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工程盈利模式范文

建筑工程盈利模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工程盈利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工程盈利模式

第1篇:建筑工程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发展与应用

随着当今社会市场的竞日趋激励,为了应对各种挑战,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也要以创新为动力,努力学习,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在实际的工程管理当中,要求管理人员能够灵活的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模式,及时有效地处理施工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只有吸取他人经验,不断创新,才能把工程管理工作做好,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下面就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的发展及应用问题做一下讨论。

1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现状

我国现有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类,业主委托承包商、业主自主管理和业主聘请管理承包商三种模式。其中业主聘请承包商是由业主聘请有资格的管理承包商,使其作为代表,负责整个工程的管理工作,这种模式是现今社会最常用的一种模式,确保业主和承包商都能按照合同履约是该模式的关键所在。而业主委托承包商的管理模式是有一定的风险的,因其是企业拿到工程后承包给承包商,只从中抽取一些费用,管理权则全部交给承包商,所以使用这种模式时应谨慎考虑,选择有资格的承包商。业主自身管理模式的应用很少,一般只应用在小工程当中,现今的大工程很少使用。

2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缺点

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管理模式使用不当,不仅会增加工程项目的成本费用,还会影响到企业在当今社会中的竞争力。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不足主要变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建筑工程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专业的管理队伍比较缺乏,建筑工程管理的技术落后;建筑工程多层分包的管理是现今社会普遍的现象,这种多层分包的现象比较混乱,而且每层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不同,整体偏低,管理意识又比较淡薄,导致工程的质量不能达标;相关的法律法规得不到完善,不能与国际工程管理相接轨,不能有效地遏制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行政管理已经成为现今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手段,使得建筑工程管理的优势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3工程管理创新的原则

创新不是没有目标、没有原则的更改,不能随心所欲,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要根据行业的科学理论,结合实际的建筑工程来进行。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一般要遵循两点:第一,要以提高企业在建筑工程行业的竞争力为目标。建筑工程管理就是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以及最新的知识和技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上赢得更高的份额,最终使企业能在该行业脱颖而出。第二,工程管理的创新必须满足社会市场的需要。要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上有所创新,就需要我们把握社会市场的动态变化,分析社会市场的需要,从而确定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方向,有的放矢,使企业的管理能够满足社会市场的发展。

4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的方法

首先,管理者要在整个企业树立创新观念,提高对创新的重视,增强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以社会市场的需求为目的不断地促进创新;管理者也要意识到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永久性,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使管理满足社会的发展,跟上建设规模和建设速度的步伐。

其次,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也要根据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不断创新。当今社会,企业是建筑工程的投资主体,决定工程履约期和工程质量,但因其与工程和员工之间的利益矛盾,所以并不能很好的提高其生活力。只有不断地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才能更好的解决企业与工程和员工之间的利益矛盾。为解决这种利益矛盾,有以下三种方法:第一,企业作为工程的主体投资方,应该明确三方的责任,制定资产责任制,建立新的产权关系,使产权更加明确;第二,建立并完善企业的法人财产制,提高法人的独立性,三方应该明确各自的产权界限;第三,提高企业的控股。因为工程项目部主要是由企业投资建立的,因此企业的控股是非常重要的。企业控股不仅要是为了追求高的利润,而且还要降低市场风险。工程项目部要认真审核合同,及时提出合同中的问题,并要严格按照合同,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程的建设,并要达标。与此同时,也要注重工程的成本,尽量使成本最低,利润最大。

再次,技术管理的创新应得到重视。建筑工程的不断现代化,使其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各个管理方面的联系性也变得越来越强,大量的数据和处理工作,需要庞大信息的储存介质,如果没有先进的技术,这些问题就难以解决。因此,我们必须开发新的软件来满足工程管理的需要,并能够快速的、高效的完成工作。建筑工程管理全过程计算机化,是现今社会的发展趋势,这也算是对管理者和员工的素质考验,因此管理者和员工也要也要学习现代化的管理知识,多接受一些相关的计算机培训,以满足工作的需要。

最后,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建筑施工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和风险性,为保证工程项目的安全顺利的进行,就需要注重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以及安全监督。在建筑施工前,要对地质情况做详细的勘察,并准确的记录,及时发现其中的安全隐患并及时解决,降低周边环境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在设计施工文件的同时,也要对建筑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编辑,使安全警示能够在施工现场起到良好的作用。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的宣传时必不可少的,无论是在企业还是在施工现场,都需要我们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的宣传,使管理者和技术员都能够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可以更好地降低施工过程当中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防护工作在施工过程当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加强对施工设备(例如脚手架等支撑物件)的检查,确保设备安全的按照设计模型进行工作,掌握建筑施工现场的动态变化,及时发现员工的违章违规操作,并对其进行教育。

5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应用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的目的主要是改变管理的方法,使管理更具有刚性和弹性,并能依据企业的生产力和企业的产业结构使其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现有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不能满足当今建筑行业的生产和经营需要,为此我们需要建立其他的管理模式,使其符合建筑行业的发展规律和建筑产品的特性,并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当中脱颖而出。为保证管理的顺利开展,施工管理与实际的施工应该分离。企业的组织机构一般都是跨地市经营的,为了能够及时的做出决策和降低管理成本,要采用多种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不能只采用集中性的管理模式,要采用集中性和弹性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建筑企业应该降低其组织结构的权利以使其更加贴近社会市场。建筑企业的管理者也要不断地学习,掌握最新的建筑管理模式,灵活、准确、高效的使用先进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的社会竞争力。

6总结

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满足社会和人民的需要,建筑业的各个部门都需要不断地创新,无论是在设计,还是在施工的技术方面,都应该符合我国的特点;建筑工程的管理者和技术员工也要不断地学习、创新,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并能创造出符合实际施工现场的管理模式和施工技术,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可以看出,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已经是建筑企业目前最大的问题,企业在解决该问题的同时,也要多观察社会市场,创新应该满足市场的需要,再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合适的管理模式,来确保企业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丽荣.探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J].管理观察,2012(35).

第2篇:建筑工程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原则;应用

1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企业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下去,就要运用有效的手段革新建筑工程的管理,使其更加的符合市场发展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在建筑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2 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

2.1相关法律、咨询机构不健全

建筑工程管理咨询业在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正处于发展阶段,受到社会和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作为一个新起的行业,它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许多缺陷,相关法律、咨询机构的不健全就是其中之一。尽管我国已经有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些法律、法规全党全国不够健全,在实践贯彻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发展还不稳定。

2.2建筑企业管理模式单一

想要处理这些问题,就必须建立与建筑产品相适应的组织体系。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每一个建筑产品有其单一性的特点,所以我们要根据特定的建筑产品建立适应的组织体系,该组织体系要能与该建筑产品生产经营特性相吻合,而不是固化的使用相同的管理生产模式。因此,根据建筑产品的生产工艺要求和特点,企业的管理模式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应变性。)

3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的原则

3.1工程管理的创新需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影响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革新。不同生产力对不同工程管理模式的规定不同,二者相互影响和制约。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要将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和劳动者相结合来最大限度的发挥生产力的潜能。对于劳动设备要提倡使用新型的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并且产量相对较大的设备。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要将这几个要素完美的结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协调劳动力和劳动工具很重要。如果在市场竞争中得不到劳动对象,生产力的几个要素就不能结合,生产力将不能得到发展,会遭到市场的淘汰。

3.2工程管理的创新需适应市场的需求

市场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部分,它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只有适应市场的需求才能使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发展取得成效,并为社会和企业创造利润。市场效益多是指建筑工程创造的企业利润和社会效益,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对企业赢得市场地位很重要。但是如果在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会影响企业形象,难以赢得属于自己的市场。建筑工程的项目是指建筑工程管理企业与业主之间签订的合同以及合同所规定的范围,从宏观角度来说即将目光转向市场,就是说在市场中操纵项目并获取利益,提升市场竞争力,参与新的竞争。

3.3工程管理的创新需注重人才的培养

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模式的发展需要有利于企业文化和地位的提升,在建筑工程行业中建筑工程管理是通过现场管理人员实现的,因此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而人的管理是企业文化一个显著表现,高能力的企业最注重培养高素质的能力型人才,根据项目特征派遣符合需要的技术管理型人员,为企业的创新提供条件,最终实现企业效益。

4、建筑工程管理

工程的管理可通过项目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管理系统中的各相关单位根据自身在整个项目中所处的位置建立相应的项目管理子系统,然后按建设单位提出的接口标准和提供的系统接口,统一接入建设单位的一级项目建设信息管理系统,最终实现所有相关单位的整体信息化管理[1]。

