆城镇分布较为密集,大小中心城市已经基本形成(如乌鲁木齐、石河子、奎屯、克拉玛依、伊宁等)。然而,在广大南疆地区,除库尔勒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具有工业交通中心的地位外,目前还缺乏实力较强的、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

(作者单位: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斌等.新疆区域工业发展水平与结构初步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4.1.

第3篇:电力行业特征范文

关键词:内部审计;特征;电力企业管理

电力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内部审计制度的作用就是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有效控制和防范;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完成电力企业的战略目标,从而对各个部门和岗位工作人员进行约束,加强联系,在共同努力下,实现目标。电力企业制度环境和管理监督系统对于内部审计有着直接的影响。健康的制度环境,完善的管理监督系统,是内部审计作用得以有效发挥的重要基础。

一、内部审计的特征

2008年,财政部与审计署、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制定并印发了《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基本规范》,2010 年,又下发了《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配套指引》,大部分电力企业已经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开始实施,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已经摸索出了内部审计的一些门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内部审计制度,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内部审计已经成为引导电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作用也被不断挖掘出来。

内部审计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多元性、经常性、内在性和联系性等特征,以下对这四个特征分别进行描述:多元性。也就是说,在对电力企业进行控制时,无论是控制内容还是控制形式都呈现多元性的特点,这种控制并不是对某个部门或某项业务进行单方面的控制,而是对涉及到电力企业全部部门和业务进行内部审计,控制范围要更为全面;经常性。经常性的特点主要是根据内部审计的时间说明的,内部审计并不是针对某段时期内电力企业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控制和分析,内部审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内部审计始终贯穿电力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全过程的,是不间断的内部审计系统。内在性。所谓内在,我们也可以用潜藏来代替,从字面意思上,我们就不难看出,内部审计并不是大张旗鼓的进行,而是潜藏在电力企业管理过程中,与电力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结合在一起,在关键的时候予以指导。联系性。 对于内部审计,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对其进行划分,但是对内部审计的研究发现,即使各部门或业务在内部审计方面的内容和形式不尽相同,但并不意味着每个内部审计都是单独存在的,相反,每个内部审计工作之间都有着必然的联系,将这种联系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电力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内部审计在电力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内部审计是控制机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一,结构控制系统。该系统是电力企业在长期的发展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产物的,该系统的主要是在“二权分离”的作用下产生的,该系统充分体现了委托的关系,对各个对象的奖励、惩罚、披露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实现了内部审计的作用,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维护。其二,管理控制系统。电力企业各个部门都不开管理控制系统,因此各个部门的管理控制系统也各不相同,这主要是由于每个部门的任务、职责不同造成。

(二)内部审计机制是去电力企业资产安全的重要保障。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不仅能够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为电力企业的资产安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流动资产管理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为流动资产的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从目前来看,我们大部分电力企业在会计控制制度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电力企业的流动资产时时处于危险之中,而健全的内部审计机制能够有效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其二,除了为流动资产提供了安全保障之外,对于固定资产和长期资产同样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保护作用。内部审计可以有效的对电力企业目前的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对资产进行合理调整和配置。保证资产信息的准确性,节约了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三)内部审计机制降低了电力企业的经营风险。内部审计机制的建立,拓宽了管理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在制定决策时,可以更加全面的考虑,帮助电力企业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有效降低电力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而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好实现电力企业的经营目标。管理者获取的信息主要有财务会计信息和经营管理信息两种形式,电力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获取的信息,这样制定出来的计划就能符合电力企业的发展需求。同时,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机制的建立,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电力企业在外部市场的竞争强度,规避了不少来自于外部环境的各种风险因素,加之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所采取的管理方针,从防范风险的角度来说,也是在不断地降低电力企业管理风险指数。

结语:总的来说,内部审计在电力企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仅关系到电力企业的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对于整个行业风气也是一种引领,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真正实现有效的电力企业内控,为电力企业管理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4篇:电力行业特征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 电力行业 应用

大数据在一些公共管理以及互联网、电信等行业有了迅速的推广,并且在当前我国的市场中的需求量较大,电力大数据是大数据的理念以及技术方法在这一行业的实践。

1 大数据技术的基本特点分析

在网络时代,全球的互联网巨头对大数据时代的数据重要意义有着重要的关注,关于大数据其自身具有着几个重要的特点,首先就是在数据体方面比较大庞大,从TB级跃升到PB级;在价值密度方面不高,通过对视频这一内容进行分析就能够发现,在连续不间断的监控过程当中而真正在数据上发挥作用的也就只有一两秒的时间;还有就是在数据的类型方面较多,这其中对图片以及视频和地理位置等都在其范围之类;最后就是实时性以及处理速度快的特点,符合与传统的数据挖掘相异的一秒定律。在这几个特点方面将其归纳为四个v,也就是Value,Volume,Velocity,Variety[1]。

