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人心理学与沟通技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自杀未遂;心理护理;心理分析
自杀是指主体有意识地故意地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未遂指已经采取自杀行为,但未造成死亡或被及时救治而存活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生存压力加剧,因社会竞争、家庭内部矛盾和自身因素等各种原因而使人们精神压力增大,导致心理失衡,使得自杀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2分钟就有1人自杀,8人自杀未遂。自杀未遂者是自杀死亡人数的10~20倍[1]。
我院自2009年2月~2010年3月共收治自杀未遂患者120例,分析每个患者自杀原因及心理状态,并实施针对性、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0例自杀未遂患者为2009年2月~2010年3月在我院急诊科收治的住院病人。本组男32例,女88例,最小年龄16岁,最大年龄61岁,平均26岁,男女之比为1:2.8。年龄18岁以下17例,18-25岁21例,26-35岁42例,36-55岁31例,56岁以9例。文盲18例,小学34例,初中38例,高中15例,专科12例,本科3例。职业:国家干部3例,工人32例,在校学生47例,无固定职业、打工者及农民38例。服药65者例,割脉者32例,上吊自缢15例,吸煤气8例。
1.2自杀原因: 婚姻家庭问题:如失恋、夫妻感情不和、分居、离婚,婆媳关系不和,兄弟姐妹之间经济财产分配问题等,共86例,占71.7%。工作问题:失业、下岗、家庭经济困难、久病在床不愿拖累家人,孤寡老人无人照料等,共18例,占15%。人际关系:如上下级或同事之间关系紧张,邻居不和睦,与人争吵或打架,被人欺骗等,共9例,占7.5%。学业问题:如学习负担过重,学习成绩不好,家庭贫困无力完成学业等,共5例,占4.2%。精神疾病:精神抑郁症患者不愿连累家人,不愿面对世人,精神错乱,共2例,占1.7%。
2心理状态分析
绝望:由于各种人际关系失调,一些人心理失衡,悲观绝望,对挫折与打击,不能接受面对,无尽失望,无助与悲观可把一个人压垮,出现精神崩溃或形成忧郁症,便采取极端手段来渲泄愤怒绝望之情,为逃避现实,解脱自己,用自杀作为解脱手段,来逃避痛苦与绝望。
冷漠:患者因感情受挫或家庭变故而感到悲伤至极,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虽没有欲望和眼泪,但内心的死结难以解开。
恐惧:生活的不幸与艰难,使一些人变得自卑惶恐,对未来丧失信心。患者在看到鲜血涌出后突然产生活的欲望,出现紧张恐惧心理而采取自觉求救。当看到一系列的急救措施时恐惧心理更加突出。
抑郁:本想自杀减轻家庭负担,自杀未遂还需要救治,反而增加了家庭负担和身体痛苦,事后感到后悔和内疚,无颜面对家人,并担心自杀后治疗效果,害怕留下残疾或后遗症而产生抑郁担忧。
3心理护理方法
作为一名急诊科护士,除了掌握必要的医学理论知识,还要同时具备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宽阔的胸怀,能理解和体贴患者的感受。并且应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必要的社会学、心理学等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帮助他们彻底打消轻生自杀念头,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建立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状态[2]。从而降低患者再次自杀率。
3.1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 自杀未遂患者心情烦闷、抑郁甚至悲观、恐惧,因此需要适当调整改善住院病房的环境。可适当播放一些轻快音乐。摆放一些富有生机的鲜花、盆景。窗帘不宜全部拉上,多让新鲜空气、阳光通过窗口进入患者的视、听、嗅觉范围内,尽量鼓励患者和家人朋友到户外多活动,让患者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亲人的关爱,从心里上点燃生活的希望。
3.2充分尊重患者: 充分尊重自杀患者的人格、情感,理解他们的痛苦,是做好一切心里护理工作的前提。护理人员应细心观察其心理反应,认真分析其心理状态,选择恰当适宜的谈话内容,用友好和蔼的语气和方式引导患者把心中的痛苦和郁闷倾吐出来,指导患者正确对待失败和各种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的抗压能力。劝慰患者人在一生中要面对无数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不可能事事如意,不出差错,出现一些矛盾和困难是在所难免的。
3.3消除负面情绪: 多数自杀患者入院时一般都拒绝抢救治疗,情绪暴躁,行为言语过激。此时实施心理护理的关键是及时使患者把压抑的情绪释放出来。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安慰患者,了解患者自杀的原因,充分利用语言沟通技巧,减轻患者心理矛盾所引起的负性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与患者进行语言沟通,促进护患间情感的交流。自杀后有的患者表现为抑郁沉默,有的则表现为歇斯底里、大哭大闹等,要给予其表达自己情感的机会,同时诱导其主动宣泄不良情绪。护士应鼓励患者诉说出心中的痛苦苦闷,使患者感到有人能理解和分担她的痛苦。同时,应根据患者不同的自杀原因对其进行宽慰劝导,帮助患者分析其导致自杀的原因并使其认识到这种行为的后果和危害,使其重新树立起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主动接受和配合治疗。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利于及时掌握病情,以便采取相应的医疗护理措施,避免意外发生。
