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范文

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

第1篇: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范文

一、提高认识,落实粮食生产计划

各地要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今年农业工作的重点,加强宣传发动,协调粮经生产矛盾,认真分析当前国际、国内粮食产需的新形势,切实抓好各个季节粮食种植面积的落实。要全面落实各级党委、政府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优惠政策,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提高耕地的复种指数,推广应用间作套种技术。同时,充分利用山坡地、边杂地、幼龄果园扩种甘薯、大豆和杂粮,努力稳定粮食种植面积。

二、保护耕地,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耕地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不可缺少的战略资源。耕地面积的稳定,直接关系到我区的粮食生产,各地要按照《土地法》、《基本农田保护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为稳定粮食生产创造条件。同时,要积极争取项目建设资金,增加小型农田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山垄田等中低产田建设、节水灌溉、土地整理等项目投入,统筹兼顾,将项目资金向重点粮食作物倾斜。要重视改良土壤和培肥地力,增施有机肥,不断提高耕地质量,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三、主攻单产,抓好高产创建活动

粮食面积稳定难度大,要稳定总产,必须主攻单产。根据市政府的部署,今年将广泛深入地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通过抓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集成创新高产栽培模式,示范带动区域平衡增产。要重点突出水稻、甘薯、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在主产区开展高产创建示范活动。示范区要体现高产、优质、高效的要求,重点示范推广一批超级稻、优质稻和“两薯”优良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广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等主推技术培训,实现科技进村、入户、到田。各地要成立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同时,要加强宣传造势,营造粮食生产应用科技的良好氛围。

四、防灾减灾,减少粮食生产因灾损失

我区粮食生产经常受到寒冻、旱涝、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威胁,近年病虫害的发生也有加重的趋势,名地要在人、财物和防灾抗灾预案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认真总结和推广耕作安排、品种布局调整、栽培管理、水肥调控、病虫害预报和综合防治等防减灾技术,把灾害对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同时,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将粮食安全、应急种子储备安全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应急种子储备资金足额到位。

第2篇: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范文

粮油生产是我县种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人民生活的基础。为抓好粮油生产,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粮油生产的领导。我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粮油生产一直占据着农业生产的重要地位。由于我县地理位置特殊,自然灾害频繁,加上粮油生产周期长,稍有放松,极易引起粮油生产滑坡徘徊。我县又是一个人口大县,无粮不稳在我县尤为突出。尤其是目前国家正在启动淮河流域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建设,为提升我县粮食生产水平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各乡镇、县直各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识粮油生产,切实提高认识,增强抓好粮油生产的责任感,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抓好全县粮油生产。

二、加强保护,切实稳定粮油生产面积。各乡镇、县直各部门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切实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力度,确保粮油生产用地。全县粮食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200万亩左右,其中午季120万亩左右,秋季80万亩左右;油料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30万亩以上。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品种结构,提升品质,提高单产,增加总产。

三、突出重点,切实抓好粮油生产带动性项目实施。要重点抓好小麦高产攻关、水稻提升行动、玉米振兴计划等带动粮油生产的重点项目实施。各乡镇要按照要求建立相应示范区,相关负责人要建立自己的丰产示范区。在项目实施中要突出相关关键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强化统的功能,着力提高相关技术的到位率。

四、履职尽责,切实形成抓好粮油生产的合力。粮油生产涉及面广、任务重,各部门要切实履职尽责,着力形成抓好粮油生产的坚强合力。农业部门要制定粮油生产计划,推广优良品种和关键技术,积极当好生产参谋;水务部门要多方争取资金和水利工程项目,积极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林业部门要抓好林业生产和农田防护林建设工作;气象部门要做好自然灾害预警和减灾工作;统计部门要做好粮油生产统计工作;农机部门要推进农机化进程。各相关部门都要严格履职尽责,切实增强工作主动性,着力形成抓好粮油生产的合力,积极推动全县粮油生产。

五、用好资金,切实加大对粮油生产的投入。20*年省财政厅下达我县中央财政对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1851万元,县政府已对此项资金使用做出了具体安排(见附表)。县财政局要严格按照县政府安排管好此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各相关部门要切实把资金管好用好,切实发挥奖励资金的作用和效益。

第3篇: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范文

一、正确认识当前粮食生产形势

去年以来,我省各地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积极扶持发展粮食生产,努力提高种粮水平,2004年粮食生产扭转了连续7年下滑的局面,出现了重要转机,全省粮食播种面积2181.8万亩,总产量834.9万吨,分别比上年增加40.14万亩和41.51万吨,总产增5.2%,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去年我省粮食增加绝对量有限,而且是在政策好、天帮忙、人努力、市场旺的共同作用下取得的。从总体上看,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科学种田水平依然较低;全国粮食总量仍产不足需,产需矛盾并没有根本解决。2005年粮食生产面临着气候条件不确定,农资价格居高不下,粮食比较效益依然偏低等问题。我省人多地少,粮食自给率低、供求市场依存度高,抓好2005年的粮食生产,对于巩固宏观调控成果,推进“平安浙江”建设,构筑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

