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全民健身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抓住举全市之力承办一届高水平、有特色奥帆赛和“十一运”的重大历史机遇,围绕建设具有城市特点的全民健身体系,不断加大群众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力度,倾力打造15分钟健身圈,掀起了重在参与、崇尚体育、踊跃健身的热潮,焕发了奥帆赛举办城市群众体育的生机和活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全民健身工程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近年来,在政府、体彩、上级体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投入支持下,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全长43公里的**黄金海岸健身长廊、1655米长的**体育街、**市全民健身中心、**市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健身大道、青少年户外活动基地、1420条健身路径、篮球场、门球场、乒乓球室等,各区、市还建设了山头健身公园、社区健身广场,为群众健身需求提供保障。**体育街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社区体育健身示范工程”。
(二)全民健身网络体系不断健全。以市全民健身领导小组为龙头,各区、市均成立了相应的全民健身领导小组,所有街道(镇)建立了文体站(点)。目前,全市体育健身辅导站(点)3456个,老年人体育活动站(点、室)10109个,社会体育指导员10943名。各区、市还成立了田径、射击、篮球、排球、足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象棋、围棋、钓鱼等体育协会。
(三)群众健身活动丰富多彩。我市每年举行的全民健身万人健康跑、全民健身万人登山、全民健身万人健步行、全民健身万人横渡汇泉湾、沙滩体育健身节和社区健身节等,广大市民踊跃参加。四方区糖球会期间组织系列体育比赛和民间体育项目大展示,黄岛区金沙滩文化旅游节举行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胶州市举办胶州秧歌大赛,莱西市举办青年自行车比赛。我市还成立了100个青少年帆船俱乐部,开展帆船体验日、帆船夏令营等活动。
二、存在的问题
(一)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区市、部门在贯彻实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引导群众参与健身、为群众提供体育健身公共服务方面不到位;挖掘开展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不够;一些体育协会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全民健身设施不能满足群众的健身需求。一些新建小区没有预留健身用地,缺少健身设施。社区健身场地普遍较小,健身器材数量、品种较少,缺乏管理和维护。一些健身设施损坏后不能及时维修和更换,影响使用。现有公共体育设施开放程度不高,制约了活动的开展。
(三)全民健身活动城乡发展不平衡。由于受思想观念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农民参与活动的人数较少;健身设施的匮乏和分布不均,在客观上限制了农民健身。
(四)部分经营性的健身场所经营不规范。一些经营性健身场所收费高、环境差、卫生条件不达标。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全民健身的重视、宣传和指导。全民健身运动对于提高群众身体素质、调节身心健康、改善人际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全民健身是一项多元、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重视和支持。各级政府应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使全民健身工程建设与城乡建设规划相协调。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应通过各种方式普及全民健身知识,指导开展适合不同人群需求的健身活动。新闻媒体应发挥各自优势,宣传推广科学、文明、健康的体育健身项目和方法。
(二)多方筹措资金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体育法》的要求,依法保障并逐步增加对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积极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构建全民健身设施网络,支持全民健身活动。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城市公共体育设施人均用地的标准要求,在新建、改扩建居民小区时,预留公共体育设施场地,配建公共体育设施,确保公共体育用地面积落到实处。加大农村健身设施的建设力度,将农民健身工程建设列入政府新农村建设的内容,积极开展适合农民特点的体育健身活动,引导农民利用山、海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健身。
(三)实现各类健身场地设施资源全民共享。充分利用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资源,提高现有场地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为全民健身服务,缓解健身场地不足的矛盾。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在不影响工作、教学和安全的情况下,应向社会开放。要充分发挥各类体育协会、体育健身辅导站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