3.4发挥社会家庭支持: 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法,患者家属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来自家庭的压力可使人产生情绪危机。良好的家庭关系也是医治各种心理疾病的良方。可以通过对患者家属施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家属对本病的认识程度,增强家属的配合,提高治疗信心和决心。使家属能主动调整家庭成员的关系,给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家人的体贴、关心、帮助和支持是患者转变病态思想的重要因素,也是患者在以后长期的生活中保持健康愉悦心理的保证[3]。
2结果
本组120例经抢救和心理护理后均康复出院,1年内电话随访,多数患者能以健康心态面对生活、社会,彻底放弃自杀念头。仅1例精神抑郁患者出院后再次自杀身亡。
3小结
自杀未遂者往往得到的社会关注往往比常人少,他们在思想上、感情上把自己封闭起来,社会交际较少。护理人员应当尽力向患者展示社会对他的关心和爱护,并为其寻找社会和家庭的积极帮助和支持。护理人员应根据自身的能力帮助患者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矛盾,做一些适当的调解工作,从而改善病人的社会与家庭环境,以帮助患者平安度过危险期。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也要善于发现自杀先兆,帮助有自杀意念的人解除心理矛盾,打消自杀的念头,引导其正确认识自己,建立信心,认可自己。
参考文献
[1]周郁秋.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
关键词:个案社会工作;本土化;工作者素质
一、个案工作的概念及与社区工作人员、心理咨询师的异同
1、个案工作概念
个案工作是专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以帮助个人或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的潜能,不断提高社会和个人的福利水平。
在我国,个案工作者还是一个新概念。比个案社会工作者先进入我国的助人职业有心理咨询师、社区工作者,普通大众也很容易将个案社会工作者和这两种职业相混淆。区分个案工作个社区工作人员、心理咨询师的异同有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个案社会工作者,也有利于个案社会工作者自身定位。
2、与心理咨询师异同
阿普泰科说过,心理咨询就是没有具体社会服务的个案社会工作(Apteker H.H.1995)。个案工作的很多疗法都借鉴于心理学,和心理咨询密不可分。两者都致力于以受助者为中心,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两者都是以一对一的服务方式,个别化的方法,为案主提供服务;两者都相信每个人有个别的需要和潜能,在案主自决等价值观念上有相通之处。
两者的差异主要有:
1).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对象是有心理问题并且影响到行为的人,他的关注点在于心理问题,治疗局限于治疗室;个案工作所解决的问题更加具体,还包括社会性问题,并且积极探索案主和案主周围的支持系统。
2).心理咨询师更加专业化,他的知识储备主要是心理学方面;社会工作者的知识结构是多元的,还要求了解政策等,特别强调人文情怀和道德。
3).心理咨询师更加个人化。个案社会工作者不仅仅着眼于案主个人的问题。例如案主受到害,心理咨询师可以用心理疗法平复其创伤,而个案社会工作者除了帮助案主走出阴影外,还可能再扮演一个先导的角色,呼吁社会对此类案件引起关注,甚至成立组织,帮助更多受害者。
借鉴“健康”的概念,在正常生活与非正常生活间也存在一个“亚正常”生活,其中案主的问题没有心理疾病那么严重,但是其生活确实因为他本身和环境的原因遇到困难。个案工作者可以有效地介入这个领域。
3、与社区工作人员异同
个案工作者和社区工作者都致力于运用沟通技巧,解决案主问题,都具有人文关怀品质。但是,个案工作者和中国式的社区工作者存在者很大差别。
1).个案工作者更为专业。在知识上,个案工作者掌握的专业知识更为完备,助人方法更为科学;在工作领域,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内容是多样的,不专门处理个人事务,而个案工作者是专业的助人者,会针对案主有专门的计划。
2).个案工作者助人理念和行动更深刻。社区工作者更多地起着沟通调解的角色,而个案工作者除了解决眼前的问题,更加注重挖掘人潜能,使人得到长远的发展。
社区工作人员往往能解决好小事,但是涉及到案主个人心理和周围系统的复杂关系的问题就无能为力。比鸡皮蒜毛的事情严重,但是没有上升到攻击等严重程度的事,在我国是一个真空领域,个案工作者和社区工作者结合,可以更好地促进社区和谐。
二、个案工作当下在我国发展的合理性和重要性
当下我国处速发展时期,由此而来的社会问题也层出不穷。
1).家庭方面:婚姻中离婚率上升;独生子女一代80后甚至90后已经当上父母,亲子关系问题增多。