二、明确2005年粮食生产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2005年我省粮食生产的指导思想是:正确处理好调整农业结构与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关系,坚持以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为基础,以制止耕地抛荒、依靠科技主攻单产为重点,稳定粮食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大力发展优质品种,改善粮食品质。稳定完善粮食扶持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积极推进粮田适度规模经营,努力提高种粮综合效益。粮食生产的目标是:确保粮食播种面积2150万亩、总产量800万吨以上(见附表)。各市要按照粮食安全分级负责制的要求,将指导性计划目标分解下达到各县(市、区),认真抓好计划落实的督促检查,确保生产计划顺利完成。

三、抓好粮食生产扶持政策落实,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今年省政府在去年扶持粮食生产政策措施基础上予以继续稳定完善,出台了全面免征农业税、对种粮大户进行直接补贴、实行早晚稻谷最低收购价和价外补贴、大中型农机具购置补贴、种粮大户良种补贴等政策,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创造了良好条件。各地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用多种形式,扩大政策宣传,让基层和农民及时了解政策,做到家喻户晓。要认真总结去年落实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的成功经验,尽早研究制订落实政策的工作措施和计划,建立责任制,做到方案具体化、措施规范化、落实责任化,确保补贴资金及时发放到种粮农民手中。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杜绝弄虚作假。要积极建议当地政府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健全和完善扶持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坚决制止耕地抛荒,千方百计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要高度重视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同时正确处理好结构调整和发展粮食生产的关系,充分尊重农民种植自,把发展粮食生产的重点放在制止全年性耕地抛荒、减少季节性耕地抛荒上,努力多种,提高土地利用率。要以春冬两季为重点,积极扩大冬季春花作物、绿肥,大力提倡绿色过冬,努力减少冬季抛荒。积极引导支持农民多种早稻,努力减少春季抛荒。认真总结完善去年开展耕地抛荒检查复耕的做法,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采取法律、经济、行政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耕地抛荒,引导农民群众发展粮食生产。省里将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开展耕地抛荒检查活动,并建立举报和公开曝光制度,组织明查暗访,依法查处案件,对特别严重的予以公开曝光。

五、依靠科技进步,进一步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和效益

(一)继续组织实施粮食作物种子工程,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品种。认真抓好“0406”计划的良种推广工作,全省推广优良水稻品种600万亩。早稻以推广圆粒形高产优质品种为主,重点推广金早47、杭959、中早22、甬籼157等品种;晚稻以推广优质高产品种为主,努力改善我省食用稻米的品质。杭嘉湖、宁绍等粳稻主栽区重点推广秀水110、嘉花1号、秀水09、嘉991、浙粳20以及杂交粳稻甬优3号、晚粳糯稻绍糯9714、春江糯2号、浙糯5号等品种(组合);金衢丽、温台等籼型杂交稻主栽区单季晚稻重点推广两优培九、协优9308、粤优938、中浙优1号、ⅱ优7954、甬优6号,连作晚稻重点推广协优914、ⅱ优8220、协优46等杂交稻组合。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合理确定适合当地种植的主推品种,建立新品种展示示范区,加大优质高产新品种的试种、示范力度,引导农民积极应用优质高产品种。

(二)大力推广粮食作物节本增产增收技术。扩大水稻抛秧、直播、旱育秧等省工节本增产技术的应用,全省推广水稻免耕直播技术100万亩、稻鸭共育技术50万亩。要抓好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积极示范推广水稻强化栽培、富硒稻米技术和马铃薯稻田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等。大力推广单季晚稻“五改”技术,全省实施单季晚稻“双百工程”700万亩,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全省单季晚稻平均亩产达到500公斤以上。推广保护性耕作、经济绿肥、平衡施肥等技术,科学合理指导施肥用药,控制和缓解土壤障碍因子,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加快全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高对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控制能力,开展水稻纵卷叶螟、螟虫等重大病虫害的区域性治理,推广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技术1000万亩,重点推广十大实用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要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强化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深入组织开展农业科技人员联大户、联基地、入村入户活动,提高技术到位率和入户率。

(三)广泛开展水稻优质高产示范竞赛活动。要把水稻优质高产示范竞赛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由主要领导亲自抓。要组织动员栽培、种子、植保、土肥等单位,发挥各自优势,确定示范内容,制定实施规划和技术操作规程,选择示范地点,落实各项技术措施,齐心协力,切实做好示范项目实施工作。要求村村有示范田,镇(乡)镇(乡)有示范方,其中县级百亩示范方不少于5个。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优质高产示范竞赛活动。结合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和万名农技人员联基地联大户活动,县(市、区)级中心示范方要选派技术骨干蹲点指导,在示范开展高产高效攻关试验、新品种新技术的小区试验,做好示范方和试验田的苗情观察和田间管理档案记录。早晚稻生产期间,各地要做好检查督促和现场交流工作,通过举办培训班、广播电视讲座、印发技术资料等各种途径提高技术到位率。在早晚稻成熟收获时,要组织力量对高产田和方进行产量验收,对表现突出的进行表彰奖励。

