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范文

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第1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竞争力;创新

众所周知,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促进技术革新、繁荣市场供给的重要力量。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到2004年底中小企业已占我国全部注册企业的99%,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的60%和40%左右,销售额占57%,出口总额占全国的60%。此外,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75%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往往具有比较灵活的机制,在社会分工中承担着提供就业机会、振兴地方经济、拉动经济增长的角色,近年更成为知识创新的主要力量。按照2003年颁布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2003年我国经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360万家,其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5.6%,提供的出口额占全国的62.3%,并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机会。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从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产业结构方面,中小企业主要分布在第二和第三产业,从所有制看,“三资”和个体、私营企业占企业总数的80%,非公有制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占绝对比重;无论是产值、利税还是出口量,中小企业都占重要份额;第二,在发展趋势方面,“小而特、小而专”替代“小而全”渐成气候,为大企业协作配套越来越多;第三,在竞争力方面,不少中小企业产品技术含量和品牌效应较高,在国内外市场上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

同时,我们又不难发现,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资金短缺、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具体表现在:第一,战略意识薄弱,过分注重短期盈利,“重战术,轻战略”的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投机性,难以促经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第二,技术创新能力弱,研发投入的严重不足阻碍了企业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导致企业缺乏成长潜力;第三,不能高效的利用有限的资源,往往在自己主营的业务尚未具有强竞争力的情况下就实施盲目的多元化经营,将资源分散到多个业务领域;第四,人力资源质量普遍不高,管理者缺乏现代管理思想,职工整体文化,技术素质不高或参差不齐;第五,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第六,受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影响,如果国家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不能真正用于扶持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信贷政策也不能真正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可以看到,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其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从经济学角度看,竞争力就是经济效率(或生产效率)。众所周知,竞争是构成市场经济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不存在市场,也就不存在竞争。竞争的唯一表现形式是国内产品与国际市场之间的竞争,但由于实行封闭经济,国际间的竞争非常有限。这种计划水平与市场机制之间的有限竞争,一方面由于计划配置生产要素和资源时高昂的交易成本使得计划失效,另一方面因为竞争压力和激励不足难以诱发企业内在的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结果造成了产业发展停滞和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在开放、自由和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企业竞争力就是企业的经济效率,包括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两个部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既要关注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等来实现产出最大化问题,又要关注产品和要素价格、盈利能力、市场份额等来实现成本最小化问题。前者是为了获得技术效率,而后者是为了获得配置效率。

以往关于企业竞争力的理论研究中,文献繁多而且存在观点不尽相同的诸多流派,都从不同角度为企业生存发展提供指导。本文主要从波特五力理论和核心竞争力理论着手,探讨影响中小企业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

波特五力理论主要从供方侃价能力、买方侃价能力、替代品威胁、进入威胁以及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状况五个方面对企业的生存环境进行分析,并指出企业应该具备的资源和能力。该模型实际上阐述的是行业内最重要的资源能力以及怎样利用这些资源能力形成竞争优势。

核心竞争力理论分析一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为:价值性、独特性、不可模仿性、不可替代性。核心竞争力理论首先指出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运用这些资源的能力应当是有价值的和稀有的:一方面,没有利用价值的资源不构成竞争力;另一方面,资源稀缺性会导致资源的供不应求,占有这种资源的企业才能够具有竞争力。除此之外,核心竞争力理论还指出企业所拥有的这些稀缺的资源和资源运用能力必须是竞争者所难以模仿复制的,同时竞争者也不可能拥有替代资源或替代性的应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对于资源和资源的运用能力具有独占性。

波特五力理论和核心竞争力理论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二者事实上都对企业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资源运用能力之间的关系作了描述。前者描述了构成企业竞争力需要哪些资源和能力,但是没有明确说明为什么拥有这些资源和能力则拥有核心竞争力;而后者则指出一些企业之所以能够比另外一些企业更有竞争力,主要原于这些企业掌握了行业中对客户形成价值的稀缺不可复制的资源和能力。

可以看到,波特五力理论和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本质含义是相同的,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将核心竞争力的思想运用到波特五力分析中,对企业的资源和运用资源的能力进行分析,指出稀缺的资源及其运用能力的具体构成,同时指出究竟是什么因素使得企业资源和能力能够具有稀缺价值性和不可复制性,从而整合核心竞争力理论与波特五力理论;在此基础上,可以将表征竞争力的不同要素用财务指标予以量化,为管理者提供客观的数据分析与理论指导。

在中小企业经营与管理过程中,要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应该注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企业必须注重创新。创新是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根本,是企业具备持续竞争优势的动力。创新可以分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两方面。在管理创新方面,要重视战略管理,不能急于求成,被短期利益所迷惑,而应制定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避免决策的盲目性、随机性。以人为本,创建学习型组织,运用恰当的引进、约束、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员工的技能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同时注重风险管理。利润是风险的回报,提高风险报酬率和经营安全性,抓住机遇,取得竞争优势。在技术创新方面,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短缺,人才少,所以没有能力进行技术创新。中小企业可以结合自身条件,可以采用技术转移,以产学研联合为主的技术转移,中小企业可以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实验室,研究所等研发机构,以较低的投入,获得较高的技术创新回报。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相对与技术转移来说还有一条更快更简捷的路那就是利用失效的专利。我国有22多万失效专利,使用率非常低,中小企业可以免费使用这些专利,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进行二次创新和开发。

其次,企业应该走出自身特色。一是市场定位策略,在战略基点上,中小企业要努力做市场补缺者,而不是盲目的追求成为行业里的市场领导者或市场挑战者。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可以采用依附策略,通过依附大企业,成为大企业的某种特殊原材料,零部件或服务的供给专家,从而获得竞争优势。二是集中差异化策略,以差异化为基础的竞争优势表现在能提高购买者利用满意度。应该使有限的资源的到更有效的利用,只有集中有限的资金、技术、人才与进入能发挥企业优势的领域,采用“小而精,小而专”的策略,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在专业领域内谋求实现差异化,取得竞争优势。

再次,企业需要实施积极的战略风险管理,注重非价格竞争策略。企业间市场竞争手段大体有价格因素与非价格因素两类。中小企业面对竞争采取的第一步措施是改进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和降低产品价格,第二是改进产品质量,第三步是开发新产品。从这可以看出企业在竞争措施上偏重于优先采用短期内见效快的价格竞争,其次才考虑采用长期的产品差异化竞争措施。在一定条件下,运用价格手段展开竞争是必要的,但价格竞争往往会两败俱伤。目前在世界各国,非价格竞争已经成为市场竞争的主导方式,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通过市场营销组合中的非价格因素刺激需求和推动购买。价格竞争容易引发竞争者的及时反应,很快便会抵消首先发起者的竞争优势。非价格竞争也会遭到对手的反击,但速度要慢得多。因为非价格手段的变化一般不太明显,也不易仿效。中小企业应该立足于长期利益,更多考虑将非价格竞争作为主要的战略手段。

参考文献

1.Ramish R.,Skar G.C..An Integrated Framework for Decision Support in Corporate Planning.Decision Support System,1988,3:365-367.

