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交媒体盈利模式范文

社交媒体盈利模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交媒体盈利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交媒体盈利模式

第1篇:社交媒体盈利模式范文

当年Google搜索引擎颠覆了Yahoo为代表的门户,而现在普遍认为Facebook将代表社交产品颠覆Google。庆幸的是,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中国社交市场亦步亦趋逼近爆发。

图片社交网站Pinterest估值110亿美金;看后即焚工具Snapchat估值160亿美金;被Facebook购下的Instagram估值360亿美金,日活跃用户3亿超Twitter。

目前国内婉拒国外的社交网站,也可以理解为这是给自己社交产品一个颠覆互联网的机会。借此情景,我们提出关于图片社交的三点考虑。

第一,无论谁做图片社交也不能让原生做

图片社交能不能像其他产品一样效仿美国人?不能。

美国估值最高的Instagram,本是原生图片社交,功能很简单,就是拍摄、后期、分享,并将这一过程与Facebook、Twitter、Flickr、Tumblr等对接,这样的简单机制使得Instagram用户数量呈现出指数增长。最初吸引用户的原因是Instagram拥有业界最高品质的滤镜效果,并没有美颜功能,爱自拍爱美颜的中国用户却对画质付之一笑。

以美图秀秀为首的工具类产品没有给其他P图软件留下任何余地,另一些仿照Instagram的产品如:魔漫相机、脸萌、nice、in以及红极一时的How-Old.net都是以图片为原生做的社交产品。开始于一夜爆火,渐行于不温不火。国内产品只要因循原生图片做社交,最后都只是用了“社交APP”美化图片,把真正社交的部分做到微信、微博上了。

到底是先通过社交关系再共享图片,还是因为图片而产生社交关系?这问题无解,但是原生社交在微信、微博强攻之下很难产生新的爆点。所以要选择其他的切口进入图片社交领域,原生的图片社交并不是条好走的路。

第二,找不到盈利模式的产品已经足够多

社交网站开始时需大批吸量,摸索不出盈利模式就靠融资维持。此前Instagram为更好的运营推出了广告业务,如今为充分挖掘百亿张图片背后价值的Instagram谋划了新闻媒体的方向。它将利用海量的图片做一个图片新闻媒体平台,通过地图和热点词汇搜出时事图片。

正如所有的产品都在找盈利模式,国内图片社交拔得头筹的要属In和Nice。这两个产品就像美团和糯米、滴滴和Uber、去哪儿和携程一样。运作方式很雷同,侧重品牌展示,晒品牌,晒搭配,这个出发点符合中国消费者习惯。In和Nice纵观百态后直接绑定了品牌化电商的模式。因为图片和社交关系深度挖掘了商家和商品链,将消费者信息化后完成精准营销。

Instagram CEO希斯特罗姆说:“从长期来讲,我们的真正价值将会体现在广告领域。”这其实是Facebook在移动广告上的一种转型。没有盈利模式的社交产品迟早会转型,如果国内社交产品没有Instagram的每日3亿活跃用户,又何来转型的底气?

没有盈利模式的社交已经足够多,降低转型的机会成本,更好的选择是一步到位。

第三,静态内容更要栩栩如生

培养用户依赖和用户粘性的办法只有“有用”二字,内容大于天,不论是晒品牌还是找热点,图片要能为用户所用。单纯的滤镜和美颜只为了一张好看的图,但是用户并非想换壁纸,这项功能完全不足以支撑一个图片社交产品立足。

最近视频UGC很火是因为有内容,如何做到静态的图片胜过动态的视频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微博就率先做出了决策——多媒体社交。“秒拍”和“随手拍”功能终于将图片连接到生活,激发起美食、健身、旅游等原创网友的热情,这就是对他们场景功能的完善。虽然表面静态,但是本质又是生动的。

Facebook在过去的一年已经调整了信息流布局想更好地展示视频内容,这就给Instagram让出了更大的舞台。同时Facebook、苹果、谷歌等又在争抢流媒体音乐领域。正是有裂缝才能照进阳光,图片的内容不会过时,只是如何在繁乱的场景中寻求静态的热点。让图片“活”起来,毕竟内容才是一个产品的根基。

第2篇:社交媒体盈利模式范文

在国内众多同类型的社交网站

(SNS)中,程炳皓创办的“开心网”是和美国Facebook社交网风格最为接近,模仿程度最高,颇受网友欢迎的社交网站。

去年11月,身为新浪企业服务副总经理的程炳皓,受到Facebook的成功启发,和几位同事离职,成立了北京开心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亦即“开心网”的运营公司。

“开心网”的主页几乎和Facebook大同小异,用户可以通过MSN、邮箱、QQ号码,邀请自己的同学和朋友加入,在主页上写日志、写心情、玩游戏。开心网总裁程炳皓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买卖奴隶、争车位这两类游戏,只是“开心网”众多组件游戏中的一种。开心网在Facebook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本土化创新,当中很多组件的开发,更集中反映了当下中国网民的需求,比如买房子组件的推出,曾一度流行至极,就是因为买房子是中国人特别关心的话题。截至目前,开心网开发的供用户选择的组件已达到三十多种,如“咬人”、“回顾”、“电影”等。

