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生沟通技巧范文

初中生沟通技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生沟通技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生沟通技巧

第1篇:初中生沟通技巧范文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工作沟通;技巧分析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重视。基于初中阶段在学生一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以及社会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初中班主任作为初中生的主要引导教师,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学习上的引导,而且需要对学生进行生活上的引导。为此,需要班主任在教学管理中加强和学生以及其家长的沟通,通过沟通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对学生的不正当思想和行为进行及时的引导,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沟通技巧的重要性

沟通交流是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学管理活动开展的大前提,良好的沟通交流不仅能够促进教学活动的进行,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班主任是班级一切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初中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 特殊时期,对外界反应敏感,思想活跃,在很多方面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同时,家长平时工作繁忙顾及不到孩子在学生的学习生活表现,在这个时候 ,班主任就充当了沟通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一架桥梁,能够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在校生活和学习。因此可以说,提高和增强沟通技巧是现代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必修课,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二、初中班主任工作沟通技巧

(一)与学生沟通的技巧

初中生的年级一般在十四岁左右,其心理和生理上都处于一种快速发展阶段,举止行为表现为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因此,班主任和这个年龄段学生沟通交流的时候,不能一味打击批评学生,因为这样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是对学生不尊重的行为。要求初中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应多鼓励学生、多认可学生。比如要使用这样一些语言“你这段时间进步真大!”、“你的数学成绩不错,但要在语文学习上多用些功夫,例如你可以向班级语文学习好的xx同学进行请教”。先肯定学生的优点及学生表现优秀的地方,之后委婉地指出学生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对学生指出改进的方式。

(二)与家长沟通时的沟通技巧

学生教育是由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构成的,而且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和持久的。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班主任要加强和学生家长的沟通。班主任在和家长进行沟通之前需要了解学生家庭的构成和家庭基本情况,比如是否单亲、是否父母打工在外、家长对孩子平时的生活学习是否关注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找寻出学生教育工作的突破口,给予学生更适合的教育与引导。

三、以具体案例分析初中班主任工作沟通技巧

(一)案例

学生A在一次数学考试中获得了97分的第一成绩,当他将成绩单拿到家里给妈妈看的时候,不仅没有得到妈妈的表扬,而且还得到了妈妈的质疑和指责,妈妈指责他在学校没有好好学习,在考试里“作弊”,并要求学生向教师阐释“作弊”的行为,学生A委屈的哭了起来......之后,学生A回到学校将这件事讲给了班主任老师。班主任老师知道事情之后,安慰学生A要原谅妈妈的误解,因为自己的进步太大,和平时打闹的自己判若两人才会造成妈妈的误解,并再次对A同学获得的成绩进行表扬。随后,班主任请来A同时的妈妈,向她具体说明了确实是A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成绩,并向这位妈妈讲述最近A学生在学校的良好表现,即不再打闹、仔细听讲、作业完成效果好。同时,班主任还向这位妈妈讲了些关于教师孩子的方法。第一,作为父母,要能够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他们,增强他们学习和生活的自信。第二,父母发现孩子的问题之后要及时指出,但要注意方法和策略,并不能急于求成,要给孩子一定的时间改正问题,要本着进步一点点就是成功的心态。第三,在工作忙碌之余要和班主任进行及时的沟通,对于孩子的问题要协商解决,不能在不了解情况的时候就对自己孩子武断的否定。之后这位妈妈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之后,向学生A表现了道歉,也得到了A的原谅,通过班主任的沟通,加深了母子之间的关系。

(二)案例分析

由这件事可以总结出平时班主任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时需要注意和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班主任 要做到及时和家长沟通,要及时将孩子的在校情况反馈给家长。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将学生在学校进步的信息及时告知给家长,就不会出现后来学生获得第一的好成绩反而遭到家长质疑事件。

第二,班主任不能只有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才和家长进行沟通,而是应该将学生在学校的点滴定期如实地反馈给家长。通过这种及时反馈的方式,促进教师和家长之前的交流,减少教师和家长之间的隔阂问题,并在双方的及时沟通下,及时发现学生在学校的问题,在共同商议对策的情况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班主任和家长进行沟通时,要体现对家长的充分尊重,不能用侮辱性的语言。另外,对于家长说的话教师要予以倾听并作出积极的响应。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沟通要注重方法,要具有诚恳的态度。

四、总结

综上所述,班主任的沟通技巧对实现其班级管理工作,引导学生健康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求班主任在学生的教学管理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和学生以及家长进行沟通,并要选择适合学生身份、家长身份的不同沟通技巧,本着促进学生良好发展的心态进行沟通。

作者简介:冯永斌(1980-)男,重庆市丰都县人,民族:汉职称:中学数学二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第2篇:初中生沟通技巧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举措

现今社会的发展造就出来的是一批批性格迥异的初中生,不可否认的是,知识水平明显有所提高,但是思想水平开始普遍下降,学生的思想出现分化,发展的环境下带来人格的错乱,对初中生来说,是人生学习阶段的过渡期,是相对来说较为成熟的自由学习空间,在这个时期,要注重的是初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近几年中,因为各种问题发生极端事件的不在少数,为何文明知礼的初中生会有这种举动,发生人命的问题,这也是很多人所困惑的一个问题,为何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是初中生的整体氛围改变了吗?其实追根究底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使得初中生整体没有意识到政治学科的重要性,跟主要科目相比,政治是一门育人的学科,是培养学生最基本思想品德的课程,而很多学校都没有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从而让这种不良的现象不断扩大。