2.Simon H.A.The New Science of Management Decision.New York:Harped & Brother,1972:435-471.

3.丁世艳,黄一义.企业战略分析,另一种基本面评估方法.投资理念,2004,(8):84-85.

4.朱锡庆,黄权国.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综述.财经问题研究,2004,(8):58-61.

5.傅毓维,英爽,董阳.高新技术企业抗风险能力的评估.技术经济,2004,(7):37-39.

6.王长远.企业竞争学初探.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8:269.

7.胡恩华.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识别.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8):86-87.

8.张炜.核心竞争力辨析.经济管理,2002,(12):36-37.

9.史东明.核心能力—构筑企业与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第2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范文

关键词:建筑企业;竞争战略;构建;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企业的经营战略是企业一定时期的发展方向、总体策略、经营谋略,对企业发展具有全局性的指导意义。制定适合中小型建筑企业的经营战略,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首要前提;企业有了准确的经营方向、市场定位、优势的产品,企业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

一、确立集中一点战略

中小型建筑企业要采取集中一点战略,做强主业,突出主业的特色,提升竞争优势。

由于中小型建筑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各种资源相对贫乏,因此不一定适宜搞多元化经营,经营多元化只能分散经营的精力和分散有限的资源,其结果可能是主业没做强,其它的业务也没做好,业绩平平,毫无特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施工企业决不可与比自己强大的施工企业集团展开全面竞争,而应扬长避短,避实就虚,从本企业没有优势,也很难做强的领域中主动退出,作到有所不为。采取集中一点战略,集中有限的资源,把主业做精,做强。使自己在工程质量上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进度上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快,成本上比竞争对手更低,善后服务上比部分对手更优。突出自己的特长,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建筑领导中这种比竞争对手更强的特长和特色,就是企业竞争中的优势,不断强化这种优势就可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

二、确立特色经营战略

树立正确定位、特色经营的理念,就是要依靠特色参与竞争以求自下而上和发展。我国建筑业市场需要解决过度竞争问题:一是进行产业组织结构调整,二是形成差距化生产。从企业的角度看,前者是定位问题,后者是特色问题。对中小型企业来说发展专业化生产能力是比较现实的,只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产业内组织结构的调整

中小型建筑企业要想健康的发展,必须在整个产业内部找准自身的位置。这也有赖于整个建筑业规模结构的调整。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筑业的企业规模结构应该是刚性的,即各类企业所占的比例应该是相对稳定的。其中,大型企业为少数,集中资金、技术和管理的规模效应,可以跨地区承包;而占绝大多数的中小型建筑企业,按地区分布,从总承包人手中分包业务。这种刚性的企业结构不仅能实现建筑业生产力的优化组合,而且能够保证正常的建筑市场运行秩序。适应这一规模结构的调整,中小型建筑企业应该通过资产重组,调整自身在产业及市场中所处的地位,在大公司的带动下开展业务。

(二)差距化生产

对于中小型建筑企业而言,发展专业化生产能力比较现实,只有向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优的方向发展,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根据建筑工程服务的特点,建筑业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朝着项目总承包的方向发展,以管理、技术、资金、知识为经营基础,为项目业主提供整体综合的工程服务,满足现代项目业主对建筑业提出的新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并在工程项目总承包层次,在总承包市场上进行规模竞争或集团竞争。而中小型建筑企业则是向专业化、特色化、精益精简方向发展,市场经营方式主要是围绕大型建筑企业或企业集团,在专业分包层次,在分包市场上展开竞争。以项目总承包为主的核心层大型企业,将项目总承包工程中的相关专业工程向与之合作的专业分承包企业扩散,逐层分包,从而形成分层竞争的建筑业企业组织结构。

中小型建筑企业通过这种专业化发展,本身就可以汇集专业技术人才,形成专业特色,提高专业工程质量,降低企业的成本,从而能从工程项目中获取利润。而且,这种分层竞争的建筑业企业组织结构,界定了建筑业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不同层次的竞争空间,可以避免产业内各类企业间全面的过度竞争,获得专业化分工协作的规模经济效益。中小型建筑企业在这种竞争环境中可以全面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并最终在某一领域内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三、确立协同竞争战略

由于建筑市场的不规范,许多建筑企业或者习惯于寻找保护、竞争意识淡薄,或者靠自相残杀、“窝里斗”、压级压价等恶性竞争手段争夺工程项目。面对全球化的竞争,要转变“商场如战场,竞争即战争”的思维定式,与供应商、用户乃至竞争对手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将各自的优势综合起来,努力开拓市场,分享利益。因此,在竞争策略上,需要关注企业间竞争――合作的基本原则及策略、企业战略联盟的组成及运行、竞争――合作中的利益协调及风险防范等问题。例如,加强与外地承包商合作,以尽快适应外埠承包商的经营模式,从承包方式、融资渠道、管理程序等方面对接,学习和研究他们的先进经验,熟悉竞争规则,提高竞争力。

四、几种合作关系的建立

(一)基于业务外包的劳务合作

中小型企业应对外部环境,最重要的就是定位。行业环境决定企业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取。企业只有在正确的定位下,才能在和其他企业竞争中胜出,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去造就、拓展核心竞争力。中小型企业即使在无法和大型企业竞争的环境下,仍然可以选择补缺市场、或者选择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甚至与大型企业合作。在企业的发展中,选择自己具有相对较强的技术或市场空间,集中企业的优势资源,专注于相互关联的某几种产品的生产,走专业化经营外包业务的道路,这无疑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明智之举。

作为建筑企业,走专业化经营的道路,实施归核化战略,把经营的重点放在核心行业价值链上自己优势最大的环节上,就要强调外包。对中小企业而言,这里的外包不是指导的把自己的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供应商,而是重视外包其他企业的非核心业务。中小型建筑企业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取得外包业务,并把此类业务作为本企业的核心业务。作为资源有限中小型建筑企业更应该将资源集中于某一领域内以强化在该领域内的竞争能力,创造竞争优势。

(二)基于战略联盟的合作

从各个方面来看,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所以中小型企业之间积极地建立战略联盟可以较快地提高整体的核心竞争力,缩小与大型企业的差距,从而拥有与大型企业竞争的能力。在此过程中,任何一方都可以获得获得学习取长补短的机会,加速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比如联合投标,就是中小型建筑企业组成战略同盟的一种主要方式。有些工程招标要求较高,许多中小型企业被拒之门外,通过这种方式,实力相对较弱的企业组成联合体投标就能符合投标的基本条件。

