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口老龄化调研范文

人口老龄化调研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口老龄化调研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口老龄化调研

第1篇:人口老龄化调研范文

【关键词】老年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活动护理;生活护理

一、我国老年护理问题的发展概况

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在日趋延长,因此便导致了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人口老龄化。面对老年人口日益增多的严峻局面和随之出现的诸多健康问题,研究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提供良好的老年护理,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促进老年人健康,已成为临床护理的额重大课题。老年护理学即以老年人和老年社会为研究对象,认识老年人生理、病理、心理变化规律及社会与老人的关系,从而进行研究、诊断和处理老年人对自身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的学科。老年护理除了对老人进行疾病的护理,还包括饮食、活动、心理、生活方面的护理。

二、我国老年护理的具体内容

(一)饮食方面

老年人所需要的主要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水和矿物质。因为老年人对蛋白质分解代谢的能力增强、对蛋白质的利用能力降低,容易出现负氮现象,所以蛋白质的摄入需要适当增加。对于老年人而言,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因此要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多食牛奶、虾、海带等含钙较丰富的食物。老年人常常有维生素缺乏的现象。尤其应注意对VitA、VitB、VitC、VitE的摄取,这些维生素主要存在于各种水果和蔬菜中。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针对老年人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基础上补充了四点:(1) 食物要粗细搭配、松软、易于消化吸收;(2) 合理安排饮食,提高生活;(3) 重视预防营养不良与贫血;(4) 多做户外活动、维持健康体重。常常导致老年人营养不良原因有:消化功能的衰退、活动能力的下降、疾病因素、药物因素、饮食方法不当。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老年人的饮食护理:平衡膳食、饮食易于消化吸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活动方面

适合老年人的活动项目有:步行、慢跑、跳舞、太极拳等,老年人进行适当的活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新城代谢、保持充沛精力、增强自身免疫力。老年人在活动时要注意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和自我监护,以防发生意外。运动中若出现胸闷、气短、头晕、心悸等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运行并及时就医。对于患病老人的活动指导主要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存状态。除了要关注活动外,还要注意老年人的休息,做到劳逸结合。老年人有特殊的睡眠习惯:睡眠时间短、早睡早醒、夜间睡眠浅而警醒,因此及易发生睡眠障碍。导致睡眠障碍的常见原因:机体老化、疾病的影响、环境改变、心理因素。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一系列的护理措施:(1) 创建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2) 帮助老人养成良好的睡眠环境;(3) 诱导睡眠,进行背部按摩,促进肌肉的放松;(4) 进行心理护理,五要根据医嘱选用药物治疗。

(三)心理方面

老年人经常出现的消极情绪包括失落感、孤独感、自卑感、衰老感、死亡感。这些不良情绪初期表现为生理上的变化,出现失眠、不安,持续时间较长后,会造成身体和心理方面的疾病。老年人心理变化的影响因素有生理功能的减退、社会地位的变化、婚姻及家庭关系的处理、疾病因素等。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维护,要求做到:(1) 加强老年人自身的心理保健,教育老年人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树立老有所用的新观念、善于自我排解;(2) 关心老人、尊敬老人,多与老人沟通,满足老人的心理需求;(3) 注重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坚持适当运动。

(四)日常生活

老年人的居室内要注意温度、湿度、采光、通风等问题,室温一般维持在20℃~24℃为宜,湿度在55%左右,保证室内光线明亮、阳光充足,每天通风至少一小时以上,照明灯应注意使用安全。居室的布置要简洁得体,移去可能影响老年人活动的障碍物,若有步态不稳的老年人,应准备一根长度适宜、坚韧牢固的手杖。厕所和浴室要做好地面的防滑措施,必要时在墙上安装扶手。多数老年人会存在皮肤衰老的现象,出现皮肤松弛、变薄、干燥,皮肤抵抗力降低。因此要注意老年人皮肤的清洁,每天用温水洗脸、定期淋浴,衣着要宽松、舒适,不妨碍活动。对于需要长期卧床的老年人,要做到定时翻身,保持衣被的清洁,防止压疮的发生。最后要加强药物的健康指导,做好老年人用药的解释工作,鼓励老年人首选非药物性措施,加强家属的安全用药知识教育。

三、结语

我国的老年人口在日趋增加,老龄化问题愈来愈严重,但我国的老年护理起步较晚,因此老年护理的发展与国外相比还有诸多的不足。未来在老年护理的不断探索中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但维护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所有护理人员努力的方向。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第15批学生科研课题立项资助项目“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护理发展现状及趋势调查研究”(项目编号:15C256)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薛蕾(1996.2-),女,江苏扬州人,本科,江苏大学京江学院护理系,主要研究方向:护理。

参考文献:

[1]张燕坤.饮食与老年痴呆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民康医学, 2012(05).

[2]付艳涛.老年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J].当代医学,2010(09).

第2篇:人口老龄化调研范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商业银行;影响;对策

1四川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根据国际标准,社会中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或者60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则该社会步入老龄化。根据此标准,2000年,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四川省老年人口数量达到880.8万人,比十年前增长了41.4%。与山东省相比,四川省老年人口数量仅少62.2万人,位居全国第二[1]。老年抚养比指老年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重,是衡量老龄化的重要指标之一。2000年,四川的老年人口抚养比为10.6%,而到2009则达到了17.28%,近十年来四川老年人口抚养比在不断增加。此外,四川城乡老年人口抚养比差距明显。2005年前,四川乡村抚养比略低于城镇,但2005年后,乡村老年人口抚养比明显高于城镇。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城镇化的影响,农村大量青壮年向城镇转移。

2人口老龄化对四川商业银行的影响

2.1人口老龄化对四川商业银行储蓄率的影响

根据生命周期假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消费或者储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口结构分布。在青年时期,消费大于收入,进入中年后,家庭收入增加,消费在收入所占比例下降,而步入老年阶段后,其消费倾向又会大于储蓄倾向,因为其没有了稳定收入,生活来源主要依靠退休金和储蓄,并且这一时期对医疗、保健等具有较多的消费要求,若一国或地区的老年人口比重越高,则储蓄率就会越低[2]。但是,四川的人口老龄化和居民人均储蓄率并没有明显相关关系,这可能主要因为人们认为抚育孩子可以养老,这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储蓄的作用,当家庭抚育孩子数量较少时,就不得不在年轻时期增加储蓄。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人口出生率由2000年的12.1%下降到2010年的8.93%,少儿抚养比由2000年的32.34%降低到2009年的27.39%,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逐渐被青年时期增加储蓄养老的观念替代,四川青年人储蓄养老的增长率大于老年人储蓄下降率,从而导致四川虽然老年人口数量增加,但是储蓄率却没有下降。