白领沉迷,开心网遭抵制

据了解,作为面向白领用户的开心网,开通不到一年半,用户数已经超过3800万。然而,与以保持用户联系、强调真实社交为核心的Facebook相比,国内更偏向于娱乐性的社交。由于组件的娱乐性较强,某些公司白领陷入其中难以自拔,甚至上班时间也难以控制自己。

有人曾在开心网上参与了一个小范围投票:“你上开心网第一件事干什么?”结果,偷菜、争车位、好友买卖位居前三位。70%以上的投票者表示,上开心网首先就是偷菜这个小游戏。“开心网到底是开拓了我们的社交圈子,还是让我们在娱乐中迷失?”类似的质疑声,越来越多。

比如争车位游戏,用户必须要在其链接的“开心网”好友中选择私人车位停放,停放时间越长,赚的钱越多,然后可以买更多的好车,还要避免让好友发现,否则就要被贴条。尽管车是虚拟的,钱是虚拟的,但是好多人痴迷游戏,每隔一小时左右就登录一次网站,熬夜换车位、贴条、买奴隶。这些人对网上买卖游戏过分认真,被网友称为“开心网综合征”。一些公司领导看到了“开心网”的“瘟疫式传播”以及员工的狂热带来的负面影响,开始对该网进行“封杀”。部分公司选择屏蔽“开心网”,避免“员工过度沉溺上网不工作”。一股反开心网的浪潮也开始蔓延。今年4月,30位职业经理人、老板,成立了“反庐舍联盟”(英语loser―“失败者”的音译)。该联盟表示,将对上班时间频繁上社交网站的员工监督教育,必要时将予以辞退。目前,北京、广州、深圳等地,已相继有员工因为沉迷“开心网”而被辞退。

娱乐至上,开心网难开心

开心农场的研发人徐城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的宗旨很简单,创造可分享的快乐。”程炳浩亦曾表示,“开心网从一开始的愿望就是想帮助更多人过得开心一点,我们注重的是在与朋友的互动和游戏中得到快乐,这是我们的定位。”可见,开心网的游戏设置,本来就是在“娱乐至上”的指导原则下研发的。

尽管程炳浩多次强调“我们在努力做适合中国人的创新”,然而,不少开心网的用户仍觉得开心网的组件没新意,让人厌烦。业界人士亦提出,这种仅靠不断推出新游戏来刺激用户,维系用户黏度的做法并不能持久。

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商业分析师张先生对《新财经》记者表示,SNS最重要的还是关系,人群、朋友圈子的忠诚度是SNS得以维持的基础。他认为,开心网先用webgame的方式来巩固这种关系是可取的,但webgame的更新非常快,在这一点上,开心网做得不太理想。

若邻网的殷建东亦对记者表示,尽管如今积聚人气的开心网确实很叫座,但圈里人都知道,仅靠广告单一模式是无法实现盈利的。“虽然名字起得最适合中国人的娱乐精神,但作为网络社会化媒体,又是网络沟通与交互工具,开心网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娱乐化流派的怪圈,至此已经明显地偏离SNS维护和建立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宗旨。

根据互联网基础资料服务商艾瑞咨询的统计,去年6月至今年3月,两个“开心网”的人均月度访问天数在高速增长后开始放缓,这从一个角度说明了用户的热情正在降温。在娱乐功能严重同质化的当下,社交网站如何才能“保鲜”甚至创新,这是一个制约SNS发展的瓶颈。不能突破,将难以继续发展。

开心赚钱,任重道远

程炳皓曾公开表示,与创业之初的6个人和他自掏腰包的300万元相比,开心网的发展可以用滚雪球来形容。然而,不少业界人士却认为,现时“开心网”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估计目前尚处在亏损状态,更谈不上盈利。

在互联网用户研究、产品策划及运营方面有丰富经验的蓝皮表示,与蓬勃发展的现状相比,收益成为另一个极端。实际上,对于SNS社区这样的互联网新模式而言,即便在国外,目前也还没有新的盈利模式与之相匹配。所以,目前国内的大型SNS社区均有收益,但都没有形成有效的大规模的盈利。

同样,阿里巴巴商业分析师张先生认为,盈利方面始终是SNS的痛点。“目前国内的SNS网站中也没有比较好的方式,除了烧投资者的钱之外就是广告了。”

对此,“开心网”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新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开心网目前主要的盈利方式是游戏中的嵌入式广告和旗帜广告,虽然每月的广告收入在100万元以上,但是,对于广告业务,开心网还在探索之中,广告的规模并不大。整体的商业模式也还在探索之中,尚没有盈利。

殷建东认为,眼下看来,唯一实现盈利的SNS网站收益来源仍然很难摆脱“广告”的窠臼:社交网络的最大价值还是在媒体方面,所以广告还是贡献了最多的收入,SNS网站盈利模式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中国SNS出路在3G?