(三)基于知识联盟的合作

中小型建筑企业通常都面临技术和经验的不足,要想顺利完成较大规模的工程施工,仅靠企业现有的技术力量是不够的,因此加强企业的技术力量成为迫切之急。

对于中小型建筑企业来说,对外聘请技术和管理人员虽能解决一时之需,但不是长久之计。培养相对固定的知识联盟是中小型建筑企业值得探讨的一种方法。由中小型建筑企业与当地相关院校、设计院、科研院所结成知识联盟,企业派人员到各个单位去学习培训、现场观摩,迅速吸收施工所需知识,而建筑企业可以为以上单位提供科研和实习的便利,在实际施工当中为各单位提供检验新技术、新工艺的机会。对施工中出现的新问题,则由各个单位视情况派人员参与解决。通过这种知识联盟可以有效的共享联盟内的各种知识,帮助解决施工中的各种问题,提高职工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第3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1-0049-02

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独特性和不易模仿性、延展性和持久性等特征,是形成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对于企业发展具有不同寻常的战略意义。但是,我国广大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发展壮大。深入分析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相应的对策措施,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存在的问题

1.对核心竞争力的内涵认识不准确。一是把企业竞争优势认作企业核心竞争力。竞争优势是企业在竞争中优于其他企业的表现,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优势之“本”。虽然企业竞争优势也可以来自于企业一般性的竞争力,然而只有核心竞争力才能产生持续的竞争优势。二是把企业一般意义的资源认作核心竞争力。事实上,只有企业独自拥有的、处于核心地位的、有长远战略价值的资源,才能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三是把企业某一方面的能力认作核心竞争力。实际上,只有同类企业所不具备、且难以模仿和复制的能力,才可能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企业战略意识淡薄,战略意图不明确。持续竞争优势的发挥需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企业战略意图表明了企业未来的前进方向、自己的业务定位、计划发展的能力。从目前来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重战术、轻战略、依赖经验决策的情况。由于没有明确的战略意图,导致许多中小企业经营方向迷失,经营领域模糊,经营的盲目性、投机性、随意性特点突出,难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研究发展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差。根据调查,我国中小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水平不到0.4%,而国际企业界普遍认为,研发经费占销售额的5%以上,企业才有竞争力;占2%仅够维持;不足1%的企业则难以生存。我国中小企业研发投入的严重不足,阻碍了企业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也影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竞争能力的形成。

4.筹资能力弱。由于金融资源分布与企业布局不匹配,担保规模小,风险分散与补偿制度缺乏,多层次资本市场尚未形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不协调,加之中小企业管理基础薄弱,普遍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财务制度不健全,透明度低,资信度不高,借款少、急、频的特点,银行常常因中小企业信用信息不对称、贷款的交易和监控成本高且风险大而不愿放款,直接融资渠道又不畅通,使中小企业资金筹措能力一般较低,影响其业务的开展、核心能力的培育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5.职工素质低。职工素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但是,我国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职工素质相对较低,优秀员工流动性大等问题,使得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缺乏相应的人力资源支持。

6.组织结构调整滞后,管理混乱。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信息在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企业组织结构应向扁平化、柔性化方向发展。而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实行的还是传统的直线型组织结构,由于组织结构调整滞后,中小企业很难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与大型企业及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职能管理比较落后。这使我国中小企业普遍无法通过卓越的、有特色的管理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不能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相应的管理支持。

二、我国中小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熏受企业自身发展水平和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当前培育核心竞争力,主要应采取如下措施:

1.科学地制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规划。核心竞争力是支撑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能力,它的培育必须依赖于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因此,中小企业必须准确把握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准确预测和把握本行业产品、技术的变化方向及趋势,对可能发生和出现的重要事件、机遇和威胁,根据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及时做出灵敏和正确的反应,适时调整自身的战略发展方向,以应对行业机构、市场和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积累核心技术、市场策略及管理方法,从而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2.培育核心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技术创新往往是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关键,研究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新产品、新技术,能使企业在市场中获得先机。一个企业要在竞争市场中有立足之地,要培育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熏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应该是独特的,竞争对手无法对其加以复制。中小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熏首先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即哪些技术是自己专有的、关键的,然后再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其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开发和提升。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一是要注意以市场为导向,形成自身的核心技术,创新核心产品,从而占领和开发市场。二是要注重合作,通过以市场手段获得企业需要的核心技术源或掌握核心技术源的人才,建立战略联盟,兼并收购拥有企业所需要的技术专长的企业,克服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实力不足的局限,将外来的不同知识有效地沉淀在企业内部,形成存在于企业内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3.建立合理的治理结构,创新企业内部管理。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国有中小企业活力不足,竞争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制度的束缚和制约,特别是产权不明晰、出资人不到位、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等,使得企业无力或无暇顾及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中小企业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造和改革现有和现存的企业制度,使之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更现代化,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提供制度保证。同时,中小企业要转变管理观念,抛弃经验式、粗放式、家长专断式的随意管理方式,进行科学管理,完善企业中的激励和监督机制,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以有效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4.实行优势基础上的专业化发展战略。对我国中小企业而言,核心竞争能力的选择和确立应是一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过程,不应追求各方面的优势,而应寻求一个或几个企业拥有绝对竞争优势的、可持续的、并且能真正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平台。“专而精”是中小企业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战略选择。中小企业要发挥其“小”的特长,专注于一两个方面的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熏做强企业。中小企业要避免与大企业直接进行量的竞争,要从竞争对手和市场空隙中寻找机会,创造“先发制人”的优势,争取成为狭小市场的先入者。中小企业要彻底摒弃“小而全”的经营思想,形成“小而精”、“小而专”、“小而高”的专业化企业,真正做到与众不同,形成特色和专业优势。

5.创新企业文化。一种尊重职工、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中小企业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中小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注意培育独特的企业精神,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经营理念、价值观、道德观和精神风貌,促使企业全体员工团结一致,充满凝聚力和活力。中小企业要注意提高企业的学习能力,建立学习型企业和创造型企业。现代企业是一个学习型组织,企业发展的深层原因和最后决定力量来源于学习能力的提高。中小企业只有具备比对手更快更好的学习能力,在企业内部形成自觉学习、团队学习的氛围,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能,才能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适应新的环境和市场,及时调整自己?熏从而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6.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品牌以其难以替代的独占性、个性化以及良好的可继承性和延伸性,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力武器。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品牌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把品牌看成是一种宝贵的战略资本,把培育自己的品牌作为构筑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中小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品牌的培育,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品牌战略,根据顾客的需要对品牌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运用整合营销沟通的手段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形成消费者对品牌的积极联想和认同,大力培养和维护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切实发挥品牌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中的独特作用。

