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范文

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

第1篇: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范文

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程度;量化关系

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4-0079-03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新型城镇化对我国的发展方式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城镇化归根到底是人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必然与人民的生活质量存在密切关系,否则推荐城镇化进程就失去意义。长期以来,很多学者研究了居民消费水平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徐凤等运用协整理论,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与国内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指出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稳定的促进作用[1]。付波航等基于中国29个省份1989―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城镇化、人口年龄结构这些人口消费环境或制度变量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2]。刘厚莲指出,人口城镇化率与居民消费率呈现正相关关系,城乡实际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需求呈现倒U型关系[3]。田青等利用1999―2006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数据分析消费习惯、收入、购房支出、医疗、教育支出、收入波动及利率等因素对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消费习惯、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而收入波动及利率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不显著[4]。以我国1978―2004年的年度数据为基础,建立反映城/镇化水平和消费增长动态关系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在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了城镇化发展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动态影响,并指出城镇化发展对居民消费增长有促进作用,特别是城镇化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累积效应大于对城镇居民消费的累积效应,并且正向拉动效应的持续时问更长也更稳定[5]。储德银等通过建立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从城乡比较视角分析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并研究得出收入水平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最大,而收入分配和政府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影响的绝对程度基本相同[6]。潘明清等从劳动力流动视角分析城镇化影响居民消费的内在机制,使用1996―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GMM估计方法,重点检验了劳动力流动、城镇化进程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证明了城镇化的积聚效应大于外部成本效应,城镇化促进了居民消费增长[7]。祁毓等在理论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分别构建2002―2008年和1997―2008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不同来源的收入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8]。

二、相关变量叙述

(一)居民消费水平

居民消费水平是指居民在劳务或者物质产品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发展、享受和生存需要达到的程度,可以用劳务和物质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反映出来也可以通过消费过程中消耗的货币量反映出来。本文所采用的就是地区居民消费的货币金额数来反应这个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

(二)城镇化程度

城镇化程度在不同学科中的定义不同,比如,人口学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地理学上是指城市景观的比重。本文依据多数学者的研究方法,用一个地区城镇人口占这个地区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该地区的城镇化程度。

(三)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是指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所达到的水准。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有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人均国民收入、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增长速度。本文采用一个地区的人均生产总值来反映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四)变量数据来源

本论文中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有些是直接采用网站的统计数据,有些是根据需要对网站的数据进行了简化计算,因此,可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三、建立模型与分析

(一)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在对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时,首先要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看其是否存在单位根,如果存在单位根则数据不平稳,不能直接进行分析,必须对其差分项进行平稳性检验直至平稳为止。为了论述方便。下文中居民消费水平、城镇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分别用JMXF、CZH和JJFZ表示。平稳性检验的方法主要有ADF-Fisher 卡方检验、PP-Fisher 卡方检验、Im, Pesaran and Shin W-stat和Levin,Lin&Chu-t 检验[6],本文依据数据的特征选择ADF-Fisher 卡方检验与Im, Pesaran and Shin W-stat作为检验方法。检验结果如表1。

由表1可知,JMXF、CZH和JJFZ都为二阶单整序列,可以进行协整分析。协整检验方法主要有Kao检验、Pedroni检验和Johansen协整检验基础上的面板数据协整检验。本文采取Kao检验,结果如表2。

如表2所示,在5%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原假设,说明JMXF、CZH和JJFZ三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二)模型估计

本文依据一般构建面板数据的模型形式,构建模型如下:

通过Eviews7.0软件对构建模型进行估计的结果如表3。

由表3可知,JMXFit=-3625.236 + 12207.27×CZHit+ 0.261261×JJFZit 。JJFZ与CZH都和JMXF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由此可以推出,城镇化程度与人均生产总值都对提升人民的消费水平、对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着促进作用。

结论

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虽然我国经历了多年的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程度也达到了一定水平,但是在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人均消费水平依然与城镇化水平密切相关,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仍然依赖于城镇化的不断推进。

参考文献:

[1] 徐凤,金克琴.中国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9,24(2):109-113.

[2] 付波航,方齐云,宋德勇.城镇化、人日年龄结构与居民消费――基于省际动态面板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11):108-114.

[3] 刘厚莲.人口城镇化、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需求-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人口与资源,2013,(6):63-70.

[4] 田青.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分析[J].管理世界,2008,(7):27-33.

[5] 胡日东,苏桔芳.中国城镇化发展与居民消费增长关系的动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7,(5):58-65.

[6] 储德银,经庭如.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0,(4):99-105.

第2篇: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范文

关键词:消费水平、经济发展、建议、对策

一、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很多,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有国民收入总额及其提高速度,积累与消费的比例,消费与投资人口总数及其增长速度,价格水平的变动等。

消费水平的高低,直接依存于消费基金的多少,而消费基金又来自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总额大,增长速度快,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水平就高,收入总额小,增长速度慢,则消费水平就低。

在国民收入为一定的情况下,消费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积累与消费的比例,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任何社会要扩大再生产,都必须有一定的积累,在积累效果不变或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积累的增长就意味着社会物质技术基础的增强。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就有可靠的物质保证,反过来,消费的增强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又会促进生产的发展和积累的增加。目前我国存在积累过度的现象。

造成居民储蓄率上长,甚至实际利率下降也选择储蓄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由于多项改革的推进,人们存款以备将来购买住房、养老、子女教育,医疗保健之用。另一方面,是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拉大,高收入阶层与低收入阶层的支出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在当前市场高收入阶层想要的已经有了,边际需求欲望下降,消费结构或支出结构升级。而低收入层受购买力限制,商品购买量增加缓慢。由此导致居民存款源源不断的增加,消费市场需求不旺。

在消费基金确定的情况下,人口的数量与消费水平成反比,人口数量大,增长速度快,人均消费水平就低,人口数量小,增长速度慢,消费水平就会高,我国人口基数大,且人口增长速度也快,而且每增加一亿人口,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据粗步估算,每年新增的社会财富,新生产的各种消费品中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将为新增加的人口所占有,为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改善居民生存环境所进行的各种努力,如医院病床的增加,普遍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普及,住宅条件的改善,生活用水质量的提高等都将因为人口总数的较快增长而受到影响。因此目前我国的消费水平是不高的。要提高消费水平,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我们就要控制人口增长,充分发挥计划生育政策的作用,限制早婚早育,多生多育,以实现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水平的高低与物价水平成比例关系,我国近些年来,居民的货币收入提高了但物价也上涨了,某些物价上涨程度还高于平均工资的提高速度,因而影响了消费水平的提高,有一部分居民的实际消费水而下降了,我国目前物价已由低谷逐渐缓慢的向上攀升,这说明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已有所回升。

