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双减政策的实施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其对策浅谈
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主要由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决定,而经常账户的盈亏取决于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金融账户则主要决定于金融市场的利率、风险、投资报酬率与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变动。从动态上讲,国际收支活动描述了一种经济现象,反映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往来的货币收付活动。就静态而言,国际收支描述了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货币收支的对比结果,把这种结果加以系统地记录,就形成了国际收支平衡表。
我国国际收支模式非常特殊,自20世纪90年代,除个别年份外,呈现出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特别是21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出现迅速扩大的趋势。正是由于这种国际收支双顺差所引起的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导致了我国目前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对冲银行体系过多的流动性。近两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失衡日益引起国内外相关学者的关注。
一、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
2005年,国家继续运用货币、财政等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整体稳健性增强。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积极发展外汇市场,放宽汇价管理。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增强,外汇市场参与主体不断扩大。
二、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原因
从国内来看,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了我国的持续大额顺差。
(一)储蓄率过高
我国经济增长失衡的根本原因是储蓄率过高。国内总储蓄率在20世纪90年代平均为GDP的40%,在2004年上升至GDP的47%。尽管投资率在此期间也有所增长,但储蓄快于投资的增长,扩大了经常帐户顺差。当前的储蓄率和资本形成率无论与本国历史平均相比还是与其他主要国家相比均处于高位。一般认为中国储蓄率高主要是因为个人储蓄欲望强烈,但更主要的是企业和政府的储蓄率高,企业高储蓄率带来的投资增长效益较低并可能导致产能过剩。此外,国内储蓄转化为投资渠道不畅,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企业不得不更多地依赖自有储蓄。
(二)加工贸易仍占主导地位
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密集、技术含量低的产业和领域,以加工贸易出口为主,而加工贸易出口方式与贸易出口数量的增加呈明显正相关的关系。深入分析我国贸易结构可以发现,一般贸易及其他贸易实际上处于逆差状态,持续攀升的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加工贸易。加工贸易两头在外,无论是通过来料加工还是进料加工,最终产品一般销往国外,在我国境内所形成的增值部分自然构成顺差。因此,加工贸易的规模越大,相应的顺差必然也越大。
(三)非对称性的国际收支政策
长期以来,我国采取鼓励出口和鼓励外资流入的非对称性国际收支政策。我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是多年的“奖出限出”的传统思想和对外资不加选择的“超国民待遇”等经济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政策制度安排使得资本流出受到管制,流出渠道少,导致资本项目净流入大于净流出格局的形成。外资的大量涌入不仅拉动了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而且加大了外资企业在我国出口中不断增长的比重。
三、促进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对策
我国目前的“双顺差”的国际收支结构与其基本国情是极不相称的。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较为理想的国际收支结构应是:贸易项目逆差,经常项目保持平衡,资本项目下的顺差。而目前的国际收支失衡、巨额的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国家提出“调投资、促消费、减顺差”的政策导向,运用各种手段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一)降低我国过高的储蓄率
货币政策的取向应当是货币供应收紧,利率水平提高,人民币更大幅度有序升值。除了实行降低投资增速的行政措施之外,当前货币政策应当适度从紧,包括降低货币供应的增速和提高利率水平。央行应当继续加息并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控制流动性。同时,人民币汇率应该更加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更加富有弹性。这些政策措施都将有助于纠正内需和外需的不平衡。
(二)进行进出口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核心竞争力
经常项目顺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进出口产业结构失衡,出口集中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产品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在国际上以低价量大为特点,企业利润率低并且很容易受到反倾销诉讼。进口缺乏中国真正急需的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发达国家产业调整仅仅把我国作为制造业基地,真正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的研发都在发达国家国内。因此,我国现在必须调整进出口产业结构,限制高耗能高耗资源型出口;并把环保、安全、社保等因素纳入企业的出口成本;开发产品核心技术创造力,提高企业自主竞争力,实现在平稳出口量的基础上利润最大化。
(三)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投资
积极探索多元化、多层次的外汇运用方式,通过各种渠道扩大对外投资。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支持企业“走出去”的相关法律和政策,给予其适当的优惠政策和信贷支持,为企业“走出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途径和方式,继续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鼓励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带动产品、服务和技术出口;支持到境外合作开发国内短缺资源,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置换;健全对境外投资的服务体系,为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唐丽丽,赵雪梅.浅论中国国际收支失衡调节[J].当代经济,2007(7).
3、杨慧.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浅析[J].Industrial&ScienCETribune,2007(6).
经济矛盾未解决
过去有一种担心就是加强环境保护会降低经济增长的速度,但是中国2006年以来的实践却恰恰相反。在中央政府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的情况下,2006年GDP增长速度达到11.1%,2007年上半年GDP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到11.5%。有关人士表示,2006年以来的实践表明,虽然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并非易事,但也是完全可能的。
大家的共识是,加大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力度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实际上,对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措施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无论是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还是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都有着高度的肯定。
也许是从环保部门转到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解振华对不计环境保护的发展所造成的后果有着清醒的认识:“由于中国人均能源资源少,环境污染已经严重超过环境负荷,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节能减排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之一。”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则表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发展纲要提出了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这是重大的举措,是建设生态文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向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去年国家确定的节能4%和污染减排2%的目标没有实现,加大了十一五后三年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尽管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推动节能减排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但解振华也坦承,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看,节能减排面临的压力依然很大,经济增长速度偏快,占全国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钢铁、有色、电力、石油石化、建材等六大行业增长了20.1%,同比加快了3.6个百分点。这种格局使得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资源,一些地方过度开发、不计代价发展的恶果也在不断暴露。
“从经济增长的态势来看,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行业仍呈增长势头,结构性污染问题仍未缓解,从环保总局和批复项目的行业来看,电力、石化、钢铁、有色等重污染项目所占的比例仍然较大。从污染减排的现状来看综合措施还未到位,减排投资渠道不畅,各地淘汰落后产能进展不平衡。如果这些状况不及时扭转,不但实现今年节能减排的目标难度很大,而且将对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这是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的担心所在。
减排目标能否实现
尽管要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形势严峻,但官员和专家学者依然有足够的信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万元GDP能耗比上一年下降了1.33%,这是自2003年以来单位GDP能耗首次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增幅减缓。今年上半年在GDP增长11.5%的情况下,万元GDP能耗降低了2.78%;今年前三季度全国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1.81%和0.28%,首次实现了两个指标的双下降。
对于如何把节能减排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解振华提出了几条主要措施:一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二是加大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实施的力度;三是加强重点领域节能和重点领域水污染防治,组织开展1000家耗能大户企业节能行动,推动重点耗能企业开展能源审计、编制节能规划;四是大力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五是逐步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政策机制;六是加快法制建设,加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节约能源法修订稿已经审议通过,大体上明年二月循环经济法有可能通过颁布。
