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双减政策重要意义范文

双减政策重要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双减政策重要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双减政策重要意义

第1篇:双减政策重要意义范文

关键词:柴油补贴政策 现状 建议

我国是海洋渔业大国,海洋渔业在海洋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海洋捕捞产量超1200万吨,产值逾1700亿元,位居全球第一。浙江省是海洋大省,也是海洋渔业大省,海洋捕捞产量位居全国前列。至2012年末,我国共有机动渔船69.56万艘,浙江省机动渔船拥有量为4.96万艘,其中舟山市是浙江省渔船拥有量最多的城市。由于我国近海渔业资源衰竭和渔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造成渔业捕捞增收难的现象。

目前柴油成本已占到捕捞生产成本的六成以上,部分海洋捕捞渔船柴油支出已占其生产成本的七成多,而近年来油价又大幅度上涨。为缓解渔业燃油成本急速上涨而水产品价格波动不大的矛盾,自2006年国家开始实行渔业燃油补贴政策。该政策的实施对于降低渔业生产成本,加强渔政管理,促进渔民增收、渔业增效和渔区稳定等均具有积极作用。然而,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受自利倾向的影响,相关利益主体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全面了解柴油补贴实行现状,探索和发现实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进一步完善渔业补贴政策,有效地减少政策实行过程中问题的发生,切实维护渔区社会和谐稳定,确保渔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基于作者的教育背景,以及舟山渔业以海洋捕捞为主的实际,本文主要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对舟山市渔业主管部门、渔业公司及渔民的调研,着重探讨海洋捕捞渔船柴油补贴实行中存在的问题,整合相关资料总结出合适的措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海洋捕捞渔船柴油补贴实行中违规现象的发生。

1.我国柴油补贴政策发展历程及取得成效

近年来,国际成品油价格不断上升,国内油价市场波动明显,柴油价格自2005年起进行了多次调整,总体看,我国柴油价格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1]。为缓解渔业燃油成本急速上涨而水产品价格波动不大的矛盾,促进渔民增收,保证渔区稳定,在2006年国家下发的《对部分弱势群体和公益性行业因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增加支出实行财政补贴的意见》([2006]16号)中就正式提出了渔业燃油补贴的政策。

我国于2006年开始实行了渔业柴油补贴政策,舟山市在工作实践中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有些已被国家所采纳,如2007年远洋渔业油补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2]。其后在2008年的《国务院关于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的通知》(国发[2008]37号)中规定对种粮农民、部分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给予油价补助支持。在2009年1月财政部了《关于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后进一步完善种粮农民部分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补贴机制的通知》(财建[2009]1号),同年12月财政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了《渔业成品油价格补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9]1006号),并于201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规定渔业油价补助对象为符合条件且依法从事国内海洋捕捞、远洋渔业、内陆捕捞及水产养殖并使用机动渔船的渔民和渔业企业。

在2009年浙江省了《关于落实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后财政补贴机制的实施意见》(浙财建字[2009]17号)。这些政策中提及了对渔业的扶持和渔船燃油的补贴措施,表明了国家对渔业的扶持和关注。其中补贴资金是由农业部根据各省市的具体上报情况下拨,再由各省海洋与渔业局具体发放。舟山市根据其国内海洋捕捞作业方式较多且各作业之间年油耗量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创造了“捕捞渔船分作业耗油补贴系数”,根据捕捞渔船分作业耗油补贴系数结合渔船主机总功率核算发放成品油补贴。

近十年的实践表明,渔船柴油补贴政策实施办法总体上是切实可行的,柴油补贴政策在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渔民收入、稳定捕捞业生产和渔民生活,以及推动渔船规范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普遍的拥护和肯定。渔业柴油补贴政策的实施解决了基层渔业管理的许多老大难问题,缓解了基层渔业管理者和渔民的矛盾,改善了基层渔政和渔民的关系,为渔业规范化提供了解决途径。同时,渔业柴油补贴政策是切实解决渔业受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影响生产成本急剧增加的办法,是保障渔民生产积极性和收入的有效途径。

2.完善柴油补贴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渔业补贴是渔业行业特有的政府行动或无行动,且政府这种行动或无行动改变了渔业行业的短期、中期或长期潜在利润[3]。当前我国渔业已实行了渔用柴油补贴、渔民双转专项资金补助、远洋渔业扶持、渔机购置补贴等政策,其中柴油补贴政策为补贴政策之一,其在施行过程中还存在若干问题,尚需进一步完善。完善柴油补贴政策具有如下意义:

2.1完善柴油补贴政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完善柴油补贴政策,解决我国目前现代渔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不断增加渔民收入,改善渔民生活水平,提高渔民素质,才能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建设惠及全体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4]。

2.2 完善柴油补贴政策

完善柴油补贴政策是贯彻落实党和政府惠农政策需要。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渔农民增收和城乡一体化发展,2004年以来我国连续出台了若干个有关渔农民增收、渔农村改革发展的中央1号文件,并落实了一系列的惠渔惠农政策。而渔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海洋捕捞又是渔业的重要部分,因此完善渔船柴油补贴政策,是贯彻党和政府惠渔政策的客观要求。

3.柴油补贴实行中的主要问题

从渔业产业政策和惠渔政策要求来看,就舟山市渔业的现状而言,渔船柴油补贴政策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第2篇:双减政策重要意义范文

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农村的重要体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的为民服务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对于助力精准扶贫、实现农民群众同步小康和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社会深刻变化和市场化步伐日益加快,一些地方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明显滞后,消灭村集体经济“空壳村”成为各地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发展村集体经济

是精准扶贫的关键

2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正式提出“精准扶贫”,此后多次在调研考察中对精准扶贫进行强调。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扶贫工作的精髓和亮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关键,是根本,是内生动力。贫困群众受自身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条件限制,单个主体很难依靠自身发展产业从而脱贫,这就要求在广大的农村发展产业必须依靠外来“输血”带动或者依靠集体经济的力量带动。相对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私有制主体而言,公有制性质的集体经济能更好地发挥扶贫功能,促进贫困群众共同致富。同时,发展壮大的集体经济能更好地发挥基层组织功能和服务功能,更多地惠及群众。

发展集体经济是在产业扶贫中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关键。近年来,农村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滞后和部分群众深度贫困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要求我们在快速发展中更加注重公平,更好地巩固农村集体公有制经济形式的地位,更好地发挥集体经济在调节公平与效率这对矛盾中的作用。

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镇宁实践

镇宁自治县本寨镇目前共有4815户20485人,其中计生协会会员2312人,预计到2017年将达到4000人左右,占全镇户籍人口的五分之一。因此,本寨镇近年来运用“支部+协会+基金”的方式助推村级集体经济滚动式发展。

建立扶助基金。本寨镇通过将计生事业经费30万元注入镇级“幸福家庭”扶助金专户,同时面向社会募捐和镇政府配套注入3至5倍资金,在各村设立了村级“幸福家庭”扶助基金。截至2015年底,镇村两级共筹集扶助金70余万元,实现全镇10个行政村“幸福家庭”扶助金全覆盖。

用好扶助基金。利用“幸福家庭”扶助金加大对移民搬迁、国土整治、特色种养殖产业项目的扶持。同时,积极盘活村级资产“筑巢引凤”,在引进企业或大户时,由所在村与公司或大户商定,将8%的收益注入到所在村“幸福家庭”扶助金中,注入资金逐年递增,以20%为上限,促进村集体经济滚动壮大。

促进产业扶贫。采取“幸福家庭”扶助金贴息贷款、入股发展等方式,帮助计生家庭、会员家庭及贫困户发展产业,带动发展村级产业基地6个,促进村集体增收16万元,2015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90元。

实施帮带、关爱行动。通过协会会员与农户结成帮扶对子的“支部+协会”“协会+农户”双联双定机制,每名协会党员与10户群众结成帮带对子,对帮扶对象实行分类定责和包户定责,形成“一户带十户、十户带一村、一村带一片”的连锁效应。扶持2个村建立电商合作协会、扶助2户困难“独双户”家庭大学生、5户贫困家庭大学生、1户因火灾造成经济困难的计生户,2016年春节期间慰问困难计生家庭20户,共计发放慰问金2万余元。

本寨镇“支部+协会+基金”的模式在发展村集体经济消灭“空壳村”、促进产业扶贫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偏远落后山区发展村集体经济提供了借鉴。

发展村集体经济

要聚焦偏远落后山区

偏远落后山区集中了基础条件差、贫困人口多、贫困层面广、贫困程度深、产业发展难等多重特点,是精准扶贫的重点和y点。精准聚焦偏远落后山区,通过整合资源、资产、资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脱贫攻坚显得尤为必要。

既要“改革”又要“改善”。对于偏远落后山区来说,没有改革就没有出路,发展村集体经济必须向改革要动力。

一方面,要加大“三权”促“三变”农村改革力度,以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通过完善确权、赋权、易权各个环节工作,搭建村集体经济组织架构,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朝着集体经济形式发展。要秉承和发扬镇宁“团结合作、敢闯敢试、互惠共赢”的马鞍山精神,把弘扬马鞍山精神与抓好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相结合,切实加快新型农业合作社发展进程,让农业合作社成为做优山地现代高效农业、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载体。

另一方面,要不断改善村集体经济管理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市场机制,实行政企分离,党支部、社区、股份公司三者独立,各尽其责,避免村集体经济朝“大锅饭”方向发展。

既要“输血”又要“造血”。对于“空壳村”来说,“第一桶金”很重要。但是,从长远来看,完善村集体经济的自我“造血”功能更为重要。

必须坚持“开放引领”战略,引进大项目、搭建大平台、培育大企业,通过资源统筹集约利用,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推动村集体经济的升级转型。要充分利用好村集体经济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发展产业,把产业布局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宜农则农、宜旅则旅、宜商则商、宜工则工,把本地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效益。要发展城郊经济,积极引导地处城郊接合部、集镇边、商贸工业区附近的村,充分利用交通方便、人流量大的区位优势,盘活土地资源,扩大招商引资,通过集体资产出租、入股等方式增强“造血”功能。

既要“支持”又要“支招”。后发地区的快速追赶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政府及金融机构要在项目和资金上加强支持力度,细化扶持政策,完善配套措施,建立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绿色通道的同时,注重“扶贫先扶智”。

首先要选优配强村级班子,大胆选用思想解放、事业心强、思路清晰、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进入村支“两委”,当好经济发展的“领头雁”。其次要建立支持干事者、保护发展者、宽容失误者的用人机制,打消干部求稳怕乱、不想发展、不敢发展的顾虑,增强干部主动担当、主动发展的意识,解决畏难情绪和“等、靠、要” 思想。第三要引导和鼓励企业家与成功人士向村回流发展,实施好“千企帮千村”行动计划,带动村集体组织在市场中找准自身角色定位,逐步发展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此外,基层组织要挖掘、培养本村的优秀人才,加强村级班子队伍建设,发挥好本村优秀人才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3篇:双减政策重要意义范文

自从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将从5月1日起全面实施营改增,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这一热词刷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总理对这一改革的高度重视。

3个月内六提营改增 总理如此“青睐”的改革是件啥大事?

