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简述现代物流的概念范文

简述现代物流的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简述现代物流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简述现代物流的概念

第1篇:简述现代物流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物流业;发展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192-02

一、我国物流业的起源及现状

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或相关信息进行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作为一种服务性行业,其发展与整个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美国销售学家帕尔说,“物流是节约费用的广阔领域”。从二战以后到现在,物流业在欧美日等国获得了蓬勃发展的机会,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各国政府日愈重视物流产业的规制和发展,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物流发展水平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80年代初,随着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发展,物流概念与物流意识传入国内,受到政府和学者的重视,但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发展在整体上仍存在四大缺陷,即物流社会化程度低、物流管理体制混乱、物流机构多元化、物流观念落后。这一阶段国内的物流业发展缓慢,主要处于物流新概念的引进阶段,对物流概念的内涵、物流经营的实质、运作物流应具备的要素,以及如何发展我国物流等问题的认识和探讨都不够,从而导致物流发展较为缓慢。

针对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物流业发展十分落后这一极不协调的现状,我国从90年代初开始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大力推动物流在国内的发展。1992年,原国内贸易部提出了《关于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建设的意见》,并在上海、广东确定了试点企业,大中型储运企业发挥设施优势,改造、完善设施,增加服务项目,完善服务功能,向社会化的现代物流中心转变;小型储运企业向配送中心转变。1996年,原国内贸易部又发出《关于加强商业配送中心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同时提出了《商业储运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与发展的意见》,草拟了《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建设规划》。其中,提出了发展建设物流配送中心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确定商业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配送中心转变,建设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发展现代物流网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并对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建设提出了总体构想。至此,我国物流真正的建立并逐步完善起来。

在产业政策的引导和政府推动下,经过20余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每年以9.14%的速度增长,2002年增长8%,全年经济增长总量首次超过10万亿元。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已将其生产制造基地迁到了中国,建立配套的产业群,全球零售业、物流业巨头也竞相在中国设点布阵,如沃尔玛、联合利华公司、美国家得宝(Home Depot)等大型的跨国公司分别在深圳特区和上海建立起全球性的物流中心。可见,新兴的物流业在我国原有流通业发展的基础上,正在朝着更宽更广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的物流产业呈加速发展态势。从物流区域市场看,上海、广东、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物流产业发展迅猛,特别是沿海开放城市、重要的枢纽城市和中心城市,已成为区域物流市场快速发展的主要基地。从专业物流企业的发展来看,民营企业、多元化股权结构的新兴物流企业,由于在合理使用和组织各种物流资源等方面能够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企业规模和市场份额都得到迅速扩展。部分传统的运输、仓储、批发企业,通过向物流服务领域延伸,逐渐发展成为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企业。从物流细分市场来看,发展迅速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国有经济为服务对象的“第三方物流”,以及部分国有企业在优化内部物流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的物流服务需求。上述两部分企业需求将成为支撑我国物流产业发育与发展的主要市场基础。此外,以消费者为对象的物流服务,如商品快运服务、配送服务等也得到快速发展。

二、我国物流业所面临的问题

虽然我国物流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可是其中仍深藏着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至关重要,影响着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具体表现在:

(一)对物流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企业发展战略不明确,企业自身定位模糊。许多人对现代物流的理解仍停留在传统的物资管理层面。没有把物流作为价值流对待,缺乏物流也是生产力的新理念、缺乏接受第三方物流的意识,从而在思想认识上禁锢了物流产业的发展。同时,我国很多物流企业对本企业的发展方向、自身定位都比较模糊,没有明确的发展战略,这样导致企业不能按照明确的目标去发展,从而处于被动地位。

(二)物流设施的建设与发展滞后,影响物流效益。现代化的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较少,能够有效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大型综合货运枢纽、服务于区域经济或城市内部的各种物流基地、物流中心还比较缺乏,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都还比较落后。很多中小型物流企业往往被动地满足客户需要,在服务项目的开拓、市场反应速度、价值定位等方面都未能实行市场运作。同时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设以及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还比较缓慢,物流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比较普遍,产、供、销一体化,专业化操作程度较低,直接导致了物流作业过程的效率低下、成本过高。

(三)物流服务信息化程度低,物流配送建设与现代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目前我国网络技术发展很快,但物流配送系统建设相对滞后,很多物流企业没有配套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而少量拥有信息系统的企业,也仅利用在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建立企业的网站和网页等方面,使得及时性差,而且出错率高。