2.2人口老龄化对四川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

人口年龄结构分布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当老年人口占比增大时,其对日常生活的消费比较稳定,会减少对耐用品的消费、住房消费等的需求,增加对医疗、保健、健康服务等的需求。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信贷以住房贷款为主,人口老龄化会降低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使其盈利水平降低。

2.3人口老龄化对四川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影响

虽然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但相应的养老保障制度却不尽完善,在社会养老保险满足不了需求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应从客户需求出发,将理财、保险等结合起来,按照各类客户的个人特征、风险偏好等,来开发理财产品,这将加速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

3商业银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措施

3.1创新适合老年人的服务模式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银行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应考虑到老年人的特点,做到“以客户为中心”,虽然银行电子化水平逐渐提高,但很多老年人对新事物不太容易学习和接受,他们仍偏好于传统银行服务业,银行应以人为本,将人工服务与电子服务相结合,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服务,使银行价值最大化[3]。

3.2创新适合老年人的理财产品

由于我国保险市场不太发达,养老保险制度不尽完善,加之我国老龄化“未富先老”的特点,老年人对医疗、保健等健康业务方面的消费增加,商业银行应将理财产品与保险产品、医疗服务等挂钩,使其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保证资产的增值服务。另外,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老年人大部分拥有自己的房产,但作为不动产却很难给老人带来实际的益处,商业银行开发适合的金融产品,将房屋资产盘活,大力开发住房反抵押贷款业务。

3.3创新金融综合业务

随着老龄人口不断增加,老年人口也是商业银行不可忽视的群体,单纯的银行服务已无法单纯的满足其多样化的需求,所以,商业银行在做好平时服务的同时应加强与其他行业的服务,增加客户来源。商业银行可以和养老机构、旅游服务业、老年人用品等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机构合作,共同研发适合老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3.4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老年人对银行产品需求减少,还贷能力下降,银行在开发新的理财产品的同时,在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做好信贷业务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行业的信贷支持,降低信贷的行业风险。另外,银行在开发理财产品,应注重市场调研,探索真正的市场需求,将市场需求真正融入银行的理财产品中。招揽专业人才,设计出稳健的金融产品,并且做好理财风险的提示,及消费者理财观念的纠正及推广,在增加产品种类的同时也拓宽销售渠道。

作者:王贝贝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R].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2011(4).

第3篇:人口老龄化调研范文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09.061

1引言

近年来中国的人口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例如,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老龄化进程加速,以及乡村人口城镇化等因素,这些都影响着中国人口的增长。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标志着“全面二孩”政策将正式实施。“二孩”政策的实施对我国人口的数量、结构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预测放开二胎对我国人口增长等方面的影响是当前我国宏观人口政策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2模型假设

(1)假设在预测期间不会发生对人口有巨大影响的特殊事件。

(2)假设所研究的是一个封闭系统,不考虑出境和入境的人口数量。

(3)假设在政策发放下,生男孩和生女孩的概率相等。

(4)15-49岁为育龄妇女,不考虑是否已婚、是否具有生育能力。

3Leslie矩阵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人口预测包括对人口结构和人口总量的预测,人口结构又包括性别结构、年龄结构等。传统的人口预测模型虽然能得出未来总人口的发展趋势,却不能体现政府出台的二孩政策对人口老龄化,结构化等诸多方面的趋势影响。那么该模型及其变形对生育政策调整的描述必然是?离实际的,因Leslie矩阵预测模型考虑了绝大部分的影响因素而成为一种相对较为精确的方法。本文针对二孩政策提出的Leslie改进模型,将新形势下的人口总生育率替换原Leslie矩阵中的旧生育率,体现了二孩政策对未来人口结构,老龄化趋势等方面的影响。

3.1基于性别的人口发展方程

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们人口达到13.4091亿人。我们将人口按年龄大小以每5岁为间隔,将0-99岁等年龄的划分成20个年龄组,即0~4岁为第一个年龄组,5~9岁为第2个年龄组,10~14岁为第3个年龄组,……95~100岁为第20个年龄组。

设在时间段t第i年龄组的人口总数为ni(t),i=1,2,…,20,各年龄别的女性性别比为fi,定义向量w(t)=[w1(t),w2(t),…,wm(t)]T为第t年女性人口数,其中wi(t)表示第t年i年龄组的女性性别比例,我们首先研究女性的人口分布w(t)随t的变化规律,进而研究总人口数等指标的变化规律。

我们将未来各年龄段的生育率预测出来,将其乘以相应年份妇女人数就可以得到相应年份的出生人数。我们将未来各年龄段的死亡率预测出来,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存活率,从而得到各年龄段的人口。因此,未来人口的预测取决于未来各年龄组的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准确预测。我们将男性和女性的人口数当作两个独立的系统进行发展,总人口趋势由两者共同决定。

3.2模型中参数函数的确定

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统计出了育龄妇女对“单独二孩”政策落地后的生育意愿。最高(调研确定要生二孩和犹豫不决的)、最低(调研确定要生二孩)和中间场景下的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377、1.337和1.297。查阅文献得知,全面二孩政策下的总和生育率为1.8。表1为调查得到的数据。

3.3二孩政策下人口总数的预测

我们在中国统计年鉴上查阅到了相关数据,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利用MATLAB编程求解,设置不同的总和生育率,不断迭代30次,我们得到了不同政策下未来三十年各年龄阶段的人口数,我们整理数据,由于数据庞大,这里我们仅给出不同政策下未来三十年总人口的部分预测数据。

在不施加生育意愿的重大前提下,仅有60%的育龄妇女符合单独二胎的条件,由于2013年“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有一部分的二孩累积生育势能将被释放出来。如果2015年继续实行单独二孩,其累积势能得到舒缓,故单独二孩与全面二孩的走势大体一致,如果2015年立即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将会导致妇女累积生育势能的突然性释放,人口在上升到一定峰值,就会出现平缓增长。

3.4二孩政策的老龄化程度

我们建立的基于性别的人口发展方程模型可以得到各年龄段的人数,我们整理数据得到的二孩政策下老年人的人口见表3。

20世纪70年代以来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降低,从而导致人口年龄结构迅速向老龄化方向发展,但在实施“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政策后,老龄化速度得到一定的改变。“单独二孩”在生育率相比“全面二孩”的情况下,老龄化更为严重,导致此现象的原因是,“单独二孩”的总和生育率小,达不到快速改变老龄化的比例。“全面二孩”有效的改变了老龄化程度。

4政策的影响

4.1我国现阶段情况

韩国和日本的经历告诫我们,当总和生育率进入1.6以下的低生育水平时再调整生育政策,其政策效果在短时期内是不明显的。而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在1996年开始跌破至1.6,至今已经有20年时间,此时开放全面二孩政策对提高总和生育率的作用有限。