一、加强沟通技巧,引导学生合理解决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做人的品德,在中学,学生最重要的任务有两点:一是学会各个学科的基本辅助知识,二是学会如何做人。把初中生要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这些个体每时每刻要与别的个体碰撞,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同样,那么这就显示出了政治中沟通的重要性,可以说沟通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行动力,有沟通,才能说得上其他,这个前提必须把握好。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各种情况下的应对活动,例如在发生争执时,以对对方的了解先采用对方爱听的话进行劝解,等对方心情平静下来,再进行下一步的沟通,如果上来就不顾一切的大吵大闹,那么沟通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有可能一个小小的争执就发生不尽如人意的后果,对我们来说,我们能用语言将所想的表达出来,就要好好利用这项技能,在沟通中,发生矛盾可以先说一声对不起,很快问题就会被解决,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想要主导沟通的方向,就要组织好自己的言语,对待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说话方式,不同的事情也要有不同的说话水平,从而把握好沟通的技巧。

二、从生活入手,让学生付诸行动

初中生所需要的是关怀,在这个事事以竞争为主的社会,很多家长与教师忽略了这一点,缺少了对学生的关爱,所以思想政治的教育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如果只是一味单纯地想要让学生应付考试,而教学并不是为学生设身处地地着想的话,这门课程的学习也相当于白费时间,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仅要灌输理论知识,更是要让学生明白这其中的利害关系,让学生懂得保护自己,还要展现出对学生的关心以及担忧,给学生一定的限制。如今政治教育下降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庭的问题,所以教师也要经常与学生的父母进行沟通,例如,在学习“走向自立人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在家都帮助父母干过什么,自己的事情是不是都由自己做,接着总结出最多学生会自己干的事情,接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你觉得哪些事应该是你自己干的?如果父母或者他人没有时间,你该怎么办?抛出问题过后要让学生明白自立自强的思想,最后还需要和家长沟通,希望家长能在家尽量教导学生自立,可以由简单的事情开始让学生试着做一做。

三、以情景实例入手,引导学生端正品行

在思想政治的教育中,很多学生懂得这些道理,但是真的在实际情况中的时候却不会真的行动起来,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不能一味地说道理,实践的重要性已经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凸显出来,要给学生展现出一幅鲜活的动态画卷,也就是从情景入手,提出真实的例子来让学生了解道理的含义。例如,在学习“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这一课时,先给学生展示一些名人的例子,比如牛顿,家庭的波折与现实社会的摧残并没有让他变得平淡无奇,而是更加闪耀,那么为什么他可以成功蜕变,如果没有经历这些事情他会如何,接着问学生有没有经受过挫折,挫折来了抱什么样的心态,等回答过后提出疑问(可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也有所不同):如果现在你的父母都面临失业,家里遭受了重大打击,你不能再来上学,你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这样一点点地诱导,让学生明白该如何去做,教师只能引导,不能介入学生的选择。

初中生处于一个敏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有了基本的思想道德准则,但是还不能正确地分辨社会思想,所以,在这个时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大部分公民是在中学阶段走向成年人,所以加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目前的发展重点。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加强思想政治的教育,首先要以身作则,贴近学生,这样不仅能更好地教学,还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利于两者之间的交流,这样双赢的局面可见举措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第3篇:初中生沟通技巧范文

【关键词】班主任职责;班主任管理问题;沟通技巧的运用;家长

初中阶段对孩子的成长非常关键。孩子在这一阶段,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逐渐成熟。因此,老师的教育方法要特别注意。在教育中,要善于与孩子们沟通交流,建立双向沟通机制,真正了解孩子们的想法。

一、班主任的主要职责

(1)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班主任老师的工作主要是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同学自身的特点,寻求不同的方法教导学生,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老师不仅要灌输孩子书本知识,也要帮住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中生正处青春期,是心智成熟的关键时期,老师要给孩子们正确的引导。

(2)班主任老师工作的工作特点。班主任老师工作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初中学生处于叛逆期,常常对老师的教育产生抵触情绪,这对老师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老师要从学生自身出发,积极引导学生。二是因材施教,因为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性格、天赋不同,老师要结合每个同学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二、现阶段初中班主任在管理学生中遇到的问题

(1)老师和学生之间缺少沟通。学生对老师往往会有畏惧心理,一些老师在教育孩子时,总是以老师的架子自居。所以致使学生与老师之间存在距离感,学生不能敞开心扉与老师进行沟通。沟通的缺少使得老师不能真正了解同学的想法,老师的一些做法与同学的观点背道而驰。

(2)班主任在教学管理中片面注重成绩。现阶段的班主任老师在教学管理中,一味地注重孩子们的成绩,忽视了孩子们心理健康,忽视孩子的全面发展。我国教育注重素质教育,即人的全面发展。老师为了教学目标,过分在意学生的成绩,一些老师甚至占用学生的音乐课、体育课来“开小灶”,学生只知道机械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成了“没有思想的机器”,失去了教育的意义。

(3)管理中忽视了学生的自尊心。老师在管理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管理学生中大多采用强制管理的方法,迫使学生听从自己的管理,而不是对学生实行逐步引导,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爱好。这就使得学生的抵触情绪高涨,往往会表面服从实际心理上不服气。怨气积累,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怨怼情绪,甚至开始厌学。初中阶段的孩子开始有强烈的自尊心,老师经常在他们犯错误时就严加批评,这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三、管理过程中沟通技巧的运用

为了避免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老师就要正确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倾听来自他们内心的声音,然后依据孩子们的内心需求选择正确的教育管理方法。

(1)建立双向沟通机制。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抛弃老师的主导地位,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建设过程中。老师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但是不能强制同学们执行。同学可以对老师的教学、管理方法提出自己的建议。班级内部定期组织一次班会活动,老师和学生对于之前的教育进行总结,然后各自提出自己的意见想法,互相进行探讨。

(2)沟通中尊重学生、善于倾听。老师在与学生的沟通中要重视学生的自尊心。在与学生沟通时,要避免严厉、攻击性的词语,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把自己融入到他们之中,让孩子们喜欢与你沟通。在交流沟通中不是一味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是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把他们的正确的想法运用到日后的教学管理中。