【关键词】《全民健身操》 高校 选修课 可行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就业形势紧张,当代大学生学习压力、精神压力之大。许多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患身心疾病的人明显增加,而经常久坐学习,缺乏运动,而且高校没有课间操的设置,结果造成大学生颈背部肌肉紧张、用眼过度造成视力受损、身体灵活性及肌肉质量越来越差等一系列问题。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针对这一情况,本文试图结合大学生紧张繁忙的课堂学习的实际情况,2012年新出的《全民健身操等级规定动作》引进普通高校的选修课之中,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达到使人体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正常,从心理学的意义上来说,促使心神平静,心理健康,从社会学角度来说,它能培养人的道德情操,改善社会关系,是贴合大学生实际情况的健身方式。
一、《全民健身操》概念、内容及特征
《全民健身操》在音乐的伴奏下,徒手或者运用轻器械通过完成由操化、舞蹈、技巧、难度以及过度连接、托举等动作组合而成的动作,以达到健身、健美和健心为目的健身运动项目。
《全民健身操》一共十二套操化动作,有氧舞蹈六套:分别是一、二、三、四、五、六级规定动作,表演轻器械六套:公仔,花球,彩带棒,彩旗,花伞,爵士棍。
《全民健身操》是以“高枫”领唱的歌曲“中国”为整套操动作的旋律与配曲,动作编排新颖、独特,与歌词贴近、吻合,全部动作完成时间为4分2秒。具有保持有氧代谢过程,健身的安全性,高度的艺术性,强烈的节奏性等特点。
二、《全民健身操》在普通高校选修课推广的价值
1.健身价值
《全民健身操》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加快血液循环,改善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促进肌肉、骨骼、关节均匀和谐地发展。提高人体各关节的灵活性,使肌肉力量增大,肌纤维变粗,弹性增强,使韧带、肌腔等结缔组织更富有弹性,可有效地避免运动损伤。同时消耗体内多余脂肪,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体态和健美的形体,提高人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它是当代大学生提高体质健康的有效选择之一。
2.心理保健价值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成员间竞争力加强,当代大学生所产生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健身操成为人们培养现代意识和心理行为的工具,而作为普通高校的学生,他们是新世纪的接班人,是国家的栋梁,在加强体质健康的基础上,也确保心理健康,《全民健身操》引进普通高校的选修课之中,并以其独特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的人生观,形成健康的心理,同时具有不可代替的心理调节和疏导作用。
3.艺术价值
《全民健身操》是一项追求人体健与美的运动项目,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健康、力量、美丽”是大学生所追求的身体状况的最高境界,体现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乐趣。伴随着强烈的音乐节奏,表现出人的“真、善、美”与音乐的融合,使练习者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学习《全民健身操》可以提高人的动作记忆和再现能力,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均衡性,从而发展人的协调能力。《全民健身操》协调、有弹性的动作与节奏强劲有力、旋律优美的音乐相结合,给人以活力和无限的感染力,同时并具有很强的观赏性。长期从事该运动可以增强韵律感、节奏感,提高音乐素养,从而提高认识美、鉴赏美、表现美,直至创造美的能力。
三、在普通高校选修课中推广《全民健身操》的可行性分析
《全民健身操》的自身特点和全面效能决定了其诸多有力的推广条件。从音乐的选择来看,以“高枫”领唱的歌曲“中国”为整套操动作的旋律与配曲,动作编排新颖、独特,与歌词贴近、吻合,肯定会深受高校学生的喜爱。从练习效果来看,它有助于增强体质、改善体型、减轻不适,尤其对于缓解压力、调节心理特有功效。从运动负荷来看,它属于有氧运动项目,对学生身体素质要求不高,强度不大,练习时间也可长可短。
大学生身心特点决定了《全民健身操》在普通高校开设倍受欢迎,学习和就业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了生理、心理上极大的冲击,全民健身操能够满足学生内在调理的需要,来缓解紧张的学习生活。同时,也有不少学生出于对自身外在形体美的需求,通过《全民健身操》的学习达到理想的身材,来体现现代年轻人的完美外表和风度气质。好奇、时尚这是当代大学生的特点,这跟学生追求时尚,展示自我,容易接受新事物,喜欢标新立异等心理特点和精神需求也是吻合的。
《全民健身操》对师资、场地设施要求低,在普通高校开设基本能得到保证。《全民健身操》对场馆设施要求不高,所需器械设备简易,方便学生在学习间隙练习。此外动作简单易学,大学生理论课学习时间过长身体很容易疲劳,而运动是放松的最佳方法,但在课堂活动范围有限,利用《全民健身操》可以使沉闷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四、结语
《全民健身操》符合当代大学生对身体和精神健康的需要,能够有效的解决身心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全民健身操》对场地设施及师资要求不高,简单易学,强度和练习时间可随意控制,不同身体状况大学生都可以进行练习,无论从外部环境还是从大学生的内心需求,《全民健身操》在普通高校选修课中有很好的开设前景。
参考文献:
[1]刘远花,刘长江.浅谈健身操在高校女教工中推广的可行性介析[J].职业圈.2007,60(8).
