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粮食增产的主要措施范文

粮食增产的主要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粮食增产的主要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粮食增产的主要措施

第1篇:粮食增产的主要措施范文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持续增收为重点,按照“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增加效益”的总体要求,创新工作机制,发挥政策效应,搞好服务指导,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进一步挖掘科技兴粮潜力,努力开创我县粮食生产新局面。

(二)目标任务。2012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2.5万亩,平均单产比上年增加7公斤,达到370公斤,总产量达到23.13万吨。稳定粮食增产主要任务是稳定增加玉米、水稻、马铃薯、豆杂等作物播种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同时在夏粮生产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影响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秋粮作物管理,争取以秋补夏,确保全年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二、统筹安排,强化措施,确保粮食稳定增产

(三)落实粮食播种面积。要把面积落实责任及任务分解到乡(镇)、村、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做到农田不抛荒,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耕地面积;抓好耕作制度的改革,提高耕地复种指数;采取针对性措施制止耕地撂荒,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中短期和季节性流转;鼓励种粮大户扩大种粮面积,提高补贴标准,利用旱地和边缘地发展红薯、豆杂等旱粮作物。

(四)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抓好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改造灌区排灌设施,有效增强农田水利灌溉能力,扩大灌溉面积和提高农田旱涝保丰收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抗灾减灾能力。

(五)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

1、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通过科技入户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农民培训项目,举办农民种粮培训班,向农民传授生产技术。着力培育粮食产业示范带头人,努力提高农民种粮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技术水平,推动全县粮食稳定发展。

2、大力推广增产节本技术。一是继续扩大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地膜覆盖技术,力争全县地膜覆盖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二是继续推广旱育保姆育秧技术,提高出苗率和秧苗质量;三是实现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推广使用各类作物配方肥万吨以上,粮食作物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80%以上;四是提升土壤有机质,提高地力。积极示范推广秸杆腐熟剂,增加秸杆还田面积,增施农家肥,扩种绿肥,努力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五是示范推广免耕轻简栽培技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六)全面推进高产创建增粮行动。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认真抓好水稻、玉米及脱毒马铃薯高产基地建设。重点抓好以中峰镇为中心的万吨“有机贡米”生产和以泉溪镇为中心的两膜玉米全覆盖栽培技术,同时,各乡镇都要办好本区域内主要粮食作物高产示范片建设工作。高产创建示范片按照“统一品种,统一技术方案,统一高产集成技术”的要求,达到示范幅射效应,通过科技示范带动,实现粮食总体增产。

(七)强化科技指导服务。抓住粮食生产的重要环节,以推广主推品种、主推技术为重点,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镇村、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大力推广高产优质抗病品种,指导落实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高产高效技术,提升粮食生产水平。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推行集约化生产,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努力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贡献力。

(八)保障农资供应,狠抓市场监管。加强农资的生产、储备和统筹调度,农业、农机、石油等部门要保障种子、化肥、农药、柴油等农资的有效供应,供电部门要优先保障农业生产用电需求,确保农村抗旱、粮食加工等电力供应。物价和农业部门要加强农资价格监测和供求信息,坚决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不法商贩,对变相加价、追求暴利、扰乱市场的农资经营商予以从严处罚。农业、工商、质监等部门要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坚决查处假冒伪劣农资的生产、经营,进一步净化农资市场,切实维护农民权益。

(九)抓好防灾减灾工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制定完善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加强农业灾害监测预警。农业部门要积极组织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在各乡镇组建专业化统防统治队伍,加大扶持力度,全县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覆盖率达到80%,努力降低病虫害损失率,全县粮食作物病虫害损失率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和高产稳产。

(十)切实加大粮食生产投入。县政府将增加财政支农资金预算安排,重点扶持粮食生产;要积极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搞好银企合作,加大对种粮大户和粮食加工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

(十一)强化粮食生产绩效考评。今年县政府将对粮食生产工作进行考核,粮食稳定增产将列入乡镇和县直各单位工作的考核内容,对成绩显著、粮食稳定增产的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放松粮食生产、工作措施不力的乡镇和县直单位给予通报批评。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十二)强化组织领导。为加强对粮食生产的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分管农业副县长任组长,各乡镇及县财政、水务、农业、农机、科技、粮食、气象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县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全县粮食生产发展规划,项目实施,基地、投入品的监管,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与培训,市场信息服务,验收、考核、评比、综合协调等工作。各乡镇要成立相应机构,抓好本乡镇粮食生产工作。

第2篇:粮食增产的主要措施范文

关键词:科技示范;粮食增产;问题及建议

2015年芒市农技推广工作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强化农业科技示范为引领,突出围绕四大粮食功能区建设,以高产创建和旱作农业科技推广项目为依托,扎实推进模式公关和“百千万”示范工程实施,强化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和生产技术指导,积极推进粮食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全面提升农技系统服务能力,顺利完成了年初粮食生产目标任务。

1芒市科技示范生产基本情况

2015年,芒市完成大小春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12万hm2,比上年增1466.67hm2,增长2.5%;总产量36.6万t,比上年增1.72万t,增长4.8%;总产值12.77亿元,比上年增2.73亿元,增长27.2%。其中:粮食作物4.68万hm2,产量23.4万t,产值7.69亿元;经济作物1.44万hm2,产量13.2万t,产值5.08亿元。全市共实施高产创建活动10片,其中:水稻5片、马铃薯4片、玉米1片。按照“相对集中,分片包干”的原则,结合芒市实际,对高产创建项目进行划片、分区域管理、集成技术推广等一系列措施。通过州级专家的测产,各作物百亩核心区、千亩展示片、万亩示范区的产量分别为:水稻示范片:百亩核心区平均产706.9kg/667m2,千亩展示片平均产667.4kg/667m2,万亩示范区平均产661.4kg/667m2。马铃薯示范片:百亩核心区平均产3117kg/667m2;千亩展示片平均产2593kg/667m2;万亩示范区平均产2185kg/667m2。玉米示范片:百亩核心区平均产669.2kg/667m2,千亩展示片平均产571.7kg/667m2,万亩示范区平均产554.8kg/667m2。各示范片都比上年增产5%以上,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起到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开展粮食作物间套种。按照“核心区、示范片,辐射带”的要求,因地制宜扩大粮食作物间套种高产栽培面积,实现增产增收。完成粮食作物间套种技术推广面积2.7万hm2,产量7万t,平均产167kg/667m2,较上年增30.6kg/667m2,总产增1.22万t。通过开展粮食作物间套种,提高复种指数,有效增加单位面积生产效益,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增加粮食总产,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开展粮食覆膜种植。针对冷凉山区的特点,大春季在山区实施玉米覆膜和小春季在坝区实施马铃薯覆膜种植技术推广,全年完成粮食作物覆膜种植推广0.2万hm2,经田间测产,实现平均单623.3kg,总产18699t,在同等条件下覆膜作物比非覆膜作物增产粮食53.9kg/667m2,总增产粮食1521t,经济效益显著。通过粮食覆膜种植技术的推广,有效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增加粮食总产,促进农民增收。