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可以通PrimaveraP3E/C、梦龙项目管理系统和MicrosoftProject2003等项目管理软件实现项目的信息化管理,通过进行工程进度计划的总控安排和建设单位提供一级里程碑计划,各相关单位利用有效的组织和技术手段,可制订详尽的工程进度计划,并利用其子系统编制包括各项资源加载的二级、三级进度计划,每次报送的进度计划都应包括各项资源加载图,以便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能准确及时地掌握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项指标的变化[2]。

在施工的整个过程,根据建设单位的一级总控计划、设计变更和施工实际调整等情况,各专业单位可及时调整各项资源的储备和采购,做到工程进度计划和项目管理的实时调整和管理。并按合同约定条款规定的时间和方式,向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提供季、月、周的工程进度计划例报和各项临时调整进度计划,及时做好项目进展情况分析和监控,以及各项信息的,做到计划调整实时、调整控制有效、信息及时。

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的工程管理,可以以项目信息化管理提供为主线,通过各单位的MIS(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平台,与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进度计划的审批、进度计划调整的报批、以及其他一系列的信息与交流,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管理。

5、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的应用

5.1建筑工程管理在管理理念上的创新

管理理念是对管理人员的要求,在实际的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特别是项目负责人要求能对整个工程有个全面的把握和统筹,这就要求建筑企业不断地对工程管理者进行管理理念的灌输,增强他的管理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管理创新能力。

5.2建筑工程管理在技术上的创新

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整体质量,关系到企业的健康发展。加强对施工技术的创新是十分必要的。技术创新包括自主创新和商品开发创新。一是自主创新: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在项目施工前,方案人员对施工图纸、招标文件,勘察报告等进行研究,分析其项目施工的难点、重点,根据企业拥有的核心施工技术,编排施工组织方案,这样在实际施工中,利用企业的核心技术,击破难点,重点突出企业品牌,所以自主创新其实是利用自身的核心技术实现产品价值的过程[3]。二是产品的开发创新:对建筑企业来说,还必须在产品的开发创新上下功夫,结合产品的特性,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产品的开发模式,例如:新工艺等。

5.3建筑工程管理在机制上的创新

所谓机制上的创新是指建筑企业依靠创新的机制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有利地位,从而达到使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目的。建筑企业应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这对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建筑企业还应注重项目部的建设,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效率,达到盈利的目的。可见,建筑企业要想实现工程管理质量的飞越,实行机制创新是十分必要的。

5.4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在文化上的创新

建筑企业只有在不断创新中才能谋求更大的发展,企业文化只有不断的进行创新,企业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企业才能得到蓬勃的发展。企业文化的创新应从企业价值观的创新以及企业文化创新机制的确立着手。作为建筑企业,应注重企业价值观的创新,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增强企业文化创新的能力,并以企业精神为统帅,对企业文化的创新进行指导。企业文化的创新机制主要包括目标机制、激励机制、传播机制。建筑企业应充分利用国内外的先进文化和市场资源,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利用一切创新资源,促使建筑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下去。

6、结束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作为建筑企业想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首先应该树立创新的管理理念,引进一些高素质管理创新人才,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来建立相应的管理模式,以此来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得到有效的应用及发展。

参考文献

[1] 绳晓庆.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J].改革与开放,2009(12)

第3篇:建筑工程盈利模式范文

1构建建筑工程管理新模式的重要性

1.1构建建筑工程管理新模式能够满足国内建筑行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是我国经济建设现阶段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也是建筑行业将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在我国建筑行业己经成为支柱产业,如果能抓住这次发展契机,在建筑工_管理中对管理模式实行创新,将使建筑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要增加建筑工程中的先进科技和创新成分,提升建筑企业技术设备的整体水平,企业具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就可以实现收益的逐渐增加,降低建筑工程的管理成本,确保工程质量,满足我国建筑行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1.2企业若想实现对建筑工程科学的管理必须研究创新科学管理理论,并能够将新的管理理论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中,这样能够为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的应用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从根本上提髙了建筑企业的生产水平和竞争力。在社会迅速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建筑行业的工程管理水平应该不断提髙,实现将先进的科学管理模式转化成企业发展进步的新动力。因此,建筑行业必须根据目前的建筑工程现状和要求积极实施创新管理模式,保障建筑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气

1.3对建筑施工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实现建筑企业创新工程管理新模式的有效途径,建筑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应该根据员工岗位性质的不同,对施工人员有效的分配,制定出施工人员管理方案,运用实施企业严格的规章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建筑企业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整个建筑过程的生产效率,实施工程管理创新模式还可以解决在工资发放问题上利益分配的问题,保障建筑工程管理有效的进行,充分发挥工程管理者的管理职能,提高建筑工程管理质量?。

2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不少企业存在管理不完善、组织不合理、经济效益低、管理制度落后和建筑施工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不高等方面的不足。

①在工程管理方面还在使用传统的管理手段,一般是通过严格的命令和下发的硬性指令对建筑员工实施强迫性的管理,而不是采取科学合理的现代建筑工程管理对正在进行的工程项目进行工程管理。我国许多建筑企业在规划好项目工程的工期时,缺乏对整个工程总的规划,在工程进度安排上缺少合理的编制,在进行工程预算时存在明显的预算不合理现象。

②施工管理人员对整个施工过程的有效管理是实现工程管理的重要手段。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管理能力,有较强的事业心,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技术水平,因为这些因素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工程管理质量。根据调查研宄发现,许多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事故多是因为人员管理不善造成的,因此在整个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员工的管理,对施工质量的管理。要积极宣传以工程质量为第一目标,以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为基本前提,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最终实现全部施工人员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

③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工程材料种类繁多,材料管理部门主要是对成品、原材料等一些半成品材料的管理。建筑工程的材料管理部门的人员要提高工作的责任感,在对所有工程材料进行检查验收时要严格把关,避免出现质量不过关或者是来路不明的材料被使用,影响工程的质量。要建立和完善工程材料管理档案,为今后工程审查做准备。

④一些中小型建筑企业在使用租赁的机械设备时,由于使用完后不能及时的归还,导致施工成本的增加,降低了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建筑公司由于没有对机械操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导致操作人员的机械操作水平较差,机械的利用率较低,对机械设备不能有效的管理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展效果。

3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

3.1工程管理模式的改进方向

调整生产力、产业结构和市场供需的问题,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我国建筑行业主要问题是由于采用的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违背了建筑材料的特点和建筑生产规律造成的。因此,必须通过建立合理的建筑生产经营结构,对我国的建筑行业的管理问题进行综合治理,让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符合行业自身的发展规律。

3.2工程管理组织机构的调整

第一、组织机构要符合弹性生产力原则,对工程管理和施工过程进行职能分离,在施工制度上具有弹性。第二、工程管理组织机构要符合刚性结构原则,建筑企业可以直接与业主签订合同承包工作。第三、工程管理要满足市场的需求,因为许多工程是跨省份跨地区生产经营的,在管理模式上就不能采用高度集权式的管理方式,这样会影响施工过程中决策的及时准确的下达,也使管理成本增加了。工程管理部门在机构设置上要符合市场的需求,要把权力适当下放到工程运行部门,建立起高效灵活的工程管理组织机构。第四、要满足降低管理成本的要求,工程管理组织机构为了实现行政低成本的要求,要将管理部门的分支机构进行剥离,防止建筑企业经营管理过程支出过多。

3.3工程管理观念的调整

要对工程管理理念进行创新,首先是建筑企业的经营者必须认识到要加快思想观念的更新步伐。作为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建筑企业,项目承包合同的履约主体,也是项目管理的承担者。只有企业经营者的管理理念真正实现创新,才能极大地推动整个工程管理者的观念创新,实现整个建筑企业内部观念的创新,为建筑企业工程管理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要实现工程管理理念创新,项目工程管理者必须实现管理理念的创新,要妥善处理好项目中的各种关系。建筑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确保承诺的合同条款得以实现,就必须加强对项目工程的管理,在项目实施之前,要制定合理的施工目标。明确和处理好施工目标,同时对影响目标的因素进行周密的考虑,分析出解决办法,将工程做到质量过关、用户满意的水平。

3.4制定项目工程进度方案

制定项目进度方案是项目工程体系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对项目工程进行管理和进度控制的重要依据。制定项目工程进度方案最科学合理的方法是御用网络方案设计技术,它能把项目工程作为一个系统从项目工程的整体出发,把系统中各相关要素用网络图的形式形象的表达出来,通过对网络图形分析和时间参数的计算,可预测到项目工程进行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和材料利用情况,合理安排优化方案,使项目工程按原定的方案进行。

3.5工程项目的有效控制

对工程项目的控制的工程管理的最重要职能,为了确保工程目标以及制订的方案得以实现,要根据事先拟订好的项目标准和运作方案,对整个施工管理过程进行测评,当在管理过程中出现偏差时及时纠正,以防止此类问题再次发生。