一、统一思想,围绕主题,努力创导浓郁的羽毛球运动的氛围。
大力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既是形势的需要,时代的需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市羽毛球协会根据市体育总会关于开展2010上虞市全民健身节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及时召开了理事会,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会议提出要围绕今年我市全民健身节活动的主题,结合协会的自身特点, 积极组织广大会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健身活动的工作思路,努力使今年的全民健身节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二、整合资源,制定方案,扎实有效地推进我市的羽毛球运动。
为了让今年的全民健身节活动落到实处,协会及时制定了工作方案,根据我市现有的羽毛球活动场馆偏少偏紧的客观实际,提出了资源整合的一系列工作设想,扎实开展了全民健身节活动。一是组织了二次赛事。协会组织了第二届“特安杯”羽毛球邀请赛和市级机关“大康杯”羽毛球比赛,不仅丰富和活跃了广大羽毛球会员和机关工作人员业余文体生活,同时也推动了我市全民健身节活动的开展;二是落实了活动的场所。协会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六万元,与城北实验中学签订了为期一年的体育馆的租借合同,每晚向全市羽毛球爱好者免费提供训练和活动的场所,使我市开展羽毛球运动在时间、内容、场地三个方面有了保证,受到了全市广大羽毛球爱好者的热烈欢迎。
为了有效的开展全民健身节活动,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好工作。
摘 要 体育APP是顺应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满足用户体育信息化需求,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实施的必然产物,也是移动互联网与我国传统的体育产业相结合,在互联网迅速发展和全民健身深入实施的推广下,所出现的一种新的体育信息传播方式。为了加深对体育APP的认识和了解,本文就从全民健身的角度入手,针对APP在体育产业信息化建设中的运用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全民健身”视域下APP在体育产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有优势,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了其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希望能够对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和体育产业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有所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 全民健身 APP 信息化建设 体育产业
随着近些年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终端所占的比重开始大幅增长,并在逐步的蚕食传统的终端市场,成长为最为重要的一种信息传播和获取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进一步的促进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必须要调整传统的工作方向。我国CSMF论坛主席、中国奥委会副主席王钧针对这个问题曾经指出:只有借助外力,接轨互联网,引入产业发展新的强势推力,才能够更好的推动全民健身市场的发展。对于这一点,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司长刘扶民也持同样的观点,他认为:现阶段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新的市场增长点,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只有鼓励体育产业、全民健身产业与互联网之间的科学结合,才能够实现跨越式和颠覆式的发展。而在最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的体育APP,如,“去运动APP”、燃健身App、Keep、火辣健身等等,则成为了全民健身运动与互联网结合的最佳产品之一。体育健身APP的出现,不但有助于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广泛实施,同时也能够有效的加快我国体育产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对我国体育信息化健身的开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就从全民健身的角度入手,针对体育APP在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信息化建设中的运用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一、“全民健身”视域下APP在体育产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优势
概括来说,“全民健身”视域下APP在体育产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体育APP的应用,特别是体育健身类APP的应用打破了传统全民健身运动中的时空限制,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效率、更加快捷和方便的工具,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的广泛性,解决如今我国很多地区全民健身运动中所面临的群众参与不多的问题。智能手机所覆盖的人群基数是非常大的,而体育APP这种集时尚、低成本、高效率、快捷方便等诸多特点于一体的体育健身运动平台,在出现伊始就能够借助这一庞大的人群基数,迅速的抓住用户群。再加上体育健身APP“只需要动动手指,就可以不花钱乐享运动”的特点,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全民健身中来,有效的扩大全民健身参与人群,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
其次,体育APP的应用,有助于解决全民健身场地不足与大量社会体育场馆利用率低下,甚至是闲置浪费的矛盾,提高了体育产业的信息化水平,有效的推进了体育产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在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很多地区都普遍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即:一方面居民感觉体育健身休闲的场地和设施不够;另一方面,社会上大量的体育场馆利用率底下,甚至是闲置浪费。而体育APP的出现,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盘活了社会上的场馆存量资源,改变了全民健身的方式和体育场馆的运行方式,提高了体育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和信息化进程。以“去运动”APP为例:“去运动”APP是湖北省体育局与荆楚网联手一起推出的一个体育公共服务APP,其最为重要的一个初衷就是推动湖北省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而其最大的一个特点则是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借助移动互联网所特有的优势,来深度的整合现阶段社会上的体育场馆资源,并通过补贴的方式,来推动体育场馆向公众免费或者是低价开放。所以,在使用了“去运动”APP之后,居民再到当地的很多体育场馆运动健身时,就不需要再缴纳费用或者是只需要缴纳很少的费用,从而极大的降低了健身的成本。因此,在“去运动”APP推出以后,主动到体育场馆进行体育健身和锻炼的居民明显增多,而同时体育场馆的综合效益也因此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湖北省很多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人员都表示,在“去运动”APP上线之后,很多居民都主动的来场馆使用免费的场地或者是优惠的场地,使得场馆的人气更旺了,同时也有效的创新了湖北省互联网体育的格局,推进了湖北省体育产业信息化的进程。