2 大数据和电力行业的关系分析

电力行业是我国的基础性能源设施,和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联系,同时也是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在当前的信息化技术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电力信息对电力企业的决策运营等方面的作用愈来愈大,电力信息化已经成了对传统运维的突破已经产生新的增值服务的重要力量,在管理的模式上也有了新的发展,而这一系列的变化将会在数据中心的上发挥作用,对数据中心也会赋予更多的职能,例如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等。在电力行业的数据最为主要的还是在运营管理中的数据以及生产方面的数据,其涵盖的范围比较的广泛,所以电力行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要能够对数据背后的一些价值得到充分的认识,在数据的治理以及数据的挖掘等方面要进一步的加强,从而尽快的实现大数据的战略发展,为电力行业中的各个环节的建设提供技术上的指导和较为科学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3 大数据技术在电力行业中对电网的影响及具体应用

3.1 大数据分析对电网的影响

发电领域:电力大数据可协助电网调度预测用电负荷、合理安排发电计划、优化电网运行方式、更多的促进对间歇式可再生能源的消纳。

输电领域:合理安排电力设备检修并对电网运行设备电能损耗进行分析,最大程度降低电网网损。

用电领域:对电力用户的用电特性进行分析,结合电力营销策略,错峰用电、引导全社会节能减排观念,推动中国电力工业由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发展方式向低耗能、低排放、高效率的绿色发展方式转变。

3.2 大数据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具体应用

大数据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是在当前的一种商业的模式,大数据技术已经和云计算共同构建了新的经济生态系统,并对电力行业的影响愈来愈大。电力行业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下首先要能够在数据规则方面进行建立,电力大数据的应用是和宏观的经济以及社会保障等信息进行融合的,这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电力行业跨单位、跨专业的数据融合,这在管理的水平上以及经济效益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基础上,能够借助电力生产MIS系统和地理信息GIS系统中的数据和环境采集数据相结合,对各个地域的电力生产的水平进行详细的分析考量,在大数据的数据挖掘技术作用下给决策人员提供电站建设布局的相关决策数据,从而进行科学的调配。然后在建立分布式的数据中心,对厂级监控SIS系统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对电力行业中的相关设备运行状况和维护的方式等在数据中心作用下进行分析整合。在生产系统数据互通方面加以建立,通过不同的生产系统来对传统的发电企业以及清洁能源发电企业都将给数据层面的决策性的预测,同时在基础数据的积累下对电厂以及相关设备的周围环境的变化以及不同时期的煤炭储备量和消耗之间的关系进行掌握。

在大数据技术中的分析处理技术和挖掘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是最为常用的,首先就是对故障的诊断以及安全评估,在这一技术下对电力设备进行动态的监视,同时PI以及DCS系统实时数据在数据挖掘技术下能够发现异常数据分布情况,根据这一情况的变化来进行分析并有效的协助检修人员对问题进行解决。在数据挖掘技术的决策和控制基础上能够发挥出定性的分析能力,在庞大的数据资料当中对某一特定的故障特征进行提取,这就能够有效的对电力设备的故障找出真确的决策依据,从而利于问题的解决。在大数据技术应用中对电力设备的状态检修的作用比较大,主要是在历史运行数据以及缺陷的信息的数据挖掘,这样就能够得到在缺陷下的参数值以及特征值,从而来检测电力设备的运行状况的正常与否。

同时在大数据的可视化技术也在电力行业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在庞大的电网数据当中,可视化方法是解决大规模数据分析的有效方法,在电网产生的数据当中涵盖高精度以及高分辨率数据以及多变量数据,通过对大数据技术中的可视化技术进行应用能够将数据绘制成高分辨率的图片,还能够提供交互工具,在人的视觉系统下能够实时的改变数据处理以及算法参数,从而达到对数据进行观测以及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目的。在这一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可视化算法的可扩展性以及并行图像合成算法等等。

4 结语

总而言之,大数据是未来信息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是在电力行业中应用的主流,其作为新兴的技术和理念虽然现在处在发展的阶段,但也已经展示出了数据所蕴藏的巨大能量,大数据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必将能够促进电力行业的顺利转型。

参考文献

[1]李振元,李宝聚,王泽一.大数据技术对我国电网未来发展的影响研究[J].吉林电力,2014(01).

[2]宋亚奇,刘树仁,朱永利,王德文,李莉.电力设备状态高速采样数据的云存储技术研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3(10).

[3]姚玮,江樱.浅析电力企业如何应对大数据[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08).

作者简介

王平(1976-),男,贵州省雷山县人。现供职于贵州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第5篇:电力行业特征范文

关键词:因子分析;电力行业;综合分析;阶梯电价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3-0064-03

一、现况描述

电力行业是利用一次能源将其转换成电能并传输和分配到各个电力用户的一个一体化系统,它不仅是关系国民生计的基础产业,同时也是经济发展中重要的能源产业,有时区域电力产业的发展力度甚至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中国的电力行业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0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 9.6641 亿千瓦,全口径发电量 42 277.71 亿千瓦时。但是由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需求短缺等因素,经济结构和制度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即便在同样的改革措施下,不同地区的电力产业发展情况也存在较大差异。为此本文结合统计年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查找影响区域电力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换而言之,区域之间哪些因素的差距导致了不同地区之间电力行业发展的差距,可以有助于低效率地区追赶高效率地区,全面提高电力行业的绩效水平,最终达到整体国民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