(四)切实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积极引导和鼓励种粮大户和服务组织购置大中型农业机械,实现粮食生产耕作、收获等主要作业环节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解决季节性劳动力紧缺矛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鼓励发展以机耕、机播、机收、秸秆还田、烘干等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农机大户和服务组织,开展社会化服务。加快先进适用农机化新技术和新机具的开发研制、组装、配套、集成和示范,推广机械化耕作、播种、收获、烘干等节本增效技术和秸秆机械化还田、化肥深施等增强土壤肥力技术,促进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

六、推进粮田适度规模经营,努力提高经营水平

在工业化、城镇化程度比较高的地区,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使粮田向种粮能手集中,发展规模种粮,这是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种粮效益的重要保证。鼓励种粮大户拓宽经营范围,向周边农户有偿提供代育、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等服务;鼓励种粮大户创建品牌,开展粮食产后加工、销售,延长产业链,提高经营水平。支持和鼓励各类粮食加工、经营企业和产销服务组织与种粮大户建立稳固的粮食产销关系,发展订单生产,扩大订单数量。积极组建种粮大户协会和种粮专业合作社,加强与种粮大户的沟通,提高服务水平。

七、加强耕地保护和农田基础建设,切实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第4篇: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范文

【关键词】粮食价格 调控 演变

一、我国粮食价格调控政策经历的演变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价格调控政策经历了从统购统销到市场化演变的过程,而这一演变过程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统购统销时期(1978-1984)

1978年开始,我国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到市场经济体制,但粮食价格调控仍是“统购统销”政策,即粮食的生产、收购、储存、加工与销售完全由国家统一调节,粮食的价格也由国家统一计划制定。

这一时期,我国粮食总指数呈稳步上升的趋势。1978-1984年粮食价格环比指数分别为100.7、131.1、107.9、103.8、110.2、100.6,其中1979年我国粮食价格上涨幅度最大。由于实行统购统销的政策,粮食市场狭小,加上经济体制的改革,使得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和提升,粮食产量不断增加,农民“卖粮难”现象突出。为改变这一现象,1983年开始,我国有意识地调整政策,在不触动计划经济体制的前提下,引入部分市场因素。

(二)“双轨制”时期(1985-1991)

1985年我国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明确规定:“粮食棉花取消统购统销,改革合同订购,订购以外的粮食实行自由购销”,且“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国家统购价格,国家一律按统购价格敞开收购农民的粮食”。 至此,粮食价格出现了订购价格和议购价格并存政策即“双轨制”。

在“双轨制”下的价格调控政策之下,市场调节的范围和作用越来越大,粮食价格波动加大,1985年到1989年,粮食价格出现了连续的上涨,且价格增幅越来越大,1985-1987呈平稳增长,但1988、1989两年价格的涨幅又回到15%以上,1990、1991年粮食价格开始下跌。

(三)粮食市场机制基本建立时期(1991-2000)

1992年,国家对粮食统购统销进行了改革,放开粮食销售价格和销售市场,对粮食流通环节的补贴改为对消费者的直接补贴,国有粮食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1994年制定了“三个稳定”和“两个平衡”的指导方针即“稳定种粮面积、稳定粮食产量、稳定粮食库存,保证全国粮食总量平衡和地区总量平衡” ,大幅度提高了粮食的订购和销售价格,建立了粮食价调基金,对粮食企业实行“两条线运行”改革。1998年,实行了以“四分开一完善”为重点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即“实行政企分开,中央与地方责任分开、储备与经营分开、新老财务账目分开,完善粮食价格机制”,并重点推进了“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即“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储企业实行顺价销售、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加快国有粮食企业自身改革”。这些措施,扩大了市场在粮食价格调节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我国粮食的市场调节机制基本形成。

这一时期中,1992-1996年,粮食价格出现了持续性的上涨,1995、1996年的价格指数分别是146.6、129。后期1997年到2000年,粮食价格在波动中持续走低,其中1999年粮食价格下降幅度最大,环比下降12.9%。

(四)粮食价格调控政策市场化不断深化(2001至今)

这一时期,我国确立了新型的粮食产销关系,建立并健全从单一到多元主体的粮食市场价格体系,形成了以国有粮食企业为主、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粮食市场主体。2003年开始加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并于2004年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开始了以农民种粮直接补贴和开放粮食购销市场为主的改革,并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的趋势。

这一时期除了2001、2002年的粮食价格有略微的下降,2003年开始,粮食价格进入了持续性上涨时期,且上涨幅度基本大于居民消费指数的上涨幅度,2011年,全年平均月上涨幅度为12.33%。

二、我国粮食价格调控的思考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价格调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近几年出现粮食价格的持续上涨,且非常规性上涨现象突出,要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在进行粮食价格调控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保证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是保障我国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国家繁荣的最基本的前提,我们要积极促进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完善粮食补贴政策,同时促进粮食生产的机械化和规范化发展,提高粮食的生产力,扩大粮食的国内供给水平,同时要做好粮食的国际贸易工作,促进粮食市场的总体平衡,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

(二)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近年来,我国粮食价格出现了持续性上涨,但是我国农民收入却增长缓慢,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我国拥有8亿多农民,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同时有利于社会的安定,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三)要促进整体物价的稳定