二、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比较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表现得非常明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城市发展较快,大部分农村发展比较慢,所以在一定时期内,城乡之间的消费水平差异比较明显。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一直在农民人均消费水平之上。城市和农村的恩格尔系数都较高,这表明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消费都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而城市居民的MPC相对较平稳,表明城市居民目前在寻找新的消费热点,农村的MPC变化相对较大,表明农村居民目前还处在一个消费热点之中,但消费支出变化不大。

导致农村消费增长率低于城镇居民的消费增长率的原因除了农民的收入水平的限制以外,最主要是农村的消费环境滞后,配套设施不齐全,如有些农村没有通电,或有电的地方供电极不正常而且电费极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购买积极性。其实,农民每消费1000亿元将对农业部门产生427亿元的直接需求,对工业,运输,邮电,商业饮食以及其他服务部门分别产生395亿元,36亿元,85亿元,57亿元的直接需求,综合推算,农民每增加消费1000亿元将对整个国民经济新增2008亿元的消费需求,可见,今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必须依靠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市场的拉动力。

三、提高我国消费水平的建议及其对策

我国目前存在在消费率过低,储蓄过高的倾向。因此我国今后的消费政策主要是提高居民的消费率,而提高居民消费率的主要措施又是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为此提出以下的建议:

1、积极发展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培育城镇新的消费热点。

目前,农村居民的消费层次正处于对彩电,冰箱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阶段,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都有大幅增加的可能,开拓农村的消费市场,要解决好几点金融问题。

⑴把消费信贷引入农村,这是以农民日益增加的储蓄为基础的,由于农村存在着巨大的潜在的消费市场,且农民的消费热点产品货源充足,所以在农村开展消费信贷在一定程度上释放被抑制的消费需求。

⑵建立农业保险机构,以减轻自然灾害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我国是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自然灾害一方面使得农民的收入减少另一方面,也使农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的不确定,增加储蓄,因此,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就要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农业保险。

城镇居民面临着消费断层问题,即原有的主要以彩电,冰箱,VCD等家用电器为代表的消费层次已经得到满足,消费已经饱和,处于一种储币待购的状态。因此,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显得格外重要,对于我国城镇居民而言,住宅消费及住宅装饰业应成为培育重头戏。目前我国城镇居民进入住房数量与质量并重的提高阶段。随着福利分房的结束,个人对商品房的消费,已经占到了主要地位,但由于房价过高,无法使百姓安居乐业,也无法使住宅建设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其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银行商品房抵押贷款的规模扩大的商品住房及装饰业必然成为消费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家庭轿车将成为我国消费领域发展的热点。目前我国汽车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公务用车改革方案已经出台,长期以来,靠公款买车的局面已经改变,目前,1400万辆汽车保有量中有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车为个人所有,虽然目前从消费领域谈轿车进入家庭领域还为时过早,但私人买车那部分先富起来的高收入阶层,如律师,三企白领等购车数量不小,且据调查,我国约有三十万个家庭在近两年内有购车意向。约三百万个家庭将购车列入了自己的消费计划,所以家庭轿车必然成为我国将来的消费热点。

教育消费将成为消费热点,教育消费包括居民子女教育支出以及为提高自身业务竞争能力的培训支出,它属于服务性消费,知识经济时代,人人都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很多人还要不断变换工作岗位,这就产生了再学习的强大需求。教育成为一种产业就要满足群众对非全日制教育的种种需求,目前成人高考热已标志着教育消费已成为一个消费热点。

2、发展消费信贷。发展消费信贷是促进内需扩大的必然选择。发展消费信贷,可以联通生产与消费,疏导巨额储蓄适当向消费领域分流,解决现实购买力与消费需求不匹配的矛盾,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增长,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发展消费信贷首先要转变消费观念,由过去的“积蓄-消费-积蓄”的单一的消费方式转化为“贷款-消费-积蓄还债”的新型消费方式。提倡适度的超前消费。其次是政府努力提高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降低消费信贷成本拓宽个人消费信贷能力,针对不同的消费信贷品种上和贷款对象,在利率,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向消费者提供多种选择。第三是建立担保机制和个人资信调查机构,为低收入居民提供解决担保问题。第四是积极发展信用卡业务。如加强透支功能等。

3、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一般包括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住房保险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四大方面。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实行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这实际上是又一次消费品按劳再分配有益于保障退休人员有基本的消费金。医疗保险制度则可以为广大职工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提高职工的健康水平。住房保险制度中,住房公积金的建立,增加了工资中的住宅消费基金,也增大了住宅消费的能力,对保证住房投资和住宅消费达到较高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失业保险制度是社会福利制度的一方面,它对于保障下岗职工的最低生活消费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消费经济学原理》尹世杰、蔡德容经济科学出版社

[2]《居民消费统计学》易丹辉中国人大出版社

第3篇: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范文

关键词:税收负担;社会消费;门槛效应

中图分类号:F83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号:1674-0017-2017(3)-0065-06

新疆是我国能源资源的战略基地,向西开放的桥头堡1。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让具备了特殊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和后发优势的新疆,站在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最前沿,新疆也因此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战略枢纽2。2010年以来中央连续召开全国对口援疆工作会议3,动员全国力量,切实加强对口支援新疆经济发展,同时赶上“一带一路”战略的政策优惠,近些年新疆经济社会取到了快速发展,据相关数据统计,2015年新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06亿元,同比增长7%,但是消费依然不是新疆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依靠内需推动经济发展的快速发展对新疆来说并不现实。因此,如何调节社会税收负担,把政府的“力量”(靠税收充足财政而获得的力量)控制在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优范围?如何发挥政府税收行为在经济中的作用,实现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目的,对一个亟需发展的边疆地区来说至关重要。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文章采用新疆2000-2015年14个地州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对在不同层次水平下的税收负担影响社会消费水平的经济机理进行了研究,这一方面对发挥政府财政税收力量实现新疆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对新疆如何借助财税政策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发挥作用也提供了思路。