二、分析方法

这种分析方法也就是将原来提出的所有变量综合成尽可能少的几个综合性的指标变量,且这几个综合变量不仅要能充分反映原来所有的变量所能反映的信息,又能使少数变量之间互不相关。在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A中提取主因子,并对其经济意义给以明确解释。

三、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了《中国电力年鉴(2011)》中关于电力产业发展状况的一些指标数据,这些指标数据包括输电线回路长度、装机容量、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发电设备容量、发电设备容量同比增长比例、发电量、发电量同比增长、新增发电机组设备能力、社会用电(需求量),然后对此进行因子分析。

KMO是Kaiser-Meyer-Olkin的取样适当性量数,此处的KMO值为0.754,表示适合进行因素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的目的是检验相关矩阵是否是单位矩阵(identity matrix),本次分析中,Bartlett球形检验的x2值为431.67(自由度为36),伴随概率值为0.000

然后进行因子分析,选取两个接近1特征根作为公共因子,这两个特征根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7.655%,满足要求,特征根情况(如表2 所示):

并且由表3成分矩阵得出,输电线回路长度,装机容量,发电设备容量,发电量,新增发电机组设备能力,社会用电(需求量)这六个指标对第一因子的贡献率较高,可以由第一因子反应出来;而依表也可知第二因子也能很好的反应另外三个指标。

四、结论与建议

第一公共因子得分前四的省份为江苏、广东、内蒙古、山东,这四个省份的的第一因子得分远远高于其他的省份,说明这个四个省份的输电线回路长度、装机容量、发电设备容量、发电量、新增发电机组设备能力以及社会用电(需求量)都远远高于其他的省份;第二公共因子得分前四的省份分别为天津、宁夏、江苏、新疆,说明了这四个省份在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发电设备容量同比增长比例、发电量同比增长方面优于其他的各个省份。

基于各个省份及各因子得分情况,可以得到各省份的综合得分,由表4即可知道综合得分前三的是江苏、广东和内蒙古,也表示这三个省份在电力产业方面的发展已经比较良好,各指标之间的配合发展也比较均衡。而反观综合得分倒数后四的有北京、海南、和重庆,其主要原因是第一因子的得分太低,而第一因子又在综合得分的计算中占很大的比例,所以要提高这几个地区的电力产业的发展水平,首先得提高这几个地区的第一因子的得分。在第一因子中,装机容量,发电设备容量,发电量,社会用电(需求量)对其贡献率均都超过了90%,故只要正对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或经济水平做出相应的调整即可,例如重庆地区可以利用其天然的地理优势,增大其装机容量、发电设备容量及发电量,从而来带动整体电力产业的发展,而北京受地理条件的约束,则可以扩大其社会用电需求来推动电力产业的发展,最终推动整体经济的发展。而在上述的四个指标中,社会用电是相对而言最易做出调整的,为实现全国电力行业的均衡发展,可以先实行电力行业的区际发展非均衡,制订差异化的阶梯电价改革方案,即把户均用电量设置为若干个阶梯分段或分档次定价计算费用,对居民用电实行阶梯式递增电价可以提高能源效率,通过分段电量可以实现细分市场的差别定价,提高用电效率。

阶梯电价改革的目的只有两个:一个是促进公平,即让“富人补贴穷人,城市反哺农村”。另一个是促进节能,即通过价格杠杆抑制过度用电以实现节能减排。尽管这样的改革很有必要,但需要注意改革的时机、改革的方式。从改革时机来说,虽然阶梯电价政策形成历时4年,研究准备比较充分,且向社会征求了意见,但从多个角度来看,现在不宜进入实施阶段。比如,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而物价上涨压力存在,从民生的角度而言,意味着收入很难增长甚至会缩水,而生活支出很可能增加。所以阶梯电价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工程,这个工程只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基础,最后肯定能顺利实施。

虽然第一因子对综合得分的影响很大,但第二因子在其综合得分中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第二因子反应的指标较少,主要有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发电设备容量同比增长比例,发电量同比增长。由于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是发电量与平均装机容量之比,而发电量对应于电力需求,因此,保持电力需求增速与平均装机容量增速的同步增长是提高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另外,发电设备容量和发电量也不能盲目的超度增长,这样不仅会导致资源的浪费,更有可能增大区域经济的负荷,而是需要其相对上年的同比稳定的增长。所以对于各个省份来说,需要均衡地提高第二因子中的各个指标,而不能猛增其中一个指标。

参考文献:

[1] 薛薇,等.统计分析与SPSS 的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版社,2001:1.