根据我国现阶段情况,图3展现了从1990年到2014年我国的儿童抚养比、老年抚养比、总抚养比情况和劳动力情况:

4.2政策影响的劳动比

根据上面得出的数据,我们统计了未来三十年的劳动人口总数,据此我们计算得到了每年的劳动比并做出了图5。

图5表明我国的劳动力在减少,“计划生育”和“单独二孩”的劳动率急剧减少没有回升的趋势,在长期的人口预测中,这两种生育政策将会导致我国的劳动力持续减少。“全面二孩”的劳动力也会减少,由于生育模式的改变,这种政策将会在2030年左右下降到最低点,随后会处于上升状态,改变原有劳动力状况。

4.3政策影响人口红利

在第三节建立的模型下,得到未来30年人口结构的数据,据此我们能分别得出“计划生育”、“单独二孩”、“全面二孩”政策下的儿童抚养比和老年人的抚养比以及总抚养比。

根据国际通用标准,一个国家若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即步入了老龄化社会。显然,我国早已步入老龄化社会。通过上图预测可发现数据,“全面两孩”政策带来的人口增量?o疑会使老年人口抚养比降低,进而对人口老龄化产生缓解作用。

5结论

我国总和生育率从1996年开始已经低于1.6,如今这种现象已持续20年之久,全面开放二孩政策无疑是一个明智的决定,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

第4篇:人口老龄化调研范文

“我厌倦了做饭、打扫卫生和支付水电费,现在我终于找到了自己,读书、散步、玩拼字游戏,每年去探望国外的孩子。”拉利妲告诉CNBC,“哥印拜陀的生活成本比孟买低33%,也没有空气和噪音污染,还有志同道合的伙伴。”

随着“银发经济”的繁荣,养老院在亚洲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房地产咨询公司仲量联行调查发现,在老龄化程度不高的印度,24%的65岁以上城镇居民住在养老院,相当于13.2万个家庭。越来越多高级养老院致力于让顾客体会到“老年生活的乐趣”。

“到2030年,亚洲老年人口将占全世界的63%,市场价值1.9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万亿元)。”专注于“银发经济”的新加坡市场研究和咨询公司Ageing Asia创始人贾尼斯・蔡告诉CNBC,“这是卫生保健运营商和金融行业的最大机会。”

CNBC称,从老龄化趋势中受益最多的是制药业,尤其是那些专注于慢性疾病和老年常见疾病的公司,如治疗癌症、心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尿失禁和护理眼睛、牙齿的药物。

但投资于人口老龄化不仅是让他们健康,也包括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社会包容度、满足他们的其他需求,这就是由一系列不同而相互关联的链条构成的“银发经济”。它意味着,摩托车品牌哈雷・戴维森、豪华游艇嘉年华、高端旅游项目等面向消费者的公司同样有机会分一杯羹。

今天的老年人比上一代对技术更加熟悉,针对这一特定群体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越来越多,iPad等热门设备则被认为超越了代沟。据谷歌和市场调研机构益普索的联合调查,59%的67岁以上美国人每天至少登录一次社交网络。

据美林银行预测,到2050年,全球5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将从2000年的17.8%增长到33.5%,全球的“银发经济”规模将在2020年增加到15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5.6万亿元)。

第5篇:人口老龄化调研范文

关键词:新型;老年公寓;设计;分析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inese aging population situation at present and demand to the elderly apartm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design key points and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of the new type apartment for the aged.

Key words: new model; elderly apartment; design;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深入考虑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创造出易于使用、易于到达、易于控制、易于交往的无障碍空间环境,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养老目的,让老年人拥有一个健康长寿、和谐幸福的晚年。

1 人口老龄化及老年公寓的需求

所谓人口老龄化现象,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联合国对于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有两个,即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或者60岁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作为一种人口学现象,世界人口老龄化已有100多年历史。1990年,全球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5.9亿人,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0%,这意味着在20世纪末全球已正式进入老龄化人口时期。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主要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水平在未来几十年内将进一步加重,日本与意大利更是将在2050年进入“三人行必有一老”的超级老年型社会。发展中国家的老龄化问题更不容忽视,预计到2050年,世界老年人口将达15亿,其中3/4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其中一半以上在亚洲,1/4在中国。

我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2008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1.49亿,占总人口的11%以上;据预测,205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长到4.68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也将提高到27.71%。另外,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又有自己的明显特点,如地域之间人口结构发展不平衡、“4+2+1”倒金字塔家庭结构、老年人口规模庞大、老龄化发展速度快、高龄老年人口数量多等。面对这样的形势,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已不能满足需求,集居住、服务和医疗为一体的专业老年公寓养老模式将成为解决养老问题、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极好选择。如何为老年人提供设施完善、环境宜人的老年公寓,也成为建筑师关注的热点课题。

2 西方发达国家老年公寓发展现状

从19世纪末起,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老年公寓已基本成熟定型,其模式大致可分四种:独立型老年公寓、服务型老年公寓、护理型老年公寓以及大型综合体老年公寓,适用于不同年龄段和健康状况的老年人。这些老年公寓以老年人为核心,关注老年人的生活、医疗和心理健康需要,营造安全、便捷和舒适的养老环境。

3 我国老年公寓发展现状与新型老年公寓设计

3.1 我国老年公寓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已有一些学者开始关注老年公寓设计的基础研究工作,如胡仁禄、马光著《老年居住环境设计》一书,对老年住宅的居住空间环境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刘美霞、娄乃琳、李俊峰著《老年住宅开发和经营模式》一书,提出了我国城市老年住宅发展的可选模式。但是,总的来说,我国有关老年公寓规划、设计和建设方面的资料很少,说明这一领域的工作尚处于初步研究和待开发阶段。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不同规模的老年公寓仅有1000多家,数量上远不能满足需求。另外,老年公寓类型单一,除适用于特定老年人的护理型公寓外,多为一些服务型老年公寓。这种养老模式太过依赖社会服务,强化“他养”的概念,而老年人自身的能动性较差,心理健康状况也不理想。

3.2 某老年护理中心实地调研

为切实了解我国老年公寓现状,我们调研了某老年护理中心。该中心主要分为老区和新区两部分:老区拥有一幢门诊楼和一幢病房楼,配备了全科诊室与药房,并为整个社区服务;新区是中心的主要部分,四幢建筑围合成一个内向庭院空间,其中包括两幢公寓楼、一幢医疗护理楼和一幢老年人活动中心,为入住的老年人提供日常服务。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如:缺乏整体规划、周边环境和户外活动条件差、居住户型单一、无障碍设施不够完善、文化娱乐和邻里交流缺乏等,这正是我国老年公寓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4 新型老年公寓设计要点研究

