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超级课程表创始人范文

超级课程表创始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超级课程表创始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超级课程表创始人范文

“我的妈呀,这都是什么啊?我在人间从来没学过这样的课程!”艾莉还在迷迷糊糊的睡着,只听姐姐一声从未有过的大叫声。“哦?怎么啦,火灾吗?哈……”艾莉完全清醒了,看到自己身旁花哨的课程表,毫不在意的说:“哦,这个啊,我已经知道了……天哪!已经7点了!要迟到了!第一节课天际魔法课。”艾莉慌忙穿上衣服,从床上蹦了起来。背上书包,奔向学校。

终于,她们到了,在两个最前面的座位上坐下来,拿出书。

“大家好,我是你们天际魔法课的老师——燕琴佳小姐。”

“燕琴佳教授好!”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

“嗯,同学们好。”燕琴佳小姐也说。“天际魔法课,顾名思义,就是天界中学习魔法的课程。”

说着,燕琴佳小姐敲了敲黑板,这上面显示了几行字:

学习目标

1.掌握天界最基本的魔法,学会自卫。

2.了解各种魔法的创始人

3.要利用这些魔法做好事。

燕琴佳小姐说:“这就基本是我们的学习目标,但是,我可能会加上一些新东西的。首先,我先叫一个超级简单的咒语。那就是让自己想要的东西飞过来。如,你笑让茶杯飞来,就说茶杯飞来,谁能来做个示范?”

同学们没有想到教授会这么快就让他们实践,没有举手。只有艾莉举起了手。

“好,艾莉同学。”燕琴佳小姐点点头说。

艾莉颤颤巍巍的走上台。举起魔法棒,念道:“雨伞飞来!”只听“刷刷”的几声,雨伞到了艾莉的手中,大家都热烈鼓掌。只有青佳儿和她的死党“嘘嘘”的喝倒彩。

第2篇:超级课程表创始人范文

尽管营销事件层出不穷,但加上“创新”作定语,很多营销的玩法基本都是新瓶装旧酒,甚至只是换个产品、人物等营销素材再玩一次。但营销作为产品包装中重要的一环,一直都是企业规划、发展的重点之一,所以今年也不乏极具新意的案例。

当下营销趋势

本着传播效果好、有新意、与同类相比更具典型性三大观念,品途网整理了今年的20家营销案例,经过专家组和大众组的双重甄别,最后综合选出2015年10大创新营销案例。

这次票选,也反映出当下营销的5大趋势:

1、载体转向移动端,例如微信红包、H5营销广告的出现,以及“刷爆朋友圈”成为衡量营销是否成功的一条准则。

2、名人效应依然有效,例如小咖秀、大疆无人机的“火”都是因为明星效应“燃”起来的。

3、二次元文化渐入主流,例如优信二手车的鬼畜视频。

4、营销趋向常态化,杜蕾斯、可口可乐等早已成为大众常见品牌,但营销却年年不落。

5、剧情跌宕、具有冲突性的营销事件更能引起舆论关注,譬如神州专车自黑,后来又道歉反而收获了许多下载量,余佳文与“导师”撕逼,也为超级课程表拉回不少关注度。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关于谁更具有创新性,专家组和大众组产生了不小的分歧。对于后者而言,触达他们的营销事件就是“好”营销,而对专家组而言,尽管个别营销事件的影响力不能与“巨头”的相比,但在营销环节有所创新的营销案例,专家也纷纷了表示支持和肯定。

具体情况如下:

专家组和大众组的票选结果图:

两组榜单不同点:

专家组,神州专车自黑的事件得票最高,同时苏宁双十一营销事件、超级课程表投资人和创始人互撕事件,以及百度贴吧因广告语太敏感引发的“胶带门”营销事件均在前十之列。

大众榜单上,微信红包的营销事件位列榜首,天天P图推进的“全民cos武媚娘”营销、小咖秀引发的明星模仿潮、可口可乐歌词瓶营销三大事件得票数也很高,排在前十。

相同点:

明星参与其中的营销事件,整体而言,专家组和大众组印象都比较深。

整合双方票数后,品途网得出的综合榜单如下:

以下为榜单具体情况。(部分含专家组点评,情怀和专业兼备。)

2015年10大创新营销榜综合榜:

品途网评选准则:

传播效果良好(产品知名度、下载量、销量等明显增加)

营销的环节、手段具有创新性

与同类营销事件相比,更具有典型性

1、微信红包:春晚最大赢家

春节期间,微信红包的风头一度盖过春晚。微信这次将与央视春晚合作,在春晚节目进行过程中由主持人口播,让观众一起“摇一摇”抢红包,红包由若干个广告品牌商赞助,抢到的红包也将显示“×××企业给你发了一个红包”。

结果:微信摇一摇总量110亿次,微信红包在今年2月10日的单日收发总量就已超过去年除夕峰值的10倍,企业营销场景也在微信中立足,而微信借此将微信支付向二三线市场做了进一步渗透。

创新点:营销的渠道创新,噱头引人。

品途网专栏作者浩子点评:堪称O2O经典营销,不过成本巨大。

品途网专栏作者温二爷点评:今年最火的无疑是红包,微信花别人的钱做自己的营销,拿下春晚,开启全年热潮,不得不服,不得不赞。

2、神州专车:“自黑”营销

2015年6月,上神州专车官微发了一条微博,“乌伯,请停下你的黑专车!”微博还配发了由海清、吴秀波等人代言的广告图。该做法引起大众强烈反弹,纷纷质疑其手法“low”,并群嘲吴秀波的广告图中怪蜀黍打错了,同时遭遇各大品牌借势营销。