第4篇:建筑工程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应用;发展

在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建筑工程行业蓬勃发展起来,比如建筑企业数量日益增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等,建筑工程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比如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岗位,增加人们收入等,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之前显著提升。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对建筑工程管理的研究较早,理论和实践均比较成熟,而我国这方面的起步较晚,基本是基于西方管理模式进行[1]。随着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其管理方面的弊端逐渐凸显出来,不能良好适应市场化的发展,不利于建筑工程行业的稳定、快速发展。因此,应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创新模式,在借鉴国外先进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关注市场发展变化,实施管理哦创新,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

一、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创新模式的重要意义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在当今形势下应用创新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顺应时展的需要

早在古代,《营造法式》就记载了建筑行业方面的内容,由此可见我国建筑行业历史悠久[2]。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目前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支柱产业,行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建筑企业想要提高自身竞争力,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需要顺应时展的潮流,不断创新工程管理模式,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入科技含量,从而既能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同时还能有效降低成本。

(二)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

建筑企业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和利用是保障企业良好发展的重要前提。对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可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资源配置方案,真正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以最少的资源获取最大的效益[3]。此外,应用创新模式后,还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比如激励机制、岗位责任制等),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等。

(三)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

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实施创新,让管理人员加强现代化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运用到日常管理工作中,不断总结、摸索,有助于企业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为企业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目前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建筑企业的良好发展。

(一)缺乏足够的重视

虽然我国建筑行业历史悠久,但建筑工程管理起步较晚,其研究始于近代,缺乏足够的理论指导,管理人员不够重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出现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随着人们对建筑工程管理的认识的加深,虽较之前虽有一定的改善,但仍缺乏管理工作安排,出现资源浪费情况,增加企业工程成本,在施工中为了成本节约或个人利益等,采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材料,或是进行偷工减料等,大大降低工程质量,同时也损坏了企业的信誉,不利于企业的良好发展。

(二)环境问题严重

近年来,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环境问题(比如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生态环境污染等)日益严重。但是,目前的建筑工程管理中,能源消耗较大,远远高于国外,形成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因此,在后期的建筑工程管理中,需要不断创新,采用环保、节能材料,实施绿色建筑。

(三)管理方法较落后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比较复杂、繁琐,其中涉及多个部门,实现数据资源交换、共享,形成良好的协作。但是,受成本、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因素,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较低,大多都是简单的数据汇总、分析等,然后以此为依据,进行建筑工程管理,但往往出现数据不完整、分析不全面等问题,方法较落后,不利于建筑企业的良好发展。

三、创新模式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需要正视上述问题,并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实施管理创新,为企业的良好发展提供保障。

(一)管理理念创新

管理理念属于意识范畴,而意识指导行动。因此,建筑工程管理中需要实施理念创新。第一,管理人员的理念创新。管理人员需要认清形势,紧跟时展的潮流,深刻认识到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重视创新模式的应用,处理好成本、质量、安全、工期四者之间的关系[4],在日常工程管理中,摒弃原有的落后的管理理念,不断总结自身的管理经验,参照其他企业的管理理念等,不断优化工程管理工作。第二,职工的创新。建筑工程管理中,管理人员的理念创新非常重要,职工的理念创新同样重要。一方面,管理人员在企业中做好带头作用,实施理念创新,培养企业职工进行理念创新,有计划、有目的地增强职工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职工要充分认识到创新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不能满足现状,而要加强学习,在工作中不断创新。

(二)管理体制的创新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管理体制影响管理方法的实施。因此,需要创新建筑企业的管理体制。第一,结合市场和自身的特点。参照目前市场机制改革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以市场发展为导向,在企业中建立一套符合市场发展的管理体制,可以有效发展生产力,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5]。与此同时,还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对于大型项目,其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责任重大,内容繁杂,需要建立项目管理部门,并且对其展开监督、评价,高效利用建筑企业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对于小型项目,可以委托分公司管理,在此基础上给予技术指导、技术监督。第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结合目前的政策法规等,综合考虑企业,职工的情况,在企业中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统筹规划、安排企业资金。建立项目资金委派管理制,确保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资金管理人可独立履行责任,同时审核、管理建筑工程的财产支出,做好预结算工作。

(三)企业文化的创新

企业文化企业形象的体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同时也是一种管理文化。对于一个成功的企业来讲,企业文化能让职工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提高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因此,企业需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企业文化,实施企业文化创新。第一,创新企业的价值观念,在正确的市场价值取向基础上,创新企业价值观念,既有利于企业的良好发展,同时又维护职工的发展、利益,即将企业的发展与职工的发展有机联系起来。第二,创新企业文化机制。这里包括传播机制、激励机制和目标机制三个方面。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状况,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方法,实现企业文化机制创新。

(四)技术管理的创新

施工技术对工程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需要进行技术管理创新。第一,加强技术人员的创新。针对企业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制定的相关施工技术要求,开展技术人员培训工作,要求培训内容具有系统性和专业性,使他们具备扎实的理论和操作技术,进一步规范技术操作。第二,提高技术方案的编制能力。技术施工方案是施工中的指导性文件,对工程施工影响较大。建筑企业需要成立专门的工程招、投标小组,负责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提高施工技术方案的可操作性。第三,开发、引进和推广新技术。建筑企业要立足长远发展,成立技术人员小组,给予相应的研究资金,摸索适合企业施工技术的工艺,同时关注社会新技术、新设备的更新,及时引进,积极推广这些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等,实现施工技术创新。

(五)成本管理的创新

成本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主要对企业资金的支出情况进行管理,它对企业的运营起着重要的影响。管理人员需要进行成本管理创新。第一,合同管理。管理人员重视合同管理,在合同的洽谈、签订阶段中,结合工程情况,综合考虑市场、企业资源等因素,做好资金预算,细致分析合同条款中关于资金方面的内容,比如支付时间、支付方式等,避免后期产生纠纷。完成合同签订后,对于其中的一些刚性条款,要求企业相关部门职工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在合同履行阶段,加强成本管理。第二,加强企业施工成本管理。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需要重视管理。比如在材料购置方面,在充分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选择物美价廉的材料;在施工过程中,注意仪器、设备等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在成本管理中,定期总结施工成本,对超出预算部分进行分析总结,找到原因,并在后期施工中规避可以规避的资金浪费,力求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四、创新模式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发展前景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建筑企业数量明显上升,规模日渐扩大。但是,由于各建筑企业的资金、技术水平等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目前的建筑行业市场出现水平不一的情况,这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现象。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讲,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求得生存和发展,关键在于其产品,即看其产品质量是否合格,产品是否满足客户的需求。建筑企业(产品为建筑工程)同样不例外。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显著进步,再加上人们思想观念、审美等方面的改变,建筑工程客户对建筑工程的风格、舒适度、质量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述因素均会改变建筑企业的市场定位、发展方向等[6]。此外,目前的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均发展迅速,建筑企业在后期发展中会逐渐提高信息化程度,一方面,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具备良好的技术保障,另一方面,建筑企业的稳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坚实的技术基础。总之,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也是新形势下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结束语

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不仅影响施工效率和施工水平,而且还决定着企业项目经济效益。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创新模式,是顺应时展的需要,也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同时还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因此,建筑企业需要立足长远发展角度,实施管理理念创新、管理体制的创新、技术管理的创新、成本管理的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求得生存和发展,并占据有利位置,促进建筑企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发丽.论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J].现代装饰(理论),2013(12):165.

[2]李江,赵奕磊,石志超等.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中国建材科技,2013(03):153-154.

[3]邓怀智.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8):403.

