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校合作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家校合作一直是基础教育尤其是小学段关心的重要话题。“家长签字”已成为学校促进家长对学生教育与监管的重要策略。这种方式是否能够达到真正意义上以生为本的家校合作?文章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等方式,分析了当今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与困境,并提出了“家长需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拓展家校合作渠道”等建议。
关键词 家长签字;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1-0031-0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训练重点项目“当今小学家校合作的误区与对策探析——以“家长签字”为例(课题编号:201411460020Y)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问题的提出】
关于“家校合作”,许多教育学者从学校和家庭的各自优势和局限性出发,从理论上探讨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如何相互配合,以达到两者之间的功能互补,最终达到实现教育最大合力的目标。美国教育家杜威分析了家长的文化程度和家庭的经济收入对儿童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在家校合作的关系中,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学校应当领导家庭,学校教育在家校合作中起主导作用。这些研究大多是指出家庭教育存在的种种教育问题,让学校做出相应地调整,以取得家庭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配合等。这些观点与利斯曼提出的“家庭教育缺失论”不谋而合:家长本身是造成家校合作不利问题的因素。
可是,家庭教育真的只是学校教育的附属品吗?美国著名学者ShannonBloomstran提出了“三角哲学”,他认为学校是一个三角形组成的,三角形的三个角就是教师、家长和学生、任何一边出了问题这个三角形都会垮掉。为了能使这个“三角形”稳定,要加强家校合作,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作,形成一股大的教育合力,构建家校教育共同体,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基于以上思考,以“家长签字”为例,在教师、家长、学生三个群体中开展了关于“家校合作”状况的调查研究,并由此分析“家庭教育”在教育中的现状以及“家庭教育”在“家校合作”中的地位。
【方法与过程】
采取自编问卷及访谈提纲,进行实地调查。
1.问卷及访谈提纲的编制过程。在编制问卷时特别重视问卷编制的科学性。大致过程如下:
(1)初期查阅大量资料以及已有研究结论,结合研究主题确定大致方向。
(2)调查问卷的初稿完成后征求指导老师意见,对问卷和访谈提纲的格式、题量、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3)完成修改后进行试测,根据试测结果再次修改问卷及提纲的内容和提问方式。
2.问卷和提纲的基本结构。
(1)问卷和提纲分为三种不同类型,分别针对家长、教师、学生制定不同的问卷。使题目更具针对性,也便于分析出三类受众观点的异同。
(2)每种问卷和访谈的内容可以分为三大块,分别是受众基本信息、对待家长签字的态度以及怎样看待家校合作。三块内容逐层深入、逐步递进,使得问卷和访谈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
3.调查的实施过程。
(1)学生问卷的发放地和访谈的实施地有两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是以天景山小学为代表的流动儿童为主、资源配置相对较弱的小学和以游府西街小学为代表的优质资源小学。考虑到低年级儿童识字量有限,难以独立填写问卷,所以受访者多为中高年级。
(2)教师问卷的发放和访谈的进行同样针对城区学校教师和农村学校教师。
(3)家长问卷的发放和访谈的对象为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和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
【结果与分析】
很多教师都爱说“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甚至很多学校还将其竖为标语。依据这样的观点,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家长和学校需携手合作,共同承担子女教育责任,家庭教育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应该达成这种合作共识。
据问卷调查和访谈情况,大多数教师都十分重视加强家校合作,95%的教师表示会给学生布置“家长签字”的任务。65%的教师认为,“家长签字”能增强与家庭的联系,更充分了解孩子的在家表现。作为一种沟通的桥梁,教师希望将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反映给家长,再结合家长的反馈共同帮助学生更好成长。
但在实际的“家长签字”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根据对家长、教师、学生的访谈了解到,家长在家校合作中很难发挥主动性。
一、家长缺乏进行“家校合作”的动力
1.意识薄弱。
(1)对“家校合作”的认知不足。根据问卷分析,一类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与教师的关系疏远,没有认识到自己有权利、也有义务参与到对学生的教育中。有45%的家长认为:参与“家长签字”的目的只是因为老师要求,配合学校,甚至只是出于应付。
还有一些家长属于放心乐观型家长,特别是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家长。他们认为,教师完全有能力也有义务教好孩子,自己没必要对学校有关的事情插手或干预。在他们看来,教育传统中,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专业机构,是唯一一个能提供正规教育的场所。理所当然,“教”孩子就是老师和学校应该甚至是必须承担的责任。而家长自己没有专业知识,不懂得怎样教育孩子,所以只要负责孩子物质生活方面的满足,做好“辅”的后勤工作。
(2)对“家校合作”的认知偏差。在问卷分析中发现,有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在校表现不关心,或者是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与分数,在学习方面能与学校配合。还有35%的家长认为“家长签字”对孩子的学习帮助不大,甚至40%的家长认为没有必要。
在对教师的调查中发现,50%的教师布置“家长签字”任务的原因是为了让家长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效果,这依旧是关注学生的学习。仅有31%的教师认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其他方面可以互补。说明在教师的意识中学习依旧是“家校合作”的主要内容。
2.现实角色不平等。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两个不可缺少的大环境。而在校园里教师和家长的地位天生就是不平等的,教师、学校永远处于一种优越的地位。在家校合作的“历史”中,教师永远是对的,孩子和家长最多只能把疑惑和担心放在心里,保持沉默。在这种认知下,家长与学校很难有真正的合作。
从家长的问卷中发现,45%的家长认为在“家长签字”活动中,学校起主导作用,35%的家长认为,学校是权威,家长应该无条件服从。仅有2%的家长认为学校老师和家长是平等的关系。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教师更像是“家长签字”任务的布置者,而家长只是被动的执行者,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
在访谈中,有些家长反映,“我们和老师的交流只是一种单方面的沟通,老师有什么样的传达任务,我们就怎样完成就行。如果没有完成,只怕会影响到孩子。”正是家长与教师地位的不平等,家长才会产生这种顾虑。家长们意识到,他们的孩子说到底是在教师的“手里”,孩子生活的顺利与否都受教师的影响。所以家长更像是被教师布置作业的“大”学生,只是机械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没有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参与“家校合作”的动机。
二、家长素质有待提高
在与家长的交流中了解到,有些家长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没有太多的学识,在孩子的学习方面不能给予帮助和针对性地指导。从对家长的调查中发现,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家长占了75%,而达到高中以上文化的家长仅占25%。在访谈中也发现,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更愿意参与“家校合作”。说明家长的素质水平也是影响“家校合作”的重要因素。
三、教师和学校合作方式的单一
根据访谈情况了解到,目前的“家校合作”方式主要有:家长会、家长手册、成绩报告单和电话联系。通常是教师告知家长学校的活动、政策、反馈、学生的情况等,即便是家长会,也只是向家长通报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家长只是作为“被”交流的对象,也可以说是听众。所谓的家访、家长委员会等在大多数学校更多的是走形式,未能发挥其沟通的真正作用,形同虚设。
四、结论和启示
美国的乔伊斯·爱泼斯坦提出家长和教师在子女的问题中应负起共同的责任,家庭和学校应重视双向的沟通,保持密切的联系,经常交换学生成长、学习和生活信息的资料,互相表达期望,彼此聆听和了解学生成长的情况,并愿意采取适当的行动。笔者经过多方面的调查和访问汇总,提出以下建议:
1.家长要转变自身观念。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中会像纸铸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所以家长要改变自己的传统观念,加强自己参与家校合作的主人翁的意识,坚定自己平等的教育立场,在教育子女方面扮演主动角色,同时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给予重视。
2.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虽然有的家长文化水平和能力有限,但可以主动地去改善教育方式,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比如,营造安心学习的环境,在自己言语和行动中影响孩子良好性格的养成;抽出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适当辅导孩子功课;认真对待教师的“家长签字”,而非应付了事。
3.拓展家校合作渠道。为了更好地合作和交流,学校应以开放的心态欢迎家长参与到对学生的教育中,拓展多样性的合作方式。比如“家长义工”,教师请家长参与学校事务或者在学生的课外学习中提供帮助,制作教具、收集资源等,让其在过程中扮演家校合作的联络者、宣传者、组织者、角色换位的体验者。
参考文献:
[1]赵福江.中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6).
