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逻辑推理关系范文

逻辑推理关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逻辑推理关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逻辑推理关系

第1篇:逻辑推理关系范文

一般来说,一个优秀的专家逻辑推理系统必须拥有以下特性[3]:

(1)启发性。系统不但可以使用逻辑知识,还可以使用启发性知识,进行判断和推理,解决实际问题。

(2)灵活性。系统的知识与推理部分相互独立,使得知识能够不断更新发展,从而满足用户变化的需求。

(3)透明性。用户在不清除系统内部结构的情况下,也可以与系统进行交互,并获悉知识的内容及推理的思路。

基于此,提出一个专家逻辑推理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整合企业内部各业务运营系统的数据,基于专家思维逻辑,设计推理规则,由此推导出专家建议,用以支撑员工个人提升和运营优化,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

该系统的工作流程如下:

1.通过系统接口,对企业现有的各个业务运营系统的数据进行收集;

2.将原始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分类,筛选,提取相关属性等)后传到推理系统;

3.推理系统对数据进行二次处理,形成推理机可以使用的数据流,传送到推理机;

4.推理机对数据流进行分析,对知识库进行更新,或者从知识库里调用数据,对系统动作进行指导;

5.推理机通过人机交互界面与用户进行交互。

该系统的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1.根据数据流/事件流进行设计

根据各业务运营系统和这些系统之间的数据流/事件流,演绎出相关的逻辑。

2.系统实行差异化,针对性管理

(1)对不同工龄、不同岗位,不同级别的员工区别对待;

(2)对员工不同的表现,不同的质检,不同的成绩区别对待。

3.系统适应业务变化

(1)系统的逻辑推理规则是可以维护的,即管理员可以添加、删除、修改推理规则;

(2)系统通过周期性的自我更新和数据统计,结合用户对系统的使用评价,不断调整。

该系统针对不同的用户对象,有不同的输入输出。

1.客服代表

(1)从考勤、考试结果、质检结果、运营指标推导出对客服代表的辅导建议;

(2)从考试结果、质检结果、知识沉淀系统推导出推荐给客服代表学习的资料。

2.支撑人员

(1)从业务交流平台、知识库、质检结果、推导出考试系统出题建议;

(2)从业务交流平台推导出知识库更新建议。

3.管理人员

从考试结果、质检结果、运营指标推导出运营提升建议。

该专家逻辑推理系统的应用举例:

1.排班管理:

管理员按照一定的排班规则,如哪几天需要多少员工,工作时长等进行排班设置;接着系统会结合输入好的排班设置,员工档案资料及最近的考勤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生成排班表;最后会通过短信或邮件的方式把表内的排班信息发送给各个员工。

2.培训考核:

首先由管理员根据当前一段时间的需要对试题进行设置,接着系统会结合设置,在试题库中选择合适的试题生成试卷,同时分析出考核重点放入知识库。此时员工通过知识库的内容先进行考核培训,然后登录系统进行考核。系统会将考核结果进行统计并存入员工档案中,同时成绩,向员工提出学习建议及对部分员工发出补考通知。

专家逻辑推理系统能够运用已知的知识和智能的推理,像专家一样来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好帮手。本文提出的专家逻辑推理系统是整合企业内部现有各业务运营系统的数据,基于专家思维逻辑,设计推理规则,由此推导出信息化管理相关工作的专家建议,用以支撑员工个人提升和运营优化,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效率。

参 考 文 献

[1] 李隽波,高骞然. 信息化建设下的企业管理[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5):13-14.