这是两会后总理谈及营改增的时间轴:

―3月18日,总理主持召开今年两会后的第一场国务院常务会议,其中一个议题就是部署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强调要“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3月24日,在海南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总理向海内外嘉宾阐述了全面推开营改增的重要意义,指出这一改革是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不仅有利于统一税制、消除重复征税,更重要的是会有力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研发等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

―4月1日下午,全面推开营改增“倒计时”一个月之际,总理来到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考察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他对各部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据悉,视察和座谈会上,总理强调了不下10次营改增。

―4月11日,总理在国务院专题座谈会上,和20个省(区、市)政府负责人当面谈了全面实施营改增的问题。

如果加上今年1月22日总理在全面推开营改增、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座谈会上强调,要以营改增作为加快财税体制改革重头戏,激发市场活力,调动两个积极性,迄今三个月时间内,总理已经六提营改增改革,其重视程度非同一般。

总理如此重视的营改增是件怎样的大事?经历了怎样的改革历程?

营业税和增值税,是我国两大主体税种。营改增,顾名思义就是原来按照营业税征收的部分行业,改为按增值税征税。营改增的最大特点是减少重复征税,可以促使社会形成更好的良性循环,有利于减轻税负。

我国2012年1月1日率先在上海实施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启动营改增试点,当年9月1日至12月1日,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由上海市分4批次扩大至北京市、江苏省、安徽省、福建省(含厦门市)、广东省(含深圳市)、天津市、浙江省(含宁波市)、湖北省等8省(直辖市)。2013年8月1日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推向全国,同时将广播影视服务业纳入试点范围;2014年1月1日起,铁路运输业和邮政业在全国范围实施营改增试点;同年6月1日起,电信业也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营改增试点。至此,营改增试点覆盖了交通运输、邮政、电信以及研发技术、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等“3+7”个行业。

2016年5月1日起,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将正式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随着营改增改革“收官”,作为地方第一大税种的营业税将在中国退出历史舞台。

本届政府最大规模减税行动 总理要下一招怎样的大棋?

作为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最深刻的一次财税改革,全面推开营改增是总理布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大棋局”中具有盘活带动效应的重要一子。

今年世界经济仍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中国经济也面临下行压力。要保持经济稳中向好势头,积极的财政政策就要加力增效。今年我国赤字率增加到3%,扩张的空间主要用来减税,而减税的主要渠道就是营改增。

―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一把“利剑”。

此次营改增全面推开,实行行业范围和抵扣范围“双扩”,涉及新增建筑、房地产、金融、生活服务4个行业约1100多万户纳税人。今年减税的金额将超过5000亿元,是本届政府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减税。正如总理4月1日考察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时所言,营改增是今年确保积极财政政策更加有效、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这步棋下好了,实体经济就会更好“活”起来。如总理最关心的就业问题,就在营改增中有所体现。营改增的减税效果,对服务业明显,对中小微企业也明显,而这些正是就业最大的容纳器。就业民生因而成为营改增改革效应最突出的领域。

―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助推器”。

中国经济要行稳致远,必须激发自动力,培育新动能。从前期4年多的改革试点看,已经显现出营改增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巨大撬动作用。

统计显示,2012年开展营改增试点以来,截至2015年底,全国试点纳税人共计592万户,累计实现减税6412亿元。同时,营改增试点以来,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2年的45.5%逐年提高到2015年的50.5%,首次占据中国经济“半壁江山”。可以想象,营改增改革红利已有相当显现,而未来则更可期。全面推开营改增的政策取向,更强调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研发等生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分工优化,拉长产业链,带动制造业升级。可以说,营改增是创新驱动的“信号源”,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助推器”。

―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迈出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步。

总理曾强调,营改增通过统一税制,贯通服务业内部和二三产业之间抵扣链条,从制度上消除重复征税,使税收的中性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这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完善我国财税体制具有长远意义。

营改增全面推开试点后,增值税作为我国第一大税种,所占税收比例将进一步提高到42%。上世纪中叶,很多国家引入增值税,推动了这些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和服务业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大量就业。“推进营改增是从大局着眼、细处入手、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举措,不是营业税和增值税的简单转换,而是重大制度创新。”在总理看来,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全面实施营改增是结构性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举措,具有一举多得的政策效应。从当前看,会为更多企业减轻税负;从长远看,这项改革将利国利民。

以“工匠精神”打赢改革攻坚战 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总理重视营改增,还表现在对改革执行效果的关注。“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几乎每次提到全面推开营改增,他都会强调决不能让这一目标成为一句空话,更不能“囫囵吞枣”,而要精心操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曾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总理更是强调做好营改增的准备实施工作,也要有“工匠精神”。“我们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有工匠精神,把事情办扎实,办精细。”4月1日考察当天,总理在财政部主持召开座谈会时如是强调。

在这一部署下,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中央部委,到基层财税部门、上千万试点纳税人,齐心协力打响全面推开营改增的攻坚战。与前期改革试点相比,从今年3月5日总理宣布5月1日全面推开营改增起,留给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准备时间不足两个月。如此短的时间备战这场涉及1100多万户纳税人、业态更复杂、社会关注度更高的改革,其难度之大实属少见。

目前,国家税务总局梳理了49大项、各地税务机关梳理了63大项具体任务,并逐项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和专项督查考评办法。各地倒排工期缜密部署,截至4月下旬,各级税务部门已完成既定工作任务近90%,税制转换的准备阶段工作接近尾声,确保5月1日顺利开票,6月1日顺利申报、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税制转换期间不发生影响安全稳定的问题。

改革进入关键时刻,除了周全考虑、精心设计,把准备工作做好做细,后续亟待破解的改革难题也开始推动。

4月11日,总理在国务院专题座谈会上,和20个省(区、市)政府负责人当面谈了全面实施营改增的问题。

第4篇:双减政策重要意义范文

[关键词]低位水囊;足月妊娠;产妇;缩宫素;新生儿

[中图分类号] R7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2(a)-0113-04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cervical low position water bag (LPWB) in full-term pregnancy.Methods From August 2015 to October 2016,120 pregnant women with full-term pregnancy received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objects.According to different labor induction,they were divided into researc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LPWB was used in the research group for labor induction,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oxytocin was applied.The delivery mode,effect of labor induction,total stage of labor,intrapartum bleeding and postpartum hemorrhage,neonatal asphyxia rate,effective rate of cervical ripening and so on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In the research group,after 6 h,12 h, and 24 h therapy,the score of improving cervical ripening by Bisho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

[Key words]Low position water bag;Full-term pregnancy;Puerpera;Oxytocin;Neonate

近几年,由于社会以及母体等因素的影响,产妇的剖宫产率在逐年增加[1-2],而且许多孕妇在未尝试阴道分娩的情况下,直接选剖宫产,这对母子的健康有一定损害。随着二孩政策的开放,瘢痕子宫、瘢痕妊娠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孕妇出现凶险性前置胎盘,这也对母胎危害极大,而且加大了临产后子宫破裂的风险,因此有必要促进自然分娩,以降低剖宫产率,所以在临床上寻求一种有效的引产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足月妊娠引产是产科终止妊娠的一般常用方法,主要是指通过一定手段促进宫颈成熟,诱发宫缩,促使分娩。传统引产是使用缩宫素对子宫平滑肌刺激产生收缩,但效果欠佳。有研究证明,利用低位水囊(low position water bag,LPWB)对宫颈口较差的产妇实现引产的效果显著[3]。我院采用LPWB法以及缩宫素分别对足月产妇进行引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0月来我院接诊的足月妊娠以及已过妊娠期宫颈不成熟的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符合以下标准[4]:①骨盆无异常;②胎盘完整;③无阴道感染与分娩禁忌证;④单胎孕妇;⑤宫颈成熟Bishop评分

1.2方法

研究组采用LPWB法引产:采用一次性球囊宫i扩张器(益心达,粤食药监械生产许可证号20010090)在晚8点左右,对孕妇阴道进行常规消毒处理,经阴道窥器露出宫颈进行二次消毒,继而通过卵圆夹夹住一次性球囊,夹入宫颈管于子宫腔内,然后往内球囊注射生理盐水30 ml,往宫颈外拉宫颈球囊,使宫颈外球囊置于宫颈外口,往外球囊注射生理盐水30 ml,然后逐渐使双球囊生理盐水分别达到80 ml,扎紧水囊导管,放置于阴道中,孕妇可自由休息,待水囊自动脱出或次日早8点取出水囊,置水囊的时间一般为12 h,取出水囊后宫颈评分可达6分以上,30 min后判断宫缩情况,必要时进行人工破膜处理或静滴缩宫素。