一、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学者从不同视角对我国社会消费水平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综合已有文献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消费水平的度量分析研究。关于消费水平的度量,国内许多学者根据不同区域或所处城乡户籍的不同分别对农村和城市以及城乡消费水平差异进行了研究,如寇明婷和李录堂(2008)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分布以及消费水平进行了分析。毛其淋(2011)使用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来表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耿晔强(2012)使用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来衡量农村居民消费水。赵春华和Jeffrey Forrest(2013)使用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来代替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研究了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胡美娟等(2014)以人均消费品零售额反映区域消费水平,利用探索性数据分析法,研究了江苏省1995-2011年来区域消费水平的空间格局与演变,通过分位数回归结果进行解释。二是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国内学者主要从制度、宏观经济、个人因素等层面对消费水平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如陈斌开等(2010)从制度层面采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微观家庭调查(CHIPS)数据研究了户籍制度对社会消费水平的影响。范馨(2011)研究发现社会医疗保险水平与居民消费水平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认为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杭斌(2011)从个人消费者理性习惯偏好视角,利用1978-2008年中国26个省份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研究发现习惯偏好与制度环境有关,而理性消费偏好对消费水平有重要影响。赵春华和Jeffrey(2013)认为居民消费水平受个人和宏观经济因素共同影响,其中收入、前期消费、价格指数对于城镇居民的本期消费有着正面影响。石贝贝和王金营(2014)研究认为城镇化水平、人口受教育程度、外来人口流入率以及老龄化程度对区域消费具有显著影响。张欢和成金华(2011)发现中国的能源价格上涨对居民的消费水平有正向影响。

第4篇: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范文

【关键词】 烟草消费;影响因素

In habitant tobucco consumption levecanf in fcuence factor.

LU Jian-Yi,LIU Jian-Xun,ZHANG Yue-zhong,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and Preven tion in Gong yi,4512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Comprehends the Zhengzhou inhabitant tobacco expense condition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 So as t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developing tobacco controls.Methods The tobacco consumer of 20 different places of six kinds has been selected stochastically in Zhengzhou, Using the unified questionnaire, the interception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n by the investigator who received specialized training. The investigation data be record with EPI 3.01 and carried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with the software of SPSS10.0.Results Individual month of tobacco expense of Cigarette consumer is average 181.77 Yuan, accounts for individual month of income 6.64%,the family average month expense is 267.42 Yuan, accounts for the family month income 3.01%.81% buyer is uses in oneself expending,15.2% is helps the family member or the friend purchases,3.8% is uses in seeing somebody off or other reasons. Expends the low-grade cigarette primarily,a 5 Yuan box most accounts for 41.14%. The tobacco consumption level rises along with the household income increase, meanwhile the tobacco change of price, the age, the years of schooling, the marital status has carried on the analysis to the tobacco consumption level. Discuss The tobacco the harm has known to the health for the people, but Zhengzhou inhabitant tobacco expense condition quite is still serious, develops vigorously controls the smoke health education, the enhancement public place bans opium smoking the management dynamics, promotes the science effective no-smoking method positively, enhances the tobacco price to be helpful to control the tobacco expense and tobacco harm.

【Key words】Tobacco expense; Influence factor

吸烟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解郑州市居民烟草消费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履行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开展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5年9月对郑州市六类20个不同场所的烟草消费者进行了拦截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机选取居民区、商业区杂货店各2个、居民区、商业区私人烟草专卖点各2个、2个国有烟草专卖店、3个大超市、3个大商场、4个娱乐场所等六类20个不同场所的烟草消费者。

1.2 现场调查方法及内容调查内容包括烟草消费者的一般特征、购烟情况等。

1.3 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调查数据用EPI 3.01 进行录入,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烟草消费者基本情况

本次共对1 008名香烟消费者进行了拦截调查,其中男841名,女167名,分别占83.4%、16.6%,平均年龄36.74岁。

2.1.2 烟草消费者购烟原因81%的购烟者是用于自己消费,15.2%是帮助家属或朋友购买,3.8%的是用于送人或其他原因。

2.1.3 消费国产烟与进口香烟情况858吸烟者对消费国产香烟与进口香烟情况进行了明确回答,其中844名吸国产香烟,占98.4%,只有1.6%的消费进口烟,说明当今郑州居民的烟草消费以国产烟为主,其中红旗渠品牌消费量最大。选择国产烟的主要因素是烟草的味道、价格和个人习惯。

2.1.4 不同价格香烟消费情况及价格增长对烟草消费者的影响本次调查显示郑州市居民烟草消费水平以中低档香烟为主,其中5元1盒的最多占到41.14%,其次是10元1盒的消费者占21.33%,而10元以上1盒的仅占2.68%, 见图1。

虽然多数消费者认为香烟价格变化,不会对其最常消费的烟草品牌、烟草消费量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烟草价格上升会使更多的消费者选择其他品牌的香烟或戒烟 见表1。

2.1.5消费场所对个人与家庭烟草消费水平的影响购

烟者个人月烟草消费平均181.77元,占个人月收入的6.64%,家庭平均月消费267.42元,占家庭月收入的3.01%。

不同场所的消费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别,在六类场所中无论个人或家庭均以大商场的消费水平最高,分别为218.58元、350.68元,烟草公司烟草专卖店消费水平最低,分别为142.41元、215.65元 见表2。

2.1.6 文化程度对烟草消费水平的影响 随着消费者文化程度的提高,无论是个人或家庭的月均烟草消费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与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相比,大专以上学历的消费者个人月消费水平增加了41.45%。被调查对象个人月均消费均在家庭月均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均在60%以上,其中大专以上烟草消费者个人消费占家庭消费的69.69% 见表3。

2.1.7 消费者年龄对烟草消费水平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人烟草消费水平逐渐上升,到40岁年龄组达最高水平,50岁以后逐渐下降;家庭消费水平到50岁年龄组达最高水平,60岁以上的烟草消费者的家庭消费开始下降。个人消费比重以30岁年龄组最高,达到81.14%,60岁以上年龄组最低仅为51.05%。

2.1.8 婚姻状况对烟草消费的影响 在婚、离异/分居的消费者个人消费明显高于丧偶或未婚人员,特别是未婚的消费者个人月消费水平仅占家庭烟草月均消费的53.69%,而离异/分居的消费者个人消费达到82.12%。

2.1.9 家庭收入水平对烟草消费水平的影响 无论是个人和家庭烟草消费月均水平均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而升高,收入>5 000元的家庭个人消费是家庭收入

3 讨论

吸烟是恶性肿瘤、脑卒中、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也是造成居民疾病负担上升的重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烟草流行作为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列入重点控制领域。加强对烟草消费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对于履行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指导公众戒烟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烟草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全球11亿吸烟者有3.5亿在中国,其中青少年烟民达5 000万,中国2000年有近100万人死于烟草所致的疾病,但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控制目前的烟草流行趋势,未来50年中国将面临着烟草使用带来的巨大的健康危害[1]。中国目前存在吸烟低龄化的倾向,中国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31.1%。本次调查显示郑州市烟草消费者开支吸烟的平均年龄17.9岁。