由于生理机能的老化和心理状态的转变,老年人对住宅形式、居住方式和居住心理环境的要求都异于普通人。在对国内外老年公寓初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亲身参与的老年公寓项目的设计探索,我们认为新型老年公寓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几点。

4.1 多样化的套型选择

对于居住建筑而言,最基本的建筑设计内容就是居住单元的套型设计。目前国内的老年公寓套型单一,多为单人间或一室一厅的小套间,缺乏家庭气氛,难以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在新型老年公寓的设计中,我们应参照老年人居住建筑规范和老年人的居住意愿设计多种套型,包括单人间、双人间、一室一厅、两室一厅甚至三室两厅等,并深入考虑套型中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等功能的构成方式,将老年公寓与“宿舍”区别对待,既方便老年人的生活,又能营造一种家庭氛围,让老年人住的温馨、舒适。另外,在一些面积较大的户型中,考虑设专门的护理用房,最大限度地保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4.2 无障碍的建筑设计

无障碍设计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安全性和便捷性,它的范围很广,坡道、楼梯、电梯、地面、卫生间……哪里有老年人活动,哪里就应该有无障碍的考虑。老年公寓的无障碍设计主要应针对老年人移动、听觉和视觉障碍考虑,对应到建筑中,即应考虑在建筑物的入口、地面、电梯、扶手、卫生间等部位设置相应设施方便老年人出入,如将建筑入口面积加大、有高差部位做成坡道、楼梯踏步沿口做成圆角、适当放宽各种指标等,保证老年人的身体安全和行动便捷。另外,从建筑环境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老年人一般都比较敏感,容易产生孤独感和被抛弃的消极心理。因此,在老年公寓的设计中,应注意保持室内宽敞明亮、富有生活气息,结合室外环境的塑造,使老年人可居、可游,心情愉悦,达到“心理无障碍”的目标。

4.3 完善的配套设施

老年公寓是有针对性的居住建筑,针对老年人或其家庭的特殊要求,更针对他们对居住配套设施的特殊要求。老年公寓的配套设施主要有医疗功能与服务功能两种类型,医疗功能包括了医疗指导、个人医护与个人照护,服务功能则包括了生活服务、娱乐服务和教育服务。老年人通常并不愿割断他们与家庭、邻里的联系而生活在一个生疏的环境里,他们不仅需要个人活动,还要求参与社区的活动。因此,在老年公寓的设计中,我们也应遵循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基本原则,尽可能多地为老年人设计相互交往的空间,提供交流的机会,减少老年

人的孤独感,益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5 设计新型老年公寓设计的注意点:

目前,我国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日益突出,现有的养老建筑显然难以满足需求。为老年人提供和谐、完善的养老设施已成为建筑师的新目标。通过这次对国内外老年公寓的初步研究,结合亲身参与的老年公寓项目,我们认为老龄化背景下的新型老年公寓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5.1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各种特殊居住需求,创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5.2 发展独立型和大型综合体老年公寓,以保持老年人的生活独立性和自理能力;

5.3 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的居住空间和医护设施,选择合理的居住模式,做好无障碍设计;

5.4 尽可能多地为老年人创造活动和交往空间,保持其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胡仁禄,马光.老年居住环境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

[2]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北京,2008.

[3] 美国建筑师学会编.老年公寓和养老院设计指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第6篇:人口老龄化调研范文

一、科左后旗人口结构变动分析

科左后旗位于通辽市东南部,辖12个苏木镇,4个农牧场辖,有455个嘎查,蒙古族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本文拟选取的科尔沁左翼后旗花灯嘎查,总户数为183户,总人口为667人,是纯蒙古族聚居村,也是典型的民族地区自然村,所以选其为调研对象,分别对花灯嘎查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就业结构及文化结构进行了调查分析。

1、年龄及性别结构

本文根据科尔沁左翼后旗花灯嘎查人口年龄结构将年龄进行分段,并对花灯嘎查从1999年到目前为止近十五年内各年龄段人口变化进行了详细调查。

如图1所示,2014年花灯嘎查14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1999年有很大幅度的下降,占总人口的10.64%;15―64岁之间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为77.66%;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1.7%,较1999年增长了5%。

对于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定义,本文使用的是联合国人口组织制定的标准,即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60岁以上人口占该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10%或以上,或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65岁以上人口占该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7%或以上,那么该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当前花灯嘎查65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达到11.7%,这表明花灯嘎查人口已经进入了老龄化阶段,并有加剧趋势。而花灯嘎查人口老龄化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老年死亡率下降以及年轻劳动力大量转移,导致老龄化程度加剧。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花灯嘎查在村人口中,女性在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0.69%,男性在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35.08%,在村人口性别比为169.57。而在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中,中国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74。性别比过高或过低都不正常,而花灯嘎查性别比明显过高,主要是受中国几百年传宗接代思想的影响所致。

2、就业结构

科左后旗花灯嘎查的一部分劳动力除了从事农牧业以外,剩余的劳动力大多从事商业、养殖业、劳务服务业等多种生产活动来增加收入。以下对花灯嘎查在村人口和流动人口就业状况分别进行调查分析。

根据调查和表1得知,截止到2014年11月,花灯嘎查总户数为183户,总人数为667人,在村人口占总人数的比重为71.21%。从事副业的总共有10家,其中个体小商店共有6家,修理部有2家,专业养殖户1家,出售化肥农药的1家。而根据实际调查得知,科尔沁左翼后旗花灯嘎查外出打工人群中,15―34岁之间的男性外出打工人口占总户籍男性人口的比重为56.96%,15―34岁之间的女性外出打工人口占总户籍女性人口的比重为71.05%。人口迁移去打工的盟市主要包括北京、呼和浩特、通辽、锡盟、呼伦贝尔等地。花灯嘎查流动人口就业中,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比例最高,占总流动人口的62.34%,主要分布在住宿餐饮业,由于普遍文化程度低,所以其只能从事比较笨重的体力劳动。剩下的依次分布在批发零售业(19.39%)、建筑业(11.23%)与社会服务业(7.04%)。

3、文化结构

国家统计局针对人口普查,对人口文盲率下了定义:文盲率是指15岁及以上未上过学且不识字的人口占相应人口的比例。本次文盲率调查针对农业户主进行展开,因为户主是家庭主导力量,户主有文化与否直接关系到家庭收入的高低。