[2]林玲.家校合作关系的检视——一种批判的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13,(6).
[3]马荣秀.加强家校沟通,建立和谐家校合作关系[J].教育探索.2005,(12).
[4]郭鑫.生命教育视角下“家长签字”现象解读[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14,(3).
(P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减退;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左甲状腺素钠片;妊娠结局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7.007
甲减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减少, 或其生理效应不足所致机体代谢降低的一种疾病, 甲减是由多种原因致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理效应不足引起代谢率减低的全身性疾病。亚临床甲减则是血清TSH水平超过正常参考值上限, 因其症状较轻微而被忽视, 妊娠合并甲减直接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甲状腺自从妊娠12周开始, 胎儿甲状腺即开始吸收碘, 至孕4~6个月调节甲状腺分泌的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基本发育完善。之前甲状腺素主要来自母体, 而妊娠合并甲减、亚临床甲减的孕妇在妊娠期间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可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低体重儿、早产、流产、胎盘早剥等, 并可影响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 造成子代智力水平降低。选取本院妊娠合并甲减、亚临床甲减孕妇70例采用左旋甲状腺素钠片治疗, 分析后得出妊娠期对甲减治疗能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临床意义重大,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9~2014年诊断为甲减及亚临床甲减孕妇130例, 年龄23~37岁, 其中甲减孕妇60例, 亚临床甲减孕妇70例。130例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与观察组60例。孕妇均知情同意本研究。
1. 2 方法
1. 2. 1 监测方法 观察组分别在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晚期及产后1周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TSH水平, 观察甲状腺素需求量。
1. 2. 2 治疗措施 治疗组采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 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开始剂量25 μg/d, 每2周增加12.5 μg, 每4周检查甲状腺功能的恢复情况, 根据检查结果调整孕妇的治疗剂量, 使TSH尽早达到并维持在正常水平直至分娩后1周;观察组未给予治疗,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妊娠结局。同时观察观察组各时间TSH水平及甲状腺素需求量。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观察组不同时期TSH水平及甲状腺素需求量分析 观察组妊娠中、晚期及产后1周TSH水平低于妊娠早期,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糖代谢异常、胎儿宫内窘迫、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 治疗组早产、胎儿畸形、新生儿窒息、死胎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碘有“智力元素”之称, 碘缺乏是全世界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碘的生物学作用主要是通过甲状腺激素来体现。甲状腺激素对机体的作用体现在对物质代谢和生长发育的作用。全面影响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亚临床甲减可发展为临床型甲减和血脂水平升高, 是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 生长发育主要表现在对中枢神经、骨骼、心血管以及消化系统的影响。如果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没有得到及时治疗, 就会出现痴呆或智力低下、骨骼发育延缓、反应迟钝, 面容愚笨的呆小症。有学者阐述对TSH水平正常的不孕患者进行TRH兴奋试验, 亚临床甲减有排卵障碍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妇女[1]。有研究显示, 亚临床甲减不孕发生率显著高于妊娠妇女组, 发生卵巢衰竭、输卵管障碍和排卵障碍的比率分别为40.4%、18.2%、15.4%[2]。孕妇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妊娠期间甲状腺对碘的利用度降低、尿碘排出增多、向胎儿输送碘, 合成需要更多的碘, 这些改变的净效应表明如果碘摄入受限, 孕期会出现相对碘缺乏, 女性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是引起临床甲减的主要原因, 亚临床甲减起病隐匿, 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 容易忽视, 妊娠可促使亚临床甲减转变为临床甲减[3]。国内学者研究指出孕妇合并甲减可增加妊娠高血压、先兆子痫发生, 增加子痫率、胎盘早剥率、早产率、滞产率及剖宫产、流产、胎儿窘迫、低体重儿、死胎等的发病率, 并且会导致宫缩乏力增加[4]。亚临床甲减孕妇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胆汁淤积症、贫血及糖代谢异常的发生几率升高[5]。如果在妊娠期缺乏甲状腺素, 甲状腺功能症患者的造血功能很容易被抑制, 其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胃酸缺乏, 吸收铁和维生素B12减少, 从而引发贫血;贫血可加重孕产妇的乏力症状, 使产程延长、宫缩乏力, 可诱发妊娠高血压疾病, 可能是由于心排出量下降, 增加外周血管阻力的原因, 从而增加交感神经张力以及肾上腺素能的应答反应, 目前认为妊娠合并甲减将影响胎儿脑神经系统的第1个快速发育期, 母体在孕16~24周, 低甲状腺激素血症可以导致子代明显的、不可逆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 即便甲减症状轻微或无症状, 胎儿的脑神经发育也可能受到损伤, 导致后代的智力发育障碍。Haddow等[6]也报道了由于胎儿脑组织发育最快的第一阶段是在孕16~24周, 此期的甲状腺激素主要来源于母体。如果孕中期母体的甲状腺激素供应不足, 就可以引起母亲和低甲状腺素血症, 导致胎儿甲状腺素下降, 造成胎儿发育期神经发育障碍(大脑皮质中管语言、听觉和智力的部分不能分化和发育)[7, 8];临床甲减与亚临床甲减孕妇出生的儿童比较, 智商减低4分, 而未给予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组出生的儿童智商则减低7分, 有研究发现, 妊娠合并甲减除了引起子代反应速度降低和精细运动障碍外, 还会增加视觉差异敏感性和视觉空间能力异常的危险性, 并可影响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 造成子代智力水平降低, 如果妊娠早期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预后将不受影响[9, 10]。孕妇一旦确诊甲减, 应于妊娠16~24周胎儿第1个大脑快速发育期及时足量补充外源性左游离甲状腺素, 以满足胎儿对甲状腺素的需求[11-13];因妊娠合并甲减可引起胎儿宫内生长发育迟缓, 妊娠期间能及时筛查、发现甲减及补充甲状腺素片维持正常甲状腺功能, 妊娠可持续至足月, 低体重儿、妊娠不良结局发生几率将会明显减少。本文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妊娠中、晚期及产后1周TSH水平低于妊娠早期(P
总之, 妇产科医生应该重视妊娠合并甲减, 妊娠早期常规检查TSH等指标, 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以降低妊娠风险, 获得良好妊娠结局。筛查和治疗妊娠合并甲减对于保护妇女健康和提高子代智力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时娟娟, 蔺莉.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相关问题研究.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1B):113-114.
[2] 虞斌, 王秋伟, 黄瑞萍, 等.妊娠期甲状腺功能检测指标参考区间的初步探讨.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0, 13(4):499-501.
[3] LaFranchi SH, Haddow JE, Hollowell JG. Is thyroid inadequacy duringgestation arisk factor for adverse pregnancy and developmental outcomes? Thyroid, 2005, 15(1):60.
[4] 单忠艳.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进展和争论.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0, 5(2):125-129.
[5] 贾慧思, 盖铭英.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6, 22(10):580-581.
[6] Haddow JE, Palomaki GE, Allan WC, et al. Maternal thyroid deficiency during pregnancy and subsequent neuro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 N Engl J Med, 1999, 341(8):549.
[7] 张雪梅, 胡玉梅.女性冠心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与血脂的关系.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30):117-118.
[8]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2, 28(5):354-371.
[9] 吴涛.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分析.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6B):103-104.
[10] 王薇薇, 单忠艳.妊娠期甲状腺疾病筛查策略.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0, 30(4):386-388.