作为环境主管部门,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表示,将配合国家发改委做好四区的划点工作,也就是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这四个区域的划定工作,以利于调整产业布局。同时将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提高企业环评准入的门槛,进一步遏制高污染和高耗能企业发展的速度,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增加。今后所有的新上项目必须在完成减排任务的基础上再考虑。国家环保总局还将实行严格的减排目标考核制度,每半年公布一次各省、市、自治区的减排任务完成情况,接受社会和媒体的监督。
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则更多地从科学技术的角度进行了阐述:“节能减排固然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需要政策法规保驾护航,但节能减排工作要向纵深目标推进,关键需要科技创新做支撑。我国应把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依靠科技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要通过战略政策研究为国家和地方制定节能减排相关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要为节能减排提供技术支撑,通过示范提供经济、政策、管理相结合的有效模式,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要通过发展科技服务业,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的技术水平。”
“2006年以来的实践表明,虽然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并非易事,但也是完全可能的。中国经济一定能够走出一条高效益、低污染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全国政协人口资源与环境委员会主任陈邦柱的发言,从一个侧面代表了有关部门的决心和行动。
六大措施跟进
今后一段时期内,将推出包括经济制度安排、财政投入力度、重大工程选定、环保监察等六项措施,保障“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实现。
六项措施中,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进行结构调整,仍是首要办法。
解振华表示,依法加快淘汰电力、钢铁、建材、电解铝、煤炭等13个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其中,包括要抓紧落实“十一五”期间关停小火电机组5000万千瓦,炼钢能力5500万吨,水泥生产能力2.5亿吨,造纸能力650万吨的任务。将淘汰落实产能的任务进一步分解到相关的地区和企业。
关键词:汽车;轻量化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U46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1-0084-02
一、概述
1.汽车轻量化的作用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带动着交通、化工、能源、电子、钢铁和机械等多个关联产业的同步发展,事关国家的经济安全;同时,汽车产业也面临着石油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安全、节能和环保已成为未来汽车技术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为此,如何研发生产出消耗资源少、性能稳定、用户使用成本低的汽车,汽车轻量化工作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仅是建设环境良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政治需要,也是满足国家法规要求,减轻汽车质量、节约能源、降低油耗、减轻污染、降低成本、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迫切要求,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国内外汽车轻量化技术现状。
汽车轻量化已经成为国际国内汽车材料发展的主要方向。主要表现在金属材料在汽车中的使用比重在逐步下降,非金属材料(轻质材料)的使用比例在逐步上升,在已下降的金属材料中高强钢比重在逐步上升,普通钢比重在逐步下降;而轻量化的主要途径是在确保性能的基础上,材料向轻质化方向发展,主要包括以高强度钢替代普钢、扩大镁合金、铝合金、钛合金材料、塑料和复合材料等在汽车的使用比重。欧、美、日等汽车发达国家早在三十年前便研发推广这些轻量化技术,我国由于受政策、法规、观念技术和消费观念限制,轻量化工作近几年才得到突破。
二、一款东风仓栅式半挂车实施轻量化技术的方案
随着高速公路和物流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半挂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文以一款东风仓栅式半挂车为例简要介绍一下东风公司以高强度钢替代普钢的轻量化工作初步探索。
1.东风仓栅式半挂车的构成
东风仓栅式半挂车由行走机构、车架、厢体和附件等四部分构成。其中行走机构主要功能是满足装载总质量及轴荷需要;车架部分主要满足刚度和强度要求;外廓尺寸、厢体、总质量及轴荷主要满足GB1589-2004《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要求。
2.各部件结构特点
(1)行走机构:行走机构既是承载运输部件,承载压力,又要保持平稳运输,由车轮、车轴、悬挂系统、支承装置、电气和制动系统组成。
(2)车轮:为并装轮胎结构,可以满足l3t以上的轴荷,轮胎选用11R22.5无内胎轮胎,自重与内胎轮胎轻l3kg左右,轮辋选用高强度22.5X9.00铝合金无内胎轮胎用轮辋。
(3)车轴:采用富华内置式制动鼓13t级车轴,制动鼓的尺寸直径和宽度分别为420mm和220mm。
(4)悬挂系统:为串联式平衡悬挂,弹性元件为抛物线型渐变刚度弹簧钢板,减震且使车辆平顺运行,传力元件为推力杆,自身带有限位装置来限定悬挂平衡架的摆角,钢板弹簧支架滑板为固定式。
(5)支承装置:支承装置为手摇联动式,可起支承车体,调节车体前部高度使牵引车和半挂车分离与连结。
(6)电气系统:符合GB4785《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由电连接器、前、后位灯、示廓灯、侧标志灯、后转向信号灯、制动灯、倒车灯、后雾灯和后牌照灯等组成。
(7)制动系统:满足GB/T13881《牵引车与挂车之间气制动管连接器》和GB7258《机动车辆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规定,由ABS防抱死系统、驻车制动开关、紧急继动阀、制动接头、双膜片制动气室、单膜片制动气室、自动放水阀、储气筒、前制动气室及制动管路等,具有行车制动、驻车制动和应急制动等功能。
2.车架:由纵梁、横梁、贯通梁、车架边框、地板和牵引销等组成。纵梁采用“工”字型变截面梁,上翼板采用8MM厚优质高强钢板替代12MM普通钢板,降低自重约116.26KG;下翼板采用10MM厚优质高强钢板替代14MM普通钢板,降低自重约117.63KG;贯通梁(穿梁16件)采用3MM高强钢W型穿梁替代直穿梁加小方管,减重241.65KG,省去地板支承垫梁用钢;三节梁(前部)用3MM高强钢替代直梁,减重32.12KG;横梁为槽型,采用3MM厚优质高强钢板替代4.5MM普通钢板,中横梁冲孔;边框为采用3MM优质高强钢板辊压成槽型,替代14#槽钢和4.5MM折弯件,减重约294.39KG;腹板用4.8MM高强钢替代腹板6MM,减重112.45KG;地板用2MM高强钢花纹防滑板替代3MM花纹地板,牵引销符合GB/T4606《道路车辆半挂车鞍座50号牵引销主要尺寸和安装互换性尺寸》。
3.厢体:厢体由前板、侧板、后板和立柱等组成,前板采用加强结构,侧板和后板采用0.8至1.6MM冷轧钢板辊压成瓦楞板;立柱用3MM高强钢折弯件替代4.5MM普通钢立柱,减重25KG;仓栅用3MM高强钢折弯件替代4.5MM立柱,减重92.23KG。
4.附件:由侧防护装置、后下防护装置、挡泥板、备轮及工具箱等组成。防护装置符合GB11567.1《汽车和挂车侧面防护装置要求》;后下防护装置符合GB11567 2《汽车和挂车后下部防护装置要求》;侧防护装置和后防护装置为以1.4mm厚高强钢板罗拉成型替代3mm槽钢,减重25.34KG;挡泥板采用1.8MM薄钢板压筋结构;备轮架为链条机械升降结构;工具箱用塑料箱替代钢钢制工具箱,仅为10KG,减重105.13KG。
三、东风仓栅式半挂车实施轻量化工作的效果
1.大幅度节约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采用FEA系统(有限元)分析和优化设计,在保证车辆性能的的基础上,减掉了车体多余冗重,仅挂车部分每辆车累计高达1519.74KG,若以现有钢材市场价格5元/KG计算,仅此一项,每辆车可直接降低成本7598.7元,若每年以5000辆产量计算,一年可节约资金约3799万元(见表1-1)。
2.降低运输单位和用户使用成本。若车辆总质量不变,整备质量每降低lkg,货运就多lkg,就能增加运输效益,而整备质量的增加不创效,反而增加费用。据国际权威机构测算,每千克货物万公里的燃油消耗率约0.16L,每辆半挂车日行驶按450km计算,每年按300天计算,全年则为135000km,那么每减少lkg整备质量每年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是15.12元(油价按7元/L计算),每多运输lkg的货物每年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是121.5元(货物运价为每百公里每吨在90至110元人民币,按90元计算),本款东风仓栅式半挂车通过优化组合后,整备质量要比用普钢轻1519.74kg,如果运行300天,则可为用户多带来约18.46万元的经济效益。
3.减少污染和排放。车辆减轻自重,降低了燃油消耗,同时也减少了向大气排放CO2和有害气体及颗粒。
4.推动技术进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此车型的推广不仅使企业紧跟国内外汽车轻量化技术发展步伐,满足了燃油法规要求,节约了资源,同时增强了企业和用户积极性,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一、深刻认识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文件,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环境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我县当前正处于环境污染高峰期和环境违法行为多发期,违法排污、违规建设等典型环境违法行为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废旧塑料加工、小炼油、小制革、小化工、小酸油等“十五小”、“新五小”重污染小企业屡禁不止。对此,社会反映较为强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相关建议、提案增多,环境、投诉增多,领导批示多,媒体关注多。面对复杂的环境形势,个别乡镇和部门对环保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执法不严、监管粗放的问题尚未从总体上、根本上解决,这些都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强环保执法工作,是各级各部门依法行政、履行职责的具体体现,是改变粗放型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的重要手段,是控制污染改善环境、维护公众环境权益的有效途径。各级各部门必须统一思想,强化措施,严格执法,确保违法排污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执法监管责任机制
(一)环境保护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乡镇(街道办)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负总责,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是辖区内环境保护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同志负直接责任,依法履行环境管理职责。各乡镇(街道办)主要负责同志必须切实负起责任,从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坚持环境问题亲自抓、亲自管,要定期排查环境隐患,对小炼油、小制革等“十五小”、“新五小”重污染小企业,要发现一个,取缔一个,有效改善环境质量。
(二)强化环境执法联动协作机制。要建立由县环保、发改、公安、工商、国土、规划、住建、安监、供电和金融机构等单位共同参与的环境执法联动协作机制,依法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县环保部门要认真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全面履行组织协调、执法监察和监督管理等职能。县公安机关要依法受理环保部门移交的涉及环境的刑事案件,并会同环保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活动,依法查处妨碍环保执法的违法犯罪行为。县供电公司要积极支持配合县环保部门开展环保执法行动,对未取得环保部门相关许可的单位和个人,不准供电,对已经供电的,接到环保部门告知属违法排污企业的通知后,要依法停止供电。其他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强化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共同责任,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管理,执行环境保护规定,落实环境保护措施。