2主要经验与做法

2.1市乡两级高度重视农业科技示范,切实抓好粮食生产

2.1.1示范片建设纳入乡镇年终目标考核。芒市严格按照农业部和省制定的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加强对高产创建示范片的测产验收。对工作突出、成效显著、考核达标高产创建示范片的科技人员在年终考核作为评优秀依据。每个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将由领导小组成员,技术指导组成员挂到每一个片区,负责该片区的组织发动,措施落实,加强督促检查,强化责任落实,使每一个示范片到点、到人;每个示范片有一张方位图,表明了地理坐标和面积;1张推广成熟技术模式图,明确了从种到收的全程标准化,1张农事日历,跟踪记录创建作物生育进展和重要农事活动。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现场观摩、技术培训、专家巡回指导等活动,促进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2.1.2面对干旱建立玉米科技治旱示范带和旱育秧示范片。今年,市委、政府针对前期较严重的旱情,安排专项资金10万元在“320”国道沿线建立玉米科技示范带100hm2,集中展示优质良种、肥团育苗、测土配方施肥、地膜覆盖等抗旱、高产、稳产技术。在风平、遮放等11个乡镇建立了旱育秧集中育秧示范片73.37hm2,确保了全市水稻满栽满插,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1.3以召开现场会形式带动示范片建设。芒市今年多次召开水稻、玉米生产现场会,以现场会带动示范片建设。分别在风平镇那目村和遮放镇户闷村召开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现场会;在勐嘎镇召开了玉米综合生产现场会;在芒市镇召开了现代节水农业生产示范现场会;在轩岗乡召开了马铃薯生产现场会。有力地带动了其它乡镇示范片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2整合项目,组装配套综合技术,建立综合示范片

2.2.1全面实施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田间“3415”正规试验12个,田间肥效试验18个,在全市采集土样500个,推广测土配方施肥4.05万hm2,发放建议配方施肥卡2.4万hm2,建立市级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片60个,实现节本增效77.68元/667m2,总节本增效4714.19万元。此项目的实施得到了全省农技推广总站领导及省、州领导的高度肯定。

2.2.2高标准实施云南省增粮增收“百千万”科技示范工程项目。按照云南省“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在芒市、风平、遮放、轩岗和勐嘎等5个水稻主产乡镇实施水稻优质丰产科技示范工程,具体安排在“芒市—瑞丽”公路沿线的27个村129个村民小组建立示范片2333.33hm2,其中核心示范片466.67hm2,辐射带动全市2.05万hm2水稻生产。

2.3加大资金投入,确保科技示范顺利开展

为确保科技示范活动顺利开展,芒市农业局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千方百计加大农业生产投入。全年共争取各级财政支农资金1040万元用于粮食生产和技术推广工作,各项资金直接用于农户物化、人工等补助,有效支持了全市粮食生产。

2.4示范效果显著

每个示范片均制定有完善的实施方案,生产中严格按方案实施,各示范片都取得了显著的示范效果。据市农业局测产调查,小麦示范片平均产201.6kg/667m2,较大面积生产(180kg/667m2)增产21.6kg,增12%;轩岗乡平安村稻草覆盖免耕直播油菜田平均产164kg/667m2,较大面积生产(91kg/667m2)增产73kg,增80.2%;“百千万”工程项目区5个乡镇实际完成水稻示范种植2333.33hm2,经测产调查,平均单产514.2kg/667m2,比全市平均产量(473.5kg/667m2)增产40.7kg/667m2,增8.5%;比项目乡镇大面积平均(487.7kg/667m2)增产26.5kg/667m2,增5.4%;产值比全市平均增收81.4元/667m2;比项目乡镇大面积增收53元/667m2。核心示范片466.67hm2平均单产521.4kg,较全市大面积增产10.1%、产值增收95.8元。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示范片平均产水稻622kg/667m2,较大面积常规栽培增产148.5kg,增31.4%。最高亩产田块在芒市镇芒核村的农业综合生产示范片上面积1913.33m2,实收稻谷2041.43kg,折平均产711.3kg/667m2,较全市大面积增产237.8kg/667m2,增50.2%;较项目区核心示范片平均增189.9kg/667m2,增36.4%,收到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存在问题及建议

3.1存在问题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综合生产能力总体水平不高,“靠天吃饭”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二是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特色产业的规模和影响力还不够大,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够强;三是农民持续增收的科技增粮措施还不够稳固,支撑点还不够多,渠道还不够宽,农民收入来自非农产业的比重还比较低;四是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组织开展高产创建,社会化服务新模式组织机构少,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待提高;五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素质、知识、技能和服务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农民收入增长就会受到影响,农业农村工作就难以打开新局面,农村就难以保持稳定和谐。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好这些问题,真正实现农民持续快速增收,农村和谐稳定。

3.2建议

3.2.1加大科技增粮创建力度,实现粮食增产促农增收。当前,我市农业生产性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非常大,但从总体看,我市农业结构的调整水平还比较低,我们要立足实际,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高产创建等主要科技增粮措施的实施,持续发挥其在促进粮油稳定发展助农增收中的作用,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3.2.2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龙头企业带农增收。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战略举措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着力形成“龙头+基地+协会+农户+科技”的产业化格局。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培植现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增强对农民增收的拉动作用。依托遮放贡米股份有限公司、协会、农村经营能人,积极兴办农村各类中介组织,通过经营能人和中介组织,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联结起来。实施“订单农业”,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牵动、农民参与、企业主导”的利益联结机制。2016年,力争各类协会发展到32个,农村经纪人发展到57人,实现50%的农副产品通过协会以“订单”形式销售。