[11] 闵香, 段嫦丽. 152例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妊娠结局及胎儿影响观察.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10):43-44.
[12] 王炎, 董永瑞, 唐海燕.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疗效.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10):507-508.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巯咪唑;小金丸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通常简称为甲亢,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内分泌性疾病,同时也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本病是由于甲状腺功能失调或因外源性刺激而引发的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的一种甲状腺毒症,通常可累及消化、血液、心血管等多个系统。临床表现为突眼、甲状腺肿和高代谢综合征,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阶段,以20~40岁患者多见,其中尤以女性患者多见。临床上治疗甲亢前需常规肝功能检查,这是因为甲亢可造成肝功能异常[1]。本文采用甲巯咪唑联合小金丸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疗效令人满意,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4月收治的甲亢患者26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内科杂志中有关中国甲状腺疾病的诊疗指南。排除了患有过敏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者;排除了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者;排除了粒细胞或白细胞异常减少者;排除了处于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排除了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甲亢性心脏病、精神病等并发症者。治疗组127例和对照组108例。治疗组男55例,女72例,年龄24~51岁,病史5个月~3年。对照组男49例,女59例,年龄23~51岁,病史6个月~3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甲巯咪唑治疗,初始剂量为10mg/次,3次/d。可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调整服药剂量,其中,轻度甲亢者10mg/次,2次/d;中度甲亢者10mg/次,3次/d;重度甲亢者15mg/次,3次/d,在患者服药期间需根据患者服药的情况及甲状腺功能检查的结果随时调整服药剂量,直至患者的病情得以控制,若停药后患者再次复发需重新用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小金丸口服治疗,1.2g/次,2次/d。1个月为1个疗程,6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3疗效判定方法 痊愈:经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血清中的FT3、FT4及TSH水平含量恢复正常;显效:经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显著好转,血清中的FT3、FT4及TSH水平含量显著下降,但尚未达到正常水平;有效:经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血清中的FT3、FT4及TSH水平含量有所下降;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未发生变化,血清中的FT3、FT4及TSH水平含量未下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用?字2检验,P
2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9%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注: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目前,治疗甲亢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治疗甲亢的一线药物为抗甲状腺药物。而甲巯咪唑(MMI)又可称之为他巴唑,为临床上治疗甲亢的首选抗甲状腺药物[2]。本品对B淋巴细胞抗体的合成具有抑制的功效,而恢复抑制性T细胞的正常功能。小金丸是由醋炒五灵脂、制乳香、制没药、制草乌、酒炒当归、木鳖子(去壳去油)、地龙、麝香、枫香脂、香墨等组成。其功效为消肿散结,化瘀止痛;临床用于治疗瘿瘤、瘰疬等。此外,可显著的抑制甲状腺腺泡增生,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慢性炎症、腺体增生性及肿瘤等[3]。
综上所述,甲巯咪唑联合小金丸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免疫状态及甲状腺功能,临床效果安全可靠,且无显著的临床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雪,李贲,张云良,等.双环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甲亢性肝损伤的疗效[J].医学临床研究,2014,31(7):1376-1378.
甲状腺疾病是多发病,手术中需要患者应答配合而不能选择全麻插管; 但由于术中牵拉挤压、的影响和阻滞的不完善性,单纯颈丛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常不能取得满意效果,近几年我院在甲状腺手术中采用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用于甲状腺手术取得良好效果,本研究尝试将瑞芬太尼全麻复合颈丛阻滞用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2006年至今在我院择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病人80例,ASAⅠ-Ⅱ级,其中男性22例,女性38例。年龄22~65岁,体重40~78 kg。其中甲状腺腺瘤3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2例。所有病人术前无精神、神经疾病史,无严重肝、肾、心血管疾病,近期未服用阿片类或苯二氮卓类药物。随机分为瑞芬太尼(R)组及氟芬合剂(F)组,每组30例。
1.2麻醉方法术前30 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1 g,东莨菪碱0.3 mg。入室后持续监测SBP、DBP、MAP、HR及SpO2,开放上肢静脉麻醉方法:采用1.0%的利多卡因和0.25 %罗哌卡因20 ml混合液,C4一点法行单侧颈深丛5 ml,双侧颈浅丛麻醉各7.5 ml,二组均给予面罩吸氧。15 min麻醉效果确切后,手术开始时,R组给予咪唑安定0.04mg/ kg入壶,静脉滴注速度80滴/min,随后持续输入瑞芬太尼0.025~0.05 μg?kg-1?min-1;F组给予氟哌利多2.5mg与芬太尼0.05mg混合液静注。术中必要时由术者辅以局麻手术结束前10 min停用瑞芬太尼。
1.3观察指标MAP、HR和SpO2记录::颈神经丛阻滞前5min(T0)、阻滞后5min(T1)、手术开始后5min(T2)、开始后30min(T3)、处理上极时(T4)、手术结束时(T5);观察镇静、镇痛程度、呼吸抑制、肌肉僵硬、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不良反应。镇静评分采用Ramsay评分法: 2-4分为镇静满意, 5-6分为镇静过度,镇痛评分采用观察和询问的方式:无不适感为镇痛完善1分;牵拉时稍有不适为镇痛良好2分;牵拉时较痛或剧痛为镇痛不全3分。术后第1天随访询问遗忘和满意度:非常不舒服1分;比较不舒服2分;非常舒服3分。患者术中配合评分:5分:非常配合;4分:配合好, 偶尔体动无需制约;3分:配合较差, 间断体动需要制约;2分:配合差, 持续体动, 需要持续用力制约。1分:不配合,3分以上为良好。
1.4统计方法采用 SPSS14.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_)±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MAP、HR比较:(氟芬合剂组MAP、HR在T2时间点开始明显增加,而瑞芬太尼组的MAP、HR在T4时间点有所增高,但都在正常范围内。)F组MAP、HR在T2时点高于T0(P
2.2各评分比较:R组镇静、镇痛、合作程度及术后满意度与F组比较有差别(P
表2 各组评分的比较( x±s ) (n=30)
与F组比较*P < 0.05
2.3并发症比较:各组均无肌肉僵硬和皮肤瘙痒发生。R组发生恶心2例、呕吐1例、呼吸抑制1例,与F组1例比较无差异。
3讨论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要求患者无痛、清醒、能配合术者操作,目前多选用颈神经丛阻滞麻醉, 此方法虽操作简便,但存在镇痛不全、血压增高、心率增快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分别为32.7%、27.5%[1], 再加上手术刺激, 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临床可表现为血压心率升高,增加手术及麻醉的风险。因此术中需给予一定量镇静镇痛药, 达到解除焦虑、产生遗忘、减轻疼痛、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和强化麻醉效果的目的。瑞芬太尼镇痛效能是芬太尼1.5-3倍[1],镇痛作用强且起效迅速,其代谢不受胆碱酯酶及肝肾功能的影响,长期或重复使用无蓄积,持续微量泵输注可使血药浓度更加平稳,且能使患者处于意识清醒而无痛的状态[2]。现认为它可部分抑制应激反应[3]。咪唑安定为水溶性苯二氮卓类中枢镇静药,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顺行性遗忘及增强镇痛药的作用【4]。本研究中,氟芬合剂组的MAP、HR在T2时间点开始明显增加,而瑞芬太尼组的MAP、HR在T4时间点有所增高,但都在正常范围内,瑞芬太尼组麻醉过程平稳。
结果表明,术中辅助应用0.05μg/(kg・min)的瑞芬太尼能明显降低手术对循环的影响,降低疼痛程度,其镇静、合作程度及术后满意度均达到满意效果。各组患者中均未出现肌肉僵硬与皮肤瘙痒,此外瑞芬太尼引起的血压降低、心动过缓、恶心呕吐、肌肉僵硬等不良反应均呈剂量依赖型,且存在个体差异,术中应用应密切观察缓慢调整剂量以防意外发生。
总之,0.04 mg/kg咪达唑仑复合0.05μg/(kg・min)瑞芬太尼镇静、镇痛效果好,对循环影响小,副作用少,可有效安全的用于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中。
参考文献
[1]吴新民, 叶铁虎, 岳云等. 国产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中华麻醉杂志, 2004, 23(4):245 - 248.