对照组采用缩宫素法引产:采用0.5%的缩宫素(国药准字H34022979;蚌埠市宏业生化制药厂;产品规格:1 ml∶10 U)进行引产,从6滴/min开始,依据宫缩变化来调整,一般10~25 min进行一次调整,直到孕妇宫颈规律宫缩,且每次宫缩持续30~40 s,5 min出现一次宫缩而后维持。观察、记录、比较两组的临产孕妇及胎儿的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的促宫颈成熟效果,从引产起24 h内出现有规律宫缩且宫口明显大开为引产成功,并且记录两组的宫颈Bishop评分,同时通过称重法计算两组孕妇的出血量[5];产后2~8 min通过Apgar评分[6]评定新生儿窒息率(评分

1.4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产妇24 h临产,Bishop评分提高>3分;有效:治疗后产妇24 h未临产,Bishop评分提高2~3分;无效:治疗后产妇24 h未临产,Bishop评分提高

1.5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产妇引产过程Bishop评分的比较

研究组产妇治疗后6、2、24 h的Bishop促宫颈成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产妇促宫颈成熟效果的比较

研究组产妇的促宫颈成熟总有效率为81.67%,对照组为6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168,P

2.3两组阴道分娩者分娩时间与产后出血情况的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引产至临产时间、总产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2.4两组产妇引产效果的比较

研究组的阴道分娩率为88.34%,对照组为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37,P

2.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的比较

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5)。

3讨论

LPWB法与缩宫素引产法是临床上常用通过人工促进宫颈成熟来实现足月妊娠孕妇引产的重要手段,足月妊娠往往是由于胎儿或母体的原因而需要引产,其宫颈成熟度影响引产的成功与否,通过人工促进宫颈成熟来实现与自然成熟相同的结果[8-10],且Apgar评分越高,表明宫颈的成熟度越高,引产成功率也越高。临床上多采用缩宫素对足月孕妇进行引产治疗。缩宫素引产法对引产足月妊娠孕妇具有一定效果[11]。缩宫素作为一种哺乳动物的激素,它能在孕妇分娩时促进宫颈收缩,来实现引产成功。有研究认为,缩宫素引产法能够促进子宫收缩作用,且妊娠子宫较为敏感,分娩时,阴道和宫颈受到压迫与牵引,缩宫素引导子宫颈规律收缩,有助于孕妇分娩[12-14],且数据显示,临床新生儿Apgar评分>7分率为86.67%。但有学者指出,采用缩宫素法引产足月妊娠孕妇的引产时间较长[15]。本研究结果显示,引产至临产时间[(16.44±9.23)h]长、总产程时间[(8.32±3.89)h]长,产后出血>500 ml率为9.52%,不良反应较多,Apgar评分>7分率较低,患者满意度较低。

有研究指出,LPWB法引产足月妊娠孕妇促宫颈成熟的效果显著[16]。LPWB法是将水囊放置于胎膜和宫壁之间,增加机械性的刺激宫颈管和子宫颈内压力,促进宫颈成熟,引起和诱发子宫颈收缩,使胎盘和胎儿排出的妊娠终止方法[17]。本研究结果显示,LPWB引产法可以使足月妊娠孕妇的阴道分娩率为88.34%,高于缩宫素引产法[18],表明LPWB引产法可以有效减轻妊娠妇女的痛苦,从而提高引产成功率。此外,孕妇的引产至临产时间为(10.21±6.33)h,总产程为(5.97±2.42)h,均明显较短,说明LPWB法见效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短孕妇的分娩时间,减轻经济负担。结果还显示,孕妇产后出血≤500 ml率为96.23%,表明LPWB法显著于缩宫素法方案,LPWB法对足月妊娠孕妇引产的针对性强,应答反应灵敏,有效率显著提高。LPWB法分娩促宫颈成熟总有效率为81.67%,显著高于缩宫素方案。足月妊娠孕妇的特殊体质对引产方法的安全性有严格的要求,本研究显示LPWB法的安全性值得肯定。

综上所述,LPWB法用于足月妊娠孕妇引产可缩短其临产时间、加速宫颈口的扩张、促进宫颈成熟以及自然分娩,减轻对母子的伤害、减少产时及产后出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冯君,陈雄,席晓薇,等.水囊压迫在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早期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4,(4):672-673.

[2]陈萍,李娜,贺娟,等.中药外敷配合穴位按摩对促进剖腹产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 20(11):178-180.

[3]鲁泽春,周玲,杜建新,等.宫颈Bishop评分与地诺前列酮计划分娩效果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2):3405-3408.

[4徐艳.低位水囊在足月妊娠计划分娩引产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1,51(30):55-56.

[5]刘金婷,蔡强,王若菡,等.催产素与人类社会行为[J].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0):1480-1492.

[6]范翠芳,孙艳梅,陈建华,等.双球囊在中晚期高危妊娠引产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1(5):636-638.

[7]Lv YS,Yao YS,Rong L,et al.Intravesical hyaluronidase causes chronic cystitis in a rat model:a potential model of bladder pain syndrome/interstitial cystitis[J].Int J Urol,2014,21(6):601-607.

[8]侯建英.低位小水囊在足月妊娠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1):1589-1590.

[9]毛莉,张小丽,李卫,等.4种不同方法用于晚期妊娠引产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6):5515-5517.

[10]许晓艳,伊咏.妊娠晚期不同方法引产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36):5979-5981.

[11]周云,陈宇清.子宫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及引产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0):1613-1615.

[12]Chartier-Kastler E,Nitti V,De Ridder D,et al.Durable improvements in urinary incontinence and positive treatment response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overactive bladder syndrome following long-term onabotulinumtoxinA treatment:final results of 3.5-year study[J].Prog Urol,2015,25(13):739.

[13]乔金香.宫颈Bishop评分和IGFBP-1检测在妊娠晚期气囊助产中的临床意义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3):3965-3967.

[14]张力,刘兴会,卫蔷,等.双球囊导管在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和引产中的应用[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 44(3):497-501.

[15]薛立文,苑鸿雯,陈滢如,等.中西医促宫颈成熟的研究现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4(2):250-253.

[16]孔晓虹,马玉燕,菅凤,等.不同容量小水囊对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临床观察[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12):925-927.

[17]Dahlen HG.,Dowling H,Tracy M,et al.Maternal and perinatal outcomes amongst low risk women giving birth in water compared to six birth positions on land.A descriptive cross sectional study in a birth centre over 12 years[J].Midwifery,2013,29(7):759-764.

第5篇:双减政策重要意义范文

一、“草原硅谷”云计算产业园发展定位

云计算产业园定位为发展云计算时代的大型互联网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及数据管理产业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园。主要布局云计算、新材料、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重点建设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软件及物联网专业园。规划建设数据中心机房区、云计算平台创业区、数据管理产业创新区、共享服务区、云计算培训与体验区、行政办公区、生活配套区七大功能区域。计划在五年内发展成国家级的大型云计算基础设施及创业创新基地。

二、鄂尔多斯发展云计算产业的独特优势

在鄂尔多斯发展云计算产业集聚了优势要素:

(一)能源优势

大型数据中心对能源特别是电力需求较大,鄂尔多斯煤炭、风能、太阳能等资源十分富集,是自治区乃至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预测总储量7630亿吨,已探明储量1696亿吨,约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1/6;天然气探明储量8000多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1/3。

(二)区位优势

自治区与东北、华北、西北八省市区为邻,与首都北京距离较近,鄂尔多斯位于自治区“呼—包—鄂”经济发展核心区,便于光缆铺设及网络信息传输,完全可以作为对外输出网络信息的一个中心枢纽和节点,面向欧亚、服务全国。

(三)土地优势

鄂尔多斯地域辽阔,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优势和潜力明显,人口密度仅19人/km2。将数据中心建设在广阔的丘陵沟壑地区,通过开发性保护,不仅不会破坏草原,还有保护环境的作用。

(四)地理优势

鄂尔多斯地壳结构稳定,历史上没有发生过3级以上地震。同时,鄂尔多斯无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记录,也非国家政治、军事重点地区,能够保障大型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是自治区乃至全国建设IDC基地的首选。

(五)气候优势

鄂尔多斯位于北纬40度左右,平均海拔1400米,年平均气温仅3.5℃。资料显示,数据中心能源消耗中70%以上的能耗是用于制冷,鄂尔多斯凉爽的气候条件可以有效降低数据中心运维耗能,对于推动国家、地区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六)直供电优势

数据中心对供电稳定性要求极高,需要多电源的电力保障。鄂尔多斯可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充足的风能、太阳能发电,实现多电源供电、近距离传输,在保障用电安全的前提下,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鄂尔多斯政府对入园企业承诺供电价格不高于0.38元/度。利用配套煤炭资源与发电企业合作电价更可降至0.15元/度。

(七)应用优势

鄂尔多斯率先实施市民卡、数字城管、电子政务等“数字鄂尔多斯”信息工程,以及在社区云、交通云、政务云、金融云等方面探索运用信息化实现社会管理,建成全国煤炭电子交易中心,即将建设鄂尔多斯软件园,现代物流等相关信息产业快速应用,都为推进云计算相关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应用基础。

(八)发展优势

近年来,鄂尔多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成为吸收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产业落户的有利因素。同时,信息服务产业、电子制造业等IT产业逐步集聚,为云计算产业发展奠定了一定的产业基础。

三、鄂尔多斯云计算产业扶持政策

为促进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和高层次人才集聚,进一步加快园区发展和建设,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鄂尔多斯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的决定》、《鄂尔多斯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扶持办法》和《鄂尔多斯市人才改革试验区高层次人才引进扶持政策》,为园区构建了优良的政策支撑环境。

(一)产业政策

包括土地、税费、金融、电价、奖励等五个方面扶持内容,为入园项目提供高于市内其他园区和周边省市同类园区的产业扶持政策。尤其是在标准化机房、办公场所、职工公寓的优惠使用,优先自建配套电厂,搭建光缆并给予带宽和基础服务费用补贴,市内同等客户最低供水、供热、供气价格,贷款贴息、担保,风险投资、补偿,免税减费、加大奖补等多方面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突破性的措施,体现了云计算产业引进政策的高、新、特。