第2篇:逻辑推理关系范文

本论文尝试性地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MTI 英语口笔译二年级研究生为研究对象,以 PACTE 研究小组的翻译能力构成模式为参考,选取语言外子能力中的百科知识以及心理生理因素中的认知因素(工作记忆、快速命名和逻辑推理)为自变量,试图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采用 SPSS(17.0)数据分析软件探究工作记忆、快速命名、逻辑推理和百科知识对笔译能力的影响程度。论文第一章为引言,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框架,为本篇论文的写作奠定基础。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归纳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及其研究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论文的切入点。第三章为实验,首先说明了研究问题,然后阐述了实验是如何进行的,即研究方法,其中包括实验对象、实验设计、实验材料、实验程序,最后进行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第四章为实验结果,主要是针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并呈现分析结果。第五章为结果分析及讨论,主要是针对第三章提出的研究问题并结合第四章的实验结果分别进行详细的分析及讨论。第五章为结语,总结研究成果和创新之处,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并提出研究结果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

第 2 章 文献综述

2.1 翻译能力体系构建研究回顾

对翻译能力界定的分歧和争议使得国内外研究者对翻译能力的构成研究也各执一词。纵观国内外学者对翻译能力构成的研究,可以发现人们对翻译能力的认识逐渐从模糊走向成熟,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其大致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单因素阶段。在该阶段中,学者们普遍认为语言能力是决定翻译能力的唯一因素,对翻译能力的认识仅停留在语言层面。例如:Harris(1977:96-144)认为,只要语言能力够强,任何一个双语者都可以成为“自然译者”。Toury(1995:241-258)也认为双语者具备“天生的翻译能力”(innate predisposition for translating),双语能力和天生的翻译能力是共同存在的。第二阶段为多因素阶段,该阶段打破了传统的思维,研究视角渐趋多元化。学者们也逐渐达成共识,认为翻译能力不仅局限于语言能力,而是由多项子能力共同决定的。例如:肖维青(2012:109-112)对多元素翻译能力模式与翻译测试的构念进行了阐述,认为指导翻译教学的理论应是多元素翻译能力模式,而单一元素的翻译能力则十分不利于翻译教学。

2.2 认知因素和百科知识对翻译能力影响的研究综述

在认知因素对翻译能力影响的理论研究中,探讨逻辑推理对翻译能力(多指笔译)影响的文章相对较多,其中大部分学者研究的是逻辑推理能力在翻译模式、翻译教学、科技翻译等领域的重要作用。在翻译模式领域研究中,胡玉辉(2008:118-122)综合代码模式和推理模式之长,在关联理论(把翻译看作一个语码—逆推模式的推理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涉及演绎、归纳等多种逻辑推理策略的“翻译语码—逆推”模式,并结合例子简要描述了翻译过程的内部推理机制。在翻译教学领域研究中,齐惠荣,赵月娥(2001:108)强调在英汉教学中,可通过典型例句的讲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其翻译水平。在科技翻译领域研究中,逻辑推理成为很多学者研究的切入点。例如:王平(2010:1-4)强调指出人们常常忽略逻辑推理能力在科技翻译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实例说明了科技翻译过程中常用的三种逻辑活动,即逻辑分析、逻辑判断及逻辑验证。杨洁(2012:16-17)通过分析实例指出科技文本中深层逻辑语义关系对等的重要性。

第 3 章 实验 ..................12

3.1 研究问题 .................................... 12

3.2 研究方法 ...................... 12

第 4 章 实验结果.....................15

4.1 描述性分析结果 ............................... 15

4.2 相关分析结果 ........................... 15

4.3 回归分析结果 ......................... 17

第 5 章 结果分析与讨论........................21

5.1 认知因素总体对笔译能力的影响 ..................................... 21

5.2 工作记忆/快速命名/逻辑推理对笔译能力的影响 ....................... 22

第 5 章 结果分析与讨论

5.1 认知因素总体对笔译能力的影响

另外,对于认知因素对口译能力的贡献率明显大于对笔译能力的贡献率的原因也并不难理解。与笔译相比,口译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语言的转换,因此口译的难度系数相对较高,而其难度主要体现在反应速度、工作记忆等认知因素层面,因此,口译对译者的认知能力提出了比笔译更高的要求。

第3篇:逻辑推理关系范文

摘要:本文针对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2013 级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结合小学数学专业的课程设置,经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总结出学生在逻辑推理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了培养出专业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师范类小学数学教师后备军,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完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和训练方式等。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以适应当前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 :数学课堂逻辑推理能力素质培养