[2]黄宇光,罗爱伦.麻醉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0-25.
摘 要 本文通过翻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本人多年的基层体育教学经验,围绕高中体育家校合作问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分析,首先对体育家校合作教学现状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就体育家校合作教学中的常见问题,提出了几条可行性较强的应对措施,希望可以对基层体育教师今后体育家校合作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 高中 体育 家校合作 教学
大部分地区及学校目前习惯将家校合作的重点放在文化课上,而对体育教学方面的家校合作工作不够重视,下面我们就着重分析一下当前高中体育家校合作中的常见问题及相关应对措施,希望这一系列现状可以得到有效改善。
一、体育家校合作教学现状
(一)体育家校合作教学开展率不高
学校和家庭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是两个最重要的社会机构,这两个机构之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来说缺一不可。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不断深入,家校合作教学的重要性也得到了教育部门以及学校的高度认可,但由于我国学校教育多年来深受应试教育影响,导致学校体育这一不被纳入高考考核范围的“副课”一直无法得到过多的重视,当然,高中体育家校合作教学的开展率相对其他科目也就相对较少。
(二)体育家校合作开展形式单一
学校教育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学习使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得到提高,为其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当前我国大部分家长和教师依然认为高考是学生的唯一出路,因此,在这个阶段,学校和家长往往会给学生施加更多的压力,甚至有一部分教师会认为,让这个阶段的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和正常的体育课程均是在浪费学生本就宝贵的学习时间,更谈不上体育家校合作教学工作的开展,据我对本校及周边地区高中体育家校合作教学的了解,当前高中极少单独开展体育家校合作教学工作,最常见的方式无非是在家长会时由班主任老师帮忙一语带过,根本无法引起学生以及家长的重视,也无法达到体育家校合作教学工作开展的预期目标。
(三)体育家校合作意识不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学生家长的工作压力也都普遍过大,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他们过分的依赖于学校,而忘了家庭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人多年的基层教学实践经验以及与多名学生的交流可以发现,很多在其他人眼中的问题少年,之所以会在行为上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而体育家校合作也因体育教学本身的灵活性,使其的改善家庭教育现状方面有着其他科目所不具备的优势,但这些优势却因家长对体育家校合作缺乏正确认识以及家校合作意识不强,而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二、如何更好开展高中体育家校合作教学
(一)丰富体育家校合作开展形式
当前其他科目在进行家校合作教学方面最常采用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家长会,当前大部分高中基本都会定期组织学生家长开家长会,这种方式虽说目前在我国学校教育中开展较为普遍,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家长与教师的信息交流不对等、家长会氛围较为紧张等,导致无法达到预期的家校合作效果。2.电话或网络沟通,由于其方便易操作等特点使之成为近几年来各科教师最常采用的家校合作教学方式之一。当然,体育教学家校合作也是可以采用以上两种方式的,但体育教学本身在开展形式以及内容选择方面就更具灵活性,所以教师可以定期组织校园体育亲子活动,邀请学生家长参与课余趣味体育亲子活动,为学生与家长提供更多交流机会,使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在轻松愉快的体育游戏中变的更加亲密,同时也起到了促进家庭教育顺利实施的效果。
(二)增强家长对体育家校合作的正确认识
前面提到过,体育家校合作教学工作之所以无法像其他科目一样正常开展,是因为大部分学生家长对体育家校合作教学缺乏正确的认识,家校合作意识不强两方面原因,因此,体育教师要想确保体育家校合作工作的顺利开展,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使家长认识到教育的成败是取决于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密切配合,学生在校期间的多种不良表现,其根本原因或许是因为家庭教育中所出现的错误,同时,孩子在家里的不良表现,也需要及时向学校及教师反映,这样才能使问题在最短时间内被发现并得到有效解决。2.体育家校合作教学工作的开展不仅仅是为了向家长反映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而是希望可以通过体育家校合作教学的开展,为学生与家长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交流平台,改善青少年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教师与家长的密切配合与努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
(三)注重体育家校合作中教师与家长信息交流的对等性
前面提到过,当前我国家校合作中教师与家长信息交流不对等的问题十分普遍,在常见的家校合作开展形式中,家长大多时候是在听教师向他们汇报学生在校期间的种种表现,而显少有机会向教师提及一些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 而家校合作教学的开展初衷是希望通过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及早的发现并解决青少年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不良表现,并使用最为合理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而信息交流不对等,也就使一些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无法找到原因,有效解决也就更谈不上了。因此,在开展体育家校合作教学工作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家长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使家校合作工作不至于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 孙立,吴奇六.当前中学体育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的一些思考――从金山区中学体育工作谈起[J].体育科研.1998(04).
【关键词】家庭;学校;家校合作
积极开展家校合作,共同发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作用以促进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已经成为各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普遍经验,长期以来受到各国教育研究者和学校教师的广泛关注,也取得了比较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旨在对近二十来家校合作的有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并进行评述,以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一、家校合作定义的研究
对儿童的发展来说,家庭和学校这两种社会机构各自有着独特的作用,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从儿童接受教育的角度,教育事业的成功需要家庭和学校的更好的更加密切的合作,于是形成了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家庭——学校的合作,简称家校合作。
我国对家校合作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岳瑛认为,家校合作应主要把握以下几点内涵:(1)家校合作是一种双向活动,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2)家校合作活动围绕的中心应该是学生,学生是家庭和学校共同的服务对象;(3)家校合作是社会参与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忠虎认为,家校合作的实质是联合儿童教育过程中家庭和学校两种主要的教育力量,相互支持和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强化教育作用。黄河清认为,“家校合作是家庭与学校以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相互配合、互相支持的双向活动。”我国台湾学者一般是用“家长参与教育”概念来对家校合作进行研究,郭明科认为,家长参与指在孩子的教育历程中,家长在家或在学校中参与学校教育的相关活动。张明侃则更加详细地提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指家长基于为促进学童的学习发展与学习成效,在学习的历程中主动而乐意贡献自己的心力,并运用不同的方式与学校教师或行政人员进行合作,以达成上述目的。吴壁如指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泛指家长在子女的学习活动或教育历程中的参与情形。
在西方,多数研究者认为家校合作就是吸引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与教师相互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倾向于家长在学生发展中承担责任,享有参与学校管理的任务并对学校事务及其决策发挥影响。西方学者一般将家校合作的视野扩展到更加宽广的社会领域,强调学校、家庭和社区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负有共同的责任,学校、家庭、社区三者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的影响也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谋求“学校——家庭——社区合作”。同时,家长、教师、学校管理者以及与社会各方面要采取积极措施来加强家——校合作。
综合以上的家校合作定义,我们发现,教育研究者都充分意识到促进和开展家校合作对增进教育影响,形成教育合力具有重要作用,都认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是围绕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进行的一种双向的互动。
二、家校合作的价值与形式的研究