(四)物流研究相对落后和物流专业人才短缺。相对而言,我国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比较落后,从事物流专业研究的机构和大学很少,企业层面的研究和投入更是微乎其微,各企业只能靠经验来制订物流服务标准,或是仿效他人,使物流服务老套成规,不具新颖性,缺乏活力与竞争。物流专业人才的缺乏,已成为我国物流发展的瓶颈。

(五)货物运输成本较高。中国的货物运输成本比西方高出3倍,物流费用占了货品总成本多达30%,这个比例比西方高出10%。目前,中国物流费用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6.7%,而在西方物流费用只占10%。据统计,我国货运车辆的空驶率平均为49%,其中有17.2%的物流企业空驶率达50%。

(六)物流管理分散,物流整体效益较差。我国物流行业管理一直沿袭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物流业的管理权限被分别划归若干个部门。比如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资源,分别直属铁道部、交通部、航空总局等管理。物流管理和资源的分散化,物流企业的低效运作,使本应具有的整体功能被大大削弱,阻碍物流业发展,难以形成社会性的物流配送体系。

三、发展我国物流业的对策

(一)明确发展战略企业的发展战略决定了企业以何种姿态参与市场竞争。对于物流企业来说,要深刻认清自己在生存环境中的实力和地位,制定明确的企业发展规划,根据市场情况,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合理确定市场定位,明确发展方向,严格执行。

(二)改革物流管理体制,重组物流业务流程。1、制定不同于运输方式下统一的服务规范、技术及装备标准,打破全社会物流市场相对割离、条块分割的物流管理体制,促进形成社会化的物流系统和跨区域、跨行业的物流网络;2、改变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组织方式,将企业内部低效率的物流设施、人员和组织实施有效剥离,促进社会化、专业化物流企业的发展;3、按照社会化、专业化、精干高效的原则,建立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的物流管理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大力发展物流企业,加快物流市场主体的发育,加快发展以民营企业、多化股权结构为标志的新兴物流企业,积极面向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国有经济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并在物流经营理念、运行机制、管理方式等方面尽快实现与国际社会接轨。

(三)构筑物流企业运作平台,实现物流提速。1、借助ERP(企业资源规划)实施,开发应用物资编码结构和基础编码软件系统,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数据信息网上传递;2、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掌握物资需求情况,实行网上竞价采购,并对配送、库存积压等物流信息实时进行监控,以降低采购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物流效率;3、要建立自己的信息处理机制,以最快的速度将最有价值的信息梳理出来,尽可能采用现代化的物流手段,提高综合竞争力。

(四)开展供应链管理,增强企业物流竞争能力。供应链是以满足顾客需求变化为中心,将生产商、供应商、零售商和顾客相互连接,实现更多的技术和资源共享的一种管理方法。运用供应链管理思想,处理好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应充分运用供应链思想为下游服务,为最终用户服务。加速企业供应链建设,可以使成本降低,使产品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市场,服务于用户。

(五)发挥政府与企业的积极作用,加强行业规范建设,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政府要不断完善物流行业规范,建立相应的法律条款,保护物流行业协调、健康发展;建设一批专业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为开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提供迅速、准确、安全、高效的商贸物流信息服务。企业要完善货运站场功能,增添现代化设备,提高办公效率;要建立适合自身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来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信息共享。

(六)加快建立企业资源的整合速度机制。要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及时提供市场需要的产品的关键是要有较快的资源供应和整合速度。物流服务提供者对上、下游的配送需求的反应速度越快,前、后置时间,配送间隔就越短,物流配送速度越快,商品周转次数就越多。

(七)培养物流人才,提高物流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现代物流业之间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要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必须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物流管理队伍。1、企业要转变用人观念,真正把人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开发和管理。把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人尽其用;2、健全以经济利益为基础的激励机制,完善新酬福利制度,使其具有激励作用;3、要对员工进行培训,并制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不仅提高企业生产力,也提高了员工的自身竞争力;4、要建立健全良好的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把企业目标和员工目标融合起来,使员工产生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第2篇:简述现代物流的概念范文

Abstract: The Fourth Party Logistics is advanced logistics concepts in the world, and it integrates the ability of logistics demand enterprise, Third Party Logistics provider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viders and management consulting firm, stands at a high degree of supply chain to integrate all resources, to make the efficiency of logistics operations optimal.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practiced several models to develop Fourth Party Logistics firstly. In the face of the not mature logistics market, we can take the government's advantage of our high degree of co-ordinating to find out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Fourth Party Logistics.