业内人士曾指出,2008年是SNS整合年的开始,而接下来的十八个月里行业竞争会更加激烈,一场遍及全球的金融风暴更会加速行业的洗牌。如今,十八个月过去了,经过市场和时间的筛选,校内网、同学网和开心网在SNS大战中逐鹿群雄,以三国鼎立之势,占据着国内SNS的主要市场。

武汉中频科技运营总监葛两承表示,从SNS的兴起到现在,用户的选择逐渐变得理智化,对新鲜事物的需求亦慢慢明确。他认为日后用户对商务型的SNS及生活服务型的SNS的需求会加大。

张先生则认为,职业社交网可以参考德国的商务社交网,实行会员制收费。但对于习惯“一切免费”的中国网民来说,显然难以让他们掏出腰包,网站也难以实现盈利。在张先生看来,SNS的移动互联网化将是未来的主流趋势。

第3篇:社交媒体盈利模式范文

社交问答网站诞生之初,便受到了众多创业者和投资人的青睐,如其代表性网站Quora一上线便获得风险投资公司Benchmark Capital 1400万美元的投资。同时,国内社交问答网站知乎也是在创业之初就获得了启明创投、创新工场以及两位天使投资人徐小平和蔡文胜的联合A轮投资。

一个新模式的诞生,围绕其盈利模式是否清晰成熟以及能否在短期内获得收益等利益相关的问题,必然会展开一场讨论。对于社交问答服务来说,距离这些问题的答案似乎还很遥远。

盈利模式未明

自2009年创立至今,Quora已先后获得总计达6400万美元的投资。今年5月,Quora更是宣布公司所有重要用户数据在过去一年都至少增长了3倍,这其中包括日活跃用户数(DAU)、月活跃用户数(MAU)、注册用户数以及回答用户的问题数等。

尽管并不能如实反应网站质量和用户体验,但用户数据的增长却能直观地体现出网站当前的发展状况是否良好,而即便是发展良好且被看作社交问答网站代表的Quora,至今也尚未拥有清晰的盈利模式。

“Quora的用户现在达到了数以百万计,很多的用户已经看到了在Quora上面可以免费地提供和分享知识。律师和其他行业的专家正在使用Quora来建立自己名声,并且他们也通过Quora获得了好处。现在我还不确定公司是否会将此作为盈利点,因为我们现在的重点是促进增长,扩大规模,把尽可能多的人吸引到Quora这个知识共享的平台上来。”Quora创始人亚当·德安吉洛(Adam D’Angelo)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随着Quora等海外问答网站的兴起,国内也涌现了一大批类似的网站,如知乎、略晓等。

从2011年1月26日上线至今,知乎已走过了两年半的历程,目前,其日活跃用户达到了60万,而月活跃用户则达到了1000万,短短半年就增长了10倍,而这种高速的增长仍在继续。

如今,知乎每天产生的优质内容量已经相当于两个新闻门户一天的更新量。今年5月,知乎了一款全新的资讯类应用——知乎日报,将社区中有价值的内容经过编辑选择,结合当下热点推荐给更多用户。“知乎一直致力于把人们大脑里的知识、经验、见解搬到互联网上,让彼此能够更好的连接。”知乎创始人周源表示。

同样,模式与Quora相似的知乎在盈利方面的状况也与前者类似。而面对外界对于盈利模式的疑问,知乎团队也一贯以“我们还没准备好”作为回应。

“目前,知乎还处于内容生产的阶段,而盈利模式需等知乎达到信息传播阶段之后,这是属于第三阶段的事情,不能着急。”知乎联合创始人成远如是说。

在他看来,未来知乎的盈利模式不会和传统的企业有太大差别,也是以广告盈利为主。“在不伤害用户体验的版块上向企业、广告主收费,通过广告盈利,但当前知乎最重要的还是积累优质内容、扩大用户基数。”

有偿问答的尝试

同样是受Quora的启发而创立的略晓,虽然在人气、用户数据、外界口碑等方面不及知乎,也并未获得投资,但在盈利模式上的摸索却比知乎更进一步。

略晓采用小额有偿问答的模式,提问者可以通过它将自己想知道的信息、知识提出来,并可以通过现金悬赏的形式,获得更精准、更高质量的回答和服务。而回答者可以通过回答问题,获得赞同,同时还能赚取现金。

“让知识体现价值”是略晓的主旨,在创始人陈硕看来,每一个信息和知识都是有价值的。“用户在网上分享,光靠兴趣并不能持久,而只有给他们带来名或利才有可能让他们长期停留在问答网站上,并将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分享给不认识的人。”陈硕表示,“如律师、医生等在网站上做出有价值回答后吸引到现实中客户,或是分享的内容被编辑看中并整理出书等。因此,有偿的小额付费问答就是我们最初想到的方式,就好像你用金钱来交换我的时间和知识。”