第5篇:建筑工程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风险模式;房屋建筑;房屋安全;房屋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14文献标识码: A

房屋是人们进行生活,生产,学习等一切活动的场所,可能是人们一生中所待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人们最基本的安全保证。人们对于房屋有着特殊的感情,很多的人,认为有自己的房屋就是有了安全感,房屋是人们的感情在物质上的寄托。但是最近几年的时间,媒体上频频报道过,因为房屋质量导致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巨大损害的情况。大的安全事故,不仅给房屋的主人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也是给我国经济造成损失,在社会上造成不好的影响。出现房屋建筑安全问题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以及管理不善等因素。

1.房屋建筑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一般情况下,建筑安全问题在城市里体现的比较明显,近几年以来,我国的城市化速度加快,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表现在房屋建设上的就是大规模的建筑的增加。现在建筑已经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在我过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我国小康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房屋建设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模式也已被很多的企业所认可,在建筑施工中加强对于房屋建设的管理可以做到对安全事故的,预防、控制、解决,这样就能降低房屋建设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是一个大国,13亿的人口就意味着在房屋上有着巨大的需求。与此相对应的就是在建筑行业中,从业人数也是一个庞大的数目,在基础建设上我国的投资是居世界首位的,在建筑行业中每年几乎都有大的安全事故发生,每年都有人的生命受到威胁。所以现在注重建筑上的施工安全,房屋建设安全已经是建筑行业里的重要的研究课题。在施工中的安全隐患是有很多,各种各样的隐患,但是一般都是能够避免的。只要在建筑管理上加大力度,在安全方面提高警惕度,就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因为建筑行业中大多数的工作人员都是露天作业的,也就是在野外工作的时间是比较的多,这样就比一般的工种受到自然能因素的影响要大。还有就是在建筑行业内,高空作业也是相比较来说比较的多的,这样就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危险系数,不仅仅是增加了施工人员的危险系数,也是在无形中增加了周围人的危险系数,比如说路人。还有就是建筑行业中的工作一般情况都是接触一些石头,砖块等等的原材料,这些材料如果没有小心注意,对于施工人员来说也是比较的危险的。在房屋建设中实行房屋建设风险模式,首先可以是对于建筑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排除与管理,也就是在事故没有发生前就对可能会产生的危险因素进行管理,做好良好的预防。在建筑事故风险源的控制中,一是,可以通过已经完工的建筑工程来进行危险风险项目的归总,或者是对于过去的已经发生事故的工程资料重新进行整理,然后整理出系统的问题单,找出可能会发生危险事故的源头。二是,利用事故树分析法,一件事情的发生肯定是有他的原因的,一个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肯定也是同样的道理,找出事故发生的直接还有间接的原因,进行一定的逻辑分析,用逻辑树把相对应的逻辑关系表示出来。从事情的结果开始分析,得到事情产生的原因。还有就是用专家调查的方式进行研究,因为现在的世界是一个非常重视科学,重视科技的时代,科学技术或科学理论的应用可能就会让一件事情发生彻底的改变,不管是在以后的国家发展中,还是在行业,企业的发展中,又或是在个人的成长中一定要重视科学性。在建筑安全的问题上,我们可以通过相关的专家对建筑问题进行评定,得到建筑工程的风险之所在。这就对于专家的要求有所提高了,他们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还有深厚的建筑理论知识,以及风险理论知识,在这种方式的运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头脑风暴法了。

2.现在的建筑中存在的相关安全问题

我国的房屋建筑上现存在的,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是比较多的。因为我国经济水平的影响,当然也是因为受到地方上经济水平的影响,现在依旧有很多的危房,并且大多数是集中在学校,民宅,还有很多的农村自建房屋。这样的现状严重的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再就是房屋建筑本身的问题了,有一些房屋建设中,施工不完善,施工管理不到位,建筑材料不合格,等等的安全问题。再就是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露天的作业多,体力劳动多,施工中的人员流动比较的频繁,这都是影响建筑安全的因素。影响建筑安全的还有自然因素,随着全球的环境变化,经常会有一些自然灾害的出现,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破坏力也是非常的大的,这也是存在的安全隐患。还有施工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施工人员的工作是非常的重要的,他们的管理工作是否做到位,会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但是现在我国的房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流动性也非常的大,统一的管理培训难以进行。这样的种种原因就会导致工程的质量没有办法保证。再就是在施工上的人员安排没有到位,因为建筑工程的工作是非常的复杂的,就容易使得施工单元工作上的配合得不到协调,就经常会导致返工,务工等现象。再就是质量上管理没有到位,因为在质量管理上没有完善的制度规定,现有的规定存在问题等原因,导致很多的工作得不到落实,也就影响到了工程的进度。施工技术上的问题,施工技术对于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施工技术的管理是不容忽视的。再就是很多影响房建工程质量的比较隐形的因素了。 在施工单位讲度上讲,现在的很多的投资方由于多种的原因,使用一些资质不够的单位承担起工程的施工任务,或者就是有些的单位超越自己的现有资质承包工程。这样的现象在现在的建筑行业内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也是比较严重的现象,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这些的安全问题,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了。

3.风险模式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一)落实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工程安全管理责任。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中处于主导地位,对安全生产工作起决定作用,必须切实落实以下安全生产责任: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概预算中确定并提供安全作业环境和安全管理措施费用;不得要求勘察、设计、监理、施工企业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不得任意压缩合同约定的工期;及时向施工单位提供所需的资料,并将安全管理措施报送有关部门备案。施工承包单位是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的核心责任主体,主要安全生产措施是由施工单位来落实的,落实工程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尤为重要。配足配全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完善工程项目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四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在安全投入、安全检查、教育培训、工伤保险、文明施工、设备管理、安全防护等方面做到有章可循,提高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确保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二)落实监理单位对工程管理的责任。工程监理单位是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的主要责任主体之一,是工程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监理单位要对工程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一是要切实把安全监理纳入监理规划,对承包单位和个人的安全生产资格以及安全技术措施方案进行严格审查,凡达不到安全生产标准条件的一律不得批准施工。二是在监理实施过程中,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要编制监理细则并实施旁站监理,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必须要求施工单位立即进行整改。进行安全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工程现场的事故隐患,监督安全技术措施的执行,纠正施工人员违章作业,以防止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安全检查必须坚持领导检查和部门检查相结合,自查与互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原则,并及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

总结:

在建筑行业中时常发生安全事故,但是这种事故通过一定的努力是可以避免的,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多样的,要想进行有效的风险规避,就要在多个方面上去努力。风险模式,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也是在建筑安全管理中能够实现对风险深刻,系统,全面掌握的一种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1]李爽.浅谈我国房屋安全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J].科协论坛,2008(02)

[2]袁海林.建筑安全的管理和控制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位论文,2010(07)

[3]张青.政府在房屋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建筑信息,2008(06)

[4]谢亚伟,金德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保险,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09)

第6篇:建筑工程盈利模式范文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PDCA循环的概念,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

【关键词】四大控制;五大管理;循环管理

项目整体控制与管理是一项循环的、闭合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管理过程强调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而是要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了一部分的问题,可能还有其它问题尚未解决,或者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次循环。所以这种管理将其称之为PDCA循环

一、何谓“PDCA”

1、P(Plan)--计划,确定方针和目标,确定活动计划; 2、D(Do)--执行,实地去做,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3、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注意效果,找出问题; 4、A(Action)--行动,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以免重现,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

PDCA循环有如下特点:

1、大环带小环。如果把整个企业的工作作为一个大的PDCA循环,那么各个部门、小组还有各自小的PDCA循环,就像一个行星轮系一样,大环带动小环,一级带一级,有机地构成一个运转的体系。

2、阶梯式上升。PDCA循环不是在同一水平上循环,每循环一次,就解决一部分问题,取得一部分成果,工作就前进一步,水平就提高一步。到了下一次循环,又有了新的目标和内容,更上一层楼。

二、“PDCA”在项目经理“四大控制”中的作用

(一)成本控制

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控制第一责任人,应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1、成本控制的目标:

(1)控制材料费和人工费,保证工程质量并按期完成。

(2)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随时比较,一旦出现偏差,立即采取动态管理。

2、成本控制的执行:

项目经理和预算员要参与投标书的编制。项目中标后,要具体落实到项目部去完成。项目经理与预算员对标书确定的造价和工期最有发言权。

控制人工费用。企业内部要制定劳动定额,根据工程量套用公司内部劳动定额,计算出人工总量。控制好人工总量,就能控制好人工费用,从而达到控制工程成本。

控制材料用量。加强材料管理,严格用料制度,对施工现场耗用较大的辅材实行包干。

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实行租赁制。可以提高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的利用率,项目部用完以后立即归还租赁公司,既加快施工工期,又减少租赁费用。

制定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为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正确选择施工方案是关键,在施工过程中努力寻找各种降低成本、提高工效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

严把质量关,减少返工浪费。在施工中严格做到:按图施工,按合同施工,按规范施工,严把质量关,确保工程质量,减少返工造成人工和材料的浪费。

控制间接费及其它直接费。主要是精简管理机构,减少管理层次,节约施工管理费。

3、成本控制的检查与行动

材料员、施工员每日要把材料和人工使用情况以报表的形式上报给预算员。预算员每周要把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比较结果以书面的形式上报给项目经理。当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出现偏差时,立即采取动态管理及时纠偏。项目经理要在周例会上通报成本控制情况,对出现的问题给予明确的解决方案作为下一个成本控制的循环执行目标,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

(二)质量控制

明确工程质量目标项目。经理部要根据公司确定的质量目标,制定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而且要使企业质量验收标准高于国家验收标准。

1、质量控制的目标:

(1)材料质量、人工技术质量、设计的质量、工序的安排质量。

(2)质量控制应坚持“质量第一,预防为主”,重视过程及时纠正。

2、质量控制的执行:

严把材料质量关。甲方采购的材料和乙方采购的材料都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含环保标准)和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