粮食价格是一项基础价格,对整体物价具有带动作用,同时粮食作为居民的生活必须物,其价格上涨对居民的生活具有较大的影响,稳定物价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保障,做好粮食价格调控工作,要进一步促进粮食价格的稳定,从而促进价格总水平的稳定。

(四)继续完善粮食价格支持政策

第5篇: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范文

为进一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力争实现我市粮食连续十年增产,根据《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农业厅等部门关于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力保实现连续十年增产的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全面落实各项扶持粮食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政府责任,强化科技支撑,完善奖惩机制,确保全市粮食稳定增产。

(二)任务目标。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增加,单产水平稳步提高,力争连续十年增产,全年粮食总产达到62亿斤以上。

二、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稳步扩大粮食播种面积

(一)落实粮食播种面积。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是确保稳定增产的基础。各地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要从全年生产大局出发,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力争播种面积达到675万亩,增加5万亩以上。积极推进耕作制度改革,挖掘土地资源潜力,通过

扩大粮油、粮菜、粮棉等间套复种面积,努力提高复种指数。在确保粮食稳定增产的同时,防止棉花、蔬菜等其他作物生产大幅波动,确保大宗农产品均衡供应。

(二)落实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基本农田“五个不准”的要求,落实好基本农田划定、补划备案和年度核查制度,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综合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加强土地综合整治,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用途不改变。

三、转变生产方式,提高粮食生产规模化水平

(一)推进粮食规模化生产。深入研究农村耕地流转的具体办法和措施,消除地流转障碍,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积极推

进耕地向种田能手和粮食生产专业大户集中。积极引导和扶持粮食生产专业大户、粮食生产合作组织,培育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程度,力争年全市承包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达到100户以上。

(二)大力促进粮食产业化经营。坚持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积极扶持粮食加工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发展粮油生产精深加工。架设企业与农户订单生产的桥梁,培育一批以粮食为原料的产品品牌,提高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

四、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

(一)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种业企业的作用,深入实施农业良种工程,加快粮食新品种培育,尽快选育、引进、推广一批优质、高产、抗逆的小麦、玉米新品种,提高大田的良种覆盖率,加快新品种的更新换代步伐。深入实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围绕制约粮食生产关键技术瓶颈,尽快研发集成推广一系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二)加快关键技术推广。结合我市实际,加大力度支持重大关键农业技术推广。小麦要重点抓好冬春控旺防冻、氮肥后移和一次喷药防病、防虫、防干热风的“一喷三防”等技术措施,玉米重点推广以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改种耐密品种、改套种为直播、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改人工种植为机械种植为主要内容的“一增四改”和适期晚收等增产技术措施,搞好病虫草害预警和综合防治,大力推广统防统治技术。加强农机农艺结合,大力推广小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和深耕深松技术。

(三)大力开展科技服务。强化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建设,继续开展“万名农业科技人员下乡”活动和“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组织专家和科技人员,在农业生产的关键农时季节和重要环节,深入生产第一线,搞好指导和服务,面对面地向农民传授田间管理技术,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和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要向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倾斜,搞好农民“冬春大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科学种粮水平。

(四)深入开展高产创建活动。继续把高产创建活动作为提高粮食单产的重要抓手,深入实施小麦、玉米“十、百、万”高产示范工程,建设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25个以上;率先在邹平县全面启动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在惠民县选择2个有代表性的乡镇开展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

(五)切实抓好防灾减灾。科学制定和完善粮食作物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及早做好物资、资金和技术准备。切实做好气候条件的跟踪分析,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病虫害发生动态,加强各种灾害的监测预警,搞好研究会商,及时预警信息,适时启动应急响应,全力做好科学抗灾减灾,努力将各类灾害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重大工程

(一)认真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规划。继续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推进5个任务县和1个后备县的粮食产能建设工程,切实抓好粮食产能县田间工程和农技服务体系建设,足额落实地方配套资金,严格实施标准,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建设质量。力争建设高产稳产良田45.69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9.4万亩,土地整理和复垦开发22万亩。

(二)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按照“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的要求,加快推进“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实施6处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突出抓好6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加快全市小水窖、小水池、小泵站、小塘坝、小水渠“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和水毁工程修复,因地制宜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新增与改善灌溉面积23.6万亩,新增“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20万亩。

(三)努力提高耕地质量。积极推广农机化新技术,启动实施耕地深耕深松工程,大力推广“整村连片、整乡推进”的作业模式,力争年完成100万亩保护性耕作任务,有条件的地方可给予适当补贴。大力推广小麦、玉米秸秆机械还田,力争玉米秸秆还田率达到80%以上。继续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工程,鼓励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启动健康施肥行动,测土配方施肥实现全覆盖。

六、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充分调动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认真搞好小麦面积核定工作,确保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尽快发放到农民手中。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种类,增加补贴资金。落实好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适时启动预案,努力保持粮价合理水平。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重点搞好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保险,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落实奖励政策,对年度粮食种植面积大、单产水平高、总产增长幅度大的县(区)、乡镇和在粮食生产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奖励。#p#分页标题#e#