但显然,这种模式并不符合中国网民的行为习惯,人们习惯于在网上免费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信息、资源等。“在当前的中国,泛社会化问答网站想要做有偿问答是很困难的,不得不承认,在这一点上,我们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陈硕表示,“但不得不强调的是,Internet等同分享,但分享并不等同于免费。”

陈硕承认,略晓最初尝试的这种小额有偿问答的模式情形并不乐观,因此,他们进行了第二次尝试——晓站,相当于形成了一个开源的问答网站平台,企业或个人用户可以在略晓的平台下快速建立属于自己的Q&A站点。

“曾有很多商家找上门来,如留学、移民等,他们并不愿意在泛社会化的大平台上去做分享,但却愿意在我们的平台下做一个单独的、垂直的独立站点,展示自己并与用户沟通。而这给了我们灵感,晓站就是这么产生的。”陈硕表示。

晓站同时具有小组的社交性和小站的独立性,既可以作为兴趣小组使用,也可以作为建站工具使用,同时还具有提问、回答、评论、付费咨询等社会化问答的元素。

“从今年年初晓站正式上线至今,已经积累了不少用户。我们并不会插手晓站的推广,通常都是晓站主自行推广,这样也可节省略晓本身的成本。”陈硕介绍道,“在晓站的首页,有一块用户自定义的广告区,用户可以添加任何想添加的广告,增加自己的收益,而我们则是抽取分层,这也是我们继早期的有偿问答之后,探索的第二条路。”

“目前第二种探索的收益还行,但由于团队前期的投入,目前收入还没打平,我们也在继续努力。”陈硕表示。

盈利之路任重道远

“我们现在还不知道公司的盈利模式会是什么样子。或许会是广告,也有可能是通过会员付费的模式,或者是通过专家咨询模式来增加营收。”亚当·德安吉洛如是说。

在针对问答网站盈利模式的探讨中,广告是最常被人提及的一种形式,而问答网站广告的魅力在于,用户在网站上或回答的问题、关注的内容必然是他们当前最关心的话题,从中透露大量的广告信号,而广告主就可捕捉这些信号,并据此有针对性的精准广告,提高广告的转化率。

第4篇:社交媒体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露天电影;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5-0143-01

一、背景阐述

露天电影这一概念比较宽泛,凡在室外放映的电影均属于露天电影。我国露天电影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流行,放映地点多集中在农村,学校等。伴随时展,产品经济正走向服务经济并进而走向体验经济,然而露天电影的放映模式却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虽然在地点上的选择较过去多样化,但其仍遵循传统露天电影放映习惯,只是在技术上有了进步和提高,类似与汽车结合的露天影院这样的创新模式在露天电影放映中少之又少,显然已不能满足当今消费者的需求。

国际上的露天电影成功案例除了美国的露天汽车电影外,还有雅典的城市露天电影产业,其已成为雅典最独特的、有趣的夜晚休闲方式之一。由此来看,在体验经济背景下与其他产业结合,寻求特色化发展的新模式对于露天电影的发展尤为重要。

二、新模式分析

(一)转变核心价值与功能

新模式中的露天电影并不像旧模式中那样只提供露天观影,而是要把主要功能定位成一种社交平台。

新的露天电影应致力于为电影爱好者打造能够与线上社交平台形成呼应的线下社交平台,满足活跃于网络交流平台的电影爱好者在现实中交流交友、进行社交活动,使之成为电影爱好者的一种生活习惯与消费习惯。

具有这一功能的露天电影新模式即俱乐部模式。在俱乐部中,放映露天电影只是其中一个环节,其核心价值是为观影会员在现实生中相互建立关系提供一个完美的渠道。

(二)以体验打造差异化

继商品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体验经济时代已经来临。露天电影与普通院线的区别主要在于其独特的体验,因此新模式中应加强差异化战略,着力为观影者提供难忘的体验。

新模式中的体验主要是围绕社交平台这一目标来开展,观影者可以在新的露天电影模式中获得与其他网络电影爱好者进行电影主题的社交活动并建立关系、与志趣相投的电影爱好者交友的独特难忘体验。

差异化打造的第二点就是舒适度。普通院线由于标准化并且限制很多的原因,很难为观影者提供舒适的观影体验。而露天电影则可以在舒适度上着力进行打造,在座椅等方面追求舒适,为观影者提供一个舒适的观影、社交体验。

(三)重新定位目标群体

新模式的露天电影不能像旧有模式那样目标广泛,在当今的市场中只有细分消费群体才能准确定位。露天电影的目标群体必须具有以下三个特征:参与网络上与电影相关的社交平台、有现实生活中的社交需求、有一定消费能力。因此,目标消费群体应对准80后以及90后群体。

(四)利用新媒体营销

网络是现代社交不可或缺的工具,其强大的信息交互性能有效地扩大宣传的影响广度与持久时间。无论从新模式的核心价值还是目标消费群体定位来看,其都应充分借力新媒体,将新媒体广泛运用到经营以及营销宣传中。

(五)结合其他服务行业

露天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业,需要结合其他产业共同经营发展。新模式参考了旧有模式中结合餐饮业的方式,但对旧有餐饮业的结合有了进一步的改善。