三、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
(一)突出执法重点。各乡镇(街道办)要围绕主要污染物减排、打击重污染小企业、饮用水源保护、重要问题调处、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等重点工作,按照整治违法排污“三查”行动要求,重点查处辖区内长期存放污水的各类渗坑、渗井和沟渠,拆除取缔辖区内小炼油、小制革、小酸油等“十五小”、“新五小”重污染小企业、小作坊。对小塑料加工企业进行关停整改,一律入园生产经营。县环保部门重点查处治污设施运转不正常、处理工艺落后导致污染物超标排放的企业;查处未执行“三同时”措施,致使污染物随意排放;查处擅自拆除或闲置治污设施,恶意排污行为;查处利用暗管偷排废水、将废水稀释后排放或通过储水罐等运输工具转移倾倒废水的行为;查处非法转移危险废物的行为等。
(二)加大查处力度。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打破企业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现状,以铁的手腕,对环境违法问题实行“零容忍”,采取集中执法、联合执法等多种形式,始终保持对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对在“三查”行动中发现的问题,采取果断措施,凡超标排污的一律停产整改,明确时限要求,确保治污设施稳定运行,实现达标排放;凡是违反国家产业政策非法排污的一律取缔关闭,绝不姑息;凡恶意排污的,一律严厉打击,该关的关,该停的停,顶格处罚。对拒不执行政处罚的,县人民法院要依法受理,强制执行,构成犯罪的,司法机关要依法打击,确保查处到位,整改到位。
(三)加大处罚力度。要依据环保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细则,加大个案的处罚力度,依法严肃实施处罚。对于屡次违法、故意偷排、超标排放第一类污染物等有毒有害物质、造成环境污染事故、影响敏感区域环境质量,或者具有其他依法应当从重或者加重处罚情节的,应当从重或者加重处罚。对连续两次被发现超标排污的企业,在实施处罚的同时,提请县政府作出限期治理或者停产整顿决定。限期治理期间实施限产、限排,不得建设增加排污总量的项目。经限期治理或者停产整顿但仍不能达标排放的,提请县政府作出关停决定。
四、强化责任落实,推进基层一线执法
(一)严格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县政府与各乡镇(街道办)签订环境保护责任状,各乡镇(街道办)要建立“定责、履责、问责”的网格化责任管理体系,要明确到主管副职和人员,逐级向村级延伸,实现环境执法全覆盖,环境监管无“盲点”。全面实施重点排污企业环境监管责任制度,做到“一企一人”。对监管不力、履职不到位的,实行“问责”和末位淘汰。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资源;水环境;
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当前,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十分严重,在范围上呈现广阔,在种类上呈现多样,在程度上呈现严重等特点,水土流失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影响人民生产生活,妨碍生态重建的根本性问题,是创建全面小康社会中主要的阻碍和制约。当前水土流失在水资源和水环境上有几种的表现,水体水质恶化、非点源污染严重、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在我国广泛存在,这些危害不但对当前社会进步不利,更会对国家的长远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需要对水土保持工作进行深入研究,要将水资源和水环境作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考虑因素和环节,突出水土保持的科学性和长期性,为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资源和环境,更为长期的进步提供基础和保障。
1水土保持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影响
1.1水土保持对水资源的影响
水土保持工作中应该考虑水资源的效应,通常在行业内建成水量效应,主要是指水土保持措施对设计和工作区域内流域径流和地下水资源变化的影响。一般地看,水土保持工作能够有效降低流域内径流的大小,减缓径流产生的沙化趋势,削减流量在雨季洪峰的流量,使径流含沙量得到有效控制。在特殊时期,例如多年不遇的洪水过程中,水土保持可以滞缓洪峰出现的时间,预防流域内不同径流洪峰的叠加效应,同时有利于降低洪水过程中产砂量和径流。总之水土保持会对区域内的流域水循环造成影响,会对水资源的数量、时间和质量有比较大的改变。
研究
1.2水土保持的水环境的影响
水土保持对水环境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对非点源污染的控制上,非点源污染来自农业生产、水土流失、居民生活、城市径流、大气污染物沉降,非点源污染具有隐蔽性强、随机性大、分布广泛、种类众多、来源复杂、形成机理多样、发生落后等特点,这会大大提高治理和控制的难度。水土保持工作要利用水环境的生态和综合效应,实现对非点源污染的过滤、吸收、迁移和转化。在水土保持工作中要积极考虑水环境的因素,同时水土保持也会对水环境产生巨大的长期影响,这是进行水土保持工作时必须重点考虑的关键环节。
2水土保持措施的研究重点
2.1水文分析的措施研究
水文分析是水土保持措施中最为基础的部分,进行水文分析应该立足于水文泥沙观测的资料,建立有一定精度的治理前流域产流产沙模型,然后将治理后的降雨条件代入,还原计算得到相当于治理前的产流产沙量,再与治理后的实测水沙量比较,从而求得水土保持措施对水沙的影响量。水分分析可以根据经验公式法、双累积曲线法、不同系列对比法、单位毫米有效降雨产流产沙量对比分析法和径流系数还原法等方法进行,这些方法具有模型直观、计算简单、效率高等优点,是水文分析的常见方法。但是水文分析法对汛期有着特殊的规定,因此,需要重点加以区分和明确。
2.2成因分析的措施研究
成因分析措施是根据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作用实测成果,并考虑产沙在河道中的输移及冲淤变化,以及人类活动新增水土流失数量等,计算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效益的一种方法。其关键是水土保持措施数量的统计和蓄水保土定额的确定。该方法的主要优点包括:一是能直观了解在实施各项措施的土地上土壤侵蚀减轻的程度;二是能在一定范围内检验水文法计算结果的合理性;三是不仅能分析计算现状治理措施的蓄水拦沙效益,而且能预测规划治理措施的蓄水拦沙效益。它是计算水保效益、分析当前治理现状、预测未来水沙变化的一种重要分析方法。
2.3非点源污染物计算的措施研究
水土保持工作中对非点源污染的负荷计算分为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溶解态物质,即在降雨径流的过程中污染物溶解在水中并随地表径流汇入水体;二是,吸附态物质,即侵蚀土壤吸附的固态污染物,它与侵蚀土壤一起被输送到水体中。非点源污染大多是在土壤侵蚀运移基础上产生的,它的主要过程是以侵蚀过程为基础。流域下游水环境污染主要就是由于降雨产沙过程中所携带出的污染物造成的。通过流域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水质分析是研究水土保持水环境效应最直接和最有说服力的工作。但是非点源污染发生的不确定性、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及监测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给流域非点源模拟、监测与控制造成一定的困难;而分布式水文模型又对基础数据的要求十分严格,稍有缺失或误差将会影响模拟结果,因在成因分析法计算泥沙输移流失量的基础上采用吸附态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水土保持措施对氮、磷、有机质的影响进行定量计算。其中吸附态非点源污染物负荷模型描述如下:吸附态污染物以土壤侵蚀过程为输送载体,其流失负荷受到污染物在土壤颗粒中的富集比例的影响,其计算模型数学表达式为:Ca=A×Qa×η
从目前研究的现状来看,通过成因分析法计算水土保持的措施过程中还存在对氮、磷等土壤营养物拦截效应的成果较少的缺陷。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产生水土流失的原因复杂、多样,因此,治理水土流失的过长将会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特别是我国水土保持的理论研究还存在着系统性和基础性的不足,这导致水土保持工作任重而道远。当前水土保持工作要与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治理相结合,要形成水土保持工作中对水资源和水坏境的影响和评估体系,以政策性规范和决策强调的方式强化水资源的保持和开发,为社会的长期进步和发展营造优良的空间和环境支持。
参考文献:
[1]周旭,穆兴民,张鑫,严宝文.秃尾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对河流泥沙变化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0(01)
[2]张军,秦奋,邢昱.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对下垫面抗蚀力影响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0(01)
[3]康玲玲,魏义长,张胜利,刘小强.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措施利用径流量宏观分析[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0(02)
关键词:国际收支;现状;对策
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主要由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决定,而经常账户的盈亏取决于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金融账户则主要决定于金融市场的利率、风险、投资报酬率与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变动。从动态上讲,国际收支活动描述了一种经济现象,反映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往来的货币收付活动。就静态而言,国际收支描述了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货币收支的对比结果,把这种结果加以系统地记录,就形成了国际收支平衡表。
我国国际收支模式非常特殊,自20世纪90年代,除个别年份外,呈现出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特别是21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出现迅速扩大的趋势。正是由于这种国际收支双顺差所引起的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导致了我国目前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对冲银行体系过多的流动性。近两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失衡日益引起国内外相关学者的关注。
一、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
根据国家外汇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度上升,2005年经常项目实现顺差1608.18亿美元,同比增长134.23%,占我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上升为72%,主要是因为货物贸易顺差大幅上升。根据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05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1342亿美元,增长128%。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629.64亿美元,同比下降43.1%,原因主要是由于对外投资增长较快,“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由顺差转为逆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占2004年中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下降至28%。2005年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逆差分别为49亿美元、40亿美元。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外汇储备增长2089.4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了22.6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增加0.05亿美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19亿美元。2005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8189亿美元。“净误差与遗漏”出现在借方,为168亿美元,相当于国际收支口径下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1.21%,在国际公认5%的合理范围以内。2005年,我国的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2.42万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7%,占gdp比重进一步上升到109%。国家外汇局在《国际收支报告》中指出,这表明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度进一步扩大,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更加紧密,对外经济运行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增强。