关键词:第四方物流;4PL;发展模式

Key words: Fourth Party Logistics;4PL;development model

中图分类号:F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3-0023-02

0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到来,企业原有的物流管理模式已难以创造出更多的利润,甚至成为影响企业成长的障碍,而先进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以及管理咨询行业的日益成熟,为一种新的物流管理模式提供了条件,使第四方物流的实现成为可能。我国的物流市场尚未发展成熟,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也还处在起步阶段,物流行业“多小散乱”的格局仍未打破,在这种大环境下,可以利用政府高度统筹资源的优势,率先走出第四方物流发展的创新之路,以带动第三方物流发展,形成3PL与4PL互动发展的良性循环,从而推动我国现代物流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1 第四方物流简述

90年代末美国埃森哲咨询公司提出了“第四方物流”的概念,将其定义为:“一个供应链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套供应链解决方案。”第四方物流的功能主要包括企业物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物流网络的设计和经营管理、供应链设计与改造、对区域物流进行规划和资源整合、为国际物流一体化运作提供解决方案。第四方物流组织通常由制造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技术公司和管理咨询公司合作成立。与第三方物流不同,第四方物流利用各组织成员的优势资源,面对整个供应链提供服务,站在供应链的角度对上下游企业的物流运作进行规划、评估与再造,提供供应链整合的解决方案,推进供应链变革重组达到最优状态。

2 国外第四方物流发展模式

自第四方物流的概念提出后,国外已有先进的管理咨询公司、物流企业或制造企业将其付诸实践。总的说来可以分为三种发展模式,即协同运作型、方案集成型和行业革新型。

2.1 协同运作型 协同运作型,即3PL与4PL采用商业合同或者战略联盟的模式合作,共同开发市场,由4PL向3PL提供一系列服务,包括技术、供应链策略、市场进入和项目管理等。然后对物流系统的解决方案进行规划和整合,再由3PL去执行和完成操作。该运作模式下,第四方物流服务供应商不直接与企业客户接触,而是通过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将其提出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再造的物流运作流程等进行实施。这种模式一般出现在第四方物流发展不是很成熟的阶段。在很多第三方物流中,已经有很多类似的工作小组或项目小组,尽管他们不是以独立的第四方物流形式出现。

2.2 方案集成型 方案集成型,即4PL将整合3PL和其他相关企业的资源、技术和能力,对其进行综合管理和配置,借助3PL为客户提供全面集成的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3PL利用4PL提供的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服务,4PL作为一个枢纽可集成多个服务商和客户的能力。该运作模式下,第四方物流作为生产企业与第三方物流的纽带,将生产企业与众多第三方物流连接起来,这样企业客户就可以直接通过第四方物流服务供应商来实现复杂的物流运作的管理。这种模式通常应用于第四方物流发展的中级阶段。这时第四方物流已经可以独自地寻找客户,开发市场,并联结相关企业的资源为客户提供一整套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2.3 行业革新型 该模式中4PL为多个行业的多个客户开发和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在这种运作方式中,第四方物流为同一行业中的多个客户发展和执行一套聚焦于同步化和合作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行业解决方案的形成将带来巨大的收益。这种模式是第四方物流发展成熟的形式。此时的第四方物流可以独立地承担多个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供应链资源整合,创造物流效益的最大化。

以上是发达国家实践第四方物流的三种模式,同时也是其第四方物流发展有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的三个阶段。但由于我国发展第四方物流的环境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不同,不具备完全效仿这三种发展模式的条件,但我们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出自己的优势所在,从而走出一条不同的发展4PL之路。

3 我国发展第四方物流的SWOT分析

我国发展第四方物流,存在物流行业以及相关支撑行业发展不成熟的客观限制,同时也拥有发达国家不具备的政府高度统筹资源能力的优势。

3.1 优势 ①市场需求优势。我国物流行业呈现着“多小散乱”的局面,众多的物流需求企业难以找到可以提供全面的物流与供应链服务的供应商,从目前来看,这是一个需求强烈而供给匮乏的市场。而第四方物流就是要进行全面的供应链规划,统筹散乱物流资源,提高物流运作效率,为客户提供最优的服务。所以,在我国发展第四方物流具有广阔的需求市场。②政府统筹优势。相对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我国的市场经济还未完全成熟,还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和适当干预。政府除了制定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之外,还可以通过建立物流基地、物流平台、信息平台等途径进行第四方物流市场的培育、保障与监管。在该市场充分发育以后,政府再撤出市场,仅提供基本的保障服务而不直接介入。③后发优势。物流产业发达的国家已经形成了第四方物流的理念并探索出了一条发展第四方物流的途径,我国可以学习借鉴其经验教训,少走弯路。