结果:神州专车发出道歉信,并发放1亿专车券以示诚心,连同收获新增几百万的APP下载量。

创新点:一波三折,营销过程的戏剧性非常丰富。

品途网专栏作者虫二点评:我平时比较关注互联网出行,感觉神州强撕uber很成功,主要是撕的及时,对象得当,对安全的质疑戳到痛点,虽然撕的过程比较low,但补券及时,形成神反转。

3、大疆无人机:汪峰求婚,主角却是无人机

今年2月7日晚,在章子怡生日派对上,在众多亲友的见证下,汪峰下跪求婚,章子怡激动落泪说出“我愿意”。8日早晨,关于汪峰使用无人机就是大疆的产品的新闻稿开始传播,内容中还特别注明大疆创始人汪滔对媒体确认的。随后大批“科技媒体”媒体跟进。

结果:大疆无人机刷爆科技圈。

创新点:创造新噱头——无人机送戒指,契合产品功能。

品途网专栏作者石三郎评语:吸睛诚可贵,走心价更高。

4、天天P图:借武媚娘妆火速上位

1月初,随着《武媚娘传奇》开播,照片美化类APP“天天P图”立刻推出新功能——“武则天妆”,只要在手机上拍摄自拍照,就能一秒钟便变身妖艳的武媚娘。

结果:天天P图极短时间冲上了大陆、台湾、香港、越南等亚太区app榜单头名。

创新点:载体新颖,借“妆”上位。

5、小咖秀:前辈没火,后来者一夜爆红

“人生如戏,全凭演技”这是小咖秀的标语。在此之前,曾有相似产品上线,但并未达到小咖秀的效果,小咖秀的创始人时这样说的:首先台湾知名综艺节目《康熙来了》做了一期对嘴视频专题,但是没有提及产品名字,很多用户看了之后到手机上去搜索,其次与王珞丹达成合作,逐步推进到明星圈。

结果:根据相关资料,目前该APP用户已达1000万,视频日上传量30万条左右。

创新点:模仿影视剧,玩法全民皆宜,再加上借助明星,借势营销使用到极致。

6、优信二手车:黄金60秒播放洗脑鬼畜广告

10月份,优信用3000万元拍下了中国好声音"冠军之夜"最贵的广告位--黄金60秒,然后,播了一个洗脑的鬼畜广告,将众多明星,包括:杜海涛、张钧甯、王宝强、胡军、孙红雷、朱亚文等人的广告语利用节奏衔接,不断重复“上优信二手车”广告语。

结果:广告播出当晚,优信二手车网站就因访客过于密集导致瘫痪。直到今天,在百度指数上,优信的整体指数还是高于人人车和瓜子二手车。

创新点:引入二次元,有噱头有槽点,直击受众记忆点。

7、微信朋友圈:你刷到了宝马,我却只看到可乐

今年1月,微信朋友圈第一批广告即悄然亮相。宝马、可口可乐、vivo三个品牌同时出现。据微信朋友圈中流传的一段文字显示:朋友圈广告推送是基于大数据分析,高端用户推送的是宝马;买不起iPhone 6但买得起小米的,收到的是vivo的广告;收到的是可口可乐的广告。相比另外两个品牌,“身份的象征”——宝马顺利成章的占据了压倒性传播优势。

结果:为宝马带来的近4600万的曝光量、20万粉丝,并引发舆论热议。

创新点:利用大数据支撑起全民狂欢,用阶级分层制造矛盾和话题。

品途网专栏作者舒声点评:好的营销,就是“投机取巧”的博得关注,利用自身优势和特点,在娱乐化的时代不低俗又引起振动,自发传播。

8、大圣归来:“自来水”营销

《大圣归来》出品人路伟在行业峰会上披露,片方有请水军炒作该电影,一些所谓的自来水也是自己花钱培养出来的,通过这种营销方式让这部国产动画红遍整个夏天。陆伟称,我们出了100多篇软文,大家看到的很多软文都是我们自己写的。我们建了几个自来水公司。我们适当的时候提供一些料出来,看似无意之举,其实都是步步为营。

结果:电影收揽了近10亿票房。

创新点:国产情怀加身,真作假时假亦真,使用“粉丝口碑”传播极致典范。

9、大众点评H5营销:这个陌生来电你敢接吗

故事讲述的你收到了一个未知来电,接听后屏幕似乎问到了杀气,紧接着被妇联的人物武器不断破击手机屏幕,“碎屏”的创意表现手法与《复仇者联盟2》的电影调性完美结合;再通过专业的配音和场景音效来衬托出大片既视感,巧妙的把用户吸引到19.9元购影票的营销点上。

结果:大众点评的常规营销,效果再次加深受众对大众点评的认可。品牌广告价值无法量化。

创新点:借用H5在移动端宣传的开山之作,对渠道——手机界面的挖掘很到位。

10、可口可乐:跨界台词瓶

今年5月27日,可口可乐棋走跨界,联合优酷一起high。这两个跨行业的第一品牌达成战略合作,联合推出49款共计10亿量级的可口可乐“台词瓶”。网友还可以个性定制独一无二的专属台词瓶,在“我们结婚吧”、“如果爱,请深爱”等经典台词的前面加上恋人和朋友的名字,让优酷和可口可乐替你表白。

结果:迅速占领朋友圈,成为现象级事件。

创新点:传统品牌寻找到与线上平台的最佳契合点,打通新的营销渠道。

结语

不可否认,这是万众创业的时代,人才、产品济济一堂,谁能从千军万马的突围中冲杀而出,营销往往会成为决定性因素之一,所以万众创业带来”万众营销“,什么才是真正的创新营销呢?