由于新模式是基于一种社交平台的打造,因此与餐饮业的结合就应当以有益于社交需要或为社交提供环境气氛为前提,而并不是为了满足观影者简单的生理需求。因此,诸如提供酒水、冷饮、甜品等服务的形式更为符合社交需求,与露天电影结合后效果更好。

(六)寻找新的盈利模式

在对露天电影新模式的核心价值与功能、体验服务、目标群体、营销策略以及行业合作进行分析过后,这种新模式的盈利模式也就基本清晰了。首先要明确的是从门票上进行收费已经不符合新模式的特点了,既然重心已经转移到了现实社交平台的打造,那么盈利点也从售卖电影票转变为了在社交过程中产生的消费。

具体来看,整个经营链条应从按照线上到线下的结构。首先,将网络上各社交平台作为信息的起点,在这些平台上完成宣传以及免费入场券的发放;随后,在观影过程或观影结束后的社交活动中进行盈利。

第5篇:社交媒体盈利模式范文

移动读书类APP,从一开始就有强大的盛大文学、三大电信公司的移动阅读基地、亚马逊等巨头压着,后又有京东、当当等加入战团,付费阅读的盈利模式也早已存在,这早已是一片红海!多看能折腾出个多大的空间?从现在的运营策略看,多看在朝类似豆瓣的数字出版平台方向走,但这方面也面临大公司的强大竞争压力。

他们都是提供一个直接连接读者和内容生产者的渠道。不仅仅是移动读书类APP,资讯平台类APP们也想通过这种模式盈利。早在去年11月,鲜果联播自运营平台,称把内容的运营和管理权交回内容版权方,实际上就是媒体平台。今年3月,扎客CEO李森和称4月扎客将推“媒体平台”。

微信推出公众平台以来,没费多少力气,就拉拢了一大帮传统媒体、新媒体、专家、的加入,还掀起了一波自媒体创业热潮,让公众平台热闹非凡、风光无限。而与之相比,鲜果联播的媒体平台之后再也没啥动静;多看的数字出版平台倒有点气候,但成绩不敢恭维。据说4月底,微博的媒体平台也要上线,功能和微信的公众平台类似。两强“龙虎斗”,届时还有独立移动阅读APP们什么事?

再来看类似“今日头条”这样资讯聚合类APP,竞争对手们也很明显,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门户的新闻类APP。今日头条们给用户的阅读体验不错,与门户新闻APP竞争或许有优势,但面临的最大风险是版权。门户早就与传统媒体、网站等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再加上自己的博客平台,他们的新闻类APP基本上不存在内容版权上的问题;且在版权购买方面,基本不会增加多少费用。4月初,新浪门户首页的改版,深度与微博帐号对接,加入了个性化资讯推荐的模块,慢慢也在走同样的路线。手握庞大的用户行为数据资源,其他门户们迟早会走上这条路。

第6篇:社交媒体盈利模式范文

近期,中国互联网类股上扬,涨幅创下3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据悉该轮上涨主要受到社交媒体类股的提振。而分析人士指出,此轮股价上涨很大程度上源于Facebook即将进行的IPO,这增强了投资者对于中国社交媒体公司的投资兴趣。

除了对股市的影响外,Facebook的IPO也激发了国内社交网站上市的劲头。在社交网站兼并重组高速发展的时期,通过上市谋求资本注入,成为当前众多社交网站提升竞争力的方式之一。

不可否认的是,Facebook的崛起对于国内的社交网站的发展有很好的示范指导作用。由其带来的关于社交广告、社会化营销等话题的探讨也十分的火热。

但日前,职业社交网站天际网CEO林廷翰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由于市值有被高估的嫌疑,加之盈利能力则相对有限,盈利模式也较为单一,Facebook上市对其公司的未来发展以及对中国社交网络的影响还是未知数。在Facebook热潮下,国内的社交网站应当结合自身实际,理性对待。

据林廷翰介绍,虽然天际网及其母公司Viadeo集团日前获得了新一轮高达3200万美元的融资,创下非英语国家职业社交网站融资的记录,天际网发展势头也正猛,但集团当前仍然将重心放在业务发展和市场份额上,暂时不考虑上市。“上市一直在我们的计划中,但公司的发展不会单单以其作为最终的目标。我们一直致力于的是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职业社交平台,打造人脉圈,为我们近1000万用户创造切实的利益。”(来源:艾瑞)

《全球社会化媒体营销行业研究报告》

第7篇:社交媒体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 传媒产业 经济特征 盈利模式 研究

一、引言

传媒产业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人类交流沟通、传递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在网络时代,我们必须要改变传统媒体的运作方式,开发出新型的传媒模式。网络产业是信息全球化的最根本力量所在,从世界各国的传媒产业发展来看,传媒行业在市场中的占有程度与生产数量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我国也在报纸、图书、影视、互联网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传媒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媒产业的兴起也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和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便利条件。目前,传媒产业的经济特征将在资源禀赋、盈利模式、产业格局、市场结构四个方面发生较大变化。而盈利模式是企业与商家得到利益的过程,即便是相同的传媒产业其盈利模式也会有所差别,传媒产业的商业性主要体现在是信息服务、广告传播、技术服务以及发行等方面。本文中将对传媒产业的几种经济特征与盈利模式进行简要的分析。