2005年,国家继续运用货币、财政等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整体稳健性增强。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积极发展外汇市场,放宽汇价管理。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增强,外汇市场参与主体不断扩大。
2006年,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对外开放迈上新的台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汇率弹性提高。国际收支延续“双顺差”的格局,经常项目实现顺差2498.66亿美元,同比增长55.37%,其中出口11444.99亿美元,进口8946.3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6.66%和20.45%。我国进出口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国际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使得我国对外出口贸易形势大好。在进口方面,我国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进口需求稳步增长,使得我国进口持续快速发展。从整体数据来看,运输是导致经常项目中的服务项目出现逆差的主要因素。其中收入210.15亿美元,支出343.69亿美元,逆差133.54亿美元,与2005年运输逆差63.32亿美元相比,同比扩大70.22亿美元。
从2003年到2007年经济保持增长较快、效益较好、运行较稳的基本态势,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的格局。国际收支顺差式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在这几年里,“双顺差”似乎已经成为我国国际收支的“惯例”。经常项目顺差1629亿美元,同比增长78%,较上年同期增幅提高了42个百分点。调整、对部分产品加征出口关税等政策执行前抢先出口,货物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货物贸易出口5472亿美元,进口4115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8%和18%;顺差1357亿美元,增长70%。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902亿美元,同比增长132%,较上年增长1.3倍,改变了2006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下降的局面。2007年上半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流入62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4%。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逐步实施,对外直接投资较快增长,2007年上半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80亿美元,增长21%。证券投资逆差4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44亿美元。其中,我国对境外证券投资净流出1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97亿美元;我国从境外证券市场融资以及吸收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投资流入10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53亿美元。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07年上半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80亿美元,同比增长21%,其中,非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78亿美元,增长21%;对外直接投资撤资清算汇回6亿美元,增长142%;净流出74亿美元,增长17%。“双顺差”的国际收支特征使得我国外汇储备进一步增长。截至2007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3326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663亿美元。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和较高的外汇储备规模,有助于提升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并且增强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
二、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原因
我国连续的、长期的、大幅度的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双顺差”已明显表现为经济的外部失衡。这既有悖于传统的国际收支结构理论,又是各国国际收支结构实践中罕见的,其之所以能够维持十余年之久,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和国内特殊的管理体制与鼓励政策,但其本身也潜伏着一定的风险,引发诸多矛盾和问题。这种局面是由一系列客观复杂的原因造成的,其中既有国际的原因,也有国内自身的原因。 从国际上来看,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紧密联系,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为了寻求更优化的资源配置,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产业和产品向国外的转移。而我国为了适应国际形式的发展,日趋完善基础设施和优惠的法律和政策,同时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的步伐,再加上我国具有廉价的劳动力成本,这些都使得我国逐渐成为国际制造产业转移的一个主要目的地,连续数年位居世界前列。同时由于我国国内金融市场比较不发达,国内企业往往借助境外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从而增加了资本的快速流入。而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也促进出口的增长,1992年以来境外资本流入中国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28.9%左右。
从国内来看,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了我国的持续大额顺差。
(一)储蓄率过高
我国经济增长失衡的根本原因是储蓄率过高。国内总储蓄率在20世纪90年代平均为gdp的40%,在2004年上升至gdp的47%。尽管投资率在此期间也有所增长,但储蓄快于投资的增长,扩大了经常帐户顺差。当前的储蓄率和资本形成率无论与本国历史平均相比还是与其他主要国家相比均处于高位。一般认为中国储蓄率高主要是因为个人储蓄欲望强烈,但
更主要的是企业和政府的储蓄率高,企业高储蓄率带来的投资增长效益较低并可能导致产能过剩。此外,国内储蓄转化为投资渠道不畅,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企业不得不更多地依赖自有储蓄。
(二)加工贸易仍占主导地位
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密集、技术含量低的产业和领域,以加工贸易出口为主,而加工贸易出口方式与贸易出口数量的增加呈明显正相关的关系。深入分析我国贸易结构可以发现,一般贸易及其他贸易实际上处于逆差状态,持续攀升的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加工贸易。加工贸易两头在外,无论是通过来料加工还是进料加工,最终产品一般销往国外,在我国境内所形成的增值部分自然构成顺差。因此,加工贸易的规模越大,相应的顺差必然也越大。
(三)非对称性的国际收支政策
长期以来,我国采取鼓励出口和鼓励外资流入的非对称性国际收支政策。我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是多年的“奖出限出”的传统思想和对外资不加选择的“超国民待遇”等经济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政策制度安排使得资本流出受到管制,流出渠道少,导致资本项目净流入大于净流出格局的形成。外资的大量涌入不仅拉动了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而且加大了外资企业在我国出口中不断增长的比重。
三、促进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对策
我国目前的“双顺差”的国际收支结构与其基本国情是极不相称的。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较为理想的国际收支结构应是:贸易项目逆差,经常项目保持平衡,资本项目下的顺差。而目前的国际收支失衡、巨额的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国家提出“调投资、促消费、减顺差”的政策导向,运用各种手段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一)降低我国过高的储蓄率
货币政策的取向应当是货币供应收紧,利率水平提高,人民币更大幅度有序升值。除了实行降低投资增速的行政措施之外,当前货币政策应当适度从紧,包括降低货币供应的增速和提高利率水平。央行应当继续加息并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控制流动性。同时,人民币汇率应该更加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更加富有弹性。这些政策措施都将有助于纠正内需和外需的不平衡。
(二)进行进出口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核心竞争力
经常项目顺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进出口产业结构失衡,出口集中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产品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在国际上以低价量大为特点,企业利润率低并且很容易受到反倾销诉讼。进口缺乏中国真正急需的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发达国家产业调整仅仅把我国作为制造业基地,真正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的研发都在发达国家国内。因此,我国现在必须调整进出口产业结构,限制高耗能高耗资源型出口;并把环保、安全、社保等因素纳入企业的出口成本;开发产品核心技术创造力,提高企业自主竞争力,实现在平稳出口量的基础上利润最大化。
(三)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投资
积极探索多元化、多层次的外汇运用方式,通过各种渠道扩大对外投资。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支持企业“走出去”的相关法律和政策,给予其适当的优惠政策和信贷支持,为企业“走出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途径和方式,继续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鼓励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带动产品、服务和技术出口;支持到境外合作开发国内短缺资源,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置换;健全对境外投资的服务体系,为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子先,张晓静.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国际经验及对策[j].中国金融,2007(10).