2).儿童青少年方面:儿童青少年处于中西方文化交融中,其行为问题增多;而学校主要注重学业,对其成长问题的辅导很少。
3).医疗卫生方面: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矛盾频发,很多情况都是先出现严重的矛盾,才有官方人员来调节,没有“预防”和前期调解的专业人员。
4).老年方面:中国进入“未富先老”的阶段,老龄化在很多发达地区比较严重,老年福利院对老人精神生活缺乏关注,老人和子女的矛盾增多。
5).贫困方面:社会飞速发展,贫富差距拉大,仇富心理严重。民间自愿组织力量弱,弱势群体的权利没有得到充分实现。
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工作无一不是在社会矛盾突出的时候发展的。例如我国香港地区社会工作就是在20世纪60年代,社会中的贫富悬殊及阶层分化愈见明显的背景下发展的。而我国大陆现在也处于一个社会矛盾凸显的时期,政府也意识到了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性,扶持社会工作发展。
在社会工作的三种工作方法(个案、小组、社区)中,个案工作以一对一的方式,可以很好地介入如上所说的出现问题的领域,以其科学的助人方法,防范于未然。再者,相比于小组、社区工作这样的工作方式,个案个别化的工作方式比较传统,利于接受。
三、在中国国情下个案工作的特点
中国的国情和西方迥异,种种原因导致中国国情下个案工作也具有其很鲜明的特征。
1.个案工作者的角色:社会个案工作分布在工会、妇联、居民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等不同组织与机构内。工作者的角色是教育者、资源提供者及行政者。
2.个案工作者的领域:中国人讲求“家丑不可外扬”。因此国人来请个案工作者介入自己和自己家庭的情况不是太多,因此我国个案工作者更加“主动”地去助人。
3.个案工作者的专业水平:个案工作者出生于高等院校,对专业的书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相对于社区工作人员,其实践水平和经验不够,有所缺失。
4.个案工作者的服务对象:个案工作者的服务对象本应是全体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但是由于当前我国还处于发展中阶段,因而当前个案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对象尤其要定位在贫困群体、失业群体、老龄化群体及青少年群体中。这类群体在根本上属于弱势群体。
四、在中国国情下个案工作者的具体素质要求
在中国个案工作发展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中国的个案工作者也有着具体的素质要求。笔者结合上述的情况,探讨在中国国情下个案工作者的具体素质要求。
1.个案工作者知识结构要求
个案工作者必须具备结构多元的基础性知识和个案工作的专业性知识。此外,个案工作者的具体知识素养中还要比一般人更加了解我国的国情,特别是社会政策动向。个案工作者对我国现状、我国国民性格的理解,与主要来自于西方理论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性知识结合,构成个案工作者的知识体系。
2.个案工作者能力要求
参考美国社会工作教育委员会的标准,作为一个合格的个案社会工作者,要能践行个案工作平等、尊重、责任等价值理念,要能将知识素养合理充分地运用到工作中,要具备和案主交流沟通,处理问题的技巧等。在这一阶段的中国社会,个案工作者要特别重视的具体能力素养有:
1).平等的价值观念。社会工作者的价值理念应当是走在社会前的。在个案社会工作中,个案工作者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案主,如同性恋者,也应该以平等尊重的态度面对。同时个案工作者要有能力为此做好“呼吁者”等角色,为我们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2).遵守专业自我,深知专业关系是一种职业关系而不是私人关系。中国是人情社会,在社会工作者和案主的接触中,案主可能会混淆职业关系和私人关系。此时个案社会工作者要遵守专业自我,避免因为混淆两种关系而给案主造成伤害。
3).交流沟通的技巧。很多中国人还不习惯信任专业的助人者来介入个人的问题,因此了解家庭、学校等相关系统情况可能会被拒绝。个案工作者要运用心理知识和技巧,尽可能地建立起良好开放的助人关系。
4).引导能力。个案工作强调案主自决。在西方社会,人们重视自己做出决定的权利;但在中国,人们比较信任权威。此时个案社会工作者不应一定要案主做出自我决定,可以在此过程中做出更多的引导,让案主有信心做出决定;为案主更详细地解释探讨每种决定可能的后果,引导案主自决。
5)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在个案工作过程中,个案工作者难免会遇到一些负面的人和事,其中可能有一些事是我们当前社会尚且不能很好解决的。再加上现阶段社会工作者在我国社会中暂时没有扮演一个比较有话语权的群体,理论上学习的社会工作者可以作为“呼吁者”等角色扮演起来比较困难。社会工作者要及时调整心态,避免职业枯竭。
3.个案工作者职业道德要求
王思斌认为,社会工作者的道德素养包括奉献精神、忍辱负重、敬业精神等。在我国具体国情下,随着社会工作这个职业受到重视,个案工作者还要特别注意平等、正直等职业道德,决不能以公谋私。
笔者认为,各行各业都要遵守一定的职业道德,而既然选择社会工作这个职业,对自身的道德要求应该更高。因为社会工作本身就是受人尊重的一个职业,在当今道德滑坡的社会中起到正面的角色。
注解:
许莉娅.普通高等学校社会工作专业主干课系列教材:个案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