(二)人才政策

从创业、金融、财税、奖励、特色扶持和生活服务等六方面给予扶持,告别突出融资损失补贴、技术成果入股投资比例、高层次人才可兼任行政职位等特色扶持。

同时,我们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推行项目和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对入园项目和高层次人才提供一对一、一站式、专业化、全程式服务。

(三)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鄂尔多斯市委、政府对包括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不仅在以上各项政策上给予特许和扶持,更在财力上加大投入,每年给予高新区1亿元人才引进扶持资金,2亿元产业发展扶持资金,3亿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为入园产业项目和高端人才的发展提供优越的投资创业环境。

四、发展现状

准确的定位、优势要素的集聚、政府的着力扶持,使得“草原硅谷”云计算产业园在建设之初就展露了蓬勃向上的发展生机:

(一)基础建设稳步推进

园区一期4平方公里道路、水、电、气、讯、暖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展,已完成相关8条主次干道、一座桥梁;道路照明、绿化带建设全部完成;自来水、中水、污水管网全部建成;完成新建220KV变电站和两条电力双回路10KV试运营线路。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近9亿元,具备项目入驻条件。同时,园区配套建设30万㎡标准化数据机房,建成后可容纳60万台标准化服务器。

(二)招商引资大力加强

园区充分利用能源、区位、地理、气候、电力、应用、发展等优势,引进知名云计算服务商与运营商,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绿色数据中心,打造鄂尔多斯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集群,逐步形成优质的云计算、云存储、云灾备等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吸引国内外大型客户数据中心落户园区。转变思路,加快龙头企业和项目的引进,结合鄂尔多斯产业转型、城市运行、民生服务等自身需求,加强对本地有应用需求企业的服务与吸纳,引导各类商务需求实现在云计算平台的应用。多措并举,完善服务体系,在企业注册、税务办理等相关工作中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做好办公场所、职工公寓、子女入学等生活服务,以服务推动建设,助推企业项目落地。

目前,已有中兴能源、世纪互联、浪潮集团、上海数据港、金蝶、用友、北京双洲科技、鄂尔多斯鼎联数码、宇光科技等15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与鹏博士科技有限公司、长天科技集团、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优木乐视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初步达成意向性合作协议。另外,中兴能源、上海数据港、鼎联数码正在开展项目机房建设。

五、“草原硅谷”云计算产业园的建设对于鄂尔多斯解除“资源诅咒”的意义

所谓资源诅咒,就是自然资源的相对丰富对一个地区或国家来说可能不是福音,而是诅咒,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地区要比那些资源稀缺的地区增长的更慢。

(一)资源型城市鄂尔多斯很可能陷入“资源诅咒”

内蒙古大学的赵荣、任艳、王引弟(2013)曾在《浅谈鄂尔多斯应谨防资源诅咒》一文中详尽阐述了“资源诅咒”的理论来源,并明确指出—鄂尔多斯是个资源富集地区,其经济主要靠天然的资源带动。近年来其资源开采量极大,如果未来仍靠资源来带动经济,当资源耗尽时鄂尔多斯将会由经济发达城市转变为经济衰退型城市,陷入“资源诅咒”,最终步大同后尘,成为经济落后地区。鄂尔多斯应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让其成为“福音”而不是“诅咒”。周一童、丁闪(2012)在《鄂尔多斯经济危机与煤炭、房地产、民间借货关系研究》中即毫不留情地指出:“鄂尔多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其天然的资源,即'羊煤土气',可以说它是靠资源起家的城市。对于鄂尔多斯等靠煤炭发展经济的资源型城市而言,煤炭就是现金流,一旦煤炭价格下行,就等于是被卡住了现金流的脖子,建立在高煤价基础上的房地产建设资金同时也就失去了资金源头。”目前,鄂尔多斯市正是陷入了这样一个发展瓶颈之中。

(二)发展云计算,调整产业结构是鄂尔多斯走出困境的重要向上力量

鄂尔多斯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经济发展失衡,资源的繁荣带动了重工业的发展,而期间却忽视了其他产业,这样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鄂尔多斯应采取自觉、超前的主动转型模式,积极化解“资源诅咒”,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接替产业,特别是要加快发展轻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第三产业。但同时应该注意,像鄂尔多斯这样的传统资源型城市,不能一概地抛开原有的产业,而应当从实际出发,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其知识含量和附加值,扩展其产业链,通过挖潜升级为城市的经济转型提供相对充裕的时间和资金。

云计算是下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代表未来信息产业发展的方向,影响整体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打造草原硅谷,是鄂尔多斯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以新兴产业为重点, 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 是鄂尔多斯,也是内蒙古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着力点。

第6篇:双减政策重要意义范文

地球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人口不断的增长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它的开发强度日益增强,不少地区已呈现资源枯竭和生境退化的趋势,难以再承受下去来满足人类的要求,因此,实施生态发展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成为一项急迫的任务[1-3]。众多的国际生态公约就是在这种背景条件下产生的,它们的主要目的在于指导人们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安排和限制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以维护子孙后代的利益。这些被称为是法律旗帜的各种公约都不是单纯由法学家们单独完成的,必需要广泛征询涉及自然保护的专业人士的意见,总结自然保护第一线从事实际工作的人们以及生产战线上广大公众的经验教训,才可能制定这些涉及全社会利益的许多规定。本文就拟简要地探讨一下它们的意义和作用,以期我国能完善和健全有关自然保护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法律体系,来适应已踏入生态发展文明时代门槛的迫切要求。

1生物多样性公约

生物多样性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既是生物之间以及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复杂相互关系的体现,也是生物资源丰富多彩的标志。它是对自然界生态平衡基本规律的一个简明科学概括,也是衡量生态发展是否合乎客观规律的主要尺码。一个区域保持得是否完整在很大的程度上要以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是否合理来决定。因此,它的保护对象是全方位的,要从物种及其遗传资源、生态系统和景观多样性各个方面着手。这个公约不仅阐述了防止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问题,也强调要关注人类发展的目标和策略。它提出要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持续利用和利益公平分享三者密切结合来考虑工作,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实践证明,缺乏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工作就难以持续下去。它要求各缔约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己要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行动计划,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离体保存作出全面的安排。“公约”经过多年的讨论和多次的修改,1992年6月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签署,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这说明世界人民终于认识了由于人类本身的管理失误所造成的地球生境退化、资源枯竭所带来的灾难,决心采取共同行动制定有约束力的并起综合作用的国际公约。现在,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已成为各个国家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可以看出,”公约并不是一纸空文,但与其说是一次性产物,不如把它看为一个长期的过程,因为许多问题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例如1.如何做好野生物种种群和被传统农业与本地人民广泛应用的物种及其变异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问题,2.发达国家如何落实支援发展中国家保护和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责任;3.如何通过技术转让和交流实施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和持续利用的战略;4.生物资源利用者如何落实酬报各地从事保护工作者和提供传统利用知识人们的责任。这些问题虽经多次讨论,但不易取得协议。

我国于1993年1月7日作为第7个国家正式批准加入“公约”,由环境保护部牵头组成国家履约协调组,统一规划各项工作,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可见国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视和认真态度。许多学术单位建立了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研究机构来规划研究和宣教事宜;还出现了非政府组织“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发展基金会”,它组织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公众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工作。10多年来完成了大量工作,除了按“公约”规定完成必需做的基本项目,例如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中国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外,还出版了系列丛书和许多研究报告。建立了许多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离体保存实体。主要经验有下列三点:1.保护和发展必需密切结合,利益公平分享是关键;2.统一协调分散管理的方针是正确的,但需要进一步完善;3.基础性和综合性研究不断加强,才能不断向前发展。在2010年国际生物多样性年期间,国家颁布了新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行动计划(2011-2030),”明确今后20年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并将之看为是维护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保障的大事。因为,当前资源过度利用、工程建设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问题并未解决,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状态一时难以解除。它要求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基本体系,将生物多样性纳入国家和地方计划;开展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评估、监测、人才培训和能力建设,加强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离体保存,例如保护区、动物园、植物园和种质基因库的建设和完善,把保护和发展密切结合;重视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防止外来入侵物种的蔓延和完善,完善群众参与和深化国际合作等方面工作[4-8]。

2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

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是关于改变了遗传性质的活有机体跨境转移的一个协议,它旨在充分确保它们的转移、处理和使用。它的文本由生物多样性缔约国会议来讨论和确定,已有100个以上缔约国批准,于2003年9月11日正式生效。所以,可以说,它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一个议定书。文本中详细论述了安全转移、处理和使用凭借现在生物技术所获得的可能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产生不利影响的改变了遗传性质的活有机体的保护措施,同时顾及对人类健康所构成的风险。这意味着,已改变了遗传性质的活有机体从一个国家跨境转移必需符合议定书的规定,出口者必需提供充足资料使进口者能做出知情决定,确保所有货运有议定书要求的文件记录,即使进口者不是缔约国也要按议定书要求办理。我国于2005年4月27日批准了议定书,显示我国在执行国际条约和加强生物安全管理方面的承诺,并大大增强该议定书的份量。同时,制定了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对国家生物安全管理政策体系、法规体系、转基因活有机体及其产品风险评估和管理技术准则、生物安全管理国家能力建设作了具体规定和说明。