3.2 劣势 ①支撑行业发展滞后。第四方物流需要统筹第三方物流、管理咨询、信息技术行业的资源,与客户企业紧密合作,为其提供服务。目前,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刚刚起步,行业集中度仍很低;管理咨询在企业管理中尤其在物流中的应用还不普遍,管理咨询的业务范围和水平也有待完善;②制造企业供应链外包意识不到位。大多数制造企业已经或正计划将自己的部分物流业务外包给3PL来实施,但对于4PL却持有各种怀疑或误解的态度。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计划将自己的全部物流和供应链业务外包给一个4PL来完成,或者还不知道存在一个4PL可以全面管理和实施自己的供应链业务。

3.3 机遇 ①政策机遇。09年国务院出台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要由市场配置资源,政府营造环境,打破分割封锁,整合现有资源,到2011年,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综合物流企业集团;同时也提出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物流标准化进程和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这些都为第四方物流的发展打下了政策基础。②经济全球化机遇。要发展第四方物流,我们存在着相关支撑行业发展不成熟的限制,但随着中国加入WTO,越来越多的国际3PL企业、信息技术服务和管理咨询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弥补自身的不足,加快发展第四方物流。

3.4 威胁 国外的优秀资源可以被利用,但同时也是最大的威胁。来自国外大型综合物流企业的竞争是我国发展第四方物流最大的挑战,他们拥有成熟的物流理念和强大的运作实力,可以独立地完成物流资源的整合,提供给企业优质的服务。正因如此,发展我们自己的第四方物流显得尤为紧迫。

4 我国第四方物流的发展模式

面对我国薄弱的3PL及相关产业基础,我们需要逆向思维,从培育4PL提供商开始,将政府引导和市场规律有机结合,充分发挥4PL在资源整合和产业串联方面的优势,以4PL促3PL,从而推动我国物流产业的全面提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来发展4PL:

4.1 政府先导,培育主体 因为第三方物流尚未形成上规模有垄断能力的大企业集团,而信息技术和管理咨询公司也未能独挚一帜。所以在市场发育初期,政府可以以收购或注资控股的方式获得一家相对有实力的3PL的控制权。同时协调其他各方资源,包括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引入管理咨询,为需求方提供第四方物流服务。在这个阶段,可以结合国外发展模式中的协同运作型,以项目为主线,有针对地组织一批初级的4PL团队或工作小组,力争成功地运作一些典型的4PL项目。

4.2 行业自律,完善市场 行业协会在这个阶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通过成功运作一些4PL实例后,政府帮助企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逐渐培育出了一些可以独立行使4PL职能的企业,在相关企业间初步建立起了一套可行的沟通渠道和运作规范。这时为提高市场运作效率,政府需要转变角色,由主导变为协助,将市场的完善交给行业协会。行业协会有第四方物流的主体企业和协作方以及主要的客户企业组成,主要是制定一套完整的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最终形成企业间高效的交流合作平台。在这个阶段,参照国外的方案集成性发展模式,由4PL企业自己寻找最合适的协作伙伴,为客户提供一整套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4.3 企业联动,市场主导 在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帮助下,4PL市场日趋成熟以后,企业间会自发形成联动发展的高效局面。这时政府可以完全退出市场,仅仅行使服务和监管的功能,行业协会也可以仅仅作为企业间的交流平台,只是在出现新的问题或新的技术时重新调整行业标准。第四方物流发展到这个阶段,已达到借鉴国外行业革新型发展模式的条件,可以进行多个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物流整合,形成4PL和3PL联动发展的格局。

5 结论

在物流市场基础薄弱的前提下,将政府、行业和企业的作用结合起来,三者在各个阶段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促成4PL市场和4PL企业的成熟完善。以4PL带动3PL,以3PL促进4PL发展,整合各方资源,为客户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最终达到完善物流市场,优化物流效率的目的。这是当前我国发展第四方物流值得尝试的模式。

参考文献:

[1]John Gattorna. Strategic Supply Chain Alignment [M]. Gower Publishing Limited, 1998.