再次,体育APP的应用,有助于解决全民健身运动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信息的传播效率。以北京市体育总会的APP为例,这款体育APP有五大功能,其中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及时的提供北京市专业综合赛事活动服务,将北京市体育总会所有的赛事活动集合起来,以供群众查看相关赛事的活动介绍、赛事规则以及奖品奖项和比赛结果等等。除此之外,还会及时的北京市体育总会与各个协会的信息动态,第一时间了解相关的活动资讯 ,而这些无疑都为解决全民健身运动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不但方便了与全民健身运动相关的信息的传播与获取,而且对于我国体育产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同样也是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的。
最后,体育APP的应用,有助于激发锻炼者的锻炼兴趣,培养锻炼者良好的锻炼习惯。利用体育健身APP,锻炼者能够定制自己的锻炼计划,还能够看到自己每天的锻炼成果,不但对于锻炼者具有一定的监督作用,在完成了每天的计划之后,还会特别有成就感,因此,锻炼起来就会更有动力,也更容易坚持,特别是对于刚刚开始锻炼的人来说,这种辅助的功效更为明显。由此也可以看出,体育APP的应用在全民健身中的优势所在。
二、“全民健身”视域下APP在体育产业信息化建设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任何一个工具都不可能是万能的,完美无缺的,这一点对于体育APP来说亦是如此。虽然体育APP的应用,对于全民健身运动的实施和我国体育产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有着诸多方面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要确保应用的成效,同样也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首先,不同的人不但体质健康的水平不一样,体育健身的需求也不一样。各种体育APP作为一种健身软件,虽然能够满足居民大众化的健身需求,但是对于个性化的健身却并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例如:在面对体育健身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健身方案时,不但需要了解对方的病史,还需要根据健身对象的重点锻炼部位来进行合理的计划,除此之外,还需要针对运动创伤的预防进行提醒,并在运动创伤出现之后提供处理帮助,而这些都是体育APP所无法做到的。
其次,体育健身APP的功能虽然非常强大,但是其测算数据的准确性却并不高。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通过智能手机自带的GPS定位功能和重力感应技术计算的数据或多或少的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而在很多体育健身APP中,为了鼓励用户进行体育锻炼,很多都会在锻炼者锻炼了一定的时间之后,如,跑步10公里之后或者是20公里之后,送上电子徽章以示嘉奖。如果用户不顾自身的实际情况,仅仅为了追求锻炼的量或者是每天的嘉奖,不但达不到健身的效果,还容易因为过量运动引发运动损伤问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体育APP是顺应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满足用户体育信息化需求,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实施的必然产物,也是移动互联网与我国传统的体育产业相结合,在互联网迅速发展和全民健身深入实施的推广下,所出现的一种新的体育信息传播方式,其在推进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和体育产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一定要注意加强其应用实践和应用研究,以促进其积极作用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 金瑞静.体育信息化之人力资本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3).
关键词: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全民健身;途径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旨在为我国体育事业输出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一方面要保障我国高水平体育人才的可持续化,另一方面体育人才培养应响应“体育强国”的号召,注重发挥体育专业人才对不断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重要影响。在当前全民健身热潮下,探讨社会体育人才培养与全民健身的融合发展已成为体育建设事业的阶段性主题。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正处于阶段性的高峰期,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在全国各地区积极开展,因此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全民健身融合发展的角度来探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现状,研究体育事业深入发展问题是紧迫且必要的。
1全民健身中专业体育人才失衡的现状分析
1.1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本地区体育事业建设有重要的作用,从全民健身的项目和群众参与度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其全民健身项目结构丰富且群众参与度较高,而二三线欠发达地区并未普及现代体育项目和时尚健身项目。从专业体育人才分布状况来看,经济欠发达地区对专业人才的就业吸引较小,其区域行业发展现状无法满足相关人才对工作岗位的高薪酬要求。相比而言,经济发展水平较好地区凭借其完善的就业机制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不断吸引着大量的优秀专业体育人才。另一方面,虽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深刻影响了区域全民健身的项目结构及社会体育人才分布,但经济因素并不是全民健身的决定性因素。以中西部边远地区及少数民族分布地区为例,其全民健身并未因经济发展落后而停滞发展,反而在当地民俗文化基础上发展创新形成独具区域文化特色的特色民间健身项目,成为全民健身与当地传统文化融合的典型案例,为我国民族文化传承指示了全新发展方向。
1.2专业体育教育机构不足
教育机构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石,体育作为专业性要求严格的一门典型学科,其人才培养需要依靠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当前专业体育教育机构不足且体育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是制约全民健身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高校是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第一战线,目前普遍存在高等院校中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固化问题,在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划分、技能培养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不足;其次,民间体育教育机构和健身机构是直接接触全民健身的前线,其项目类型、技能质量等指标直接决定区域全民健身发展层次。由于民间专业体育教育机构和健身机构的分布由市场行业供求关系直接决定,因此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布不均衡的特点,专业体育人才分布不均直接影响了全民健身的健康发展。