3.2.3加强技术指导,创新服务方式,实现助农增收。一要抓培训,通过层层举办样板,召开培训会,发送技术资料,做到户有一个“明白人”,家有一张“明白纸”,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二要抓引导,深入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标语、科技专刊等宣传工具,使科技增粮种植家喻户晓,提高技术到位率和入户率。三要抓扶持,依托项目支持,加大示范片区扶持力度,整体推进科技增粮措施落实。四要抓服务,开展代耕代种、代防代治等专业化服务。大力推行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为壮大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提供切实保障。

3.2.4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实现科技服务帮农增收。发展现代农业,关键是要推动先进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用现代科技及装备改造传统农业。因此,要加大高产创建等主要科技增粮措施的推广和投入力度,提高科技对农业增效的贡献率。

3.2.5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业基础强农增收。我们要紧紧抓住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机遇,积极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切实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促进农民增收夯实基础。

3.2.6贯彻落实扶持科技增粮发展的政策措施,实现政策惠农增收。继续落实好国家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高产创建等政策,充分调动农民在稳定粮食生产、推广大型农机具等方面的积极性。同时,要分户制定有针对性的科技增粮措施,加快农民科技增粮助农增收致富步伐。

参考文献

[1]李红敏.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J].吉林农业,2005,(5):14-15.

第3篇:粮食增产的主要措施范文

一、落实粮食生产责任制,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是特殊商品和战略物资,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事关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性,认真落实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切实加强对粮食生产的领导,千方百计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提高粮食优质率。要把粮食生产作为年度考核重要内容,明确目标,细化任务,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把落实粮食生产指导性计划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精心组织,强化督导,把粮食生产任务层层分解落实。要建立下管一级的粮食生产责任考核制度,年底市政府将对各乡镇完成情况给予通报。

二、落实粮食生产扶持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要全面落实中央和省里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强农惠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采取有效措施,不折不扣将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补、农作物良种补贴、粮食订单补贴、农机具购机补贴和水稻保险等各项政策措施及时兑现落实到位,认真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建立完善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的长效机制,确保种粮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促进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

三、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粮食生产发展后劲。要严格执行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继续实施土地整理,提高耕地质量,着力建设一批高标准粮田示范区。强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修复农田水毁工程,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搞好田间灌排渠系、土地平整和机耕路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实施“沃土工程”,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防止土壤退化。加强耕地质量监控,抓好地力与墒情监测、环境质量监测等,进一步健全耕地质量保障体系。

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提高粮食单产水平。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是新时期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平台和手段,是依靠科技提高粮食单产、确保完成总产的重要途径。要以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为抓手,通过抓重点产区、重点作物和重点增产技术,即通过建设水稻、马铃薯两个“千亩、万亩”粮食高产示范区,推广一批科技含量高、增产效果好的粮食“五新”成果,主攻粮食单产,发挥科技增粮作用。重点抓好水稻、马铃薯、甘薯等优质高产良种,水稻重点推广“一增二改三推”技术,超级稻高产栽培、马铃薯脱毒种薯和稻草包心高产集成技术栽培、甘薯脱毒苗、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控等关键措施的推广应用,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实现农机农艺结合,扩大水稻机械化插秧、机械化收割和马铃薯起垄机使用面积,提高机械化水平。引导耕地适度规模经营,大力推进粮食作物“五新”成果进村、入户、到田,充分挖掘粮食增产潜力,推动大面积均衡增产。

第4篇:粮食增产的主要措施范文

坚持以“避旱、调结构、兴产业、促增收”为核心,稳定粮油总播面,调整内部结构,依靠科技增单产,优化品质提效益,进一步提高粮油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小春一季安排全年,落实全年避旱增产措施,确保全市粮油总产和农民持续增收。

二、目标任务

小春粮食播面157万亩,总产43万吨;油菜籽80万亩,总产11.5万吨。大力发展优质马铃薯及冬春经济作物。实现小春粮油增产增收。

三、主要措施

(一)调整结构,稳定粮食面积

2010年全市小春生产总的要求是:“两稳两增加”,即稳定小春粮食和油菜面积,增加马铃薯面积,增加粮油单产。计划全市小春粮食播面157万亩,其中小麦112万亩,马铃薯40万亩,油菜籽面积80万亩。各县区要引导农民多种多栽,重视和发展大宗粮油作物,因地制宜地发展优质小杂粮及合理间套冬春经济作物,千方百计稳定粮食面积,确保计划粮食播面落实到实处。

(二)深化改制,实施科技避灾

小春规范化预留行种植技术是我市以早制旱、以科技制旱夺取粮油全年丰收最有效的措施。要全面落实“科技抗旱”措施,认真总结经验,继续加大改制力度,2010年规范化预留行面积突破105万亩。大力推广中厢、宽带规范化带状种植,为大春适时争早,趋利避害和旱地深入开发创造条件。要提高粮油生产抗灾避旱能力,各县区必须走无地不改制、“三田”必改旱的路子,全力推广小春预留行种植技术。充分利用预留空行套种蔬菜、豆类和绿肥,优化种植模式,增加复种指数。在搞好麦=玉=苕种植模式的基础上,扩大麦=玉=豆、麦=玉=菜、菜=芋=菜、芋=玉=菜、小麦=花生=玉米等高效种植模式,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三)依靠科技,实现增产增效

要加大优良品种和实用增产增收技术的推广力度,促进平衡增产,带动提质增效,实现全市2010年小春生产目标。

1、狠抓优良品种推广。小麦:主推川农19、内麦11、川麦45、川麦42、资麦1号、宜麦8号、西科麦4号等产量高、抗性强、市场需求大的优质中筋小麦良种,更换和淘汰感病劣质品种。油菜:大力发展“双低”杂交油菜和高芥酸加工专用油菜,统一供应良种,集中种植,主推蓉油10号和11号、川油21、川油25、绵油17、德油9号、蜀杂11号及高芥酸专用品种等,使全市油菜优质率达到95%以上。马铃薯:主推凉薯97、川芋8号、川芋早、夏波蒂、费乌瑞它、坝薯10号等粮饲兼用和菜用品种,积极引进和推广脱毒种薯,脱毒种薯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