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施工企业对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要进行定期培训,开展继续教育,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

搞好技术交底。班前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使工人心中明白所进行工作必须达到的质量要求,以及必须把握好的技术难点。

总体施工安排及流程。施工队总体安排:根据工程实物工程量较大,在施工安排上,将可将工程分为几个区组织施工(如:一到五层和六到八层楼各为一个区),二个区安排二个施工队组织平行施工,各区按楼层分段组织流水施工,各层按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工艺在工序间组织流水施工。施工工艺总体安排:按照先预埋、后封闭、再装饰的总施工顺序原则进行部署。在预埋阶段,先通风、后水暖管道、再电气线路;封闭阶段,先墙面、后顶面、再地面;装饰阶段,先油漆、后裱糊、再面板。施工顺序空间安排:平面安排上,先房间,后走廊、过道,最后楼梯、出入口;立面楼层安排上,先上后下;局部施工安排上,先施工工序多、施工复杂的部位,后施工工序少、施工简单的部位。

抓好关键部位施工。越是人们不常去的地方,或者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部位,既是施工的难点,又是检查的重点,更应引起项目部的高度重视。

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随着科技进步,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施工企业要及时掌握这些信息、积极应用到工程中来。

样板引路。对每一个工程都要按照设计要求做好样板间,经甲方和监理单位认可后,大面积推广,确保工程质量。

严格执行“三检”制度。班组自检,项目部抽检,监理验收,实行“三检”制度,其目的在于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

3、质量控制的检查与行动

质检员对工程质量要每日一检,简单质量问题要及时通报给班组长令其立即整改,并且质检员要做好跟踪指导工作。对重大质量问题要及时上报项目部,项目经理组织专案人员进行研讨,把解决方案在日例会上进行通报和部署并落实好责任人。并且把这个解决方案作为下一个质量控制的循环执行目标。

(三)进度控制

在项目实施之前编制工程进度计划,必须事先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科学的进度计划。在制定工程进度计划时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前瞻性,使进度计划尽量符合变化后的实施条件。在了解和熟悉图纸基础上,根据合同要求编好工程进度计划。为了搞好装施与安装的配合,在编制进度计划时要请安装人员一起参加。根据进度计划配置人数、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使投入的人力、设备、周转材料确保工程进度。

1、进度控制的目标:

当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出现偏差时,应及时进行调整,并不断的预测未来进度状况。

2、进度控制的执行:

编制各个阶段的进度计划。为了确保总工期目标,必须实行分段控制,根据总进度计划制订月计划、旬计划(周计划),用旬计划保月计划,用月计划保总计划,制订计划时一定要留下余地。

实施动态控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依据变化后的情况,在不影响总进度计划的前提下,对进度计划及时进行修正、调整。

材料要保证供应。甲供和施工单位自行采购材料要保证供应,项目部要及时做好材料进场检验。甲供和施工单位自己采购材料,在规格、品种、质量和数量上都要满足工程质量和进度的要求。

及时支付工程进度款。为了使工程按合同要求进行,建设单位一定要严格执行合同,按合同要求及时支付工程进度款,以确保工程进度。作为施工单位也要按合同要求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搞好工期索赔。在施工过程中,因甲方的原因影响工期,应由甲方签证,顺延工期。

提高劳动效率。提高工效可以在不增加成本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因此,项目经理部要采取一切能够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工效的激励政策,对提高工效的职工在经济上给予一定奖励。

3、进度控制的检查与行动

施工员对工程进度计划执行情况做到每周一检,当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出现偏差时要及时上报项目部,项目经理组织专案人员进行研讨,把解决方案在周例会上进行通报和部署。并且把这个解决方案作为下一个进度控制的循环执行目标。

(四)安全控制

1、安全控制的目标:

(1)注意防火、防毒、防爆、防触电、防坍塌、防物体打击、防机械伤害、防高空坠落、防尘、防署、防冻、防疫、防环境污染等。

(2)安全控制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责任目标分解到岗,落实到人。

2、安全控制的执行:

建立安全责任制。企业法人代表是公司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工作负有重要责任。公司、项目经理部、班组,都要订立安全责任书,发生安全事故,各级责任人和班组都要承担一定经济责任。

确保安全设施投资到位。安全设施投入不能省,特别是企业改制以后,安全设施投入更不能省,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要比你安全投入的费用大得多,而且,造成的影响很大。

安全员要落实到位。项目部要配备专职安全员,班组要配备兼职安全员。

加强安全培训教育。要提高工人自我保护意识,班前要进行安全交底并做好记录。特别是对新工人或转岗的工人一定要进行岗前培训教育。

抓好关键人员、关键部位、关键设备的安全。对特殊工种等关键人员要加强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对临边、洞口等关键部位要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对大型机械设备,安全员要天天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搞好文明工地。施工现场的生活区和工作区要分开,材料堆放整齐,道路通畅,标语牌位置要醒目,污水排放要有排水系统。

3、安全控制的检查与行动

安全员对工程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实时监控,做到一切事故防范于未然。出现重大安全问题第一时间要上报项目部,项目经理第一时间赶往事发地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抢救。事后项目经理要及时把事故处理情况上报给公司。项目部要深入研究事故发生缘由,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总结经验提出议案。并且把议案作为下一个安全控制的循环执行目标。

三、“PDCA”在项目经理“五大管理”中的作用

项目管理(项目经理应根据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的范围、时间和内容,对施工项目实施全过程的全面管理)、现场管理(对施工现场的场容、场貌、规范化,如材料堆放分类有序,防火安全落实有效,职工宿舍与施工现场分开)、生产要素管理(对劳动力资源进行动态管理,跟踪平衡及时补充与减员;资金管理应按用款计划控制资金使用,并及时盘点盈亏;材料管理应按项目计划保质、保量、及时供应材料;材料按型号、品种分区堆放,并分别编号标识;建立材料使用领取制度;材料使用跟踪制度,做到“工完、料净、场清”;设备管理应做到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使用和保养相结合;技术管理应做到组织有关人员熟悉与审查图纸,对新技术、新工艺编制施工方案并组织落实)、竣工验收管理(竣工报告、工程施工技术资料、工程质量保证资料、工程检验评定资料、竣工图、规定的其它应交资料)、回访保修管(回访可采取电话询问、走访、信函;保修应确定保修范围、内容、保修期、保修责任、保修费用等)这五项称为项目经理的“五大管理”。

每项管理都要按计划有序的执行,在工作中大环带小环、阶梯式上升,不断的检查比较,总结经验。每循环一次,就解决一部分问题,取得一部分成果,工作就前进一步,水平就提高一步。到了下一次循环,又有了新的目标和内容,更上一层楼。

总之,计划-执行-检查-行动这四个阶段形成了闭合式周而复始的循环管理模式,它不仅仅能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当中,只要稍加变通可以应用在各行各业的管理体制中。

参考文献:

[1]缪长江.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第7篇:建筑工程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创新思维;应用;建筑工程管理

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涉猎颇多的管理学,需要掌握基本的工程技术,了解当今社会的商业需求,并且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科学的管理。在现有阶段,管理观念和体制陈旧,评价手段单一,现有的管理人员观念仍旧是旧有的观念,无法吸纳新鲜的血液,更无法在建筑工程管理之中进行创新思维的运用。而创新思维的独特新颖的创新精神,可以广泛的应用在建筑工程管理上面,以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1当下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管理观念陈旧

建筑管理人员长期接收旧有的建筑管理观念,习惯性依赖于自身长期积累的管理经验,没有吸纳新鲜管理方面知识的勇气和决心,这也就导致了管理人员的管理观念普遍陈旧,仍相信旧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不能对管理观念进行更新改革。由于时展迅速,科技化的机械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如何更快更好的完成整个工程是一个考验,科技的进步带来的商业化进程加快,商业化也越来越普遍。可是现有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仍在用旧有的管理思想来对整个施工队伍进行管理,势必造成整个施工队伍的拖沓和守旧,这样的施工队伍不能创新,也没有接纳已经存在的新鲜管理模式的决心,在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旧有的管理模式弊端一一浮现,而旧有的管理体制问题漏洞也让问题进一步加大。

1.2旧有的管理体制仍是主流

走进市场经济,需要迎合市场思维,进行一系列市场活动,才可以在市场经济的冲级中站稳脚步。而旧有的管理体制尚且在讲“面子”等人情问题,不能遵从市场规律来进行自我调节,在市场经济作为主体的今天,这种模式没有办法高效率的进行一切市场活动,也就导致了建筑工程管理没有办法迎合市场经济的浪潮。另外一方面作为管理人员没有明确的分工要求,不能做到真正的问责到人,建筑管理人员仍是过去那种笼统的负责范围,对于自己需要管理的事务不甚明了,而这样的制度不利于发生变故时,最快的应对整个变故进行处理解决。而在真正的出现事故的时候,却又因为责任划分的不明确,导致各个部门互相推卸,没有办法及时的处理事故,拿出真正的解决方案,让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进一步增大,时间拖长。