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努力营造发展粮食生产的良好氛围

(一)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各级农业、发展改革、科技、财政、国土资源、水利、统计调查、粮食、气象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发展改革、科技、财政部门要在资金扶持、项目安排、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国土资源部门要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水利部门要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扩大灌溉面积;农业部门要搞好粮食生产指导,加快新品种和关键技术推广;统计调查部门要密切关注各种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加强对粮食生产的分析研究,准确反映粮食产量;粮食部门要加强产销衔接,落实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气象部门要抓好天气预测预报,为农业生产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服务。

第6篇: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范文

一、明年农业工作面临的形势

**年的农业工作仍面临着一些新问题、新情况,主要是土地资源急剧减少,完成粮食生产任务难度较大,农业基础设施损坏严重,农业结构调整的空间较小,农业劳动力就业困难,农民增收难度较大等。因此,各单位要面对现实,深入调研,切实制订好明年农业工作计划。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社会化服务,规范土地流转,促进“三个集中”建设,促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三年中变样”的工作目标。

三、调改原则

按照“保粮、减菜、控林、稳果、减猪、稳奶”的原则,全力提升农产品档次,积极培育、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各种形式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着力推进异地种养业。

四、目标任务

全年要完成粮食播种面积7万亩,其中:夏粮2万亩,秋粮5万亩,粮食总产3.21万吨;油菜1.6万亩;林果面积6.8万亩,其中:果树4.5万亩,林木2.3万亩,水果总产6-6.5万吨;常年蔬菜2.7万亩,上市蔬菜15万吨;小宗经济作物面积0.7万亩;蟹塘0.8万亩。

生猪出栏10万头,家禽上市8万羽,鲜蛋上市100万公斤,鲜奶上市3000万公斤,水产品上市6100吨,食用菌面积10万平方米。

麦子机收率100%,水稻机收率95%。

五、种养业区域布局

粮食生产:主要集中在两岛和罗泾地区;

果树:柑桔集中在两岛地区;小水果主要集中在罗店、月浦地区;

蔬菜:主要集中在外环线北侧地区;

苗木:加强管理、组织销售、控制发展;

西甜瓜、青饲玉米:主要集中在月浦、罗店、罗泾地区。

畜牧生产:郊环线以南为禁止养殖区,郊环线以北及长兴、横沙两岛为控制养殖区。禁止养殖区内现有的养殖场要限期关闭。控制养殖区内不得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逐步关闭小型畜禽场,集约化畜禽场控制在38个以内,异地养殖场新增6—11个;

水产生产:水产养殖以长兴、横沙和罗泾北部沿江地区为重点区域,其余地区的淡水养殖将逐步退出;长江、海洋捕捞业规模逐步压缩,保留部分传统作业;稳定以河蟹养殖为主的市外养殖基地。

食用菌生产: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努力提高品种质量,逐步拓展国外市场。

六、主要工作

(一)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

一是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挖潜种足,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全面落实、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二是要认真落实市政府制定的扶持粮食生产政策,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的中低产田改造,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三是要依靠科技,全面推广优质品种,建立优质高产生产示范基地,开展生产技术培训,健全病虫测报体系,提高粮食生产水平。

(二)规范土地流转,保护农民利益

**年全区农业规模经营面积力争达到10.5万亩,比上年增加2万亩,占农业用地的65.5%。重点在粮田和果树上扩大规模经营面积。根据《土地承包法》的规定,结合**的实际,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切实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加快推进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

乡、镇人民政府要依法履行职责,注重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土地承包、流转及合同管理。加强调查研究,掌握动态,指导和监督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的订立、农民权益的保障;化解土地承包和流转中产生的矛盾,加强管理,使土地承包和流转工作纳入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三)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

一要巩固提高农业龙头企业。经过多年的培育、扶持、发展,目前,已建成了有一定规模的五大农业龙头企业,对全区的农业生产,特别是规模经营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年五大龙头企业的种养业规模要达到5.5万亩,销售产值力争达到4亿元。

二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支持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年,准备成立4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逐步实行专业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营销,提高生产、经营效益。

(四)实施标准化建设,确保食用农产品安全

要建立一整套粮食、蔬菜、花卉、苗木、林果、畜禽、水产等各类主要农产品质量标准、生产(加工)技术操作规程和管理标准、农业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着重对本区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承包大户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和标准化管理,形成一批经过认证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形成一批经过认证认定的具有**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同时,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核心,建立健全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综合执法监管和网络化农产品监测等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实现农产品生产全过程质量管理和监控,使本区生产的农产品逐步达到国家质量卫生标准,全面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五)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大财政对农村和农业的支持力度,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研和推广、质量安全和检测检验、农产品流通设施、农民、渔民培训等方面的投入。重点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的中低产田改造,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条件,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六)推进“三个集中”,增加农民收入

结合本区“三个集中”的推进,在农村土地流转、农民宅基地置换中,要以土地换保障,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进一步完善土地征收、征用的程序和农民安置、补偿机制,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创造条件,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非农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七)加强农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结合本区农业结构调整和粮食生产的实际,优化农机结构,加大现代农业装备建设力度,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提高农机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水平,提升农机服务功能。