7.真正实行人本管理。要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待遇留人,尽可能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要引入合理的薪酬结构,如奖励、股票期权、退休金计划等制度,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发挥人力资本在研究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关键作用,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8.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要通过增加融资方式、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构建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突出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问题,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等途径,切实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为中小企业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提供坚实的财务保障。

参考文献:

第4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范文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中小企业

发展中小企业是我国的大战略。在我国,中小型企业在数量上占企业的绝大多数,它们向国家缴纳的税收占国家税收收入一半以上,更重要的是,它们创造了更高比例的就业机会。在许多地方,尤其是在地市级以下市县,从农业部门和众多国有企业改制转换身份而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绝大部分在中小企业就业。尤其是刚刚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后,在当前经济复苏的关键时期,如果缺少了中小企业的复苏,整个国家经济的复苏也就无从谈起。

那么中小企业如何确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呢?普哈拉德和哈默经过大量实证研究证实:企业获得与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在于其是否拥有出众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企业规模的大小。从此,运用核心竞争力理论揭示企业发展战略成功的奥妙成为当今世界管理的最新潮流,中小企业由于资源有限,发展核心竞争力成为必然的选择。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普哈拉德和哈默首次提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技术流的能力”,从这个基本涵义出发,学术界把“核心竞争力”界定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开发技术产品以及市场营销方面所具有的独特能力。它以企业的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企业战略决策、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组织管理的整合而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建立与发展起来的一种资产与知识互补关系。企业核心竞争力至少具备以下一些特征,并与之相适应。

第一,延展性。核心能力是企业向新市场延展的基础,企业可以通过核心能力的延展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产品,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进人多种产品市场的潜在途径。也就是说,一项核心技术能力可使企业在多个产品上获得竞争优势。如摩托罗拉公司建立在其无线电通信技术专长基础上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使其在核心业务交换机等通信市场上享有持久的优势地位,而且在BP机、双向移动无线装置、蜂窝式电话等产品领域也遥遥领先。

第二,价值性。核心竞争力能为顾客带来较大的最终用户价值。企业是否有出色的业绩或者稳定的优势,最终还要由企业的上帝――顾客来评判。其一切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顾客的使用要求,都必须使产品具有顾客认可的用户价值。如英特尔公司的微处理器生产技术为大量电脑用户带来了快捷和稳定的超值享受,使得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并且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第三,独特性。与竞争对手相比,核心能力必须是企业所独具的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的技术或知识产权。一般来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竞争对手而言具有越高的进入壁垒,其核心竞争力结构中的智能化成分所占的比重就越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便可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如美国的可口可乐公司的饮料在价格、口味和质量上不可同日而语,长期占有饮料的霸主地位。

第四,可变性。核心能力会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并逐步趋于良性循环。核心竞争力的可变性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有从产生、成长、壮大到衰亡的生命周期。企业若想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领先优势,就必须对核心竞争力持续不断地进行维护、创新、发展和培育,否则,当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或企业内部管理不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会贬值,甚至丧失。

因此,企业要不断地学习和培育,维护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上述的特征告诉我们,一个企业并不是有一个发明创造、拥有一项技术专利或一个优秀产品就能夺取市场、求得企业长久发展的,而是企业各要素整合的综合实力,是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晶,这种综合实力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以及企业的技术、质量、信用、信誉、形象、企业文化、人才等,无不囊括于核心竞争力之中。

二、导致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原因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是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强,其主要表现为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劳动生产水平低,赢利能力差,技术创新能力弱,国际化程度较低,没有形成以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这些都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的反映。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企业外部竞争环境的恶劣。企业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企业的竞争环境更加恶劣。为了争夺市场,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升级。价格战、质量战、服务战等此起彼伏,使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行业投资报酬率普遍呈下降趋势。同时,面对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正确把握和预测技术发展的走势和顾客的潜在需求变得更加困难,也使得企业在进入新领域时,对新领域行业知识的了解、专业技能的掌握变得更加困难。

第二,企业内部运行机制不够完善。企业内部运行机制不完善,阻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企业缺乏管理决策能力,家族式企业居多,管理层次较低。其次,缺乏企业创新的能力。面对日益加速的企业创新和产品创新,大部分企业都存在“先天不足”,“模仿从众”现象比较多,创新意识和能力较差,同时,从创新方式来看,由于利益驱动以及我国法律不健全,很多企业追求的并不是长期的竞争优势,而是短期的经济利益,这就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再次,缺乏可行的发展战略。企业实施多角化经营若没有核心竞争力作基础,盲目多元化经营,贸然涉足自己所不熟悉的新行业,只求广度不讲深度,就不能形成压倒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这样,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没有有效地发挥其溢出效应,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不但不能在新涉足的领域求得发展,而且很可能副业拖累主业,导致整个企业失败。

三、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对策

培养我国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遵守以下几点战略步骤:

第一,规划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战略资产,必须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一致。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战略管理的关键在于培育和发展能使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虽然是中小企业也要站在全球、一个区域的高度在研究市场成长趋势和内外部竞争环境的基础上,把握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行业的发展动向,选择符合市场需求和自己占有资源优势的产品作为主攻方向,在确定企业发展战略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是建立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核心竞争力是知识、技能、技术的集合体,带有明显技术的特征,因此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过程中,技术创新是核心之核心,没有技术上的突破,高人一筹,所建立的核心能力也是价值有限的,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最终也将败下阵来。

第二,创造满足顾客需求的独特的企业价值链。从核心争力的价值元素和独特元素的角度,核心竞争力实质是指企业在研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等某一两环节上明显优于,并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够满足顾客价值需要的独特能力。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归根结底是通过对顾客价值链施加影响,并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形成的。在为顾客创造价值时,企业应做到企业与顾客之间应达成“利益一致、利益共享”的共识。“利益一致、利益共享”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始终以顾客的利益为出发点,以顾客的需求、欲望为中心,改变传统营销模式,真正建立企业与顾客之间利益共享的双赢模式。

第三,创建学习型组织。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企业学习能力更加重要,比竞争者能够更快地学习的能力,很可能是未来企业能够依赖的惟一竞争优势。彼得・圣吉认为,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身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企业。因此,学习型企业的建立,可以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加强,是最终形成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具体措施:首先,加强对员工的激励和培训,可以通过培训、对外合作以及在创造性的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术来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其次,定期进行集体学习。集体学习就是企业员工进行技术和经验的交流,它可以将员工个人知识能力与企业单个团队知识能力进行整合,将整个组织内的知识、技术和经验累积起来,实现信息共享,从而形成企业整体核心竞争力。同时,集体学习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培养了企业内的默契。实践证明,学习型企业的建立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企业核心竞争力来自于企业组织的集体学习,来自于经验、知识和价值观的传递。只有那些持续学习新知识,将新知识传遍整个组织,并迅速将知识技术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成功。