1.3创新人才的缺少和流失

缺少创新型建筑管理人才是现代建筑工程管理的大体主流情况,建筑工程的阶段性培训情况尚不完善,对于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十分稀少,缺乏基础人才的基数,作为稀少的创新人才更是不为多见。创新人才的严重缺少,老一辈的管理人员思想僵硬化,这应该就是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大体现状。另外一方面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之中仍在使用旧有的评价体系,仍将工程进度放到第一位,这种评价体系过于单一,而单一的评判资格让管理人员思维进一步僵化,从评判角度上进一步的固有了思维,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使得创新思维在于管理中的束手束脚,不能对管理有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创新。而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中的一部分的重新选择行业,更使得建筑管理人才流失,新鲜血液的日渐减少,加剧了管理体制陈旧的情况。这种缺少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情况,也就导致了创新人才的缺少,旧有体系的僵化和固有模式,更是加剧了这一现象,所以创新思维想要应用于建筑工程管理需要一场大的“手术”。

2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思维的必要性

如今商业社会的到来,一切不遵从商业法则的行为将被淘汰。低成本、快捷的完成目标,这都是商品社会带来的冲击和进步,人们更需要对于技术和管理的更新,将一切工作进行效率和质量的完成,不过这也是进入了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可是在旧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下,仍在用旧有的管理思念和管理体系,没有对于创新思维进行应有的鼓励,放弃了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创新理念和创新技术,不相信创新思维应用于管理之中。在这种固有思维下,将创新思维应用于建筑工程管理之中又何从谈起?而现有的商品社会,确实需要建筑行业在现有的条件下进行技术革新,以期望更短更好的完成整个建筑工程,将创新思维引用于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之中也就尤为重要。想要做到真正的管理创新,就需要管理人员对整个技术体系和行业传统方案的不断更新,接收创新思维在管理工程之中的应用。而在原有的那种固有思维下,建筑行业势必走上了衰败的道路。创新思维如果可以引入到建筑工程管理中,可以带来更为先进的管理制度,带来新的盈利模式,新的理念。创新思维的应用必然可以带给建筑工程一个新的春天。

3创新思维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3.1创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需要新的管理制度和新的管理理念,这不简简单单的代表了一种思想和文化,更是从根本上的创新,营造新的管理模式,让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遇到事情可以问责到人。发生任何事情可以直接快速解决,科学的管理制度可以形成对所有员工的激励和约束,实行真正的提升制度,鼓励创新人才的出现。创新管理制度不仅仅是制度的创新,而且会在根本上引发所有建筑工程管理人才对于创新的思考。

3.2创新管理技术

建筑工程涉猎颇多,需要多种技术相互配合。比如工程测量技术、高校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安装技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资源共享,修改自己的不足之处,补充漏洞。同时可以引用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此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建立新的建筑技术体系,实现技术上的创新。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这种资管共享的时代,学习到创新的理念和技术。信息化时代,所有信息的交流尤为重要,老一辈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还在固守自己的经验,不想学习新的知识,这种思想是错误的,严重的阻隔了整个建筑工程的创新思维。

3.3招收创新思维的人才

在二十一世界,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建筑工程中,创新人才对于企业的推动能力更是无可比拟,企业也可以通过建立完成的机制来鼓励员工创新。通过鼓励机制来创造尽可能多的创新型人才,企业自身选拔,外来血液吸纳,建立起来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以达到创新思维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4结语

建筑工程发展到今天,绝对不是时展的抛弃者。建筑工程更应该走在时展的前端,作为国民支柱经济产业,将创新思维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中,可以改变整个建筑工程行业的局面,而管理体制和管理理念的更新绝对可以为建筑工程带来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陈广权.关于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思维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3,(24).

[2]单连勇.创新思维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5)54-55.

第8篇:建筑工程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BT项目盈利风险管理措施

原建设部2003年的《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中首次引入BT概念,把我国政府公共工程建设从传统单一工程承包模式引向全价值链的多元经营结构模式,推动与国际工程承包的全面接轨。BT模式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主要包括融资、投资、建设、移交、回购等多个方面,实际上是一种债务投资行为。但是BT模式这种新兴投资行为,本身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相对较大,管理难度远大于传统模式,对施工企业来说,既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也富有极大的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立于不败之地并发展壮大自己是施工企业面临的紧迫而又十分艰巨的课题,这就要求我们借鉴国际项目管理的先进经验,以集约化管理增强效率,以精细化管理提高效益,以扁平化管理提高水平,最终实现人、财、物资源共享的“高品质管理、低成本竞争”的建设目标。所以施工企业迫切需要研究BT项目的盈利模式及BT模式下的风险管理措施。

一、BT项目盈利项及其特点

1、BT模式及其盈利项

BT是英文单词 “Build-Transfer”的缩写,即“建设-移交”的意思。BT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承建某些公共工程项目的一种投资方式,一般由政府指定项目业主,通过合同约定,将拟建的某个公共工程项目授予投资人并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一种特许协议做为项目融资的依据,在规定时间内由投资人负责该项目的融资、投资、建设,项目建成竣工验收合格后通过回购转让给政府或其所属机构的一种融资建设方式,是BOT模式的一种演变。BT模式的运作方式主要有施工二次招标BT模式和直接施工型BT模式两种,实践中以后一种模式居多。

BT模式要求承包方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及政府背景,准入门槛相对较高,获得项目后可以享受传统的建筑施工收益与投资收益的双重收益,综合利润水平明显高于传统的工程承包项目。从BT项目的运作过程来看,其盈利主要在后面三项:⑴工程成本节余;⑵融资成本节余;⑶BT项目带动的主营收入。其中第⑴项属于传统的盈利范畴,⑵、⑶两项属于BT模式下特有的盈利范畴。

2、BT项目成本风险构成及其特点

上节介绍的BT模式三个主要盈利项,也是BT项目的成本风险点、成本控制的关键点:

1)工程成本风险。目前,采用BT模式进行项目建设已经被广泛运用在政府投资的公共工程领域,包含市政公用工程、房屋建筑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正是因为这些项目固有的特点,注定了经济、技术、组织管理和环境方面对工程成本产生难以预估和无法避免的传统风险,政府不合理干预现象经常发生。为了政治献礼要赶在某个特定时间点完工,民生工程要尽快完工以发挥其预设效应等经常性大规模压缩工期;为了响应民意拓展产品功能,工程所处环境复杂,业主管理随意人为因数居多,因而要反复修改设计、工程变更和调整工程造价等等。施工企业只能一味盲目地追赶进度,造成机械设备费用增加、材料周转次数减少、合同外工程数量变大、施工措施费用畸高,数额巨大又难以控制。

2)融资风险。产生融资风险的主要原因与BT投资方的融资能力、项目建设规模和前期工作准备情况、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变化、经济政策变化等因数有关。融资风险集中在融资方案的可行性和融资成本变化两点,是BT模式特有的风险,一旦发生就会造成十分巨大的损失,BT投资方应在投标前对这些情况有充分的评估和准备。

融资方案的可行性事关项目建设资金链的安危,如果因为资金链断裂而造成项目停工甚至合同取消,将给BT投资方带来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有时是致命的打击。民营企业在工程承包领域借助BT模式快速成长壮大的一个典型代表―太平洋建设集团,在2005年年报显示其主营业务收入高达25.44亿元、净利润近10.6亿元、资产负债率22.5%的花团景簇的情况下,竟然无力尝还4亿元银行贷款。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还是融资方案陈旧、融资工具单一、规模扩张过快又没充分考虑资金链安全。

融资成本变化,是施工成本融资成本(施工企业为筹集工程建设费而对外融资的费用)和项目投资融资成本(业主支付给施工企业的工程建设投资融资费用)的单独变化,更重要的是两者绝对数的相对值变化,其变化量直接影响到BT项目利润的变化。后者的计算基数是项目回购款总额,比前者计算的基数―施工成本一般要大一些,但前者计算的费率又比后者要高。两者绝对数的相对值总是处于一种变动的状态,是人力不可控制和难以准确预测的。

从人民银行最近公布的数据看,M1,M2增幅逐渐回落,M1与M2的倒剪刀差快速缩小,货币供应量增速得到有效控制;在国家银根逐步收紧的同时,企业贷款增速还慢于居民贷款增速,说明企业从银行得到的贷款越来越小;BT投资方有时无法按时完工、成本超支、出现技术故障、因劳资纠纷而中途停工、工程质量问题以及资金周转能力等各方面风险,银行放款变得谨慎。银行贷款不足部分转向社会融资,资金成本加大。而项目投资融资成本一般根据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确定,数额偏低又难以预测,工程款投放和融资配置的不合理极可能会减少融资成本节余量甚至亏损进占施工利润。