2、落实配套实用增产技术。小麦生产要抓住最佳播种期,推广精量播种、小窝疏株密植等栽培技术;油菜生产要推广适时早育早栽、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秸杆覆盖免耕栽培和增施硼肥等技术;马铃薯生产要推广脱毒种薯垄作栽培、适期带芽播种、中厢带植、覆膜防冻和增施磷钾肥等综合配套技术。

一是防除湿害。据预测今秋雨淋,土壤持水量较大,要早打主沟、开通“三沟”、窄厢深沟,排除湿害。对部分沟漕田和排水困难的田块,今年应倡导其改为冬囤水田。

二是大力推广节本增效技术。一要加大免耕覆盖技术推广力度,力争全市固定厢沟双免耕达到35万亩以上。二要抓好测土配方施肥,计划全市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80万亩。

三是切实加强病虫害防治。牢固树立“防病保粮,虫口夺粮”的思想,抓好“病、虫、草、鼠”害的防治,尤其要突出抓好小麦条锈病的综合防治。一要加大药剂拌种力度,力争全市小麦全部实行药剂拌种。二要加强小麦条锈病的监测,及时预报,制定条锈病防治预案。三要切实抓好马铃薯晚疫病,油菜菌核病的重点防治工作。四要加强专业防治队伍建设,更新药械,完善技术,统防统治,尽力减轻病虫危害。

3、切实抓好小麦、油菜和马铃薯的高产创建。各县区要落实好小麦、油菜、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片,切实抓好高产创建各项集成技术的落实。探索适合我市生产实际的高效、低耗、高产种植模式和技术,以大示范大样板辐射带动大面积生产。

(四)发展订单生产,推进产业化经营

各县区要以龙头企业为纽带,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大力发展订单生产,将优质原料转化为优质商品,提高商品率和产业效益,推进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2010年重点推动“双低”油菜、高芥酸加工专用油菜和优质专用小麦和马铃薯集中产区的产业化经营,同时积极引进马铃薯精深加工企业。计划全市发展小春粮油订单100万亩,其中优质专用小麦40万亩,马铃薯20万亩,油料40万亩。

第5篇:粮食增产的主要措施范文

然而,社会上也存在不同声音,认为夏粮丰收“有水分”,更有人称夏粮“被丰收”。带着某些问题,记者系统梳理夏粮生产过程中的各类信息,再次请教小麦专家和各界专业人士。用事实回答:夏粮增产是实实在在的。

疑问1:在全国小麦还未收获归仓之时,为什么农业部门就预测“夏粮有望获得丰收”?

关键词:“三因素”

夏粮总产量由面积和单产决定,单产又取决于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因素。到小麦生长后期,这些因素基本都已确定,专家据此对夏粮总产量的增减趋势进行预测是有科学依据的。

今年全国小麦的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了100多万亩,这个数据在去年小麦播种结束以后就统计出来了。据国家统计局的分析,因播种面积扩大就增产夏粮50万吨。

中国工程院院士、小麦栽培学家于振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小麦整个生长过程中,各级农业部门和专家都要进行动态监测。小麦亩产三因素中,亩穗数在4月中下旬就基本确定,穗粒数在4月底5月初形成,千粒重最后确定,也基本在小麦收获之前就可以统计出全国平均数字。一般来说,亩穗数每增加1万穗,亩产量会增加10公斤;穗粒数每增加1粒,亩产量也会增加10公斤。所以,根据这些因素的增减量,完全可以提前预测夏粮总产量的增减趋势,这也是在多年实践中得到验证的一种科学方法。

疑问2:一些夏粮主产区,特别是遭遇大旱的山东省部分地区明显减产,为什么全国统计数字却还是增产?

关键词:此减与彼增

我国幅员辽阔,连续多年、每个季节都能保证粮食增产的地方并不多,此处减、彼处增,此作物减、彼作物增都很常见。尽管个别地方减产,但从全国总体看,增量仍然大于减量。

具体就今年夏粮生产情况而言,灌溉条件好的小麦产区基本上都增产,浇不上水的旱地会有不同程度的减产。我国小麦生产的大头集中在黄淮海麦区,这些区域一般灌溉条件比较好,水浇地比例很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黄淮海麦区的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夏粮合计比2010年增产153万吨。另外一个重要“增长点”是西南地区,因为去年“西南大旱”,今年仅云南、贵州两省就恢复性增产167万吨,西南四省市(云贵川渝)夏粮增产量超过全国增产量的一半。

今年减产的省份,主要是旱地比例较大的甘肃、宁夏、新疆,夏粮比上年减产75万多吨。即使是夏粮增产比较明显的省份,也不是所有地块都增,以山东省为例,今年夏粮整体实现“九连增”,但是临沂市等山区旱地确实还是减产的。

疑问3:北方冬麦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大旱,为什么小麦还会增产?旱情到底有多严重?

关键词:受灾与减产

今年的气象干旱的确很重,但“好雨知时节”,有限的几场透雨下在了关键时点上,因此农业干旱不但没有预期那么严重,在有些地方还成为有利因素。

小麦的生长期长达8个月,并不是时时刻刻都需要雨水,它需要的是在特定生长环节的“及时雨”。农民群众总结为:小麦“八十三”、关键3场雨,就是说阴历八月播种期、十月出苗期、三月返青拔节期的3场关键雨。虽然今年主产区遭遇了长达100多天的冬春连旱,虽然雨水姗姗来迟,令人揪心不已,但盼望已久的透雨最终还是下了,加之抗旱措施及时到位,干旱对小麦苗情没有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

中国气象局的专家指出,“气象干旱”与“农业干旱”有很大区别。气象干旱主要考虑自然降水的问题,如果某个时间段的降水量明显低于常年平均水平,就遇到了气象上的干旱;而农业干旱是根据土壤墒情、农作物生育期综合判断的,是指农作物由于长期缺水导致无法正常生长而受损。如果措施得当,气象干旱不一定会导致农业干旱。就是说,“大旱”不一定就酿成“大灾”,还要看具体的墒情、苗情、农情。