一千个人读者心中有一千个答案。

品途网专栏作者舍予兄坚持认为“苏宁的平京战役”是他心目中最好的营销事件,他是这样评价的:苏宁这一年不容易,假设我们家门口有个邻居小姑娘,每天都灰头土脸的,某天她突然开始认真打扮了,那无论如何我们还是应该鼓励的。

而品途网专栏作者杜大能耐尽管也选了平京战役,但他的观点却是:苏宁的平京战役可以说是新瓶装旧酒,但时机非常好,恰恰是京东被天猫打的节节败退,并且自己获得了阿里的200多亿的输血前提下。虽然最后表面看是苏宁赢了,但也不能否认苏宁在自嗨的事实,双11后的第一周,京东快递最早的到的事实足以说明一切!

第3篇:超级课程表创始人范文

这所大学由未来学家库兹韦尔和科技企业家X大奖基金会联合创始人迪亚曼迪斯发起并分别担任校长、副校长。大学校名来自库兹韦尔在2005年出版的《奇点临近》一书。在书中“奇点”被用于描述包括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自动化、基因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科学和技术的加速发展。库兹韦尔认为,几个世纪以来,技术一直是以指数级数的复杂形式增长的。我们正在接近一个奇点――就是这样一个点,从此以后科学技术将代替人类的创造性。2009年,库兹韦尔正式提出了“奇点大学”这个新概念。

科学技术的指数增长

科学技术的指数增长具有指数函数的性质:如果我们把t看作是以年为单位的变量的话,那么在过去的历史长河中,它一直在缓慢地更新。从地球的形成,到生命的出现,再到陆地生命的出现和灵长类动物的出现,以及文明的出现,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漫长和加速的发展过程。数的第一次使用可回溯到大约公元前三万年前。公元前2400年可能有了巴比伦算盘。17世纪出现机械计算器。19世纪中期,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提出了差分机,被视为计算机的先驱。19世纪末,德裔美国统计学家赫尔曼・何乐礼发明了打孔卡片制表机,开启自动数据处理时代。1936年,哈佛数学教授霍华德・艾肯设计了自动顺序控制计算机。1944年,IBM制造出第一部万用型计算机“马克一号”,开启了现代电脑的时代。1945年,冯・诺伊曼提出“存储程序”概念:将指令存储在计算机中。1951年,真空电子管的使用标志着第一代电子计算机,1959年晶体管的使用标志着第二代,1965年集成电路成就了第三代,1971年英特尔的微处理器使电子计算机进入了第四代。请注意在这里面的时刻表中重大事件出现的间隔。我们可以看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计算技术先是经过了数千年的缓慢发展,直到两百多年前开始出现了几次较大的变化,每次都是由技术的实质创新所带来。

1971年以来,微处理器朝着更小的体积里存储更多的处理器的方向发展。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曾预言,单位面积半导体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和电阻数量每两年增加一倍。这就是现在人们说的“摩尔定律”(实际上是一个行业规律)。两年加倍一次是以指数级的速度增长。“摩尔定律”能在40多年里基本保持成立真的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它依靠的是一项接着一项的技术革新和信息时代的市场推力。

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也带动了其他行业的日新月异。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在生活和工作中与计算机的密切接触:电脑越来越好,越来越便宜;手机功能越来越多,网速越来越快;家电计算机化,医生开始用电脑给病人看病;游戏越来越逼真,等等。今天一台普通的个人电脑,性能已经千倍于40年前的超级计算机了。2010年最快的个人电脑处理器的性能百万倍于1980年最快的个人电脑处理器。随着计算机硬件的指数技术增长,软件方面表现得也同样出色。这方面最好的例子恐怕就是人工智能了。

现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始于20世纪40年代。基于抽象数学推理的可编程数字计算机的发明使一批科学家开始严肃地探讨构造一个电子大脑的可能性。但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局限,人工智能的研究多次停止不前。现在,硬件的指数技术增长使得大数据的存储和调用变得特别方便。这也促进了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算法的迅速发展。谷歌研发的AlphaGo和IBM的沃森人工智能系统是最好的例子。其他的例子还有自动驾驶汽车,脑成像分析套件,机器翻译,等等。

未来呢?库兹韦尔认为,人类将可利用纳米机器人通过毛细血管以无害的方式进入大脑,并将我们的大脑皮层与云端联系起来。通过重新编程,技术将帮助人类远离疾病和衰老。到2020年左右,人类将开始使用纳米机器人接管免疫系统。到2030年,血液中的纳米机器人将可以摧毁病原体,清除杂物、血栓以及肿瘤,纠正DNA错误,甚至逆转衰老过程。