(3)老师与家长进行合理沟通。老师和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都是极为重要的存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样重要。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发挥了关键作用,所以老师要定期就学生在校表现情况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可以充分了解学生在校在家的表现情况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对一些采取不恰当方式教育孩子的家长,老师要进行劝解并给出正确的方法。

(4)老师与老师之间进行沟通。现今,初中班主任一般也是任课老师,对自己所教课程的情况更为了解。班主任要与其他的任课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其他课程中学生的掌握程度和表现状况,而且还能弥补缺漏,了解一些因为自身的局限性发现不了的问题。因而,班主任要认真与其他老师进行交流沟通,虚心听取老师们的建议。

四、总结

初中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要做好与学生、家长以及其他任课老师的沟通交流工作,听取学生内心的想法,依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积极地鼓励学生,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充分发挥沟通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徐鸿飞.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沟通技巧的合理应用探讨[J].新校园(中旬刊),2015,(9):165

第4篇:初中生沟通技巧范文

【关键字】科学课堂;科学教学;教师

一、关于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现状

什么是科学课堂教学?科学教学就是充分利用传统观念的改进,让教学更加顺畅的进行,自步入21世纪以来,国家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而对于人才的培养上也更加的科学化。对于初中教育来说,诸多国内名校主动教学方式的培养,让学生们乐于实践,勇于探讨,不过科学类教学方法虽然有在实施,但针对性比较强,因为中国初中学校过多,所以就目前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来说,多数存在于一些一线发达城市的中学,而对于二三线城市及城镇来说,实施不够彻底,教学方式仍处于保守阶段。所以,为了打破这一现状,要彻底贯彻初中科学课程效率策略,以改变教育固有模式为基础,积极倡导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深深体会寓教于乐的教学真谛,保持效率教学准则。

二、如何提高科学课堂效率

(一)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想要在科学课堂上构建学生与老师交流的优良环境,就要时时刻刻以学生为本,注重构建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不少心理学的研究都表示过,当初中生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时,才能让自我的思路更加开阔,并且产生活跃的创新思维。而当中学生处于情绪低落或是叛逆期时,思路会变得更加狭窄,而思维也会越来越迟钝。所以,对于初中生来说,只有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才能够接受更新更多的知识,并且成就标新立异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方式。所以,努力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会让学生之间优势互补,互相学习彼此的有点,共同精进。

在传统式教学当中,不少都是过分强调课堂规矩与师道,从而导致了学生对教师是惟命是从的态度,并且不敢发表自己的想法和一件。我们如今倡导的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本,要懂得让学生乐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样才敢于向教师和同学提出自己的意见。所以,学生只有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中才可能产生自我能力实践和创造思维,而这也为科学教学打造最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积极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也是我们所不能够忽略的一个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懂得创造学习情景,并且积极的营造自由、活泼的教学氛围,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让学生快乐、敞开心扉去学习,让学生真正的爱上学习,而不是根据模式才去学。其次,一定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让学生体现主体作用,并且产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态度,并且学习合作和思考问题。

可以从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能力,而教师本身,更要善于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当教师保持激情和热情上课的时候,要时时刻刻用自己的语言特质和教学功底感染学生。对于新生,教师要多鼓励和关怀,并时时刻刻的发现学生的内在潜力,找准问题后及时帮助他们,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激发求知欲。只要我们是真心实意付出,必然会有效果。“以生为本”,引发师生和生生间的交流,从而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关于科学课堂教学的技巧

(一)培养互动原则保持沟通技巧

当教师提出问题之后,一般情况下,都是希望学生给出正确的参考答案,让课堂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但是,当学生的回答和老师的问题意图不一样时,老师通常会着急寻找其他的学生回答,而这种方式就足以扼杀学生还处于摇篮中的想法。所以教师最好准备动态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想法。教师要做到,不随便打断学生的发言,不用自己的预设答案去理解学生的想法。教师面对学生发言的时候,务必要用充满期待的态度,这种体态语言会让学生回答问题更加自信,更加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要做到绝对相信学生,温和开导,让学生勇于突破自己的障碍,一个问题永远不止一个答案,即便答案错了,也要理解学生的思考思维,从中寻找问题所在,这才是科学教学的本质所在。

(二)学会捕捉学生的心情和想法。

很多人都知道,初中生还处于发育阶段,所以要学会善于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无论面对怎样的教材,无论面对的是如何的学生,都能够创造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互动氛围。即便一个学生有明显错误的回答,也不要马上打断要懂得耐心倾听,留出足够的时间让的同学自己考虑和理解,可以流露疑惑的表情给予学生提示,而这就是就给学生最好的提示,学会倾听不同学生的不同意见。创造出生生交流的更多契机,让生生交流在科学课堂上更加成熟,做到由教学到自学的改变。初中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想法,科学课堂就是开拓思维,寻找每个学生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寻找属于自己的学习天地。

结束语:科学课堂中健康有效交流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策略,不单如此,想要是提高课堂效率,也要增加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我们想要创造科学课程,就要为此不断学习,从而开拓自己的教育思维和视野,用新角度来认识理解科学课堂以及课堂中自己,真正使学生与教师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高效的沟通与交流,从而达成科学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浅谈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2007,钱立娟。

[2]《课堂上听不到的传奇》2011,田廷彦。

第5篇:初中生沟通技巧范文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沟通技巧;初中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初中生思想教育工作,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值得我们深思,下面笔者就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1.委以重任,提高自信心

有人说,最令一个人伤感的就是“孤独”,也许,这时候的周同学真正体味到了。大课间校园舞没有一位同学愿意和他搭档,因为他学习成绩不好,跳舞时心猿意马,总想着用手挠周围的同学、用脚踢身边的同学,该蹲下来的时候他站着,该移动一小步的时候他就跨越一大步,没有一点规矩。又是一个周一,我说:“今天我和周同学领舞。”这使得他突然变得十分乖巧,认认真真地完成了每一个动作,同学们都投来异样的目光,不知是庆幸他可以和老师共舞,还是赞美他飘逸的舞姿。就这样,一两个星期过去了,后来脆就安排他领舞,他跳得越来越认真,也越来越尽责。由于努力,最后他还成为了我们班的升旗手。这样对他委以重任,让他提高了自信心,同时,他的集体荣誉感也变强了。