第四,倡导价值创新。正确认识规模化经营,加强企业制度建设一个优秀的企业必须是一个不断变革和创新的企业。对中小企业来说,要积极主动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大力倡导价值创新。价值创新,就是要创造出新的满足用户需求的价值,其核心不是如何对付和战胜竞争者,而是着眼于价值的创新,为用户创造新的价值,进而实现企业自身的价值。大量成功的企业案例表明,企业的成功与企业规模没有必然的联系。实际情况是成功的中小企业常常能依靠富有创造性和活力的经营战略和策略,获取本行业的大部分增长的市场价值。因此,中小企业应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不盲目地追求发展速度和规模化经营,将企业关注的重点集中于发现顾客潜在需求,进行市场开拓和产品创新,加大企业研发创新资金投入,创造“先动”优势,成为目标市场的首入者,进而获取超额的利益。优秀的企业不可缺少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完善的企业制度,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应建立科学、合理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严格遵守执行。通过企业制度建设,可以激励员工保持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制度是企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第五,加强内部整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市场竞争优势基础上的使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模仿性。核心竞争力是能够创造客户价值的专门技能和技术,对企业至关重要,是企业的生命线。品牌的影响力、产品的设计创新能力、产品研发和营销方式的创新能力、是否拥有特殊稀缺资源、规模化优势等都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内容。加强企业内部整合是中小企业加强竞争力的基础手段,在现有资本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整合使企业的人、财、物等各类资源得到充分地利用,使生产规模在一定的资本结构和技术领域内得以扩大,从而不断增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结束语

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在复杂环境下作出重大决策的基础,是指导企业长远发展的航标,战略管理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小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必须主动适应环境,明确战略发展方向,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以价值创新为主线,加大创新活动投入,培养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只有抓住当前机遇,扎扎实实做好战略管理方方面面的基础性工作,才能使企业由小变大,由弱转强。

参考文献:

1、Jennifer Lambe.Conducting Successful SME Interviews[M].USA:Economy Business Press,2005.

2、彭健.中小企业发展战略问题浅析[J].中国商贸,2008(4).

3、洪斌,郭自云.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对策[J].管理研究,2010(2-3).

4、于洋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分析[J].辽宁经济,2009(12).

第5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

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达3980万户,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提供了75%就业位置,对GDP的贡献率达51%,税收占到全国的43.2%。中小企业在保证我国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方便群众生活、推动技术创新、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支撑国家经济增长、推动未来经济腾飞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中小企业的发展水平直接标志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潜力与活力。如何利用加入WTO的机遇,积极研究我国中小企业如何提高其竞争优势、打造长寿型中小企业是当务之急。

一、核心竞争力与中小企业

1.核心竞争力及其特征。

企业核心竞争力最早由两位美国战略管理学家帕拉哈德和哈默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来的。核心竞争力是指在特定行业的竞争所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它代表一个企业的集体智能。

核心竞争能力具有以下特征:(1)价值性。能为顾客带来长期的关键性利益,核心竞争能力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能为企业创造长期的竞争主动权,能为企业创造超过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值利润。(2)独特性。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积累形成的,它不仅包含了企业独特的技术、技能、操作技巧和诀窍等,还包含了企业独特的管理文化等特征。因此,它是企业不易仿制、难以买卖、能持久拥有的稀缺性的战略性资源。(3)一体性。核心竞争能力与特定的企业相伴而生,与企业的初始要素投入、追加要素投入以及企业的发展经历密切相关,它存在于员工的身心、企业的战略规划、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之中,因而它难以从企业主体中分离出来,更无法完全进行市场交易。一旦拥有会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同竞争对手形成质的差别。(4)延伸性。核心竞争能力具有很强的产品延伸性,能为企业进入广阔的市场提供多种核心产品等潜在机会,企业一旦建立起自己的核心能力,便可将其组合到不同的相关创新之中,构筑起新的创造与发展基础,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势头。(5)发展性。核心竞争能力虽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它又总是与一定时期的产业动态、竞争战略、管理模式及企业资源等变量高度相关的,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核心竞争能力的动态发展与演变也是必然的,以前的核心竞争能力可能演变为一般的企业能力。

2.中小企业竞争力现状分析及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中小企业,是一个在上有国际跨国企业、国内大型企业,下有多如牛毛的个体工商业者挤压的夹缝中生存和发展的企业群体。在经济中独特的位置决定了中小企业在夹缝中生存、发展的艰难。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中小企业已经有了飞速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今天,产品的买方市场已逐步形成。“入世”后,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关系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中小企业更直接面临与发达国家企业的竞争。廉价的人力资源没有了,人才自由流动了,并且按市场价值计付报酬。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工人不愿意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劳动力的成本也将随之提高。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多数中小企业还存在着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改革开放多年来,老一套经营思想、旧的生产管理方式仍然束缚着企业的发展。

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缺乏竞争力,特别是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具体表现在:

中小企业长期以来养成了重战术、轻战略,依赖经验决策的思维定式,许多中小企业既没有核心经营理念,也无明确的战略意图,导致经营方向迷失,经营领域模糊。

很多中小企业在主营业务尚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的情况下,就盲目实施多元化经营,资源分散在多个业务领域,损害了对核心竞争力的培养,甚至有些企业把原有的优势都丧失了。

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较差。研发投入的严重不足阻碍了中小企业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导致企业成长发展后劲差,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管理落后,尤其是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很难适应全球化的国际激烈竞争。管理制度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组织结构不合理,经营机制不活,是影响企业竞争力带有根本性的深层次原因。

中小企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普遍相对较低,企业经营者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不高,知识结构陈旧,经营管理水平低。企业员工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低,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小。

加入WTO后,关税逐步降低,外国产品正以质优价廉赢得国内的消费者,这正加剧我国当前买方市场的激烈竞争。同时,政府也受到WTO有关原则的约束,再搞地方保护、国家保护就变得很困难了。我国众多中小企业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随着外国企业和产品的大量进入,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加快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已成当务之急。

二、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基本途径

1.面向市场,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传统的工业企业是以管理人员为塔尖,操作人员为塔底,人员结构呈塔形。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从事知识和信息工作的白领职员人数的大幅增加,蓝领工人数量锐减,从而使人员结构呈菱形。这就要求现代企业组织系统的扁平化和分工合作方式的小组化。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和改变分工合作及分配方式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逐步向精益生产、并行工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一系列新的制造和管理模式迈进。这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率,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2.完善战略管理,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应包含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核心竞争力来源于某一时期的企业战略,在企业战略规划下,经过长时间的培育和积淀而成。核心竞争力富有战略价值,活的动态性质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追求的长期战略目标。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应是企业战略决策的核心,因为核心竞争力是他人所无法模仿的,是其他竞争力所无法替代的。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应该致力于寻找自身核心竞争力可以发挥作用的领域,而不应该去涉足核心竞争力难以发挥作用的经营领域。