本次调查显示郑州市烟草消费者购烟主要用于个人消费,而帮助他人或其他原因购烟的仅占19%,烟草消费者的吸烟率为85.6%,不同购烟场所的吸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烟对健康有害已为绝大多数消费者认知,但是购烟者的吸烟率居高不下,在购烟者的工作场所或工作场所室内有禁烟规定的比例只有36.2%~40.6%,昭示我们公共场所控烟措施的落实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烟草消费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收入的影响较为明显,烟草消费随家庭收入的增加而上升。从不同购烟场所的消费水平看,个人消费大商场居第一位,这可能与购买香烟品牌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讲大商场出售低价位的香烟较少。高学历烟草消费水平较高可能与个人的收入、吸烟量和社会地位有关,大专以上每天平均吸烟量为19.7支高于其他人群。30~40岁年龄组的人群个人的消费水平较高,可能与生活压力较大和社会活动较多有关。

大力开展控烟健康教育,加强公共场所禁烟管理力度,积极推广科学有效的戒烟方法、提高烟草价格有助于控制烟草消费、控制烟草危害。

参考文献

第5篇: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范文

本文在西方消费理论的基础上,从最终消费率和消费结构等分析了我国居民消费现状,利用1990~2010年有关数据建立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模型,对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居民消费主要受收入、物价水平以及财政支出几方面的影响,其中物价水平的影响最大。

关键词:

居民消费;物价;财政支出

本文通过收集1990年~2010年21年的数据,并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来研究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从全局的视角系统地为扩大我国居民消费需求进行宏观调控并在政策导向上提供相应依据。

一、我国居民消费现状

(一)最终消费率较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着高速增长。虽然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国内居民消费所占的份额却不断下降,其突出特征是,虽然消费总额在增加,但是最终消费率却在不断下降。最终消费率是衡量居民消费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合理的居民消费率不仅有利于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有益经济的良性循环。

(二)居民消费结构不合理

1.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异较大。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镇居民消费一直以迅猛的势头增长,而同期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缓慢,占总消费的比例不断下降。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差异非常明显,自1990年到1995年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异逐渐扩大,2000年之后尽管这种扩大趋势有所缓解,但城乡居民消费比重仍然稳定在3倍左右。

2.居民消费项目结构不合理。从有关2013年我国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用于各项消费项目的统计来看,可知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食品消费支出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有着极强的相关性,农村和城镇分别高达34%和35%;其次,占比例较大的为居住、衣着、交通通信等。在城市中,文教娱乐也开始占有一定比例,但在农村中,这一比例仍较低,大概为8%左右。但是家庭设备、医疗保健项目上的支出在农村和城市都比较低,在发达国家这是带动居民消费的关键项目,反映我国居民在消费项目上结构严重不合理,与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配套设施不完善、居民消费意识落后有较大关系。

二、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以上理论分析,我们从经济学角度选取各个衡量指标并加以说明:

(一)消费需求

用1990年~2010年居民最终消费数据来衡量。最终消费支出包括居民和政府消费支出,是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等需要,从国内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定为因变量Y。

(二)收入水平

本文以1990年~2010年历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定义为自变量X1。

(三)物价水平

我们以1978年为基期1990~2010年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来衡量,定为自变量X2。商品零售物价指数(RPI)反映一定时期内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相对数,也是衡量我国物价重要的指数,定为自变量X.

(四)财政支出财政支出

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包括:挤出效应和挤入效应。如果财政支出的增加导致居民消费的总体水平降低,称为财政支出对消费具有挤出效应;反之则具有挤入效应。将财政支出定为自变量X4。

(五)过去消费习惯

根据相对收入假说,消费者会将其现在消费与过去消费进行对比,消费支出只会上升而很难出现随现期收入下降也降低的现象。将居民过去的消费习惯考虑进去,居民以上一期的消费水平作为参考决定当期消费,定为自变量X5。

三、模型建立及结果分析

(一)模型建立

本文根据以上所提出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构建以下模型:Yt=C+α1X1+α2X2+α3X3+α4X4+α5X5+ut(1)首先,用EViews7.2软件对将因变量Y对上述自变量进行OLS回归,发现变量X5的系数不显著,因此,剔除变量X5,构建新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所示:Yt=C+α1X1+α2X2+α3X3+α4X4+ut(2)再用OLS对模型进行回归,结果如下图所示:从最终结果中看各回归系数均显著,可调整R2为0.99,表明解释变量可以较好地解释被解释变量。并且可以看到DW值为1.636,dL<DW<dU,因此不能确定是否存在一阶自相关。我们采用LM检验法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不存在自相关。接下来检验异方差性,我们采用常用的怀特检验法检验,结果显示也不存在异方差性。说明此模型具有一定意义。

(二)结果分析

从最终的结果中,可以看出收入水平、物价水平以及财政支出都对我国居民消费有一定的影响:其中,物价水平的影响最大,CPI指数和RPI指数的系数的绝对值比较大,说明对居民消费影响较大,但其中CPI指数的系数为正数,与现实不太相符,原因在于文中选取的CPI指数是以1978年为基期(1978年=100)来衡量的,而我们选取的GDP、最终消费都是名义量,并没有剔除通货膨胀等因素,所以造成一定的误差。RPI指数为负,则真正反映了物价上涨对我国居民消费的抑制作用;收入的系数为0.244,说明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GDP每增长1%,消费就增长0.244%,符合凯恩斯有关理论的。同时政府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有推动作用。限于模型的误差及数据的有限,没有发现过去消费对本期消费有明显的影响。

四、对策探究

通过以上分析,从上述几个因素分析来探究扩大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对策:

(一)大幅度地提高居民收入

提高居民收入是拉动居民消费的最直接手段。第一,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通过加快城镇化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第二,合理分配收入,需要采取措施加强税收对个人收入的调节作用。第三,加快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效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就业。

(二)宏观调控物价

从模型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物价指数对居民消费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未来政府还应该将稳定物价、房价等作为工作的重心。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以及与此相关的价格波动具有泡沫成分,隐含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因此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是控制物价上涨的重点。

(三)加大政府的财政支出

第一,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农民住、用、行等多方面的消费需求;第二,调整政府消费支出内部结构,减少政府投资性支出比重,并适当增加政府消费性支出。另外削减行政管理单位事务支出,加大科教文卫等支出。

参考文献:

[1]王吉恒,李敏,盂菲.论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J].开放导报,2012(2):44-47.