[2] 杜强,贾丽艳.SPSS 统计分析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3] 王学民.应用多元分析[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4] 罗应婷,杨玉娟.SPSS统计分析从基础到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第6篇:电力行业特征范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为继续扩大对外贸易,逐步与世界经济接轨,国家提出了“营改增”的税制改革政策,并把多个行业作为了试点。对于电力行业而言,其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使其取得更大经济效益,笔者分析了电力行业实施“营改增”税制改革政策的必要性,并结合个人实际工作经验从多个方面论述了“营改增”对电力工程造价的影响,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电力行业;营改增;工程造价

一、电力行业“营改增”的必要性

电能作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基础能源,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电能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电力行业之前所纳的税种主要为营业税,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不断壮大,开始逐步开拓海外市场,未来“营改增”是必经之路,“营改增”对于电力行业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消除电力行业重复纳税

“营改增”纳税制度在电力行业的实施,将消除当前的重复纳税现状,进一步体现纳税的公平性,有利于科学、合理地整合电力行业资源,促进各电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如电力工程材料,在购买时其价格中已经包含材料增值税,而这些材料成本又是工程造价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营业额,若再按营业额征收其营业税,这样便产生了重复征税,会使企业负担加重,同时也不能体现纳税的公平性。

2.促进电力市场的良好运行

电力行业中实施“营改增”纳税制度后,可更好地规范电力企业市场行为,促进电力市场良好运行,建立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当前,部分电力企业存在开具虚假发票的情况,实施“营改增”后,需经过网络认证全部增值税发票,可有效识别虚假发票,有利于市场行为的逐步规范,积极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3.加速建筑业产业优化与结构调整

电力行业实施“营改增”后,有利于优化、调整电力企业结构。之前对于电力行业来说,增值税与营业税同时存在,重复征税现象较严重,对我国电力行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形成了一定阻碍。实施“营改增”后可抵扣企业某些成本购置税额,可使企业有更多资金投入到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上,促进电力产业逐步升级,逐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4.提高电力企业管理水平

电力行业实施“营改增”后,可利于整体融合电力企业,促进电力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可借助发票再次联系建筑工程的各参与方,建立一个抵扣关系链,综合融合电力工程各参与方,同时也会冲击当前的以包代管现象,有利于规范施工企业的管理体系,促进电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营改增”对电力工程造价的影响

1.将影响现有工程造价计价模式

“营改增”将全面影响电力工程造价。之前电力业营业税为其主要计税模式,实施的是全额征税制度,待建项目的工程造价计价体系主要是参照营业税特征制定的。电力行业实施“营改增”后,主要采用增值税来征税,增值税为一种差额增税,为更好地适应新情况,必须调整当前电力工程造价计价模式。

2.改变电力工程造价组成

电力行业之前缴纳的为营业税,此税属于一种价内税,进行“营改增”改革后,增值税成为了电力行业的主要征收税种,此税为一种价外税,将彻底分离电力工程造价的价税。人工费、机械费、材料费等主要的工程造价费用,都将实现价税分离,这样工程造价的组价将更复杂、更严谨、更详细。这在未来会影响到电力工程的招投标报价,价税分离的新报价模式会逐步在招投标报价中实施。

3.将增加电力企业招投标工程造价的测算难度

电力企业计税模式改为价税分离后,会大幅增加电力企业招投标工程造价的测算难度,在进行计算时,应在原有报价基础上,及时扣除原材料等报价中的已有税费,让原材料价格变为其真正市场价,然后再依据增值税与附加税费进行税金的编制,重新确定取费标准。对于电力工程招投标而言,在没有发生实际税额的情况下,确定报价中哪些项目将获得增值税很难,而对于电力工程招投标而言,不但应凸显价格优势,而且还应确保项目利润,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必须做好前期的市场调研工作,全面整理各种信息。

4.将加剧工程造价中主材料的采购争夺

材料费是电力工程造价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原有营业税模式而言,电力工程主要材料供应,主要是通过建设方与承包方的协商,不论哪方供应,实际购买的材料都不能与相应税额抵扣,因此,他们不会激烈争夺采购材料权,但实施“营改增”税制后,由于价税进行了分离,可以抵扣实际购买建筑材料的增值税,谁购买,谁就可以抵扣,这样就会产生新的利益争夺。

三、结语

增值税与营业税相比,其税种更优良,当前国际上已有很多国家使用了该税制。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实施“营改增”税制势在必行,将对我国电力工程造价产生深远影响。总之,实施“营改增”税制是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成果,是同世界经济接轨的重要举措。

作者:张冀宁 单位:国网冀北廊坊供电公司经研所

参考文献:

[1]杨默如.中国增值税扩大征收范围改革研究[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10.

第7篇:电力行业特征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控制系统;电力行业;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1

计算机控制系统是基于现代快速发展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其他自动化设备等所构成的一种自动化控制系统;有关计算机控制系统,已在当前电力行业的各种具有自动检测、控制功能和决策的装置系统中得到极为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因此,当前电网系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就是计算机控制系统,从信息论这个层次来看,计算机控制系统实质上就是检测信息、处理信息以及传递信息的动态过程;实践表明,把计算机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基于信号和数据传输系统不仅可自动监视电力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全系统以及各个元件的运行工况,而且还可调节和控制电力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全系统以及各个元件的运行工况,这不仅可有效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而且还可把合格的电能源源不断地提供给电力系统,故把计算机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正是基于此,以下结合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状况,就计算机控制系统在电力行业的应用进行一些探讨。