2.幽默诙谐,纠正学习态度

学习成绩是家长、学校、社会最关注的热点,也是人们错误地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标准。无论如何,课堂上学生还是应该认真听课。可是,这个张同学在课堂上总是三心二意。有一次上复习课,张同学在瞅着窗外,我突然叫起张同学:“一个游泳池长50米,宽25米,求这个游泳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回过神来的张同学,看着讲台前的黑板,费了很长时间,终于答道:“1250平方米。”“都说一心不能二用,我看张同学做到了。”我诙谐地“表扬”了他。全班哄堂大笑,我笑了,他自己也笑了。接着我说:“学习,首先要讲究一个态度,课堂走神可以弥补,但让你在建筑工地开卷扬机,走神可就危险了。”

3.陪伴的爱,温暖幼小心灵

调皮孩子遇到问题,教师不如和他一起解决。正在庆幸两个星期以来,王同学没有闹事,突然班级学生报告他终于闯祸了。大课间,他推搡着同学,把学校的宣传栏玻璃打碎了,学校领导找到他要求赔偿,他很无奈。我说:“我可以借给你48元钱给你暂时救急,不过,到学期结束前可要还我哟!”有了救星,他连连“嗯”着。我知道,他是不敢和家长说的,因为他家庭不宽裕,家长又讨厌他在外面打架闹事,所以也不会轻易来替孩子赔偿。“你准备怎么还我的钱啊?你不能去偷,更不能抢。我告诉你一个方法,捡矿泉水瓶到对面废品站那里卖,1毛钱1个,今天,我可以陪你一起捡废品,以后你自己去捡。”我认真对他说。第一天,我们捡了32个瓶子,卖了三块二,我们都笑了。从这以后,他做事更小心了,也不在校园追逐打闹,没有到一个月就还了我的钱。一个学年下来,我觉得王同学长大了,听话了,不做坏事了,还乐于助人了,他由于热爱班集体,还当上了我们班的劳动委员。他学习也刻苦了,数学成绩由进校的12分上升到了期末的51分。可见,教师的陪伴是最长情的温暖。

4.主动关爱,建立温馨的关系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我们要转化学困生首先就要建立温馨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我们要以爱育爱,赢得学生的信任。教师可以多提问,给这些学困生表现的机会,即使他们回答e误也不要挖苦批评。在这个课堂上他们敢于表现自己的前提是安全感,他们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被教师和同学挖苦,就会给他们增添信心和兴趣。如果他们真的问出比较愚蠢的问题引来同学的嘲笑,教师不要随之附和也不能冷眼旁观,而是要迅速介入,支持、鼓励学困生,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教师要经常提些开放性的问题不限制学生的思维,在对孙同学的帮扶过程中温馨的师生关系就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我经过观察发现她属于学法缺失的学困生,她父母对她非常严厉,成绩不高就会训斥她。她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表扬,对老师的要求次次都能够死记硬背地记住,但她的错题比较多,对自己没有什么信心。于是,我让她把每天的错题进行整理,自己弄不明白的来问我,在答疑过程中我也会关心她的生活和心事。这样坚持了一个月,测试时她做过的那类题目都会做了,并且养成了深入思考、灵活思考的习惯,能不断洞察数学学习的奥秘,渐渐摆脱数学学困生的泥潭。

爱一个学生,就应该像妈妈关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教会他们生活,约束他们的规矩,用宽容的心,捕捉他们的闪光点,用慈爱的心,抚慰孩子的心灵,用智慧的心,伴随孩子健康成长!在资讯发达的今天,他们面对的诱惑很多,这就更显得难能可贵了。

参考文献:

[1]刘红旗.人性的关怀,心灵的沟通――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管理[J].赤子(上中旬),2015(4):126.

第6篇:初中生沟通技巧范文

关键词:亲子沟通;留守儿童;安全感

一、问题的提出

留守儿童问题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开始出现。随着改革进程的推进,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教育问题日益严重,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这其中包括了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筑新设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等的丰富内涵。离开了农民,新农村就无从谈起,提高农民素质,造就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谓培育新农民,就是要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今天的留守儿童是明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关注留守儿童的今天就是关注新农村建设的未来。

安全感是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化研究理论认为,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最持久、最核心的一种家庭关系。这种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儿童与父母的相互作用和情感关系将会影响到儿童将来对社会关系的期望与反应,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为儿童的顺利社会化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抚慰感。因为父母常年在外,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相对疏远,亲子关系发生了消极变化,这无疑会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二、概念的界定

第一,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本文界定的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或经商而留守在家,由祖父母或其他亲人代为抚养的小于16岁的孩子。本文调查的留守儿童主要处于8岁-16岁的年龄阶段。

第二,亲子沟通。亲子沟通指的是父母与子女彼此之间相互分享情感、交流意见及表达需求的行为。亲子沟通的质量、状况、方式将会影响到儿童自我概念的建立道德判断的形成,以及儿童的学业成绩、心理问题。亲子沟通技巧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开放式沟通:亲子之间积极正向的沟通技巧,例如,倾听、尊重、同理、支持等。二是问题式沟通:亲子之间不能分享彼此的情感,多运用副向的沟通技巧,例如,批评、束缚、不支持对方的沟通方式。研究表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良好沟通有利于孩子心理发展的需要及良性亲子互动模式的建立,在亲子沟通中得到父母支持的孩子有更好的自我认同感及心理安全感,而与父母沟通不良的孩子更容易各种情绪和行为问题。