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如图2所示,花灯嘎查有183户,其中户主未上过学的人数达到31人,文盲率为17%,学历以小学初中居多,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年。户主未上过学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国家也未制定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家庭人口数众多,生活艰难。户主总体由于受教育程度偏低的影响,有一部分只能从事一些较笨重的体力劳动,有一部分丧失体力劳动的就只能“养儿防老”。这样不仅会影响家庭收入、当地经济发展,也会阻碍农村现代化及新农村建设,同时还会增加社会负担。

二、科左后旗人口结构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降低劳动力素质

科左后旗劳动力结构发生的变动,无论是从文化方面还是体力方面都将使得劳动力素质下降。根据以上调查,花灯嘎查流动人口主要以青壮年为主。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必然破坏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导致农村贫困化的加剧(Chin和Maddox等)。农业劳动力“妇女化”,意味着一个无论从体力、技术、获得资本支持的能力还是从精神状态上讲,都呈弱势的群体在支撑着农业生产经营与农村经济,这自然就造成了农业生产的脆弱性以及农村经济的“空壳化”。而农业增长潜力下降、农村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当前农村耕地面临的主要问题。留在农村的劳动力素质远远满足不了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只会制约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2、阻碍农业增收

农村人口“空心化”已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农村土地的抛荒和闲置,已成为全国普遍现象。花灯嘎查大量年轻劳动力的转移,使得妇女和老人成为农村主要劳动力来源和农业生产的主力。由于种地务农劳动强度大,再加上播种需要大量的器械化设备,妇女劳动力在这方面大大受限。而农村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成本变高,在花灯嘎查雇佣劳动力成本相对更高,甚至一天达到200―300百元。随着农村留守人员老龄化的不断增长,使得农耕力不从心,很多农村老年人在选品种时,一般会选择易于耕种的品种,使得农作物种植单一化,农业效率低下,农产品很难实现增收。而人口结构的这种转变会制约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影响农业经济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3、阻碍农业科技推广

实现农业现代化,推进新农村建设,最主要靠的是农民,所以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特别是文化素质较高,能够快速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青壮年。而花灯嘎查缺的就是新农村建设方面的人才,由于比较有知识文化的人力资源都从农村转移到了城市,使其人才更加缺乏。根据对在村人口户主学历调查得知,户主未上过学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达到17%,户主上到小学的人数比例达到总人数的40%以上。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机械化的推进,需要一批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而青壮年大部分向非农产业转移,导致对农业技术的需求、动力严重不足。在村老年人口,由于文化水平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相对薄弱,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制约了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生产的效率。

三、对策建议

1、促进农业规模化

农村劳动力结构失衡、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妇女化等一系列现象都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严重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以家庭承包制为主,往往农业结构单一,生产效率低下。同时由于家庭承包的土地面积小,加上以家庭为单位购买大型农业器械价格又太过昂贵,根本无法推行农业机械化,因而必须促进土地制度改革,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土地集中。如何既保证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又能实现规模化经营,确实是目前面临的一个挑战。对此,政府应出台一些相应政策,如建立合作社,采取有偿转让、自愿互利的原则,把农村闲置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机械化生产来实现农业规模化,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2、支持妇女创业

政府应该针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妇女化的现状,调整产业结构,支持农村妇女创业。科左后旗是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政府可以出资在农村建立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店,专门制作有民族特点的服饰或手工艺品,并从各个少数民族地区聘请一些擅长这方面技艺的专家进行指点。民族地区传统手工技艺在操作过程中,对劳动者的要求较低,没有年龄要求,且制作传统手工艺不仅能够传承民族文化,还可以吸纳大量的农村闲散劳动力,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扩大就业,既可以提高他们的收入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第7篇:人口老龄化调研范文

近年来,随着全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城乡人民的收入逐步提高,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渐趋宽裕,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截止2014年底,我市户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万人,占总人口的%;其中90岁以上老年人达人;百岁老人人。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问题日益突出,加快老年人学习教育、文化体育交流的场所建设,适应和满足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需求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势在必行。在此方面我市的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老年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作为老龄工作的一项实事来抓。编制了《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由市政府实施。市委书记亲自调研老龄工作,召开专题会议,印发了《市委专题会议纪要》,定期听取规范化建设活动情况的汇报,并将老年活动中心建设纳入全市年度考核管理,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小康文明村建设的考核内容。市老龄办根据全市年度考核要求,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老年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切实增强了各级老年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的紧迫性。截止2014年底,我市老年活动中心(室)个,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当年老年人参与数万人次。通过建设、更新老年活动中心(室),很好地改善了我市“六个老有”的工作目标。

(二)加大投入。为了进一步发挥老年活动基地的职能作用,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在加强老年活动场所的硬件建设的同时,对原有的活动中心(室)进行改建和扩建,大大改善了活动环境。座落于市中心的全市老年活动中心总部,融老年人指导交流的中心、培训学习的课堂、展示才华的平台、休闲娱乐的场所于一体,总面积平方米,投资达元,根据省四星级老年活动中心建设规范标准设计,设有多功能厅、文化展示厅、报告厅、排练厅、接待室、电脑室、阅览室、健身室等。老年活动中心建制列编,经费由财政全额拨款,现已成为广大老年人的精神家园和展示老龄事业发展的窗口。此外,各县(市)的老年活动中心(室)建设工作,按照有关标准和要求,也都在加快项目批准或工程建设进度。到目前为止,市本级、县、县已建成,在建,县已获政府批准,县已落实选址。县以上综合性老年活动中心有望在十二五期间达到全覆盖。

(三)健全制度。为使老年活动基地得到充分利用,全市统一制。

第8篇:人口老龄化调研范文

一、加强领导,服务大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老龄宣传工作需要依靠党委政府的领导。我市高达17%的老年人口比例和年平均3%的老年人口增长速度,使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老龄问题日益突出的形势下,广泛而深入地做好老龄宣传工作对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提出“三纳入”原则,即把老年政策法规纳入全民普法教育计划,把尊老敬老纳入全市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把老龄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评先创优内容,通过舆论宣传使各项老年政策法规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全社会的老龄意识、尊老意识和依法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市老龄办将老龄宣传工作列入全年老龄工作目标责任考核范围,进一步规范了老龄宣传工作的考核奖励机制;去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老龄宣传及信息调研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老龄宣传工作都要有领导分管,有专人负责,并将各项指标进一步细化、量化,年终评选老龄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一次性奖励。

正确舆论导向是老龄宣传工作的生命。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宣传工作的统一要求和“以老为本,为老服务”的宗旨,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突出抓好老龄化形势、老龄方针政策和敬老爱老助老传统美德的宣传,紧紧围绕基层老龄工作、养老服务工作、重大社会活动、先进典型评选表彰等内容进行正面宣传,为全市老龄事业全面、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思想保障和舆论支持。同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老龄工作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先后深入基层开展了百岁老人生存状况调研、农村老年人养老状况抽样调查、养老服务社会化调研等项工作;利用与韩国毗邻的地理优势,赴韩国考察农村养老状况,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整合城乡养老保障体系,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制度构想;配合市人大就我市贯彻执行《老年法》情况进行检查和调研,市人大常委会第34次会议对《老年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审议,给予积极评价,进一步增强了正确舆论的引导力。