1 逻辑思维能力的含义

一般定义下的逻辑推理能力是以敏锐的思考分析、快捷的反应、迅速地掌握问题的核心,在最短时间内作出合理正确的选择。对于逻辑推理来说,通常情况下包括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其中,归纳推理是根据事物所体现的某种性质,对这类事物的所有对象具有的这种性质进行相应的推理。简言之,归纳推理就是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所谓演绎推理主要是以一般性为前提,通过推导,在一定程度上得出具体或个别的结论。对于演绎推理来说,其逻辑形式对理性的意义是,在严密性、一贯性方面,对人的思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类比推理来说,通常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具有的部分属性,进一步对它们的其他属性进行推理,简称类推、类比。这种推理方式是以两个事物的某些相同属性进行判断为前提,同时对两个事物的其他相同属性进行推理。而数学中的逻辑推理能力是指正确地运用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或数学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推理证明的能力。在课堂上数学老师通过启发式引导、结合实际,灵活运用板书和多媒体课件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让学生亲历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的确切含义。

2 该院数学教育专业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现状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2013 级预报小学数学专业的48 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0 份。问卷结果反映出该院学生现阶段在逻辑思维推理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①逻辑推理定义的含义不明确,容易混淆。

②概念和定理掌握不牢,综合逻辑推理分析、判断思维能力弱。

③不擅长准确尺规作图,不能规范正确书写。

④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浓。

⑤学生没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数学这一科目具有逻辑严谨性特点,逻辑推理能力应该是小学数学专业学生必须具有的基本能力之一。数学专业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极为重要,也是将来作为数学教师的核心能力。针对该院学生面临以上的问题,笔者所在团队在讲授专业课程时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希望在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培养方面能发挥大家的智慧和力量。

3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被看作是一门论证科学,逻辑推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著名数学家G.波利亚教授说过:“一个认真想把数学作为他终身事业的学生必须学习论证推理,这是他的专业也是他那门科学的特殊标志。”

数学在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主要阵地。那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呢?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 重视基本概念和原理教学

数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是数学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一旦为学生所掌握,就成为进一步认识新对象,解决新问题的逻辑思维工具。例如在《线性代数》课程中行列式和矩阵的定义的区别和联系:

①从形式上看行列式是一个数,矩阵是一个数表,二者不能混淆;而且行列式的记号为“|*|”,矩阵记号为“(*)”也是不一样的,不能用错。

②从内容上行列式的行数与列数必须相等,而矩阵的行数与列数未必相等。

③在计算过程中行列式用“=”,而矩阵用“”,书写格式也不同,更不能混用。

④在加法运算时,行列式相加与矩阵相加有本质区别,行列式与矩阵不仅有明显的区别也有内在的联系,当且仅当A=(aij)为n 阶方阵时,才可取行列式D=|A|=|aij|n,对于不是方阵的矩阵是不可以取行列式的。

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没有扎实掌握行列式和矩阵定义的学生在学习《线性代数》第四章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这一章节的时候就把书写格式写错,更严重者竟然把行列式和矩阵弄混了。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只能进行先学知识的综合复习,然后再讲授新课程。由此可见学好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如果没有科学的概念和原理,在这种情况下,难以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

3.2 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逻辑推理训练

对于数学推理来说,一方面具有推理的一般性,另一方面具有其特殊性。通常情况下,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其一,数学表达式、图形中的元素符号、逻辑符号等抽象事物是数学推理的对象,而不是选择日常生活经验作为推理对象;其二,数学推理过程需要保持连贯性,下一个推理需要以前一个推理的结论为前提,并且推理的依据需要从众多的公理、定理、条件、已证结论中进行提取。在推理论证方面,数学推理的这些特性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从学生熟知的知识为出发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归纳推理等,这样学生能够逐渐地学习并掌握新知识。在讲授《线性代数》中矩阵和向量时,为了加强学生推理训练,任课教师在课堂中将矩阵与向量的定义、相等和运算律等分别进行类比,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在实际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潜移默化地进行逻辑推理的训练和引导,学生一定会逐渐理解并掌握这些推理方法,并在学习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使他们的推理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新的突破和创新。