于振文认为,与人们一提大旱就想当然以为会减产不同,干旱实际上有利有弊,在今年特殊的条件下,反而给小麦生长带来有利因素。例如,干旱导致土壤表层无水,小麦只好深扎根去吸取土壤深层水分,促使小麦根系生长;冬季是小麦休眠期,需水量小,降水偏少不会对生长造成严重影响;拔节初期干旱,致使麦秆靠近地面的第一节短促粗壮,最终植株高度也低于往年,反而解决了年年头疼的拔节期旺长、后期倒伏的问题。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有的地方去年小麦播种量偏大,干旱反而有利于控制苗数。

大旱之年,打井抗旱为夏粮丰收作出了重要贡献。河北、山西、江苏等重旱区8省抗旱期间,共启用机电井170万眼、泵站1.7万处、机动抗旱设备299万台(套),累计提供抗旱用水210多亿立方米,累计抗旱浇灌麦田2.02亿亩、3.6亿亩次。

疑问4:6月初我国南方多省市出现旱涝急转天气,严重的洪涝灾害对夏粮生产就没有影响吗?

关键词:区域不同

夏收小麦占我国夏粮总产量的90%左右,主产区大多集中在华北、黄淮海、西北等北方地区,6月初发生旱涝急转的南方地区大多不是夏粮主产区。

从时间上看,6月初我国南方部分省市出现旱涝急转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江淮地区夏粮已经收获完毕,对该地区夏粮产量基本没有影响。

此外,2010年云南、贵州因春季发生特大干旱夏粮减产33.7亿斤,今年这两个省夏粮生产期间没有发生旱涝灾害,夏粮共恢复性增产33.4亿斤,占全国夏粮增产总量的53.5%。因此,总的看今年6月初南方部分地区出现的旱涝急转及洪水灾害对我国夏粮生产影响轻微。

疑问5:年年大灾年年增产,究竟咋回事?

关键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田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已经具备了应对自然灾害的保障能力和防灾减灾手段。

发展粮食生产的成就与经验表明: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必须保持粮食播种面积的相对稳定,必须依靠科技提高粮食单产,必须出台政策调动种粮积极性,必须加大投入做好物质保障,必须完善高产创建等稳粮增粮新载体,必须创新发展科技大会战等生产指导服务新方式。

2009年北方麦区大范围严重旱情,2010年西南地区百年不遇大旱,今年小麦主产区长达100多天的干旱……近几年我国夏粮生产都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部分地方确实减产了。但是,在防灾减灾过程中我们积累了经验,探索出一整套做“三预”(预测、预判、预警)、查“三情”(墒情、苗情、灾情)、有“三备”(备政策、备技术、备物资)的防灾减灾手段。我国已建成一定面积的高产稳产农田,今年由单产提高带来的增产量就达262万吨。

我国农业科学家不懈探索新技术,在今年抗旱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小麦“播后镇压”技术,就是在实践中逐渐完善起来的。2009年大旱时,曾有专家发现,有的地方旱得小麦叶子发黄,但地里拖拉机压过的车辙里麦苗却郁郁葱葱。后来经过论证和实践,专家们总结出了一项抗旱新措施“播后镇压”――小麦播后用铁磙子或石磙子镇压一遍,防止土壤悬松引起的水分散失过快、小麦扎根过浅等问题。在今年大旱中,这项看似简单的技术被大面积推广,并成为今年抗旱的重要技术之一。

河南省今年筹措1500万元用于抗旱春管科技服务,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引黄灌区引水和人工增雨作业,并加快良种推广应用,17个优质高产品种已占全省小麦播种面积的近80%,小麦良种覆盖率接近100%。河南共有327个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到1062.84斤,比全省小麦平均产量高286.64斤。

面对大自然不再“逆来顺受”,我们具备了一定的防控能力。有专家指出,以我国当前的防灾减灾手段和科技增粮水平,除非发生极端严重的、全局性的自然灾害,稳定粮食生产都是有保障的。

疑问6:种粮比较效益低下,青壮年农民大多进城打工去了,农民哪有积极性?

关键词:省心省力

如今,农民种地不仅不交农业税,而且每亩还能获得几十到上百元的补贴。国家年年实行最低收购价保护政策,虽然种粮比较效益不算高,但是省心省力。而且,对那些主产区的种粮大户来说,效益还是不错的。

近几年,国家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出台政策,给农民真金白银的实惠。今年1月起50天内国务院就召开4次常务会议和2次全国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粮食和农业工作,新增129亿元资金支持粮食生产和抗旱工作。

今年,农业部门就组织了1万名专家和35万名农技推广人员深入全国的生产一线,开展全年全程科技服务。很多地方农民播种有播种机,打药有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队,收获有大型联合收割机。农民种粮变得越来越省心了。

自2004年以来,水稻和小麦最低收购价已经提高了30%~70%;另一方面,农民种粮不但免除了农业税,还能获得国家多种补贴,在一定意义上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尤其是对主产区那些包地几百亩、上千亩的种粮大户来说,种粮效益还是不错的。有农民曾经给记者算过一笔账:种蔬菜等经济作物,用工量高,价格不稳定,销售风险大;种粮虽然比较效益不算高,但是省心省力,而且有国家最低收购价保底,收入稳定。

疑问7:既然粮食年年丰收,价格应该逐年下降才对,为什么粮食价格还年年上涨?

关键词:价格决定因素

尽管粮食年年丰收,但是我国粮食需求量也在年年上升。决定粮食价格因素还涉及全球粮价、心理预期、种植成本、雇工费用等多方面。

“粮食增产价格上涨,根本原因还在于国内粮食需求持续增加,供求关系仍然维持紧平衡状态。”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国祥说。

粮食消费群体与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改变,1.5亿农民工进城,由粮食生产者变成粮食消费者,有些地方还出现粮食倒流现象,由城市批发市场流向农村。据测算,中国每年大体增加粮食需求100亿斤左右,同时粮食品种、品质结构和区域结构也面临新变化。

国际粮价目前处在高位运行,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11年1月的全球粮价同比平均涨幅为29%,我国粮价不可避免地要受国际粮价高企的影响。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化肥、农药、柴油、水电等种植成本呈逐年上升态势,劳动力成本也涨幅明显,这些都带动了粮食价格的攀升。

疑问8:小麦已经“八连增”,能一直增下去吗?