二、传媒产业的经济特征问题

(一)资源禀赋:从渠道稀缺到内容稀缺

在传媒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在不断地经历着从渠道稀缺到内容稀缺的发福交替现象。渠道的稀缺源自于对渠道要求的不断提升,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需要将信息传递给越来越多的人,而在这一过程当中,从早期报纸的出现,到如今互联网的全球覆盖,媒体覆盖人群已经呈几何倍数不断增长。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商业的不断进步,渠道传播又迎来了全新的挑战。如今的时代不仅仅要求媒体具有多广的传播覆盖面,而是向着更加精准的用户投放形式发展,现实的商业体系下要求媒体渠道能够尽量精准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用户和受众,因此渠道的选择就变得相对有限。

传统的媒体渠道下对于内容的选择,受众往往只能被动接受,而在新媒体发展的大趋势下,受众有了更大的选择权利,而这时,优质的内容就成了每个渠道最为稀缺的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讲,优质内容资源的多少,甚至决定着媒体的生死存亡。尤其是在如今信息泛滥的年代,优质内容的稀缺已经成为媒体发展的一大重要阻力。

(二)盈利模式:从单一收入到多元收入

传统传媒的盈利模式是在内容市场将内容销售给读者,然后在广告市场将广告的时间或版面卖给广告主。这种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收入渠道过于单一,同时还受到发行量、收视率等的限制。在这一盈利模式下,传统媒体的收入取决于受众对于内容的需求,但是这对盈利能力并没有很大的改善。因此,突破旧有模式,提升媒体盈利能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第一,内容收入作为主要渠道,即成为专业的内容提供商,通过对内容进行更加专业系统的制作来为特定人群提供更加专业的,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这一点可以参照彭博社的主要经营模式。第二,传媒发展成为综合性媒体平台,在内容上提升信息整合能力,在传播渠道上形成多种渠道并行发展的方式,以此获得庞大的用户群体,最后通过业务范围的不断延伸,以庞大的用户基础,建立起以商务合作、用户付费与数据库运营等全新模式为主体的盈利模式。当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广告收入依然是最重要的收入,而伴随着盈利模式的逐渐转变,传媒机构将会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获取收入。

(三)产业格局:从产业分立到产业融合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电信业、广播电视业以及传统出版业等传媒和信息产业之间都相对独立,各个产业都独立拥有自身强大的行业优势,无论是从硬件设备,还是从传播渠道上,都有明显的业务划分。然而,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加之国家多年来国家一直都在大力推进“三网融合”,致使通讯产业及各大媒体(包括电视、广播、报纸刊物等传统媒体)逐渐由业务分立走向产业融合。伴随着各媒体产业在传播渠道上的互联互通,在传播内容方面也正在逐渐趋于融合。依托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用户可以在同一平台下实现通讯、阅读、收听、收看、分享、互动等多种形式的操作,对信息的快速检索、精准投放也将变得更加便捷、灵活。这种融合有效地打破了不同媒介之间信息相对独立,不能相互传递的壁垒,最终实现了从内容生产、信息传播、用户接收、互动沟通以及信息二次传播等多个方面的融合与发展。同时,还推动了各个产业在更多服务内容方面的提升,加快了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步伐。

(四)市场结构:从垄断的市场到竞争性垄断市场演变

从早期传媒行业的发展中我们能够看到,传媒产业因为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门槛和资金门槛,一般很难进入,这也就形成了各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行业体系,也造就了在各自市场上相对处于垄断地位的行业巨头。然而,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各个行业之间的壁垒被逐步打破,曾经相互独立的业务如今已经借助于互联网开始相互渗透和互补,这也就将原本处于封闭状态的各个行业巨头拉到了用一个竞技的舞台。在这个巨大的舞台之上,曾经的行业巨头依然具有某一领域的巨大优势,但与此同时也都面临着被其他行业巨头渗透和瓦解的危机。曾经的市场格局已经不复存在,原本处于垄断地位的行业大佬也已被重新洗牌至同一个市场之下。从这时起,一场强者之间的竞合游戏已经上演,谁都想干掉对手获得绝对的行业垄断,但是谁都无法在短时间内将对手干掉,以取得绝对的优势地位。因此,在这个大的市场之上,各大巨头仅能够尽力去维持自己相对具有优势的细分市场,从而获得相对垄断的地位。