第6篇: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水平;主观幸福感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人们对于生活的要求不仅仅只是局限在物质上的满足,同样也要求精神上的满足。如今幸福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幸福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追求的目标。

现在幸福感多用well being 来表示,是一种良好的或满意的生存条件;一种健康、幸福、兴旺的状态[1]。幸福感又可以分为主观幸福感和客观幸福感,但是多用主观幸福感来衡量个体的幸福感程度。

主观幸福感是衡量心理健康的一个主要指标之一,是反映大学生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学习,最重要的接触层面就是消费问题。消费不仅包括一些日常生活所必须的花费以外,还包括一些其他项目,例如:学习用品、服饰、社交、娱乐等等。在很多大学生会认为"要是有钱就好了,有钱一定会很幸福……"。那么有钱真的会幸福吗?消费水平真的会影响主观幸福感吗?

二、概念界定

1、主观幸福感的概念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以下简称为SWB)在心理学中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研究领域。关于主观幸福感的成分也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例如,Diener认为主观幸福感的主要成分是生活满意度和情感平衡。而Andrews和Withey又在1976年提出了主观幸福感的第三纬度:认知纬度(生活满意度)。生活满意度是指个体建构一个适合自己的标准,并将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一个整体来评定自己的满意感程度[2]。

主观幸福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指标,它评估的是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的情感反应以及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因此可以用主观幸福感来衡量一个大学生的生活状态。

通过他人研究可得知,大学生的自尊、人格、归因、人际关系、社会支持和价值取向等因素都影响主观幸福感。而性别、经济状况、过去的生活事件等因素不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的影响[3]。

2、消费水平的概念

消费水平从宏观的角度,就是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用于生活消费和服务的规模和水平;从微观的角度,就是单个消费者一定时期消费的商品和服务所达到的规模与水平[4]。对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就是指一个大学生每个月的平均花费水平。

消费水平也在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个体的消费水平可以反映个体或者其家庭的经济状况[5];另一方面,个体的消费水平可以反映生活环境的经济状况,甚至是整个社会、国家的生活状况。

三、研究动态

(一)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主观幸福感在心理健康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涉及到了很多方面,例如,李儒林、张进辅、梁新刚的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内部因素包括气质、健康和性别差异,外部因素包括文化、工作、收入和婚姻,在这些影响因素中,一些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而有些则具有较强的塑造性[6]。

还有一些关于城乡差异及性别差异的研究,研究表明,城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高于乡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且女性的主观幸福感高于男性。

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起初是针对老年人的。随着医学的发达,全世界的人口结构都在发生着变化。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有的比例在不断的提高,另外老年人是曾经对国家和社会做出很大贡献的人们。因此,对老年人的幸福感研究也显得十分重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教育水平、自我效能感、身体状况、社会支持等等[7]。

邢占军整合以往幸福感的研究,结合我国的文化背景,提出了体验论主观幸福感。体验论主观幸福感的内涵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加以理解。从形式来说,主观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这种体验是一种比较稳定的正向心理感受。从内容来说,主观幸福感是人们所体验的一种积极地存在状态。反映的是人们是否作为一个正常的人而存在,以及这个正常存在着的人在物质和精神方面所达到的程度和水平。

(二)消费水平的相关研究

对于消费的研究多属于经济学层面。在心理学方面,对于消费的研究多为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等。现代社会,人们除了重视物质生活质量外,也开始重视身体素质和精神素质的培养。因此,就有越来越多的消费研究开始针对大众的体育消费和文化消费来展开。

大学生在社会中是一个相当特殊的群体,这个是一个开始奔向社会的群体。大学是一个社会的微缩版,大学生的生活状态也在逐渐接近社会生活。由于大学生离开于家庭之后,自己的经济大权基本上也完全由自己掌控。一些研究表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几乎相当于成人的消费水平。

(三)主观幸福感与消费水平的相关研究

关于消费水平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有很多。消费水平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消费水平对主观幸福感有影响

有些研究认为是正相关,也有些研究认为是负相关,也证明了事情的两面性。正如弗洛姆所指出的那样,消费的意义在于给人一种更幸福、更满足的生活[8]。消费是通向目的即幸福的手段。遗憾的是,人们沉溺在消费主义所带来的虚幻的感官愉悦之中,将消费与幸福错误的划上了等号,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现代人精神上的荒芜。

还有一些关于富裕国家与贫穷国家的主观幸福感与消费水平的研究,例如:Diener和Biswas-Diener总结财富和幸福的研究时认为:(1)富裕国家的人们比贫困国家的人们更幸福;(2) 最近的10年里,发达国家的财富增加并未导致幸福感动的增加;(3)同一个国家内,财富差异与幸福仅有微弱的正相关;(4)个人财富的增加不一定导致幸福感的增加;(5)迷恋金钱的人 并不比那些对财富淡漠的人感到更幸福[9]。

2、消费水平对主观幸福感无显著影响

一些研究得出消费水平对主观幸福感无显著影响的结论,但这些研究对象的取样是有限制的,要么来自经济较为发达城市,要么属于收入有保障的群体。这样的研究结果与国外的研究相似。因此,出现这样的结论,是因为地区差异和收入差异的局限性。

四、研究结论

根据这样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政府应更加注意社会低层,经济水平较低的人群。改善我国各个阶层的生存质量,提高幸福感,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弱势群体的后顾之忧,从而更进一步的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

参考文献:

[1]朱翠英,凌宇,银小兰.幸福与幸福感-积极心理学之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37-39,40-42,56-69.

[2]王燕,李悦,金一波.幸福感研究综述[J].心理研究,2010,(2).

[3]罗书伟,伊小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1).

[4]李晔南,程刚.大学生消费心理及其影响因素[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5]钟立灿.大学生消费水平透视-以贵州民族学院为例[J].贵州社会科学,2005,(3).

[6]李儒林,张进辅,梁新刚.影响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理论[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

[7]唐丹,邹君,申继亮.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J].中国行李卫生杂志,2001,(2).

[8][美]E.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65-66.