家庭和学校之间应该而且必须开展良好合作,对家校合作的作用及其实现方式,研究者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家校合作的价值
在当代世界,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家长都意识到开展家校合作的重要性,都认识到教育需要学校和家庭之间进行更加广泛而密切的合作。凯拉汉认为,父母通常承担起为儿童提供满足身体发展需要的物质条件、教导基本的社会技能以及积累资金供他上学等基本职责,学校则要为学生发展提供恰当的合适的条件和人员,以及与学生的需要、兴趣、学习方式、学习困难相适应的课程,二者之间存在差异,需要互补,因此学校要促进家长参与,家长要与学校开展合作。爱泼斯坦提出,促进儿童在学校取得成功需要家庭和学校合作,这一过程是分享信息、互动合作的,这不仅对学校、儿童有利,而且对家庭、对家长的成长和发展都有利。哈德森等人做了一项76人的调查研究表明,当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校教育,学生出现了如下变化: (1)成绩提高和等次上升;(2)出勤率高, 作业积极完成;(3)因成绩不佳,参加补课的学生减少;(4)在学校中积极表现;(5)学生毕业率上升;(6)升学率提高。格瑞伍德等认为,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与学校进行合作,可以推动家长在学校中发挥潜能,是一个让家长、子女和学校都得到好处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也非常重视家庭和学校的合作,他认为,“最完美的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教育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国内的研究者对家校合作的价值的研究都是抽象意义上的叙述。马忠虎认为,家校合作,可以使培养目标一致,可以优化德育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可以使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教育,促进教育社会的诞生;可以帮助学校提高教育效率,强化自我管理。黄河清也认为,家校合作“不仅直接关系到合作的根本目的——使学生健康发展,而且对影响学生发展的家长与学校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她进一步提出,家校合作对学生发展来说,可以提高学业成就,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社会化教育,全面提高素质,预防青少年问题;对家长发展来说,可以帮助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素质,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学校发展来说,可使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针对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可以形成教育合力,能够应对变化,丰富教育资源,加强民主管理,提高教育质量。从更深层次意义上,“就学生而言,家校合作沟通了学生在家和在校的两个生活世界,实现的是在时空上的衔接和拓展”;“就家长与教师而言,亲师交往中的摩擦与磨合推动了教育观念和方法的更新,双方作为教育者的反思与自觉得以提升,为其在各自的社会角色上趋向自我完善创造条件”。余清臣等对当代中国家校合作中的僭越现象进行研究后认为,家校合作的合理性基础在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其功能和手段上的独特性和独立性,二者之间要相对独立,相互承认,开展深层沟通和进行目标整合。钱扑等认为,家校合作中发生了互动,因此这一活动具有社会化价值,具体呈现于教师社会化和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
另外,还有研究者主要是台湾的研究者对家校合作的负面效应进行了探讨。吴清山发现,由于家长背景多元、社会经济地位差异甚大,虽可提供学校更多支援,但假使家长过度干预学校的行政或教学,将影响学校校务运作。同时,由于家长参与各种学校里的自愿团体,参与人数不定,彼此沟通可能会出现障碍,交际能力不一,容易造成彼此之间的误会和对学校的怀疑。另外,在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时,由于立场不同,冲突难免,而授权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会模糊了家长和教师各自的角色。
(二)家校合作的主要方式及类型
近二十来,研究者对家校合作的主要方式和类型进行了研究(见表1)。
三、世界主要国家家校合作现状研究
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家校合作,但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关系及其密切联系程度不一,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不同研究者对各国的家校合作状况进行了研究。
(一)我国家校合作现状研究
对我国的家校合作,研究者普遍认为目前绝大多数的学校领导者和教师以及家长都充分意识到开展家校合作的必要性,但合作层次低,存在诸多问题,现状不容乐观。岳瑛认为,在理论上学校和家庭对家校合作有共识,但在实践中家长热心自己子女的教育,但缺乏参与学校教育意识,当孩子发展出现问题则认为学校无能;教师则往往认为家长不懂教育工作,缺乏进行家校合作的时间和能力,当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时,倾向于自我保护;在具体合作方式方法上存在随意性强,计划性差,单向灌输多,双向交流少,阶段性强,连续性差,相互挑剔多,彼此合作少等问题。李亚军等对贵阳市的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家校合作状况进行了调查,他发现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家校合作特别重要,倾向采取传统的家访形式,且家长比较认可,对农民工子女成效明显;家长在家校合作中居被动地位,但家访能够消除家长和教师间的误解,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家境;农民工对教师指出的子女教育问题一般都会虚心接受并加以改进;但农民工子女的成长只有家校合作还不够,需要社会认同和接纳。王维平等通过对山西省11个市的调查研究发现,家庭和学校双方都有合作意愿,学校最为积极,学生反应强烈,但家长反映一般;家校合作有了一定的实质性进展,形式多样,但依旧存在认识错位,观念陈旧,活动无序,缺乏互动,家长被动,合作随意等问题。在目前的中国,许多家长仍然认为家庭只是为孩子提供物质生活保证,而教育孩子则主要是学校的事情,家长缺乏参与意识;学校往往以教育权威的姿态出现,把自身的“主导作用”转换为“领导地位”,家庭在家校合作中处于被动地位;家校沟通的方式狭窄,活动低效;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家长和教师容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一旦出现问题则相互指责、推诿责任,将注意力放在谁该为孩子的问题负责的追究上而不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还有研究者认为,目前中小学校的家校合作,学校并未真正实现由指导角色向服务角色的转变,家长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家校合作的相关制度缺失,从而使家校合作中出现单向沟通,共育意识不强,无章可循等现象,家校合作还处于很低的层次。徐德华还发现,学校对家庭的教育指导行政监督缺失,评价机制不完善,专业教材匮乏,师资水平不高,因此家庭教育指导效果不显著,削弱了家校合作工作实效。在家校合作进行儿童道德教育中,存在目标定位偏狭、组织动作不力和教育影响失调等弊端,弱化了共育成效。梁红梅等发现我国的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已经形成了家长会和家长委员会等雏形,但参与学校的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
香港地区的家校合作比较成功,教育署1993年成立由专业人士和各界名人组成“家庭与学校合作事宜委员会”,2000年还成立家长教育督导委员会,专门推动家校联系,鼓励各校设立家长教师会,地区组织成立家长教师联会,出版家长教师会手册,促进家校沟通,教育家长,帮助子女成长和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为进行家长教育为家校合作提供保障。香港的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分为参与子女学习、支持学校活动、参与学校运作和参与学校决策等不同层次,在参与子女教育过程中分别扮演有效沟通者、家庭督导者、学习者、学校宝贵的资源、义工、咨询者、管理者和合作伙伴等不同角色。
台湾地区的家校合作,主要是从立法上保证家长参与教育的权利,推动《家长参与教育法》的制定来保障家长行使家长教育权,确保家长的责任和权利;广泛开展家长参与教育的研究工作,认为必须改变学校将家长拒之门外的态度,培育和强化家长参与意识和技能,明确家长和教师的权限,让家长实质性参与学校教育;教育行政部门主动通过建立家长组织、开办家长学苑、确定“亲师活动年”和举办“家长日”等活动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技能,更好地协助推动学校工作,建立家庭和学校间的信任和友谊,让家长积极参与教育。
澳门地区的家校合作,特区颁布《家庭教育法》将家校合作列入为政府职能并资助学校的家校合作,大多数学校均成立的由家长会推举的家长教师会,听取家长意见;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互通,对家长进行培训,举办家长教育读书课程和各类亲子活动等;但由于家长教师会发展过快又造成互相批判责难的局面。
(二)美国家校合作现状研究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移民、离婚、未婚生育等造成了家庭的多样性,但是国家教育目标要求每个学校都要鼓励家长与学校发展伙伴关系,促进家长参与。社会各界呼吁加强家校合作,联邦及部分州先后制定有关家校合作的政策、法规,为家长设置专署网站,鼓励家长陪伴孩子学习。民间组织如美国家长教师协会及其地方各级家长教师协会作为校外教育管理机构,旨在推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通过参与研制家长参与的国家标准,成立保护儿童的专门委员会,制定家长参与的政策法规,组织开展文化艺术竞赛活动等来促进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积极参与。许多学校里设立了“评议会”、“理事会”、“家长顾问委员会”等家长参与管理的组织,家长对学校管理的参与也由原来的业务活动逐步深入到学校的决策层面,由“局外人”转变为“局内人”;学校采用工作坊和研讨班形式培训家长,提高家长对孩子学习的辅导能力;制订了家庭支持计划,教师和家长一起训练教育孩子的技能,促进了他们的沟通;在传统的家长会、家访和成绩单的基础上,采用时事通讯、星期五文件夹、亲——师对话杂志等新方法加强家校联系;设立专门的家长活动中心接待家长访校,通过亲子换位日让家长体验学校生活,发放家长手册促进深长有效参与学校教育。爱泼斯坦开展的“教师帮助家长参与学校作业”(Teachers Involve Parents Schoolwork,TIPS)研究项目取得一定成效,得到众多学校和家庭的认可,在这个项目中,教师通过设计交互式的家庭作业,这些作业是孩子正在学习的又是能够调动其家庭成员参与的问题,然后让孩子在家庭中与其他成员讨论,从而强化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参与,加强了学校与家庭的联系。
(三)英国家校合作现状研究