3.3 利用多媒体设备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在认识现实世界空间形式方面,空间想象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因素,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发展创造力的基础。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将空间想象能力作为基本的数学能力来培养。在几何数学教学过程中,在制作模型、画图、识图时,让学生进一步对图像进行描述,同时对图形进行分类、整理等,在现实世界中,通过认识、理解几何空间,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从逻辑的角度进一步帮助学生弄清几何空间的现实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社会对数学的要求呈现出多元化、深层化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数学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社会各层次、各领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解析几何,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代数———几何关系,同时需要在几何和代数之间实现相互转换,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数学素质进行培养。当前,教学的功能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教学手段,通过数学软件直观再现解析几何中的复杂图形,进一步体现解析几何的主体性、过程性、合作性等特征。为此,在解析几何教学过程中,引入数学软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实现数学专业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4 总结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这是组织开展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需要教师长期的付出,深挖教材内涵,要求学生在平时多观察,多思考,借助多种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学习逻辑推理的积极性。同时,由于个体学生学习情况的个体差异,还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进行私人定制学习方法。希望在师生共同努力,共同合作的情况下,实现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等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建生,周优军.基于MATLAB 计算机辅助解析几何课程的数学实验[J].柳州师专学报,2010-02-15.

[2]侯卫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0-09-15.

第4篇:逻辑推理关系范文

一、立足现实,从个别到一般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

合情推理是指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过程,它要求学生通过类比、归纳、总结和概括现有的直观事物,从而推导出一般性的结论和经验。小学生处于个体成长和发展的最初阶段,依赖直观性的客观表象进行生活和发展的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停留于感性水平上,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将小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放在归纳推理上面,通过引导学生对既定的数学知识、技能以及生活现象进行观察、作图、比较、假设、归纳和概括,从而使学生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上。例如学生在解答找规律一题:“2、5、11、23、47、 ”时,学生要想在横线上填上正确的答案,就必须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并将这些知识经验进行思维加工,在它们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从而推断出正确的结论,因此,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学生通过观察这些数字会发现,利用加减法并没有发现他们之间有什么特别的规律所在,因此,学生推断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乘除关系或平方关系,根据学过的找规律的方法,学生先剖析前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发现:5=2×2+1,再看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之间的关系,他们也存在一样的规律:11=5×2+1,因此,答案便迎刃而解,学生经过一番推理得出了95。

二、统合旧知,从经验到结论培养学生演绎推理能力

虽然小学生的日常行为处事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但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中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已经觉醒,对事物的感知已经逐步具有理性认识的色彩,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营养水平的提升,个体身心发育的速度在不断提升,同时在年龄上表现出逐渐向前推的趋势,这就为小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加了一瓶浓浓的催化剂。另外,当今社会纷繁复杂,信息大爆炸使得小学生年纪轻轻就沉浸在这个大熔炉之中,为了帮助学生学会正确选择和判断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更加理性地生活着,我们在着重培养小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的同时,应当同步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教师应当具体结合生活案例,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公理、定义等规律,验证结论假设的正确性,正确处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师生通过利用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进行拼接、裁剪、探讨和验证认识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进而得出了三角形面积的求法,即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2=底×高÷2。然而,师生所探讨的主要是锐角三角形的面积推导,而三角形又分为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而锐角三角形又可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类别,是不是这些不同类别的三角形面积也符合同样的计算公式和法则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依次实验和证明,分别对这些三角形的面积进行演绎,最后得出的结果都符合这个计算公式,因而判定“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三、发散思维,从单向到多向培养学生多维思考习惯