三、传媒产业的盈利模式分析

(一)广播电视类传媒盈利方式

不同的传媒产业盈利方式有所不同。例如,电视包括模拟电视与数字电视,它们的盈利方式主要依靠收视率,而收视率与大众化密切相关,也就是说,收视率要提高就需要让节目变得更加大众化。数字电视作为大众的传媒能够满足很多观众的需求,可以为多数人提供节目的服务,即使是收入较低的人群也可以这样。其次是广播市场,从目前来看,广播的价格定价主要考虑收听率,计算价格为“每次收听点的成本×收听率”。再就是电影,作为传媒产业的巨头,电影本身便有传媒产业所具有的经济特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无形性、公共商品、研发创新。电影的收益主要是依靠于广告植入、票房、电视频道及视频网站授权以及周边衍生产品等。从票房的收入来看,电影的票房决定着一部电影的成败,更决定着电影潜在商业价值是否值得挖掘。据统计,2015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40.69亿元,比2014年增长48.7%,创下“十二五”以来最高年度增幅。其中,国产影片票房271.36亿元,占总票房的61.58%,以较大优势保持了国产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的主导地位。然而,相对于国际知名电影产业而言,我国的电影产业在价值挖掘上还存在较多的不足,在电影产业整体拓宽盈利模式方面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探索。

(二)新媒体类传媒盈利方式

2014年中国网络广告收入仅次于电视广告收入,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互联网经济的发展,预计到2016年,中国互联网广告收入将超过电视广告收入,成为中国最大的广告市场。对网络的盈利模式以及网络营销的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模式,在互联网新传媒中可以分为:第一,整合的网络盈利模式。这种模式将以往的模式与在线的模式相结合从而实现网络盈利,它经历了由非中间化到再中间化的过程,从网络的兴起到破灭再到重新发展的过程,体现了人们对于网络的认识已经越来越成熟化。整合的网络盈利模式主要表现为由企业网站加上在线的销售产品与订购产品的服务。第二,综合性的门户网站盈利模式。这类网站的主要盈利方式包括以banner广告、富媒体广告、互动式广告等形式为主的广告收入,以及媒体利用自身公信力、影响力所从事的各类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活动等。第三,以用户为基础的盈利模式。这种盈利模式主要集中在以社交功能为主体的网站或平台上,它们拥有大量的用户资源,通过向用户提供付费服务,或向广告主提供基于用户行为习惯的大数据广告推送业务获得相应的广告收入。而这类收入往往建立在庞大的用户基数和对庞大用户数据的科学分析及定向推送的基础之上,并同时依托优势的用户资源进行盈利模式的重复开发。

(三)出版类传媒盈利方式

出版类传媒的盈利方式就是对于报纸与杂志的盈利,我国的传媒市场属于半垄断性的市场,无法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商业化运作,这也就造成了出版类传媒产业的盈利模式的相对单一,只能依靠广告实现营收。然而,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媒体的大量出现使得传统出版类媒体的发型量出现了大幅的下滑,广告收入也因此开始萎缩。伴随着报社、杂志社以及出版社的收入及生存空间被互联网媒体严重侵蚀,这些传统出版类传媒机构也都在积极寻求突破和转型。其中较为成功的方式分别是:第一,依托传统出版类媒体在内容生产方面的优势,积极与互联网融合,拓宽受众渠道,转换经营思路,分析用户阅读习惯等方式,逐渐向市场化方式运作。第二,传统的出版类媒体在多年的运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原创内容资源,而面对新媒体的冲击时,在传播广度上具有明显优势的新媒体却在原创内容方面表现出不足。出版类传媒企业如今正在逐渐利用自身所掌握的优质的版权资源,通过版权交易,内容授权、图书出版等方式实现自身的盈利。

四、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传媒产业有三大特点:一是传媒产业继续不断发展,势头仍然很强但是速度有所放慢;二是传媒产业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报刊的衰落与新媒体的增长是最主要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差距很是明显;三是文化及媒体产业进行了必要的体制改革。不同的传媒行业有着不同的盈利方法,这是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导致的,它们在本质上是不存在优劣之分的,只有逐渐适应市场变化,与平行产业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融合,才可以探究出新的盈利方式。未来的传媒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必将打破传统的行业界限,实现“渠道+内容”的产业模式,以及无界限广泛传播与精准化个性传播有效结合的运营模式。

五、结束语

通过上文中对传媒产业的经济特征与盈利模式,以及传媒产业的未来发展前景的分析,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入,整个传媒产业市场的环境也在慢慢完善与健全,未来传媒产业会成为最有优势的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并且,在盈利模式上,随着科技与国民消费的习惯,传媒产业相互融合可以寻求更多新的利润,更高的盈利方式。可以说,我国的传媒产业拥有极为强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发展前景。

(作者单位为中阳财富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钟云华.中国传媒产业规制模式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9.