3拉姆萨尔湿地公约

湿地是指内陆和海岸地带水深6m以下的水域、沼泽和草甸地带。这些地区是调节水分循环、维护水禽和水生生物生存的重要栖息地,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价值,但是长期以来,人们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一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大片湿地被改变为农地、养殖场甚至城镇,导致许多物种消失,常出现一雨便成灾的可怕事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此,原亚洲湿地局、国际水禽与湿地研究局、美洲湿地局三个湿地组织合并为湿地国际,并在湿地公约的制定和技术支持中发挥了中坚作用,大大促进世界范围主要地区湿地和湿地物种现状的评估和研究,加强与政府和当地社区的合作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湿地公约于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萨尔签订,所以常称为拉姆萨尔湿地公约。它通过传播信息资料、提高公众意识、开展培训活动和在各地建立湿地管理项目、支持和促进区域和各国湿地保护和湿地资源持续利用和行动计划的制定等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各国凡是在生态学、生物学、湖沼学和水文学上具有国际意义的湿地都可申请加入湿地公约所建立的国际湿地名录,加入国际湿地名录的湿地应建立保护区,加强对物种和栖息地的管理,管理好者可得到相应的奖励;反之会受到批评。中国加入湿地公约会后,认真履行缔约国的义务和责任,为了适应湿地保护形势发展的需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投入湿地保护,1994年9月由林业部牵头联合17个部委制定一个广泛参与、切实可行、符合国际规范的“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确定了中国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目标、内容、优先领域和项目,使之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以确保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进一步推动中国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许多科教部门建立了湿地研究中心,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出版了众多的专著和研究论文和报告[10]。迄今,我国已有37个湿地保护区分五批加入了国际湿地名录,并开展大量保护和持续利用的工作。#p#分页标题#e#

4世界遗产公约

世界遗产是指具有世界价值的独一元二的自然和文化区域以及许多非物质的文化和精神遗产,是各个国家精华中的精华。作为具有世界价值的自然和文化区域可从以下列几点来判断:(1)表征地球进化历史的主要阶段的典型代表或独特的地理景观类型;(2)表征具有重要意义的不断进化的生态过程或生物进化和人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典型事例和杰出的代表;(3)具有极为特殊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的区域;(4)具有世界价值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或众多受威胁物种的栖息地。符合四个标准之一的区域可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包括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三类)。世界遗产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和拉姆萨尔湿地公约三者被认为是国际保护生境(栖息地)的三大公约。世界遗产公约是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制定,1978年正式生效。这说明大多数国家都认识到有责任来保护那些具有特殊价值的自然和文化区域,把它们看为是人类遗产的一部分。这是第一个认可和保护文化景点的国际法律条约,它把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和自然资源管理体系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拓宽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相互关系的思维,并制定协同计划来保护它们[11-14]。

随着我国经济多年的持续增长,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并深深体会到自然与现代化共存、经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保护共存的伟大目标是实施可持续战略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这样,加入和认真实施世界遗产公约,建立比较完善的世界遗产地系统,就成为政府的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许多省市建立了申报世界遗产办公室,促进自然保护、文化组织和文物系统各方面的专家认真考虑,提出具体的计划和方案。截至2010年底,我国已有自然遗产地8处、文化遗产地25处、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处,还有文化景观3处,总共40处。现在打算申报的区域还有100多处,估计每年只有自然和文化遗产各1处获得批准。但是,人们已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不是为申报而申报,而是决心通过完善管理,争取支持,使之更加壮大,以适应社会、文化、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那时申报将是水到渠成之事。主管自然和文化遗产工作的分别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

值得指出的是,有悠久历史的全球农业系统,是人类长期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既有自然的成分,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一部分。但是,人们在发掘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时,却忽略了这个方面,以致传统的农业耕作制度及其丰富多彩的传统优良品种的基因多样性在现代化过程中大量流失。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及时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于2003年建立了“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中心”,旨在开展全球重要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工作,以期建立一个全球共识的持续发展的动态系统,弥补了不足之处。我国浙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全球第一批五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其实,我国还有许多项目符合其标准,需要大力发掘、继承和发扬[15-18]。

5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与持续利用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只注意保护,不允许任何利用是不科学的,必然是行不通的;当然,过度的利用,不注意保护必然导致破坏。这个公约的目的就在于监测商业开发的主要物种,对一些已陷入受威胁状态的物种,通过贸易限制达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要求。这个公约1973年3月于美国华盛顿签订,1975年7月正式生效。它把控制贸易的物种划分为三类作为其附录,附录1是指那些受到和可能受到贸易影响而有灭绝危险的物种。这些物种的对外贸易必需获得出口国科研机构认可,管理机构发放出口许可证,进口国也确认是如此才能进行;进口国将之再出口也照此办理。附录2是指那些目前虽未濒临灭绝,但如对其贸易不严加管理,以防止不利其生存的利用,就可以变成有灭绝危险的物种。这些物种也必需得到出口国家科研机构的认可,管理机构发放出口许可证才能进行出口贸易。附录3是任何一个缔约国认为属其管辖范围内应进行控制开发利用,而需要其它缔约国合作管理贸易的那些物种;它们的出口贸易同样需要出口国管理机构发放出口许可证才能进行。前两类物种需经全体缔约国大会讨论通过,后一类物种只需各缔约国自己认定,报公约秘书处备案即可。附录中所列的物种是重点管理对象,但它们的地位不是永远不变的,而是要随其种群传播和消长而有所调整,所以需要对它们进行长期的研究和监测。这样,每一个缔约国都要建立专门的科学委员会和进出口管理办公室来负责专司其事。前者负责研究确认各个种的基本情况,提出处理的意见;后者即专司具体管理业务,发放出口许可证。可以看出,这个公约不是要禁止野生动植物包括濒危物种及其衍生物的贸易,而是制定各种措施保证可持续贸易,不引起它们走向灭绝;目前,它已建立一个世界性的控制野生濒危物种及其衍生物的国际贸易系统,为物种的保护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80年12月25日,我国提交参加“公约”的交存书,1981年4月“公约”对我国正式生效,1982年正式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办公室”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种科学委员会”,分别挂靠在国家林业局和中国科学院内,开展有效的研究和管理,成果垒垒。看来,大力培养熟悉“公约”的科研和管理人员,进一步弄清和宣传“公约”各条款的实质内容,加强对濒危野生物种的研究,提供其消长规律和具体情况,监测贸易现状,编制控制贸易的物种名录及其识别手册和图谱,制定合理开发利用的指标,提高进出口管理水平,防止过度开拓而造成物种灭绝应是一项长期的任务[19-20]。

6迁徙物种公约

物种的生存和分布不受边界的限制,特别是迁徙物种的生活周期可能遍历多个国家,但各国的保护和管理水平不尽相同,难免会遭受猎杀,因此必需通过国家政府间的共同努力来加以保护,既要保护物种本身,也要保护其栖息地。保护区在这些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个公约于1979年签订,1983年正式生效,100多个国家参与并共同关注这些独特物种种群的保护,效果明显。我国签署这个公约以后,许多保护区承担了这些迁徙物种的保护,无论在科研监测和合理利用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例如,山东长岛保护区累计环志各种候鸟128种21万多只,其中猛禽22种6万多只,占全国猛禽环志总量80%以上;回收国内外环志鸟231只,最长回收为8年,为鸟类迁徙规律与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成绩明显[21]。由于“公约”所关注的物种独特,没有任何公约能代替其作用,实际上,它成为生物多样性公约必要的补充和起具体的辅助作用。#p#分页标题#e#

7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这个公约是全球许多国家的政府为解决地球气候潜在变化可能引起的众多问题而联手进行的一项努力。它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于集体执行“公约”所制定的各项规定。它于1992年5月9日在纽约联合国大会上获得通过,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我国于1993年1月批准了这个公约,是最早的10个缔约方之一。“公约”要求所有缔约方在农业、林业等相关部门注意减少和防止人为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开发、应用和推广;开展技术转让等各种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护和增强所有温室气体的吸收汇和储存库,例如不同类型的保护区等;在适应气候变化的情况下,制定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综合农业的发展、关注受干旱、荒漠化和洪涝影响地区的保护和恢复工作;在可行的范围内,将气候变化纳入相应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政策和行动,并采取适当的方法尽可能降低气候变化对经济、公共健康和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在京都议定书中为发达国家规定了有法律约束力的量化减排指标,使其CO2、CH4等6种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年减排至少5%;同时,确定了“共同实施”、“清洁发展机制和”排放贸易“三种境外减排的灵活机制,使发达国家可以通过这三种机制在境外取得减排限排的抵消额,从而以较低成本实现减排限排目标,缓解其国内减排限排压力。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是其义务的核心内容,要求采用由缔约方大会制定的可比方法编制人为引起的各种温室气体的源排放和汇清除的国家清单,发达国家必须为其提供相应的资金。但是,要真正的具体落实十分困难,许多会议都是在讨论这些问题的具体化,但都不能取得共识,需要更耐心地通过深入分拆,实事求是协调和合作共事地去解决。可以看出,制定减排限排温室气体目标是一个重要方面,而确定不同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和人工营造的方法来固碳的目标也是不能忽略的,两者是相互相成的[22]。

8防治荒漠化公约

第7篇:双减政策重要意义范文

[关键词] 再生资源 圈区管理 高值化 资源化 财税扶持

1 前言

国务院总理在2004年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研究制定鼓励废物回收和资源再生利用的政策法规;建立废旧物资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在2005年召开的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电视电话会议上,温总理强调:“以再生金属、废旧轮胎、废旧农膜、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为重点,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立为我国“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七大主要任务之一,并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指出“推进绿色消费,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一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工业(农业)园区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2007年4月27日,国务院总理在全国节能减排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了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的建设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深化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建成一批循环经济典型地区、典型企业、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总结经验,逐步推广。”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2008年3月,国务院总理在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鼓励和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由此可见,随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不断深入,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正不断发展。从国家政策到地方产业,都在为此目标不断努力。

2 再生资源和再生资源产业

2.1 再生资源和再生资源产业简介

根据《循环经济法(草案)》,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所谓减量化,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所谓再利用,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所谓资源化,是指直接将废物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因此,回收再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再生资源理所当然地成为“再利用、资源化”的主要对象。

根据《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中相关条例,再生资源是指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价值,经过回收、加工处理,能够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再生资源包括废旧金属、报废电子产品、报废机电设备及其零部件、废造纸原料(如废纸、废棉等)、废轻化工原料(如橡胶、塑料、农药包装物、动物杂骨、毛发等)、废玻璃等。

随着循环经济的不断深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已经逐渐形成一个产业,即再生资源产业(也称静脉产业)。而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园区是国家倡导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通过园区内以及园区外的中间产品和废旧物资的相互交换从而实现物质的循环,通过能量、资源和信息系统的高度集成使用和基础设施共享的方式构建园区工业生态链,以此形成固废资源化和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特殊产业集群,从而使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废物得到有效利用,从根本上解决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尖锐冲突,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有效手段。