英国政府在教育改革中,将家校合作作为学校改革的措施之一,苏格兰2006年通过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法”,认定家长是子女教育的参与者,家长有权选择学校,确定入学计划。英国学校里建立家长教师联合会、家长联合会或学校伙伴联合会等家长组织,从事为学校筹措经费、家长教育、表述家长诉求等活动。英国每所学校必须给每个家长发放《学校手册》,上面有学校各方面工作的重要信息,方便家长了解学校;给每位学生发放《家校联系本》,里面有学生和学校的主要信息,学校与家庭籍此相互联系;家长在将孩子送到学校后要与学校签订《家校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是家长和学校彼此之间具有法律效力的承诺。在英国,家长担任课堂“教学助手”是重要的家校合作改革措施之一,教学助手从家长中招聘,经过培训后协助教师开展教学以照顾好每位学生的个别差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助手要参加学校每周的教学工作会议,并与其他教师讨论各自工作中的问题,及时把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对教师的教学提出进一步的建议,从而有效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教学助手还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辅导,帮助他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家长担任教学助手使教师和家长在课堂内外的合作更加紧密,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被认为是一种高层次的家校合作方式。
(四)日本的家校合作现状
二战后的日本教育具有相当浓厚的美国色彩,其家校合作中的一个特色就是引进了美国的家长教师协会(Parent Teacher Association ,简称PTA)的组织和制度,这一制度致力于沟通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创造有利的成长环境,是日本中小学教育中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这一组织的基本单位是班级,由家长自荐或推举产生,与班主任共同组成班级PTA,是学生家长和教师组成的会员间相互学习、开展活动的社会教育团体。各个县市町(相当于我国的乡镇)村都设有社会教育主事,中小学的每班级基本有成立PTA。PTA积极为国家教育改革提出建议,定期召开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座谈会,要求家长参加学校教学开放日活动并担任班主任,给教师充任助手;组织家长参加学校的课堂教学和体育比赛、艺术节等活动,培养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亲密关系;开展亲子互动活动,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邀请大学教授、教育专家乃至大学生为家长讲课,为家庭特别是母亲提供家教指导;对学生进行学业、职业生涯和生活指导。在PTA的组织下,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教学和各种日常活动及专题活动,招募家长志愿者(如图书整理义工)为学校服务,引导家长参与学校事务,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校的教育内容,促进了家校合作。
四、家校合作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面
通过对近二十年来的家校合作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笔者有了以下发现:
(一)相关文献的总体特点
通过整理和分析检索到的国内外文献后可以看出,家校合作问题己经成为国内外教育研究者者关注的热点之一。这些文献呈现出的主要特点有:(l)目前对家校合作的研究普遍将焦点放在如何促进家校互动上,并由此引发了不同视角下的研究,但是对其中的操作性问题挖掘不深;同时,其研究的着眼点大都放在家校上,而很少研究校家。(2)对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和意义研究得较为充分,国内外学者充分探讨了开展家校合作对于促进学生良好发展及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意义,大力倡导和建议在学校中加强家校合作。(3)理论研究水平低,对影响家校合作的因素的研究比较多,但对家校合作的基础理论缺乏系统研究,理论思辨型的研究不少,但没有看到有较大影响的理论研究成果。(4)实证研究少而且不严谨,对在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等一般都是描述性的,缺乏实际研究的支持。(5)对家校合作的研究开始引入个案研究方法,但是尚未见到比较完善且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这可能与大多开展家校合作研究的人员研究能力欠缺或因时间关系没能对其中的问题开展长期追踪研究有关。
(二)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的几个方面
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分析整理,笔者认为,家校合作的研究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加强:(l)充实家校合作基础理论研究,要从不同学科的视角揭示家校合作的不同面相,不断完善家校合作的理论依据,从而为从不同角度寻求家校合作的新途径铺路。(2)不断深入对冢校合作个案的研究,以质性研究方法从微观角度探讨具体的家校合作过程。(3)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应该对中国教育场景中影响家校合作的人际关系及其作用作更加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 岳瑛.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天津教科院学报,2002(3).
[2] 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33.
[3] 黄河清.家校合作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37.
[4] 郭明科.国民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之研究[D].台南:台南师范学院国民教育研究所,1997.
[5] 张明侃.桃园县国民小学家长参与校务运作之分析研究[D].台北:国立台北师范学院教育研究所,1998.
[6] 吴壁如.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之原理探究[J].中学教育学报(台北),1999(6).
[7] Epstein,J.L. School,Family,and Community Partnerships: Preparing Educators and Improving Schools[M].US: Westview Press,2001.
[8] Epstein, J.L.Parent Involvement: What Research Says to Administrators [J].Educaion Urban Society,1987(2).
[9] Kellaghan,T. The Home Environment and School Learning [M].Jossey Bass,San Francisco,California,1993.
[10] Epstein, J.L. School,Family,and Community Partnerships: Your Handbook for Action, Seeond Edition[M].Thousand Oaks,CA: Corwin Press,2002.
[11] Henderson,A,T.,﹠Berla,N.A New Generation of Evidence: The Family is Critical to Student Achievement[M].Columbia, MD:National Committee for Citizen in Education,1994.
[12] Greenwood,G.C. & Hickman,C.W.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Parent Involvement: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 education[J].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1991,91(3).
[13] [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14] 黄河清.家校合作价值新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2).
[15] 余清臣,周娟.论家校合作的真意——当代中国家校合作的教育学反思[J].少年儿童研究,2010(2).
[16] 钱扑,梁霞.论家校合作的社会化价值[J].全球教育展望,2006(12).
[17] 吴清山.有效能学校特征发展与研究方法[M].台北:师大书苑,1996.
[18] 薛化元,周梦如.父母参与教育的权利与限制[J].国民教育(台北),1997(6).
[19] Husen,T﹠Postlethwaite,T.N.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Vol.VI[M]. Pergamon Press:1985.
[20] Ng,S.W. Home-school relations in Hong Kong:Separation or partnership[J].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1999(10).
[21] 刘力.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功能及方式[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2(1).
[22] Davies,D.Making Citizen Participation Work[J].National Elementary Principal,1976(55).
[23] 朱赛红.教师与家长互动关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24] 李亚军等.农民工子女家校合作状况的调查研究[J].青年研究,2011(4).
[25] 王维平等.山西省中小学家校合作现状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3).
[26] 杨启光,刘秀芳.美国教师帮助家长参与学校作业项目(TIPS)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11(10).
[27] 华东师大教育学系《外国家长教育》课题组.英国家校合作探微[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10).
[28] 王艳玲.英国家校合作的新形式——家长担任“教学助手”现象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4(7).
[29] 南丁.探索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日本的PTA给我们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2).