二、整合资源,拓宽渠道,构建立体式宣传平台

我们在老龄宣传工作中不断扩大宣传层面和宣传力度,以活动宣传为重点,以典型宣传为示范,以媒体宣传为主线,构建立体式宣传平台。

一是开展各种社会活动进行重点宣传。全市各级老龄工作组织和有关社会团体,利用重大节日,举办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社会活动,并注重与新闻媒体的联动和与老年群体的互动,确保活动宣传常办常新。与《日报》联合开展了《老年法》知识竞赛,46000多人参加竞赛活动,强化了社会对人口老龄化的认识、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意识以及落实好优待老年人各项规定的自觉性;联合市民政局、司法局、卫生局、文化局、团市委、工会、妇联等有关部门和20多个商家,举办了一次由2000多名老年人参与的大型游园活动,为老年人提供各种形式的游乐、咨询和优惠服务,营造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浓厚社会氛围;成功举办了全市第五届老年人运动会,引导广大老年人开展健康、科学、文明的体育活动,推进了老年体育事业的发展。今年9月份,我们与市委宣传部、日报社等单位联合发起“康寿星”评选活动,以“打造人居福地,享受康寿人生”为主题,在《日报》开设专栏,用2个月时间连续刊发30位90岁以上康寿老人的健康长寿之道、长寿故事、生活感悟等方面的通讯,通过集中报道和强力宣传,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弘扬尊老敬老传统美德。

二是培育各类先进典型进行示范宣传。市和各市区多次向全国、省老龄办推荐各类先进典型,并组织开展老龄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以及敬老养老、老有所为等方面的评选表彰活动。“全省十大孝星”连续三届都有我市候选人位列其中;仅2006年,我市就有10个单位、9名个人分别在全省老龄工作先进个人、全省老年维权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全国老年维权示范岗、全国敬老模范村居(社区)、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和全国银龄行动先进个人等评选活动中有所斩获。市老龄办与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团市委、市妇联联合表彰了全市100个敬老爱老助老先进单位、101名敬老爱老助老先进个人、101名小孝星和102名模范老人;市老龄委评选表彰了十大敬老之星、十大模范老人、十大优秀敬老院院长、十大模范敬老院、十大先进村居老年人工作委员会、十大模范老年活动室和十三个敬老院建设先进单位。通过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实现了学有标杆、赶有样板、以点带面、推动全局的目的,也使全社会尊老敬老养老助老的风气更加浓厚。

三是借助各类宣传媒体进行阵地宣传。我们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的宣传优势,除与活动宣传和典型宣传加强联动外,还围绕老龄工作重心拍摄专题片,创办各类专栏,提高老龄宣传的覆盖面和渗透力。目前,市及各市区老龄办共与同级电台、电视台合作开设了8个老龄工作宣传栏目。市老龄办创办了《老龄工作简报》,目前已发行50余期;与《晚报》联合开辟了《夕阳红》专版,每周一期;与人民广播电合开设了《金秋岁月》老龄工作专题节目,每天一期,每期20分钟;与电视合制作了关爱老年人公益广告,定期在电视台播放;筹建市级老龄网站,为老龄工作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打开新的窗口。全市各级老龄部门还组织了以老龄宣传干部、媒体记者为骨干,以老龄委成员单位联络员为基础,以热衷宣传工作的400多名业余老年宣传员为补充的老龄宣传队伍,一方面为媒体撰写反映老龄工作和老年生活的稿件,另一方面通过多种形式向广大老年人进行宣传教育。同时,广泛动员、积极配合省老龄办做好老龄刊物的订阅工作,引导广大老年人形成阅读和学习的良好习惯,使《老年》等刊物成为丰富老年群体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方式和反映广大老年群众心声的重要渠道。

三、立足老龄,面向社会,开创老龄宣传工作新格局

老龄宣传工作是老龄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各级老龄组织的重要职责,我市将立足老年群体和老龄工作,面向社会,把宣传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做实做深做活,努力实现老龄问题的话语圈社会化和社会问题的话语圈老龄化,不断开创老龄宣传工作新格局。

第9篇:人口老龄化调研范文

关键词:衡阳市;养老服务业;专题调研

中图分类号:D669.6;F71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6.64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6-146-05

“老有所养”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志,“十一五”以来,衡阳市大力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政策措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养老服务机构和养老服务床位数量显著增加,养老服务对象范围不断扩大,养老服务内容日益丰富。但是与兄弟地市特别是发达地区相比,衡阳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与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效解决老年人的实际困难和其家庭的后顾之忧,并进而达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衡阳和谐。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是适应传统养老模式转变、满足人民群众养老服务需求的必由之路,也是扩大消费和促进就业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衡阳市养老服务业整体发展状况,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专题调研:

第一,通过组织座谈、听取汇报,深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寻常家庭向不同类型的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来了解衡阳市养老服务业目前的发展状况。

第二,通过查阅统计局有关衡阳市老年人口的准确数据,结合国际上通行的人口趋势外推预测方法,对全市2013-2020年度各年龄段的老年人口数目以及选择不同养老模式的老年人口数量进行预测。

第三,针对衡阳市三种不同养老服务模式需求之间的差距情况,归纳出目前衡阳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以相关文件为依据,提出衡阳市养老服务业科学发展的建设性举措构思。

一、衡阳市老龄人口养老意愿的调研

(一)调研问卷设计和发放

我们利用衡阳市老龄人口的抽样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在调研的过程中,除了组织座谈、听取汇报,深入养老机构调研活动之外,我们主要采用在社区或者村庄的活动场所为主要的调研点,同时也采用了入户调研的方式。此次调研发放城区老龄人口问卷(以下简称A类)300份,回收247份,回收有效率82.3%,其中每一份问卷均由本项目组研究成员亲自调研填写。

(二)调研数据的整理与统计

1. 被调研对象的个体特征。

被调研对象中, 60-69岁的有136人,占55.1%;70-79岁的有83人,占总人数的33.6%,80岁及以上的有28人,占总人数的11.3%。男性的比例占53.1%,女性的比例占46.9%。受教育年限最高的是15年,最低的是0年。教育年限在6-10年之间的人数居多,合计41.5%。认为自己身体很健康的占11.7%,身体较健康的占32.6%,身体一般的占23.7%,身体较差的占25.7%,身体很差6.3%。