以塑料回收利用为例,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资源和原材料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国际原油价格猛涨,合成树脂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与此同时,旧城改造、电子电器汽车等更新加快,作为可再生利用的废旧塑料回收再利用量不断增长。尤其在沿海地区的浙江、广东、福建等经济发达地区,塑料消耗量大,原材料树脂供不应求,逐步形成了废旧电子电器拆解和塑料回收综合利用的市场。塑料再生行业的发展带动了周边以及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民增收、提高生活水平和资源再生利用保护矿产资源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由于前期对这一行业缺少引导和规划,这些地区从事进口以及国内集散的废旧塑料拆解利用企业,大多数规模小而分散,工艺落后、设备老旧、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环保投入很少、易造成二次污染,特别是某些回收塑料集散地的环境污染问题已很严重,但同时又是当地民众的主要谋生手段,从资源再生利用的角度应该扶持它让其发展状大,这些情况已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当地政府处于两难状态。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出路就是要实行圈区管理,通过圈区管理可以建立完善的环保设施;实现环境友好化,通过圈区管理可以将改性塑料技术应用于废旧塑料再生行业,实现其高值化应用;通过圈区管理可以集中财力进行财税扶持,享受国家优惠政策。

2.2 再生资源产业圈区管理是实现再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实施“圈区管理”[1,2],通过园区的统一管理及引导,可使再生资源加工业目前存在的管理粗放、经营规模小、布局分散、加工品种单一等问题得到解决,提高再生资源的回收效率;通过园区统一规划对废渣、废水和废气进行集中防治和无害化处理,可减少和避免污水、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同时通过资源的整合,引进先进的改性技术,提高对废旧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有利于实现产业升级,建立起一批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再生资源工业区。这项工作有利于更好地保护环境及加强有关部门的执法监管,对于促进环境、经济和贸易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废旧塑料回收利用为例,经过实地考察和借鉴国内外工业园区建设及各类废旧资源再生行业所取得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对废旧塑料回收行业实行圈区管理应严格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要正确理解废旧塑料环境友好化再生利用的重要意义,建立生态型塑料回收再生工业园区,回收再生塑料替代原料的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发展和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因此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二是要充分发挥圈区管理部门职能作用,加强圈区科学规划与公共设施投入,制定科学的管理条例并严格执行,引导企业入园,建设服务型管理部门。

3 再生资源的高值化利用

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由来已久,根据传统的回收利用方法,只是简单地将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进行收集,未进行充分利用,也未能发挥出再生资源的全部潜力。因此,再生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是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和废弃物资源化的关键。福建省十分重视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产业的发展,省经贸委已委托省资源再生协会组建福建省再生资源行业调研组,福建省改性塑料技术开发基地已先行对福建省主要废旧塑料集散地展开了较系统的调研,对福建省废旧塑料行业的生态园区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建议。

以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为例,按照传统的处理方法,废弃的塑料制品往往和生活垃圾或生产垃圾一起,进行填埋或者焚烧,这是一种低值化甚至是无价值的利用。而按照高值化利用的原则,废旧塑料作为一种再生资源,在进入垃圾系统之前,将其进行回收,分类,重新制成塑料母料,加工成制品。虽然这类产品相对于其废弃前的档次下降,但相对于焚烧或者填埋,这样的利用过程就是属于一种高值化利用[3]。

再生资源的高值化利用,要依靠强有力的科技研发,从产品的源头开始,以材料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设计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产品在利用后的可回收、再资源化的能力。以无机粉体改性塑料环境友好材料为例,塑料在使用和再生加工过程中都会产生性能老化,另一方面由于回收的废旧塑料来自不同的应用领域,其初始材质参差不齐,各类塑料混杂在一起,造成了回收塑料的综合性能特别是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大大降低,这就使得再生塑料的应用领域受到很大的限制,经济效益得不到很好的体现。为了提高废旧塑料循环再生的经济价值,就必须引入先进的改性技术,提高产品的综合性能。目前主要是通过将其与无机粉体共混,并加入少量功能性助剂,提高回收塑料的拉伸强度和抗冲击强度以及耐热性,或者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回收塑料制备合金料,提高产品的综合性能。

由省经贸委、省财政厅批准成立的福建省改性塑料技术开发基地长期致力于环境友好材料及固废的综合利用与治理领域研发工作,在国家“十五”科研攻关计划、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项目和福建省“十一五”重大专项的资助下,在改性塑料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些技术在废旧塑料高值化利用方面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4,5]。以利用稀土“壳一核”无机粉体改性塑料技术为例[6],该技术可以同时提高废旧塑料的刚性和韧性,很好地实现了废旧塑料刚性和韧性的共存效果,目前已应用于回收聚烯烃类产品和工程塑料ABS类等产品,承担《功能性环境友好型回收塑料专用树脂》的研发,以其可塑性强、流动成型性好、加工条件范围广以及柔韧性好等优点成为塑料的主导产品,开发了再生聚丙烯(PP)编织袋专用树脂;再生聚乙烯(PE)市政排污、燃气输送及通讯光电缆护套等管道专用树脂;环境友好型PE塑料包装材料专用树脂和回收塑料ABS增韧增强专用树脂。

4 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的财税扶持

再生资源产业属于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国家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支持也必然属于对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支持。目前,为了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国家在财政、投资、税收、金融等各项政策上都给予了有力支持。例如,在财政政策方面,按照即将出台的《循环经济法》要求,研究建立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研究、示范试点、宣传培训等。在税收政策方面,国家调整了进出口税收政策,控制国内紧缺资源和高耗能、高排放、资源性产品出口,对这类产品实施出口暂定税率。这些政策都为循环经济的顺利发展提供条件。而作为再生资源产业,在享受循环经济大背景下的政策优惠的同时,笔者认为,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应该拥有更具体的财税扶持。笔者在调查福建省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对目前福建省对该产业的财税扶持提出以下建议:

4.1 在财政政策方面,应该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条例,出台具体的奖励措施。对从事再生资源产业的企业,根据其“再利用、资源化”所创造的价值,给予奖励。采取政府补贴方式支持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推广。按照即将出台的《循环经济法》要求,研究建立发展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的专项资金,用于开发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的政策研究、示范试点、宣传培训等。可以参考《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对再生资源利用过程的污染指标、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能力建设。

4.2 在税收政策方面,国家已经调整了进出口税收政策,控制国内紧缺资源和高耗能、高排放、资源性产品出口,对这类产品实施出口暂定税率。因此,对于再生资源产业,应出台高值化利用项目减免企业所得税及高值化利用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要配合内外资统一《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落实好符合条件的资源再生与综合利用、与环保有关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推进资源税制度改革,改进计征方式,提高税费标准。研究企业新购入的进行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研发所需设备所含增值税进项税金在其销项税金中抵扣的政策。开展环境税方案的研究设计,研究鼓励国内紧缺资源废料进口的政策。

根据《福建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建立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双向管控”增值税管理机制的通知》(闽国税发〔2007〕203号)的精神,福建省实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双向管控”增值税管理机制。该机制是指,对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以下简称“回收单位”)的废旧物资回收实行“以票控进,以进控销”正向管理,对利用废旧物资企业(以下简称“利废企业”)的废旧物资利用实行“以产控耗,以耗控进”的逆向管理,对回收单位的“销”与利废企业的“进”进行“指标比对”,并进行相关纳税评估,防范废旧物资增值税专用发票虚开虚抵的增值税管理机制。“以票控进,以进控销”正向管理是指,对回收单位进行源头管理,严格收购凭证的使用和管理,要求区分不同购进对象,开具收购凭证或取得发票,从购进环节防范虚开收购凭证,进而防范其销售环节废旧物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虚开。“以产控耗,以耗控进”逆向管理是指,对利废企业利用废旧物资参照农产品预约定耗实行利废预约定耗管理,并通过纳税评估测算企业产能确定其废旧物资的消耗量,从而核实企业取得废旧物资专用发票的情况,防范其虚抵废旧物资增值税专用发票。“指标比对”是指,对回收单位进行纳税评估,并将利废企业核实后的废旧物资购进指标与回收单位的销售指标进行比对,再次防范其销售环节废旧物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虚开[7]。

4.3 在价格政策方面,应适时调整再生资源产品的价格,支持对再生资源的高值化利用,应体现“高值化”的特点,专项用于支持当地再生资源结构调整和产品研发;取消对高耗能企业的优惠电价政策,降低小火电价格,对再生资源发电等实行鼓励性电价政策。还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适时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对开发的再生资源产品实行适当的价格保护。

4.4 在金融政策方面,国家已经了《关于改进和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出台了《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和《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这些政策都可以为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在目前“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影响下,金融机构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应继续加大对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项目的信贷支持,优先为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融资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积极开展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项目收益债券试点、环境责任保险试点。研究提出设立再生资源产业投资基金方案,促进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

4.5 在投资政策方面,国家将继续加大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对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将一些节能效果明显的重点项目,纳入中央财政节能技术改造奖励资金支持范围。因此,作为地方政府,应努力发展一批“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的龙头企业,开发一批“高值化”效果显著的项目,使之得到国家投资的支持。

4.6 在政府采购政策方面,可以根据《关于建立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的通知》,《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实行政府绿色采购。政府采购清单,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的企业将以此为导向,努力开发适合采购的产品。同时,一些优秀的产品也可以通过企业或行业的推荐,在政府采购中享有优先权。

5 展望

《循环经济法》即将,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都将获得一个至关重要的支点。中国循环经济即将迎来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各地政府应站在战略的高度,根据当地已形成的废物回收集散地的现状,周密规划圈区管理的一系列工作,大力支持开展再生资源的高值化利用的技术研发,协调相关部门,用足财税政策扶持再生资源高值化开发的企业,推动这一产业进一步发展,从而实现真正“没有废物的经济”。

参考文献

[1] 黄慧诚.政府引导企业孵化――肇庆打造全国一流进口废物加工“圈区管理”试点园区[J].环境经济,2008,(1):55-56.