1.3民众的体育意识与健身行为的专业性不足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应为参与全民健身的民众提供科学专业的体育健康知识与技能,在此专业指导下民众自发开展各项体育健身项目,极大地降低了大众健身的盲目性,在项目中帮助普通民众避免因缺乏专业指导造成的健身损伤危险。体育意识是个人在参与体育项目中形成的一种优良习惯与专业认知,是个人体育专业素养的意识体现。体育意识的培养是依托于专业指导,与个人体育健身技能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基于体育意识的重要性,侧面体现出在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加大群众获取专业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指导的必要性,区域内专业体育人才的分布状况、群众在全民健身中可实际接触到的专业体育项目指导程度等,都直接关系到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全民健身的融合发展。
2融合发展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全民健身的实现路径
2.1人才培养机制的优化
基于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是全面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深度与广度的第一要务。首先,人才培养机制的优化要求普通高等院校解决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固化问题。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应充分利用高校丰富的人才资源和教育技术资源,结合当前社会体育行业发展现状,立足于行业市场发展需求,及时新增新型健身等体育项目,根据市场对人才的专业性需求优化专业划分。另外,还应深入人才培养与行业现状的接触层次,积极开展多方人才培养合作。其次,应深化民间专业技能机构和健身机构对全民健身的影响力。虽然民间专业体育教育机构和健身机构的分布由市场行业供求关系直接决定,但政府可采取相关引导性政策发挥民间专业机构的社会影响力。例如,可组织本地区的健身机构从业人员参与由高校举办的健身项目技能培训,以持续有效的培训活动监督社会专业技能机构的专业化程度,保障大众接受健身指导的专业性。另外,还可充分利用社会健身机构的营销需求,可定期组织健身机构安排专业指导教练到全面健身活动区域开展健身指导活动,一方面有利于改善区域健身机构分布不均问题,另一方面可为广大健身群众提供免费的健身指导。最后,全民健身专业人才培养还可通过居民社区委培的方式开展。根据全民健身参与民众的区域性分布特点,居民社区委培方式通过社区人才选拔进行专业性人才培养可以最快速为全民健身按区域分配体育专业人才指导。该方式的人才选拔标准是筛选出具有体育特长、体育锻炼热情高涨、乐于助人的优秀居民,培训活动需由具有专业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机构承办,如体育专业高校、体育局等。培训内容应根据区域全民健身项目分布而针对性设置专业的体育知识、项目技能指导等。整体来说,人才机制的优化需全面结合体育人才培养机制与全民健身的人才需求,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开展。
2.2全民健身相关专业性体育教材的普及
当前,网络化、信息化是典型的时代特征,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与途径也更加便捷。在体育健身方面,越来越多的民众投入到全民健身热潮之中。虽然有一部分的健身爱好者通过专业的健身机构获取专业的健身技能指导和相关体育知识,但绝大部分的普通群众主要采取网络搜索的方式自我学习健身技能知识,因此改善体育专业知识获取质量、普及全民健身相关专业性体育教材是促进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全民健身融合发展的重要措施。健身项目种类繁多且具有鲜明的区域化特色,以武术项目为例,在部分地区武术项目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大量武术爱好者投入全民健身热潮。但武术专业人才培养并未具备专业化人才培养机制,因此群众只能通过自学获取专业性指导。解决体育专业技能普及需要体育人才培养机制的不断完善,但此过程过于漫长无法满足实际人才技能需求。因而,专业权威性教材的创编刻不容缓,专业规范的武术教材指导可帮助健身者有效避免健身的盲目性。另外,体育专业教材的普及应紧密结合当前社会网络化特征,政府应规范引导互联网信息的专业性,对互联网中体育专业知识与健身技能信息进行全面监督与专业化指导,以保障群众获取健身信息的专业性。结合人们日常网络信息接触途径,有关部门应强化对大型信息交流平台的监管,包括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大型信息传播平台,严格监督利用群众健身热情实施的不法信息传播,并监督各大网络平台的相关体育健身信息的专业性,全面保障群众的切身利益。
2.3强化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知识技能培养
当前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现状表明,在职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不断增长但专业水平整体较低,在实际的全民健身运动中能充分发挥专业指导作用的比率较低,因此对工作在第一线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是解决当前全民健身人才需求的最有效途径。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针对性培养需要紧密结合其实际工作环境需求,针对性强化其基础体育知识以及具体健身项目的专业技能知识,同时还应基于个体教学指导水平强化训练其教学指导方法。另外,社会体育指导人员是广大健身群众直接接触的最专业的体育专业人才,为强化大众体育意识、提高群众健身专业素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应坚持长期性、持续性、专业性,相关体育部门应和体育高校、社区组织者密切合作,不断优化社区体育指导人员的培养机制、扩大体育指导人员的分布范围,分区域、多层次保障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业技能培养,为全民健身提供充足的体育专业人才保障。
3结语
从全民健身中专业体育人才失衡的现状分析可知,制约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全民健身融合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造成区域健身项目差异、健身参与度差异以及健身群众体育专业水平差异;专业体育教育机构不足体现在专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固化、私营健身机构分布不均等方面;民众体育意识较低且健身行为专业性不足。全民健身为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发展契机,本文在人才失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应注重人才培养机制优化,普及专业性体育教材等体育知识,还迫切需要强化在职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培养等具体建议。
参考文献:
[1]孙文树.全民健身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整合研究[C]//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2010.