这些听起来难以置信,但这样的预测还有很多。比如有人预测会出现带磁塑料,会出现人工肉、立体农场,到小行星带去丰收水冰,像鸟一样飞行,绿色能源代替石油,核动力把人类送入深空,量子计算机得到普及,造出真正的假肢和人工大脑,实现人脑和电脑的交流并让人脑控制电脑,甚至建造一个捕获太阳能的巨大球形结构“戴森球”。超高速铁路让旅客在15分钟内从北京到达纽约。海水淡化普及,人类不再担心缺少饮用水。低价的手机传感器扫描远方通话人的视网膜,采集血样,然后分析疾病。人类实现隐身术。复活恐龙。公路上全程提供太阳能充电。隐形眼镜能根据凝注对象提供信息。“智慧化”卫生棉为女性提出疾病警示。《奇点临近》预言在2045年左右奇点将发生,也就是人工智能超过人类智慧总和。

这些技术突破将带来社会的巨变。有些专业会发生极大变化,对医生、律师、市场分析师的需求可能会大大缩水,大部分体力劳动工作可能会被机器人代替。大部分人可能都要靠政府抚恤金生活。一部分人进入太空,移民火星。但这并不意味着地球上将出现90%的穷人和10%的富人。如果解决得好,可能是90%的富人和10%的超级富人。

奇点大学应运而生

对于这样的奇点,我们做好准备了吗?没人能说“是”。但是奇点将会到来吗?也没人能说“不会”。我们必须面对“奇点”,不管你是乐观其成还是恐其到来。这就是奇点大学存在的意义。

最先想到奇点大学的是迪亚曼迪斯。2007年他读了库兹韦尔写的《奇点临近》一书并立即意识到,如果建立一个教授指数技术的大学的话,一定会有市场。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给正在推销奇点思想的库兹韦尔,两人一拍即合。他们要通过这所大学汇集一群敢于冲破束缚、敢于迎接挑战的人。在这样的一个集体中,问题将变成机会。

奇点大学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常规性的大学。他们没有一个固定的课程表,没有四年的本科学位。他们的课程计划一年会变四五次。他们更像是一个高级培训技校,有的课程是三天、五天,也有的n程是三周、六周。致欢迎词的是机器人,wifi密码是指数系列“12481632”。学生接触到的是3D打印机、乐高机器人套件、无人机、Leonar3Do人机界面、数码医疗器械和Arduino开源单芯片微控制器。奇点大学请来的教员都是些奇特的人。软件架构师Brad Templeton宣布他在试图制造一个连到隐形眼镜上的投影机。医疗链商人Daniel Kraft的初创公司计划在病人家里3D打印个性化药品。麻省理工学院的Ed Boyden是恢复视觉方面的神经医学专家。Charles Hull是3D打印的发明人。Scott Hassan是谷歌最早的程序员。Anousheh Ansari是第一位自费进入国际空间站的妇女。3D系统CEO Avi Reichental用他的杰魔系统(3D Systems Geomagic)带领学员打印出3D武士。而且学员们都是一群具有创新精神的未来开拓者。这里有分子和合成生物学的研究人员,空间企业家和人工智能专家。一位墨西哥学员建立了由脑电波控制的机器人假肢。还有谷歌的专家和牛津的学者。这也许是奇点大学最宝贵的地方了。他们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向真正世界级的创新“大拿”取得真经。“大拿”和“大拿”的碰撞可能产生“超级大拿”。

奇点大学的教学方法是跨学科的,在计算技术、机器人、医学、纳米技术和神经科学之间游走,是当今技术的实施。它的主打班是夏季8周住校研究生培训班(GSP)。过去这是一个非常昂贵的班,但在2017年竟然变成了免费。这是大财团赞助的结果。另有三个核心班是高阶经理人专班(EP)、创业班和发明班。GSP的课程包括未来学和预测学、设计学、网络和计算机、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纳米技术、医学和神经科学、人工智能机器人和认知学、能源和生态科学、空间物理学、政策法规和伦理学、企业家学等各方面的前沿科学。学员们不再单纯“深入”研究某个单一主题,而是打破学科、知识之间的界限,更强调跨学科特性。

来自学界或商界的学员在入学研究生培训班后,先用4~5周时间通过专家讲座、案例研究等方法学习以上11类学科。学习的核心是那些在全球面临挑战的问题和一些已经实现了的未来技术。他们会倾听NASA将如何把火星改造成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他们也会学习如何提取自己的DNA,他们还会3D打印一个“奇点村”。学员会提出一些尖锐的问题。有一个问题是:“当我们的全身都装备了电子仪器时,安全隐患是什么?”在后面的几周里,学员们以项目分组,提出自己的想法,也可能因此重新组合。每个小组都以创业为目的,设计、规划一个或多个能让世界的将来有所不同的公司。最后每个小组都把方案交给专家评审。最佳的五个方案会在结业仪式上演示。

创业是重点。学员们把在奇点大学形成的项目继续下去。有些得到了投资,少量的已经开始在改变世界。Matternet在过去几年中一直探索在发展中国家利用无人机实现货物快递运输。Modern Meadow公司正在研究通过3D打印制造出人造肉。Popquake正在建立一个廉价太阳能地震传感器网络,用于早期地震检测。Cambrian Genomics创造出了全球第一台DNA激光打印机,生产出世界首例合成基因。太空制造MadeIn Space是在2010年奇点大学的GSP班开始的。现在首台在太空中打印的3D打印机已经送到了国际空间站。其他还有:Getaround,Cosima Gretton,Mars City Design,Fiat Physica,Hypercubes,等等。我无法确定这些项目是否都是奇点大学孵化出来的,因为有些人正是因为有了自己的项目才被奇点大学录取。

奇点大学能否成功?