3)BT项目带动的主营收入,是一种隐性收入,在单个项目中难以体现。施工企业做为总承包方因而拥有自由筛选项目的可能,选中的优质项目的主营收入要比其他工程项目高。但是从机会成本来讲,BT项目周期长、资金占用量大,一旦参与BT项目,可能失去了参与多个周期短、资金占用量小的施工总承包项目的机会。如果盲目进入,选择了投资收益不高甚至亏损的项目,利润风险很大。

二、结合BT项目成本风险展开来谈管理措施

1、工程成本管理措施

BT模式实际上是将资金实力、资信实力和建造实力结合在一起的投融资方式,避免了直接施工招标过程中一些实力较弱的承包商为了中标盲目压低报价、恶性竞争的可能,把无限竞争转变为有限竞争,有资格的竞争者自然希望有更好的利润,最终会反映到投标报价上,从而导致中标价上升。人为拔高的“工程成本”,实际上就是BT项目带动的主营收入,这部分贡献要归结于公司决策和管理层。在工程成本的管理工作中,要合理估计比例并剔除掉。在这样的原则下,谈谈项目层面上工程成本的管理措施。

1)加强项目施工成本的预算管理,推进建设工程成本风险的预警体系。BT模式下项目施工成本预算不仅在工程招投标时具有重大影响,更对项目日后的施工成本控制起指导性作用。由我管理的来宾市区几个BT项目,无一不是先在企业定额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工程实际和社会技术进步后,制作成本预算方案,做到既切实可行又有潜力可挖。以此做为施工成本的控制目标并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设定项目施工成本变化的容忍范围,每月将项目施工中发生的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或改进施工方法或调整成本预算,对于成本异常的发出警报,专题研究解决。

2)建立完善的权责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制度。明晰项目各成员在工程施工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完成该工作所赋予的职权以及公司和项目部根据工作完成效果实施的奖罚。我在公司几个BT项目及项目内部,实行层层细化的经济目标责任制和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从成本目标的下达到管理措施的施行、跟踪、修订,再到对各项目月度成本核算和项目内部各工序每周的成本核算,最后汇总评定当月考核结果并按对应系数发放员工当月个人绩效工资,适当拉开差距。充分发挥项目成员的团结协作精神又鼓励和容忍适度的个人英雄主义,从团队和个人两个方面形成合力共同控制工程成本。

3)推行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全员、全过程、动态的成本管理制度。在BT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包括设计、采购、施工等,以集约化管理增强效率;群策群力、齐抓共管,以精细化管理提高效益;在提供“高品质、低成本”产品的同时也获得了丰厚的收益。

2、融资管理措施

BT投资方,应充分利用国家为BT项目建设提供特许协议的项目融资依据,极大地翘动融资杠杆筹集项目建设资金。而能否在资金额度和使用期限上对BT项目建设给予保障,是决定BT项目建设成败的关键因数。另外,BT模式下融资成本节余是其盈利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如何合理安排资金来源、控制资金成本、降低融资费用,对于BT项目的生存和提升其盈利能力起关键性作用。融资管理的要点就在于融资创新。

1)尝试多元化融资。相对于单纯依赖银行信贷的“单一”融资方式,多元化融资就是创新,是包含有多种融资形式和多个融资渠道的,有多个金融机构及法律等中介服务机构参与的一个获取资金的体系,核心是融资工具,包括企业债券、信托、股票、证券、保理、租赁以及其他金融机构贷款和社会集资等,都与银行信贷具有同等竞争力。BT投资人根据企业规模、项目性质以及所依赖的环境等因数来选取合适的融资方式,通过将能给企业预期带来稳定现金流的资产及时出售变卖,减少资产占用资金的成本,回笼资金以使企业可以接连不断地承接新的项目,从而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进行融资工具的创新。通过金融工具的创新来拓展融资渠道,最大限度地吸纳社会闲散资金,为持续不断的BT项目建设输送资金。融资工具的创新有多种多样,要根据BT项目的特征和我国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征来设计适合的融资工具,充分发挥它融通资金的功能,例如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就是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进而转换成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的流通的证券。资产证券化做为一种直接融资的渠道,可以从金融市场融得进一步发展的资金。更重要的是,这种融资模式所带来的良性循环,将彻底改变企业的盈利模式,为企业带来蓬勃生机。把今后几年预期的收益变成“卖点”,通过上市交易,及早予以确认和回收,既降低了BT项目的回购风险,又减少了融资成本,有效改善资本结构,缓解公司现金流压力,为BT模式下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和资信支持。

3、BT项目带动的主营收入风险管理

施工企业,为了改善盈利结构,以BT方式参与政府公共工程项目领域的竞争。意味着就要部分放弃目前普遍而大量的传统工程承包低端市场,并主动承担起BT项目建设期间的融资、投资、质量、进度及其他风险。而BT模式做为一种新的投融资方式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缺乏法律规范,发展还不完善,尤其是模式本身尚存在诸多缺陷和风险。做为施工企业必须要谨慎决策和从多个角度考察、衡量来选择项目,以防范BT项目带动的主营收入风险。

1)培养和提升综合管理能力,从单纯的施工总承包管理能力向融资、投资、施工一体化管理能力过渡。建立一支具有BT模式运作能力和项目执行能力的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人才团队,这是基础。另外,还要将核心能力扩展到投融资环节,对项目的选择要进行科学的策划与分析,对承接的项目要进行全面的统筹和协调、认真的管理与控制,加强业务板块资源间的联动,充分发挥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千方百计扩大投资收益和施工收益。

2)加强财务资金管理能力,打造融资平台。在传统模式下,施工企业现金流量小而呈现循环流转的特点。而在BT模式下,现金流量巨大且循环周期也长。因而要科学建设和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融资平台,设计精密的融资方案,寻找适合的融资手段和渠道,以良好的信用体系做支撑,确保融资规模。另外,还需要格外关注财务资金的管理状况,提高现金流的利用效率,提高资本运作能力。

3)熟悉BT模式的法律属性,加强风险管理。我国目前大型公共工程项目主要以政府为投资主体,在政府投资不到位的情况下,势必要求施工企业垫资承包。但是,垫资承包行为是被严格禁止的,一些业主有可能借BT之名来达到垫资总承包施工目的。所以,BT投资方必须明确界定BT与垫资工程总承包在法律特征上的根本区别。在进行项目谈判时,正确运用相关法律法规,占据有利的谈判地位,确保自身合法权益。

4)注重工程款的回收。传统模式中工程款随进度支付,资金支付困难等问题很快就暴露。而在BT模式下,需要经过若干年的建设周期才能进入回购期陆续收到业主的付款,支付风险暴露的时间大大延后。对此,BT投资方必须要对政府或业主的资金状况和信用进行评估,并采取将项目分散在不同地区等措施规避可能的风险,最大的安全保障就是最大的收益。

施工企业参与BT项目面临着多种转变和风险,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工程,会带来企业整体的转型。但作为一种新的盈利模式,施工企业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树雄心、立大志,用更长远的眼光和谋略看待BT项目,借助BT模式步入投资领域,实现战略转型。

参考文献:

[1]赵世鸿.浅议BT投资模式在施工企业的应用[J].陕西建筑,2008(12)

第9篇:建筑工程盈利模式范文

秦 岭

公司简介

江苏宏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由镇江宏达化工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而成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除控股股东伟伦投资之外为十个自然人。其中控股股东伟伦投资持有1.368亿股,占发行前总股本的75.654%,如果本次6100万股发行成功,其持股比例将降至56.574%。

公司主营高温硅橡胶系列产品的生产与销售。2006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5.09亿元,同比增长18.85%,其中高温混炼胶实现销售收入4.65亿元,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91.26%;加之生胶,则销售收入达到5.14亿元,占销售收入的99.77%。2007年上半年高温混炼胶实现销售收入2.71亿元,占销售收入的96.08%。

2007年8月,3万吨/年有机硅单体装置开始试生产运营,使公司成为国内仅有的3家有机硅一体化生产商之一。公司控股子公司仅东莞新东方化工有限公司一家,占股比例75%。东莞新东方具有1万吨/年的高温硅橡胶生产能力,是辐射广东市场的重要销售平台和生产基地。其06年实现销售收入2.47亿元,净利润3437万元;07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35亿元,净利润1578.35万元。

随着有机硅单体装置投入运转,未来公司将会有一甲基三氯硅烷、三甲基一氯硅烷、一甲基二氯氢硅烷等产品外售,高温硅橡胶在收入、利润中的占比将会有所降低,但仍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