[2]孟祥武.全民健身运动与社会体育专业改革双赢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11):188-190.
[3]郝小刚,高雪梅.全民健身视域下高校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的“冲突”与“共融”[J].四川体育学院,2015,34(3):113-116.
关键词: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模式;路径
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全民建设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基于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应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建立充足的体育健身场地,并提供足够的设施以,提高全民健身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还应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不同逐渐实现我国不同地区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均等化。使得全民健身实至名归,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一、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模式
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依靠于政府对于公共资源的利用。因此,其实现模式为公共财政和公共服务两种。其中,公共财政水平是政府能力的体现,对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具有支配性作用。其核心内容是实现国内人均财政收入均等化。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通过直接的健身器材和设施供给实现公共体育的均等化。其具体内容包括实现公共服务的标准化模式是指中央和上级政府制定公共服务设备、设施和服务的统一标准, 并按标准进行公服务设施的统一化。各国经济发展和体育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在公共体育均等化模式的选择上应具有差异。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应选择最低标准的公平模式。该模式是在既定原则基础上,通过经费保证与智能分工的结合为民众提供均等化设施和体育服务体系。总之,我国全民建设过程中,服务均等化模式选择最低标准模式具有可行性,符合我国地域发展差距大、全民体育观的渗透程度不高等特点。
二、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路径探索
基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路径应从中政府职能是实现和加强、公共服务意识的提高等方面入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公共服务职能
全民健身公共体育隶属于公共服务范畴,其主体为政府职能部门。在我国,传统的政治观念造成政府的服务意识浅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缺失。随着政治改革的进行,政府应意识到服务体系建立的重要性,摆正自身位置。致力于在社会中建立服务型政府。因此,为确保公共资源供给,政府应正确认识自身职能,以发挥其在全民健身均等化中的作用并致力于建立多元化的公共体育设施和体育项目,推动全面健身的发展。
(二)确立均等化服务内容标准
“均等化”全民健身模式的形成其重要基础在于民众如何认识“均等化”标准,政府如何将标准化的“均等化”服务提供给民众。在最低标准模式下,均等化服务内容标准应以民众的公共需求为基础,充分考虑到经济发展能力需求。为促进全民体育健身,在社区及农村成立小康体育村,提供完善的、免费的体育器材。针对社会团体开放体育场馆,尽量提供均等化的体育场馆面积,并根据当地民众需求进行适当调整。
(三)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发展
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大是我国经济的主要特点,这一特点使公共服务体系均等化发展受阻。因此,实现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根本途径在于缩小城乡经济差距,尤其是各地区体育发展差距。政府应为发展地区施用一定的经济辅助,但要在城乡公平、经济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以免出现不合理现象,对公共体育全民化的实施产生消极影响。对于我国来说,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最终途径在于提高公共体育的地位和作用,使公民获得切身利益,促进全民体育的发展。当然,城乡经济发展的不统一现象在我国具有长远的历史,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长期的过程,是民众能获得体育锻炼的乐趣与体育资源共享的权利。
(四)逐渐完善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机制
公共体育是全民项目,应具有广泛性特征,基于此,公共体育应致力于实现内容丰富、地域广阔等特点,实现真正意义的无差别性。完善我国体育服务项目的机制需要相关人员将其均等化作为前提,并且了解均等化的具体目标及途径。其中,其核心在于公共在体育资源的保障。相关部门要通过调查对公共资源需求进行分析,通过具体的评估方式促进公共资源的均等化,提高其利用率。对于政府部门来说,资金支出的合理性是其主要任务,确保资源的建立和利用,在此基础上完善健身服务体系,资金转移支付制度是目前政府部门的主要政策之一,其具体内容包括资金数额确认,根据地区经济差别确保运行方式的合理性,并对相关措施予以完善,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实现,促进全民体育健身,提高国民素质。
三、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民健身不仅成为一种口号,而且成为一种受民众欢迎的锻炼模式。全民健身有利于提高民众的身体素质,但在一些地区,受限于经济发展和观念问题,体育发展水平具有不均等性,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众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因此,为实现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均等化,首先转变公共服务职能,加强政府部门对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干预作用。缩小城乡经济差距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总之,民众对于体育的认识已经转变为个人权利诉求阶段,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使民众的权利,具有必然性。文章分析了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均等化的建立过程,旨在提高我国民众对公共体育锻炼的认识,提高公共体育锻炼的积极作用。(作者单位:华东交大通大学)
参考文献:
[1] 黄继珍.资本视角下的农村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5).