[2] 滕飞.北京CBD集群的网络状产业链机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

第8篇:社交媒体盈利模式范文

周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移动互联网改变媒体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人都有发声的麦克风,大大降低了信息传播的门槛。但与传统媒体相比,无论技术手段,还是专业理念和报道深度等方面,自媒体很难与之抗衡。而实际上,从深层次来说,自媒体与传统媒体不是竞争关系,两者是存在互补性的,完全可以进行合作,共同发展。

不管什么媒体,最终是信息提供者的角色,而信息有效传递的前提就是要了解受众需求。因此,自媒体发展的关键问题是要找到精准的受众,满足其差异化的内容需求。新媒体兴起以来,信息越来越碎片化,人们获取信息反而更难。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可将碎片化的信息整合成有条理的、有价值的、适应特定受众需求的信息组合,完成信息的有效推送。目前,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人数已经超过了传统互联网,包括自媒体在内的媒体都应适应这个新变化。从内容呈现上,将部分新闻信息进行图表化、可视化处理,适合受众移动阅读的习惯。

目前,自媒体并没有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传统的广告投放的盈利空间已经十分狭窄。自媒体还应拓宽视野,做多种盈利模式的创新实践,比如进行各类营销活动等。

顾洁(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讲师):

自媒体:媒介素养是关键

自媒体的发展依然需要依靠强大的平台。在自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合作中,自媒体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例如,在国外某视频网站上,当某草根上传视频吸引了大量点击量之后,该网站就会希望得到授权。在订立合作关系后,在视频中植入广告,通过网站的推广平台进行多次传播。最后根据点击量,按一定比例分成。这种盈利模式跟收视率有一点异曲同工的意思。

在自媒体发展过程中,媒介素养是个十分关键的问题。面对某些社会问题,自媒体可能存在参与程度不够,缺乏理性,容易造成理解偏差等现象出现。这都与民众自身的媒介素养有关。努力提高民众的媒介素养是一个全民性的工作。在雅安地震报道中,自媒体反应十分迅速。在震后的第一时间,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官方微博上援引了许多网友拍摄的地震灾区照片,反应非常之快。随后,出现大量包含“正能量”的微博,体现了广大网友的较强社会责任感。

自媒体和传统媒体应当加强合作。在自媒体的基础上,传统媒体应该注重在信息确认、信息加工和信息筛选等方面做更加精细的工作,并在文字呈现,图表呈现和视频呈现上下功夫。

赵何娟(钛媒体总编辑):

自媒体还需探索盈利模式

除了技术的差异,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不同集中体现在运营意识上。现在大量研发的新闻客户端,被当成一种媒介产品推向市场。新版本不断出现,用户体验不断优化。要想获得更大市场,就要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吸引用户。

包括自媒体在内的整个新媒体行业,并没有明确的商业模式,现阶段更多都是在尝试。大家都是通过广告来养活自己,但是,广告本身和用户体验是相互冲突的矛盾体。通常,广告越少,用户的阅读体验越好。在传统杂志上,插一页广告对读者的影响可能不是那么明显,读者可以跳过不看。但是,在新媒体上出现一个广告,用户体验就会受到特别明显影响。如何开发自媒体盈利模式,寻求平衡点,还需时日。

第9篇:社交媒体盈利模式范文

一提到QQ,人们想到的是往往是那些早就习以为常的虚拟ID、虚拟形象,结交陌生网友。如今,这只企鹅开始将目光投向了“真实”的世界。今年初,腾讯旗下校园SNS(社会网络服务)产品QQ校友正式上线,与强调真实的社交网站一样,QQ校友要求用户必须使用真实的姓名和照片来注册服务。由此,腾讯再次以其“后发制人”的套路,成为了国内SNS市场上最大的搅局者。

Facebook的流行曾带动了一大批中国SNS网站的追随者,但事实上,目前国内sNS网站已经开始过剩,特别是对于市场的后来者而言,获得风投的机会并不大。此前,专注于女性白领交友的爱情公寓CEO张家铭曾乐观的表示,SNS网站的关键是抓住核心群体,目前中国SNS行业格局已基本确定。

在群雄并起的SNS市场,前有校内网之类的先行者,后有开心网这样极具针对性的社交网站包抄侧路,而腾讯的介入,势必将打破SNS领域目前暂时的平衡。正如千橡集团CEO陈一舟之前所言,“一旦腾讯介入SNS领域,任何人都不能轻易声称自己已经在中国结束了SNS市场的战争”。

QQ校友之所以如此牵动业界眼球,主要在于腾讯有着业界无法企及的用户数量做基础。据腾讯2008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即时通信注册用户数已超过8.56亿,继续呈增长态势,而且腾讯用户本身一直保持着极高的粘度,这些都无疑是SNS网站最重要也是最需要的“资本”。

此外,由即时通讯产品QQ所贯穿的一系列产品线,也将借QQ校友而得到资源整合的平台。例如实现与腾讯网、QQ空间和拍拍网等多种应用的无缝连接,甚至直接使用QQ号密码登录等等,都将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交友体验和使用黏性。

更重要的是,借助整合平台,腾讯似乎更容易解决目前制约SNS网站发展的赢利问题。广告、活动赞助是目前SNS主流的盈利模式,腾讯这种通过虚拟产品盈利的方式同样适用于社交网络。而且,围绕着学生群体的兴趣爱好而开发的产品,如网页游戏、在线学习、校园招聘、校园二手市场等等也都是未来SNS网站盈利所延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