衡量它是否成功还要看它的效果。库兹韦尔说,“看看未来我们的学员的业绩吧。如果我们能产生下一个谷歌,或者我们的某个项目解决了水源问题,那么就……”迪亚曼迪斯接过话题:“我们刚刚开始。出现最大的问题的地方就是最大的市场机会。还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那里吧。”奇点大学会到中国去发展吗?目前奇点大学在中国有招生,被录取的学员将得到全额资助。“奇点大学和中国的合作才刚刚开始,我们期待大家能有更有意义的参与。”

对于奇点理论也有一些怀疑的声音。有人甚至说库兹韦尔是一个大骗子。确实,在奇点最终出现之前,我们谁都无法证明它会出现或不会出现,所以这个争论可能一时不会有一个定论。库兹韦尔的预测基于他的“加速回报定律”,但这个定律并不是一个科学的经过严格证明的定律。而且人脑的复杂程度可能超过我们的想象,越接近它就越难进一步接近。我们还应该考虑到政治、经济、宗教、伦理等因素。即使技术上证明可行也不一定意味着就一定能实现。

第4篇:超级课程表创始人范文

近二三十年来,教育改革的浪潮席卷全世界,这次改革主要有三种趋势:市场本位学校改革、标准本位学校改革和全校改革。其中市场本位学校改革范围最广,影响至今。对于市场本位学校改革,人们用不同的话语来描述:教育市场化(mar2ketisation)、教育民营化、教育私营化(privatisa2tion)、教育产业化(industrialization)、教育商品化、“以市场为基础的教育”(market-basededuca2tion)⋯⋯尽管称谓不同,但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信念:把竞争机制引入教育领域,教育不应该由国家大包大揽。这种竞争不仅存在于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之间,而且还存在于公立学校之间以及私立学校之间。在这几个名称中,“市场化”最能表达这种改革趋势的理念,因为竞争机制是市场的核心机制。

一、教育市场化的理论基础

(一)新自由主义思想兴起于20世纪70、80年代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也称为“芝加哥学派”,主要代表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弗里德曼(Mil2tonFriedman)和哈耶克(F.A.Hayek)。新自由主义思想的根本观点是:当代社会的所有弊病是由于资产阶级国家干预过多造成的,希望返回到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去。“如果国家干预少一点,竞争就会进一步发展,垄断就会大大减少。”[1]因此,他们要为市场自由竞争恢复名誉,他们认为市场机制在满足人类欲望和分配生产资源到各种不同用途上起着重大作用。“市场资本主义(如果真正让它起作用的话)则是惟一使每个人最可能在社会中得到他所希望的东西的一种制度。”[1]而正是国家干预妨碍了市场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自由竞争不是名副其实的自由竞争。他们所指的国家干预包括西方国家的“国有化企业”、“福利国家”和巨型垄断企业。他们认为解决问题的出路是把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化企业私人化。新自由主义思想推动了国有企业的改革,也打开了教育市场化之路。最早提出教育市场化观点的是弗里德曼,他认为教育不应该是政府提供的一项服务,而应该是自由市场体系中的一部分。弗里德曼在1955年发表的《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一文中指出:“我相信,若要对我国教育体制动大手术,惟一的办法就是通过私有化之路,实现将整个教育服务中的相当大的部分交由私人企业个人经营。否则,没有什么办法能摧毁或者至少极大地削弱现存教育建制的权力,而摧毁或削弱现存教育建制的权力,乃是根本改革我国教育体制所必要的先决条件。此外,也没有什么办法能给公立学校带来竞争,而只有竞争才能迫使公立学校按照顾客的意愿改革自身”。哈耶克也认为“不存在用以决定谁该接受进一步教育的所谓公平的教育依据,不必通过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选拔。对学生进行选择的惟一途径是竞争和市场过程”。

(二)新公共管理主义20世纪90年代初,在大多数先进国家中产生了一种新的公共部门管理模式。这种新模式有几种不同概念,包括“管理主义”、“新公共管理”、“以市场为本的公共行政”、“后官僚典范”或“企业型政府”。尽管名称不同,它们实质上描述的是同样的现象———“为实现经济(Economy)、效率(Ef2ficiency)和效果(Effectiveness)的‘3Es’做出的决定性的努力”[2],即传统的官僚制将被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模式取而代之。新公共管理主义的主要观点是:“注重管理而不是政策,注重绩效评估和效率;将公共官僚制组织划分为一些在用户付费的基础上相互协调的机构;利用准市场化和签约包出工程的方式促进竞争;削减成本;具有一种特别重视产出目标、限期合同、金钱刺激和自主管理的管理风格。”[2]美国的奥斯本和盖伯勒在《重塑政府》一书中提出了“企业型政府”这一观点,他们认为“大多数企业型政府鼓励提供服务者之间的竞争⋯⋯宁可采用市场机制而不是官僚机制”[2]。总之,新公共管理主义思想的核心是要把公共行政的僵死的、等级制的官僚制组织形式转变为公共管理的弹性的、以市场为基础的形式。对传统的官僚管理模式的批评也波及教育领域。美国的一些打算改革美国公立学校教育的人认为:由国家通过民主的方法对公立学校进行管理的理念应该被抛弃了。由人民对学校进行民主管理这种方法应该被一种全新的体系所取代,转而由市场进行间接的管理。