[2] 仵德建,吴宝书,马双军.烟台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实行“圈区管理”[J].再生资源研究,2005,(6):43-43.

[3] 固体废弃物高值化――废旧塑料和粉煤灰复合新材料.中国科技信息.2003,(14):63.

[4] 刘欣萍,肖荔人,许兢,等.无机粉体改性塑料的研究进展[J].应用化工,2006,35(12):952-957.

[5] 陈庆华.无机粉体改性塑料环境友好材料的环境协调性研究[J].塑胶工业,2007,10(1):38-42.

第8篇:双减政策重要意义范文

一、建设用地复垦和土地整理开发工作内容

建设用地复垦是指因村庄搬迁、道路改线、工矿用地废弃等原因,致使原建设用地闲置,通过房屋拆除、工程改造等措施,将原建设用地恢复成农用地的行为。

土地整理是指为提高已利用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运用工程建设措施,对农村配置不当、利用不合理的农地实施调整、开发和利用的行为。其主要内容包括:对地块零碎、沟浜交错、路渠不配套的农地进行统一整理,建成田成方、路成网、水利设施配套的标准农田,提高抗灾能力,改善农业生产环境;调整土地利用布局,开发利用闲散土地和废弃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土地开发是指对未利用土地包括荒山、荒地、荒滩等通过工程或农艺措施,使其改造成可利用土地的行为。其主要内容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荒山、荒地、荒滩等未利用土地的造田造地项目,灾毁耕地的复垦项目,园地改造项目,熟土利用项目,土地开发质量提升项目。

二、建设用地复垦和土地整理开发实施原则

(一)科学规划原则。科学规划是搞好建设用地复垦和土地整理开发项目的前提。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要求,与小流域治理、地质灾害防治及旧村改造、下山移民等工作相结合,与我县产业发展相结合。

(二)质量第一原则。建设用地复垦和土地整理开发工作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我县经济发展大局。实施过程中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严格按照工程标准,加强技术指导,强化质量监管,确保工程质量。

(三)公开公正原则。项目要根据土地权属的不同分别由乡镇、村、业主组织实施,制定合理政策。除经土地合法流转已确定业主的开发项目外,项目建设要按照《县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实行公开招投标。要实行事务、财务双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加强对项目工程、资金的监督审计。

(四)开发和保护并重原则。坚持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根据我县产业发展需要,新增耕地提倡由业主经营,也可以分包给农户耕种,或者由乡镇、村统一经营。工程竣工后要及时组织耕种,并落实管护责任。符合条件的适时划为基本农田。

三、建设用地复垦和土地开发质量标准

1.地块要求:耕作层厚度在30厘米以上,同一地块坡度应小于6度;宽度在2.5米以上,内侧坡底有排水沟;土壤肥力、土壤质地必须符合农作物基本种植要求。

2.田坎要求:田坎高度不高于2.8米,山体不稳定的地块边坡应采用干砌块石护坡,并用砼压顶;坡脚遭受水流淘刷的,应采用浆砌石护坡。

3.道路标准:土地开发项目须有机耕路通达。路面宽度一般要求4米以上,并具备排水条件。项目区内应布置适宜生产耕作的田间道路,与项目区外道路相连。

4.水利工程:面积大于15亩的区块必须按地形布置排(灌)渠系。

四、建设用地复垦和土地整理开发工作程序

(一)申请

项目符合条件的,由项目所在地村委会提出申请,经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县国土资源局。涉及多个村的,分别提出申请。

1.立项申请条件:

(1)建设用地复垦:项目连片面积在一亩以上;项目建设期原则上在二年内完成,工程量较大的项目经批准可延长一年。

(2)土地整理:项目连片面积在50亩以上;项目建设期原则上在一年内完成,工程量较大的项目不超过二年;项目所涉及村民或村民代表80%以上签字同意。

(3)土地开发:项目连片开发面积20亩以上,坡度25度以内;项目建设期原则上在一年内完成,工程量较大的项目不超过二年;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时必须是耕地后备资源储备库里的项目。

2.申请时需提供的资料:

(1)已依法进行土地流转的项目,需提供土地流转相关证明;

(2)反映项目区域内地类、土地权属界线、界址的实测地形图或地籍图;

(3)可行性方案:

①建设用地复垦方案主要包括搬迁户登记表(包括户主姓名、家庭成员、拆迁面积),复垦后可增加耕地面积、规划设计意见、拆迁安置方案、资金筹措办法、进度安排。

②土地整理方案主要包括项目位置、面积、规划设计意见、权属调整方案、资金筹措办法、工程进度安排、质量监管措施、青苗费和坟墓迁移等补偿政策、效益分析。

③土地开发方案主要包括项目位置、面积、规划设计意见、权属调整方案、资金筹措办法、工程进度安排、质量监管措施、林地植被补偿政策、土壤肥力培育方案、种植方案、效益分析。

(4)项目区域范围内各种地类面积、权属状况、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签署的意见。

(5)涉及林地的需有林业部门审核意见。

(6)影像资料。

(二)立项

县国土资源局收到项目申请后,对资料进行审查,进行实地踏勘、复核,并提出初审意见,负责上报立项。

(三)实施

1.测量设计:由县国土资源局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项目进行现状图测绘,县土地整理开发中心对项目进行规划,设计标准在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前提下适当控制工程投资。

2.项目评审:由县国土资源局会同相关部门对项目规划进行评审,提倡土地开发与我县产业发展相结合,做好项目补助资金整合,完善项目规划。

3.工程预算:实行公开招标的项目,由县土地整理开发中心或由县国土资源局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工程预算,由县财政局审核。

4.工程招标:实行公开招标的项目,按我县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组织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

5.工程施工:项目所在地村委会负责政策处理及工程质量监督,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监管,县土地整理开发中心组织相关部门做好技术指导和巡查工作。

(四)验收

1.竣工初验:项目所在地村委会在自行组织验收合格后提出验收申请,县土地整理开发中心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初验,复核面积和工程量,并出具初验报告。

2.复验:由县土地整理中心组织验收材料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复验。

(五)工程结算

由县土地整理开发中心或县国土资源局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工程结算,由县财政局审核后下达补助款。

五、建设用地复垦和土地整理开发政策措施

(一)资金筹措方式和管理使用

1.资金筹措方式:建设用地复垦和土地整理开发资金采取县、乡镇、村或投资业主共同投资方式筹措。

2.资金管理使用:筹措的资金进入县财政专户,由县国土资源局单独建帐,会同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主要用于建设用地复垦和土地整理开发项目工程建设资金补助,房屋拆除资金补助,项目实施费补助,建设用地复垦和土地整理开发奖励,项目立项、实施、竣工验收等费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建设用地复垦和土地整理开发等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编制,土地调查、基本农田(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等费用。土地整理开发中心的工作经费在土地整理资金专户和造地改田资金专户中列支。

(二)资金补助标准

1.建设用地复垦工程资金补助标准

(1)自然村撤并、村庄搬迁等退宅还耕项目每亩补助8000元。

(2)公路改线、工矿用地废弃等退建还耕项目每亩补助6000元。

2.土地整理资金补助标准

(1)土地整理按工程核定费用总额的四分之三比例补助。

(2)青苗补助按工程实施期限,经济作物400元/亩.年,其它大田农作物300元/亩.年。

3.土地开发资金补助标准

(1)工程补助:土地平整旱地3000元/亩,水田6000元/亩;项目区内路肩、田坎、渠道等配套工程按工程核定费用总额的四分之三比例补助;项目区外道路连接线按2-5万元/公里补助。

(2)农作物种植补助:土地开发项目通过验收后种植大田农作物的按实际种植面积补助300元/亩.年,连续补助3年。没有落实耕种出现抛荒现象的,按规定收取抛荒费。

(3)熟土利用项目按土地整理标准给予补助。

(4)已竣工的土地开发项目进行质量提升,经县国土资源局批准,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提高补助标准,具体可按土地整理标准给予补助。

(三)实施费用补助

1.乡镇实施费按以下标准补助:宅基地复垦3000元/亩,工矿、公路复垦600元/亩;土地整理200元/亩;土地开发200元/亩。工程项目未按合同规定时间完成的视情核减,核减比例为按合同规定时间每超过一年的扣20%支付。其中宅基地复垦实施费的40%用于奖励项目所在村拆迁、复垦有功人员和弥补工作经费,具体奖励人员和金额由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确定。

2.国土等相关部门的实施费按以下标准提取:建设用地复垦400元/亩;土地整理开发120元/亩。

(四)资金补助款拨付

1.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完成50%工程量拨付总工程款的30%,工程完工并通过县级初验后拨付总工程款的50%,项目通过上级复验后结清余款。

2.土地整理项目:项目开工拨付补助总额的20%,完成工程量50%拨付不超过补助总额的50%,其余补助款在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后拨付。项目所在乡镇、村要保留补助总额的10%作为质保金,在竣工验收一年后支付给施工单位。

3.土地开发项目:完成50%工程量拨付总工程款的30%,工程完工并通过县级初验后拨付总工程款的50%,项目通过上级复验后拨付总工程款的10%,剩余10%作为种植保证金在工程完工一年后支付。

4.农作物种植补助按实际种植面积经验收确认后拨付。

(五)其它相关政策

1.指标管理政策。实施建设用地复垦和土地整理开发新增耕地按比例所获取的建设用地折抵指标和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由县统一管理使用,建设用地复垦指标优先保证新农村建设。

2.土地政策。为鼓励单位、个人投资建设用地复垦和土地整理开发,对建设用地复垦和土地整理开发增加的有效耕地面积在一定期限内可归投资者使用,土地使用期内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允许有偿流转。