第7篇: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范文

【关键词】 人口年龄结构 标准消费人 消费函数 人口老龄化

消费是总需求的主要部分之一,研究消费是由什么引起的、决定消费的因素是什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低消费、高储蓄的现象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而他们所研究的大多是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中国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中国的传统习惯等等,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消费的影响没有过多关注。

2000年,我国老年人的比例是7%,而武汉市已经达到了8%。2013年2月18日,武汉市老龄办对全市人口比例变化进行了分析,指出老龄问题日益严峻。武汉市老龄委通报的数据显示,从1993到2012年,武汉市老年人口逐年递增。老年人口的增加则意味着老龄问题日益严峻,需要解决的问题增多。鉴于武汉市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强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将从人口年龄结构角度分析武汉市当前的消费情况。

一、理论基础

根据凯恩斯(J.M.Keynes)的绝对收入假说,影响个人消费的因素是比较稳定的,消费者的消费主要取决于收入多少,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也增加。在这一理论假设下,可得到如下的个人消费函数:

Ct=b0+b1Yt+ut (1)

其中,Ct为第t 期的消费支出,Yt为第t期的绝对收入,b0表示自发性消费,b1为边际消费倾向,0

本文将人口年龄分为少年人口(0―14岁)、成年人口(15―64岁)、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组。

二、建立模型

1、直接引入人口年龄结构的消费函数

在给定消费水平条件下,最终的消费函数为:Ct=ctPt (2)

其中,Ct为消费总额,ct为人均消费水平,Pt为总人口。

从上式来看,影响总消费水平的因素有人口总数和人均消费水平,而影响人均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很多,如人均收入水平、人口年龄结构等,直接引入人口年龄结构变量可得到:

Ct=a1+a2yt+a3agedt+a4cht+ut (3)

以下本文将用ch、l、aged分别代表少年人口、成年人口、老年人口的比重。

2、间接引入人口年龄结构的消费函数

该模型的建立主要是通过引入标准消费人的概念,将社会总人口折算成总标准消费人数。将此概念运用到绝对收入假说和相对收入假说中,可得到排除了人口年龄结构影响的消费函数模型。最后再将以人口年龄结构表示的标准消费人带入模型中,可得到总消费函数。

(1)得出标准消费人。假定武汉市总人口P中,少年人口有Ch,成年人口有L,老年人口有Aged。假设少年人口平均消费水平相当于成年人口的?琢倍,老年人口消费水平相当于成年人口的?茁倍。因此,将所有的人折算成标准消费人――以成年人消费水平作为标准。则在人口为P的情况下,共有标准消费人SCP。

(2)将标准消费人引入消费函数。根据标准消费人的计算,可知标准消费人的消费水平是排除了人口年龄结构影响的指标,因此决定消费水平的因素剩下了人均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等。再根据绝对收入假说,就可建立引入标准消费人的消费函数为:

SCt=a1+a2y+ut(5)

其中SCt是t年标准消费人的消费水平。

以上两式是消除了人口年龄结构对消费水平影响的消费函数,通过数据估计就可得出函数的参数,即可通过预测得到未来标准消费人的消费水平。

(3)将人口年龄结构间接代入消费函数。将消费函数式(5)两边同乘以标准消费人总数SCP得到总消费函数:

通过标准消费人的应用,即可成功地将人口年龄结构代入消费函数。对上式进行简单地分析,可以知道,老年人和少儿的消费水平与成年人也就是标准消费人的消费水平越接近,人口年龄结构对消费水平的影响就越小,反之越大。

三、数据整理

1、人口年龄结构与消费水平数据

根据武汉市历年统计年鉴中有关GDP、人口、消费以及各类数据资料可以计算得到GDP和人均消费水平的可比价格的数据。

2、标准消费人及消费水平数据

假设以一个15―64岁的成年人为一个标准消费人,将成年人的消费水平作为标准消费水平。然后按一定的比例把少儿和老年人折算成标准消费人。因为在目前的研究中,关于少儿、成年人、老年人的消费系数(即消费比例)没有权威统一的数值,且大多数学者认为老年人和少儿消费量要低于成年人消费量,因此为了使模型更具有代表性和研究的方便,赋予该消费比例(少儿∶成年人∶老年人)两组数值:0.7∶1∶0.7;0.6∶1∶0.8。据此我们将2000―2011年期间武汉市人口换算成标准消费人。

如果将老年人和少年儿童的消费系数定为0.7,得出的数据显示,随着老年人口比重的不断上升,每100人的标准消费人由2000年的92.42上升到2009年的94.07,到了2010年又开始下降,下降到2011年的93.82。

如果把老年人的消费系数增加到0.8,而儿童的消费系数下降为0.6,则随着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数据显示每100人的标准消费人由2000年的91.49上升到2009年的94.07,到2010年又开始下降,下降到2011年的93.82。

四、模型的检验―消费函数分析

1、对直接引入人口年龄结构变量的消费函数模型的检验

根据上文所阐述的理论以及假设和函数模型,我们用2000―2011年间的有关数据对人口结构、人均GDP、消费的关系模型式(3)在Stata中进行回归分析,可得以下结果:

Ct=-5964.601+0.137yt-151.344cht+1597.091agedt(8)

t值:(-0.80) (3.96) (-1.80) (1.86)

p值:(0.447) (0.004) (0.109) (0.099)

同时,R2=0.9953,校正后的R2=0.9935

由该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人均GDP和人均消费之间呈强显著关系,而少儿比重与人均消费之间关系不显著,且基本上不具有相关关系。然而,在该模型中,不能反映老年比重和少儿比重对消费是否也有显著影响,即不能准确反映年龄结构对消费的影响。所以,引入标准消费人的概念,再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与检验。

2、对采用标准消费人消费水平的消费函数模型的检验

(1)利用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即消费系数:少儿∶成年人∶老年人=0.7∶1∶0.7),对不考虑消费习惯影响的模型(5)进行回归分析得:

SCt=3666.383+0.2486yt (9)

t值:(9.98) (24.52)

p值:(0.000) (0.000)

同时,R2=0.9836,校正后的R2=0.9820

由回归结果可知,当消费系数为0.7∶1∶0.7时,人均GDP对于人均消费是有显著影响的,由此可见,该模型高度拟合武汉市2000―2011年期间消费水平与人均GDP水平的关系,该模型总体显著通过检验,且解释力较高,各参数也显著通过检验,因此该模型可用来进行未来的预测和分析。

(2)利用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即消费系数:少儿,成年人,老年人=0.6,1,0.8),对不考虑消费习惯影响的模型(5)进行回归分析得:

SCt=4919.116+0.1440yt (10)

t值:(8.03) (8.51)

p值:(0.000) (0.000)

同时,R2=0.8788,校正后的R2=0.8666

由回归结果可知,当消费系数变为0.6∶1∶0.8时,人均GDP对于人均消费仍有显著影响,同时前期消费水平对当期消费也存在显著影响,上述模型同样也被证明是拟合了武汉市2000―2011年期间消费与人均GDP、前期消费水平的关系,且也是显著通过检验的,同时解释力也比较高,各参数也显著通过检验。