3.实行差异化战略,实施“专而精”的产品或服务策略。差异化战略是指企业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创造独特的或相对的优势,满足客户特殊需求,形成竞争优势的战略。中小企业运用这种战略,不仅能够形成一种特殊的竞争力,防止潜在竞争者的进入,而且能够有效地提高中小企业的市场地位。

在如今的市场上几乎没有一种产品没有自己的竞争对手,今天有一种产品在市场上畅销,明天就有同类产品出现在市场上来与你竞争,构成产品同质性的较量。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应该从竞争对手和市场空缺中寻找机会,建立自己的比较优势,并打造支撑这种优势的潜在核心能力。努力研发和展示具有自己独特文化内涵和使用功能的产品,从产品的设计、制造、包装以及附加功能上寻找与同质产品的区别点,形成自己的产品优势,为自己的特定顾客提供特定的产品品种,表现出中小企业在发展中的差异化战略和特殊的智慧。在发展自己与他人诸多方面的差异中,就可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可以扩大消费者群特殊效用的技术、方式、方法等,而这些又有可能构成今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专而精”战略是中小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战略选择。中小企业就是要发挥其“小”的特长,专注于某一两个方面的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把自己业务做到足够专业,真正做到与众不同,形成特色和专业优势。企业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但并非完全跟着市场需求去创造产品和提供服务,而要把市场需求、新的发展趋势和技术融合起来,使之成为超越现有市场需求所期待的产品和服务。

4.建立战略联盟,寻找外部支持力量。战略联盟的基本出发点是弥补单个企业战略资源的有限性。任何企业,无论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总会在一定时间或一定的区域受到自身资源有限的束缚,而组建战略联盟可以拓展企业可配置资源的范围,实现优势互补,产生更大的综合优势。因而战略联盟成为众多中小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选择。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劣势,战略联盟就更为重要。中小企业实行战略联盟首要的目标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为重要的原则是与战略联盟成员核心竞争力互补。若联盟成员的核心竞争力与本企业核心竞争力相一致时,往往造成联盟后企业的规模扩大了,但企业的体质更弱了,这种缺少互补竞争力的战略联盟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不仅没有帮助,往往还会削弱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管企业实行什么形式的战略联盟,其战略联盟的目标都是暂时的和局部的。中小企业通过构建战略联盟来学习优秀企业的长处、弥补战略缺口、培育和更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5.实施虚拟经营,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资源。虚拟企业是中小企业建立联盟的一种重要形式。虚拟企业是企业仅拥有少部分经营功能,而将大部分所需要的经营功能虚拟化,通过与别的企业进行合作以弥补其功能的不足。虚拟企业的最大优势是有极强的市场应变能力。虚拟企业的建立可使中小企业获得整体竞争优势。企业可以很容易地获得充分的共享信息,了解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的情况,亦可利用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充分的信息进行产品开发、设计和网上营销、业务外包、跨联盟合作等等。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虚拟经营模式。通过开展虚拟经营,中小企业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资源,在合作中培育和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明康.深化金融改革.支持中小企业发展.2003年4月.

第6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创建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5-0019-01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产生和发展壮大,虽然国家政策在大力扶持,但由于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财务制度不健全,又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体制的影响,使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情况。针对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本文论文应该从以下方面加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创建。

1 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企业形象和服务水平

很多中小企业一个不足之处就是品牌建设不足。品牌是塑造企业形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品牌也是企业在市场上参与竞争的最有力武器。缺乏自己的品牌是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这样企业只能在低价格、低档次低端市场勉强经营。企业普遍缺乏品牌意识是由于企业缺乏品牌建设的资源和能力,因此,企业主必须树立起品牌意识,要在企业的品牌建设方面投入必要的资源,打造自己的品牌,并且要经过长期不懈地努力,在产品质量、性能、服务等方面不断改善,创造属于自己的竞争优势,逐步、全面地形成并提升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和信誉。另外,利用品牌优势打造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还能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客户,能提高市场占有率,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2 优化治理结构,完善治理机制

企业还必须不断完善自身的治理机制。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各种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也日渐复杂,于是便需要建立相关的内部制度,规范其内部的监督机制、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用人机制,使四大机制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能真正起到有效的内部控制和监督作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企业发展初期,规模小,不必专注于形式设立无实际作用的董事会和监事会,这样反而会增加经营成本,所以可采用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这不仅减少管理成本增加工作效率,还有利于员工团结一致努力工作。

中小企业要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公司治理治理模式。尤其是对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贵州省的企业来说,由于普遍存在领导层人数不多、亲属关系牵制、个人主义较强等特点,更需要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从法律规范的角度保证公司治理结构有效存在,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才能从根本上建立起较强的企业竞争力。

3 推进创新战略不断满足市场要求

中小企业要想在复杂多变的竞争性市场环境中长足发展,并取得成功,就必须根据当下市场的要求,不断进行自主创新。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客观情况,实施创新战略,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企业进行产品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的技术实力。企业在产品技术方面的创新,也就是经过长期的科技投入、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创新为目的进行的企业创新活动。企业可以通过引进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建立一种新的经营方法达到技术创新,也可以通过提高企业员工科技人员的比例来达到技术创新。

其次,企业进行管理制度及方式的创新,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就必须建立起符合现代企业发展要求的一整套管理制度。

最后,企业除了上述两方面的创新以外,在组织、观念和服务等其它方面也要不断进行创新活动。企业应该真正做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从企业的思想到行为都进行创新,使企业整体都处于创新发展的状态,打破禁锢企业发展的瓶颈,不断增强企业的适应能力,提高企业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竞争性市场中拥有持续的竞争力。

4 创造优秀的企业文化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创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构建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它为核心竞争力的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企业生存的基础是企业的一般竞争力,而使企业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源泉是核心竞争力。企业管理者在一系列价值理念中进行的价值抉择和该企业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企业文化决定着该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生成的基石和土壤,就是企业文化,先进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直接驱动力。

对企业文化的重视是伴随信息时代和世界瞬息万变形势要求而诞生的,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现代管理理念、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是融合了企业文化、现代管理、组织形态和当代一些先进思想和理念的综合性。企业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能够促使企业员工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素质的提高,进而进行企业技术、管理、理念等方面的创新,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适应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