第三,安全感。安全感(Security)作为一个心理学概念,最早见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研究。安全感是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置时的有力/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制感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以湖南岳阳、娄底、郴州、湘西四地的农村留守儿童为研究样本,共发放问卷480份,回收有效问卷456份,其中男孩260人,占57%,女孩196人,占43%;初中生214人,占47%,小学生242人,占53%,单亲家庭占8%,双亲家庭占92%;32.6%的留守儿童与母亲生活在一起,15.3%的留守儿童与父亲生活在一起,48.7%的留守儿童与祖辈生活,3.4%的留守儿童寄养在亲朋家中;父母外出务工时间“一年以内”的有79人占17.3%,“两年至三年”的有73人,占16.1%,“三年以上”的有304人,66.6%。

本研究采用的问卷是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和马斯洛的安全感一不安全感问卷(S-1),自编问卷用以了解留守儿童亲子沟通的方式、频率、内容,以及包括性别、年龄、留守时间、留守类型等基本资料;安全感一不安全感问卷(S-I)包括三个维度,每个维度包括25个项目,共75个项目,大约10分钟完成。量表采用三级评分,即“是”、“否”、“不清楚”。对结果数据运行用SPSSl3.0统计软件包进行相关统计分析。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安全感在性别这一变量上差异没有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P=0.334),表现为男孩和女孩的安全感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从年龄来看,小学生安全感稍差,初中生较好,但是差异不显著;留守儿童安全感在留守时间这一变量上差异没有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P=0.941),表现为留守儿童的安全感水平和留守时间长短没有显著性差异;留守儿童的留守方式这一变晕上差异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P=0.005),与母亲(父亲)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儿童安全感水平最高,其次是和祖辈生活,被寄养在亲朋家的留守儿童安全感水平最低。

那么,亲子沟通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感的影响情况如何呢?结果如下。

我们将亲子沟通频率与留守儿童的安全感交互分类,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留守儿童的安全感在亲子沟通频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

我们将亲子沟通方式与留守儿童的安全感交互分类,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的数据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感在亲子沟通方式上存在显著性的差别(P

五、对策思考

马斯洛认为,安全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可以被看作是心理健康的同义词。有了安全感才能有自信,有自尊,才能与他人建立信任的人际关系,即基本人际信任,才能积极地发掘自身的潜力,才能有人性及价值的较充分的实现。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的安全感是这样产生的:父母(尤其母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客体,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如果能够给与孩子足够的爱,持续的、稳定的、持之以恒、前后一致的、合理的爱,孩子就会体验的安全感,并延伸出对与他人及世界的信任,并且感觉到自尊、自信以及对现实和未来的确定感和可控制感。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的存在,其亲子之间的沟通更多地具有时间上的长期间断性、空间上的远距离性、沟通的非面对面性等特点,父母无法给子足够的爱,持续的、稳定的、持之以恒、合理的爱,是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感发展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一,父母正确认识角色规范。父母作为承担子女养育责任的社会成员,除了保证孩子所需的物质条件之外,还要给与孩子教育、亲情与心理上的安全感。留守儿童父母更多地考虑到孩子物质上的满足,而对孩子的精神需求则重视不够。父母要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增进亲子沟通与交流、促进亲子之间的理解与信任。良好的亲子沟通是一种无法代替的教育资源,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是将来他们踏入社会,影响其终身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父母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真正关心子女的成长,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

第二,改变家长外出的方式。我们从调查中发现,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则对子女的行为发展影响较大,但是如果父母由一方在家,则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在各方面都相对要小一些。因此,我们建议,父母外出务工时,最好留一个在家监护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情况,保持家庭教育与影响的存在与完整。而且,有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在小学阶段母亲最好不要外出,在初中阶段父亲最好不要外出。如果一定要外出,就要加强亲子沟通。

第三,强化社会支持。良好的亲子关系状况是儿童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留守儿童家庭亲子之间的互动几乎成了一种次级群体的交往模式,而且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又不能很好地起到监护的作用,这时社会支持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因此建立一个以基层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邻里为中心的留守儿童的监护体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支持因素,各方面形成合力,才能帮助他们成为健康的人。

参考文献:

1、卢会醒,张晓雪.中学单亲家庭子女安全感相关问题的研究[J].时代教育,2008(7).

2、李骊.友谊质量、师生关系对初中农村儿童心理安全感的影响[J].文教资料,2008(5).

3、曹中平,杨元花.亲子分离对留守儿童安全感发展的影响研究[J].教育测量与评价,2008(7).

4、房超,方晓义.父母-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3(1).

5、雷雳等.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J].教育研究,2001(6).

第7篇:初中生沟通技巧范文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主要形式之一就是心理健康活动课。然而,由于心理活动课开展的时间较短,尚未建立起科学的课程体系,教师不知道学生已经学过什么或学习的程度如何,这极易导致不同年级间辅导主题的“撞车”,所以经常听到学生说“这个我们已经上过了”。同时,主题的重复也导致了活动形式的单一,同一个主题基本上都是采用某几个“经典游戏”,而某些活动更是成了“万能充”,所以常常听到学生抱怨:“怎么老是玩这个游戏,真没意思。”因此,即使设计得再好的心理活动课,在多次重复下,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甚至产生负作用,引起学生的厌倦。

心理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的心理需要为基础,以学生的发展性问题为主要内容,教师应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选择相应的主题和活动形式。

人际关系历来是心理活动课的一个重要主题,而亲子关系是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以往不论是小学还是初高中,亲子关系都是心理活动课的热门主题之一,但是目前各年级阶段的课程设计几乎没有区别,在主题的选定上,小学是感恩,初中是感恩,高中还是感恩;在活动形式上,都是播放歌曲《感恩的心》或《天亮了》,讲述地震中母爱的故事,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等。这样的课程设计,第一次能够引起学生心灵上的触动,但是第二次、第三次……就会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尤其在小学上过之后,再给初高中学生上,学生会觉得这些活动很幼稚。