(八)加强疫病防治,搞好服务工作

要加强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进一步清理整顿不规范养殖场(点),抓好畜粪综合治理工作。努力提高食用菌的品种质量,逐步拓展国外市场。

(九)发展渔港经济,逐步实施渔民转产专业

在抓好长江禁鱼期制度和海洋伏季休鱼工作的同时,着手筹备横沙国家一级渔港建设,组织、引导一部分渔民开拓海外渔场,切实做好渔业、渔民的转产安置工作,确保渔区社会稳定。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搞好**年农业工作,是深入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以及市郊区工作会议精神、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农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是实现“三年中变样”工作目标的关键。各乡、镇要领导挂帅,组织专门人员,深入细致、科学合理地制定好农业规划。

(二)因地制宜,搞好秋播规划

各乡、镇要对农业用地作一次认真梳理,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掌握主动。要面对现实,深入调查研究,在服从大规划和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确立各乡、镇农业新的定位,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布局结构、生产组织结构出发,科学合理地制定今年的秋播规划。

第7篇: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范文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当前正值春季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做好春耕生产对于夺取粮油好收成,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巩固农业发展好形势,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意义重大。各乡镇要充分认识做好春耕备耕的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抓住关键农时,突出重点,确保春耕生产顺利、安全、高质量完成。各乡镇要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田间地块开展调查指导和技术服务工作。

二、确定生产目标,抓好计划落实

各乡(镇)要以“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为指导,切实加强和稳定粮食生产。通过加强对农民群众的宣传与引导,采取各种措施,千方百计把粮食生产计划落实到村、到户、到地块,努力实现稳粮增粮目标。要继续调整优化粮食内部结构,引导农民种植玉米、油菜、青稞、小麦等粮食作物。

三、加强协调监管,确保农资供应

春耕期间是我县种子、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的需求旺季。各乡镇要对春耕物资准备和供应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落实,有缺口的,要协调有关部门、企业,加快农资调运调剂和供应力度,确保春耕生产需要。要加强与供销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做好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物资的货源组织和供应工作,延长农资供应时间,提高服务质量,及时把农资供应到千家万户。要加大对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五种高毒禁用农药和其它有机磷农药的检查、清理力度,确保农民用上高效、安全的放心农资。

四、落实关键技术环节,力争增产增收

春耕生产季节催人,各乡(镇)要根据当前生产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坚决抓好播栽关。一是要推广关键技术。小麦药剂拌种是小麦条锈病防控关键措施,要坚持小麦药剂拌种全覆盖;油菜要指导农民搞好油菜直播,合理密植,增施硼肥等技术;推广马铃薯脱毒种薯,小整薯作种,适时播种,宽窄行起垄等作物的精细播种技术;二要加强前期田间管理。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缺,适时灌水,看苗追肥,抓好田间管理,确保苗全、苗齐、苗壮,为提高单产奠定基础。三要保障农资供给。加大高产、优质、多抗良种推广力度,严把种子质量关;加强肥料、农膜、种子、农药的市场监管,确保小春作物主导品种和农资的质量。同时,各乡(镇)要加大力度,搞好作物种子和农资的调运储备;要加强新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力度,及时制定相宜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切实发挥新品种的增产潜力。

五、加强防灾减灾,努力减少损失

各乡镇要将防灾减灾工作列为农业工作的重点内容,在灾害防避、补救等方面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尤其是要针对我县春季低温寒流、阴雨洪涝、病虫害多发的特点,积极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努力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趋势,采取有力措施狠抓落实,做到趋利避害,防范于未然。要指导农民做好农作物防寒、防冻、防涝和防旱的各项工作。

第8篇: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范文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区、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抓好低温降雪的灾后设施农业生产、落实*年设施农业任务、适时完成春播工作,为确保全年各项农业生产目标、任务的完成,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现就做好*年春耕生产,提出如下安排意见:

一、目的意义

春耕生产虽属常规性农事活动,但各项农业推广技术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必须在春耕时落实,只有抓好春播工作,全年农业丰收、农民增收目标才能如期实现。近几年春耕生产中,由于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和措施落实不到位,而造成小麦播种出苗后,再被动调地,搞农业重点项目,严重影响了广大农民群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积极性,也挫伤了一些乡、村、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为避免类似劳民伤财事情的再次发生,今年春耕生产中各乡镇各部门吸取教训,早计划、早安排、早落实,把该留的地留好,该落实的项目及早落实好,对确保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目标任务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在抓好特色产业发展的同时,稳定粮食生产。全年农业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66.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3万亩,产量稳定在2.0亿公斤以上;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1.5万亩;饲草种植2万亩。

粮食作物中,计划种植小麦18万亩,种植水稻10万亩,种植玉米20万亩,秋杂粮5万亩,全年粮食生产能力稳定2.0亿公斤以上。计划种植蔬菜瓜类面积10万亩,其中种植春夏露地蔬菜3.0万亩,种植秋季露地菜2.5万亩,种植保护地蔬菜2.0万亩(新增1.0万亩),种植瓜类1.0万亩,中药材、枸杞、油料作物等3万亩,饲草料作物2.0万亩,其中饲料玉米1.2万亩,苜蓿0.8万亩。