1关于计算机控制系统在电力行业中应用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分析

1.1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于电力行业的必要性分析

电力系统是一个持续运转的系统,即同时同步完成有关电能的生产、传输、分配以及消耗;此外,变电站在运行上也是一个持续运转的过程。为把变电站运行状态进行更好的掌握,有关电气量就很有必要进行连续测量,以便于监视和记录其运行状态;为确保输电线路及变压器的安全稳定运行,就一定要把过压和过流等故障的安全保护实现起来;为把电力系统运行状态及时向电网调度进行提供,就一定要把电网运行的相关信息及时传送到上级调度;为使向用户所提供电脑达到合格要求,就一定要进行必要的控制调节;要达到以上这些要求,仅靠人工,根本就无法实现;因此,要在电力系统中实现这些要求,就一定要把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到电力行业中;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使得计算机控制系统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普遍应用成为可能性,诸如微机监控、微机自动装置、微机故障录波装置、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及微机运行装置等在电力系统中的先后出现和应用,就是计算机控制系统在电力行业中得到普遍应用的具体表现;把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于电力行业,基于其微机装置,不仅可完成电力系统相关信号的输入、判断、输出、显示及通信等作用,提高电力系统工作效率和运行稳定性,此外,把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于电力行业,其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还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很多方面进行应用,诸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以及配电网综合自动化系统等,这对于提高和完善当前电力系统的综合自动化运行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把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于当前的电力行业发展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1.2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于电力行业的优越性分析

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智能电网以及超高压电网的快速发展,这就对控制和监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比以往更为先进、而且也要比以往更为完善,,这样才可确保供电的可靠性以及所提供电能的高质量;但是,如果还是应用以往的传统控制方法,因其潜力极其有限,故根本无法实现这些高性能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迅猛提高,特别是计算机技术飞飞速发展,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及广泛应用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正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快速发展及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才使得人们有可能很好地面对和处理日趋复杂的电网结构;众所周知,由于计算机控制系统具有一系列传统控制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诸如高精度、快速度、巨大的存储量以及具有很强的逻辑判断功能等等,因此,在电力行业中应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对于那些复杂高级的控制和保护等算法完全可以实现起来,并可获得极为良好的控制效果;总的来看,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于电力行业的优越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这几方面:第一,具有超强的灵活性。当前,我国电力系统的二次设备,诸如继电保护装置、自动装置等,均应用上计算机控制系统这项技术,其对保护功能的实现,主要是基于由硬件和软件所结合的保护装置来完成的;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对于继电保护来说,即使其原理不同,其硬件也可以是相同的,要把相应的保护功能实现起来,只需运行不同的程序即可;例如,对于以下这些功能:(1)重合闸后加速跳闸;(2)自动综合重合闸;(3)三段式过电流保护,对于保护功能的实现,只需一套保护装置、且其保护软件具备相应的保护功能就可以,所有这些都是传统继电保护所无法企及的,因而把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电力行业具有极强的灵活性。第二,具有极强的综合判断能力;把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于电力行业,可以让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进行更为齐全信息和数据的采集,再基于计算机的超强逻辑判断能力及高速计算能力,就可对电力系统内部各种设备的运行和操作进行极为方便的监视和控制。第三,具有较稳定的性能及较高的可靠性;对于计算机控制系统来说,其功能的不同主要与其判据和算法的不同有关,若类型相同的装置,只要具有相同的处理方法,其工作性能也就一定相同,故具有较稳定的性能。而对于传统的继电器来说,若其元器件属于晶体型,则极易受到温度的影响,而导致继电器这种机械式运动机构在很多种情况下将产生失灵这种故障,以致形成触电不良的不稳定性能。众所周知,由于计算机控制系统所应用的集成电路规模极大,且具有极为稳定的器件性能,因而不管是元件数目、还是连接线等,都将得到大幅度减少,因而把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于电力行业,可大大促使供电可靠性得到大幅度提高。第四,由于计算机控制系统具有微机智能化性能,在进行故障预判和处理方面,不仅可实现自诊断,还可实现自恢复和自闭锁;因而把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于电力行业,具有传统保护装置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第五,具有更小的体积及更齐全的功能;由于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软件可把多种功能实现起来,故对于装置的硬件结构进行简化;此外,把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于电力行业,若电力系统出现故障,在把系统故障解决后,还可把各种有用数据打印出来,故与传统控制方法相比,具有更为齐全的功能。第六,具有较小的运行维护工作量、进行现场调试更为方便;由于计算机控制系统在装置结构上均为模块化硬件,若出现故障,则只需把故障原因查出来,针对出现故障所在的电路板,把其更换掉即可;此外,把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于电力行业,在不停电的前提下,还可实现在线检查保护或在线修改定值以达到校验定值的作用,故与常规控制方法相比,其运行维护工作量更小、进行现场调试更为方便。

2计算机控制系统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分析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把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于电力行业,可实现计算机技术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无缝结合,让这二者进行有机结合,这是建立智能电网技术的基础;基于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智能电网技术,可对整个电力电网系统的所有环节实现智能控制,使得计算机技术及网络应用几乎涵盖了整个电力电网系统的运行之中,诸如变电站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自动化的调度系统等等。现阶段,我国进行电力电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基于计算机控制系统,建立起这种数字化的电力电网,这是当前及今后构建我国智能电力电网的一个重要基础。