[2]毛光烈. 第四方物流理论与实践 [M].科学出版社,2010.

第3篇:简述现代物流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 物流联盟 基础设施共享 数据资源整合 联盟信任保障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流透明度越来越高,单纯从商流中获利的能力已经越来越小,所以物流被视为“第三利润源”。物流环节是企业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竞争焦点。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服务水平还比较低,其中既有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也有制度环境、技术水平等因素的约束。在国外物流公司涌进我国市场,刺激物流市场竞争力度的时候,我国的物流企业,尤其是占比重大的中小企业急需寻找提升服务水平、管理能力等途径。中小型物流企业之间互相联盟合作,将能很大程度提升这些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一、物流联盟相关概述

(一)物流联盟的概念

物流联盟是以物流为合作基础的企业战略联盟,它是指两个或多个企业之间,为了实现自己的物流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松散型网络组织。它是介于独立的企业与市场交易关系之间的一种组织形态,是企业间由于自身某些方面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长期的契约关系。在现代物流中,是否组建物流联盟,作为企业物流战略的决策之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我国,物流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组建联盟便显得尤为重要。

(二)物流联盟的组建形式

1.自发组成。即几家志同道合的物流企业以口头或者书面的形式表示合作,共享数据资源,租用基础设施,并且由合同或者协议黏合。这种组成形式因为范围小、成员少、较为方便可行,但是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如果可以形成也是好的,但是难以形成庞大的组织体系,影响力不足,而且可以整合的资源有限,只能适合小范围的物流合作。

2.由组织出面。由组织出面建立,并且统筹日常规范和建立标准专业的物流第四方平台。一旦形成,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资源的利用率。但是这种大的联盟形成过程漫长,困难较多,而且需要一个合适的盟主出面建立。对盟主要求很高,但是适用性广,可以整合的资源多,利于我国物流标准化和统一化,并且可以降低成本,分摊风险。

所以自发地形成最初的联盟形态较为容易,但是由组织建立的联盟才是未来最好的发展趋势。

(三)物流联盟发展的相关研究基础

战略联盟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有来自契约理论及组织理论的支持。80年代的10年,标志着这样一个时期,即发展伙伴关系和联盟关系的思想已成为最佳的物流实践的基础。

Bowersox在1990年提出物流联盟是一种双方都能满足对方的需求,共享利益,共担风险,并能为共同目标分享合作策略的一种持久关系。

对于联盟成员间的信任问题,Mayer等认为信任是尽管一方可能有能力对另一方进行监测或预防,但却愿意放弃这种机会而相信对方不会做出对自己无利的事而自觉做出对双方均有利的事情来。

同时,很多国内学者也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李骏阳从企业联盟角度,将物流联盟定义为由若干具备专业特色与互补特征的物流企业,通过契约关系结成的长期联盟与合作。贺盛瑜认为物流联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存在于非物流企业之间,广义的还包括第三方物流。韩江研究了物流联盟生命周期内的稳定性,分析了联盟生命周期中建立与运营阶段稳定性影响因素,提出从正确选择和评估联盟伙伴、建立公平合理的风险分配机制、构建较大核心能力差异的联盟组织模式等方面来进行建立阶段的稳定性。唐建民认为获取规模效益、综合利用资源和学习内化技能是构建物流联盟的三大动机,物流联盟协同实现机制包括“需求评估―伙伴选择―合作治理―评价控制―适时调整”五个相互作用联系的环节。

二、物流联盟三维模型简述

物流联盟的三维模型是本文提出的物流联盟成功的关键要素。物流企业要物流联盟可以形象地比喻成物流三维的扩大,但是三维模型的扩大涉及很多方面,其中主要的方面是:数据资源整合,基础设施共享,联盟信任保障(如图1)。

(一)数据资源整合

类似于第四方物流的建设,共享或者最大限度地分享信息资源。例如,空车返回路途,车辆闲置数量,司机空闲等信息数据。成员企业把自己企业的闲置资源放在平台上,然后可以提供自己需要资源列表,建立这样的平台以后,各个企业可以用自己的闲置资源换取自己需要的资源。另一方面,可以提供物流企业下游分包商的投标和制造企业需要物流公司的招标等。