为了摘掉心理活动课“花架子”的帽子,使它能真正帮助学生解决亲子关系中的发展性问题,就必须按照不同年级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一、小学阶段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权威表现出绝对服从,对父母非常依赖,认为必须听父母的话,该阶段的亲子关系承接着幼儿时期的依恋。因此,在主题的选择上,应该着重加强亲子之间的依恋,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爱,并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如“我爱爸爸妈妈”。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追求自主,有时会表现出一些逆反行为来表明自己“长大了”,同时,他们的观点采择能力有所发展,逐渐能考虑他人的观点,并预期他人的反应。所以小学中高年级应侧重于引导学生学会站在父母的角度,感受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正确看待和积极应对父母的唠叨,如“啰嗦——爱的心结”。

在操作上,小学心理活动课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实施原则,即强调活动性和情境性,让学生尽量动起来,而游戏是让学生“动起来”的最好方法。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难以进行抽象的逻辑思考,而游戏恰恰在具体经验和抽象思考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在实践中这种操作形式也是小学生最喜欢和最易接受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学心理活动课上使用的游戏,应防止照搬成人团体心理辅导中的现成模式,教师应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组织和开发一些符合小学生特点、充满童趣的活动,例如歌曲接龙、“动物全家福”、“让爱天天住我家”、“千千结”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设计一些亲子游戏,邀请家长一同参与。

二、初中阶段

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有一个明显的特点——自我意识高涨,生理上的变化和成熟,使他们在心理上也认为自己长大了,可以独立处理自己的事情,希望父母给予他们完全的尊重和信任。强烈的独立意识使他们不愿听取父母的意见,把父母的关爱当成是约束和禁锢,常常处于一种与父母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同时,他们渐渐地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不愿与父母进行交流沟通,使亲子之间的矛盾更加难以化解。因此,青春期是亲子关系最为紧张的时期,如何解决亲子冲突是该阶段的发展性课题。此阶段的心理活动课应注重引导初中生走出“自我”,让他们尝试从父母的角度来重新看待父母的行为,并学会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主动化解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设置有针对性的主题,如“青春期撞上更年期”。

三、高中阶段

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这种独立性要求与初中时期有所区别,它建立在与成人和睦相处的基础上,反抗性成份逐渐减少。另外,高中生的观点采择能力进入了一个更高的阶段,他们开始能够理解一个人的看法和观点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因此,该阶段的心理活动课主要是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理解和接纳父母,掌握必要的亲子沟通技巧,认识到自己在建立和谐家庭中的责任,积极主动地去承担责任,如“我爱我家”。

在具体实施中,由于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得到了迅速发展,所以该阶段的心理活动课要注重体验、讨论与分享,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讨论与分享,使学生在分享体验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观点采择能力,学会换位思考。

相比之下,初中心理活动课的操作要求更强的体验性,例如,让学生进行情境表演或心理剧表演,一个表演父母,另一个表演孩子,然后分享自己的体会;而高中心理活动课则更加强调讨论与分享,可以通过一个切合学生日常生活的具体情境,直接切入到亲子冲突当中,然后进行小组讨论。

第8篇:初中生沟通技巧范文

〔关键词〕情绪调节;情绪调节策略;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20-0007-03

情绪调节的研究最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心理学。心理学家们因研究取向不同对情绪调节(emotion regulation)的定义也不同,汤普森(Thompson)认为,“情绪调节是个体为了完成一定的目的而对自身情绪进行的监控、评估与修正的内在和外在过程”[1]。格罗斯(Gross)将情绪调节界定为“个体对具有什么样的情绪、情绪什么时候发生及如何进行情绪体验与表达施加影响的过程”[2]。本文使用孟昭兰的定义:情绪调节是个体对内在情绪过程和外部行为所采取的监控与调节,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动力过程[3]。

一、中学生情绪调节的重要性

中学阶段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转折期,学生的情绪发展对其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都具有重要影响。许多研究显示,个体的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对其人际关系、攻击行为、记忆及推理产生了不同的显著影响[4-6]。郑杨婧等人以315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情绪调节策略对同伴关系类型具有显著预测作用[7]。受欢迎组的学生多采用放松(缓解情绪带来的冲击,避免剧烈情绪下的失控行为)、认知应对(通过对消极情绪的积极认知来调节自身情绪)与情绪求助(遇到情绪问题时寻求同伴帮助,促进同伴之间的沟通交流)的策略;被拒绝组的学生多使用压抑策略(遇到情绪问题时,掩饰自己的消极情绪而不愿与他人交流);被忽视组的学生多使用回避策略(由于不受关注或缺少人际沟通技巧而不知如何表露自己的情绪,为避免受到打击和排斥只好回避)。中学生在特定的社交情境下,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要比使用“暴力”方式更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8]。也有研究显示,中学生的情绪状态、情绪调节水平对其学习成绩具有显著的影响[9],消极的情绪调节策略会阻碍学生有效运用与学习有关的认知资源,如记忆、注意力和学习计划,影响其学习成绩。因此,如果学生能够有效调节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消极情绪,将对其学习产生有利的影响[10]。

由此可见,中学生的情绪调节策略与人际关系有着密切关系,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有利于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伙伴关系,而消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则会给人际关系带来一定的障碍。中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与生活范围的逐渐扩大,其需要进行的人际交往活动也越来越多。当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时,采取适当的情绪调节策略,是获得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研究显示,人际关系形成过程中,良好的情绪表达与情绪调节能力与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技能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因此,指导中学生掌握积极、成熟、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快速适应社会环境,提高社交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学生情绪调节的研究进展

1.中学生情绪调节的一般特点

李梅等人对440名高中生的情绪调节方式进行个体访谈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中生对消极情绪的八种调节方式为:情绪表露、情感求助、放松、认知应对、压抑、哭泣、情绪替代和回避[4]。不管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他们都已经能够采取多种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来调整自身的情绪感受(积极或消极)[7],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多数中学生在情绪调节时多采用放松、情绪表露、认知应对等积极策略,而较少使用回避等消极策略。这说明中学生已经学会采用一些积极建设性的策略来调整自己的情绪,并有一定的目标性,这也反映了多数中学生已经意识到积极的情绪调节对于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提高个体适应性的重要性。