中小企业应该不断改善自身各方面的缺点和不足,努力完善自身内部各种要素和能力的整合,充分发挥企业内部的优势,逐渐培育出企业自有的竞争力,使自己符合当下复杂多变的竞争性,满足市场竞争的要求,在激烈的竞争中成为成功者。

参考文献

[1]朱长丰.突出重围:中小企业竞争力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第7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优劣势;核心竞争力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加入WTO及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经济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经过危机冲击后的金融体系虽然已经开始趋稳,但我国经济在金融危机的猛烈冲击下,还没有走出低迷。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管理差等劣势成为中小企业在新的条件下参与竞争的致命软肋。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它的迅猛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之一,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因此,中小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走出低迷,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也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目标的要求

二、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概述及经济地位

中小企业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伴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它们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历程。它们的出现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截至2007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达到4200万家。

(二)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指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水平、具有明显优势的能力。核心竞争力包括企业的经济力量,科学技术,产品质量,品牌因素,销售模式等因素。只有核心竞争力得以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才越明显,在市场环境下能发挥自身优势,发展壮大起来。

三、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分析

(一)管理费用较低

中小企业无论从规模上还是资金和人员上都相对于大企业来说比较小,易于管理和规划,所以相对管理费用较低。

(二)经营机动灵活

“船小好调头”,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人员少所以在经营中容易转换发展目标,而且在转换过程中不容易发生掉头困难的局面,从整体上看,由于量大、点多、且行业和地域分布面广,它们又具有贴近市场、靠近顾客和机制灵活、反应快捷的经营,机制灵活且有效率。

(三)满足市场特定需求

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技术开发和工艺创新,可以取得具有新颖性、先进性、实用性的科技发明成果,或设计出产品的新结构、新形态、新装饰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开拓新的细分市场,满足新的社会需求,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扩大产品差异性的手段,以此来增强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

(四)企业人员管理简单

中小企业的规模小人员少,中小企业规模小,相对机构设置简单,管理人员少,所以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的管理较为简单,管理资本也小。

四、中小企业发展的竞争劣势分析

(一)抗风险能力较低

大中型企业一般都经历过不同程度的经营风险,抗击打能力比较强,小企业不是这样。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少,技术力量不完备,当遭遇重大风险时往往抗击打能力弱,企业核心能力薄弱,生产专业化程度低,难以实现快速反应。

(二)资金不足

中小企业存在着资金短缺、人才缺乏、技术落后、信息滞后、融资能力差和管理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资金不足不仅妨碍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瓶颈。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人才缺乏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影响力小所以吸引力较小,对人才的应尽和吸收交少。中小企业为节省总成本,在人力资源的规划上通常采取成本节约的措施,以致所招聘的企业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同时由于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使得中小企业人才流失严重。

五、增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路径探析

(一)依托大品牌,完善自己的产品

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的中小企业往往缺乏品牌意识。但是,只有创建自己的优势品牌才是应对当今经济发展的有力武器。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劣势,比如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等等客观条件使得中小企业创建自身的品牌之路异常困难。这种思想首先是一时问题,然后是战略问题。于是,我们可以开拓思维,寻找另一条捷径。那就是依托大品牌,创建自己的知名度。

(二)加强营销渠道建设以满足市场特定需求

在快速变化的市场态势和日益激烈的竞争格局下,很多中小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营销水平提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一行业、同一领域往往分布着大、中、小不等的企业,企业之间实力不均,竞争是相当残酷的。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局限性,肯定难以与大企业相抗衡。因此,明智的企业应学会运用穿插策略,利用市场竞争的空隙“见缝插针”,乘“隙”而进,培养自己的产品优势和营销市场。

(三)开拓低端消费群体市场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发展劣势不能与同类或相关大企业想抗衡,也不能生产出对技术和资金等要求及其严格的高端产品,但是,中小企业有着自身的优势,接近消费者,接近市场,有着机动灵活的转变方式。

(四)完善管理制度,引进技术人才

管理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管理环境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制度的贯彻、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组织结构臃肿、管理层次繁多、决策缓慢,生产柔性差。所以制定正规的员工奖惩等制度是刻不容缓的,这样对企业对个人都是有益处的。

六、总结

本文通过对当今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行探析,找出中年高校企业在发展中的优势和弊端,并提出通过加强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发展中小企业。作者认为中小企业要发展,必须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包括企业的经济力量,科学技术,产品质量,品牌因素,销售模式等因素。建议中小企业依托大品牌建立企业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迎合市场需求,进行特色生产,适应周边环境,而为所有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参照。(徐州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2010级;江苏;徐州;221000)

参考文献:

[1] [德]汉斯-克里斯蒂安•波菲尔,王元中.小企业管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

[2]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P].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华夏论坛,2009.

第8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提升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9)08-0042-02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众多的中小企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和更加强大的压力。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不断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商海中击败对手,求得企业长久持续的发展。

一、中小企业必须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独具的、使企业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并使企业长期取得竞争主动权的核心能力,是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的基础之上,企业的智力、技术、产品、管理、文化的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可以说,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有能力中最重要、最关键、最根本的能力,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决定了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命运。

1 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是中小企业应对当前激烈国际竞争新形势的需要。当前内需不足的客观现实,使得国内市场上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同时,在WTO框架下,国外的商品也正在长驱直入我国的消费市场,以质优价廉赢得国内的消费者,这无疑会给我国当前激烈的买方市场火上浇油,使一些发展水平低的产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受到更大的冲击。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迟早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淘汰。因此,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就成为中小企业赢得生存空间的必由之路。

2 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是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我国众多的中小企业中,为什么有些企业能长盛不衰,发展壮大,而有些企业只能昙花一现?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拥有长期的竞争优势。中小企业在某个特定时期取得竞争优势并不是太难,难的是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经济全球化时代,由于产品寿命周期的日渐缩短,竞争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拥有不断开发新产品和开拓市场的特殊竞争能力。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来源于优于竞争对手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只有培育和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带动企业方方面面工作的开展,把企业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战略资源优化配置到有利于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的轨道上来,使企业长期保持超过同行业平均水平的投资回报率,进而创造出持续的竞争优势。

3 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是中小企业有效配置资源的需要。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来讲,在资源的拥有上有很多劣势,因此中小企业只有把有限的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整合,才能获得竞争的优势。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过程,同时也是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在外部竞争压力的作用下,企业以反应能力为基础,不断地就企业内部各种资源进行匹配和调整,尽量使人、财、物合理配置,逐渐形成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异质于其他企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因此,培育和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要形成有利于培养比竞争对手更强的长期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并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决定企业成败的特定要素上,形成综合效应。