[30] 张勇.从沟通走向合作——形成家校合作教育合力的必然途径[J].教育科学研究,2011(3).
关键词:高中;家校合作;现状;对策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的成长与成才,特别是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大爆炸的时代,已经成为大多数家庭的主要研究内容。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本文着重从分析目前不同家庭背景下家庭教育的差异入手,进一步阐述由于家庭教育的差异,直接影响家校合力的形成,进而影响学校的教育效果。
一、我校家校合作的现状分析
我校是一所有着90年历史的四星级高中,学生来自社会各个层次的不同家庭,家长的受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有来自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有来自单亲家庭和留守家庭的孩子,还有来自外来自务工家庭的孩子,这就决定了我校学生家庭教育水平的参差不齐。根据班主任工作经验,我将学生的家庭教育现状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如果孩子出生于知识分子的家庭,父母都接受过不同程度的教育,对于这类家长,他们很容易理解学校教育的理念和教育方式和方法,因此,很容易与学校教育达成共识,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无缝对接,形成合力型”。这类学生的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无疑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第二种情况,如果孩子来自单亲家庭、离异家庭或者父母在外地务工的留守家庭,这些学生有的靠着祖辈长大的,有的父母自身的文化层次较低,还有的由于家庭矛盾而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这就导致他们的家庭教育很难与学校教育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他们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不闻不问,撒手不管型”。
第三种情况,如果孩子来自这样的家庭:父母在教育自己孩子问题上有比较极端的想法,或者对目前中国的教育现状不能很好地理解,片面理解和过分信奉国外的教育模式,对学校的教育模式,教育制度持否定的态度,对学校教育不信任,这样的家庭教育自然不会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格格不入,矛盾对立型”。
二、家校合作的对策研究
针对目前家庭教育的现状,作为学校,要实现学校教育功能的最大化,必须积极探究,寻找对策,发挥家校合力的积极作用。为此,学校必须抓住这个切入点,因势利导,让家庭教育充分发挥作用,以促进学校教育效果的提高。
1.转变传统观念,明确职责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直以来,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问题上,存在这样的误区:(1)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了,教育是学校应该解决的问题。(2)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问题上,学校一直以来处于强势的位置,学生在校所有的一切由学校说了算,学校认为学生的教育理应是由学校做主,家长无权干涉学生的学校教育。
学生的教育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共同作用的产物。家长必须转变观念把教育孩子当成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学校教育的坚强后盾,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履行自己的职责;作为学校,在教育学生问题上,要改变“一言堂”的强势地位,虚心接受家长的建议和要求,不断完善和调整学校的教育教学方法,做到海纳百川,促进学校教育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2.建立家长学校,加强指导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学生来自于哪类家庭,相信父母希望孩子成才的愿望是不变的。作为学校,要建立学习型的家长学校。通过家长学校这个平台,提高家长们家庭教育的水平。比如,学校可以围绕以下问题开展讲座: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心理健康教育,早恋的正确引导,对于电子产品的正确处理,怎样正确看待孩子的考试成绩,怎样与同伴相处,学习方法指导,怎样与孩子沟通等方面给家长进行专业的指导,提出一些应对措施,以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的实效性。
3.利用信息平台,加强沟通
为了方便快捷地将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我校开通了“校讯通”系统。“校讯通”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家庭与学校快捷、实时沟通的教育网络平台。一方面,老师可以利用这个系统,及时将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向家长汇报,让家长每天都能了解到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另一方面,家长可以把孩子在家的表现和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校,这样,学校可以获得学生更全面的信息,更好地对学生对症下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家校合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心理健康与心理品质,只有学校和家庭一起携手,学生才能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连市;产学研合作;现状;对策
研究成果主要是科研课题小组经过实证调查做出的相关报告,可客观反应大连市产学研合作情况,且具有较强针对性和现实性,在推动大连市产学研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刘春波在《大连市产学研合作创新若干问题研究》中,通过对大连市社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大连市产学研合作可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创新使用模式,推动大连市经济增长和发展支柱产业。冯云廷在《大连与辽宁沿海城市产学研区域合作研究》中,主要对作为经济中心的大连与沿海核心城市的辽宁产学研合作进行了总结,其表示产学研区域合作道路,形成开放式区域创新体系,对提高大连市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
大连市产学研合作的现状
产学研合作能力明显增强 随着大连市政府对产学研合作模式重视和政策指导,大连市高校、企业以及科研研究所的质量、规模都得到了相应提升,这为产学研合作能力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产学研合作环境日益完善 结合大连市特色产业、重点产业,大连市开创了专业孵化器发展路线,对从研发,到孵化,再到产业化的体系进行了完善。通过对孵化器建设进行强化,大连市成功构建起了大连天河小企业创业基地、大连市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中心有限公司、大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产业孵化器等多个专业孵化器。到2014年底,大连市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已发展到40家,孵化总面积16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300家,累计孵化企业4000家,孵化器从业人员7万人。
产学研合作模式多元化 在推动产学研合作发展的进程中,大连市推出了多种充满生机活力的合作模式,主要有松散型合作、大学院所直接将研发植入产业、共建产学研经济联合体、产业联盟、“产业基地+研究院”集成模式五种模式。这五种合作模式各有特点,可针对不同研发力量、企业规模给予匹配相应的合作方式,更好的实现了对大连市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全面推广和应用。
大连市产学研合作中存在问题
校企的价值取向差异依然严重 尽管科研所与高校随着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对激励机制和考核体系做出了相应的调整,逐步朝着利于科研成果的方向转变,且越来越多的科技人员开始自行创办公司,根据统计大连市累计孵化中小型科技企业4000家,其中由高校教师或者高校创办的企业达到了20%。但由于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价值取向差异,使其合作模式的开展效果不甚理想,限制了产业实力和规模的扩展。
产学研合作联盟亟待升级 因大连市产业技术联盟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故仍然停留在起步阶段,还需要接受长期的考验和磨合,才能够正真形成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此外,在产业联盟的全面发展进程中,产学研联盟表现出的制度风险、文化风险和运作风险,这些都可能与知识产业联盟出现内部冲突,导致联盟发展和扩大受到影响。
产学研合作地区性明显 大连市产学研合模主要集中在本地区,以大连市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为主要资源,针对充分运用全国,甚至是全球资源,发展跨地区、跨国界的合作模式落后。其一,就目前大连市产学研发展情况来看,其地区性特点非常显著,未形成更加开放的发展环境,尤其是与国际接轨的体系尚不健全;其二,与外省市科研机构、高校以及科技人员之间的合作非常少。
促进大连市产学研合作的对策
以战略规划引领产学研合作持续发展 大连市在推动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发展中,应结合已有的合作经验和国内外优秀经验,对大连市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发展战略进行明确,形成基本思路和战略目标,使产学研合作模式能够更加规范,进而促使产学研工作的快速发展。此外,通过发展战略的形成,使校企之间的价值取向差异得到改善,形成更利于大连市发展的产学研合作体系。
借助“国家级产学研合作实验区”发挥辐射效应 在大连市产学研合作的发展中,全面构建“国家级产学研合作实验区”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产业布局进行优化和加快自主创新体制,是当前辽宁省发展的重点方向,大连市作为全省的高新技术示范基地和产业龙头,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责任。目前,大连市优势产业已经具有非常优越的产学研合作条件,这为大连市产学研的深入推广打下了坚实基础。大连市的发展中,应当充分结合这一优势,积极构建“国家级产学研合作实验区”,促进新型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完善,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
以战略联盟和合作网络驱动产学研合作国际化 大连市政府应鼓励科研院校、高校和科技型企业加强国际合作网络的建设,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帮助产学研快速对接,促进产学研合作国际化发展。此外,在产业技术联盟发展中,充分利用产业联盟或者技术联盟的影响力,加强与世界知名机构、高校和跨国企业的合作,构建起大连市跨国产业联盟。
参考文献
[1]刘春波.大连市产学研合作创新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1999.