关键词:粮食稳产

从一般规律上讲,年年增产是不可能的。我们的首要任务是保持“稳产”,避免出现大幅波动现象;在这个基础上,要力争粮食产量逐年稳步提高。

第6篇:粮食增产的主要措施范文

一、我国粮食生产出现明显滑坡,粮食安全面临挑战

1.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连续减少,并已突破警界线

我国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曾于1994年前出现过持续减少的局面,但随着自1993年下半年开始的粮食供需紧张状态的出现,从中央到地方采取了一系列保护粮食生产的举措,自1995年我国粮食种植面积开始恢复性增加,并于1998年超过了1990年的水平,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从1994年的10 954.4万hm2(16.43亿亩)上升到1998年的11 378.8万hm2(17.07亿亩)。然而,随着粮食生产形势的好转,各地卖粮难、生产效益下降的局面再次出现,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也再次大幅度下降,并且下降幅度超过了1980~1994年。

2.粮食作物单产连续多年徘徊,并出现连续性减产现象

过去我国粮食作物单产也出现过减产现象,但一般只是单年减少,第2年就会出现明显的增产,还很少出现连续多年徘徊的局面。但自1996年以来,我国粮食作物单产已连续7年处于徘徊状态,并且1996年以来粮食作物单产总的趋势呈下降之势。

3.粮食总产量连续下降,历史罕见

1996年之前,尽管我国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总的趋势是持续减少,但由于粮食作物单产持续上升,我国粮食总产量总的趋势是上升的。但是,1996年之后受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减少和粮食作物单产持续徘徊性减产的影响,我国的粮食总产量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连续性减产现象。

4.人均粮食产量持续下降,粮食库存量持续减少

在人口数量持续增长的同时,而近几年的粮食总产量却在减少,以致于我国人均粮食产量自1996年达历史最高水平后呈逐年减少之势,至2002年减少为356kg,估计2003年只有331kg。

二、我国粮食生产所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大,粮食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1.农业结构调整的片面性,致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调减过快,已难以支撑粮食生产的需要

一些地区片面地理解农业结构调整,将压缩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甚至将建立“无粮县”、“无粮乡”、“无粮村”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并且“无粮县”、“无粮乡”、“无粮村”成了前段时期新闻媒体的热点话题。前段时期,作者在新浪网上分别以“无粮县”、“无粮乡”、“无粮镇”、“无粮村”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其结果:以“无粮县”为关键词的信息共8条,以“无粮乡”为关键词的信息共11条,以“无粮镇”为关键词的信息共20条,以“无粮村”为关键词的信息共92条(注:部分为重复信息)。

当然,对于那些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乡村,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大幅度压缩粮食种植面积,甚至不再搞粮食生产,无可非议。但不少无粮县、无粮乡、无粮村位于粮食主产区。

2.粮食生产受水、土资源约束程度越来越大

一是耕地面积持续大幅度减少,依靠扩大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已不大可能。二是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通过扩大灌溉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难度越来越大。一方面由于过量开发利用水源,储备水源越来越少,尤其是海河流域井灌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缺水干旱问题对农业的威胁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由于污染问题的加剧,越来越多的河流已不适用于灌溉,尤其是黄淮海粮食主产区,水污染问题已成为威胁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再者是随着生态建设和城镇生活用水数量的增加,农业用水将被大量挤用。从各方面的情况看,可供农业利用的水资源只会减少,不会增加,并且在北方生态脆弱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可供农业利用的水资源将会大幅度减少。

众所周知,近些年来我国北方不少地方农业的发展主要是靠过量开发利用水资源换来的。如海河流域的农业发展主要是靠过量抽取地下水换来的。但随着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突出,再靠过量开发利用水资源来发展农业已不可取。因此,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所面临的水资源约束越来越大。

3.农业自然灾害问题日益突出

据农业部统计资料分析,无论是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还是成灾面积,或成灾面积/受灾面积比率均呈上升之势。

4.化肥的增产作用正在变小,靠化肥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

从我国化肥的增产效果看,20世纪50年代初,每1kg纯养分可增产粮食15kg,70年代降到8-10kg,90年代降到6.5kg。据藁城市的分析结果,20世纪50年代平均1kg化肥增产粮食57.4kg,60年代增产15.38kg,70年代增产17.77kg,80年代增产9.56kg,90年代增产7.17kg,化肥的增产效果明显下降。据FAO综合不同类型国家的数据所得结果:施肥水平在200kg/hm2以下时,施肥对粮食增产效果明显,从200kg/hm2到400kg/hm2时仍有增产效果,但高于400kg/hm2时增产效果就不太明显了。

三、确保粮食可持续发展之对策

1.纠正对农业结构调整认识上的偏差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是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战略举措。但是,农业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考虑,统筹协调。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既要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又要重视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问题;既要考虑农民增收和生态安全问题,又要考虑食物安全,特别是粮食安全问题;既要重视农产品提质、增效问题,又不能放松增产问题。因此,决不能将农业结构调整简单地理解为压缩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力发展非粮作物;更不能将建立“无粮县”、“无粮乡”、“无粮村”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应切实将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放在改善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上。

2.纠正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偏差

过去人们只重视生产,不重视环境,以致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近几年人们开始重视生态环境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的热潮已在各地掀起。然而,在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如将生态环境建设片面地理解为种树、种草,好像农作物不属于生态环境的范畴,以致于一些地区将大量的良田改为林地和草地。

3.必须实施区域性农业结构调整策略

在西部生态脆弱区,应坚决落实退耕还林、还草政策,适度压缩粮食生产,大力发展林、草、畜牧业。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应发挥区域区位与科技经济优势,面向国际市场,适度压缩粮食生产,大力发展优质、高值、出口创汇型特色农业。而中部粮食主产区,应发挥粮食生产优势,强化粮食生产,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中部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问题应通过转移剩余劳动力、延长粮食产业链条(包括利用粮食作物秸秆发展草食畜牧业)、加大国家财政转移支付支持力度等来解决,而不是通过压缩粮食种植面积、发展非粮作物来解决。

4.强化东北、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三大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