2、唐丽丽,赵雪梅.浅论中国国际收支失衡调节[j].当代经济,2007(7).
关键词:传统畜牧养殖;生态养殖;转型;浙江省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4-0089-03
畜牧养殖业已成为浙江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保障食物安全、食品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浙江省在建设“生态省”的进程中,为了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和农业自然环境,积极推进畜牧养殖从传统方式向生态养殖的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生态养殖发展道路。
1畜牧业发展现状
截至2012年,浙江省全省畜牧业总产值549.0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0.65%,其中肉类总产量180.80万t,禽蛋产量48.14万t,奶类(牛奶)产量19.27万t。同时,浙江省畜禽养殖规模化程度逐步提高。2012年全省蛋鸡规模养殖比例达94.07%,全省生猪规模养殖比例为81.13%,其中年出栏500头以上养猪场出栏数占总出栏数的51.31%;肉鸡规模养殖比例为88.41%,其中年出栏10 000只以上肉鸡场出栏数占总出栏数的77.35%;奶牛规模养殖比例为95.35%,其中存栏50头以上奶牛场存栏数占总存栏数的72.41%。2012年规模养殖户10.3万户,其中规模养猪户4.6万户,养猪大户出栏肉猪1 763.5万头,养猪大户出栏肉猪数已占全省出栏肉猪数的57.6%[1-3]。
随着浙江省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畜牧业和养殖业发展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全省畜禽养殖场、养殖户数量逐步增加,分布范围日趋广泛,畜禽养殖排泄物的产生量逐年增加。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方式导致畜禽污染物排放超过了环境承载量,给养殖场当地环境带来潜在的威胁。浙江省作为一个人多地少、资源相对短缺和环境容量有限的经济强省,如何平衡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较为突出的现实问题。
2制度规范
近年来,随着浙江“生态省”建设的深入实施,浙江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遍重视和高度关注。浙江省率先提出发展生态农业,以集约化经营和生态化生产相结合,来着力推动传统养殖业向现代生态养殖的转型。
2004年,浙江省农业厅召开全省现代畜牧业暨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现场会,明确提出“要转变养殖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广资源节约、生态循环的清洁化生产技术,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2007年12月20日,浙江省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引导发展健康、生态的养殖方式,逐步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与产业结构,着力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促进畜牧业与种植业、农村生态建设协调发展。”
为保障畜产品市场供给,促进农业节能减排增效,并积极服务于“生态省”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浙江省农业厅于2008年6月23日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牧结合建设生态畜牧业的意见》,要求到2010年新建200个生态养殖示范场(小区),带动市县建立1 000个生态养殖场(小区),使得95%以上规模养殖场实现农牧结合、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的“零排放”,并促使散养户的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2010年5月5日,浙江省环境保护厅和浙江省农业厅联合《关于进一步深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深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并对畜牧养殖污染控制提出了具体措施。2011年,浙江省将畜禽养殖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减排任务首次列入政府绩效考核,省内不少地方开始限制畜牧养殖规模,甚至采取了规模化畜牧养殖场项目限批措施。
2012年4月,浙江省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新型畜牧业产业体系促进畜牧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强调“要构建以产业化经营为核心、关联产业紧密链接为基础、经营主体合作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畜牧产业体系,建立畜牧产业链各经济主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安全共保、生态共护’的机制,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2012年9月,浙江省环保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源污染减排工作的通知》,要求实行畜禽养殖区域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推进生态养殖模式,在“十二五”期间完成生猪存栏50头以上养殖场的排泄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确保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7%以上,推动畜牧养殖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为了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2013年5月30日浙江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决定》,要求“要合理布局,科学确定畜禽养殖规模总量,重点发展生态养殖小区、生态养殖场和农牧结合的家庭农场,逐步淘汰严重影响环境的低、小、散养殖户,确保养殖业发展与环境承受能力相适应。”
3政策扶持
为推动养殖场积极开展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浙江省出台一系列列扶持政策,支持养殖场发展生态养殖,逐步从传统养殖向生态养殖转变。
2005年起,浙江省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列入了省政府“811”环境保护行动的重要内容,省财政对实施养殖废弃物就地消纳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养殖场,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予以相应的资金或项目的扶持,对粪便集中收集中心予以资金补助,地方财政给予相应配套。畜禽养殖废弃物治理及畜牧养殖小区建设用地在不破坏耕作层的前提下,可视作农业用地,予以优先支持。截至2011年,用于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弃物处理的“以奖代补”专项资金达4亿多元。
浙江省结合“千万亩农田提升”工程,实施有机肥使用补贴政策,将养殖废弃物消纳利用与提高耕地地力水平紧密结合,来促进畜禽排泄废弃物循环利用,改善生态环境。2010年省政府出台《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商品有机肥生产与应用的意见》等政策,对于商品有机肥进行价格补贴,鼓励农户使用商品有机肥。各地相应制定了相应的补贴标准。例如衢州市的补贴标准是生产企业按每生产销售1 t商品有机肥财政补贴30元;商品有机肥使用主体按每使用1 t补贴200元,使用主体可享受最高不超过20万元的有机肥使用补贴。
同时,浙江省还积极简化畜牧养殖场环境评估程序和办证手续,并执行养殖场环境影响评价收费减半收取政策,对列入省政府“811”环境整治项目并验收合格的规模养殖场和采用农牧结合实现“零排放”的生态养殖场实施免征排污费政策。
4典型示范
近十年来,为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和“生态省”建设,浙江省积极引导畜禽养殖场开展生态治理,建立了一些养殖废弃物处理工程系统,来实现畜禽排泄物污染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桐庐万强模式”、“临安双干模式”、“龙游雄德模式”、“南湖竹林模式”和“余杭蓝天模式”。
(1)桐庐万强模式[4]。桐庐县万强农庄在低丘缓坡建立养猪场、果园和青饲料基地,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固液分离,将干粪经堆积发酵并施用于果园。生猪尿液及污水经多级沉淀后,用水泵输送到山顶贮液池,再通过管道灌溉系统自流到果园,实现种养结合和养殖场废弃物的就地利用。
(2)临安双干模式。临安市乐平乡双干村在异地建设生猪生态养殖园区,将过去分散在全村的养猪场统一集中到专门的养殖小区,实行规范化的生态园区管理,来解决人畜混居的问题,并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庄环境。
(3)南湖竹林模式[5]。嘉兴市南湖区在生猪规模养殖比较集中的新丰镇竹林村建立了猪粪集中收集处理中心。生猪养殖户首先对猪粪尿进行固液分离,然后将鲜猪粪由收集处理中心统一收集并进行加工处理,生产商品有机肥并进行市场化出售;将猪尿及冲洗水流进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处理,生产沼气用作家庭能源,沼液和沼渣作为肥料进行还田利用。
(4)龙游雄德模式[6]。龙游县政府扶持民营企业成立龙游雄德公司,以社会化服务的形式对畜牧养殖产生的“三沼”(沼气、沼液和沼渣)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由雄德公司组织槽罐车对各畜牧养殖场的畜禽粪便进行收集处理,然后再运送到附近茶园果园进行还田处理,实现畜禽排泄物的异地再利用。
(5)余杭蓝天模式[7-9]。杭州余杭区径山蓝天生态农业园围绕猪场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实行农牧结合,利用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转化利用原理,将整个蓝天生态园区科学规划五个功能区块,采用立体循环的新型种养殖模式将各区块内的种养业有机结合,形成“猪、蚓、鳖、稻、梨、茶、羊”多元结合的新型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在上述生态养殖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浙江省通过典型示范和模范带动,积极开展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创建活动,引导规范养殖场开展农牧结合、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养殖的发展。
5经验和启示
近十年来,浙江省大力发展生态畜牧养殖业,通过多种政策措施鼓励和推动生态畜牧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全省已完成1.5万个规模场(户)的治理,建设畜禽排泄物集中处理中心150个,农牧结合生态化治理模式的推广率达90%,规模化养殖场畜禽排泄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96%。目前,浙江省全省生猪、肉禽和奶牛的规模饲养比重已位居全国各省前列,已经基本完成畜牧业从传统散养向规模养殖的转型,并正在从传统规模养殖向高效生态养殖进行二次转型。浙江省各级畜牧管理部门和相关生产主体积极实践和创新,通过制度规范、政策扶持和典型模式示范多措并举,走出了一条畜牧养殖业持续发展之路。
浙江的畜牧养殖管理实践也给我国更有效地实施集约化畜禽养殖业的环境管理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10]。
首先,政府农业和环境管理部门要从制度上规范畜牧养殖厂的建设,规范养殖废弃物处理方式和处理手段,规范指导新型畜牧产业体系的健康发展。同时,要运用财政、税收和技术支持等手段扶持生态养殖产业的发展,鼓励资金、人才和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到生态养殖业中来,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最后,还要宣传和扶持生态养殖典型,以典型来示范、引导鼓励养殖场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生态养殖模式,来综合利用和转化畜禽养殖废弃物,解决规模化畜牧养殖带来的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农业厅.2012年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形势分析[EB/OL].浙江农业信息网,2013-6-1.