美国政治家约翰•乔布和泰利•莫(JohnChubb&TerryMoe)在《政治、市场和美国学校》一书中指出:“市场通过它们自身的特性,能够培养高效学校所必须拥有的自治。⋯⋯消费者不会有购买低效学校的产品的需要,因此这些学校就会从市场中消失。⋯⋯对学校进行民产管理不可避免会培养官僚作风,而这就会扼杀高效学校所必须拥有的自治。”[3]

二、英美教育市场化的社会背景

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英美国家对公共部门的规模和能力进行了抨击。尤其是玛格丽特•撒切尔于1979年和罗纳德•里根于1980年大选获胜以后,就开始推行公共部门的改革。公共部门在三个方面受到抨击[2]。首先对公共部门的“规模”提出了抨击,认为政府过于庞大,浪费了过多的紧缺资源。其次,关于政府的“范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围”也发生了争论。认为政府本身介入的活动过多,凡是可由私营部门提供的服务均可通过合同或直销方式转交给私人提供者。第三,政府的“方法”受到持续不断的抨击。认为官僚制的方法必定会造成工作无起色和效率低下。如果必须由政府从事某些活动,也需要寻求除官僚制之外的其他的组织方法。对公共部门的规模、范围和方法进行的抨击所产生的明显结果是削减政府部门和改变其管理方式。英国政府开始实施强硬的财政紧缩政策,积极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并着手解决福利国家政策所引发的种种问题。在撒切尔内阁和智囊班子中,信奉哈耶克主义自由市场观点的所谓“新右翼”(NewRight)人士占据了主导地位,其中包括曾在1981至1986年间担任撒切尔内阁教育大臣的约瑟夫爵士(SirKeithJoseph),以及撒切尔时代教育政策的主要设计师莱特温(OliveLetwin)和塞克斯顿(StuartSexton)。

约瑟夫爵士在1976年时所说的一句话,也许最能代表他们的市场主义信念。他说:“盲目的、非计划性的和没有协调的市场智慧完全优越于精心研究的、理性的、系统的、善意的、合作的、有科学依据的和尊重数据事实的政府计划。⋯⋯市场体制是国民财富的最佳发生器:它能够以人类思维不能理解的方式,在没有强制、指导和官僚干预的情况下,协调和满足无数个体的不同需要。”[4]英国人把包括教育市场化、教育私有化在内的“私有化运动”,称作“撒切尔革命”。撒切尔夫人的主要顾问谢尔曼于1987年8月6日的《每日电讯报》写到:“倘若没有英国全部学校的私有化,那么撒切尔革命就是还没有完成。”因为“保守党(私有化运动)前沿正在向私有化尚未触动的那些国有部门推进。我国这些社会部门的活动,诸如卫生和教育,这两者加起来每年都要消耗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而竟对市场机会几乎一无所知。”对这场运动,英国人自己是引以为豪的,他们说:人们看到的撒切尔革命的经济和财政好处还是表面的“,而最重要的收获时下人们也许还只能朦胧地认识到:这是对政府思考和行为方式的一场改造。⋯⋯那些国有的产业部门把政府官员和部长们拖到了消费者利益的对立面。全国私有化工作一旦完成,部长们什么都管的角色必将一去不复返。”[4]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财政支出不断上升,但基础教育质量却始终不尽如人意,这引发了学校效能研究,即影响学校效能的因素是什么。许多研究发现官僚是影响学校效能的关键因素。美国政治科学家乔布和莫研究了学校自治与学生成绩的关系。他们发现公立学校对的政治要求反应太快。这种结果是由于“公立学校受到机构的直接民主控制”,而这些机构“天生地破坏了学校自治,并天生地有益于官僚”。他们还发现公立学校中的政治与官僚并不有助于形成与高学术成绩有关的学校组织的合意形式。与此相反,市场取向的非公立学校更可能产生他们所说的有效组织。这些高成绩学校(主要是非公立学校)与低成绩学校(主要是城市学校)有显著区别:“他们的目标更清楚且在学术上更有抱负,他们的校长是更强有力的教育领导,他们的教师是更专业的人员,他们的教学工作在学术上更强有力,他们的课堂更有秩序并更少官僚”。因此,乔布和莫认为教育中的家长选择是一种根除民主政治与官僚的反作用的方法。

三、英美教育市场化的主要形式

英美教育市场化改革在具体实施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而是有着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英美除了大力发展私立教育外,还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改革形式。11特许学校(CharterSchool)。所谓特许学校,其基本含义是根据特定的合同或“特许状(Charter)”来开办的公立学校。与传统公立学校最大的区别是,特许学校凭着这张“特许状”拥有充分的自治权与办学权,得以从政府控制和微观管理中解放出来,在教师雇佣、教育资源分配、入学、人事管理等方面享有自。1991年,美国明尼苏达成为第一个通过特许学校法的州。该法允许学区授予某些学校以“特许状”并建立特许学校。到1998年为止,已有34个州通过了特许学校立法,允许有志于改革的一些学校及团体进行建立特许学校的尝试。特许学校向各类学生开放,供学生家长自由选择。不少教育改革专家认为,虽然特许学校不是一种将学校完全放开的学校市场化的形式,但是它体现了学校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强调学校有权直接与其顾客相联系,学校的目的就是最大程度地满足顾客的需要,供顾客进行自由选择。因此,特许学校通过学校内部的改革来使学校结构适应现存的管理结构,是一种“有限的市场化”的做法。21学券制(EducationVoucher)。