三、春播期间的重点工作

1、继续宣传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对农民的各项补贴政策,重点是宣传贯彻落实好自治区党委、政府制定的“五补一免”政策,特别是要把良种补贴政策、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粮食创高产竞赛活动、2万亩设施园艺建设任务在春耕农业生产中落实好。

2、抓好粮食作物面积的落实和稳定工作,重点是抓好10万亩优质小麦、10万亩优质水稻基地的建设工作,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要动员组织广大农民群众抓好粮食种植面积的落实,确保全县粮食作物面积稳定在53万亩,产量达到2亿公斤以上。

3、抓好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工作。

⑴大力推广优良品种,提高良种的统供率。今春小麦品种:以宁春4号为主,主推宁春39号(3119),示范永1623;早熟品种:示范展8(在复种蔬菜区);节水小麦品种:示范宁春41号(2638)(闽宁、金沙)为主,各乡镇、县农业部门技术人员要向广大农民群众广泛宣传,确保全县小麦良种统供率达到80%以上,要坚决杜绝多年自留混杂种子的播种,不想购买良种的农户,要宣传动员他们进行异地串换优良品种。插秧稻品种:以宁粳27号(T39)、宁粳38号(花87)、宁粳28号(花9115)、宁粳35号(913)、宁粳40号(花86)为主;直播稻:以富源4号(96D10)、宁粳33号(336)为主,从现在起就要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技术,严禁点条播。玉米品种:粮饲兼用玉米以沈单16号、中玉9号、正大12号、永玉8号为主,搭配宁单11号。青贮玉米以油饲67、中北410为主。

⑵、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率,一是从春播工作入手,各乡镇在继续推广“吨粮田”模式的前提下,推广落实好“2036”种植模式(总带宽320厘米,其中小麦带宽230厘米,种20行小麦,玉米带宽90厘米,种3行玉米,麦收后复种6行玉米或白菜)。二是要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适时早播,提高播种质量,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一月降雪降温,土壤冻层厚,含水量高,旱田基本正常,低洼田潮湿偏大,3月上旬中后期有冷空气活动,可能对春耕产生一定影响。另据“春潮”强度预测,起潮时间比常年略偏早,盛潮期在3月下旬,落潮期在3月末期至4月上旬初期,我县适宜播种期在2月25日至3月5日。因此,各乡镇要动员群众抓住有利时机,适时早播。精细整地是提高播种质量的关键,各乡镇要组织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利用近期午后化冻进行播前精细整地,力争做到田平土碎,创造松软细绵、上虚下实的土壤条件,以适时早播。要注意播种深度,适度降低播量,套种小麦亩播量应控制在17-20公斤,单种小麦亩播量应控制在20-22公斤,整地时应先洼地,后高地,加快散墒进度,为施肥、播种争取时间。

⑶科学施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今年化肥价格涨幅较大,为降低广大农民群众生产成本,各乡镇和农技人员要指导动员农民科学施肥,要增施有机肥、施足基肥、带好种肥,特别是要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控制高产田施肥量,增加低产田施肥量,防止倒伏,确保正常生长,具体施肥标准是:基肥亩施农家肥5000公斤,混施碳铵50公斤,普磷30-40公斤,播种带种肥磷酸二铵10公斤,4月下旬到5月初小麦灌头水时,根据苗情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

4、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确保重大农业项目、重点农业技术推广项目落到实处。在指导好已建温棚生产的同时,继续在全县抓好2万亩设施园艺的新建任务的落实工作,必须在春播中把地先留好。

5、强化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保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农业生产经营秩序,确保春耕生产顺利进行。重点是,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要会同工商、物价、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在春耕期间对全县农资市场展开大规模的清理整顿,特别是对种子、化肥、农膜、农药等农资产品查处。一是对各种农资经营户经营做到证照齐全,坚决打击无证、无照、无固定场所的经营行为;二是对种子、化肥经营登记备案,严格审查委托经营资质、范围、区域等;三是要求各经营户完善“两帐一卡”,做到进货渠道清、销售去向明;四是要对化肥、种子、农资产品进行全面的抽检,并向社会公布抽检结果,以便对农资质量进行社会监督。

四、要求

1、加强检查指导,及时解决春播中出现的问题,各乡镇、农口各部门在春播中,要加强对春耕农业生产的工作检查指导,要组织技术人员和相关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办公,解决问题,以保证春耕生产顺利进行,为全年农业生产的丰收起好步、带好头。

第9篇: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范文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1号文件精神,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核心,坚持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坚定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的目标不动摇,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加大力度、强化措施,明确任务、狠抓落实,进一步巩固各地各部门协调配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有利局面,全力以赴促进粮食稳定增产。

(二)目标任务。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力争夏粮增产、早稻增产、秋粮稳定。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5亿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10500亿斤以上,努力争取粮食再获丰收。