关键词:
0导言: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执行,我国全民健身意识逐渐增强,参与体育运动的人数不断增多,全民健身运动成绩斐然。但目前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严重阻碍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持续健康发展。
1. 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现状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体育健身设施和场所增多,体育指导员数量增加,参与体育运动的人数和体育人口比例有很大提升,全民健身意识显著增强,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发展前景十分乐观。在全民健身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体育锻炼设施滞后且不足,体育场馆建设迟缓,体育指导员综合素质不高,各地体育消费水平差距大等,制约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持续发展。
2. 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体育锻炼场馆和设施不足且相对落后
近些年来,我国体育锻炼场馆数量增多,绝对数量似乎可以满足大众需求,但是,我国体育锻炼场馆在分布结构、分布地点、利用率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场所主要是自家庭院、居民小区、公路街旁,这些场所缺乏专业的体育设施和体育指导,十分不正规。第二,由于区域差异和城乡差距,使我国体育场所东部地区多,中西部地区少,城市地区多,农村地区少,且主要分布在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周围,可以供普通利用的场馆和设施十分有限,利用率低。第三,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体育场馆和设施设置相对落后,缺乏国际先进体育设施。
2.2 体育市场发育不良,大众体育消费水平低
一方面,受经济收入和时间限制,我国体育消费主体需求量少,买方市场难以成型,大众体育消费水平偏低;另一方面,由于体育市场主体市场敏感度低、 对于产品质量问题不够重视、中介组织不健全等原因,致使体育产品品质差、市场主体缺乏自主性,难以形成健全的体育市场运行机制。
2.3 全民健身意识相对不高,健身运动缺乏科学指导
目前,我国居民对健身的重要性意识不够,缺乏体育精神,大量的闲暇时间被用来看电视、上网等,全民健身意识有待提高。且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指导,锻炼者不能选择适当的健身项目选择和健身方法,不仅影响体育锻炼效果,且极易导致身体不良反应的产生,甚至影响生命安全。
3. 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发展对策研究
3.1 更新体育场所建设理念,合理布局体育场所
一方面,应及时更新体育场所的建设理念,根据民众的健康需求塑造最新理念,向"场园一体化"和"多功能"格局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体育场所的分布结构应根据体育人口的年龄结构、分布特点、社会阶层等合理布局,以满足不同体育人口的健身需求。
3.2 大力发展体育市场,提高大众体育消费水平
培养体育市场,提高大众体育消费水平,最根本是要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居民收入。经济是基础,经济收入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水平,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举措。此外,根据体育人口喜好增加健身运动项目,建立不同类型的健身俱乐部、体育协会等,增加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完善体育市场运营体制,建立全国统一的、开放的体育市场体系。
3.3 大力培养体育专业人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于健身、体育锻炼的需求逐渐增加,体育市场的拓展是大势所趋,一旦体育市场拓展,对于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将迅速增加,因此,各大体育院校大力增强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满足社会对各类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高等院校应积极承担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体育指导员综合素质,壮大社会体育指导队伍。
3.4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健身意识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健身知识,弘扬体育精神,以提高民众对于"全民健身计划"的认知,理解全民健身运动的价值。政府相关部门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形式,积极宣传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意义,提高全民健身意识,弘扬体育精神。
摘 要 全民健身中心是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之一,作为公益性场馆设施,其主要职能是为市民提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本研究选择辽宁省13所全民健身中心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全民健身中心履行公共服务职能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描述与分析,并进一步揭示出全民健身中心公共服务供给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解决问题提出了建议:全民健身中心公共服务应加快政府服务职能的转变,提高公民参与度、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服务供给目标、寻求多方合作提高服务质量、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确立活动服务内容,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 服务型政府 全民健身中心 公共体育服务 供给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辽宁省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情况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分布在辽宁省沈阳市、大连市、本溪市、盘锦市、营口市,葫芦岛市六个城市13所全民健身中心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本研究通过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获得全民健身中心基础数据,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检索等电子数据库,查阅有关体育场馆关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文献,获得体育场馆关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框架。