[2] 浙江统计年鉴编委会.浙江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3] 浙江省统计局.2012年浙江农业生产形势分析[EB/OL].浙江统计信息网,2013-1-30.
[4] 蔡薇萍.桐庐万强模式:管网联结就地利用[N].农民日报,2008,10(9):8.
[5] 蔡薇萍.南湖竹林模式:粪便收集户用沼气,农民日报[N].2008,10(9):8.
[6] 李竹生.浙江省龙游县社会化模式发展“三沼”综合利用的初步实践[EB/OL].生态家园网,2007-8-24.
[7] 李樱之.蓝天生态农业园:五大功能区循环生产[N].杭州日报,2010,7(29):7.
[8] 罗传达.径山蓝天养猪场卖羊卖茶卖甲鱼[EB/OL].浙江新闻网,2012-11-20.
1、在建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情况:同林密封胶占地面积35亩,目前建成面积5000平方米,两条密封胶生产线。在建工程有员工食堂和宿舍楼,分别在7月底和12月底完工。目前产销两旺,年产值可达8000万元。
2、规模企业生产情况:高档茶菊项目生产正常,年产值6000多万;方成茶叶项目生产正常,年产值4500万元。
3、返乡创业项目情况:永生食品新建厂房两栋,办公楼一栋,占地面积10亩,项目已经做好了环评、安评,正在办理食品认证手续。
1、《关于2015年推进整体移民搬迁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实施方案》推进情况:
一方面积极配合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对我镇4个拟建中心村进行规划设计工作,其中:双井中心村已完成规划、征地工、“三通一平”工作,正在进行土地平整工作;__中心村已进行一次规划评审,正在进行规划调整;杨坊、躁坑中心村已进行一次规划意见交换,正在进行进一步修改。另一方面加强农民建房管理和《2015年中心村试点建设操作办法》宣传工作,积极引导建房户向中心村靠拢。
2、《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全县示范镇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情况:
根据文件精神,我镇暂不属于市、县示范镇,但我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按示范镇要求,强化规划引领,加强基础建设,提高建设品位,提升服务功能,加大管理力度,完善管理机制,争取下一年度列入县级示范镇建设管理,
3、《__县2015年城建工作意见》推进情况:
由北京尚达讯公司投资20000万元的县重点城建项目——“双井华夏进士第一村”落户我镇,现正进行规划建设工作,我镇积极配合做好规划建设工作,并加强规划区内建房管理与新农村建设,确保与下步旅游发展规划相适应、相配套。
我镇目前旅游工作态势良好,近年来主要围绕发展“大双井”旅游为主抓手,兴建了黄庭坚故居、进士文化广场和双井景区境内旅游公路,观光亭等旅游硬件设施,使双井面貌一新,大大地增加了接待游客的能力,尤其是近两年来年均接待游客近十万人。并在坪下村发展皇菊观光园,在__村建设了果桑采摘观光基地。以上景点都成为了周边最炙手可热的旅游目的地。
目前正在与江西山谷春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就山谷春生态旅游景区建设项目进行协商,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亿元,规划总面积2600亩,是集采摘、观光、休闲、住宿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旅游项目。目前项目已进入协议签约程序,进展顺利。
为打造开发双井旅游,县政府于2011年与北京尚达信公司签订“双井进士村”旅游项目,总投资为2亿元,目前整个项目尚处于规划设计阶段,该项目至今并未开展实质性建设,从签约至今已有四年时间,为配合该项目实施,我镇根据县政府要求,暂停双井境内各项建设,给双井的发展与村民的生活造成了诸多影响。为我镇旅游工作中的主要困难。
2015年,在
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__镇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为了“农业增效快,农民增收显,农村面貌新”的目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我镇“三农”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1、稳桑。稳定现有高产桑园1500亩,抚育好果桑面积1000亩。全年新扩低改桑园300亩,新增10亩以上规模化的种养大户5户。今年新建养蚕大棚5个,方格蔟推广100张,推进科学化养蚕、省力化养蚕,提高生产效率。全年实现年养种2342张,产茧1800担。目前合作社现已完成蚕茧收购1000余担。
2、优茶。实施“产业兴龙头,龙头带产业”战略,重点扶持江西隆和农业有限公司、中低档茶叶加工等二家茶叶精深加工企业,培育成产销结合,农贸一体的科技型、外向型、带动型的茶叶龙头企业;坚持以品牌促产销,支持双井“庭坚牌”茶叶注册商标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加强土地流转协调工作,鼓励茶叶企业采取土地入股、土地租赁等方式做大茶叶基地,重点培育300亩以上标准化茶叶基地1个。全年预计新扩低改茶园300亩,产茶600担。目前现已产春茶650担。
3、扩蔬。加大蔬菜基地建设力度,打造“菜篮子”工程。在进一步完善坪下洲上蔬菜基地建设,努力打造成为全县生态科技示范园的基础上,今年整合有关惠农资金,重点建设好杨坊洲上蔬菜基地、双井虎形蔬菜基地建设。双井虎形蔬菜基地该基地于__年8月开工建设,于2015年3月正式投产使用,农场规划占地400亩,总投资1000万元。现已种植蔬菜150亩、精养休闲垂钓鱼塘250亩,二期规划建设农家乐建筑面积800平方米,目前该基地产出蔬菜和水产(鱼类)供应县城和周边乡镇,生产效果良好。计划整合农业、水利,一事一议、扶贫等专项资金,架设蔬菜喷灌滴灌管网3000米,修建灌溉水渠2500米,维修排灌站2座。把杨坊洲上蔬菜基地打造成为集观光旅游采摘为一体的综合型农庄。同时,全年新扩蔬菜基地800亩。上半年已新扩蔬菜基地350亩。
4、保林。按照“生态优先”发展理念,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今年高标准打造进乡通道及集镇新区4公里绿化,中心村及茅坪至双井(曾瓦桥)线5公里绿化;稳定全镇封育面积在3.5万亩以上;重点支持油茶、茶叶产业发展,新建百亩基地2个、千亩以上基地1个;严厉打击乱砍乱伐,整顿林业秩序;严格落实森林防火包村责任制,实行“谁驻村谁负责”的原则。以村为责任主体,加强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今年计划生物防火林带建设8公里。
5、慎畜。按照“稳量、提质、增效、环保”的原则,有序发展畜牧产业。切实抓好龙头企业建设,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带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__镇正茂生态农场__年12月开工建设,2015年3月正式投产使用,总投资1000万元。现已种植蔬菜200亩、果园100亩、饲养生猪1000头、年出栏肥猪2800头以上、精养休闲垂钓鱼塘30亩、建有大型沼气储存塔320立方米。目前该农场采取生态循环运作模式。农场每年可为市场提供猪肉100余吨,蔬菜600吨,鲜鱼38吨,水果80吨。__县友兴养殖场于__年7月开工,现已完成一、二期工程,栏舍5栋、建筑面积6000多平米,办公楼一栋、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消毒和储存房一栋、建筑面积200平方米。该养殖场于2015年3月达产达标。进一步加大渔政监管力度,发展绿色、无公害水产养殖。抓好养殖污染治理,促进畜牧水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全年实现生猪养殖总量15000头,牛羊养殖总量6500头,家禽养殖总量4万羽,新扩水面300亩以上。
6、抓好新农村建设。按照和谐秀美乡村建设总体要求,坚持把中心村建设、村镇联动点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作为和谐秀美乡村建设的重点。今年重点建设双井村碳子塘和__老街两个中心村、双井黄家旧村改造中心村、集镇镇村联动建设点、茅坪村黄土岭新农村建点,目前各点进度较好,已完成了改水改、厕改、阴阳沟、改厨、墙面涂新等工作。
7、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今年重点做好坪下噪坑水库、双井水源塘水库、下杭大垅里水库、厚家源火石埚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争取上面政策,继续加大小农水项目建设力度。启动集镇自来水工程建设,解决11个村居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强化水政执法,加强河道采砂整治,认真开展水资源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8、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按照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抓好扶贫开发工作。严格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上户调查、结对帮扶、制定计划、填册、数据录入、联网运行的步骤,目前高标准完成全镇549户2055人和5个贫困村的建档立卡工作。重点做好产业、教育培训、驻村帮扶、基础设施建设等扶贫开发工作。因地制宜抓好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9、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着力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全面完成全年“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工作任务。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大力推广“政府主导型”和“市场引导型”建站模式,今年准备在平下村、双井村高标准建设两个信息服务站。强化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大力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和崩岗治理工作,确保修河一河清水。积极推进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为建设“和谐、秀美、清洁乡村”,认真抓好农村环境“六乱”治理工作,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根据《关于开展农村环境“六乱”集中治理的工作意见》修发【2015】6号文件要求,镇党委政府迅速行动部署,4月26日召开全体镇村干部大会专门安排布置该项工作,经过镇村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治理农村生活垃圾乱倒工作