东北粮食主产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的东四盟,黄淮海粮食主产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三省和安徽、江苏二省的淮河流域部分,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包括湖南、湖北、江西三省和江苏、安徽两省长江流域部分。据2002年统计资料,三大粮食主产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粮食作物总面积和粮食总产量的63.0%和66.7%,其中小麦、水稻、玉米和大豆产量分别占了全国小麦、水稻、玉米和大豆总产量的73.8%、64.3%、70.9%和85.3%。可以说,抓住了这三大区域的粮食生产,国家商品粮就基本上有了保障。为此,国家应将这三大粮食主产区作为国家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的重点区域。

第7篇:粮食增产的主要措施范文

玉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和水稻而居第三位。种植范围从北纬58°(加拿大和俄罗斯)至南纬40°(南美)。世界上整年每个月都有玉米成熟。玉米是美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一半,其中约2/5供外销。中国年产玉米占世界第二位,其次是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玉米在中国的播种面积很大,分布也很广,是中国北方和西南山区及其他旱谷地区人民的主要粮食之一。

近年来,随着玉米产业的发展,以及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玉米产量有很大的提高。优质高产耐密品种种植株面积逐渐增加,由于密度的增加,植株易徒长,遇上大风天气,玉米倒伏现象必然发生,因此必须解决玉米的倒伏问题,确保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玉米应用矮化剂控制其株高减少倒伏已经作为玉米高产的一项必要措施被广泛应用,玉米专用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玉黄金”就解决了这一问题。本文详细介绍了“玉黄金”的功效特点、效果、主要技术措施及推广试验结果。

“玉黄金”是目前唯一一家登记在玉米上专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它的主要成分是30%的氨鲜脂和乙烯利的水剂,具有抗倒伏,抗旱、抗涝、增产的功效。

一、玉米专用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玉黄金”的功效特点

四抗:抗倒伏、抗旱、抗病、抗涝;三少:减少秃尖、空秆、小穗;二好:秆粗根大吸收好、棒大粒饱成色好;一早:可提早成熟3-5天;一高:投入产出高。每亩增产150-200斤,投入产出比1:20。

玉米喷施“玉黄金”,增加气生根条数和层数,提高玉米对土壤的固着力。同时可缩短玉米穗位下部节间长度,降低穗位20-25厘米。玉米穗上部节间变细变长,通风透光。“玉黄金”的这一双向调节作用很重要,一是根部条数和层数增多,抗旱、抗风。二是穗位降低,使植株重心降低,提高抗倒伏能力。三是穗上部茎秆变细变长,通风透光,提高了底部叶片的光合效率。这样就为玉米抗倒伏和提高产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应用玉米专用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玉黄金”效果调查

1.喷施一周后观查,叶片明显发宽,发厚,颜色呈墨绿色。

2.喷施两周后调查,毛细根发达,气生根层数增加,根系数增加,比对照根系增加1/3以上。

3.喷施“玉黄金”四周调查,喷施“玉黄金”植株高度比对照矮15-30厘米。

4.四十天后调查,玉米穗位明显降低,平均穗位比对照降低20-25厘米。结穗部位上般降低一片叶子。

5.成熟期调查,玉米籽粒发黄、发硬,成熟度好,成色好,秃尖少1.0-1.2厘,空秆少。比对照提早成熟3-5天。

6.收获先后考种,喷施“玉黄金”的比对照百粒种增加12%-15%左右。产量增产20%-25%。穗位降低20-25厘米。

7.“玉黄金”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喷施后,玉米前期受到控制,长势较慢,而后期“玉黄金”将养分集中到穗上,对玉米秆的控制作用减少,上部茎秆变细、变长,穗位降低。有利于玉米随风摇曳,通风透光,提高了底部叶片的光合效率。

三、应用玉米专用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玉黄金”主要技术措施

1.当玉米长到8-10片叶时,植株的高度在60-100厘米时喷施效果最佳,因为这个时期是玉米拔节初期,是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阶段,是玉米一生的第一个转折点,所以这个时期喷施效果最好。

2.可喷施两次,第二次喷施时间在穗分化之前,第二次喷施要比第一次减少用药量1/3。

3.喷施时尽量在早、晚,玉米叶片不打卷时使用。

4.如喷施后5小时内遇难雨可重喷,但减少用药量。

第8篇:粮食增产的主要措施范文

关键词:主导品种;粮食;增产

中图分类号:S1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632219

1 新品种在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品种多但农民选择不多

种子公司每年都向市场上推出大量的新品种,截止2015年12月31日适宜四川种植且有效的主要农作物品种达1308个,其中水稻353个,玉米364个,小麦128个,油菜196个。然而农民在选择品种时往往是只观察当地表现好的品种,而更好的新品种却很难接受。有些新品种已推广多年,但却只限于一个区域,很难发挥大面积增产的效应。同时面对如此之多的品种,种子经营者往往只会积极推广利润大的品种,很多更好的新品种难以得到大面积推广。

1.2 目前推广的个别新品种不适应农民的需要

通过种子经营者的积极推广农民接受了一些新品种,但经过种植后,并不是农民需要的品种。

2 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加快适宜成都的新品种推广速度,促进成都市的粮食增产,成都市农业委员会一直在努力。2007年成都市农业委员会为进一步加快成都市优质高产高效农作物品种推广步伐,实施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化布局,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引导良种推广和应用,规范主要农作物主导品种推介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农业部《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介办法》和《成都市农作物种子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定了《成都市主要农作物主导品种推介办法》。该办法规定:由成都市种子管理站组织区域性和适应性试验及品种展示,获得准确可靠的试验示范数据,经专家组进行丰产性、优良性和适应性论证,筛选出适合在成都市推广应用的新品种;由成都市农业委员会进行审核,确定下一年度主要农作物主导品种名录,并适时;根据成都市区域内不同生态条件设置相应的试验示范点,以确定适合成都市的主导品种,同时选择交通便利、辐射面广的地块进行试验示范,增强主导品种的宣传示范效应。