六、复垦区块房屋拆除政策措施

(一)房屋拆除补助范围、对象

建设用地复垦区块内农户所依法批准或祖传的尚未拆除的房屋。

(二)面积确认

房屋拆除面积按房屋占地面积计算,具体以集体土地使用证面积为准。没有土地使用证的,以实际丈量为准。

(三)核准办法

对符合补助条件的农户,以村为单位,在核对房屋占地面积、房屋结构、有否享受过资金补助、补助多少等准确无误的基础上,经公示无异议后,列出清册并附土地使用权证或其它权属证明材料,由乡镇长签字审核,报县国土局、县农办和县财政局核准。

(四)房屋拆除政策具体措施:

1.房屋拆除资金补助标准:

复垦区块房屋拆除补助标准:泥(砖)木结构的,平屋50元/平方米,二层楼房100元/平方米,三层楼房150元/平方米;砖混结构的,一层房屋150元/平方米,二层楼房300元/平方米,三层房屋450元/平方米,依此类推。

2.复垦区块属于"空心村"改造整治,整体拆除房屋涉及80%以上农户不需要安置用房的项目:(1)对需要在县内安置的农户,按照拆除房屋资金标准补助;(2)对今后不需要在县内安置的,或超限额不允许安置的,或在限额内自行购房产权调换的农户,按照房屋拆除资金补助标准的基础上提高60%补助。

3.鼓励旧村改造缩减建设用地总规模。实施旧村改造后建设用地总规模面积实际缩小3亩以上,并进行建设用地复垦的,经批准给予一次性补助4万元/亩,用于复垦工程支出、旧村改造的房屋拆迁补助和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由村在乡镇监督管理下使用。

4.鼓励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区内五保户、低保户下山移民。五保户原则上安置到敬老院或闲置房,确实无法落实,需要通过周转房建设安置,周转房经批准按规划建设的,给予建房补助每间10000元;五保户、低保户拆除自建的,在享受原有补助政策的基础上,再给予建房补助每间5000元。

5.宅基地复垦单个项目面积较大(相当于自然村搬迁50户或150人左右)的,经批准可采取"一村一策"提高补助标准。

6.农户因自身原因房屋未按协议规定时间拆除的,房屋拆除补助资金视情核减,核减比例为按规定时间每超过一年扣20%,并依法组织拆除。核减部分补助资金具体由乡镇掌握实施。

(五)房租和拆除奖励资金补助标准

1.复垦区块内整体搬迁的农户经批准确定安置方案后,要求新房建设前在规定时间内拆除房屋的,给予新房建设阶段租房费用一次性补助,标准为30元/平方米。

2.复垦区块内整体搬迁的农户在规定时间内拆除房屋的,给予拆迁奖励,奖励资金标准为:泥(砖)木结构的,平屋10元/平方米,二层楼房20元/平方米,三层楼房30元/平方米;砖混结构的,一层房屋20元/平方米,二层楼房40元/平方米,三层房屋60元/平方米,依此类推。

(六)资金拨付方式和实施费用补助

1.资金拨付方式:房屋拆除拨付补助款总额的50%,剩余补助款待建设用地复垦验收后下达乡镇。

2.复垦项目涉及房屋拆迁的,乡镇实施费按15元/平方米补助;国土等相关部门的实施费按10元/平方米提取,其使用具体参照建设用地复垦和土地整理开发实施费。

七、建设用地复垦和土地整理开发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建设用地复垦和土地整理开发是加快推进下山移民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重要手段,对于推进新农村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获取建设用地指标,缓解建设用供需矛盾,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促进我县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各乡镇及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建设用地复垦和土地整理开发的重要意义,积极开展建设用地复垦和土地整理开发工作。

(二)建立组织、加强领导

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府办、农办、财政、规划、农业、林业、水务、国土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建设用地复垦和土地整理开发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负责指导、协调全县建设用地复垦和土地整理开发工作,下达乡镇建设用地复垦和土地整理开发任务,并对乡镇进行年终考核。土地整理开发中心受县国土资源局委托负责全县土地整理开发项目的年度计划制订、立项申报、技术指导和项目验收工作,承担全县建设用地复垦和土地整理开发项目的勘测、规划设计、工程预算等业务性工作。各乡镇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具体工作人员,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抓好落实。

(三)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建设用地复垦和土地整理开发工作涉及面广、任务艰巨、意义深远。各乡镇、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国土部门要组织好全县的建设用地复垦和土地整理开发工作,加强对工作的指导、协调。林业部门要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对不同地类、不同开发方式提出指导意见和林地生态功能修复方案、措施,确保我县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规划顺利实施。各乡镇要按照建设用地复垦和土地整理开发规划,落实项目,明确责任,精心组织,抓好落实。农办、财政、规划、农业、水务等有关部门要切实按照工作要求,根据自身职责,建立项目工程联系制度,在资金筹集、技术指导、工程质量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认真做好服务工作,确保建设用地复垦和土地整理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9篇:双减政策重要意义范文

随着地膜覆盖特别是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农膜使用量逐年增大,造成的白色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据调查,全县农业生产中地膜覆盖面积年均保持在20万亩,每年产生的废旧农膜达1100吨,农村居民生活产生的塑料袋、塑料瓶等其它废旧塑料制品达300吨。废旧农膜主要成分为聚氯乙烯或聚乙烯,自然条件下很难降解,残存期达20年以上,如不及时清理回收,土壤中的残膜量会逐年积累。农膜碎片进入土壤后,将会改变土壤物理性质,降低土壤透气性,严重影响农作物根系生长,导致农作物减产。目前,县尚未建立农膜回收体系,大量废旧农膜随意弃置,回收利用率极低,严重影响了农村环境卫生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既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环节,也是发展循环农业、推进农村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各级各部门要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防治农田“白色污染”工作作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提高认识,强化措施,积极宣传废旧农膜污染的危害性及回收再利用的重大意义,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参与防治“白色污染”自觉性和积极性,努力推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社会形成走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环境友好、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共识。

二、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目标任务

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全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总体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政府倡导、企业带动、网点回收、群众参与”思路,坚持“个体投入为主、政府扶持为辅”原则,建立龙头企业加工利用、回收网点积极收集、广大农户捡拾交售的市场化运作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监督管理,推动农村塑料废弃物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变弃为用,有效治理农村生活环境和农业面源污染。

1回收网络建设目标。各乡镇设立废旧农膜临时机动回收网(点)2个。

2加工利用目标。全县建立以废旧农膜加工利用为主的龙头企业1户。占废旧农膜年产生量的50%

3污染治理目标。全县农田残膜捡拾率达到60%以上。参与污染治理积极性明显提高,农村废旧农膜及塑料包装袋乱弃乱扔现象基本杜绝,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观。

三、切实提高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水平

加快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再生和资源化利用,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循环经济理念。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促进农村污染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利用。

1建立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一要抓好废旧农膜临时机动回收站(点)建设。各乡镇要按照辐射面广、方便收购的原则。组织2户以上本乡镇家庭劳动力充足、有运输(农用车等)工具的农户,废旧农膜较为集中的村社统一规划设立废旧农膜临时机动回收站(点)2处以上,负责收购废旧农膜。同时,要加强收购网点管理,提高收购人员防火、机械操作安全意识,保证回收网点正常开展工作。二要抓好收购企业建设。经过考察论证,初步确定由源茂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厂作为我县废旧农膜定点收购加工企业。农牧局要帮助企业多方筹措资金,尽快完成加工生产线改扩建,切实提高加工生产能力,确保加工量占全县废旧农膜年生产量50%以上。三要积极引进推广新技术。要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引进废旧农膜加工再生颗粒、生产防水防漏材料、生产塑料编织袋、裂解加工生产燃油等新技术、新产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宣传。各乡镇和农牧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等平台。多渠道、深层次、全方位对“白色污染”危害性进行深入宣传,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地膜污染危害长远性、严重性的认识,努力培养农民群众不乱丢废旧地膜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增强农民群众对残留地膜回收的自觉性。

3积极推广农膜科学使用技术。推广一膜两年用、适时揭膜、机械拾膜等技术。禁止使用厚度小于0.008mm超薄地膜,以降低废旧地膜的捡拾难度;积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可降解和无污染的环保型农膜新产品,逐步取代传统塑料薄膜;开展试点示范,树立防治废旧农膜污染的典型,向农民展示推广农膜科学使用和回收利用新技术。

4建立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激励机制。大力扶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各个环节。根据全县农膜使用总量,县上采取政府支持、资金扶持相结合的办法。县政府投入20.45万元,用于废旧农膜回收补贴。其中对设立废旧农膜机动收购站(点)达到2个的乡镇,每个收购站(点)补贴启动资金2000元,共计补贴7.2万元;全县计划收购废旧农膜662.5吨,各收购站(点)每回收1吨废旧农膜补贴200元,共计补贴13.25万元。

1对收购企业的扶持。①根据《省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省财政设立省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资金。农牧、财政、环保等部门要加强衔接配合。全力争取项目扶持,用足用好省上扶持政策。②对符合条件的定点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经有关部门审定报批,可确定为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专项项目申报方面给予倾斜。③对具有一定回收加工规模、诚信好的废旧塑料回收加工企业,农行、农村信用社要给予信贷重点支持;对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建设项目给予贴息支持。

2对收购站(点)扶持。①乡镇设立具有固定堆放场地、简易工棚的废旧农膜临时机动回收站(点)2处及以上的由县财政一次性补助每个回收站(点)启动资金2000元。②收购站点每回收1吨废旧农膜县上补贴200元。回收结束后。将补助资金下拨到乡镇,由乡镇及时足额兑付到各临时机动收购站(点)③各收购站(点)收购的废旧农膜由县源茂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厂按每公斤不低于0.15元价格统一收购。

四、全力保障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有序开展

1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切实做好废旧农膜回收工作。农工办、工信、财政、农牧、林业、文广、环保、供销、金融、税务等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建立政府牵头抓总、农业部门负责指导、有关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牧局。农牧、财政等部门要全力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尽快启动回收网点和龙头企业建设工作。各乡镇要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摆上议事日程,成立机构,确定专人,精心谋划,加强宣传,抓好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