(二)基础设施共享

就物流而言,除了数据的传输,最重要的就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建设初期往往因为成本过高导致企业不堪重负,如冷链设施、仓库等。在数据资源整合的前提下,各家物流公司的基础设施可以互通有无,互相交换、租借或者达成其他共识的方式来得到自己短期需要的基础设施资源。如果说数据资源整合是为了信息流的共享,那基础设施共享是为了资金流的节省。

(三)联盟信任保障

这是三个概念中最难把握的,是企业之间信任并且达成共识的关键因素。因为我国中小企业主大都有很强的利己性,但是没有很强的利他性,所以有效的联盟在我国的大范围开展是有很大阻力的。在发展物流联盟的时候防止成员之间利用联盟关系进入他方市场或者给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需要设立成员的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保证同盟的稳定。

三、物流联盟的优点和难点

(一)物流联盟的优点

1.业务整合。农村物流配送一直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当物流企业收到寄到某些偏僻农村的物流订单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运送成本很高,而且路线不熟,造成很多不便,甚至亏损,但是拒绝送货又影响企业形象。这时候如果有物流联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困扰,若将加盟的所有物流公司到该地区的物流单集中起来就是一笔数目不小的运量,这时可以通过盟友中的一家物流公司统一配送,从而降低运营成本。

2.资源叠加。当面对一笔需要运力很大才能接下的物流订单,作为小的物流企业很多时候只能无能为力,使得很多物流订单被大公司垄断,甚至可能出现物流公司服务水平下降的情况。在物流联盟的物流环境下“小的物流公司通过资源叠加战胜大的物流公司”。例如,有一单需要运力100的订单需要物流公司配送,市场上只有一家运力100的物流公司,假设为A,那么传统意义上这笔订单只能由A接下。但是通过联盟的物流企业B和C,B的运力为60,C的运力为70,那么加起来完全可以承担这笔订单所需要的运力,所以联盟是中小物流企业抱团生存的重要方式。

3.短板弥补。短板弥补主要体现在业务外包上,一旦某公司有不擅长的业务范围就可以通过物流联盟外包给其他的物流企业。一方面,可以完成自身的任务;另一方面,分包企业下次也可以将其他业务分包给你,这样就可以用租用的方式完成物流,而不用投入大量成本来满足物流条件。同时,在一笔物流订单里,总有企业不擅长的或者是相对利润较少的部分,将这方面的业务外包,可以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水平。

(二)物流联盟的难点

1.信息共享困难。不同物流企业在运作中存在很多信息没有方式和其他物流公司分享或者不想与其他物流公司分享,不能分享体现在没有固定和稳定的共享方式,不想分享主要是很多内部数据属于企业秘密或者企业优势不想将这种秘密或者优势告诉其他企业。

2.信任关系紧张。物流联盟成员的信任是物流联盟存在的前提,在现代商业竞争中相信合作伙伴是有困难的。特别是在物流联盟中,很多的盟友可能是以前从未合作过的,对于那些认识程度不高的企业在信任上很难达到充分信任的地步。

3.伙伴关系复杂。物流联盟中盟友的关系相对复杂,他们既是合作伙伴关系同时又属于竞争对手关系,合作中难免受制于其他企业的利益而无法合作,所以合作伙伴关系的复杂性使得物流联盟的存在有很大的困难。

4.利益分配冲突。物流联盟中需要不同企业分享不同的资源,不论是在一次物流行为中的不同贡献或是在长期物流活动中的资源租借,在利益分配上都会存在问题。一旦利益上发生冲突,那对于物流联盟的长远发展来说是不利的。

四、基于三维模型推进联盟发展的对策

(一)有效整合数据资源

1.供需信息的共享。供需信息的共享前提是需要一个信息共享平台。建立这种平台一般由联盟中的盟主完成,盟主可以是一个经济实体,也可以是一个不从事物流商业活动的组织。最理想的状态是:盟主在物流行业具有影响力,但是本身不承担物流业务。其功能是管理、组织、协调、调节,为物流成员企业规定公平合理的制度。建立这种第三方、第四方信息平台以后,企业或者消费者就可以在此信息平台上交换供需信息。共享的信息主要有两种:第一,需要物流服务的对象,通过平台需求信息,不同的物流公司通过平台获取信息后联系接受服务的客户。消费者通过对不同的物流公司筛选最后可以更好地选择物流企业。第二,物流服务的提供者根据自身情况闲置资源信息,需要物流资源的物流公司通过平台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从而达成协议,降低物流成本。