所谓学券,就是政府发给学生家长的一种有价证券,学生家长可以使用该学券在任何政府承认的学校,包括私立学校中支付学费或其他教育费用。其目的是促进各学校,特别是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之间的竞争,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其实质是运用市场手段来运作公立学校,增加公立学校中的私营成分,以恢复其活力。学券制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于1955年提出,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在个别州进行了实验,但进展不大。90年代后,在美国教育改革大潮的推动下,至1995年,有十几个州对学券制进行了立法讨论,并在威斯康星、加利福尼亚、俄亥俄、佛蒙特、俄勒冈、波多黎各等州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实验、推广,取得了初步的成果。31民营教育公司。美国爱迪生公司(EdisonProject)成立于1992年,在全美16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管理79所学校,在校学生3.8万名。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该公司到2005年管理的学校将达到420所,学生数将达到26万。爱迪生公司非常注重通过市场筹措资金,1999年7月,微软公司的合伙创始人艾伦(PaulGAllen)注入3000万美元,成为投资人之一。

1999年11月,爱迪生公司在美国华尔街发行股票,成为上市公司。民营教育公司的出现和发展,对所在国家教育的推动作用是明显的。它既增加了教育投入,提高了社会对教育的关注程度,又注重了教育效率的提高,推动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创新,同时它还增加了教育供给,满足了人们教育选择的需要。这些无疑都是民营教育公司对整个教育发展的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41公助学额计划(AssistedPlacesScheme)。这项计划是由英国《1980年教育法》颁布实施的。根据这项计划,政府将为来自低收入家庭的优秀学生进入独立学校(IndependentSchool,指非政府举办的学校,也有人称其为私立学校———PrivateSchool)学习提供全额或部分学费资助。每所参与该计划的独立学校都要与中央政府签订一份合同,其中规定:校方每年将提供一定数量的学额,根据家庭收入对学生学费进行一定程度的减免,余额部分由政府提供补偿。参与该计划的独立学校仍然保持独立的地位,它们负责对入选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甄别,但是每年享受公助学额的学生必须有60%来自公立学校。至1985-1986年度,政府已向226所独立学校支付了3380万英镑,用于公助学额学费的减免。受惠于该计划的学生达21412人,其中40%享受完全免费资格。公助学额计划的实施,使收入较低的家庭也有了与富裕家庭一样的选择权,有效地促进了社会流动,也体现了着重资助作为消费者的学生(家长),而不是资助作为教育服务提供者的学校的市场化改革方向。51自由入学政策(OpenEnrolment)。这项计划由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法》颁布实施。英国家长的择校权在《1980年教育法》中就有了规定,但由于地方教育行政当局为热门学校人为地设置招生上限,使许多家长经常失望而归。《1988年教育改革法》对此提出了新的安排:以1979年的招生数作为一个学校的标准招生数(StandardNumber),如果某一学校1988年的招生数高于1979年,则以1988年的招生数为标准招生数,学校在标准招生数之内不得拒绝学生的入学申请;如果一个学校不再有招收标准招生数的能力,地方教育行政当局和学校董事会经中央教育主管大臣同意,降低该校的标准招生数,但是减少的名额不能转到其他较差的学校;如果学校受理的申请人数超过标准招生数,地方教育行政当局通常实施本学区学生优先原则,但家长有权对地方教育行政当局的决定提出上诉。自由入学政策的实施,使各个学校的招生不再得到地方教育行政当局计划的保护,而更多地依赖标准招生数之内家长的选择。

这无疑强化了学校间的竞争,从而促使它们更加注意倾听消费者的呼声,不断提高自己的办学水平。61直接拨款公立学校(GrantMaintainedSchools)。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法》规定,任何公立中学和学生人数超过300人的公立小学,经家长秘密通讯投票认可,都可向中央教育主管大臣申请脱离地方教育行政当局的控制,成为直接拨款公立学校。转制后的学校直接接受中央政府的拨款,并在管理方面享有与独立学校同样的自。英国公立学校历来由地方教育行政当局负责开办和维持,直接拨款公立学校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安排。实施这项政策背后的主要想法是:建立一种由家长主导、经费直接来自中央、具有高度自的公立学校。这也是右翼压力集团的重要主张,其目的是削弱地方教育行政当局的作用,最终使它们逐渐消亡。在右翼人士看来,地方教育行政当局在配置教育资源方面代表着计划和低效,而直接拨款公立学校能够在确保义务教育完全免费的前提下消除地方教育行政当局的影响。他们甚至认为,应该将公立学校的所有权从地方教育行政当局转移至独立的托管机构,由它们自主经营、自主管理。71教育行动区计划(EducationActionZone)。

由英国《1998年教育法》颁布实施。该计划规定,政府将就教育薄弱地区公立学校的管理权向社会公开招标。社会各界,特别是私营工商企业均可提出申请,在教育薄弱地区成立教育行动区,接管所属的公立学校。教育行动区将享受政府制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可以自主设计课程、高薪聘请校长和教师、实现资源共享等等。成功的申请者必须提供令人满意的学校革新方案和合同期内改善学校办学质量的具体目标,并在政府的额外拨款之外注入相应的配套资金。教育行动区计划意在通过管理权的招标,吸引教育以外的社会力量参与教育薄弱地区学校的管理和运作,从而为薄弱学校带来新的管理思路、经验和资金,迅速扭转这类学校的办学质量。1998年6月和1999年11月,政府先后批准成立了两批共66个教育行动区,地域遍布英格兰全境。81督导制度的市场化改革。由英国《1992年教育(学校)法》颁布实施。主要措施包括:由根据该法成立的教育质量处取代原陛下督学处,负责受理注册督学的申请,并对申请者进行培训,向合格者授予注册督学资格;学校督导工作由教育质量处公开向注册督学招标,并与中标者签定督导合同;增加督学的法定权力,如果他们认定一所学校办学失败,其督导报告中提出的整改措施经学校总督学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此次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引入市场化的招标机制,督导管理机构和督学的关系由原来的行政隶属关系变成了合同买卖关系,促进了学校督导市场的竞争。超级秘书网