2.中学生的情绪调节策略具有年级差异

研究显示,中学生情绪调节策略在寻求帮助、压抑和情绪表达这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随着年级的升高,其情绪调节能力也呈现上升的趋势,到高二年级以后趋于平稳。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中学时期是青少年情绪发展的过渡阶段,初中生面临着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巨大转变,也经历着很大的矛盾冲突,情绪进入敏感期,个体就有了有效调节情绪的内在需求,并加以发展。到了高中阶段,个体的生理与心理发展基本成熟稳定,在遇到情绪问题时都能得到有效调节。由于高中阶段面临高考压力,学科任务比较繁重,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遇到的情绪问题相对较少。因此,他们较少使用情绪调节策略,但情绪调节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这与方平研究初中生自我调节学习发展特点的结果一致。由于初中生的情绪与元认知都处在发展阶段,其情绪调节能力还未分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看问题的方式越来越成熟,其情绪调节能力也逐渐趋于稳定。

3.中学生的情绪调节策略的性别差异

研究显示,除了压抑与认知应对策略,在放松、情绪表露、回避和哭泣这四种情绪调节策略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使用这四种调节策略多于男生[7]。由于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不同性别的社会化标准是不相同的,因此在分析情绪调节的性别差异时要考虑在内。传统文化认为,男性应该坚强、独立、忍耐与含蓄,不轻易表达自己的情绪与情感;而女性一般被认为是感性的,容易表达与表露自己内在的情绪情感。男生与女生的性别差异,使其在小时候获取的情绪表达信息不同,特别是在表达生气、愤怒与难过等消极情绪信息时,这对他们以后发展情绪调节策略会产生一定影响。此外,个体在后期社会化的过程中,传统的社会标准对女性的要求比男性的要严格。比如,社会对女性的性别角色期待更多的是温柔、听话、言行举止端庄大方等,而女性在潜意识中会进行积极有效的情绪调节来迎合社会的标准,这样女生就会比男生具有更多的积极情绪调节策略,同时男女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差异也影响着他们所选择的情绪调节策略。

三、教育干预

情绪调节策略是指个体为了调节自己的情绪而作出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努力。个体在遇到情绪问题时经常使用情绪调节策略,可以使其成为内在新的机制,使其从有意识转化为无意识的机制,在以后遇到情绪困扰时就可进行自动的情绪调节。因此,在中学阶段引导中学生掌握情绪调节策略,使其成为一种良好习惯,对于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快速适应环境,提高社交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中学生的情绪调节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教育干预。

首先,教师应发挥榜样作用。中学生正处在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将从成人那里间接学到的经验内化为自身经验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这个相对安静的环境里度过的,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教师授课时的内在情绪(喜、怒、哀、乐)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背景氛围,积极的教学气氛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正向的引导作用,学生的学习效率也高。所以,教师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不管遇到什么事,一定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在授课过程中保持良好情绪,使学生能够在一个安静舒适的课堂氛围下有效地学习。此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遇到情绪问题,比如,学生作业未完成、成绩差的学生上课捣乱等,要及时采取适当的情绪调节策略,以使自己的情绪保持最佳,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这不仅是给学生树立榜样,同时也是对教学的负责、对学生的负责。另外,学校应开设关于如何调整情绪的课程,教授学生在遇到情绪困扰(比如成绩不好,与同学闹矛盾)时,如何使用积极的情绪调节方式(放松、情感表露、情感求助等)解决与自己密切相关的问题,这对于中学生快速掌握情绪调节策略,养成良好的情绪调节习惯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父母的教养方式及家庭环境也会影响中学生的情绪调节。贾海燕等人调查发现,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对于青少年较多使用成熟型(求助、解决问题)和较少使用不成熟型(自责、幻想)的调节策略来调节情绪具有显著影响,并有预测作用。使用成熟型的情绪调节策略调节焦虑情绪能够有效缓解青少年的焦虑情绪。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父母的拒绝、否认、过度干涉、过度保护)对于青少年较多地使用不成熟型(自责、幻想)的情绪调节策略具有显著的影响,并有预测作用。而使用不成熟型情绪调节策略调节焦虑情绪不能有效缓解青少年的焦虑程度。

中学生正处于想脱离父母独立解决自身问题而能力又不足的矛盾阶段,家长对孩子应给予更多的理解与温暖,同时在遇到问题时,给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孩子接受适当的磨砺,这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信任。同时,在遇到情绪问题时,父母应该引导孩子使用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如遇到问题多与父母、老师和同学沟通,让孩子慢慢学会采用积极的情绪调节方式。此外,父母在遇到情绪问题时,也应该采取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保持乐观情绪,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

最后,中学生自身要养成良好的情绪调节习惯,培养积极向上的性格,努力不让情绪问题影响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在学习上,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时间,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如果经过努力达到了学习目标,就给自己一个正强化(奖励);如果学习目标未完成或成绩下降,首先要学会使用积极的情绪调节方法(放松、倾诉、转移注意力等)调整好自身的情绪,使自己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独立解决(查找问题并积极请教老师和同学,继续努力学习)问题,而非先让情绪影响到自己。在生活中遇到问题(人际关系受挫)时,不能冲动,而是要先调整自己的情绪,在平静的情绪状态下进行反思,并努力改正,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技巧。此外,中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中,要多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多和同学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总之,中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要学会并经常使用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使之成为自身的一种机制(习惯),来更好地管理自身的情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Thompson R A.Emotional regulation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J].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1991,3:269-307.

[2]Gross J J.Emerging field of emotion regulation:An integrative view[J].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1998,2(3):271-299.

[3]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04-205.