第5篇:逻辑推理关系范文

一、逻辑的方法

逻辑的方法主要有比较法、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法是用以确定客观的事物与现象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的逻辑方法。分析是在思想中分解着一个物体或一个对象,将它的个别部分特征和性质分辨出来;综合则是在思想中把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特征联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抽象是在思维中仅只区分出对象的本质特征,而将其余非本质的、不重要的特征抽象开去的方法,抽象的结果叫做抽象化。概括是在思维中将同一种类的对象的本质属性集中起来,结合为一般的类的属性。抽象与概括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过程。一般多用于对概念的学习和理解,如学习等差数列的概念时先给出几组数列:10,8,6,4,2…; 2,2,2,2,2…观察这些数列得到共同特点:每个数列相邻两项之差都是相等的。这样就抽象概括出等差数列的定义。

二、逻辑的规律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与充足理由律。这些规律是数学证明的基础。

同一律的形式就是“甲是甲”。它的基本内容是:在进行论断和推理的过程中,每一个概念都应当在同一意义上来使用。

矛盾律的形式是“甲不是非甲”。它的基本内容是:同一对象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关系下,不能具有两种互相矛盾的性质。矛盾律和同一律是直接联系的。“甲不是非甲”乃是“甲是甲”的否定形式,也就是说它们是同一种思想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矛盾律用否定的形式表现,同一律以肯定的形式表现。

排中律的形式是“或者是甲,或者是非甲”。它的具体内容是:同一对象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关系下,或者具有某种性质,或者是不具有某种性质,不存在第三种情况。

充足理由律的形式是“所以有甲,是因为有乙”。它的基本内容是:特定事物之所以具有某种性质,是因为它有着现实的根据,为一定的先行于它的条件所决定的。这个规律要求在进行思维时,必须有充分的根据,任何判断或论证,只有当它有充足的理由时,才能是正确的、合乎逻辑的,才能具有论证和说服的力量。

三、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是逻辑学习中的主要部分,也是数理逻辑的主要内容,主要有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1.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是由普通性的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推理,有三段论、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等形式。

三段论指由两个简单判断做前提和一个简单判断做结论组成的演绎推理。由三部分组成: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大前提是一般性的原则,小前提是一个特殊陈述。在逻辑上,结论是应用大前提于小前提上得到的。运用三段论,前提必须真实,符合客观实际,否则就推不出正确的结论。

假言推理是以假言判断为前提的演绎推理。即在三段论中,大前提是一个假言判断,小前提是一个定言判断,这种论式就叫做假言判断。假言推理体现在反证法中居多。

选言推理是以选言判断为前提的演绎推理。选言推理分为相容的选言推理和不相容的选言推理。相容的选言推理的基本原则是:大前提是一个相容的选言判断,小前提否定了其中的一个选言肢,结论就肯定剩下的一个选言肢。不相容的选言推理的基本原则是:大前提是一个不相容的选言判断,小前提肯定了其中的一个选言肢,结论就否定其他的选言肢。小前提否定除其中一个之外的语言肢,结论则肯定剩下的那个语言肢。

2.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就是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具有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功能,所得的结论未必是正确的,但是对于数学家的发现、科学家的发明,归纳推理却是十分有用的。通过观察,实现对有限的资料作出归纳推理,提出带有规律性的猜想。

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是: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生某些相同性质和规律,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具有一般性结论的命题,即猜想。

总的来说,学习简易逻辑,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一种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应该教给他们一种方法和思路,而不是简单地给出答案。

参考文献:

第6篇:逻辑推理关系范文

近期本人在七年级的几何教学中发现,学生刚学习几何,头脑中形的概念特别差,部分学生没有真正接受老师的指导,适应不了初中几何题目对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但是几何证明、计算题在升学考试中又占有相当高的比重,这就需要学生真正领会与掌握。往往在不同的已知条件、图形的情况下,有截然不同的解法,也需要学生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以下是我从学生在课堂、作业以及测试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归纳,发现学生学习几何存在五大困难:

(1)读图、识图、画图难。不会将一些“复合”图形进行拆分,看成一些简单图形组合。不会由有关图形联想到相关的数量关系,挖掘隐含条件。

(2)几何语言表述难。几何讲究思维严密性,往往过分专业而严密的叙述要求使学生无法逾越语言表述的障碍,仿佛就像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3)几何逻辑推理难。学生对数学定义、定理、公理、判定、性质、法则等理解肤浅,全凭感性认识,思维不严谨,推理不严密,不会灵活运用它来解决或证明一些数学问题,以至于无法形成较好的逻辑推理能力。

(4)几何证明过程难。面对几何证明题无从下手,不知道哪些步骤该写,哪些步骤可以省略,最终导致关键步骤缺失。

(5)联系生活实际难。几何就是为自然生活服务而存在的,在生活中几何无处不在,学生学习时不善于与周围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展开丰富想象。

针对学生学习几何的以上困难,我认为,教师在几何“入门”教学时应转变教学思路,把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合情推理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猜想、观察、归纳等合情推理,让学生消除对几何学习的恐惧心理。

要在数学活动中来学习几何,即“做数学”。还要加强学生探究性学习,结合图形理解运用。读图、识图要遵循由简到繁的规律,先从简单的图形开始,逐步向复杂的图形过渡。要根据已知条件以及与其有关的定理作辅助线或者进行逆向思维,从结论出发,结合已知条件缺什么补什么。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至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去开展教学:

一、注重培养读图、识图、画图能力

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图形的画法,如画直线、射线、线段、角。然后学习几个基本作图,如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角的平分线、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观察图形时,指导学生对图形进行拆分,把一个复杂的图形分成几个简单的图形来处理,从而提高识图能力。充分利用教材编排特点:量一量、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填一填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转贴于

二、加强几何语言表达训练

首先,结合图形让学生掌握直线、射线、线段、角的多种表示方法,认真理解数学定义、定理、公理、判定、性质,用简单的符号表达出因果关系,然后用到综合问题中,让学生大胆的猜想并描述出来,教师再加以指导,以此克服学生“怕几何”的心理。

三、重视几何学习的逻辑推理过程

要解决几何的证明问题,就要学会逻辑推理。几何证明过程的描述,是初学几何的学生很难入门的事情。我在教学时着重于方法的指导,重点介绍了“执果索因”的分析方法,让学生从结果入手,逐层剥笋,寻找原因,找到源头,明白已知条件的用处,然后再由条件到结论,把过程写出来。学生在学习中强调“一看、二悟、三对照”,一看,看课本例题,看老师的板书;二悟,通过对例题和教师板书的观察,悟出其中的道理,形成一个清晰的思路;三对照,就是写出解题过程后与他人对照,请老师指点。

四、联系生活实际

第7篇:逻辑推理关系范文

关键词: 七年级几何教学 平面几何 逻辑推理能力

平面几何是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研究平面图形性质的一门学科。因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是平面几何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学生学几何的关键,也是学生学几何的难点。虽然学生在小学里接触过一些几何图形,对于一些简单的如角度的计算、线段长度的计算等问题,能够通过摸索计算出正确的答案,但他们对于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和过程是完全陌生的。尽管七年级上册还没有要求进行逻辑推理形式的书写,但是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如果学生在几何的初学阶段不打好基础,那么在以后做几何证明题时必然会出现书写不规范、逻辑性不严密、步骤跳跃等问题,对以后的几何学习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在七年级做好几何的推理论证的教学,为今后的几何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通过对七年级几何教学的摸索实践,我发现了一些提高学生学习几何兴趣、逻辑推理能力及规范学生书写的方法。

一、创造几何学习环境,引领学生进入几何乐园

几何教学是在七年级下学期开设的,七年级学生在经历了摸索的第一个学期之后,学习已经步入正轨,基本适应初中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也对初中学习有了认识。“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初始教学阶段,教师让学生感受到几何是一门非常古老而又有趣的学科,让学生对几何产生浓厚的兴趣,引领他们进入几何乐园。在教学中,利用书中的知识云图、导图等信息传达丰富的几何背景,如数学小故事、数学家的成长等。