2. 被调研对象的家庭状况。

在被调研的对象中,有配偶的占83.6%,离婚的占 3.7%,丧偶的占12.4%,从未结婚的占0.3%。在被调研的老年人中,一起居住的人数最多为7人,最少为自己单独居住,平均为2.86人。自己独居的有6.8%,2个人的占到了38.7%,3人的占了19.3%,4人的占了18.7%,5-6人的占了15.7%, 6人以上的占了0.8%。在被调研对象中没有儿子的老年人占13.5%,1个儿子的占31.2%,2个儿子的占29.5%,3个儿子的占 21.7%,4个的占4.1%。没有女儿的老年人占11.3%,1个女儿的占38.6%,2个女儿的占27.3%,3个女儿的占14.2%,4个女儿的占8.6%。

3. 被调研对象的家庭经济状况。

被调研对象中收入最高者为46000元,最低者为780元。当问及其收入是否够用时,有161人认为自己的收入够用,占了58.6%,有41.4%的人认为自己的收入不够用。

4. 被调研对象所处社区发展状况。

当被问及你认为你所在社区的经济与其他社区相比较如何时,被调研者认为很富裕的有13人,占5.3%,认为较富裕的有67人,占27.1%,认为一般的有121人,占49.0%,认为较贫穷的有42人,占 17.0%,认为很贫穷的有4人,占1.6%。当被问及社区内邻里关系时,被调研对象中仅有3.9%的认为社区内邻里的关系较差,有21.4%认为社区内邻里关系非常好,47.6%认为社区内邻里关系较好,而有27.1%认为社区内邻里关系一般。

5. 被调研对象对养老风险认知状况。

被调研对象中有48.9%的老年人担心自己的养老,有51.1%的人未担心自己的养老。当被问及到“您在养老过程中最急需的是什么?”,被调研对象中有141人选择了养老金,占57.1%;61人选择了养老服务,占24.7%;45人选择了精神慰藉,占18.2%。

6. 被调研对象对养老服务的认识状况。

在经济供养意愿上,70岁以下的人选择依靠自己的有42.3%,选择依靠家庭的有35.2%,选择依靠机构养老的有22.5%。70岁以上的人选择依靠自己的有30.1%,依靠家庭的有38.5%,选择依靠机构养老的有31.4%。

在居住地的选择上,70岁以下的人选择机构养老的比例为8.7%,选择在家养老的有91.3%。70岁以上的人选择机构养老的比例为14.8%,选择在家养老的比例为85.2%。

在有关养老服务的意愿上,60.7%的老年人愿意购买居家服务,39.3%的人不愿意购买,而85.7%的人不愿意购买的原因是认为自己没有经济能力购买或者是没有必要。

在对养老机构的看法中,有14.7%的人认为自己对养老机构比较了解,24.4%的人认为自己对养老机构一般了解,60.9%的人认为自己对养老机构不了解。

二、衡阳市老龄人口对不同养老模式需求量预测

(一)衡阳市老龄人口增长趋势预测

我们以2010年衡阳市人口普查数据为初始数据。根据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6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原始数据,通过对人口死亡率发展趋势做简化处理,确定出死亡率比例因子km(男性)、kf(女性)。

设N(t,i)为t年i岁人口数,μ(t,i)为t年i岁人口前向死亡率。因为2010年0岁人口到2020年不满60岁,故不考虑出生数。在t+1年i+1岁龄人口数为:

我们以衡阳市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作为初始数据,对人口死亡率进行粗略估计,在此我们以2010年0-99岁人口死亡率为基础,按不同的死亡率发展水平,取不同的死亡率比例因子,得到死亡率估计,从而预测出老龄人口数。在此对死亡率进行粗略估计,取男性和女性死亡率比例因子分别为km=0.982、kf=0.977,可得2013-2020年衡阳市60岁以上,60-69岁,70-79岁和80岁以上老龄人口预测数。

(二)衡阳市老龄人口对不同养老模式需求量预测

在对衡阳市2013-2020年全域老龄人口的数量进行了量化预测之后,结合上文衡阳市老年人口选择不同养老模式的意愿情况调研的结果我们可以计算得出衡阳市老龄人口对不同养老模式的需求总量,时间段划分为2013-2020年度,具体的计算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2013-2020年衡阳市老龄人口

对不同养老模式的需求预测 (单位:万人)

表2 2013-2020年衡阳市中心城区老龄人口

对不同养老模式的需求预测 (单位:万人)

三、衡阳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养老服务工作略显被动

目前衡阳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但由于衡阳市与全国许多大中城市一样,是在人均GDP2000美元的前提下进入老龄化社会,是“未富先老”,因此在养老服务工作上略显被动。表现在:一是产业发展的保障机制不健全,如老年人在养老院发生意外的责任划分、承担问题。二是没有一套产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和医护人员职称评定机制,不但造成养老机构留不住人员,而且服务人员素质整体也不高。三是政策落实不尽到位。民政部于2012年下发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胡南省也于近日通过了《湖南省“十二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对发展养老服务制定了优惠政策,但出于种种原因,政策没有得到落实。四是建设规划落后于人口老龄化进程。近几年,在衡阳市中心城区建成了许多城市小区,为优化小区环境,这些房地产商虽留出了供小区居民散步休闲的空间,但大多没有专门为小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场所和设施。

(二)社区养老服务落后于形势

随着人口结构的不断变化,许多家庭赡养老人能力有所降低,一些成年子女对老人的照料力不从心,部分老年人不愿意依附年轻人养老,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家庭养老功能被弱化了。因此,依托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对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休闲娱乐等服务的需求日益加剧。但目前衡阳市社区的养老服务还落后于形势,远远达不到老年人的需求,表现在:一是社区的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中心城区188个社区中,可供老年人活动的场所仅33个,而且面积极为有限,除雁峰区苏眼井社区为老年人安装报警器外,其它的社区养老设施几乎空白。二是管理人员缺乏。受社区工作人员编制限制,为老服务工作只由民政办主任兼任,造成老年人口的增多与社区工作人员不足之间的矛盾突出。三是服务模式单一。有老年人白天活动场所的33个社区中,仅有石鼓区西湖一村托老所为部分老年人提供日间就餐服务。