1、重点抓好镇村干线公路两旁和修河干流两侧垃圾乱倒治理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划段负责、全程覆盖、镇村联动”的方式,继续抓好柯垅线、茅界线、茅坪至双井线、各进村公路等镇村主要干线公路和修河干流两侧的垃圾乱倒治理工作。目前在柯垅线、茅界线、茅坪至双井线两旁每家每户配置垃圾桶,达到垃圾日产日清。
2、重点抓好集镇垃圾乱倒治理工作。集镇重点整治集镇居民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货物乱堆乱放的不良卫生习惯和集镇街道、农贸市场、车站等公共场所环境及各中小
学校、镇卫生院以及单位庭院的环境卫生,打造干净、整洁、优美、文明集镇。5月8日组织了镇属各机关单位干部职工上街清扫垃圾活动,对各单位庭院的环境卫生进行评比活动,并在全镇进行排名通报。3、重点抓好中心村庄垃圾乱倒治理工作。组织彻底清理存量垃圾,清除卫生死角,清理后的村庄及时配套生活垃圾治理设施,落实保洁员,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达到保洁常态化。5月份在双井村进行垃圾乱倒治理试点,对全村陈年垃圾进行全面清理,在每家每户、进村主道两旁、休闲广场、旅游景点配置垃圾桶,新增加保洁员10名。
4、重点抓好新农村建设点垃圾乱倒治理工作。按照“新农村建设布点到哪里,清洁工程就跟进到哪里”的工作思路,切实抓好今年新农村建设点的农村清洁工程和历年新农村建设点的长效保洁管理工作。在茅坪黄土岭新村点,双井黄家旧村改造点,坪下村镇联动点落实保洁员、新建简易垃圾焚烧炉、每家每户配置干湿垃圾桶、每月每户定期收取垃圾费5元。
5、加大资金投入。镇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农村垃圾乱倒治理工作顺利有效推进。一是存量垃圾清理工作实行奖补。对存量垃圾清理工作效果好、清理到位的村(居)给予适当的资金奖补;二是新建垃圾处理设施实行奖补。对县镇村主要干线公路沿线和修河干流两侧及中心村庄新配置垃圾桶共计1200只(购买垃圾桶资金采取户主出资40%、村里出资30%、镇里出资30%的办法);新建两个较大的垃圾焚烧炉(选址分别在__抚州坊桥头暗埚里和宝峰矿点上)和三个较小的垃圾焚烧炉(选址分别在皂源村、厚家源村、下杭村),以上焚烧炉的征地、平场、建设费用由镇政府负责,以后焚烧炉运转费用由受益的相关村负责;镇政府准备购买两辆垃圾拖运车,对集镇和主要干线公路的垃圾进行日产日清;三是落实保洁员工作报酬。保洁员工资采取“县里争取一点、镇里出一点、村里负担一点、政策(低保)补一点、农户收一点”五个一点的办法,解决好保洁员工资待遇问题。建立保洁经费自筹机制。由村级组织或村民理事会向农户按每人每月1—2元标准或农户每月5元,集镇工商业主按每店每月10—20元标准收集保洁费。镇政府要有清洁工程专项工作经费,并列于镇财政预算,确保工作正常运行。
(二)治理农村房屋乱建工作
按照“一户一宅”的要求,镇政府加强对农民建房规划指导,鼓励和引导农民建房向中心村集中,全面推广新户型,严格农民建房审批制度。强化农民建房管理队伍建设,落实长效机制,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建房。严格执行农民建房管理责任追究制度。今年我镇启动了双井村和__老街两个中心村建设,解决了93余户农民住房建设问题,我镇农民建房管理工作得到县市主管部门的一致好评。
(三)治理农村污水乱排工作
1、加强镇属范围内企业环境监管工作
加强镇属范围内企业的环境监管工作,5月份对企业污水排放现状进行详细的摸底核查,确保企业污水处理率达到100%。
2、抓好饮用水源保护环境保护
重点抓好噪坑水库饮用水源、宝峰饮用水源、双井汪源饮用水源等各村饮用水源取水口的环境保护,确保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3、加快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标准化建设工作
(1)根据我镇农业源减排现状,2015年我镇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减排总数是2家(正茂养猪场、友兴生猪养殖场),通过工程项目的实施后,2家规模化养殖场达到标准化建设目标。
(2)关闭一批减排不达标的畜禽养殖企业(如汪源养猪场、抚州坊养猪场);
(3)制订完善畜禽养殖企业的准入门槛和标准。
4、抓好乡镇集镇、中心村污水乱排整治工作
(1)镇政府对本辖区内重点排污企业、主要排污口及污水来源进行一次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因地制宜,提出分类整改意见。
(2).在集镇和人口较集中的中心村(双井中心村、__中心村)因地制宜,采用生物处理模式,兴建一定数量的简易污水处理设施,不断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5、抓好镇村医疗卫生机构污水排放整治工作
重点搞好镇卫生院和各村卫生所的污水排放治理工作。
(四)治理农村杆线乱拉工作
1、开展全面排查。镇安监办、供电所牵头对强电线路安全隐患及乱拉现象开展排查;各弱电管线权属单位对各自的杆、管线现状进行安全隐患及乱拉现象排查。5月份排查出的问题20个,逐一登记,并制定出了具体的整改方案。
2、全面进行整改。对镇集镇、中心村庄和新农村建设点全面集中开展治理,各管线权属单位要按照各自的整改方案,紧扣时间节点,统筹安排,层层落实责任,按照整治技术要求切实把整改落到实处。
3、制定新的杆线布局标准。
(1)“新区”(集镇新区,新建中心村、拆迁安置点)杆线严格按照杆线布局规划和行业标准,因地制宜,采取入地、入管、贴墙、捆扎方式进行铺设。
(2)“老区”应尽量做到弱电管线同杆架设。横跨街道、十字__的架空线路尽量做到入地走;街道两侧的管沟与铺设完成的管线必须入地;由于特殊原因确实无法入地的管线,必须采取套管、入户、隐藏三种方式进行装饰处理(套管即用PVC管将暴露在楼房外墙的线网套起来,规范走向;入户电话线、网线、有线电视等统一用PVC管引向楼梯间,再穿过楼板到达各家各户。
(3)凡未经许可乱拉接电源线、电话线、网络联结线、电视信号线和其他管线的,责令当事人限期整改,拒不整改的,依法处罚并。自整治活动开展以来共查处乱拉接电源线案件8起,教育处罚相关人员9人,
(五)治理农村土地乱挖工作
我镇土地乱挖治理的主要内容是,2012年以来发生的土地乱挖违法行为,包括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公路红线、行洪河道、公益林等建窑、建房、挖砂、新__库、池塘、采石、采矿、修路、取土等土地乱挖违法行为,占用林地和其他土地、侵占道路、水土保持地及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擅自建窑、挖砂、采石、采矿、取土、挖塘、修路、筑水库、建厂房、建临时棚及农民切坡建房等土地乱挖违法行为,以及其他零星的侵占土地的违法行为。今年我镇国土所共处理土地乱挖案件12起,处理涉案人员15人。
(六)治理农村坟墓乱葬工作
1、对2012年整治的柯垅公路沿线两旁可视范围内(坪下村,中高塅村)开展回头看,继续加强管理,加大对违规情况的查处力度,巩固整治成果。
2、重点整治在建修
[关键词]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双扶贫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4.142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4-0-02
高职院校资助工作对校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助和引导作用,虽不同于社会工作者对受助对象的帮助、治疗和预防,但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对高职院校资助工作的开展有许多启发意义,其目标是在充分利用好国家各项关于高校资助政策的基础上,将贫困生的经济资助与贫困生心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受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根本上帮助贫困学生解决经济问题,保障学业的顺利完成,也帮助贫困生做好心理建设,从而促进其全面、协调发展。
然而,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国家不断加大高职院校资助政策的力度,大学生贫困人群也越来越多地受益于国家资助政策,但是国家资助政策的扶持对象范围、资助周期有限,不能顾及所有需要资助的学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工作的范畴也应包括贫困生资助教育工作。因其本质都是为了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促进人与环境、社会的和谐。
1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现状
1.1 高职院校的资助体系:落差大
高校资助体系涵盖了奖、助、贷、勤、减、免、补等资助政策。由于各高校对政策的解读不一致,体系理论落实不统一,导致资助体系出现各高校自成一家,相对不完善,资助效果也不明显。一方面,国家资助体系中的奖、助学金的资助面相对比较窄;另一方面,高校自身能够提供的奖、助学金十分有限,这样就造成了,体系看起来很“高大上”,但实际却“空无一物”,无法落实,因此,“好钢用在刀刃上”的诉求在高职院校资助中显得异常强烈。高职院校资助体系的设计与实际操作之间有很大的落差,这些都需要克服。
1.2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体系:不科学