趣味题1:18世纪时,欧洲有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城哥尼斯堡,那里有七座桥。如左图所示:河中的小岛A与河的左岸B、右岸C各有两座桥相连接,河中两支流间的陆地D与A、B、C各有一座桥相连接。当时哥尼斯堡的居民中流传着一道难题:

一个人怎样才能一次走遍七座桥,每座桥只走过一次,最后回到出发点?大家都试图找出问题的答案,但是谁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七桥问题引起了著名数学家欧拉(1707—1783)的关注。他把具体七桥布局化归为右图所示的简单图形,于是,七桥问题就变成一个一笔画问题:怎样才能从A、B、C、D中的某一点出发,一笔画出这个简单图形(即笔不离开纸,而且a、b、c、d、e、f、g各条线只画一次不准重复),并且最后回到起点?欧拉经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图2是不能一笔画出的图形。这就是说,七桥问题是无解的。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体会几何和数学充满无穷的乐趣,让他们对几何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抓好知识节点,重视概念和性质的教学

在几何初始学习阶段,学生会接触到许多全新的几何概念,那么如何让学生快速地接受和消化这些知识节点,并且把节点相互连起来,形成一张无形的知识网络呢?这是教师应该思考的细节问题。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自己探索图形特征和关系,寻找特殊性,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再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陈述,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在学习了相关的几条概念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整理归类,并会进行比较,这样学生的知识节点就不会孤立,有助于学生对整个几何系统知识形成完整认识。

案例1: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多边形的内角和知识点的教学。在掌握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个知识点后,学生通过添加多边形的对角线把多边形拆分成三角形,n边形从一条对角线出发可以连接(n-3)条对角线,分成(n-2)个三角形,那么这(n-2)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多边形的内角和,即多边形内角和计算公式可以写成:(n-2)×180°。当n=3时,就是三角形,则内角和为(3-2)×180°=180°,通过这个特殊情况,让学生把三角形内角和与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有机结合起来,方便学生快速记忆。在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的相应线段,在作图过程中掌握这三种线段的性质及它们的区别。

通过对相似知识点的对比总结,学生可以比较清楚地区分不同的几何概念和几何性质,再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形成更加完整的认识。

三、丰富学生的几何语言,加强符号语言运用的训练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特有的语言,几何通过一些符号和字母来表达,它们抽象、精确、简便,这是几何语言的优点和特点。要跨入几何的大门,首先就要过好“语言关”,为此,我安排了如下训练。

1.要求学生理解和熟记几何常用语,教材开始就明确地给出一些常用语,如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A,直线AB经过点C,经过即通过。对这些语句进行“咬文嚼字”,可加强学生的理解。为了让学生熟记“几何常用语”,我经常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学说和朗读,旨在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2.给出基本语句,学生画出图形。如延长线段AB到点C,是BC=AB。在线段AB的反向延长线上取一点C,使CA=AB。在线段AB上取一点C,过点C作CD垂直于AB。

四、强化常规模块化证明过程,形成证明的层次性

第8篇:逻辑推理关系范文

首先,要树立起立体观念,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做到能想象出空间图形并把它画在一个平面上,还要能根据画在平面上的“立体”图形想象出原来空间图形的真实形状。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刚开始学习立体几何时,要让他们动手做一些实物模型,如直线、平面、正方形、长方形等等。通过对模型中点、直线和平面之间位置关系的观察,逐步培养自己对空间图形的想象能力和识别能力,想象这些空间图形画在纸上是什么模样;同时要掌握画直观图的规则,掌握实线、虚线的使用方法,为正确地画图打好基础。培养自己的画图能力,可从简单的图形如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简单的几何体画起,由对照模型画图逐步过渡到没有模型也能正确画出空间图形的直观图,而且能由直观图想象出空间图形,在这个“想图、画图、识图”的过程中,不仅空间想象能力得到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大提高。