构建智能电力电网这一模型,这是现阶段我国电力电网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个过程的完成,都离不开基于计算机技术及网络应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支持;例如,智能电网这一通信技术,当今的网络通信技术,不仅具有实时性、双向性和牢靠性等特点,而且还要具备比较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因此,有关智能电网通信技术的建立和实现,一定要有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参与;此外,把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于电力各个行业,可建立起各个行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在当前这种智能电力电网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各个行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将对电网的建设和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例如,对于电网营销这一环节而言,有关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就对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众所周知,在以往的电网营销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人力来完成,因电网具有极为广泛的涉及范围及具有极强的区域性特征,故在传统营销过程中,这种仅靠人力来完成的工作效率是极为低下的。把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于电网营销过程中,则可基于信息化技术,不仅可实现全国性电力系统的统一管理,还可实现区域性电力系统的统一控制,从而大大节约了人力资源,极大地提高了电网营销的工作效率。

3结束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今后电力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而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必须要有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参与;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大力加强和深入探讨有关计算机控制系统在电力行业中的具体应用,这对于加快推进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实现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大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0,11.

[2]张作刚.计算机技术子啊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分析[J].广东科技,2011,05.

第8篇:电力行业特征范文

关键词:电力行业 资本结构 影响因素

一、我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

资本结构是以债务、优先股和普通股权益为代表的企业中各种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受到许多不同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条件下,资本结构的各个影响因素对公司也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综合以往的研究可以发现,对资本结构有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因素、国家因素、法律制度因素、行业因素、产品的市场竞争因素、公司的特征因素和公司治理因素等几大方面。本文从公司的特征和公司的治理两个角度共选取了九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因素来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

(一)公司规模

国外学者从信息传递的角度研究发现大公司能够提供给债权人更多的信息,使得二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要低一些,从而债权人的监督成本要小些。因此,得出了资本结构与公司规模正相关的结论。在中国的市场条件下,公司规模越大,抵抗风险的能力越强,越容易获得银行贷款,于是也更倾向于负债融资。

(二)公司成长性

电力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来维持电力设施的运转和新建项目。具有高成长性的公司会比低成长性的公司拥有更多的未来投资,而采用权益融资将不会让债权人来分享公司的投资利润。因此,这些公司更倾向于选择低负债的资本结构。与此同时,在我国的经济条件下,高成长性的电力公司往往面临缺乏足够的发展资金的问题,内部融资通常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使得这些公司不得不选择次优的负债融资的方式。

(三)股权集中度

股权集中度对资本结构选择的影响是混合的。一方面,从成本理论的角度来讲,大股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会产生强烈的监督管理者行为的动机,并用负债作为一种纪律约束来促使管理者努力工作。另一方面,大股东可能会通过“隧道行为”使公司资源流失,大股东的出现可以向市场传递积极的信号,减少了成本,进而减缓了管理者把负债作为一种信号的需要。我国的情况则与后者更加相近。

(四)非债务税盾

非债务税盾是指除了债务利息之外的折旧、投资税收优惠和税收结转等所带来的纳税抵减。它可以有效替代负债融资的税收利益,因此,具有高非债务税盾作用的公司更倾向于使用较少的负债。

(五)盈利能力

由于电力行业的公司大小不一,业绩情况也差别很大,因此在赢利方面表现出了很大的不同。基于税收的理论模型认为,具有高盈利性的公司有更强烈的动机通过负债来合理避税,从而它们会选择更多的负债。优序融资理论认为,公司会优先选择未分配的利润进行融资,其次才是负债和股权融资。因此,盈利能力强的公司会采用较少的负债,从而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负相关。

(六)资产结构

已有的资本结构理论表明,公司的资产结构对资本结构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原因是公司的有形资产可以作为抵押物提供给债权人,使得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债权人,减少了在股东和债权人之间发生的道德问题,从而资产抵押价值与资本结构正相关。另一方面,公司可以发行有抵押担保的债务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成本,也进一步表明具有更多可抵押资产的公司会倾向于选择较高的负债水平。

(七)资产流动性

资产流动性体现了企业的偿债能力,资产流动性强的公司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较强,财务风险小。不过,较多的流动性资产将会导致公司的盈利性下降,因为现金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但是同时也是一种非盈利性资产,不能给公司带来收益。相比之下,固定资产却是公司主要的盈利性资产,公司的盈利还是主要靠这些固定资产来创造。流动性资产过多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负债减少,它为公司短期和长期的发展都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八)产生内部资源能力

优序融资理论认为,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公司首先偏好于内源融资,其次才是负债融资和股权融资。而权衡理论则认为拥有更多内部资源的公司更愿意选择较高的负债水平来享受债务税盾所带来的好处,同时,较多的现金会使得管理者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做出不利于公司发展的举动,而较高的负债水平会起到约束和监督管理者行为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公司股东的利益。

(九)经营风险

权衡理论认为,高风险增加了公司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而当破产成本增加时,公司因自身风险的增加会降低公司的负债水平。国外众多学者的研究均表明商业风险大的公司更倾向于保持较低的负债水平,即公司的经营风险与资本结构负相关。不过,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二者之间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

二、我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样本的选取

本文所选取的研究对象是当前我国电力行业的上市公司,排除了ST、PT等财务状况异常的上市公司以及同时发行B股或者H股的上市公司,同时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及有效性,排除在这四年间财务数据不全的上市公司以及资产负债率大于1的公司。最后,本文选取了44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2009-2012年四年间各公司公布的年报数据为研究的基础,利用Eviews6.0软件对所选取的截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二)相关变量的界定