综上可知:两组数据所得的拟合优度都符合要求,上述所建立的模型可用来对未来消费趋势进行预测。

以消费系数比0.6∶1∶0.8所得模型为例,将估计得到的模型参数代入式(9),即a1=3666.383,a2=0.2468,α=0.7,β=0.7,可以得到含人口年龄结构的消费函数:

Ct=3666.383+0.2468yt-0.3(3666.383+0.2468yt)agedt-

0.3(3666.383+0.2468yt)cht (11)

从式(11)可以看出,随着人均GDP的提高,老年人比重对消费的边际影响会上升,即老龄化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将变大。同时,由于年龄结构变动的影响,人均GDP提高所带来的人均消费水平提高的速度减小为C't=0.2468-0.07404agedt-0.07404cht,反映了年龄结构对于消费的影响。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消费水平提高的速度逐渐减小,最终会降低未来的消费水平。

五、结论

本文引入标准消费人概念,间接地将人口年龄结构变量引入消费函数,通过对武汉市2000―2011年期间居民消费变化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几个结论。一是通过模型分析可知,直接将人口年龄结构引入消费函数,模型得出的结果与经济理论不相符,所以不能反映人口年龄结构对人均消费水平的影响。而通过标准消费人概念,间接地将人口年龄结构引入消费函数,即可较好地反映出人口年龄结构对人均消费水平的影响。二是老年人口的消费水平、规模将对总的消费量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由于老年人口的消费水平低于标准消费人,因此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未来的总消费和消费率水平会相对降低。三是消费的增长率趋向平缓并有下降的迹象,人口年龄结构对拉动家庭消费存在重要的影响作用。要进一步促进消费增长,应当对人口结构变化产生的社会文化与个体经济背景变化给予充分的重视。

总之,提高武汉市需求水平不仅需要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提高居民福利水平等,同时也应根据人口年龄结构的需求结构相应调整消费结构。

(注:本文系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大学生科研B类项目“武汉市人口年龄结构现状分析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龚曙明、欧阳资生:持久收入假说消费函数的改进[J].统计与决策,2008(4).

[2] 刘亮、陈正伟:人口红利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模型分析――以重庆市为例重庆[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

[3] 刘毅、杜彬:人口增长能拉动消费吗?――模型及广东的实证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4] 王霞:人口年龄结构、经济增长与中国居民消费[J].浙江社会科学,2011(10).

第8篇: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范文

关键词:安徽;农村居民消费;异方差;序列相关

一、消费问题的基本理论

1.绝对收入消费理论

关于收入与消费的关系,凯恩斯认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短期内当期的居民消费水平取决于当期的收入水平。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量小于收入的增加量,存在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可以建立如下消费模型:C=a+βy,其中a为自发消费部分,即当收入为0时,通过借债或动用前期储蓄也必须要有的基本生活消费,自发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无关;β是边际消费倾向,即收入增加一单位时消费的增加量;βy即为由收入增加所导致的消费增加额。因此C=a+βy的经济意义就是:消费等于自发消费加引致消费。

2.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于1949年提出相对收入消费理论,他认为当期的消费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和周围消费水平影响。在长期内,根据杜森贝利对居民消费习惯的研究,他认为居民增加消费容易,而减少消费却比较难,因此消费量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却很少随着收入的降低而减少。因此长期消费函数如下:C=βy。在短期内,随着经济的波动,当收入增加时,低收入者的消费水平会赶上高收入者的消费水平,当收入减少时,消费水平的降低程度有限,因此短期消费函数与长期消费函数不同,短期消费函数为:C=C0+Cy。

3.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于1954年提出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该理论认为:居民会在现期消费与延期消费之间做出最优选择,计划消费支出,以此达到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效用最大化。根据该理论可以建立如下模型:C=aWR+cYL,其中WR为实际财富;a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即每年消费掉的财富比例;YL为工作收入;c为工作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即每年消费掉的工作收入的比例。

4.永久收入消费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于1957年提出永久收入消费理论,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取决于永久收入,而不是由现期收入决定。永久收入是消费者在长期内可以预见的收入,因此居民的消费等于持久消费与现期消费之和。

二、消费模型的建立

1.数据的来源

本文主要研究从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农村居民消费模型。由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国家经历高通货膨胀,所以选取了1994年-2013年安徽省农村居民消费金额、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样本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数据库。本文对一年期居民定期存款利率进行算术加权平均,以此得到最终所用数据。

2.多重共线性检验

多重共线性是指模型中的各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精确的线性关系或者近似的线性关系,多重共线性的产生会无法正确反映每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单独影响,同时使得参数估计值的方差变成无限大。

3.异方差性检验

同方差假定是简单线性回归的基本假定,即是对于每一个给定的解释变量,其随机扰动项的条件方差都为某一个常数,公式为=E()=2同方差性指的是相对于回归线来说,被解释变量的观测值的分散程度相同,而异方差性则是指被解释变量的观测值的分散程度随解释变量变化而变化。异方差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如:模型中忽略了某些重要的解释变量、数据测量误差、模型设定误差等,异方差的产生会增大模型的预测误差,降低预测精度。异方差的检验方法有:图示检验法、Goldfeld-Quanadt检验法、White检验法、ARCH检验法、Glejser检验法等。本文采取White检验法,White检验法认为模型中如果存在异方差,则其方差和解释变量有关系。对安徽农村居民消费模型进行White检验后,可以得出其伴随概率p=0.060953,给定显著性水平a=0.05,由于p=0.060953>a=0.05,所以模型中不存在异方差。

4.序列相关检验

序列相关又称自相关,是指总体回归模型中,随机误差项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序列相关性产生的原因有模型设定偏误、经济活动的滞后效应、随机因素的影响等。

四、提高安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对策分析

1.有效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本文在实证分析部分,已经证明农村居民消费金额与人均纯收入之间有较强的关联性,收入水平是消费金额的根本影响因素。因此增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直接途径,政府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发展安徽经济,有效提高安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2.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制定合理的利率水平。在我国当前金融市场还不太发达和农村居民金融理念相对保守的情况下,利率的变动对农村居民储蓄金额有较大的影响,这进一步影响到农村居民的消费金额。利率的下调具有“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一方面利率下调会导致利息收入减少,而使得居民减少储蓄增加消费,另一方面利率的下降又会使得居民实际收入减少而减少消费支出。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根据上文实证检验的结果可以得出这会导致安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金额减少16.856445元。因此应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制定合理的利率水平,既使得居民的储蓄金额能够满足未来所需,也使得农村居民提高当前消费水平,实现效用最大化。