其次,立体几何的研究方法与平面几何的研究方法类似,即依据公理,运用逻辑推理方法,这就要求初学立体几何的学生要重视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立体几何证明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以下两种错误:一个是由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差而导致证题思路上的错误,另一个是由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而导致的证题书写上的错误。由此不难看出,要学好立体几何的基础知识,必须重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为此,初学立体几何的学生要重视看起来简单的那些基本概念、公理和定理,不仅要理解它们,还要熟练地记忆它们,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同时对基础的题目必须从一开始就认真地书写证明过程,包括已知、求证、证明、作图等,证明过程要特别注意所运用的公理,定理的条件要摆够、摆准。另外,对课本上定理的证明必须熟记,掌握定理证明的逻辑推理过程及其渗透的教学方法。

第三,要学好立体几何的基础知识,还要充分运用“化归”这种数学思想,要明确在转化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不变,有什么联系。比如三垂线定理可以把平面内两条直线垂直转化为空间的两条直线垂直,而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可以把空间的两条直线垂直转化为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垂直。再如异面直线的距离可以转化为直线和与它平行的平面间的距离,也可以转化为两平行平面的距离,即异面直线的距离与线面距、面面距三者之间互相转化。又如异面直线可由平面几何中的平行直线转化而得。只要把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旋转使它与原平行线确定的平面相交即可。异面直线还可由平面几何中的相交直线平移而得。只须把两条相交直线中的一条从原相交直线确定的平面中平行地拉出来,这个过程涉及到一个距离问题。事实上,整个平面几何所研究的点和直线之间的三种位置关系都可以用角和距离描述,当平面图形由于多加了一个“面”而转化为立体图形,出现点、直线、平面之间的六种位置关系时,不难发现,我们仍然可以用角和距离来描述。

由于平面几何是立体几何的一部分,空间的点、线、面都在同一平面内,平面几何中的结论仍然成立。反过来,平面几何中的正确命题在立体几何中是否依然正确呢?当然不一定正确。如有三个直角的平面四边形一定是矩形,但有三个直角的空间四边形一定不是矩形,所以提醒初学立体几何的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及立体几何本身各元素的位置关系的区别和联系,及时进行对比和总结,掌握转化的规律。

第9篇:逻辑推理关系范文

关键词:培养 学生 数学思维品质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的主要目标.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是有实际价值的.下面就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谈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需要建立在对数学语言良好的理解之上,然后在解题过程中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解题框架,即需要先做出A步,再由A得出B步,最后得出C结论.学生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一个重要的能力,数学就是一个数字、图形的推理游戏.因此,掌握良好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也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在讲“三角形”时,三角形图形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比较强的阅读理解的能力,即需要能够将题目的文字陈述转化成图形,而且需要学生通过已有的题目陈述得出相应的结论,即逻辑推理能力.教师可以讲解基本的图形概念,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如,在ABC中,∠A等于90°,D是AC上的一点,BD=DC,P是BC上的任意一点,PEBD于F点,求证:PE+PF=AB.在解答这道题时,学生首先需要将题目文字转化成图形,以直观分析图形中的各种线条的关系,其次需要通过对图形的分析推理以证明结论的正确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是学生学好初中数学的基础,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二、培养学生全方面的思考能力

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如果仅从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容易给自己的思维带来局限性,不利于数学学习,也会对自身的思维模式带来负面影响.注重培养学生全方面的思考能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强调的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是有价值的.培养学生的全方面的思考能力,可以从引导学生看待一个问题使用不同的角度开始.在解题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出题角度而改变自身的思维模式,并将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在解题过程中.例如,在讲“函数”时,在求一次函数y=-4x+2与y=6x-8图象的交点坐标时,既可以通过在坐标中画出两个函数的图象求它们的交点坐标,又可以直接解答一元二次方程y=-4x+2、y=6x-8得到x、y的值求得它们的交点坐标.这两种解题方式,使学生在巩固之前学习内容的同时,可以将数学中的图形和函数连接起来,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这种一题多解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解答问题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探索同一题目的多种解答思路,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解答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三、培养学生的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