结合我国电力行业资本结构的特点以及国内外学者之前的研究结果,本文对以上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的变量定义如下:(表1)

(三)实证模型的检验及对结果的分析

根据前面文章选取的相关变量,通过面板数据本文建立以下资本结构模型的回归方程:

Yit = β0 +β1X1it +β2 X2it +β3 X3it +β4 X4it +β5 X5it +β6 X6it +β7 X7it +β8 X8it +β9 X9it +μit

式中,i=1,2……,N代表第i个截面单位,即选取的样本上市公司;t=1,2……,T代表时间序列,即选取样本的年份;μit代表随机误差,即其他不确定因素对模型所带来的影响,同时假设其方差为δ2,均值为0,且与Xit不相关。本文将利用Eviews6.0统计软件来对数据进行分析,同时选取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

广义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结果如下表2所示:

通过上述实证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模型的解释程度较强。

模型中,调整后的R2为83.18%,说明该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同时,所有解释变量的t统计量均小于0.05,说明这些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有显著的影响,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另外,在5%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查DW统计表,对变量之间的自相关性进行检验,模型中的DW数值为2.0891,查表可知dl=1.57,du=1.78,DW> du,说明当前的模型不存在自相关。同时,可决系数R2、t、F统计量也均达到了理想水平。

2、公司规模与资产负债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这说明规模大的公司具有更强的抵抗各种风险的能力,其破产的可能性也较低,因此,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可能性也越大。另一方面,规模大的公司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其自身的负债和融资能力较强,因为这些公司具有较充足的现金流,并且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更低,债权人更愿意借款给这类公司。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我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倾向于采取负债融资的方式,因为其存在很小的边际成本,具有较强的规模效应。

3、公司成长性与资产负债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这一点与公司规模与资产负债率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也印证了理论和优序融资理论的预测。在我国目前的经济条件下,电力公司为了扩张规模,自身的留存收益还不能满足资金方面的需求,还是要通过外源融资这种方式来获取足够的资金,大多数公司还是更愿意选取负债融资而不是股权融资的方式来获取资金。

4、股权集中度与资产负债率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由于我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大多具有国有性质,股东成分中国有性质的持股还是占据相当大的比例,管理者为了达到个人利益最大化,往往会追求较低的负债,这就会降低公司的价值。股权越集中,这种现象越明显,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这种现象更为普遍。

5、非债务税盾与资产负债率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由于我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规模一般较大,拥有的固定资产较多,因此,这些公司具有较多的固定资产折旧。而大量的折旧会产生较强的避税作用,从而有效地替代了负债,起到了很好的非债务税盾效应,降低了公司的税负,这会直接导致公司减少负债融资。

6、盈利能力与资产负债率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这一点与优序融资理论相符,说明我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在经营能力很强,能产生很多盈利的条件下,如果能够满足其资金需求时,更倾向于通过内部融资的方式来筹集资金,这样企业就会减少负债以及发行债券。但是同时,由于一些企业会考虑负债的税盾效应,因此也会适当增加负债的比例,但总体上还是优先利用内部的留存收益。

7、资产结构与资产负债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这一结果也符合理论的预测,当我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具有较多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等可抵押资产的时候偏好于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一方面,可抵押资产可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问题,降低了融资成本;另一方面,也对公司的债权人是一种可靠的保护,减少了其与股东之间的纠纷。

8、资产流动性与资产负债率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由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项目的规模非常大,因此,对资金的需求也很大。且电力项目的周期较长,使得电力行业上市公司在进行负债融资时,更愿意选择长期负债这样一种债务期限结构。另一方面,从数据的计算结果也可以看出,电力公司普遍存在较高的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占比较大,这也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保证,减少了外部融资的需求。

9、产生内部资源能力与资产负债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这一结果符合权衡理论的预测,电力行业上市公司为了扩张规模,需要大量的资金,当其具有较多现金时,大股东会认为管理者出于利己行为而减少对现金的使用,因此,他们会采取增加负债的方式约束其行为,来使资金得到合理的运用。同时,负债也会带来一定税盾的好处,为了保证一定的现金流,电力公司也会倾向于选取较高的资产负债率。

10、经营风险与资产负债率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这一结果也符合权衡理论的预测,当公司的经营风险增加时,出于为公司以及股东自身利益的考虑,公司会选取较低的资产负债率,从而降低可能产生的企业财务危机的概率。这一关系不仅仅适用于电力行业的公司,对于其他行业的公司来说,这一关系也普遍适用,即风险大的公司会减少外部融资。

三、结束语

本文对电力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公司规模、公司成长性、资产结构、产生内部资源能力与资本结构显著正相关,股权集中度、非债务税盾、盈利能力、资产流动性、经营风险与资本结构显著负相关。

正如前文所述,由于一些因素在量化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和争议,比如宏观经济政策因素、法律因素等,而一些非上市的电力公司也没有在本次研究的范围内,使得本文的研究结果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关于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也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希望通过后续的研究找到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最优资本结构,为电力公司的发展提供积极的指导。

参考文献:

[1]陈年红,龙莹.电力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06(4): 81-82

[2]柳瑞禹,叶飞.我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11(5): 100-104

[3]贾利军,彭明雪. 我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7(7): 140-144

[4]程浩. 中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15): 60-61

第9篇:电力行业特征范文

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经济市场变化飞速,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在电力产业方面,由于现代人在日常的生活以及生产当中都无法离开电力资源,电力行业得到了更深入的改革和发展创新,但与此同时,消费群体对于电力服务开始出现更加多样化的需求,需要电力企业不断进行完善和补充。基于这样的发展背景,本文将着重阐述在电力企业的市场营销方面的实施策略,希望能够切实促进电力行业的发展,也为关心这一话题的人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策略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在日常社会的运转过程中,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及生产环节当中对于电力资源的依赖越来越高,但是虽然人们需求的多样化发展,对电力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满足社会上不断变化的电力资源需求结构,电力资源供应企业需要不断调整自身的营销策略,来适应社会的变化。因此,对电力企业的具体可落地营销策略的研究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切实能够推动我国社会的向前发展和电力行业的进步。

1目前电力企业的市场营销现状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当中,由于社会基本运转对于电力资源存在巨大的需求量,大大程度地提升了电力行业的发展。并且由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放开,导致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各企业为了应对市场愈发激烈的竞争,开始对自身的市场营销不断进行更新。在现代社会当中,在电力行业的市场营销策略还比较单一,很多企业从观念上还不能够有充分的认知,缺乏观念,对于电力需求客户的供给还仅仅停留在电力资源本身,而还没有充分意识到自身服务的价值和必要性。也正式由于现代营销观念的缺失以及营销策略不足,导致我国的电力行业发展不够适应社会变化。一直以来仍旧采用传统的销售模式,突破的步伐缓慢,基于这样的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现状,本文将提出几个能够切实可落地的市场营销策略,切实促进电力企业在市场竞争浪潮当中的适应性和竞争能力。

2电力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

2.1品牌形象的打造

在电力企业的日常经营当中,传统的营销根本没有注意到自身企业品牌的打造,在对电力资源需求者的供电服务当中也是简单的市场交易关系,品牌属性没有灌输到消费者的心目当中,也使得消费者对于电力服务企业缺乏真正的认知和印象,不能将企业的品牌真正融入到日常的消费选择当中。因此,电力资源企业应该在日常的市场营销活动当中,重点注意自身企业的品牌打造,通过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给予消费者极大的信任,让消费者的消费活动更加忠诚和谐,在消费者和供给企业之间打造良好的沟通渠道。在品牌形象深入消费者人心之后,让消费者产生企业共同发展的荣誉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可以及时向企业反馈,通过及时有效的消费者反馈来促进电力企业提供更好的电力资源服务,切实地能够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也切实促进行业的进步。

2.2内部管理机制的完善

目前,大多数电力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关于是市场营销管理方面,没有成立专门的营销策划部门,只是按照企业的传统做法设置收费工作人员。也有部分企业在日常的运行当中,市场发生变化会从各部门抽调几人临时组成工作小组来负责市场的营销工作。电力企业内部关于营销策划部门的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企业、高管人员对于市场营销策划缺乏有效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因此,电力企业要推进自身的市场营销管理,首先要从内部的管理机制进行完善,真正能够伴随市场的变化和需求来灵活地改变自身的体制,增强自身的适应性和竞争能力。另外一方面,企业对于市场营销策划部门应该广泛吸引更加专业的技术性人才,能够真正把握住市场变化的趋势,具有敏感的市场分析能力,帮助电力企业在市场竞争当中采用更加灵活的营销策略。基于这样的发展背景和需求,电力企业在观念上的转变,在内部管理机制上的逐渐完善是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发展的前提,需要得到相关工作人员的特别重视。

2.3提升现代服务质量

在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之后,需要为市场营销部门吸引真正专业的营销人才,最好是对于电力行业有相关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因此,关于营销团队的组建,可以优先从内部的技术部门进行选拔,有其可以选拔一些日常工作创新性较强、对于市场变化敏感的技术人员,其本身具有对行业熟知的先天优势,另外一方面,电力企业要积极从社会上吸引现代社会营销人才,积极引入了解现代市场发展的人力资源,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也带入更多的先进理念和操作手段。

2.4组织各种营销活动

在电力企业的营销部门和营销团建组建完成之后,要实际地根据电力行业的特点在进行营销活动的开展。例如通过不同的价格阶梯来进行分层次的营销,在重要的节点设置符合企业规模的营销活动。并且根据社会的发展来采取多样化的支付手段,采用更加先进的通讯社会,让消费者能够更加便利地进行日常的消费活动,可以根据不同的客群特征来进行不同的消费套餐等,通过一系列的营销活动来增强客户的粘性,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结构。

3结语

总而言之,在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电力行业需要更加深层次的改革和发展,尤其是在市场营销方面,通过在内部管理方面的突破,组建专业的市场营销团队针对现代社会的市场经济展开切实有效的市场营销活动,真正促进电力行业的供给结构,来满足社会上多样化的需求特征。

参考文献:

[1]韩冰.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策略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25-27.

[2]王燕.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现状及营销策略探索[J].电力论坛,2015,13: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