全国省、市和高校相继出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办法。一份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一份贫困证明、一份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申请表,三份材料齐全,基本可以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再通过家庭经济困难的程度,分为特别困难和一般困难。其中家庭情况调查表和家庭经济困难证明都需要盖学生家庭所在地的村委、街道或民政等相关部门的公章。但是大多数家庭情况调查表格或证明的填写都是学生自己填写,相关负责部门盖章,而具体内容相关负责部门是否进行了核查,高职院校无从得知。因此,对这样一份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和贫困证明的真实性,笔者持怀疑的态度。
1.3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严重忽视
经济层面的差距,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带来了心理层面的负担。其要么是一定程度的自卑,要么是一定程度的自傲,要么是一定程度的自尊感极强,要么是一定程度的神经敏感,带来的后果就是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极度伪装自我,不敢流露心迹,交际圈窄,不愿意“抛头露面”,情绪化严重等。而高职院校的资助工作,往往忽视了这类心理问题,大张旗鼓地进行资助,伤害部分贫困生的敏感心理,挫伤了一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尊心。进而导致有些学生即便得到了资助,仍然不懂得感恩学校和国家,反倒有一定的仇视心理,仇视周围家庭经济富裕的学生,从而带来一系列的学生矛盾问题。
2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双贫”
2.1 经济贫困
高职院校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问题普遍存在。尤其是近几年,随着高校扩招步伐的加快,大学生总人数不断增加,贫困生人数也不断上涨,导致贫困问题日益突出。且农村的贫困大学生占据其中的大部分。究其原因,可以简单归结为以下几点。
(1)低收入。造成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劳动力少,经济来源单一,家庭总收入低,导致无法承担学生基本的生活费、学费。这部分学生的家庭构成基本分为:单亲家庭、多子女家庭、无谋生特长家庭、父母一方或双方同时失去工作家庭、主要靠耕种为收入的农村家庭、突遭天灾人祸或家长失去劳动能力的家庭、文化水平低的家庭、以打工为主的家庭等。总结来看,这些学生家庭的经济来源单一、途径十分有限;要么很不稳定;要么是收入来源脆弱。带来的问题就是尽管已节衣缩食,但仍难以缴付高昂的学费。
(2)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经济困难。东、中、西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也带来了部分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问题。有些学生生活在西部地区、革命老区等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他们来到相对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上学,导致无法承担所在学校高昂的生活费用、学习费用,这也是在校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之一。
2.2 心理贫困
高职院校大学生经济困难是表象,深层次进行追究,发现心理贫瘠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2.2.1 失信现象
完善的高职院校的资助体系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缓解了资金的压力,也扩大了受助大学生的覆盖面;另一方面,无形中也造成了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按时还款、不守信、欺骗等失信现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尤其是新生入校后的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教育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2.2.2 依赖心理
高职院校的资助体系是奖、贷、助、勤、补、减、缓等资助政策,但是其中却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有偿的,另一种是无偿的,这就造成了很多大学生更加倾向于不劳而获,倾向于无偿的资助体系,对申请助学金、学费减免、医疗补助等政策热情高涨,而对勤工俭学、助学贷款等望而却步,甚至表现出排斥的心理。因为他们习惯了“搭免费便车”的依赖心理,不愿意用自己的劳动去换取经济的改善,更不愿意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改变贫困,靠自我的能力去度^经济的难关,这种依赖外界直接物质帮助的心理,对大学生而言百害而无一利。
2.2.3 自卑心理
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在心理方面承受着比正常学生更大的压力,一方面有学习的压力,另一方面还有生活的经济压力,更有甚者,还承受着人际交往的压力。这就造成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卑心理。无论是在公共场合,还是私下的人际交往,都表现出内向、不愿意与人交流,不敢积极主动发言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的资助体系仅仅解决了贫困生的经济问题,更重要的心理问题并未涉及,需要更多的心理疏导来完善高校资助体系。
3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双扶贫”
高职院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有完整的资助体系,对贫困学生的“双扶贫”要从以下几点进行。
3.1 经济扶贫
3.1.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体系要科学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是资助工作的开端,没有一个好的开始,就无法达到最终资助的完善。而认定体系既需要一个基本的指标,作为判断的依据,同时要根据各地区、各高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因地制宜,不可直接死搬硬套。同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体系,既要有科学的标准,又要具备可操作性,这样认定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并得到完善。
3.1.2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要完善
高职院校的资助体系内容丰富,但国家助学贷款与一般资助形式却不相同。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有偿的资助,它能提高大学生自力更生和独立的经济意识,也能强化大学生的诚信行为,增强其信用度。国外越来越多的成功经验体现出,国家助学贷款对大学生的整体成长和成才有很多的督促作用。因此,我国应提高高职院校国家助学贷款的比例和额度,让更多经济困难的大学生依靠国家助学贷款完成学业,并依靠自己的能力成功还款。
3.2 心理扶贫
3.2.1 诚信教育,刻不容缓
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非常有必要。目前,国家助学贷款是资助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形式之一,其也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但是由于大学生诚信意识较低,社会的信用监督体系也并不完善,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延迟还款、拖欠贷款等恶意行为,大大降低了银行给大学生贷款的热情与积极性。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强化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
3.2.2 心理疏导,势在必行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问题好解决,但是产生的心理问题急需高职院校进行心理疏导。高职院校应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施跟踪调查,一方面,了解其经济状况,另一方面,了解其心理状况,深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心,缓解其心理压力,提供更多的帮扶措施,做到真正的全面育人。
4 结 语
高职院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其应利用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更好地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经济扶贫和心理扶贫,让更多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有用之才。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博,孔难难.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研究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