家校合作在基础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别强调家长要“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另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一样重要,学校和家庭这两个“教育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而且要“志同道合”。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校目标一致,可以一起努力,创造辉煌。但是,现代都市背景下的家校教育涌现出许多新的问题,向我们的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难题。这些难题是什么?产生难题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一、家校合作的困惑:家长、学校和社会大环境的偏误
家庭教育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主席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强调,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天平左右两边的砝码,两者同样重要。失去一方或者减少其中一方的分量马上会导致天平倾斜,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但是,在现代都市背景下,家校合作的默契度不高,成效也相对低下。这一问题的形成有其复杂的社会原因,涉及家长、学校和社会大环境三个方面。
首先,部分家长过于依赖学校教育,弱化家庭教育,忽略了家庭与学校两者之间必然的联系。部分家长沉浸于繁忙的工作之中,认为家庭教育可有可无,将教育的重担完全推给学校,忽视了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他们过于强调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却忽略了家是每个孩子的回归地,家庭教育发挥着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孩子课余的兴趣爱好等诸多方面不可取代的作用。还有部分家长对家校合作缺乏了解,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两者分割开来,导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步伐不一致、不协调,甚至所教内容与学校教育互相冲突。
其次,部分学校在推进家校合作时缺乏有效的规范与部署。家校合作的双方固然是平等的,但学校往往是推进合作部署的关键。就现状而言,大部分学校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但是因为缺乏有效的途径和措施,没有建立有效的平台,使家校合作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
再次,社会思潮偏重拔苗助长的“快教育”,损害了良性的家校合作。现阶段,“快教育”与素质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快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试人才,素质教育的理念是让孩子全面发展,培养综合性人才。目前“快教育”为什么能深入人心呢?主要与中国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有关。现代都市催生的“急”文化未能拉近家校之间的距离,成为家校合作的绊脚石。例如,在学校实行减负的同时,一些家长却纷纷选择为子女增负。而在“快教育”中,家长投入最多的是金钱,而不是亲情。亲情的缺位,使得家庭教育没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二、同心同德,促进家校有效合作
家校应设法避开默契度不高的尴尬,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是家长与学校共同努力的方向。
(一)作为教育的引领者――学校,应该率先挑起合作重担,主动迈出家校友好合作的第一步。教师们应提高家校合作的意识,多一份热情,多一份耐心
1.定期举行家长会。家长会不是流于形式的普通家长会,而是要从家长的角度出发,细化家长会的类型。让家长觉得他们值得花时间从繁忙的工作中挣脱出来,利用这点时间了解孩子的教育情况,真正让家长享受家长会,爱上家长会。
如何细化家长会类型呢?
第一,定期召开专题家长会,如新生入学专题家长会、体育中考动员与咨询家长会、应对初三毕业中考和高三高考家长会、高一高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家长会等。今年5月份,我校开展了2016年“职业分享进家校”交流会,以“真光之爱,滋养心灵”为理念,以“宽银幕”德育模式为引领,开发和利用校外资源,依靠家校的合力,共同面对和解决学生的成长难题。在这一活动中,学校一方面调查了学生心爱的职业,另一方面又聘请了老校友来当职业讲师。同时,学校还表示,“职业分享进家校”交流会只是一个起点,学校将构建职业生涯规划体系,长期坚持立体发展的思路。在此过程中,使家校合作的合力得到有效的体现。
第二,召开系列家长会,在专题家长会的基础之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把各个小专题整合成几个系列,在不同阶段召开不同系列的家长会,使得家长会的规划更系统,更清晰,更有条理性。
2.学校可利用自身对教育资源整合的优势,不定期地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邀请知名学者与专家到校讲学。为广大家长提供教育培训的机会,帮助家长提升教育素养。例如,我校充分利用家长会,聘请华南师范大学附中李之宁老师及广州大学应湘教授,就中学生“早恋”和“厌学”问题开展了多场别开生面的家庭教育专题讲座。
3.活动育人。班主任应积极邀请家长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来。家长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应该积极主动配合,拉近亲子关系,为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我校艺术节是师生同乐的节日,学校热情邀请家长到现场观看表演,家委会集体成员也参与艺术节的表演,家校互动频繁。再如,今年我校的运动会在家长环节做了小小的改革和创新,与往年不同的是,家长不再只是观众席中的一员,而是大范围地融入校运会,如增加了家长方阵游行和家长代表团开幕式表演节目,初中三个年级共三个家长方阵,三种不同形式的表演各具风采,引来所有学生和老师的掌声。
4.完善家长学校的机制,建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开展家校互动。邀请家长到课堂上来传授生活技巧,拓宽家庭教育的渠道,丰富学校教育的内容。
例如,我校非常重视家校合作的机会,特色课程“真爱食坊”经常邀请家长到学校来教孩子们做传统文化美食,如元宵节做汤圆、端午节包粽子、重阳节做桂花糕等,学生、老师、家长共同来完成这一课程,家长也体验了孩子的校园生活,开创了家校合作的成功典范。
5.学校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搭建教育互联网平台,实现家校沟通信息化,统一家校教育的步伐。学校可以开发家校教育网站,分享教育心得,增开《家长在线》咨询栏目,特聘专家解答家长的疑惑,及时了解学生与家长的实际,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关教育措施。
另外,学校德育工作者应该创建家校微信群、QQ群等互动社区,让互联网在家校教育之间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例如,我校在本学期提出“真光智能手环”的设计理念,并开启了该新项目的研究工作。真光智能手环基于现代互联网技术,集学业管理、德育管理、健康管理和积分管理于一体,快速便捷地记录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并将记录下来的数据及时反馈给班主任和家长。“真光智能手环”代表了家校联盟的信息化趋势。
(二)家长在家校合作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家长应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基础性作用,重视家校合作,主动与学校沟通,积极热情地参与到校园活动中来,了解孩子的校园生活;遇到矛盾与冲突应及时向班主任、年级组长了解具体情况,理智战胜自己的“护犊”情结,减少误解,摆脱家校合作默契度不高的尴尬。
2.家长应保持“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对于学校举办的教育类讲座积极报名参加,利用工作之余勤充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争取做个不落伍的家长。
3.多点兴趣,少点应试。拒绝拔苗助长式的“快教育”,实现尊重个性化发展的“慢养教育”。慢养教育,是一种适应孩子发展规律的耐心教育,是建立在对孩子充分的爱与尊重的基础上的,没有中国家长式的权威导向,只有理解与支持,尊重孩子的每一次选择,当孩子偏离轨道时稍稍给予指导。慢养教育更侧重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会强行灌输应试技能,让孩子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过后不断去实践。不单单强调结果,更注重孩子的成长过程。慢养教育需要家长调整好心态,投入精力与时间,参与到孩子每个阶段的成长现场,让亲情永驻,使得家庭教育既有现实的效果,更有超越功利的温情。
三、对现代都市家校合作的展望
由于受学校、家庭、社会文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家校合作虽然在诸多先行者的努力下取得了许多成绩,但是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我们期望在众多同仁的努力下,现代都市家校合作能够在以下方面取得进一步的成果。
第一,创新和发展现代家校合作的模式,改变传统上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主体,学校指导家庭、教师教育家长的旧模式。现代家校合作还要求学校转变角色,由原来的指导模式转为服务模式。
第二,提倡现代家校合作的新观念,打破人们对家庭教育功能认识上的局限,改变在实际的家庭与学校的关系中,家庭更多地处于一种被动状态的现状。
第三,树立正面的、积极的家校合作观,反对功利化、世俗化的家校合作观。
第四,不断优化现代家校合作方式,在现代家校合作中,学校和家长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家校合作,拓宽家校合作的渠道,为促进家校合作良性发展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