——力争夏粮增产。今年冬小麦面积稳中有增,土壤墒情适宜,播种质量提高,苗情长势是近五年来较好的一年,夺取夏粮丰收有基础。突出重点地区,继续抓好黄淮海主产区,推进西南西北地区抗旱保春管,力争重灾区少减产、轻灾区不减产、无灾区多增产。狠抓关键环节,重点抓好拔节期和灌浆期的田间管理,主攻大穗,保粒数、增粒重。落实重大技术,重点落实浇灌划锄防春旱、肥水管理防“倒春寒”、监测预警防病虫害、“一喷三防”促增产等技术,有效减轻灾害损失。

——力争早稻增产。今年早稻意向种植面积增加,为早稻继续增产奠定了基础。大力推广集中育秧,在早稻主产区深入开展集中育秧示范,集成推广集中育秧技术模式,提高秧苗质量,推进“单改双”,稳定和扩大早稻面积。大力推广抛秧和机插秧,遏制直播稻,保证栽插密度。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重点防控水稻黑条矮缩病,力争不扩散、不蔓延、不危害。

——力争秋粮稳定。秋粮是粮食生产的大头,占全年的70%。稳定播种面积,扩大水稻、玉米等高产作物种植,力争在过去连续两年大幅增产的基础上稳定秋粮产量。目前,东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春涝低温、春整地难度大、农时延后7-10天,西南西北部分地区旱情持续发展,给适期播种带来困难。东北地区重点推广水稻大棚育秧、玉米催芽、大垄双行等技术,加大机具调配力度,确保适期播种、一播全苗。西北地区要扩大覆膜面积,重点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黄淮海地区重点推广玉米适度密植、中后期追肥、适期晚收等技术。长江中下游重点推广水稻集中育秧、旱育秧、机插秧、抛秧等技术。西南地区重点推广间套种、地膜覆盖等技术,努力提高单产水平。

二、重点工作及重大措施

(三)切实抓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今年中央继续加大对粮食和农业生产支持力度,要坚决迅速、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中央的各项政策,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农技人员科技兴粮、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扩大种粮大户补贴试点范围,继续落实好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适时启动玉米、大豆、油菜籽等农产品临时收储。落实好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政策,加大对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病虫害防治和旱作节水农业等项目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良种补贴项目操作管理实施办法,鼓励和引导良种补贴与良种推广挂钩。

(四)大力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强800个产粮大县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型泵站更新改造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加快推进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500个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建设,建设一批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深入推进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和土壤有机质提升行动。完善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监测预警数字化平台,逐步实现病虫信息数字化管理,提高监测预警信息化水平。加快农机研发和配套技术研究,稳步增加农机装备数量,用机械化、信息化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农机、农艺、信息的深度融合,实现农机智能化、农艺精准化、生产机械化。

(五)深入推进粮食高产创建。扩大高产创建规模,突出抓好11000多个粮棉油糖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的建设,深入推进5个整(市)、50个整县(市)、500个整乡(镇)的整建制试点。不断创新发展机制,选择100个产业化龙头企业、10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高产创建示范片,开展“百企千社联千片”对接试点,逐步实现1个万亩示范片至少有1个专业合作社。组织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集成推广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模式,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科技水平。

(六)着力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在春耕、“三夏”、“三秋”的关键农时季节,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制定分区域、分作物技术指导意见,因时、因地、因苗加强分类指导、分区推进。东北地区重点抓好抗春涝战低温,确保适期播种,确保面积稳定;黄淮海地区重点抓好冬小麦、夏玉米生产,力争“两熟”创高产;南方地区重点抓好水稻“单改双”和间套种,挖掘单产潜力;西北地区重点抓好“压夏扩秋”,力争产量稳中有增。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积极推行技物结合、技术承包、全程托管服务,促进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到田到户。发展农业信息服务,重点开发信息采集、精准作业、农村远程数字化和可视化、气象预测预报、灾害预警等技术。

(七)扎实推进科学防灾减灾。加强干旱、洪涝、病虫害等灾害监测预警,提早制定预案。突出抓好东北地区低温春涝、夏伏旱、早霜,西南西北地区春旱,长江中下游夏季洪涝、秋季寒露风等灾害的防御工作,适时启动应急响应。重点落实好小麦“一喷三防”,水稻集中育秧、大棚育秧,玉米地膜覆盖等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政策,因地制宜完善操作方式方法,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重点扶持100个统防统治骨干组织。开展“百县千乡”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农村气象信息服务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与能力建设,提高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水平。

(八)不断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种养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集中,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主体,探索建立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准入制度。加大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经营效益。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展机种机收、病虫害统防统治、农田灌排等生产服务,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九)切实保障农资供应。加强化肥、农药、柴油、种子等农资的储备、供需和价格监测,及时信息,加强调剂调运,保持农资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满足生产需求。农业部会同工商、公安、质检等部门,继续深入开展春季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和种子打假护权行动、农药市场监管与法制建设年活动,强化源头治理和全程监管,净化农资市场,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资。开展种子执法年活动,强化种子质量检测,确保种子质量安全。重点搞好水稻种子的余缺调剂,保证生产用种需要。

三、组织保障和工作要求

(十)加强组织领导。国务院明确要求,由农业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科技部、国土资源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局、粮食局、气象局等部门具体组织实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地方各级政府也要相应加强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切实推动增产行动重大政策、重点工作、关键措施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