3.维持物价稳定,提高农村居民实际消费能力。本文在实证部分证明了CPI每提高1个百分点,在居民原有消费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平均来说消费金额将提高31.84743元。因此要提高安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不仅要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而且还要稳定物价,抑制通货膨胀,特别是在与农民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上。

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安徽省各级政府应当加大财政支出,健全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同时应该逐步完善医疗、养老、住房、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消费预期,减少居民的后顾之忧,树立农村居民的消费信心。

5.发展居民消费贷款,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消费信贷体系,消费信贷规模较小,这导致了居民消费支出的流动性约束增加。因此政府应借鉴国内外关于消费信贷的发展经验,健全消费贷款制度,改善消费贷款环境,丰富消费贷款品种,为农村居民申请消费贷款提供便利。

6.制定相关消费政策,转变居民消费观念。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同时各级政府应当针对农村居民长期形成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加强对居民的在消费理念方面的宣传教育,正确引导居民转变消费理念,养成科学的消费习惯,提高消费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海凤.居民消费影响因素及提高消费水平探析[J].现代营销,2014(09).

[2]肖立.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收入关系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2(11).

[3]韩星焕.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吉林省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12(11).

[4]柯瑞芬.对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关系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进出口经理人,2014(5).

[5]曹文方.基于消费模型的城乡居民消费的计量经济分析-以绍兴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4(4).

[6]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7]庞皓.计量经济学(第三版)[M].科学出版社,2014.

[8]郑玲玲.安徽农村居民消费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北京工商大学,2011.

[9]胡宝娣.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重庆:西南大学,2010.

第9篇: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范文

【关键词】汽车消费 影响因素 多元回归

一、引言

汽车和住房是支撑我国近年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现在年轻人结婚所必须的两大件。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汽车的普及阶段,汽车需求呈持续增长趋势,并且这种趋势仍将持续较长时间,在未来5-10年内汽车仍然具有增长空间。在区域范围内,随着二三线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汽车需求逐渐向二三线城市延伸,二三线城市成为了汽车需求增加的强劲动力。

汽车的需求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消费者偏好及国家政策等,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推动汽车行业的发展。现阶段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丈母娘效应”的产生都在促进我国汽车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节能减排、倡导公共交通出行,以及部分城市限制出行的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汽车的需求。但是总体上我国汽车的需求仍然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苏晖(2009)研究了政府政策对汽车消费的长远影响。田晟(2009)研究了当前我国汽车消费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措施。陈向怀,路霞(2011)研究了我国成品油价格变动对汽车消费的影响。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学者从汽车消费信贷、家庭汽车消费意向等不同角度对我国汽车消费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概述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预测法是从多个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出发,通过对与预测对象有联系的因子变动趋势的分析,推算预测对象未来数量表现的一种预测方法。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形式为:

其中,

我国汽车产品的消费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宏观因素(如市场环境、国内生产总值、人口增长、国家政策等)和微观因素(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消费者偏好、相关商品的价格等),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可以将汽车消费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量化,明确各因素的影响权重,进而有利于针对性提出促进我国汽车消费的措施。

三、模型构建及检验

(一)变量选择及数据来源

汽车产品消费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研究过程中为了从众多因素中选择起决定作用的影响因素作为因子, 舍弃关系不大的因素,需要对影响因素进行选择。本文结合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同时依据经验与常识选择与汽车消费高度相关的因子,如居民收入水平。对于市场环境、政府政策以及消费者偏好这些不可量化的因素暂不考虑。最终本文选择了国内生产总值、全国人口数量、居民消费水平及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4个经济变量作为研究汽车消费变化规律的影响因素。

本文以我国汽车消费为研究对象,以连续21年(1990-2010年) 为观察期, 使用的数据来自2011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另外,鉴于我国汽车消费量的数据难以全部找出,本文选取了统计年鉴中的全国汽车生产量的数据代替汽车消费量。

(二)模型的构建

按照上述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形式,以汽车消费为因变量,国内生产总值、全国人口数量、居民消费水平和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自变量,分别为,确定观察期为21年(1990-2010),利用Eviews软件得到汽车产品需求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经过软件分析,发现全国人口数量和居民消费水平两个变量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运用“逐步进入变量”的方法,得到新模型:

(三)模型的检验

对上述模型进行经济理论检验、统计检验和计量经济学检验,只有通过检验,模型才能成立。

1.经济理论检验,即检查回归参数的关系与经济理论是否相符。从经济学角度来看,通常国内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之间呈现同方向变化的关系,其对应系数为正值。

2.统计检验,通过t检验、F检验及确定性系数三个途径进行。采用t检验法检验各影响因子与汽车消费相关程度是否显著。由F检验对回归显著性及可靠性进行检验,即预测模型是否能有效地反映未来汽车产品需求的变化规律。确定性系数是回归误差平方和与总误差平方和之比,该比值越接近于1,说明模型拟合效果越好。上述建立的模型统计检验结果如下:

表1 模型统计意义检验结果

变量 回归系数 t值 检验结果 F值 检验结果 确定性系数 拟合效果

X1 0.0109 5.666 显著 265.83 显著 0.9672 很好

X4 0.2465 -3.545 显著

由表1可知,t检验和F检验的结果均为“显著”,模型拟合效果为“很好”。说明模型通过检验。

3.计量经济学检验包括异方差检验、自相关检验和多重共线性检验。检验异方差性,也就是检验随机误差项的方差与解释变量观测值之间的相关性及其相关的“形式”。进行自相关检验的原因是模型设计时,将对自变量有影响的因素并入到随机误差项之中,这些随机误差项会产生出系统性的、一贯性的作用,从而造成随机误差项前后期之间存在相关性。多重共线性检验是检验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会影响到模型回归参数的准确性以及回归效果。

(1)异方差检验

表2 模型异方差检验结果

Heteroskedasticity Test

F值 4.9405 Prob.F(2,18) 0.0195

Obs*R-squared 7.4423 Prob.Chi-Squared(2) 0.0242

SS 15.292 Prob.Chi-Squared(2) 0.0005

(2)自相关检验

图1 模型自相关检验结果

(3)多重共线性检验

图2 模型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

从表2、图1和图2可以看出,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而且自相关检验的值均位于两条虚线之内,说明模型不存在自相关性。多重共线性检验的图形不接近于直线,说明自变量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因此,最终的汽车消费模型为:。可见,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汽车消费影响较大,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长1%,汽车消费增长14.6%。

参考文献

[1]苏晖.政策如何影响了汽车消费[J].中国汽车,2009(03).

[2]田晟.制约我国汽车消费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企业经济,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