国际行业背景

有机硅是现代生活很多材料的基本构成成分,由于其具有极为宽广的化学及物理特性,从而成为从航空航天到纺织各个行业用以增强产品性能的首选材料。

有机硅材料自美国Dow Corning公司首次实现工业化生产以来,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开始有机硅材料得到迅速发展并开始形成工业化规模;70年代,新型有机硅高聚物层出不穷,品种不断扩大,有机硅单体单套生产能力达数万吨,80年代,世界有机硅产量以每年14%左右的速度增长;90年代,有机硅行业已发展成为技术密集的新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4年全球有机硅市场规模约90亿美元,2005年约为102亿美元。

近年来,全球有机硅工业发展速度保持近10%的速度,在汽车和建筑方面增长尤为强劲。美国、欧洲和亚洲是有机硅材料最主要的消费市场。日本有机硅材料的年均需求增长达到20%;美国和西欧等成熟有机硅市场的发展速度也高于其GDP增速,达到4%-6%,因此全球有机硅需求十分强劲。未来几年有机硅行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根据Freedonia集团的预测,到2010年,美国有机硅需求的年增长率仍有4.7%,届时美国有机硅的市场将达到37亿美元。

全球硅橡胶的生产总量在40万吨以上,产量在有机硅产品中占60-70%,高温硅橡胶产量约占有机硅产品的20-25%。

国内行业现状

近10年来我国聚硅氧烷表观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达到31%,近3年平均增长29%,是我国GDP增长率的近3倍,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需求增长。2005年我国聚硅氧烷表观消费量已达24万吨,折合单体近54万吨,2006年消费量约30万吨,折合单体67.5万吨,预计2012年我国聚硅氧烷需求仍将保持20%左右的增长。

07-09年是我国有机硅单体产能集中释放的高峰期,星新材料、新安股份、浙江合盛、镇江宏达等均有新产能建成投产,预计2010年起产能增长速度将开始回落。预计2010年的单体产量会由2006年的19万吨上升到127万吨左右,2012年左右,国内的有机硅的供需将基本达到平衡。

硅橡胶作为一种新型环境友好型高分子材料,由于其具有良好的耐高低温性能,可以在60-200℃温度下长期工作,且具有耐电弧、耐电晕、耐漏电、绝缘,耐臭氧、耐辐射、耐候、难燃等性能,是现代军事、航空航天、现代化工业以及人们衣食住行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硅橡胶的重要消费领域为电子电器、汽车制造、建筑以及医用。从汽车轮胎到电脑键盘,有机硅橡胶是许多产品不可或缺的材料。

在下游需求的强劲刺激之下,近年来我国的高温硅橡胶企业获得长足发展。1995-2006年国内高温硅橡胶产能的复合增长率达到25.7%,产量年均增长26.7%。截至2006年国内高温硅橡胶的产能达到14万吨,总产量12万吨。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工业制造的中心,工业部门和建筑部门对材料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机硅材料的兴起也正是基于这一大的背景。虽然国内的高温硅橡胶产业发展很快,但在需求强劲增长的刺激下,产量仍不足以满足国内需求,需要从国外进口部分硅橡胶,2006年国内的高温硅橡胶总消费量达到13万吨。

目前国内的硅橡胶生产企业已经超过100家,主要集中在浙江、广东、江苏、上海等地,但规模普遍偏小。2006年年产量超过1万吨的高温硅橡胶生产企业只有宏达新材和南京东爵两家。

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1、有机硅的生产有两个重要瓶颈:有机硅单体的生产以及下游有机硅产品技术应用的壁垒。公司经过多年来在硅橡胶领域的开拓,已经在高温硅橡胶下游应用领域具备了相当的经验。具备了向上游有机硅单体生产延伸的条件。07年下半年3万吨有机硅单体装置的运转成功,标志着公司已经突破了单体生产的瓶颈,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几家能够实现有机硅单体量产的生产企业。

2、2006年公司高温硅橡胶的产量达到1.83万吨,居行业第一,从市场占有率来看,公司在我国最主要的高温硅橡胶市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14.68%和10.43%,均居于市场前列。07年宏达新材经过技术改造和新建产能,高温硅橡胶混炼胶产能已经达到2.4万吨/年,产能在国内所有硅橡胶企业中也已跃居第一。

3、在有机硅单体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机硅中间体,这些产品大多具有独特的应用领域,可以为公司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丰富的原料来源。目前国内高温硅橡胶的品种只有几百种,而国际有机硅巨头如Wacker等公司一般都有3~5千个品种,特殊单体的应用技术开发,为公司的发展打开了较有利的上升空间。

4、公司目前拥有近200个高温硅橡胶牌号,2.4万吨/年的产能。此次公司IPO成功,募集资金主要用于3万吨/年的硅橡胶改扩建项目。完成后,公司高温硅橡胶的产能将达到5万吨/年,另外每年还有9000吨的生胶可以对外发售。项目预计在2010年达产,根据公司的可行性研究分析,项

目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8.12亿元,年利润总额6609万元。届时公司高温硅橡胶国内龙头的地位将进一步得到巩固。

5、硅橡胶产能的扩大使得公司对有机硅单体材料的需求扩大,3万吨/年高温胶建成后,每年需要的硅氧烷用量将提高到4万吨,公司配套建设4,5万吨/年有机硅单体项目,使公司的有机硅一体化产业链更为完善。项目建成后,除少量副产品外售之外,主要产品全部自用,以市场价格测算,项目将实现年利润总额10371万元。

6、有机硅材料是高新技术材料,目前国内的有机硅工业在生产、工艺技术、副产品利用、产品结构、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外相比,均有较大的差距。宏达新材历来重视研究开发的作用,研发中心的建设将使公司在高温硅橡胶技术的优势将进一步得到加强,有利于公司提升有机硅单体的技术,提高产品纯度,为进一步生产高质量硅氧烷奠定基础,提高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7、全球制造业逐渐向中国转移,以及消费升级使得下游行业对高温硅橡胶的需求旺盛,我国高温硅橡胶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期。公司作为国内高温硅橡胶行业的龙头,抓住机遇,适时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硅橡胶产品,使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均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态势。

合肥城建:极具成长性的区域房地产龙头

韩东坡

合肥城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为1984年10月成立、致力于旧城改造的合肥市城市改造工程公司。于2002年12月19日,公司更名为合肥城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房地产开发。迄今为止,公司具有20多年房地产开发经验,是一家具有成熟盈利模式的专业化、区域性的大型房地产开发公司。

发展战略明晰市场潜力巨大

合肥城建确立以“以合肥为核心,向蚌埠、巢湖、芜湖等周边二、三线城市扩张,继而向省外市场布点”的发展战略是十分符合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的。

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二三线城市近年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增长率普遍高于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经济发展所带动的自住型购房需求多为刚性需求,泡沫成份较少,且房价上升的空间更大;而与此同时,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本身发展却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增长速度以及购房需求的增长速度,土地供应较充足,发展机会较多,受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小,项目运作周期较短,投资风险较低,发展空间巨大;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开发企业整体实力较弱,公司作为合肥市乃至安徽省范围内的房地产龙头企业,公司品牌影响力在合肥市遥遥领先,覆盖全省范围。公司的准确市场定位,为将来成功发展,实施区域扩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开发基础坚实土地储备充足

公司专业从事普通商品住宅及配套商业地产和综合商务楼的开发建设,多年来专注于合肥市场,通过琥珀山庄、安居苑、世纪阳光花园等优质住宅小区的开发建设,建立了严密科学的管理体系,形成了一整套具有本公司特色的、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逐步形成了在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公司是合肥市乃至安徽省范围内的房地产龙头企业,也是目前安徽省唯一一家房地产业著名品牌企业。公司占合肥市房地产市场的份额为2%,截止2007年9月30日,公司总资产达11.87亿元,2007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1.41亿元和2,693.08万元。公司以“大规模、配套全”的住宅小区开发为重点,累计开发建筑面积达300多万平方米,户型多达120余种,公司在开发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方面有着先发优势和专业开发优势。公司目前分别在合肥、蚌埠、巢湖等地拥有约1,073亩、规划建筑面积为129.48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为公司的区域扩张、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品牌形象优秀盈利模式独特

公司以高质量的产品,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公司通过深化内部管理,加快业务扩张,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和成熟的盈利模式。

公司的稳健发展得到了行业内的好评,先后荣获全国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建设部“首届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综合效益百强”企业、中国工程协会“质量安全管理先进单位”、中国行业企业信息中心“中国房地产业领先企业”、中国工程建设协会“质量安全管理先进单位”、中国建设银行全国25家、安徽省唯一一家总行级房地产开发“守信与稳健企业”,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中国房地产开发著名品牌示范企业”、中国房地产协会“中国房地产诚信企业”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