(三)机构养老工作急需加强

机构养老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仍属衡阳市主要的社会养老服务模式。但此项工作仍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国办养老福利机构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要。目前,衡阳市本级只有市社会福利院一所公办养老福利机构,5个中心城区只有雁峰区、石鼓区、珠晖区、南岳区分别有一所公办福利院这样的养老机构,而且养老床位数都在50张左右。全市公办养老福利机构数量少、且床位有限,难以满足老年人增长的需求。二是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缓慢,服务潜力尚未充分挖掘。现有机构缺乏医疗技术支撑和有资质的品牌以及为老服务实业机构、中介组织的龙头引领,带医疗护理功能的养老机构不足全市机构总数的5%,不能满足多方位的养老需求。三是从业人员缺乏,人员外流严重。由于机构养老行业不成熟,没有专业的人才输出渠道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养老院不仅要拿出一部分资金去培训员工,为员工办资格证,而且由于整体效益不佳缺乏吸引力,而常常留不住人才,往往取得资格证的员工不久就会跳槽。四是收费偏低,各种费用支出大。大多数养老机构的通信费、保安费、水电费、燃气费均按商业用水用电用气收取,但养老院收取的费用、价格按生活能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区分在600-1600元不等,这种收费低、运营成本高的现象使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举步维艰。

四、衡阳市养老服务业科学发展的建设性举措构思

(一)相关文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老龄办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2006〕6号);

3、《关于加快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2000〕19号);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2008]11号);

5、《关于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2011〕60号);

6、湖南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湘政发〔2011〕19号);

7、衡阳市委、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衡发〔2012〕5号);

8、衡阳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若干意见》(衡政发〔2012〕15号)。

(二)衡阳市养老服务业科学发展的建设举措

1.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多方参与、统筹规划,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和建立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则,进一步明晰政府在养老服务上的公共服务责任,加快推进全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立足“保基本、增福利、促市场”,坚持政府投入、政策引导、社会主体、市场推动,建立起基本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形式多样、功能齐全、符合衡阳市实际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努力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层次多样化、服务提供社会化、服务队伍专业化和运行机制有序、服务品质良好、监督管理到位的养老服务新格局,推动衡阳市养老服务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口老龄化水平相适应。

2.原则与措施。

一是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县(市)、区各级政府要根据市制定的总体规划,确定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落实优惠政策,推动形成基层网络,保障养老服务工作可持续发展。

二是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切实加强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加快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打破行业界限,开放社会养老服务市场,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补助贴息等多种模式,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促进行业自律与有序竞争,提高社会养老服务水平。

三是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根据区域内老年人口数量和养老服务发展水平,充分依托现有资源,合理安排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提升社会养老服务设施水平。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导向,以长期照料、康复医疗、护理和社区日间照料为重点,分类建设和完善养老服务设施。着眼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优先解决好需求最迫切的孤老优抚对象、城乡“三无”老年人及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等困难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问题,同时兼顾全体社会老年人改善和提高养老服务的要求,推动社会养老服务向适度普惠型发展。

按照城乡统筹、“五位一体”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等服务网络设施建设,优先发展供养型、养护型养老机构和日间照料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场所。建议:在城区采取小型化、多点位的布局,以居家养老为核心,引导和鼓励社会中介组织、家政服务和社区网络等参与养老服务,探索推进社区日间照料和老年人互助养老等服务模式;在近郊区,采取因地制宜、方便交通和医疗的布局,突出医养结合功能;在远郊区,采取环境优美、品质优良的布局,突出度假、休闲的养老功能,探索推进满足不同收入水平老年人全方位需求的服务机制与模式;在农村,结合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以乡镇敬老院为基础,建设日间照料和短期托养的养老床位,逐步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转变,为留守老年人及其他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短期托养、配餐等服务;以建制村和较大自然村为基点,依托村民自治和集体经济,积极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新模式。

四是深化改革,持续发展。按照管办分离、政事政企分开的原则,统筹推进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改革。区分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加强对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登记和监管。盘活存量,改进管理。完善养老服务的投入机制、服务规范、建设标准、评价体系,促进信息化建设和养老服务专业队伍建设,确保养老机构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将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技能培训纳入城乡就业培训体系,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按照职业标准组织开展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相关职业的技能培训,经职业技能鉴定合格的,发给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行持证上岗。符合条件的人员可按照规定申请享受职业培训补贴和鉴定补贴。持证上岗的就业困难人员可按照相关规定申请享受就业补贴。逐步提高养老服务人员工资水平,实行岗位津贴制度,落实社会保障待遇,促进养老服务队伍稳定。

3. 实现养老服务业科学发展的建设性举措思路。

衡阳市应当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关于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制订出台促进本地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有效推动本地养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积极创造条件,为养老机构的发展提供低息或免息的信贷支持。特别是对于新建、改建小区,要预留养老设施用地,以保证养老服务的覆盖面。

除执行对社会办养老机构的建设和运营补贴外,衡阳市各辖区要加大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扶助力度,在市级给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补助的基础上,适当安排辖区内每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2个公益性养老服务岗位,落实政府购买服务资金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必要的管理费用,以确保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长效性和持久性。

衡阳市养老服务保障政策和措施的分层规划及其相互关系可以用图1来表示。

图1 衡阳市养老服务业科学发展建设举措示意图

从图1可以看出,衡阳市养老服务体系运行机制包括组织机制、激励机制、监控计划和保障机制,其中组织机制是整个体系的动力源,通过政府、社区和养老服务机构等各方面的协调,把所有与养老相关的组织机构结合起来,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激励机制通过对社区、服务人员和服务机构的激励,从而提高涉老各部门和各方力量的积极性。保障机制通过对养老服务人员、服务质量、服务法规和资金投入等的保障,为其它机制的正常运转提供各项保障。监控机制是养老服务运行体系的终端机制,主要职责是检查监控和结果反馈,即检查监控养老服务规划、政策等的执行情况,看是否与预期的结果一致,将结果反馈到组织阶段。

上述四个机制之间联系紧密,在合理的支持和保障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服务对象的考评机制和服务质量评价机制,促进监管机制的有效运行,通过建立高效的组织机制,完善社区、服务人员及服务机构的激励机制,而高效组织机制的建立又必须在监管机制充分完善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反之,一个合理的激励机制能推动组织机构的高效运行。因此,这三个机制反过来又促进保障机制的完善。同时,我们必须认清社区激励机制直接与老年人对话的重要作用,做好信息的反馈,老年人对其社区的养老服务可通过信件、电话、互联网等方式直接与政府的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直接沟通,以便更好地监督对老龄人口养老服务的实施,形成良好的循环。这样,才能以合理的保障机制为基础,以高效的组织机制为纽带,以政府监控机制为约束,以社区激励机制为终端,真正实现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Schulz,James H.The Economics of Aging.(7th ed.)Auburn House.2001.

[2] KATHAWALAY,ABDOU K. Supply chain evaluation in the service industry: a framework development compared to manufacturing[J] .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2003,18(2):140-149.

[3] 刘俊.人口老龄化研究简述[J].社会学研究,2010,(04):120.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