为提高成都市粮食产量,成都市坚持以主导品种推广为根本点,以品种试验展示为立足点,以种子市场监管为着力点,大力提升成都市主要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随着种子市场放开,民营种业成为市场主体,品种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为引导农民种植抗性强、品质优、产量高的品种,成都市在多年试验试点的基础上,根据各品种的综合表现,根据《成都市主要农作物主导品种推介办法》推介适合本地生态环境的主导品种。同时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介及主导品种宣传画册等方式,广泛宣传主导品种;通过品种对比试验、良种进村入户、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大力推广主导品种。

通过严格的试验示范、现场考察和专家论证,2015年成都市推选出水稻、玉米、小麦、油菜主导品种52个,其中小麦、油菜22个,水稻、玉米30个。上述这些品种都经过多年多点试验种植,证明高产、稳产,在抗病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非常适合成都市各涉农区(市)县种植。例如,此次推介的水稻主导品种F优498,经过试验示范,平均667m2产高达631.3kg,比普通水稻品种每亩增产7%左右。2015年该品种在我市推广种植面积达1.976万hm2,以此面积计算,该品种可以为成都市粮食增产1224.1万kg左右。据统计,2015年成都市良种覆盖率达96%,成都市主导品种占有率水稻61%,玉米58%,小麦66%,油菜52%,核心示范片中,主导品种占100%;示范片中,主导品种占95%。综上所述成都市主导品种对粮食增产具有促进作用,能为粮食增产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第9篇:粮食增产的主要措施范文

刚才,副县长就全县粮食生产工作做了一个很好的报告,市农业局局长讲了很好的意见,希望同志们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第一、深化思想认识,毫不松懈地抓好粮食生产工作

“无粮不稳”,粮食安全关系到全国人民的基本生计,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保障粮食供给是必须始终牢牢守住的一条底线。

1、抓好粮食生产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要求。当前,国家粮食供求处在紧平衡状态,粮食需求增长与产量增加同步,稳定增产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基础还不牢固,特别是粮食6年增产之后,继续增产的压力加大,思想上容易产生松劲情绪,一旦粮食生产出现滑坡,国家粮食安全就会出问题,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倍加珍惜农业发展来之不易的好局面,决不能因为连年丰收而放松农业生产、导致粮食生产出现滑坡现象”。我县作为粮食大县,必须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毫不放松粮食生产工作,切实做到粮食增产目标不能有丝毫动摇,支持力度不能有丝毫减弱,工作措施不能有丝毫松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2、抓好粮食生产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我县是农业大县,一产业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达三分之一,粮食是我县具有传统优势的大宗农产品,在农民收入中占有一定比重,加上农民长期形成了粮食耕作习惯和种植经验,无论农业结构怎么变化,粮食作为我县主要农产品的地位不会改变。近几年国家对粮食生产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粮食价格实行保护性调控,对种粮农民实行补贴,国家还不断增加对粮食主产县的财政转移支付。可见,抓好粮食生产,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弥补地方财政收入不足的重要途径。

3、抓好粮食生产是抢抓发展机遇的迫切需要。今年,国家将全面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把水利建设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大幅度增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规模,大力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病险水库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测土配方施肥、农业机械装备建设和良种培育,这对我们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机遇。抢抓这一机遇,就必须始终把粮食生产摆在重要位置,争取国家更多支持,加快提高我县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保障能力。

第二、抓住重点环节,着力提高粮食生产水平

发展粮食生产,必须按照国家新增粮食产能规划要求,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生产方式,切实提高粮食生产水平。

1、要挖掘面积潜力。面积是产量的基本保证。挖掘扩大粮食播种面积的潜力,靠新增耕地面积不现实。关键要抓好两个方面:一是坚持“压单扩双”,提高复种指数。去年,我县双季稻种植覆盖率为68%,而过去相当长时间保持在70%-80%。如果通过几年努力,恢复到80%的水平,可新增6多万亩水稻面积。各乡镇一定要把恢复扩大双季稻面积作为促进粮食生产的重要措施来抓。当务之急,要迅速将早稻扩面计划落实到村到户到田,为全年“压单扩双”奠定基础。今年要将双季稻面积增加情况作为考核粮食生产先进乡镇的重要内容。二是加快土地流转,治理抛荒现象。对因农民外出务工、劳力缺乏而造成的部分耕地抛荒,要加快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把这部分耕地通过流转集中到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社手中,增加种粮面积。

2、要确保种粮效益。这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关键。一是要大力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品质效益。要通过大力推广超级稻等优质品种,扩大高档优质稻种植面积。鼓励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形式,建立高档优质稻种植基地,帮助种粮农民实现优质优价、增产增收。二是要抓好粮食加工转化,提高增值效益。长期以来,我县的稻米优势没有发挥出来,与其他地区的差距很大,主要是加工滞后,品牌缺乏。我县大部分大米加工企业只做初加工,产品档次低,要下决心扭转这一状况,进一步培育大型粮食加工企业,加快大米品牌整合,提高粮食加工转化的水平与效益,提高种粮农民收入。三是要发展规模经营,提高规模效益。要制定优惠政策,支持种粮大户和粮食专业合作社发展,带动种粮农民向规模经营要效益。

3、要提高单产水平。面对耕地面积紧缺这一刚性约束加剧的趋势,粮食增产的主攻方向是提高单产。目前我县大面上的粮食单产水平不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中低产田比重高达66%,必须把提高粮食单产的工作重点放在改造中低产田上。要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土地整治等资金,加快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要大力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推广良种良法,加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等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服务力度,提高科技种粮水平。要扎实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努力办好佘田桥、水东江、杨桥、野鸡坪、魏家桥、牛马司等乡镇的双季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各级都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目标,集中力量抓好一批高产示范片建设。

4、要改善基础条件。目前,全县仍有一部分耕地因受水利灌溉条件限制,只能种植一季稻。要抓住国家大幅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和全面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的重大机遇,切实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渠系配套、山塘清淤扩容和节水灌溉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重点项目实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夯实粮食生产基础。

第三、切实加强领导,强化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

一是要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严格实行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把粮食生产纳入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三农”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要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粮食生产领导小组,建立领导包干负责、任务分解到村、台帐建立到户、督查核实到田的粮食生产管理制度。

二是要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要切实按照国务院、省、市有关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完善管理体制。各乡镇要确保农技推广工作经费到位,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待遇,稳定基层农技推广队伍。要在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管理,各乡镇不得擅自处置基层农技推广队伍资产。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