[4]李梅,卢家楣.不同人际关系群体情绪调节方式的比较[J].心理学报,2005,37(4):517-523.

[5]李静,卢家楣.不同情绪调节方式对记忆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7,39(6):1084-1092.

[6]张敏等.情绪调节策略对推理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8,31(4):805-808.

[7]郑杨婧,方平.中学生情绪调节与同伴关系[J].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2009:99-104.

[8]Maria S & Jens V.Anger regulation between friends Development and Prediction of peer acceptance[J].Methods and Techniques In Children’s Research,2003,25:11-29.

[9]GumorA G & Arsenio W F.Emotionality,emotion regulation,and school performance in middle school children[J].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2002,5:395-413.

第9篇:初中生沟通技巧范文

[关键词]德育工作;初中;艺术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8-0083-02

道德不仅是判断一个人精神品质高低的重要标准,而且也是衡量一个人的思想杠杆。班主任是培养初中学生思想道德标准形成的重要参与者,在学生人生的重要时刻既要做好班级工作的掌舵者,也要成为引导学生成才的精神导师。为了更好地完成学生德育工作,初中班主任应当从自身做起,注重提高自己的德育素养,并以此为基础努力打造高素质的学生人才。

一、与家长沟通,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家教榜样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要想教育出高素质的学生,仅仅依靠教师的力量是不行的,还需要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因此,学生的家庭教育尤为重要。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因此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很多习惯都是从家长那里学习模仿来的。例如,我国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就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坚持自己打扫卫生,擦拭桌椅。他所穿的衣服从来只讲求整洁而不要求奢华。他这些良好的习惯多半是得益于他的母亲。他曾经说过这样的一段话:“从私塾到小学再到中学,这其中我经历了很多位老师,也不乏有些教师给了我深刻的影响,然而我的母亲确实对我影响最大,她把性格都传给了我,我的母亲并不识字,但是她却用生命在教育我。”

由此可见,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深刻和久远的。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班主任应当与学生父母进行良好的沟通,主动向家长询问孩子的基本情况,并虚心地接受家长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为了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家长应当重视自己平时的行为,从自身做起,凡事以身作则,努力为孩子树立一个优秀的榜样。为了与家长取得及时有效的沟通,班主任应当定期去学生家里进行家访,或者与家长进行电话沟通,抓住家长看望孩子的契机与家长进行深入的交谈,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逆转的,想要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必须得到家长无条件地支持和配合,只有班主任和家长共同努力,才能让学校的德育工作发挥应有的效力。

二、从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提供思想指导

初中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实事求是的管理原则,所谓实事求是,就是要求班主任在进行道德教育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社会现状的实际情况出发。与其他任课教师相比,班主任不仅承担着传授给学生知识的任务,而且还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和组织者。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个班集体,班主任需要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了解学生的近况和实际需求,对于一些明显存在困难的学生,应该主动询问原因,合理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为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发自内心地爱护学生,在他们有需要的时候提供合理化的建议,有针对性地实行感化教育,艺术性地提高学生的素养。另外,班主任除了要进行感化教育,还应当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荣辱观教育,通过自身言行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例如,班主任可以单独选择一节自习课来组织学生观看宣传健康道德观念的影片,如《暖秋》《阿甘正传》《一个都不能少》等。观看这些影片可以在无形中提高学生自身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抵制不良思想的腐蚀,从而达到巩固德育成果的目的。

三、理解学生,用宽容的心态去爱护他们

初中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要理解学生,用宽容的心态去包容他们的过错,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学生的教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校之内,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会给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造成很多困扰。这些困惑和难题对于成年人来说根本不值一提,但是对于社经验较少的学生来说,却可能成为他们无法解决的巨大难题。

作为一个班集体的管理者,班主任必须做到从各个方面去理解和关心学生,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困难。一个好的班主任必须要做到热爱班集体中的每一名学生,用一颗包容的心去宽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同时分享他们的喜悦和成功。

我们所说的宽容,并不是无条件地接受学生的任何事情,溺爱是不可取的,要做到宽容而不纵容,既要关心成绩好的学生,也要体谅成绩差的学生。班主任应当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不能有高低好坏之分,当然,在班集体中学生的发展必然存在差异,班主任只有以一个宽容博大的胸怀去包容每一名学生,才能有效开展班级的德育工作。例如,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安排座位时可以将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差的学生安排在一起,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促进其友谊健康发展。在提问题的时候不能只提问学习好的学生,对于学习差的学生也应当及时鼓励和帮扶。只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善意,他们就会用同样的信任来回报教师。

四、在德育工作中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

用潜在的行为和语言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操守。学生在学习当中难免遇到困难,作为班集体的核心人物,班主任有帮助学生解决难题的责任,学会倾听是取得学生信任的第一步,只有赢得学生的信赖和敬仰,才能让他们在遇到困难时打开心扉,畅所欲言。每名学生都有自己固定的学习和生活圈子,想要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就需要班主任放下身为人师的架子,耐心观察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每一件事,并且做到与学生真心实意地交流和沟通,这样班主任在实施德育的时候,学生才能易于接受、乐于接受。

例如,笔者曾经对班上一名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过帮扶,这名学生叫小胖,性格孤僻,与同学和教师的交流较少,学习成绩很不理想。为了促进小胖学习上的进步,笔者曾经多次主动与其进行交流,用一颗包容的心态来看待他所犯的一些小错误,并经常对其功课进行指导。时间长了,我们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小胖的成绩也在逐步提高。由此可见,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不能够一味地盯着学生的错误不放,否则对学生实行道德教育往往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学生的逆反心理会拒绝教师的任何说辞。只有让他放下抵触心理,心平气和与之沟通,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身为初中班主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担负着此重任是绝不轻松的。班主任在和学生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不仅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还要加强德育工作的艺术性。只有在德育工作中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有效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班主任开展的道德教育才能更加有效,班级的管理工作也会因此轻松起来。

[ 参 考 文 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