二、中小企业如何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1 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要重视企业发展战略的正确定位。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有限的市场上运作,提供有限的产品或服务,相对大企业而言,战略定位尤其重要。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中小企业应从环境和企业拥有的组织资源进行客观分析,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战略,从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可选择以下三种发展战略。一是专精战略。“小”并不代表“弱”,“大”并不代表“强”,只有“专”才能“强”。中小企业就是要发挥其“小”的特长,专注于某一两个方面,形成核心竞争力,做成“强”企业、有竞争力的企业。中小企业应该彻底抛弃“小而全”的经营思想,围绕自己的核心能力进行经营,将非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专长的部分,通过“外包”等形式,交给其他厂家去做,自己则专心致志地做最专长的业务。专精战略既可以使中小企业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又可以使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得到提高。二是联盟战略。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某个时期的战略目标,通过合作协议方式所结成的松散的联合体,以达到资源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任何企业,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总会在一定的时间或一定的区域受到自身资源有限的束缚,而组建战略联盟可以拓展企业可配置资源的范围,实现优势互补,产生更大的综合优势。因而战略联盟成为众多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选择。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劣势,战略联盟就更为必要。中小企业不仅要与国内大企业组建国内战略联盟,更要重视与国外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参与国际分工体系,学习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三是地域集群战略。所谓地域集群,是指以地域为中心,大量同业中小企业有机集中所形成的集合。地域集群,不仅仅是中小企业的简单聚合,而且形成了大量相互联系的中小企业有机体,是通过地域集中成百倍地对中小企业专业能力的扩大,通过地域集中弥补中小企业的劣势。我国浙江中小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就是对这种战略的最好注解。所谓衬衣之乡,鞋袜之乡,都是采用这种战略。地域集群战略,可以让中小企业实行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扩大群体效应,增强地区性中小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2 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要重视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率能否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一个企业要形成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可以说核心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核心技术应该是独特的,竞争对手无法对其加以复制或复制起来难度很大。中小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首先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即哪些是自己专有的、关键的,然后再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开发、改造,并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以形成自己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同时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还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以市场为导向。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目的是为了通过技术创新来形成自身的核心技术、创

新核心产品,从而占领和创新市场。因此,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必须围绕市场来进行。只有根据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变化,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内外市场竞争态势进行的技术创新,才是有价值的,有生命力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开发的技术和产品能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缩短技术创新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优势的时间。二是要以“合作”为突破口。中小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不可能独自建立自己的研发系统。更没有能力承受研发活动的市场风险。所以。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把“合作”作为培育核心竞争力的突破口,也就是说,企业可以向外界获取新技术和能力,通过市场手段获得企业需要的核心技术源或掌握核心技术源的人才,也可以通过与拥有互补优势的另一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或兼并收购拥有某种所需要的专长的企业,为己所用,将外来的不同知识技术有效地沉淀在企业内部,形成存在于企业内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成就核心竞争力。

第9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范文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1.核心价值性。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实现用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能为顾客带来更大的满足。企业核心竞争力能为用户提供比其他企业更多的产品使用价值和附加价值,能更好地、更全面地满足用户,并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2.独特性。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独特性,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和超越。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是企业独有的差异化的核心能力,企业利用核心能力可以赢得顾客和市场,并且在与其他企业竞争中占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3.延展性。从企业未来发展的角度看,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延展性。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提供了进入新的多样化产品市场的潜在途径,企业能够从某种核心竞争力衍生出一系列产品与服务,具有打开多种产品的潜在市场、拓展新的行业领域的作用。企业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从“核心竞争力――核心技术――核心产品――最终产品”得传递延展过程。

4.持久性。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持久性来源于核心竞争力的持久性和长期性,但不是所有资源要素都会对核心竞争力的成长产生有益的作用。因此,企业必须拥有其他企业不易获得的、效仿的核心竞争力,能够长期占用,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环境中长期发挥作用,使企业的竞争优势相对不变或者进一步提高,才会带来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

5.动态性。企业核心竞争力动态性表现为企业的竞争力随着市场结构和竞争行为的变化而变化,即企业竞争的优势或劣势不是绝对持久的,而是企业可能变为劣势企业甚至消亡,劣势企业可能变为优势企业。因此企业需要不断地及时地更新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

6.关联性。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局限于个别产品,也不仅是企业用来生产产品的个别物质资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存在形式是隐性的、相互关联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往往是企业整体效率优化和综合能力提升的结果,是各个部门和员工个人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渐学习培养建立的。

企业对核心竞争力误区的问题

1.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意识淡薄。目前,我国不少中小企业根本不知道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而是眼前什么赚钱就干什么,企业的发展缺乏理性的战略规划,更不用讲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去考虑如何构建和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了。

2.关于如何构建核心竞争力没有清晰的思路。另有一些中小企业虽然了解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和重要性,但不知道该如何去构建和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而在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道路上走了好多弯路,错过了一些企业发展的好机会。

3.多元化的误区。一是过早多元化。许多中小企业在自己的产品仍处于产品周期的早期成长阶段的时候,就受到机会的诱惑而开始进入其他行业。这种战略上的错误不仅使它不能在这个关键阶段提高自己的市场地位,失去垄断市场的机会,而且使自己对其他行业的进入缺乏稳定的支撑。其结果往往是自己在新行业没站住,也失去了自己原有行业的竞争地位。二是过快多元化。许多中小企业在初步获得成功之后,就以为什么行业都可以进入,而且能很容易成功。但多元化发展是有其前提条件的:它要求企业必须在其主业获得了牢固的市场地位,而且多元化发展不会稀释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目前我国很多企业搞的“多元化”不但没能降低经营风险,反而由于提高了财务风险而倍增了经营风险。扩张的经营没有保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经营也失去了。

提高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1.制度创新。企业的制度创新能力是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所谓企业制度创新就是要按照市场来配置资源和企业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不断革新和完善以企业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各项公司制度,包括公司治理结构、股份激励制度、法人财产制度、独立董事监管、员工持股计划等内容。因此,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首先进行企业制度的创新。

2.技术创新。首先要建立和完善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可以建立专门的技术研发机构,不断加强技术开发力量,加大技术开发资金投入,加快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还可以与国外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实现技术共享和资源优化配置。其次,企业还要积极探索新的技术创新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交流与合作,联合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对重要关键技术进行技术攻关,实现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最后,企业要建立有效的技术创新机制,这是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动力源泉。要深化薪酬分配制度和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培养引进科技人才,尊重人才和知识,允许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提高科技人员比重,对重大科技成果进行奖励,最大限度发挥员工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管理创新。管理创新的实质是管理变革,企业管理创新包括思想创新、组织创新、方法创新、价值创新等多方面。管理创新首先是管理理念的创新,而管理理念的创新,关键是思维方式的创新,即确立新的创造性思维方式。企业管理创新最重要的是加强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企业发展战略是否科学是企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