2.问卷调查法。本人亲自去大连市、本溪市、盘锦市、营口市、葫芦岛市各市级全民健身中心,对其使用者发放问卷。问卷采用的是现场填写,填写完成后立即回收的方式。问卷一共发放320份,回收299份,无效问卷2份,有效回收率达92.81%。
3.数理统计法。本研究运用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 17.2、EXCEL 2007版统计软件对辽宁省全民健身中心服务供给使用者满意度问卷进行统计整理,得出市民对于全民健身中心设施服务、活动服务、指导服务、信息服务、组织服务、体质监测服务满意度情况的指标数据。
二、结果与分析
(一)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政策依据
全民健身中心的建设是保障《全民健身计划》有效的实施,进一步改善国民体质与健康状况,提供优质服务,构建稳定社会所不可缺少的保障条件。理论上,全民健身中心属于公共物品范畴,具有公共性,但实际上全民健身中心是否具有公共体育供给能力还需要从国家政策与方针的角度进一步探讨,全民健身中心是否具有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义务是本研究的前提和参考依据。
(二)辽宁省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
公共体育服务的最终目的是政府为了满足市民体育需求,而向辖区内的市民提供的公共物品与服务。根据公共物品的内涵,公共物品供给要素分为供给主体、供给客体、供给方式、供给内容、供给效率。全民健身中心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本研究对于辽宁省全民健身中心供给情况探讨分别从全民健身中心的供给主体、供给客体、供给方式、供给内容、供给效率来进行调查研究,反映出辽宁省全民健身中心实际供给情况。
(三)辽宁省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
辽宁省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取得明显的成绩,由于全民健身中心处于刚起步的阶段,经验不足,全民健身中心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加以完善。主要表现在设施服务附属设施建设不足、活动服务内容单一、指导服务层次较低、信息服务手段传统,组织服务供给不足,体质监测服务缺失政府服务职能缺失;服务供给辐射半径不足; 服务供给方式单一;服务供给内容不完善。
(四)服务型政府视角下完善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对策
服务型政府理论是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并且结合我国国情而产生,以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为指导思想的新型政府管理理念。本研究基于服务型政府理念的基础上针对所出现的问题为完善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质量,提出加快政府服务职能的转变,提高公民参与度、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服务供给目标、寻求多方合作提高服务质量、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确立活动服务内容,应加快政府服务职能的转变,提高公民参与度;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服务供给目标;寻求多方合作提高服务质量;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确立活动服务内容。
三、Y论与建议
(一)结论
政府是目前辽宁省全民健身中心唯一供给主体,且政府采用政府直接提供方式和政府生产企业管理供给方式对全民健身中心进行供给。政府生产企业管理供给方式基本采用市场机制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而政府直接提供方式采用行政手段,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辽宁省全民健身中心公共服务的辐射范围基本都在3公里左右,服务对象呈现出年龄结构老龄化、体育项目大众化、人群结构多样化等特点。
辽宁省全民健身中心向市民提供的公共服务内容以设施服务和活动服务为主体,兼有一定程度的指导服务、信息服务、体质监测服务、组织服务。辽宁省全民健身中心公共服务中存在政府服务职能缺失、服务供给辐射半径不足、服务供给方式单一,服务供给内容不完善等问题。
(二)建议
建议要以政府为主体,辐射范围较小,供给方式传统;供给内容传统,满意度不高;供给过程中矛盾凸显;以服务型政政府为指导理念进行供给。
参考文献:
[1] 周涛.美英日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体育与科学.2012.33(4):69-74.
一、充分认识开展全民健身,推广工间操和课间操的意义
全体市民的身心健康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的重要基础。全民健身是增强人民体质的重要途径,工间操和课间操是广大干部职工及学生喜闻乐见的健身形式,易学易会易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推广工间操和课间操可以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调节人们在工作学习时的身心,增强体质。全社会特别是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学校要充分认识开展全民健身、推广工间操和课间操在促进“健康重庆”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参加全民健身。
二、开展全民健身,推广工间操和课间操的内容和形式
(一)要以推广工间操和课间操为全民健身的主要内容。在机关主要开展第八套广播体操,在企事业单位主要开展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健身操,在学校主要开展广播操和眼保健操。
(二)开展工间操和课间操要以集中的形式进行,这样有利于长期坚持,真正起到和谐关系、增强体质的作用,为健康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按照健身规律,开展工间操和课间操要有足够的时间保证。原则上为每天上下午各一次,每次20分钟左右。
三、开展全民健身,推广工间操和课间操的时间安排
(一)9月上旬,以县体育局、县总工会和县直机关党工委的名义向全社会发出“开展全民健身、做好工间操和课间操以及社区健身操的倡议”,营造广泛的社会环境。
(二)9月中旬,在县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配合下,由县体育局举办第八套广播体操培训班。培训第八套广播体操的辅导员队伍,担负起在各自单位、学校推广第八套广播体操的任务。
(三)10月起,在全县广泛开展工间操和课间操活动,掀起全民健身。
(四)11月—12月,组织开展全县第八套广播体操比赛活动,促进工间操和课间操的广泛开展。
(五)全县中小学课间操活动的时间安排由县教委另行文。
四、切实加强对开展全民健身,推广工间操和课间操的组织领导
(一)全县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学校要高度重视开展工间操和课间操活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组织的作用。开展工间操和课间操活动由县体育局牵头组织,各级各部门要明确抓工间操和课间操的责任领导和具体责任人,明确责任,落实时间和任务,确保工间操和课间操活动较好开展。开展工间操和课间操的情况纳入目标考核内容予以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