2.市场态势的预测。在有效整合数据资源的情况下,就获取了物流行业的大数据,物流企业可以通过数据的分析,研究市场消费者的偏好,预测市场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动,提前准备将来可能遇到的问题,或者可以将资金重点放在未来发展前景好的方面。另一方面,可以给予学者、政府对物流行业市场发展态势提供研究数据。

(二)全面共享基础设施

1.统一标准。标准化是物流联盟成员共享基础设施的重要因素,不同的物流企业共享基础设施一定是在标准化中完成的。匹配性能高的物流设施才能全面地共享。物流设施统一标准后,企业之间可以互相租用设施设备,减少资金投入,同时可以使用自己的闲置资源换取自己需要的资源,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同时降低了企业的成本。

2.合理配置。全面共享基础设施可以使物流企业配置设施的决策更为合理。减少短期的设施需求而投入的不必要的资金。对于不擅长的物流服务或者没有多余资金购买的设备可以通过与联盟中的盟友共享来弥补。盟友之间可以更加快捷方便的享用基础设施的共享就是联盟可以吸引盟友的方式之一。而且在联盟里的租用往往比和其他公司私下里达成共识来得更加方便和安全。

(三)持续保障联盟信任

物流联盟成员之间的合作信任大致分为:基于威慑的信任、基于安全的信任、基于共识的信任。威慑的信任是指通过制度,要求企业之间不能做违反规定的事,保证企业的利益,从而达到信任的效果。安全的信任是指企业合作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损失,但是这种损失是基于责任制落实的,不会连带企业受到牵连。共识的信任是指不同企业有相同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不同企业行动的方向是一样的,一旦做出违反盟友的行为自身利益也会受到损失。受到信任机制的约束联盟成员就可以约束物流联盟中的盟友。持续保障联盟信任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完成:

1.设立壁垒制度。在持续保障联盟信任中,首先要设置联盟成员的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进入壁垒的设置是为了让联盟里的成员质量更高,一旦成为联盟的一员,那组织就要对物流公司负责,包括这个物流公司对组织的影响和对其他物流公司的影响;退出壁垒的设置是为了防止物流公司单纯为了竞争市场,或者短期的合作获得利润以后脱离。一方面,是为了保证盟友的数量;另一方面,是为了杜绝个别企业为了短期目的加盟。在壁垒的保护和约束下,联盟里的物流企业合作就有了基本保障。这是持续保障联盟信任的前提,是基于威慑的信任。

2.落实责任制度。物流企业对于物流联盟的担心在于,万一发生突发状况的时候哪家企业来承担物流损失。这种情况主要可以分成以下几种:第一,承包商承包业务,并且在分包以后出现问题的。由总承包商先行处理问题,承担相应的损失,然后由承包商寻找是哪家分包商出现了问题,损失由总承包商向分包商索要。第二,由几家公司合作接下,共同协商理清各个业务分工,再从所有业务中找到问题所在,由承担该环节的物流公司承担。这是持续保障联盟信任的保证,是基于安全的信任。

3.完善分配制度。利益分配是一块非常敏感的地带,在联盟物流的利益分配中可以采用事前协商的方法,在物流行为之前由几家合作的物流公司协商,提前协商付出的成本,提供的运力比例,提供的技术资源等,然后根据不同的物流活动分配利润,以达到共赢的目的。在完善分配制度的前提下,其他成员无法通过不正当的方式牟利,想要获利只能完成好自己的物流服务,保证物流服务的妥善完成,最后才能从总的利益中得到相应比例的利益。这是持续保障联盟信任的基本,是基于共识的信任。

五、结语

本文的宗旨和目的在于通过物流三维模型建立物流联盟,通过物流联盟使得中小企业可以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在物流行业发展越来越困难的今天,资源的整合利用是物流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最直接、最快捷的手段。一旦建立物流联盟,物流行业的资金和技术瓶颈将被打破,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将会更上一层楼。

(作者单位为浙江树人大学)

参考文献

[1] 龙江.基于竞争优势的物流成长[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283-328.

[2] 李骏阳.论物流联盟的本质及发展趋势[J].财贸经济,2003(8):81-84.

[3] 宋之苓.连锁经营与管理[M].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