四、竞争———教育市场化改革的核心

尽管英美两国在教育市场化改革中采取了不同的举措,但改革的核心却是一致的———在教育领域中引入竞争机制,支持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以及私立学校之间的竞争。只有竞争才是“整个私有化主张的核心”,是推动教育发展的最为有效的机制。正如诺贝尔奖得主、人力资本理论的先驱之一加里•贝克尔所说:“无论是推动教育发展,还是促进啤酒生产,我都相信竞争的巨大作用。在高等教育领域,美国世界领先,而这个领域是美国竞争进行得最为激烈的领域。竞争是极为重要的。”[5]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曼基夫说:“二十世纪的经济史表明,以自由竞争为基础的制度要比由国家实行中央控制的制度更有利于消费者,学龄儿童也该享受自由竞争的好处。”[5]弗里德曼指出:“学校系统就像是一个竞争市场,在那里,个体‘企业家’将会争着以最低费用提供最佳服务。这些企业家会积极聘请最好的教师,在学校的课程表上开列出顾客会要求的特殊教育,并加速实现更有效的教学改革。每个家庭都可以根据分派自己收入用途方面的特殊偏好,选择最适合的学校送子女就读。”[6]但许多国家却把教育看成一种福利事业(尤其是义务教育),主要由国家供给,公立学校一直在整个学校系统中占据着垄断地位,不愁经费,不愁生源。

学校之间没有竞争,各种教育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许多学校教育质量低下,教育供给单一,无法满足人们越来越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正如有人指出:“在美国教育产业中的政治垄断才是(服务不力)问题的根源”,因为“是现行公立学校所占有的近乎垄断的地位,才使得无效使用资源成为可能”,因为“政府的管理政策并没有显示出由利益驱动的竞争所带给单位或个人的压力”。因此,有人呼吁:“在一切可由市场或通过市场运转的地方,政府的作用都应该是中立的。福利应该借助市场去实现。”[7]教育市场化改革正是为了把竞争机制引入整个学校系统,促使各个学校提高质量,提供多元化的教育供给,给家长提供选择的市场。事实上,无论是特许学校和教育补贴凭证制,还是公立学校的人化管理和推动私立学校的发展,无不是为了引入和加强竞争。特许学校的出现和发展,在公立学校系统内部树立了一个竞争对手,教育补贴凭证制和推动私立学校的发展,是打算通过加强私立学校的竞争来提高教育质量,公立学校的人化管理旨在对公立学校的管理形成“生存竞争”。

“许多世纪以来,事实一再说明:竞争的教育市场比国家教育体制在服务大众方面做得更好。其原因在于,国家教育体制缺乏对教育优化至关重要的4个关键因素:家长的选择,经济职责,教育家的自由,市场激励。拥有这些特征的学校体制,最好地满足了个人的教育需要和共同的教育目标。”[3]当然“,学校系统私营化并不意味着国家放弃了在教育方面的特权。学校系统的投资方式和对教学内容及教育水平的监督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问题,可以而且应该分开处理。⋯⋯最重要的是,设想这样一个制度是为了与目前状况相比,既不损害任何人,又增加个人选择的可能性。而有选择,自然就会出现竞争,它是使教育更加多样化和提高教学质量的要素。”[6]教育市场化改革的“真正问题并不在于公私之辨,而在于垄断还是竞争。在各级政府部门提供的服务中,大多是其实不怎么需要垄断的垄断,而垄断服务是很难改造并使之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因此引入竞争机制是合适的,而不管竞争是来自证券服务合同的竞争性招标、特许经营,还是志愿活动。正是引入了竞争机制,才会产生差异。”

美国州长协会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家长择校的基础理念在于,学校无论公立私立都应到教育市场上去自由地为学生而竞争,而家长则按市场来决定他们的孩子去上哪所学校。”[4]只有市场才能反映多元化的需要,也只有市场才能创造更加多元化的需要。只有多样化的产品,才有消费者的选择自由,也才有最佳的资源使用效率。艾哈德说:“生产者的自由竞争,消费者的自由选购,以及个性的自由发展等原则,比任何形式的国家指导或国家管制,更能保证经济与社会进步。”[7]“政府的行动最好是配合市场机制去进行,并且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市场的竞争机制不受伤害”,“建立以消费者为核心的市场机制”[7]。教育市场化改革的目的也就是建立以消费者为核心的市场机制。

参考文献:

[1][法]亨利•勒帕热.我们的弊病在于国家干预太多[J].世界经济译丛,1980,(3):14.

[2][澳]欧文•E•休斯著,彭和平等译.公共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3,10-11.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3][美]罗伯特•G•欧文斯著,窦卫霖等译.教育组织行为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89,496.

[4]蒋国华.西方教育市场化:理论、政策与实践[J].全球教育展望,2001,(9).

[5]王继平.美国教育的市场化改革及其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